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6 11:19: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課堂主要問題和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語文;高校課堂;構建
一、引言
語文是一門有著寬泛指向的重要學科,它以語言為核心載體、以文字為寫作工具、以文學為基本內容,可以說,語文是人們用來交際與溝通的重要工具,正因為有了語文的出現,人類文明才有了巨大進步。我們要更好地探索語文教學方法,為語文教育尋找可以提高教學效率的方式,開拓學生的思維,從而更好地提升高中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而在新課改的基礎下,怎樣切實深入地提高每一個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們的語文成績是擺在語文老師面前急需解決的新課題。關于如何構建高效率的語文課堂教學,在新課改熱潮下許多人提出了各種看法和建議。筆者認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將重點放在語文課堂教育上,需要將目光放在每一個學生身上,因為,他們才是語文課堂的教學主體,當然教師也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老師需要認真設計與準備,滿足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采取各種教學方式和工具,力求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之內,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語文老師教學觀念落后
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語文老師習慣于采取灌輸型教學方式,對培養學生們主動學習的意識十分欠缺,學生們普遍缺乏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在大力普及新課改的背景下,老師對推進新課標的執行力度還不夠,有許多老師仍舊采用落后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方法,還沒有將意識轉移到新課改所強調的標準上。在教學時,老師普遍認為應該在課堂上突出考試重點內容,而忽略其他內容的教學,學生們在語文課堂上無法體會學習的快樂。
(二)教學方法模式化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如果老師能夠積極準備上課內容,語文課堂可以變得豐富而充滿樂趣,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仍然將提高分數當成第一要務,把考試相關的知識點作為講解內容,將語文課堂變成了乏味的課堂,“滿堂灌”和“一言堂”的現象屢見不鮮。在課堂上,用板書方式講解課堂重點是語文老師普遍采取的方法,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突出學習重點,但是對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并無益處。這種方式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彰顯,學生們容易產生對學習的厭煩心理,最終導致語文教學質量越來越低。
(三)部分語文老師的整體素質需要提升
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目前少部分一線工作的語文老師整體文化素養不高,難以適應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在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的時候還有很多問題存在,設計出的課堂內容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老師們普遍以考試為教學重點,這與新課改提出的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的要求不相符。
(四)課堂教學目的不清晰
語文學科是學生從小到大的重要課程之一,這是因為語文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和實踐性。在實踐教學中,老師們經常忽略語文本身的重要地位,教學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非突出語文的工具性和實踐性,這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沒有幫助。
三、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建議
(一)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里,學生發言的機會比較少,一般都是聽課和做筆記的學習方式,和老師之間缺乏互動。要深入貫徹執行新課改的要求,創建語文教學高效課堂,就一定要改變原來的授課模式。老師需要認識自己在課堂上所起到的作用,要發揮積極引導和鼓勵的作用,讓學生踴躍發言、積極提問,充分突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例如,在講授《荷塘月色》時,老師可以提前讓學生預習課本,根據課文中心設計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然后進行提問。也可以通過引用歌曲《荷塘月色》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悠揚的歌聲和優美的文字相結合,更加突然凸顯課文的主旨。通過這種方式慢慢轉變原來學生不發言的課堂格局,讓學生逐漸適應思考問題并回答問題的方式,在學生答題之后老師要給予適當鼓勵,建立學生答題的自信。為了鼓勵學生在語文課堂積極發言,老師還可以設置一些搶答題,以此來活躍語文課堂氣氛。例如,在上課之前,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幾個成語,留下一兩個空白,讓學生來填寫,或者寫出容易出錯的詞語讓學生寫拼音。利用這種課前的預熱活動來活躍課堂氛圍,能有效幫助學生鞏固課本的基礎知識。
(二)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學習熱情
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將學生分組,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找到答案。這種方式不但能學生交流觀點和看法,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班級凝聚力。創建小組是帶有明確學習目的的,通過這種方式讓小組成員提前預習課文,在這個基礎上對每個小組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學生們在小組討論中分析并概括符合問題的答案。為了提高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和答題的興趣,老師還可以設置一些答題獎勵,以此來調動學生們的參與熱情。這種小組模式還可以用來討論試卷題目,學生們通過討論找到錯誤的原因,記錄原因并以此督促自己。同時,學生在小組討論時還可以說出自己的答題思路,老師通過了解學生的思路進行輔導糾正,幫助學生提高成績。
(三)巧妙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
以往的語文教學課程,讓學生感覺枯燥而生硬,學生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并不強烈。在語文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這種教學工具的引入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能真正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例如,在講《林黛玉進賈府》這節課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播放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的片段,讓學生們觀賞完片段后結合課文內容再進行深入理解,老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暢談感受,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的記憶變得更深刻,對文本的理解也可以變得更多樣化。
(四)增加課外閱讀
高中語文教材收錄的文本,有一部分是名著節選,有一部分是戲劇節選。學生在初讀這些文本的時候,很難準確地把握人物個性和理解他們的行為和思想,對作品的表達理解也不到位。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對課文的相關背景做一些介紹,并且引入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其他文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如果課時充分,老師還可以定期安排時間讓學生閱讀課外文章,長時間累積后,學生的知識面自然能得到提升,之后再閱讀這類課文,學生就能很自然地掌握人物個性、作品主題等。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挑選一些戲劇類文本,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老師可以設置表演打分環節,用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加重視“表演”角色,仔細揣摩角色人物個性和行為動機,用這種方式加強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有助于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處理好師生間的教學關系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是課堂中絕對的核心,學生們一定要無條件地聽從老師的指導,這種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新課標中提出:“師生之間應該建立平等的關系。”在課堂上,老師要注意和學生展開平等的探討,課堂內外安排的所有活動都要以幫助學生全方位發展自身素質為目標。要真正地尊重學生,就要從尊重學生的性格和對待事物的看法出發,力求讓學生在一個平等、尊重、和諧的氣氛中展開學習。老師需要意識到的是,自己并非知識的絕對擁有者,因此,老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展開質疑。老師要勇于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通過各種手段來提升自身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輔導學生學習。師生之間要搭建一座理解的橋梁,只有這樣,二者之間才能進行平等的對話。在新課標中有一條是“要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獨特體驗”,此處是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經常是多樣化的,老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理解,還要鼓勵和欣賞他們的理解,真正發自內心地尊重學生。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尊重不僅僅是表揚和肯定,也包括正確的批評,對應該指正的地方不能忽略。只有這樣才是師生間真正的平等和尊重。
四、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如何創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所有高中語文老師都需要面對的問題。老師一定要發揮積極引導的作用,而學生則應充當高效課堂的教學主體。同時,教師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進行課程深化改革,創建高效語文教學課堂,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并且提升學生語文成績。
【⒖嘉南住
[1]劉洋.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思路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3(11):179.
