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初中歷史教學經驗淺談
時間:2023-11-27 16:07: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歷史教學經驗淺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問題;改革;創新
一、初中歷史課程現狀
1.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
在傳統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認為教授歷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在中考時取得好成績,忽略了歷史教學的本質是使學生了解歷史事件,并培養出良好的文化修養。因此,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往往片面地要求學生對歷史知識死記硬背,以取得良好的歷史成績,這樣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不能深刻認識歷史知識。
除此之外,很多學校對歷史科目并不夠重視,認為其只是一門副科,不如語文、數學等主科重要,這種錯誤的觀念也為歷史教學帶來了很多困擾。
2.教學與現實脫節
很多教師在講授歷史時,認為歷史只是在講過去的事,與現實生活無關,因此很少將歷史情節與現代生活聯系到一起,導致學生在學習時認為歷史與現實沒有關聯,學會歷史也沒有用途,
從而產生對歷史的厭煩情緒。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學習歷史就是為了取得較高的分數,因此將歷史科目當做是死記硬背的科
目,認為學習歷史太過煩悶和無趣,無法對歷史科目提起學習興趣。
二、初中歷史教學的創新
1.改變教學觀念
初中歷史教學之所以出現很多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于教學觀念。新課標的實施標志著我國教學觀念的轉變,因此,初中歷史教學若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改變教學觀
念。首先,學校要重視歷史科目,并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過去單純將歷史作為提高分數的科目轉變為一門充滿人文關懷的學科,歷史教學的目的是通過了解歷史發展,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所處的時代和承擔歷史的責任,做到以史為鑒。
2.創新教學模式
想要改變歷史教學不僅要轉變教學觀念,同時還要對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改革。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往往是課堂的“統治者”,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學習。而新課標對歷史教學的要求則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中積極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各抒己見,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果。
綜上所述,歷史教學改革和創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總結教學經驗,吸取教訓,只有不斷通過探索改變教學觀念,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樊華.淺談新課標下初中歷史教學思考[J].神州,2013(11).
[2]尹延芹,徐洪玉.以多媒體為導向的初中歷史教學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0).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 三維目標 創設情境 教學懸念 師生評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日益成為教學中的焦點和落實的重點。要成功實現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三維目標,首先要弄清“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個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即它們是有機的整體關系。具體來說,知識與技能是教學的核心內容,過程與方法是課堂教學中的關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教學的最高目標,也是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深層次的開拓。但是,三維目標的實現不應該是對三者之間的簡單累加,而應該相互滲透,在教學中融為一體并協調統一地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并因材施教。筆者以“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實現三維目標”為話題展開論述,目的是探討新教課程中如何正確把握三維目標的順利實施和切實落實。
一、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新課程理念,初中歷史教學要切實將情感因素融入其中,使得情感的升華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引導并提升到一個新的教學目標層面加以落實。針對初中生的特點,教師可以多運用多媒體手段形象展示歷史事件和歷史知識,配合對這些圖片有聲有色的描述,使得那些看起來枯燥的知識以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呈現,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情境創設實現三維目標。
二、設置課堂教學懸念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用客觀和歷史的眼光分析和評價歷史現象和歷史問題的能力,在知識講解過程中采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模式下學習,并通過不斷交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在爭論和統一中學習歷史。這種教學手段可以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正確的、客觀的觀點對待及評判歷史中的人和物,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進行歷史課程的學習和思考,調高他們的思維積極性、靈活性、廣闊性和深刻性等,使得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充滿熱情和思索。
三、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
根據多年的初中歷史教學經驗和體會及眾多教師的教學實踐可知,學生學習的過程體驗會受到教師和同學的影響,即教師和學生的認可或是激勵可以促進其學習,具有學習推動力的作用。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一個歷史事件進行評價時就可以將自己的評價及時應用其中,首先肯定學生的發言,然后組織全班學生加以補充和修正,而教師始終要充分發揮評價語言的激勵和導向作用,促進學生積極回應和參與教學。教師的評價既要包括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評價,又要包括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當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是教師評價的范圍。評價的具體應用可以因人而異,或是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評價,或是對富有創新的學生進行評價,或是對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行評價,使得學生在得到肯定的同時彌補自身的不足并逐步提高自己。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評價表現有失誤的學生時,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他們,本著幫助他們尋找失敗原因的原則進行評價的實施,使得他們明確自身需要改進的方向,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繼續參與的熱情。
四、分層次,分階段
首先,初中歷史教學的知識與能力方面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要求,即識記層次要求、理解層次要求和運用層次要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循序漸進,最終解決新問題。其次,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與方法方面,教師要根據課程目標及教材制定靈活的具體教學過程與方法,并在教學中不斷取長補短,獲得優化。再次,初中歷史教學內容中包含很多有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教學要求,教師要通過這些有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心理素養和歷史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充分挖掘這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內容。當然,教師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觀點,以積極的方式進行正面引導,使得學生對其所處的社會和歷史時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促使他們形成獨立的、健全的個性及積極的人格特征。
總之,初中歷史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為根據,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為宗旨,根據各學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加強對學生的歷史學科性人文精神的熏陶,從客觀、歷史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繼承,培養學生科學的歷史觀和健全的人生觀,使學生在接受歷史知識認知的同時也受到相應的情感因素的影響,最終取得“以情促學”和“以學促情”的全面發展的教學效果,強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方美英.初中歷史教學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J].新課程學習(上),2011(1).
