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7 16:32: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和建筑的關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建筑裝飾;設計風格;建筑文化
目前人們在對建筑裝飾風格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人們也將建筑文化融入到其中,從而使得建筑裝飾設計風格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獨特性,滿足現代化建筑裝飾設計的相關要求。而且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為了使得建筑裝飾的應用效果得到保障,也把一些新型的設計理念應用到其中,進而在提高建筑裝飾設計藝術美感的同時,從而使其舒適性得到進一步的增強。下面我們就對建筑裝飾設計風格和建筑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行討論。
一、建筑文化的內涵
目前在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建筑文化的運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樣不僅有利于社會文化的創造,還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一般來說,建筑文化通常都是由民族歷史、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環境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并且通過“內核”文化和“外緣”文化的有機結合,從而保障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相互融合。由于建筑內核文化中具有極為強大的持續傳延能力,因此在建筑文化可以得到很快的傳播。而且,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建筑文化也可以依靠,相關的文化理念,來對其進行相應的改進和完善,進而滿足現代化建筑行業發展建設的相關要求。
不過,從當前我國建筑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現代化建筑文化逐漸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且為了可以對外來文化進行更好的吸收,人們也將外緣文化和內核文化的相關內容應用到其中,這就使得現代化建筑物的生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為了人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目前我們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主要是采用混凝土作為其施工材料,這樣就可以使得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得到進一步的保障,從而滿足現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相關要求。而在對其建筑文化進行分析的國中,我們就可以將現代化建筑看做是一種以石料為主的建筑結構。而我們在對其進行施工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根據相關要求,來對其文化特征進行分析。比如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我們就可以將其看成為一種凝重的文化特征;而在復合性建筑結構中,由于其質量比較輕,我們就可以將這種建筑物的文化特征看做為輕盈。而且我們在對這兩種不同建筑文化特點進行分析的國中,我們也可以根據其實際情況進行相互的轉化,從而不僅很好的經濟了傳統建筑文化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充分的體現出了建筑物的文化內涵。
同屬東方文化范疇的日本,其建筑文化“外緣”向“內核”文化的成功轉化,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華夏文化經過五千年的歷史沉積,內核質量亦趨龐大,表現出了巨大的獨立性、純正性和遺傳性。在為悠遠的歷史文化而自豪的同時,這種“內核”文化又顯得負荷過重、進程緩慢,對外來文化的反應能力及接納能力相對不足。因此為擺脫其自身文化“內核”過于負重的不利因素,站到吸收“外源”文化的有利地位,接納人類所共同擁有的現代文明精華,并將其消化、吸收、革新,使之溶入為中國建筑文化的“內核”之中,并加速實現這一轉化,是我們這一代建筑師將要不懈努力的。
二、對建筑裝飾設計風格與建筑文化關系的探討
在現代化建筑裝飾工程當中,對其設計風格和建筑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不僅使得建筑物的藝術美感得到提升,還提高了現代化建筑的文化內涵,滿足了建筑裝飾工程設計施工的相關要求。而且我們在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的過程中,除了要對其環境因素和社會文化進行分析以外,還需要根據其實際情況來對其天氣氣候、文化背景等多個方面來進行開裂,從而對設計風格和建筑文化關系有著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風格與文化的探索著名建筑設計大師說過“每一個建筑都得個別設計,不僅和氣候、地點有關,而同時當地的歷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慮。這也是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獨特風格的原因。”室內設計風格的形式,是不同時代思潮和地區特點,通過創傷構思和表現,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室內設計形式。一種典型風格的形式,通常是和當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條件密切相關,又需有創作中的構思和造型特點。
