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科學技術價值

科學技術價值精品(七篇)

時間:2023-11-14 11:17: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學技術價值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科學技術價值

篇(1)

[論文摘要]: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文章在肯定科學技術進步作用的前提下,著重從三個方面分析了現代科學技術社會價值的異化問題,即現代科學技術社會價值異化的表現、對科學技術社會價值的不同立場和現代科學技術社會價值的異化的產生根源。

科學技術本來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積極成果,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造福于人類的事業、服務和滿足人的各種需要的手段,然而,在一定的條件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可能貽害自然、社會和人自身,從而使文明遭受破壞,這就是現代科學技術社會價值的異化。

一、現代科學技術社會價值異化的表現

科學技術異化不僅表現在對物質文明的破壞,同時也發生在對精神文明的侵蝕。一方面,科學技術異化對物質文明的破壞是伴隨著科技發展及其對自然界改造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時產生的。隨著二戰以后工業的突飛猛進,人們像自然環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和噪音越來越多,使人類賴以生存環境受到極度的污染,使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導致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在物質文明領域,現代科學技術異化造成環境污染、生態平衡失調、能源危機和人口膨脹等嚴重問題,造成了人類物質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惡化,使人類的生活質量下降,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物質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異化對精神文明帶來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伴隨著科技發展可能出現某些消極道德現象,造成人的心理失衡和個性扭曲。

二、對現代科學技術社會價值的不同觀點

伴隨科技進步而出現的全球問題、不同的學者對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戰,對人類的未來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主要有“科技樂觀派”和“科技悲觀派”。

1. 悲觀主義

科技悲觀派的主要代表是羅馬俱樂部。以羅馬俱樂部學者及其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為代表。認為人口、資源消耗、糧食生產、工業發展和環境污染是按指數增長的,無限的增長與有限的環境(地球)構成的矛盾必然導致“增長的極限”;如果維持現在的人口增長率與資源消耗速度不變,那么,很可能會導致世界人口和工業生產能力發生崩潰。他們提出“零增長”,即停止增長。認為只有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改變社會運行的方向,向均衡的目標前進,才能擺脫危機。否則,如果人類沒有意識到改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沒有為這種改變做出實際的努力,仍按照“慣性”思考和生存,將加劇危機,把人類拖向滅亡。他們在預測人類社會未來狀況時,對科技的作用持消極否定的態度。

2. 樂觀主義

科技樂觀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國的康恩、托夫勒、貝爾等人。他們批評羅馬俱樂部“悲觀派”的觀點,從所謂“樂觀派”的立場出發,得出一系列同《增長的極限》相反的結論。康恩在《今后二百年》等著作中,堅決反對限制增長的辦法,主張用發展新技術和保持經濟不斷增長的辦法使當前的“失調性問題”得到控制。托夫勒在《未來的沖擊》一書中,認為技術的發展是最根本的決定因素,甚至是決定全局的因素,他堅信科學技術能夠促進生產力和社會發展。貝爾在《后工業社會的到來》這本書,也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科技樂觀主義認為科技決定一切,科技發展使人類社會能夠和克服由于科技進步而造成的問題,他們在面臨新科技挑戰的時候,表現出樂觀的情緒。

科技悲觀主義和科技樂觀主義是對科學技術的兩種極端的看法。二者的不足之處恰恰在于他們對本來是正確的東西作了片面地夸大。除此之外,還有處在兩個極端之間的很多不同派別和觀點。

三、現代科學技術社會價值異化的根源

1. 科學的應用過程中本身存在著科學異化的可能性

科學技術本身是人類活動的精神產品,如果不進入應用過程,它就永遠無法實現其滿足人類物質和精神需要的功利價值,但是科學技術一旦進入應用過程,情況就很不相同了。科學技術作為人的工具,即能夠以建設性的方式被利用,也能夠以破壞性的方式被利用;既可以為創造性的目的服務,也可以為毀滅性的目的服務;既可以從善,也可以從惡。科學技術成果一旦同實踐要素結合起來,就直接延伸了人的能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怎樣用它,究竟是給人帶來幸福還是帶來災難,全取決于人自己,而不取決于工具。刀子在人類生活中是有用的,但也能用來殺人。”[1]貝爾納撰文說:“我們對于徹底毀滅的威脅,絕不能漠然視之”,“以裂變以及而今又以氫彈為代表的毀滅性武器,威脅著全人類。”[2]托夫勒指出:“我們的技術能力在增強,但是它所產生的副作用和潛在的公害也在不斷增加。”[3]一言蔽之,科學技術到底能夠給人類帶來什么,關鍵在于掌握在什么人手里以及人們為什么和怎樣利用它。有人把科學技術比作一把雙刃劍,一刃對著自然界,一刃對著人類自己。正是科學技術利用的這種雙重效應,為科學技術應用過程中異化的產生提供了可能。

2. 人們認識上的不完善為科學技術異化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科學的應用作為人類實際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總是在一定認識的指導下進行的。長期以來,人們用以指導科學應用的認識卻是極為片面和短視的,它往往過分看重了人類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不斷從自然界索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的一面,片面地以為人類是自然界的主宰,卻忽略了人類社會對于自然界的依賴以及這種索取活動受自然規律限制的一面;它往往只矚目于科學應用能夠帶來的各種眼前的直接功利價值,而對科學技術應用的長遠后果缺乏自覺意識;只看到本地區、本民族、本國家的局部利益,看不到全人類存在著共同的利益。正是這種“人類中心主義”,使得科學技術應用過程中的異化不斷由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

3. 社會制度方面的缺陷加劇了科學技術應用過程中的異化

雖然科學技術本身沒有階級性,但如何應用科學技術的成果,使其服務于什么樣的目的,總是與一定的階級和社會集團的利益相聯系的。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由于缺乏健全的道德監督和法律控制,濫用科技成果的行為往往不能受到應有的譴責和制裁。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科學應用過程中的科學異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最終一定能夠克服各種科學技術異化現象,使被科學技術異化嚴重分裂了的科學技術價值體統一起來,使科學技術真正成為真、善、美的完整統一體。

參考文獻

[1] 《愛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56頁,商務印書館出版,1979,10.

[2] [英]M.戈德史密斯,A.L.馬凱主編《科學的科學》,第248頁,科學出版社,1985,6.

