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3 11:34: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保治理的社會效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當前所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監督評價企業的環保活動及實施效果,即監督評價企業環境義務的履行情況。這需要建立一套考核企業環境義務履行情況的評價指標體系。同時運用有效的審計方法,開展針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整體性或項目性的環境審計,加強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環?;刂?,完善企業的環境管理系統(EMS)。
一、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是企業應盡的義務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與其所在的自然環境條件及生產經營所使用的自然資源的優劣息息相關;同時企業也應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履行環境義務。
1.企業和自然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依存。自然環境為企業提供了生產經營環境,以及企業生產所需的自然資源。自然環境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不可或缺的條件。而企業在享有自然環境所提供的環境條件及自然資源,為自身和社會創造利潤的同時,也對自然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企業理應履行治理環境污染和恢復環境質量的義務。
2.企業作為社會活動中的一個基本經濟單位,是一種復合性社會經濟組織。本身具有經濟和社會雙重屬性。企業經濟屬性決定了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同時企業的社會屬性又決定企業作為社會系統的一員,有義務重視和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并承擔社會責任。因此,企業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考慮社會效益。環境義務屬于社會義務的一部分,保護環境、維持可持續發展也是保證社會效益的一個方面,因此,企業從自身的社會屬性出發,有必要履行其環境義務。
企業自身的存在和發展也與其環保形象密切相關。具體分析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產品方面。許多國家已經禁止無綠色標志的產品進入本國市場。1994年,我國成立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標志著我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工作的正式開始。綠色消費主義興起,使得于環境無益的產品逐漸被排斥在市場之外。二是資金方面,金融行業開始注重企業環境形象和環境業績。目前,國際上已經有29個金融機構實行了“赤道原則”,即根據國際金融公司的政策建立的一套自愿性指南,以保證在其項目融資業務中充分考慮到社會和環境問題。2007年國家環保總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聯合出臺《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環境違法的企業和項目進行信貸控制,以綠色信貸機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盲目擴張。
3.出于規避環境風險的考慮,企業也應積極進行環境保護。從一般角度看,如果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超過國家或地區所規定的環保標準大量排放污染物,或對周圍的生態平衡和居民生活造成損害,那么企業將面臨國家性或地區性的罰款、訴訟賠償,勒令對污染予以治理或恢復原來的環境質量等。這些風險的兌現,對于企業將是一筆極大的損失,甚至可能會被關閉或停業。
因此,企業有必要承擔各種污染治理及保持生態平衡的義務。與環?;顒拥南嚓P問題操作涉及到企業的資金收支、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企業收益和風險。通過審計方法為企業環境問題把關,對企業環境管理積極參與,為企業管理部門提供充分的環境信息,協助其進行環境預測、決策和控制,從而達到監督企業環境義務的履行,并從客觀量化的角度評價企業環境義務的完成效果。
二、企業環境義務的內容
1.履行國家性、地區性的環保法律法規及相關的行業規定的環保標準,有義務根據自身運營特點,制定適用的環保措施。
2.在建設和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加強從管理到操作全過程的環保意識,在環境保護、防治和治理污染方面實施相應措施,改善企業廠區及周邊地區的環境質量。
3.加強內部環保部門的工作,注重工作的經濟性、效益性、效果性。
4.建立環境管理系統,開展產品的生命周期分析,對產品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和產生的廢棄物進行跟蹤監測,分析對環境的影響,制定環保措施,做到生產經營環?;?。
5.繳納排污費和因污染問題引起的罰款及相關費用。
6.將自身的環境業績等相關的環境信息以一定形式進行適當的披露。
三、企業履行環境義務的考評指標體系
企業履行環境義務的考評指標是為實現評價企業履行環境義務效果的目標,為滿足相應的環境評價要求,從多個方面反映企業環境義務的履行情況,并可適用于企業整體或其局部。企業環境義務的考評指標應盡量予以量化,以便進行比較、改進和提高,同時采用定性方法評價為之補充。據此可將考評指標分類為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
從考評的企業環境義務內容上分類,企業履行環境義務的考評指標分為以下4個部分:
1.環境法律法規、企業環保政策及相關行業標準執行情況
我國已形成一套比較健全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環保措施做出最低限度的要求。整個社會生態環境的好轉有賴于所有企業對環境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所以,企業對國家、地區性的相關環境法律法規,以及對企業自身制定的環境保護政策執行情況,應被視為整個企業環境義務履行情況的基礎及標準,其考評指標定性地看,可以設為以下幾點:
⑴企業有無不符合國家環境會計制度、財務制度的情況,例如,有關環境費用、成本、效益以及一些由于環境問題引起的風險;
⑵企業各項工程開工前是否進行了環保登記,是否遵循了“三同時”制度;
⑶企業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執行情況,主要環境及經濟指標及評價;
⑷企業排污申報登記情況,取得的排污許可證的交易情況,及污染源情況、企業排污費的繳納情況;
⑸企業環境目標責任制的落實和執行情況,包括企業被納入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事項、原因、分配的責任指標及其完成情況;
⑹如果企業被列為限期治理的對象,關于列入的原因、要求的標準及期限、預計完成時間以及目前的進展;
⑺企業自身環保政策的執行情況;
⑻國家、地方性法規或社會行業標準規定的其他有關事項。
針對企業的環境法規執行情況,設立如下定量的考評指標:
⑴考評企業對于國家、地方性及本行業的法律、法規、標準的執行情況
適用相關環境法規執行率=
×100%
⑵如果企業自身制定了相應環境政策,則增加指標:
企業環境政策執行率=
×100%
2.企業治理和改善環境措施的執行及效果
企業履行環境污染治理和改善環境質量的環境義務是一項長期任務。企業在改善環境狀況方面所取得的長期成果僅從上述方面并不能被完全體現出來,所以應針對企業的環境治理情況及企業廠區、周邊環境的質量進行實地考察,作為反映企業環境義務履行情況的一個重要方面。反映污染治理情況的定性指標包括:
⑴污染治理情況,包括污染治理項目完成數、污染物處理、回收能力、污染物治理設施運行狀況、主要污染源治理情況等;
⑵從事環境治理、檢測、研究機構和人員情況,包括有關的資金投入量;
⑶其他有關污染治理措施和事項,如企業職工的環保培訓、本企業取得的環保技術成果等,這些措施對企業污染治理有側面影響。
