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
時間:2023-10-31 10:28: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 旅游開發與文物保護 探討如何有效協調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的關系 淺談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的四種關系 談如何科學處理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的關系 試論文物保護與承德旅游發展的關系 試論發展旅游與文物保護的關系 如何實現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的雙贏 淺議促進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的和諧發展 論文物保護與旅游發展 論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旅游資源開發的關系 壺口文化旅游區文物保護與開發的關系研究 中國將強化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協調發展 文物保護與旅游發展的關系 淺談旅游發展與文物保護的關系 淺談文物保護與發展旅游的關系 麥積山石窟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的和諧共進 試論文物的使用與保護及文物保護科技力量的培養 以息烽縣發展紅色旅游為例淺淡文物保護與開發的關系 試論文物保護與城鎮化建設的和諧共存 論旅游資源開發與文物保護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2-04-20.
[2] 孫秀良,楊守文,張慧卿,等.科技查新中的館際幫扶模式[J].圖書館學刊,2011(11):29-32.
[3] 朱安青.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D].江蘇大學,江蘇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4] 李巖,方杰,唐開,等.高校圖書館開展科技查新工作的思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7,19(11):127-129,134.
[5] 廖敏秀.高校科技查新現狀分析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8(2):69-71,98.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藏品;科學保護
博物館一詞,英文為Museum,其源于希臘文Mouseion,原意為祭祀繆斯的地方。中國直到19世紀中期以后才有人開始接觸西方的博物館。1989年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將博物館定義為:為社會發展服務的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并向大眾開放。它以研究、教育、欣賞之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和傳播并展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見證物。可見博物館的基本功能包括征集、保護、研究和展示四個大項。征集是前提,保護是根基,研究和傳播展示是主體。文物是人類科學和歷史文化不斷發展的見證,不能再生,一旦損壞就永遠無法復原,就會失去其歷史面貌和價值內涵。文物保護功能是博物館其他基本功能的根基,占據重要的地位。文物保護工作對于文物的價值體現以及歷史的還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做好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完善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功能,才能為博物館的文物研究和藏品傳播展示提供堅實的基礎。本文根據筆者的實際工作體會,簡要分析了博物館文物藏品的科學保護工作,并對博物館文物科學保護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在此基礎上,就博物館文物科學保護工作的發展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參考和建議。
一、博物館陳列文物的科學保護
文化遺產的傳播及展示是博物館承擔社會教育職能的體現之一。世界各地的眾多博物館每年都會舉辦大量的展覽來吸引觀眾,傳播展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展覽需要將文物藏品置于展柜進行陳列和展示,以供觀眾欣賞,因此博物館的文物藏品在展示陳列過程中的保護問題,是博物館文物科學保護工作的內容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博物館陳列文物的科學保護工作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展覽的藏品在陳列展示過程中,本體容易受外界條件改變的影響而變化,如光照、溫度、濕度、空氣污染物的突然變化,都會對藏品造成損傷或損壞。如何防止文物藏品在陳列展示過程中不受環境突然變化的損害,是博物館文物科學保護工作當前面對的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博物館陳列文物的科學保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展品的擺陳
