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4 10:41: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生物技術專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997年教育部正式批準,在高等院校設立生物技術專業,并于1998年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規范了生物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課程和學制。專業課程包括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分子主要生物學及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和生物化學工程,涵蓋了生命科學和生命工程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并以此構成了生物技術專業課程的基本框架。醫學院校是醫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臨床醫學也是醫學生物技術應用的主戰場,醫學生物技術與臨床醫學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缺少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滿足醫藥領域的科研及創新要求。這就提示我們,在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開設臨床醫學課程,有著迫切需要和實際意義。我校生物技術專業自招生之初就開設了臨床醫學課程。生物技術專業有了臨床醫學的指引,人才培養基礎更加扎實,方向更加明確。同時,具有一定臨床醫學知識的生物醫學人才,能夠更好地將自身優勢輻射到傳統醫學專業上,為臨床醫學的發展提供新視野,開拓新思路,注入新的活力。醫學生物技術已經在臨床醫學的發展中發揮了革命性的作用,如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單抗導向藥物、人工血液代用品等已廣泛應用于癌癥、傳染性疾病和一些遺傳性疾病治療。同時,許多臨床新問題、老難題,也越來越多地依賴于生物技術的發展,相關疾病的基因定位、組織工程、干細胞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顯然,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開設臨床醫學課程既是生物技術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臨床醫學發展的需要。
2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現狀和問題
2.1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完全照搬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是培養目標的直接反映,是培養人才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應該緊貼生物技術專業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設置。然而,目前大部分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完全照搬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將內科、外科、專科教學內容按照病因、臨床表現、病理、診斷、治療、預防等毫無取舍地灌輸給學生,呈現教師教學無特色、無重點、無思路,學生學習無方向、無興趣的狀態。這與學科設置初衷和社會人才需求脫節,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2.2課程目標不明確,考核要求不嚴格
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對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不夠重視,沒有真正意識到臨床醫學對該專業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意義。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課程目標應該是:使學生具有一定臨床思維,了解臨床醫學前沿和需要,并能在醫學發展和臨床需求中找到生物技術的落腳點、發力點,運用所掌握的生物技術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最終為醫學問題的解決開辟新思路、提供新方法。但是目前醫學院校對于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課程目標認識比較模糊,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掌握哪些內容、掌握到什么程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考核過程較為敷衍,甚至沒有考核,使臨床醫學課程開設存在“雞肋化”的危險。
3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內容
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在強調基本素質共性的基礎上,應該有不同的培養類型和專業方向。醫學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內容必須體現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尊重學生多樣性選擇。目前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不能完全符合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不能完全適應現代醫學發展需要,不能完全考慮到多樣化、個性化、專業化,因此有必要對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3.1緊貼實際,重點突出
臨床醫學是醫學生物技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課程設置上除了要整體介紹臨床醫學概況外,重點是要篩選出能夠體現生物技術學科發展價值以及與生物技術知識有交集的內容,體現出醫學生物技術特色和資源優勢,如臨床診斷的新方法,基因診斷、基因治療技術在腫瘤及其他疾病中的應用等;而疾病的臨床表現、物理診斷及常規治療方法等內容應該淡化。這樣才會貼近生物技術專業實際,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避免浪費學生有限的精力。
3.2以臨床問題為向導,以臨床難點為突破
醫學生物技術發展動力就是臨床問題。醫學生物技術的發展已為我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醫學難題,開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已有很多成熟的、新興的生物技術應用于臨床實踐。因此,應將目前臨床上亟待解決的問題和需要突破的難點貫穿在教學中,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把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結合起來。
3.3著眼前沿,廣泛涉獵
