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集成電路對國家的重要性

集成電路對國家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時間:2023-12-11 10:05: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集成電路對國家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集成電路對國家的重要性

篇(1)

走進吳漢明在中芯國際的辦公室,一張簡單的辦公桌,一個書柜,一套會客的沙發和茶幾,簡單得甚至讓人覺得這個并不太大的辦公室都有些空曠。后來才知道,這是中芯國際新為他換的辦公室,而他自己并沒有將辦公地點搬過來,還擠在隔壁擁擠的小辦公室中。那是一個略顯局促的空間,書柜里塞滿了書,一塊吳漢明從上海來北京時特意帶過來的書寫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字……這才是吳漢明真正工作的場所。

“橫豎都要去念個書”

1966年,吳漢明剛剛讀完初二,那場令中國印象深刻的“運動”便讓他嘗到了沒書讀的滋味。如果吳漢明沒有重新走進校園,可能他就是一名在安徽農村種地的農民,生活也許也能過得安逸恬淡,但與如今這位中國芯的制造者就會迥然不同了。

1973年,在安徽插隊的吳漢明經歷了那年的高考風波。白卷英雄張鐵生在考卷背后的一封信,讓如吳漢明這樣成績還不錯的學生求學成了困難。參加完那次高考后,吳漢明懵懵懂懂的,思考著自己可能能夠上一個中專,如果能開上火車,在他看來就是一件十分威武的事。然而,幸運的是,吳漢明的考試成績被中國科技大學的老師看到,出于對人才的珍愛,他獲得了到中國科技大學面試的機會,并最終誤打誤撞地進入了中國科技大學。

沒有讀過高中、初中也只讀過兩年,在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后吳漢明感到十分吃力。最初的半年里,他坦言,自己沒日沒夜地看書,就這樣追趕了半年后,他才感覺自己可以應付大學的課程,甚至有些科目還可以領先了。這段經歷,讓他對教育也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在他看來“教育也就是潛力問題”,“把年輕人的潛力挖出來”對教育而言至關重要。

讀完大學,吳漢明到了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成為了建國后的第一批碩士。在談到當初為何做這樣的選擇時,吳漢明說道:“人們都覺得工農兵大學生肯定沒好好學習,所以我橫豎都要去念個書,深造一下。一來是自己的雄心,二來是可以把自己的本事長一點。”

1978年的研究生考試讓吳漢明印象深刻。

第一年的研究生考試,是在一個大禮堂里進行的。當時考試的人非常多,年齡最大的快五十歲了,與吳漢明這樣二十來歲的學生年齡跨度有三十幾歲。而且,當時競爭十分激烈,大概一千名考生中錄取六十人。“那年也是血淋淋的,競爭很殘酷。”吳漢明說道。

他清楚地記得,當時自己考得并不好,“我記得我的流體力學就考了四十幾分”。要知道當時的試卷都是中科院一線的老教授和有豐富經驗的研究員出的。那些在他們眼中很簡單的題目,確實難倒了不少的考生,吳漢明甚至說“那種考卷我都沒見過,見過也不會做完,來回看了看挑了幾道題做了上去。”

考完以后,吳漢明覺得自己肯定沒戲了,但沒想到,他竟考了第二名。就這樣進入了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研究磁流體力學,并在碩士畢業之后成為了建國后第一批博士。遺憾的是,1981年他得了肝炎,休學兩年調養身體,直到1987年才拿到博士學位。

“只要想做,一定做得來”

博士順利畢業后,吳漢明在中科院獲得了高級職稱。當時,中科院得到一個機會推薦優秀的年輕科研人員出國深造。吳漢明抓住了這次機會,爭取到了名額,不過是去英國深造。

吳漢明當然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但他心里十分清楚,英國的舞臺太小,遠沒有美國的舞臺有吸引力。于是他又跑到中科院去申請到美國的機會,并最終如愿以償。

最初到美國時,吳漢明是在德州的奧斯汀大學,但吳漢明總覺得,國內給了那么多錢支持自己出國讀書,總應該去最好的學校去“沾沾光”。幾經聯系之后,他拿到了到伯克利大學做博士后的機會,也就是從那里,他才正式開始做半導體研究。

“那個地方到處都會看到專注做學問的人,他的專注來源于他的興趣,有興趣就會專注,就會把事情做好。”吳漢明說道。在伯克利大學期間,吳漢明被周圍那些專注于自己興趣的人所影響,學習得十分努力,“晚上十一二點回家是很正常的事情,周末也不休息”。

伯克利大學在吳漢明眼中是自己人生的轉折點。這所大學不僅讓他的學術造詣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他獲得了做研究的自信心。也就是在伯克利大學那幾年,讓吳漢明獲得了影響他一生的處事原則――“沒有過不去的坎,再難的事情,你只要想做,一定做得來”。

“二進二出”

1993年,吳漢明回國,重新回到中科院做研究。

為了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他徑直敲開了時任中科院院長周光召的辦公室大門。吳漢明將自己研究中遇到的資金不足的問題一股腦地告訴了周光召,希望周光召能給20萬的撥款,周光召最終答應給他13萬。吳漢明坦言,他當時還擔心老院長是在打官腔,不相信資金能夠到位。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資金一個禮拜就到位了。

那次與周光召的會面,讓吳漢明至今仍十分感慨,“這些老院長,我很佩服他們。他們不管你是否有名,只要你有想法,他就愿意跟你談。他愿意給年輕人機會,也愿意扶持年輕人進步。”

拿到資金,吳漢明順利搭建了自己的實驗室,有序地推進了自己的研究。但兩年之后,他還是選擇再度前往美國。“原因是,我發現微電子集成電路不是做科研的行業,而是做產業的行業。這是非常典型的應用技術,它必須要有一個很大的應用背景和一個產業化的背景做支撐,這樣這個學科才能往前走。”

而當時的中國并不具備這樣的產業背景。雖然當時國內也有人在這個領域做工作,但是國內搞半導體的大環境卻并不理想,產業沒有支持。沒有行業對技術的期待,政府重視程度自然不高,學術界的積極性也不高,只是出出文章而已。“出文章不是我的理想,我并不想到我退休的時候說我有幾百篇論文,這不是我想要的。我要的是實實在在做點事情出來,真正讓國家得到好處。”吳漢明說道。

于是,他選擇“二進宮”再次前往美國。

再次回到美國,那些頂尖企業的思路深深地影響了吳漢明。那種鼓勵建設性“爭論”的企業文化,讓吳漢明認識到了這些跨國企業成功的原因。不過,他坦言,這種模式在國內并不一定奏效,“國內經常有爭論但是沒有建設性,一件事情不一定非要直來直去,可以迂回,能把事情做成了,按中國傳統的文化推動,也許就是一種智慧”。

2000年,吳漢明再次回國,工資只有美國的1/3,國內技術落后,平臺條件也不如美國好。那他為什么回國?