[2]宋玉海,丁玉柱.淺析新課標背景下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才智,2013(11):25.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堂閱讀;教學優化策略
課堂閱讀教學是大學英語聽、說、讀、寫、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在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中占據重要地位,尤其對提升學生考試成績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學生閱讀能力和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需引起足夠重視。
一、大學英語課堂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在高校大學英語課堂閱讀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主體性地位不突出、專業基礎不扎實、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等,具體如下:
1.學生主體性地位不突出
在一些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在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課時間較長,缺乏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忽視對學生理解、分析能力的指導和培養,也很少留給學生提問或自我展示的機會和時間,學生多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同時,不少教師過于側重對難詞、長句的分析講解,使閱讀教學變為了講授詞匯用法和語法知識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英語閱讀教學變得枯燥無味,學生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從而影響閱讀水平的提高。
2.學生專業基礎不扎實
對于大多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雖然在高中階段已經有一定的英語詞匯積累,但面對大學英語教材時詞匯量仍然匱乏,直接導致不少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遇到陌生的詞語和句子以及表達方式,因此很難連貫暢通地閱讀,無形中降低了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還有一些學生雖然了解詞匯的常見釋義,但由于掌握不夠全面、深入,再加上缺乏較好的分析推斷能力,導致閱讀理解答題正確率下降。另外,部分學生缺少對文化差異現象知識點的積累和把握,也容易導致閱讀過程中理解出現偏差。
3.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
不少大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由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注重對文章整體框架的把握,過多關注對詞匯或短句的學習理解,加上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忽視對全文整體布局的分析引導,導致學生無法快速有效理解文章大意,閱讀效率較低,影響了學習信心,嚴重制約了閱讀能力的提高。另外,由于大學所學課程較多,不少學生僅將閱讀時間局限在課堂,課后主動自覺學習意識較差,較少主動開展閱讀學習和訓練,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后閱讀習慣。
二、大學英語課堂閱讀教學優化策略
針對大學英語課堂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優化改進,具體策略如下:
1.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一方面,教師應根據教學改革要求,在閱讀教學中改變教學思維和模式,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正確認識自身角色定位,在課堂上扮演點撥者或評價者,在有效的教學課時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適當減少對語法知識的講解時間,幫助學生提高對文章整體結構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學生要積極扮演好課堂主角的角色,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大膽表達個人觀點,并熱情參與閱讀能力訓練或相關競技活動。對于教師提出的知識難點,自行歸納和總結,并在課后通過查閱和自學進行深入理解。例如,在課堂閱讀教學的語法知識講解時,教師可以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對常用語法現象的使用和條件反射,并總結有利于提高判斷力的潛臺詞和推理思路,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整體提升。例如,學生在課堂上可毛遂自薦上臺講課,扮演好教師的角色,闡述自己對閱讀學習的認知和心得,并針對某些重點或難點,通過游戲競技形式,激發其他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課堂氣氛。
2.注重日常學習積累
針對非英語專業學生詞匯量較少,經常因生詞而影響閱讀速度的問題,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掌握一些諸如類似關系( furthermore, more than that, likewise, moreover)、轉折關系(although,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in spite of)、因果關系( as a result, because, thus, for this reason, therefore, consequently)、順序關系(first, second, third, then, after, finally)、總結關系(consequently, in conclusion, therefore, accordingly, in short, therefore, in brief, in a word)等有利于抓住文章思路、提高推測判斷能力的信息詞,以提高其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學生應進一步提高認識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善于思考發問,提出質疑,在課堂內加強對詞匯、短語以及句子的理解和積累,尤其要強化對文化差異和重、難點語法知識的自我學習和把握,不斷增強推測分析能力,努力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此外,學生在課外要加強自我約束,廣泛選擇內容多樣、具有梯度性難度的閱讀材料加強實戰訓練,多閱讀英文報刊雜志,多做四、六級或考研真題試卷,通過日常學習和實踐訓練積累沉淀,提高詞匯的儲備量和全局閱讀掌控能力,教師要扮演好督促角色,及時檢驗閱讀效果并提出改進建議。
3.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可減少講課時間,在閱讀準備、提問等環節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和訓練。例如,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可更熟悉了解到國外一些社會背景或文化知識,有利于拓展思維視野,增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此外,學生還可以借助網絡手段,選擇適合未來職業發展或具有實效性的閱讀材料開展學習和訓練,如英文申請信、英文求職信或者英語合同,來不斷提升自我閱讀學習能力,努力發展成為實用型人才。
總之,隨著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高校大學英語課堂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提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學生應注重日常學習積累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多管齊下,不斷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天.大學英語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4(04):192-193.
