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對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

對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精品(七篇)

時間:2023-11-07 11:22: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對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

篇(1)

【關鍵詞】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探析

生命科學是一門對生命現象和生命的基本活動規律進行研究的科學,高中階段生物學科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和核心素養,促使學生通過學習逐步形成辯證的自然觀和科學世界觀。因此對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能夠為學生生物學科綜合素養的培養提供一定支持。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核心觀念的培養

核心觀念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的核心觀念加以培養能夠引導學生在正確的教學指導下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自身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也能夠得到有效的強化。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想保證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效果,生物教師就應該在深入挖掘和提煉生物教材中核心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合理利用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樹立動態平衡觀念、生物進化觀念以及生態學觀念等,為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提供相應保障。

例如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能夠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動態平衡”方面的生物核心觀念。如在生物知識體系中,學生應該了解ATP與ADP能夠進行相互轉化、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并存、細胞失水運動和吸水運動達成平衡狀態以及體溫調節和血糖調節等方面知識,借助對這些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學生就能夠對動態平衡觀念形成系統的認識。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為例,在生物運動中如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達到一種平衡狀態時,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必然相等,并且從二氧化碳的角度進行分析,線粒體產生二氧化碳的速率與葉綠體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也會達到平衡狀態,此時不會產生二氧化碳釋放到外界現象。這樣借助對生物學方面知識的學習,學生就能夠養成科學的世界觀,核心觀念也能夠逐步形成,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產生著相應的積極影響。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

在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對所學生物信息的提取、整合、歸納、吸收、運用等能力共同構成了生物核心能力,而學生對這些能力的掌握也成為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基礎性內容。因此高中生物教師也應該明確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性,進而結合實際需求對學生的生物核心能力加以培養。

例如針對近幾年生物高考中頻繁出現的、對學生“圖表”核心能力的考察。教師為了保證學生能夠深入掌握這方面知識就應該對學生實施“圖表”核心能力的強化訓練。以動物細胞結構教學為例,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動物細胞結構圖示的讀圖能力,就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向學生展示動物細胞結構方面的示意圖,并結合本節課內容設計一系列問題,如抗體的形成、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方式等問題,要求學生聯系所學知識以及動物細胞器的具體功能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這樣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和訓練中就能夠逐步掌握讀圖技巧,提升學生的核心能力。此外,在生物圖表題型方面也包含一些與實驗相關的數據、結果等圖表,如曲線圖、柱形圖等,教師也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切實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技能,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鞏固學生對生物核心知識的掌握

在日常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及時把握課堂教學時機,將生物核心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有機聯系在一起,保證學生借助對生物核心知識的學習對生物知識形成更為系統的認識,進而在深入學習過程中逐步養成良好的核心素養,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強化提供相應的保障。對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進行分析發現高中階段生物教學中核心知識體系一般包含生命的物質基礎和基本單位、遺傳、變異和進化、穩態與環境等等,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合理傳授這些知識,并注意引導學生牢固掌握這些知識,在知識體系教學中逐步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未來深入學習生物知識提供相應的保障。

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師對人教版必修1第六章中“細胞增殖”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先向學生傳授有絲分裂規律方面的知識,并對有絲分裂的意義進行深入的探索。在具體教學活動的組織和規劃方面,教師在課前應該要求學生準備染色模型方面的知識,并結合教材相關知識完成對這部分知識的預習,為課堂學習作準備。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對有絲分裂規律方面的知識進行講解,并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和推理細胞分裂過程,進而在初步了解這部分知識的基礎上對染色體以及DNA的變化規律加以總結,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在此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對核心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繪制染色體和DNA數目變化曲線圖,并選取優秀作品在班級中展示。最后教師還應該組織開展師生互動活動,找出部分學生繪制圖中存在的缺陷,并對存在缺陷的原因進行討論,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樣經過系統的學習,學生就能夠對核心知識形成深刻的認識,學生的核心素養也能夠得到一定的培養。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階段的生物學科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較為重要的內容,關乎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情況,對學生生物學科綜合素養的培養也產生著相應的影,所以必須加強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工作的研究,為生物教學的優化提供良好支持。

【參考文獻】

[1]俞紅成.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培養策略[J].中學生物教學,2016(08)

篇(2)