吳漢明在美國時,有一次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到硅谷招人。他對著臺下許多中國聽眾說:“我是拿美國護照的中國人,我都想為中國做點事情,你們就更要為你們的祖國做點什么了!”這位中芯國際的創始人的這句話深深地刺激了吳漢明。

此時,吳漢明也明白,國內的產業已經與他當初再度前往美國時有了很大的差異。留在美國,做得再好,也是為美國人打工,而現在吳漢明看到了中國人自己做集成電路的機會。對國家最基本的責任感這種深入骨髓的愛國情愫,驅使吳漢明做出了放棄美國優厚待遇回國的決定。

“我只是做了自己愿意做的事”

2000年吳漢明回國時,國內的集成電路與美國的差距非常大,“至少有七八代的差距”。在技術條件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吳漢明全程參與了中國集成電路發展的6個技術代跨越。

據吳漢明的同事鄭凱介紹,集成電路技術是一門綜合學科,每個細分方向都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每個方向都做好才能發展好集成電路產業。

國外領先的技術,令吳漢明最頭疼的便是知識產權的問題。吳漢明介紹,這個行業里面有很多的技術細節,打個比方,就像做飯,水量、溫度、時間是飯做得生熟、好壞的技術細節(know-how),而在集成電路里這樣的參數有成千上萬個。每一臺設備有成千上萬個參數,而這樣的設備又有幾百部,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一個集合了上千步工藝步驟,即便999步都是世界一流水平,只要有一步是短板,整個工藝的水平便被拉低了。管理學中的木桶效應,在吳漢明所從事的集成電路行業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所以,為了達到更高的水準,就需要幾百個人做數萬次的工藝研究,花費幾年的時間和幾十億元來反復試驗,用吳漢明的話說“是個很燒錢的活兒”。“燒錢的活兒”帶給吳漢明團隊的困難更是不言而喻,鄭凱介紹,吳漢明在這些困難面前從未表現出絲毫的倦怠感,總是充滿激情,認為解決“挑戰”的工作才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核心是關鍵技術要國產化。據吳漢明的同事卜偉海介紹,在國家重大專項開展初期,國產設備和材料廠商的技術水平相對落后,設備和材料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因此工廠對國產設備和材料的性能和質量有一定的顧慮,工藝驗證工作推進很困難。吳漢明一方面幫助國產廠商提高技術水平,要求他們的設備和材料的性能和質量向國際同類產品看齊,另一方面在公司內部進行宣傳和協調,從公司管理層到一線工程師逐步都認識到國產設備的重要性,不但大生產工藝驗證工作進展順利,而且中芯國際的工程師還主動幫助國產設備和材料廠商改進技術,目前已經有17臺國產12英寸設備和40多種材料通過產業化驗證并被中芯國際采購,基本滿足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的初步需求。

就這樣,從0.13微米、90納米、65納米、45納米、32納米,再到2015年完成的28納米產品,吳漢明和中芯國際的同仁一起跨越了6個技術代。這其中,“90-65納米大生產關鍵工藝技術”獲得200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負責的國家重大專項“65-45納米技術產業化”成果獲得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克服了種種困難,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才進入納米級時代,并不斷向更小更精推進。那么,集成電路這些高深的納米級數字背后到底蘊藏著什么樣的價值,它們又在如何影響普通人的生活和國家的整體發展呢?

吳漢明用簡單的例子向記者介紹了蘊藏在這些高深數字背后的價值。

“比如說,你小時候看的黑白電視是晶體管的,體積很大。那么現在你所看的電視就是集成卡的,功能越來越多,體積卻越來越小。”吳漢明還以智能手機說明了集成電路實現納米級的價值所在。如今的智能手機替代原來的大哥大,就是集成電路技術帶動的。集成電路越做越小,功能越來越多,耗電卻越來越少,成本卻越來越低。吳漢明說,假如還原到上世紀50年代(當時每個晶體管一美元),如果有人送了你父母一部如今滿大街都能見得到的智能手機,那么在當時這個有20億個晶體管的手機的價值大約是20億美金。所以,當時手機是不可能走進老百姓的生活的,而現在它卻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就是技術給人們生活所帶來的影響。

從國家的層面而言,集成電路進入納米時代更是極具經濟價值和戰略安全價值。

2015年4月,中國成為最大石油進口國,國內原油的對外依存度過高再度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但吳漢明介紹,集成電路對外依存度甚至比原油還要高。吳漢明直言,集成電路大量依靠國外進口的模式“對我們的經濟安全很不利”。而從國家政治和經濟安全的角度而言,如果中國沒有自己的芯片,單單依靠進口,對于國家安全“將是災難”。

即便是做了如此有價值的事,在吳漢明看來自己并不算成功。“像我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像中國爆炸力學專家鄭哲敏,為國家做了那么了不起的貢獻,他們才是成功的。我能盡力做點事情就很不錯了,成功談不上,我只是做了自己樂意做的事情。”吳漢明說道。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吳漢明坦言,如今中國集成電路的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約十年的差距,但可喜的是,政府對集成電路行業發展十分重視。2014年6月24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正式,《綱要》將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定義了三性――“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并且,政府還推動成立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金,首期給予產業1200億的資金支持。這讓吳漢明對中國集成電路未來的發展十分有信心。

據吳漢明介紹,未來中國芯將在28納米產品上線后,向14納米挺進。而已退休的吳漢明則掛上了“顧問”的頭銜,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在集成電路這個行業做了這么久,他看到了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差距,從技術和規模上來講,或許學習先進國家我們還需要走很長的路,但是在他看來,至少可以先學習臺灣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做法,把產業服務做上去。吳漢明介紹說,“產業服務的核心是設計IP,國內的IP缺少公共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減少國內的中小型設計企業的創新成本。現在我就去做這一塊的事情,把中國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所需要的平臺做出來,努力打造一個國家級的公共設計IP 平臺。這是我從今年開始啟動的項目。”

篇(2)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技術創新;創新原因

一、電子計算機發展中的突破性進展及其技術原因

由于現代社會對于復雜計算量任務的需求日益增加,人們迫切需要一種能夠進行精確計算的電子設備,于是電子計算機應運而生,在隨后的幾年中,電子計算機技術得到了更加迅速的發展,并取得了很多里程碑式的突破,其主要表現和原因如下:

(一)晶體管技術與晶體管計算機的發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貝爾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發現了一種能夠使得微弱電流少量的變化,能夠對另外的電流產生很大影響的材料,人們稱之為“晶體管”;后來,人們逐漸發展晶體管在工作上不僅能夠替代原有部件的作用,而且能夠更好地提高計算機的性能,于是一些科研人員開始研究以晶體管計算機代替原有的電子管計算機,并確立了讀寫方便的二進制,同時人們從中得到啟發,發明小型的供個人使用的計算機將會成為未來計算機的發展方向之一。采用晶體管作為主要部件的計算機被成為“第二代電子計算機”,并在隨后的時期被廣泛地運用,同時為以后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二)集成電路與PC機時代的到來

通過在發明晶體管計算機中的啟發,通過當時的科學技術人們已經能夠將晶體管、二極管和電阻等一些元部件和電路連線在一塊集成電路板上,與普通的電子電路相比,集成電路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易攜帶、功耗低等優點,而且其可靠性也在逐步提高。后來,人們逐漸認識到集成電路的好處,并將集成電路運用到電子計算機的技術中來,同時將集成電路進行規模化生產,不僅促進了電子計算機的發展,而且使得計算機的成本降低,為未來計算機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集成電路的發展不僅推動了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且為PC時代的到來開辟了道路,隨著集成電路被廣泛的應用到電子計算機中,IBM公司首先建立了自己的集成電路工廠,并且在不斷的摸索中,終于制造出了以集成電路為基礎的電子計算機,從而使得計算機的發展到了第三時期。

(三)微處理芯片與英特爾系列

微處理器與集成電路和晶體管并稱為計算機發展過程中的三大發明,可見微處理器對于計算機發展的推動力是不可或缺的,這三項發明分別使得電子計算機進入了新的時代。

當時微處理器的發明人員認為可以將復雜的芯片設計方案更加簡潔化,在這一啟發下,計算機的芯片主要是由只讀存儲器、隨機存取器和輸入輸出接口和中央處理器組成,在這一結構的啟發下,研發人員開始投入到微處理器的試運行過程中。