風格雖然表現于形式,但風格具有藝術、文化、社會發展等深刻內涵,從這一深層含義來說,風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裝飾設計的風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風格流派的緊密結合,有時也以相應時期的繪畫、造型藝術、甚至文學、音樂等的風格流派為其淵源和相互影響。
將風格的外在因素(民族特性、社會體制、生活方式、文化潮流、科技發展、風俗習慣、、氣候物產、地理位置)和風格形成的內在因素(個人或群體創作構思,其中包括創作者的專業素質和藝術素質)相結合,從而賦予所設計裝飾的內容具有視覺愉悅感和文化內涵的室內環境,使生活在現代社會高科技、高節奏的人們,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將體現藝術特點和創作個性的各種風格(傳統風格、現代風格、后現代風格、自然風格、混合風格等)溶入我們所設計的具體裝飾工程中去,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筑美學原理,創造出功能合理的室內環境。
三、對建筑裝飾設計風格與建筑文化的進一步理解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內的功能復雜而又多變,室內裝飾材料,設施設備,甚至門窗等構件的更新換代也日新月異,室內設計和建筑裝修的“無形折舊”更趨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縮短,而且人們對室內環境藝術風格和文化氛圍的欣賞和追求,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在改變。
一種風格或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積極或消極地轉而影響文化,藝術以及諸多的社會因素,并不僅僅局限于作為一種形式表現和視覺上的感受。近年來,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在總體上呈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狀況。室內布置中也有趨于現代實用,又吸取傳統特征,在裝潢與陳設中溶古今中西為一體。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代化建筑裝飾工程中,對設計風格和建筑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理解,不僅使得建筑物的藝術風格和文化色彩得到充分的表現,還提高了建筑室內環境的舒適性。而且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為了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也將許多新型設計理念和文化色彩融入到其中,進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濱.建筑外飾設計風格與建筑文化關系博弈論[J].民營科技,2010(07)
關鍵詞:建筑裝飾設計風格建筑文化
中圖分類號:TU238文獻標識碼: A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國的建筑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對建筑的需求已經從只求居住舒適安全,轉變成了舒適與美觀并重。人們的審美標準和水平深受本民族地區文化內蘊的影響。這種審美上的需求引導了建筑裝飾設計風格的變化。本文從設計品質與內涵來分析建筑裝飾設計風格和建筑文化之間的關系。
一、建筑裝飾設計品質與內涵
一個有高貴品質的建筑裝飾設計也并非是高級品牌的堆砌,我們不需要拿頂級的家具和材料來營造一個展示廳,我們需要的只是適合于自己而非別人的環境空間。
筆者對高貴品質的建筑裝飾設計理解是創造和表達使人感動的空間環境。實際上,無論設計也好,建筑室內也好,房產品也好,都是為不同的人而創造設計的,因此設計應具有價值以及能使人感動的品質。設計是服務性商品,它也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設計創意用圖紙來表現,設計的品質體現了設計者的思想和創意。設計的內涵包含了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設計的藝術性,也指設計風格、設計思潮等;二是設計的科技性,包括使用功能分區、新技術設備應用等。設計的藝術性帶來精神享受,設計科技性創造了安全、現代、便捷、舒適的生活。
建筑裝飾設計的品質是你對生活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所謂設計,就是尋求一個能夠實現創造更好狀況的,改變現狀的途徑,但是設計還是有宏觀和微觀層面的,可以從宏觀的國家發展規劃、區域規劃、環境規劃到建筑設計、景觀規劃設計、室內設計,甚至更接近日常生活的工業設計、家具設計、紡織品布藝設計等等,不一而足。建筑裝飾設計就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狀況和改變現狀,它一定是各個層面更高品質的追求,而時尚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流行。品質具有永恒的一面,時尚則更加具有時效性。品質是低調的、含蓄的,時尚是高曝光的、開放的。
良好的建筑裝飾設計品質給人帶來安全、舒適、充滿藝術氛圍的精神場所。該場所可以是時尚的,也可以是經典的。而時尚的設計具有一定的潮流性,時尚的設計體現了不同的時代價值,引導著不同的設計理念。不同的時期、環境與人文價值深層地引導著不同的生活價值與設計思潮,同時也帶來了不同的時尚風潮。比如我們表現特殊地域人文風土或空間形式,在每一段流行風潮中,都存在著不同生活空間價值形式。
高貴品質強調的是本質與內涵。時尚強調的是時代性與超前性。良好的產品與優秀設計緊密相連,使產品有了高附加值。設計是為人類生活服務的,追求設計品質也就是為了不斷提高生活質量。設計的過程只是一種感知和理解,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專業技術表現是設計師的責任,但他必須體現居住其中的人的精神追求,并被之理解與認可。如果人的思想達不到這個高度,從形式上追求那只是一個表面的東西。
