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5 10:28: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交通管理工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性質。
交通工程學是一門新興的橫斷科學,是把道路、車輛和人以及與此三者有關的環境綜合在統一的體系中一起進行研究和應用,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涉及的學科多,社會科學方面有法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等,自然科學方面有數學、動力學、物理學、汽車學、預測學等,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2、特點。
交通工程學從其研究內容及應用來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l)系統性:交通是一個多目標、多約束的大系統,因此交通工程學是運用系統分析和系統工程原理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2)綜合性:交通工程學涉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是跨學科的綜合性知識體系;3)動態性:交通系統是一個動態系統,即交通系統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隨機變化,因此在交通狀態分析過程和控制中,應注意進行動態分析;4)實踐性:交通工程所面臨的問題,多來自交通設計和交通管理實踐,交通工程理論的形成是不斷反復實踐的結果,因此,交通工程學的應用和發展,始終離不開交通管理和工程實踐。
3、問題的提出。
《交通工程學》是研究交通規律及應用的一門技術學科,通俗地講是研究人、車、路三者關系的學科。
因此,在交通工程的教學中,一方面應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原理的學習和研究,另一方面應注重教學實踐環節,特另縱我校交通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來看,更應加強實踐動手能力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交通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實踐的必要性
《交通工程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把交通工程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應用于交通管理實踐,使行車安全、迅速、經濟、舒適和低公害,是學習交通工程學的根本目的。隨著現代交通的進一步發展,國家急需優秀交通管理人才。因此,交通工程學的教學工作不僅要傳播交通工程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獨立的、綜合的實踐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處理實際問題。交通工程學教學實踐環節提供了一條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使形式化的知識向內在化的能力轉變。無論是從教學內容,還是從交通管理的實際需要,進行交通工程學教學實踐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學實踐
由于我校交通工程專業是新建專業,沒有經驗可言,但在(交通工程學)教學中設置實踐環節卻是教研室全體教師一致的意見。我們借鑒了一些學校的教學方法,如西南交通大學在教學中增設交通調查,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在教學中增設課程設計……,我們即在教學中增設了“城市交叉通調查”,目的在于培養同學們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同學們相互協作的精神,培養同學們應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今年的交通工程本科生(99級1、2、3班共87人)《交通工程學》教學中,特別安排出8學時交通調查。
內容:在某一地點作周期調查,掌握交通量隨時間推移的變化規律。措施:在選定交叉口人口道設置4組(每組5一6人)交通調查點,對交叉口的汽車交通量作連續人工調查。
地點:百貨大樓;漢龍橋;天津橋;富臨橋。
時間:2001.11.9(星期五),上午8:00一下午4,00。
要求:在調查結束后
1.每組交“統計結果表”一份;
2.每一交叉“交叉通量”圖一張(A4);作“1日內(8小時)交通變化圖”1張(米格紙);
3.每一交叉口寫出“交通調查報告”論文1份;(3000字);
4.每一同學寫出與調查內容有關的“交通調查報告”1份。(要求800字以上)
四、教學實踐效果
1、突出合作性。
進行交通調查是在事先選擇好的交叉口進行的(百貨大樓、漢龍橋、天津橋、富臨橋),均為十字交叉口,每一人口需5一一一6名同學共同合作,才能得到準確、完整的實驗數據,任何一名同學或幾名同學配合不協調,都會造成實驗結果的不準確,不能反映實際交通狀況,只有共同合作,分工到人,認真對待才能圓滿完成調查任務。論文寫作過程中的數據整理工作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因此,教學實踐實質上也鍛煉了同學們的集體觀念,這對進行交通管理工作是個很好的基礎訓練。
2、鞏固基礎知識。
教學實踐和前提是學生必須對所學基礎知識準確掌握,如果沒有學好基礎知識,就無法正確進行交通調查,更談不上完成高質量的論父寫作。通過實際操作與現場教學指導緊密結合,教師對學生不明白的問題,可當場進行指導,通過現場講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更扎實。
3、培養獨立工作能力。
學生在搜集原始資料、統計調查資料、制圖和論文寫作過程中,必須綜合運用所學基本知識的理論,全方位、多層次地進行各步工作獨立完成的教學實踐基本要求。這對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4、提高實踐動手能力。
實踐動手能力一直是教學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從社會需求及教學要求來看,都應該重視并提高這種能力。社會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人,需要的是懂理論,懂技術、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強的合格大學生。因此,教學實踐又是一種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最有效的必要手段。
5、增強分析間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通過資料統計及實際交通狀況,發現問題,并進行具體分析,最后提出切實可行的治理方案。這無疑是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五、論文評審及實踐總結
由于該實踐環節要求小組寫出總結性論文,每一同學寫出與實踐相關的調查報告,不規定具體的報告形式和內容要求,所以同學們寫出的論文豐富多彩,即有緊扣調查內容的報告,也有發現其它問題的報告,如交通管理、信號裝置的配置、接近交叉口的停車場影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相互干擾、違章行駛、交警執法存在的問題等等,同學們通過親身參與實踐,從現場發現間題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交通工程教學實踐結束兩周舉行論文講評工作。指導教師對優秀的文章在全班進行講評,內容包括實驗方法、資料收集、數據及結果分析,特別是對論述深度、層次、邏輯、結論的正確性及路口幾何尺寸圖的質量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說明;對一般的文章指出不足之處,目的是通過優秀與一般文章的比較,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重視教學實踐環節,掌握論文的寫作方法,為今后的畢業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次講評還針對有些同學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展開討論,既為提出問題的同學找到了更多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及評價指標,又讓更多的同學開擴了思路。
總結:該次教學實踐為交通專業第一次教學實踐,實習剛一開始,同學們興趣很大,但3小時后有些組的同學就出現了情緒波動,一方面室外天涼,有些同學衣服穿少了,感覺很冷,即出現退逃;另一方面,有些同學認為數車沒有多大意思,出現厭倦情緒,而中途離崗,導致一小組無法完成任務,最終使整個交通路口的調查工作陷人癱瘓。通過教師說服教育,大家認識到了自已的錯誤,主動提出重測,小組及大組成員密切配合,最終圓滿完成了教學實踐任務。
關鍵詞:“現代交通管理理論”;課程建設;研究生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4-0229-03
課程是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實現學習教育目標的基本保證,對學生全面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更離不開新形勢下的課程建設。“十三五”時期,我國研究生教育不僅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需求,還應當通過適度擴大規模,調整結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大批高技術戰略產業所需要的高層次專業人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要求。同樣,交通工程研究生的培養應適應我國大城市交通由“建設”向“管理”的轉變趨勢,掌握破解城市交通發展難題的新理念與新方法。因此,在“滿足需求、提高質量”的總體要求下,交通工程研究生教育需要建設一批高水平課程。本文以面向交通工程專業研究生的“現代交通管理理論”課程為研究對象,詳細闡述“十三五”時期研究生課程建設的重點內容,以期為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奠定基礎。
一、建設意義
