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2 15:17: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業教育調研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全市職業教育基本情況
全市現有各級各類職業院校29所,其中,獨立建制的高等職業學院1所,中等職業學校28所。從城鄉分布情況看,城區25所,農村4所;從辦學主體看,公辦學校(含部門辦的)12所,社會力量舉辦17所。全市共有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所,省級評估合格學校8所。職業院校開設的專業包括旅游服務與管理、計算機應用、財會、電子電器、機電、經營、文秘、汽車運用與維修和機械控制與維修等等。現有在校學生2.875萬人,教職工1650人。
二、全市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一)職業學校建設速度加快
國家職業教育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市各級政府能積極響應,采取措施,不斷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其中桂平市已擁有一所自治區立項建設的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平南縣、港北區、港南區各有一所職業教育中心,僅有新成立的覃塘區目前尚沒有職業學校或職教中心。目前,我市中職生均校園面積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8.97平方米,設備價值1982元,圖書16.2冊,與標準生均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離。20**、20**、20**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與全日制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分別為0.79:1、0.85:1、0.95:1,基本接近1:1的標準,職業教育規模逐步擴大。
我市第一所獨立建制的專科層次高職高專院校——貴港職業學院于2003年8月得到教育部備案,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結束了貴港沒有高校的歷史。貴港職業學院現有住校生3150人,教職員工189人。學院設有新老校區。老校區(即原貴港市師范學校)占地面積43畝,建筑面積2.68萬平方米。新校區位于市城北新區,規劃用地8**畝。目前,已經征地102畝,并已完成教學科技樓(總建筑面積10183平方米)、學生臨時食堂和五棟臨時宿舍的建設。20**年10月,學院將全面啟動學院教學樓、實驗樓、實習實訓樓、行政樓、學生公寓、學生食堂、運動場等十大工程建設,總投資1.2億元,總建筑面積約8.6萬平方米,主體工程將在20**年4月交付使用。
(二)廣開辦學渠道,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近幾年來,為了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各職業學校根據學校發展規劃及現有資源條件,開設了一批新專業,促使學校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例如貴港職業學院經過幾年的努力,從一個單一的師范學校,建設成為了一個設置有19個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專業科目涵蓋了教育、電子、財經等領域。學院還派出人員深入到高校、企業了解、聯系,進一步打開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局面,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了保障。與重點高校和發達地區職高開展校校合作辦學,建立現代遠程教育學習中心,培養本科層次的學生和機械維修等緊缺的高職人才;與知名企業合作開展校企合作辦學。此外,中等職業學校通過“訂單式”培養和短期培訓模式培養了大批新型職業技能性人才。全市各級各類職業學校與市內市外100多家企業單位簽訂了穩定的用人合同,其中,與近70家企業簽訂了“訂單式”的培養協議,今年“訂單式”培養學生3500余人。20**—20**年,我市中等職業學校的5000余名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5%以上,遠遠超過應屆大學生的就業比例,從而為吸引廣大初中畢業生報考中等職業學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民辦職業學校不斷壯大,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去年全市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人數達3276人,占全市中職招生總數的28%,今年民辦學校招生已達6000人,基本與公辦職校達到1:1的比例。
(三)增加財政投入力度,逐步改善辦學條件
近年來,市政府重視教育的均衡發展,在著力抓好義務教育的同時,采取措施,逐年加大了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
市直公辦職業學校的財政預算及執行情況如下:20**年預算1736.34萬元,執行1857.97萬元,完成1**%;20**年預算1892.73萬元,執行2029。56萬元,完成1**.23%;20**年預算2370.94萬元,1—6月份執行1402.33萬元,完成59.15%;市本級地方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教育的情況:20**年城市教育費附加收入218萬元,用于職業教育58.21萬元,占城市教育費附加收入26.7%;20**年城市教育費附加收入362萬元,用于職業教育130萬元,占城市教育費附加收入35.91%;20**年城市教育費附加收入440萬元,用于職業教育193萬元,占城市教育費附加收入43.86%。縣市區的城市教育費附加全部用于農村中小學義務教育,沒有用于職業教育。縣市區政府對地方職業學校的經費投入主要用于保障學校教職員工工資的發放。桂平財政近10年來投入職業教育的資金總額為2927.4萬元,其中2004年423.4萬元;20**年596.8萬元;20**年737萬元;平南縣20**年預算安排職業教育經費94萬元,20**年1—8月份安排76萬元。
(四)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加強,素質不斷提高
全市職業學校現有教職工1650人,外聘教師12人,其中專業課教育1**2人,具有高級職稱145人,中級職稱733人,初級職稱5**人。其中,貴港職業學院現有教師總數169人,外聘教師12人,其中專任教師l36人,高級職稱21人,中級職稱61人,初級職稱81人,具有碩士學位10人,研究生學歷26人,本科學歷137人。市直公辦中等職校現有職稱13人,中級職稱以上111人,研究生畢業或在讀研究生7人,本科以上學歷159人。這幾年,各職業學校通過引進專業課教師、校本培訓、派出學習、學歷進修、請專家到校指導、聘請兼職教師等方法,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
(五)加強就業培訓,努力提高勞動者素質
勞動保障部門積極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以及就業準入制度,嚴格執行“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的規定,全面加強崗前培訓及在職職工培訓,動員學員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辦理職業資格證書。目前,全市有80%以上的學員參加了職業技能鑒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實行嚴格的前置審批程序,在辦理營業執照過程中,均查驗經營者個體工商戶業主和從業人員的職業資格證書。此外通過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督促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鄉鎮企業推行就業準入控制,實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近年來,全市崗前培訓15萬人次,企業在職職工培訓6萬人次。
為了加強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全市積極引導定點培訓機構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和為地方經濟服務的辦學方針,加快完善工學結合、校企結合的培訓模式,按照企業用人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培訓。幾年來,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23萬多人次。與此同時,職業培訓機構的結構形式也發生了變化,改變了以前單一的公立辦學培訓模式,積極鼓勵社會、個人舉辦職業學校。目前,我市共有民辦職業培訓機構46所。形成了培訓網絡,以培訓促就業,推動了我市職業教育事業發展。
三、當前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一)對職業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
