時間:2024-01-08 11:28: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創新實踐教學體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法學本科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化;實踐教學實驗室;研究方案
一、體系創新研究的背景
法學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法學本科教育必須培養學生的現實關懷,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提煉法理要義,在親歷親為的過程中養成法律思維,訓練并掌握法律技能,增強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實踐教學正是實現這一目標必不可少的途徑或環節。然而傳統的法學教育過于偏重課堂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地位和比重明顯偏低。零散不成體系的實踐教學,常常使教師和學生誤以為它是課堂教學之外的“業余活動”。就傳統實踐教學的方式而言,模擬法庭讓學生模擬訴訟活動中的法官、檢察官、律師、當事人及證人等,通過演練熟悉案件的審判過程。這對于初學法律者了解基本司法程序是很有益的,但它偏重于審判程序演練,事實調查等方面的訓練無法容納。專業實習中,學生有機會深入司法實踐第一線,甚至可能在導師指導下處理案件,但由于時間、經費和實習基地容量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學生的參與程度總體上非常有限,實習甚至流于形式。法律專業社團是大學生將專業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實際工作能力的主要方式,但因大多缺乏教師的組織和參與,學生難以從中獲得深度的鍛煉,且容易引發與正常教學秩序的沖突。近年來從美國引進的診所法律教育,讓學生在有律師實務經驗的教師指導下實案,其主要教學方法有課堂內角色模擬式、互動式、分組式、提問式和討論等,課堂外把學生置于“律師”角色,辦理真實的案件,但它側重于將學生培養成律師,目標過于單一,與我國法學本科的多元化培養模式不完全吻合。更為重要的是,傳統實踐教學的不同環節、不同模式各自為政,零散而不成系統,缺乏高屋建瓴的指導思想和統籌協調的運作平臺,實踐教學的價值和功能沒有充分實現。從理論研究來看,案例教學方法、模擬法庭的運作、診所教育模式等等,雖已成為法學界關注的對象,其研究成果已非鮮見,但這些研究一般只是對某一種或某幾種方法或模式的介紹。有的雖然帶有一定的綜合性,卻也只限于簡單地“取長補短”,重點還在推介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有的有較為自覺的整體意識,認為法律實踐教學可分為實例教學(即案例教學)、實習教學(即專業實習)和實地教學(包括法庭旁聽和義務咨詢)三種;或認為,法學教學中實踐性教學有六大環節:案例教學、觀看實踐教學、旁聽法庭審判、模擬法庭、法律咨詢和專業實習;還有的甚至明確提出了實踐教學的體系性構建,但這些論者都未能深入探究實踐教學的體系化及其思想基礎、現實條件和具體整合方案。如果說這在原來還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話,那么現在則遠遠不能滿足新的時代需求。
當代社會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這對我國傳統的大一統法學教育模式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沖擊。而我國不久前提出的創新型國家戰略,也對包括法學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正是立足于多元化社會趨勢和創新型國家戰略對大學人才培養的要求,試圖通過對法學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創新問題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探討如何構建實踐教學綜合性的機構和制度平臺,重塑實踐教學的地位和功能,優化實踐教學的運行機制,從而統一和深化師生的認識,徹底改變實踐教學不受重視或流于形式的狀況,并凸現實踐教學的特色和個性,使法學專業的學生更好地適應多元化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需要。
二、體系創新研究的基本觀點
我們認為:法學本科實踐教學應以“國際視野、時代特色和專業特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創新能力”為目標,設立穩定的專門機構,制定統籌兼顧的教學計劃,重新整合實踐教學的各種方法和模式。這需要實際的行動,也需要理論的創新。
首先,應該在統一的大學理念和專業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凸現特色和個性。不同的實踐教學方式之間,各有不同的目標和方法,但實踐教學首先應服務于統一的大學理念和專業培養目標。即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現實的意識,養育其人文關懷和公共責任感;培養學生的職業操守和司法倫理,養育其法律職業責任感;培養學生洞察客觀事實的能力,提升其法律職業理性;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強化其法律專業思維;培養學生的法律技能,強化其解決現實法律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各學校法律院系應在全國乃至全球法學教育中合理定位,并通過法律實踐教學盡量凸現自身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個性,以適應當代多元化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需求。
其次,應該設立穩定的專門機構并制定統籌性教學計劃。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間接獲得知識的方法和能力,而實踐教學則注重具體直觀的現實感受和動手能力。但傳統實踐教學過于偏重校外專業實習。這不僅在法科學生隊伍龐大、實習經費過于緊張、實習基地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容易流于形式,而且各院系人才培養模式容易雷同,難以凸現自身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個性。我們的初步設想是在進一步鞏固和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在校內法學院系之下設立綜合性的法學實踐教學實驗室,建立由專業教師和實務工作者組成的教學隊伍。該實驗室負責統籌規劃所有的實踐教學環節和方式,根據年級課程狀況,制定相應的實踐教學計劃,并負責協調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之間的關系。
此外,教師和學生在所有實踐教學環節中的互動與交流應該切實得到體現。從教育理論上說,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兩者間的順暢交流與深度溝通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根本途徑,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雙方的互動與交流尤為重要。然而,以往實踐教育中,教師的參與程度并不高,因而學生很難得到真切的訓練;而近年來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教師的參與度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體現,但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仍明顯不足。因此,依托系統化的機構和制度平臺,是增進教師和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深度,切實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達到實踐教學目的的必由之路。
總之,本課題立足于多元化社會趨勢和創新型國家戰略,旨在通過提供穩定的機構和制度平臺,重塑實踐教學的地位和功能,優化實踐教學的運行機制,從而統一和深化師生的認識,徹底改變實踐教學不受重視或流于形式的狀況,并凸現實踐教學的特色和個性,使法學專業的學生更好地適應多元化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需要。
三、體系創新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在我們看來,體系創新研究的目標有兩個:其一是全面總結以往實踐教學的經驗和教訓,明確實踐教學的內在機理和現實條件,重塑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位,為協調實踐教學和課堂教學的關系及法學本科實踐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其二是探討新形勢下法學本科教育在實踐教學環節如何充分體現國際視野和學校特色,如何培育學生的個性特征、個人特長和創新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多元化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需要。