本文闡述了初中歷史教學應用微課的意義,分析了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筆者多年教學經驗,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提出幾點個人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
微課;初中歷史;應用
根據新課標與教育教學實踐標準提出的要求,所謂的微課,就是指基于視頻這一主要載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記錄的針對某一重點、難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教學活動。微課教學是以課堂教學視頻或者教學案例片段為核心,并且相關知識點的一系列輔教學資源也包含其中,例如教學設計、教學素材、教學反思、學生反饋等等。
一、初中歷史教學應用微課的意義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在自我約束以及自主學習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如果再加上學習興趣的缺乏,那么他們是無法認真學習知識內容的,特別是對于歷史教學,其中包含的內容十分繁雜,需要記憶的部分較多,例如歷史背景、歷史意義、歷史過程等等,在日益繁重的課程下,學生的負擔越來越大,逐漸就會對學習產生抵觸與消極心理,而在課堂中引入微課則能夠很好的應對這些問題。微課在內容上的趣味性較強,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微課,能夠串聯起知識內容,采用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為學生在記憶與運用上提供引導與幫助,傳統的對教學內容的死記硬背的方式得到有效避免。歷史教學包含的題材非常廣泛,例如歷史故事、任務典故等等,很多知識的系統性、故事性、連貫性是非常強的,而對于這些短小而多的知識模塊而言,微課的運用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微課具有鮮明的主題與簡潔的內容,不會耗費過多時間,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微課能夠使歷史教學更具趣味性,歷史課堂的教學形式也由此更加豐富,同時還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其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提供很大的幫助。此外,在微課教學中,知識點可以通過更加豐富的形式得到展示,特別是隨著人們對人文素養對公眾的熏陶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歷史題材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在人們的眼前,例如語言節目、影視作品、名人講座等等。歷史教材包含的知識點非常多,然而教師可以尋找影片、說書、以及名師公開課等一系列形式與素材,將知識點展示在課堂之上,如此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得到集中,對于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微課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目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微課運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無法合理控制微課時長。傳統歷史教學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對知識點掌握的能力各有不同,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放緩節奏。而微課與這種教學方式顯然不相適應。微課教學不需要過多時間,在微課教學中,每個學生的注意力都可以相對集中,并且具有較強的積極性,對知識點的掌控相對簡單。相關調查顯示,5-10分鐘是微課教學的最佳時長,這段時間學的注意力能夠一直保持集中,因此,針對微課時長控制不當的問題,可以合理設置微課視頻播放之間,以5-8分鐘為宜。微課教學的時長較短,因此必須注重教學素材的選擇,必須達到精簡的要求,并且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課堂開始時將微課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以此將主題與主要知識點導出,如此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速度更快,傳統課堂中的導入環節所耗費的時間就得以縮短,課堂效率能夠得到顯著提升。第二,微課教學素材內容不夠豐富,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缺乏充分考慮。在微課教學開展中,盡管教師們保持著高漲的熱情,然而受限于備課條件以及對微課教學的認知程度,一般情況下教師對微課內容的準備比較單一,然而學生之間的基礎存在差異,在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上肯定無法保持一致,因此不同的學生必然無法都適合使用同一套教學內容,這往往難以有效提升學生整體,相悖于微課課程實施的初衷。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就必須認真選擇微課課程的素材,并充分考慮學生之間存在的層次性差異,選擇相應的教學素材。在設置微課時要注重靈活性,選擇豐富有趣的內容,并且新知識學習要保持連貫,不宜出現過多新內容,合理控制教學進度。第三,教師缺乏對微課教學的把控,對自身課堂定位沒有足夠重視。目前,微課教學普遍存在一個現象:有的教師忽視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完全以微課課程中的視頻為主,整個教學活動完全用視頻來替代。由于缺乏引導,學生在理解視頻內容方面并不充分,課堂參與度也不高,課堂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完全被忽視,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的提升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必須明確自身課堂定位,合理控制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在微課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出教師的作用,播放微課視頻的作用僅僅是展現知識點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微課的運用要求教師注重微課素材的選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必須達到充分體現,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才能夠使學生準確、有效的把握知識重點與難點。在微課結束之后,教師必須對整個教學進行一個總結,在學生對微課所學內容的記憶與鞏固上提供幫助,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并做好反饋與總結,如此課程學習的質量與效果才能夠達到最佳。
三、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微課的運用仍然有待完善。我們必須針對此展開研究與探討,分析問題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應對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為推動初中歷史教學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作者:陰靖娜 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第六中學
