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理念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理念精品(七篇)

時間:2023-12-21 10:36: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理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理念

篇(1)

[關鍵詞]CDIO;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創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61

[中圖分類號]TP3-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2-0-01

0 引 言

在當前階段中,隨著經濟增長,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飛速提升,不論是在人們生活與學習的過程中,還是在工作中,都加強了對計算機的應用,使人們的生活與學習更加便捷,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而且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使企業更加快速的發展。因此,對人才計算機基礎能力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學教學的過程中,增加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地位,逐漸的進行改革,為更好地培養學生計算機基礎能力做出了貢獻。

1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階段中,隨著計算機被廣泛的應用,人們逐漸加強了對計算機的重視程度,在各大高校中都進行了相應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為學生打下了一定計算機能力基礎。但是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后可以發現,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教學的質量。首先是主次不明,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將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講解,而學生只能在講臺下通過教師的講解,被動的對知識進行接收,使教學的質量不是很高;其次是在實踐教學中,通常都是進行驗證性實驗,缺乏一定的創新與設計,導致教學的內容過于單一,使學生產生了厭煩的心理,不能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往往是學生獨自一人完成的,缺乏團隊合作的過程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能力,但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在學生之后的工作與學習當中不能合理的利用團隊協作來提升自己,不利于學生之后的發展。

2 基于CDIO教學理念的實踐教學模式創新

2.1 CDIO模式介紹

所謂的CDIO教育模式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劃分為四個步驟,分別為Conceiwe(構思)、Design(設計)、Implement(實現)與Operate(運作),將教學的整個過程作為載體,加強了課堂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對于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并且,通過該教學模式的對教學進行引導,不僅能夠使教學改革具體化,而且具有較強的操作性與可測性,使教學更加的統一,滿足了當前階段教學的要求,同時也是當前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2.2 四位一體實踐教學改革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加入了CDIO理念后,就將該理念中的四個步驟加入到了教學活動中,通過其對教學過程進行改革,將教學的內容進行了創新,在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時,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進去,根據不同的需要來對學習的內容進行設計,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創新與動手能力,而且還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協作能力,為之后更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CDIO教學理念的引導下,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時,就會將實踐環節作為其中的關鍵點,對以往實驗教學中的實驗內容進行改變,加入一些創新元素以及設計的內容,因此,該教學理念具有做中學的特點。而且,還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師生之間的關系進行互換,由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通過良好的引導方法,使學生提高對學習的興趣,有效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在實際的改革過程中,通常是從以下四個方面完成的。首先是項目,制定出良好的項目,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更加了解;其次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有效地對教學手段與內容進行改變;再次為學生,學生在進行實踐教學時,不僅需要獨自完成資料查詢的任務,而且還能夠與同學之間進行良好的交流,通過兩種學習方式來完成學習項目;最后為考核,在以往的學生考核過程中,通常是以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高低而決定的,沒有對學生創新、動手等能力進行評價,使考核的質量不是很高,因此,在考核中就要將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內容加入進去,保證考核的準確性。

2.3 改革實施過程

在改革實施的過程中,主要包括4個步驟:首先在新生報到時,對其進行相應的計算機基礎測試,將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類,保證每一類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相差不多;其次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并結合不同班級學生的特點,重新設計教學內容,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對知識進行掌握;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遇到的問題,不斷對教學內容與手段進行更改,為教學改革實施的質量提供了保障;最后,在課程完成后,對學生多種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分析出教學的實際效果,為之后教學提供寶貴的經驗。

3 結 語

在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時,加入了CDIO教學理念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使學生對計算機基礎更深的了解,不僅為之后更深層次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幫助,而且有利于之后的工作,促進社會更好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建奇,李曉峰,伍宗福,等.基于CDIO模式的“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

篇(2)

    論文摘要:教育教學改革也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基于目前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為了更好的培養時代與社會需要的人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實在必行,并從師資培養、教材改革、教學改革和考試改革這四個方面詳細闡述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改革。

