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2 11:06: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綜合素質測驗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初中 綜合素質 綜合素質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8-0013-02
2006年9月,延慶縣教委根據本縣初中實際制訂了《延慶縣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并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組織開展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探索推進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制定保障、運行機制,方法策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2011年6月,為進一步推進延慶縣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我們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文本分析、觀察等方式,對延慶縣推進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態度、方式、內容及結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思考,旨在完善制度和改進實施策略,有效提高初中綜合素質評價的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一 初中綜合素質評價的態度
綜合素質評價是新課改和考試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延慶縣作為國家級課改示范縣,積極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力求提高延慶縣教育質量,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態度是人們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學業成就、合作與交流、運動與健康等方面的評價。態度決定成敗,態度決定生命,態度決定高度,態度決定一切。我們對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進行了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了解到85.3%的教師、90.6%的領導、68.6%的學生和75%的家長都比較贊成和支持綜合素質評價。各級領導重視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宣傳、培訓,建立完善各項保障機制,各校的工作安排科學合理,評價主體認識到位。但還有少部分表示不太理解,對于這部分人群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認識,確保此項工作科學、規范地實施。
二 初中綜合素質評價的方式
北京市教委就各項指標應采用哪些評價方法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見表)。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日常工作觀察及文本分析等了解到:有83.9%的教師會經常采用日常觀察評價和68.3%的教師采用活動展示評價,59.5%的教師會選擇監測評價,只有36.6%的教師會選擇檔案袋評價,還有一部分教師會選擇才藝展示評價(41.0%)、社會實踐評價(42.2%)、談話評價(36.9%)等。教師們對評價方式有一定的認識,較多使用顯性的評價方法,對于復雜、隱性不好操作的方法置之不理。基于以上調查結果,要求各校教師在市教委各項指標評價方法的明確規定下,結合本縣、本校和學生實際情況,對每項評價指標選擇合理的、多元的評價方式,促進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更加科學、規范、實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轉變教師教學方式,提高延慶教育教學質量。
各項綜合素質評價指標與評價方法對照表
評價指標 主要評價方法和形式(工具)
思想道德 情境測驗、日常觀察記錄、檔案袋評價
學業成就 紙筆測驗、情境測驗、問卷調查、檔案袋評價
身體健康 問卷調查、身體形態測量、身體機能測量、身體素質測量
心理健康 情境測驗、調查問卷、日常觀察記錄、人物推選卡
個性發展 活動展示評價、作品集評價
三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
綜合素質評價內容要體現為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性指標評價內容應包含國家對于學生全面素質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各個方面,全面但不意味“面面俱到”。還要結合本區縣實際情況和可操作性,將每項內容從不同要素進行細化,反映其可操作,但要避免照搬評價項目。延慶縣認為北京市確定思想道德、學業成就、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個性發展五個評價指標能夠體現延慶縣初中生全面素質發展的各個方面,為了使工作更具操作性,將其細化成56項評價要素。對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全面性調查顯示:78.1%的教師和89.7%的學生認為較全面、可操作,符合發展性原則,既關注了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也關注了學生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對綜合素質評價內容重要性的調查結果顯示:80.3%的教師和78.1%的學生認為當前學校最重視的是“學業成就”評價,最不重視的是“個性發展”評價;67.3%的教師和40.8%的學生認為“思想道德”最重要,其他四個選項比例很低。在考試制度改革還未完善的今天,無論素質教育、新課改喊得如何響亮,還是扭轉不了分數決定學生命運的理念,在評價工作中各校明顯重視“學業成就”,針對其他四個方面的評價尚未得到充分重視與發揮。所以要加快考試制度的改革步伐,有效實施素質教育,轉變教育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 初中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