微處理器最終成功地研發并投入生產,使得整個計算機產業向著更加微型化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在PC機領域,微處理器的產生,使得很多設想成為可能。

二、影響現代計算機技術創新的科學技術因素

科學家認為,電子計算機的集成度已經到達一個瓶頸時期,在集成電路板上如果再放置具有更強計算能力的部件,容易使得芯片散熱不好,從而影響計算機的使用壽命。但是,人們對于電子計算機的要求卻在不斷提高,這一矛盾就導致了科學家開始尋找其他的路徑來不斷推進現代計算機的技術創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隨著計算機功能和計算性能的進一步提高,人們開始思考能否讓計算機模擬人類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模式,從而變得更加智能化,使得能夠進一步解放人類勞動。目前為止,計算機技術在人工智能的領域已經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例如:一些專家系統已經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幫助人們解決問題,另外一些語音識別技術能夠解放人們的雙手,通過聲音的錄入就能夠生成文字等等,這些技術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電子計算機模擬人腦的行為,但是還遠遠無法跟人類的智能相媲美,因此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突破。

(二)量子力學的研究推動著量子計算機的發展

當人們認識到傳統的綜合性應用的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到達一個瓶頸時期的時候,人們開始探索能否將計算機向著專用的方向發展,例如:人們可以利用量子計算機進行量子計算,但是從傳統的綜合性應用的計算機到量子計算機的改造是一項復雜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必須要攻克以下幾個難題,例如:去相干的問題和糾錯的問題等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發明了量子計算機并且使得它的應用走向成熟,目前,對于量子力學的不斷研究為量子計算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未來電子計算機發展的新方向。

(三)光學為光子計算機的研究提供可能

光學的概念來自于愛因斯坦對于光學的研究,他在研究中發現與電子相比,光具有以下特點:光子的分辨率比較高;光子的速度更加快;光子的這些特點使得其未來具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而對于光學的研究,例如:激光、光纖、光存儲和光顯示等等,以及光學與光電子學的結合,標志著現代光學的誕生,這些技術的發展都有力地推動了光子計算機的發展。

作為一種全新的計算機,光子計算機是以光子作為信息的載體,而且能夠進行光運算的新型計算機;在光學研究的基礎上,目前光子計算機能夠“與”、“或”、“非”三種基本的運算,同時還支持加法的運算等等,雖然目前光子計算機還沒有正式的誕生,但是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其優勢,也成為計算機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

(四)DNA分子邏輯門奠定了DNA計算機發展的基礎

DNA計算機是計算機科學與分子生物學相結合的產物,從此計算機的發展又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DNA分子具有較高的存儲能力和強大的并行運算能力,所以DNA計算能夠解決一些復雜的問題。DNA計算機的出現能夠使得計算機的應用場合進入到人體內甚至細胞內,可以作為一種監控機制,發現DNA的變化等等,而且還能夠合成一些藥物,用來治療人體的疑難雜癥等等,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目前DNA計算機的還處于研究過程中,完成對其真正的應用尚需時日。

(五)納米技術的出現使得納米計算機成為研究熱潮

隨著國際上對于納米技術的研究,一些納米材料正式誕生,使得全世界投入到了一股研究納米技術的熱潮中。同樣,人們開始思考利用納米計算機來實現一些傳統計算機一些更加強大的功能,例如:可以利用納米技術制作一些縮微計算機元件,而且這種納米計算機一旦研究成功就有可能消耗很少的資源,在性能上也將獲得更大的提高。目前,建造一個芯片生產工廠耗資巨大,使得很多廠商都不堪重負,但是如果利用納米技術來制造和生產計算機的芯片,工廠的占地面積和所需資源等等都將大大降低。

三、影響現代計算機技術創新的社會因素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論述可知,在計算機的發展過程中,很多技術的研究為計算機的誕生和發展提供了契機,使得現代計算機朝著很多方向進行發展。但是,影響現代計算機技術創新的因素遠遠不止科學技術因素,還與社會因素密不可分,影響現代計算機技術創新的社會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國家需求對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要求

隨著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都處速發展時期,一些工程項目的數據和計算復雜程度逐步增加,采用傳統的計算機已經無法滿足這些需求。因此,必須要對計算機技術進行創新。例如:目前的加密技術正在逐步提高,密文在目前的計算量來講是無法破譯的,但是隨著超級計算機性能的提高,運算速度的加快等等,密碼必須進行更嚴密的運算,這就需要超級計算機來進行。超級計算機能夠使得運算速度得到很大提高,可以在國防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人們對于計算機的需求也是創新因素之一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經被普遍地推廣和應用,人們對于計算機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這也成為計算機技術創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體積微型化,為了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對于計算機使用的限制,人們需要一種能夠便于攜帶的、體積更小、續航能力更強的計算機,這就促使著計算機技術向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第二,功能全面化,人們對于計算機的需求也向著功能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希望能夠利用一臺計算機進行工作、學習和娛樂等等,所以現代的計算機也正在向著功能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著。

四、面對計算機技術創新的幾點建議

人們的生活每時每刻都在變動,計算機技術的創新也無時無刻不在發展,面對日新月異的計算機技術創新,主要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準確把握需求,一項新技術的產生肯定有一定的需求因素為推動力,明確需求才能更好地研究出符合相關需求的計算機技術。

第二,計算機技術有著眾多的研究領域,每個研究領域都可能為計算機技術的創新提供啟發,所以在通用計算機的基礎上研究一些針對專業領域的計算機技術也非常重要,從而能夠更好地促進計算機技術的創新。

第三,計算機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隱患,例如:病毒、網絡攻擊、信息竊取和輻射等問題,不僅影響著人們的健康,而且還威脅著國家的安全,因此我們在致力于計算機技術的創新過程中,也需要考慮計算機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四,信息時代的到來,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另一個契機,隨著人們逐漸認識到信息的重要性,人們開始利用計算機進行溝通和交流,所以計算機的攜帶、功耗、續航以及成本等問題也成為計算機技術創新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第五,由于目前計算機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各個領域,所以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不僅僅需要本領域相關知識的支持,而且還需要其他領域知識的配合,在此過程中需要研發和技術人員對于相關領域的技術有著深入的了解,才能夠真正制造出跨領域發展的計算機。

參考文獻:

[1]李乃勝.當代科學技術發展前沿[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2]楊華.未來計算機的發展趨勢展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年7月.

[3]高文.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歷史、現狀與趨勢[J].中國科學基金,2002年1月.