圍繞這兩個目標,體系創新需要研究的內容包括:第一,法學本科實踐教學與創新型國家和特色辦學目標之間的關系問題研究,具體包括:創新型國家的需求與我國法學本科實踐教學培養目標的重建;不同實踐教學方式在具體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上的共性、個性及缺陷:不同實踐教學方式與法學本科培養目標之間的沖突與協調途徑。第二,法學本科實踐教學實驗室的結構、功能和運作規程研究,具體包括:法學本科實踐教學實驗室在整個教學體系的地位和作用;實踐教學實驗室的內部構成及總體規模;法學本科實踐教學實驗室的“統籌規劃”功能:實踐教學實驗室人員的定位、組織規則、運作程序;實踐教學體系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諸環節的安排與課堂教學計劃的關系協調;實踐教學的績效評估等。第三,教師在法學本科實踐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具體包括:實踐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協調;不同實踐教學模式中如何開展師生互動等。
多元化社會和創新型國家要求更多富有個性、思維活躍、創造力強的人才,而實踐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而不零亂的學習與訓練的環境。在這一環境中,學生不僅有更多的自主學習與訓練的空間,而且還可以與教師保持密切的聯系,這對于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有著重大的意義。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認識。基于這一認識,我們創造性地提出了“實踐教學體系化”的設想,即法學本科實踐教學應該是以一定的指導思想為靈魂,以實踐教學實驗室為平臺,以綜合性教學計劃統攝下各種切實的實踐教學模式為路徑的多層次寶塔式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的核心是“國際視野、時代特色和專業特色”,目標則是“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創新能力”。注重資源整合、突出體系創新、強調教學個性,是本課題的三個最大特點和創新之處。我們深信,這些創造性設想的提出,將為我國法學本科實踐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四、體系創新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實施方案
根據上述多層次寶塔式實踐教學體系,我們將通過實證調查與分析,全面而深入地總結與評析我國法學本科實踐教學的現有方法和模式,并探索新的方式,在提煉相互間共性的基礎上,尋求整合不同方法和模式的可能途徑。在此基礎上,本課題組將圍繞構建法學實踐教學平臺這一核心,就實踐教學實驗室的結構、功能、組織規則、運作程序、課程體系、各實踐環節的運轉、教學資源安排、教學績效評估等問題展開重點研究。
我們采取的研究方法,一是比較的方法,比較不同教育方式之間的共性和個性,優點和缺點;比較不同國家大學法學院實踐教學的做法。二是實證研究的方法,在確定基本思路之后,校內與校外相結合,通過問卷調查、座談和訪談等方式獲得第一手材料,對實踐教學實驗室組建的可行性、運轉的方式與機制、各實踐教學模式的展開與相互協調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三是跨學科的方法,綜合運用法學、社會學、教育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實踐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中的一些重大問題。
為完成這一研究,我們結合本校和本院實際,初步制定了如下實施方案:
1.對2002―2006年入學的法學專業本科學生各實踐教學環節的運行進行績效評估,并重點對2006級學生的實踐教學進行全程跟蹤研究。
2.通過社會調查和理論分析,研究以往不同實踐教學的方法和模式的成功經驗,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進一步探討對其進行創造性轉換的可行性及具體途徑,為探索法學本科實踐教學新模式奠定堅實的理論和實證基礎。
3.在既有的實驗設施、法律專業社團和實習基地的基礎上,創設綜合性法學實踐教學實驗室。其初步設想是,該綜合性實驗室以課堂案例教學為龍頭,以訴訟證據實驗室為中心,以模擬法庭和診所法律教育為兩翼,以學生法律專業社團活動為動力,以校外實習基地為后盾,方式統籌兼顧,合理定位,良性互動,多層次、多方位、立體性地展開并優化法學專業實踐教學。
4.為實踐教學實驗室制定總體的管理方案和不同的運作方案,并據此開設相關的課程,開展相關的實踐教學活動。每一運作方案完結之后,及時總結該方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帶來的效果,并制作詳細的分析報告。在整個實驗計劃結束之后,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制作詳細的論證報告,形成最終的研究成果。
總而言之,隨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近些年來,我國法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已積累了一定的實績和經驗,相關的理論探索也日趨活躍,但實踐教學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也越發顯著,實踐教學已經到了結構性調整和體系性創新的關鍵時期。以上所論,僅僅是我們的管中之見和初步嘗試,旨在拋磚引玉,就教于方家。
關鍵詞:商務策劃;實踐;創新
本文屬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校內項目(項目編號:2012KYYB1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商務策劃專業能力培養角度的實踐教學體系創新探析
收錄日期:2013年6月28日
一、引言
要成為高素質商務策劃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商務策劃是一個系統而又復雜的過程,如何在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中找到問題的本質,需要策劃人具備較高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商務策劃專業學生應該在學好各類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不斷研究和實踐,努力把握一切機會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創新、表達、協調等基本能力的培養。而這些能力不能僅僅通過理論學習來掌握,而是要通過一定的實踐練習來系統提升,本文就這個問題展開論述,希望能夠為商務策劃這個新專業的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二、商務策劃專業學生基本能力分析
1、思維創新能力。思維創新不論對社會還是個人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對于商務策劃專業的學生來說,顯得更為突出,這正是商務策劃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商務策劃具體來說是管理行為中的計劃職能的體現,是預知未來的商業活動,在商務策劃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去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這就需要思維創新,沒有思維創新,就沒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商務策劃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創新是商務策劃人才的核心價值。實際工作的情況也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發明創造,提出新概念、新理論,開發新產品、新工藝需要創新,制定新計劃、設計新方案需要創新,甚至各種策劃中的創意也是創新,思維創新在策劃中無處不在,只有想在別人前面,做在別人的前面,才能把握機遇、創造商機,贏得市場競爭的勝利,所以思維創新能力是策劃人職業生涯中必備的基本能力。思維創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種潛在心理能力,思維創新能力如同各項技巧,通過學習和訓練,人人都可學會和提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并且要加強實踐教學,要教導學生勤練多思,敢于突破思維習慣。