評價結果是反映學生綜合素質實際狀況的關鍵環節,就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如何與中考掛鉤等問題進行了思考。
1.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真實性
評價結果是否真實,直接影響評價效果和信度,制約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在綜合素質評價實施中,加強對評價者的培訓和指導,提高他們的素養,促使評價結果真實可信。對結果真實性的調查結果顯示:78.5%的教師和66.6%的學生都認為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能客觀、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綜合素質的實際水平,還有33.4%的學生對此持保留態度。針對此結果我們進行了反思,認為評價內容、評價標準不夠完善。
2.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與中考掛鉤
綜合素質評價與中考掛鉤,能促進評價工作的落實,引起教師、學生、社會的高度重視。調查也顯示:59.1%的教師和60.1%的學生都贊成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中考錄取學生的依據。如何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與中考選拔相結合。評價結果不失真變味,評價內容更加具體明確易操作,評價標準更加科學合理,各評價機構更加發揮其管理、督導、監控作用,評價制度更有力度和效度,評價者客觀公正,平時行為與平時成績相結合,提高評價的信度和效度,減少評價的主觀性。
3.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呈現
通過對《北京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分析,我們了解到,對不同的評價指標的評價結果分別以“等級”、“百分制”、“書面語言”描述表示。如思想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學業情感,體育鍛煉習慣、個人健康技能的掌握,自我認識、人際關系、適應環境等指標的評價結果,用評價量表、調查問卷、測量器材搜集評價信息,通過分析評價信息形成畢業生評價結果,用“等級”表示;知識技能評價結果,用考試法搜集評價信息,將畢業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畢業綜合評價結果,用“百分制”表示;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等指標,用測量器材搜集評價信息,形成評價結果,用“百分制”表示;特長、有新意的勞動和活動成果等的評價結果,用文獻資料法搜集評價信息,將學生三年來獲獎、受表彰的事實進行匯總形成畢業評價結果,用“書面語言”描述表示。
班主任對學生三年來思想道德、學業成就、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個性發展達到的水平作出全面評價,特別要肯定學生的優勢和發展潛能,并明確指出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分析,更有效地推進初中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就應加大輿論宣傳力度、進一步完善評價制度、構建評價管理機制,促進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順利實施,促使評價工作更加公平、公正,評價結果更加科學有效,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健康發展。
第一,構建評價管理機制。為了保證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有效實施和順利推進,應建立區(縣)級評價領導機構、學校評價委員會、班級評價小組三級評價組織。區(縣)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領導機構,由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學校校長、教研員、教師、家長等組成。其職責包括制訂和審核評價的規章制度,指導各校評價工作,監控評價程序,接受和處理各界人士的咨詢、申訴與舉報,糾正評價中的錯誤,查處違規行為。校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委員會由校長、教師、家長等組成。其主要職責是:首先,落實縣教委制訂的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方案,依據縣實施方案制訂本校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實施方案;確認各班成立的評價小組成員;監督各班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實施情況,并確認各班的評價結果,及時給予反饋;接受學生與家長的咨詢與申訴。學校評價委員會確定聘任綜合素質評價者,每個班成立一個評價小組,由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組成,小組成員人數應為3~5人,不得少于3人。班級評價小組成員要在本班教學至少1年,要具備極強的責任心,工作認真,又具備良好的誠信意識。其職責是:依據學校評價委員會工作要求制訂班級評價方案;組織好本班學生做好綜合素質評價的電子平臺填寫,評價結果確認、反饋等工作,接受家長的咨詢。