重視職業教育的社會氛圍不濃。由于當前社會人們普遍認為上大學尤其是上名牌大學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別是高校擴招引發的“普高熱”以及“精英”教育的觀念,導致了社會人才觀和擇業觀的偏頗,從而造成了社會、家長、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輕視。一些單位用人標準的唯學歷傾向以及不嚴格執行勞動就業準入制度,企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和擔心培訓后技術工人“跳槽”、“雁南飛”、“為人做嫁衣裳”的顧慮,致使一些企業不愿意在培訓技術工人上花錢。另外,主流媒體對職業教育的宣傳乏力,也直接影響了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在職業教育定位上,政府未將其納入主流教育體系,并加以全面規劃、統籌推進,存在規劃滯后等問題。目前市政府尚未出臺《貴港市政府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發展與改革的實施意見》及其他實施計劃。
(二)職教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落后。
長期以來,市、縣財政對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是在義務教育,政府投入職業教育的重點是公辦學校教職工人頭經費,學校主要依靠收取學雜費維持運轉。《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規定“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用于職業教育培訓”和“城市教育費附加的30%用于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沒有得到落實。從調查情況看,三區兩縣市都沒有職業教育的預算經費,城市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教育的部份也沒有完全落實到位。造成職業學校辦學經費嚴重短缺,辦學條件明顯滯后,民營職校比之公辦職校更甚,幾乎是自食其力。因此各職業學校實訓基地數量不足,條件落后。職業高中大多數沒有象樣的實訓基地,即使有實訓基地,設施設備也十分陳舊落后。投入少、底子薄、基礎差,已成為制約我市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
(三)教師隊伍素質偏低,“雙師型”教師匱乏。
職業教育教師大多數都是從原普教崗位上轉移過來的,絕大多數教師缺少專業技術知識。由于近年來職業技術院校不景氣,學校沒有能力吸引優秀專業人才到學校任教,加之一些優秀人才被經濟發達地區“挖”走,導致職教師資隊伍不能適應實際需要。由于涉及單位性質、編制等問題,學校急需的人才引不進來,一些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人又不能流動。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錄用、選拔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專業師資不足,質量不高,“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全市僅有21人,專家型的教師幾乎沒有,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果。
(四)職業學校辦學理念、辦學模式陳舊,專業設置不合理。
一些職業教育機構還不能完全做到學校圍繞市場轉,按需培訓,而是學校有什么條件就開什么專業,專業設置重復,辦學模式陳舊,職業技術學校專業設置和市場需求銜接不緊密,有限的畢業生中,還有一部分不能取得就業崗位。這就表明,我市培養的職業技術類人才在數量、類別和質量上遠遠滿足不了需求。突出表現在“你辦你的學,我招我的工”,先培訓后上崗,轉崗必須經過培訓再上崗的制度尚沒有真正落實,企業招收新增勞動力,沒有很好地按照國家規定實行就業準入,而視自主用工為自由用工,特別是民營企業更甚。這直接影響了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直接影響著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
(五)辦學水平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
中等職業教育還沒有徹底擺脫普通教育的模式,都是以學校課堂教育為主,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學歷、輕技能的現象。在辦學思想和辦學模式上不能認真貫徹“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方針,實訓時間過少。另外,職業教育只考慮對外輸送人才,不結合本地市場需求情況,出現了一邊喊就業難,另一邊卻喊招工難現象。學校培訓的學生尚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畢業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對口就業存在較大的難度。
四、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緊迫感。
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其他多種有效方式,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領導充分認識到,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職教就是抓小康,抓職教就是抓素質,抓職教就是抓效益,抓職教就是抓社會穩定。要向社會宣傳我市乃至全國人才市場緊缺技能型人才的實際情況,要宣傳我市實施“六靠”工作思路,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過程中急需職業技術人才的實際情況,宣傳職教畢業生就業有路、致富有方、升學有望、創業成才的典型事跡,宣傳和表彰發展職業教育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和個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學高峰特別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的機遇,對社會、家長和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擇業觀的引導,使他們了解職業教育并產生興趣,使他們認識到職業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實現其人生價值的光明大道。要通過宣傳,使全社會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教育,是推動貴港經濟發展的教育,是促進農村教育更好地為“三農”服務的教育,是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教育。從而使全社會形成一個支持、鼓勵、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二)切實加強領導,把促進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市政府要加強領導,盡快出臺《貴港市政府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發展與改革的實施意見》及其他實施計劃。實實在在解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具體問題。應明確職業教育方向,以堅持為加快發展我市經濟、為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辦學方向為根本,以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設置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提高教育質量,使畢業生有搶手出路為關鍵,以加大統籌力度并用改革的思路去解決職教資源和基本保障條件問題,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方略。真正統籌解決辦什么學校和怎么辦的問題,解決職教主管部門和職業學校對社會職業教育需求變化信息不暢問題。建議市教育行政部門真正對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教學改革等實際問題進行統籌,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預測規劃,職業教育工作要責任落實到人,按目標考核獎懲。應加快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重點解決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知識老化問題,充分發揮我市地緣優勢,采取廣泛吸引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員到職業學校擔任專兼職教師,提高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教師比例等辦法,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職教“雙師型”師資,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三)加強學校內涵建設,全面提升辦學質量。
1、加強特色專業建設。要增強專業設置的前瞻性,大力建設特色專業,形成專業品牌效應,提高學生實際就業率,提高學校競爭力和影響力。
2、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抓好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鼓勵職業學校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共建與合作,利用其設施、設備等條件開展實踐教學。加快實訓基地建設,在全市分期分批建設好1—2個區域性實訓基地和專業性實訓基地。