2、邏輯表達能力。良好的邏輯表達能力不僅是生活、學習、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企業、商家考察人才最重視的能力之一,無論是對內、對外溝通,或提案或發表,邏輯表達能力都顯得十分重要。所謂邏輯表達能力,就是運用語言文字說明自己的觀點、意見或抒發思想、感情的能力,它包括口頭、文字表達兩個方面。口頭表達就是“說”,無論是向別人宣講自己的主張、還是展示自己或推銷產品,都要用到這個工具。“說”是一個復雜心理和生理活動的過程,不僅僅是單純說話技巧的體現,同時也是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知識水平等綜合因素的反映。有只要通過訓練,口語表達水平就能提高。要教導學生養成重要的說話都要精心設計的習慣:從服裝、形象、講稿、語音、語調、音量,到面部表情、體態語言、眼神交流、適時幽默等力求恰到好處,避免夸夸其談,遠離假話空話。文字表達就是“寫”,對于商務策劃專業的學生來說,文字表達能力的培養主要是要寫好策劃文案。策劃文案是策劃成果的完整展現,它直接面對的是企業、商家或老板、大眾,策劃文案能否為他們所接受并順利實施,文案寫作水平如何起著至為重要的作用,所以策劃專業的學生一定要注意文字表達能力的提高。寫好策劃文案最需要的是要有寫作經驗和工作閱歷,缺少實踐環節,閉門造車是造不出好車的,所以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互動是必不可少的,既要注重理論又要加強實踐。寫作是一種技能,立足于多寫多練,應是快速提高文案寫作水平的一條捷徑,但一定要注意與策劃實踐結合起來。思維敏捷,善于表達是個人尋求發展機會的重要條件,也是事業成功的保證,要培養有頭腦、善表達、能經營、好就業的優秀商務策劃人才,必須在思想認識上強化對語言表達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3、組織協調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是保證策劃方案順利實施的必備條件,組織協調涉及到人和事,需要對事有系統的認識和對人有深刻的了解,因此對人與事的認知及與人的溝通是組織協調能力的基礎,組織協調能力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實踐的經驗積累,如果缺乏組織協調能力,即使有最好的策劃方案,也不會有滿意的結果。在人與人之間的組合調配下,如果組織恰當,一加一可能等于三、四,甚至于等于五;如果不恰當,則可能等于零,更可能是個負數。所以,策劃者為實現預期目標,要善于通過組織和規范進行綜合協調,合理地運用人力、物力、財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各方的力量,保證實施的正常有效運轉,使策劃方案順利實施并取得成功。總之,不會思維創新就只能永遠落后于別人;不會邏輯表達,策劃成果就無法得到很好的展現;不會組織協調,方案就可能得不到很好的實施,所以商務策劃專業的學生一定要注意基本能力的培養。
三、商務策劃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當前很多院校對實踐教學認識不到位,繼續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思路,關注課堂教學,忽視實踐教學,沒有認識到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實戰能力和創新性思維方面的重要性。其表現為:在商務策劃教育教學工作中,將理論教學作為重點,作為教學工作的中心,實踐性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補充,從屬于理論教學,甚至把實踐教學學生轉移到理論學習中去;在教學計劃方面,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課時分配較少,考核力度不強,實踐教學一直充當教學環節的配角;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實踐教學流于形式,與課程要求不匹配。
2、缺乏完備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目前,商務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延續了市場營銷專業的相關格局,稍作小修小補,體系上未做大的變動。如實習環節,大多院校均安排諸如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以及各專業公共性的實踐項目,如軍訓、社會實踐、公益勞動、計算機訓練等集中性的實踐環節。這種實習實訓的課程設置與剛成立之初的設置相比,幾乎大同小異。在實踐教學中,不能針對商務策劃課程需求和不同課程能力培養目標的差異設計針對性不同的教學實踐課程。這實際上是對學生培養目標的不明確,學生市場定位不準確的表現。其最大缺陷在于從學校教學安排出發,而不是從學生畢業后的工作需求出發。
3、教師實踐經驗不足。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實踐能力和實踐經驗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實踐教學的質量。目前,高校中大多數教師是從學生到教師,缺乏實際操作經驗。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教師從事教師職業后,不注意知識更新,隨著時間推移,長期脫離一線,自己原來掌握的實踐知識逐漸老化、淘汰,這也會導致實踐教學能力下降。
在實踐教學中,怎樣提高師生的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如何使學生的實踐訓練貼近市場實際運作的現狀?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開展了實踐教學新模式的一系列改革探索。
四、商務策劃實踐教學新模式探索
1、創設校內實戰的實訓機會。成功策劃都是建立在對客觀資料的分析之上的,沒有客觀的資料信息,對被策劃對象的產品、品牌、生產過程、產品特色等情況沒有深入的了解,對企業的競爭環境、媒體環境缺少深刻的認識,是無法獲得有效的策劃方案的。在這種情況下,西亞斯國際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商務策劃方向)推動校園活動策劃,創設校內實戰的實習實訓機會,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2013年6月,西亞斯商學院第一屆商務策劃大賽如期舉行。通過這次活動,一方面學生對大學校園環境、大學生生活和活動對象進行了解,這為策劃活動奠定了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學生既是活動策劃方案的策劃者,又是策劃案的具體執行者,使學生在執行中發現策劃的要領,在策劃中關注執行的可行性。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提供指導和咨詢,學生負責策劃和執行的全過程。活動以一個自由組合的團隊為單位,策劃和執行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求所有的學生參與其中,由學生自己挑選擅長的角色,發揮最大的潛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通過這種形式的實訓,經歷了策劃-執行-效果評估一系列的過程,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積累了工作經驗,掌握了營銷策劃的技能,鍛煉了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
2、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在營銷與策劃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業界參與高校教育顯得十分重要。但是,從我國高校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高校與企業在合作培養人才方面才剛剛起步,如何使高校與企業在培養人才方面建立有效的對接機制,為企業培養合格和合適的人才,是高校和企業面臨的共同使命。建立企業實習基地,設立實習項目,是提高商務策劃專業學生獲得實踐經驗的最佳途徑。做好專業實習項目要有一定的原則。在學生接受一年半到兩年的商務策劃的基本知識后,經學生自愿,高校推薦,企業接納的方式加入到實習項目中。通過企業實習,一方面學生親自體驗到企業項目的運作流程、行業發展現狀、營銷策劃的發展前沿,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公司能審核參與該項目的學生,學生也已經熟悉該企業的工作流程,當學生畢業以后,公司可以直接錄取這些學生來工作。通過與企業形成深度合作,建立長期合作的實習實訓機制,實現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贏的合作局面。
3、校外策劃大賽與案例教學相結合。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制定出實戰項目,模擬實戰中營銷策劃團隊的組建,用營銷策劃業實際運作的方式來組織學生開展市場調查、產品定位、創意策劃等一系列實戰演習。現在國內有許多政府機構組織推動的,如挑戰杯等,也有企業推動的,如歐萊雅商業競賽等,還有些媒體推動的商業策劃大賽,這些大賽和企業的實際策劃工作還是有一定差別,但是也不同于學校的案例教學,通過參與這種比賽或者分析和研究大賽的獲獎案例來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對于同一個項目,自己的作品和獲獎案例的差別,認識到獲獎案例的優勢和自己作品的不足。通過實戰與獲獎案例相結合,學生在比較中對項目運作的各個方面獲得深刻的體驗。
總之,實踐教學在商務策劃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至關重要,只有樹立人才培養的科學發展觀,積極探尋和革新有效的實踐教學方式,才能培養出社會和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姜鈺,姜崧.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8.6.