文物藏品的擺陳是陳列文物保護的首要工作。擺放時需根據文物的特性,如空間大小及材質,將其陳列在特有的環境中。展品的擺放要考慮文物的穩定性,防止文物遇到震動(如地震)而傾斜、滑動甚至摔落于展托。展品的捆綁固定應根據文物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材料和工藝,要防止因受力過大而損壞文物。展托的制作材料要求化學性質穩定,不會釋放污染氣體而侵蝕文物。此外,陳列文物的擺陳在兼顧觀眾欣賞方便的同時,要以文物的安全為首要前提。
(二)展柜的光污染防治
光是一種電磁波,是能量的一種傳播方式。波長越短,能量越強。光污染是陳列文物的污染之一。由于光的特殊性,以前文保人員對光污染損壞文物的研究較少。隨著人們對文物材質及光污染文物機理研究的不斷深入,大家開始逐漸地關注陳列文物的光污染問題。紫外線會加速纖維素的水解進程,破壞文物的本體,因此書畫和紡織品類等有機文物在展柜陳列展示時,要嚴格控制展柜光源的照度避免紫外線照射。年代久遠的古代書畫和絲綢展品的展柜,應嚴格使用無紫外線的LED冷光源。
(三)展柜的濕度、溫度調控
濕度是表示大氣干燥程度的物理量,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二者互相影響。在一定的溫度下,一定體積的空氣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則空氣越干燥;水汽越多,則空氣越潮濕。濕度和溫度對各類文物的保存都有很大的影響,應給予優先控制。國際上的各大博物館和文物保護研究機構都對文物保存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嚴格的控制。近些年,國內博物館在館藏環境的濕度和溫度控制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比如省級博物館展廳的展柜基本都具備了恒溫恒濕條件。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青銅器、鐵器等金屬類文物容易受潮濕氣體的侵襲而腐蝕,所以此類文物的展柜溫度和濕度要嚴格進行控制,以保證文物的安全。
(四)展柜的空氣污染物控制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空氣污染愈來愈重。工業生產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硫化洹⒓茲、氨、甲酸等氣體,都會對展示的藏品造成破壞。因此,博物館應嚴格控制展廳及展柜的空氣質量。此外,在展柜的裝飾材料及展柜的選材上也應該慎重,避免造成展柜的空氣污染,損壞文物。需要說明的是,硫化氫對銀器的污染殊為嚴重,所以銀器類文物展出時應做好硫化氫氣體濃度的監測。
二、博物館庫房文物的科學保護
庫房是博物館文物存放和保管的核心部位,是博物館的心臟。庫房文物的保護是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文物的年代、地域、材質的不同,各類文物的保存環境也不盡相同,通常的做法是不同種類的文物分別保管在不同條件下的庫房內。博物館庫房文物的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要統籌考慮防潮、防光、防空氣污染、防蟲、防霉、防碰撞、防火、防水、防震等等。博物館的庫房文物保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庫房的溫、濕度監測
同展柜的濕度、溫度調控一樣,庫房的溫、濕度監測也非常重要。庫房溫、濕度的閾值應根據國家文物局的相關標準和各類文物的實際情況來設定。某些地市級博物館無恒溫恒濕條件的庫房,此種條件下通風通常能起到降溫防潮的作用,但要注意通風的同時應嚴格防止過高的溫、濕度進入庫房對文物造成損壞。有恒溫恒濕條件庫房的博物館,庫房應配有專人監測庫房內溫、濕度數據的變化,保證恒溫恒濕機組的正常運行。同時,文保專業人員應定期使用精度更高的溫、濕度測量設備,對恒溫恒濕機組測定的溫、濕度數據進行校對,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整改,消除隱患。
(二)庫房的空氣質量監測
庫房的空氣質量直接關系到文物安全與否,某些空氣污染物會加速文物的劣化進程。新建博物館的文物庫房一般會釋放氨氣等有害氣體,所以應定期測定氨等有害氣體的含量。新裝飾、裝修過的文物庫房則應定期測定甲醛、甲酸、乙酸、硫化氫、氨等揮發性有機物及顆粒物的含量。在做好庫房空氣質量監測的同時,也要做好文物庫房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的記錄和保管,如檢測數據超過國家標準,應及時采取措施,改善庫房的空氣質量,保證文物的安全。
(三)庫房的防蟲、防霉
書畫、古籍、絲綢等有機類文物是蟲、霉的食料,極易受到蟲、霉的侵食,因而庫房的防蟲、防霉工作也是庫房文物保護的一個重要方面。由于蟲和霉菌是生物,需要一定的氧氣和適宜的溫、濕度環境才能生長,所以溫、濕度環境的控制對于防蟲、防霉至關重要。在實際工作中,許多有恒溫恒濕條件的庫房仍然發現有蟲和霉菌破壞文物的現象,說明防蟲、防霉工作馬虎不得,需要文保專業人員和文物保管員定期對文物庫房進行巡查,發現蟲、霉現象,及時采取措施,改變庫房環境,使用防蟲、防霉藥劑等來消除隱患。
三、博物館文物的預防性保護