篇(2)

科技館是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基礎設施,是一種新型的科教事業,是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精華的展示場所。其主要功能就是展示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向社會大眾傳播科學知識,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科技館被視為一個接觸和觀察“現實”的地方,一個展示科技的歷史和演化的地方,一個進行各種科技演示和積極參與到活躍科學過程和體驗的地方。科技館的核心是通過展品或展項向公眾展示科學技術的原理、應用、社會意義以及發展過程和趨勢。如何依托科技館的展品和展示,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吸引更多的觀眾?除了科學小實驗、科普培訓、科普劇等以外,展覽和展品功能的多樣化、高科技數字科技館的多元化,也將是未來科技館的發展方向。科學性是科技館展覽內容最具生命力的。科技館的展覽濃縮了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科技館展品要開發公眾在觀看過程中對新科技的期待,昭示未來科技的新方向,促進科學技術的創新。展品、展項著力展示信息技術及數字化的內涵,這是科技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

2數字化科技館的特點

數字化的科技館是通過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的演示,展示關于互聯網的基本概念和信息傳遞的基本知識,使觀眾了解圖、文、聲、像等各種信息在互聯網中傳遞的技術和方法,感受在網絡世界中人如何交流、學習、生產、創作、娛樂和觀察,體驗異地的人們穿越時空、時時溝通的快樂,了解網絡文化、網絡藝術的精彩等。新時代的科技館作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和公民終身教育的講堂,更需要一大批符合現代人口味的、具有時代氣息、有質量、有品位的高科技的主題展覽。科技館科普展品檔案是促進科技館展品發展和應用的基礎資料,也是科技館實施科普教育活動的歷史見證。

3科技館工作中的檔案管理

檔案工作是科技館的軟件工程,它是及時地把科普活動中形成的文字、聲像、實物模型等收集齊全,并加以系統整理。建立科技館科普檔案,是展覽、培訓、實踐工作的有力后盾,是領導決策的參謀,是展品設計和科研的指南。要開創科技館的新局面,必須重視這一工作。展覽和展品是科技館展教功能的重要載體,是科技館的靈魂所在,展品的更新改造及新展品的誕生是科技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科技館科普展品檔案具有保存信息、記錄歷史、啟迪后人的作用,是科普工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公眾通過所展示的科技館科普檔案,了解科技館各個時期科普活動內容,了解不同時期科學技術發展情況,充分地發揮了科普活動的作用,使科普檔案成為公眾吸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而且還可以成為科技館科普宣傳的新形式。

4科學技術在科普檔案管理中的作用

科普檔案對科技館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首先,熟悉了科技館的檔案內容、掌握了特點,才能有效地滿足工作需求;其次,充分利用現有的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涉及科技館科普活動各方面科普展品檔案,為館領導在謀劃全局、制定計劃、發展科普事業中提供新的有力支持。但是,隨著信息化建設過程的加快,許多單位有大量積累下來的視、音頻資料,照片資料,辦公文件及科普檔案資料需要進行分類整理和歸檔,傳統的檔案管理軟件多媒體檢索及提取功能較弱,這就需要我們運用現代化高科技的軟件,無論是在檔案的收集、處理、加工上,還是在檔案信息的保存、傳輸上,電子檔案都具有傳統檔案無法比擬的優點,比如快捷、方便、易于查找、便于修改等。

篇(3)

[論文摘要]當今世界,科技已成為推動經濟的第一要素,不少人開始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提出質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正確認識馬克思關于科學勞動的理論,并結合新的實際深化對科學勞動的性質和范疇的認識,對于堅持和發展勞動價值論,正確評價科技工作者的勞動貢獻和促進我國科技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原子能的運用、海洋技術、生物科技和空間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提高,個人計算機的運用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科技創新能力的發展,標志著人類已經進人了一個新的信息經濟時代。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進步已取代資本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60%—80%。為此,有人開始懷疑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認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已經過時,應該用所謂的“科技價值論”或“信息價值論”取代勞動價值論。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一、馬克思關于腦力勞動和科學勞動的論述

學術界有人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歸為體力勞動價值論,認為在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中只有體力勞動創造價值,腦力勞動并不創造價值,這是毫無根據的。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點,恰恰在于它把各種不同的勞動,因而也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或者說,把以腦力勞動為主或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各種勞動分離開來,分配給不同的人。但是,這一點并不妨礙物質產品是所有這些人共同勞動的產品。這表明,創造商品價值的勞動既包括體力勞動,又包括腦力勞動。

馬克思也非常重視科技和管理等因素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他在關于“總體勞動”的論述指出:“隨著勞動過程本身協作性質的發展,生產勞動和它的承擔者即生產工人的概念也必然擴大,為了從事生產勞動,現在不一定要親自動手,只要成為總體勞動者的一個器官,完成它所屬的某一職能就夠了。馬克思又指出:“在總體勞動過程中,有的人用手工作,有的人用腦工作,有的人當經理、工程師、工藝師等等,有的人當監工,有的人當直接的體力勞動者或做十分簡單的粗工,于是勞動能力的越來越多職能被列在生產勞動的直接概念下。”由此可見,馬克思從未認為只有體力勞動才創造價值,而是也強調腦力勞動和科技勞動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

馬克思高度重視科技勞動在價值形成尤其是決定價值量大小中的作用。他指出:“如果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變,商品的價值量也不變,但是,生產商所需要的時間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每一變動而變動。勞動生產力的變動是由多種因素決定。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的應用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馬克思不僅肯定科學技術在價值形成和對價值量大小的決定作用,還特別重視它在創造社會財富中的決定性作用。他說:“隨著大工業的發展,現實財富的創造較少的取決于在勞動時間和已耗費的勞動量,較多的取決于在勞動時間內所運用的動因的力量,而這種動因自身—它們的巨大效率,又和生產它們所費的直接勞動時間不成比例,相反地卻取決于一般的科學水平和技術進步或者取決于科學在生產上的應用”。

二、科學技術是否創造價值

自馬克思提出勞動價值論后的近兩百年間,人類已經經歷了兩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帶來了社會生產力和勞動生產率的迅速提高,人類正在迎接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來。如果說前兩次科技革命把人類從體力勞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極大的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的話,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即將到來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則是把人類從腦力勞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極大的增強了人類的科學技術創新能力,科學技術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20世紀初,社會經濟的增長只有5%到2.0%是靠科學技術獲得的,而目前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中的科技貢獻率已高達60%以上。據統計,美國國民收人的50%,工業產值的58%,都是靠信息技術取得的,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科學技術是否創造價值?

馬克思充分肯定了科學技術在價值形成和財富創造中的重要作用,肯定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他同時指出,科學技術只是潛在的生產力。科學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是作為非實體要素發揮作用,只有與生產過程中人和物的因素相結合,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科學技術通過以下三條途徑轉化為現實生產力:(1)物化為先進的勞動資料,使勞動資料中的動力系統、機具系統、運輸系統和信息系統更為先進。(2)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擴大了勞動對象的范圍,提高了勞動對象的質量和利用率。(3)通過學習和培訓的途徑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高素質的人和高效能的物相結合,形成新的生產力。由此可見,新科技通過作用于生產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進人勞動過程,這就是說,科學技術本身不會創造價值。

馬克思分析了科學技術物化對象的機器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大工業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并人生產過程,必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力的這種提高并不是靠在另一地方增加勞動消耗換來的,這一點卻不是同樣一目了然的,但同不變資本的任何其他組成部分一樣,機器不創造價值,但它把自身的價值轉移到它所生產工藝的產品成本上。先進技術的物質載體—機器只是生產價值和剩余價值的源泉,它本身不創造價值,只是把價值轉移到它生產的產品上,成為產品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

由此可見,科學技術和作為科學技術物化形式的機器設備本身不創造價值,創造價值的只是科學技術發明者和創造者的科學勞動,只有勞動才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三、科學勞動的概念及其范疇