[4]侯躍武.計算機基礎與實訓教材系列:電腦入門實用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篇(3)

【關鍵詞】信息化;電子信息工程;發展

從上個世紀開始,電子科學技術無疑是發展最為迅速的科學,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例如國際上很多知名的電子企業,西門公司、惠普公司等在對于推動全球經濟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但是,最近幾年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為了保證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我國開始追求高質量,高技術的產品,不斷的對我國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但是因為我國的創新意識不強,我國所掌握的電子信息技術大多來源于其他的國家著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產業的發展,同時缺乏良好的市場環境以及優秀的專業人才。

1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電子信息產業是近幾年新興的高科技產業,其發展速度快,發展效果明顯,因此被稱為朝陽產業。我國在上世紀20年代開始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到了90年代,電子信息產業在我國已初步取得不錯的成效。在生產生活過程中,電子信息產業被廣泛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今,電子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但是在其高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的也出現了種種問題。市場經濟是動態變化的,因此,電子信息工程產業必須及時對變化的市場經濟做出相應的調整,對自身進行及時的更新與完善,以保證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產業的穩健發展。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不斷壯大,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開始追求高技術、高質量的產品,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對自身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完善,推動了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不斷向前發展。由于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創新意識不強,因此,雖然我國對電子信息工程建設的相應技術有一定的掌握,但目前所采用的工程技術大多來自其他國家,嚴重阻礙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1.1技術水平落后

和其他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產業起步較晚。在發展初期,國家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電子信息工程在我國發展較為緩慢,技術水平與人才十分落后。目前,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仍依靠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來完成,但引進國外的技術與方法需要大量的資金,造成企業的資金外流的局面,加大了企業的經濟壓力。同時由于我國在電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技術比較落后,只是我國的電子信息工程產業的發展處于被動的局面,制約了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

1.2缺乏良好的環境

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環境。但是,缺乏良好的市場環境,電子信息工程難以穩定健康的發展。由于我國相關法律不健全,導致當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處于一個惡劣的市場環境,存在種種惡劣現象:如盜版產品、質量不合格、侵權販賣等,嚴重阻礙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健康發展。

1.3缺乏優秀的專業人才

任何產業的良好發展都需要優秀的人才來支持,電子信息工程要想更好的向前發展,就必須要具備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在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以及科學技術來支撐。由于我國早幾年對人才的忽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電子信息工程產業的發展腳步。隨著社會觀念發生轉變,企業已經認識到人才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不斷加強對科技人才的大力培養。

2保障電子信息工程發展的措施

2.1加大鼓勵集成電路和軟件開發產業發展政策的實施

繼續實施我國鼓勵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政策的實施,進一步研究支持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的政策,推動“三網融合”。規劃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目錄和標準,繼續保持電子信息出口退稅力度,發揮信貸和信用保險支持作用。

2.2關注產業內部發展規律,做主導優勢產業

從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格局來看,電子信息工程產業作為我國的重點領域,不但需要政府給予高度的重視,給予技術上的支持,還需要遵循產業內部的發展規律,根據電子信息產業內部的發展規律,讓其為物流、金融、運輸等工業行業的發展服務,做這些行業的優勢主導產業。

2.3樹立以人文本的價值觀,創造培養人才的良好環境

加快培養高級專家和專業人才的進度,實施“創新團隊+技術帶頭人”人才培養模式,基于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構建人才競爭機制,加強和完善獎勵機制,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培養出更多的高級專家和專業人才。加強國際間的合作,積極參與國際上組織的各種活動,了解電子信息工程在國際上的發展進程。

2.4加大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開發的支持

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正處于發展階段,人才的匱缺與技術的落后都影響了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依靠發達國家的技術支持來完成電子產業的制作,仍然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式。為改變這一現狀,必須提高自身的科學技術水平,國家或企業加強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開發的支持,加大技術資金的投入,鼓勵科技人才對電子信息工程進行創新,對技術成果給予相應的獎勵,鼓勵人才,發展人才,以此促進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的順利發展。

2.5完善融資環境,加大資金的投入

落實我國在金融方面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增強電子信息產業在信貸方面的支持,鼓勵當地政府發揮信用擔保機制,加大投入,為中小型電子信息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服務。依托企業孵化器、產業基地等產業集群區,拓展電子信息中小型企業集合發債試點。對于符合條件的電子信息產業給予先進的技術支持和資金輔助,還可以通過進出口銀行提供優惠利率進口方式給予支持。結合我國的社會信息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的實際情況,加大政府投資力度,設立電子信息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支持技術改造和自創創新項目的建設。

2.6促進電子信息技術的進步,保證電子信息產業的穩定增長

作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制造基地,雖然我國在各項電子信息技術方面有突破性的進展,但是。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的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率呈現下滑趨勢,銷售收入越來越少,產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困難,更深層次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互聯網、軟件按是新興的電子信息行業,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的穩定發展是我國“調結構”的經濟調整目標;目前實現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在短期內的穩定出口,確保電子信息產品能夠穩定增長,未來通過轉型升級和創新電子信息產業振興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鼓勵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轉型、成長、創新、發展。推動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轉型升級。

2.7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

優秀的電子科技人才是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因此,國家或企業必須重視培養電子科技人才,進而保證電子信息工程建設的有效發展。應企業對科技人員應成立專項的培養方針,針對自身的特長來進行培訓鍛煉,加大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2.8對電子信息工程產業的結構進行優化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在結構上存在一些問題:如缺少電子技術的創新能力,開發的軟件與用戶的比重不均衡,電子信息數據庫的規模過小,集成電路的技術不高等,這些都是由于產業結構不完善造成的。對此,企業必須對自身產業的結構進行優化與完善,使產業結構適應市場的發展。此外,還要優化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結構,以促進電子信息工程產業的高效發展。

3總語

電子信息工程是我國目前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國家的支持下,我們應該重視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推動電子信息技術不斷向現代化的發展。國家應加大對電子信息產業相關政策的支持力度,從而使電子信息技術推動我國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進而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邱磊,郭湘軍,思.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發展現狀及保障措施探討[J].電子制作,2013,23:139.

[2]朱釗.電子信息工程現狀及應對措施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4,02:39~40.

[3]劉延風,彭樺.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發展現狀及保障措施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04:61~65.

篇(4)

以信息技術革命為核心的當代革命正在全球蓬勃興起。它標志著人類從向信息社會的性的跨越。在這種革命性的變化當中,科技進步發揮了關鍵的作用,表現出六個方面的特點:

1、科學技術急劇發展,呈現知識爆炸的現象。近30年來,人類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過去2000年的總和還要多。以此推算,人類在2020年所擁有的知識當中,有90%現在還沒有創造出來。今天的大學生到畢業的時候,他所學的知識有60%~70%已經過時。預計今后100年從事科研工作的人數將占世界總人口的20%,創造性的科學工作將成為21世紀人類的主要活動。

2、科學技術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縮短。20世紀前,人類從發明到電,時隔282年,電磁波通信時隔26年,而到20世紀,集成電路僅僅用了7年的時間就得到應用,而激光器僅僅用了1年。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人類在短短50年里,經歷了5次大的科技變革:1945~1955年,人類相繼開始利用核能;1955~1965年,人類開始擺脫地球引力,進入外層空間;1965~1975年,人類開始控制遺傳和生命過程;1975~1985年,微處理機大量生產和應用,擴大了人腦的能力;1985年以來,以軟件和化為標志,人類進入了信息化和網絡化等新。這5次大的技術變革,構成了上個世紀最為壯觀又多姿多彩的歷史畫面。

3、各學科、各技術領域相互滲透、交叉和融合。最近幾十年來,科學的發展越來越依賴多種學科的綜合、滲透和交叉,用于解決科學發展所面臨的各種,也導致了一系列新的跨學科的領域的出現,比如環境科學、信息科學、能源科學、材料科學、空間科學等等。學科的分支已從20世紀初的600多門,發展到現在的6000多門。

4、科學技術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結合。科學的發展揭示了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所存在的內在緊密聯系。比如環境問題,既是科技問題,也是問題、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已經超出了自然科學家的技術范圍。

5、研究與開發的國際化趨勢明顯加快。全球性的信息網絡,促進了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科研機構、科研儀器、資料等基礎設施的流動和信息共享,大幅度降低了研究成本,使得全球研究開發資源有了可以充分流動和利用的新的、巨大的空間,逐步地形成了一個全球的研究村。在這個過程當中,發達國家毫無疑問是最大的受益者,對于發展家來說首先是一個挑戰。