隨著我國城鎮化和機動化的推進,城市交通在供需關系上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也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交通問題。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現代交通管理理論”課程著重培養能將中國交通“國情”與國際化理論、方法、知識、能力有機結合,具備使用國際成熟理論與方法分析中國交通問題,并在技能與專業交流能得到提升的國際化交通管理人才,為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學科及對交通管理感興趣的社會人員提供優質教學資源,提升該學科社會服務功能的建設思路。基于此,本門課程建設的意義是堅持服務需求、深化改革、立德樹人,以研究生成長成才為中心,以打好知識基礎、加強能力培養、有利長遠發展為目標,尊重和激發研究生興趣,注重培育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和發展能力,為研究生培養質量提高提供穩固支撐。
二、交通管理發展歷程
交通管理的研究隨車輛與道路交通的發展而產生。隨著社會及汽車工業的發展,交通管理的目的與技術措施也在不斷變化。初期的交通管理,其目的是保障交通安全。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加,道路上出現了交通擁擠阻塞現象,因此,在保證交通安全的基礎上,還要求交通管理達到疏導交通、保障道路暢通的目的。隨著城市現代化、機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交通問題主要表現在道路交通擁堵、排放污染和能源消耗三個方面。新問題對交通管理理論、方法、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總結國內外城市交通管理的發展歷程,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交通管理的產生與傳統交通管理。汽車交通出現初期,交通問題主要體現為交通事故的預防。治理交通的目標是建設適合汽車行駛的道路,在交通管理上,主要是克服頻繁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采取的管理措施,主要是針對性的分道行駛、限制車速、避免發生交通沖突等。隨著汽車交通總量的增長,交通擁堵逐漸成為主要交通問題,增建道路以滿足汽車交通需求的增長,逐漸形成了以“按需增供”為主要特點的傳統交通管理方法。
第二階段:交通系統管理。進入20世紀70年代,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給交通管理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在這些社會、科技背景下,治理交通問題的理念從增建道路滿通需求轉向以提高現有道路交通效率為主,即從“按需增供”的傳統交通管理方法變為“按需管供”的交通系統管理方法。交通系統管理的特點是:將人、車、路、環境作為一個統一體,從系統角度探求使現有交通發揮最優效益的交通問題綜合治理方案,從而避免交通問題的轉移。
第三階段:交通需求管理。20世紀70年代末,在汽車交通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人們在治理交通的實踐中逐步認識到,僅僅通過增建道路提高道路交通效率永遠滿足不了交通需求的增長,反而會刺激潛在交通需求,并增加交通污染的嚴重程度。因此逐步提出了交通需求管理的理念與方法。從歷來由增建道路來滿通需求的增長轉變為對交通需求加以管理,降低需求總量和優化出行結構,以適應已有道路交通設施能夠容納的程度,即改“按需增供”、“按需管供”為“按供管需”,達到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第四階段:智能化交通管理。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計算機及通信技術的發展,逐漸出現對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研究。智能交通運輸系統已成為21世紀現代化地面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方向。智能化交通管理的特點是:在基本不進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采用高新技術增加交通供給能力來滿通需求,使交通供需平衡,以解決交通問題。
三、課程體系的構建
縱觀交通管理的發展歷程,可知交通管理的內容、方法、技術手段等都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的更新,因此需要不斷優化和豐富“現代交通管理理論”課程內容,根據學科發展,交通管理理論、方法、技術發展和交通管理人才需求變化,及時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凝練,重視通過對經典理論構建、關鍵問題突破和前沿研究進展的案例式教學等方式,強化研究生對創新過程的理解。同時加強方法論學習與訓練,著力培養研究生的知識獲取能力、學術鑒別能力、獨立研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體系是實現培養目標的載體,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課程體系是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結構、開放性的知識、能力和經驗的組合系統。從課程組織結構來看,由“特性分析―基本理論―策略研究―實施方法―評估保障”這條清晰的主線貫穿全部內容,并結合相應的案例分析實現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如下圖所示。
四、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1.教學模式。從課程特點來看,交通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強、涉獵面廣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注意培養學生運用理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程在已有教學經驗基礎上,吸收了現代化的教學思想,采用了先進的教學手段,大膽提出了有別于以往的教學模式改革方向。(1)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問題導向式教學法(或任務驅動法)是指基于一些真實交通問題和實際任務,將學生放置到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情境中,啟發和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工協作、分析討論并最終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學習到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知識與理論,并掌握具體的分析方法。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新知識與新方法。在教學課件的設計上,研究組結合豐富的項目經驗,在講授每一章的內容之前,都會選擇一個與該章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作為“引子”,從解決這個實際問題出發,引申出講解主題。如在講解“城市道路交通擁擠收費理論與實施方法”這章內容時,可以選擇交通擁堵問題較嚴重的區域,讓學生們思考采用城市交通擁擠收費是否可以解決該區域的擁堵問題。學生若要解決這個實際問題,首先需要了解交通擁擠收費的概念、類型、機理以及如何定價等相關內容。在整個授課過程中,教師將圍繞這些知識點展開講解;同樣,學生也帶著對疑惑與解決這些問題的好奇心,主動參與到授課中來,積極討論和探索問題的答案。(2)啟發式教學法。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在交通管理理論教學中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承和注入,但這種“填鴨式”教學方式使得學生不能完全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聽課中不能與教師積極配合互動。而研究生教育應更注重培養學生的鉆研精神與創新能力。因此,教學應變“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從單向接受式教學發展為雙向互動式教學,運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引導學生積極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各章節特點采用如小組討論法、專題研究法和學生參與講解法等不同形式的授課形式。(3)經典案例教學法。經典案例教學是將理論聯系實際、抽象到形象的重要途徑。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對一些典型案例進行調查、閱讀、分析和討論,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交通管理理論課程中進行經典案例教學,就是使學生從模仿案例中積累經驗、掌握知識,最后能擺脫模仿,獨立地進行交通問題分析。此外,經典案例教學法對研究生獨立完成畢業論文具有指導意義。學生可模仿授課案例所使用的規范步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獨立查閱文獻,進行理論分析、模型構造、軟件使用和規范寫作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訓練,最終完成學期論文。
2.教學形式。為了保障上述教學模式能夠靈活地實施,本次課程建設在教學形式上也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1)形成理論完備、案例豐富的多媒體課件。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多媒體教學已成為大學課堂的一種主要教學方式。但過去大部分課件都是課本的復制,缺乏對教學內容深刻的理解以及生動、形象的展示,并未發揮多媒體的優勢。然而,教師的課件應“源于課本、高于課本”,即以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以合理的主線貫穿基本知識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以經典的案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2)結合精品課程建設,建立線上線下互動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開發適合教學的實時的面對面的方式。建立微課、視頻公開課等多種形式的線上教學方式,和以案例分析與項目研究為主的線下教學資源。線上學習,以學生自主看視頻為主,學生自主進行系統知識的學習;線下以實踐應用為主,給予學生充分的鍛煉機會,是一種對課程內容的拓展性學習。
參考文獻:
[1]別敦榮,易夢春,李家新.“十三五”時期研究生教育發展思路[J].中國高教研究,2016,(01):83-90.