考評企業環境質量的定性指標有:
⑴企業廠區綠化率以及有償或無償承擔的其他綠化任務;
⑵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包括廢水、廢氣、廢液、廢渣、噪音等的排放總量及其所含的污染物質含量;
⑶主要的環境質量指標的達標率,包括環境檢測項目達標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達標率等;
⑷發生的污染事故情況,包括污染性能、環境和經濟的危害;
⑸環境資源的耗用量,包括水、電、煤、石油等的耗用量;
⑹企業有毒有害材料物品的使用和保管情況。包括使用總量和儲存總量。
相應的考評企業環境治理和改善環境質量效果的定量指標:
污染治理項目完成率=
×100%
污染源治理達標率=
×100%
污染物回收利用率=
×100%
主要污染物排放達標=
×100%
萬元產值(或收入)排放量=
×100%
萬元產值耗能量=
×100%
企業廠區綠化率=
×100%
3.企業環境保護的措施及環保部門工作的經濟性、效益性、效果性
對于環境工作的效果、效益性可以從以下7個方面來考評:
⑴相關國家、地區性的法律法規和其他標準要求是否在本企業環保部門工作中得到嚴格遵守;
⑵企業環保部門的工作是否符合企業環境政策、方針的要求并得到正確的實施;
⑶環境保護工作的經濟效益狀況,從企業發生的環境成本和由于環境成本的發生所增加的經濟收入兩個方面來考慮;
⑷環境保護工作的社會效益狀況,如企業社會環保形象的提高,環境風險的降低,降低附近居民的疾病發病率等;
⑸企業重要的環境因素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環境績效是否明顯改善;
⑹企業部門的員工環境意識是否明顯增強;
⑺企業建立的環境管理系統在節省環境資源能源、降低消耗方面取得的成效如何。
相關的考評企業環保部門工作的經濟性、效益性、效果性定量指標有:
企業環境成本利潤率=
×100%
4.企業環境管理系統(EMS)的建立和執行情況
企業環境管理系統是將企業環保部門在生產經營全過程系統化、體系化,是整個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包括制定、實施、完成、復審和維持環境方針的結構、策劃活動、責任、實踐、程序、過程和資源。一個規范的環境管理體系可以為企業履行環境義務提供完善的環境和有力的支持,從以下方面細分考核內容:
⑴企業是否規定了管理部門在環境方面的義務,從而提高全組織的環境意識;
⑵企業是否制定環境政策及程序,以保證投入恰當而充分的財力資源和人力資源,實現資源保護的目標;
⑶企業是否制定充分而有效的內部環境控制結構,以監督與既定的環境政策及程序的持續符合性以及遵守有關法律和條例的情況;
⑷企業是否確定戰略管理規劃,研究未來的發展和可能出現的新情況;
⑸企業是否建立環境風險評估方案以了解環境狀況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以降低風險;
關鍵詞:煤炭企業;生態環境經濟評價; 必要性
煤炭資源雖然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但是也帶來了很多社會和環境問題,從而影響了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對煤炭企業進行生態環境經濟評價對于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 佳渝煤礦現狀
佳渝煤礦位于南川區水江鎮,距南川區約25km,距水江鎮約4km,距重慶市水江發電有限公司6km。佳渝煤礦始建于1986年,生產規模為3萬t/a,原礦區范圍內煤炭資源基本開采完畢,2008年經重慶市國土資源房屋管理局批準擴大礦區范圍,現礦井井田面積0.4014km2,開采二疊系上統龍潭組K1煤層,開采標高+920m~+720m。擴大礦區范圍后資源儲量為222kt,可開采資源儲量170kt,煤層賦存條件良好,煤層穩定。
2 佳渝煤礦環境經濟損益分析
2.1 環境保護費用的確定與計算
2.1.1 環境保護基建投資估算
本工程的環境保護基建投資費用估算結果,見表1-1。
2.1.2 環保投資與基建項目投資比例
式中:HT――環保投資;
JT――建設項目總投資。
佳渝煤礦本次改擴建項目總投資680萬元,環保投資62.2萬元,按照上式計算,該項目環保投資占本次改擴建總投資的9%。據調查,目前國內同類礦井環保投資占基建總投資的比例一般在1~3%之間,本項目環保投資比例較高。
工程建成后,環保設施運行需要一定的運行費用,其環保運行費用估計為5~8萬元/a,主要包括藥劑費、水電費、設備維修費、設備折舊費等。
2.2 環境經濟效益分析
本工程為達到本區環境目標要求,采取了必要的環保工程和生態工程,投入較大的環保費用,其產生的經濟效益有直接效益,但更多的是間接效益和社會效益。
直接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環保治理后,避免了企業因排污問題而產生的經濟處罰費用,同時也減少了繳納的排污費用;減少了同周圍居民等產生糾紛造成的損失;礦井水經過治理后,可作為景觀用水或生產用水,降低了場區用水費用。另外原有工業場地復墾,可恢復土地5000m2。
間接經濟效益難以量化,其主要表現在: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避免了礦井開采和場區建設引起較大的水土流失,減少了因水土流失帶來的不利影響;矸石場規范設置,避免矸石隨意堆放占用更多的土地;對各個污染源采取環保治理,保護了環境,確保工程建設對區域環境的不利影響降到最小。環保工程和生態工程的建設,對區域實現可持續發展有積極的意義。
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礦井采取環保工程和生態工程措施后,較少了礦井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減少對地面土地利用性質、建構筑物、飲用水源等的影響,保障了礦區范圍內的居民生活生產受到較小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同時改善了礦區生活環境,為礦井職工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空間。工程建設還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勞動就業機會,對提高當地居民生活水平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3 環境影響經濟評價的必要性
綜上所述,通過對佳渝煤礦的環境影響經濟評價,可以對煤礦企業的環保投資進行量化,進行環境經濟效益分析,從而得出在環評中對生態環境進行經濟評價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這主要體現在:第一,有利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即:在項目投資時,對該項目所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經濟評價,來確定該項目的建設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二,可以完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通過對環境資源進行貨幣化計量,并將計量結果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從而可以真實的反映國民財富狀況。第三, 為環境資源的科學管理提供依據。第四, 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的有效性。在環評中,通過對環境影響所產生的費用和效益進行分析,將環境影響的外部不經濟性納入環境影響評價中,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環境影響評價的有效性。第五,通過對生態環境進行貨幣化計量,從而為生態補償提供了明確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曾賢剛. 環境影響經濟評價.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3.
[2] 胡淘, 王東華. 中國的環境經濟學在實踐中應用.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7.
[3] 厲以寧, 章錚. 環境經濟學. 中國計劃出版社,1995.
[4] 環境與交通工作組. 交通與環境.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1.