    在我國,高職教育是以培養社會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熟練勞動者和各種實用人才為目標的。各高職院校普遍開設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是,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具備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來獲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之擁有在信息化社會中可持續發展的潛力。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計算機應用技術逐漸得到普及,各行各業都離不開計算機,求職者計算機的水平如何已經成為用人單位的用人依據之一。但高職院校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與缺陷,必須對課程進行合理的改革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為更好的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進行改革,為避免盲目跟進,調研是教學改革的必要前提,是改革的依據,必須了解其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可以通過學生進行摸底測試和填寫調研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的計算機的基礎情況,了解他們對這門課程的期望和要求,以便對癥下藥。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應用基礎課程師資力量薄弱,該課程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師資結構的分布存在著不合理性,從事該門課程教學的教師隊伍趨于年輕化導致教學內容無法深入。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理念偏離,一些高職院校將等級考試通過率作為量化教學質量的指標,使很多學校片面要求通過率,有些學校甚至將通過率作為考核教師的依據,教師為了提高通過率教學中運用題海戰術以提高通過率,不利于技能的掌握與應用教學理念。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單一,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仍采用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得不到明顯的改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難以統一,計算機基礎課程從小學到高中都會開設,但是由于存在著地區差異與個體差異,一些學生計算機使用率幾乎為零,而一些學生已經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常用操作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教學內容難以統一,給教學帶來了較大的難度。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應用基礎課程評價標準缺乏合理性,多數高職院校仍以試卷的形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成果,這種評價方式缺乏合理性,顯然無法適應當今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力量。計算機技術更新速度很快,要想讓學生能夠獲取最新的知識,教師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目前在中國,學校教育是滯后于實際發展的,所以為了能夠跟上信息社會發展的步伐,教師要堅持不斷給自己充電教師應不斷學習,不斷充電。學校應多給教師提供培訓深造的機會,通過短期的學習和交流,增強教師的綜合能力。只有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才能適應當今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不斷更新教材內容,緊跟時代步伐。高職院校不同層次、不同學科及相應專業對學生應用計算機處理問題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編寫教材講義格外重要。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但現在的計算機教材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如內容簡略,知識結構不系統,甚至有些老化了的知識還出現在教材上,而一些新的技術、新知識又未能及時補充到教材中,不能為教學所用。鼓勵教師編寫教材講義,促使他們能將現實生活中的新技術及時更新到教學中,收集更多的教學素材和案例豐富教學內容。只有教材跟上時代的需要,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需要的人才。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改變傳統考試方式,實現考試方式多元化。目前,盡管高有些職院校已做出上機考核代替筆試考核的改革,但是也產生了諸多的問題,如考生由于事先不熟悉考試環境,導致考試發揮失常,更嚴重者還有得零分的情況,針對出現的類似情況,應借鑒國家或省級計算機考證考試的經驗,要求學生獲取一個國家級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證書為基本前提,結合教學中的過程化考核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建立一個綜合性的考試題庫,允許學生使用網絡環境進行課外學習和練習,考試試題可采用從題庫中隨機性的抽取的方式,使學生做到有備而來,也能很好的促進他們平時的學習,增加學習的興趣。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當今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工作、學習、娛樂都離開計算機,它既是學習對象又是學習工具,通過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學生剛開始會抱著極高的學習興致來學這門課,但是學習興致很快就變淡了。通過調查,我們獲知是教學方法存在著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中的一個教室、一塊黑板和一支粉筆已無法適應新的教學改革的需要,理論教學一般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對于課時少、內容多、知識新的計算機課程來說是不適應的。高職院校辦學理念是為地方經濟培養技術型和高技能型人才。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的操作性較強,所以將授課環境安排在機房更科學、合理,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邊學邊練,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實現工學結合。

    總之,高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而教育教學改革也是一個永恒的主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和系統工程,如何讓學生真正地學到知識和技能,如何使學生能夠適應市場的快速需求,如何實現雙贏,它需要任課教師和廣大學生長時間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6-0000-02

1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

計算機基礎部分考點可概括為三部分: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系統、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其中計算機基礎知識又主要包含三部分: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及功能;計算機軟件系統的組成及功能;數據轉換。Windows操作系統主要掌握:基本知識;系統的啟動與退出;資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磁盤操作;文件與文件夾操作;計算機網絡功能。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考試指FORTRAN語言,主要掌握FORTRAN語言程序結構與基本規定;FORTRAN語言數據類型與運算;FORTRAN語言數據文件;FORTRAN語言程序設計常用語句;FORTRAN語言程序函數與過程。

2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傳統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學科系統化課程模式中,教學方式是以“理論指導實踐”為邏輯,大多先介紹原理,再進行實驗,一系列的學科課程完成后進行實習。在教學過程中不少老師發現:盡管上過理論課,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理論知識,在實操過程中。學生不會運用理論去思考問題,實習過程中要重復理論的講解。這正是因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割裂的,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是在沒有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同時,實踐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往往是綜合性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方法能力起到關鍵作用,然而目前實踐教學大多是已設定好的驗證性實驗,難以實現對方法能力的培養,難以形成經驗的積累。要開展項目化教學,要考慮基于什么樣的載體,即選擇具有職業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務。典型工作任務是根據一個職業中可以傳授的下作關系和典型的下作任務來確定的,具有該職業的典型意義,包括工作計劃、實施及工作結果的檢查和評價等完整的工作過程,表現出職業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具有促進該領域職業能力發展的潛力[2]。

