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脫貧攻堅集體事跡材料
時間:2022-08-03 13:38: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脫貧攻堅集體事跡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經自治區相關部門同意貧困村當發村脫貧出列!”聽到期待已久的好消息,容縣楊村鎮人大主席梁鳳臉上終于露出久違的微笑,幾年來辛勤培育的“扶貧樹”,終于結出脫貧“碩果”。
當發村位于容縣楊村鎮東北部,地處山區,山多地少,基礎設施落后,集體經濟薄弱,是楊村鎮“十三五”貧困村。2015年精準入戶識別時,當發村識別出貧困戶114戶46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7戶338人,貧困發生率為14.76%。面對當發村艱巨的脫貧任務,擔任當發村掛村組長的梁鳳迎難而上,用柔肩勇敢地挑起帶領當發村摘“窮帽”貧困群眾拔“窮根”的重任,在脫貧攻堅路上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承諾。
用腳步丈量民情
“治病首先找病根,治窮病首先找窮根”,梁鳳心里明白要讓群眾擺脫貧困“枷鎖”,過上好生活,走上致富道路,必須找準“窮根”,量體裁衣制訂幫扶脫貧計劃,才能讓貧困群眾真脫貧脫真貧。梁鳳與鎮政府掛村干部、村“兩委”干部、駐村工作隊員組成工作組,采取“走親戚”的方式對全村22個村民小組772戶農戶進行全覆蓋入戶走訪,對于精準識別出的114戶貧困戶則采取“常走親戚”的走訪方式。每到一戶梁鳳都會用接地氣的語言主動與群眾聊家常,傾聽群眾的心聲,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以及困難等情況。
當發村地處山區,山路崎嶇,摩托車無法通行時,就需要采取步行的方式,“晴天一身汗,雨天兩腳泥”早已是常態。剛開始走訪時,有的群眾認為梁鳳只是“到此一游”式的走訪,為此她還常常吃了不少“閉門羹”。“方法總比困難多,沒有一顆心是捂不熱的”,面對走訪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梁鳳總是這樣鼓勵自己,她始終堅信只要多到村里“接接地氣”,腳上多沾些泥土,多傾聽群眾的心聲,終究會得到群眾的認可。
為了全面、準確了解每一戶貧困戶的家庭情況,梁鳳曾經花費7小時攀山越嶺步行到當發村最偏遠的村民小組峽河田5戶農戶家中走訪。有時遇到群眾外出干農活的情況,梁鳳就會直奔田間地頭,一邊幫助群眾干農活一邊話家常了解群眾的生活情況。有時遇到群眾白天上班的,梁鳳則會選擇晚上的時間入戶走訪,同時抓住群眾飯后聚集聊天的機會,就地取材往地上一坐與群眾召開“露天”座談會,聽取群眾對扶貧工作的意見建議,并一一登記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里。經過長期走訪,梁鳳與村民慢慢熟絡起來,也逐漸掌握了當發村的村情民況。看到梁鳳認真的干勁,村民慢慢改變了以往的看法,認可這位真心扶貧的人大代表。每當碰到梁鳳村民都會熱情親切地稱呼她“阿鳳”,有困難都會找到她幫忙。
用真心排解民憂
當發村橋頭至當發村肚道路是村民到當發小學的必經之路,道路未硬化前,路面坑坑洼洼,遇上雨天就泥濘不堪,由于道路狹窄,還時不時出現堵車的情況,村民苦不堪言。得知情況后,梁鳳充分發揮人大代表“連心橋”的作用,三番五次進村入戶向群眾宣傳扶貧道路政策,解開群眾不愿修路的“心結”,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到道路修建工作中,同時當好人民群眾的代言人,向相關職能部門提建議,積極爭取扶貧道路項目。在梁鳳的努力下,當發橋頭到當發肚的道路完成硬化并進行拓寬,昔日讓群眾苦不堪言的泥土路蝶變成平坦寬敞的脫貧致富路。
“民生問題無小事,群眾利益大于天”,梁鳳總是那樣說,也是那樣做的。2018年受臺風山竹的影響,當發村至橫山村路段塌方嚴重,影響到橫山、當發兩個村七千多名群眾的出行安全。臺風過后,梁鳳以及當發、橫山村的人大代表聯名向職能部分提出修復受損路段的建議,及時消除道路安全隱患。
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梁鳳始終把排解民憂,改善民生作為脫貧攻堅重點工作來做。2016年以來,梁鳳就當發村扶貧道路共提出意見建議8條,幫助實施扶貧基礎設施項目13個,當發村村級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經過人大代表以及村兩委多方籌資,2019年當發村按照“一廳七室兩欄兩中心”的標準,新建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并對村委會及周邊環境進行升級,村級陣地面貌煥然一新。
用實干托起“小康夢”
“我以前總覺得自己年紀大了,生活沒有了干勁。阿鳳來了之后,把我當作親人,經常關心我鼓勵我,每當我有困難都會找她,她都及時想辦法幫我解決。”當發村70多歲的老人黎紹漢滿懷感激地說。黎紹漢是當發村尖峰隊村民,2015年精準入戶識別時因學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未脫貧前一家6口人擠在30多平方的舊瓦房里,生活拮據。為了讓黎紹漢一家住上安全的新房子,梁鳳三番五次動員他申請危房改造,及時幫助他解決新房子修建過程中遇到的糾紛、用水等難題,并親自幫助黎紹漢申請小額信貸、產業獎補政策發展養豬產業,增加家庭收入。2019年,黎紹漢一家搬進了安全整潔的新房子,年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多元,順利脫貧摘帽。