[關鍵詞]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環境會計是現代會計的新興分支,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則是環境會計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也在加劇,而在環境管理方面未能同步趕上,致使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由于傳統會計沒有把環境支出和收益納入其核算體系,沒有提供相應環境信息,環境問題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揭示環境資源的利用情況、環境污染的治理情況,是對環境綜合治理的必然要求。
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理論框架
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就是環境會計的會計報表。環境會計報表是在日常核算的基礎上,提供給政府、環保部門、企業所在社區、管理者及職工以及全體社會居民等使用者,用以反映政府、行政事業單位、企業在環境資源的利用耗費補償中的具體情況,以及履行社會責任情況和社會成本的情況,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情況的會計報表。
環境會計報表的目標能否實現,與環境會計報表的結構是否合理有著密切關系。因此,環境會計報表結構的編制是環境會計核算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環境會計是在全球環境日益惡化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新的會計分支,它不僅是從投資者或債權人的角度來衡量,而且是從整個社會利益的角度來衡量環境治理活動的績效。這就要求環境會計的服務對象從傳統的為一個企業單位服務,擴大到凡是與環境資源有關的整個社會服務,環境會計的核算范圍也就不僅限于企業內部環境效益的核算,而進一步要求企業外部由于環境、資源問題引起的社會成本、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核算。因此,筆者認為環境會計的核算應包括環境預算會計(或宏觀環境會計)和企業環境會計(或微觀環境會計)兩部分。
(一)環境會計總預算表
環境會計總預算表是由宏觀環境預算會計編制,是以“預算收入=預算支出”為編制原則,是政府對所轄地區環境治理中的財政總投入,及在環境治理中的總收入做出總預算,以便政府及時了解在治理環境的績效,正確核算社會成本并為宏觀決策提供依據。環境會計總預算表是由各環境會計主體逐級上報匯總而形成的。
環境預算收入類主要包括:各項稅收(環保稅、資源稅),環境污染費(或排污費)、罰沒收入、企業上繳的環?;?、環保投資利潤及利息等;環境預算支出類主要包括:環境治理資金投資、環保機構財政撥款(包括事業費支出、人員工資、福利費等)、環保設備投資等。
預算收入類金額預算支出類金額
1、各項稅收1、環境治理資金投入
資源稅、環保稅等2、環保機構辦公經費
2、環境污染費3、環保機構人員工資
3、污染罰沒收入4、環保機構福利費用
4、企業上繳環?;?、環保設備投資等
5、環保投資利潤
6、環保投資利息收入等
環境預算總收入環境預算總支出
(二)環境會計的資產負債表
環境會計的資產負債表是按照“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基本會計等式編制的,在編制時,按一定的標準對所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項目加以歸類。
環境資產類主要包括:遞耗資產、遞耗資產的折舊、凈值,可再生環境資產,長期環保投資貨幣資金、環保資源存貨、應收賬款—環保資源款等。
環境負債類主要包括:應付環保費、應付環保人員工資、應繳環保稅、應繳資源稅、其他應繳款等。
權益類主要有:專項基金、環保基金等。
環境會計的資產負債表以賬戶式或平衡式為主,將所有資產類項目按一定順序列示在左方。負債類項目列示在右方上半部分,所有者權益類項目列示在右下方。
資產類金額負債類金額
1、遞耗資產原值1、應付環保費
減:累計折舊2、應付環保人員工資
遞耗資產凈值3、應繳稅金-環保稅
2、長期環保投資4、應繳稅金-資源稅
3、可再生環境資產
4、貨幣資金所有者權益類
現金或銀行存款1、專項基金-環?;?/p>
5、環保資源存貨
6、應收賬款—環保資源款
資產合計負債及所有者權益合計
(三)環境會計的成本計算表
環境成本是“以保護資源、維護生態環境為目標,充分考慮生產前后對生態環境所產生的影響,按所測定的自然資源消耗標準,對企業投入進行計量和控制,并列計其必須承載的自然資源消耗與環境治理補償所增加的費用?!毕鄬鹘y成本而言,環境成本的內容更廣泛和復雜。
自然資源成本包括:自然資源的開發成本、耗費補償成本、勘察成本、生產成本等;
狹義的環境成本包括:環保產品成本、環境損失成本和環境補償成本等。上述成本中,凡能分清成本對象的計入“生產成本”,不能分清的先計入“制造費用”,再按一定比例進行歸集分配。
成本類別產量單位成本計劃成本實際成本
1、自然資源成本
開發成本
耗費補償成本
勘察成本
生產成本
2、環境成本
環保產品成本
環境損失成本
環境補償成本
3、環境總成本
(四)環境損益表
環境損益表是一張動態的會計報表,用來反映環境會計主體在一定期間環境開發、保護、治理中成績與效果的報表。它以單步式結構為主,即:將所有環保收入與環保費用、支出分別加以匯總,并相互遞減而得出本期環境凈利潤。
環境收入包括:利用“三廢”生產的環保產品、以及由此獲得的稅收減免收益、財政下撥的環保獎勵資金、還有由環保而產生的社會信譽上升所帶來的收益及股價上漲收益、其他環保收益等。
環境成本包括:環保產品銷售成本、環保產品銷售費用、由于垃圾清理、人口排污等所形成的管理費用。
環境收入金額
1、環保產品銷售收入
2、財政下撥的環保獎勵資金
3、環保引起的股價收益
4、其他環保收益
環境成本
1、環保產品銷售成本
2、環保產品銷售費用
3、管理費用
環境利潤(生態損益)
(五)環境會計的現金流量表
環境會計的現金流量表就是以現金流入與流出匯總說明企事業單位在環保資金使用過程中,是否按規定專款專用、有無挪用,來反映環保資金運動具體情況的動態會計報表。
環境會計的現金流量表分為三部分,即:環保資金經營中的現金流量、環保資金投資中的現金流量、環保資金籌資中的現金流量。
現金流入現金流出
1、環保資金經營中的現金凈流量
環保產品收入
減:環保產品銷售成本、費用
2、環保資金投資中的現金凈流量
對外出售環保設施
購置環保設備
3、環保資金籌資中的現金凈流量
接受長期環保投資
長期環保借款
企業內部提取環保資金
償還環保借款支付利潤
編制資產負債表就是要披露企業因生產耗用或損害自然資源應負擔的社會責任。編制損益表時增加“環保支出”科目,就是要更加準確地核算企業的利潤。除以上信息進行披露外,還要增加財務情況說明書。應說明的內容有:1、會計期間企業生產耗用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多少;2、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程度有多大;3、企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對社會的影響。比如對附近居民健康的影響、對當地旅游業發展的影響等;4、企業已經采取的保護環境的措施及其效果如何;企業治理污染的目標及達到目標的措施有那些。
二、推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還需解決的問題
由于環境會計在我國起步較晚,要想全面、系統地披露環境會計信息還存在諸多制約因素。因此,當前要順利地開展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1、修改會計法,將環境會計納入會計法律體系。
作為規范會計工作最高層次的《會計法》,應將環境會計的核算與監督列入會計法體系,以法律的形式確定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使環境會計有法可依,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統一標準。因此將環境會計理論納入會計法體系是環境會計付諸實踐最有力的手段。
2、對資源的使用給出明確的價格信號,充分發揮價格的宏觀調控作用。
首先,從某種程度上說,政府對資源的使用應堅持有償原則,盡量不采用免費或免稅。免稅(費)只適用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對有限的資源免稅(費)無疑將導致該資源的耗盡和惡化,不利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推行,同時也不利于環境會計的計量和完善。其次,環境會計將廣義的循環成本理論應用于實踐中,這樣會由于商品成本中增加了循環成本而使商品的價值能得到更公正、客觀的反映,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是價值規律和公平競爭的客觀要求,有利于充分發揮價格應有的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作用。