3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改革

教學反思是教師為了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對自身教學實踐進行的思考與總結。中職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也成為任何專業的一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其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中職學生的計算機能力的高低以及他們在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的長遠發展。筆者在分析“Window XP操作系統”一課教學設計案例時,將案例設計者的實施過程和教學反思與筆者的教學實施過程與反思進行了對比分析,有了如下認識與思考:首先,教師的教學設計從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出發,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注意轉變教學的常規手段,綜合運用情境創設法等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問題,輔之以課后練習鞏固教學效果,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在具體的教學設計時,教師都注意引入具體地應用實例引導學生分析和探究,培養學生論從操作系統的開關機等基礎操作結合的能力。其次,在自己的教學反思中指出,判斷一堂好課的標準,不是老師講的好壞,而是學生“學”的好壞,教師的“教”是為了幫助學生完成學生學的任務,而不是讓學生的“學”來幫助老師完成“教”的任務,那么在處理教師的“教”助學生的“學”的問題時,教師進行教學設計要注意把握好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注意提高自身的知識積累與技能水平,合理的安排各環節的教學內容,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反饋,教學設計要有足夠的預見性,給學生留足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和變化,這是筆者以后從事教學工作,進行課堂教學亟需改進的地方,教師在充分的預設問題,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的前提下,才能很好的駕馭課堂,保障課堂的順利進行,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3]。最后,教學改革重點突出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而新的教學理念的創設和新的教學方法的采用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水平培養是分不開。教學改革以后課時和教學內容不成正比,課時量少,教學內容量大,教師要構建有效課堂,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在以后從事教學工作中會不斷努力,力爭在實踐教學中落實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吳亞林.《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J].統計與咨詢,2011(04):156-157.

篇(4)

關鍵詞:政府訂單式教育;用人單位式訂單教育;“三基”教學理念;自學能力;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7)01-69-04

0.引言

如果以1996年國家人事部《國家不包分配大專以上畢業生擇業暫行辦法》(人發[1996]5號)劃分,我們可以把此前的中國高等教育定義為政府訂單式教育,而把此后,特別是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后的中國高等教育定義為用人單位訂單式教育。

在政府訂單式教育階段,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任務均由國家確定,由高校實施,畢業生由國家按計劃統一分配。在進入用人單位訂單式教育階段后,在培養目標方面,各高校依然按國家的規定,但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度方面則出現了學校各自為政的局面,其中絕大部分院校基本延續了政府訂單式教育時期習慣與作法,只有極少部分稍作修改。而在就業方面變化最大,雖以雙向選擇為基礎,但畢業生能否成功就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用人單位基于求職人員所具有的技能類別和水平所做出的抉擇。

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人才,雖然《高教法》對人才培養做出的規定十分明確,但從非常具體的教學實施來看,這種過于宏觀的培養目標定義并沒有給課程建設帶來明確而具體的指引,散布在社會各個領域的用人單位尚未形成以行業協會為代表的合力,因而也就無法積極、具體地參與教學內容的規劃和課程設置,以至于在中國高等教育進入用人單位訂單式教育階段后的十幾年里,大學里各類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基本還延續著政府訂單式教育的格式,導致教學內容與用人單位實際工作崗位的技能要求重合度過低。另外,現行的教學方式方法也不能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育效益一直在低位徘徊。這學用不吻的現象源于以下兩個沒能得到很好解決的問題,一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內容的確定,二是教學內容的獲取程度。傳統的教學方式早已經不能適應當代學生的實際要求。

這兩個問題廣泛存在于當前的高等教育中,有學者將其具體概括為“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和怎么學”三個問題。如果中國的高等教育不能針對這三個問題給出符合當今中國產業發展需要的答案,那么“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必然淪為一句空話。

1.“三基”教W理念的引入

前述問題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同樣存在,為有效解決相關問題,廣東省教育廳委托廣東省大學計算機教學指導委員會,于2006年起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參與其中的專家、學者和教師根據從改革過程中獲得的體會,最終總結出了“面向社會、針對崗位、輔助主修,注重實用”這樣十六個字,用以指導改革。其中“面向社會”源于國家的教育方針;“針對崗位”則是針對畢業生第一次就業崗位,主要目的在于解決大學生在離開學校后的第一餐飯和第一張床的問題;“輔助主修”要求的是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必須要緊密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強化學生以主修專業為環境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注重實用”強調授課內容必須緊密結合第一就業崗位的實際技能要求。

筆者認為指導廣東省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十六字很好地回答了上述三個問題,應該借鑒臨床醫學教學中的“三基”教學理念,很好地貫徹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在計算機圖像處理基礎的教學中開展“三基”教學嘗試,即以與本課程相關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開展以計算機智能化教學輔助為環境,以教師緊密跟蹤輔以靶向指導為教學質量保障,基于學生已有水平與能力的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從而探索基于“三基”教學理念的教學方法及模式。強調以教學內容為主線,激活學生的自學意識,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經過不斷的探索與改進,到目前為止,在筆者負責的計算機圖像處理基礎教學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以“三基”教學理念和兩個意識、兩個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為進一步深化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實踐依據。

2.引入“三基”教學理念必要性

在2006年廣東開展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之前,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開設語言類課程的高校占據很大的比例,而99%以上的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就業后并沒有機會應用到所學的計算機語言。在教學形式上,傳統授課方式仍占統治地位,教師依舊是掌控課堂的主要角色,學生只是被動地等待著教師向他們灌輸知識。即使在以學生動手為主的實驗課,學生能夠親自動手的項目也多屬驗征性和模仿式的操作,而非問題解決型、設計型的操作。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效果必然不理想。加強各專業學生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無論是對培養實用型人才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都是至關重要的。引入“三基”教學理念勢在必行。筆者對計算機圖像處理基礎的“三基”進行了系統的梳理,以把學生“領進門”為主要目的,并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自覺、主動“修身”,以便于學生在掌握“三基”內容的基礎上,增強他們的兩個意識和兩個能力。