[2]吳曉.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的開發[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2(12):314-315.
[3]陳樹平.大學英語網絡課程閱讀策略設計研究[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4(04):226-227.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問課藝術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4-0309-02
問課是一門反思性教學藝術,問課應該成為高中地理教師每天必修的功課,應該成為教師的一種習慣。在問課中感知學生的學,在問課中修正自己的教;在問課中提升自己的智慧,在問課中促進學生的成長。
1 問自己
問自己實質上就是自我教學反思,是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組織、教學管理、教學效果等進行審視、分析、修正、完善的過程。教師在自我問課中,要堅持課前問、課中問和課后問。
1.1 課前問自己。課前向自己問課的主要目的是做上課前的充分準備,使課堂教學更有序、更有趣、更有效、更符合地理新課標和新高考的要求。教師在課前一般要問自己如下內容:教學目標設計是否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地理教學大綱》和《地理考試說明》的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是否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是否有利于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否能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能留給學生寬裕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質疑、反饋、鞏固、反思的時間;教學中是否創設了良好的情境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推動學生的活動意識;課前有沒有進行精心預設,能否促進課堂的動態生成;教學用具(如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等)是否已準備好。
1.2 課中問自己。課前的教學設計往往帶有主觀色彩,有時甚至過于理想化。而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能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學過程。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教學管理、教學組織、教學策略、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度、學生課堂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精神等全面審視課堂,使地理課堂既要生動活潑,又要有序進行,在不斷問的過程中作出正確判斷,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順應學生發展的需要,確保教學過程沿著科學的軌道運行,最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1.3 課后問自己。課后問課即課后反思,是教師在下課后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教學經驗與教訓的及時總結。教師通過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回顧、分析和審視,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豐富自己的綜合素養,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完善自己的教學藝術,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 問學生
學生是一面鏡子,是課堂教學的“晴雨表”。要想清楚地認識自己,地理教師就要經常主動詢問學生,問問他們的需求以及對自己的看法、意見和客觀評價,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以更好地服務學生、完善自身。
2.1 課前問學生。多數教師在上課之前只是根據個人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進行課前準備,很少主動去征求學生的意見,課堂教學方案基本是自己獨立撰寫的劇本。在這種背景下的地理課堂,即使教師準備再充分,也難以真正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課程核心理念。課前問學生,就是教師與學生的課前對話,應該包括以下內容:問問學生通過自己的預習活動,教材中或預習作業中還有哪些地理知識或地理問題不清楚、不明白、有疑惑,這樣便于教師在課堂中抓住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課前在篩選課堂探究活動和對話主題時,教師應該征求學生的意見,由學生參與設計的地理主題,更能貼近學生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水平,更能激發學生參與對話和探究地理問題的欲望;教師在課前可將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與部分同學交流,問問他們的意見,在此基礎上再對教學方案進行修改、調整和完善,真正將學生的需求融入地理教師的教學理念中。
2.2 課中問學生。在地理課堂中,教師要能察言觀色,時刻關注課堂中學生的表現和反應。在課堂教學進程中出現異常時,教師可問問學生的意見,以便課堂教學進程有效推進。例如:當教師在剖析難點內容時,如果發現學生反應遲緩、眉頭緊鎖,就應該停下來問問學生是否沒聽懂、是否教師講得太快,問問學生希望教師怎樣講,然后迅速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法;當課堂上發現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積極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切不可不聞不問、一意孤行,而是應該停下來問問學生是否對這些地理問題不感興趣、這些地理問題是否偏難或偏易、上課累不累,然后根據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調整方法和策略,以調動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熱情;當課堂接近尾聲時,教師要問問學生還有哪些地理知識和地理問題沒有聽懂、沒有弄明白,還有什么困難需要老師的繼續幫助。
2.3 課后問學生。一節課結束后,教學效果到底怎樣,學生最有發言權。因此,教師要善于在課后及時與學生交流。課后問學生,教師可采用對話、問卷、書信等多種形式征求學生意見。
3 問同行
向同行問課,可以從地理學科專業的角度獲得建議。這種建議科學性強、含金量高,能一針見血、切中要害,更有利于幫助自己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業務能力。在向同行問課時,教師要有謙虛的品德,要能使同行愿意給你提看法、出注意、給點子。
3.1 課前問同行。在上地理公開課或評優課時,授課者往往會在課前請教領導和同行,從備課到試講,對自己的課進行反復打磨、精雕細刻,力求拿出精品課,展現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風采。但在平時的常態課中,請教同行的地理教師可能就不多了。教師在課前設計好教學方案后,一定還要聽聽同行特別是備課組教師的意見。問同行要有針對性,要有目的性,要言之有物。在問同行之前,教師應先將自己的教學方案打印稿提前遞交給同行(最好是學科備課組長或學科帶頭人),讓同行教師先對自己的教學方案有個初步了解。在面對面問同行時,教師要向同行闡述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構想和實施方案,從對教材和課標的理解、教學三維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教學程序的設計、情境設置、課堂活動組織、學法指導、能力培養、例題與鞏固習題的選編、板書設計等各個方面與同行進行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教學方案進行進一步修改與完善。
