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婦產科護理學課程建設
時間:2023-11-27 10:24: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婦產科護理學課程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143-02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邊疆地區醫學中職教育迅猛發展,學校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我校遵循中職醫學教育特點,對課程進行全面改革和創新,以優質教學質量和課程建設打造精品。《婦產科護理學》自2013年被評為校級核心課程后,課程組依據人才培養模式明確課程定位、設計理念、教學模式與方法、師資隊伍建設、多媒體課件制作、實訓基地建設等為切入點,開展教學資源優化整合,再接再厲于2015年9月被確定為“自治區級中職精品課程”,作為課程負責人,將建設過程介紹如下。
一、 明確課程定位
我校地處祖國西北邊疆,“能力本位,就業導向,校企合作”是我校發展的根本,《婦產科護理學》作為護理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在進行崗位職業能力調研基礎上,依據中職生認知特點和婦產科護理崗位工作要求,本著“實際、實踐、實用”原則,制定課程標準,_定教學任務,提出教學目標。
二、課程設計理念
以臨床工作任務為導向,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形成課程體系。理論知識傳授以護理程序為主線展開即疾病概述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目標 護理措施護理評價,實踐教學有校內實訓練習、寒暑假頂崗實習、臨床見習。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以真實的臨床護理工作任務為載體,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使技能訓練與臨床崗位需要“零距離”對接。
三、課程內容優化設計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由行業專家歸納典型工作任務作為基本框架,專業教師、行業專家共同分析探討并轉化為教學任務,按照“教學做”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將課程優化為6個母模塊,19個子模塊,實踐項目11個。
四、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
1.教學模式
與行業專家一起制定課程標準,根據臨床實際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需要,參考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選取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和校內外實訓資源的有機結合,實現 “教一學一做”深度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方法
本課程理論和實訓教學全部采用多媒體、Flas、音視頻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生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效果。直觀顯示女性產科護理、新生兒護理、婦科護理的方法及過程,圖文并茂,突出知識傳播靈活性,配合案例,擴充和豐富了教學內容,教學更形象新穎;問題式教學啟發思考和加強記憶;病例討論及病歷分析能使護生理論聯系實際,將課堂的內容直接應用于臨床,為將來實習打下基礎。
五、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是學校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1]。我校采取多種途徑加強內涵建設,向內地兄弟院校學習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及指導思想。
1.鼓勵中青年教師申報校青年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積極參加國家示范性院校考察學習、職業教育技術學會舉辦的課程建設學習班、各種學術團體、學術會議和學術活動等,聘請職教專家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思想覺悟和政治素養。
2.教務科與督導室嚴把入口關,執行新教師試講、集體備課、聽課、學生評教等嚴格教學管理制度,日常每周一至周五的巡視,形成立體交叉管理。
六、教學資源優化整合
1.教材優化 編寫“適用與實用”的教材放在課程建設的首位,課程組2012年編寫適合我校中職學生的校本教材《婦產科護理學實訓指導及評分標準》、《婦產科護理學習指導及習題集》,2014年參編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的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護理專業“雙證書”人才培養規劃教材,2015年參編護考急救包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參編教材切合“護考”,在考點上高度融合;切合中職教育特點,堅持“三基、五性”基本原則,借我校國家示范校創辦東風,搭載精品課程建設良好氛圍,結合崗位知識技能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編寫出宜教宜學的精品教材。
2.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
我校多媒體設備建設完善后,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制作圖、文、聲、動、色為一體的課件,提高興趣,促進記憶、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搜集醫學視聽教材、動畫,形象展現了傳統教學手段無法展示的內容(如自然分娩的過程等),突破時間、空間限制,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建立教學資源庫,及時更新課件、實訓視頻、實訓指導(自編)等網絡資源,根據執業護士資格考試內容建立題庫,實現考教分離,形成電子教案、多媒體CAI課件,考試題庫在內的立體化體系。豐富教學內容,有效地將信息技術和課程進行整合,搭建課外學習平臺,加強師生間的溝通、答疑解惑。
精品課程建設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契而不舍的積累與沉淀。建設精品課程本身并不是最終目的,只有緊緊圍繞精品課程建設的內涵,更新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優化師資結構,提高課程管理水平,才能推動精品課程建設再上新臺階,最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3]。課程組繼續根據護考標準和臨床崗位群需求,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分工協作,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充分發揮精品課程示范和輻射作用,切實推進邊疆地區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
參考文獻:
[1]耿秀雙 陳楓 湯善鈞等.《護理基本技術》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C].承德醫學院學報,2008,(3):332.