一、對生物學核心概念的基本認識

1。從生物學這一學科的知識結構來看生物學核心概念

布魯納認為,任何學科都有自己的基本結構,任何一個與該學科有內在聯系的事實、論據和概念都能不斷的被納入一個不斷發展的結構之中,這種基本結構就是需要掌握的科學因素,要成為教學過程的核心部分。如果要了解生物學的基本結構,我們就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生物學概念”,生物學概念就是在眾多的生物學事實的基礎之上歸納、推理出來的基本結論,包括一些基本的原理、規律和理論等基本知識,它區別于日常用語中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把概念等同于一個詞語或者術語來對待。概念是建立在很多的事實感知基礎上的,需要眾多的事實來支撐,它還是知識的細胞。同一個生物學概念可以用不同的生物學事實來闡述和支撐,不同版本的教材可以用生物學核心概念統一起來,把生物學核心概念的教學作為重點,學生才能真正的掌握生物學理論,而不是引導學生對“生物學事實”的死記硬背,從而達到真正提高生物學素養的目的。

2。什么是生物學核心概念

美國課程專家埃里克森認為核心概念位于學科的中心,具有超越課堂以外的遷移價值和持久價值的概念性原理、知識規律和方法。生物學的核心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生物學概念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可能是核心概念,而對于生物學專家來說可能就不是核心概念,不同的學段的生物學核心概念是不同的。我們可以理解為生物學核心概念實際上是教師通過教學過程促使學生形成關于生命本質正確的看法和認識。

二、怎樣甄別生物學核心概念

一般狀況下,生物學核心概念的認識程度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一個人的生物學素養,那么怎樣在繁多的生物學概念中甄別生物學核心概念呢?

1。生物學核心概念是構成學科基本框架的概念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活動規律和生命現象的科學,在這門最基本的自然科學中,離不開對事物和現象過細的具體的分析。核心概念可以揭示科學事物的本質和相互之間的聯系,還能夠把過細的描述和具體分析的細節片斷融入到廣闊的、有邏輯內聚力的結構之中,在這樣的結構里,生物學的信息片斷的內在聯系就被凸顯出來。所以,我們在生物學中要善于建構信息片斷的知識結構,并納入到整個信息結構中去,知識結構之間的節點就是核心概念,因此,核心概念構成了生物學科的基本框架。生物學事實是層出不窮、多種多樣的,它是建立生物學概念的基礎,生物學概念和概念之間相互交織就構成了生物學科的基本的結構,而核心概念位于學科知識結構中一般概念的上層,成為核心聚合器,聚合著學科的一般概念,這種聚合不是對一般概念的簡單相加,而是對生物學概念的一種規律性的認識,這種認識往往具有遷移應用的價值。通過核心概念的遷移應用就可以解決事實性的問題,不但減輕了學生的學習生物學的負擔,還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核心概念具有統攝一般概念和事實性知識的作用,因為核心概念超越于具體的、事實性的知識。

2。生物學核心概念是具有文件夾功能的概念

我們如果能夠提煉單元的核心概念,并把它們組合成能夠反映生物科學基本面貌的核心概念體系,在圍繞體系選擇內容,淡化一些與該體系沒有直接關系的內容,這樣選擇出來的很少的知識,比課程中龐雜的重視更具有學科教育功能。

3。生物學核心概念是具有統攝思維功能的概念

核心概念的梳理和提煉需要按照生物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把一些零散的知識條理化、整體化,建構起條理分明、脈絡清晰,相互聯系的內在體系。這樣一個具有邏輯內聚力的體系在建構的過程中需要整體思維的把握。生物學核心概念是對同一類生物學問題本質特征的基本的概括,例如:“生命有機體維持其生命活動需要不斷地攝取能量”這一核心概念,就是在分析生物體進行新陳代謝的過程中,概括出來的這一本質的認識,從分析環境和生物體的關系開始,發現了生物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生物體和它周圍的環境不斷的進行著能量的流動和物質的交換,一些物質在被生物體吸收以后,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最后成為代謝過程的最終產物被排出體外。在整個代謝過程中,生物體內的能量被不斷的轉化,能量的每一次轉化都會失去一些可用的自由能,因此,生物體必須從外界不斷的攝取自由能來補充自身的能量,以此保持自身生命性能的穩定。理解“生命有機體維持其生命活動需要不斷地攝取能量”這一核心概念的本質,有利于學生理解生命的本質,從系統的角度來理解生命系統。由此可見,核心概念不同于一般的概念,核心概念可以統攝一般的概念,可以揭示學科知識的本質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具有統一整合學科知識的功能。

4。生物學核心概念是具有遷移價值的概念

科學的其它的領域和生物學領域一樣,都具有反映事物規律和本質聯系的核心概念,對于學科的核心概念的理解把握可以遷移到其它的領域,這樣,學習者和研究者就會從整體上用發展的和本質的眼光看問題,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成為有智慧的人。

篇(3)