【摘要】學風是培養合格醫務士官的關鍵,本文分析了醫務士官學員學風中存在問題,并提出了培養優良學風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醫務士官 學風
學風是一所學校中治學、讀書、作人的風氣,是一所學校的立校之本。學風是對學員學習目標、學習態度和學習方略的基本要求。優良的學風是醫務士官學員高素質的體現,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一、 醫務士官學員學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
少部分學員學習目的不明確,認為入校學習只是個“跳板”,學習缺乏積極性。大部分學員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努力學習、立志成是當前學員的主流。但仍有學員認為“士官文憑太低,士官崗位太小,難以成才”,學習信心不足。部分學員對前途問題顧慮較多,導致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熱情不高,這也是影響學員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 學習方略不正確
許多學員重視知識積累而不重視思維培養,重視能否通過考試而不重視增強素質。對知識的掌握不是憑理解,而是靠“死記硬背”,不善于歸納總結,新舊知識不能融會貫通,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一是應試教育的后遺癥,學員經過從小學到中學的十來年的應試教育后,思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二是部隊軍事化管理的負面效應,一部分學員習慣于背條令、背規程,學習中也只知道一味背誦;三是部分學員基礎差,原有知識水平有限,學習能力差。
二、 培養優良學風的幾點建議
(一) 引導學員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
學風是學員思想道德素質的反映,培養學員良好學風首先要從學員的思想上抓起,加強思想教育引導。提高學員對士官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使學員樹立獻身國防、立足本職的理想。加強士官政策教育,使學員充分認識士官是連接官兵的紐帶,是部隊戰斗力的基礎,是部隊現代化建設的基石,從而使學員安心士官崗位,安心基層生活。讓學員了解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使學員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認識。從軍隊現代化建設對士官能力素質的新要求出發,激發學員通過努力學習的迫切需要,從根本上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
(二) 幫助學員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
1、 培養學員的科學記憶能力
記憶力是學習能力強弱的主要標志,理解是記憶的基礎,知識應在理解中記憶,在記憶中加深理解。這首先要求教員在授課過程中要緊緊圍繞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精講,讓學員真正理解所學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同時要求學員要及時進行復習,學而實習之,溫故而知新。
2、 培養學員的獨立思維能力
獨立思維是目前醫務士官學員普遍缺乏的能力。戰時地理條件復雜,戰場環境不穩定,戰傷情況多樣,這就要求醫務士官學員要突破思維定式,隨機應變,多方位、多視角的思考,及時救護傷病員,墨守成規將很難適應復雜多變的信息化戰場。
首先教員授課時應提高學員的課堂主體參與意識,真正體現創新性素質教育“學員為主體,教員為主導”的要求。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情境式、討論式等),注意與學員的互動,培養學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員聽課時要全神貫注,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調動多種感官,讓思維處理高度競技狀態當中。不但要掌握教員所講授知識,更要跟上教員思路,學習教員的思維方法,分析教員是如何解決重點、抓住疑難的,認真把握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員要具有懷疑精神和試驗精神,要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善于發現和提出疑問。
3、 培養學員自主學習能力
翻轉課堂課前活動教學模型,結合翻轉課堂課前教學活動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分析課前教學活動中各個要素與教學視屏中介工具之間的相互關系,對教學視屏的制作提供建議:首先,教學視屏難易程度的制作不應該超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其次,教學視屏的內容包括監督機制、習題環節和師生及生生互動平臺等一些硬件設施;最后教學視屏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以內,短小,重點突出,可回放。
關鍵詞:活動理論 翻轉課堂 教學視屏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202
一、前言
翻轉課堂,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課程教師為學生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李湊,劉贛洪,2013)。翻轉課堂的課前活動是指學生通過觀看視屏結合適當的測試進行自主學習。翻轉課堂的課堂活動是指教師和同伴根據課前活動中的遺留問題為學生提供支架幫助進行針對性解答,這樣最大限度地照顧到了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并最終使學生跨越最近發展區域,并為下一輪的翻轉課堂提供了反饋和指導。
翻轉課堂的基本要義是教學流程變革所帶來的知識傳授的提前和知識內化的優化(趙興龍,2013)。但是,翻轉課堂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遭遇知識傳授、知識內化以及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的銜接三方面的問題。知識傳授發生在課前,學生不僅要觀看視頻,還要在觀看教學視頻的過程中發現疑惑,并帶著問題與同伴在線交流或者在課堂上參與討論,強調的是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王紅,趙蔚,劉紅霞,2013)。然而,隨著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應用,一些教育工作者對其提出了質疑,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得教師的作用明顯下降,教師在課堂中僅僅是看著學生做作業或者解答他們的疑問;學生在家不喜歡觀看枯燥的教學視頻,調動不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學習效果不好;教師不能監控學生是否觀看了教學視頻;翻轉課堂的核心內容就是教學視頻,教學視頻決定教學質量(張金磊,2013)。要解決翻轉課堂中在實際應用的問題,尤其是在課前活動所遭遇的實際問題,翻轉課堂中教學視屏的制作成為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
二、研究背景
國內近幾年主要研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主要從教學要求(張新明, 何文濤, 2013)、或從翻轉課堂的內涵結合翻轉課堂中的各個要素(張金磊,2013)、或是借鑒國外已有的教學模型并與多種網絡平臺相結合的角度構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張新明, 何文濤, 李振云, 2013)。可以發現翻轉課堂的研究在最近幾年剛剛興起,對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理論支撐不足。本文希望通過應用社會文化理論中的活動理論的三角模型為理論框架,分析構建翻轉課堂課前活動的教學模型,并以此來發現影響教學視屏制作的各個因素,從而為教學視屏的制作提供建議。
三、活動理論概述