[2]羅堯成.我國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研究[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李尚明.教學模式的分類研究[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5(3):73-77.
New Thinking of "Theory for Modern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Course Construction
CHENG Xiao-yun,WANG Jian-jun,LONG Xue-qin
(School of Highway,Chang'an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64,China)
一、成果導向的理念及其意義
1.交通工程專業就業目前現狀。從2000年開始,全國各高校紛紛成立了交通工程專業,以解決交通擁堵和提高交通效率為目標,具有明顯的道路特色,尤其是道路規劃與管理特色。中國的大學教育,社會關注最多的是畢業生就業情況,這也是專業生存的主要條件,因此對交通工程專業進行培養模式改革,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是各個學校都切實考慮的現實問題。
2.成果導向的工程教育認證理念。自2006年開始的工程教育認證是為了提高工程教育和人才培養質量,參與國際交流,是各學校繼評估后較為關注的一種資質認證工作,其基本理念為“成果導向”。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主要是根據社會需求、政府要求和學校特色確定本專業學生能夠到達的最終學習成果,確定學生所能達到的最大能力,以此來構建課程體系和教學策略,并在過程中進行質量與效果評價與持續改進,使得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逐級達到頂峰成果。學生最終成果既是成果導向的終點,也是其起點,將決定學生的就業可接納性、專業勝任性和社會適應性。[1]
二、成果需求分析
1.就業領域分析。根據我校十多年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分析,就業領域主要有道路與軌道建設、軌道交通運營、軌道交通維護管理、交通規劃、交通管理、交通咨詢、物流與汽車服務工程等領域;根據北京工業大學的需求調查,本科生可以進入智能交通和產品生產開發等領域。隨著解決交通問題成為社會的共識,隨著智能交通、綠色交通以及軌道交通的大力發展,對交通人才的需求會有增加,尤其是高速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將會需要大量的建設、運營管理與維護人才。
2.能力需求分析。通過對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的調研,企業對大學本科生的工作情況反饋主要集中在“與學歷不匹配的能力、手高眼低的工作態度、不夠扎實的基礎知識、較為缺乏的實踐能力、有待提高的綜合素質”。企業現場對大學生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專業能力:需要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專業職業技能(文案寫作、軟件操作等)、綜合解決問題能力(處理專項問題及突發事件的能力)。綜合素質:需要良好的工作態度、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自學能力、交往與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
三、基于辦學特色的最終成果的確定
1.學校的辦學特色。交通工程專業一般都依托學科背景而成立,如北京工業大學依托土木類、西南交通大學依托鐵路類、武漢理工大學依托汽車類、長安大學依托公路類、中國民航大學依托民航類等。依托學校的辦學特色,既能依托學校的強勢學科力量,進行交通工程專業建設和特色建設,提高專業特色和質量;又能借助于行業優勢,了解行業需求和發展,有針對性地培養,能夠緩解本科生的就業壓力。
2.培養目標的確定。基于對交通工程學生的就業領域尤其是軌道交通行業發展和大連交通大學的軌道交通辦學特色,確定了我校交通工程專業的軌道交通特色定位。本專業培養具有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系統掌握交通工程專業知識和分析方法,具備交通系統規劃與設計、交通設施設計與施工管理、交通運輸系統運用管理與維護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道路交通、軌道交通行業和政府部門從事交通規劃設計、交通工程施工與管理、運用管理與維護等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
3.培養要求(最終成果)確定。基于成果導向的工程教育認證理念,根據交通行業和軌道交通行業對本科生的要求,依據培養目標,從滿足工程認證和專業評估的角度,將交通工程專業學生最終成果,也就是畢業要求確定如下:(1)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身體健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社會責任感和工程職業道德。(2)具備從事交通工程專業所需要的數學、物理等相關自然科學知識。(3)熟悉國家關于交通運輸規劃建設與運用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規,能正確運用國家相關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4)具有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設計和實施交通工程實驗的能力。(5)掌握計算機軟硬件基本知識,具有較強計算機應用能力,能熟練使用本專業應用軟件。(6)掌握一門外語,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能夠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的交流與合作能力。(7)具有綜合運用理論和技術手段設計系統和作業過程的能力,初步具備科學研究、科技創新能力。(8)掌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資料收集和新知識獲取能力。
四、培養方案設計
1.培養方向的確定。行業的高速發展,新知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現場對畢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將我校交通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厚基礎、寬口徑、高能力”人才培養,定位為“技術與管理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培養,以適應就業和評估認證的要求。交通工程專業要為交通運輸業培養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根據我校的軌道交通特色,交通工程專業設置兩個方向:道路交通工程方向和城市軌道交通方向。道路交通工程方向是傳統的交通工程方向,主要面對道路設計與建設和道路維護等領域;城市軌道交通方向體現辦學特色,主要面對軌道交通線路運營與管理、維護等領域。
2.大學生基本能力的保障課程。對于大學生基本素質和創新的理論基礎通過培養方案中的通識教育課程提供。世界觀與價值觀的認知通過馬哲系列課程來理清,對外交流能力通過外語系列的課程來提升,科學邏輯思維通過數理系列的課程形成,健康的體魄由體育系列的課程來保障,工程基本技能由力學系列、電學系列、制圖系列和計算機系列課程來奠定基礎,初步管理能力由經管系列課程提供概念,人文素質課程由綜合素質系列課程來培養。