二、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就是反映在個體或群體建成環境中的民族文化背景、歷史和所屬地區地域特點。它由內核文化和外援文化共同組成的。內核文化表現的是文化在長期發展演變過程中形成的本質性的東西,是古老、純種、發育完善、根深蒂固的文化部分;外援文化非自生,是新式文化,也可以說是吸收和包容下的外來文化,它年青且非純種,并沒有完全發育。內核文化的傳承能力是很強的,透過建筑裝飾設計的風格,我們可以追尋到其背后蘊含的一脈相承的本質和精髓,深入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
建筑文化的發展與更新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其一,利用內核文化自身的聚變或者裂變進而生成推動其變化更新的巨大能量,這種途徑發生的動力是從內核文化的本質結構中產生的,因而這種建筑文化的發展和更新是積極有序的,與其產生的文化背景有著一致、和諧的關系。其二,利用外緣文化來沖擊和滲透內核文化,從而推動整個建筑文化進行革新。盡管剛開始會顯得生硬、無序、消極,但在長期作用之下,外緣文化會和內核文化形成一個相互適應與融合的關系。站在全面發展觀的基礎上來看,這兩種方式常常是要相互共生,共同作用,以此來促進人類文化的進步和變革,完成質的飛躍。
而我國內核文化的積淀十分深厚且日漸增大,內核文化傳承過程進程緩慢、負荷過重的問題,對于外緣文化的反應與容納的能力還不夠。在這厚重的內核文化中,有一部分已經不適應我國現代化建筑的發展要求了,反而可能會阻礙我國現代建筑文化的發展。因此,我國的現代建筑設計師在構建和完善建筑文化體系的時候,要重視減輕內核文化負擔,吸收外緣文化,并將外緣文化順利溶于內核文化,創造出我國建筑文化新的生命力。
三、建筑裝飾設計風格與文化的關系
在中國整個傳統的文化中,中庸和諧的思想內涵是影響最為深刻的。這種文化內核在我國古代的宮殿、府宅、園林等設計中,都有體現。并且,在如今我國的城市規劃中,這種和諧中庸的思想仍然在發揮著巨大作用。這是一個凸顯建筑裝飾設計風格和文化之間密切關系的典型例子,具體來說兩者的關系主要如下:
1.建筑文化為建筑裝飾設計風格的形成奠定了環境基礎
在進行建筑裝飾風格設計時要考慮的不僅僅是用什么材料,如何進行施工的問題,更重要的,它要善于利用建筑文化為其奠定的環境基礎。用內核文化來保證建筑不同區域以及跟周圍的環境之間的和諧一致性,用外緣文化來凸顯建筑設計的特殊之處。建筑文化它本身就會形成一種審美標準,人們對于建筑裝飾設計風格的認可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審美標準與需求之上的。融合了整個城市的建筑文化環境特色的裝飾設計風格更能體現出和諧美,更容易獲得大眾的認可。
2.建筑文化為建筑裝飾設計風格提供了新鮮思想
建筑文化這個問題是因地域而異的。在我國,每個城市都有自身的特點,適合的建筑裝飾設計風格也不會是全然相同的。在對建筑文化的不斷擴充和發展過程中,我國的建筑設計受到了很多的西方建筑設計風格的深刻影響。有些風格是我國過去的建筑領域從未出現過的,這些被吸收和借鑒在我國現代化的建筑設計當中,充實了我國的建筑裝飾設計風格理論。
此外,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也會形成特殊的建筑裝飾設計風格。有些建筑設計風格是在民族文化和地域環境共同作用之下形成的,有些建筑設計風格則是由于人們的文化決定的。顯然,這些不同因素的建筑文化給建筑裝飾風格的設計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方向。
3.建筑裝飾設計風格的多元化發展豐富了建筑文化的內容
隨著現代化建筑時代到來,很多的設計師進行的建筑裝飾設計實際上是對不同的建筑文化之間進行的融合。這樣的融合過程,造就了更加多元化的設計風格。同樣這種成功實現不同文化融合的設計,可能創造出一種新的建筑風格。
4.建筑裝飾設計風格的發展促進了建筑文化的革新
我國的很多建筑裝飾設計師已經在積極學習國外的優秀經驗和理論,結合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精髓部分,來發展不同的建筑裝飾設計風格,力求體現更高的設計藝術水平,滿足更高的建筑審美需求。這種對建筑裝飾設計風格的探索,實際上也在推動著我國現代建筑文化的革新,甚至重構。
三、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新辦公大樓裝修設計
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新辦公大樓裝修設計案,裝修設計首要了解的是一個企業的文化和功能的使用,只有將企業文化與設計相結合,只有充分的了解企業類型、內部機構、企業文化,才能使設計具有個性和生命。還有作為金融行業,是引高科技的領頭,這就需要和智能化設計相結合,更好的將智能樓宇技術與室內設計融為一體。“以客為尊”讓訪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以員工為首”讓員工感受到親切和溫馨的工作環境。因此整個設計風格為現代、低調奢華的手法貫穿整個辦公環境。
公共區域:為米色石材、成品隔斷、鋁板為主辦公區域:為網絡地板上鋪地毯、成品隔斷、墻紙、鋁板;整體材料采用綠色環保,并且標準化、模塊化、成品化建筑材料規格一致,細部設計做法統一。盡量采用場外加工,場內安裝的施工管理原則,即降低造價,也確保設計的效果和施工工藝的精湛性。有效的結合自然通風和采光的運用,合理利用原建筑優越條件。
設計思考:首要了解的是一個企業的文化和功能的使用,只有將企業文化與設計相結合,只有充分的了解企業類型、內部機構、企業文化,才能使設計具有個性和生命。還有作為金融行業,是引高科技的領頭,這就需要和智能化設計相結合,更好的將智能樓宇技術與室內設計融為一體。“以客為尊”讓訪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以員工為首”讓員工感受到親切和溫馨的工作環境。因此整個設計風格為現代、低調奢華的手法貫穿整個辦公環境。公共區域為米色石材、成品隔斷、鋁板為主;辦公區域為網絡地板上鋪地毯、成品隔斷、墻紙、鋁板;整體材料采用綠色環保,并且標準化、模塊化、成品化。建筑材料規格一致,細部設計做法統一。盡量采用場外加工,場內安裝的施工管理原則,即降低造價,也確保設計的效果和施工工藝的精湛性。有效的結合自然通風和采光的運用,合理利用原建筑優越條件。
四、結語
建筑裝飾設計風格的發展與擴大是人們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審美需求日益深化的必然要求。它深受建筑文化的影響,同時也成為了推動建筑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 花建興. 試述建筑設計風格與建筑文化存在的內在關系[J].建
筑·規劃·設計,2009(02).
2.張明霞,楊斌. 淺議建筑設計風格與文化[J]. 大科技,2012(06).
