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土壤板結的原因

土壤板結的原因精品(七篇)

時間:2023-12-22 10:17: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壤板結的原因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土壤板結的原因

篇(1)

關鍵詞:耕地土壤存在問題改良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3.2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05

黑河市的耕地條件優越、地貌類型多樣、土地資源豐富,是全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之一。黨的以來,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但是,從耕地土壤條件來看,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施肥和自然環境的改變,導致黑河市耕地土壤逐漸退化,嚴重影響農業的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

1 耕地土壤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

目前黑河市耕層平均有機質含量已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時的84.76g/kg下降到2013年的52.63g/kg左右,下降了37.91%。有機質下降的主要原因:越來越多化肥的使用,少用或不用農家肥;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將省時、省力作為首要因素考慮,秸稈、根茬直接焚燒,不還田;大面積應用化學除草劑,致使土壤的碳回歸指數嚴重降低。多方面原因致使黑河市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呈逐年下降趨勢。

1.2 土壤速效鉀持續下降

2013年全市速效鉀含量平均值是185.94mg/kg,與第二次土壤普查時302.09mg/kg相比下降了116.15mg/kg,下降38.45%。分析速效鉀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忽視了鉀肥的應用。第二次土壤普查后的20多年間,大多數農民種植作物只注重氮肥和磷肥的投入,有相當多的地塊多年來從沒有施用過鉀肥;使用鉀肥但鉀肥施用量過少。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農民雖然開始逐漸認識到了鉀肥的重要性,但施用的數量非常少,造成氮、磷、鉀比例失衡;忽視了有機肥的應用,這是造成速效鉀含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種植高產品種,帶走了大量鉀素。作物消耗的多又補充的少,致使土壤鉀素下降較快。

1.3 土壤板結

黑河市板結的土壤面積分布廣,是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障礙因素之一。土壤板結產生的原因:自然因素形成的。黑河市墾荒時間最長的耕地只有一百多年,多數耕地開墾只有幾十年或十幾年。由于形成年代短、土層薄,有機質含量低、土壤養份少,容易板結;土壤受侵蝕造成的。黑河市是典型的丘陵漫崗地形,大部分鄉鎮耕地,處于低坡面平原,坡度在2°以上,還有一部分耕地處于漫崗臺地坡面平原,這些耕地易于造成水蝕,使土層變薄,土壤貧瘠板結;現行的耕作制度是造成土層板結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一些農戶始終用小型機械整地,多年沒有進行過深松,致使犁底層變硬,降水很難向下滲透,容易產生徑流,造成土壤板結;有機肥使用減少。有機肥不僅能為作物增加養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還有極強的調節水分能力),這也是造成土壤板結的重要因素。

2 改良途徑及建議

2.1 科學耕種施肥,提升土壤地力

2.1.1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通過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完成的土壤地力評價,能夠掌握土壤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豐缺情況,為生產中調整、優化施肥結構起到積極指導作用。因此應擴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應用范圍和領域,指導農民因地制宜,根據具體種植的作物,科學合理的施肥。

2.1.2 通過深耕深松,增施有機肥來改良土壤,增厚肥沃土層

黑河市近些年結合中耕實行深松的地塊,土壤通透性大幅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明顯增強,減少了地表徑流造成的土壤流失,在多雨年份效果顯現明顯。深松加施有機肥效果更為理想,爭取做到公頃施用農家肥30t以上,并堅持3a輪施一遍,從而達到使土壤有機質含量整體提升20%左右的目標。因此應大力鼓勵扶持畜牧業發展,保證優質有機肥的供應。同時保證有機肥的質量,應恢復傳統的有機肥積造方法,搞好堆肥、漚肥。為了增加可操作性,還應加強"工廠化、商品化"的有機肥生產使用。

2.1.3 將秸稈、根茬還田

作物秸桿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鈣、鎂、硫、硅等營養元素和有機質,直接翻入土壤,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土壤肥力。調查顯示,農民用于燒柴、飼用外,完全可以拿出20%以上用于還田。秸稈、根茬還田可有效增強農業生產后勁。

2.1.4 通過種植綠肥,改良貧瘠土壤

目前黑河市的破皮黃黑土,地力瘠薄,生產能力低,暫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可以引導農民通過種植綠肥,用于喂飼,過腹還田,也可直接還田或堆漚綠肥,能夠大幅度提升土壤肥力,以便今后進行糧食生產。

2.2 調整種植結構,通過合理輪作來恢復土壤肥力

篇(2)

1 土面板結

1.1 具體癥狀 土面板結阻礙了空氣流通,妨礙種子發芽時的呼吸作用,不利種子發芽;由于板結土中缺乏空氣,已發芽種子幼根長不好;土表板結后,幼苗被板結層壓住,不能順利鉆出土面,致使幼苗莖細彎曲,子葉發黃,成為畸形苗。

1.2 土面板結原因 土質不好或澆水不當是引起土面板結的原因。土壤質地黏重,腐殖質含量少,結構不良時很容易發生板結現象。

1.3 防止措施 打足底水,播種后至出苗前不澆水是防止土面板結的措施之一。如果床土太干非澆水時,切忌大水漫灌,可用細孔噴壺灑水,灑水時從苗床的一端開始,順序向另一端灑過去,一次澆足,不要多次來回重復澆。

2 遲遲不出苗,出苗不整齊

播種后不出苗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種子質量低劣和苗床環境條件不良。喪失發芽力的種子,或帶病種子在發芽過程中受病菌危害而死亡,均不能正常出苗。因床溫過低,床土過干或過濕導致不出苗,及時改善環境條件后仍可出苗。覆土厚度不一,播種不均勻,土壤干濕不一,病蟲害及鼠害也會造成出苗不整齊。

3 幼苗瘦弱

多數由于土溫低,出苗時間長,種子在出土過程中消耗養分過多或浸種時間過長所致。

4 種苗頂殼(戴帽)