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內容需要不斷更新和發展。臨床醫學的最前沿往往與生物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因此要把臨床醫學中最新的焦點和熱點引入教學中,讓學生體會醫學生物技術對現代醫學發展的重要性,增強榮譽感和使命感。同時,臨床醫學不斷進展的案例也是很好的教學事例,讓學生了解前輩們是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推動醫學科學向前發展的。但也要照顧到醫學發展的冷門分支,給學生拾遺補缺的機會,在大家忽視的老問題上做出新文章。
4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模式
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模式應該有別于臨床醫學專業,要更加突出多樣性、靈活性和自主性,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將課程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4.1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選修和必修相結合
壓縮課堂教學時數,將教學主戰場放在課外,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增加選修課數量,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進行探索。生物技術專業將來不從事臨床醫療工作,對臨床醫學知識的學習應該是有重點和有取舍的,這個選擇權不應掌握在教師手中,而應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外通過文獻查閱、學術會議、網絡交流等多種形式,學習對未來職業發展有幫助的醫學知識。
4.2大師進講堂,將導師范圍擴展至臨床學科
師資隊伍建設是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關鍵。目前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師資結構中,中級職稱教師比例偏高,真正的大師偏少。應該把臨床醫學的“大腕”請進講堂,因為生物技術專業的導師往往更重視具體的新技術、新方法,而對臨床醫學前沿需求知之甚少,缺少宏觀思路和頂層設計。這些可由臨床導師很好地補充,他們扎根臨床數十年,對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的難點要點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要鼓勵學生參與到臨床導師的科研課題及科技創新活動中,使其不僅對原有理論知識和技術有更清晰的認識,還鍛煉了臨床科研思維能力;使學生能更準確地把握現代醫學發展的脈搏,找到自己感興趣、能鉆研、有出路的研究方向,對未來職業發展進行合理的規劃。
4.3啟發為主,傳授為輔
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將來主要從事科研工作,應該是臨床醫生的益友良師。其臨床醫學教學不應以傳授方式為主,而應采取引導、啟發的方式,加入討論及案例教學,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用專業特長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強化學生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培養,在教學環節中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和自由學習。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基礎聯系臨床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學過程的“四結合”:密切結合科研,密切結合臨床,密切結合實踐,密切結合新進展。
4.4考核評價與教學目的相統一
關鍵詞:醫學生物技術; 第二課堂學習; 實踐與體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10-138-001
醫學生物技術專業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醫學生物科學的基本理論和系統的生物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生物化學知識體系龐大,內容復雜且學時有限,要加強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科學實驗能力,僅僅靠第一課堂的理論課是不夠的。第二課堂教學具有組織的靈活性、管理的開放性、資源整合的廣泛性等優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1]。通過第二課堂的學習,學生可以把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使專業知識與科研實際相結合,并同時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我們教研室承擔了多年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第二課堂活動及實習生帶教任務,在此過程中對本科第二課堂帶教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改革。本文從活動準備、組織實施、教學效果和總結體會等幾個方面總結我們指導本科生第二課堂學習的一些經驗和做法。
一、活動準備
本活動開展的對象為四年制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學生按照自愿參加的原則,以2至4人為一組。根據本科室各位教員的研究方向,結合學生的興趣,為每組學生推薦了一位教員作為指導老師,參與指導文獻閱讀、撰寫綜述、實驗研究等多個環節,保證了學生有任何問題都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解答。
二、組織實施
第二課堂的教學采用教員啟發引導為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師生間通過輕松自如地交流、合作和探討,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第二課堂形式采用文獻查閱結合實驗研究。通過文獻查閱培養學員檢索信息的能力并提高專業英語水平,通過學員直接參與實驗或科學研究活動,使其在操作中直接獲取知識,成就感強,學習興趣大[2]。
1.查閱文獻形成綜述
學員選定題目以后,引導學員回顧醫學信息檢索課程學習的內容,利用各種網絡數據庫(如NCBI)進行文獻的檢索和資料的查閱,然后引導學生自行研讀相關文獻資料。此階段要求學生對相關文獻進行歸納與總結,鼓勵學員進行文獻綜述的撰寫,擇優推薦投稿發表。
2.實驗研究
在閱讀了相關文獻,對課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我們引導學員參與相關課題的部分環節的實驗研究工作。我們不僅要求學員能夠學習和掌握一些實驗操作,同時注重培養學員嚴謹、規范的科學研究習慣。引導學員依據科研課題的指導思想,設計技術路線,確立實驗方法。在教員的指導下,從實驗分組,具體的實驗操作以及實驗后的統計處理數據,都依次按科研工作有節奏地嚴格進行,對于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經常組織小組討論。
三、教學效果
1.通過對中英文文獻的查閱、綜述的撰寫,學員的文獻檢索能力、專業英語水平和論文寫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部分學員撰寫的綜述已發表于相關期刊[4-6]。在此基礎上,對于科研的思路也有了初步認識。