建筑藝術是技術和藝術的綜合體現形式。建筑藝術屬于建筑建設的一種意識形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對建筑技術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有時甚至具有一定的反作用。隨著建筑藝術的不斷發展,要求有更高的技術水平對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進行滿足,這就促使人們在技術上不斷革新發展。很多時候,藝術性的追求往往使人們在思想意識形態及物質技藝上不斷提高,而新的藝術需求也將會帶來巨大的技術革新。總之,建筑技術與建筑藝術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協調關系。建筑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總是對建筑藝術的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具有一定的影響,有時甚至是決定性作用。一般意義上來說,技術越是先進,越是能夠解決規律性與目的性的矛盾,就越是能夠達到一定的自由形式和藝術美學境界。而建筑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現代化的藝術形式,建筑藝術離不開一定的技術手段,同樣也需要一定的藝術表現。所以建筑界上一直有這樣一種定論,在技術上趨于完美的建筑,在藝術效果上很可能差強人意,但是在藝術上達到一定美學價值的建筑在技術上一定是卓越的。當然,由于受到審美觀念的制約,建筑結構只有在邏輯關系上體現出藝術美,才能夠實現建筑藝術與建筑技術創作的完美契合。⑤
二、處理好建筑技術與建筑藝術協調關系的有效途徑
建筑是一門物化了的藝術,通過視覺效果給人以美感,它既要滿足建筑學、科學技藝以及人體工程學等方面的客觀規律,還要滿足人們的文化物質需求,能夠給人以最大化的功能享受與美學體驗。因此,在處理建筑技術與建筑藝術協調關系時,應以建筑技術為基礎,對藝術進行考究,使藝術性更加符合人們的生活需求和審美要求。而且在處理兩者關系時,要因時因地而異,對建筑所在的歷史時期、民族文化、地理氣候及生活進行深入考據。只有在發展我國建筑藝術過程中,不斷引進先進的建筑技術,將傳統的中華文化元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斷推動我國建筑文化的承襲與創新,才能創造出更多具有歷史意義的經典建筑。
(一)提高建筑師的綜合素質能力,促進建筑技術與藝術的協調發展
高技術性和高藝術性的建筑不是通過人們的意識想象憑空產生的,而是物質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因此,在處理建筑技術與建筑藝術兩者的協調關系時,要注意對物質文化的考量,要根據現有的技術水平,對建筑物進行藝術設計。與此同時,還要充分利用新技術實現建筑藝術的超前性,使其既根植于現代文化土壤,又高于現代審美,進一步促進審美觀念的革新與發展。因此,建筑師不但要具有過硬的技術水平,還要有一定的藝術創作能力,能夠將建筑技術與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二)不斷強化建筑的藝術性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及審美觀往往受經濟文化的影響較深,且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在審美上也日益發生著改變,而這些變化在很大程度上都在建筑藝術上得以呈現,所以每個時期的建筑物都是當時文化意識形態的物化形式。當前,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人們在建筑上更加注重其功能性和美感。所以,在建設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建筑技術的管理監督,還要保證建筑技術與藝術的協調統一,強化建筑的藝術特質。
(三)提高建筑技術,促進建筑藝術的發展
【關鍵詞】建筑裝飾;社會文化;環境
【中圖分類號】TU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8544(2015)07-0149-0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特別是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時候建筑裝飾設計就應運而生。建筑的產生是人類物質與精神文明的象征,設計者在建筑裝飾設計過程中往往會結合當代社會文化環境來進行設計,這樣設計出來的建筑更富有文化性[1]。建筑是人類發展與勞動的主要產物之一,所以也是人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怎么去了解富有我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筑裝飾本質和所具有的內涵,達到人類對生存環境的全面、多元的要求,給我國建筑裝飾帶來現代化氣息以及多彩的生命氣息,是我們必須去面對的問題。本文探討研究了在我國傳統和現代進程中,建筑裝飾與社會文化環境間的關系。
1我國傳統建筑裝飾與社會文化環境的關系
在我國當代建筑裝飾設計中,人們更愿意從可以給人視覺享受的方面去進行理解,但仔細了解我國傳統建筑裝飾設計的整個發展歷程,建筑裝飾設計的產生以及促進發展的因素氣質并不是我們所想的那么單一,它的產生是我國古代人們最求物質生活與豐富精神文化的綜合性結果。人們在建筑裝飾設計過程中,總習慣于將建筑外觀的美好依附在建筑功能或者人類文化觀念的鑄成中[2]。我國傳統建筑裝飾設計,外觀的美好總是依托于建筑的其他方面。除去建筑物的實用功能,建筑裝飾設計的所有表達美的方式都富含有獨特的意義和內涵。建筑裝飾設計表達美的形式主要包含有:古代傳統巫術思想的形體化、美好愿望的寄托體、人們社會地位的象征等,由于受到這些不同層次文化環境的熏陶,才形成了我國建筑裝飾特有的傳統美學特征和建造設計的原則[3]。由于受到我國不同時代的文化特點以及不同地區文化特色的影響,傳統建筑裝飾的外觀設計與美學表現形式及內容有這豐富多彩的變化以及表現效果。雖然建筑裝飾設計的風格多變,但都遵從同一個設計理念,就是與當時當地獨特的文化環境相融合。我國傳統建筑裝飾設計過程中普遍用到象征的手法,這樣就會使得建筑文化藝術可以在倫理和政治中發揮出作用。所以,建筑裝飾設計也可以體現出那個時期的社會觀念,社會觀念影響建筑裝飾的設計,人們在生活中的各種想法和觀點都看以在建筑裝飾設計中得到表達,建筑裝飾設計是當時社會文化環境的象征者。在我國古代建筑設計過程中,人們將社會等級觀念以及相應的民間習俗融入建筑裝飾設計中,建筑裝飾以象征的手法將其表達出來,最后形成了建筑裝飾設計中必須嚴格遵守的規定體制。