4.1 具體癥狀 辣椒幼苗出土后種皮不脫落,夾住子葉的現象,稱為“頂殼”和“戴帽”。由于子葉不能順利展開。妨礙光合作用,使幼苗營養不良,成為弱苗。

4.2 種苗頂殼原因 種苗頂殼除與土溫有關外,種子秕癟,覆土太薄,或表土太干,使種皮干燥發硬,不易脫落。

4.3 防止幼苗頂殼的措施 ①在播種前要打足水底,以便在出苗前保持土壤足夠濕潤;②覆土厚薄要適當(1~1.5cm厚);③床土表面覆蓋地膜保濕保溫。

遇到頂殼(戴帽)現象時,可趁早晨濕度大時,或先用噴霧器噴水,使種皮變軟,再人工脫殼。

5 徒長苗

秧苗徒長是辣椒育苗期間常見的一種現象。

5.1 徒長苗具體癥狀 ①子葉生長較正常,但下胚軸長;②莖纖細;③節疏;④葉薄,葉片大且淡黃色;⑤組織柔嫩;⑥須根較少。徒長苗,抗性差,容易受凍和發生病害,定植后緩苗慢,成活率低,花芽少、落花、落果率高。

5.2 幼苗發生徒長的原因 主要是光照不足,溫度過高,濕度過大和幼苗過密。

5.3 防止秧苗徒長的措施 增強光照和降低溫度和濕度。如果發生了徒長,應適當控制澆水,降低溫度。

6 老化苗(僵苗)

幼苗的生長發育受到過分抑制時,常成為僵苗。

6.1 僵苗的具體癥狀 ①葉片狹小,色濃綠而無光澤;②苗莖細硬;③根部除主根外,根系稀少,呈褐色,不易發生新根。

老化苗定植后不容易發生新根,緩苗很慢,嚴重時遲遲不能發棵,不但花的數量少,還容易落花落果,其生產能力還不如徒長苗。

篇(3)

一、由大豆胞囊線蟲病為害造成

1. 發病癥狀 大豆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主要為害植株根部。發病植株生長發育不良、矮小,莖和葉片呈淡黃色,莢和種子萎縮癟小,甚至不結莢。田間地塊表現為成片植株黃化、矮縮(尤以連作地塊較重)。被害植株根系不發達,側根少,細根多,根上附著粉狀白色晶粒(胞囊)——這是鑒別胞囊線蟲病的主要特征之一。隨著時間推移,胞囊變為黃色或褐色。

2. 發病特點 胞囊線蟲以胞囊內的卵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孵化沖破卵殼進入土壤,雌性幼蟲以口器吸附在寄生根上,逐漸發育為成蟲,雌蟲體隨著卵的形成肥大呈檸檬狀,即大豆根上所見的白色晶粒。胞囊在土壤中可存活3~4年,有的甚至可達10年。主要隨農機具、病株殘體、糞肥、風雨和水流進行傳播。

3. 防治對策

①選用抗病大豆品種,如冀豆12號。

②進行輪作。與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

③藥劑防治。土壤處理:對發病嚴重地塊,可在播前整地時,每畝用10%噻唑磷顆粒劑150~200克拌土撒施,或每畝用2%阿維菌素顆粒劑20~25克拌土撒施。拌種:用種子重量0.1%~0.2%的1.5%菌線威顆粒劑,混入100~200倍過篩濕潤細土,拌種后直接播種。

二、由大豆病毒病為害造成

1. 發病癥狀 病葉呈黃綠相間的斑駁,皺縮嚴重,葉脈褐色彎曲,葉肉呈泡狀突起,暗綠色,整個葉片葉緣向后卷曲,后期葉脈壞死,植株矮化,結莢很少。

2. 發病特點 大豆花葉病毒病的癥狀表現差異較大,不同品種間或感病時間不同表現癥狀不同,但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葉片皺縮、有黃色斑駁,植株矮化、萎縮,葉片扭曲等癥狀。

3. 防治對策

①選用抗病品種。防治該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就是選用抗病大豆品種。可以建立無病留種田,及時拔除病株,以無褐斑的無病粒留種。

②及時防治蚜蟲。該病主要通過蚜蟲傳播,當田間發現蚜蟲為害時,應及時防治。

③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在大豆生長期,避免土壤過分干旱,合理施用磷、鉀肥,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培育健壯植株。

④藥劑防治。當發現病毒病時,可選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700~800倍液噴霧防治,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

三、由土壤黏重板結、根系下扎困難造成

1. 表現癥狀 植株生長緩慢、矮化,下部葉片黃化,似缺肥狀,查看后發現田間土壤緊實、板結。

2. 發生原因 在土壤黏重的地塊上種植大豆時,農戶圖省時省力,播種后只進行化學除草,沒有進行中耕、培土操作,多次降水或灌溉后造成土壤板結,根系下扎困難,根瘤形成、發育差,植株固氮能力弱。

3. 防治對策

①勤中耕。在大豆生育期間,因地制宜進行多次中耕。中耕不僅可以消滅田間雜草,還可以疏松土壤、防旱、保墑、壯苗、助長,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熱的關系,加速有機質分解。中耕還有益于大豆根瘤的形成和發育,提高植株固氮能力。大豆全生育期一般中耕3次以上:第一次在幼苗出土后及時進行,以防草荒;第二次在苗高10~12厘米時進行;以后每隔10~15天進行1次,在封壟前結束。麥后平播的大豆,第三次中耕可結合培土進行。中耕深度掌握先淺、中深、后淺的原則。

篇(4)

關鍵詞:玉米;苗枯病;防治

前言

過去玉米苗枯病在我國玉米產區發生并不普遍。但近年來在東北及內蒙的部分玉米產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尤其是輕堿地低洼易澇地塊和水改旱種玉米的地塊,苗枯病發生較為嚴重。一般發病率高達20,造成缺苗斷條,甚至毀種,對玉米產量有較大的影響。

1、玉米苗枯病的病原

取感病植株病變部分的病菌進利分離培養和致病性測定,發現引起苗枯病原主要是串珠鐮刀菌,在馬鈴薯瓊脂培養基上,無色、單胞,少數具一隔,大小為3.5-3.8um×2.2-5.2um;大型分生孢子新月形,有腳胞,有橫隔膜3-5個,亦有6-7個隔膜,但少數無色,大小5.5-6.0un×2.5-4.7um。