[2]章國平.試論高校和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的對接機制[J].職業時空,2007.22.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教學;多維實踐平臺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ize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design
Ye Hongchun1Luo Geng2Liu Lei3
【Abstract】As a practice are highly professional, teaching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form a good docking has become a focus of increasing concern in society today.This article stated the theory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ajor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heavy and light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to a single, old defect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creatively raised dimensional platform based on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Practice teaching;Multi platform
一、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現狀
(一) 重理論傳授,輕實踐訓練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既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我們的最終教學目標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名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在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條件下,能設身處地地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將重心放在了理論知識的的傳授,而忽略了理論的實踐訓練,同時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實踐運用,導致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沒有得到有效鍛煉,理論無法與實踐結合,最終導致眼高手低,常常是一聽就懂,一做就錯,妨礙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與提高。
(二) 課堂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實踐教學板塊缺乏變化
目前,在我國大多數高校針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的課堂教學方法中,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育模式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教育模式,即通過對各種案例進行分析,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可是在課堂中的案例大部分直接借鑒國外,師生無法設身處地的理解、分析與歸納。通過這種單一性的課堂教學方法這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只能說是一種固定化模式。而從實踐教學板塊的內容上看,均沿用傳統的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實習于專業基礎課程設計等實踐模式,促進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設計型、探索型課程設計比例較低,不利于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三) 考核方式不健全,標答限定遏創新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特色就是實踐性強,但是現有的考核方式無法反映學生的實踐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僅僅只是通過一張考卷就測定了學生成績,這種方式對學生的實踐性價值取向與現實的人力資源管理能力培養并沒有益處。人力資源管理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也不應僅僅將學生的思維限定在標準答案之中,管理的藝術正體現在它的多變與靈活上。教師應從權變的思想出發,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思考問題,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鼓勵學生敢于求新求異。
(四) 教學內容不符合時代要求
人力資源管理最早是從西方國家發展而來,在我國發展的時間不過20多年,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有濃厚的西方痕跡,雖然也是情有可原,但是這與日新月異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需求相比有一定的滯后性。另一方面是教學內容的本土化過程中出現偏差,一些在西方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中相對重要的部分在我國特定的經濟社會中并不適用,比如公平就業法律與勞資集體談判方面,在講授的時候需要有所取舍。而且西方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背景和我國的背景相去甚遠,因此在教學內容的本土化、地方化、特色化方面我們還落后于時代和市場現實的需求。這樣一來,就很容易造成人才培養落后于當今社會的需要,給學生就業造成一定的阻力。
二、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趨勢
(一)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由接受型教學向研究性教學模式轉變
現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趨勢正由單向性知識傳授為主的接受型教學模式逐步向研究性教學模式轉變。研究性教學模式是一種要求教師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知識積累為基礎,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研討中積累知識,培養能力和鍛煉思維的新型教學模式。而這種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模擬實踐中深入的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近些年來,國外大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如美國大學要求學生在大學期間內必須要有600-1300個小時不等的社會實踐活動,在人員招聘,面試,培訓等環節上均有模擬的實踐教學活動。為了跟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趨勢,我們要對現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一定程度的必要改革與重構,有效提高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的產生對本專業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以保證真正培養出應用型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
(二)教學軟硬件信息化是未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的必然要求
教學設施信息化在現代教學活動中具有明顯的優勢。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更具直觀性和互動性,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可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高校可以考慮建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技能實訓室,讓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親身感受到較為系統、全面的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總之,教學軟硬件的信息化是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效果,是未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要求與趨勢。
(三)實踐教學在未來人力資源專業教學過程中愈發重要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綜合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領域的現代新興管理學科, 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強調理論方法的應用和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因此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總體來說,實踐教學應包括校內實踐教學與校外實踐兩大模塊,校內實踐教學可以通過學校購買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軟件讓學生對人力資源各個模塊有所了解,同時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邀請相關單位的HR來學校進行專題講座,研討等活動,保持學生與社會專業人士之間的交流,促進校內實踐教學順利進行。校外實踐通過搭建新型的多維實踐平臺,貫徹落實全新的實踐教學體系,讓學生從多方面了解人力資源管理學科,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努力培養出全面的知識型人才。
三、針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構
(一)搭建多維實踐平臺是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堅實基礎
實踐教學體系是針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大學生培養的多維實踐平臺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多維實踐平臺”是有機整合校內實踐環節(實驗、課程設計)、校外實踐環節(生產實習)和校企產學研三個實踐環節,形成由校外生產實習基地、校內實驗室和校企聯合研發中心共同組成的、面向全體學生、多角度、多層面的學生實踐學習平臺,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并建立以研發中心為橋梁,協調校內外學生實踐環節的運作機制,促成三個方面的實踐環節的協作和相長,實現學生、學校和企業的多贏局面,切實促進大學生理論知識與創新能力的提高(如圖一所示)。而實踐教學體系的重構,正是對校內實踐環節的重新整合與創新,學生通過學習相關的課程和進行相關的實驗實踐訓練后,具有動手能力強,專業基礎厚,專業覆蓋面寬,社會適應性強的特點。另外,也可使學院教學資源得到優化和高效率的利用,降低教學成本。
(二)培養創新能力離不開實踐教學體系綜合平臺
實踐教學體系旨在培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大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通過建立生產實習基地、實驗室及教師工作室3大平臺,整合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實訓實踐、創業實踐等教學方法,在課內鼓勵教師改革教學方法,在課外采取多角色、多場所、多類型的實踐方式,并通過管理機制激勵,實驗室建設等舉措保證時間教學體系的順利實施。如圖二所示。
(三)重構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創新能力培養
在本實踐教學體系中,一共有四個組成部分:培養目標,課內實踐教學,課外實踐教學以及實踐教學保障。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1) 培養目標
實踐教學體系是針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大學生培養的多維實踐平臺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繼承了多維實踐平臺的建立宗旨,拓寬大學生參加實踐創新活動的途徑,增加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數量和質量,努力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大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希望通過學習相關的課程和進行相關的實驗實踐訓練后,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動手能力強,專業基礎厚,專業覆蓋面寬,社會適應性強的復合型人才。