3、實施教師素質提升計劃。一是有計劃地安排非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畢業和缺乏生產經歷、經驗的專業課教師到相關企業生產一線進行實習鍛煉,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專業等級培訓和技能鑒定,努力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二是加強學科帶頭人的培養、評選,充分發揮其示范表率和輻射影響作用。三是合理調整教師結構。科學確定文化課、專業課、實習課教師比例。四是人事、勞動等部門應根據各職業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向學校提供人才信息支持。五是加快職業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制訂出適合職業學校向社會招聘、錄用、選拔專門人才的相關政策。
4、加大示范性職業學校扶持力度,組建我市職業教育的龍頭學校。建議政府和有關部門,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對我市骨干職校給以重點扶持,對其在建校征地、有關收費、銀行貸款、用人等方面給以適當傾斜,支持骨干職業學校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
5、加強部門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一是落實各有關部門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責任,把職業教育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內容。二是建立健全相由關部門參加的職教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職業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并監督實施。三是嚴格執行勞動就業準入制度,促使用人單位優先錄用取得職業學校相應學歷,證書、職業培訓合格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四是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建立對學校檢查的準入制度,禁止各部門向學校亂攤派、亂收費、亂罰款;加大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力度,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對職業學校實行政策扶持,促進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眼下,我區的職業教育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今年暑假,實現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合并,唐山工貿中專與古冶職教中心合并,實現了強強聯合,這在教育管理、師資配備、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新情況會有新問題,我們更需要依據現實情況,調查研究,鞏固成績,找出不足,提出方案,解決問題。
以往的職業教育,粗放型管理在職業學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原因是教育管理方式不科學,專業變化大,教師配備變化大,很難做到管理上的精細化。管理上的粗放,直接導致學生所學技術不過細、不過硬。兩校合并后,專業更多,教師類型更多,如何做到精細化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如何做到精細化管理,打造職業名校,創辦拳頭專業,培養技術過硬的優秀人才,我們曾進行過深入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從科學的角度去考慮,去分析,針對這一問題,我校確立了立校、強校的精細化管理方案,確立了總體管理思路,制定了“1、2、3、4工程”做為工作思路。“1、2、3、4工程”就是貫徹一個體系,突出兩條主線,抓好三個重點,強調四個建設。
貫徹一個體系:貫徹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努力實現認證。
突出兩條主線:一是招生就業工作;二是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
抓好三個重點:其一是安全問題要常抓不懈;其二是迎接省教育評估督導以及省教育質量驗收;其三是焊接實訓樓的基建工程。
強調四個建設:一是隊伍建設;二是專業建設;三是文化建設;四是功能建設。
隨著這一管理思路的深入實施,必將逐步規范我校的管理,使工作深化、細化、科學化。使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在波瀾不驚中得到升華。
學以致用的問題,也是長年困擾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校所學技術知識,步入社會后無用武之地。學非所用,做為學校徒勞無功。做為社會技術人員匱乏。那么,職業學校服務社會的技術平臺作用就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這一問題是我們長期關注的問題,因為,它關系到我校的生死存亡,關系到我校的繁榮發展。
針對這一問題,根據對我區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考察調研,我們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并開辟途徑、尋找渠道,開動腦經想辦法,我們的具體做法是,以大企業作為依托,努力實現定向培養,以名校作為依托,努力實現聯合辦學,自年與首鋼技校聯合辦學以來,聯辦校已達5家。我們與山海關橋梁廠高級技工學校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得到了市區領導的高度重視,政府副區長王俊合同志曾親自到會并講話。我們主辦了聯辦學校研討會,使“聯合辦學互利雙贏”更具規范化、長效化,為我區學生就業開辟了新領域。
在教學上,學校組織骨干教師分別到南廠技校、機械技校和山海關橋梁廠高級技校進行參觀、學習、交流。通過走出去使大家不僅找出了自己的差距,同時也發覺了自身的優勢。在吸收消化的同時努力做到揚長避短,逐步縮短與名校的差距。從學校的長遠發展出發,積極支持鼓勵老師進修學習,學校努力爭取名額派老師外出學習、交流,先后有教師到石家莊、天津、遼寧、寧夏、江蘇等地學習。我校王海棠老師09年9月到11月在德國進行為期6周的學習交流,成為我市職業學校教師赴德學習第一人。還聘請了20余位企業高級技術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這樣,我校的師資隊伍得到進一步優化,我們的教學活動與企業需求就更加貼近,逐步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對于我校在學以致用方面所做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與理想狀態還有距離,我們必將揚長避短,將學以致用做為教學的主體要求力爭達到完美境地。
關鍵詞:專業結構;產業結構;吻合度;調研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02-0168-04
為加快推進體育職業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根據江蘇省教育廳、發改委《關于開展全省職業教育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吻合度調研工作的通知》(蘇教職〔2009〕53號)精神,以及淮安市教育局的相關要求,我校抽調精干教師組成調研小組對江蘇省體育相關行業進行調研,并對我校專業結構與區域產業結構的吻合度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取得了促進專業建設的第一手資料。
一、體育職業教育專業結構現狀
我校作為一所以體育職業教育為特色的體育運動學校,專業特色鮮明,以舉辦體育職業教育,為區域體育產業培養體育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現開設三年制中職、五年制高職運動訓練、體育服務與管理兩個專業,如表1。
從表1可以看出:運動訓練是我校的傳統優勢專業,主要對應于競技體育,為競技體育培養、輸送優秀的體育后備人才。體育服務與管理是我校新開設的專業,主要對應于體育產業,緊緊圍繞市場辦學,選擇市場化程度較高、就業前景較好的體育項目,真正實現“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面向大多數學生服務。根據“優化傳統優勢專業,加快發展新興專業”的要求,迎接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到來,增強體育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能力。
二、區域體育產業結構現狀