2 、玉米苗枯病癥狀的表現

在玉米二葉一心期即會開始發病,在發病初期會造成幼苗的心葉卷曲、萎焉或黃化,導致整個植株生長遲緩,發育不良或明顯矮化,影響玉玉米正常的生長發育,感病嚴重的植株會造成死亡。

3、玉米苗枯病的發病原因

3.1病殘體和土壤帶菌

玉米多年來連續重茬是造成土壤中大量病殘體的存在和土壤帶菌的主要原因。據調查,連作1-3年的田塊,苗枯病發病率分別為7.1、11.6、15.9,;連作田塊苗枯病重的主要原因是病株殘體中的鐮刀菌大量繁殖和積累,造成土壤中鐮刀菌數量增大,使土壤病原基數逐年上升。其次是由于同一種作物吸收營養元素的選擇性,使土壤中某些營養元素出現生理不平衡的狀況,最終導致在此地塊生長的玉米植株抗病力明顯降低。

3.2土壤板結通透性差的地塊易發生病害

調查研究表明耕翻整地塊,水稻田改種玉米的地塊和低洼易澇地塊,土壤容易板結、可植耕層淺、通透性極差的地塊,較易發生苗枯病。

3.3施單一肥料或施肥不均易導致玉米苗枯病的發生

如偏施或重施高氮肥,少施或不施磷鉀肥、有機肥和生物菌肥造成土壤板結有機質偏低或嚴重下降,玉米苗枯病發病率較高。

3.4肥料帶菌

有的農民在對土壤施用在機肥時,直接使用沒有經過充分腐熟的肥料,導致肥料帶菌進入土壤。有試驗表明,將苗枯病株收集,添加牛飼料喂養2天后,收集糞便不經過發酵熟穴施,玉米苗枯率大棚6.4-13.5,因此肥料帶菌也是造成苗枯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玉米產區,豬、畜飼草料又以玉米秸桿和籽粒糞肥不經過腐熟,就會造成肥料帶菌。

3.5氣象因素的影響

在玉米播種后至2-3葉 2.種子帶菌。這是苗枯病發生早并能形成中心病株的主要原因。種子表面經用0.2%升汞消毒后分離監測,種子帶菌率平均達0.5%―3.5%。

3.6.整地不平

土壤低洼積水處和距田埂四周發病重,主要原因是土壤粘重,溫度低且土壤濕度大,不利于幼苗根系發育而造成植株抗病力下降。

3.7發病與氣候的關系。

據調查,4―5月氣候溫暖,土壤升溫快,幼苗發病輕。2001年4―5月未遇寒流侵入,氣溫較同期偏高1―1.5℃,出苗快,生長旺,發病率不超過10%,有的田塊只零星發生。而200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陰雨天較多,土溫低,發病率達5%―21%,嚴重的高達3期,正值外界氣溫低、多雨,這種高濕寡照的氣候條件比較利于玉米苗枯病的發生和流行。

4、玉米苗枯病的防治方法

4.1輪作倒茬。

要盡量合理安排茬口,與非玉米茬作物輪作,尤其以小麥、玉米帶狀種植后的茬地,要科學的安排前茬小麥帶進行小倒茬。

4.2播種前曬種

在玉米種子播種前,必須先進行曬種,然后再包衣,曬種需要2-3天,此法可有效地控制玉米苗枯病的發生。

4.3深翻滅茬,平整土地

玉米收獲后要及時深翻滅茬,促進病殘體分解,抑制病原菌繁殖,減少土壤帶菌量。播前要精細整地,防止積水,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植株抗病力。

4.4增施腐熟的有機肥料

嚴禁生糞上地,阻斷肥料帶菌途徑,減少發病。

4.5.種子消毒

播前1周,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克霉靈600倍液浸種40分鐘,涼干后播種。或用激抗菌劑1份加水20份的浸出液,浸泡種子12小時播種,既能防病又能壯苗增產。

4.6育苗移栽補苗

制種玉米經濟效益較高,適量的育苗移栽補苗,解決因苗枯病形成的缺苗斷壟是比較可行的途徑。方法是玉米播種時,選擇背風向陽的地方整理苗床或準備營養缽,為降低生產成本,營養缽可用舊塑料或牛皮紙自制,規格為直徑7―8厘米、高8―9厘米即可。苗床土和基質用過篩的爐渣和河沙3:1混合,加入適量腐熟的有機肥拌均后裝床和缽體中,澆水,2―3天后播種消毒種子。移栽時必須做到帶土(或基質)移栽,及時澆水,絕對不能傷根,造成緩苗,否則植株不能正常發育,影響授粉時間的配合和產量。

4.7藥劑防治

玉米苗枯病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600倍液和三唑酮,井岡霉素800倍液對玉米幼苗的基部進行噴霧,連續噴施,每次噴施間隔5-7天為宜。

4.8倡導施肥新觀念,科學合理施肥

科學合理施肥是減輕玉米苗枯病發生的一項重要措施。多施基肥,多施經過腐熟的優質有機肥,減施或少施高氮肥,增施磷鉀肥和微肥,同時配施生物肥。應用研究表明,在嚴重低洼易澇地塊和水稻田改種玉米地塊,減施氮肥或多施生物肥,對預防玉米苗枯病的發生效果更加明顯。科學合理施肥能促進玉米根系發達,植株健壯,幼苗旺盛,從而能夠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

4.9適當增加玉米種子播種量,每畝應增加350-500g

增加播種量是解決造成缺苗斷條比較易行的有效措施。當苗枯病的發生造成缺苗或斷條時,可以有充足的幼苗進行補苗,以保證最終產量。移栽時必須做到帶上(或基質)移栽,及時澆水,絕對不能傷根,造成綬苗,否則植株不能正常發育,影響授粉時間的配合和產量。

篇(5)