隨著文物保護風險防范意識的不斷增強和現代測量技術的持續進步,博物館文物保護功能的重點正從先前的以搶救性保護修復、被動性維修遭損文物為主,逐漸轉向預防性調控環境、主動維護防止文物劣化。文物預防性保護理念強調通過長期監測、科學記錄和日常維護、智能探測等手段,及時發現并消除隱患,通過風險評估和科學監測等方法,分析損毀變化規律,在問題出現前進行預防,并以此來確定科學的保護方法。文物預防性保護需要長期而持續的工作,通過制定計劃和控制狀態,將被動性的搶救修復變為主動性的預防保護。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進行科學有效的監測和控制,成為實現博物館文物預防性保護工作的首要因素。以遼寧省博物館在沈陽市渾南區所建新館的文物預防性保護工作為例,該文物預防性保護工程主要借助信息傳感技術、環境質量調控措施,并有效集成海量數據存儲、數據智能處理和互聯網通信等技術,構建遼寧省博物館新館的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監控系統,全面實現博物館文物藏品收藏和展示環境的實時監測、質量評估和有效調控。同時,在此項目完成的基礎上,還可以建立省級文物保護環境監測區域中心,組建成一套覆蓋省、市縣監測站二級文物保存環境監控層的文物保護風險預控平臺,自上而下地深入實現館藏文物保存微環境的有效、穩定、潔凈的調控,卓有成效地提升整個遼寧省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精度和實時性。
四、當前博物館文物藏品科學保護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博物館文物科學保護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國內大部分國有博物館對陳列及庫房文物的保護都比較重視,但是仍有部分地市級博物館的文物保護意識比較薄弱。其中既有客觀條件,如文物保護經費投入不足的限制,也有博物館工作人員主體文物保護意識不強的問題。至于文物預防性保護工作,目前還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和部分省級博物館,占國內大多數的地市級博物館仍然沒有開展這項工作。此外專業的文物保護修復人才極度缺乏,嚴重制約了我國博物館文物保護功能的發展和完善。
(二)改進措施
國家在加大投入文物保護經費的同時,應有計劃地培養復合型的文物保護修復人才,形成既懂現代科學知識又具有文物保護理念的人才梯隊。國內各大學和相關培訓學院,應加強對博物館現有文物保護修復人員的培養,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提高文物保護修復人員的能力,滿足博物館文物保護功能不斷發展的需要。此外,國內各大博物館應增強與西方博物館在文物保護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和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文物保護理念和技術手段,以項目合作的方式鍛煉人才,增長經驗,通過不斷的實踐促進國內博物館文物保護事業的進一步l展。
[參考文獻]
[1]張海峰.當前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現狀及對策探析[J].藝術品鑒,2015, (9).
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國發〔〕9號)文件精神、《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深刻認識文物普查的重要意義
文物是國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文物普查是國情國力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國家歷史文化遺產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基礎工作。開展文物普查是為全面掌握不可移動文物的基本情況及其生存狀態、構建科學有效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落實國務院提出的年初步建立比較完備的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制度提供依據。開展文物普查有利于進一步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充分發揮文物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有利于整合國土資源、促進我縣國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文物普查的工作目標
通過文物普查,全面掌握我縣不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分布、特征、保存現狀、環境等基本情況,為準確判斷文物保護形勢、科學制定文物保護政策和規劃提供依據;合理、準確劃定文物保護范圍,完善文物檔案管理,促進文物保護機構建設,提高文物保護管理整體水平;培養鍛煉文物保護隊伍,增強全民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核定公布一批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遴選申報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打好基礎。
三、文物普查的范圍內容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范圍是我縣境內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等六大類文物。這次我縣的文物普點將放在古遺址、古建筑及發現新的不可移動文物,同時對已登記的全縣不可移動文物,包括各級文物保護單位要進行復查。了解這些不可移動文物本體及環境的基本情況,尤其是量化指標、保存狀況和環境現狀及其變化情況。