體育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長點之一,具有巨大的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十一五”以來,江蘇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從2006年的0.68%到2009年的0.9%左右,絕對數字從140多億元增加到280億元左右。“不過,這個比例和發達國家還差得很遠,像美國等發達國家,體育產業都能占到2%以上,是國家的重要產業。所以,我們的體育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江蘇省已初步形成健身休閑、競賽表演、體育裝備、場館服務、體育彩票、體育培訓和中介咨詢等七大門類的體育產業市場體系,如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在江蘇體育的未來發展中(“十二五”規劃),江蘇的體育發展目標非常明確:到2015年,建成體育強省,有條件的地區實現體育基本現代化,10個省轄市建成體育強市,90%以上的縣(市、區)建成體育強縣(市、區),體育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服務江蘇“兩個率先”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體育需求,推動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
江蘇體育“十二五”規劃的出臺,為江蘇體育產業指明了方向,同時給我校體育職業教育的專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根據“產業與專業互動理論”,江蘇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必將給我校的專業建設和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通過表1與表2的比較分析,得出以下結論:①我校專業設置(競技體育、競賽表演業、健身休閑業、體育彩票銷售業、體育培訓業)與江蘇體育產業市場體系吻合;②江蘇體育產業市場體系中的主體:體育裝備(用品)、場館服務、中介咨詢,在我校專業方向上還未涉及;③我校的專業方向拓展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我校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吻合度分析
1.運動訓練專業與體育行業結構吻合度分析,如表3。
從表3可以看出:我校運動訓練專業的項目設置是符合2014年江蘇省第18屆省運會項目要求的,但江蘇省的一些傳統優勢項目還沒有開設,作為第18屆省運會的東道主,要實現進入前6名的目標,還需進一步把專業做大,增加運動項目的設置。
2.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與體育產業結構吻合度分析,如表4。
根據表4的統計結果,對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和體育產業結構吻合度分析如下,“-”表示產業需求大于學校現有培養學生數,“+”表示產業需求小于學校現有培養學生數:
(1)體育競賽表演業。①武術:產業需求49人,學校現有35人,吻合度為“-14”;②跆拳道:產業需求45人,學校現有43人,吻合度為“-2”;③舞龍舞獅:產業需求10人,學校現有26人,吻合度為“+16”。
(2)體育健身休閑業。①健美操:產業需求63人,學校現有41人,吻合度為“-22”;②游泳:產業需求88人,學校現有41人,吻合度為“-47”;③羽毛球:產業需求12人,學校現有28人,吻合度為“+16”;④高爾夫:產業需求21人,學校現有10人,吻合度為“-11”。
(3)體育培訓業。①休閑籃球:產業需求10人,學校現有42人,吻合度為“+32”;②健身:產業需求48人,學校現有26人,吻合度為“-22”。
通過對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2012~2014年人才需求與學校現有學生數對比分析得出以下結論:①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項目設置基本合理,大部分呈現“-”現象,即學校培養的人才滿足不了市場需求;②對市場化程度高的健身、健美、游泳、高爾夫項目給予重點支持,還需增設體育舞蹈、乒乓球等市場需求的項目;③對出現“+”現象的籃球、羽毛球、舞龍舞獅項目,市場需求趨于飽和,可考慮讓學生轉項。
(4)體育彩票銷售業。目前,我校在省內唯一設置了體育彩票銷售方向的專業。學校高度重視對江蘇和淮安體育彩票業的調研,調研發現目前體育彩票銷售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①體育彩票銷售工作快速發展,2011年,江蘇體彩創下年銷售141.73億元、實現全國體彩“六連冠”的佳績。淮安市體育彩票銷售額2011年達到6.4億元;②沒有專門培養體育彩票銷售人員的機構。從事體彩銷售的都是由社會人員,職業化程度不夠,專業性不強,銷售質量不高。
通過對體育彩票市場的調研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體育彩票市場人才需求旺,體育彩票銷售專業也必將更加興旺。我校現有的22名學生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我校體育彩票銷售業培養方向是正確的,既切實可行又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四、調研結論與專業發展建議
專業結構受產業結構的影響,必然被其帶動而發展。隨著江蘇省南京市舉辦2014年世界青年奧運會和2014年淮安市承辦第18屆省運會,江蘇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的發展必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體育職業教育的專業結構必須發生相應的變化。
1.調研結論。①我校專業設置(競技體育、競賽表演業、健身休閑業、體育彩票銷售業、體育培訓業)與江蘇體育產業市場體系吻合度較高,但還需加強專業的內涵建設,把專業“做強”;②江蘇體育產業市場體系體育裝備(用品)、場館服務、中介咨詢等三個方面在我校專業方向上還未涉及,與體育產業的迅速發展對這三大類人才的需求還有差距。因此,在專業方向上還需進一步拓展,把專業“做大”;③制約我校專業“做大”的瓶頸是:實訓基地(場、館、器材)規模偏小,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體育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專業發展建議。①“做強”現有專業的途徑是:深化體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按照“以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探索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②“做大”現有專業的途徑是不斷拓展專業方向。按照以下原則壯大專業發展方向:“學校圍著市場轉:市場?圮學校;專業圍著產業轉:產業鏈?圮專業群;人才培養圍著需要轉:職業崗位(群)?圮課程”;③解決制約我校專業“做大”的瓶頸,進一步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是職業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主要載體,一定要扎扎實實推進實訓基地建設,為高技能人才培養打下堅實基礎。具體途徑有:首先,創造條件,積極爭取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建設項目,不斷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基礎設施;其次,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新建水上、高爾夫、體育彩票競彩實訓基地,改造游泳、跆拳道、武術、健美操等校內實訓基地;再次,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重點建設富士康游泳館、常州金沙灣高爾夫、淮安英派斯等校外實訓基地;最后,提高實訓基地的使用效率。實現實訓基地全天候開放,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技能訓練,為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和實習就業搭建平臺。
參考文獻:
培訓內容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企業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眼下,全市農民素質培訓出現了“夫妻雙雙學電工、種糧大戶再‘充電’, 花甲老人趕時尚,泥腿子趕技術大餐”“教室加座、講座加場、人多加班”的繁榮局面。
今年以來,按照圍繞產業抓培訓,促進民營經濟再發展;圍繞創業抓培訓,促進農民轉崗轉業增收入;圍繞素質抓培訓,促進“平安諸暨、和諧社會大提升”的總體培訓工作思路,市政府切實加大農村職業教育的工作力度,每月安排專人對企業需求進行調查,根據實地調查結果,相關部門通過網絡、電話等多種信息渠道定期向勞動力市場公布企業用工需求和相關緊缺工種,用以指導鎮鄉(街道)等各級機構根據實際需求提供針對性的培訓。
對參加過培訓且已經就業的農民,政府則通過發放聯系卡、定期回訪等形式,及時了解農民和企業的需求變化,優化調整培訓結構。2003年以來,諸暨市加大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崗位技能培訓,盡快適應企業用工需求。同時,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和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崗位對從業人員的具體要求,與企業的實際需要相結合,對已經轉移出來的農民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將其穩定在二三產業就業,成為合格的產業工人。