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生產中的運用是同科學勞動分不開的,科學勞動作為人類社會生產勞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價值創造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直接勞動在生產過程中越來越變成為一個從屬性的因素。

按照馬克思對科學勞動的論述,所謂科學勞動應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直接用于科學技術發明創造的創造性勞動。這是一個對科學技術的認識、發現、發明、創造的過程,這種科學勞動的成果一般表現為知識形態的科學技術,表現為潛在的生產力。二是把科學技術用于生產過程的創造性勞動。這既是運用過程,也是繼續學習和研究的實踐過程,是從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過程。總之,科學技術不是憑空產生的,是人類勞動的產物,來源于人的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它不只是少數人或一、兩代人勞動的結晶,而是人類世代相傳長期勞動的結晶,它不僅表現為對客觀對象的認識和分析,更表現為對客觀事物本質的探索與研究。 在當今知識經濟和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科技勞動對科技工作者創新能力的要求更為突出。據統計,近20年來。全世界每年出版的書籍約有60萬種。平均每分鐘就有1 157種書籍出版;每年發表的自然科學論文約有500萬篇,平均每天就有13 699篇論文出現,每年登記的發明創造專利在30萬件以上,平均每天就有833件專利問世,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必須盡可能多讀書,多掌握信息,才能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憑借其創造力做出具有創新性的科學成果。

由此可見,科學勞動不是一般的腦力勞動,是一種要求高的創新性勞動,是掌握了現代科學技術的勞動者所進行的腦力勞動,是高級或超高級的腦力勞動。

隨著科學實踐的發展,為了充分調動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應把創造價值的科技勞動的范圍加以擴展。過去,僅把企業范圍內的科技勞動視為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現在看來,這個范圍太狹窄了。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認識的一個關鍵,就是要看到我們當今的現實和馬克思設想的存在較大差異,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結合馬克思關于總體勞動的論述,擴展生產勞動的范疇。理論界比較贊同的觀點是:凡是一切與生產直接或間接有關的勞動,都是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因此,我們應正視現實,擴展科技勞動的范疇,不僅企業的科技勞動,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內的全社會范圍的科技勞動,凡是進人市場交換的,都是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這對于充分調動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和規范收人分配都具有重要意義。高等教育也應列人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之列。高等教育不僅創造和形成價值,而且造就高素質的現代勞動力,為創造更多的價值奠定基礎和開辟道路。

四、正確評價科技工作者的勞動貢獻和收入分配

(一)科技勞動對經濟發展的貢獻

1.創造價值

科技勞動是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而且是較高級,較復雜的腦力勞動,比一般工人的勞動可以創造較多的價值,科技勞動之所以是創造高價值的復雜勞動,其原因在于這種勞動力的再生產和使用上的兩個特點,一是學習費用高,勞動力再生產投人大;二是勞動強度大,這不僅僅是因為競爭的經濟對科技開發的需求在時間上緊迫,而且是因為科技勞動是一種高創新性勞動,要求較高的勞動強度。因此也要求較高的勞動補償。

2.創造社會財富

科學技術一旦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就會帶來社會財富(使用價值)的巨大增長。科學技術的運用極大的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單位時間內生產的使用價值迅速增長,表現為較多的社會財富。

3.使企業獲得超額利潤

率先使用先進技術的企業將使其產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但仍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出售,從而獲得超過平均利潤的超額利潤。

(二)正確評價科技工作者的貢獻,理順分配關系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盡管這幾年來在某些高科技領域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但科技整體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仍較為有限。我們必須正視這一事實,采取引進和自主研發相結合的方式,提高科技進步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

正確評價科技工作者的貢獻,理順分配關系,充分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1.首先要肯定科技工作者的勞動是創造價值的高級腦力勞動,理應獲得較多的報酬。

篇(4)

關鍵詞:競技體育;競技科技化;科技化的倫理思考

競技體育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代表著人類進步文明的發展方向,尤其是競技體育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不僅有利于競技體育運動員自身潛力得到充分開發,而且對于人類生理極限的挑戰和人的超強意志力的培養以及倫理價值觀的養成等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近年來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的加速了競技體育科技化與現代化的進程,對現代競技體育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同時又帶來了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倫理問題。我們的主要目標正是對基于競技體育科技化引起的諸多倫理問題的探討,但是這些問題往往經歷了漫長的歷史變遷才逐漸顯現出來,進而被人們所認知的。事實上,競技體育發展到今天已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強有力的支撐,而且高科技在競技體育中的應用范圍依然呈現出不斷擴大的態勢。但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是競技體育的本質何在?把科學技術控制在競技體育的多大范圍內是合理的?對諸如此類問題的探討我們首先應該去反思競技體育的發展是否實現了與人文主義價值追求的統一,因為人文主義價值代表了競技體育本質性的價值追求,而科學技術在競技體育中的應用則應該建立在拋開一味的對物質層面的追求和重視對人文價值追求的基礎之上。

一、科技發展與競技運動的科技化

競技體育運動在當代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推動下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果,同時也使得競技體育自身發生了系統性的變革。其變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從理論與實踐上整體提高競技體育的發展水平。基于對競技體育的日常訓練研究,許多與之相關且復雜的學科理論開始被注入到競技體育的一般理論當中,使之相互交融,形成了有利于競技體育日常訓練的系統理論。同時,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系統論的理論研究以及營養學的相關知識等都相繼被用于競技體育運動員的一般訓練當中,這些相關的交叉理論極大的促進了競技體育運動員的進步,并且對他們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最佳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人類競技體育成績極限能不斷提升的重要原因。2)競技體育場基礎設施的改善。在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大多數競技體育田徑場的跑道構造都比較簡單,當時世界上最好的田徑場跑道也只是由煤渣等化合物所組成,而現如今最常見的田徑場跑道是由塑膠等合成材料組成,并且極少數發達國家還開發出了納米跑道,這些科學技術的進步無疑能極大改善田徑運動員的日常訓練條件。3)體育運動員的運動裝備的改進。許多根據人體的受力原理和新型材料設計和制定出來的跑鞋,以及游泳比賽中鑒于減少人在水中的阻力而特別設計的泳衣,這些高科技產品無疑在具體的賽事中能極大提高運動員的比賽成績。4)信息技術在競技體育中的廣泛應用。從上世紀末期以來,信息技術與國際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把競技體育運動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運動員可以根據其具體的訓練狀態通過應用計算機模型來模擬比賽,以達到有效改善競技方法和比賽技巧的目的。以上分析研究表明,當代競技體育事業的發展已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強有力支撐。正是科技的日新月異推動了競技體育運動的深刻變革,而在變革的過程中同時又不斷影響和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科學技術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以至于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與方案等不斷涌現出來,實現了二者之間的辯證促進,依存發展的關系。