普查登錄的內容是:每處不可移動文物的名稱、位置、地理坐標、年代、類別、數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況;文物本體的保存情況和損毀原因;文物周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現狀以及文物的所有權屬和使用管理情況等信息、資料。調查中應同時測繪文物線圖、攝制文物照片、采集文物標本以及其他相關資料,一并進行登錄。
四、普查的時間安排
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普查標準時間從年9月30日起至年12月結束,分三個階段進行。年10月至11月為普查第一階段,主要任務是確定技術標準和規范,開展培訓、試點工作;年12月至年12月為普查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以縣域為基本單位,實地展開文物調查和信息數據登錄工作;年1月至年12月為普查第三階段,主要任務是進行調查資料的整理、匯總、數據庫建設,上報普查成果。根據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辦的安排,我縣文物普查的實地工作將于年7月10正式開始,
五、普查的組織機構
試析良渚遺址的保護與利用
略談白蘇二公西湖詩之異同
西興鎮運河史跡考古調查
運河南端的商埠文化探討與保護
《桐鄉縣志》類例要釋
臨安城遺址考古工作的思考
淺談臨安城遺址保護工作
浙江南宋墓葬俗管窺
杭州文物考古述略
淳安芹川村的選址及風水意向
“建德人”遺址保護與利用的調查
越窯研究概述及其方法論的探討
杭扇與古都杭州的淵源關系
香積寺石塔雕刻藝術淺析
試論發展旅游與文物保護的關系
世界遺產:定義突出的普遍價值
農村鄉土建筑保護存在的困難和對策
城鄉一體化視野下農村鄉土建筑保護淺見
杭州余杭區文物保護事業發展的現狀與思考
淺談富陽古民居保護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淳安古建筑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考
建德新葉古民居保護和利用的對策思考
試論良渚文化時期的原始宗教與良渚文明
關于蘇軾大麥嶺題名刻石真實性的商榷
富陽山基村傳統造紙遺存及其保護調研
博物館陶藝教學資源的發現與拓展初論
杭州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觀察與思考
飛來峰“隋神尼舍利塔”考證
六和塔南宋臺座磚雕與《營造法式》
清代錢塘江海塘的遺跡——四季青碑亭
試論良渚文化時期的原始宗教與良渚文明
關于蘇軾大麥嶺題名刻石真實性的商榷
圣果遺韻——杭州鳳凰山圣果寺遺跡研究
金銀覓珍——杭州博物館館藏南宋金銀貨幣考
淺析運河余杭段文化遺產的保護及申遺工作
建德傳統村落保護情況調研報告
淺析文物執法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的作用
杭州市半山鎮劉文村發現一座土墩墓
跨湖橋陶器——江南地區史前制陶工藝的輝煌成就
淺談絞胎陶瓷器的發展與演變
從杭州半山出土玉石器管窺越國貴族用玉等級
關于文物建筑保護與利用若干問題的探討
透過“良渚共識”談南宋皇城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
飛來峰摩崖造像環境地質病害現狀及修繕加固方法
辛亥前后中日兩國群體思維的比較與解析
畫如其人——由作品管窺唐云磁性人格
19藝魂長伴海云洞——姚虞琴部分書畫捐贈作品概覽
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通知》和《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的通知》(遼政發〔20*〕26號)精神,為全面掌握我市境內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的基本情況,構建我市文化遺產保護的科學體系,市政府決定,開展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務
對我市境內地上、地下、水下不可移動文物進行普查,以調查、登錄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為重點,對現已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街區、村鎮的基本情況,尤其是量化指標、保存狀況和環境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復查、登記,形成完備的檔案資料。
二、時間安排
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此次普查從20*年4月開始,到2011年12月結束,分三個階段進行。普查標準時點為20*年9月30日。20*年4月至9月為普查準備階段,主要任務是組織動員、確立技術標準和規范、配置普查專用設備、開展培訓等前期準備工作;20*年10月至2009年12月為全面普查階段,主要任務是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的普查工作組開展全覆蓋、不間斷的文物調查發現和核查登錄;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為普查整理階段,主要任務是進行調查資料的整理、匯總,組織普查成果驗收、開展數據庫建設和公布普查成果。
三、組織領導
為加強文物普查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由市政府主管的沈陽市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負責全市文物普查的組織和領導,協調解決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文化(文物)局,負責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業務指導和具體實施。各區、縣(市)要建立相應的文物普查領導機構,抽調專門人員,組建普查工作組,組織實施本轄區的文物普查工作。