3.專業基礎課程體系。交通工程專業的“5E”特色體現了解決交通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從人、車、路、環境等方面的相互關系出發,進行協調發展研究,才能保證交通的安全、綠色與高效。因此在專業基礎課程主要著眼于打基礎、培養全局觀,從培養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角度出發,設置了管理運籌學、交通系統工程、交通工程總論、城市軌道交通、城市總體規劃原理、交通規劃、道路勘測設計、交通管理與控制、交通設計、交通安全、交通分析、交通檢測技術、交通系統仿真、智能運輸系統、交通管理信息系統等課程。
4.少學時下特色課程設置。目前培養方案的特色是降低總學分,減少教學時,將傳統的教師“教”變為學生“學”。在這樣的情況下,專業特色課程的設置必須將方向中基礎知識融入有限的學時中,高效地達到學習成果。城市軌道交通方向:課程設置主要以軌道交通運營與維護為主,設置運營組織與管理、工務管理、機電設備、運行控制、公共交通規劃、運輸樞紐規劃與設計等課程。道路交通工程方向:課程設置主要以道路規劃設計與建設為主,開設土質學與土力學、結構力學、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路基路面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建筑材料、土木施工、項目管理等課程。
5.實踐能力的培養。從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出發,實踐能力將是培養目標的最終表現形式。而目前的大學生普遍缺乏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培養方案中增加實踐環節的比重,采用課程實驗―工程實訓―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專業實訓―畢業設計等環節逐級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課程某一理論驗證與應用,到某一專業技能的強化進而提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和持續改進
1.教學過程。根據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將學習過程的主體改為“學生”,以“學”為主。據北京工業大學的調查顯示,結合項目進行實踐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在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教學過程中,結合項目進行實地訓練,鼓勵學生深入企業,自選題目。將理論與現場實踐結合起來,要求學生使用計算機通用軟件和專用軟件,強化文案表達和自動化辦公能力,強化專業基本技能和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2.質量評價與持續改進。開展學習成果評價改革,改變一張卷定終身的模式,注重學習過程質量和專業技能的考核,針對課程所支撐的能力,可以采用測驗、討論、小論文或是小案例分析等形式輔助考核。理論課程、實踐環節都要進行教學總結,針對學生能力達成程度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找到切實改進措施,進行持續改進,以逐級達到學生的最終成果。
應用成果導向理念進行培養模式改革,是應用型人才教育理念的基本體現,是發揮學生主動性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但在目前大學教育低頭族、曠課族涌現的情況下,要讓學生主動學習,還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藝術的研究。實踐能力提高的最好的方式是去企業實踐,因而探討校企聯合是以后提高實踐能力的主要研究方向。
關鍵詞:全球定位系統 車載終端 無線數據鏈路 電子地圖
中圖分類號:TP2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3-0148-01
1 引言
GPS系統自從建立以來,在測量、海空導航、車輛引行、導彈制導、精密定位、動態觀測、時間傳遞、速度測量等方面,顯示出強大功能及無比的優越性。它具有使用方便,觀測簡單,定位精度高,經濟效益好等優點。隨著城市建設在我國規模的擴大,車輛越來越多,交通管理和合理的調度、指揮和警察車輛安全管理已經成為在公安和交通系統中一個重要的問題。交通發展如GPS定位技術的出現為車輛導航和定位提供了特定的實時定位功能。通過GPS接收器允許司機知道他在任何時間的位置。通過車載電臺將GPS定位信息傳到指揮調度中心,調度指揮中心可以及時掌握每輛車的位置,并在大屏幕顯示電子地圖。
2 GPS基本概念
全球定位系統(GPS)是美國自1970年代以來,持續了20年耗資200億美元,在1994年完成的,利用導航衛星測量和測距,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這是阿波羅航天飛機登月計劃后美國第三大太空工程。今天,全球定位系統已經成為一個最實際的,也是應用最廣泛應用的全球精密導航、指揮和調度系統。
3 GPS技術特點
(1)定位精度高;(2)觀測時間短;(3)測站間無須通視;(4)可提供三維坐標;(5)操作簡便;(6)全天候作業;(7)功能多、應用廣。
4 系統功能
系統主要功能有:(1)監控功能;(2)管理功能;(3)報警功能;(4)電子地圖顯示功能;(5)終端顯示系統顯示功能。
5 GPS車輛監控系統原理
安裝在車輛上的GPS接收機根據接收到的衛星信息計算出車輛的當前位置,通信控制器從GPS接收機來提取所需的位置、速度和時間信息,結合車輛識別信息形成數據包,然后通過無線信道發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的主要接收站發送數據,并提取定位信息,主要根據汽車數量和組數的車輛,并在監控中心的電子地圖顯示。同時,在控制中心的系統管理員可以查詢車輛的運行狀態,根據汽車的數量合理調度車輛。
6 電子地圖操作GIS
(1)根據監測目標、內容、性質、范圍和其他需求分層,根據工廠,如公路、加油站、政府信息顯示。
(2)縮放地圖,使用矢量數字地圖可以任意放大、縮小、移動,并能根據用戶需要形成地圖。
(3)屬性查詢,系統支持公路、地理、標記等多種查詢方法,包括任何區域指定查詢,指定的實體圖形查詢、數據庫邏輯查詢相關的數據項。提供用戶指定的區域查詢,例如查詢根據地名、行政部門、用戶查詢等在指定區域屏幕上顯示。
(4)層編輯器,系統提供了強大的圖形編輯功能。可能有錯誤的輸入或混亂的原始數據編輯,也可以修改圖形、設計線條、色彩、符號、筆記等,還可以結合復雜地形建立拓撲關系,用戶可以添加新的道路。
(5)自動漫游,在一個移動的車輛可以更新屏幕窗口,可以將監控目標在某一窗口顯示,實現自動跟蹤和實時監控。
(6)測量:可以測量地圖上任意兩點間的距離和任意多邊形區域的面積。
7 車載GPS智能終端系統
交通信息采集部分,包括車輛調度控制、電子收費系統和交通信息服務。這要求參與車載終端每個部分參與交通信息采集,需要車載終端提供精確定位車輛信息和車輛運行狀態信息。在車輛調度控制部分,車載終端作為接收機控制,負責接收其指揮調度信息中心的信息;電子收費系統需要車載終端和收費站完成支付交易;車載終端或交通信息服務平臺給服務端接收司機和乘客請求。因此,車載終端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8 結語
本文基于GPS車輛監控和調度系統研究,有效地解決了道路和車輛發生的問題數量,在GPS衛星定位技術、無線數據通信平臺的幫助下,巴士公司、出租車公司、長途客運公司得到了全面的信息,系統運營商實現了更加健壯的管理模式。同時提供了高效的操作效率,減少空載運行和交通擁堵現象,同時可以提高汽車防盜,提升了綜合安全性能。
參考文獻
[1]陸建,王煒.城市出租車擁有量確定方法[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4.