6、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在當代,生產和技術的發展趨勢出現逆轉現象。科學不僅走在生產和技術的前面,而且為生產技術的發展開辟了各種可能的途徑。比如,先有了量子理論,而后促進了集成電路和機的發展。又比如,利用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的最新成就,發展了生物技術。所以,當代重大技術工藝或者工程往往是理論超前的。這種特點,決定了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成為主導力量。

高技術及其產業是當代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我國手工業人均年產值大約2000元,傳統工業人均年產值大約2萬元,而高技術產業的人均年產值超過20萬元甚至上百萬元。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高技術及其產業已經成為一股世界性潮流,所以高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主要因素,成為一個國家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總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它與社會、經濟、文化互動的多樣性,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的啟示和新的理念,著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

二、科學技術發展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

1、產業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信息產業將成為主導產業。今后5年至10年,因特網將迅速發展。計算機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軟件技術及其產業將會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信息產業將成為主導產業,美國的計算機和通信社會的投資占資本設備總投資的40%,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產業為美國創造了1500萬個高薪就業機會。這種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的變化程度,已經遠遠超過18世紀工業革命以后人類從農業化向工業化變革的影響。

2、生物技術的突破,正醞釀著新的主導產業。20世紀70年以來,以DNA重組技術為核心的技術蓬勃,全世界每年受益的1萬項專利技術當中,有近1/3出自生物技術。生物技術已在醞釀大突破,表現在這幾個方面: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芯片技術、緣于生物技術的新藥、農業生物技術,等等。

3、技術創新能力成為國際市場競爭中的決定因素。從20世紀90年代亞洲危機可以看出技術創新的極端重要性。在過去提到的亞洲四小龍中,地區受金融危機的最小,新加坡次之,韓國最重,它們的競爭力強弱也和這個順序一致。在科技競爭力的排名表上,臺灣地區、新加坡、韓國的名次分別是第7名、第9名、第28名。所以,迅速提高科技實力特別是技術創新,已經成為發展家發展、自強自立的當務之急,是事關民族利益、地位乃至民族生存的迫切任務。

4、在激烈的技術創新能力競爭中,組織結構經歷新的調整。有如下特點:高新技術大企業開發生產、經營、銷售服務的一體化;生產經營的分工專業化;公司之間強強合并、技術結盟,謀取在行業國際市場中的壟斷地位;跨國公司加強化和國際化。

5、高新科技的發展強烈影響國家安全觀念和格局。這種國家安全觀念有:(1)經濟安全。集中表現在對一體化國際市場的占有,在當前的國際競爭中將表現得越來越明顯。(2)文化安全。西方發達國家賃借著科技優勢,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大,這種靠文化傳播和滲透的潛在影響不可低估。(3)國防安全。高技術已經成為國家軍事安全的核心技術和支撐力量,是決勝的關鍵。(4)生態環境和生態安全。在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廣義的安全包括了人與的關系,包括了人類自身的生存狀態。

6、人類生產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終身職業的概念將會成為的陳跡。信息革命對生活方式的變革,標志著人類在現代物質和精神文明方面大踏步的跨越。

三、新時期中國科技發展的戰略對策

首先是要在科技發展戰略指導思想方面做出必要的調整,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

1、要更加強調創新和跨越。從加入世貿組織的角度來看,現在最大的就是跨國公司通過在中國搶注專利,特別是高技術領域的專利,設置這種專利壁壘,已經對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設置了很大的障礙。在這種條件下,只有一條路,就是橫下一條心,強調原始創新、強調跨越、強調走在人家前面。

2、要更加注意各種技術的集成和在集成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產品和產業。注重單項技術,從技術發展角度是必要的,要繼續做好基礎性工作。但從技術和經濟的結合特別是面對加入世貿組織的挑戰出發,更加要注意強調在研究開發當中,貫徹以產品和產業為中心,實現各種技術有效的集成。

3、要集中力量,突出重點。一是要以產品或者新興產業為中心,把我國的力量集中起來,辦幾件大事;二是把一些創新型的小項目適當分散,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新的重點。

4、要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科技界有些現象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在科學技術發展上,很多問題是可以并行的,不一定哪個就一定是錯的,哪個就一定是對的,往往是大家意見都一致的時候,也就是技術發展的機遇或市場已不再存在或沒有太大效益的時候。

5、要在開發研究當中,貫徹以企業為主體的原則,實現產學研有機結合。在今后的國家科技發展規劃中,選擇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軟件、電動汽車、信息安全和政務、電子金融、功能基因組和生物芯片、奶業發展、創新藥物和中藥現代化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專項。科技部下了很大的決心,準備投入55億元,和企業的投入、地方的投入結合起來,在一些重大的產業技術方面力爭實現突破,形成新的產品和產業。

四、應對加入WTO挑戰,中國的科技工作的重要舉措

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的科技工作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總體上是機遇大于挑戰。能否過好入世這一關,主要在于我們能否積極應對,趨利避害,爭取主動。

1、實施人才戰略。國際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競爭。要在國家計劃當中,把發現、培養和穩定青年人才特別是青年尖子人才,作為最重要的考核指標。要在國家科技計劃當中廣泛地采用課題制,要大幅度地提高經費當中人員的經費比例,克服科技管理當中“見物不見人”的弊端。更好地利用股權、期權獎勵等方式建立新的激勵機制,來體現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創新價值。

2、積極實施專利戰略,強化知識產權的管理。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們面臨著很尖銳的挑戰。有兩組數字:一是有關國家在高技術領域對專利的占有情況。在生物工程領域,美國擁有世界專利總量的59%,歐洲19%、日本17%,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僅5%;在藥物領域,美國擁有51%以上的專利,歐洲33%,日本12%,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僅4%。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在高技術產業當中所面臨的嚴峻的挑戰。二是外國公司在中國搶注專利的情況。根據統計,在信息通信、航空航天、醫藥制造、新材料等領域,國外公司發明專利的占有量大約為60%~90%。這兩組數據說明,如果我們要發展自己的高技術產業,就必須跨過國外所設置的專利壁壘,特別是在高技術產業方面,我們面臨著很艱巨的任務。要更多地關注專利,要把專利作為重大的戰略問題來加以切實解決。

篇(5)

關鍵詞:模具;產業

中圖分類號:F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9-0112-01

1 我國模具工業的產業特點

模具工業是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領域。例如,在電子產品生產中,制造集成電路的引線框架的精密級進沖模和精密的集成電路塑封模;計算機的機殼、接插件和許多元器件的制造中的精密塑料模具和精密沖壓模具等等,都是產品生產不可或缺的工具裝備。精密模具已使模具行業成為一個與高新技術產品互為依托的產業。

現代模具工業又是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高投入的裝備型產業,是加工裝備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機械、汽車、電子通訊、家電、石化、建筑等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都要求模具工業的發展與之相適應,為其提供生產保證。從支柱產業對模具的需求當中,也可以看到模具工業地位的重要性。由于模具產品的高技術特性,模具企業只有采用精密裝備才能保證其工藝要求。用模具生產制件所表現出來的高精度、高復雜程度、高一致性、高生產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擬的。

模具行業還是增值率高、增值稅負較重的基礎產業。據國家稅務總局對1萬多家工業企業流轉稅平均負擔率的統計,模具行業比其他行業高出5.07個百分點,這與現代模具產業高投入的產業特點不協調,制約了模具工業的發展。