四、經費安排
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的規定,全市文物普查所需經費按現行財政體制,由市和區、縣(市)政府共同負擔,并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各區、(縣)市政府要幫助普查機構落實辦公場地,配備普查車輛及數據處理等各類設備器材。
五、具體要求
(一)制定方案。市和區、縣(市)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分別制定具體的普查工作方案,按計劃組織實施。
(二)加強培訓。市文化(文物)局負責協調各區、縣(市)文物普查隊伍統一參加省舉辦的普查培訓,在此基礎上,采取以查代訓、實地采樣、記錄示范等多種形式,分期、分批開展基層普查人員的技術培訓,統一普查技術標準,豐富普查知識技能。同時,要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運用信息網絡、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科技手段,提高數據采集的準確性、文物普查的時效性及文物保護工作的現代化水平。
(三)廣泛宣傳。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和互聯網等新聞媒體,深入宣傳文物普查的重大意義和有關要求,開設專題欄目對文物普查進行專題報道。重視發揮業余文物保護員的作用,調動全社會參與文物普查的熱情,在全市開展一次名城歷史底蘊和遺產文物價值的認知和教育,營造文物普查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四)多方配合。要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建設、房產、交通部門要負責提供涉及文物的有關房產、道路等檔案資料;國土規劃部門要負責提供涉及文物的土地利用規劃、地形地貌測繪和建設規劃圖紙;統計部門要負責做好文物普查數據資料的分析、管理和工作;民政、民族宗教、農業等部門和駐沈部隊要配合做好革命文物、民族宗教文物、古村落等各類文物的專題調查。
全市使用和管理不可移動文物的單位和個人,要積極配合普查機構及時準確地填報普查信息。
關鍵詞:文物建筑;維修問題;維修原則
文物建筑承載著古代社會很多的歷史信息,反映著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特點,同時也體現著居住在這個建筑中的民族特征和那里的地域特色。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文物建筑之多,種類之豐富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皇帝的陵園,歷史的都城,軍事長城、烽火臺,交通建筑,園林建筑,寺廟建筑,民居建筑等等,都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財富,是值得我們去好好珍惜的和保護的,所以對于文物建筑的維修就是保護這些文物建筑的重要環節。
一、文物建筑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擁有著五千年光輝的文明史,我們的先祖們在中華大地上創造了輝煌的燦爛的文明,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物。字畫、音律、青銅器、服飾、建筑等等很多方面都存有大量的歷史文物。其中古建筑是歷史文物中的重要部分,可以說在中國隨處都可見到歷史為我們留下的古老建筑,北京的明十三陵、長城,陜西臨潼的秦陵,洛陽的白馬寺,嵩山的少林寺,湖北的武當山,芮城的永樂宮,蘇州的拙政園,山西的平遙古城,河北的趙州橋等等眾多古建筑,更有像西安、南京、洛陽、開封、北京這樣的歷史都城,這里的古建筑就更是多樣了。在肇慶這個歷史文化名城,有眾多的唐宋明清各朝代古建筑。城區內就有梅庵、宋城墻、高要學宮、閱江樓、崇禧塔、騎樓街等,在周圍縣城還有悅城龍母祖廟、德慶學宮等等,可見中國的古建筑種類之繁多、數目之巨大、分布之寬廣是在世界上都少見的。這么多的古建筑是我國重要的文化寶藏,更是世界文化遺產寶庫里一顆閃亮的明星,在世界文化遺產里占有重要位置。
文物建筑它真實地反映著當時時代的特征,是每個時代的標志。他所持有的巨大的科學文化、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甚至可以消除語言的障礙、民族的障礙,為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相互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更重要的一點是,文物建筑是不可再生的,它的每一磚每一瓦和每一塊青石板都不能再生,消失了就再也不能恢復,消失就意味著永遠的失去。文物建筑這樣重要,就要求我們要加強對文物的維護和修繕工作,加強保護。
在肇慶城區著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梅庵,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為紀念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在此插梅而建。梅庵是古建文化、禪宗文化的重要展示基地,是肇慶歷史文化的陣地和宣傳精神文明的成就的窗口。2011年,梅庵的山門因受周邊建設工程干擾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出現地面沉陷、墻體開裂等現象,急需搶修加固。2012年5月,搶險加固工程通過論證和設計,經過5個月的施工,在2013年1月竣工。通過對山門的搶修,解決了該文物建筑因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所造成的破壞及存在的安全隱患,達到科學有效地保護國家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