參考文獻:
[1]陳美婷.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的探討[J].文理導航(上旬),2014,(9):53-53.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討論式教學;歷史感悟
歷史是一面鏡子,古人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史為鑒,可以正己身。”在歷史這面鏡子面前,不同的角度可以映射出不同的景象,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同樣也是如此,筆者認為,歷史的教學貴在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和了解來掌舵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單純地將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告訴學生,如果學生對于歷史沒有自身獨有的認識的話,我們的歷史教學根本不能算是成功,連最起碼的完成教學任務都算不上。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筆者認為,很有必要引入討論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歷史面前暢所欲言,將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充分地表達出來,比單純地由教師去講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要好得多。毋庸置疑,討論式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真正地走入歷史,去感受歷史人物的辛酸往事,去感悟歷史對我們當代人的啟發。
除此之外,這種討論式的教學模式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逐漸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無疑也是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討論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摒棄了單純的由教師講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空間,讓他們有足夠的參與機會,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發揮出來。筆者根據自身多年從事初中歷史的教學經驗,對討論式的教學模式提出以下幾個觀點。
一、做好課前準備,精心準備討論內容
討論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離不開課前教師對討論內容的精心準備,教師要選取有代表性的內容和意義比較深刻的事件來讓學生進行討論,首先教師要注意問題的綜合性,歷史是一門綜合類的學科,其與政治、經濟、文化、科學以及地理等學科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將歷史孤立開來,要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多方面地綜合看待歷史問題,例如,我們在講到近代史的開端的時候,在講到晚清政府的懦弱和無能以及西方列強的時候,我們就要從科技發展和文化差異以及政治差別等方面來設計我們的討論問題,因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個結果。這種綜合性問題的設置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橫向思維和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能夠讓學生更為深刻、更為客觀地看待歷史問題。其次,在問題的選擇上要注重知識的橫向聯系,正如前文所講,歷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如果單純地從歷史的角度去學習歷史,則往往會進入一個誤區,即只知道歷史事件的發生,而不知道其發生的原因和產生的結果,如果學生抱著這種學習理念去學習則無疑導致學生只是學到了一些年代和一些事件,并且這些事件和年代之間的聯系根本就鬧不清楚。因此,在討論式問題設計的時候,教師要注重歷史問題與其他各學科之間的聯系,例如,在講古代史中的宋史和唐史的時候,我們可以多選擇一些與語文教學有關的內容,因為這個時期的歷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不得不提的歷史,也是初中語文教材內容涉及最多的一個時期,這樣有聯系性的問題設計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橫向思維能力,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從另一個方面來學習這段歷史。
二、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討論式教學模式中,學生必須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與此同時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做好引導的工作,為學生把握好討論的正確方向。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討論的火候,掌握學生討論的節奏,因為在討論到的時候難免會出現各執一詞的局面,這個時候教師要做好調解和引導的工作,避免過熱的課堂氛圍影響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在討論接近尾聲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的討論內容加以總結,對觀點正確、論據充分的學生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對表現不足的學生也要給予及時的糾正和鼓勵。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將歷史的經驗教訓與現階段的種種社會現象加以類比,借古比今,讓學生能夠理解歷史學習的重要性。例如,在講解世界史的時候,在講到兩次世界大戰時就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從兩次世界大戰評說當下世界的軍事環境和經濟環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觀念和縱向的歷史觀。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成績的提高固然是每一個教師所追求的目標,但是真正要實現這個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討論式教學,無疑為學生成績的提高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保證。學生通過課堂上的歷史討論不僅將歷史知識牢牢地掌握,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對自身的內在品質和品德進行了優化,最為關鍵的是歷史事件的討論和分析還能在很大程度上鍛煉學生的橫向思維能力和看待問題的綜合性和客觀性,這對于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韋夢菲.淺談討論式教學在歷史課中的作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0(36).