Vygotsky(1978)的社會文化理論中最核心的思想是中介思想,維果茨基認為人類是通過一定的中介工具來改造物質世界和人們的思維,思維不是人類大腦中的生物屬性,而是通過應用中介工具參加具有目的導向的活動中逐漸發展形成的。中介工具包括物質工具和符號工具。其中最重要的符號工具是語言。二語教學是通過文化建構的中介工具進行調節的社會活動,語言作為最重要的中介工具對社會交互中的語言發展進行調節,在學生認知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Lantolf,2003;Lantolf & Thorne,2006)。教師的語言在學生二語習得過程中起到了中介和支架作用。而在翻轉課堂課前活動中教師語言是以教學視屏為載體,所以教學視屏的設計直接關系到教師語言這一中介工具如何有效發揮教師的支架作用。
以教學視屏為載體的教師語言在活動理論體系中,得到了體現。芬蘭學者恩格斯托姆(1987)提出的活動理論三角模型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理論框架,在這一框架中主要包括7元素組成:活動主體、調節工具、整體目標、 規則、社區、不同個體的分工。這七個要素中,中介工具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活動理論的三角模型可以作為分析翻轉課堂活動的理論框架,教學視屏是翻轉課堂課前活動中的主要中介工具與翻轉課堂課前活動中的各個因素相互影響。所以要解決翻轉課堂課前活動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首先是根據活動理論三角模型設計翻轉課堂課前活動模型,明確翻轉課堂課前活動中的各個要素及教學視屏的相互關系,最后對教學視屏的制作提出建議。
四、活動理論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構建
根據翻轉課堂的定義以及借鑒美國富蘭克林學院的 Robert Talbert 經過多年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經驗積累,總結的翻轉課堂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本文通過活動理論的三角模型理論構建翻轉課堂課前教學活動模型,如圖2所示。
[課前教學活動][觀看教學視屏][針對性課前練習] [課堂教學活動][快速較少的測評][解決問題促進知識內化][總結反饋]
圖1 Robert Talbert 的翻轉課堂結構圖
[教學視屏][學生]
[結果][學生]
規則 教師 分工 [規則 教師 分工 ]
圖2 翻轉課堂課前教學活動模型
根據翻轉課堂的教學活動模型中各個因素與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本文對翻轉課堂內的各個因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可以看出影響多媒體視屏的因素主要: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興趣、計算機能力;教師的教學理念、準確判斷學生認知水平的能力和制作教學視屏的能力;課前教學活動的目標;課前活動師生及生生互動規則和分工。
學生是視屏制作對象、是制作視屏的受益者。翻轉課堂在實際應用中有關學生的問題有,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學習興趣。所以,視屏的制作優劣可以從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為出發點。而學生的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的主要問題有兩個,第一,視屏內容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能匹配,即不符合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失去學習興趣,注意力不能集中。第二,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所以針對第一個問題,視屏制作的內容必須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教師在制作視屏之前對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測驗。通過學生對新課程基礎部分的掌握效果,教師可以據此來確定視屏制作的難易程度。針對第二個問題,引入督導機制,將學生家長的監督和教學視屏的督導模式相結合。教學視屏借助提示性畫面或者警示性的聲音來回籠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習過程中做到張弛有度,層次分明(鄭軍,王以寧,王凱玲,2012)。
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由主演轉變為導演。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和參與者,注重課堂互動和考慮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Ellis,2005)。首先,教師在制作視屏時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而且還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決定視屏的難易程度,突出學生的主角地位,所以教師可用試卷測驗的方式及其他方法來確定學生的最近發張區域。其次,翻轉課堂中教師錄制講課視頻時面對的是鏡頭,沒有了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視屏的制作需要增加視屏互動的場面,插入難度適中的問題,來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最后,教師是視屏制作的操作者,教師制作視屏的能力影響視屏質量的優劣。所以很有必要對教師的計算機能力加以培訓。
課前教學活動目標。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教學動機是使學生最終達到知識內化的水平。而課前教學活動的教學目的是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課前練習,這是實現知識內化的一個具體目標。在這一具體目標的要求下,視屏制作的內容還包括與教學內容相配套的在線測驗功能。而練習題的難易程度成為實現課前教學目標的關鍵。所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最近發展區域,教學視屏中設置層次不同的練習題,最大限度地使每位學生跨越最近發展區域,實現個性化教學。
課前活動規則。課前活動規則包括觀看視屏的時間,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規則。如果視屏制作時間太長,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學習興趣。但如果教學視屏時間太短則會造成因學習輸入不足引起的學習效果差。第一, 翻轉課堂應采用教學短視頻,即微視頻,其主要特點是:短小精悍、可以回放、符合學生注意規律(朱峰,2014)因為學生的視覺駐留時間一般在 5~8 分鐘,每段的教學視屏的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以內。第二,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主要發生在完成在線測驗的這一活動內,教師對學生的測驗進行評分。所以課前活動師生互動規則要求教學視屏的制作包括在線評分功能。此外,對于生生之間的互動可以把QQ,微信,微博等多媒體交流工具與教學視屏的制作相結合,學生既可在微視頻學習中提出問題,同時又可提出自己關于相關思考題的意見與看法,共享學習心得,解決問題。
課前活動的分工。學習共同體中各成員的勞動分工、身份地位和權力關系也會影響活動過程。翻轉課堂主次地位的區別,決定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分工應該是:學生是課前活動的主要執行者,觀看教學視屏,并做相關的練習。而教師則是教學視屏的制作者,并為學生的練習結果進行評價。教學視屏的制作的出發點應該是學生。所以,學生可參與教學視屏質量的評估,為教學視屏的制作提供反饋。教師對于學生在做練習中的錯誤不進行太多的講解,錯誤的解決應發生在學習主體之間的小組互動過程中。在此活動中那些沒有做錯的學生則要為其他做錯的同學提供講解,這就要求視屏制作還要有可視功能,及鏡頭切換功能,讓做正確的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這樣做不僅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而且增加了學生之間的競爭,學習效果顯著。
四、結論