第二,進一步加強輿論宣傳。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一項十分繁雜而又敏感的工作,事關重大。要采取電視、報紙、廣播、座談、講座等多種方式加強宣傳,闡明綜合素質的含義及評價工作的意義,尤其向家長說明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價值。通過公開透明的程序,創設良好的評價氛圍,最大程度地消除各界的顧慮,爭取得到廣泛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進一步完善評價制度。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手段,是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重要依據。依據《北京市初中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科學、規范開展此項工作,建立健全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誠信制度、公示制度、監控制度和舉報申訴制度,加強評價工作的管理和監督,及時反饋評價情況,確保評價工作正確有效。
參考文獻
[1]馬偉彬、苗培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進展問題與建議[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9):76~79
關鍵詞:水文測驗;新問題;對策;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所謂水文測驗其實就是系統收集以及整理各種水文資料技術工作的一個總稱,在水文測測驗過程中,首先必須要獲得相應的各種水文方面要素的數據,再研究、分析及計算后,將其進行整理綜合,以此用于評價與合理開發應用水資源的一個主要參考資料,從而為工程項目的建設規劃、管理、設計、運行、使用、抗旱以及防汛等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從目前我國水文測驗工作的情況來看,整體所獲得的成效較為良好,但仍舊存在著相應的問題,下面文章就基于目前我國水文測驗工作所面臨的新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
二、水文測驗概述
水文測驗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為了取得各種水文要素資料在,在實施測驗之前,應構建相應的水文站網,或者對原有水文站網進行相應的調整,為了能夠經濟、準確、完整且及時地觀測各種水文要素,確保所獲得的這些資料可在同一基礎上實施比較與分析,應該加強各種水文測驗法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系統、統一且合理的技術標準。第二,為了更加精確且全面的對水文要素變化規律實施觀測,應研制相應的水文測驗設備以及儀器,按照所制定的這一技術標準,在各水文觀測站上實施水位觀測,實施泥沙測驗與流量測驗,觀測水質、土壤含水量、水溫、蒸發量、冰清、地下水位以及降水量等,以便獲得更為合理的實測資料,同時還應定期進行巡回測驗。第三,水文調查。其主要包括測站周圍河段與以上流域范圍內的實際水情狀況,基于統一格式與方法來在審核與整理所獲得的這些水文資料,使其形成為系統成果,以便于后期的應用。
在水文測驗中,流量測量的方式主要包含以下三種:第一,流速面積方法,其主要是進行流速與斷面面積的測量,接著將二者相乘,得到的總和就是總流量值,在測量過程中,通常利用流速儀來進行測速,利用回聲測深儀、測探桿或者測深錘來進行各垂線水深的測量;第二,稀釋法,即在河段的上游進行示蹤劑的投放,通過了一定距離以后,可得到相應的混勻與稀釋,其總量保持不變,根據稀釋倍數與流量之間的比例,來進行流量的計算;第三,量水建筑方法,由于跨河流的建筑物自身的流量和上下游水位、上游水頭差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函數關系,因此,可在斷面上進行標準形式量水堰以及量水槽的設置,通過相關的水力學公式來進行流量的計算。
三、新時期下水文測驗工作服務的主要內容
第一,水資源的配置服務。基于某個區域、流域與跨流區域的經濟發展情況、水資源發展情況、承載能力、水資源發展變化的趨勢等的研究和分析,為社會的持續發展以及國民經濟穩定建設戰略性布局提供相應的服務,并為調整社會發展產業結構提供相應的服務,分別從宏觀上以及戰略上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決策服務。
第二,水生態環境的管理與保護服務。為了推動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態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相應的預報服務以及監控服務。
第三,水資源的管理服務。即為水權的轉讓、水資源的分配以及取水的許可等內容,在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上提供更為全面、合理的決策信息。
第四,水資源的調度服務。即為洪水資源的合理、科學利用調度、水量與水質之間聯合調度、年際間或者實時水資源、跨流域的水源、城市的供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的聯合、在同區域內不同水體間水資源等各種調度提供相應的預測預報、檢測及評價服務。
在當前新時期下,水文測驗工作的實施,應根據具體服務對象自身的特點以及實際要求,為其提供優質、全面且合理的各種服務,從而促使其測驗工作得以有效且有序地進行,更好地將自身所存的價值體現出來。
四、新時期水測驗所面臨的新問題及其對策
(一)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新技術的出現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出現了很多的新技術,水文測驗工作也開始向數字化與智能化方向發展,超聲波水位計、遙測系統、固態存儲、計算機網絡以及微機遙測系統等一系列高新技術也得到了廣泛地應用,而這對于水文測驗工作人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對其專業技能與計算機應用技術水平的要求隨之提高。針對這種情況,在新時期下如何提高水文測驗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也逐漸成為了水文行業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基于筆者多年工作經驗來看,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其重點就在于應加強水文測驗工作人員專業技術的培訓與教育,尤其是計算機應用技術方面的培訓,切實提高測驗工作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若有條件,還可構建一個專業型水文測驗教育基地,以此來重點實施培訓。此外,水文測驗工作人員自身還要轉變其傳統的觀念,提高水文測驗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充實自己,這樣才可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步,適應當前社會的各種發展變化需求。