2.學員的操作技能和科學素養有顯著提高。學員在直接參與實驗研究過程中,掌握了常規儀器的操作規范,常規實驗的操作方法,在教員的指導和監督下,養成了嚴謹的科學素養,為課題的順利開展和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3.培養了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挫折是家常便飯,教員一般不直接給予答案,而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己查閱文獻資料以及開展小組討論來解決問題,以此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其綜合素養。
4.在整個活動開展過程中,指導老師全程參與教學的組織和協調,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增強師生的交流和感情有莫大的益處。
四、總結體會
第二課堂以其豐富的內容、靈活的方式,在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達到了補充第一課堂知識,拓寬學生科研思維能力的目的。學員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可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還可以不斷發現新問題,解答新問題,使學習過程縮短,印象更加深刻。學員的動手能力,協作精神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實驗條件的限制,第二課堂教授的內容知識點零散、深度不夠,參與的學員人數也不能過多;二是活動時間受限,因為本科學生第一課堂教學任務繁多,業余時間只能是晚上和周末。因此,建議在開展生物技術第二課堂活動時,要合理選擇課堂內容和準備實施方案,同時適當利用好業余時間,既不影響專業課程的學習,又不能給學生造成太大的壓力。相信這些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將會更好地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而我們也將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積累經驗,為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婁桂予,李渝萍,陳珊等.開設生物化學第二課堂,提高醫學生科研究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1,(5):123
[2]趙云鶴,楊桂姣,呂華等.開展解剖學第二課堂教學的探討[J]. 基礎醫學教育,2011,13(6):514-516
[3]夏,李建軍,王梁華.轉錄終止及其調控[J]生命的化學,2012,32(6):550-555
【關鍵詞】生物技術專業;醫學院校;課程體系
近些年,隨著科技的進步,生命科學飛速發展,生物技術在各領域展現出了無限潛力,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被世界各國確定為21世紀科技發展的關鍵技術和新型產業。現代生物技術與其他學科相互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了農業生物技術、醫藥生物技術和工業生物技術三個應用領域,其中醫藥生物技術領域由于和人類的生命安全關系密切,成為現代生物技術中最實用、最具發展勢頭的領域之一。
一、生物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及各院校招生情況
隨著生物醫藥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以及新的理論技術不斷涌現,具有扎實理論基礎、較強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醫藥生物技術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生物技術相關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有增無減,尤其是醫藥行業生物技術人才需求快速增長。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對生物技術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于1998年正式將生物技術專業列入理學本科專業目錄,主要培養應用型的專業技術人才。之后,很多院校都相繼開設生物技術專業,中國前300名大學中,具有生物技術專業的大學占到了33.7%。通過對生物技術專業在這300所大學不同類別的分布分析可以發現,生物技術專業在綜合類、理工類、農林類和師范類高校中設置的頻率較高,分別占相應各類高校總數的70.6%、70.8%、82.6%、97.3%。而我們通過前期統計,全國90所醫學本科院校,開設生物技術及相關專業的僅有28所,占31.1%,不及全國的平均水平。醫藥行業生物技術人才的供給遠遠小于社會需求。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與普通院校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有所不同,其特點體現在醫學知識和藥學知識與生物技術的深度交叉融合,因此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開設的課程也要反映相應的醫藥特色。但是,由于生物技術專業在國內相關院校的開設主要集中在綜合類、理工類、農林類和師范類高校,在醫學院校開設的相對較少,必然會導致教學模式和內容偏向于工業生物技術和農業生物技術的教學。體現在人力資源市場上就是醫藥生物技術人才的相對缺乏。面對大好形勢,高等醫學院校作為醫藥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的主體,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建設,以培養與行業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是關系到專業興衰成敗的關鍵課題。目前,醫藥生物技術的教學模式還存在一些缺陷,針對性的醫藥生物技術人才培養機制尚屬于探索階段。如果照搬其他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就會導致學生能力的同質化嚴重,不能很好的與醫藥行業的職業崗位需求相吻合,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不足,從而造成就業困難。所以,迫切需要建設適合醫藥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課程體系及人才培養方案。另外,生物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踐教學是夯實理論知識和培養科研思維必備的手段。因此,在教學體系設計及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實踐教學,這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全國各高校生物技術專業開設課程分析
統計了全國21所高校生物技術專業所開設課程,其中包括4所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一)各校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開設情況
