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1 11:49: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知識管理原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要做好研發,首先要了解市場,傾聽客戶的意見,還要識別客戶的潛在需求,推斷需求的市場價值,才能更好的發展技術、贏得市場。適應客戶。消費者需要的是性能好、價格低的產品。從產品設計到工藝實現、再到質量與性能評價過程要不斷優化,不斷提升產品的性能,降低成本,滿足消費者需求。提升性價比,可以增強客戶滿意度,同時為企業的經營發展創造空間和機遇。引領消費。技術的發展應以技術支撐產品的差異、延伸產業發展、拓展產業規模,以技術引領客戶需求。“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產品”。只要有領先的技術支撐,一定能夠取得市場突破和客戶的認可,引領客戶消費。創新需求。技術的基礎作用在于適應不同的產品,技術作用發揮的好,提升技術應用創新能力,可以利用技術進行產業延伸和集成設計研發,換代產品、擴展市場、創新需求。正如馬斯科的特斯拉新能源汽車和他的載人航天及星級旅游服務,為客戶提供全新的產品和服務。
二、要強化標準化原則
下面以產品功能定義、過程實現和結果評價為例,說明專業的發展應以標準化、顯性化的過程控制方法滿足全過程控制的相關要求。設計可靠。產品的設計定義過程要強化要求的精準、全面、系統和完整,要求的提出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要強化產品設計流程規范化和設計方法的專業標準化建設,用不斷精益優化、規范的設計方法強化和約束設計結果的可靠性。工藝穩定。產品實現的過程控制方法為工藝技術,保證結果的質量,須實現工藝技術知識化、顯性化、標準化。按照成組技術,將結構類似、工藝過程相近的產品編組分類,建立工藝流程規范,將專業技術方法提煉總結、形成專業標準,并不斷健全和完善。評價有效。建立健全關鍵要素指標的有效評價方法并不斷完善、形成標準,是目前企業質量保證和技術發展的當務之急。
三、要強調實踐性原則
技術的發展要特別強調實踐性,在實踐中進一步總結提煉、升華發展。深入現場。技術首先來自于現場,來自于工程,是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方法。精益的“現地現物”原則就是要強化現場工作,緊密結合實踐,不僅知道怎么去做,還要知道為什么那么做,才能真正理解技術。踐行應用。技術的價值在于工程實踐和解決問題,還要在實踐中檢驗技術的應用效果。思考升華。技術的積累就是在現場學習、理解和掌握,在實踐中總結、提煉和升華的過程。技術的研究過程是現象和機理的耦合,是參數和結果的解析,通過研究結果數據和表象識別影響其結果的條件與環境參數,解析其變化規律和內在機理,不斷地思考、總結才能提煉出真正具有工程價值的好技術。
四、要堅持多元化原則
要追蹤了解先進技術的發展動態,知悉自身不足,借好外力,發展自己。應本著互相促進、合作共贏開展合作。內功為主。航天發展的輝煌成就得益于航天精神,航天精神的第一條就是自力更生。企業要發展技術,首先要自己做好技術規劃和技術知識管理,開展技術創新及應用研究,不斷創新技術和產品,積累、提升技術知識價值和作用。外力為輔。外力為輔不是忽視外力的作用,正相反,要強化外力的作用。如何整合資源,借好外力,是每個組織或企業發展必須深入思考,還要拿出具體辦法來解決的問題。內外結合。就事物的發展規律和矛盾論而言,技術的發展一定是內力為主、外力為輔。要使外因發揮更大的作用,一要做好內外因結合實踐研究,二要做好內外雙方關系的處理。一般企業對外合作中,甲方需要乙方才能將工作完成的更好,所以甲方應更尊重乙方,借好乙方力量發展自己。甲方、乙方互相信任、尊重,通力合作,才能把技術發展工作做的更好。
五、要適應現實性原則
技術要實用于產品或工程,還要適用于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技術的積累和進步需要資金、資源的投入及成本的支出,其回報需要時間,如何投入技術研究資源、把握技術發展的節奏,是影響企業經營發展的戰略性工作,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甚至是生存。企業特點。技術的發展要充分認識和考慮企業的特點。研發型企業對技術適應性、實踐性的要求更高,批生產型企業對技術的穩定性、人的因性要求更高。發展階段。技術的發展要根據不同的企業發展階段來定。企業發展的初期,應更側重于基礎的夯實,關注生存問題,盡可能采用成熟技術;成熟的企業則應更多地關注產品的升級、產業的延伸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應更關注技術創新。
1 背景
知識是企業繼人、財、物后又一重要的資源,國際一流企業的實踐證明,實施知識管理是企業保持領先的有效措施。從總體來看,國外企業的知識管理已日趨成熟。相比較而言,受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制約,國內企業知識管理實踐還不成熟,正處于積極發展的態勢當中。對于國內許多企業而言,知識管理仍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方式。
國內電力行業企業的知識管理實踐應用也由近幾年開始起步,浙江省電力試驗研究院(以下簡稱電試院)是浙江省電力公司直屬的大型研究機構,作為所在區域電網的技術監督中心、技術服務中心、技術開發中心、技術信息中心,現已發展成為專業門類齊全、技術人才密集、科研手段先進、科技實力雄厚的電力科學研究基地。電試院開展知識管理體系研究建設和應用實施是根據對自身的定位和研究院未來發展的內在要求所提出的,也是積極地響應國家電網公司sg186中提出的信息化發展的要求所建立。電試院期望通過知識管理實踐,為國內電力企業知識管理實踐進行有益探索,完善當前國內企業知識管理實踐中出現的一些不足,形成知識管理實踐的方法論和系統建設的體系架構,積極探索電力行業企業知識管理能力提升的方法和路徑。
2 知識管理體系的建設
2.1 建設目標
知識管理就是通過努力使“最恰當的知識在最恰當的時間傳遞給最恰當的人,以便使他們能夠作出最好的決策”,來達成這些目標,為企業創造價值。
結合電試院的實際情況,電試院計劃在未來3年內基本建成知識管理體系,實現以下目標:
1)知識內容體系有序化:電試院知識內容具有一致的分類體系,靈活的內容組織方式,并形成定期的內容更新和維護,知識內容質量能夠滿足業務要求。
2)知識管理管理體系制度化:電試院知識管理有明確的推動機構,知識管理推動部門和業務部門在知識管理建設中的定位明確,形成有章可循的運行、考核和激勵制度。
3)知識共享自覺化:員工利用多種渠道主動共享和學習知識,知識共享初步成為員工的一種工作方式。
4)知識管理系統工具化:辦公平臺、協作平臺、知識文檔管理平臺基本建設完成,具備初步的應用系統集成能力,知識管理系統成為員工工作和學習的主要手段。
2.2 建設原則
1)總體規劃、分布實施原則
在知識管理的建設中,圍繞電試院整體戰略、知識管理現狀及其需求,做好總體規劃,并從關鍵環節入手,積極推進,分步實施。
2)管理和技術相結合原則
知識管理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更多地涉及到企業文化、激勵制度、業務流程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在建設知識管理時,必須拋棄單純從技術出發的觀念,要將知識管理思想、理念的培育和知識管理技術、系統的建設有效地結合起來。
3)全員參與原則