關鍵詞:生物學;核心素養;學業水平考試復習

引言:備考復習是高三學習的重點攻堅階段,無論是階段性復習,還是整體性綜合復習,均意在夯實學生對知識要點的掌握基礎,并進一步提升其學科學習的核心素養。從復習規劃的角度來看,生物學科的復習內容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在習題訓練的設計方面,重點在于針對性地提升并加強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時效性特點十分明顯,因此教師應通過提前籌劃制定科學的復習策略。

立足學情、準確把握備考切入點

在復習備考階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是設計教學方案,還是規劃復習流程,教師均應注重立足學情,通過問卷調查或談話交流的方式了解并把握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吃透考試大綱,以此為基礎制定針對性的復習計劃。學業水平考試的試卷結構較為簡單,其主要包括兩種題型,一是選擇題,二是非選擇題。整體測試范圍涵蓋三個必修模塊,必修一為分子與細胞,必修二為遺傳與進化,必修三為穩態和環境,且題型難度設置為階梯型,由容易題到中等難度題,再到較為復雜的高難題。教師應把握學生在復習階段的心理狀態,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劃分三個必修模塊的復習時間,并針對中等難度題與高難題等開展專題復習,為其分配更多的講解時間與練習時間,引導學生能夠深度投入到生物學科的專項訓練中,立足學情的教學理念意在對學生存在的薄弱環節予以準確了解,明確其在復習階段的實際學習需求,通過實時的跟蹤記錄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科素質是否得到有效提升等[1]

深化理解核心素養要求、科學備考

對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是持續化的,不能單純地依靠對教材內容的解讀與教師的講解,而是應對學科教育的本質意義進行深入理解。對于生物學來說,科學思維、生命觀念、社會責任與科學探究等是組成其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其不僅是學生應該形成的基本素養,以適應社會生活環境,還是銜接高中與大學教育階段的重要橋梁。在高中教學階段,幫助學生考入大學是教學工作的根本目標,也是學生培養效果的直觀體現,因此中學教學應全面參考各類大學的人才選拔標準,尤其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具體要求。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置于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位置,并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根本依據[2]。

構建多元化復習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問題設計合理化

注重整個課堂復習過程是將核心素質培養有效落實與基礎與關鍵所在,教師要想打造高質量的生物學科復習課堂,應遵循生物系統的能量流動原理,促使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吸收與同化最大化,在保證授課內容穩定輸出的同時,最大程度上削減不必要的低效環節,利用問題導學法合理切入復習教學,活化學生的學習思維。

例如,在復習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時,可以首先以細胞膜入手,提出問題:細胞膜的結構特點與功能特點分別是什么?學生可以快速地回答出其結構特點是具有流動性,功能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然后再進一步提出問題:細胞膜的特點與其組成成分與結構密不可分,那么,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學生可以答出是蛋白質和脂質,那么進而教師便可以進而引導學生復習細胞膜的具體功能,拓展到各種物質進出細胞膜的特點與獨特方式,如小分子與離子可以采用自由擴散、協助擴散與主動運輸的方式進行跨膜運輸的,而在運輸方向不同、是否需要載體與是否消耗ATP等具體條件不相同的情況下,其運輸模式也存在一定差異,問題式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清晰明確地構建知識網絡,深化記憶與認知。

交流化豐富課堂

除了教師的詳細講解,在生物學科學業水平考試的復習階段,教師應將表達自我觀點與想法的機會提供給學生,根據具體問題,邀請學生舉手回答,與互動式教學法充分結合,調動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思維的活躍性,引導其以積極與主動的學習態度加入到每一節課的課堂討論活動中[3]。與此同時,無論是與教師交流思想,還是與其他學生進行探討交流,都是碰撞知識與思維的過程,許多新問題會隨之形成,這時教師便可以適時捕捉其中有教學價值的新觀念與新想法,將此類新問題與新思考充分利用起來,培養學生養成敢于質疑、踏實求實的良好學習品質,形成樂于探究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復習《DNA分子的結構》,可以從元素組成、小分子、單體、平面結構與空間結構等幾方面構建完整的復習脈絡,然后讓學生畫出思維結構圖,再通過小組合作互相找出存在的偏差與錯誤等,相互提問,互相考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把握不準的問題可以請教教師,交流各自的想法,以交流化的復習形式豐富生物教學課堂。

規范化演示課堂

在開展復習類課堂的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轉變傳統的板書形式,針對具體的知識內容構建完整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在腦海中逐漸形成立體化的知識體系,并夯實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鍛煉其搭建自身知識結構體系的能力。教師應在課堂復習過程中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規范化演示基礎知識的梳理過程。還可以搭建生物模型,強化學生對DNA與RNA、有絲分裂與減數分類等對照性知識內容的把握與記憶,切實提升生物學科課堂復習教學的實效性。