3.“三基”教學的課程設置

經過仔細研究,筆者總結出計算機圖像處理基礎(Photoshop)課程中涉及到的“三基”教學內容,制定出相應的教學執行方案,并在設計教學計劃的過程中適當地加入了游戲概念,設置了兩種學習方式,一是傳統式學習,二是“闖關”式學習。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適應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學生,在課程別對“闖關”學習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力求讓檢測點概括到各章節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而覆蓋到符合教學要求的知識面。

在課程設計上,我們充分考慮了現在各大高校都在縮減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時情況。為順應形勢,我們采用線上和課堂二級教學,學習以學生借助智能化教學平臺在線學習為主,教學內容為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講授,課堂面授主要根據智能化教學平臺反饋回來的問題對學生線上進行課下靶向導學。我們以濾鏡為例進行課程設計,如表1所示。

在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我們分別將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進行具體描述,并在此基礎上明確教學實施的具體方法或者體現方式。

(1)《計算機圖像處理基礎(Photoshop)》涉及到的計算機基本理論(以濾鏡為例)

基本理論明確濾鏡的概述、濾鏡的定義、濾鏡的原理、濾鏡的作用、適用的范圍。

教學實施教學采用以PPT的形式進行相關內容展示講解。

(2)《計算機圖像處理基礎(Photoshop)》包含的基礎知識(以濾鏡為例)

基礎知識該章節的基礎知識主要有:①了解濾鏡的分類及其特點;②了解每個種類的濾鏡所能顯示的特殊效果;③了解破壞性濾鏡與校正性濾鏡的區別及應用特點。

教學實施由于濾鏡的知識點多、技巧性強,我們設置了相應的知識點(關卡),充分利用線上教學資源,以“闖關”學習為方式,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快速過濾,為每個學生篩選出具體的學習難點,通過個人反復練習、同學互助和教師線上、線下的靶向指導,輔助學生完成學習。

在濾鏡分類的知識點講解時,我們不再遵循常規教學模式,把濾鏡分為內置和外置兩種濾鏡,而是把濾鏡分為三大類:內闕濾鏡(程序內部濾鏡,共6組24個濾鏡)、內置濾鏡(自帶濾鏡,共12組72支)、外掛濾鏡(即第三方濾鏡,不考慮版本差異),這樣就把濾鏡中常用的和不常用的教學內容有效進行區分,有的放矢地把重點展示給學生。

對于每個種類的濾鏡所能顯示的特殊效果的知識點,我們采用案例教學,對任意相同圖片使用不同濾鏡會產生什么樣的特殊效果展示給學生看,使學生一目了然的看到每個濾鏡的不同效果。講授過程的順序為案例展示、案例分析、案例演示,接著進行相關知識講述,然后對相關知識點進行總結。例如要制作一個玉鐲,先把玉鐲展示給學生,然后分析需要哪些濾鏡,這里主要使用到渲染中的云彩濾鏡和液化濾鏡,然后對這兩個濾鏡的知識進行講述。

(3)完成《計算機圖像處理基礎(Photoshop))~需要的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該章節的基本技能我們歸納為7個,并對這7個知識點進行具體要求:熟練掌握濾鏡的使用規則和應用技巧、模糊類濾鏡中各種濾鏡效果的處理、畫筆描邊類濾鏡的使用、扭曲類濾鏡的使用、濾鏡中的各種渲染命令、濾鏡中的各種紋理濾鏡命令、藝術效果類濾鏡中各種濾鏡效果的處理。

教學實施我們把幾十種濾鏡歸類為7大類:模糊類濾鏡中各種濾鏡效果的處理、畫筆描邊類濾鏡的使用、扭曲類濾鏡的使用、濾鏡中的各種渲染命令、濾鏡中的各種紋理濾鏡命令、藝術效果類濾鏡中各種濾鏡效果的處理和外掛濾鏡。

每類濾鏡選擇一個典型案例講解,例如扭曲類濾鏡的使用,我們制作“雨后彩虹”效果的圖片,首先打開素材。①新建圖層,建立矩形選區;②使用漸變色填充工具中的色譜或彩色進行填充選區;③取消選區,對彩虹層進行扭曲中的切變(重點對各參數{整做個說明);④利用自由變換工具對彩虹進行旋轉縮放位置調整;⑤調低彩虹層不透明度,使用橡皮擦工具減淡一些地方顏色。演示講解之后布置課堂作業,要求學生制作一幅“極品飛車”,保存成png格式,或要求學生自行制作“雨后彩虹”效果圖片,并保存成psd格式,明確文件保存時文件的命名要求,如“學號+效果名”形式。