一、造成蔬菜地土壤惡化的原因

生產實踐中總結出造成蔬菜地土壤惡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化肥的施用量過多

這是造成蔬菜地土壤惡化的主要原因。蔬菜地的產出一般都比較高,所以農民在生產中肥料的投入量較多,據調查,蔬菜地的肥料投入量一般在每畝300公斤(實物),尤其保護地栽培肥料投入更多,有的日光溫室大棚畝施化肥實物超過600公斤,遠遠超過作物的實際需要量,人為的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并且由于大量施用化學肥料,而忽視有機肥的施用,土壤肥力出現某些衰退,有機質匱乏,土壤透氣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造成土壤板結、蔬菜根系發育不良,影響蔬菜生長。另外由于過量施用化肥,土壤中鹽離子增多,pH值升高,土壤鹽漬化加重,防礙根系正常吸水,影響植株生長。

2.施肥不平衡

由于當前農民在施肥中主要是施大量的氮、磷肥和少量鉀肥,微量元素肥料基本不用,這樣多年連作的蔬菜地,作物吸收土壤中的鋅、硼、鉬、銅、錳等微量元素,而土壤中又沒有及時補充微肥,致使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日漸減少,因此有的地塊嚴重缺少微量元素,影響蔬菜的生長發育。

3.耕作制度和方式不合理

農民在蔬菜種植中多實行茬茬相扣間套作,多用人工翻栽,未用牛犁深翻,致使犁底層逐漸變淺,從而活土層變淺。另外連作使病菌蟲害在土壤中積累增多,危害加重,根系因而受害腐爛,甚至全株枯死。由于病蟲害嚴重、農藥使用量增加,造成蔬菜污染。

二、蔬菜地土壤惡化的治理方法

1.大量增施有機肥

施用有機肥能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透氣性和保水保肥蓄熱能力,使土壤疏松肥沃,緩解土壤鹽漬化,促進蔬菜根系發育,提高其抗病抗災能力。另外有機肥中含有豐富的作物需要的營養元素并且含量均衡,能夠緩解土壤中的養分平衡狀況。

2.輪作換茬、適當晾茬

一塊地里不要年年季季種一種蔬菜品種,可進行輪作換茬種另一類蔬菜品種,如瓜類與蔥類輪作,可減少病蟲害發生,減輕毒素的毒害作用。另外種植多年以后,可以把握季節,適當休閑,如露天菜地可利用冬季休閑時進行深翻曬土凍土,消滅病蟲源,恢復地力。

3.開展測土平衡施肥,增施微肥

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開展測土平衡施肥,根據土壤化驗結果和蔬菜的需肥特性來制定施肥配方,配方中最好加入微量元素肥料,以補充土壤中含量不足。微肥可作底肥或作根外追肥,一般情況下作基肥的鋅肥(硫酸鋅)畝施1~1.50千克、硼肥(硼砂)0.3~00.50千克、鉬肥(鉬酸銨)0.10~0.20千克、銅肥(硫酸銅)1~2千克,錳肥(硫酸錳)2~3千克。根外追肥硫酸鋅可用0.05~0.20%濃度,硼砂可用0.10~0.25%濃度,鉬酸銨可用0.02~0.05%濃度,硫酸銅可用0.02~0.05%濃度,硫酸錳可用0.10~0. 20%濃度。

篇(6)

關鍵詞 土壤通氣不良;作物;影響;改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 S15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3-0272-03

土壤是作物生長發育的立地條件,只有協調好土壤水、氣之間的矛盾,才能使作物根系大、分布廣,進而促進作物 生長健壯,達到高產。長期以來,作物根系對空氣需求的試驗、研究極少。為了不斷提高糧食產量,確保糧食安全,筆者從土壤通氣不良的影響、形成原因及改良辦法三大方面闡述了改善作物根際土壤通氣狀況,促進糧食增產的做法。

隨著現代農業發展及農村勞動力結構改變,小型農機耕作具逐步退出,大型旋耕機具已成為糧食作物生產的主力,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旋耕面積幾乎達到80%以上,連年旋耕導致土壤耕作層變淺,犁底層上移,加之有機肥使用減少,田間土壤管理粗放、灌溉方式不合理等導致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減少,土壤蓄水量減少,土壤通氣不良,嚴重影響著糧食生產的安全發展。

1 土壤通氣不良對作物的影響

1.1 對種子發芽出苗的影響

適宜的溫度、水分、空氣是種子發芽的必要條件。種子發芽時,需要將貯存的營養物質逐漸氧化分解為幼苗生長的原料,當土壤粘重或含水量過高時,土壤板結,空氣容量嚴重不足,種子儲藏的營養不能正常轉化,不能發芽或勉強發芽出苗,高產的基礎極不牢固。據試驗,玉米播種時土壤含水量為10%~12%時,出苗率為10%左右。土壤水分含量為13%~14%時,出苗率為60%左右。當土壤水分含量為15%~16%時,出苗率為97%。但當土壤水分超過18%~20%時,出苗率明顯下降,僅為80%左右。這就說明,協調好土壤水、氣矛盾,可以提高種子發芽出苗率,為高產奠定好基礎[1-3]。

1.2 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小麥出苗以后,若土壤嚴重板結,土壤通氣不良,小麥根系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據觀察與調查,在土壤質地粘重、地下水位高的田塊,小麥根系下扎深度為60 cm左右。當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土壤空氣容量,小麥根系下扎深度可達到110 cm以上。因此,在小麥灌水時應采取加大灌水量,減少灌水次數,增加土壤空氣容量,有助于根系下扎;玉米出苗后,由于土壤板結嚴重,或出苗后遇旱進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中空氣較少,氧氣不足,根系生長不良,根系下扎較淺,幼苗葉黃、瘦小,易發生倒伏,為后期生長發育埋下禍患[4-6]。