關鍵詞:環保財政資金信息披露建議
導言
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與之相應的環境信息披露也成為政府部門及社會公眾的必然要求。目前,會計界和審計界對環保信息使用及披露狀況的關注主要集中于上市公司中,而對上市公司之外的企事業單位的環保信息關注較少,鑒于此,本文以環保企業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了環保資金在這些單位中的使用及披露現狀。在污水處理廠及垃圾處理廠等環保企業中,環保資金的重要來源是財政撥款,因此,環保財政資金所涉及的會計呈報就成為表現環保資金使用績效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環保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實踐基礎之一。
環境保護資金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環境保護資金是指所有用于環境保護方面的資金,包括各級政府、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資金。狹義的環境保護資金,則主要是指政府部門向企業征收的排污費而形成的中央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和地方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秦玉熙,2005)。到目前為止,中央財政用于環境保護方面的資金主要指的就是狹義的環境保護資金。
近幾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了一大批環保產業,如污水處理企業、垃圾處理企業、退耕還林、水域治理等。這些環保產業的資金來源多種多樣,在中國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政府財政撥款是諸多資金來源的重要部分,原因在于,就目前環境保護階段和市場經濟而言,政府在建立生態補償中的作用絕對是主要的,政府不僅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法規,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依然是生態保護與建設的主要“買單”人,如建立生態補償專項資金。只有在一些受損方和受益方十分明確的前提下,才可以充分發揮市場在建立生態補償中的調節作用[1]。很多環保單位(如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屬于國家的基礎設施,而基礎設施的資金來源則主要是國家財政撥款、銀行信貸以及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而且,從目前的地方實踐來看,政府資金在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中也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環境保護等純公用產品的投資,是地方政府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投資方向,也是未來財政投資結構優化改革中的重點。地方政府環境保護投資,無疑能夠提高當地環境質量。
一、環保財政資金的使用現狀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財政資金應當專款專用。但在當前,財政專項資金使用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突出的是:
(一)環保專項資金籌集尚未到位
財政專項資金的來源不盡相同,有些是向特定對象籌集的,有些是由財政預算內外資金安排的。從審計情況看,目前許多專項資金的籌集是不到位的。我省環境治理資金的主要來源是排污費,但許多市縣未按規定開征排污費,大量排污單位未納入征收范圍,同時排污費征收中違規減免、協商收費等情況較普遍,影響了環保資金的籌集。而且,有些地市的財政配套資金不能及時到位。
(二)環保隊伍日益臃腫,經費卻非常有限,環保資金成了“香餑餑”
環保資金的征收和管理使用主要由環保部門來負責,而環保部門的人員經費應由財政解決。近幾年來,有些縣市的環保人員增幅較大,人數缺乏必要的控制,致使環保隊伍不斷擴大,這直接影響到了環保資金的正常使用。在我國,環保人員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環保補助資金,而這部分資金的來源則是環保部門征收的排污費,在排污費收入較多的地區,環保人員的開支尚可維持,而在那些排污費收入較少的地區,連環保人員的基本經費支出都存在困難,更不用說污染治理經費了。因此,控制環保人員的超編現象是防止環保資金被挪用的重要一環。
(三)環保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亟需提高
目前,在環保資金的使用中存在著以下的弊端:未??顚S?、撥款不及時、資金大量閑置,資金效益難以提高。盡管專項資金的最大特征就是專款專用,但無論資金數額大小,幾乎每一項資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被擠占挪用的現象。據有關部門統計,在現行的預算方式下,很多單位負責人單位經費超支較大為理由,故意擠占挪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有的單位用于彌補差旅費、辦公費、郵電費等公用經費開支,另外也有的單位將這些資金改變性質和用途,挪作它用。
(四)對環境監測資金投入不足
按照現行的管理辦法,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在使用中,對其支出范圍和用途做出了一系列的規定,但卻缺乏相應的支出標準,對各方面的支出缺乏規模控制,導致預算執行中隨意性大,資金監督流于形式。而且,從資金申請到項目確定和資金分配等一系列環節中,可能會出現行政不當干預等,從而難以保證專項資金獲取較好的使用效益。
二、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的呈報模式
為規范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管理,提高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國家要對這些環保產業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控制,以切實保證??顚S煤蜔o償使用,嚴禁截留、挪用或轉作他用。為達到監督和控制的目的,國家要求環保產業部門要定期向外披露資金的使用信息,這也就涉及到了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的會計報告問題。
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完整、規范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在環境信息的披露上還存在著許多不完善、不統一之處,這種狀況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呈報中表現的也越來越突出。通過課題組的調研,大體來說,我國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的披露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來:
(一)報送的及時性
據調查,在環保財政資金撥付后,約有一半以上的用款單位選擇偶爾在相關部門要求提供時才向財政部門或環保部門提供有關資金撥付或使用方面的信息,約有40%的資金使用單位選擇定期向財政或環保部門提供環境會計信息,幾乎不存在從不提供任何環境會計信息的單位。
(二)報送的對象 目前,很多地方上的環保資金使用單位在報送會計報表時,先報送給同級建設局、財政局和環保局,經匯總后再統一向相應的上級部門報送。向審計部門提供環境會計信息的單位較少。
(三)報送的方式 在環保資金使用單位所報送的會計報表中,約有70%的單位選擇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以外的其他方式作為向上級部門報送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說,在報送方式中,以物量信息(即非貨幣信息)和記述性信息為主,少數報送貨幣信息的單位中則以報送資產負債表為主,財務報表附注次之,報送最少的是損益表方式。
(四)報送的內容
在報送內容方面,報送單位主要提供的是資金投入或工