2我國現代建筑裝飾與社會文化環境的關系
建筑裝飾設計不能一直沿用傳統的設計方式,這樣只能讓人產生審美疲勞,所以必須有所進步與創新。建筑裝飾設計為整個建筑工程增添了人文藝術性,可是優秀的藝術是不能重復的,建筑裝飾設計中的模仿借鑒行為最后的結果就是失去了自身的個性與特色,也就失去了建筑設計藝術本質的意義,而對于建筑裝飾設計中的社會文化環境也是這樣。實際情況是,很多建筑裝飾設計者認為傳統社會文化環境是一成不變的,而自愿獻身于這一成不變的死水中。隨著時代的進步,建筑裝飾設計者不能總是習慣于走前人所開創的蹊徑,而應該在設計過程中勇于創新與冒險。通過研究分析傳統社會文化環境,我們能夠與古代設計者們進行精神文化的交流,同時也能從傳統建筑裝飾設計中了解到古代社會文化環境豐富多彩的內容與內涵,現代建筑裝飾設計者也可以從中獲得設計靈感[4]。我國傳統的建筑裝飾設計并不是所有的都是具有學習價值的,我們應該取其中的精華進行學習與傳承,我國傳統建筑裝飾設計不能完全流傳但也不可能全部流失,它的發展過程就是現代設計者合理進行揚棄的過程。隨著現代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建筑工程所用的建筑技術和施工材料也在不斷更新與發展,社會觀念和相應的情趣也發生了變化,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如果我們還是按照傳統文化環境來進行現代化的建筑裝飾設計,最終將會致使我國建筑裝飾與時展格格不入,形成閉關自守的局面,更不用說設計創新與文化特色了[5]。雖然我國建筑裝飾具有精細的工藝,適用性以及能夠包含深遠蘊意,有很好的借鑒意義。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無休止的模仿與生硬的套用,只會讓人感覺到與時展顯得格格不入。優秀的建筑裝飾設計可以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建筑裝飾設計中要掌握特有的規律,現代生活特點,讓建筑裝飾設計與現代化相融合,這樣才能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與發展,能夠被社會所用。比如,古代人們為了最求安靜恬淡的生活而在建筑裝飾設計中尋求“幽幽南山”的意境,而現代化人們由于快節奏的生活規律,明顯不能適應古代人們詩情畫意的心態,可是我們能夠在現代建筑裝飾設計中追尋一種簡約的生活氛圍。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傳統建筑裝飾設計體系顯然不符合現代化的設計要求,但是如果將這一體系進行分解,某一元素和結構可以或許已經與現代建筑裝飾設計相融合。傳統設計中的視覺形象以及我國傳統思想觀念都可能融入到我國現代化設計中。從整個建筑裝飾設計歷程上來看,不同時代的社會文化環境與這個時代的社會生產狀況,社會體制以及所追求的精神都有關系,而這一文化環境可以在建筑裝飾設計中得到展現。我國傳統的社會環境已經被現代化社會所代替,所以,我們的建筑裝飾設計需要發展,而促進發展的因素之一就是創新,為了跟上社會的發展步伐,就需要建筑裝飾設計者設計出符合現代化社會文化環境的新建筑裝飾。
3結束語
從以上闡述可知,我國傳統建筑裝飾設計內容豐富多彩,能夠增強建筑的文化藝術表現力,也是我國傳統建筑中最具有文化特色和最具穩定性的特點之一,有著國家文化象征意義。通過分析研究我國建筑裝飾,有助于了解我國建筑文化與社會文化環境及間的關系。對于我們在建筑裝飾中發揚民族文化特色以及推進建筑裝飾的現代化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賈志國.建筑裝飾與社會文化環境關系的探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4):285-285
[2]孫長錄.建筑裝飾與社會文化、地域文化環境[J].建材與裝飾,2013,(6):298-299
[3]薛穎.近代廣州建筑裝飾與社會文化環境關系芻議[J].美與時代(上旬刊),2013,(10):38-40
[4]郭美娜.同安朝元觀建筑裝飾藝術[J].大舞臺,2012,(2):270-270,15
關鍵詞: 藝術文化 建筑設計 交互融合
人類在建筑設計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建筑上的奇跡,這些建筑奇跡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同時它也反映出不同時代的藝術文化和設計品位。例如:古希臘的神廟建筑,歐洲的哥特式建筑,中國民居,近代包豪斯建筑、概念建筑等都可以說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同一時代不同的地域,建筑的風格、樣式都各不相同。究其根源,影響建筑風格的除了科學技術以外,主要是藝術文化與設計文化起到了根本作用。
藝術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滲透可以說是在建筑的發展、變革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因為人類通過把各個時代的藝術文化滲透于建筑中,以期通過建筑將不同時代的文化傳承下去,所以建筑就成為反映歷史、反映社會、反映藝術文化的有效載體。建筑設計的發展緊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和文明步伐。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建筑的發展與革新恰恰成為人類歷史文明的重要性標志。
一、建筑設計與藝術文化的基本含義
1.建筑設計的含義
早期“設計”一詞是用于區別繪畫與實用美術的。19世紀,“設計”的概念與“圖案”相提并論,帶有相當的裝飾意味。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德國的包豪斯學院把“設計”一詞運用于某些課程的名目,例如“金屬設計”、“家具設計”、“印刷設計”等,使設計不僅擁有藝術性創意構思和創造性實踐行為,而且要把設計的作品的實用性和經濟價值考慮進去。建筑設計同樣也由文化藝術、科學技術和經濟價值三個方面構成,完成從構思到行為再到實際價值的創造性過程。
建筑設計的構思過程是通過大腦創造事物的一種意識行為,以及由這種意識發展延伸的構思和想法。建筑設計的行為過程是使上述構思和想法成為現實,并得以最終形成客觀實體的可行性判斷和形成過程。建筑設計的實現過程是以最合目的性、實用性和經濟價值為目標,貫穿于整個設計活動,并將完成的事物實現其所應有的綜合價值。上述三者的完美結合便構成了建筑設計的基本涵義。
2.藝術文化的含義