1.3 對作物產量的影響

玉米對空氣的反應十分敏感,據有關資料報道,玉米在土壤缺少氧氣的條件下,產量降低50%~70%,小麥產量降低20%~30%,高粱產量降低25%~30%,大豆產量降低35%~40%。玉米最適宜的土壤空氣容量為30%左右,小麥為15%~20%左右。土壤空氣中的含氧量為10%~15%,最適宜根系的生長,低于此含量,根系生長就要受到影響。據筆者近年來下鄉調查觀察了解,也證明了這一點。通過對23塊機井邊種植的玉米調查統計,盡管該田塊不缺水分,水、肥都能得到保證,但土壤板結嚴重,土壤中的空氣容量偏低,導致產量不高。據統計分析,較生長正常的旱地玉米減產24.7%左右。

1.4 對作物營養元素吸收的影響

據資料分析,在土壤通氣不良時,玉米吸收各種營養元素的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大致次序為鉀、鈣、鎂、氮、磷。當對土壤通氣改良后,玉米對各種營養元素的吸收量增加,增加的次序為鉀、氮、鈣、鎂、磷。

2 造成土壤通氣不良的因素

2.1 土壤活土層較淺

20世紀70年代土壤耕翻主要采用“東方紅75連滾”進行深翻,打破了歷史以來形成的犁底層,活土層增厚,土壤疏松,通氣良好,土壤蓄水量增多,作物根系處在氧氣充足的環境條件中,生長正常,促使植株生長發育健壯,對糧食作物的增產、穩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80年代,實行以后,大田被分割成綹綹田,大型機械無法操作,大多數田塊采用小型拖拉機進行耕翻,深翻深度為20 cm左右,雖然耕作深度變淺了,但由于家家戶戶養殖大家畜,有機肥源充足,有機肥施用量較大,約70%以上的土地施用有機肥,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理化性狀得到改善,土壤空氣容量較高,致使糧食作物長勢健壯,產量大幅度增加,家家有余糧,一般家庭存放的糧食可供3年以上的自足;2000年以后,大部分農田的耕作主要采用旋耕機耕翻,翻耕深度為10~15 cm,使得土壤活土層變淺,加之有機肥施用量大幅度減少,土壤有機質含量逐年下降,土壤板結程度越來越重,土壤容量逐漸變大,嚴重影響著糧食生產的安全發展。

2.2 有機肥施用不足

20世紀70年代以前,以單純施用有機肥為主,每年大約60%的土地施用有機肥,施用量為30 t/hm2左右,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土壤理化性狀較好,土壤通氣性良好,作物長勢健壯,雖然產量較低,但年年穩產;80年代,農村家家戶戶飼養大家畜,有機肥源較為廣泛,大約80%的耕地面積上施用有機肥,施用量45~60 t/hm2,并配合施用部分速效肥料,做到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由于連年施用的有機肥量較大,土壤有機質含量有較大的增加,土壤質地發生了較大變化,土壤通氣性良好,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2000年以后,農村大家畜飼養量急劇減少,有機肥源嚴重不足,幾乎全靠化肥維持作物生長發育對養分的需求。據調查,近年來施用有機肥的面積占糧田面積的10%左右。由于較長時間無有機肥可施,導致土壤團粒結構遭到破壞,土壤通氣不良,進而致使作物的根系發育不良,吸收功能降低,倒伏加重,對產量影響較大。

2.3 灌水不合理

有水就灌,大水漫灌,土壤板結嚴重,植株生長不良,造成產量降低。玉米是需水量較多而又不耐澇的作物。如果土壤水分過大,含水量超過20%以上時就對玉米生長不利。在土壤缺氧的狀態下,不利于土壤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影響礦質營養元素的分解和供應,而嫌氣性細菌活躍,大量增加了土壤中有機酸和無機酸,增加了土壤溶液的酸度,直接影響玉米對礦質營養的吸收。同時,土壤在嫌氣條件下會產生一些有毒的還原物質,如硫化氫等物質,直接毒害根系,致使根系死亡。

2.4 土壤管理不到位

由于除草劑的大面積應用,人們忽視了中耕的作用,特別是灌水后中耕松土工作。由于長期不進行中耕松土,造成土壤板結,土壤通氣不暢,從而作物根系活動受到抑制,作物幼苗黃化、干枯時有發生,嚴重影響著糧食作物的穩產高產。

3 改善土壤通氣性的措施

3.1 規模經營,推動土地合理流轉

據農業部最新,全國已合理流轉土地28%左右,流轉面積逾0.2億hm2。土地實行合理流轉對提高糧食產量主要有四大好處:一是可以穩定糧田面積。大面積糧田逐步集中于種田能手處,農業新技術、新品種能夠快速推廣應用,并能按照各種作物的需水、需肥規律進行科學耕作、管理,使各項技術措施落到實處,促使糧食產量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二是有利于大型機械作業。土地合理流轉,使小塊地變為大片田,種植面積擴大,便于大型機械進行深翻、整地、播種、收獲等。能夠使土壤得到有效的深翻,增加活土層厚度,改善土壤水、氣狀況,增加糧食產量。同時,集約化經營可以省時、省工、省燃料,節約成本,增加經營者的經濟收入。三是利于輪作倒茬。單家獨戶種植,由于土地面積較小,無作倒茬,一種作物連續種植10余年,使土壤養分條件惡化,微量元素養分缺乏,引發作物缺素癥的發生,病蟲害多發。土地合理流轉后,種植面積增大,有利于實行合理的輪作倒茬。做到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有利于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作物健壯生長,奪取高產。四是有利于種植部分綠肥等養地作物。由于土地合理流轉后,土地集約經營、規模經營面積較大,每年用5%~10%的面積種植綠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質地,協調土壤水、氣矛盾,促進作物正常生長發育,提高糧食產量。同時,集約化經營以后可以解放部分農村勞動力,使這部分人專心進城務工,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城鎮化建設。也有利于經營者集中生產,統一銷售、統一采購農用物資等。保證生產的糧食既產量高,又質量優,確保糧食安全。