關鍵詞:高職高級助產學 一體化 課程建設
助產專業是我院的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助產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醫學相關專業。如何提高護理教育的實踐性,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這個問題已明確地擺在我們的面前。
“一體化”教學是我國職業教育正在積極探索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一體化”教學模式強調以“就業為導向”,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做中增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一體化”教學就是將有關教學設備和專業設備同置一室,將專業理論課與技能操作課、臨床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學校專業教室中進行教學,讓老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老師和學生共同在專業教室里邊教、邊學、邊做去完成該專業的教學任務。這種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為一體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的理論和實踐相分離的做法,強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將理論學習與實際訓練緊密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突出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應用性、綜合性、實踐性和先進性,利于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框架,豐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一體化教學是符合我國職業教育的規律和特點,適應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展的一種成功的教學方法。我院首屆助產大專學生2012級助產專科1-4班的《高級助產學》進行一體化教學嘗試,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院婦產科一體化教學具體做法如下。
一、從優勢專業入手,積極進行一體化教學試點和攻堅
一體化教學是一項探索性和實踐性的工作,它涉及面廣,投入大,工作內容復雜。我院一體化教改目前還是處于認識階段,要起步、全面推行會面臨諸多困難,目前不能將所有專業課程都進行一體化教學,我院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辦學條件,首先在我院專業基礎理論及實踐性較重的助產專業,選擇《高級助產學》課程進行試點和攻堅,為我院的一體化教學摸索路子,積累經驗。
二、強化教學師資,大力培養適應一體化教學的“雙師型”教師
學校要進行一體化教學必須培養雙師型教師,優化師資配置。實施一體化教學首要條件是教師,要求教師不僅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講授理論課,而且有熟練的操作技能指導臨床實習,成為有“文”能“武”的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必須具有綜合專業知識,解決臨床中的實際問題,他們是教學行家,也是實踐能手,雙師型教師應具備能將各種知識、技能、技術相互滲透、融合和轉化的能力,而且知識面要寬。所以建設一支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實習操作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落實一體化教學理念的關鍵。我院在建設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學教師隊伍中,采用引進、培養與使用相結合的方法加強隊伍建設,培養了一批學科、學術帶頭人、技術骨干充實教師隊伍,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
三、深化教學內涵,精心進行高級助產學課程整體設計
我院婦產科教研組經過不斷地理論探討與分析,根據高級助產學的課程特點,組織有豐富臨床和教學經驗的婦產科老師在本專業改革的基礎上編寫《高級助產學》一體化校本教材,在原有大的知識體系下,進行全課程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重新設置《高級助產學》課程內容體系結構,修訂該課程的授課計劃和教學大綱,精心設計一體化課件,同時編寫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實驗指導。構建具有助產專業特色、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又相對獨立的課程體系。
四、整合教學資源,積極完善高級助產學學一體化實驗教學中心
1.創建高級助產學一體化實驗教學中心
從助產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出發,建設一體化實驗教學中心,在中心配備了完善的網絡、多媒體、數字模擬技術等先進的教學設備,同時大量引進現代化先進護理儀器、設備、電子化模擬病人、模擬標準病人等教學器材,使一體化實驗教學中心布局與未來工作地點布局相一致。我院的高級助產學一體化實驗教學中心通過不斷的資源整合及設備完善,逐步創建成為集理論授課、教學模擬、仿真實訓課、教學討論、臨床教學為一體的教學場所。
2.一體化實驗教學中心使用