關鍵詞:初中歷史;創新意識;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4-068-1
一、注重質疑,啟發創新
在教學中,教師應以啟發式教學帶領學生打破道聽途說的迷霧,通過詳實的史料記載與邏輯嚴密的分析,來得出可靠的結論,并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用新的角度、帶著創新意識去學習歷史,深入歷史,真正把歷史學活。
案例:在進行七年級歷史第18課,《三國鼎立》的學習中,教材內對諸葛亮的評價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并重點闡述他的足智多謀。但在教學中,教師認為可在此挖掘不同點,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于是鼓勵學生去多找資料進行人物形象的豐富與完善,根據資料得出自己新的看法。在教師的有效啟發與任務布置下,學生通過不同的渠道獲得了不同于課本上的觀點,紛紛在課堂中,在教師的積極鼓勵下積極發表了自己對于諸葛亮的各種看法。有的認為,諸葛亮作為一個軍事家,在用人方面存在瑕疵,不僅任人唯親,同時還相當忌憚比自己能力強的人,所以,諸葛亮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專治與狹隘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任人唯賢。說到此處,另一位同學馬上表示有補充,并舉例說明了諸葛亮對于改過自新的人不予重用,其對人才的培養與提高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整個蜀漢局面對于諸葛亮個人的完全依賴形成了除諸葛亮以外,沒有一個人可以承擔起政權接替的局面,并造成大批謀士與將士獨立性不足,謀略不足,能力不足,最終導致諸葛亮一死,無人能繼續維護與壯大蜀漢政權……
在這樣的積極互動的課堂氛圍下,教師帶領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大膽質疑,不僅讓學生學習到如何去尋找、搜集史料并從中提煉自己的觀點的方法,同時還讓學生學會了如何去理性表達與思辨。
通過這樣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從多方面去思考與看待問題,擺脫了傳統歷史課堂上,對于教材的機械式背誦和重復性教學。也通過尊重與深入學習歷史,利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歷史事件與人物進行理性評價與客觀討論。學生在這樣的過程里,學會了獨立思考,提高了創新能力。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提高了整個課堂教學的活躍度,而且也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大大提高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效率與效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引導自主,提高創新
要提高創新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重中之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于如何引導學生在初中歷史中發現新觀點,提出新問題,找出新依據。學生能否在初中歷史中學會創新,學會探索的根本性因素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應貫徹學生為教學主體的理念,引導學生以自身的感受與觀點去發現與學習。如在世界史學習中,對于日本大化改新這一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聯系俄國的改革,讓學生通過自主性對比,把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與結果進行歸納。以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是處于日本大化改新中的普通人,你會發現身邊有什么變化么?”通過此類感同身受的問題去引導學生善于從細節處學習,從大局上總結。讓學生用自己的觀點總結出大化改新讓日本從過去的奴隸社會過渡到了封建社會,為后期的“明治維新”奠定了基礎。而歷史是不斷向前推進的,勞動力的發展決定著生產關系的變革,“明治維新”中,又是什么促使了其改革,又是什么決定著其改革的歷史必然性,而與“大化維新”相比,又有什么區別呢。一環扣一環的歷史鏈條就必然會帶領著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去進一步理解與深入思考這兩者的區別。
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以引導者的身份,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歸納。如大化維新是奴隸社會的階級矛盾造成,而明治維新則是由于封建社會的內憂外困引發。這樣的對比性自主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自己得出變革的原因,而且可以站在歷史的高度去總結,通過紛繁的歷史現象看透其本質:落后的生產制度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時,必然會導致變革。
在這樣的自主學習與創新思維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從過去被動性接受變成了主動性思考,教師教法也從傳統教學的“滿堂灌”變成了注重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高效模式,角色也相應變為引導者和啟發者。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習,可以順利學會如何去用自己的思維,用自己的世界觀去發現與探索,教師也從過去的“授之以魚”轉換到了“授之以漁”。這樣的歷史教學不僅體現了創新,更體現了對于學生綜合性素質的培養,對于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李慶滿.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挫折教育[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1).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問題,文字史料,解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改的實施,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在高中階段,歷史教學已不再單純要求死記硬背歷史知識點,而是更強調歷史現象背后的深刻意涵,并通過分析史料把握歷史深意,幫助學生建構歷史知識體系,解讀歷史問題的原因、過程和意義。
一、解讀文字史料,綜合分析考量,恰當組織答案