(2) 課內實踐教學
課內實踐教學是整個實踐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課內實踐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運用案例教學、問題研究、情景模擬等多重實踐教學方法,還要變末端考核為過程考核,鼓勵教師改革教學辦法,采取小論文、課程設計、調查報告、讀書心得等等形式,由任課老師按照課程內容,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靈活選擇。
(3) 課外實踐教學
在課外實踐教學中,同樣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嚴格要求學生畢業論好三個結合:與所學專業相結合、與實習單位相結合、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在不能脫離實際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同時大力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如我校每年都組織學生形成各個團隊參與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參賽過程中,既可以讓同學們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發揮創造力,學校也可以得到不少的榮譽,可謂“雙贏”局面。
(4) 實踐教學保障
實踐教學保障措施是保證實踐教學體系正常運轉的必要舉措,在實踐教學保障環節上,我們要強化生產實習基地、實驗室、教師工作室的建設,為實踐教學創造良好的硬件設施。加強雙向師資建設,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有效指導。同時建立起良好的管理機制、激勵機制與考評機制,從根本上保證了實踐教學體系的有效運行,遇到問題能及時解決,同時能順應時代需求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 Guo Zhiwen, Reform of Business Education in China: Response to Globalization and Employability Enhancement, IMDA 13th World Business Congress Proceedings, Maastricht, the Netherlands, 2004
[2] 葉紅春、郭志文.以職業生涯為導向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導刊》2005(4)
[3] 葉紅春、羅庚. 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多維實踐平臺建設[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2(11)
[4] 葉紅春、龔雪.深化“團隊學習”提升工商管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J].《中國教育導刊》 2011(9)
關鍵詞:農林院校;環境科學;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9-0166-03
“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匱乏”和“人才創新能力不強”是當前人才發展無法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原因[1]。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黨和國家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實踐是創新的重要來源,實踐教學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操作性,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可替代的環節,決定著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成功與否,是學生創新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關鍵[2]。而實踐教學目前依然是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實踐教學環節在高校發展中的“短板效應”依然突出,加強實踐教學工作已經成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3]。
一、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環境科學與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需要具備創新能力的環境專業人才。環境科學是研究和揭示人與環境相互作用規律、指導人類進行環境實踐的科學體系[4]。它源于人們對于周圍環境及其影響的高度關注,并隨著眾多環境問題的出現而迅速發展成為一門新興學科。環境問題具有顯著的時間特征及地域特征,應根據不同的目的、對象以及社會經濟條件,制定科學的政策、最佳的技術方案、經濟的工程措施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以解決。因此,環境科學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近年來,環境問題日趨復雜,并表現出明顯的復合化和國際化特征[4]。這就要求環境專業人才應具備很強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創新能力以及系統整體優化的觀念。
2.環境類畢業生就業形勢與需求的矛盾迫切要求強化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和破壞現象也日益突出。為了實現“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奮斗目標,對環保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勢必會持續增加[5]。目前環境類人才就業表現出多元化趨勢,教育行業、事業單位、環保企業、考研、環境產業等是本類專業本科生的就業主渠道[6],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經濟效益較好、污染較重的企業需要進行環境設備運行、維護、管理等;二是迅速發展的環保產業和環保公司需要進行環保設備生產、環保技術開發、環保治理工程設計等;三是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污染治理等;四是環境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需要懂ISO9000、ISO14000認證等的環保技術人員[7]。但是,由于政府環保部門、事業單位大多編制處于飽和狀態,每年環境科學專業的畢業生到這些部門不到5%。由于缺乏創新能力和環境類專業教學的偏理論性傾向特點,使得用人單位對環境類專業畢業生產生“偏重理論、缺乏實踐”的偏見,經常使環境類畢業生失去與相關專業擇業競爭的機會。而綜合能力強、專業技術過硬的畢業生在競爭中更具有優勢。可見,要增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就要強化創新性實踐教學環節。
3.目前高校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實踐教學是環境科學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一些高校的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投入不夠,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影響了教學質量及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具體表現為:學生的專業技能比較薄弱,實驗基本操作不規范;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欠佳,很難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環境教學實踐平臺的欠缺,表現為經費投入相對不足,儀器設備數量總體不足,先進儀器設備偏少。調查表明:環境科學專業(統計了43所高校)投入的生均實驗儀器設備費僅為2.0萬元(其中最低的僅為0.1萬元),因此難以構建良好的環境教學實驗平臺,甚至不能滿足開設相關環境實驗課程的要求。另外,很多高校都缺少實踐教學基地,實踐環節不能很好地得到保證。另一方面,則是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相對落后與分散,實踐教學大多為依附于理論教學的驗證式教學,沒有形成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由于環境科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專業教學涉及面廣,在培養模式上大多仍處在探索階段,難以使學生做到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而實踐教學建設比理論教學相對落后,不適應新時期對人才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要求;新形勢下影響專業實踐教學的不利因素過多,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不夠。如實習時間過于分散、專業技能培訓較少等。
二、創新性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為了更好地貫徹和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全力提升創新人才培養質量,本著培養“厚基礎、強實踐、重創新”人才的原則,把實踐教學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在培養具備環境科學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基本素質包括計算機和英語應用能力、良好的職業道德、交往溝通能力等;而專業技能包括對環境系統特征、環境變化過程、環境質量演化規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應用技能,進行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以及污染治理等工作技能,是學生在社會職業中直接應用的技能。創新技能包括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信息獲取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實驗研究能力、表達溝通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構成。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主體,是以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為依據,把知識、技能與素質融為一個整體,科學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本著“通識基礎與專業特性兼顧”、“能力培養與素質教育相結合”、“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并重”的原則,根據環境科學專業對科學研究能力、環境監測與評價能力、污染治理和工程設計能力、環境規劃與管理能力以及創新和創業能力的需要,以專業綜合實習的建設為契機,將專業實習按知識體系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點模塊化設置,有效利用專業實習的時間和實踐平臺,構建并形成重視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層層遞進,不斷升級的“5+3環節、核心5模塊”的創新性實踐教學新體系。“5+3”環節:必修5環節――基礎實驗、綜合實驗、研究與設計型專業綜合實習、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畢業論文和課外3環節――大學生科技創新、社會實踐和大學生“挑戰杯”等科技活動。5模塊:按照知識結構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需求,研究與設計型專業綜合實習由五個模塊組成――生態環境認識與調查綜合實習、環境生物與化學研究綜合實習、環境監測與評價實踐綜合實習、環境污染治理設計綜合實習、環境管理與規劃課程論文綜合實習。“5環節”和“5模塊”都是螺旋上升,層層遞進的,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提升。