教師在一體化實驗教學中心授課中根據教學內容,開展與病例相結合、與實踐課內容相結合、學生角色扮演、典型病例臨床模擬、學生互相考核、教師隨時抽考及評分等形式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時刻強調學生對服務對象的人文關懷,并將其納入評分標準。在一體化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后反饋,同學們反應非常良好。在一體化實驗教學中心的教學中,學生既學習到了婦產科的理論知識,同時又掌握高級助產學基本的操作方法及技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觀察、記錄、收集、整理婦產科病人情況的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高級助產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對病情進行科學歸納分析,得出恰當的結論;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對病人實施富于人文精神的整體護理。高級助產學一體化教學中心成為我院助產專業學生學習高級助產學專業理論、實踐及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基地。
五、改革教學方法,進行全課程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
1.情境創設教學
導入病例,設置問題,創設情境,使學生如同面對病人,談其診斷、治療,追其病因、機理,探討其答案,制定其個性化的護理計劃和健康教育指導,使學生們只聽、只看,變成去尋、去學、去鉆,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如在講授《外生殖器》一節中,課前創設一女孩小雅在騎車中被撞傷,外陰出現疼痛腫脹來就醫,要求同學們接診該患者(同學間進行角色扮演),做出正確的臨床診斷及護理,同學們很快自己看書得出正確的答案。
2.角色扮演式教學
教師提供典型病案,讓學生病人問題一一找出,選擇其中一個問題為扮演內容,三人一組,分別表演護士、病人,進行角色扮演,讓扮演病人的學生說出該病的典型表現及體征,由扮演護士的同學進行護理診斷并實施正確的護理措施,教師進行評分。如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一節中,老師簡單介紹病理、臨床表現及護理措施后,首先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扮演患者及護理人員,患者說出不同階段的臨床表現,護理人員接診患者,進行問病史、測血壓(課前設計好幾種不同的血壓值)、體檢水腫程度(課前設計好幾種不同的稅種程度)、查看尿蛋白驗單(課前設計好幾種不同數據的尿蛋白驗單),做出正確診斷后(老師巡視指正),對不同階段的妊高癥患者進行正確護理(老師巡視指正)。
3.護理實踐教學
在一體化教學過程中重視專業課實踐教學環節外,加強臨床實習環節,在第三學期開始進行定期臨床見習,并延長了第四學期臨床實習時間。同時開創第二課堂,組織護理知識、護理技能競賽,組織學生到社區為婦女建立健康手冊,做健康咨詢和健康教育。
4.自學討論式教學
教師在課前根據課程內容給出提綱,讓學生按提綱去圖書館查閱資料。上課時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討論一個內容,教師巡回指導,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進行總結。在課堂上同學們思考積極,討論熱烈,對問題的理解不斷加深,使原本呆板枯燥、難以記憶的課程帶來了色彩、生機與活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潛能。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們的表達能力。
六、參照國家相關的執業護士考核規范,健全考核體系
建立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為導向的實驗考核體系。根據教學培養目標,我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考核體系,將考核成績分成平時成績、理論考核成績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績三個組成部分,技能操作考核中注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如溝通與交流能力,人文關懷等方面能力的評價,為培養創新型、應用型高級護理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蔡秀芳《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探討》.中國成人教育,2009。
在繼續教育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
①學校層面:重招生輕管理,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
②課程層面:設置重復落后,欠科學,應用未接軌,教師難教,學生厭學;
③教材層面:缺乏針對性、連續性、可讀性,內容重復,知識老化;
④學生層面:要上班難上課,要文憑不想學習,愿出錢不愿出力;
⑤教師層面:怨言多設法少,照本宣科多、研究教授方法少;
⑥管理層面:想管好不好管,管不好最終不管;
⑦運行層面:基本市場化,利益驅使,惡性競爭;
⑧政府層面:睜只眼閉只眼。因此,要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辦法只有八個字—協同創新,轉型升質。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實現信息技術與繼續教育的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校成人高等教育質量全面提高。
2建設目標
2.1協同創新
與校外教學點、粵桂高校加強合作,形成共同發展、相互促進的辦學模式;不斷開展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改革,推廣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學校自身特點,充分利用學科優勢,積極推進學校繼續教育事業的發展。