二、競技體育的科技化造成了價值觀念的背離

近年來,競技體育在人類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人類所特有的一項實踐性活動,競技體育對人類社會生活領域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它不僅能有效提高人的主觀實踐能力、強化人的體制、鍛煉人的毅力,而且能不斷豐富與增強人的精神素養。但同樣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現代競技體育的發展往往伴隨著一系列深層面且難以解決的倫理問題。如現代競技體育的商業化與科技化造成了競技體育的本質和價值的異化,正是這種異化把競技體育的工具價值與功利性價值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發生了質變的競技體育的價值觀,主要受到了來自工具主義和功利主義價值觀的干擾,當然也勢必會加劇競技體育本質的進一步異化以及與原有價值觀念的偏離。我們要形成足夠的危機意識,充分認識到競技體育價值與精神的異化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一旦競技體育失去其人文主義的價值觀與初始精神,必然造成競技體育偏離正確的發展方向而失去發展的意義。因此,隨著高新技術和高科技產品在競技體育中應用的不斷擴大,我們更應該重視繼承和發揚競技體育的核心價值觀念,把發展納入到競技體育的本質上來。學者們在探尋競技體育價值根源的過程中往往會習慣性的引用不同的理論作為研究視角。有學者認為,競技體育的價值根源在于人類的自我創造的本質,競技體育存在的首要原因是人類追求人的價值和人權的過程。2所以決定和影響人類競技運動發展的主要根源依然要落到人自身的發展上來,而不是落在人類能利用來提高比賽成績的工具上,因為畢竟人的全面的發展才是競技體育最終要實現的目標。然而,我們所能看到的卻是當代競技體育常常會受到一系列外來因素的干擾,尤其是科學技術在競技賽場上的濫用現象致使競技體育的價值理性與其應有的價值追求漸行漸遠。所以科學技術決不能僭越競技倫理的約束而存在,因為一旦超出了這個范圍將極大的削弱競技體育中人的核心價值與人的全面發展所提出的要求,畢竟注重人的價值培養與人的全面發展才是人類應有價值目標的關鍵所在。從形式上看,科學技術越發達,應用于競技體育中的運動器材、日常訓練手法等就越先進,進而運動員就能從根本上改善競技能力水平。但事實上,競技運動員已經異化為當代各類高科技產品的使用者和某種意義上的試用品,需要時常接受各種生理指標和心理指標的檢測,以及調整適應更新后的高科技產品設備。3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高科技在競技體育賽事中的應用也很好的順應了時展的要求,由計算機軟件與信息技術開發設計出來的一整套競技方法,也相應的弱化了教練員的作用,同時運動員對高科技的過度依賴可能會導致自身在精神上與日常訓練中變得更加消極,從而限制運動員的發展。因此,當代競技體育的科技化難免不會使得競技體育偏離原有的價值取向,致使運動員形成對高科技及其產品的過度依賴,并依靠對工具理性的追求來向觀眾展示其競技能力,將人物化為高科技及其產品的附庸,同時使得競技體育運動員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目標異化為高科技主導下的工具理。當“技術性”與“人性”合二為一成為一種復雜的混合態出現的時候,人類自身的主體性就會受到弱化,人類因而也會被邊緣化,偏離世界中心的位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技術尤其是高科技及其產品消滅了人類的主體性。4競技體育的科技化往往會造成某些競技體育運動員喪失其主體性意識而盲目追求高科技所帶來的益處,一味追求商業性和功利性的目標,導致科學技術對競技體育產生的實際影響越來越偏離其在競技倫理范圍內應該發揮出來的強大功能。

三、競技體育科技化的倫理思考

縱觀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其從最初的純思辨理論到發展成為一門正式學科的光輝歷程。但必須承認任何偉大的科學都只有建立在以社會實踐為目標的基礎之上才具有其存在的意義。因此,這就決定了與其具有某些相關性的行為活動都必須受到來自法律、法規以及道德和倫理的約束。科技倫理就其本質而言是指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社會進步產生影響的更深層次的價值探索,是當代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人類社會生活之后所形成的對人類既定道德與價值觀念的一種挑戰,因此,科技化倫理問題逐漸構成了當代人類社會發展中廣受爭議的話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科學是人類的創造,而不是自主的、非人類的東西;科學產生于人類的動機,它的目標也就是人類的目標。

當今社會中的一切與科技相關的行為后果都應該與“責任”概念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且必須局限在科技倫理規范的框架之內,相關科技工作人員也應該加強培育科技倫理的意識。不管科學技術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多大影響,我們始終要堅持人的全面發展這一終極目標與科技倫理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充分認識到科學技術及其產品只不過是從屬于人類活動的一種手段或者工具。從以上具體實例來看,競技體育的發展趨勢逐步形成了從傳統的人的體能和技能的競爭到各國科技實力競爭的轉變,競技體育所倡導的人的主體性作用正處于不斷弱化的邊緣。競技體育科技化尤其在國際重大賽事中表現得最為突出,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較弱的國家,很難對抗科技和經濟實力更為雄厚的國家,這實際上是對追求“公平競賽”的競技體育精神的一種諷刺。

令人欣慰的是,國際奧委會聯合一些國際賽事的主辦方已對此種行為加以規范,并采取了必要的干預措施來約束體育賽事中有違道德倫理的行為。當然,競技賽場上的倫理缺失問題遠不止這些,其中最為常見的科技倫理問題就是興奮劑的使用問題。眾所周知,在競技體育中使用興奮劑是嚴重違背體育精神和體育競賽公平性的行為,并且使用興奮劑對運動員身體的傷害也是不可小覷的。因此,在諸如奧運會等大型比賽的賽場上使用興奮劑是被明文禁止的,而且國際奧委會等組織加大了對興奮劑的檢測力度和處罰力度,對于控制這一局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科學技術在競技體育賽場上的應用范圍依然是模糊不清的,除了某些對運動員競技水平影響較為明顯的高科技產品被明文禁止外,其它很多產品的使用是幾乎不受到限制的,這也可能導致運動員作為競技比賽的主體性作用在不斷的下降,因為他們能夠依靠某些高科技手段或者產品來彌補其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尤其是隨著現代基因學的進步,人類已完全掌握了基因的重塑與改組原理來強化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核心技術,這無疑將促使競技運動員自身成為高科技奴化下的一種工具。就像某些運動員基于對自身競技能力提高的訴求,他們常常會冒險使用各種高科技藥物。因此,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同樣要求有關部門采取的檢測手段也必須與時俱進。而在此復雜的過程中所牽涉到的科技化倫理問題不只是運動員之間競技能力的較量,而更多的是相關科技工作人員之間的競爭。競技體育科技化倫理的核心問題是科技進步作用于競技體育的整個過程對于人的全面發展產生了何種影響。高科技在競技體育運動中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已經引起了體育界對有關競技體育本質與人的主體性價值以及科技道德倫理等諸多問題的思考。因此,為了保證競技體育的核心價值不至于受到科技理性缺失的影響,各競技體育主體以及從事體育相關的工作人員都應該高度重視科技化的倫理問題可能對競技體育事業帶來的不良后果。

四、結束語

奧運會是競技體育中最具代表性的圣會。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在競技體育運動中的不斷滲透,奧運會中的競技比賽逐漸表現為各參賽國背后所隱藏的科技實力的競爭。盡管從整體上看科學技術對競技體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針對高科技及其產品在競技體育中所表現出來的消極影響我們同樣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對于一切威脅到競技體育本體價值追求的不合理的科技應用都應該被排除在競技體育應用的范圍之外。這其實也是與科技僅僅作為一種手段的本來目的相適應的,它不應該成為一種能夠動搖競技體育本質的作用力,而應該更多的被當作是一種能夠推動競技體育發展的工具。因此,同時制定出相關法律法規來防止因高科技造成的競技體育中有失倫理的行為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尤為重要的是,始終堅持競技體育中能保證人的自然運動能力的競爭才是競技體育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作者:劉雪豐 楊攀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注釋:

1楊木森.科技革命與體育運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5):600-602

2王新華,劉波.對中國體育教學與人格精神教育的思考[J]體育科學,2004,(1):59-60.