動員全體員工參與到知識管理的建設中,而不是僅僅靠管理部門來推動,這將有助于加快知識管理的建設。
4)應用性原則
在知識管理應用功能的選擇和設計時,必須明晰業務操作的實際需要,了解用戶對知識管理系統的使用要求,務必做到系統平穩實施與應用,使系統能真正地服務于業務需要。
5)實用性和先進性平衡原則
在追求知識管理系統先進性的同時,將知識管理的目標和電試院的戰略發展目標、管理目標緊密結合,特別是在技術路線選擇上,要堅持實用原則。同時,要保證知識管理系統在技術架構、管理思想上的先進性,保證系統不會在未來若干年內落后,使投資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2.3 建設過程
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根據電試院知識領域的特點,采用了綜合化策略來推進知識管理的具體建設工作,并在不同階段建設內容略有側重,具體來說:
在建設初期,以管理已有顯性知識為主——以知識文檔庫為建設重點,有效管理已有知識,以知識社區建設為輔;
在知識管理文檔庫步入正軌運行后,加大力度推動知識社區的建設,并以此有效推動知識共享文化的塑造;
最終實現顯性、隱性知識良性轉化,形成多種形式的知識共享方式,對知識資源全面管理,有效支撐和改善業務。
在實施過程中通過系統規劃開展具體的建設工作,逐步落實了制度建設、文化宣傳和系統平臺建設等工作,初步建成了一個穩定、可持續積累的知識管理體系。整個實踐過程共分為“啟動與調研”、“知識管理現狀分析以及總體策略規劃”、“知識管理體系的系統化建設”、“知識管理體系的試運轉和完善”四個階段。
2.4 應用情況
通過近兩年的知識管理體系建設實踐,初步建成了一個包含文化、組織、管理制度以及系統平臺等在內的完整的知識管理體系。
從系統建設與應用角度看,在實施過程中搭建了知識社區,集成了專家博客、交流論壇、知識地圖、問題庫、我的空間、專家黃頁、虛擬團隊等應用模塊,并實現了與知識庫的一體化整合,整個系統平臺支持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靈活管理、搜索與共享,并與現有業務系統有機集成。知識社區中還應用了知識地圖模塊,已經建成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科研中心、生技部、高壓所、熱工所以及新能源項目團隊相關領域共179張知識地圖。外部知識地圖引入knet作為院外部企業管理知識庫,目前按照企業管理通用分類,實現對外部知識源8萬多篇知識文檔的結構化展示。
從管理角度看,在顯性知識管理層面,確定了《院知識管理分類體系及命名原則》,完成了各專業所2001年后歷史電子文檔的整理歸類,并將其全部存放到知識管理庫中。同時,知識的收集和存儲實現了與院生產管理流程緊密結合。在隱性知識管理層面,創新性引入行動后總結(aar)、同行幫助、警示報告等隱性知識管理的方法,并配置應用到知識管理社區中,有效推動了對員工隱性知識的挖掘與管理。
3 知識管理體系建設的實施效果
(1)對公司整體層面的價值體現:
知識管理體系,有助于從整個公司的層面上提高知識管理水平,實現知識管理目標,知識管理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決策支持:每個決策和操作均擁有輔助的知識資源來支持,可以在決策和執行體系中發揮集體的知識智慧。
管理能力提升:知識管理直接提升企業對經營環境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決策能力、操作和控制能力。同時還包含提高公司整體凝聚力、降低經營風險、提高公司的整體競爭力和無形資產價值,推動公司可持續發展。
智力資源整合:知識管理體系可以有效管理公司的知識資源、情報資源、內部組織資源、外部關系資源,輔助各個部門及崗位的學習和工作,實現經營管理中的速度、精準和安全。
企業凝聚力增強:知識管理的核心精神在于知識合作與共享,因而知識管理的導入和推行也意味著公司員工團隊合作意識的增強,企業凝聚力、向心力的提升。
(2)對職能部門的價值體現
對職能部門而言,知識管理的價值更易體現在業務層面。部門更關注知識管理對部門工作的支撐,以及部門內部管理的提升方面。綜合起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
規范部門文檔管理及各種標準的執行;
管理部門顯性化的文檔,避免知識流失,節約查找時間,提高辦公效率;
提煉、固定最基礎的東西、最值得借鑒的知識和經驗,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工作、昂貴的重復創造和反復錯誤;
運用搜索功能,方便地查找、調閱以往的知識和經驗,在滿足安全要求的情況下便于各部門的知識共享和應用;
使新員工快速融入新的工作環境,為部門人員的培養提供有力的支持。
(3)對員工的價值體現
知識管理對員工的價值,體現在企業和個人利益長期共榮的基礎上。對于研究所的全體員工來說,企業的發展具有前景和保障,個人的發展和利益才能夠獲得良好的保障。
同時,從員工成長來看,員工實現能力的快速提升,在企業中職業生涯的良好規劃,都有賴于知識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的相互促進和融合。
從職業分工和日常工作來看,有效的知識管理可以促進跨專業、部門的協同工作有序開展;可以幫助員工更有效率地尋找知識,提高日常工作效率,減少重復勞動;可以幫助各個領域的專家盡量擺脫日常事務性勞動,節省作業時間,投入精力于專業領域的事務處理。
4 知識管理體系建設的創新
與國內同行業知識管理研究和實踐相比,電試院知識管理實踐體現了如下特征:
(1)知識管理體系建設方法論在電力行業的應用與創新:結合知識管理理論以及國內外先進企業的實踐經驗,在國內電力行業系統的引入了知識管理理念,初步建設成包含知識管理文化、知識管理組織、知識管理運行及激勵制度、知識管理系統四塊內容的知識管理體系,并形成了電力行業知識密集型企業知識管理體系建設方法論。
(2)在知識管理系統建設上,通過對知識庫與知識社區的一體化整合,實現了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靈活管理。設計了具有行業特點的知識分類體系,并以此為基礎配置了知識庫,實現了對顯性知識的結構化管理。知識社區建設則整合知識交流論壇、知識地圖、專家實時在線支持、博客、實踐社區、knet(管理知識庫)等功能,并與知識庫銜接,為院內隱性知識的交流、共享應用與創新提供了支持平臺。
(3)首次在電力行業中引入行動后總結(aar)、協同寫作、同行幫助等隱性知識管理工具,并配置應用到知識管理系統上,有效推動了對員工隱性知識的挖掘與管理,同時進一步結合專家實時在線支持、交流論壇、knowledge flash(知識周刊)等應用,方便了隱性知識的共享與應用。
5 結語
近幾年來,一些電力企業順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陸續開始實踐一些知識管理舉措。但這些研究及實踐普遍偏工具,輕方法,知識管理實施偏重于知識管理信息技術和軟件平臺的開發,忽略了對其它配套方法的運用,缺乏對企業知識共享文化的培育以及相應的激勵制度。
相比較而言,電試院的知識管理體系建設從實踐之初便以形成完整的知識管理體系為最終目標,全面系統地導入知識管理,在系統規劃的基礎上開展具體的建設工作,落實制度建設、文化宣傳和系統平臺建設等工作,真正建設了一個穩定的、可持續積累的知識管理體系。并且,在搭建好顯性知識管理應用平臺后,將知識管理實踐重心逐步轉移到隱性知識管理上面。電試院的工作是電力企業在隱性知識管理方面的重要探索,設計形成的隱性知識管理工具和方法應用對其他電力企業知識管理也具備良好的借鑒意義。
知識管理現狀分析