文字史料的解讀,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同時也需要反復的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對文字史料進行準確的解讀,是學生分析理解史料內容的關鍵,解讀文字史料是有一些方法的,教師應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文字史料,找出文字史料背后隱含的歷史知識,深入理解歷史知識,幫助學生實現對文字史料的準確解讀。一般來說,文字史料的解讀,主要可以劃分為信息提取、現象描述、成因分析、本質揭示等四個階段。學生已經帶著問題對文字史料進行了仔細閱讀和分析,對問題答案已大致心中有數。在很多教師觀念中,只要學生吃透了史料、找出隱含知識點,就算大功告成了。但實際上,很多學生對文字史料和問題理解很透徹,分數卻并不理想,這是由于答案無法做到有效組織。對此,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文字史料進行系統全面分析,提煉要點,找出史料指向的核心知識點;其次,以問題設置的分值為依據,做好采分點的分配;第三,充分結合文字史料,用簡單、準確的語言總結出問題的答案,這樣既能節省學生答題時間,又能獲得理想的成績,而且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實際分析與運用能力。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對教學進行著積極不懈的探索,希望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方式實現教育的目標,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通過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然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高中歷史教學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學習歷史不應只停留在對史實的學習上,教師應當注重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使歷史作用于現實的生活。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不少教師對于歷史學科的認識不夠深刻,教師對于歷史學科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對歷史教材的學習上,沒有上升到總結歷史觀點應用于現實生活的層面。在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中,由于受高考壓力的影響,學生與教師都有著極大的升學壓力,高中歷史教學的核心仍然是考試的分數,幾乎所有的教師都將考試的分數作為衡量歷史學習效果的標準,而極少有教師關注到學生的歷史價值觀念、歷史學習能力等歷史素養。通過與學生溝通與交流筆者發現,不少在初中歷史成績優異的學生在進入高中后無法適應高中歷史教學,高一初期的歷史成績都不是很高。原因總結起來就是學生難以適應高中歷史教材的突然轉變,這打亂了學生一直以來的學習體系。
三、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措施探究
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新課改對于高中歷史教學的要求,及時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豐富學生的歷史學習視野。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教師的目標是使學生對于高中歷史教材中的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夠運用掌握的知識對事件進行歷史的分析。而新課改要求高中歷史教學不僅使學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識并運用知識,同時應當將歷史觀作為教學目標,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該當重視歷史觀念的灌輸,使教學目標符合時展的要求。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教育改革的推進,教師應當重視高中歷史教育的改革。通過改革教育方式和理念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保證學習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的基礎上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四、課堂教學有效性探討
正確認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狀,受長期以來的傳統觀念和施教水平以及教學資源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影響,歷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為考而教,為考而學,教學觀念還停留在“知識第一”、“考試萬能”的層面上,采用“知識點教學法”、“勾書圈點教學法”等,造成歷史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更談不上培養能力。而在新程課改革中,歷史教學不僅僅是參加高考,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在相對短暫的時間,讓學生得到更多的事實和能力,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學習歷史的有效性,關注歷史教學的效益,要求師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創造出更高效的學習效益,更主要的是通過歷史學習吸取古老的智慧服務于現實的人生。多媒體教學手段合理地運用到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恰當地把握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征,深入挖掘歷史教材中的趣味性,以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多媒體輔助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器官同時參與到歷史課堂教學中來,把靜態的教學內容變為直觀快樂的動態學習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課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欲望,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光大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2011年1月).《新課標教育研究》。
[2]陳偉君.淺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史料的有效運用[J].讀寫算,2013(26)。