3.2 深翻改土,增加活土層厚度

土壤質地粘重的田塊,遇雨或灌水后土壤微粒急劇膨脹,形成膠粘物質,水分不能下滲,氣體不能交換,一旦水分蒸發,土壤迅速干涸,體積猛烈收縮,土壤堅硬,地表板結龜裂,不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長與活動。因此,必須進行深翻改土,增強土壤活土層的厚度,調節土壤水、肥、氣熱,增加土壤總孔隙度,是增加土壤空氣容量最有效的措施,也是促進糧食再創高產的基礎。但對于旱地土壤,切忌年年深翻,因為頻繁深翻易造成土壤過于疏松,土壤保水能力下降。因此,旱地最好每隔3~5年輪翻1次,深翻深度以25~30 cm為宜,其余年份可進行淺耕,耕翻深度以15~20 cm為宜。這樣既可增加土壤深翻深度,打破犁底層,有利于保水保肥,又不致土壤過于懸虛,影響保水性能,還能增加土壤空氣容量,很好地解決土壤水、氣矛盾,促進作物健壯生長,使糧食產量不斷提升。

3.3 廣開肥源,增加有機肥施用

當土壤施入有機肥后,經過微生物分解后產生腐殖質,這些腐殖質能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通氣狀況,提高保水、保肥能力,能夠有效調節土壤中水、肥、氣、熱狀況,達到改良土壤、培肥土壤的目的。增加有機肥源的措施:一是大力推廣積、搜、漚肥活動,千方百計廣開肥源,擴大有機肥的施用量,改善土壤性狀。二是努力推廣沼氣池建設,沼渣作為優質有機肥施用后能夠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提高土壤通氣性,減輕土壤粘重程度。三是要擴種綠肥和養地作物,通過種植綠肥,然后進行壓青,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四是適當從養殖專業戶處購買部分有機肥,如羊糞、雞糞、油餅等,增加有機肥的施用。五是選用質量較好的生物有機肥,補充有機肥不足的問題。

3.4 秸稈還田,提高土壤肥力

玉米秸稈還田是目前解決有機肥不足,補充和平衡土壤養分,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的有效辦法。據測定,玉米稈還田7.5~10.5 t/hm2,1年后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提高0.05%~0.15%,土壤容重下降0.03~0.14 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1.5%~5.0%。因此,玉米秸稈還田是一項節本增效的有效措施,應大力推廣小麥高留茬和玉米秸稈還田技術。玉米秸稈還田應掌握好適時收獲、粉碎深埋、適量灌水及病蟲防控等要素,以便秸稈快速腐爛,降低對下茬作物的影響。

3.5 糾正灌水誤區,合理灌溉

目前在玉米灌水上的誤區:一是灌水不及時,不是按照玉米的需水規律灌水,而是在受旱嚴重時才澆“救命水”。致使玉米受旱嚴重,雖然解決了空氣的問題,但水的矛盾更加劇烈。二是灌水無規律,部分農民種植在機井邊或灌水條件好的田塊,灌水無規律,見旱就灌,多次重復,導致土壤板結嚴重,土壤氧氣不足,植株生長不良,造成大幅度減產。三是灌水量過大,多采用大水漫灌,如遇地勢低洼或土壤質地粘重的田塊,極易造成漬害,根系處在無氧條件下就會死亡。因此,灌水提倡小水細灌或隔溝滲灌,有條件的可采用噴灌或滴灌,提高水的利用率,減少土壤板結,為玉米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四是遇澇不排,玉米雖然需水量較大,但遇暴雨時,地勢低洼的田塊容易造成積水,如果積水時間較長就會發生漬害,土壤氧氣缺乏,根系呼吸困難,影響正常的生長。

3.6 加強田間管理,協調水、氣矛盾

小麥田管理的中心措施是搞好冬春碾壓、耙耱、中耕松土。碾壓:一般需要進行2次,第1次在冬前,這次碾壓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小麥播種后,秋高氣爽,降雨量逐漸減少,加之土壤懸虛,土壤空隙過大,土壤水分大量蒸發散失。碾壓以后,可以踏實土壤,防止吊根死苗,減少土壤水分蒸發。第2次是春季碾壓,這次碾壓的作用是促進土壤保水和防止麥苗旺長,對防止后期倒伏作用巨大。耙耱:耙耱至少要進行2~3次,冬季耙耱,對于土壤懸虛的田塊可以沉實土壤,減少水分蒸發,對于播后遇雨、板結嚴重的田塊,可以疏松土壤。農諺對耱麥有較高的評價,“十月耱麥巧上糞(農歷)”“麥耱三遍,腹溝自平”,這就充分說明了麥田耙耱的重要性。春季進行頂凌耙耱,既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氧氣含量,又保蓄水分,防止土壤水分散失。中耕松土:中耕松土的作用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保墑,二是疏通土壤空氣,三是清除雜草。特別是灌水以后必須進行中耕松土,為根系的活動與吸收創造有利的環境條件。

玉米苗期田間管理的主要措施是中耕松土。中耕松土是玉米苗期田間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控上促下、增根壯苗的主要措施。春播玉米苗期一般進行2~3次中耕,通過中耕,不但可以疏松土壤,促進土壤空氣流通,增強玉米根系的發育,而且有益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春玉米苗期通過2~3次的中耕,既能增強土壤通氣性,又能清除雜草,還能提高地溫,對幼苗的健壯生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 結語

總之,只有充分協調好土壤水、肥、氣、熱狀況,為作物根系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才能促使作物根系發育,達到根深葉茂,生長健壯,增強抗御各種自然災害的目的,使糧食產量不斷提高,保證糧食安全。

5 參考文獻

[1] 李潮海,王群,郝四平.土壤物理性質對土壤生物活性及作物生長的影響研究進展[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1):33-38.

[2] 李洪文,陳君達,高煥文,等.旱地表土耕作效應研究[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0(2):16-21.

[3] 李潮海.土壤物理性質對玉米的生態生理效應及其調控[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02.

[4] 張娟利,韓文霆,師帥兵,等.壓實對土壤水分影響的試驗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1(10):149-152.