為了突出農業塊狀經濟特色村、農業合作社和農業項目大戶,農業部門深入實施“陽光工程”,讓培訓工作進村鎮入農戶、全程跟蹤服務,著力打造一批具有特殊技能的農業產業工人。相關部門還按照農業產業升級和科技進步需求,強化對中高級技工的培訓,將一批擁有基礎知識的青年農民培養成有創新精神、掌握新技術和新工藝的中高級技工。
至今,諸暨的校企合作經驗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優化,全市各級職業學校發展的“訂單班”已達56班,培養學生3000余人。其訂單培養、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形成政府、企業和個人的“三贏”局面。
1 項目設置符合當前我省新興產業發展、新型業態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
諸暨市政府在農民培訓的項目設置上,指導思想十分明確,強調優先發展與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產業相結合、與新興業態相結合的項目;重視發展直接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的項目,受到企業界普遍歡迎和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正因項目設置符合當前我省新興產業發展、新型業態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有利于促進我省農業等各項產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我省商業現代化建設,有利于培植我省商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更好地應對WTO后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挑戰。
2 構建行業協會、企業、政府主管部門密切聯系的項目建設支撐網絡
在對農民進行培訓的建設過程中,各級高職院校通過項目建設指導委員會,不斷加強與企業界的聯系,廣泛聽取企業界對項目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在項目建設有關重大活動中,政府和企業相關領導多次親臨指導,為項目建設出謀劃策。同時,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密切聯系,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提供大力支持,根據企業的倡議,積極參與,現已初步形成了行業協會、企業、政府主管部門密切聯系的項目建設與發展關系網絡。
3 校企交叉任職,共同參與人才培養
交叉任職,從學校方面來說,能更好的了解企業發展和需求;能更具針對性的提供培訓體系和內容,更好地適應市場和企業需求。按照市場導向的要求,農民培訓結束后到企業就業,學校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更好地建立穩定的溝通渠道,開展多方面的合作。交叉任職,從企業方面來說,直接參與培訓項目建設和儲備員工培養,有利于按照企業的要求培養人才,為企業輸送更多的優秀員工;有利于為企業員工培訓提供更多高學歷、高職稱的師資,提高培訓層次與培訓質量,節約培訓成本;有利于加強交流,促進培訓中心師資水平的提高。
4 資源互通,優勢互補
“訂單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更好地發揮職業院校理論教學上的優勢及企業實踐教學上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根據需要,諸暨多家企業為學校配備了一批富有經驗的兼職教師,負責培訓項目中部分實踐性、應用性內容的培訓。部分政府和企業領導還經常開設講座,使廣大農民對國家政策和行業發展有了深入了解,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同時,各級職業院校根據企業干部員工培訓的要求,提供部分內部員工培訓、崗位資格認證工作,得到了企業和員工的好評。
5 項目共建,資源共享
各位委員、同志們:
本次會議的一項重要議程是聽取和審議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情況的有關報告,這是本屆人大常委會的第一次專題審議。市人大常委會對此非常重視,從2月份開始就成立調研小組,制訂調研方案,深入地開展調研工作。縱觀整個調研過程,有三個特點:一是調研內容具有廣泛性。既有職業院校,也有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職工培訓,既涉及到職業教育的觀念和體制、機制問題,也具體涉及職業教育的內涵建設和培養模式等;二是調研對象具有代表性。調研組先后赴縉云、云和、景寧、遂昌、松陽等地,走訪了10多所學校和5家企業,從而較客觀全面地反映出我市職業教育的不同層面的基本狀況;三是調研手段具有多樣性。調研采取聽取工作報告、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實地查看等多種形式,并赴發達地區考察,在此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可以說,這次調研工作深入、細致、扎實,不僅為本次會議審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為以后常委會的調研工作做出了示范。
應該說,撤地設市以來,我市的職業教育發展總體是良好的。無論是政府的工作報告、人大的調研報告,還是各位委員和同志們的審議發言,對取得的成績都給予了客觀的評價。當然,我市的職業教育仍存在不少問題,既有基礎薄弱、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不合理、投入不足等“硬件”方面的問題,也有辦學理念陳舊、管理方式落后、教學質量不高等“軟件”方面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現有的教育模式與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問題。剛才各位委員和同志們在審議中,對我市職業教育工作提出了許多有價值、針對性強的建議意見,希望政府及有關部門根據本次會議通過的審議意見,結合大家在審議中提出的意見建議,認真做好整改落實工作,推動我市職業教育工作又快又好發展。
借此機會,我就職業教育工作談幾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形成共識,切實增強抓好職業教育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實施“三市并舉”戰略、提高我市綜合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在實施“三市并舉”戰略中,特別是在我市快速推進城市化和工業化、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的過程中,需要一大批掌握實用科技知識、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素質的技術工人和一線勞動者。我市水閣的工業圖區逐步建成投產后,招工難的矛盾已逐步凸現出來。“民工荒”實質上是“技工荒”。這既給我市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要看到這是職業技術教育的良好發展機遇。我們必須從源頭抓起,更加重視發展職業教育,為增強我市的綜合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提供人力資源保證。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途徑。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方面要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這些都有賴于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的提高,這就必須加強職業教育,通過職業技術院校的培養、通過農民實用技能培訓、通過化技校、農民夜校等途徑,促進“農科教”結合,逐步提高農民的文化知識水平和謀生本領。對我市這樣欠發達地區而言,現在多招一名職技校的學生,將來就能減少一個貧困戶,增加一個小康家庭。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當前,我市正處在“黃金發展期”,同時也是“矛盾凸顯期”,而就業是關系民生和社會和諧的突出問題。目前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和就業結構性矛盾同時并存,一方面大量閑散人員和大中專畢業生不能充分就業,另一方面企業卻招不到有用的技術人才,特別是技能型工人嚴重不足。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把人口就業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從這個意義上講,發展職業教育就是發展現實的先進生產力,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發展,就是抓社會穩定。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實現教育事業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如果說普通高等教育是培養學術型、工程型人才為主,那么職業教育就是培養技術型、技能型人才為主,兩者之間只有方向不同,而沒有貴賤之分。我們必須消除職業教育是“二流”教育的思想,樹立只要有一技之長、受市場所歡迎的人都是人才的理念,要通過教育制度改革,讓所有人都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機會,讓各種類型的人才都有用武之地。這次我們到深圳大芬村就充分地感受到這一點,那些畫家、畫工也許數理化功底并不深、學歷并不高,但是他們卻很有藝術天賦和經營頭腦,這些就是我們需要的人才。