3.主要實踐環節的內容和作用。基礎實驗環節主要滿足基礎知識掌握與深化和基本技能的培訓設置,與理論教學配套進行。所涉及的課程主要有無機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大學物理、儀器分析、土壤學、微生物學、工程制圖和CAD和環境監測等課程的基礎實驗教學部分。重點培養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綜合實驗環節需要滿足對學生進行思維拓展和綜合應用基本知識的能力,因此,是在學習了四大化學、儀器分析、環境學、土壤學、生態學、植物學、微生物學和環境監測等基本知識和技能后開展環境化學綜合實驗和環境監測等課程的綜合實驗部分,從而有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研究和揭示一些環境現象的微觀機理。主要提升學生的實驗基本技能、信息獲取能力和觀察研究能力。專業綜合實習環節是系統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主要平臺。5個模塊都與理論教學緊密聯系,且從不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模塊對創新能力的不同方面進行交叉與系統培養。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同時在上述能力的基礎上提升表達溝通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生產實習環節實行一人一題,自行聯系實踐單位,尋找環境問題與科學問題,并設計解決方案。重點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表達溝通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畢業論文環節實行導師制,一人一題,根據任務,設計方案、具體實施、數據處理與分析和撰寫論文等,范圍涵蓋生態、土壤、生物、水質、固廢等領域的環境問題的研究。是以上五種能力的綜合培養。輔助三環節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大學生科研創新計劃”及大學生“挑戰杯”等項目在我院比較普及。每年參加這些活動的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幾乎占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二。一部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地選擇想研究的科學問題,并設法去解決它,從而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信息獲取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實驗研究能力、表達溝通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等創新能力。也有一部分學生可以參與到指導老師的研究課題中,較早地學習和鍛煉各項實驗技能和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所以,對學生的研究型學習和綜合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素質有很大的提高。
4.模塊化專業綜合實習的主要內容。模塊1:生態環境認識與調查綜合實習,是在學生學完植物學、土壤學、地質地貌學、生態學和環境學以后安排的一個3周時間的綜合實習。在實習過程中,讓學生針對所觀察和調查的具體生態環境現象,根據自己的興趣,分析存在的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綜合實習,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植物、土壤、生態和環境方面的基本知識的認識,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環境因素的相互關系,充分利用有限的經費和時間,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生態環境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加強學生觀察、調查、表達、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模塊2:環境生物與化學研究型綜合實習,是在學生學完通識課,以及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儀器分析、環境化學和環境生物學等課程后開設的2周的綜合實習。主要在實驗室和溫室大棚內進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與環境生物學及環境化學相關的問題作為研究主題,根據環境試驗設計與數據統計所學的方法進行設計實驗、實施和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查閱文獻,提出科學問題;設計實驗、解決科學問題;處理與分析數據,得到科學規律的科學研究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模塊3:環境監測與評價實踐型綜合實習,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系統地掌握監測與評價的基本技能,在學生學完環境監測和環境評價課程的學習后,開設了3周的綜合實習。選擇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環境質量問題作為學生實習的研究主題。比如圍繞楊凌區的水質、大氣、土壤、農作物等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或者圍繞渭河寶雞到潼關段水質、土壤和生物質量監測與評價,讓學生自行設計監測方案,從布點、采樣、確定監測與評價項目、確定監測方法,再到數據處理與分析,最后進行環境質量現狀評價或影響評價,系統地進行實踐鍛煉。在實踐中不僅鍛煉了學生進行環境監測與評價的就業基本技能,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以及互相協作的團隊精神。模塊4:環境污染治理設計型綜合實習,是在學生學習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利用、工程制圖與CAD等課程的基礎上,融入環境工程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的3周綜合實習。此綜合實習將認識實習和工程設計結合在一起,在讓學生“親驗式”實地參觀、考察和學習了給水處理、污水處理、大氣脫硫處理、垃圾處理、轉運、填埋等工程的工藝流程、設備和運行特征后,給學生具體需要解決的實際工程問題,讓學生進行課程設計,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不僅拓展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強化了學生的專業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專業技能,為將來在污染控制工程方面能夠勝任工作打下基礎,而且讓學生實地感受了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高了學生作為環境保護人才的社會責任感,培養了學生職業道德素養以及團隊協作精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模塊5:環境管理與規劃應用型綜合實習,是在學生學完環境管理學和環境規劃學后進行的為期1周的宏觀規劃與設計的綜合實習。主要應用所學環境管理和環境規劃以及其他專業知識,對農業環境或城鎮環境的發展進行規劃設計。
三、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實施的保障
為了保障新的創新性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實施,我們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重點學科為依托,以“陜西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為契機,有效地利用科研實驗室、教學實驗室、企業以及科研院所等校內外實踐教育資源,構建了“實驗中心―科研平臺―校外實習基地”相結合的創新性人才培養環境科學實踐教學平臺。將實踐教學與科學研究、生產實踐緊密結合,把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成果融入環境科學專業教學,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實踐了“課前預習或查閱資料設計實驗,課內獨立完成結合小組討論,課后處理數據結合文獻討論,課前、課中和課后多環節與討論、實踐及報告多形式結合的綜合性考核”的實踐教學新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因此,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和教學經費條件下,我們通過新的實踐體系,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學校環境科學專業的畢業生上研率和就業率都較高,且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能力評價結果較好,到其他高校上研究生的學生也得到了各自導師的好評。
參考文獻:
[1]陳鵬勇.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10,(5):83-85.
[2]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在2011年6月9日的講話[R].
[3]趙力,蔣慧,姚紅.新形勢下環境科學專業就業市場需求分析[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4):3-7.
[4]李順興,陳智煜,陳煥林,方振鋒,鄭龍.環境科學與工程類本科專業就業分析及培養模式探討[J].環境保護,2005,(4):35-39.
[5]溫桂清,蔣治良,李俊.高校環境科學專業就業分析及培養模式探析[J].高教論壇,2010,(6):108-109.
關鍵詞:實踐教學體系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前言
材料是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與先導,和能源、信息并稱為現代文明社會的三大支柱,該領域也正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重視并隨其蓬勃發展而日新月異。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我國培養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專門人才的搖籃,擔負著為材料科學領域輸送專業技術人才的重任,基于人才質量的培養直接關系到現代文明進步的考慮,對提高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的國際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部在2007、2008兩年工作重點中明確指出:“切實把教育、教學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進一步提升高等學校中人才培養質量和自主創新的能力;切實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教育部文件要求高校需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抓好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實踐環節的綜合改革,支持和鼓勵大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創新性實驗,積極推進學生到企業、事業單位進行科學研究、掛職鍛煉等實踐活動;建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資助大學生開展創新性實驗,最終全面增強畢業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實踐教學體系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系
致力于成為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以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發展目標,特別是依托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晶體學等特色學科而衍生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定位于以理論創新,科技創新為主;以原創性、基礎性科學研究為主要職責,為社會培養大量高層次拔尖的創新型人才。這勢必要求學校、學院以及細化到專業的教學工作更多的加強對學生創新性意識的培養,實踐教學便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
實踐教學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的重要環節。王充的“施用累能”,朱熹的“知行合一”和“踐履”,都充分說明知識轉化為能力離不開大量的實踐,理論聯系實際,將所學知識與理論能夠以實踐的形式反映出來,通過實踐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基本認識與興趣,并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養成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持之以恒勇于探索自然的精神;此外,實踐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校教書育人的重要目標之一。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實踐環節來實現,在實踐中質疑、探索、求新求變、追求創新,在實踐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為培養“品德優良、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適應性強、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就必須不斷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構建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努力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和育人質量。