(二)水文測驗基礎設施的建設較為落后
據調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在水文測驗工作上,不管是在水質的測驗,還是在水量的測驗上,均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即基礎設施的建設程度較低,在測驗過程中所用的設備均比較落后和單一,而這也在不同程度影響水文測驗精度以及時效。鑒于此,筆者建議,在新時期的水文測驗工作中,除了要加強水文測驗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教育與培訓,同時還應加大水文測驗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提高基礎設施自身的能力,從而提高其測驗的精度。同時還應構建相應的應急保障體系,加大各種備用設備的建設,從而切實提高水文測樣工作的整體成效,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滿足水資源管理的各種需求。
(三)在綜合治理防洪工程上,水文要素產生了一些新的變化
在綜合治理防洪工程中,超采地下水與地表徑流的逐漸減少,使得水文區域原有的要素規律均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同時在治理過程中,不管是同級水位的流量流速的變化,還是加大或者減小閘門的流量,均會使水文要素發生一定的改變,繼而為水文資料的研究分析以及相關服務的提供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建議在進行綜合治理的過程中,水文測驗站首先應該了解并掌握該區域范圍內,防洪工程的實際情況以及其可能所發生的變化,及時掌握河道發生洪災的規律,基于相關信息的綜合分析,如測流方式、水位流量所發生的變化、不同測流系數的具體試驗以及水位力量的單值化等,通過分析后,采取相對應的各種測驗措施。
(四)服務意識較為薄弱,水文測驗工作未得到社會的重視
盡管我國水文工程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對于水文測驗工作仍舊不是很重視,尤其是水文測報工作還未得到社會的支持以及認可。基于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在新時期下,在實施水文測驗工作時,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應把水文資料看作為社會經濟建設所需的基礎信息資源,充分發揮水文資料作為一種社會公益產品所具備的功能,將水文測驗工作公開化以及社會化,促使各水文機構可主動且積極為社會發展提供系統且全面的服務。此外,還應加大該項工作的宣傳力度,使人們對于水文測驗工作有一個正確地認識。
(五)資料的整編工作和測驗工作處于脫節狀態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在水文資料的整編上,已從以往人工操作、計算轉變成為了信息化、自動化操作自動。在以前的整編工作中,其重點通常放于資料三次校對上,對于流域范圍各個觀測點一致性與原始資料合理性缺乏相應的審查,使得整編成果滿足不了當前水文測驗工作的需求。鑒于這種情況,在新時期水文資料的整編工作中,應增強資料整編前后的審查,加大觀測資料準確性、合理性、系統性的審查力度,利用降雨徑流分析法、水平平衡研究分析法以及上下游流量的比較分析法等來實施審查,以此提升資料整編質量的可靠性。
(六)人類活動的變化,使得水文測驗工作模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隨著灘地的大力開發、跨地域的調水、農業種植結構的逐步調整以及水文斷面較長時間內的干涸等,這些均為水文測樣工作的研究和實施帶來了新課題,而在這種情勢下,要想提高水文測驗質量與水平,就必須要突破以往所固定的這些工作模式,增強水文的巡測以及水文的調查,特別是水量的巡測等,及時了解和掌握準確且新的各種水文資料。
參考文獻:
[1] 于忠勝,何廣武.新時期水文測驗工作的重要性及所面臨的問題[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6):66.
[2] 權妍麗,陳玉婷,張嘯等.淺談水文測驗面臨的新問題及措施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32).
[3] 尹勇.水文測驗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9):50-50..
歐美國家過去一直強調高校自主招考,近年來則逐步加強了政府對高考的控制力度和統一管理。美國雖然沒有政府組織的全國統一的大學入學考試,卻有著社會服務機構組織,并組織絕大多數高校認可的標準化大學入學考試,主要有學術評估測驗(sAT)和美國高校測驗(ACT)兩種,SAT就是人們常講的美國“高考”。
英國政府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實行全國統一的中等教育普通證書(GCSE)考試,通過GCSE考試的學生還必須參加普通教育證書高級水平(GCE A-level)考試或普通教育證書補充水平(GCE AS-level)考試。
法國高中生要想進入大學,必須通過全國性的高中會考(BAC),也稱“業士考試”。俄羅斯為了克服因沿襲高校自主招考制度所造成的教育質量下滑、腐敗現象叢生、高考成本過高、文憑得不到國際承認等問題,自2001年以來也走上了由“放”到“收”的改革之路,將高校自主考試改為國家統―考試。
日本是一個學歷主義社會,二戰后也經歷了統一考試和高校自主考試交替反復的過程。當今日本的高考分為兩次:第一次為全國統_入學考試,第二次為各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由于日本兒童出生率長期下降,適合升入大學的青年也在逐年減少,大學之間的生源競爭趨于激烈,推薦入學和一般選拔制度日益受到重視,但它們仍然不能替代統一入學考試的中心地位。
重視高校自與綜合素質評價
很多國家在堅持統一高考的同時,十分重視高校的招生自,通過允許高校組織單獨考試、細化考試專業類型、強化綜合素質評價等多樣化路徑,克服和避免統一高考帶來的“一考定終生”的弊端。