2 模具工業和模具技術發展現狀

鑒于模具工業的特點和重要性,我國政府對模具工業和模具技術發展非常重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在模具產業發展給予了政策方面的優惠支持,促使我國模具工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1)我國模具工業從基本上是以企業內部自產自配為主、附屬于產品生產的工裝行業,發展成了有相當規模的、具有高技術行業特征的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裝備制造產業。

(2)模具的生產從主要以傳統的、鉗工師傅為主導的技藝型手工生產方式,進入到了普遍采用數字化、信息化設計生產技術的現代化工業生產的時代。

(3)我國模具行業已從單一的公有制企業形式,發展成為以民營企業為主、多種所有制企業形式共存的新格局。

(4)制造業的發展拉動了模具工業的發展,模具業的發展給予制造業以有力的支撐。現在,我國已成為制造業的大國,又是模具生產大國,全國模具生產企業、廠、點達3萬家,從業人員接近100萬人。

(5)模具產品結構更趨合理。按照產品的材料的不同,成形的方法也不同。我國模具目前的結構比例:沖壓模所占比例約37%,塑料模約占43%,鑄造模(包含壓鑄模)約為10%,鍛模、輪胎模、玻璃模等等其他類模具占10%。與工業發達國家的模具類別比例一致。

(6)重點骨干模具企業隊伍已經形成。一批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各模具行業的龍頭企業在發展中涌現(如汽車覆蓋件模具――四大家,大型塑料模具――海爾,華威、群達行,精密沖壓模具――國盛、華富等等,起到了引領行業進步的作用。

(7)企業研發、創新能力有所提高,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企業裝備水平普遍提高,加工中心等數控機床、CAD/CAM技術普遍采用,CAE技術也逐漸被采用。如三維設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信息化管理技術的研發應用,雙料(色)注塑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8)模具水平大幅提高。以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為代表的高水平的模具的比例達到了35%以上,如汽車覆蓋件模具已能生產B級車整車模具;精密模具加工精度已能達到0.5微米;精密級進模具可在2000-2500次/分鐘以上的高速沖床上使用;塑料模精度達到了微米級,適應了IT產業發展的需求;單套重量達120T、直徑達4米的輪胎活絡模具成為最大型的模具等等。

(9)為模具制造配套服務的體系日趨完善,我國模具工業體系基本完整,模具產業布局有所改善。從較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向內地和北方擴展,出現了一些新的模具生產較集中的地區,有京津冀、長(春)大(連)、成渝(西南)、武漢(華中)、皖中等地區但發展仍不均衡,地區差異較大。模具集聚發展成為新特點,模具園區(城、集聚地等)不斷涌現。現全國已建成初具規模的模具園區約達15個左右,還有一些地方正在籌劃建設模具園區。

3 總結

顯而易見,模具工業已從過去依賴進口的附屬產業走向獨立的新型產業。我國已成為模具生產和消費大國,世界模具生產中心也正在向我國轉移。但是,目前我國模具行業發展中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繼續加以改進。具體表現為:技術含量低的模具已供過于求,而技術含量較高的中、高檔模具還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模具行業發展最關鍵的還是用信息技術帶動和提升模具工業的制造技術水平。目前,cad/cae/cam技術、快速模型制造技術在模具工業中的應用,使模具的設計制造技術發生了重大變革。另外,數控精密高效加工設備在模具的開發和制造水平的應用,如五軸加工機床、高速銑等也大大提高了模具行業的發展水平。

篇(6)

1.系統可靠性高,工作量小

程控交換機大多采用集成電路,分立元件很少,集成度高、體積小、耗電低、可靠性高。不但采用的器件技術先進,而且裝備工藝嚴格;元器件裝板以前已經過抽測、篩選、老化處理,制好的印制電路板經過單板測試、整機測試及老化處理,使得可靠性大大提高。

在程控用戶交換機的系統結構上,有的采用分散控制方式,關鍵部位用冗余技術,較大容量的采用雙工熱備控制方式,以提高交換設備的系統可靠性。

2.具有自診斷功能

(1)在程控交換機軟件系統中,診斷程序和檢測程序占相當大的比例。診斷又分為定期診斷測試和隨機診斷測試兩種:定期診斷可以通過人機命令,使交換設備在話務負荷清閑時,對系統作一次全面測試。例如可對接口電路逐個測試,并把測試結果存放在記存器中,隨時可由維護人員調用查閱。而隨機診斷測試在交換設備運行中的同時進行。發現故障按照其級別、類型、影響范圍大小,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反映,或告警,或記存在存儲器內,或啟動冗余設備等。

(2)可以隨時打印交換系統對整個系統的運行、操作和故障狀況,以便操作人員及時掌握系統狀況。維護人員可以根據打印出的故障資料,進行分析判斷。必要時可通過人一機命令再對系統作追蹤性主動測試,重點測試,以得到準確的判斷,迅速地排除故障。

3.對工作人員素質要求高

程控交換機是集成電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綜合密集型電子系統工程。要求維護人員應具有以上三種技術的基礎知識。了解程控交換機系統結構,經過專業的維修培訓,能熟練的運用英語和各種人一機命令的操作說明和含義。當然作為一個好的維護人員,除具有一定專業水平外,經驗積累和交流也是十分需要的。所以在日常維護過程中,第一要對發生故障認真分析及時排除,第二要認真總結經驗,并作好故障記錄。

二、程控交換機的維護與管理探討

1.機房的維護與管理

(1)防靜電要求。程控交換機內部電路采用了大量的半導體MOS、CMOS等器件。由于這類器件對靜電的敏感范圍為25~1000V,而靜電產生的靜電電壓往往高達數千伏甚至萬伏以上,這樣高的靜電電壓足以擊穿各種類型的半導體器件。由靜電引起的故障可以涉及到交換機的各個部位,嚴重時還可造成交換機整個系統的癱瘓。因此程控用戶交換機機房應鋪設抗靜電活動地板,地板支架要可靠地接地。墻壁也應做防靜電處理,機房內不可鋪設化纖類地毯。工作人員進入機房內要穿防靜電服裝和防靜電鞋,避免穿著化纖類服裝進入機房。交換機柜門平常應關閉,工作人員在機房內搬動設備和拿取備件時動作要輕,并盡量減少在機房內來回走動的次數,以免物體間運動摩擦產生靜電。

(2)機房溫度和環境。程控交換機對機房的溫度和環境要求較高。用戶量越多,能耗也越大,散發出來的熱量也越大,因此需要在恒溫、干凈的環境中運行。機房溫度要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如果溫度太高,會造成機器散熱困難,使機器的元器件參數發生變化,電路的穩定性降低,嚴重時還會損壞設備。注意溫度的同時還要保持機房的一定濕度,如機房太潮濕,會使機器的金屬部件生銹,腐蝕設備,甚至會造成線路絕緣降低,電路短路等現象。機房過于干燥,則容易產生靜電,直接威脅到交換機的安全。按規定,機房的濕度應保持在40%~60%。溫度和濕度可通過溫度計等監視,必要時,可以安裝空調、加濕機或抽濕機等進行調節。此外,機房還要求有防火、防塵措施,電纜管道施工完畢后要認真堵塞,以防止小動物進入。

(3)電磁環境。目前電磁環境的污染情況十分嚴重,在程控機房內和附近,不允許安裝大功率無線電臺,以防止電磁輻射影響交換機的正常工作。在機房內,交換機的各種電纜與市電交流電源線應盡量遠離,不能長距離并排鋪設,以免造成電磁耦合或阻容耦合干擾。必要時,各類線纜應互相交叉通過。