三、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構建思路與原則
專業培養目標是構建、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主要依據,理工科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均以實踐教學為主,人才培養定位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意識、實踐動手能力的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的創新型人才。”因此,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總體思路為:以培養既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又具備無機非金屬材料及其復合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扎實基礎,還要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培養適應面廣,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從事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及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構建科學、規范的實踐教學體系,全方位拓展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提高的新方法、新途徑和新模式,使材料學院的實踐教學工作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具體構建思路的指引下,必須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立足于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目標。以學生的具體需要為出發點,結合學生今后就業發展的需要,在學生專業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等全面發展的同時,突出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體現出人才培養的目的性。
提升實踐教學質量的同時需本著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基本思想,綜合全面考慮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的諸方面因素,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和完善實踐教學相關人員崗位責任制度、教學評估制度、實習基地、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等規定,使實踐教學管理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考慮到良好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教學內部各課程等教學環節之間密切配合、合理分工并相互銜接的產物,所以,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需實現優勢互補,處理好世家教學和理論教學之間的關系,使之有機結合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進而培養出“又紅又專”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為此,在實踐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客觀規律,體現出育人的階段性和層次性。
2.具體構建舉例
(1)擴大校內外實習基地范圍,提高認識、生產實習質量
認識實習作為從公共基礎課到專業課的一門重要過渡課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材料科學與工程是材料科學和工程應用的交叉學科,因此,對于剛進入該專業學習的學生,對本專業還不夠了解,為此,認識實習過程對理工科學生認識本專業便顯得尤為重要。生產實習過程作為專業主干課結束后,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具體實踐的又一重要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檢驗,也是考驗學生靈活應用所學解決實際實驗生產問題能力的一個步驟。因而,實習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基本條件之一。實習基地建設可分為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兩個方面。根據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學院應充分利用已有資源,以本專業、本學院實驗室為依托,建立以校內實訓基地為核心,擴大校外實習基地范圍,校內外共建相結合的思路。此外,可以引進和聘請校外專家、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指導部分實習教學環節,提高其影響力和加強學生認識印象;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并為單位推薦優秀畢業生,建立互惠互利,共同合作的關系。
(2)加強課程訓練和實驗教學,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
課堂教學是實行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素質教育與實踐教學過程的有機融合是實踐教學改革的關鍵。課堂作為實踐性教學的第一場所,應積極鼓勵教師根據課程實際情況,探索各種教與學方式的優勢互補和應用,充分發揮校內外實習基地作用,如開展實踐導向、討論式學習、探索研究式教學等來加強課程訓練,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實驗教學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主線,以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融會知識、促進科學思維和創新思維為主要教學目的。需高度重視實驗教學,不斷整合和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做到基礎知識的不重不漏,相得益彰。另外,也需減少驗證性實驗、模仿性實驗,結合教師的課題項目和實驗室資源,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創新性實驗,使得實驗室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為實踐教學工作提供充足的硬件設施。
(3)重視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管理
畢業論文是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實踐環節,也是檢驗高校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畢業與學位認證的重要依據。從狠抓畢業論文質量管理開始,由論文的選題、指導、答辯、評分全程監控,嚴格把好環節關,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探求真理、訓練基本科研能力、提高綜合實踐能力,進而加強和完善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蛻變。
四、結語
構建與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所需的實踐性教學體系,特別要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理順教學觀念,在摸清實踐性教學環節基本數據的基礎上,做到從教學計劃制訂、課程安排、教學環節組織到實踐經費的落實等各方面都要全面合理地體現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整個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實現中的地位與作用。不斷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整合實踐教學資源,逐步有效促進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高。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實踐教學的探究中走在了前列,學院畢業生以“專業精深、知識廣博、勇于創新、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嚴謹的“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干勁受到了用人單位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實施與運行是一項既重要復雜又艱巨的任務,為此需要長期探索,特別是尋求一套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來實現實踐教學目標、教學體系內容的圓滿完成并能夠推進學院軟、硬件條件的有機整合。另外,在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同時,如何完成其與理論教學體系的匹配,共同推動培養創新型人才這一目標的順利實施,等等,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點.
[2]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點.
[3]熊志卿.人才培養目標以及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研究[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2005,5(1):52-55.
[4]周立新,龔建勤,陸新葵.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大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7,(4):102-105.
[5]杜承銘.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選擇、構建及實現[J].教育與職業,2006,(32):20-22.
[6]薛景梅,葛永紅.論我國高等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構建[J].人才培育,2008.61.
基金項目:
前 言
20世紀初,德國包豪斯開創了現代工業設計教育的先河,現代工業設計由此誕生;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很多高校相繼開設了工業設計專業,形成了一股設計教育熱潮,我國工業設計也從此開創了新的局面,中國現代設計也由此走上嶄新的發展道路。因而可以說,工業設計是一個年輕的專業和行業,在我國更是如此。我校工業設計專業創辦于2002年,更顯其年輕,然而在這短短8年的發展歷程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省內外工業設計類專業中也頗具知名度。
國內高校工業設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高校都很重視工業設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工業設計的核心是產品設計,如果脫離企業,設計便成了無源之水,工業設計只有與企業結合才能有所發展,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現在高校也都選擇與企業合作來共同完成學生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一般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1.各個高校的培養方案里都有專業實習的教學環節,由于企業的容納程度和學校的實習經費問題,一般都選擇到企業里進行參觀性質的實習,或者學生自己直接就近聯系實習地點,通過這個環節來引導學生了解實際設計流程和實踐性教學的相關知識。這樣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時間短等原因,學生不能較好地融入實踐性教學環節,且針對性較差。
2.國內很多高校和企業結合較為緊密,有一些合作課題,其教師通過課題的合作獲得了較多的實際設計經驗,可以通過教學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實踐性教學知識,還可以通過畢業設計等方式讓學生也加入課題,以獲得更直接的真實設計經驗,提高實際設計能力。