結束語:學業水平考試關系著學生能否順利高中畢業,對于生物學科的復習教學來說,教師應將核心素養培養理念全面深入落實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在確保學生扎實地把握基礎理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知識運用能力。

篇(4)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生物;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11-0054-03

【作者簡介】劉海燕,江蘇省天印高級中學(南京,211100)副校長,高級教師。

“核心素養”是個體在知識經濟、信息化時代面對復雜的、不確定性的現實生活情境時,運用所學的知識、觀念、思想、方法,解決真實的問題所表現出來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而將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習領域或學科的具體化,就是“學科核心素養”,就是學科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因此,高中生物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就是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標的。

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是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大具體表現。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是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必然。可以說,沒有了學科核心素養,課改就沒有了靈魂。但是,如何在課堂上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確是每一位教師所面臨著一場新變革。筆者以“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教學為例來談談自己的理解。

一、基于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實踐

“核心素養”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教學的變革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就如同佐藤學在《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中的表述的那櫻骸把習,是同客觀世界的相遇與對話,同他者的相遇與對話,同自我的相遇與對話。”[1]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從教師的理論對話與孜孜以求開始。

1.教材分析。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選修3中的一節內容。這一節在概述轉基因成果的基礎上引出一系列問題,比如:食用轉基因食品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轉基因生物會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同時,以論壇的形式,分別從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環境安全等三個維度呈現了不同的觀點與態度,使學生能多角度科學地、理性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培養學生分析復雜社會問題的能力。

2.學情分析。

本節幾個專題主要是在技術層面上介紹各種生物技術的原理與應用,其知識和技能的成分更多些,而本節課主要是進行安全性問題的探討。具體而言,在內容上更具有廣度與深度,在充分運用前面知識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辨析每一個觀點背后的科學性;在呈現的方式上,更關注學生的個體體驗,將學生的活動放在了重要位置上,每一個問題的討論以及辯論活動的實施都是對學生已有經驗的調動和考察。在思辨與綜合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依據所生活的不同社會環境,從多個角度了解和認識轉基因生物安全性問題,感受科技問題的重要性和復雜性。

3.教學環節設計。

(1)教學引入。

播放科普視頻,在沉重的史實(棉鈴蟲成災)與豐碩的現代農業成果之間營造出強烈的對比氛圍,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聚焦課堂核心概念“轉基因”,即讓生物體獲得它原來沒有的基因;點明核心技術“轉基因技術”,即這種通過轉基因的方式,最終使得生物得到原來沒有的性狀的一項技術。

(2)教學活動串設計。詳見文末表。

二、基于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踐反思

1.“核心素養”需要我們把學生真正放在教育的中心,要真正關注學生學會了什么。

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意味著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關注學生是如何學習的,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才能充分尊重學生的習得特點。

反思我們現實的教育,在很多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是關注“學生”這一受教育的對象本身,我們關注的是“學生”這一對象所被量化的部分――分數。我們做了大量的教學研究,但只是為了怎么提高分數。為了提高分數,課堂內我們和學生一起“作業和試卷齊飛”,課堂外教師和學生都是“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刷題目”,更不用說還有海量的習題、各類補習班和高考指揮棒了。教師與學生都累,當教育等同于高考試卷上的數字時,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不是“相看兩不厭”的愜意而是“相看兩生厭”的無趣。45分鐘的課堂教學,硬生生地讓教師與學生有了“我們同在一個時區,卻有一輩子的時差”的感受,“素養”二字當然也是漸行漸遠。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作為選修3中的一節,就高考分值而言,這節知識點可能只占2分左右,單純從應試的角度出發,這節課的內容可能會被很多教師在課堂上略過不講。但是正是這樣的一節課,恰恰是一個培養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對自然的珍愛與敬畏、對科技的認知與實踐和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的良好契機。

在教學中設置一些相當有爭議的現實性的問題,讓學生在開放的爭論中發展自己的理性思維,再以這些生物學事實、現象為支撐,經過比較、歸納等方式建立概念,通過演繹、類比等方式深化學生對“基因工程”這一關鍵概念的理解。這些舉措不僅能培養學生關注社會問題的參與意識,使學生能夠科學、理性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復雜社會問題的能力。