>> 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農村初中數學課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 芻議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農村初中數學教師教學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新課改下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農村初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農村初中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農村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農村初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當前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農村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淺談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多年來,我一直從事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隨著新課改工作的深入,人們對數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農村初中數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的平穩發展。現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及親身體會對農村中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摸索出一些對策:
一、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農村的孩子從小生活在農村,見識少,所學是從課本或老師而得,不會將所學應用于現實生活中,產生知識無用論的想法。特別是家長,現在看到很多在學生畢業后工資低,工資還不及那些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的人,甚至有些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的現象后,總認為文憑對自己的子女將來出無多大用處。把子女送進學校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后就認為一切都是老師的責任,對自己孩子的學習及成長漠不關心或關心不夠,自己卻高忱無憂在外面打工。針對這一系列阻礙學生學習的客觀條件,教師在教好數學這門課之前,有義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而且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應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通過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內心世界,告訴他們知識的重要性,學會將知識應用于實踐。轉變“要我學”成“我要學”的正確學習觀,利用各種途徑轉變家長的觀念,共同使學生對學習更感興趣。
二、培養興趣,打牢基礎。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對某一學科的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可以說,一個教師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培養起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并使之能長久地保持下去。熱情是做事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能在學習數學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欲,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重要的辦法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加強操作。在教學中,教師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直觀上下功夫還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得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數學學習能力,我們必須著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數學學習興趣是一種自覺的動機,具有追求探索的傾向,是數學學習中具有創造性態度的重要條件;數學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也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關鍵內容。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各學習方法、途徑激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創設一個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發揮趣味數學的作用;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等等。在學生形成比較穩定的數學學習興趣后,我們教師就要注重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可以從數學學習的基礎概念教學入手,要求學生在初中起始階段就注重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只有有了堅實的數學基礎知識,數學的后續學習才有可靠保證。
三、讓學生學會學習。農村的學生具有基礎差、知識面窄、反應能力慢等特點,聽課時,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會簡單的模仿、記憶,不會舉一反三,思維緩慢,跟不是老師的思路,時間長了,導致聽不懂,日積月累,對數學的學習越來越困難,產生放棄的念頭。作為教師,首先要學生會預習。預習數學時,第一要閱讀課文,也就是把要學的內容讀一遍,這是最基礎的東西;第二掃除絆腳石,數理化的指示連續性強,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課程就無法學下去。預習的時候發現學過的概念還有不明白、不清楚,一定要搞清楚;第三把定理、定律、公式、常數、特定符號等是數學課程的最重要的內容,是需要深刻理解,牢牢記住的。所以預習的時候要把新的公式等,多寫幾遍,多記幾遍。要試做練習,數學課本上的練習題都是為鞏固知識而出的。預習是可以試做那些習題。檢驗預習的效果如何從兩個方面考慮:(1)下一講的基礎知識是什么?(2)下一講還有哪一些內容有哪些問題,學會帶著問題去聽課。其次,讓學生會聽課,聽課要專心,不能三心二意。對于每一堂課,都有其重點與難點,這些可以在教師板書或講解中有所體現,但是,對于每一個學生個體而言,其難點不一定與教師的預設相同,全班學生的難點也許并不一致,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各自的學習情況,記下自己認為的重點,特別是自己的學習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難點內容作較為詳細的記錄。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記下一時不能理解且又不便在課堂上向教師請教的問題,再等到課后與同學討論或請教老師后,把這部分內容補充完善。另外,課堂練習中出現的錯誤也可以作為記錄聽課筆記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