從總體來看,各學校課程開設率較高的課程有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醫學遺傳學,所統計所有學校均開設有以上三門課程;其次,開出率較高的課程有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醫學統計學、生物信息學、免疫學等,下圖為所統計各學校開出率前21位的課程。
(二)醫學與非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開設情況對比
與非醫學院校相比,醫科學校生物技術專業中,各學校課程開設率較高的課程同樣有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醫學遺傳學,統計的所有學校均開設有以上三門課程;除此之外,醫學類學校基因工程、醫學統計學、生物信息學、免疫學、生物技術綜合性實驗、生理學、人體解剖學、藥理學、蛋白質工程等幾門課程開出率高。下圖為綜合所統計各醫科與非醫科學校課程開出率前20位的對比圖。從圖上可以看出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醫學遺傳學、基因工程、醫學統計學等開出率兩類學校均較高,但是臨床醫學概論、病理學、藥理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等醫學相關課程,非醫學院校均開設較少或未開設。
三、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思路
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注意醫學基礎知識與生物技術學科各課程間的交叉和滲透。所以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上就應該與其他院校有所區別,具有自己的特色。除了生物技術專業必開的基礎課程及專業技術課程之外,具有醫學特色的相關課程也應該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中,可以使學生將醫藥基礎知識更好地應用于醫學生物技術的實際工作中,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適應醫藥生物技術行業。因此,通過對其他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學習以及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探索,總結了一些本校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路。
(一)合理選擇授課科目,突出醫學院校優勢
目標是培養出適合我國現階段實際需求,具備扎實醫藥生物技術理論基礎,熟練掌握各項實驗技能,能在醫藥、檢驗、食品等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服務等工作,以及在科研、營銷、第三方檢驗等領域從事研究助理、產品銷售、檢測試劑盒的設計開發與使用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業人才。因此,我們的學生除了學習一般生物技術專業必須學習的理論知識,還要補充如臨床醫學概論、病理學、藥理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醫學遺傳學、醫學統計學等與醫藥生物技術相關的醫學類專業課,從而進一步提升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調整實踐教學模式,開設專業綜合實訓
生物技術專業涉及到的五大工程技術之間彼此交叉滲透,互為基礎。因此,生物技術實驗課程的設置必須打破傳統上每門課程單獨設立實驗的傳統,將本專業主干課程實驗根據內在聯系進行整合,單獨成課,設立一些綜合性實驗、實訓,而非簡單的課程實驗。綜合性實驗要求學生具備一定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一般在第三到第四學年開展。另外,綜合性實驗內容的設置還要能反映多門課程的綜合知識,最終達到對學生實驗技能和方案進行綜合訓練的目的。例如,我校開設了生物技術綜合實訓,該實訓共安排8周時間,分兩學期上完,每學期安排4周時間,中間不再穿插理論課學習,給予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該綜合實訓涉及基因工程各個方面,以蛋白藥物開發作為主線,包括蛋白藥物的克隆、表達、檢驗、純化、藥物活性的檢測等一系列醫藥生物技術操作環節。該實踐環節與真正蛋白藥物的研發生產相一致,使學生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充分結合,與社會、行業接軌。另外,根據專業生物技術專業醫藥特色,開設病理檢驗、實驗動物學、抗體制備、臨床分子診斷、動物細胞培養等實驗,這些實驗除了培養學生基礎生物技術技能之外,加入醫學相關內容,使學生掌握交叉學科知識及技能,更適應社會對醫藥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培養出的學生更適于快速發展的醫藥生物技術行業。
(三)根據市場需求,合理整合教學內容
在生物技術專業課程的教學中發現許多知識點在不同課程中重復出現,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另外通過對學生實習企業的調查,我們發現企業最需要那些實踐能力強、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畢業生,而我們的某些授課內容缺乏縱深性,對知識點的講解并不系統,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針對以上問題進行了教學內容的整合,減少理論教學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比重,同時注重了某些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有利于學生快速系統地建立知識體系。例如在“分子診斷學”授課中,增加遺傳病的介紹,如常見遺傳病的臨床特征、分子診斷手段以及基因治療等。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授課內容中加入臨床診斷試劑盒的研發、臨床生物技術檢測及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方法等內容,以培養具有良好醫學基礎的生物技術專業人才,適應社會并服務于社會。生物技術尤其是醫藥生物技術方向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可以說改變了現代醫學的發展,但是對于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的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目前對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通過思考后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探索,能夠培養出與社會及行業、企業需求相適應的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郭弘藝,張旭光,邵露等.生物技術專業現狀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
[2]劉瑞珍,張蘭鳳,邱啟祥.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解剖學教學探究[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4,22(2)
論文摘要:介紹本校中等醫學職業教育和專業結構調整的整個發展、演變過程,并針對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論文關鍵詞:專業結構;市場需求;對策