總之,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并認真落實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經濟必須抓職教的觀念,自覺把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把我市職業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努力發展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有別于普通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融公益性與產業性為一體,是教育體系中最富活力、最可深化改革的領域。職業教育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必須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創新中求發展。
要以市場化改革為導向,進一步轉變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在促進職業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上下功夫。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積極推動職業教育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轉變,政府要從直接管理向宏觀引導轉變,辦學目標要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和職業教育的自身規律,加快建立和完善“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新體制。要強化政府的統籌管理職能,進一步統籌規劃、統籌辦學、統籌資源,對學校和專業的設置進行合理配置,通過資源整合把優勢做強、把強勢做優。要加快辦學體制改革,鼓勵和支持行業、企業和社會力量舉辦或資助職業教育,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形成政府主導,行業、企業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
要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明確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著力在提升內涵、辦出特色上下功夫。職業教育本身與經濟社會有著最緊密、最直接和最廣泛的聯系。要主動適應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要求,堅持面向市場、貼近經濟,深入研究市場需求。要以辦企業的理念來辦職業教育,切實搞好市場調查研究,預測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趨勢,切實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要按照就業需求配置教學資源,從本市最需要最緊缺的人才需求出發,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式”培訓和證書制度,使受訓者達到“一證在手、一技在身”,努力為地方經濟發展輸送更多有用的人才。要緊緊抓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機遇,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技術教育,加快培養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尤其要加強對失地農民的培訓,促進他們盡快地轉產轉業。
要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改革職業教育院校的培養途徑和教學方法,著力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就業率上下功夫。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由重視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向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轉變,由重視提高學生的文化、專業知識水平向重視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操作能力轉變。要堅持育人為本,把“學做人”和“學技能”結合起來。要發揮優勢,創造特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專業建設為主線,以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為重點,全面推進學科體系改革,鼓勵各個學校形成各自的特色專業、品牌專業。要切實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要深化勞動就業制度改革,嚴格執行就業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推行持證上崗,加大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力度,建立鑒定、使用、待遇相結合的激勵機制。開展政工師、技工師職稱評定工作。加強職業學校學歷教育與職業標準的溝通與銜接,充分發揮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在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中的作用,強化職業技能的訓練和考核。要建立和完善就業推薦指導機制和信息交換平臺,為廣大職技校畢業生和經培訓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牽線搭橋,提高實際就業率。
三、加強領導,齊心協力,不斷開創我市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要切實把職業教育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市政府要象重視經濟工作那樣重視職業教育,象抓經濟工作那樣抓職業教育。要做好規劃,制定措施,及時督查,及時研究解決制約和影響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改進服務,為職業教育發展出謀劃策,多辦實事,真正形成支持、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
要依法推進全市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有關發展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完善執法監督機制,加大教育執法力度,提高依法辦學水平。要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督導檢查,整頓和規范辦學秩序,堅決糾正各種違法違規現象,保障職業教育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要努力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要完善職業教育的投入機制,確保用于職業教育的財政經費逐年增長。要重點支持骨干院校、實訓基地和師資隊伍建設。要注重扶持農村職業教育,在加快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同時,積極實施職業教育扶貧計劃。要積極利用金融、稅收、社會捐助和市場化的手段,籌措職業教育經費,改革職業教育收費制度,使收費更加靈活地反映市場供求。要完善職業教育管理辦法,保障職業技術院校辦學的自。
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我國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和研究熱點。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標準既是職業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
一、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一)研究背景
經過多年的改革與探索,我國職業教育已步入內涵式和規范化發展軌道。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等教育核心問題,近年來從國務院到各級教學行政管理部門、職業院校都分別提出了相關目標與要求,并開展了相應的研究與實踐。