2.“核心素養”不是教出來的,是在問題情境中借助問題解決的實踐培育起來的。

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盡管學生學習是需要感知的,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這樣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一方面,我們強調通過問題來學習,因為問題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新的問題,學習的過程其實往往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在“導入”模塊,我和學生一起明確一個基本的科學事實,那就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那么,問題就產生了:轉基因轉的是什么基因?為什么要轉這個基因?轉了這個基因可能會發生什么樣的效果?連續的發問快速直指轉基因生物產生的深層緣由:服務于人類的生活。所以,轉基因生物作為自然界原來不存在的外來種,一系列的問題可能如影隨形,比如信仰沖突,比如對環境或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威脅,等等。生物學里最核心的思想是“進化”和“生態”,它們是溝通核心概念的橋梁,也是生物學的靈魂。在形成概念網絡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領悟生物學思想,并由此達成對生物學的理解。

3.把探究過程還給學生。

探究的過程不是簡單的問答與討論,而是一種人文生長、精神成長。一方面從培育科學精神的角度來看,中學生物課程要特別關注科學精神的六大要素:“客觀的依據,理性的懷疑,多元的思考,平權的爭論,實踐的檢驗,寬容的激勵”[2],探究的過程重在引導學生從尋求論證邏輯的嚴謹、發展理性的懷疑精神,到形成多元思考、平等討論的意識和寬容的品質的過程。另一方面,探究活動之外的教育價值同樣意義重大,學生開朗的性格,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等都是在這些探究互動活動中培養的。

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教學的變革實踐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以往的教育是以“知識的傳遞與再現”為中心,但是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實踐強調的是“通過教育內容的學習,啟迪學習者的智慧,同時培育豐富的感悟,陶冶面向未來主體的生存的人格”[3]。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實踐過程,是一個以知識理解為載體引導學生建構成長意義的過程。所以,無論從近期的要求,還是長遠的發展來看,上好每一節課,就是給學生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間,讓學習的過程更富有挑戰性和成長性。

【參考文獻】

[1]佐藤學.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M].鐘啟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蔡德誠.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科學文化素質的核心[J].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02).

[3]古藤泰弘.教育方法學的實踐研究[M].東京:教育出版公司,2013.

篇(5)

關鍵詞:中學生物園;生態資源;生物科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3-0103

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地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中學生物園是指在中學校園內建設的,與生物學科相關的所有園地的總稱。中學生物園一般由生態區、專類區、探究區和科普區等四大部分組成。生物園是為教學服務的“綠色教室”,也是學生探究和實踐的最重要的基地之一。通過生物園,不但可以讓學生掌握生物的基礎知識、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審美觀及勞動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動手技能,更能夠使學生認識自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何充分開發和利用生物園生態資源,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本文探討的核心。

一、利用校園生態資源,掌握生物學科基礎知識

具備生物科學知識是生物科學素養的一個方面,只有生物學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學生才能具備一定的生物學科學素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斷地開拓學生的視野,適時地引導學生掌握好教材基礎知識,重視知識結構,根據生命活動的連續變化,把知識串聯起來,形成知識網絡。并對其進行擴展,聯系有關實際,綜合運用知識。特別要重視知識的發展過程,有助于學生對科學過程和本質的理解。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不可能脫離知識,只有將知識系統化和結構化,才能形成能力,合理的知識結構是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利用生物園的豐富資源,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達到將知識遷移應用的能力。例如:通過課堂學習,學生已經了解群落的有關知識,再將學生帶到校園中,利用水生生物園的生態資源,讓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如:群落的概念、群落的豐富度、群落的種間關系、群落的結構、群落的演替,學生置身于生態園中,通過觀察回顧,對群落的概念和特征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知識之間的聯系變得清晰,腦海中自然而然形成有關群落的知識框架,從而牢固地掌握生物學科的基礎知識。借助水生生物園的生態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二、利用校園生態資源,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探究能力

生物科學素養還包括能力素養,參照《數學課程標準》相關內容,構建出生物學科能力應該包括:1. 觀察與實驗能力;2. 生物認知能力;3. 科學思維能力;4. 科學探究能力;5. 生物信息能力;6. 實踐創新能力。其中,核心能力是科學思維,生物認知和生物信息能力是基礎能力、觀察與實驗能力、生物探究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三個并列作為延伸能力。生物園擁有豐富的物種和生態環境,為學生觀察、思考、探究提供理想的場所,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最佳平臺。首先,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觀察態度。巴甫洛夫所說的“觀察、觀察、再觀察”,深刻地揭示了觀察的嚴肅性和科學性。例如:七年級學生在學習影響鼠婦生活的環境因素之前,將學生帶至陰生生態區,讓學生尋找鼠婦,觀察鼠婦的生活習性,可能有的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而有的學生怎么也找不到。這時,教師就會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呢?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并且分享自己的觀察心得。最終,學生發現只有在陰暗、潮濕的環境條件下,才容易找到鼠婦。于是,學生會進一步提出問題:“鼠婦的分布受光的影響嗎?”“鼠婦的分布受濕度的影響嗎?”通過這種觀察、思考,激起了學生探究的熱情,培養了探索生命奧秘的精神。為了尋找答案,各小組同學確定了探究的目,作出假設,設計試驗,開展試驗,觀察記錄。整個過程學生不知不覺地運用了“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觀察,了解生物的生活習性,開動腦筋,提出問題,科學探究,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實踐,培養了觀察方法、提高了思維能力、掌握探究技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培養融為一體,從而達到真正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目的。