3徐偉,姚蕾.科技在競技體育中的角色規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5):75-78.

4陳凡,董傳升,賈巖.技術圖景中人的主體性的獲得、缺失與重構[J].科學技術哲學,2007,(6):93-98.

篇(5)

[關鍵詞]科學技術;環境倫理;環境價值;生態原則

[中圖分類號]B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2426(2007)11-0017-02

環境問題總是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的。在人類文明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由于對自然以及科學技術認識的偏差,人類的活動對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正確認識科技以及使科技更好地為人類發展服務是個重要問題。

一、人類在科學技術發展不同時期的認識

1.古代:知識和美德是不可分的統一

在古代,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人類干預自然的能力相當弱,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多地表現為適應關系。隨著勞動工具的不斷改進,人類了解自然、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也日漸增長,產生了人與自然對立的萌芽,但整體上人與自然的關系基本是和諧的。比如古希臘蘇格拉底說過:美德即知識。中國古代《禮記?中庸》中也有“尊德性而道問學”的說法。就是把學問和德性二者結合起來,知識和美德是不可分的統一。也就是說,科學知識都是善的。

2.近代:科技決定論

近代,科學技術與道德逐步地相分離。伴隨著人類中心論的形成和確立以及科技的進步,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進一步加深,人類開始沉醉于科技的偉大,認為科學可以決定一切、統治一切、解決一切問題,成為一種科技決定論。

在近代,還流行一種技術悲觀主義思潮。代表人物是法國思想家盧梭。他在1749年發表了《科學與藝術》的著名論文,把歷史上一切卑劣行為和道德敗壞的根源都歸結為科學和藝術的發展,認為科學產生之后加劇了道德淪喪。盧梭的思想代表了當時對科學技術的批判思潮。這種思潮在我國古代的道家和儒家均有出現。技術悲觀主義者僅僅認為技術會扭曲人心,使人見利忘義,對道德只有壞處沒有好處,而很少考慮科學和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過程本身的作用。[1]

3.現代:科學技術是雙刃劍

20世紀50年代,維納在《人有人的用處》一書中提出了“新工業革命是雙刃劍”的警告,后來人們用“雙刃劍”這一形象的比喻來詮釋科技發展對社會、經濟和自然界影響的兩面性:一方面是利用其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功能而體現其對社會經濟發展巨大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是科技也會引發諸多的負面影響:逐漸導致和加劇人與自然關系的分裂狀態,隨之而出現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問題。

4.當代:科技萬能論和科技有限論

20世紀科技觀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科技萬能論。米切爾?施加格文斷言:“90年代將與80年代不同,將由過去的“選擇商品”,轉到“選擇設計”。另一種觀點是科技有限論。中山秀太郎提出,以為科學、技術什么都能解決,這是對科學技術的迷信……人類從事技術工作,總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環境,這是無法避免的,技術萬能主義對人類安全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思想。[2]

由此可見,只有在科技應用中考慮到環境的因素,對科技正確定位,才能更好地利用科技,為人類服務。

二、對科學技術的環境價值進行正確定位

在近代科學產生以來的人類社會史中,科學技術在解放人的勞動、改善人類生活狀況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然而,由于人類認識世界的局限性和偏見,對科學技術價值缺少正確的倫理定位等因素,使科學技術對環境的負面作用越來越嚴重。所以我們必須從科學技術的環境倫理角度來找出解決人類困境的答案。

一般說來,人類發明科學技術的初衷有兩個:一是把人從被自然奴役的狀態下解放出來,二是把人類從物質生活的匱乏中解放出來,滿足人類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追求人類的真正自由和人的全面充分發展。然而目前,科學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人類追求幸福生活的初衷,讓人類失去了自我、走向了自我的異化。[3]那么,科學技術的價值定位究竟在哪里呢?一般認為,科學技術有經濟價值、環境價值、教育價值、醫學價值、軍事價值、道德價值等,其中環境價值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科技發展的一個重大偏差就是片面強調和追求人的物質方面的利益,僅以經濟價值來衡量科技的價值,忽視了科技的人文社會和環境價值,而環境價值被忽略往往導致社會和生態環境失去平衡。所以,人類在科學技術活動的開始階段,應對生態環境進行預測和評價,并且在實施的全過程中始終關注人類生存與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和結果,有效預防科技對于當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環境和可持續性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三、科技發展對生態環境的雙重效應

(一)科技發展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人類與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從來都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干預的。但是,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幾百萬年的絕大部分時間里,只是局部性地給環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20世紀以來,人類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對地球的破壞也進入到史無前例的時期。

1.自然資源遭到破壞性開發及過度利用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性開發和利用引起了森林草場面積大幅銳減、水土流失、物種滅絕等嚴重后果,從而使人類可利用的自然資源的數量日趨減少。同時,由于人類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對生物多樣性造成損害。其中的原因,既有毀林開荒、圍湖造田、過度放牧和城市化等因素,也有現代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帶來的影響。例如,在培育和推廣優良品種過程中,對傳統動植物品種等不采取妥善保護措施,使遺傳資源遭到破壞;轉基因和克隆技術的發展加劇傳統物種的消失和變異等。

2.科技的不合理應用加重了環境污染

目前,環境科學研究表明,大氣污染,特別是酸雨、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等環境問題的主要成因是高科技的發展,是科技發展的副產品。一些高新技術產業只是在形式上避免了傳統產業的污染,但常常帶來新型的、危害程度也更高的污染形式。這些新型污染稱為“科技型”污染,其主要表現是:合成化學物質污染、高科技廢棄污染物等。

3.科技工程活動加重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工程活動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中一直起著重要作用,但同時工程活動也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突出表現在興建大型工程導致的環境的變化。以阿斯旺大壩表現最為突出。阿斯旺大壩在上世紀70年代竣工,成為埃及的驕傲。這座水壩結束了尼羅河年年泛濫的歷史,生產了廉價的電力,還灌溉了農田。然而近年來人們發現,它也破壞了尼羅河流域的生態平衡,引發一系列災難。

由此可見,現代科技發展和應用中對環境產生的負面作用,已經發展到了極為廣泛并且嚴重的地步,已經到了我們必須反思、反省并采取行動的時刻了。

(二)科技發展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

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用有著兩面性。有些技術對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有些技術卻也有利于自然環境的改善。高新技術直接運用于環境保護領域,可以為人類解決環境問題開辟廣闊的前景。例如,發展海洋和空間技術,給人類提供新的生存空間;運用高新技術,可以大大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使廢物資源化、污染物資源化,以避免或減少浪費和環境污染。