二、文物建筑維修存在的問題
1、維修所使用的材料方面
文物建筑的本身有很多是木質結構的,在進行維修時要使用風干了的干木料,但現在卻很難有干木料可供使用。在過去,就是在我國計劃體制的時代,那時因為計劃體制的關系負責文物建筑維修的部門可以提前根據國家法令提前收集木料,放在倉庫中風干備用,所以那時并不缺少干木料。但在進入市場經濟體制之后,由于要考慮市場的原因,企業不會提前就購買大量的木材,這既需要企業出售大量的資金,也被國家相關法律所不允許。加上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全國對木材的需求變大,木料供應緊張,濕木料都供不應求就更別說干木料了。但濕木料對于文物建筑的傷害非常大,一是容易糟朽,二是濕木料會干縮,修完沒幾年又會出現問題,還要再修,這樣反反復復對文物建筑的危害極大。
不僅是木料,還有磚瓦,還有油飾彩畫的顏料等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部分人為了個人的私利,不顧政策法規和和相關的規定,磚瓦使用不符合文物建筑維修的傳統尺寸和形狀材質的,使得文物建筑的磚瓦模樣參差不齊,十分難看,破壞了文物建筑原有的容貌。文物建筑上使用的顏畫材料本來都是天然礦物質的,但現在的一部分人為了私利,而使用劣質的含有化學成分的顏畫材料,不僅在繪畫的色彩和感覺上破壞了原畫的美感,而且其中所含有的化學成分會對彩畫造成一定的腐蝕,使得文物建筑上的彩畫裝飾遭到破壞。
2、維修技術人員方面
過去文物建筑的修建者們個個都是能工巧匠,雕梁畫棟,樣樣精通,才給我們留下了這樣或精致、或雄偉的建筑。現在,傳承古代建筑工藝的技術人員本來就少,有的部門在進行文物建筑修補工作時,為了節省人力成本,大量雇傭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務工人員,這些人本身對古代建筑的修筑知之甚少,使得工人在修補文物建筑時,不懂得這其中的價值,不珍惜,反而造成文物建筑更大的破壞。
三、文物建筑維修的原則
1、應遵守不改變原狀的原則
我國為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特別成立了《文物保護法》,根據此法,文物建筑在進行維修時不能夠擅自改變文物建筑的原狀。不改變原狀,不是意味著就不修了,如果對毀壞厲害的文物建筑不進行及時的維護和修繕,那么可能幾年內這座文物建筑就會倒塌,消失在塵埃中成為歷史。對文物建筑進行修補,要對文物建筑原有的結構、構件進行科學的分析,盡量按照原來的構建方法和原來的構件,盡量采用與原來相同的材質的材料,仔細細致的進行還原,不要破壞了建筑本身的歷史感。
2、應具有完備詳實的檔案資料
在進行文物建筑的維修前,一定要建立這座建筑的完整詳盡的檔案材料,包括建筑的照片,各部分的結構圖、所需材料、背景資料、設計施工說明等等。有了這些詳盡的材料,對于建筑的各個方面都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對要修復的建筑的原貌有個基本的認識,確定一個修復完成后的基本目標,才能開始動手進行修復。在修復過程中,還要隨時的進行記錄和補充,不斷地完善檔案資料,才能對整個建筑有更深層的了解,有助于建筑的修復。
3、應建立文物建筑維修的制度
長久以來,我國的文物建筑的維修工程并沒有一個具體可行的國家標準的規范制度和驗收標準,導致有的部門在進行文物建筑的維修時,十分隨意,有恃無恐。工人在進行維修時,也沒有人對其進行監理,對工人施工后的成果進行驗收,檢查問題,使得文物建筑的修復有很多并不過關,當時修完挺好,但過不了幾年又會在相同的地方出現同樣的問題,這就是在修復工程完工后沒有相應的規范制度和驗收標準對修復做出檢驗的后果。所以加快建立文物建筑維修方面的規范制度和驗收標準,是有關的文物保護部門應該立即著手進行的,以免更多的文物建筑遭到破壞的命運。
4、應遵守保護歷史環境的原則
在文物建筑被劃分出來之后,應該對其周圍的歷史環境也加以保護,擴大保護的范圍,保持文物建筑周圍原有的歷史風貌。包括街區、景點、人口布局等等之類都應該劃分到保護范圍之內的,這樣才能體現出建筑原來所在的地區的歷史風貌,準確傳達出原來的歷史信息。現在很多文物建筑的周圍環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孤零零將建筑本體劃分出來,卻在周圍建起了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使得整個原來的歷史風韻蕩然無存,最終難以逃脫被拆除的命運。尤其是對歷史古城、民居建筑這樣占地較大的文物建筑群,更加要維護整個古城內的一種歷史感,對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要精心保護。
結語:
文物建筑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豐厚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愛惜和保護祖宗留給我們的遺產,不能夠為了一時的私利去破壞它。文物建筑的每一片磚瓦、每一塊石板都值得我們用心去保護。對于文物建筑的維修要格外的慎重,因為每一次的修補實際上都會對原來的建筑造成破壞,使得其原來所承載的歷史信息丟失,所以本文在這里將對文物建筑的維修的一些原則也列了出來,希望能夠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更好地保護文物建筑,保護祖宗的遺產,是我們的子孫后代代代都能夠享有這份珍貴的文化寶藏。
參考文獻:
[1] 林立峰. 古城改造中古建筑保護[J]. 城市建設,2010(30).