為摸清公司知識管理狀況,根據該公司的核心業務,重點選取了行政、檢修、運行、項目建設等幾個方面共39人進行結構化訪談,旨在分析企業在知識分類、知識責任、知識傳輸、知識流程、業務流程5個知識管理要素方面的情況。目前,公司員工對本崗位知識的需求比較明確,不同的業務領域、不同的個體對于知識管理有一定的成功經驗,尤其在生產系統,公司系統目前有電力運檢專業六個工種技能人員培訓教材、試題庫和評價標準,有相應專業的運行檢修規程、作業指導書、部分一線員工培訓課件,供員工培訓、工作使用。但總的來說,企業的知識管理整體水平還比較低,在企業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部分知識資產,隨著人員的流動流失了。在機構設置上,沒有專門的知識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組織架構、企業文化中沒有融入知識管理這一重要職能;知識的分類缺乏統一標準,界限模糊,沒有通過系統性的規則管理起來,使得知識的檢索、應用、版本管理等方面比較混亂,員工在需要知識的時候找不到,找到了又無法確定是否為準確版本;沒有系統的知識管理基礎設施,各業務領域自成體系,發展程度也參差不齊,信息子系統之間連接不夠通暢,部門之間的知識共享較少;企業沒有建立知識管理的保障機制,缺乏對知識資產、知識應用及產生效益等方面的評估,也沒有形成知識共享的激勵機制。知識管理體系建設措施建立知識管理體系具體分四個方面建設:一是制定知識管理戰略規劃;二是建設知識管理體系的軟環境;三是建設知識管理體系的硬環境;四是建立知識管理評估機制。制定知識管理戰略規劃企業的知識缺口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企業自身不具備適應外部環境所需要的知識;另一種是企業具備的知識對其適應外部環境無關緊要。根據SWOT戰略分析工具,對公司的外部機會、威脅和內部優勢、弱點以及對應的知識、知識缺口和知識吻合做一個簡要分析,并據此制定企業知識管理戰略(見表1,表2)。建設知識管理體系的軟環境知識管理軟環境建設,即知識管理理念的建設,主要包括企業制度、企業文化等。建立知識管理制度。要結合崗位知識需求制定系統的學習和培訓制度,編制有效的企業知識傳播制度,形成跨部門、跨業務的信息和技術交流機制。另外,要從人力資源績效考評和激勵的角度,研究制定企業配套的知識管理激勵制度。培育能促進知識管理的企業文化。要通過企業文化的力量,促進知識管理的推廣、應用、發展。一是要營造推崇知識管理的氛圍;二是提供全員學習共享的良好組織環境;三是建立以知識創新和知識共享為導向的激勵機制;四是營造無私分享與公平競爭的氛圍;五是鼓勵員工拓展分享的范圍,擴寬知識分享、創新的空間。
建設知識管理體系的硬環境
設計知識管理組織架構。由分管教育培訓的高管擔任首席知識官(CKO)負責推動企業的知識管理工作,指導知識管理戰略規劃制定和知識管理體系建立。由公司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擔任知識經理,配合CKO完善和豐富組織的知識資產,協助CKO進行知識管理戰略規劃、策略和方針的制定、評估知識管理活動效果,并指導員工對自己的知識行為進行改進。各部門具備知識管理能力的人員擔任知識專員,負責知識的傳遞,共享和更新,并組織社區知識交流,為有疑問的員工與解答專家提供聯系。負責知識庫、知識社區的知識整理、更新。各個業務領域的業務骨干擔任知識專家,提供對知識需求的解答,評估員工或社區上傳的知識,定期評估員工能力,承擔導師角色。建設知識管理硬件設施。主要包括企業的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網絡、知識數據庫等,應具備崗位知識庫、知識地圖、網上教育3個管理和服務功能。崗位知識庫一般包括企業制度流程,企業經驗智慧,外部合作單位。崗位知識庫是基于崗位知識需求建立的,可以提高知識的針對性,使企業的信息和知識有序化,最終形成企業的智力資本。知識地圖包括直觀的描述企業流程中的知識,將它們通過圖表的方式顯示出來,實現知識庫瀏覽導航功能;顯示整個企業知識資源的分布情況,幫助員工迅速找到所需的知識資源;顯示企業各業務領域專家的分布情況,幫助員工迅速找到相關問題的咨詢者。網上教育則包括了企業內部與外部網絡。其中,內部網絡主要為企業員工提供知識交流分享的平臺。另外,還要加強對外部網絡的建設和維護。同行業網絡、專家網絡、高校網絡以及相關研究機構網絡等存在著大量對企業有用的知識,要充分利用并將其轉化為組織內部知識。
形成知識管理評估機制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知識管理;目標創新
一、知識增值
公共圖書館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把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作為知識來管理。知識與文獻不同,文獻是有形的、物質的,文獻不依賴于主體而存在;而知識是無形的、精神的,知識是主體的一種素質。文獻的價值是可以衡量的,價值的增值是有限的,而知識的價值是難以衡量的,增值是無限的。
對圖書館來說,把館藏文獻資源當作文獻還是當作知識來管理,是大不一樣的。傳統的圖書館管理,基本上都是把館藏文獻資源當作文獻來管理,這樣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就是物本管理,這樣的管理不考慮文獻中負載的是什么知識問題。而圖書館知識管理,是把館藏文獻資源當作知識來管理,要重點考慮如何使知識發揮作用和知識的傳播問題,這樣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就是人本管理,就是使以知識增值為目標的管理。
以知識增值為目標的管理是一種知識導向型的管理,就是公共圖書館以文獻的內容即知識來安排管理,以文獻的內容和讀者需要為導向的管理,為讀者了解知識、分析知識、綜合知識和獲取知識提供方便條件,通過有效的管理,使文獻中的知識能夠更好地為讀者所利用,為更多的讀者所利用,轉化為讀者的知識,讓更多的人分享知識的價值,從而實現知識價值的增加。例如,一些現代圖書館從最大限度方便讀者獲取知識出發,采取開放式、藏閱借合一的書刊服務,隨處可用大量計算機終端提供數字化信息服務,館藏知識按內容加以組織,大大節省了讀者獲取知識的時間和精力。
二、知識創新
圖書館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通過對圖書館館藏知識的有效管理來促進知識創新,為知識創新服務。所謂知識創新,不僅是提出新理論、新知識,做出新的發明創造,而且包括對已有知識的組織、管理,展現已有知識中人們還沒有充分認識的新內容,還包括通過對知識的管理,形成圖書館的知識創新團隊。
(一)管理內容的創新
公共圖書館知識管理將實現圖書館管理中人事管理、業務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創新,突出如下主要內容:1.知識創新管理。它主要包括:圖書館學理論的創新研究,以“知識”為主要對象和核心概念,革新圖書館學的概念體系和理論基礎等;圖書館學方法的創新研究;公共圖書館工作業務流程的創新研究,以“知識流”為主線,進行業務流程的重組與創新,探討從文獻采訪過渡到知識采集、從文獻組織過渡到知識組織、從文獻服務過渡到知識服務的方法和途徑;圖書館管理的創新研究,特別是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管理研究;2.知識應用管理。圖書館需要為企業、政府、社會團體、科研機構建立虛擬圖書館或信息中心;為用戶開拓多樣化、深層次服務;構建復合型圖書館;3.知識傳播管理。主要是為了促進知識尋求者與知識源之間、知識尋求者與知識提供者之間的及時準確的匹配和傳送;4.知識服務管理。圖書館應幫助用戶開發知識和運用知識,使圖書館能在更高層次、更直接方式、更關鍵性活動和更全面過程中支持用戶的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5.人力資本管理。圖書館知識管理十分重視人在知識管理過程中的核心作用,積極培養勝任知識管理的知識型館員;6.知識產權管理。圖書館要研究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遇到的新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新策略和新辦法。