2.2轉型升質
積極推進網絡教育資源開發和共享平臺建設,為廣大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完善終身學習的支持服務體系;加強網絡課堂、移動學習、模擬實驗等混合式學習模式應用,實現教學手段多樣化,把繼續教育的低能效型辦學向高能效型辦學轉變。
3建設團隊的角色分工
無論是PC版還是移動版醫學繼續教育網絡教學平臺,其上線的背后是建設團隊的密切配合。其中,校內外教師、助教及技術支持團隊都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廣東醫學院繼續教育網絡教學工作組由副院長顏大勝牽頭,繼續教育學院、教育技術與信息中心和學科教師組成了建設團隊。繼續教育學院主要負責統籌與管理,教育技術與信息中心負責平臺搭建和課程錄制,學科教師負責教學內容組織和授課。其中,以教育技術與信息中心為主體的技術支持團隊進行了如下角色分工:
①項目總協調(2人):主要負責規劃項目的技術支持流程,調度中心技術人員,協調與電信部門技術合作,相關項目活動通知,響應繼續教育學院課程團隊需求,等。
②課程錄制(6人):包括拍攝、后期制作、PPT美化、拍攝環境布置、設備調試等相關人員。主要工作包括:三分屏教學視頻的拍攝與后期制作,教學光盤設計與制作、錄播室建設和日常值班等工作。
③平臺研發(3人):主要負責繼續教育網絡教學平臺和移動網絡教學平臺的前端美工設計與制作、PC版網絡教學平臺的后臺研發、平臺調試與維護,等。
4建設的三個階段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促進了網絡課堂與面對面傳統課堂的深入融合,對繼續教育的課堂教學產生了重要影響。學校通過加快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引入信息技術完成教學過程的監控和指導,利用先進的網絡載體,如移動課堂、翻轉課堂,等,來實現不受時空限制、形式多樣、方法新穎、師生互動的混合型教學改革,努力實現學校繼續教育的“轉型升質”。廣東醫學院繼續教育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分為三個階段:
4.1“五位一體”教材建設階段
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教材改革,目前該校已擁有了成人學生專用的“五位一體”護理本、專科立體教材。“五位一體”教材即理論文本的紙質版教材,以實用、適用為原則,不超過35萬字;試題練習題庫,以光盤形式隨書附送,供學生自學練習;電子多媒體課件,各主編院校推薦名師講授錄制三分屏課件;教師備課電子教案PPT模板,供任課教師作課前培訓,人手一份;試題庫,供任課教師組織考試或學生自測。三分屏課件及配套光盤是“五位一體”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網絡教學平臺中主體教學資源。2008年至2011年,學校以護理學專業為切入點,將其專科和本科的全部課程錄制為三分屏課件,并完成配套光盤的制作。三分屏課件是把教師視頻與Powerpoint課件一并攝制下來,然后生成電腦格式的文件,通過Windows系統里的IE瀏覽器進行播放。生成的課件包括三個部分:教師的視頻、講課的Powerpoint(當然也可能是其他電子文檔)、課程綱要。三分屏課件以最經濟的、最有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描述和保留了面對面的課堂氛圍,它集視頻、文字、圖像、聲音和動畫為一體,學習者通過課件可看到教師的形象(局部)、聽到教師的聲音、看到教師的板書,并按照自己的時間和工作特點自由選擇學習方式和進度,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三分屏課件簡潔、易于操作的界面使學習者可以反復聆聽有關課程內容,直到聽懂為止。
4.2PC版網絡教學平臺建設階段
2010年,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建立起具有特色、實用性強、操作方便的醫學繼續教育網絡教學平臺,主要包括:授課錄像制作系統、教學門戶與授權模塊、課程學習網站模塊、網上測試模塊、學習論壇模塊、服務器硬件系統。該平臺將護理學專業主干課程實現數字化、網絡化,使遍布全省各教學點的成教學生都能充分共享校本部的優質教育資源。平臺研發技術人員負責該網絡教學平臺的搭建與維護,教學資源由授課教師及助教按照統一的要求進行上傳及管理。目前,繼續教育網絡教學平臺已經投入教學應用多年,并取得了明顯效果。通過平臺我們建設了14門完整的專業課程,包括:護理學基礎、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微生物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護理管理學、急救護理學、臨床營養學。用戶通過合法登錄,獲得授權來開展教學活動。其中用戶分為3類,包括:管理員用戶、教師用戶、學生用戶。管理員用戶:具有管理平臺的最高權限,包括賬號開設、授權,等。教師用戶:承擔某一課程建設與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用戶:課程信息瀏覽以及進行自主測驗、學習討論,等。
4.3繼續醫學教育移動教學平臺研發與試用階段
隨著移動通信網絡的快速發展,通過3G、4G移動網絡接入互聯網的用戶越來越多,而網絡教育是面向全社會各行各業、各層次,尤其是以在職學生為主的學習特點,使移動學習成為了一種快捷、方便、時尚的學習方式。在進行了多方面的學生需求分析和社會調查后,學校與中國電信合作,推出了繼續醫學教育移動教學平臺,目前正在試用階段。醫學繼續教育移動教學平臺提供與Web網站同步的最新通知。在線授課、電子教材、教學資源、在線測試、教學計劃,等,同時提供學生通過個人用戶名和密碼(與Web網站學生學習平臺相同),查詢個人的課程學習狀態,以往課程成績以及每次考試的考場安排等重要信息,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和狀態,并進行自我提醒。今后,學校將進一步探索手機網絡功能的應用,通過對繼續教育更細化的調研,以學生需求為目的,提供更多、更全面、更豐富的學習和課程資源信息,使學校繼續醫學教育的手機網站成為全省各地學生隨身學習的利器。