四、科技發展中應遵循的環境倫理原則

科技發展的負面作用,使我們必須思考防范科技對環境危害的基本倫理原則――人文關懷和生態關懷。科學技術的人文關懷原則就是科學技術研究的發展和應用,應當有利于社會的和諧和可持續性發展。科技發展的生態關懷原則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應該以保護生態系統的和諧為標準。目前對生態平衡影響和干擾最大的已經不是自然因素,而是人為因素,科學技術扮演著突出的角色。生態原則的提出,就是要為人類確立科技發展和應用的方向,為人類在科技發展過程中有效維護生態系統的和諧與平衡提供正確的理論導向和行動規范。

五、制定符合環境倫理的科學技術發展的對策

1.制定全面系統的科技環保法律法規體系

關于科技研究和應用中的環境方面的法律,在立法時應該遵循如下四個原則:權威性,即在科技法律面前,任何人和任何機構,都一律平等;探索性,不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現實性,就是科技環境法律體系建設必須立足于從現實出發,必須著重考慮科技發展和應用的實際,尤其是我國科技發展與環境的實際;超前性,科技法律體系的建設能夠應付科技未來可能發生的重大變化和影響。具體來說,就要加強預測,把握科技發展的趨勢和動向。

2.建立可持續發展觀,發展綠色科技

為了重建人類的自然家園,在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前提下,我們還必須妥善處理科學技術與自然生態環境的關系,而要實現二者的和諧,關鍵就在于創造一種全新的技術理念,即實現科學技術綠色化。所謂綠色科技就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與平衡發展,追求低消耗,注重對污染的控制,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科技存在與發展的指導原則。

3.樹立和培養科研人員的環境價值觀和社會責任

科研人員作為科學技術和環境倫理意識的載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科學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的環境后果,他們的環境價值觀在發展綠色技術、推進環境保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科研人員要在科學研究中堅持“環境正義”,不僅要考慮到短期的局部利益,還要顧及到長期的整體利益,不僅要考慮到“代內利益”,而且要考慮“代際利益”。同時,科研人員必須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有對社會、對環境高度負責的態度,否則,科技的研發活動就有可能對人類生存或發展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4.培養政府官員等決策者的環境倫理價值觀

決策者作為重大事件的決定人,他們的價值觀念、工作作風、知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會對所決策的事情起到至關重大的作用。對于科技發展這些前沿問題,需要更多專業知識作為鋪墊,一旦失誤,后患無窮。所以各級政府及其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環境倫理意識,實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切實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5.提高群眾的生態安全意識、參與意識

要提高人們的生態安全意識,在全社會開展生態安全教育和宣傳,使每一個公民都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是公民的基本義務。要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從一點一滴做起,積極開展環保公益活動,弘揚環境文化,倡導生態文明,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完善環保公眾參與制度,實行環保信息公開,定期公布環境質量狀況,公開環保管理規定,公示建設項目環保審查、排污收費等情況。

參考文獻:

[1]余謀昌.生態倫理學――從理論走向實踐[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285.

篇(6)

[關鍵詞]和諧科技觀 外在價值 內在價值

一、和諧科技觀的基本內涵

和諧科技觀是生態的、社會的和以人為本的科技觀,其基本內涵是: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應有利于保護生態系統的和諧與平衡,在發展和利用科學技術的過程中要擺正人與自然的位置;二、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應以建立一種和諧有序的社會為目標,追求社會各個領域如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的整體推進、協調發展。三、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應以人為出發點,從人的本質、人性出發,與人性的發展、人的存在相適應,強調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維護人的尊嚴和權利,為人類的幸福服務。

二、和諧科技觀的外在價值

和諧科技觀的外在價值,也稱工具價值,是從人和其他生命的角度,揭示科學技術對人和其他生命的有用性,即它作為他物實現某一目的的手段或工具的價值。和諧科技觀的外在價值包括宏觀價值和微觀價值。

(一)和諧科技觀的宏觀價值

1.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和諧科技觀是生態科技觀,它的核心目標之一是追求自然生態的平衡,即以人為主體的生命與其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協調發展。和諧科技觀克服了過去那種只看到自然的“消費性價值”的思想,認為自然的生態價值對人類的任何活動的意義都是絕對的。

2.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的實現最終是要落實到社會各個子系統的和諧發展上,落實到具體的可操作的有效途徑上,否則和諧社會的建設就會陷入理想空談。和諧科技觀回應了和諧社會建設對科學技術提出的新要求,和諧科技觀與構建和諧社會在內涵、目標上的一致性決定了和諧科技觀是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基本動力和手段。

3.有利于推動人的全面發展

在工業經濟時代,利益的驅動和競爭的壓迫使得傳統科技觀對發展的物質外殼的關注走向了極端,而忽略了發展的核心部分,忽略了對人自身發展的深層關注。和諧科技觀克服了這種缺陷,它將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最高價值取向。和諧科技觀是生態科技觀,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它認為人與自然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

(二) 和諧科技觀的微觀價值

1.和諧科技觀的經濟價值

和諧科技觀遵循生態原則、社會原則和人本原則,倡導綠色生態化技術,這就決定了既能夠帶來經濟的穩定增長,又能促進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

2.和諧科技觀的政治價值

①能夠增強我國國際經濟競爭力

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質量好,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那么它必然就有較強的國際經濟競爭力。反之,經濟發展質量差就必然帶來國際經濟競爭力的下降。也就是說,經濟發展質量的好壞與國際經濟競爭力的強弱是互相聯系的,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就必須提高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②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協調好效益效率和公平公正的關系,是和諧科技觀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一種體現。要體現社會的公平正義,要真正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就要給不同的社會群體和個體以公平的創造物質、精神財富的機會,并用公正的體制來保障人們公平享有物質、精神財富,享有平等的資源、生態空間。

③和諧科技觀的文化價值

和諧科技觀倡導綠色生態消費,綠色生態消費是反映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新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反映了一種文化、一種文明。人們的消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傳統的工業文明時代的消費模式將自然視為可以自由取用的對象,崇尚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畸形消費方式。

三、和諧科技觀的內在價值

和諧科技觀的內在價值,是指其所具有的不以人為尺度的價值。即它自身的自我滿足、生存和發展。

(一) 科技系統的內在自洽

和諧科技觀要求科技系統內部是多樣統一、關系協調的自洽系統。和諧科技系統具有三個特征:第一個特征是比例恰當,即科技系統各種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比例搭配適度;第二個特征是科技系統中的要素各得其所。不同要素具有不同的潛能,不同潛能的釋放需要不同的條件。第三個特征是科技系統中要素之間及要素與系統之間的協同運動。

(二)科技系統的動態優化

和諧科技系統是多樣性的統一,但這里的統一并不是滅異求同,而是殊異之間經過不斷的相互作用而達到一種平衡。這種相互作用包含著競爭。和諧科技系統不排斥競爭,為了和諧,有時必須去進行激烈的競爭。當科技系統發展需要競爭時,競爭可激活科技系統各要素的潛能,使之充分發揮,從而為達到科技系統更高度的和諧準備條件。所以科技系統的和諧是一個包含競爭的動態過程,通過競爭達到系統的動態優化。