程項目進度,其次就是資金撥付使用情況和資金投向,相比較來說,有關財政資金績效信息披露得很少。
通過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首先,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的使用狀況在報送的時效性方面還存在著不足,環境會計信息滯后。很多單位只有在被要求的情況下才會提供環保部門以及財政部門所需要的資金使用信息,這樣就可能使得環保財政資金使用上的弊病被長期隱瞞,貽誤了最佳解決時機。其次,在報送的對象上,只向建設或財政部門報送,忽視了審計部門的功用,將審計和財政割裂開來,不能使其聯手發揮監督管理的作用。最后,在報送方式和報送內容上,現有的單位多采取盡量簡化的方式,報表能少則少,內容能簡則簡,很多本應重點披露的信息都被省略了,尤其是有關財政資金績效信息披露得尤其少?,F有財務報表主要提供的是經濟效益指標,而對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指標均未披露。
三、環境保護財政資金信息呈報的改進意見
針對目前普遍存在的財務報表呈報上的不足,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相應的改進:
(一)項目實施或承擔單位收到環保專項資金后,應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盡快組織項目的實施。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財經政策、財務規章制度、招投標管理規定,科學、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資金,于年度終了提交環保財政資金的信息呈報。信息呈報必須及時、準確,要定期向相關部門報送本期專項資金的用款狀況、資金撥付進度以及資金到位率等。環保專項資金要與其他資金來源統籌安排,并單獨核算、??顚S?、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挪用。
(二)財政主管部門應將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納入年度預算按項目進度和資金使用計劃及時撥付資金,并對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顚S眉捌渌涮踪Y金的到位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項目按時完成。
(三)各省財政廳和環保局對環保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實行跟蹤管理,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根據項目進度檢查治理技術方案的實施以及污染物總量削減措施的執行情況。各地市財政、環保部門應當在年度終了后的20日內,將環保專項資金使用情況以及各支持項目實施情況報省財政廳和省環保局。
(四)在會計呈報的內容上,應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總表等貨幣信息以及財務報表附表和財務說明書等物量信息。
四、地方政府已實施的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實踐
由于環境污染給整個社會帶來的危害越來越大,因此,人們對環境問題也投入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各級地方政府更是加大了相關的預算及監督管理力度,力圖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到目前為止,有相當多的地方政府已制定并實施了與環保財政資金相關的法規文件,如環境保護財政資金使用辦法以及環保專項資金績效評價辦法等,這些法規的制定不僅為當地的環保財政資金的有效使用保駕護航,更為我國制定統一的環保財政資金使用法規奠定了基礎。但由于目前環保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尚處于起步階段,而且已執行的地市范圍比較小,因此,地方政府也只能是在摸索中前進,疏漏與錯誤在所難免。
在目前已執行環保財政資金績效評價的地市中,河北省無疑充當了“先頭兵”的角色:與其它地市相比,它較早的頒行了環保資金績效評價辦法;同時在具體執行成效上,河北省的成績也相當突出,因此,本文重點以河北省為例,通過對河北省省級環保專項資金績效的評價來簡要說明地方政府已實施的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審計實踐。
(一)河北省省級環保專項資金績效的評價
《河北省省級環保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實施暫行辦法》由河北省財政廳和河北省環保局于2004年12月聯合頒布,該暫行辦法是根據《河北省省級財政支出效益后評價暫行辦法》和《河北省省級經濟建設部門項目績效評價管理辦法(試行)》,結合環保專項資金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的。本辦法所致環保專項資金是指一般預算資金、排污費、預算外資金等安排的專項用于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資金。
1.績效評價的主要內容及指標體系 省級環保專項資金支出績效評價(以下簡稱績效評價)是指:按照公共財政管理要求,運用一定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采用科學、規范的考評方法,對省級環保專項資金支出效益情況進行可學、客觀、公正的評價,綜合判斷省級環保專項資金運營狀況、風險程度和資金使用效益,為合理分配資金、優化支出提供依據。 2.對河北省環境保護財政資金績效的評價 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整個績效評價工作的核心,它不僅可以對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評價和監督,還可以考核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能實現程度。河北省所實行的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績效指標評價體系,在績效預算中的關鍵作用表現為從質和量兩個角度說明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使用狀況,從而使績效預算的功能突出反映在資金使用效率評價對預算撥款的約束上,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
(1)該暫行辦法所涉及的財政環保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內容共包括四大部分,即項目實施內容和功能情況、資金保障情況、經濟社會效益情況和實施管理情況,每一部分又包括若干項具體的評價指標,它的構建結合了河北省的實際情況,充分遵循了可行性、層次性、系統性、及時性和階段性動態等原則,各項評價內容是依據河北省環保專項資金投入及投向(包括投向地區)而定的,可以真實具體的反應該省省級環保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
(2)在績效評價的方法上,實行“點面結合、突出重點”的辦法,在全面評價的基礎上實行重點評價。項目評價的形式包括現場評價和非現場評價。各評價內容中所包含的評價指標的設計既簡便易行又科學完整,便于公眾理解、接受,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同時,整個指標體系既考慮了定量指標,又考慮了定性指標。定量指標反映了財政專項資金項目的各類績效水平,定性指標則反映了項目預算執行、管理的好壞。在各級指標權重標準的確定上,采用專家會議法和德爾菲法確定。
河北省的該暫行辦法遵循客觀、公正、全面、系統的原則,通過對省級環保專項資金績效的不同方面的評價,可以看出該專項資金的執行情況,便于提高其投入的使用效率。但是,由于目前我國環保財政資金的績效評價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各項法規還不完善,而且缺乏可以借鑒的對象,因此,不足之處是在所難免的:
(1)在該評價方法的具體操作實施中,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也就是說當評價指標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水平時才算合格,該暫行辦法并無規定,這就使得地方單位在具體執行時,只能通過該暫行辦法得到一個與前期相比的變化值或者僅僅是一個無比較根據的具體值,缺乏評價意義。