5創新應用
廣東醫學院繼續教育網絡教學平臺憑借繼續教育成就、辦學優勢和特色,以“協同創新,轉型升質”為目標,緊密聯系校內、校外教學點,通過管理體制建設、規章制度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品牌項目建設、人力資源建設、信息資源建設及理論資源建設等系統的探索與實踐,已基本構建起了服務型的醫科高校繼續教育體系,并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果,為地方高校開展繼續教育提供可借鑒的發展范式。
5.1以“五位一體”教材為抓手,推進教學模式改革
在傳統課堂面授的同時,利用繼續教育網絡教學平臺,完成教學全過程的監控和指導;利用先進的網絡載體,如移動課堂、翻轉課堂,等,實現不受時空限制、形式多樣、方法新穎、師生互動的混合型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5.2以網絡教學平臺為載體,協同推進移動課堂教學實踐
與通信運營商合作,共同創建繼續教育“電影院與觀眾”合作模式。簡言之,即由通信集團公司負責“電影院”運營,學校負責組織“觀眾”(學生),依托高性能網絡教學平臺的硬件支撐開展教學活動,協同推進移動課堂教學實踐。
5.3以教材協編院校為紐帶,推動課程資源共建共享
關鍵詞:地方綜合性大學;臨床醫學教育;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1-0140-02
成都學院(成都大學)作為地方綜合性大學,自2012年9月開始招收臨床醫學專業,如何建立有效的教學管理機制,恰當的人才培養定位,做好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整合臨床資源,提高教學質量,任務艱巨。作為成都市政府主管的唯一的地方綜合性大學,理應貫徹“以服務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育人理念,高效整合醫療資源,實現校政企(醫院)合作育人的大專業平臺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積極探索高效的醫學教學管理機制
1.理清附屬醫院與醫護學院的關系,實行“校院結合”的管理體制。成都學院(成都大學)醫護學院前身為四川省成都市衛生學校,2006年并入成都大學,開始招收本專科學生。開設臨床醫學、護理學、中藥學、藥學和口腔醫學技術5個本專科科專業。學校非常重視醫學教育,但由于其規模較小,學科水平較為落后,作為這樣一所地方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體制改革探索是學校教育體制改革的難點。
成都學院(成都大學)整合成都市臨床教學優勢資源,以原成都市鐵路中心醫院為成都大學附屬醫院,醫學教育實行“校院結合”的管理體制。在行政管理方面,按照校院兩級管理模式,即由校領導管理醫護學院、附屬醫院。在教學和學生工作管理方面,實行統一管理。即在學校教務處統籌和指導下,由醫護學院教學辦公室對學院、附屬醫院的醫學教學工作實行具體的協調和日常管理;在學校學生處、團委的統籌和指導下,由醫護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對學生工作實行統一管理。
學生進入臨床階段學習,將學生安排在附屬醫院學習,附屬醫院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執行計劃,組織師資,完成教學進度和評價,開展教學研究和課程建設,根據學校教務處的統一部署,由學校教學質量管理辦公室牽頭具體組織制訂醫學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成立醫學教學督導組、建立學生教學信息反饋、教學網絡平臺檢查、同行評教,及時反饋教學信息,保證和促進教學質量穩定與提高。
2.積極探索建立“臨床醫學教育管理中心”,實施統一管理。由于附屬醫院距離學校本部較遠,臨床實踐中心建在醫護學院,如果學生安排在附屬醫院,臨床實踐模擬教學不便。加之,隨著成都市臨床教學優勢資源進一步整合,新的附屬醫院的建立,還有非直屬附屬醫院的資源利用等勢必受到現有的管理機制的制約。因此,積極探索建立“臨床醫學教育管理中心”,實施臨床醫學教育統一管理,有利于提高醫學教育辦學整體效率,整合教育資源并實現各方面共贏[1]。
二、做好高素質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定位
地方綜合性大學培養的臨床醫學人才應是緊貼醫療、保健、康復全能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自然科學素養,扎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為一體的高素質應用型臨床醫學人才。[2]我們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中國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為指導,落實“臨床醫學專業本科醫學教育標準”,深刻理解高等臨床醫學教育內涵,轉變教育思想觀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深化“適應成都市衛生事業發展需求的”的專業特色,努力培養適應醫學模式轉變和我國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具有初步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創新意識和良好職業素質的應用型高級醫學人才,為通過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和加入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奠定基礎。
三、加強基礎與臨床醫學的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專業建設未來工作有保障的必要條件。基礎醫學課程的師資主要在醫護學院,臨床醫學課程的師資主要由附屬醫院提供。因此,學院和附屬醫院都必須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