四、內外價值的自然協調

和諧科技觀內外價值的關系是相互作用和相互滲透的,是一個統一整體。但是,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的表現形式并不是唯一的、絕對的,在一定條件下也會發展為對抗和沖突的形式,因此兩者之間的自然協調尤為重要。人類的繁榮與發展必須建立在科學技術繁榮的基礎之上;反過來,人類利用自己的智慧可以促進科學技術系統的多樣化,維持科學技術系統的平衡協調與發展,從而達到自然、人類社會和人自身與科學技術系統的協調發展,推進整體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志斌、劉志峰,《當代生態哲學及綠色設計方法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2]王忠學、秦書生、陳凡、徐強,《論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科技成果縱橫》,2003

[3]陳勁,《國家綠色技術創新系統的構建與分析》,《科學學研究》,1999

[4]魏江,《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支持系統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00

[5]UNEP IE PAC.Cleaner Production World Wide.UN Publication,1993

篇(7)

一、“知識價值論”

根據“知識價值論”與勞動價值論的關系,“知識價值論”可分兩類:一是“取代說”,二是“發展說”。

(一)“取代說”是指由于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勞動價值論已經過時,必須用“知識價值論取代勞動價值論”。

西方,以奈斯比特、里夫金(J.Rinkin)為代表。奈氏認為:“在信息社會里,價值的增長不是通過勞動而是通過知識實現的。”“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LaborTheoryofValue)誕生于工業經濟的初期,必將被新的‘知識價值論’(KnowledgeTheoryofValue)所取代。知識是一種不同于馬克思所認為的勞動。”(注:〔美〕奈斯比特:《大趨勢》,1982年英文版,第17頁。)里夫金認為:“文明從一開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圍繞著勞動的概念而構成的。現在人類在其歷史上第一次系統地將人類勞動從生產過程中完全抹去。智能機器正在無數的工作崗位上代替人的勞動,迫使成百萬的藍領和白領工人加入失業者的行列。”(注:〔美〕里夫金:《技術的兩面性》,《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98年第10期。)

中國,以張直為代表。認為(1)知識本身,作為勞動產品包含著價值,并能將自身轉化為現實價值;知識的使用能夠在生產中創造新價值、創造大于生產或購買它所花費的價值。(2)在傳統經濟中是勞動創造財富(即價值);在知識經濟中,不是(直接)勞動,而是科學技術(即知識)創造財富(即價值)。“在知識經濟中,人的直接勞動已脫離生產過程,不再是創造價值的主要源泉,這時,再用勞動價值論說明價值創造問題,顯然是不合實際的,于是知識價值論便應運而生。”(注:張直:《從勞動價值論到知識價值論》,《湖南經濟》1998年第6期。)

(二)“發展說”是指在承認勞動價值論的同時,又認為知識(科學技術)也創造價值。或者認為,“知識價值論”是勞動價值論在經濟時代的發展和突破。

美國柯里(J.Curry)等人認為,(1)在所有歷史時期,從最基本的意義上說,勞動是人類的創造,由知識起中介作用,并與物質世界有關。這一點沒有發生變化。顯然改變了的只是知識信息的數量、質量和密度,是知識發展和變化的速度,是體現在即使是最普通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中的知識分量。(2)知識是一種過程,“這種過程是與作為過程的資本的其他各種類型‘并駕齊驅’的,并且或許甚至能改變后者”。(3)“知識=價值”。體現在一件知識商品中的價值主要是其信息的或思想的內容。(4)馬克思選擇勞動作為價值的基礎既不是錯誤的,也不是任意的,甚至沒有歷史局限性的。但我們沒有理由不能確定(并強調)知識是價值的另一決定因素。(注:〔美〕柯里:《價值創造與知識經濟》,《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98年第9—10期。)也就是說,決定商品價值的有兩個因素:一是勞動,二是知識,即知識本身的使用價值。

中國沈建新等認為:(1)知識價值論是勞動價值論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與突破。(2)科學的知識價值論能夠被確立起來的關鍵在于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勞動:一類是創造性勞動,另一類是重復性勞動。只有創造性勞動才能創造價值,重復性勞動不創造價值,只能轉移價值。(3)知識是人把握客觀現實和識別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動過程,也就是人的創造性勞動過程。一般來說,創新程度越大,知識含量也就越高,所創造的價值也就越多。(4)知識價值論是勞動價值論和效用價值論走向有機結合的一條極有希望的途徑。(注:沈建新:《知識價值論》,《學術月刊》1999年第2期。)

桁林認為,(1)作為一個勞動的分工體系來說,知識生產,智力創造也就越來越獨立于生產環節,腦力勞動作為一種復雜勞動就越來越成為價值的主體。它集中體現在知識產品生產上:一方面改善了勞動力的素質,提高了勞動力的價值,另一方面也相應提高了勞動質量和效率。(2)知識創造價值越來越獨立化、市場化,知識本身已越來越成為衡量價值大小的尺度。(注:桁林:《從勞動價值論到知識價值論》,《經濟體制改革》1999年第1期。)

二、智能價值論

主要代表人物是我國的童天湘。他在《智能革命論》一書中提出了“智能價值論”:(1)人類文明史的劃分依據不應該以浪潮說,而應以兩種革命——能量革命和智能革命——來劃分。人類已經歷了磨擦取火、制造蒸汽機、電力使用和核能利用這四次能量革命。能量革命使人和機器的潛能釋放出來,導致社會智能化。(2)“知識本身不是力量”,知識的獲取、處理、使用和創新,才是真正強大的力量。這正是人類智能的體現——智能就是力量。因此,決定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是新知識和高智力,而不是一般的信息和知識。(3)隨著物質型經濟向智能型經濟的轉移,商品的價值也從主要由體力勞動所創造的價值,轉向主要由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價值;高智力能使產品有高附加值,從而獲得經濟上的高效益。(4)商品價值大小不是以勞動時間為度量尺度,而是以勞動的質為依據。(5)智能價值的核心是創新求異。這是多元社會多樣性的價值反映。(注:轉引自《自然辯證法》1996年第7期,第66—68頁。)

英國學者斯伽爾米(D.Skyrme)認為(1)知識是產品中一個有決定意義的因素。(2)人力資源——能力——在以知識為基礎的公司中是價值的靈魂。(3)滲透在體系或過程中的知識與游離于人們頭腦外的知識相比,具有更高的內在價值。(4)信息/知識密度——能產生效益的產品依賴信息和專門知識;在發達經濟中超過70%的雇員從事信息工作,在許多工廠里,工人是用腦而非用手在工作。(注:〔英〕斯伽爾米:《全球知識經濟及其對決策者的深遠影響》,《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98年第8期。)

三、科學技術價值論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它在生產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知識經濟初露端睨之時,一些學者認為,科學技術也創造價值,但在怎樣創造價值,以及在創造價值中作用大小等方面,又有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科學技術同樣創造價值。