(2)在該套指標評價體系中,包含一張“環保專項資金經濟和社會效益評價指標比較分析表”(見表4―2),該表包括了污水治理項目、大氣治理項目、固廢及其他治理項目和綜合指標在內的共四大類十項具體指標,借此來反映河北省環保專項資金經濟和社會效益評價情況。但是,通過對河北省具體環境情況的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出,該套指標在評價內容上尚存在著不盡完整之處。
[關鍵詞]環境保護;京津冀;長三角地區
為了規范上市公司對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證監會和環保部污染治理條例中明確規定,要加大上市公司環境的披露力度,完善大規模產業上市公司的環保投資報告體系。
一、文獻綜述
唐國平認為企業環保投資作為一種特殊的投資方式,它追求的是內含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綜合效益,而且這種投資行為的結果往往是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根據國家環保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環保投資是以環境污染治理、生態環境恢復、提高我國生態環境、環??萍佳邪l創新為投資項目,直接或間接投入資金。本文認為從宏觀層面看環保投資的目的是為了恢復生態環境、實現生態環境資源的有效利用和保護。
(一)股權結構特征
股權結構是指股份公司總股本中,不同的股權結構決定了不同的公司組織結構。一般來講,股權結構含義是指股權集中或分散程度。因為現代公司一般會有委托關系,影響到公司的治理效率與行為,能夠在公司企業治理中發揮多少作用。因此,股權Y構特點是影響上市公司環保投資的一個關鍵因素。
(二)償債能力
公司償債能力對其環保投資產生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環保投資所需資金規模較大,如果在約定時間內不能收回資金,會對公司的資金鏈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增加公司當期的成本費用。作為公司債務情況的重要衡量指標,更有利于了解企業的環境狀況。綜合來看,資產負債率越高,公司環境保護投資越高。
(三)發展能力
公司發展能力是對公司成長性的概括,發展能力體現在公司的生產經營水平上,很多發展能力較強的企業將承擔社會責任作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這也是這些公司進入環保投資領域的內在動因,希望能夠通過環保投資來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從而在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公司形象,是對其發展能力的內化指標。
(四)公司規模
不同規模公司承擔相同的環保治理投資規模,對公司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環保投資所需資金量較大,對規模較大的公司而言,環保投資支出所占份額較少,所要面臨的資金壓力也較小,因而從目前來看很多環保投資公司均具有一定的規模。同時,這部分公司也希望能夠通過環保投資來履行社會責任。
(五)政府
企業雖然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他們仍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政府干預成為解決環境問題,給企業施加了很大壓力,然而如今已經逐漸轉化為直接管控與間接管控互相融合,鼓勵企業提升環保投資水平。如果上市企業能夠做到節能減排,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獎勵。在稅收方面,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優惠,這一系列措施都能夠鼓勵上市企業不斷改善生產工藝,處理好各種污染源。
二、京津冀與長三角地區上市公司環保投資規模對比
(一)京津冀與長三角地區上市公司環保投資規?,F狀
對我國A股有674家上市公司的環保投資數據進行匯總分析,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較上年同期增長5.2%,通過年度財政報表形式擬定的報告有68個。本文選取其中京津冀地區選取中鋼國際、八一鋼鐵、三鋼閩光、西寧特鋼、河北鋼鐵、首鋼股份、凌鋼股份等35家上市公司,長三角地區選擇武鋼股份、華菱鋼鐵、方大特鋼、新興鑄管、華菱鋼鐵、四方達、大冶特鋼等35家上司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對以上上市公司近三年環保投資進行橫向對比,通過分析比較表的各項數據可看出京津冀與長三角的投資規模,環境保護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區域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
環保投資=區域具有代表性的鋼鐵類上市公司環保投資之和
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環保投資/當地GDP總量×100%
環保投資占地方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環保投資/地方固定資產投資×100%
從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環保投資是改善環境質量的有效手段。由于京津冀地區的產業結構以重工業生產為主,而環保事業起步時間相對較晚,環境污染問題欠賬較多,環保投資總額不能有效緩解當地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所帶來的環保污染壓力。而長三角地區在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的同時保持了優美的生態環境。數據顯示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鋼鐵行業環保投資比重較為穩定,不同之處在于京津冀環保投資穩中有升,長三角環保投資在穩定中略有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京津冀政府和企業對環保投資的認識不斷提升,更注重綠色經濟發展。
對中鋼國際、八一鋼鐵、三鋼閩光、西寧特鋼、河北鋼鐵、首鋼股份、凌鋼股份等七家京津冀上市公司,武鋼股份、華菱鋼鐵、方大特鋼、新興鑄管、華菱鋼鐵、四方達、大冶特鋼等七家長三角地區上司公司污染物排放總和和污染治理投資對比進行統計,如表2所示。
京津冀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環保投資規模呈現上升趨勢,環境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工業廢水、工業廢氣和固體廢物的排放量大幅下降。
從表3中可以看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京津冀和長三角區域的上市公司都強化治理污染方面的投資不僅是因為政府強化了對環保工作的關注程度,成為區域環保投資的主體,并且政府強化了對治理污染工作的監管,也是因為企業也提升了環保意識,將原來被動性的治理工作化為了主動。
(二)京津冀與長三角地區上市公司環保投資規模統計分析
本文根據以上環保投資數據,通過描述性統計分析對影響上市公司環保投資的因素進行回歸性分析。選取的主要變量如表4所示。
(三)描述性統計分析為了促進我國環保治理工作的發展,政府近些年一直在不斷修正環保法律,促進上市公司環保投資活動的大規模開展。為了考察環保政策對上市企業環保投資的影響,本文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總體來說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的環保投資水平還是比較低的,但整體上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結合京津冀和長三角區域政府環保政策特點,長三角政府環境管制的高壓態勢可以為上市公司帶來效益上的提升,并促進上市公司生產的活力。
(四)公司治理與上市公司環保投資
對樣本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區上市公司的EPI均值為0.0091,而長三角地區上市公司的EPI均值要顯著高于京津冀,為0.2471。長三角地區上市公司的環保投資規模占總資產的比例占據顯著的優勢,說明在長三角地區上司公司的環保投資規模較高,而京津冀地區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環保投資規模低于總樣本的平均值,這說明在京津冀地區普遍存在對環保投資重視度不高的問題。從股權結構來看,京津冀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變量FIR的均值為0.4723.