2006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2010年,國務院頒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年,教育部出臺《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2014年,國務院頒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15年,教育部頒布《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同年,編制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這些都是指導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以不方式提出“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推進中高職銜接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標準聯動開發機制,構建教學標準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目標和要求。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和各類職業院校也積極響應,貫徹執行國家關于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就廣東省而言,自2010年開始實行中高職銜接三二分段試點工作,探索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的科學模式,旅游管理專業是其中試點專業之一。隨后,連續啟動兩批共20多個專業的中高職銜接教學標準與課程標準研制工作。
前幾年,教育部職成司組織高職高專教指委會研究制訂了一批專業教學標準,為我國教學標準的研制開創了先河。然而,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限制,我國職教領域對專業人才培養標準的研究相對薄弱。如果這些工作長期滯后,不利于職業教育理論成果的豐富及理論體系的完善,也不利于我國中高職銜接旅游管理專業改革的深入,制約人才培養質量,進而影響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和旅游業的發展。
可見,從規模化擴展到內涵式發展是職業教育的必然規律,調整結構、提高質量是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標志,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推動中高職協調發展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有相應的保障機制和一系列保障措施,其中,建立和健全以專業教學標準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標準體系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這就需要職業教育工作者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專業人才培養標準進行深入全面地、系統地探索。
(二)研究意義
拓展職業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豐富職業教育理論體系。通過對已有相關成果的綜述,以終身教育理念、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理論為指導,以職業核心能力和職業發展規律為依據,通過對“中高職銜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業能力分析―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考核評價標準”等概念、理論及其內在關系的解讀,探討課程體系和專業教學標準開發的方法技術,構建出基于中高職銜接的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標準體系及相關制度。從而,拓展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一定程度上豐富現代職業教育研究成果,完善相關理論體系,為政府決策及院校專業建設和教學管理提供理論支撐。
促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提升旅游專業建設水平。專業人才培養標準的研究與實踐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教育規劃綱要》要求,完善教育質量國家標準體系,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措施。一方面,通過中高職課程結構的整體化設計和中高職一體化教學標準的開發,實現旅游專業中高職教育的有效銜接,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另一方面,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和考核評價標準是專業建設和教學管理的必備文件,也是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具有國際水準的人才培養標準體系,把能力核心、系統培養、中高職銜接、第三方評價等職業教育理念落實到專業建設中,能有效促進本專業的內涵式發展,推動更多、更高水平的課程建設,使之成為更高水平的品牌專業和示范專業。而且,本專業人才培養標準體系的基本框架和開發技術可以推廣應用到其他專業,帶動相應專業建設水平的提升。
提高本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區域社會和旅游經濟的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人才培養標準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旅游管理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在全國大多數省市已普遍開展,但由于缺乏科學規范的專業人才培養標準體系的指導等因素,本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狀況并不盡人意,培養質量良莠不齊,一定程度上影響中高職銜接教育改革和人才供給。研究并有效實施本專業中高職銜接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和考核評價標準等人才培養標準體系,有助于本專業畢業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提高,促進本專業人才的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而這些高素質人才的供給又將有效促進本區域社會和旅游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綜合運用實地調研、文獻分析、會議研討、案例研究等方法,以人才需求調研和職業能力分析為邏輯起點,學習借鑒英國的先進理念與經驗,依據中高職銜接教育的內在要求,由高職院校、中職學校和行業企業協同合作,按照理論分析―實地調研―交流討論―試點應用―反饋完善等流程開展研究。技術線路見圖1。
三、研究內容與主要成果
通過對中高職旅游專業人才供求的全面分析,學習和借鑒英國職業教育標準開發經驗與技術,開發具有中國(廣東)特色的旅游職業能力標準、中高職銜接旅游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和考核評價標準,初步建立體現廣東特色、滿足國家需求、具有國際水準的人才培養標準體系。
(一)中高職銜接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
職業教育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類型,它以就業為導向。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和畢業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是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本項目首先通過廣東省內的中高職院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的調研,如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在校生學習狀況、畢業生就業等情況的分析,掌握中高職銜接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供給狀況;通過對畢業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律及旅游行業(主要是旅行社行業)人才需求特征的深入調研,全面分析技術技能型旅游專業人才需求狀況。通過人才供給與需求的對比分析,發掘供需矛盾,找出中高職銜接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缺失標準開發是關鍵問題之一)及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對策。
(二)英國旅游職業教育的先進經驗及其借鑒
英國是世界職業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素以科學的國家職業資格制度、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公平合理的課程評價模式而聞名。深入剖析英國職業教育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學習借鑒其職業教育標準開發機制和開發技術以及英國的旅游職業教育標準體系,為我國人才培養標準體系的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和經驗借鑒。
(三)旅游崗位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
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分析是專業教學標準開發中一項關鍵性工作,也是專業教學標準開發的主要成果和特色所在。根據中高職銜接旅游管理專業面向的崗位(群)及其工作任務和職責,分析其對應的知識、能力和素養要求,建立旅游管理專業職業能力模塊庫,構建本專業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標準庫,為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學標準建設和課程開發確立科學依據。