2.程控交換機的維護

交換機的維護大致分為兩種:預防性維護和糾正性維護。預防性維護是通過監視、測量和抽查等手段,收集各種所需要的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排除故障隱患的具體辦法及措施;糾正性維護是在設備出現故障后,采取必要的措施。平時設備的維護以預防性維護為主,防患于未然。這就要求維護人員在日常維護過程中,要善于發現設備潛在的故障,找出可能誘發故障的因素,消除設備的隱患。在設備出現故障以后,要及時找出這些故障的根源。因此,維護人員要認真做好各種告警、故障記錄,收集全部有關數據,仔細分析觀察,積累總結經驗。以下為分析總結了的交換機常見故障。

2.1告警部分

交換機在運行過程中,一旦某些部件出現故障,系統會產生一系列告警信號,提示維護人員進行必要的處理,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告警系統根據故障對設備的影響程度、重要性及緊迫性分為嚴重告警、主要告警及次要告警。

(1)嚴重告警

當系統出現嚴重故障,無法正常運行時,發出嚴重告警,對應信號為維護面板紅燈(Critical)亮。故障內容涉及主控板(MainControllerCard)、硬盤驅動器模塊(HardDiskModule)、交換控制板(PeripheralSwitchContrller)、過載及再啟動等。

(2)主要告警

當系統中部分用戶無法通信或通信質量嚴重下降時,發出主要告警,對應面板上為紅色指示燈(major)亮。故障內容涉及普通用戶板(ONSline)、長線用戶板(OPSline)、功能用戶板(COVline)數字網用戶板(DNIline/2B+D)、數據用戶板(DataseLine)、環路市話中繼板(LS/GSTrunk)、E/M中繼板、雙音多頻記發器(DTMFReceiver)等。

(3)次要告警

當系統中只有極少數用戶的通信質量受到影響時,發出次要告警,對應維護面板上紅色指示燈(minor)亮,相應用戶的用戶板對應紅燈亮,這種告警不必及時處理,但對交換機運行狀態要心中有數,故障內容涉及到倒換失敗、個別用戶故障、故障排除等。

當系統發出告警信息后,應及時按以下原則對故障進行分析和處理:

(1)從單板指示燈和維護臺觀察單板狀態,分析相關單板,不要盲目更換單板,以防故障擴散。

(2)插拔單板時,一定要佩帶防靜電腕套,并將接地端可靠接地。

2.2用戶部分

在日常維護工作中,用戶部分故障是最常見的故障,一般可分為外線故障和交換機相關功能部件故障,常見的外線故障有斷線、短路、接地、話機故障等,可通過在配線架甩開外線的方法確定故障部位下面討論由交換機相關功能部件造成的用戶故障的處理方法。用戶故障發生在普通用戶板的個別用戶時,可通過更換用戶板解決,也可通過應急方法處理,如更改用戶對應的電路號碼,并將外線改接到對應的用戶電路上,再進行呼叫轉移,將故障號碼轉移到更改的號碼上。用戶的故障處理方法有:

(1)連續16個用戶故障,更換損壞的普通用戶板;

(2)整個用戶模塊故障,檢查接口控制板及-48V饋電;

(3)用戶故障常用的處理方法是,以最小配置運行,判斷分析單板故障,或通過拆半法逐步排除和定位,找到影響其他單板工作的故障板。2.3中繼部分(半自動接入公網時)

與中繼部分相關的有中繼板、中繼線及軟件中的與中繼線有關的表格的設置等。中繼部分的故障處理方法有:

(1)所有的用戶都打不出外線,可檢查中繼線、中繼線指定(TrunkAssignment)、中繼組指定(TrunkGroupAssignment)、自動路由選擇指定(ARSAssignment)、路由指定(RouteAssignment)、限制等級指定(ClassofRestrictionGroupAssignment)、數字更改指定(DigitModificationAssign2ment)等的設置。

(2)只有個別用戶打不出外線,可檢查中繼板及分機限制等級(ClassofRestrictionGroupAssignment)。

(3)只有部分用戶組,如長途、微波、市話等打不出,則要檢查中繼線及自動路由選擇指定表和路由指定表。

(4)撥打外線用戶時經常聽到說。沒有這個號碼。,或剛接通時能聽到對方講話,而對方要經過延遲幾秒鐘才能聽見主叫講話。則要檢查中繼線的極性是否按左正右負的方式連接到配線架。

(5)當交換機與公網實行全自動連接時,則要檢查PRI接口板、光纖及光端機。

3.硬件上應注意的問題

程控交換機硬件由單板、背板、插箱和機架組成。程控交換機開機后,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其印刷電路板和接插件等部件不能隨便觸動。因此,維護人員對程控交換機硬件的日常管理和維護主要是除塵保養和技術維護。程控交換機主要板件應有備件,一旦出現故障要及時進行更換,以縮短故障時間。定期檢測交換機的地線和保安設施,使之符合要求。根據告警信息的提示,及時對可疑部件進行檢測和維修,并及時更換。定期檢查交換機的進出線,及時更換老化和破損線。交換機應定時進行除塵,清理交換機硬件灰塵前,應先繪制出交換機示意圖,在電路板、交換機連線上貼好位置標簽。待停電后,拔出電路板,記錄拔碼開關或跳線開關位置。然后用專用清洗劑或軟毛刷除去硬件灰塵。除塵完成后,根據記錄與示意圖插好電路板與連線,加電恢復正常運行。

4.軟件上應注意的問題

交換機一側稱為前臺,服務器、操作維護臺稱后臺。前后臺的計算機組成一個局域網,后臺通過人機命令界面向前臺傳遞操作維護指令,并接收前臺的告警信息,完成交換機日常監控、維護與管理工作。程控交換機的軟件管理和維護主要有以下幾個內容:保管好隨機帶的軟件磁盤,以防系統癱瘓重裝需要。正確設置操作員操作權限,以免誤操作引起系統故障。增刪和修改用戶數據、局向數據前數據備份,避免操作不成功能恢復原數據。定期測試軟硬件功能,定時備份局、用戶數據。查看各級告警信息,根據信息正確診斷并處理故障。配合廠家作好軟件遠程維護工作。及時對服務器,維護終端,計費器,話務臺進行軟件殺毒,保護主機和軟件的安全。

三、故障的預防和常見處理措施

(1)加強日常維護管理。維護人員上崗,每天應檢查:機房環境溫度及濕度情況;交、直流配電屏上的輸入、輸出電壓,電流和頻率等指示是否在正常運行范圍內;備品、備件、工具、儀表是否齊全;通過終端,顯示一下系統各部分工作狀況;了解系統有無告警及告警系統是否正常;測試系統的各種音源信號,如撥號、忙音、回鈴音及鈴流等;

(2)預防軟件故障措施。操作人員嚴格按照操作手冊使用終端,避免錯誤的命令或數據。隨時保持冗余的磁帶或磁盤信息的內容與系統內存信息的一致性。經過檢查I/O設備是否正常,尤其對軟盤驅動器或軟盤的檢查。經常檢查分析故障資料,及時修改錯誤數據或補打人遺漏的數據。對用戶使用話機和特種業務功能方法作好宣傳工作,避免用戶拍打叉簧和誤操作。

(3)嚴格維護管理制度。為保證程控機房的科學化、制度化管理,應嚴格建立和執行維護管理制度。需要制定有關制度:程控機房管理制度;機務員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備品備件管理制度;技術資料和原始記錄管理制度;機房清潔衛生制度;安全保密制度。