在加拿大,高校可以組織單獨考試,學生不用參加統一高考,沒有考分的“硬杠杠”,但各高校也有擇優錄取的“軟杠杠”,要求學生學習至少6門大學預科或大學學院預備課程。
澳大利亞首都區取消了高中會考制度,改為學生高中綜合成績加上一次地區的“全澳等級考試”成績來綜合評定學生的大學錄取分。
法國的業士考試分為很多專業類型,與中學的學業結構相聯系,總體上分為普通、技術、職業三種,每類考試還細分為多種序列,包括必考科目、專業科目和自選科目。印度高考類型也很豐富,醫學、理工、工程技術院校都開設單獨的考試項目,類似于同類型大學的聯考。
實際上,自主招生的高校都有自己的選拔制度和入學標準,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學校作出錄取決定的主要依據。當今世界教育發達國家無不重視素質教育,普遍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依據和參考。
英、法、德、日等國的考試科目除了統一的必考科目外,還有很多自選考試科目;除了筆試外,增加了小論文、面試、口試、實驗等方式,考試內容則是將知識和能力的考查相結合。
美國的SAT是一種典型的以能力考試為中心的測驗,題目可謂千奇百怪,這無疑有利于打破死記硬背的弊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同時,美國學生高中階段學業成績綜合指標(GPA)甚至要比SAT或ACT更被大學所看重。此外,推薦信、課外活動、特殊技能和獲獎證明等也都屬于美國大學入學申請的審查內容。韓國高校也增加了志愿者活動、讀書量、競賽成績等平時成績在錄取標準中所占的比例,還有一些特長學生通過“特別選考”進入大學。
關注和保障考生權利與自由
為了減輕高考給學生帶來的巨大壓力,讓學生從容應對,不少國家給予學生參加多次高考的機會。美國的SAT每年考七次,ACT每年也可以考6次。美國在全國和世界各地設立數百個SAT考試點,學生可以自愿選擇合適的地點和時間參加考試。另外,學生從高二就可以參加,錄取時以最好的成績為依據。
關鍵詞:素質教育;慕課;翻轉課堂;在線學習;線下考試
1素質教育環境下慕課的興起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深化與發展在教育理論和思想上的產物,是培育、提高全體受教育者綜合素質的教育,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等[1]。MOOC概念是由BryanAlexander和DaveCormier兩位教授于2008年第一次提出的。MOOC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英文縮寫。中文一般翻譯為“慕課”,因其大規模、在線開放、社會性等特點,吸引了全球大量學習者進行在線學習。簡單而言,慕課就是各個大學,尤其是一些知名高校,將它們的課程制成視頻(視頻長度一般不超過20分鐘)并上傳到特定的網絡平臺,供學習者免費學習,完成課程學習的人可以獲得相應的證書。與傳統的網絡課程不同的地方在于,MOOC除了提供視頻、文本資源和在線答疑外,還為來自各地的學習者提供各種交互性社區,建立用戶交互參與機制[2]。慕課的興起對于當代學習者素質的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提高信息素質。慕課是在線學習的一種表現形式:①慕課學習可以增強學習者的信息意識。慕課中有大量高質量的課程吸引全球人們學習,使受教育者提高獨立學習及終身學習的能力;②慕課學習可以增加學習者的信息知識。學習者可以低成本學到系統完整的課程和自己學校沒有的課程;③慕課學習可以提高學習者的信息能力。慕課將在線學習、社交服務、大數據分析、移動互聯網等理念融為一體,實現大規模的實時信息交互[3];④慕課學習可以提升學習者的信息道德。在慕課學習過程中很多具有創造性的作業都需要保證作業的原創性,并且原創性也是評價作業的一個重要標準。
(2)提高社會素質。社會素質是組成社會人群的普遍修養程度、進步程度、文明程度、道德程度以及精神狀態的總和,反映社會的發育程度和現代化程度[4]。慕課是學習者享受到高品質免費教育資源,采用最新數字化手段、個別化、自主性與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使其學習到世界最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同時也提高實際動手能力。通過慕課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習者素質。首先,慕課學習者通過英文課程的學習,可以有效提高英語水平。對于有留學想法的學生,在申請留學時,學過相關MOOC課程也會有一定幫助,斯坦福醫學院已經表示會給MOOCer申請加分[5]。其次,如果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某大學的有關慕課課程,即可獲得該課程相應的證書,可以用于求職,體現其自學能力。最后,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領略世界頂級教師的風采,感受優秀教師們的人格魅力,學習學科知識之外,也能開闊學習者的視野。
2素質教育環境下慕課教學模式
2.1“在線學習+線下考試”模式
從慕課興起就有很多專家學者對其產生質疑,其中質疑較多的是慕課學習的質量以及最后獲得證書的認可度。慕課通過使用提問、練習、小組學習、在線測試、作業、設置最后期限等方式來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學習。但是在線學習缺乏現實課堂的紀律性、考核的嚴謹性。對某些在線學習的學生來說,保持學習激情是很難的,因為在他們身邊沒有一個指導者督促他們學習。慕課建立有機器自動評分的交互式習題和測驗,實現對學習者的即時反饋。但是在線測試無法檢測學習者學習的實際效果,這就突出了“線下考試”的必要性。“線下考試”可以有期中、期末考試,或者是分階段的考試評估。通過線上線下考試的有效結合,鼓勵和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與思考,從而有效提高最終學習效果。
2.2翻轉課堂模式