長三角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變量FIR的均值0.4953,二者均處于較高水平,說明在兩個樣本中均存在較為明顯的股權集中現象。從上市公司的產權性質來看,京津冀上市公司的產權性質統計結果為0.7321,長三角上市公司的產權性質統計結果為0.1383,京津冀地區顯著高于長三角地區,說明京津冀地區大部分上市公司屬于國有企業,而長三角地區大部分上市公司屬于非國有企業。從獨立董事比例來看,京津冀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比例Ⅲ統計結果為0.3842,長三角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比例ID統計結果為1.5342,二者具有顯著的差異。
(五)區域經濟發展結構與上市公司環保投資
區域經濟發展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上司公司的環保投資策略,區域經濟差異引發政府財政支出差異,進而導致區域環保投資不均等問題。財政支出不均等程度越大,環保投資不均等問題越嚴重,財政支出不均等是導致環保投資不均等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徹底解決環保投資不足問題,不僅要從總量上增加各地區的環保投資額,還要從區域層面合理配置環保投資,消除環保投資的區域不均等化。為了考察區域經濟發展結構對上市企業環保投資的影響,本文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以看出,長三角地區環保投資與區域經濟發展結構的關聯緊密。京津冀、長三角上市公司雖然都處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區域,然而京津冀作為我國北方重工業核心區域,長久以來處于經濟粗方式增長,過于強調經濟增長的速度,地區大型建設,鋼鐵行業發展迅猛,這也導致區域形成了以重生產規模,輕環境保護意識的問題。長期以往的區域經濟發展結構并不能隨著區域環保政策的調整而立即改善,企業轉型面臨的阻礙更大,這一問題使得京津冀上市公司在承擔社會責任時壓力更大:而長三角企業在更傾向于進行環保投資。
(三)公司效益狀況和上市公司環保投Y關系
根據2013-2015年京津冀和長三角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表,建立以下指標體系:對京津冀和長三角上市公司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9所示。
盈利能力與上市公司環境保護投資規模存在正相關關系。利潤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實現的基礎,是推動企業發展壯大的保障。長三角地區上市公司重視環保投資,積極進行環保投資可向市場傳達其重視環境保護,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信號,表明企業持續經營環境風險小。由表9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區公司為提高環境保護投資需要對環境治理進行投資,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公司當期的成本或費用,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仍需要提高環境保護投資水平。所以,公司規模越大,越有利于提高環境保護投資。上市公司規模與其環境保護投資規模存在正相關關系。
第二條*省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以下簡稱環保專項資金)是指由省財政安排的專項用于政府投資的重大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編制、環保獎勵、流域性、區域性重點污染源環境治理、城市環?;A設施建設、生態自然保護、天然氣推廣、環境保護能力建設以及環保產業等方面的專項資金。
第三條環保專項資金由省財政按年度預算統一籌集,按規定用途統一安排,統一管理。
第四條環保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
1、政府投資的重大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編制、環保獎勵。主要指各級政府投資解決的關于宏觀戰略重大環境綜合整治的環保項目;重點流域區域、自然保護區、生態示范區環保規劃編制;省政府對各級政府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環境質量指標考核等環保獎勵。
2、流域性、區域性重點污染源環境治理。流域性重點污染源環境治理主要指渭河、延河、無定河、漢江、丹江、嘉陵江、洛河、涇河、葫蘆河、窟野河干流綜合整治及污染源治理;區域性重點污染源環境綜合治理主要指陜北能源開發區、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陜北生態科技產業園區、楊凌生態農業示范區、秦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城市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等環境保護項目。
3、國家及省、市(區)、縣(區)下達的限期污染治理項目以及全省重點污染源治理項目。
4、城市環保基礎設施項目。主要指國家國債資金及中央預算內安排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等項目。
5、生態自然保護區環保項目。主要指具有典型生態特征、重要科研保護價值、重要示范意義、管理設施相對薄弱的國家及?。ㄊ小⒖h)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示范縣、城鎮飲用水源保護區和礦區生態恢復等項目。
6、天然氣推廣環保項目。主要指城市天然氣推廣和集中供熱工程、行政事業單位燃煤鍋爐改造補助項目。
7、環境保護能力建設項目,主要指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環境監理監督能力建設、環保科學技術研究、環境宣傳教育、環境信息化等基礎能力建設。
8、環保產業項目。主要指環??萍籍a業研究開發、環保設備研制開發、秸桿焚燒綜合利用、清潔生產工藝推廣、環保標志產品制造等項目。
9、環境污染突發事故搶險治理的環保項目。
第五條環保專項資金的使用方式
1、凡符合本辦法第四條規定的使用范圍,屬政府性投資的基礎設施、公益性環保項目,環保專項資金原則實行無償安排使用,視為省級國家資本金投入。
2、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的重點污染源治理項目,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環保專項資金原則上不予安排。屬于國家和省、市確立的重點污染源治理項目,環保專項資金可以實行有償使用和項目貸款貼息。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開辦的環保產業項目,一般可以給予專項資金補助和貸款貼息。專項資金補助視為國家資本金投入。
3、對于國債資金安排的或銀行貸款數額較大的環保基礎設施項目,可以用環保專項資金安排必要的前期費用和貸款貼息。
4、非國有企業申報環保專項資金,原則上不予安排。但對規模較大、管理規范、產品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比較明顯,并符合本辦法第四條規定范圍的環保項目可以給予重點支持。其資金使用一律實行有償使用,按期歸還的辦法。
第六條環保專項資金申報使用的條件
1、凡符合本辦法第四條規定的使用范圍,并經相關機關批準立項,經過可行性論證的項目單位均可申請使用環保專項資金。
2、項目單位管理規范,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按規定及時、足額繳納排污費、二氧化硫排放費。
3、多渠道籌集資金的項目單位,其銀行貸款、自籌資金必須按要求籌集到位;凡有償使用環保專項資金的,其項目必須有經濟效益和還貸能力。