篇(7)

摘要:信息化是由計算機與互聯網的革命所引起的工業經濟轉向信息經濟的一種社會經濟過程;國家信息化方針應堅持以信息技術應用為主導,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堅持教育優先,推進“頭腦”的信息化,提高國民信息素質;堅持都市先行跨越,把大都市建成信息增長極和信息源。

關鍵詞:信息化 工業化 戰略

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我國21世紀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信息化是由計算機與互聯網生產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業經濟轉向信息經濟的一種社會經濟過程。它包括信息技術的產業化、傳統產業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內容:在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關系問題上,有兩種極端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的工業化水平很低,離開了工業基礎談信息跨越只能是空中樓閣,信息化這種新經濟現象是發達國家的事;我國工業化的任務尚未完成,我們必須堅守傳統產業,把注意力放在工業化上;我國在信息技術的開發領域和應用領域與發達國家都存在巨大差距,過分強調信息化,必然會產生泡沫經濟;面對巨大的“信息鴻溝”談“趕超”和“跨越”是不現實的,對新興的信息產業只能慢步走。我們把這種觀點稱作“堅守——慢步論”,即堅守傳統產業,慢步信息產業。另一種觀點認為:信息化與工業化沒有必然聯系。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放棄夕陽工業,大力發展信息產業這種朝陽產業。這種觀點是“放棄——跨越論”,即放棄傳統產業,在信息產業領域實現全方位的跨越。“放棄——跨越論”者關注的是西方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實行的放棄轉移型戰略。20世紀50年代 (以下均指20世紀)美國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向日本、西德等國家轉移,集中力量發展半導體、通訊、電子計算機等新興技術密集型產業:60、70年代日本、西德等國家轉向集成電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家用電器、汽車等技術密集型產業,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獲得了擴大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良機;80年代以后,出現了美國、日本和歐洲發達國家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和一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向發展中國家的景象:筆者認為:“堅守——慢步論”的片面性在于忽視了我國信息技術的后發優勢和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而“放棄——跨越論”則過分強調新興產業,忽視了傳統產業的作用:筆者的觀點是:我國要把發達國家近200年內完成的實現工業化進而進入信息化社會的過程.壓縮到今后幾十年內完成,必須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在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過程中,要處理好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系,堅持以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應用為主導;處理好教育與經濟的關系,堅持教育先行,用“頭腦”信息化帶動社會經濟的信息化;處理好現代化的大都市與落后的廣大農村的關系,堅持局部突破,都市跨越,整體追趕,率先把大都市建成信息化的發動機。我們把這一戰略概括為“應用主導、教育先行、局部突破、都市跨越”。

“堅守傳統產業,慢步或停步信息產業”的觀點是不可取的。一方面,我們要看到,我國同發達國家乃至發展中國家的差距。全球信息技術產業2000年度生產總值約為1.2萬億美元,美國信息技術產業2000年產值達到8220億美元。我國信息產業2000年銷售收入5800億元人民幣(按現行匯率約合700億美元)。我國軟件產業銷售額占世界軟件市場的份額不到1%,而印度的同一比率超過了16%。經濟學家胡鞍鋼計算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發展差距,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經濟發展的差距。目前,按實際購買力評價計算,我國與西方7國相差5.6~8.12倍,到2015年可能縮小為3~5倍。二是知識與信息差距。我國與西方 7國相比,1997年計算機人均擁有量相差32~90倍,互聯網普及宰相差143~1761倍。另一方面,看到差距的同時,我們要正確認識我國的后發優勢,探討實現信息領域的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我國實現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具有以下條件:(1)后發成本優勢。我國能夠通過貿易、投資和技術轉讓,超越一些歷史發展階段,直接學習和利用發達國家已有經驗和技術,享受“后發優勢”。作為后來者,我們不需要花費巨資來從事研究與開發,大大減少開發過程的風險成本,可以把節約下來的大量資源用于其他經濟活動,促進經濟更快的發展。網絡技術為后來者開辟子“新大陸”并大大降低了后繼者的進入成本。可以利用先行者的知識和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對后來者來說,重要性不亞于對科學技術的引進和利用。此外,國際貿易不僅使后來者擴大了銷售市場,促進了國內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效率的提高,而且還能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資金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后發者在勞動力成本上具有比較優勢,可以吸引先行者的資本和技術,從而有利于克服要素“瓶頸”。(2)后來者沒有結構慣性。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體系完整而且聯系密切,具有強大的慣性,進行結構調整,成本過大。我們可以在新的起點上,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時間,實現具有現代意義的建立在信息化基礎上的工業化。(3)信息產業容易跨越。信息產業歷史不長,具有技術密集和勞動密集的雙重屬性。互聯網的歷史更短,我國與西方國家在此領域的差距不大,至多落后10至15年。近些年來,世界經濟的年均增長率在3%左右,而信息技術及相關產業的增長速度是經濟增長速度的2至3倍。“九五”期間,我國信息產業增長速度是總的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的3倍。(4)信息市場潛力大。我國消費信息產品和服務市場增長迅速,潛力巨大。到2000年,全國信息產業市場規模超過1.4萬億元,比90年代初擴大了8倍。我國彩電、微型計算機、移動手機、集成電路等主要電子產品的產業規模日漸壯大。我國的有線電視用戶達1億戶,電視網絡已成為世界第一,固定電話網絡規模已居世界第二位,這也會有利于吸引跨國公司和國際資本進入,從根本上提升相關產業的素質。(5)信息設施有較好的基礎。在過去的5年中,全國通信投資累計達到8000億元。目前我國通信網已擁有光纖、數字微波、衛星、程控交換、移動通信、互聯網等多種技術手段,長途傳輸、電話交換以及移動通信都實現了數字化,正在向新一代寬帶多媒體信息網絡推進。全國性信息應用系統現已經達到100多個,遍及金融、海關、財稅、外貿等各個部門與行業,區域信息化水平也不斷提高,各種類型的電子商務發展加快,上網企業迅速增加,網上交易額逐步增長,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網絡媒體等各種信息產業形態已經起步。公用信息網已覆蓋全國230多個城市,全國互聯網已有近1萬個站點,網上信息源及應用數據庫達到4400多個。(6)有民間資本支撐和局部技術優勢。我國有 10萬億元的民間資本可為加大資金投入、實現技術和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撐。盡管我們國家在總體上,經濟科技實力與世界發達國家還有明顯差距,但在計算機、系統集成、信息處理與應用技術、數字程控交換、光通信、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等領域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這為實施技術跨越奠定了物質基礎。我們有可能利用“勝者全得”的規律,即技術上領先一步,有可能占領該領域的大部分市場。(7)有一批創新主體和示范工程。有7萬家具有機制優勢和創新活力的科技型企業和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作為創新主體和載體。我國信息化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金橋、金卡、金稅、金關等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欧美肥老太牲交大战| 品色堂永远的免费论坛|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成熟丰满熟妇av无码区| 国产精品沙发午睡系列|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va亚洲v天堂|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岳好紧好湿夹太紧了好爽矜持| 欧美性猛交xxx嘿人猛交|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悠悠久久琪琪 |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观看| 欧美交换国产一区内射| 四虎影视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在线永久看片免费的视频| 乌克兰少妇xxxx做受|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人护士毛茸茸|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 少妇的丰满3中文字幕| 精品影片在线观看的网站| 亚洲色www成人永久网址| 亲近乱子伦免费视频|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 丝袜 自拍 制服 另类| 色多多www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 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