“翻轉課堂”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它是指教育者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教室外,讓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接受新知識的方式,而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教室內,以便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6]。ASSURE模式最初在《學習中的教學媒體和技術》中被提出。該模式通過教學設計,使課程更加系統化和步驟化,并且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有效地融入各種媒體技術,“確保”(assure)最終的學習效果[7]。ASSURE包括6個階段:分析學習者特征(A),陳述學習目標(S),選擇方法、媒體、材料(S),運用媒體與材料(U),要求學習者參與和交互(R)、評估和修訂(E)。從圖2可以看出,MOOC環境下的翻轉教學不全是教師對教學順序的翻轉,而是教師在課堂中師生互動事件的時序與重心后移[8]。教學核心價值中的學習主動權,由教師轉移給學生,再加上將慕課資源融入教學,這樣就形成了新的教學形態。翻轉教學將課堂中傳授知識的教學活動在課前提早進行,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化為主動,讓課堂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地方,延伸了課堂學習。學生在課堂外通過慕課平臺中的教學視頻學習新知識、新概念,在課堂內做討論交流、做作業與實驗。教師可以依托慕課平臺的技術支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有針對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也可以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在課堂中解決。這種“翻轉課堂模式”的優點有:一是對學生而言,可以自行安排視頻學習,自定義學習進度,根據需要選擇暫停、快進和重復,直至掌握視頻中的知識為止,為學生創造了更為人性化的學習方式。二是對教師而言,可以充分利用慕課平臺上的優秀學習資源,也可以對視頻資源進行二次開發,通過慕課平臺或者學習管理平臺了解班上每一位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提供個性化指導。
3素質教育環境下學校自主建設慕課的建議
慕課由課程講座視頻、課程測驗與作業以及討論互動三部分組成。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學校優勢學科來建設慕課課程。
(1)熟悉現有慕課流程。學校教師可先在國外的Coursera、Udacity、edX以及國內的學堂在線慕課平臺上注冊賬號,選擇與所教學科相關的MOOC,觀察課程設計,體驗慕課學習過程,掌握慕課的課程設計、評價標準等。教師要通過課前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科知識儲備、參與課程的動機以及對課程的期望。然后結合學校軟硬件資源與現有的教育信息化手段,制定出特色的慕課建設方案。可以成立慕課制作團隊,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特色,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地選擇少數公共課或特色課,嘗試進行慕課課程建設。
(2)錄制課程講座視頻。慕課中的視頻通常在錄像室或課堂現場進行。最終錄制好的視頻畫面,主要分為內錄式、外錄式和畫中畫式。內錄式主要是利用錄屏軟件以及手寫板進行視頻錄制,優點是PPT中的圖像和文字較為清晰,方便學生查看課件內容[9]。對于教師而言,操作簡便,只需要一臺電腦、一個錄屏軟件或一個手寫板以及一個話筒就可以錄課,缺點是缺少教師的視頻畫面,缺少真實的課堂感,學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內錄式適合一些操作流程及操作步驟的演示。外錄式需要使用專業攝像機錄制,錄制的視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講課的場景,是室內還是室外,教師能夠利用手勢、表情等非語言符號更直觀地傳達信息。外錄式更適合一些人文知識的講解。畫中畫式的視頻使學生能夠同時看到學習內容和授課教師,但要規劃好視頻的大小和位置,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參與率。
(3)設計課程測驗、作業與討論區。在設計課程測驗內容時首先要明確學習目標,通過做測驗題來促進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掌握。測驗模式可以選擇隨機排列,讓學生嘗試一次或多次。測驗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充分利用網絡優勢,測驗題可以是圖像、聲音、視頻與文本等多種形式。測驗反饋上既要提供題目的正確答案,也要提供答案的來源和詳細的解釋,方便學生及時參考。大多作業不能進行計算機自動評分,所以設計作業時要明確作業內容和評分標準。解釋清楚同伴互評的步驟,在設計討論區的時候要注意其結構的設置和版塊的設計,方便學生在學習遇到困難時向同伴求助。教師和助教要隨時關注討論區的問題,關注發帖量多的時段,促進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4)試用推廣。建設好的慕課要求首先進行部分師生試用,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收集反饋信息,進一步改進課程,然后在全校范圍推廣,根據反饋問題,再一次對課程進行改進,經過幾輪試用改進,進行大范圍推廣。
4結語
國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慕課的興起可以提高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在慕課教學過程中應當更加關注學習者的主體感受,從多方面服務、促進學習。
參考文獻:
[1]“素質教育的概念、內涵及相關理論”課題組.素質教育的概念、內涵及相關理論[J].教育研究,2006(2):3-10.
[2]王穎,張金磊,張寶輝.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典型項目特征分析及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67-75.
[3]李娟,張寶昌.MOOC環境下大學生新型素質教育的初探[J].西北醫學教育,2014(6):1089-1091.
[4]郭平,楊越,熊艷.論大學生社會素質發展的內容與路徑[J].中國青年研究,2011(11):101-104.