藝術是一種情感活動,藝術文化是一種情感文化。藝術是一種生命的啟示,旨在提高生命質量的學科。因為只有擁有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創造力,人的情感才能得到升華、凈化,人格才會完善。因此,藝術文化的教育與熏陶應該是廣泛的,而絕不是僅以音樂、舞蹈、繪畫等內容向學生傳授一些藝術知識和技巧。藝術文化正是通過提高人的審美能力而完善個人文化品格的一種學科。
藝術文化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文與質的關系中。劉勰《文心雕龍》說得很透:“虎豹無文,則革郭同羊犬;犀有皮,而色資丹漆;質待文也。”其義為豹皮優于羊犬皮,是由于前者有紋,而后者單色;犀牛皮很厚實,但加了彩繪才有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觀察建筑,中外古今爭論最多的是藝術文化。無論復古、折中、現代、后現代等風格,追求的都是如何使形式之“文”更完美地體現出建筑之“質”,“質待文也”。在繼承傳統形式的建筑中,無論中國的,還是歐洲的,有的有藝術品位,有的就顯得裝模作樣。同樣,在號稱反傳統而實際是繼承西方現代式的建筑中,有的揮灑自如頗有風采,有的就顯得搔首弄姿,東施效顰,這里的差別就在于藝術文化。
二、藝術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作用
1.早期
建筑設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的變化反映著時代的物質生產和科學技術水平狀況,也體現出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并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有密切的關系,原始時代大多數建筑不是純粹從審美的動機出發的,著重考慮的是它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性,審美的欲望只是次要的。中世紀文藝復興前的藝術可以說大都體現在建筑上,而這一時期最為突出的是教堂建筑,它綜合了諸類藝術。教堂建筑中所使用的彩繪玻璃、祭壇畫、壁畫、復制畫及神像、雕刻、曼陀羅等,不僅是文化藝術的表現,而且被當作一種符咒、信仰的對象。此時的建筑設計和藝術文化之間始終是不可分離的整體,建筑設計也就成了藝術文化展示的一種載體。
2.工業革命后時期
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創造了繁榮的經濟。19世紀下半葉開始的工藝美術運動,試圖建立一種新的設計標準,提出了“美與技術結合”的原則。在“新藝術”設計運動中,設計師力圖以從自然界中抽象出來的形式代替程式化的古典裝飾。19世紀以美學方式來影響建筑工業的發展是設計改革的一個理想。來自相近專業的人士,如建筑師、美術家試圖用自己的觀念來影響和引導產品的美學和消費者的情趣。20世紀初期,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以頌揚機器產品,強調幾何構圖特征的未來主義風格派和構成主義等現代藝術流派興起,以柯布西耶、格羅皮烏斯等人為代表的現代設計先驅,開始探索新的設計道路以適應現代社會對設計的要求,奠定了現代建筑工業的基礎。藝術文化的變革直接影響著人們對建筑設計的認識和要求。
3.20世紀初期
20世紀初,現代藝術文化對于建筑設計形式的推崇改變了傳統美學觀念。它通過將建筑工業的形式與其內涵相分離,從而建立了一種與建筑設計相契合的新美學,為現代建筑設計發展鋪平了道路。
20世紀初的現代繪畫和雕刻藝術為建筑設計提供了理論基礎,而建筑設計又為現代繪畫和雕刻藝術提供了實踐的場所。這種成功的結合改變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一幢幢高聳入云的幾何形建筑物、簡潔而實用的家具和各種生活用具都是現代藝術文化和現代設計共同創造的。
三、藝術文化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藝術是―個多文化、多角度的綜合表達行為。建筑設計立足于解決人與其生存空間的關系。人類生產和創造活動中,實用與美觀相結合,賦予物品物質與精神雙重作用,這是人類設計活動的一個基本特點。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細化,建筑設計與藝術文化開始分離,走向互有區別的兩個獨立體系。但無論從設計還是從藝術文化發展軌跡來看,設計與藝術文化始終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并相互作用的。
藝術文化與藝術文化之間,從一開始就有一座相銜互濟的橋梁。隨著社會的發展,邊緣學科的滲透,科學文化程度的普及與提高,它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因此,建筑設計中的審美、直覺和想象等思維特征都孕育著強大的藝術文化感染力。建筑設計與藝術文化不但不是互相排斥的,反而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及互相啟發的。如果細心地觀察就會發現,任何建筑工業產品的設計與運用過程,實際上都是按照美的規律去勾畫、去造型的。建筑設計創造中充滿了藝術的美感和想象力,藝術文化對建筑設計具有深遠的影響。藝術文化對建筑設計的作用和影響不僅是局部的、個別的、具體化的,而且是宏觀的、整體的、廣博的。
四、結語
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到今天,人們開始重新審視科學、技術、設計、藝術、文化的關系,其內在本質是個總體。實際上藝術文化與建筑設計是一根不能打斷的鏈條,人們在進行建筑設計時,似乎感悟到設計技術與藝術文化的結合,藝術文化是豐富建筑設計的土壤,是建筑設計創造的精神來源。縱觀建筑設計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看出,建筑設計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滲透著藝術文化的存在。所以,我們不能孤立地強調功能主義,而忽略藝術文化對建筑設計的影響,同時也不能過度地為表現藝術文化而忽略功能性,藝術文化與建筑設計必須完美地結合。因此,我們如今要正確看待藝術文化和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把民族藝術文化融入到建筑設計中去,最大限度地發揮文化藝術在建筑設計中的作用,努力設計出具有鮮明民族藝術文化特征的偉大建筑。
參考文獻:
[1]丁亞平.藝術文化學[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2]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荊雷.設計概論[M].河北美術出版社,1997.
[4]張道一.造物的藝術論[M].福建美術出版社,1989.