[2] 楊榮彬. 多項選擇與文物保護工程[J]. 南方文物,2007(03).
【關鍵詞】古建筑;保護與維修;城市化;
中圖分類號:K92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1978年的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力的不斷增強,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而且也迎來了建國以來文物保護的,特別近十年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對古建筑保護更加重視。盛世修文物,這是對我們時代的頌揚,同時也是對我們文物保護工作的一種肯定。在文物保護工作中,對古建筑的保護和維修是整個文物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重視古建筑保護工作的前期調查
我們面對的古代建筑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歷史財富,每一座不會言語的古跡后面,都隱藏著一段動人的歷史傳說。文物建筑又像一個古老的容器,千百年來積蓄了多少燦爛的歷史沉淀。我們在觸動這些歷史的承載體前,稍有不慎,將會使那些有價值的歷史、科學、藝術成份全部或部分消失,這是非常嚴重而又不可挽回的損失。曾經有一些古建筑經過維修,確實煥然一新,但由于沒有進行認真細致的前期調查研究,沒有留下必須的檔案資料,結果這些建筑僅僅剩下一個空殼,那些歷史的印記在維修過程后遺失掉了。
二十年來,浙江省古建筑保護與維修工作得到較大發展,從方案上進行把關。首先從前期調查研究抓起,對每一處需要進行維修的工程,都進行了全面的實測和調查,包括古建筑所處的周圍環境,水文地質,古建筑的群體和單體,建筑的材料、構造、裝飾、殘損情況等內容。這些第一手材料不僅僅是保護與維修的依據,而且將作為古建筑的檔案永遠保存下去。
在對建筑本體進行細致記錄的同時,對建筑附屬文物的調查記錄也被列入調查內容,如碑刻、題辭、牌匾、家俱、有關史籍文獻等都進行應進行認真搜集和整理,使其成為古建筑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大量現場調查和實測的基礎上,進入古建筑具體維修方案設計工作。只有科學地、合理地設計才能保證文物建筑維修工程的可靠性。這項工作近年來主要由省內外有相關文物資質的單位技術人員承擔,每項維修工程都具備了現狀圖、設計方案圖、施工說明等技術資料,這些技術資料又要經過國家或省級專家和有關政府部門的嚴格審查。有的方案反復修改以臻完善,使方案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經驗,對古建筑的態度相當謹慎,以免造成損傷,為維修的古建筑留下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包括圖紙、照片等資料。
三、古建筑受損害的原因分析
由于古建筑建造年代久遠,受當時條件所限,除結構設計可能與現代建筑相比存在著不合理外,還普遍存在著因年久失修而形成的大量隱患。包括木質結構老化、糟朽、劈裂從而使承載力降低; 由于屋頂瓦件松動出現的滲漏使椽子望板糟朽、屋面變形、木架歪閃; 后期人為活動以及自然原因,使建筑基礎產生的不均勻沉降,墻體的支撐力下降;院落排水不暢,造成墻體開裂甚至坍塌; 空氣污染造成的磚、石嚴重風化等等情況。
1.科學的分析與論證相結合
要在勘查中摸清底細,進行科學的分析計算,在論證的基礎上,做出古建筑當前安全狀況的判斷。應注意易造成誤判的一些假象,如判斷是穩定性損傷還是發展型損傷時,要弄清問題部位險情是建筑原設計的缺陷,還是后人在修繕改造時所為,還是自然外力所致,這對于使文物保護措施合理性尤為重要。
2. 常規與特殊相結合
在檢查大木架時,要分析大木裂是建造時不堪重負,還是后期在外力的作用下而出現的損壞或木結構脫椎等,是初期木料濕造成的早期開裂,還是地震或外力造成的后期結構損傷,都是較容易忽視。
3. 綜合分析與全面考核相結合