安康衛生學校位于經濟、文化欠發達的陜西南部,經過4O多年的艱苦創業,現已發展成為一所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實力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回顧學校的發展歷程,我們體會到教學質量、教學改革、專業結構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3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在這3個因素中,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根本,教學改革是學校發展的動力,專業結構是學校發展的關鍵。鑒于對專業結構重要性的認識,近年來我們在這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與實踐。
1專業設置與學校發展的歷史回顧
從建校初期到1984年,學校主要開辦醫士和護士2個長線專業,間斷開辦過中醫、放射、藥劑、婦幼等專業,每年的招生專業數一般為3個左右,招生規模維持在600人以內。從1985年起,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學校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大了專業調整和創辦新專業的力度,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學校現已形成兩部一院(大專部、中專部和附屬醫院)的基本辦學格局,學校大專部設有臨床醫學、社區定向醫學、中西醫結合、麻醉醫學、護理、助產、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8個專業;中專部設有護理、助產、衛生保健、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計劃生育技術、眼視光技術、IZ:l腔工藝技術、康復技術、醫學生物技術、中醫康復保健、藥劑、中藥制藥、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衛生信息管理15個專業。專業結構的拓展擴大了學校的辦學規模,促進了學校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學校2006年與1984年同期規模相比,在校學生由600余人發展到2600余人,增加了3.3倍;校舍建筑面積由3000m擴大到58246m,固定資產由138萬元增加到6000余萬元,實驗室資產由40余萬元增長到近1600萬元。1993年我校被評為省部級重點中專,2000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2調整專業設置的基本做法
2.1保持優勢專業,創建自身品牌
對于就業市場需求量相對較大、自身優勢明顯的長線專業,如護理專業、臨床醫學專業,我們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上加大了教學改革力度,在教學手段現代化和學生能力培養上下工夫,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學校的辦學優勢,以良好的教學質量贏得了社會信譽,樹立了自身形象。
2.2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拓新專業
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特別是對醫學相關學科人才的需求,我們在進行必要的可行性論證的基礎上,適時開辦新專業。如針對本地區醫學影像技術、麻醉醫學、眼視光技術、口腔工藝技術方面人才缺乏的情況,及時開辦了醫學影像技術、麻醉醫學、眼視光技術、口腔工藝技術等專業;針對基層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的需要,開辦了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和計劃生育技術專業;根據一些制藥企業、醫療單位和藥品市場的需要,開辦了醫學生物技術、藥學、中藥制藥等專業,并從師資、設備、管理等諸方面予以傾斜,以促使其健康發展。
2.3增強趨前意識,避免盲目開馥
人才的培養有一定的周期性,衛生人才市場的需求在不同的領域也有其周期性變化,因此開辦新專業不能盲目追求“熱門”,要注意其專業特點與未來人才市場需求的銜接,盡可能縮短培養周期,快出人才,爭取“短平快”效應。我校挑選部分醫學相關學科開設了高中起點的兩年制高中專(包括醫學文秘、衛生信息管理等專業),對有一定市場需求的短線專業,如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眼視光技術、口腔工藝技術、醫學生物技術、藥學等專業則采取隔年招生和輪流開辦的方式,對一些已不適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市場需求漸趨疲軟的專業,則逐步壓縮招生規模,適時淘汰或停招,這樣既滿足了社會需求,又沒有造成培養過剩,避免了資源浪費。
3加強協作.縱向聯合.拓寬辦學渠道.提高辦學層次
目前,中等醫學教育的專業結構已趨于完善,要更好地適應人才市場需求,還應在拓寬辦學渠道、提高辦學層次上下工夫。我校從1986年開始,先后與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四軍醫大學、延安大學聯合開辦醫學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由原來單一的臨床醫學發展到現在的社區定向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麻醉醫學、藥學、護理、助產、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9個專業,并開辦了初中起點五年制醫學高職高專教育,目前高職高專在校生人數已占在校生總數的75%以上。這種依托高校聯合辦學的方式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全方位地提高了學校的辦學實力,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我們還與上述學校以及省內外其他高等院校協作,開展了專升本的成人教育、自考、函授、遠程教育等,與相關行業和部門聯合開展了所需專業人才的繼續教育等,拓寬了辦學渠道。擴大了學校的生存空間。
4專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4.1開辦新專業.6論證與決策問題
新專業的開辦要以就業市場為導向,在可行性分析論證的基礎上適時決策,不失時機,搶抓機遇。
4.2錁程馥置與散學計劃制訂
圍繞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搞好課程的優化組合,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是開辦新專業的一個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所培養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質量。對于國家尚無指導性計劃的專業,先組織人力進行專題調研,及時制訂出能體現本專業特色的教學計劃,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予以完善。
4.3妥善解決師費問題