一、城市管理人才社會需求分析
隨著我國城鎮化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急需城市管理人才,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管理人才匱乏和知識背景失衡,加劇城市管理人才培養需求
城市發展的決定因素是管理城市的人,專業化管理人員的思想、觀念、知識結構決定著城市的發展效能和質量。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中觀層次的城市管理人才、企業微觀管理人才和國家宏觀管理人才緊缺,急需一批在知識結構上文、理、工、經、管、法相互滲透、全面而完善的專業化管理人員。
(二)城市化加速發展和城市現代化程度不斷提升,催生城市管理人才需求空間
目前,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已超過50%,城市化率每年增長約為1.2個百分點。城市化進程會伴隨大規模的城市基本建設,以及層出不窮的“城市病”和不斷推進的舊城改造,為專業化的城市資源經營和城市綜合開發管理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人才需求空間。
(三)大力投資市政工程建設,凸顯城市管理人才缺口及適配
隨著國家和地方對市政工程的大力投資,以及鼓勵民間資本的進入,給市政工程注入了動力源,隨著全國各城市加大市政建設發展和運營服務管理,使得人才缺口問題越來越凸顯,專業人才的供給亟待解決。
(四)從天津市城市建設和發展來看,城市管理人才需求規模在持續增進
隨著天津市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綜合功能配套和房地產開發經營業發展,催生專業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一方面,天津市近3年均處于城市建設發展高峰期。另一方面,天津市的土地和房產市場持續發展,為房地產項目、樓宇等管理帶來了人才需求空間。
(五)突出和明晰城市管理專業定位和特色,放大城市管理人才需求供求匹配
目前,城市管理專業的就業領域涉及城建、國土、市政、環保、規劃、房地產經營開發、物業管理以及教學研究機構等部門或企業。基于城市各個領域科學化管理,從市政基礎設施到商務樓宇和產業園區建設項目運營服務管理,從市政企業、建筑企業到房地產開發企業、物業管理企業都急需補充大量管理人才。
二、城市管理專業建設基礎、目標及特色
天津城建城市管理專業是在學校城市管理學科群和學院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基礎上,依托天津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天津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和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著手籌建。在專業建設基礎和條件上,學校于2011年組建公共管理系和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2012年獲批自主設置城市管理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設立生態宜居城市與可持續建設管理研究中心。現有專職教師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專業涉及經濟、金融、管理、工程等領域,具有承擔城市管理專業教學與科研任務的基本師資隊伍,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天津城建經管學院城市經濟與管理實驗中心設有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綜合訓練中心、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實驗中心、電子商務平臺、微機應用實驗室、管理科學與工程實驗室、城市經濟實驗室和校外實訓基地(36個),為本專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實驗和實習平臺。
依托學校學科基礎和行業背景設置,適應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基于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發展理念為指導,明確了城市管理專業定位。其定位凸顯服務城市微觀層面管理上,突出在市政領域、樓宇經濟領域、產業園區領域等建設和管理領域服務,以城市基礎設施、公益性設施和生產經營性設施等城市建設與運營管理為主,兼顧城鄉規劃與產業優化管理為特色,培養適應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具備現代城市管理理念和思維,掌握現代城市管理理論、知識、技術與方法,接受城市基礎設施、公益性設施和生產經營性設施等建設與運營服務管理實踐訓練,能在城市建設和管理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城鎮社區、房地產企業、物業管理企業等,從事城市建設與運營服務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要求學生掌握現代先進城市管理理論、知識、方法和技術,具有從事城市微觀層面管理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在此基礎上,天津城建城市管理專業建設突出以下特色。
(一)依托基礎夯實、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城建類學科基礎平臺
天津城建是天津市唯一一所城建類學科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市屬普通高等學校。學校立足天津、面向全國,致力于服務我國城鎮化和城市現代化建設,構筑了互為依托、相互支撐的城市規劃與建筑、城市建設、城市經濟與管理、城市環境與生態、數字城市、城市文化等六大學科群。本專業正是依托這六大學科群,重點突出城市經濟與管理學科群,具有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學科基礎夯實的專業依托學科基礎和平臺,保障了專業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二)突出“一二三三二”人才培養特色體系
突出本專業“一個導向理念(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發展理念)、兩個面向(面向天津城市微觀管理、面向城市基層一線管理)、三個領域(市政領域、樓宇經濟領域、產業園區領域)、三類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公益性設施和生產經營性設施)、二類強化(強化以城市建設工程項目運營服務管理為主,兼顧建設工程項目建設管理;強化建設項目建設前期規劃分析決策和建成后運營服務管理)”的人才培養要求和辦學特點。
(三)明晰和強化人才培養規格的差異性
與國內主要院校開設城市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比較看,天津城建設置本專業具體差異表現在:
1.培養目標定位方面。重點突出城市微觀管理層面,強化具體某幾個城市領域管理,注重涉及面精準和緊密契合天津和全國城市建設和發展管理領域亟需人才培養的關鍵需求。
2.課程設置方面。本專業與其他高校課程設置內容相比,突出了城市不同領域設施建設項目前和建成后具體運營服務管理課程內容,比如開設招商學、城市建設項目環境質量與影響評價、市政工程規劃、城市工程可行性分析、物業資產經營管理、客戶關系學等專業課程。
3.畢業生就業方面。畢業生適應的工作領域包括政府機關、城市建設部門、城市非政府機構組織和相關教研機構從事規劃、設計、社區管理、物業管理、城鎮發展決策研究與建設管理等工作,而且注重突出學生能夠在城市市政建設和管理企事業單位以及房地產經營開發企業、物業管理企業從事城市相關領域針對各類設施建設前和建設完成后的一線具體運營服務管理工作。
三、城市管理專業課程設置
天津城建對于城市管理的專業課程設置涵蓋以下六大版塊:
城市規劃基本理論
該部分涵蓋《城市發展概論》《城市地理學》《城市規劃原理》《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規劃》等課程,主要側重于:城市形成的動因,城市化進程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城市規劃的任務和作用,城市用地分類、評價、構成和布局,項目建設規劃控制,城市規劃實施的目的與作用,城市規劃實施的機制、原理等知識。
土木工程基本知識