1.基礎醫學師資。學院通過采用引進、培養和外聘三結合的機制,提升專業整體師資水平,逐步優化教學隊伍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建設一支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能夠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醫學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驗實踐教學。(1)引進。醫護學院現有基礎醫學教師18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講師12人;實驗技術人員2人。教學、實驗人員嚴重不足,計劃在3~5年內引進教師15~20人,實驗技術人員8~10人。(2)培養。以脫產進修、訪問學者、學歷提升、課程進修等形式送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高校學習。為保證課程的教學質量,學院采取按學期教學計劃,提前一學期將要開設的課程的相關師資送往四川大學或成都醫學院全程聽課,系統培養的方式培訓教師。目前已經有細胞生物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化學等課程的相應教師全程聽課,已開設課程的教學得到同行認可,學生滿意度高。(3)外聘。2012年特聘首都醫科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的3位專家作為我院的客座教授,指導制定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學科建設、師資培養等方面的工作。針對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核心課程的教學,采用外聘加內培的方式,聘請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的相關教授參與教學,以促進教學質量。
2.臨床醫學師資。臨床醫學師資主要由學校附屬醫院的臨床教師組成,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隊伍是提高臨床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問題。成都大學附屬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于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始建于1901年,前身為法國天主教會舉辦的圣修醫院。2010年4月21日市政府決定將成都鐵路中心醫院成建制劃轉我校作為附屬醫院,更名為“成都大學附屬醫院”。作為新建附屬醫院,臨床教師隊伍的建設任務繁重,要在學生進入臨床醫學教育階段前建立起一支醫德醫風高尚、醫療技術精湛、教學水平優良的臨床教師隊伍,為臨床課程的教學做好準備。目前,附屬醫院已經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1)樹立教學意識,明確附屬醫院的職責。附屬醫院不僅僅是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教學與實習基地的主體,而且其本身就是高等醫學院校的核心組成部分,擔負著臨床醫學學科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的重任[3]。由于新建附屬醫院對醫學教育認識不到位,使命感不強,沒有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臨床教師教學意識淡薄,沒有認識到臨床教學是附屬醫院臨床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引導臨床醫師正確處理醫、教、研三者關系,教育醫務人員轉變重臨床、重科研、輕教學的觀念,不斷增強教學意識,以教促醫,以教促研,逐漸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2)實行教學師資準入制,選拔較高素質的臨床醫生擔任臨床教師。實行教學師資準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醫師及以上職稱,臨床工作5年,從事本專業3年以上,有臨床教學經驗者擔任臨床教學工作。優先選拔專業思想堅定,有奉獻精神,熱愛醫學教育,臨床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擔任臨床教師。(3)加強臨床教師高校教師資格的認定工作。高等醫學院校本科教學必須要求教師具備高校教師資格證,附屬醫院積極配合學校人事處為符合條件的臨床醫師進行高校教師資格認定。該項工作進展順利,已有52名教師通過了四川省高校教師職業技能培訓,32名取得了高校教師資格證。(4)建立教學管理機構與制度。附屬醫院已經成立教學管理組織機構,設立專職教學管理人員,診斷學、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10個教研室,下設各教學組。建立了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條件與臨床教學相適應。
總之,地方綜合性大學新辦臨床醫學專業,首先應該理清附屬醫院與學院的關系,探索建立高校的醫學教育管理機制。其次,在廣泛征求意見,達成共識,恰當地準確地作好人才培養定位,為以后的教學工作的開展定好方向。最后,師資隊伍建設是專業建設未來工作有保障的必要條件,學院和附屬醫院要做好基礎與臨床兩支隊伍的建設。今后,我們還要積極做好相關課程建設、實習基地建設和教學資料建設等工作,以確保臨床醫學的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幼昆,袁丁,崔向軍.地方綜合性大學臨床醫學教育體制改革探索實踐[J].醫學與社會,2012,25(5):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