篇(7)

關鍵詞:土壤;次生鹽漬化;調研

臨沭縣蔬菜種植面積目前約10000畝,其中,日光溫室蔬菜面積1000畝,大拱棚蔬菜面積5000畝,中小拱棚蔬菜面積4000畝。該縣蔬菜種植區主要集中在鄭山街道、曹莊鎮、大興鎮、臨沭街道、白旄鎮、玉山鎮等鎮街。種植品種主要有黃瓜、西紅柿、辣椒、西瓜、芹菜、小香瓜、草莓等。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逐步調整,臨沭縣保護地蔬菜栽培面積迅速擴大。隨之而來的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也困擾著廣大的種植戶,為此,筆者開展了此項工作的調查,現把情況總結如下:

1 調查研究工作

2011-2012年以來,先后走訪了臨沭縣8個鎮街的80多位農戶。以調查問卷的方式,通過農戶反映和實地觀測,調查相關信息,信息內容主要包括:種植年限與土壤鹽漬化的關系:化肥投入情況:作物產量變化與鹽漬化程度的關系;鹽漬化土壤的外觀特征;鹽漬化土壤與植株農藝性狀變化;土壤次生鹽漬化與土壤酸化的關系等,同時,采集一定數量的土樣進行化驗分析,根據化驗結果,結合調查問卷掌握保護地蔬菜土壤鹽漬化基本情況,并提出相應對策。

2 基本情況

2.1 鹽漬化土壤的外觀特征 調查發現一般大棚作物種植2-3年后開始出現問題:一方面土壤表層出現“青苔”、“紅化”、“白霜”等異常現象;另一方面土壤表現為明顯的板結現象。出現“青苔”時,一般地表濕度大,檢測發現土壤可溶性鹽分含量一般達到1-2‰;出現“白霜”時即土壤表層積累一層鹽霜,百姓稱之為“白堿”,此時土壤鹽分可達2-4‰;出現“紅化”時,土壤表面出現大量紫球藻,使土壤表面呈現磚紅色,此時土壤鹽分含量可達到5‰。在調查的80農戶中,21個大棚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次生鹽漬化現象,占調查對象的26%。

2.2 土壤次生鹽漬化與蔬菜農藝性狀變化的關系

2.2.1 影響生根 次生鹽漬化土壤種植的蔬菜往往表現為:秧苗栽植后緩苗慢,紅根、黑根多,白根少,根系不下扎,嚴重時,根系變褐色壞死,容易造成爛根爛苗,甚至植株停止生長,從下向上逐漸干枯。

2.2.2 生理性萎蔫 次生鹽漬化土壤種植的蔬菜葉片缺乏活力,表現為葉面積小、葉色加深、無光澤,嚴重時中午出現萎蔫,晚間緩慢恢復正常。同時植株生長緩慢,分枝少,容易落花落果。

2.2.3 病害明顯增多 一方面蔬菜缺素癥明顯增多。如小葉病、番茄臍腐病等;另一方面各類生理性土傳病害頻發。青枯病、黃萎病等土傳病害從種到收都會發生。

2.2.4 蔬菜產量下降 以辣椒為例:土壤鹽分超過2‰時,產量一般下降5-10%;當土壤鹽分超過3‰時,產量一般下降10-25%;土壤鹽分超過5‰時,產量一般下降25-30%.

2.2.5 品質下降,商品性差 如蘿卜、萵苣出現空心,肉質變硬;黃瓜蜂腰、大頭、彎瓜;葉菜類葉色暗、莖葉硬,食味差;茄子底部發黑腐爛,番茄僵果等等,嚴重影響蔬菜的商品價值。

2.3 化肥投入情況。

2.3.1 養分投入大大超過蔬菜需要 通過對20個黃瓜種植戶實地調查表明:黃瓜平均產量為6971.4kg/畝,而使用化肥的數量:氮為141.9kg/畝、磷為195.9kg/畝、鉀為82.9kg/畝。對比畝產7000kg大棚黃瓜的養分吸收量,氮為19.1kg/畝、磷為9.1kg/畝、鉀為24.3kg/畝,顯然養分投入大大超過蔬菜的實際需要,氮為7.4倍、磷為21.5倍、鉀為3.4倍。

2.3.2 養分投入極不平衡 從20余個調查用戶來看,氮肥用量最低的為52.39kg/畝;最高的為134.91/畝,平均為89kg/畝;磷的用量,最少的只有16.09kg/畝,最大的高達150.24/畝;鉀的投入普遍很少,一般在15.17-61.08/畝之間。顯然養分投入極不平衡。

2.4 蔬菜大棚土壤次生鹽漬化與土壤酸化的關系

已有研究表明,保護地土壤pH值與含鹽量呈極顯著負作用,即土壤pH值隨著土壤含鹽量的增加而降低。據此,我們選擇當年、1年、3年、5年、7年、10年棚齡的種植戶各10戶取土化驗,化驗全鹽量和ph值,并求出平均值。化驗結果見表1,從表一來看,保護地土壤的鹽分含量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pH值隨著土壤鹽分含量的增加而減小。化驗還表明,硝酸根、硫酸根等強酸陰離子特別是硝酸根含量在全鹽含量中所占比例上升,是導致土壤ph值下降的重要因素。

3 原因分析

造成大棚土壤鹽漬化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如下:

3.1 棚室自身環境有利于土壤次生鹽漬化的形式 棚室蔬菜生長期間由于受棚膜保護,降雨不能對棚內土壤進行有效淋洗,是大量多余的鹽分被遺留在土壤中;再加上土表一般都覆蓋地膜,棚室相對溫度比較高,使土壤水分蒸發快土壤溶液中的鹽分會隨土壤毛細管作用上升到土壤表層,從而使耕作層集聚了大量的鹽分,從而一步步導致土壤發生次生鹽漬化較嚴重的現象。

3.2 與不科學的水分管理有關 據調查農戶澆水習慣仍以大水漫灌為主,滴管技術推廣有限,灌水次數頻繁,使土壤的團粒結構遭到破壞,形成板結層,大空隙減少通透性變差,鹽分不能滲透到土壤深層,水分蒸發后使鹽分積累下來。缺乏排水排鹽措施,也是普遍存在而有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3.3 不合理施肥