3.現在很多高校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設計競賽來提高他們的實踐性教學能力,而且目前國內有很多企業積極參與設計競賽對培養學生的實踐性教學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從設計競賽的結果來看,主要有兩類設計:一類是相對概念化的設計,以產品的使用方式或觀念的創新為主,不過多考慮市場因素,這是學校教育就可以勝任的。另一類是針對市場的、以銷售為主導的實踐性教學,這正是企業設計的重點和特點。
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重要性
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全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是因為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猶如車子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從某種意義上講,實踐教學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啟迪思維,培養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在深化教學改革和培養創新人才的同時,必須把實踐教學環節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積極營造創新人才培養氛圍。
通過對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分配的走向分析調查,雖然目前市場急需工業設計人才,但畢業生分配形式不很樂觀,大部分改行進入到ci、環境設計等行業,主要原因是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實踐能力太差,工程基礎差。所以如何合理設置實踐教學,尤其對工業設計這樣一個應用學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2.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構建
經過以上分析,項目組對工業設計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進行了重新規劃,初步形成了:一個課程群、兩個平臺、三大模塊、四種途徑的“1234”模式的實踐性教學體系,該體系是以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學生設計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
一個課程群是指形成技法課、實驗課等實踐性教學課程群;兩個平臺是指形成“學校一企業(社會)”設
轉貼于
計實踐平臺,即校內實踐性教學平臺和企業(社會)實踐性教學平臺;三大模塊是指形成藝術基礎訓練模塊、工程基礎訓練模塊、專業實踐模塊等三大實踐性教學模塊;四種途徑是指搭建實驗課程、設計訓練、實習、設計競賽等四種實踐性教學環節具體的實施途徑。
3.實踐性教學團隊的構建
通過“導師制”、工程實踐鍛煉、外出進修、學術交流等方式培養和鍛煉師資隊伍,同時長期聘請校外專家指導專業建設,制訂切實的人才培養規劃,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如攻讀碩士學位、外出進修、參加學術會議、參加社會實踐等。
結 論
關鍵詞:國際貿易 實踐性教學 課程體系
國際貿易本科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需要
現代課堂教學重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但最終要應用于實踐。理論知識來源于前人的實踐,人們掌握了相應的理論知識需要到實踐中加深理解;通過實踐,不僅促進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對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能依據前人的方法論創新性地進行總結,使理論知識得以升華。這種循環式、漸進式的認識規律完全適應對國際貿易學專業本科實踐性教學課程體系構建研究的指導。學習情境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是個體參與實踐,與他人、環境等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形成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提高社會化水平的過程,學習更多的是發生在社會環境中的一種活動;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則強調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環境。
(二)培養高校人才的需要
培養社會需要的棟梁之材離不開社會的沃土,高校的教學工作必須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過程中找準位置,發揮作用。人才培養的周期一般較長,高校應注重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三者的協調發展,使學生在社會競爭中具備較強的發展后勁。因此,高等教育需要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全面的服務和人才支撐。從世界各國來看,加強實踐教學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潮流。
(三)個性發展的需要
實踐教學是拓展大學生職業能力的根本途徑,同時也是大學生社會化、個性化展現的最主要平臺。實踐教學為學生創造了開放的空間、動態的場景和發展變化的社會背景,是學生掌握課堂知識的重要載體,是激勵和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創新的動力和源泉。目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充足的、高素質的智力和人力資源,就國際貿易專業人才而言,應該著重塑造自身處理信息的能力、溝通的能力以及創新的能力。
國際貿易本科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通過基礎理論教學建立學科的系統概念
通過課堂教學訓練(啟發式、問題式教學、案例分析等)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聯系和整合,同時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打好基礎;推行案例教學,這是將學生所學理論運用于實踐教學活動的有效形式之一,有利于學生消化和鞏固專業理論知識,體驗行業運轉實踐與技能要求,激發學生開展專業實踐研究。該部分屬于實踐性教學課程的第一層次,具有基礎性和啟發性的作用。
(二)建立國際貿易模擬實驗室幫助學生消化知識
建立進出口貿易模擬操作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使學生在仿真的國際商務環境中切身體會貿易全過程,掌握市場商情的調查、分析與信息操作以及合同簽署與單證處理等專項技能,使學生增強實踐操作能力,促其知識向能力轉化;通過畢業設計,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收集整理文獻資料、設計研究方案、掌握科研手段等,加強對學生的多學科理論知識與技能綜合運用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獨立完成研究課題和啟發創新思維。該部分屬于實踐性教學課程的第二層次,以此構建融教學、模擬實戰于一體的模擬實訓場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理論學習、實踐學習和商務實戰的統一,目的是服務于專業理論學習,培訓專業技能。
(三)引導學生參加課外創新實踐以強化實踐能力
校外實踐性教學課程屬于第三個層次,是校內實踐性教學課程的進一步提升,是高校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教學環節和教學形式之一。通過安排學生到對口外貿單位進行業務技能的實習和訓練,使學生在畢業前就積累了一定的人際交往和工作經驗,進一步加深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縮短就業“磨合期”。
從目前現狀看,部分學生的實習由于缺乏統一組織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甚至弄虛做假,敷衍了事,沒有實現預期的實踐目標。校外實踐性教學課程的安排與管理需要從制度與組織方面進一步完善和加強,不至于讓其流于形式,切實使學生得到相應的訓練,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上所述三個層次, 要求做到整個教學課程體系層層推進,步步為營,環環相扣,以求實效。
國際貿易本科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存在的缺陷
(一)國際貿易實踐性教學形式單一且效果不理想
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性教學主要是以實習的形式出現,但實習效果并不理想。一是涉外貿易涉及時間較長,學生很難在實習單位目睹一項完整的交易。二是貿易業務量大,歷時時間長,所需的人力、物力多,時間利用率低。三是貿易談判及營銷策略涉及到雙方企業的商業機密、談判籌碼、底價等內容,學生很難親臨其境,因此實習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二)國際貿易實踐性教學環節無法落實
要使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就必須建立健全良好的校內外實驗、實習基地。在校內實習基地建設方面雖然近年來各類學校均投入了一定的財力,新建了實驗室,購買了適量的教學軟件,但在國際貿易實驗軟件的使用方面,往往以拿來為主,缺少對實驗軟件的消化、吸收、創新,這就影響了教學效果。學生外出到公司實習,給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有些公司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另外,學校、指導老師、公司的職責以及對學生的管理,均缺乏明確的制度安排,從而使得實踐性教學環節無法落實。
(三)國際貿易實踐類課程教師隊伍欠缺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高校師資隊伍的質量與結構得到了極大的優化,學歷結構與科研能力迅速提升,但有些院校的國際貿易實踐類教學課程的師資隊伍質量改善較為緩慢,主要原因在于具有講授好國際貿易實踐類課程條件的潛在教師主要分布在對外經濟貿易工作的第一線,普遍不具有各學校要求的高學歷,即便愿意也無法調入相關高校,而具有良好學歷背景的校內教師則缺乏對外經濟貿易的實際工作經驗,這是一個兩難的困境,需要解決。
科學規范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建議及措施
(一)建立穩定的實踐場所
要保證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設立穩定的實踐場所是必需的。從目前而言,采取校外和校內實踐基地相結合的方法為宜。具體應當在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建立長期固定的校外實踐基地,學校與實踐基地簽訂學生實習的合同,以保證教學實踐基地的穩定。制定學生實踐環節的聯絡表,實習結束后,由實習基地給學生做出鑒定,以保證學校對學生實習情況的了解。在本校內建立自己的實驗室,可以在虛擬的貿易環境中,讓學生在計算機操作下完成進出口業務的流程,掌握進出口貨物貿易買賣過程中經過的詢盤、發盤、還盤等各項環節。使理論和實踐操作緊密結合,既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配備高水平的指導教師隊伍
配備一支高水平的指導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是搞好實踐教學的決定性因素,也是學生實踐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證。從事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課堂教學知識和經驗,更要具備豐富的實踐教學能力和經驗,否則就無法指導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要使教師達到相關的要求,可以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教師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的具體途徑,可以是與相關企業合作,企業為其提供相關技術支持,可以是通過指導學生實習,積累相關實踐經驗,還可以是參加有關培訓班的學習和某些具體崗位的短期實踐;“請進來”則主要是聘請既懂理論、又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國際貿易各方向管理人員做教員或客座講師、教授等,不定期來校面向師生進行業務專題講座。
(三)加強實踐教學的規范化管理
建立全面的實踐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包括對管理規章制度、實踐教學質量監控、考核評價體系進行目標考核、量化管理。規范化管理需要有一個完整規范的教學大綱、有可以進行操作的實施計劃、有一套明確的管理制度、有充分詳實的經費計劃和便于監督管理的考評措施。做到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質量控制與質量保障相結合,確保實踐教學秩序穩定,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史靜寰.加強實踐教育:研究型大學培養創新人才的必由之路[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