三、利用校園生態資源,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也是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素養是基礎,能力培養是核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素養的培養必須依存于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中。利用生物園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感恩精神、勇于探索、熱愛生命的情感,培養其與人合作、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發展的精神,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例如:利用生物園的植物和場地,開展“探究影響植物葉綠素形成因素”的實驗,學生探索了光照、水分、無機鹽等因素對植物葉綠素形成的影響,學習了對照試驗的設計要點,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而在利用水生生物園進行“水浮蓮凈化水質實驗”時,學生團結協作,有的到河涌取水樣,有的準備魚缸,通過各組成員共同努力完成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在實驗過程中,滲透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在記錄實驗數據和實驗結果時,即使實驗失敗,也要如實記錄,而不能弄虛作假,養成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在生物園的實踐活動中,教師還可以適時地滲透尊重自然、關愛生命的品德教育,及時滲透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道德”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地位,培養學生關愛生命、愛護動物的良好道德品質。

總之,生物教師應充分挖掘生物園的生態資源開展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進行培養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有效措施,活動過程不僅僅關注學生實驗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的培養,更應該潛移默化地滲透對學生人文精神的養成教育。最終,在實踐活動中也能彰顯人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全面、健康、快樂地成長。

篇(6)

生物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自然學科,在中學生物教學中,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更應當根據學生特點,結合生活實際和社會發展進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和延伸,在實踐中使學生能夠感知和體悟生命,進而敬畏和珍惜自然。由此可見,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單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多的是要求對學生觀察、實踐、探究能力的提高,進而使其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

在生物教學中不僅要激發學生探索生命奧秘的興趣,還要盡可能教給學生研究生物學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研究生物學的能力,把發現真理的“鑰匙”交給學生,特別重要的是有利于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素質的形成。使他們在面對新的情景和現象時,有勇氣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敢于探索,勇于開拓成為開創型人才。

本文作者以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問卷中使用的指標體系為參照,結合高中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特征,設計惠貞書院高中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調查問卷,從學生獲取生物科技信息的渠道、學生對生物科技信息感興趣程度、中學生的基本生物學核心素養、中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評價和態度等方面展開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482,回收有效問卷480份。調查對象包括高一、高二選考、高二學考、高三選考四類學生。

一、惠貞書院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現狀分析

(一)學生獲取生物科技信息渠道單一、時間較少

高中學生獲取生物信息渠道的前三位依次為網絡(65.2%)、課本及課堂教學(50.9%)、電視(37.8%),其中,不同調查對象的選擇差別較大,高一和高二學考學生利用網絡獲取信息占首位,分別為66%和63.6%,高二選考和高三選考學生則主要從課本及課堂教學中獲取。調查顯示,除正規學校教育外,大眾傳播媒體是學生獲得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從這個特點來看,學生還缺乏核心素養培養意識,只是一種無意的獲取。

調查學生經常閱讀的文章內容后發現,主要有流行小說(46.0%)、時事熱點(43.6%)、科普讀物(36.7%)。高二選考和高三選考學生更喜歡科普讀物和時事熱點,高二學考學生更喜歡時事熱點和流行小說,顯示出學科特點及學生的不同愛好與所選學科的關系極為密切。通過對不同學科學生的訪談表明,有50%以上的學生雖然喜歡課外科普讀物,可由于課業負擔重、科普讀物少等原因很少閱讀,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學生科學態度的不足。

根據學生獲取生物科技信息的時段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學段的學生每天接觸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的時間約為1小時。在對了解生物科技知識最多階段的調查中顯示,有93.0%的學生認為在高中階段了解生物科技知識最多,這與學生的年齡、理解能力和對生物知識吸取的重視程度以及高中生物的知識量有關。但調查顯示:12.7%的高二學考學生選擇初中階段是其了解生物科技知識最多的時期,說明“科學”對于非生物選考學生來說僅僅是知識含義,也說明我們對青少年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精神方面教育的匱乏。