隨著新專業的開辦和辦學層次的提高,學校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師資問題。我們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和鼓勵有能力的教師從事第二專業的教學工作;鼓勵中青年教師在職或脫產進修學習,提高學歷,拓寬知識面,加強教學能力和水平的培養;積極引進人才,充實師資隊伍;同時充分發揮當地其他大中專學校、科研、醫療單位和工廠的優勢,實行校院聯合、校企聯合,進行聯合辦學,聘請兼職教師,滿足教學需要。
4.4實驗、實習問題
隨著新專業開辦和辦學規模的擴大,出現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實驗、實習問題。這既有實驗設備和實習場所不足的問題,也有帶教師資匱乏的問題。除學校自身應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改善實驗、實習條件,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養,以滿足教學需要外,還應走校院聯合、校企聯合的協作辦學道路,實行聯合辦學,挖掘教育資源,實行資源共享、效益分享的辦學模式,擴充和完善實訓基地建設。如我校開辦的部分短線專業(包括醫學影像技術、眼視光技術、口腔工藝技術、醫學生物技術、藥學等專業),除學校先期進行基礎投資外,都是采取走出校門、尋求協作單位聯合辦學的方式。這樣既充分利用了現有的教育資源,又避免了學校大量財力的重復投入。
一、課程設置
生物技術綜合實驗包含現今生物技術制藥普遍的基 本流程:基因工程菌的構建、菌株的發酵培養、目的產物 的提取和后期產物的分離鑒定。生物技術教研室結合自身 實際情況,編寫了《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該教材涵蓋 了基因工程,發酵工程和蛋白質工程中的實驗技術,彼此 銜接構成完整的實驗系統。本教材涉及知識面較廣,重點 難點清晰,結構邏輯性強,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實踐性。
二、課程方式
生物技術綜合實驗是實驗課,因此具有普遍實驗課 的授課方式。授課時結合多媒體課件及現場操作演示來 完成課程內容。具體方式如下:(-)分組教學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進行分組,一般6人一組。 更大型的實驗項目,如發酵罐的使用則將全班分為2組。 以上在上課前根據具體實驗內容由教!^安排。實驗前先 由教師講解本次實驗的背景知識,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 重點講解實驗的操作步驟和關鍵儀器的使用。在學生操作 過程中,教_師需現場指導答疑,隨時糾正不規范的操作。 實驗操作過程中,允許各小組自行安排實驗分工,要求每 位學生都參與,以小組為單位獨立完成實驗。這樣不僅鍛 煉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授課方式在實驗教學中,我們應用多媒體結合板書的方法進 行教學。對媒體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學習資料,包 括現今最前沿的技術背景和實驗手段,當下生物技術制 藥的行業發展情況,以及一些用來解釋實驗原理的動態 視頻等等M。
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對理論知識的運 用能力,教師在授課時應不斷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 析問題,并提出幾種可行的解決方法,最后再引導學生 選擇本次實驗中應用的實驗方法。例如,對基因工程菌 進行菌體破碎收集產物時,教師可提問“實驗室和工業 上對菌體破碎都有哪些方法” “為什么實驗室和工業上 選擇的方法不同” “本次實驗中我們為什么用到此方法”, 在學生討論后,教師逐一進行解答“實驗室常用菌體破 碎方法有超聲波破碎和堿裂解法,工業上則常用高壓勻 質機” “工業上處理菌體量大” “本次實驗用到超聲波 法為的是保護產物蛋白”。這樣通過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教導學生在今后生產中,對實驗方案確定前要全面考慮, 謹慎判斷和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
(三)實驗設計生物綜合實驗的重點是各個知識點的銜接。以生產 一基因工程蛋白為例:1.基因工程菌的構建由于教學課時有限,基因工程菌選自教師的科研項 目,這樣節省了科研時間,提高實驗的成功率p]。對于 生物技術本科學生,要求掌握的是PCR技術擴增目的基 因,感受態細胞的制備,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 的基因的監測與鑒定的實驗過程。以上綜合了基因工程 和分子生物學理論。
2. 工程菌發酵包括基因工程菌的篩選和發酵培養。涉及的實驗方 法有固體培養,液體培養,發酵罐批量發酵,發酵培養 基優化等。以上涵蓋了發酵工程理論知識,同時與基因 工程和分子生物學知識銜接。
3. 菌體收集和破碎學生前期在微生物學課程里做過這類實驗,但都是 實驗室小規模的操作。在生物綜合實驗中,目的是使學 生有生產的概念,在大規模生產中用到的離心和過濾的 方法要求其掌握。
4. 蛋白的提取和純化此過程涉及分離方法有凝膠過濾,親和層析和離子 交換層析,以及蛋白的透析除鹽、鹽析等方法。學生在 實驗中掌握了幾種最常用的蛋白質純化和精制的方法,了 解不同情況選擇不同方法的條件,在生物制藥生產過程 中才能靈活處理。
5. 活性檢測具體實驗是體外培養細胞,進行MTT實驗。此過程綜合運用了細胞生物學和細胞工程的相關知識。以上則 為生物綜合性實驗系統地完整地實施方案。涉及的更多 前期學過的知識點,要求學生課前自己復習確保實驗順 利進行。
(四)理論聯系實際生物綜合實驗開展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實驗設計能力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實際生產 中得到應用。因此僅僅局限于實驗室不能收到最好的效 果。對于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達到理論 聯系實際的最好方法是校企合作。與當地生物制藥企業 聯合,設置一定的課時使學生可進企業參觀學習,或者 從企業收集一定的資料作為學生自主創新實驗的選題, 這樣才是對學生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培養的更好的方式, 并能真正提高他們的科研水平和分析能力。
三、考核方法
第一項考核指標為實驗報告。實驗報告的撰寫重點 部分是實驗步驟、實驗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實驗結果^ 科研材料的撰寫是專業人才應具有的基本科研素質,撰 寫實驗報告是提髙該素質的方法之一。為今后畢業論文 的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1°]。此項成績占總成績30%。 第二項考核是實驗課中的操作。教師在每堂課上應隨時觀察學生的操作是否規范,實驗安排是否合理,實驗是' 否獨立完成,實驗結束后臺面是否整潔。依據以上教師 給出合理的分數,作為平時成績。該項主要考核學生的 動手能力,占總成績20%。第三項為年終考核。年終考 核內容包括卷面理論和實際操作考核兩部分考核一起進 行。在動手操作的考核過程中,單人隨機抽選實驗題目, 操作的同時回答相應的理論知識。考核分輪進行,操作1 由教師打分。年終考核占總成績50%。以上構成生物技 術綜合實驗課程考核的所有內容。
四、課程特點
一醫學生就業的心理問題主要有:
1 沒有自信,自卑――“怕就業”。有些醫學生并非出身名校或者來自農村地區,家庭條件不好,在就業時就顯得底氣不足,矮人一截。其實是對自己認識不足,缺乏信心和勇氣,一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能正確處理,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對就業悲觀失望。