耕耘者,孺子牛也。兩年來,**縣人事局在工作中,做到了突出一個重點,抓住一個契機。突出一個重點就是突出人才強縣戰略這個重點,他們深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關鍵在落實,在工作中他們腳踏實地貫徹省、地人事政策和方針,堅持從實際出發,制定出了符合本地區實際的《人才工作五年總體規劃》,并按照步驟抓好組織實施。同時在人才的引進、使用、培養等環節上狠下功夫,積極為人才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在人才推薦使用上,20xx年他們把全縣各方面的人才基本情況做了摸底調查,并將這幾年來畢業的大中專畢業生進行了分類,同時積極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20xx—20xx年,向社會各屆提供人才咨詢服務1500人次,推薦人才200余人,共有50名畢業生通過人才中心這個中介找到了工作;在人才引進方面,20xx年8月**縣人事局在大興安嶺地區人事局引智辦的協調和幫助下,成功地引進了一名美籍英語外教,這是**縣首次引進外教,外教的引進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該縣英語教學水平薄弱的問題,受到廣大教師、學生和家長的贊譽,稱**縣人事局為引進人才的“紅娘”;在人才的培養中,20xx年**縣人事局根據《大興安嶺地區20xx—20xx年人才培訓計劃》的要求,對**縣497名公務員進行了《行政許可法》、《信息化與電子政務》的培訓,并完成了培訓的考試工作,同時他們還積極與外省市聯系,讓**縣的中青年人走出去學習、深造,20xx—20xx年共派出學習深造人員100余人,有力地支援了縣域經濟建設。抓住一個契機就是要抓住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這個契機,做好人事人才工作,他們通過召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人事工作者應該做些什么的討論”,進一步明確了基層人事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明確了要在工作中做好充分的準備,積極研究人事人才工作理論,查找自身的不足,解決發現的問題,為振興東北經濟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公正
公道正派,也正是孺子牛的本色。**縣人事局在20xx—20xx年組織了多次招考錄用的考試。隨著考試選拔人才形式的出現,招考工作就越來越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關注,這就對**縣人事局的招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歷次的公開招考過程中,他們堅持“對考生負責,為考生服務”的原則,在考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每次招考都由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在出題、監考、評卷、面試、公示、考核等多個環節做得非常縝密,他們知道考試組織的公正與否,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關系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20xx年**縣人事局在召開“兩風”建設監督員座談會時,**鎮社區辦主任說了這樣一件事情:在20xx年**縣公開招考社區工作人員時,有一位考生對招考工作的公正性存在疑慮,當時他找到了這位社區主任,希望他能夠幫助拖一拖關系,走一走后門,但這位社區辦主任說:“**縣人事局是一個公道、正派的單位,他們是非常講原則的,這次考試一定會在公正、公開、公平的環境下開展”,但是這位考生還有些將信將疑的說:“我聽說名額早已內定,我雖然成績好,可能被人頂掉”,社區辦主任說:“請你相信他們”。這番話在整個考試結束后,得到驗證,這名考生考上了社區。后來他說:“**縣人事局是一個公道正派的集體”。近三年來,**縣人事局舉辦了多次招考工作,為縣域經濟選拔人才近100人,但是沒有出現一例因為考試不公正,而出現考生上訪,沒有出現一例違規操作,影響招考的公正性。
改革
任何改革都是有風險、有阻力的,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改革也勢在必行。**縣人事局做為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和鄉鎮機構改革的具體執行者,在工作中,他們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積累改革的經驗。20xx年在**縣鄉鎮機構改革中,他們立足縣情,從大局出發,按照“既要積極、
縣人事局先進事跡材料-俯首甘為人民孺子牛第2頁