根據學生獲取生物科技信息渠道的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知識的途徑主要是網絡、課本與課堂教學,學習階段主要在高中階段,更喜歡閱讀小說,對科技讀物涉獵較少,接觸媒體的時間平均在1小時左右,高中是生物核心素養獲得的主要階段。但學生科學態度不足,缺少了解生物科技知識的主動性和前瞻性。

(二)學生對生物科技信息感興趣,但基礎較差

針對學生對生物科技信息興趣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很感興趣和比較感興趣的分別占24.7%和62.9%,愿意參加學校組織的研究性學習的學生占74.2%,這是令人鼓舞的數據,是提高高中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先決條件。但在調查過程中也發現,學考和選考學生對生物的興趣程度差異明顯,選考生中也有少部分學生表示不愿參加生物活動,這與學生所學學科及對科學的認知態度有關。

在學生對基本生物科學術語和科學觀點了解程度的調查中,對5個生物科學術語均選擇“了解”和科學觀點能答對5道及以上的學生作為“了解基本生物科學知識的學生”。調查結果表明:了解基本生物科學術語的學生為12.3%,了解基本生物科學觀點的學生為55.1%,在教材和媒體中出現頻率較高的知識正確率較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校教育、課堂學習在獲取、積累知識中仍起著重要作用。

(三)學生具備一定探究能力、對生物科技持正面態度

本問卷從客觀精神、探索精神、質疑精神、公平競爭與合作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了科學思維與探究能力的調查。數據分析表明:惠貞書院的高中學生對人、對事基本能夠秉承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態度,當與他人有不同意見時,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善于和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科學實踐活動。

針對學生對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看法的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對科學技術持正面和積極的看法,能認識到科學對當今世界及人類生活的重大影響,對科學技術充滿希望。但是學生對于重要生物問題的關心程度不高,高一和高二學考學生不太關心環境污染等問題的占50.9%和12.7%,說明缺乏憂患意識的學生仍然存在。

(四)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總體狀況

學生若能同時達到對科學常識和概念的基本了解、對科學研究過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有關科學對社會的影響的基本了解,就可以認為其具備了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基本水平。

本次調查顯示:惠貞書院高中學生具備生物核心素養的比例僅為7.5%。高一學生有10人具備生物學核心素養,比例為5.8%,高二學考和選考學生分別有4人和12人,占比分別為5.5%和12.7%。整體來說,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水平較低,對生物科學術語和知識的掌握明顯不夠,尤其是高一學生的生物科學知識相當匱乏,且不具備完整科學觀點的學生比例高達55.0%,能夠掌握生物方法的也僅為35.5%。高一和高二學考學生對生物與社會的關系的了解差距不大,但與高二選考學生存在較大差距,這可能與學生在高中階段參與課堂學習、選修課教學、多種社會實踐活動等關系密切。

篇(7)

【關鍵詞】生物;核心;素養

提及生物科學素養,很多人會把它同“生物學家”等同起來,其實不然,發展學生的生物素養,概括的說是要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具體地講,是指學生將來參與社會生活,從事社會活動,作出個人決策所必須的對生物概念和過程的理解,以及相應的合作、探究能力,也指向于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不是空泛的理,而是以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的內容為核心的素養,落實到生物學科教學中,是以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為一體的體系。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對此,本文就提出一些簡單的看法。

一、夯實基礎知識,滲透生命觀念

發展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就需要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要注重引導學生以科學世界觀觀來看待生命,滲透生命教育。換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所要做的,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掌握生物科學知識,還要以生物科學知識來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應該說,生物課程是一門富有人文性的課程,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觀念,就是要以生物科學知識來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結合高中生物教材內容安排來看,諸如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生物科學與社會等章節的教學中都可以滲透生命教育。

滲透生命教育,首先還得夯實學生的生物基礎知識,讓學生以科學的態度去對待生命。以遺傳為例,如性腺發育不良、軟骨發育不全、地中海貧血等遺傳病,這些遺傳病直接危害著人類的生命健康,那么,在教學中就可通過典型案例而讓學生了解遺傳病,引入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促進學生理解DNA與RNA在化學組成上的異同,如此,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變得積極,效果也好。同時,通過對核酸的學習可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遺傳病,讓學生更好地認識生命。也可引入DNA指紋法在案件偵破工作中的用途,由此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滲透生命教育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高中學生畢業后將進入大學繼續學習,他們是未來祖國的建設人才,但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一些學生對生命的認識不足,甚至輕視生命,這對學生的發展是極為危險的。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就是要以生物知識來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起源,懂得生命的可貴,學會珍惜生命,在有限的生命歷程中發出光芒。