關鍵詞:建筑;裝飾;風格;文化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國的建筑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對建筑的需求已經從只求居住舒適安全,轉變成了舒適與美觀并重。人們的審美標準和水平深受本民族地區文化內蘊的影響。這種審美上的需求引導了建筑裝飾設計風格的變化。
一、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就是反映在個體或群體建成環境中的民族文化背景、歷史和所屬地區地域特點。它由內核文化和外援文化共同組成的。內核文化表現的是文化在長期發展演變過程中形成的本質性的東西,是古老、純種、發育完善、根深蒂固的文化部分;外援文化非自生,是新式文化,也可以說是吸收和包容下的外來文化,它年青且非純種,并沒有完全發育。內核文化的傳承能力是很強的,透過建筑裝飾設計的風格,我們可以追尋到其背后蘊含的一脈相承的本質和精髓,深入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建筑文化的發展與更新可以通過兩種途徑:
1、利用內核文化自身的聚變或者裂變進而生成推動其變化更新的巨大能量,這種途徑發生的動力是從內核文化的本質結構中產生的,因而這種建筑文化的發展和更新是積極有序的,與其產生的文化背景有著一致、和諧的關系。
2、利用外緣文化來沖擊和滲透內核文化,從而推動整個建筑文化進行革新。盡管剛開始會顯得生硬、無序、消極,但在長期作用之下,外緣文化會和內核文化形成一個相互適應與融合的關系。站在全面發展觀的基礎上來看,這兩種方式常常是要相互共生,共同作用,以此來促進人類文化的進步和變革,完成質的飛躍。而我國內核文化的積淀十分深厚且日漸增大,內核文化傳承過程進程緩慢、負荷過重的問題,對于外緣文化的反應與容納的能力還不夠。在這厚重的內核文化中,有一部分已經不適應我國現代化建筑的發展要求了,反而可能會阻礙我國現代建筑文化的發展。因此,我國的現代建筑設計師在構建和完善建筑文化體系的時候,要重視減輕內核文化負擔,吸收外緣文化,并將外緣文化順利溶于內核文化,創造出我國建筑文化新的生命力。
二、建筑裝飾設計風格與建筑文化關系的探討
風格與文化的探索著名建筑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說到“每一個建筑都得個別設計,不僅和氣候、地點有關,而同時當地的歷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慮。這也是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獨特風格的原因。”室內設計風格的形式,是不同時代思潮和地區特點,通過創傷構思和表現,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室內設計形式。一種典型風格的形式,通常是和當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條件密切相關,又需有創作中的構思和造型特點。
風格雖然表現于形式,但風格具有藝術、文化、社會發展等深刻內涵,從這一深層含義來說,風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裝飾設計的風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風格流派的緊密結合,有時也以相應時期的繪畫、造型藝術、甚至文學、音樂等的風格流派為其淵源和相互影響。
將風格的外在因素(民族特性、社會體制、生活方式、文化潮流、科技發展、風俗習慣、、氣候物產、地理位置)和風格形成的內在因素(個人或群體創作構思,其中包括創作者的專業素質和藝術素質)相結合,從而賦予所設計裝飾的內容具有視覺愉悅感和文化內涵的室內環境,使生活在現代社會高科技、高節奏的人們,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將體現藝術特點和創作個性的各種風格(傳統風格、現代風格、后現代風格、自然風格、混合風格等)溶入我們所設計的具體裝飾工程中去,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筑美學原理,創造出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
人類社會的發展,不論是物質技術的,還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歷史的延續性。追蹤時代和尊重歷史,就其社會發展的本質講是有機統一的。
三、對現代建筑裝飾設計風格與建筑文化的進一步理解
在現代,建筑的室內設計具有功能復雜而又多變的特點,隨著我國室內裝飾材料及設施設備的更新換代,使得室內設計和建筑裝修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所追求的室內環境藝術風格和文化氛圍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建筑的裝飾中,一種建筑風格或流派的形成,往往對文化及藝術以及諸多的社會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的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在總體上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發展方向。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社會向后工業社會的過渡時期,人們對自身周圍環境的需要更加注重對環境氛圍、文化內涵和藝術質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在室內設計中,不同流派的產生發展都具有深刻的社會發展歷史和文化的內涵,同時還能極大地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總而言之,做好建筑風格與建筑文化的研究,能夠實現建筑本身更高層次的和諧,實現人類文明的共同享有和發展,最終做到在遵循歷史傳統的基礎上實現對歷史的超越。
四、建筑裝飾設計與傳統文化的象征意義的延伸
在建筑裝飾設計上能夠充分的體現出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不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不變的。這就使得傳統造型藝術的吉祥意味同樣適用于現代的建筑設計,在傳達現代人的設計意念上具有同樣的適用作用。人們通過反復描摹一個圖形,不僅能夠得到審美意義的外形,還可以讓圖形具有更深層的象征意義。圖形符號能夠實現建筑內在意義的外在表達,能夠實現觀念的具體外化。這些意義最初大多出自對自然的崇拜和宗教崇拜,進而衍生出期盼生命繁衍,富貴康樂以及祛災除禍等吉祥象征意義。符號在歷朝歷代的器具裝飾中都有其不同的表現形式,而通過對圖形符號這種“形”與“意”的歷史延伸與衍變,還可以得出每一個歷史時期的“形”的演變,都不是對其原始“母題”的徹底否定,而是能夠通過建立新的審美觀念來賦予其以新的形式,從而使這些“母題”不斷的豐富與拓展。
五、現代化傳統建筑裝飾風格設計
在現代化傳統的建筑裝飾風格設計中,最成功也是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能夠實現置身建筑中能夠感覺到傳統建筑文化及精神,但卻找不到一處與傳統建筑的實例有直接關系的地方。也就是說,能夠將傳統的亭子放在玻璃幕墻的樓頂上,或在入口處通過放置傳統的拱門,把傳統的裝飾標志放在外墻的樓角及磚上,或以混凝土仿做斗拱,這些可以說這些做法只能算是一種仿古設計的例子,如果能消化及吸收傳統建筑的精華,實現項目設計有關事物的了解,兩者便不謀而合,在不知不覺中表現出傳統的精神。
結束語
建筑裝飾設計風格的發展與擴大是人們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審美需求日益深化的必然要求。它深受建筑文化的影響,同時也成為了推動建筑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濱.建筑外飾設計風格與建筑文化關系博弈論[J].建筑.規劃.設計,2007(07).