教學視屏在翻轉課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學視屏的質量同教學質量密切相關。所以要解決翻轉課堂課前活動在實際應用中的問題,首先必須要解決教學視屏的制作問題。本文首先以社會文化理論中的活動理論的三角模型系統理論為理論框架,分析翻轉課堂課前活動中的因素,并與翻轉課堂現有教學模型相結合,構建翻轉課堂課前教學活動模型。然后,把翻轉課堂課前活動模型中各個要素同翻轉課堂課前活動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相結合并加以分析,發現影響教學視屏制作的主要因素,并為教學視屏的制作提供建議。
本文的貢獻在于為翻轉課堂視屏制作研究提供了理論視角,社會文化活動理論的應用能夠較為在翻轉課堂中影響教學視屏使用的因素提供了理論層面的詮釋。然而,本文沒有從實證研究的角度來考察教學工具的實用性,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來的研究則可完善這一缺陷。
參考文獻:
[1]李湊,劉贛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SWOT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88 -89.
[2]王紅,趙蔚,劉紅霞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基于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8):5-6.
[3]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0):59-60.
[4]趙興龍.翻轉教學的先進性與局限性[J].中國教育學刊,2013(4):65-68.
[5]張新明,何文濤.支持翻轉課堂的網絡教學系統模型探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8):21-25.
[6]張新明,何文濤,李振云.基于 Q Q 群 +Tablet PC 的翻轉課堂[J].電化教育,2013(8):68-72.
[7]鄭軍,王以寧,王凱玲等.微型學習視頻的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4):27-30.
[8]朱峰. 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N].北京日報,2014-06-11.
[9] Ellis R. Principles of Instructed Language Learning[J]. System, 2005(33):209-224.
[10] Engestrom Y. Learning by Expanding:
An Activity-theoretical Approach to Developmental
Research[M]. Helsinki, Finland: Orienta-Konsultit, 1987.
[11] Lantolf J p.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A]. In Kozulin A(ed.). Vygotsky’s Educational Theory in Cultural context[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2] Lantolf J & Thorne S L(eds.).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C].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作者簡介:
[關鍵詞]高職數學 教學質量 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8-0186-01
前言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僅在傳統的物理、生物科技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新興的計算機技術、航天技術等領域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外,通過數學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抽象意識、推理意識等數學意識,優化學生的智能結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高職數學教學現狀
學習高職數學對于學生和學校而言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院校的不斷擴招,高職院校的生源減少,學生的質量下滑,這給開展高職教學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目前,我國高職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于教學目標不明確,忽視職業技能的培養,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佳,學生接受能力低;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教師的教學能力低,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特別是高職數學的教學要求較高,而目前大部分的高職數學教師滿足要求的較少等問題。
而作為一項工具課程的高職數學,卻面臨著課時減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質量低等方面的問題,如何提高高職數學的教學質量,構建快樂學習課堂,已成為學者們探索高職數學謀求出路的重要方向。
二、提高高職數學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引導學生反思
反思是學習與思考的結合,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與思考相互依存,共同構成學習知識的過程。通過反思學生能夠從新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深化對問題的理解,使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提高,培養學生勤思考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同時,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舉一反三”的思考,避免題海戰術,也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進度和解題的質量。
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的反思意識,主要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1.教師在講解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邏輯性的數學概念時,要引導學生反思這一概念形成的過程,深入探究概念的本質。明白了概念的本質,再來理解概念就會容易許多。2.教師在講解題目時,要注意“一題多解”。對同一道題目,教師要從不同的思路和角度去探究解題方法,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多元化的思考方式。3.主要“舉一反三”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通過對一道題目的講解,引申到其他相同類型題目的分析,堅持“以點及面”的發散式教學,引導學生反思探究相同類型題目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回顧解題思路,并概括解題辦法。
(二)構建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
構建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構建快樂課堂主要在于師生之間互相尊重,并在教學中以學生興趣為導向,形成教師飽滿熱情地授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氛圍。
教學即為教與學的結合的過程。針對目前高職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參與學習互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而改變的前提在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相尊重。作為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而作為教師,獲得學生的尊重則是一種莫大的欣慰。師生之間應當形成一種互相尊重、包容的和諧關系。