[5]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招生簡章[EB/OL].http://bmi.stanford.edu/prospective-students/faq.html.
[6]趙興龍.翻轉課堂中知識內化過程及教學模式設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7]丁衛澤.基于ASSURE模型的學習環境構建[J].電化教育研究,2008(12):60-63.
[8]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5-16.
1、一般為《綜合知識》和《申論》兩門,在綜合知識當中主要考《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公共基礎知識》。 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筆試采取綜合知識測試、申論等多種方式,考察應試人員綜合素質和發展潛能。
2、面試階段考試包括結構化面談和專業測試根據單位需要進行,不計入考試成績)。選調生考試內容為綜合知識和申論兩門,在綜合知識當中主要考行測和公共基礎知識,申論和國考申論一樣但是相比較要簡單些,主要是綜合知識。
(來源:文章屋網 )
1 高職課程考試中存在的弊端
1.1 考試形式比較單一。現在的高職課程考試形式主要為閉卷、開卷和上機。閉卷考試形式比較多,開卷考試形式比較少;理論考試形式較多,實際動手能力考試形式較少;客觀題較多,主觀題較少。這種考試方式使得學生學習提不起興趣,其實際動手能力得不到加強。
1.2 考試內容不太合理。目前的高職課程考試內容主要是上課用的教材和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劃范圍、圈重點,重知識考核,輕技能、能力和素質考核,重點考察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1.3 考試題型不太合理。目前的高職課程考試試卷中,大部分題型為選擇、填空、判斷、簡答等題,考死記硬背的知識的題型較多。而論述題、應用題、辨析題、思考題等需要學生花費心思作答的題型很少,不利于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2 高職計算機課程考試改革的思路與措施
考試方法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環節,必須緊緊圍繞“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2]這一宗旨確定職業院校考試方法改革的方向,并根據市場和社會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2.1 考試命題的改革。命題時應該從知識性命題轉移到能力性命題上來。應該體現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大能力性命題的比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2 考試方式的改革。應該采用靈活且多樣的考試方式。當然,每種考試方式都有它的適用范圍,比如前四種方法比較適合于認知領域考試;展示成果和上機操作比較適合能力考核;而觀察考核則常用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測評。以廊坊燕京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系統維護專業課程考試為例,說明幾種考試方式的運用方法。①實踐性課程考核方式。系統維護專業的所有實踐性的課程,如:計算機應用基礎、局域網等課程都可采用操作考試這種形式,學生考試時隨機抽題,動手操作,老師根據學生做的情況給分,這種考試方式既考查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又考查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實訓課則可以完全采用實踐考核方式,最終的成績由實踐成績和平時成績綜合考量。②試卷考試方式。開卷考試比閉卷考試更有利于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因為開卷試卷內容大多為開放性試題,這種考試方式可以考查學生的創新精神。③論文方式。系統維護專業的有些課程和市場的聯系非常緊密,比如《主板檢測與維修》課程,這類課程就可以以提交論文的方式來作為考試方式,該任課教師要求學生最后交一份關于主板檢測的論文。④提交作品方式。有些課程很難在一兩個小時內來測試學生的實際掌握水平,比如平面設計等,所以對于這類課程我們應該進行過程考查。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分階段進行測驗,學期末結束時讓學生提交一個大的作品。
2.3 考核比例的改革。傳統的課程考試是以最后的期末考試成績來評定一個學生這門課學的怎么樣的,雖然隨著教育的改革,對課程考試進行了一些改革,比如最終的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但是期末成績占了很大比例。我們應該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注重對學生的平時考核,出勤情況如何,課堂表現如何,作業做的如何,使我們的考試更公平合理一些。平時可以做一些小測驗,留一些作業,通過這些測驗和作業,老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
3 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考試改革的效果
3.1 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考試方式改革了,不再是原來的重理論知識,而是側重實踐知識,動手能力了,學生自己很重視自身操作能力的提高,課上積極動手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2 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考試方式的改革,促進了學生對動手能力的重視,改革前學生只是針對書本的知識進行學習,動手能力較差。通過此次考試改革,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大大提高,為以后參加工作奠定牢固基礎。