對古建筑不能只看局部,要綜合全面判斷。有時因為看到有些痕跡就輕易做出“滲漏嚴重,挑頂大修”的等結論,在這方面如果設計時不加分析,在方案審定中又略有疏忽,容易出現一些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勘查中要詳細認真,盡量防止以“條件不具備”、“時間緊”等理由而輕下結論的現象發生。對于地基下沉和墻體開裂現象更要分析是早期還是后期形成的,是初期設計問題,還是因地震或是周邊排水不暢、或是施工造成的,只有確定“病因”,才有可能“對癥下藥”。
四、城市化進程中的古建筑保護與維修
城市化進程中的古建筑保護極為不易,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特別是大規模建的影響,對古建筑保護需要在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層面予以落實。
1.城市改建與古建筑保護并重。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城市較多為古城,在古城的基礎上進行城市建設時,應采取城市改建與古建筑保護并重的原則。浙江杭州是七大古都之一,歷史資源豐富,有胡雪巖故居、堅匏別墅、河坊街、六和塔、靈隱,岳王廟等,同時也有民居、寺廟、宗祠、塔等建筑類型,數不勝數。最初的城市大規模建設中,這些地區的古建筑群并沒有得到很大的重視,因拆遷、基建等原因而損毀較多。最近十幾年來,政府部分秉承著“保護和發展并舉,文化和經濟并重”的原則,以保護古建筑為前提下的城市建設開發。
2.城市中的古建筑的維修和保護實例---胡雪巖故居案例分析
城市的古建筑應定期對其予以日常保養維護,保持其原有的歷史風貌,并將因環境、時間、人為等因素所造成的損傷降至最低。維修中應遵循古代建筑工藝流程,在嚴格考證的前提下,對部分建筑進行適當的修復,建筑也應仿照原建筑的形制、材料、做法。
1999年初,杭州市政府決定重修胡雪巖故居,胡雪巖故居修復工作是嚴格遵循“不改變原狀”的原則,按原樣、原結構、原營造工藝、原使用材料、修舊如舊的要求來恢復建設的,修復后的故居,基本再現了120多前胡雪巖故居的鼎盛風采。
當時維修平面主要根據杭州籍建筑師沈理源在1920年測繪的胡雪巖故居平面圖和相關圖片的基礎上,這些資料成為修復的依據和指南,并進行全面考古發掘。按圖紙恢復圓洞門、磚雕,并挖出了池塘等。同時,調集文獻資料,梳理歷史疑難,并聘請羅哲文、楊鴻勛,郭黛妲3位國內著名文物建筑專家為高級顧問,整個修復工作經得起歷史考驗在對胡雪巖故居進行保護和維修時,做到整合周邊資源,完善配套服務。首先,對故居周邊的民房和道路進行合理規劃,使之與故居成為和諧的整體。其次,故居內的服務設施需要完善,如導示牌和介紹。歷史街區河坊街和吳山廣場商圈都極好地彌補了胡雪巖故居周圍配套服務設施不全的弊端,而這條特色鮮明的旅游線路不但滿足游客對文化的探尋,也符合現代人對旅游中購物娛樂餐飲要素的要求,是富有時代感的線路,為杭州旅游的一個亮點。
五、結束語
古建筑的保護和維修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因此,要做好古建筑的保護工作,首先,重視古建筑保護工作的前期調查,其次要詳細分析建筑受損的原因,才能做到古建筑保護措施的合理。
另外,還要有較強的文物保護意識和認真負責的精神。在維修古建筑的過程中還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才能使得古建筑的保護措施更加的合理和有效。
在城市建筑和發展中,要時時關注周邊的古建筑,以免在城市化進程受到更嚴重的損害。
參考文獻:
[1] 張瓔,任忠清.古建筑保護面臨四大難題——專訪沈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張五四[J]. 北方消防. 2003(12)
[2] 冀治宇.中國古建筑文物保護問題及對策淺議[J]. 古建園林技術. 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