2 盲目攀比,急功近利――“難就業”。嫉妒心理普遍存在,擇業嫉妒心理就是在求職過程中對他人的成就、 特長或優越的地位等持既羨慕又敵視的情緒。同樣面對就業,身邊的同學找到優厚的工作,出于某種程度上的嫉妒心理,而并沒有對自己的素質和條件進行合理分析,以別人為定位,盲目追求高薪單位,造成求職的失敗。也有一部分人,對自己評價過高,醫學是一個熱門專業,行業的薪資水平較高,所以對于起點低,工資低的單位看不上,一心想進入沿海大城市三甲級醫院,拿很高的薪水。結果可想而知了,任何一家醫院不會發大價錢請一個“實習生”。
3 獨立性不強,過分依賴他人――“躲就業” 。現在很多的大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當到大學畢業時,依然不能獨擋一面:一心只是等就業單位降低就業門檻,靠學校拓寬就業渠道和希望家人朋友幫助自己鋪好就業的路子。沒有充分的自我認識和要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不敢投身社會競爭。
二造成醫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原因
1 醫學生本身的素質和條件達不到要求,現在高校的教育體制雖然在不斷的深化改革,但仍然會存在一些缺陷。醫學的知識面很廣,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很多很雜,醫學生在校學習時,可能會因為一些團學工作和豐富的社團活動而影響了學習進度,后續的學習沒有跟進 造成基礎知識不牢固。其次,一般的醫學生都會有一年的實習教學,這是一名醫學生成為一名合格醫生最重要的時期,而很多的醫學院的實習時間沒那么長,或者實習的人數太多,醫學生在臨床上能夠實踐的不夠,沒有打好成為一名醫生的基礎,沒有相當的硬件條件,當然就業時不夠自信。
2 醫學生的就業,用人單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用人單位不能正確接收和使用畢業生,醫學畢業生就業問題難以解決。現在醫學畢業生的供給數量不斷擴大,用人單位占據“買方市場”,有些大醫院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不顧實際崗位需求,盲目追逐高學歷者,臨床科室人員基本要求具有碩士和博士以上學歷。而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機會狹小,畢業生對就業產生恐慌心理。
3 大學生們是社會的一個非凡群體。大學生主體意識較強,在探尋人生價值過程中崇尚“自我”,主張“自我成長”、“自我成才”、“自我發展”,突出強調個人價值,追求人格獨立。在貢獻和索取之間,功利色彩日益濃厚。表現在擇業上便形成了追求個人價值實現、才能的發揮和較高的物質待遇,尋找良好的工作環境。一旦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心理失衡、心理障礙的發生就在所難免了。
三解決方法、對策
1 全面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增強擇業競爭力。學校要引導學生利用專業學習的空閑時間,多讀些管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等人文方面的書籍,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不斷增強對社會和現代管理科學的了解,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從大學生邁進大學校門開始,高校就要培養他們為就業做充分的準備。比如:鼓勵學生制定學習計劃,考取相關資格證書;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一個短期的規劃,并根據具體的現狀不斷調整,使之趨于合理,在面對就業時,就會胸有成竹,從容處之。
2調整心理首先要認識自我。認識自我可以通過同學、老師意見等多方面來認識自己,對自己做出客觀的評價。正確認識自己是通向成功的起點,解決醫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本對策是使其學會自我調適,客觀地分析自我與現實,有效排除心理障礙,從而保持一種穩定而積極的心態,達到合理擇業、順利就業。
3 高校要進行擇業技巧的指導,讓畢業生全方位了解擇業環境,還應對畢業生進行有關求職擇業的專業知識培訓,使他們掌握求職的基本技能和技巧;開展健康的擇業心理教育,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可對大學生的擇業心態進行心理測試,幫助大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指導學生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避免由于準備不足而錯過求職機會。
4 政府加強對醫療制度的改革,對一些醫療條件較差的地區給予優惠政策,引進資深醫生,減輕醫學畢業生對邊遠地區就業偏見,也投身這些地區的醫療事業,另一方面也可以緩解大城市就業的壓力,給醫學畢業生一些就業機會,使醫療機制趨于合理。
5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在擇業時不僅僅只是考慮自我價值的實現,應以集體利益為先,兼顧個人利益。
參考文獻:
[1] 宋巖松, 李春英, 張穎. 醫學高職院校困難家庭學生就業心理艾森克人格問卷結果分析[J]
[2] 張遠芝, 楊敬博, 何國珍, 等. 高職高專醫學生的職業取向與就業心理調查[J]
[關鍵詞]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教學方法;醫學生
[中圖分類號] R313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08(a)-122-02
生物化學實驗是醫學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同時,生物化學實驗技術已廣泛應用到醫藥學科的各個領域,為臨床診斷、治療、預防疾病及新藥研發等提供了重要手段,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1]。通過生物化學實驗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加深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初步掌握和熟悉實驗技術的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嚴謹求實、勤奮進取的科學態度和開拓創新的科學思維,為今后進行獨立科學研究奠定基礎[2],是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從事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親身體驗,對改進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提高生物化學實驗的教學質量談以下幾點看法。