3.3.1 化肥濫用 一方面因為現在保護地蔬菜生產過程中,化肥使用量過多,使土壤含鹽量增加,大量使用氮肥使土壤游離態氮素積累過多,特別是硝酸銨等化學肥料使用量過大,更容易造成大棚內土壤鹽漬化、板結,使大棚內的土壤通透性下降;另一方面化肥配比不合適,而蔬菜的選擇性吸收導致某些鹽分殘留過剩。

3.3.2 有機肥的不合理使用 一方面投入量不足或者過多,比如有的農戶大量使用雞糞同樣出現養分過剩導致次生鹽漬化的發生,有的農戶情況相反,有機肥投入嚴重不足同樣出現鹽漬化嚴重的現象;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農戶使用不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這種有機肥要在大棚中完成腐熟過程,腐熟過程中大量的氮被揮發掉,使一些硫化物、硫酸鹽、有機鹽和無機鹽殘留于耕層土壤內,造成大棚內土壤板結、鹽漬化。

3.4 連作重茬 棚室由于多年連作重茬,導致土壤酸化嚴重,土壤酸化同時又加重了土壤鹽漬化。土壤酸化后氨化菌、硝化菌等有益微生物受到抑制,影響了肥料分解,同時也使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導致土壤鹽離子不能交換,導致鹽分富集。

4 防治措施

4.1 科學施肥 該法可以從“源頭”上控制土壤鹽漬化的加劇,減輕土壤鹽漬化并不等于不施化肥,而是要科學的、合理地施用。施用化肥要根據大棚土壤養分測定結果和不同作物的需肥規律,本著平衡施肥的原則,缺啥補啥,缺多少補多少,在追肥時應選擇中性肥料和復合肥料,不可施入新鮮人糞尿,追肥后應及時覆土或澆小水。

基肥深施,追肥限量:用化肥做基肥時要深施,作追肥時盡量少量多次,同時注意選擇好含硫;含氯的肥料,最好是將化肥與有機肥混合施于地面,然后耕翻,追肥一般很難深施,故應嚴格控制每次使用量,可根據不同蔬菜不同的生長狀況適當增加追肥次數,以滿足蔬菜對養分的需求,不可一次施肥過多,造成土壤溶液的濃度短期升高,影響蔬菜的生長發育。

提倡根外追肥:植物主要依靠根部吸收養分,但葉片和嫩莖也能直接從噴灑在表面營養溶液中吸收養分。在保護地栽培中,由于根外追肥不會給土壤造成傷害,故應大力提倡。如尿素和磷酸二氫鉀,還有一些微量元素都可以作為根外追肥。

4.2 改良土壤 可通過深翻土壤,打破土壤結構,將上層全鹽含量較高的表土層翻到底層,可降低土壤鹽漬化程度。深耕并摻入適量沙土,可降低地下水位,減少土壤鹽漬化發生的幾率。可在秧苗種植或移栽時畝施腐熟優質農家肥4000kg,能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可使作物秸稈直接還田,還田后,其腐解過程中可吸附利用土壤中的礦質元素,同時還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透氣性。

應該根據土壤特性合理施用有機肥。礦質土中宜多使有機肥,逐步改善土壤物理性質,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粘土中加大有機肥施用的同時,應向土壤中摻入適量的沙子,加強土壤的滲水能力,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壤土中可按照蔬菜不同時期長勢合理施肥,原則上做到長效肥和短效肥結合,有機無機結合,做到平衡施肥。

對于土壤鹽漬化嚴重的棚室可起出耕作層表土換用新土,如肥沃的生茬園土或腐葉土(置換土層的厚度為5-15cm),可明顯減輕土壤鹽離子危害。

4.3 合理灌水 大水漫灌往往容易造成土壤板結,進而加重土壤鹽漬化。應用滴管技術即可滿足作物生長對水分需求,又可減少灌水量和灌溉次數,從而保證土壤團粒結構不被破壞,延緩耕作層鹽漬化速度。近年來,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值得提倡。

最近年來,部分農戶采取在棚內設置排水溝,利用排水溝排水排鹽,也是較好的改良措施。

4.4 撤膜淋雨 利用換茬空隙,撤膜淋雨熔鹽或灌水洗鹽。夏熟蔬菜收獲后,揭去薄膜,在雨季如有10天可不蓋膜,日曬夜淋,對于消除土壤障礙有顯著效果;早高溫季節進行大水漫灌,地面蓋膜使水溫升高,這樣不僅可以洗鹽,而且還可以殺死病菌與地下害蟲,有利下茬蔬菜高產穩產。

4.5 加強輪作 蔬菜輪作或休閑一段時間也有較好的預防效果,大棚蔬菜連續種植幾年后,種植一季糧食作物對恢復地力、減輕土壤鹽漬化,減輕蔬菜生理病害和病菌引起的病害都有顯著的效果。

4.6 土壤調酸 土壤次生鹽漬化是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反過來,土壤酸化又加重了土壤次生鹽漬化,因此,土壤調酸是減輕土壤次生鹽漬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方法主要有減少酸性肥料和生理酸性肥料的投入、增施堿性的肥料如石灰和鈣鎂磷肥、同時增施有機肥等能有效減輕和緩解土壤酸性的肥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专区|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 亚洲中文无码mv|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人妻|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桃色av无码| 中文天堂资源在线www| 少妇高潮喷水正在播放| 日日婷婷夜日日天干| 麻豆一区二区99久久久久| 羞羞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浪潮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成人天堂资源www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av波多野吉衣|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影院|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老熟妇乱xxxxx|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 人人做天天爱夜夜爽2020|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插插射啊爱视频日a级|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 搡老熟女国产| 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亚洲av综合av一区| 亚洲 中文字幕 日韩 无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版综合| 日射精情感性色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视频| 成 年 人 黄 色 大 片大 全 |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系列| 国产乱妇乱子视频在播放| 激情第一区仑乱|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