3.3 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考試方式的改革,必然會給教師們帶來一些變化。側重考查實踐動手能力,前提是上課的老師們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要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課前更加認真地備課,上課時更注重實踐方面的教學,具備設計實踐性強、創造性強的考題的能力, 并具備評價這類考題的能力。
業教育的高職生是大學生中的―個特殊群體,高職院校的學生比其他院校學生承
受著更大的壓力,其心理健康狀況更是令人堪憂。作為一線應用型人才的高職學
生,要心理和諧,感到幸福,才能更好地學好技能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第三屆
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明確提出“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標志之一。通過提升主觀
幸福感來調節心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途徑與方法。主觀幸福感是個體根
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所做的整體性評價,是反映個體在社會中生活質量的
重要心理學指標。目前,關于高職大學生幸福感的研究也不少,研究主要集中在
理論探索、幸福感測量及其影響因素方面,提升高職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實證研
究較少,本文對幸福感提升方法的實證研究做了一些粗淺的嘗試。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來自2011年上學期選修積極心理學課程的部分學
生和某高職院校其他自愿參加此次幸福活動的學生。其中男生8人,女生12人,共
20人。
2.測量工具。本研究使用的主觀幸福感測驗工具是牛津幸福心理調查表 ,該表一
共有29個項目,使用后要求記載測驗時間和得分。
3.研究方法。筆者通過《積極心理學》課程教學機會,對學生實施了一系列幸福
行動,在課程結束后繼續邀請一些學生自愿參加幸福行動,并對其開始幸福行動
前后的主觀幸福指數進行了調查和記錄,同時還通過訪談形式收集了參與該活動
的學生的感受。①文獻法。利用課程教學機會,查閱了國內外大量有關幸福感的
研究成果,熟悉和掌握了大量幸福行動和方法,并深入了解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
素,從而為此項研究準備了大量理論依據和實驗素材。②測驗法。本研究借用心
理測量工具,在幸福行動前后分別對練習對象進行了相關心理測驗,了解其主觀
幸福狀況。③實驗法。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了解幸福行動對提高高職大學生主觀幸
福感的有效性,所以實驗設計為指導活動小組的成員定期進行幸福行動練習,觀
察其主觀幸福感的變化。幸福行動訓練時間為8周,主要內容是進行感戴訓練和開
心事件回顧訓練等,每周進行一次。活動前進行小組成員主觀幸福指數測驗并做
記錄,活動8周后再進行一次主觀幸福指數測驗,對活動前后(8周前后)幸福指
數進行比較。
4.統計方法。實驗數據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進行了配對樣本的T檢驗
。
二、結果
通過對小組成員幸福行動練習前后幸福指數變化的對比研究,進一步分析幸福行
動練習對提升高職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效果。結果見表1和表2.
表1 活動小組主觀幸福指數基本情況
表2 活動小組幸福指數前后測變化的配對比較
表1顯示活動小組幸福指數前后變化的基本情況。前測平均分為3.8,試驗后測試
平均分為3.99。
表2數據顯示出活動小組幸福指數前后測配對比較結果,結果顯示出活動前后幸福
指數變化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幸福行動練習對提升高職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水平有
顯著效果。
三、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幸福行動練習對提升高職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水平是有效的。本研
究幸福行動練習有有氧運動、冥想、設定幸福目標等,其中重點內容和定期引導
和檢查的訓練是感戴訓練和開心回顧。
感戴訓練。參與該活動的成員反應感戴活動,哪怕就是初級層次的感恩練習,都
能增強個人主觀幸福感。情緒的拓寬建構(broaden-and-build)理論認為某些離
散的積極情緒,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都有拓延人們即時性思維行
動的能力,并能構建和增強個人資源,如增強人的體力、智力、社會協調性等。
感戴不僅表現為一種離散的積極情緒,而且表現為回報行為,有利于提升個體的
幸福感。“感戴”包括兩部分:內心體驗和行為表現。在受人恩惠后,受惠者的
內心不僅僅是激動和好感,更有一種想要向受惠者回報的沖動。這種回報可以是
向施惠者說聲“謝謝”,也可以是對施惠者或是其他人做出的社會行為。
開心回顧練習。生命中,我們不但要努力去創造和改造生活,也要學會去適應生
活。我們不僅要去創造快樂,同樣也要學會去發現開心和快樂。所以,本次活動
中我們還進行了開心回顧的行動練習。這一練習也是每周進行一次,幫助行動者
形成發現積極事物和積極元素的觀察風格和思維。開始是刻意去尋找,隨著時間
的推移和活動的繼續,慢慢形成了一種習慣,從而獲得一種積極的快樂的自動思
維。
現在幸福行動有很多,幸福方案也豐富,每位個體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去實踐
適合自己的方法,關鍵是要堅持。
高職院校要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和綜合實力,不僅包括專業素質,而且還應包括
心理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抓好學生專業素質的同時,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讓高職大學生調整自我、悅納自我,成為快樂和幸福的掌控者,積極地投入激烈
的社會競爭。同時,引導高職大學生發掘自身的積極力量,提升幸福感也是對學
生未來生活態度的一種養成教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