該部分涵蓋《土木工程概論》《建設項目管理》等課程,具體而言,主要側重于以下知識的教學: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公路工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土木工程的結構和施工技術等內容。
市政公用設施管理
該部分涵蓋《市政管理學》等課程,主要側重于以下知識的教學:城市市政公用設施類型,城市水源保護及主要給水設施布局及城市污水量預測與污水處理,城市用電負荷預測與計算,城市供電網絡,城市燃氣輸配設施,城市電信工程,城市垃圾收集和處理,城市工程管線布設,城市消防工程設施布設要求,城市災害防范。
城市道路和交通管理
該部分涵蓋《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等課程,主要側重于以下知識的教學:城市綜合交通構成,城市交通調查,城市公共交通結構,我國城市交通發展政策,城市交通樞紐設施類型與特點,城市軌道交通特征,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標準。
城市生態環境管理
該部分涵蓋《城市生態學》《城市環境影響評價》等課程,主要側重于以下知識的教學:城市生態系統的構成與功能,城市環境問題的類型、成因、評價目的、內容、程序與基本方法及綜合治理途徑等。
智慧城市管理基本知識
該部分涵蓋《智慧城市管理》《物聯網技術》等課程,主要側重于對以下知識的教學工作: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遙感技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城市建設管理中的應用,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全球定位系統(GPS)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應用等。其中,核心課程涵蓋: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原理、公共行政學、城市管理學、城市規劃原理、城市經濟學、城市社會學、城市數字化管理、土木工程概論、建設項目管理等課程。主要專業實驗涵蓋:高級程序設計語言C 、應用統計學課程設計、建設項目管理課程設計、數字化城市管理課程設計、房地產開發與經營課程設計、城市建設項目環境質量與影響評價課程設計等。主要實踐環節涵蓋:城市管理專題調查、城市管理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實習、畢業論文等。
四、城市管理專業建設發展的若干思考
第一,強化實踐教學能力。建立3D虛擬仿真實驗室、數字城市實驗室、城市應急管理實驗室,通過與政府、非政府組織以及相關企事業單位溝通,建設實習基地,以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為支撐,以需求為導向,針對所需知識及技能調整現有的課程體系,強化“課堂教學―實驗室實驗―基地實踐”鏈式化培養。
第二,組合立體師資力量。任何專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交流和共識,特別是新生事物的建設和培育。因此,城市管理專業發展必須吸納先進理念、優秀的人才,以開放的思維,組合立體師資隊伍,將相關專業的教授、知名學者、社會需求方請到隊伍中來,群策群力,共生共建。
關鍵詞: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意義;內容;建議
隨著我國高速公路的不斷建設,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趨勢,開展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研究也日益重要。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學化,協調好人、車、路及管理部門的關系,建立一套符合中國交通實際的管理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安全的公路交通,是安全管理科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
一、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若干理論
安全就是對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負責,安全就是穩定、就是發展、就是生產力、就是效益,安全管理居各項管理工作之首。有關國際資料統計表明,國家或企業組織對安全生產的投入產出比是1比80,所以安全生產是最值得投入的高回報項目。布置任務,先布置安全工作;督察生產,先督察安全業績。
企業制定全年安全生產重大責任性事故的目標,在此總目標下,各基層單位(集體)制定各級各項工作的安全目標,細化量化。
劃分安全責任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環節。
建立健全各項安全制度和崗位操作規程,用嚴格的制度和規章約束行為,從班組到全公司嚴格建立安全生產管理網絡,配備專、兼職安全員,嚴格堅持安全檢查制度。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強化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防范意識。
在具體工作處理容易出問題的環節,可稱之事故預防的重點。安全工作重點,就是找出人和物中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安全工作要有抓手,有突破口,通過開展活動把安全貫穿到工作的全過程。
高速公路是全封閉、多車道、具有中央分隔帶、全立體交叉、集中管理、控制出入、多種安全服務設施配套齊全的高標準汽車專用公路。高速公路具有行駛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等特點,由于高速公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交通事故大為減少,其事故率只有一般公路的1/3—1/4,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上車速快,一旦發生事故,其嚴重性增大,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兩倍。我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發生起數和死傷人數較多,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的高速公路起步不久,駕駛員對高速公路不熟悉、不適應,也和高速公路管理水平落后有關。我國正處于高速公路建設迅猛發展時期,高速公路發生重大事故,其政治影響和經濟損失都十分嚴重,所以,研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職稱論文
二、安全管理體系的構成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是一個由人、車、路、管理組成的系統問題,這4個因素相互協調、相互作用,任何因素出現問題,都將影響到交通安全。其中人的因素至關重要,高速公路上的事故由人為因素引起的占95%。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制動性能、轉向操縱性能等對交通安全也有很大影響。高速公路本身的構造、安全設施也是影響交通安全的因素。交通管理,對保障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筆者將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討論:
1、人的因素
由于高速公路全封閉、全立交,路況良好,所以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不需采用很多措施,這樣導致駕駛員警惕性下降,一旦遇到問題,反應不及時,就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駕駛員缺少高速公路行駛經驗,缺乏高速公路交通常識,駕駛員長時間疲勞駕駛,以及駕駛員的交通安全法規意識薄弱,例如:無證駕駛、酒后開車、超速行駛、違章超車及違章裝載、車輛間距過近等。在雨霧天氣及路面結冰或雨后積水時,更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此外,乘車人在高速公路上隨意上下車以及擅自在高速公路上穿行都是引發交通事故的原因。
2、車的因素
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車速高,所以要求車況良好,發動機、輪胎、制動系統都應該在行駛前進行維護和檢查。輪胎爆裂是我國高速公路發生交通