學完濾鏡之后,學生應該具備用彩色半調濾鏡使圖片卡通化的能力;用液化濾鏡給人做整形手術;用風格化組合濾鏡進行城市速寫;用消失點濾鏡建造摩天大樓、清理雜物;用外掛閃電濾鏡引燃強雷暴等技能,可以為圖像做比較專業的處理,使學生在學到相應技能的同時,獲得圖像處理的樂趣與技巧。

(4)在計算機圖像處理基礎(Photoshop)教學過程中,我們嘗試用以下教學內容和方式激發學生的自學意識,加強培養其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采用任務驅動法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講“液化”濾鏡時,我們只是把“液化”濾鏡有什么功能展示給學生,然后給學生兩張頭像,一張需要學生塑造完美的臉型,另一張需要學生把普通人像制作出搞笑漫畫頭像。所有的操作過程都由學生任意發揮,自由創新。從提交的作品來看,沒有重復作品,效果非常理想。

除了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意識,還需要培養他們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法,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所有濾鏡講解完后,我們給學生擬定一個“節約用水”主題,沒有統一的最終效果圖,由學生發揮創意設計一個宣傳“節約用水”的宣傳畫,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收集素材(例如水滴、背景圖等),也可以自己創作相關素材進行整體的海報設計,在設計過程中以圖片為主,文案為輔,綜合表達主題,可以自己策劃宣傳語等相關內容,但標題必須為“節約用水”。學生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自主學習創新的能力。

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講解完后,引入游戲概念的“闖關”式學習,學生課后在導學平臺上通過闖關來消化教師講解的內容,通過闖關來鞏固知識。闖關試題的題型分為:基本操作題、綜合操作題、基本設計題、綜合設計題。每個知識點的基本操作題有l到3個,學生自由選擇1個,通過則給予一定獎勵,并進入下一關綜合操作題。每個知識點的綜合操作題有1到2個,學生任選一個,通過后即可進入基本設計題。基本設計題只有一題,不提供最終效果圖,由學生自由發揮,做完基本設計題后,進入綜合設計題。綜合設計題中只給定主題和基本要求,不給定統一的最終效果圖。給定部分素材,同時學生可自行收集和設計其他素材。闖關失敗則說明學生對相對應的知識掌握不牢,學習平臺將引導學生進入相應的學習界面,開展學習,并再次闖關,直至完成。在“闖關”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主要依靠智能化教學平臺指導學習,輔以同學互助。教師只在出現較大面積闖關失敗的情況下,以分析具體原因為基礎,召集闖關失敗的學生,以面授的方式給予指導。

4.結束語

篇(5)

關鍵詞:互聯網+;計算機基礎教學;教學能力

一、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已使得計算機應用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由于區域性經濟水平的差異性,在不同地區的中小學就已經開設了相關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但還是有部分地區直至學生大學入校才接觸計算機知識,這也使得新入學的大一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3-4]。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針對全校大一新生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即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旨在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計算機基礎應用。因此,本文針對我校動物工程分院和藥物化工分院的2個大一新生班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情況做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于計算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網絡購物、玩游戲、看視頻、上網聊天等更多娛樂性的應用上,對于常用的Office辦公軟件的相關應用了解較少,有些甚至對于基礎的打字練習也是從零開始,這些并未達到高校計算機教學的目的。大學課堂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就是為了讓學生能熟練操作計算機,掌握計算機基本原理知識,提高其對于信息技術發展的興趣,對于之后計算機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但是,目前該課程的教材并沒有達到與時俱進,有的教材甚至幾年也不更新;傳統的授課模式還停留在講授教學,即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上,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相關知識,其知識面相對較窄,這使得計算機基礎課程在“軟件”和“硬件”資源上沒有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無法提高當代大學生對計算機應用的學習興趣,也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5]。因此,作為大學基礎課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要想完善學生的計算機應用理論知識和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教師必須進行教學改革。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策略

(一)堅持創新型教學理念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是高職的一門公共必修課,是一門比較注重操作技能的課程。根據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創新理念的應用是十分重要的。“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信息技術應用發展、創新的時代,在這個信息時代背景下,創新型教育理念是主流趨勢。細致來講,創新型教學理念,就是倡導創新思維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在創新型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應該以開創性個性為培養目標,以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開發為基礎,將“互聯網+”思想融入各個教學要素,包括教學管理、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教學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面提升[6]。

(二)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

“互聯網+”背景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是把課程內容、學生需求知識點和等級考試等內容相互融合,在開放性攝取知識的環境下鼓勵學生多方式和多形式獲取與課程相關的知識并豐富教學內容,獲取內容包括課程總結知識點、學習視頻資料和操作視頻等,其教學環境已從線下授課變為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智慧型教學環境。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放松精神、集中思想,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學生合作精神和自主能力,這種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平臺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分享網絡獲取的知識小視頻或操作小視頻,提高他們對信息技術發展的認識,教師也可以把上機演示的實驗項目做成微課共享到班級群里,以便大家學習或討論。同時,教師還可以開放網絡在線課程,把課堂內容、課后習題、課程測驗和意見互動等在網絡在線課程中體現出來,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活動中。在這種創新性教學模式中既滿足了學生追求個性化學習的特點,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為整個教學過程帶來了全新的體驗。翻轉課堂就是非常適合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單元設計的一種教學新形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課程模塊為單位對學生進行分組的作業展示,提醒或啟發學生通過互聯網信息資源、“云端資源”或學校網上圖書、視頻資料等完成翻轉課堂的展示內容。這樣學生就會通過各種形式的互動討論,合理安排每組成員的項目內容,他們可以通過網上課程學習、搜索查找相關知識點、下載資料、軟件等方式完成個人的分類內容,使每個學生在項目作業完成和展示的過程都能學到相應的知識,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使其自身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三)完善教學評價