而教師尊重學生的一大重要表現在于尊重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是在數學教學中,要能夠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將復雜的數學理論直觀化、簡單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三)因材施教,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個學生都有其特殊性,因材施教也一直是教學中普遍強調的教學方式。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層次不一,特別是數學學習,對學生的基礎要求較高,所以,針對不同學習水平層次的學生有必要開展差異性的教學。首先,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差異測量;其次,要關注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要制定照顧差異的挑戰性教學目標;最后,教師應當注重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倡協作教學和個別教學、合作學習相結合,認真開展因材施教。
此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主要在于培養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課的習慣、適當記筆記的習慣、善于總結反思的習慣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結論
高職教育作為培養社會專業技能人才的搖籃,對于社會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高職數學教學作為高職教育的基礎教育,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針對現實問題,提高高職數學教學質量不僅要從上述的幾個方面著手,還應從整個高職教育體系的宏觀著手,形成社會重視高職數學教學的范圍,推動高職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關鍵詞:普通化學;非化學專業;教學探索
《普通化學》是一門省級精品課程,通常在大一學年開設,其理論課程主要包括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個方向的重要內容。由于大一的學生剛剛從高中邁向大學的學堂,經歷了高考的選拔,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所以對他們來說這門課程并不陌生,這樣更有助于這本課程的學習。對于很多非化學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會因為高中的化學知識薄弱或者從心里排斥化學而對本課程喪失學習興趣或者感覺無趣,進而不愿意進一步了解和學習有關化學的知識。因此,針對非化學專業的學生,就要有不同于化學專業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這樣才能事半功倍[1]。教學理念決定教學的方向、模式以及考核評價的方式。由于授課的群體是非化學專業學生,所以要針對于學科特點調整課程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時間等一些外在影響學習的條件。充分把握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努力把思政教育放到重要的教育環節[2]。如果教學重點還是像高中那樣照本宣科,很快就會使得剛入學的學生失去對化學課程的興趣,原因大致有兩個:一方面,《普通化學》這門課程主要是無機和分析化學方面的知識,課程安排也是由易到難。對于非化學專業學生來說,他們更傾向于接受簡單而熟悉的課程內容,這就將導致學生對難題探索的排斥。由于大學上課方式,評價方式的不同,非化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這門科目的時候沒有像高中那么大的考試壓力,所以傳統的教學方式就需要調整,要能夠深入淺出,適當引入一些學科的經典事跡、人物和未來發展方向等內容,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開闊眼界,培養科研思維以及更好的規劃未來四年的學習[3]。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非化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問題在于普通化學的課程內容不夠系統,與本專業課程的直接相關性不大以及傳統的考核方式的局限性。筆者會從這幾方面的問題進行分別探索解決,并提出更加符合當代大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與時俱進的幾種策略[4]。簡而言之,本文將針對非化學專業教授《普通化學》這門課程,主要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考核方式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提出有益于提升非化學專業本課程教學質量的可行性建議。
1《普通化學》課程在當下面臨的主要問題
1.1傳統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
自古以來,傳統的教學理念幾乎都出自“傳道、授業、解惑”,這種理念仍是現代教學的中心思想。在現代高校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繼承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很快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教師依舊是教學的絕對的主體,而學生只能作為被動的學習,對于像《普通化學》這樣的課程,內容幾乎涵蓋了四大化學的基礎內容,所以知識點的系統性較差。如果不能讓學生也參與其中,長久的灌輸式教學只能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影響課程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該自覺地從自身開始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把課堂歸還給學生[5]。
1.2《普通化學》教材內容與專業相關性不足
《普通化學》的教材一般都是更注重理論基礎知識,對于不同的專業需求缺乏針對性。以本校為例,開設《普通化學》這門課程的專業包括生命科學技術、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農業工程等許多專業,但是作為基礎課程,沒有將化學與本專業的內容特點有效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不到化學知識的價值,認為化學與自己的專業關聯性較差,就會逐漸失去學習該課程的動力。
1.3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當下教育需求
其實一直以來,無論是高校教育還是中小學教育都是以線下為主要授課場所,而這種方法的空間限制性較高,且僅僅依據教學大綱按部就班的講課也很難滿足當下的教學要求,畢竟課時有限,課上能講授的知識有限,能傳授的知識類型單一,很難將大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合理利用起來,使學生失去探索學習的主動性,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果[6]。1.4考核方式單一,評價體系不全面盡管高等教育在原有“一考定終身”的基礎上,增加了“上課出勤率”和“作業完成度”考核,但是這從根本上還是以分數定才能的模式,而根據時代的需求,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需要根據專業需求,教學內容、模式的不同制定更加公平合理考核方式。
2針對《普通化學》的課程需求提出的幾點建議
2.1改變教學理念