(四)中高職銜接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標準的開發
一方面,從理論上探討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學標準的內涵、要求及開發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在旅游管理職業能力標準構建的基礎上,按照中高職銜接的職業教育理念,通過解構和重構,建立本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開發本專業中高職銜接教學標準(內容應包括專業培養目標、人才規格、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學安排、教學條件、教學組織與實施件等),制定三二分段培養的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轉段考核方案,并經項目試點單位實施、反饋和完善。
(五)中高職銜接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標準的編制
根據中高職銜接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標準,編制本專業課程標準,明確中高職銜接課程標準的內涵、表述格式、具體內容及課程開發思路方法等要素,尤其要注意課程內容的銜接和課程標準的規范性及可操作性。并具體制定本專業中職學段和高職學段所有核心課程標準,并對其他非核心課程標準也給出編制思路。
(六)中高職銜接旅游管理專業考核評價標準的的探索
考核評價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標準體系中最為薄弱的部分,本項目根據中高職銜接教育改革的內在要求,引入第三方評價等先進理念,制定旅游類專業三二分段轉段考核標準及實施方案,建立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形成性課程評價標準及實施方案,建立基于第三方評價機制的專業建設評估方案和人才質量評價體系。
四、結論與討論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人才培養方案 實踐
隨著我國實體經濟的崛起,企業急需大量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規模較大,但職業教育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主要原因是我國一些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專業建設思路不夠合理,不能將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高度有效地進行對接,專業建設定位依然有延續傳統研究型院校專業建設的思路和痕跡,不能夠徹底解放思想,與傳統院校專業建設思路決裂。[1]
本人及所在院校同事根據多年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反思與探索,摸索出一套“以需定產”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路及方法,并通過幾年實踐證明行之有效。
所謂“以需定產”就是以企業崗位對人才的技能要求以及職業素質要求來有針對性地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需定產”包含兩方面的內容:第一,將專業映射到企業崗位。第二,將課程映射到崗位技能及素質要求。
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有限,職業教育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有明確崗位目標地將對應崗位常用技能傳授給學生。因此,將專業映射到崗位最好是“1對1”的映射,最多達到“1對2”的映射,即為該專業再對應一個后備崗位,以達到“專業聚焦”的培養效果。專業映射到崗位,首先要進行市場專業人才需求調研,整理出該專業在企業對應的主要工作崗位和專業后備工作崗位。專業―崗位映射如圖1所示。
圖1 專業―崗位映射圖
專業課程的設置要先通過市場專業崗位技能及素質需求調研分別整理出該崗位的主要技能、輔助技能以及崗位素質需求。對相應技能及素質進行梳理,整理出開設的每門課程所覆蓋的技能教學。將課程映射到崗位技能及素質要求最好是“1對n”映射,即一門課程對應多個崗位技能或職業素質。這樣可以壓縮專業開設課程的數量,避免了課程開設過于離散,從而達到“課程聚焦”的效果。
圖2 課程―技能映射圖
在確定課程教學內容時,遵循專業基礎學習領域專業化,專業核心學習領域工作過程系統化,打造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專業拓展學習領域前瞻化、職業素質課程體系化,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學生未來崗位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課程內容要體現崗位特色,使得學生掌握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打造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職業素質課程將以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前提,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職業素養考慮設置教學內容,以體現體系化。
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崗位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及國家精品課程建設規范,制定課程標準,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遴選幾門體現崗位技能要求、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優質核心課程進行重點建設。
“以需定產”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企業人才需求調研是“以需定產”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前提。調研時應著重收集專業行業主要崗位、輔助崗位和崗位所需技能要求及職業素質要求等數據,為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定位及課程設置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支撐。
2.人才培養進度計劃要緊緊圍繞專業對應崗位技能及職業素質,分職業基礎課、職業核心課及職業素質課三個階段按技能學習的梯度設置各階段課程。各階段課程設置原則為,課程數量少,但課程學時多。
3.課程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應嚴格對應崗位具體技能及職業素質項,遵循“理論夠用,實踐為主”的原則,加重實踐課程在課程教學中的比重,理論課程只為實踐課程提供理論支持。多余內容少講,甚至不講。選取一些核心課程進行校企共建模式,教學內容的設置和具體教學過程由企業導師和學校教師共同參與實施,以達到“人才共育、過程共管”的效果。[2]
4.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引入職業資格認證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取得專業對應崗位所需的從業資格證書或職業認證證書作為學生畢業的必要條件。
5.建立多元評價機制的學生考核方式。在學生能力評價中,引入過程評價機制、企業參與評價機制、職業技能鑒定機制和用人單位評價機制。核心課程的考核可采用“以證代考”的評價模式,校企共建的課程以企業評價為主。
6.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要及時根據企業人才需求調研情況進行修改。企業人才需求調研要做到每年至少綜合調研一次,并做到預期后三年的崗位人才需求變化情況。這樣可以做到技能培養有前瞻性、不過時。
高等職業教育不是培養傳統的大學生,讓學生畢業后能夠順利找到專業對口的“第一份工作”,成為企業需要的能夠直接上崗的高等技能人才應該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最直接最明確的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是一個重要而漫長的工作。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思路必須緊緊圍繞職業教育的宗旨開展,核心就是教學為企業一線崗位服務,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專業建設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但明確培養目標就不會偏離專業建設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蒙東升.淺談新時期的職業教育[J].教育與職業,2005,(23).
[2]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術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顧東虎,(1980-),男,漢族,山西大同人,碩士,講師、工程師職稱;主要研究方向:軟件工程、嵌入式系統及數據存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