區別于傳統課堂教學評價的片面和單一性,在“互聯網+”基礎上完善教學評價可以實現對大數據的應用,主要表現在評價內容的豐富性,教師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數據整合,形成綜合型評價。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相結合,針對不同的內容分別評價學生后再進行綜合測評,這樣才能較為完善地對學生理論和實踐操作掌握情況進行考查,同時,針對學生期末考試階段的突擊式復習,教師還可以把課程考核平分到每個課程單元中,這也是課程教學中學習數據的動態記錄,這樣也利于教師了解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情況,便于調整教學進度和內容,也可幫助學生根據單元考評結果調整自身學習情況。這些都是“互聯網+”對教學評價內容豐富性的體現,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數據指標進行分析,較為全面綜合地對學生所學內容進行考評。通過這樣的考核評價方式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能較為全面地對學生的課程掌握和理解程度做出判斷。

(四)網絡教學資源的應用

傳統的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校園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學生多是從課本、圖書資料、課堂等環境獲取,范圍相對狹窄,而“互聯網+”時代為我們帶來了豐富的資源獲取方式。課堂資源已從靜止的課本資源變為動態的、可持續延伸的動態資源,學生已不必拘泥于課堂授課中單純的獲取方式,通過信息平臺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學生可以獲得更多、更全面的學習資源。雖然開放的網絡平臺帶來了信息傳播的迅速和海量信息獲取的便捷,但也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于龐大信息量的篩選、判斷和應用尤為重要。學校可以開發相應的智能學習App或是適合上機操作的答題軟件,也開設專題網站,幫助學生梳理各類學習資源,供學生有方向、有針對性地搜尋學習資料和視頻等。把課堂學習內容和計算機等級考試的知識相結合,對于網絡課程的篩選可以不局限于班級,放寬至同一專業,同時也可達到課程的開放性和資源共享性。這樣既帶動了課堂教學的多成果體現,又便于學生在課下繼續學習,對于幫助學生正確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和加強、提高其自我學習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互聯網+”背景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在改變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加強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加強各類信息化教學設備的操作和學習,針對“互聯網+”背景下已產生的相對成熟的教學新技術,如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要深入了解,實現信息化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自身能力提高的要求,不斷加強專業知識和教育素質的學習,及時補充課本延伸性內容,尤其要掌握課程的前沿信息技術。面對這樣的機遇和挑戰,教師需要進行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和學習,并通過信息平臺和專家進行授課經驗交流,也可參加由學校組織的定期對新、老教師進行外出培訓學習和專家講座。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師的計算機教學的專業知識,實現信息技術在課堂應用的設計操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教師的新知識延伸,同時也加強新、老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學習。

篇(6)

(公安邊防部隊廣州指揮學校,廣東 廣州 510663)

摘 要: 針對現階段部隊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從轉變學員學習觀念、提高學員信息素養、增強學員綜合能力出發,圍繞課程地位、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考核模式探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關鍵詞 :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金字塔”模型;差異性教學;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李仿松,男,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教育、網絡安全,lephone@139.com。

0 引 言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結合實踐的公共基礎課,其目的是讓學員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使用計算機軟件處理日常事務、培養學員利用計算機查找和處理數據的能力、提高學員的信息素養。2009年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1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

1.1 課程定位不準

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定位不夠準確、重要性認識不足。許多院校認為學員在中學已學過信息技術,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簡單,學不學都無所謂。作為公共基礎課,只學習計算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導致部分學員學習熱情不高、興趣不大。

1.2 學員水平參差不齊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學員計算機水平有明顯提高,但由于地區差異造成學員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通過對廣州指揮學校2012級學員的調查,我們發現2%的學員未接觸過計算機,51%的學員進行過網頁瀏覽、即時通訊、網絡購物,41%的學員使用過Word排版、Excel處理、PPT制作,6%的學員能進行Photoshop圖片處理、flash動畫制作、程序設計(表1)。

1.3 教材內容滯后

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計算機知識也隨之更新,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材的內容明顯滯后。例如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Windows 7操作系統和Office 2010辦公軟件,而教材內容還是Windows XP和Office 2003。教材內容的滯后讓學員感覺課程與現實脫節。同時,與部隊聯系緊密的計算機知識很難在市面上找到合適的教材,造成教材內容與實際應用脫節。