事故的最普遍原因之一,因此而引起方向失控的情況十分嚴重,占車輛引起交通事故的19%,其他的原因包括發動機故障、發動機過熱、電氣故障、燃料用盡等。車輛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要注意規定車速,還要注意應與其他車輛保持一定距離,車速過高或過低都是十分危險的,要注意行車道的占用,還需注意載物的規定,不要超載,不要偏載而造成離心力過大而發生交通事故。
3、路的因素
路的因素主要指高速公路的線形設計和道路結構。其中線形設計與交通事故關系較大,如道路的曲率半徑過小、直線距離過長、視距過小、縱坡過大,平縱線形不協調等。此外,路面的強度穩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也是影響高速公路安全行駛的原因。由于高速公路車速高的特點,路面上的一個小石粒或路面結構小的破損都可能導致大的交通事故,故高速公路的保養也非常重要。
4、管理的因素
高速公路管理,在我國還沒有統一的模式,由于“一路兩制”即公安部門和交通部門職責不清,使得管理出現問題。此外,管理的硬件設施落后,科學化管理水平低,也是影響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部門應對高速公路提供有效的管理,為人民提供安全、舒適、通暢、迅捷的行車環境,從而減少交通事故,保證通行安全。
三、針對安全管理體系提出的幾點建議
1、應對駕駛員加強教育和管理,提高駕駛員的素質,針對高速公路的行駛特點,對駕駛員進行安全教育,讓駕駛員懂得高速公路行駛中的注意事項。對違章的駕駛員進行教育處理,使之從中吸取教訓。駕駛員在行駛前應注意制定合理的行車計劃,不要疲勞駕駛,不要超速行駛,對車輛要進行必要的檢查,應按要求使用安全帶。此外,要加強對全社會的安全法規教育,使人們了解高速公路與一般公路的區別,加強高速公路安全附屬設施的管理及維護,從而杜絕乘車人在高速公路上隨意上下車及行人穿越高速公路現象的發生。
2、保持良好的車況,嚴禁超速行駛,注意保持車距,嚴禁超載。對超速、超載的車輛進行必要的處罰,并結合安全教育,使其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危害性。
3、我國的高速公路設計是以汽車的計算行駛速度來決定線形標準的,但是在高速公路上,許多汽車都是以大于計算行駛速度的速度行駛的,所以,筆者認為公路的設計應以一個大于計算行駛速度的速度為標準來計算各種線形指標,這樣做,雖然工程造價提高了,但交通事故卻會下降,那么社會效益還是比較好的,而且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這樣也適應汽車性能不斷提高的要求。此外,在道路設計時,選用合適的線形標準,注意道路的平縱線形配合,道路的路面設計及施工應符合國家規范要求,且在道路投入運營后,注意養護與維修,在線形不好的事故多發地帶要設立醒目的標志提醒駕駛員注意。
(東北財經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遼寧大連116025)
摘要:近些年,城市規劃中出現諸多通病,如規劃萬能、違法審批建設、規劃萬變、盲目擴大城市規模、先審批后規劃和擅自設立開發區等,表明我國城市規劃體系滯后。本文分析了福州城市規劃中在城市規劃編制、用地供需、交通道路、生態環境和體制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重點提出了應對措施,旨在為城市規劃工作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參考。
關鍵詞 :城市規劃;城市管理體制;城市建設
中圖分類號:F29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5)06-0104-05
收稿日期:2015-04-06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城市規劃在政府職能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城市規劃以其高度的戰略性、綜合性和政策性,在優化城市空間資源配置、協調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和提供高效城市服務等方面發揮著日益突出的作用。
一、福州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
1.城市規劃編制
(1)規劃滯后,控規覆蓋面不全。在規劃編制中,缺乏戰略性和前瞻性,對新情況和新問題的研究不夠,使規劃適應不了市場經濟下城市快速發展的需要。城市規劃的引導方向不夠明確,造成福州東部城區(鼓山片和快安片)和機場至福州方向發展滯后。另外,目前五城區規劃建設用地內仍有約77平方千米未重新修訂控規,控規覆蓋面不全。部分已編制完成的控規主要針對用地功能布局進行規劃控制,缺乏對城市設計和城市生態系統方面的研究,規劃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2)公眾參與程度不夠。在規劃編制過程中,規劃編制管理部門和規劃設計單位往往偏重領導的意見,而忽視專家和公眾的意見。規劃編制和審批的過程往往流于形式,造成規劃不能深入人心,失去了規劃實施的群眾基礎。
(3)規劃執行的嚴肅性不夠。在城市規劃實施過程中,規劃的基礎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有些建設單位乃至各級政府隨意調整規劃,改變土地使用性質,增加建設容量,使技術上原本合理的城市規劃面臨調整。部分領導干部忽視規劃的權威性和剛性作用,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規劃實施的整體性和全局性。有的甚至尚未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卻已經大興土木建筑。
2.用地供需
(1)建設用地拆遷交地比較難。隨著溫福鐵路、福廈鐵路、向莆鐵路、繞城高速、漁平高速和福清核電等一大批國家、省級重點建設項目的相繼開工建設,用地總量明顯增加。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共獲批征集體土地16 087.22畝,已交地13 688.59畝;2014年共獲批征集體土地11 642.52畝,已交地2 434.68畝。以上數據表明,征地量與交地量的差距逐年擴大,特別是2014年二者差距明顯,除了受到宏觀經濟面影響外,主要還是征地、拆遷交地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造成交地量大幅縮減。
(2)違章建筑多,拆遷成本高。據初步統計,目前福州約有違法建筑450多萬平方米,分布區域廣泛,多處于正在開發的新區和逐步城市化的近郊鄉鎮,如金山新區以及近郊城門、蓋山、新店和上街等鄉鎮。其主要根源:一是對城區周邊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只堵不疏。二是執法力度不夠。三是蓋違章建筑成本低,“利潤”高,有利可圖。四是不適當的拆遷補償也誘發和驅使部分村民在拆遷地塊和重點工程周邊進行違法建設以獲取經濟利益。
3.交通道路
(1)路網結構不合理,路網系統總量不足。福州市區現有路網指標除主干道達到國家規定要求外,其余道路(快速路、次干道和支路)網密度均低于國家標準。道路網密度按國家規范要求至少應為5.40千米/平方千米,目前國內同類城市一般達6千米/平方千米以上,而福州僅為4.34千米/平方千米。次干道和支路缺乏配套,斷頭路和瓶頸路較多,整個次干道和支路系統不成網絡,可達性差,交通不便。據統計,近幾年道路年均增長不足5%,而私家車年均增長29.10%。且新增道路主要集中在城市新區,私家車出行高度集中在市中心區,增加了中心城區道路交通的壓力。另外,過江橋梁兩側缺乏集散性道路,也影響著過江交通效率。
(2)交通組織不合理,交通科技管理水平不高。在完善中心城區路網體系過程中,缺乏整體交通組織規劃,特別是單向交通組織的規劃研究。在“堵點”的交通組織優化上需要打通的道路、改造的節點(如銅盤路/福飛路口、華林路/樹湯路口、華林路/福壽巷路口、白馬路/寧化路口、福馬路腫瘤醫院門口、金雞山隧道北出口和福飛路/南平路口等)缺乏整體協調,難以得到有效落實。福州大外環高速公路網尚未形成,從福州中心城區出行尤其是往返機場或上高速公路的車輛需穿越福州中心城區,過境、貨運交通與城區客運交通混雜在主干道上,交通疏散緩慢。另外,交通管理設施科技水平不高,也阻礙了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
4.生態環境
(1)飲用水源地存在污染隱患。福州城區7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染隱患。東區水廠水源地連江塘坂水庫水體受上游古田縣石板材加工業廢水、羅源縣畜禽養殖污染的影響;東南區水廠取水口受內河污水、海水頂托的影響;城門水廠、義序水廠取水口也受倉山區城門鎮、蓋山鎮畜禽養殖和周邊生活污水及取水口上游采沙、堆放垃圾等污染的影響,飲用水源水質不穩定。