谷書堂說,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同樣創造價值。據西方發達國家統計,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技術因素的貢獻率已達60—80%,而另一方面,生產中所耗費的活勞動相對減少。其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勞動作為因社會分工 而分開的社會總生產勞動的一部分,作為高智能的勞動被利用到直接生產過程,就不僅可以把自身的價值生產出來,而且如同活勞動一樣還可以創造更多的新價值。因此,科技進步同樣創造價值。(注:傅軍勝:《全國勞動價值論研討會綜述》,《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第5期。)

錢伯海認為,先進技術設備的先進之處就在于它作為一代又一代的復雜勞動的積累和物化,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生產效率,在生產中代替和節約大批活勞動,從而在創造價值和使用價值中,產生放大效應,創造出比舊設備多得多的價值。(注:錢伯海:《論物化勞動的二重性》。)

第二種觀點認為,新技術對價值形成有重大影響,或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創造價值。

馮文光等認為(注:馮文光:《馬克思的價值決定論及其現實意義》。),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從質上來說,由它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確立為決定價值(量)的多種因素開辟了道路。除勞動以外,生產過程的其他因素雖然不直接創造價值但也是作為一個決定因素參與價值的形成,如固定資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對剩余價值。馬克思明確說,“凡是提高勞動生產力率的一切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作為決定因素加入產品價值的形成,科學在生產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固定資本上。”(注: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馬恩全集》第26卷,第一分冊第91頁。)

李定中認為,先進技術在一定條件下創造價值。“新技術設備用于生產時,在能夠因此促使商品的個別價值小于社會價值的前提下,它就不僅轉移了價值,而且還有條件地創造了價值”,為企業帶來超額利潤。其關鍵在于先進技術在使用中扣除轉移價值后,仍可幫助勞動者無償利用更多的自然力,以節約或代替更多的人類勞動。這些自然力本身雖沒有價值,但在市場競爭中誰能率先使用新技術,誰就能更有效地利用自然力以替代更多的人力,從而在價值關系中能使個別價值還原為更多的社會價值。(注:傅軍勝:《全國勞動價值論研討會綜述》,《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第5期。)

四、信息價值論

西方以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貝爾(DanielBell)為代表。他認為信息是信息社會中的戰略資源。智力信息成為一個國家生產力增長和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社會動態變化的源泉,換句話說,在信息社會里,起決定性作用的已不再是資本,而是信息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主要地不再靠勞動者的體力和技能,而是靠智力和知識。(注:轉引自夏立容:《信息時代的標志及基本特征》,《自然辯證》1996年第8期。)

中國葛偉民等認為:(1)知識經濟是信息經濟的重要范疇。經濟增長和價值創造主要來源于以腦力勞動或復雜勞動為主的各種勞動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作用。(2)知識作為勞動的過程,它只是增加勞動力的價值;作為勞動的成果,在被應用時,它的價值可以被轉移到勞動對象之中或被包括在勞動成果之中,不論這種勞動是以物化的形式提供還是以“服務”形式提供。(注:葛偉民:《知識經濟與腦力革命》,《上海經濟》1999年第1期。)

五、簡評

“理論是實踐的反映”。國內外涌現的這些觀點不過是對信息技術革命和知識經濟時代熱點問題的有益探索,它們從不同側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究竟誰創造價值”的問題給出了各自的答案。這對我們全方位、多角度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特征,把握時展的必然趨勢有著十分重要的啟迪。

第一,以約翰·奈斯比特為代表提出的“知識價值論”,雖然有其否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動機,但畢竟第一次向世人宣告了一個以信息技術、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時代即將到來,揭示了“知識生產力已成為生產力、競爭力和經濟成就的關鍵因素”的大趨勢。里夫金以智能機器正在許多領域、許多崗位上代替工人的勞動為依據,得出人類第一次系統地將勞動從生產過程中完全抹去的“勞動終結論”,顯然是錯誤的。但這一論斷卻從另一方面揭示了智能機器的廣泛應用必將造成對廣大工人勞動替代的客觀趨勢。也許,這僅僅是對發達國家經濟現實的描述。但它們的今天正是我們的明天。美國學者柯里(J.Curry)對知識經濟時代價值的創造問題的認識有其科學的閃光點:勞動是人類的創造,即使在知識經濟時代,這一點依然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知識和信息的數量、質量、密度,及其在生產經營中所占的分量和作用。尤其是他把知識看成至少與資本“并駕齊驅”甚至能改變后者的一種過程,并肯定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這都是十分有見地的思想。不足的是,他認為決定價值的除了勞動,還有另一個因素——知識,因而陷入勞動、知識“二元價值論”。

與此不同的是,沈建新、桁林等認為知識價值是勞動價值論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與突破,并賦予知識和知識價值論以新的內涵。如把知識理解為“人把握客觀現實和識別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動過程,也就是人的創造性勞動過程”;把知識創造價值理解為“創造性勞動價值論”或“科學價值論”。應該說,這是一種有意義的嘗試。只可惜作者把知識、科學、創造性勞動三者等同,把作為“創造性勞動過程”的知識(動)與作為這一過程結果的知識(靜)混同;進而與知識(靜態)的體系——科學、以及創造性勞動三者混為一談。最終走向“效用價值論”。

第二,“智能價值論”認為“知識并不就是力量”。知識的獲取、處理、使用和創新才是真正強大的力量。這正是人類智能的體現。在知識經濟時代,商品的價值也從主要由體力勞動創造價值,轉向主要由智力勞動創造價值。作者試圖用勞動價值論來解釋新知識和高智力(能)創造價值,其出發點是值得肯定的,但作者卻混淆了智能(力)本身與智能(力)的作用——腦力勞動,結果在智能價值大小尺度上走向了“以勞動的質為依據”的多元效用價值論,即按創新程度大小決定價值。特別要指出的是英國學者斯伽爾米不僅認為人力資源——能力——在以知識為基礎的公司中是價值的靈魂;而且認為滲透在體系或過程中的知識與游離于人們頭腦之外的知識相比,具有更高的內在價值。也就是說,知識的運用——腦力勞動比單純知識本身有更大價值。斯伽爾米似乎已隱約感覺到知識本身的價值比起知識的應用——腦力勞動新創造的價值小得多。盡管他沒有把腦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產物或結晶——知識本身區別開來,但他的這種認識與“知識本身能創造價值”的觀點相比,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射白嫩少妇超碰| 美女把尿口扒开让男人桶| 中国少妇内射xxxhd免费| 国内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国产成人18黄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日本三级理论久久人妻电影| 黑人大荫蒂老太大| 伊人天天久大香线蕉av色 | 国产9色在线 | 日韩|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专区| 放荡开放的人妻穿丁字裤凹| 朝鲜女人大白屁股ass孕交| 久久久久久午夜成人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后入又长又硬| 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免费网站| 免费午夜爽爽爽www视频十八禁 | 九九精品99久久久香蕉| 亚洲国产精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 少妇荡乳情欲办公室456视频|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无套内射极品少妇chinese|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www国产精品内射熟女|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 少妇泬喷水18p|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级毛片| 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