(二)管理職能的創新
一般說來,圖書館管理具有決策、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6種基本職能,而圖書館知識管理的主要職能體現為:1.外化,它是以外部貯藏庫的形式捕獲知識,并根據分類框架或標準來組織知識;2.內化,它是設法發現與特定需求相關的知識結構。在內化過程中,從外部數據庫里提取知識,并以最適合的方式重新布局或展示信息,通過信息過濾來發現與用戶相關的信息內容或知識;3.中介,它是指把與某一研究領域相關的人和知識聯系起來,通過群件、內部網、工作流和文件管理系統進行明確、固定的知識匹配和傳送;4.共享,即幫助員工從知識庫中發現有用的知識甚至從中獲得啟迪和智慧;5.學習,即幫助圖書館與個人解決學習問題,包括學習的目的、內容、程度與方法等,涉及知識的收集、整理、積累(儲存)、共享,從而激勵員工不斷學習與更新知識,使圖書館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6.認知(創新),它是在外化、內化和中介的基礎上創造知識的過程,即知識創新的過程。圖書館知識管理可以幫助用戶獲得相應的知識,并提供最新的信息;也可直接參與科學研究、知識生產等過程,成為國家知識創新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更關注知識在社會和用戶間的擴散和傳遞,促進知識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關鍵詞]知識管理 標準 標準化組織 實踐指南
[分類號]F270
1 知識管理標準的內涵與性質
1.1知識管理標準的內涵
標準是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形式,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標準是受到廣泛認同的規定,它包含有技術規范和其他一些法則。可以用這些標準來確定材料、產品和服務以及它們的目的、安全件和可靠性。標準的通過必須要獲得相關人士的同意。
據此,本文認為,知識管理標準是對知識管理領域重要術語概念、基本原理、方法、規則、模式、流程等的統一規定,它是經過知識管理理論界、實踐界的協商一致,由標準主管機構批準并的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
1.2知識管理標準的性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規定,“通用的管理技術要求”,可以制定國家標準。知識管理作為繼科學管理之后的管理學的新變革,其影響正日益擴大。制定知識管理標準符合其本身發展的需要,也符合《標準化法》的基本規定。
按照標準的適用范圍,把標準分為不同的層次,通常稱為標準的級別。從世界范圍分有國際標準、區域標準、國家標準、專業團體標準和公司標準。根據《標準化法》的規定,我國現行標準體系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4級。同樣,知識管理標準可以有國際標準、區域標準、國家標準、專業團體標準和公司標準。美國、歐盟、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英國、中國、ISO等許多國家紛紛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知識管理的標準或指南。其中有影響是是歐洲標準委員會的知識管理實施指南、英國標準化協會(BsI)的知識管理系列標準、澳大利亞標準化組織(SAI)的《知識管理指南》等。也有一些組織出臺了知識管理標準,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有APQC知識管理模型等。
為了不同的目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標準分類。按照標準的性質分,標準可以分為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從發展生產的角度看,技術標準是主體,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是實現技術標準的保證,是為了保證技術標準得到有效的實施而制定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還分為推薦性標準和強制性標準兩種類型。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推薦性標準國家鼓勵企業自愿采用。由此可知,知識管理標準是管理標準,且是非強制標準。質量管理標準雖然也是管理標準,但對某些產品,如食品等,帶有強制性質。知識管理標準能否成為強制或部分強制標準,需要看其管理的范圍。如果知識管理管理的對象是核心技術知識,則該部分的知識管理標準就需要強制遵守。當然,知識管理標準要形成如ISO9000一樣的影響力,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2 知識管理首個國家標準內容及作用
知識管理的興起,研究者和實踐者眾多,但對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及應用實施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看法,這些差異雖然是一個新學科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必然現象,但這些差異的存在也阻礙了學科的進一步發展,使得眾多研究徘徊于一些簡單問題的辨析和爭論之中,也使企業等組織面對知識管理難以找到合適的實踐途徑,影響了知識管理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為了使知識管理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有章可循,我國2009年5月6日適時了《知識管理第1部分:框架》(GB/T23703.1―2009)的國家標準。這是我國知識管理首個國家標準。系列標準其他5個標準還在進行討論和意見征求當中,將于2010年陸續實施。2009年11月25日,國家標準《知識管理第2部分術語》和《知識管理第3部分組織文化》通過了審查委員會的審查。知識管理首個國家標準的公布是順應時代潮流、眾望所歸的產物。
2.1內容
GB/T23703《知識管理》國家標準對國內長期存在的多種知識管理定義進行了統一融合,明確指出了知識管理實施的八項指導原則,具體包括領導作用、戰略導向、業務驅動、文化融合、技術保障、知識創新、知識保護、持續改進等。