4、以前年度曾安排使用過環保專項資金的項目單位,其實施過程中未出現過違規違紀問題。
第七條環保專項資金的申報程序
1、申請使用環保專項資金的項目單位,必須填寫《環保專項資金使用申請表》(見附件1),城市燃煤鍋爐改造項目填寫《燃煤單位鍋爐改燒清潔燃料情況申請表》(見附件2),并附有關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立項批復文件、項目實施方案等資料,向同級環保、財政部門提出申請。
2、省級項目單位申請環保專項資金,由行業主管部門審查后,向省環保局、省財政廳申請;市(區)、縣(區)項目單位申請環保專項資金,由市(區)環保部門和財政部門審查后,聯合向省環保局、省財政廳申請。
3、省環保局會同省財政廳對上報項目進行篩選,確定考察項目。
4、由省環保局、省財政廳組成考察小組,對確定考察的項目按照本《辦法》第四、五、六條規定進行審查,對符合要求的項目提出項目審查意見及資金安排建議,省財政廳、環保局依據考察小組建議共同研究確定項目并下達環保專項資金預算。
5、環保專項資金的申報時間:申請環保專項資金應于每年3月底前按規定程序上報。申報項目要有重點,省級部門項目申報數一般不超過5個,市(區)部門項目,重點城市申報數一般不超過20個,中等城市申報數一般不超過10個。其超報項目將不予受理。
第八條環保專項資金的管理和監督。
1、環保專項資金實行項目管理責任制。凡是已確定的環保項目資金預算下達后,所有項目單位都必須與省財政廳、省環保局簽訂《*省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環保治理項目責任書》(見附件3),項目單位法人代表簽字、蓋章后,省財政直接將專項資金撥付給項目單位的省級主管部門或市(區)財政局;省級主管部門和市(區)財政局要根據省財政廳、省環保局與項目單位簽訂的項目責任書、項目工程進度撥付環保專項資金。
2、環保專項資金中有償部分的管理,由省環保局負責管理,在*省省級機關會計核算中心開設環保有償資金專戶。凡是已確定的有償使用環保項目,資金預算下達后,項目單位除簽定項目責任書外,還要與省財政廳、省環保局簽訂《*省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環保治理項目借款合同書》(見附件4)。項目單位和擔保單位的法人代表簽字、蓋章后,由省環保局具體辦理有關借款事宜,并負責按期回收借款,所收回資金可按本辦法規定滾動安排使用。
3、為了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保證按規定用途使用財政專項資金,環保專項資金使用要嚴格執行《*省財政廳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情況跟蹤問效辦法》,項目使用單位應及時向省級主管部門、市(區)財政、環保部門報告資金的到位、使用情況及存在問題。
關鍵詞: 主要污染物;減排;環保
在經濟高速增長、能源消耗遞增、排放高于治理的情況下,環境污染力度仍急劇提升,而在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上,也出現增長趨勢,這就提升了減排工作的難度與力度。
1 主要污染物減排存在的問題
1)環保意識落后。在經濟利益的刺激下,很多減排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實現,而對無益增加企業利潤的鍵盤其項目卻不加重視,這就造成減排工作直接性的技術、資金、設備等投入不足,影響了減排工作的開展。減排處于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在減排過程中,僅僅依據基本標準,停留在生產排污末端治理,并沒有使減排治污工作真正進行,這就加大了環保部門的治理壓力。
2)制度保障性缺失?;拘缘姆煞ㄒ幈U现贫龋沁M行減排治理的有效保障,但是,現階段,我國并沒有專門性的減排實施法規,這就造成環境污染排放增加,治理規范性和法制性不強,進而造成減排治理難度增加。
3)經濟結構不合理。片面性的經濟生產結構,是引起主要污染物的關鍵原因?,F代經濟的主要拉動因素仍是工業,而現代工業高排放、高能耗、高污染、低循環的發展模式,造成COD、SO2等的排放加劇,而在短時間內這些重污染企業,如造紙、化工、火電等仍存在,這就造成短期內環境補償不可實現。雖然已經提出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但是鑒于技術、資金、設備、技術人員等多方位的制約,相當一部分企業無法采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而在企業現行經濟利益的刺激下,發展循環經濟對他們的吸引力不強,所以,要實現減排仍具有長期性。
4)基礎設施落后。由于經濟條件和社會因素的制約,環境基礎設施如污水收集系統、空氣質量檢測系統、空氣凈化設備等建立不完善,尤其在一些經濟條件落后、管網建設不足等地區,則會出現空白環?,F象,這就造成減排工作基本性的硬件保障缺失。
2 強化減排工作的措施
1)提升減排意識,樹立科學發展觀念。減排企業要樹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相統一的觀念,將環境職責作為企業發展的一項要求,強化環保生產與經營,進行資金、設備、人員保障,提升減排治污力度,將生產治理、排口治理和發展治理相結合,有效實現減排治理的有效性。
2)加強領導作用,完善減排機制體系。建立減排工作領導機制,明確各地方、各部門的減排職責,強化行政、制度、政績等各項管理,以實現減排有效。其一,建立完善節能減排制度。以時期內的規定為基礎,制定“十二五”期間主要的排污標準與年度規劃,提出減排方式與保障措施;制定適應于地區減排工作的制度,嚴格執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報表,并進行減排工作報告,以提升減排管理與監督。其二,將減排工作落實到各地緊急發展綜合評價中,生成經濟、環保、績效等綜合性的評價方式,以責任落實、權限制約、崗職明晰的方式,落實減排工作。
3)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在政府干預和市場調控的條件下,要嚴格按照地域發展標準,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尤其是對那些關鍵性的工業進行調整,依據資源條件、環境功能分區以及環境承載力等實現工業搬遷或產業結構調整。加強循環經濟發展,改變傳統的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建立節水工業、實現清潔用水和循環用水,加強潔凈生產和重點能耗企業能源審計,建立企業發展鏈接誒,實現廢物有效利用等,以實現環保經濟、循環經濟的發展。加強電力企業管理,由于電力企業是SO2,主要來源,而這就要求在其管理中,要進行能源結構改造,提升能源利用率,增加新能源等,以有效實現物質能耗和環境污染度的降低。
4)完善基礎設施,提供減排硬件保障。加強資金、技術等投入,建立、擴建排污廠房和設施,強化治污工程建設和運營監管,注重建立和保護、建立與實施相結合,同時,以法制性保障進行依法減排工作,依據“管網先行”的原則,充分考慮處理負荷實現率,以保證污染治理效益。
5)強化監督管理,提升環境管理效能。環保部門要嚴格執行自身職能,進行環境規劃與監督,統一環保信息等,以有效推動環保工作進行。要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減排標準、減排工作、減排企業等進行管理,并強化與相關部門的聯系,加強上下級部門間的合作與交流,依照基層經驗,進行方案制定與實施。
6)加強環保宣傳,促進民眾參與環保。對各地區的減排情況,以網絡信息平臺公布,以實現社會監督;進行環保知識宣傳,促使企業接受民眾監督,提升民眾環保意識。
3 總結
在現代經濟片面性增長的刺激下,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仍舊存在不足,而要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必須要進行制度管理、完善減排設施、改變經濟增長結構、發揮環保部門和社會群體作用等,以最終實現減排效益。
參考文獻:
[1]南開大學百項工程研究組;試論目前居民生活中最有效的碳減排措施以天津地區為例[J].資源與人居環境,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