又要穩妥”的方針開展鄉鎮機構改革工作,他們明白這次鄉鎮機構改革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其改革的成果直接影響明年縣直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在工作中,他們從出臺《機構改革方案》、《競爭上崗方案》到競爭上崗的考試、考核等環節都進行了周密的安排,增強了機構改革工作透明度,做到了競崗人員滿意,社會認可。在鄉鎮機構改革工作中,他們總結出了這樣幾點改革經驗。一是對改革工作要“勤”,即要勤奮學習、勤奮工作、認真研究借鑒外縣(區)好的經驗和做法,不斷的完善自我;二是要“實”,即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深入基層、深入第一線,獲取第一手資料,傾聽基層的聲音,解決改革中的問題;三是要“細”既要細致入微、周密安排,既要總攬全局,又要注重細節,保證改革順利進行;四是要“慎”,即要謹慎對待機構改革工作,不武斷、不強制、不命令。這次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按照上級要求的時限順利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改革達到了調動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的目的,機構改革后,鄉鎮機關工作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
奉獻
“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這是對奉獻精神最為本色的一種詮釋。**縣人事局在工資福利、軍轉工作、在急難險重和幫扶工作中,體現出了一種孺子牛的奉獻精神。這幾年來該局的工資福利工作每年都要為3000多人次審批各種工資手續,他們每天都在迎來送往中,在復核工資表中緊張度過,有時恰逢工資改革,上級要求的時間緊,他們又秉燭夜戰,甚至連續工作48小時,有時又應對詢問工資者十幾遍的詢問,他們都不厭其煩的解釋,在忙碌和重復中展現他們的奉獻精神。兩年來,**縣人事局累計加班達到200余天,平均每人加班20天,他們用自己的業余時間默默的在為人事人才工作做著貢獻。在軍轉工作中,**縣人事局在20xx年按照上級文件精神,落實了7名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干部的社會保障工作,縣政府在財力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將20xx年的取暖費、獨生子女費發放到軍轉干部手中,并補發了20xx年、20xx年的取暖費和獨生子女費,并在縣醫療保險局為軍轉干部建立了醫療保險專戶,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軍轉干部親切的稱**縣人事局為“娘家”。在急難險重的工作中,**縣人事局更是表現出了奉獻精神,20xx年3月19日**縣突發森林大火,**縣人事局的全體男同志都沖到了打火第一線。俗話說“春凍骨頭、秋凍肉”,春天的寒冷他們是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但是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財產不受更大損失,他們義無反顧。當時晝夜的溫差達到30℃,夜里最低的溫度達到-20℃,每個人都睡在透風的帳篷里,但是深夜就被凍醒,那時帳篷里的礦泉水已被凍實心,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堅持了26天不下火線,但是山火從3月一直燒到6月,**縣人事局全體男同志又先后3次上山撲火,平均每人上山打火時間達到42天。**縣人事局在撲救山火中,克服了初春的嚴寒,克服了雨天潮濕的氣候,克服了“非典”帶來的恐懼,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唱響了奉獻者之歌。由于**縣人事局在撲救山火中表現突出,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撲火先進集體,有一人被評為地區撲火先進個人。在幫扶工作中,**縣人事局一直把幫扶工作做為聯系群眾,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紐帶,把幫扶工作做為開展群眾工作的落腳點,把幫扶工作做為走群眾路線的根本出發點。近三年來**縣人事局,共為幫扶對象捐資捐物達到25000元人民幣,已幫助三個幫扶對象脫貧。20xx年**縣新一輪“一幫一”扶貧解困啟動后,**縣人事局立即與幫扶對象下崗職工徐海進行了對接,并先后6次到他家了解情況,同他探討致富路子,為他的脫貧想辦法、出點子,使他重新樹立了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20xx年9月徐海確定了養殖泥鰍的項目后,需啟動資金6000元,**縣人事局知道后,每名職工捐款600元,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為他的脫貧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