國家標準內容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知識管理目標和原則、知識管理模型、知識資源、知識流程和活動、知識管理的支持要素等。具體包括6部分:框架、術語、組織文化、知識活動、實施指南、評價。這6部分的主要內容是:
2.1.1第一部分:框架第一部分《框架》規定了知識管理的基本框架,為組織提供通用的知識管理參考模型。第一部分又細分為8章,即:①范圍。②規范性引用文件。③術語和定義。因為第二部分對術語有詳細定義,所以本部分僅對知識、知識管理、組織、管理體系、顯性知識、隱性知識等最基本的概念進行了定義;④知識管理目標和原則:強調知識管理應該以創造、積累、共享和應用為目標,促進組織可持續發展、提高員工素質、增強用戶滿意度、提升組織績效,并提出戰略導向、業務驅動、技術保障等知識管理原則。⑤知識管理模型:描述了知識管理的概念模型和過程模型。概念模型由里到外分為三個層次,核心部分是資源層,中間是活動層,是保障層;過程模型包括策劃、實施、評價和改進四個環節(PDCA循環)。⑥知識資源:知識資源按照三個維度進行基礎性的理解,即知識類型維度、知識表達維度、知識來源維度。組織實際在應用中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分類。⑦知識流程與活動:本部分對流程活動要素,包括知識鑒別、知識創造、知識獲取、知識存儲、知識共享和知識應用進行了說明。⑧知識管理的支持要素:本部分對知識管理支持要素進行了說明,包括組織結構與制度、組織文化、技術設施。雖說是支持因素,但有時在企業知識管理中卻成了影響成敗的關鍵。
2.1.2其他部分其他部分基本內容是:第二部分《術語》規定了知識管理領域的常用術語和詞匯;第三部分《組織文化》規定了組織文化的相關術語,組織文化的建設目標、定位,組織文化建設等相關內容,使組織通過運用組織文化的建設來促進知識共享和創新;第四部分《知識活動》規定了知識活動相關術語,并給出了知識過程的模型和相關內容,為組織實施知識管理提供一個參考和依據;第五部分《實施指南》規定了大多數組織機構實施知識管理的一般原則、實施參考模型。以及項目實施過程中一般適用的實施過程和基本活動來引導組織知識管理的實踐活動;第六部分《評價》規定了對知識管理實施效果評價的模型以及成熟度模型,以協助組織知識管理的不斷改進和完善。
2.2作用
2.2.1統一認識,易于交流和研究
由于知識管理學涉及到戰略管理、競爭戰略、核心競爭、信息管理等諸
多領域,這就決定了研究知識管理的學者的專業背景的多樣性,專業背景的差異性導致了不同的研究視角,如目前最為通用的劃分方法就是行為學派、技術學派和綜合學派。這些學派之間往往偏愛于自己的認識,最終的結果是對知識管理的理解莫衷一是,難成共識。另外,國內關注知識管理實踐的組織也很多,但大家對知識管理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及相關要求都未達成統一認識,業內又缺乏統一的認識。一些組織實施成功了卻不明白成功原因何在,失敗了也不知道問題出在何處。更有一些知識管理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基于本身利益和優勢考慮,偏執一些理念和方案,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知識管理的普及。
知識管理框架標準統一了概念、術語、框架、模型,使相關業界主體能以統一的術語進行交流,使得知識管理相關活動與主體交互在更透明規范的環境下更高效而暢通地進行,提高了知識管理的效率。框架標準為我國的組織開展知識管理實踐奠定基礎。
2.2.2規范流程,方便實施和應用 知識管理雖然在近十年來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呈現百家爭鳴的喜人景象,但這只是理論界的繁榮。在實踐領域,實施知識管理成功的組織并不是很多,于是一些人對知識管理的作用產生了懷疑。知識管理的實施需要結合企業的文化、企業的流程等,不能單一進行。知識管理標準確立了知識管理的目標和原則、概念模型和過程模型、支持要素等內容,出臺了實施的指南。這些界定,將大大避免實施企業的盲動,為知識管理順利融入企業,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2.2.3奠定基礎,利于發展和壯大 “我國經濟發展正從成本規模化經濟向知識創新可持續經濟轉型的關鍵拐點背景下,未來知識管理發展與推進對于國家及各行業企業組織及政府發展都將具有關鍵而令人矚目的推動作用,其前景非常可觀”。規范了知識管理的一些基礎性問題,可以促進知識管理工作者將更多時間用于對知識管理更為復雜和艱深問題的研究。對我國知識管理學研究、知識管理學科的建立、知識管理人才的培養以及知識管理在各種類型組織中的應用,都將發揮極大的促進作用,也必將實現中國的知識管理研究和企業應用與國際接軌。
3 國外知識管理標準及其啟示
3.1國外知識管理標準概況
國外的知識管理標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水平):
第一層次、描述知識管理概念:該層次是由某種特定知識管理視角發展起來的,如澳大利亞知識管理結構。他們力圖描述知識管理的總體概念。
第二層次、詳細說明知識管理元素:試圖詳細說明一個對知識管理有特殊作用的元素,它是知識管理中的核心內容,例如規劃系統或者是知識管理證明。
第三層次、非知識管理,但能支持知識管理:是那些還未從特定的知識管理視角發展出來,但能應用于支持某一特定知識管理元素,例如每一個企業模型或XML標準。
3.2歐洲知識管理標準
歐洲標準化委員會(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CEN)的知識管理工作是建立在由歐洲委員會知識部框架和標準(SIG )活動的基礎之上的。歐盟標準化委員會制定的標準,如果是工作協議標準都是以“CWA”為標準號的標準構成部分。標準分別由歐盟標準化委員會(CEN)和愛爾蘭標準化部門(I.S.)先后印刷出版,愛爾蘭標準在歐盟標準前加“I.S.”。《歐洲知識管理最佳實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由歐洲標準委員會的知識管理項目工作組于2002年9月到2003年9月制定而成,2003年6月24日通過了采納該指南做為CEN項目組協議(workshop agreement,是CEN標準產品的一種)的決定。《指南》旨在向歐洲讀者提供知識管理的主流思想的實用介紹;提供一些時下新興的知識管理思想;激發感興趣的讀者進入歐洲知識管理門戶,參加持續的知識管理公開討論。
《歐洲知識管理最佳實踐指南》包括5部分,如表1所示:
3.3英國知識管理標準
英國標準化協會(BSI)于2001年《在知識管理標準化領域的戰略定位》,并臨時標準《PAS2001:最佳實踐指南》。該標準被稱為是:“知識管理術語,知識管理衡量方法和測度指南,一個基于文化差異的最優實踐指南,并且是一個知識管理構造的指南”。這本指南闡述了4個相關問題:①組織為什么應該關注知識管理?②組織應如何開展知識管理?③投資于知識管理的預期收益?④更深入的理解知識管理。之后,陸續PAS 2001-知識管理,實踐指南;PD 7500-知識管理,詞匯;PD 7501-實踐指南,管理文化和知識管理;PD 7502-實踐指南,知識管理評價;PD 7503-建筑行業引入知識管理;PD 7504-實踐指南,政府部門的知識管理;PD 7505-實踐指南。知識管理技能和資質;PD 7506-實踐指南,知識管理與其他功能部門和領域的關系。
3.4澳大利亞標準國際