1.4 專業結合不緊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已廣泛滲透到各個領域,不同學科對計算機的要求不同。計算機基礎教學處于知識普及型向服務專業應用型的轉型時期,多數院校沿用以“計算機文化基礎+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為基本框架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設置,在知識分層和專業分類教學方面體現專業應用需求的導向不夠明確[1]。部隊院校對不同專業開設的計算機基礎公共課幾乎與地方院校相同,教學內容設置上忽略了不同專業對計算機的需求,造成教學缺乏針對性。

1.5 教學模式陳舊

隨著信息技術在部隊院校的推廣,雖然多媒體課件代替了傳統板書,但教學模式改變不大,學員主動參與教學較少,教學效果不佳。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課程學時的關系,學員只是照搬教員講授的方法,不能舉一反三,缺乏自主思考。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利于培養學員的創新意識,不利于學員的可持續發展。

2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

2.1 明確課程地位

《基本要求》提出進一步強化“計算機基礎教學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正確認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要性,明確課程地位,對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計算機基礎是計算機科學教育的前導課程,是培養學員實踐動手能力的基本途徑,是自然科學的素質教育課。其目標是培養學員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員利用計算機查找、處理數據能力,培養學員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其他學科發展,提高綜合素質,對學員科學素質的培養起到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作用[2]。部隊院校的校領導、系領導、任課教員都應該充分認識到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要性,并引導學員認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要性。

2.2 轉變教學理念

“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由美國著名的學習專家埃德加 戴爾(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做過類似研究,提出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論,結論與戴爾相似;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用數字形象顯示了學習者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如圖1所示。

從“學習金字塔”模型可看出,用聽講的方式,學員兩周后只記得5%,這是最被動的學習方式,學員的參與度也最低。從第一種到第四種都是被動的學習方式,學員參與度低,學習保持率無法超過30%。從第五種到第七種都是主動的學習方式,學員參與度高,學習保持率超過50%,最底端的學習方式保持率高達90%。

從“學習金字塔”模型可看出,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地位,讓學員積極參與教學,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果學員有機會把學習的知識立即應用,或讓學員當小教員,效果非常明顯。學員以小教員的身份對他人進行教學,不僅要對內容相當熟悉,同時也要通過語言的邏輯來進行溝通。學員在進行教學之前,必須經過獨立思考,將內容轉化為讓他人能理解的表達形式,同時也提升了自身潛在智能的發展[3]。

2.3 差異性教學

《基本要求》提出不斷探索“以培養目標為導向的分類、分層次教學模式”。由于專業差異,導致各專業對計算機的要求各不相同。如果在教學內容上不區分專業差異,容易讓學員誤解計算機基礎課程是“萬金油”,對自己的專業課程作用不大,導致學員學習動力不足。

在課程規劃上,通過對非計算機專業能力需求和各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調研,按照“以培養目標為導向”將計算機基礎課程分為“知識普及型”課程和“專業應用型”課程。“知識普及型”課程是計算機文化基礎,面向所有專業的學員,可安排在大一授課;“專業應用型”課程是根據專業特色量身定做,面向不同專業的學員,可安排在大二、大三授課。

由于學員個體差異,在學習中會產生“吃不飽”和“吃不消”的現象。教員如果忽略這種情況,采用同一起點授課,造成基礎好的學員不想聽,產生厭學情緒,計算機水平無明顯提高;基礎差的學員跟不上,產生畏難情緒,喪失學習動力。

在教學安排上,參考新學員計算機水平問卷調查的結果、遵循自愿原則,利用課程測試將學員分為免修“知識普及型”課程和必修“知識普及型”課程兩類。例如利用《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來測試免修“知識普及型”課程的學員,如果考試合格即可免修“知識普及型”課程;如果不合格則必修“知識普及型”課程。鼓勵免修“知識普及型”課程的學員選修自己感興趣或與專業相關的“專業應用型”課程來學習,激發這部分學員興趣、讓基礎好的學員有新的學習動力。對不能免修的學員則認真地講授“知識普及型”課程,通過測試后繼續選修自己感興趣或與專業相關的“專業應用型”課程。通過將課程分類來解決學員“吃不飽”和“吃不消”的問題,做到因材施教。

同時,教員根據實際情況,在教學中采取興趣小組、第二課堂的形式來開展差異性教學,既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又豐富課程內容,使學員對計算機課程保持濃厚興趣。我們在2012年通過開展興趣小組和第二課堂,提高了學員興趣,教學取得了良好效果。

2.4 改變教學模式

傳統以教員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極大約束了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學習金字塔”模型中可以看出高效的教學模式應建構以學員為中心,由教員組織、指導教學過程的實施,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動力,讓學員主動、積極、愉悅地學習。