想要能夠從根本上提升課程教學成果,首先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理念。在初高中階段化學課程的教授主要包括“備課”、“授課”、“提問和解答”,其中在課堂上最重要的部分多是老師在講解知識,教師會在課下花費較多的時間備課,能夠保證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也能盡可能的學到需要的知識,而對于提問環節一般耗時較少。對處于初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因為學習的科目多、內容雜等原因,這種方式無疑是效率更高,更為省時。但是,這種方式卻并不適合高校學生的化學學習,尤其是非化學專業的學生,原因有以下幾點:(1)大學的課程考核一般不會與升學相關聯,學生壓力減小。(2)普通化學的內容較多,知識點系統性較差,就很難讓非化學專業的學生提起學習的興趣。(3)考核方式單一,課后的作業安排較少,學生很難溫故而知新,無法掌握課程重點。這些問題就要求授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靈活調整教學方法。首先,在備課上要更加全面,同時也要注意刪繁就簡,因為普通化學這門課程中約50%的內容在高中階段已經接觸學習過,例如:“原子和分子結構”、“簡單配合物”、“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平衡”等內容。盡管這些內容在高中階段已經接觸過,但卻是集中在基礎原理及應用上,沒有更加深入的探究其實質,這就需要授課教師學會拋磚引玉,提煉出課程的重點,引導學生積極探索,進而將課堂交還給學生,營造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氛圍,這樣的教學理念才能夠真正的帶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2.2優化教學內容
在教學理念的內容中我們已經提到關于大學非化學專業普通化學課程內容存在的問題,現在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學會對《普通化學》的教材進行合理刪減,同時也要增加一些與化學相關的實例。以現在本校生物專業使用的教材為例,教材中主要包括熱化學與能量、物質結構基礎、配位化合物、電化學基礎等章節,其中物質結構基礎的內容包括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波函數、化學鍵等,針對像波函數等抽象且晦澀的知識點就要進行合理刪減,否則在有限的時間里安排過多類似的知識,將會很大程度上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7]。此外,授課教師要更加全面地了解本課程的培養目標,根據不同專業的培養要求優化教學大綱。同時,授課教師還應與各專業的老師進行深入交流,這不僅能夠幫助其在教學中有的放矢,還能夠最大程度上了解學生的專業需求,從而引入一些與之相關的實際事例。這樣的安排既可以教授知識,又能夠引導學生養成由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培養一種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從而感受到普通化學的學科魅力和實用價值。以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為例,可以把“酸堿反應和酸堿平衡”的章節作為重點講授,引入“體液的酸堿平衡對人體的重要性”、“食物的酸堿性”等實例,深入淺出的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能夠使學生體會到處處皆學問,更好地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對于土木專業和機械制造等專業,像電化學基礎這一章節就需要作為重點章節進行講授,因為“原電池”和“電解”這兩部分內容與其專業相關性較大,初步了解電池的構造后可引入鋰電池的發展對于人類進步的重要意義,如講述手機的更新換代中電池的重要作用,而金屬的腐蝕和防護對于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性,如山東號航空母艦的艦體的防腐涂層就是國產航母在生產制備過程中遇到的一大難題,但是在科研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下,終于打破國外的專利封鎖,使我們的國產航母擁有了“金剛不壞之身”[8]。
2.3調整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現在的大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非化學專業的《普通化學》的課時一般為48課時,想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就讓學生掌握所有的知識,自然是不太可能,所以在前面兩方面的努力之后,就必須在教學模式上也要做到同步更新。眾所周知,現在的互聯網科技和人工智能影響著我們各個方面,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如果應用這些先進的技術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將互聯網教學和課堂教學相結合,將能夠使學生在課下也能夠進行課程學習,與授課教師保持交流,答疑解惑,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普通化學》課程中的原電池章節為例,如果僅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多時候都是在所講述的枯燥的知識點。如果想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以致用,就要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安排學生通過互聯網進行理論基礎學習,初步掌握原理,為此授課教師需要提前建立課程管理系統,從而盡可能地確保學生都進行了學習。課上授課教師可以針對重要知識點進行提問,讓學生分組討論,并最后答疑解惑,這樣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還實現了授課教師和學生的課堂互動[9]。此外,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安排學生解釋生活中常見現象如何原電池的原理來解釋,例如鐵的腐蝕就是很好的切入點,能夠將學生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學會深入思考。總而言之,新的教學模式就是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能夠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將互聯網教學與課上教學有機結合,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
2.4提升考核方式
當代大學生的課程考核方式一般包括上課出勤率、作業的完成度、試卷考試等按比例計算后作為最后的科目成績,這種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課程掌握情況,但是弊端也十分明顯,因為出勤率和作業完成度一般很難真正地考核學生。大學的期末考試內容一般來說不會過于深奧,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臨時抱佛腳的方式達到通過考核的目的。因此教科教授應根據實際情況對考核方式的各方面進行優化。首先,既然采取互聯網教學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那么考核評價方案就要細分,一方面是針對互聯網學習的考核,通過后臺記錄、課程完成度、課后習題的正確率等方面進行考核,這也是對教師課堂掌控能力的一種考驗,因為互聯網更要求老師把握一個平衡度,不能過于開放,任由學生隨便學習,過于發散思維,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已不能過于死板,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就是課上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考察出勤率,還要有小組活動,安排分組討論并解決問題,最后也有個人的知識總結,通過這些方式能夠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集體榮辱觀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符合國家教育理念的。最后就是要系統化考核機制,不能將考核方式流于書面,這也需要教師根據課程安排和專業需要進行合理制定,公平合理而又全面的考核方式對學生來說舉足輕重,需要當代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