澳大利亞標準化組織(SAI)于2001年出版物HB 275―2001《知識管理――知識經濟時代成功指南》;2003年臨時國家標準AS 5037(Int)~2003《知識管理指南》;2005年為正式國家標準:As5037―2005知識管理――個指南。該標準僅是一個框架或者說“軟”標準。該標注是知識管理技術委員會合作的產物。該標準與亞太組織APO的知識管理框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生態系統構成模型包括:核心部分是組織結果、戰略意圖、文化、背景。中間部分包括:人員、技術、內容、過程等元素。部分包括:①推動者,如敘述者、內部網、實踐社區;②驅動力,如競爭壓力、客戶服務、風險管理、操作效益;③斗爭與倡導;④網絡與社區。
3.5 GKEC/美國國家標準化組織
美國有許多委員會向美國國家標準化組織建議知識管理方面的標準,包括詞匯、語法、方法、更高級的培訓等。而全球知識經濟委員會GKEC(Global Knowledge Economics Council)由于其在自我公開方面的鮮明姿態出名并成為美國國家標準化組織可信任的標準開發者。美國國家標準組織(ANSI)已正式批準GKEC知識管理方案為美國國家標準,此標準于2002年1月15日生效。目前GKEC正著手通過ANSI向國際標準組織(ISO)申請建立國際知識管理活動標準。
GKEC將成立美國知識管理標準委員會,申請成為美國ISO/TS/P192-Civil defense/protection and emergency situations標準的管理者,并同俄羅斯聯盟委員會合作成立國際標準委員會附屬專門研究小組負責危機知識管理標準(Emergency Knowledge Management
Standards)的研究。
4 知識管理首個國家標準的思考
知識管理首個國家標準的出臺對于我國的知識管理理論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該標準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思考。
4.1兼顧標準化與人性化
一般學者將知識管理學派分為行為學派、技術學派和綜合學派。也有人分為:①高科技知識管理思維,它是機械的,生產力驅動型的并基于標準化系統的實施;②人性化的知識管理思維則是基于結構主義的認知原則以及相互作用的方法。基于技術的觀點,主要是把知識看成編碼知識,或者能被編碼成知識,所以可以采取技術手段進行處理;而基于人性化的思維的知識管理的觀點強調隱性知識部分,這部分知識隱含在人的身體之內,與個體緊密相連,具有較大的個性差異,所以難以用技術手段精密處理。知識管理的標準化工作顯然關注的重點是顯性知識,對隱性知識(而這部分往往是最有價值的)難以應對。如表2所示:
所以標準一定要兼顧到標準化和人性化的問題,但在多大程度上兼顧到知識管理的人性化或說柔性化,是一個頗費周章的事情。
4.2學術界、實踐界之間乃至不同組織之間的銜接
通俗來講,標準化就是建立一套術語、思維、準則體系,以便大家用相同的語言講話、相同的行為做事。雖然知識管理標準化小組聲明:“在制定知識管理標準的過程中,經過了很多取舍和平衡”,“標準僅對目前已經成熟的、能達成共識的內容進行界定”,“是知識管理領域最普遍、最通用、廣為認可的內容的規范化表達”。但學術界和實踐界對問題的認識往往有很大差異,前者務虛、后者務實。務虛者思想創新可能比較明顯,但容易陷于空談;而務實者關注其可行性、經濟效益;也可能思想僵化、拒絕革新。這些差異往往很難進行規整。另外,不同組織之間,特別是不同類型的組織之間,對知識管理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異,如政府知識管理關注中心是公共知識,而公共知識一般呈現的是顯性狀態;企業知識管理關注的是技術知識,這種知識最有價值的往往是存在專家大腦中的隱性知識。關注重點不同,操作程序就會有差異。這些領域的語言的銜接是標準存在的基礎。如何處理共性和個性之間的關系是標準制定特別需要考慮的問題。強調共性,就必然過于抽象,對各類實體的指導意義就不大;過于強調個性,則各類實體之間就缺乏交流的語言,這也不符合標準的基本要求。國外的知識管理標準參與的力量很多,甚至是跨國界的,如AP0標準、GKEC的標準等。
4.3將國家知識管理和個人知識管理納入其中
知識管理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即國家知識管理、組織知識管理、個人知識管理。國家知識管理主要包括4方面:國家對社會知識資源的管理、國家知識創新體系的建立和管理、知識管理制度的建立、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組織知識管理主要包括政府、企業、學校、醫院等組織機構的知識管理。個人知識管理目前主要有4種認識:①技術論,個人對等知識管理技術;②技能論,個人知識管理技能;③經驗論,個人知識管理戰略;④過程論,個人知識管理過程。美國管理學專家Jason Frand和Carol Hixon在《個人知識管理:誰,什么,為什么,何時,任何時候,何地,如何?》一文中,將個人知識管理定義為:一種概念框架,指個人組織和集中自己認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為我們知識的一部分,它還提供將散亂的信息片斷轉化為可以系統性應用的東西的個人戰略,并以此擴展我們的個人知識。目前的知識管理標準主要考慮的是組織單位的知識管理(中觀層面的知識管理,相對于個人而言),對國家知識管理(宏觀層面的知識管理)和個人知識管理(微觀層面的知識管理)基本沒有涉及。歐洲標準中就有關于個人知識管理的內容。
4.4正確處理穩定與發展的問題
知識管理作為一個新事務,本身處在迅速發展階段,表現為:產生的時間較短、知識管理學科還沒有真正建立、知識管理教育培訓還在起步階段、學術觀點蕪雜紛呈等。所以在這樣的新領域,實踐總是超過研究,標準常常落后應用。作為標準,不可能每年更新一下。但實踐的發展又不能不加以考慮。所以,不更新,標準就沒有指導意義;更新頻繁,則標準讓人難以適應,最后會形同虛設。如何處理知識管理標準與發展的問題,可能是難點之一。
4.5知識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成立和運行
知識管理標準起草小組認為,標準的與實施,只是標準化工作的第一步,還必須對標準進行大力的推廣應用。因此,亟需籌備成立知識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立長期性的組織來承擔這項工作。成立的方式是:以參與標準編制的單位為基礎,再廣泛吸納知識管理領域的服務商、研究院所、應用單位共同組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職責:推廣應用標準和持續完善標準,在這個宗旨的指導下,可以開展培訓、認證、宣講等活動,促進整個行業的規范化,提升行業發展水平。應該說,這種設想是符合標準化委員會的基本運行規律的。但關鍵是:①能否真正做到廣泛參與,并享有發言權及修訂權;②委員會的經費如何籌集,僅靠培訓一條途徑顯然是不行的;③借助委員會進行培訓,培訓的課程、教師如何安排,培訓的效果如何保證,都是需要考慮的;④該標準化委員會如何與歐洲、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知識管理標準制定的前行者加強合作、取長補短。
圖書館知識管理是知識管理理論與圖書館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將從基本理論、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圖書館管理工作與圖書館文化5個方面創新圖書館管理。
1圖書館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基本理論的創新
1.1管理內容的創新