二、注重滲透方法,培養理性思維

發展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要切實結合高中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不能盲目。進入高中后,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學生的認知面不斷拓寬,但學生的認知尚不成熟,發展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即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從事科學工作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方法。換言之,在高中生物學習過程中,要培養的生物科學素養,首先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要引導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便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首先,在生物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進入高中后,一些學生依然沒有形成良好的生物學習習慣,一些學生學習中雖然很努力,甚至是“拼命”,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原因就在于習慣不好。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提問習慣、自主練習習慣,還得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如學習了生物概念后,對概念是否理解了,在應用中出錯了,會不會去查找出錯的原因。諸如此類,要逐漸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在生物學習過程中不斷的審視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在生物教學中要注重方法的引導。以概念的學習為例,如對減數分裂概念的識記,很多學生就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進行,而沒有根據概念找出減數分裂的對象,時期,特點,結果,為此,在引導學生探究該概念時就應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的習慣,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做到事半功倍,這也是社會發展對生物教學所提出的要求。在生物教學實踐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給予相應的引導。如有的學生基礎差,要幫助其分析原因,共同思考對策。而有的學生成績較好,則要幫助其進行拓展,不斷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三、提倡科學探究,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科學探究精神是生物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因受以往教學觀念、體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家長,都看重成績,而對學生的科學素養關注力度不足。故而落實到生物教學中,更多的也就是老師在講,學生聽。要在生物教學中發展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那就必須關注科學探究精神的培養。高中階段的生物屬于入門階段,若在此時不加強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一味的重成績,那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是十分危險的,這只能算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教育。

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就是要讓學生掌握研究生命科學最基本的方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步入社會生活從事生產和生活而奠定基礎。高中生物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生物教學要“提高生物科學素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那么,落實到生物教學實踐中又該如何做呢?

其實,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還得轉變教學方式,由“講”而“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如DNA分子的復制教學,導入新課后問“DNA是如何復制的”?交流后引出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對DNA復制過程的推測,得出DNA的半保留復制過程,借助教材中的圖片、實驗等引導閱讀并交流問題,如解旋的目的是什么?什么叫子鏈?復制一次能形成幾條子鏈?歸納出復制三點過程。如此,層次引導,讓學生去經歷和探究,其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在探究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三、緊密練習生活,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育是為社會發展的服務的,換言之,教育所培養的應該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但要有專業知識,創新精神,還得具有社會責任感。在生物教學中發展學生的生物科學核心素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要注重引入生活案例來引導學生展開套路你和分析,要注重引導學生在分析過程中做出理性判斷,思考如何用生物知識去解決遇到的問題,能做一個樂于傳播生物學知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先鋒。

在生物教學中,切忌把學生束縛在書本之中,而要以廣泛的生活為基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了解生物知識。如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的教學中,課前就可布置學生對豌豆莢進行觀察。如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的教學,可用生活中典型的雜交植物來引入。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不妨就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如此,拉進生物和生活的距離,學生不但喜歡學了,也能更好地從生活中探究生物知識。

同時,在練習中,不能單純地讓學生用作業本完成抄寫,或是完成教輔上的作業,要多設計一些富有探究性的活動,引導學生去實踐。如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教學后,就可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實驗,用不加酶的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進行洗衣對比,在實驗中驗證課堂中所學知識。又如農業生產中繁殖控制技術的學習后,不妨讓學生去親自做實驗,如此,學生積極參與,不但鞏固了所學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發展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不是形而上的空泛理論,而是和教學緊密相關的實踐。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不僅要從思想上樹立學生發展意識,把發展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放在首位,還要注重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優化課堂教學,滲透生命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精神。同時,要以生活為出發點,提倡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如此,多管齊下,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才能得到培養,也唯有這樣,生物教學才算得上是有效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吳成軍.基于生物學核心素養的高考命題研究[J].中國考試.2016(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电影在线| 天美麻花果冻视频大全英文版|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色婷婷日日躁夜夜躁| 中国老熟女重囗味hdxx|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 国产色视频免费| 乱子伦视频在线看| 久久国产精品萌白酱免费|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网站|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久久久久影院色老大2020|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乱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盗|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无限看片在线版免费视频大全|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亚洲av无码电影在线播放|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网站|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免费| 国产精品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岛国岛国免费v片在线观看|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传媒| 亚洲av日韩av综合|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裸体a级毛片| 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视频直接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