2.4.1 加強實踐教學

第十六次全軍院校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大實踐教學比重。計算機基礎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上機實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基本要求》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出加強“以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踐教學、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與教學環境建設”的要求。教員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具體的上機實踐任務,讓理論教學結合實踐教學,開展以學員為主體的互動式實踐教學,做到精講精練。廣州指揮學校2012年通過增加上機實踐學時,同時在機房增加輔助教員,讓學員能及時與教員交流上機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4.2 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是以建構主義為基礎,以學員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式。教員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并提出任務,學員在教員的指導下,對提出的任務進行探索、分析、研究并設法完成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員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具體任務,要考慮學員的實際情況,只有學員在進行探索、分析、研究之后才能完成任務,這樣才達到任務驅動的效果。例如在學習Word排版時,讓學員設計一份個人簡歷;在學習Excel時,讓學員用函數來統計打靶成績。

2.5 優化考核模式

計算機基礎是理論結合實踐的課程,傳統考試不能體現學員真實水平,應側重于動手實踐能力考核。優化考核模式可進一步促進計算機教學改革,避免學員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注重培養學員團隊協作和創新意識,提高學員綜合能力。我們將學員成績評定分為4個部分:平時成績、小組成績、上機成績、筆試成績,比例為20%、20%、30%和30%。平時成績體現對學員的嚴格要求,讓學員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小組成績體現學員的團隊協作、創新和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員指導下,以小組的形式,綜合運用和發揮所學知識,完成一份具有實際意義的小組作業設計;上機成績體現學員上機操作技能;筆試成績體現學員的知識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

3 結 語

當前,部隊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處于知識普及型向服務專業應用型的轉型時期,結合專業特點進行課程的規劃和設計是進行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只有明確教學內容,教學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所教、因材施教。

在我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采用“以學員為主體,以教員為主導,以能力為主線”的教學理念;重視學員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著重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教學內容模塊化,便于學員掌握;摒棄灌輸式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研討式、案例式教學方法。在實踐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教員組織學員以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項目,既注重個人能力,又注重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作為從事本課程教學的教員,任重而道遠,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平臺,推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 王曉勇. 以專業應用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中國大學教學, 2011(7): 39-41.

[2] 侯九陽, 王希斌, 史健婷.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系列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現代計算機, 2010(3): 65-67.

篇(7)

關鍵詞 信息素養教育;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24-0076-02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Course Reform//Sun Xichao, Liu Aiguo

Abstract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university applied talents strategy,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become a new round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hot spo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and curriculum standard.

Key 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 curriculum reform

Author’s address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Xingtai College, Xingtai, Hebei, China 054001

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能力,它不僅是大學生在一定階段的任務,而且是每個社會成員終生追求的目標。近年來,教育信息化進程逐步從基礎建設轉向信息化人才培養,其目的是保證大學生為迎接信息化社會做好知識上、心理上、技能上的準備。因此,作為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主渠道,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改革得到大家的關注。

1 問題的提出

1.1 推行2006—2020國家信息化戰略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的大趨勢,全球信息化正在引發世界的深刻變革。國務院辦公廳于2006年的《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明確提出:“提高國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隊伍。”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實現“國家信息化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基本完善,國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顯著提高,為邁向信息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棟梁和社會建設者,作為信息化人才隊伍的主力軍,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水平和程度將關乎我國信息化戰略目標的實現。

1.2 落實教育部“質量工程”

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持續落實,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由此帶來的問題日益凸顯。教育部、財政部于2007年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指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許多高校的專業設置和結構不盡合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亟待加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亟待提高,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方法需要進一步轉變。教育部“質量工程”的目標是提高人才培養的能力和水平,其中強化信息素養教育就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信息化的本質就是實現信息與知識共享;從全社會的范圍來看,是實現整個社會的信息與知識的共享,提高社會的智能。信息化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與以往不同的是,它對于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素質、創新精神以及道德情感都有更高的要求。信息化人才必須具有很強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素養成為信息化社會人才的生存素養。

1.3 滿足大學生的成長需要

首先,隨著信息時代雛形日顯,知識增長大大加快,信息傳播與日俱增,信息本身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獲取信息、分析處理信息,從而做出決策,缺乏信息素養將難以維系生存。其次,適應教育改革。信息化社會對教育提出的種種需求,要求培養全面發展,具有創新能力和信息素養的新型人才;培養具有查找、評估、利用信息能力的終身學習者;落實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確保較高的教學質量和效益。再次,滿足自身需要。學生最終是要走進社會的,而隨著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深入影響,信息化正在深入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信息素養是21世紀人們生存技能”正在成為人們的共識,具備優秀的信息素養就成為各種職業的需要,而不具備好的信息素養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2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的教學理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 办公室荡乳欲伦交换bd电影| 8天堂资源在线|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精品人妻码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免费无码av在线网站| 色偷偷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肉丝袜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99在线 | 中文|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成人免费的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 三上悠亚ssⅰn939无码播放| 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乱码| 法国性经典xxxxhd|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 男女啪动最猛动态图|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免费无码又黄又爽又刺激| 美丽的姑娘高清视频免费中国观看| 无套内谢孕妇毛片免费看| 免费人成在线视频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网站| 国产乱子影视频上线免费观看 | 给我免费的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激情二区三区| 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国产理论剧情大片在线播放| 熟女俱乐部五十路六十路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