1 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傳統教學法重視講解理論知識,輕視甚至忽視與臨床的聯系,老師只管講,學生被動聽,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影響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揮,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存在著很大弊端,傳統的教學方法必須改革,才能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已廣泛應用于醫學、法學、管理學等學科[3],并已經取得非凡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認可。案例教學中將臨床真實案例引入實驗中,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引導鼓勵學生把學過的知識與生化實驗重點和要點聯系起來,對典型案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和結論,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方法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做肝功能檢測實驗時,探討其中的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問題時,可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清蛋白,它有什么作用和肝臟有什么關系,進一步講清蛋白系由肝實質細胞合成,用來維持血液的膠體滲透壓、修復組織、運輸激素、藥物、膽固醇、三酰甘油。球蛋白作為嗜酸性白細胞增多抑制劑、免疫調整劑、自身免疫疾病治療劑、抗炎劑、抗過敏劑的有用的活化免疫球蛋白,當人體患有肝炎時,特別是發展到肝硬化時,清蛋白合成不足,血液中清蛋白減少,病毒進入體液循環,刺激免疫系統,球蛋白分泌增加,球蛋白出現偏高就表明肝臟病情進一步惡化,白球比例就會下降甚至倒置,病程越長,病情越重,病變活動越頻繁,球蛋白的值就越高。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很容易就會有慢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變成肝癌。通過將肝病這一大家非常熟悉并且發病率較高的疾病的引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深入探討的興趣,提高了實驗教學的質量。
2 規范基本實驗操作,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生物化學實驗是教師和學生共同互動的課程,教師和學生均要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態度端正,認真對待。作為教師, 要本著對自己工作負責、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按照教學大綱要求,認真研讀實驗指導,提前把每次實驗的操作目的、試劑作用、注意事項都銘記在心;熟悉課堂上將要進行的實驗流程,提前檢測實驗試劑是否合格,驗證實驗結果。切忌不能不能抱有重理論,輕實驗的思想,認真做好每次預實驗。對學生而言,不能因實驗成績占總成績比重少,就采取應付的態度。一定要提前預習實驗,對將要做的與實驗有關的理論知識、實驗方法、實驗步驟提前預習,實驗時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和思考,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知識,圓滿地完成實驗[4]。
規范基本實驗操作是做好生化實驗的基礎。教師在實驗過程中要從學生準備實驗器具、量取溶液、滴加試劑、溶液混勻、加熱等一系列基本實驗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糾正學生實驗操作的不規范行為和錯誤的實驗操作。以免增加實驗誤差,影響實驗精確性,甚則導致實驗失敗。如:移液管吸取液體正確的操作是用食指堵口,其他四指來固定移液管。而部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往往存在用移液管吸取液體后,用大拇指去堵移液管的上口,其他手指緊握移液管。導致操作不好控制,刻度讀數不準確。教師應該親自示范,并充當監督檢查者的角色,第一時間指出錯誤,并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提高基本實驗技能[5]。又如酒精燈加熱試管,嚴格要求試管底部在火焰上不停的移動,保證均勻受熱,試管口是絕對不能正對人,防止噴射傷人。實驗中教師要反復強調,詳細講解各種儀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項,示范操作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演練,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之處,幫助學生牢固掌握實驗基本技能,提高自主動手能力。
3 注重實驗結果分析,完善實驗考核辦法
實驗結束后要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第一對正確的實驗結果學生要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客觀準確的分析,用理論知識來解釋實驗現象;第二對沒有達到預期實驗結果的實驗,學生要仔細地回顧整個實驗過程,對照實驗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尋找原因,對實驗結果做出詳細的分析,真正提高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次實驗后按照實驗報告的規定格式,將實驗目的、原理、操作、結果與分析做出完整的總結。理清實驗思路,加深對實驗的理解,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為以后的科研打下基礎。
完善的實驗考核方法一般采取平時成績和期末綜合性實驗考核相結合的方法。考核內容要涉及課本盡量多的內容,重視基本技能操作,強調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問題和歸納總結能力。平時成績包括學生對實驗的預習情況,課堂教師提問的踴躍性和正確率;期末綜合性實驗考核,一般選擇經典實驗,主要考核生化實驗的四大技術,學生抽簽選擇,教師對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的規范、實驗的態度、結果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從兩方面檢查學生基本技能和動手能力,考察學生對實驗設計的領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生物化學實驗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需要不斷研究、不斷探索、不斷改革,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為學生以后的臨床和科研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實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賈連群,柳春,王艷杰,等.《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思考[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10(1):160.
[2]嚴玉霞,林春蘭,吳志慧.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4):764-765.
[3]張俊河,董衛華,王芳,等.案例教學法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學版,2010,12(2):140.
[4]宋國斌,席國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幾點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學版,2010,12(7):727-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