圖書館知識管理將實現圖書館管理中人事管理、業務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創新,突出如下主要內容:①知識創新管理②知識應用管理③知識傳播管理④知識服務管理⑤人力資本管理⑥知識產權管理.1.2管理職能的創新
一般說來,圖書館管理具有決策、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6種基本職能,而圖書館知識管理的主要職能體現為:①外化,它是以外部貯藏庫的形式捕獲知識,并根據分類框架或標準來組織知識。②內化,它是設法發現與特定需求相關的知識結構。在內化過程中,從外部數據庫里提取知識,并以最適合的方式重新布局或展示信息,通過信息過濾來發現與用戶相關的信息內容或知識。③中介,它是指把與某一研究領域相關的人和知識聯系起來,通過群件、內部網、工作流和文件管理系統進行明確、固定的知識匹配和傳送。④共享,即幫助員工從知識庫中發現有用的知識甚至從中獲得啟迪和智慧。⑤學習,即幫助圖書館與個人解決學習問題,包括學習的目的、內容、程度與方法等,涉及知識的收集、整理、積累(儲存)、共享,從而激勵員工不斷學習與更新知識,使圖書館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⑥認知(創新),它是在外化、內化和中介的基礎上創造知識的過程,即知識創新的過程。
1.3管理原則的創新
過去,圖書館管理往往強調系統原則、集中統一原則、民主管理原則、動力原則、效益原則。圖書館知識管理將突破圖書館傳統管理的一些條條框框,突出如下原則:①開放性原則。②共享性原則。③激勵性原則。④發掘性原則。⑤協作性原則。⑥增值性原則。⑦層次性原則。⑧創新性原則。
2圖書館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模式的創新
根據工作復雜程度和相互依賴程度的高低,圖書館知識管理模式可以分為事務模式、專家模式、集成模式和協作模式。
知識管理的事務模式的最大特點是"知識的規范",通過核心業務知識的規范化、標準化確保核心業務活動持續穩定地開展。它強調知識的系統化、運作的自動化,或工作常規化、操作程度化、員工行為標準化,不需要太多創造性的員工。這種模式在工作復雜程度和相互依賴程度上都比較低。
知識管理的集成模式著眼于"整體最優",著重于跨部門的統一協調,通過業務集成的方式促使掌握相關知識的各部門形成統一的運作規則和行動標準,充分發揮共享目標體系和信息反饋體系的作用,使各部門的功能性決策建立在整體運營效率最大化的基礎之上。這種模式在相互依賴程度相對高,在工作復雜程度相對低。
知識管理的專家模式注重從"專家"的工作中獲取核心業務發展的推動力,發揮"明星效應",要求圖書館必須采取特別的激勵手段吸引具有專門知識的個人,鼓勵他們進行價值增值活動,并通過圖書館知識資本的內部運營來培養圖書館內部的業務骨干。這種模式在相互依賴程度相對低,在工作復雜程度相對高。
知識管理的協作模式注重從全局角度來綜合各種知識領域,調動各方面的知識儲備來解決錯綜復雜的問題,尤其強調學習型組織"共同超越"理念的挖掘,建立起激勵員工們參與知識共享的機制,共同關注個人和集體創新能力的培養。這種模式在工作復雜程度和相互依賴程度上都比較高。
3圖書館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方法的創新
目標管理、全面質量管理、集成管理是圖書館常用的管理方法,圖書館知識管理將創新這些管理方法。
3.1圖書館知識管理對目標管理的揚棄
目標管理是以重視成果的思想為指導,共同確定一定時期的總目標,通過層層分解目標、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手段來達到目標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圖書館目標管理,實際上就是目標管理方法在圖書館中的應用。雖然圖書館目標管理有利于調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有利于圖書館從分散性管理向系統性管理過渡,從單項管理向綜合管理過渡,有利于提高圖書館專業隊伍的素質和工作效率,但是在圖書館目標管理實踐中,經常遇到兩個棘手問題:①難以協調目標間的沖突。②難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與創新精神。
圖書館知識管理引入人力資本管理理念,以人為本,尊重員工的作用和重視員工本身的發展,強調運用權變管理思想來加強對員工的管理,以柔性管理方式取代目標管理中的硬性管理,使員工的工作熱情與創新精神能夠得到最大限度地釋放;圖書館知識管理通過建立靈活的扁平化知識型組織--知識型團隊來弱化等級,注重平等參與,克服了目標管理中存在的上下信息溝通不暢、信息失真甚至阻塞的弊端,也有利于在圖書館內營造一種平等競爭的氣氛,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圖書館知識管理還通過營造一種知識共享文化,形成一個能夠讓知識自由流動的環境,這樣就可協調圖書館各部門的工作任務和員工間的關系,使圖書館成為一種學習型組織,從而促進知識共享和知識創新。
3.2圖書館知識管理對全面質量管理的揚棄
圖書館全面質量管理是圖書館為保證和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動員圖書館的各個部門和全體員工,綜合運用管理技術、專業技術、思想教育、經濟手段和科學方法,建立健全服務質量保證體系,對服務的全過程實行有效控制,從而經濟地開發、設計、生產和提供用戶滿意的信息產品與信息服務,做到最適質量、最低消耗、最優生產和最佳服務,最終實現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的目標。圖書館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必須做到:①對質量的全面承諾;②面向用戶;③不斷改進操作系統;④協同工作;⑤重視培訓;⑥為員工授權和尊重員工;⑦測度績效;⑧持續改進。然而,一些障礙使全面質量管理難在圖書館實施,這包括心理障礙、術語障礙、承諾上的障礙、過程中的障礙、職業化的障礙和測度工具上的障礙。因此,國外盡管建立了多種圖書館全面質量管理模型,但圖書館全面質量管理實踐并未象企業全面質量管理那樣得到廣泛推廣。
一、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應遵循的原則
首先是信任原則。信任應當是數字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知識交流與共享的基本前提,唯有信任,顯性知識和隱形知識才可能相互促進共生,才能夠為知識的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過程中,必須要努力營造出充滿信任的文化環境,強化館員之間的信任,讓圖書館員之間可以更加開放地進行交流,可以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組織決策中來,可以積極地分享關鍵知識信息。其次是共享原則。有了信任之后才能夠實現知識的共享,而知識的特性也讓其在知識管理活動中需要更加注重共享原則。其主要的目標是構建一個知識共享的數據庫,進而從技術上為知識共享的實現打造一個支撐平臺。同時,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共享原則還應當包含學習型組織的創建,讓數字圖書館能夠變為知識資源中心;創造共享的組織文化,積極鼓勵和引導知識分享,構建知識共享激勵機制,讓館員能夠積極參與其中。最后是激勵原則。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管理往往會存在下面三個方面的矛盾:知識共享的低成本和知識創新高成本之間的矛盾、知識創新具有的長期性特征與知識使用壽命具有的短期性特征的矛盾、知識擁有者對知識的壟斷以及知識自身需求共享性的矛盾。要有效地解決上述矛盾,就應當讓數字圖書館著力處理好個人知識公共化的問題,構建完善的激勵機制。這里所說的激勵機制一般來說有知識運作機制、知識明晰機制以及績效獎懲機制等。數字圖書館應當按照知識管理活動的實際狀態來選擇差異化的激勵策略,從而讓激勵管理工作更為有效,推動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管理。