[2]張明霞,楊斌.淺議建筑設計風格與文化[J].大科技,2012(06).
[3]花建興.試述建筑設計風格與建筑文化存在的內在關系[J].建筑.規劃.設計,2009(02).
1.世界不但是一個經濟聯系的整體,也成為一個文化聯系的整體。從世界歷史的發展來看,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建筑物的考察來了解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狀況。如果沒有這些具有特色建筑設計,我們對歷史的挖掘和了解也不能深入。這些建筑不但表現體現獨特的建筑風格,更反映了那個時代的藝術主流。在很多歷史的建筑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藝術和設計的結合。設計本身就是站在藝術的角度上進行的,而且當時的建筑背景受到文化藝術的影響頗大,比如西方的金字塔、埃菲爾鐵塔、空中花園等,這些不但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是藝術的集中表現,從那個時代的建筑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其藝術的主流。了解到當時人們的社會狀態和文化氣息。
2.建筑設計中融合了建筑的藝術,建筑藝術由蘊含在藝術領域里。所以建筑設計也是藝術文化中的一種。一個沒有藝術的建筑的沒有靈魂的建筑。所以建筑設計和藝術文化的滲透才能保持建筑物的文化性和社會性。只有藝術的設計才是不脫離社會發展的藝術,才是對后代的發展具有貢獻的建筑。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建筑,每一個建筑都表現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水平。這些建筑都是對社會的真實記錄,在這建筑藝術的背后隱藏著的是人們對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所以建筑設計和藝術的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
二、建筑設計和藝術文化的概述
1.建筑設計的概述。在現代的建筑工程中,建筑設計主要是指建筑物在建造施工之前,建筑設計者根據工程建設任務,將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某些狀況或問題進行事先的預想,將可能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的解決辦法和處理措施提前擬定好,并且用圖紙和文件等書面形式將其繪制和表達出來,即繪制建筑的設計圖紙。在建筑的施工和使用過程中,如果發生設計圖紙中的類似問題時,其處理方式將參考設計圖紙中擬定的措施進行解決。建筑設計中的“設計”二字,在早期時候是用來區分繪畫和實用美術的。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設計”的概念漸漸沾染上了藝術性的東西,并且還具有了一定的實用性和審美價值。現在是建筑設計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文化藝術、科學技術和經濟價值。它其實就是指“設計者的構思——建筑的施工建造—建筑物的使用價值”這一完整的,富有創造性的過程。
2.藝術文化的概述。所謂藝術,其意思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一是精神層面,藝術是隸屬于文化范疇內的一個特殊領域,它是類似宗教、倫理等相關的文化價值的一種表現形式。二是活動過程的層面,在這個層面,一般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創造活動,即藝術家創造藝術作品的創造過程。三是活動結果層面,這個層面的藝術含義最容易理解,認為藝術就是指藝術作品,即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具有一定價值的藝術作品。藝術是人類審美的一種,也是現代化發展的一種核心環節。事實上,藝術是人類的一種情感活動,而藝術文化是指人類的一種情感文化。前者是人類的一時之感,是一種生命的啟示,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人類的生命質量。而后者則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通過提高人類對美的評估和欣賞能力,完善人類人格和充實文化品格的一種學科。
3.藝術文化和文化藝術的區別。文化藝術是指以文化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藝術,簡稱“文藝”,它的著重點是藝術。且它是較為具象的一種文化價值的表現形式,比如:文章、書畫等。文化藝術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是很直觀、直接的。藝術文化則是指隸屬于藝術領域內的文化,它的著重點是文化。
三、建筑設計與藝術文化的滲透關系
每一個建筑物都有其特有的藝術特征。首先他是工程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建筑中的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內的建筑構件均體現了力與美的完美結合。許多外漏構件既是景觀重點,也是美學處理上的難點。所以建筑物應協調各部分之間的比例,把握人們對于建筑物的審美方向和標準,創造出大眾認可的建筑物。
1.空間。建筑主要通過創造各種空間來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在建筑作品中,空間位置的轉換是最迷人、最激動人心的。巧妙地利用空間,可以大大增強建筑藝術的表現力。比如住宅中不同房間之間的空間比例關系,公共建筑中的廣場上各種所得分配等。
2.比例。巧妙地處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間的比例,建筑中長寬高的比例,凹與凸的比例,虛與實的比例等,可以改善人們的視覺形象。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建筑美。
3.均衡。主要指建筑物在構圖上的對稱,包括建筑物上下、左右、前后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最常見的均衡方式是在中軸線的左右實現對稱。如北京故宮,埃菲爾鐵塔,普通建筑中的大部分教學樓和辦公樓,另外還有部分民居等。其中北京故宮作為一個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對稱,其中每座建筑物都在一條由南到北的中軸線上展開,整個建筑群的中心是太和殿,以此為中由南向北伸展。
4.形體。主要是指建筑物的總體輪廓,通過線條和形體、空間和實體的不同組合方式,突出建筑獨特的個性色彩和特有的藝術感染力。其中”色彩“能給人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難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