二、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相關技術
所謂數字圖書館,指得是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對各類知識進行處理、存儲的圖書館,從本質上來說它屬于多媒體分布式信息系統,在其中擁有各種信息資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跨越區域面向對象的網絡查詢及傳播的信息網絡平臺。知識管理這一概念起源于企業管理,應當承認企業知識管理中的很多理念和模式能夠應用到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中來,但是因為數字圖書館自身具有的特性,所以應當盡可能地將專家系統、知識倉儲、語義網、數據挖掘、元數據以及網格等各項現代化技術和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管理工作聯系起來,同時對其展開更加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早在2004年10月召開的“第十八屆全國計算機信息管理學術研討會”中就已經把“知識服務核心技術”當成是會議的主題來討論,此次會議主要探討了面向政府和企業提供知識服務的基礎結構、核心技術以及前期準備工作等,同時針對語義網、IPV6、知識網絡、知識挖掘、信息可視化等概念展開了非常廣泛的探討,對于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提出的NSF-ACP計劃以及后數字圖書館,以語義網為核心的互聯網創新型革命以及超高速信息網等新技術新思想也展開了深入討論。上述新技術的探討研究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現狀,從而有效地增強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效率。
三、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實施途徑
(一)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組織。一方面是制定統一的知識分類標準,盡快完善標準知識分類目錄。這一方法是組織知識資源的核心措施,同時也是確保各類信息知識資源得以共享的前提條件。在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應當循序漸進地從現階段的數據庫到標準數據庫的轉化,構建符合規范標準的知識分類目錄,從而盡快地實現知識資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是應當建立與數字圖書館實際需求相符合的知識庫,努力做好知識存儲。知識存儲是進行知識管理的重要保障,分類存儲以及知識資源的積累通常包含了數字圖書館中的所有知識源、實踐知識以及專家知識等,上述這些重要的知識都應當完全地存儲于知識庫中。數字圖書館知識庫根據其具體的使用類別我們可以將其分為:檢索專家知識庫、智能知識庫、特色知識庫以及自建知識庫等。
(二)數字圖書館的知識開發。第一是積極應用信息技術來完成知識資源的整合。信息技術的優勢在于能夠支持快速傳輸和大容量存儲,同時還可以對數據信息進行智能化組織,能夠為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工作人員獲取、存儲、開發利用知識資源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可以給用戶帶來更加便利的知識獲取途徑,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工作的開展。第二是深度挖掘與知識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數字圖書館中存儲了豐富的知識資源,但是因為這些資源通常都處在零散的狀態,相互之間沒有聯系,所以我們若不對其進行深度挖掘加工,就無法給用戶提供一站式的知識服務。對于這一問題,數字圖書館應當對知識資源實施深度開發,對其進行整理和編制,從而構成各類書目數據庫、文摘數據庫以及專題數據庫等,同時應當編制好檢索索引,建立查詢平臺,讓用戶能夠更便捷地對所需求的知識進行查找。
(三)數字圖書館的知識共享。一方面應當積極創造知識共享的氛圍。在任何一個單位組織內若要營造出開放交流的互動環境,就應當確保組織中各個成員之間能夠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好人際關系,定期組織一些團隊活動,培養和發展成員之間的信任感。數字圖書館知識共享文化是館員行為準則的判斷標準,同時也會成為館員的具體行為標準。數字圖書館中知識共享文化的創建應當需要相互信任和共享價值觀的指引,從而讓其慢慢融入到館員價值觀之中,讓其成為館員的共同愿望;另一方面是應當構建內部知識共享平臺。構建內部知識信息共享網絡平臺不但可以給圖書館員帶來工作所需要的不同類型的數字信息以及網絡信息資源,同時還可以在數字圖書館中構建更加便于館員相互溝通的網絡平臺。館員之間能夠通過這一平臺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分享自己好的工作經驗,共同交流工作中的問題和想法。借助于知識共享平臺的建立,能夠更好地實現數字圖書館員之間顯性與隱形知識的共享。(四)數字圖書館的知識創新。一是建立完善知識管理體制。現階段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管理基本上是通過館內不同部門獨立完成的,前期知識存儲、后期知識加工、到傳遞使用等。因此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管理呈現出分散、相互隔離的狀態。若希望能夠實現知識管理工作的有機統一,讓其更加協調高效,就必須要建立完善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體制,針對知識管理工作進行全面的監管,從而讓館內知識能夠有序地流轉。通過設置知識主管這一職位能夠保證知識管理體制的貫徹落實,其專門負責對知識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統籌協調。二是應當不斷增強圖書館員的知識創新水平,知識創新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和圖書館員的綜合素質、專業水平相掛鉤,唯有借助于有效的知識管理,通過各種措施來激發館員的潛力,增強其信息處理能力,才能夠讓他們更好地勝任新時期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工作的需求。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