(2)部分內河存在臟亂差現象。由于部分內河沿岸沒有鋪設市政污水管道,或已鋪設但由于排污單位必須先繳納接管費后污水才能接入污水管道等原因,造成大量的垃圾、生活污水和個別工業廢水直接排入內河。一些“城中村”及城郊結合部的大部分居民沿河建房,生活污水直排內河。城郊結合部一些外來人口生活垃圾隨處丟棄,嚴重污染內河水質和河道景觀。
(3)城市綠地指標仍然偏低。福州園林綠化三項指標雖已達到宜居城市的要求,但均處于臨界點。2009—2014年,福州園林綠化三項指標始終處于徘徊狀態,城市綠地總體綠量不足,道路綠化達標率也還有差距。隨著城區的不斷擴大和人口的不斷增加,充分利用現有山體資源進行擴綠、增綠建設,持續提升園林綠化三項指標有待進一步努力。
5.體制機制
當前城市管理權責利不一致,缺乏活力。城市管理單靠一個部門單兵作戰的體系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基層對城市管理的責任制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多靠突擊辦法,街(鎮)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責任有待強化。市級對區、街(鎮)的指揮和督導作用還需加強。目前福州城市管理中的環衛、市政、房管和綠化等作業管理部門屬于行政式事業單位,運行機制仍處于行政命令和計劃調度的模式中。由于是獨家壟斷管理,致使管理松懈,管理水平不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低下,缺乏活力。
二、解決福州城市規劃問題的對策
在新形勢下,福州應按照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的目標,以更寬的視野謀劃新一輪城市規劃,以更高的層次加快城市建設,以更嚴的標準提升城市管理,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努力打造“天藍、水清、地綠、市潔、行便、市民素質高”的海峽西岸省會中心城市。
1.科學規劃,合理引導和控制城市實現有序發展
(1)加強規劃引導,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樹立超前、高標準的規劃理念,以規劃引導城市建設發展。近期規劃重點是東部城區和機場至福州方向,大力推進這一帶開發建設,高起點規劃,將其建成福州標志性都市帶,提升福州的視覺形象。進一步推進中心城區控規重新覆蓋工作,按輕重緩急安排規劃編制重點任務,城市中心區、馬尾快安、羅星、瑯岐片區、舊城改造區和擬出讓的土地等城市建設重要控制區域,優先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強規劃編制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按照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和建設宜居城市的標準開展城市新區規劃,同步完善舊城規劃。提高新區各項公共配套設施的標準,解決舊城區歷史遺留的公共服務設施薄弱問題,完善各項公共配套設施規劃。規劃注重城市歷史文化和山水生態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提升城市品味,優化人居環境。
(2)增強城市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按照“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和公眾參與”的要求,積極轉變城市規劃修編方式,廣泛征求有關部門、專家學者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強化對城市規劃實施工作的監管,嚴格落實城市規劃的空間管治要求。凡已納入城市規劃“藍線”、“綠線”、“紫線”和“黃線”管治的空間,必須依法加強控制。增加規劃的透明度,通過新聞媒體等多種形式做好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宣傳工作,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關心、支持和監督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實施。對城市建設重大規劃實行公眾參與、專家評審和政府決策“三位一體”的規劃審批體制,促進規劃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城市總體規劃須依法經同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審查同意后方可上報審批。在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論證及公示階段,提前告知人大,以便人大介入和參與,加強規劃把關。規劃調整必須嚴格執行相關制度。建立和完善規劃成果展示制度、規劃審批變更聽證制度以及違反規劃管理行政追究制度。
2.破解城市建設征拆難問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1)健全被征地農民保障機制。一是拆遷補償要弱化區位差異,適當提高征地拆遷補償價格,加大政府獎勵力度,讓絕大數群眾能就近買得起與被拆遷房屋面積相當的房屋。二是進一步健全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水平,適時根據物價水平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進行調整。擴大制度覆蓋面,實現應保盡保。加強失地農民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實現有能力就業的盡量就業。三是加快安置房建設。實行“安置先行”政策,打破村鎮界限,選擇合適地段,建設大型失地農民居住區,集中建設,分批安置。四是規范留用地安置政策。立足于建立簡便易行、又能保障被征地農民長遠生計的機制,出讓一些區位好、商業收益高的地塊,由政府統一建設一批物業,作為村集體留用地的貨幣補償。
(2)加大執法力度,打擊違法建設。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刷寫標語、組織宣傳車入村播音、散發宣傳單、邀請新聞單位采訪報道和公布舉報電話等方式,在農村廣泛宣傳守法用地的目的和意義,提高依法用地意識。二是開展執法巡查。建立動態巡查和部門聯動機制。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單位特別是違法建設較為嚴重的倉山和晉安的監控與巡查。三是加大處罰力度。對違法建設分門別類查處,對已經列入建設用地計劃范圍內的違法建筑堅決予以拆除,全力維護規范有序的土地管理秩序。
(3)改進農村住宅用地管理辦法。結合新農村建設,創新農村住宅建設思路,在條件具備的地方取消農戶單獨建房,引導各地在城鎮規劃區內建設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的新型農民社區,促使農民向城鎮集中,最大限度地節約農村居住建設用地。鼓勵和引導農戶騰出無人居住的舊住宅,由村集體統一進行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加大財政投入,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使“城中村”村民轉為市民。
3.完善城市路網結構,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1)繼續完善城市路網結構,增加路網系統容量。一是打通片區道路瓶頸,提高路網密度。根據城市中心區道路交通規劃,加大設施建設投入。新建、拓寬一批道路,增加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使路網的級配達到宜居城市標準,提高中心區的交通疏導能力。二是推進二環交通節點改造,建設白湖亭立交,拓寬金雞山、象山隧道和鰲峰洲大橋,消除局部蜂腰路段,進一步完善二環路快速路的功能。加快三環路建設。完善金山大道、浦上大道和國貨路等二環與三環之間的主干道,盤活整個路網,建立城區各區域之間的快速聯系通道,提升路網的整體功能,保障區域間的通達性。三是推進環路與外圍交通連接線道路的建設,建設螺洲大橋、甘洪路和后塘路等連接線,建立城市中心區與大學城、青口汽車城以及福清、長樂、馬尾等外圍組團之間的連接道路,加強福州路網與國家高速路網的銜接,強化周邊地市以及國道省道和高速公路之間的聯系,提高市區經濟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2)合理規劃建設停車泊位,加強停車場管理。規劃部門要在城市控制性規劃和詳細規劃中合理布控停車位。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推行政府扶持的業主管理模式,鼓勵各類建筑物配建的停車場和單位內部停車場對外開放。加緊落實《福州市停車場建設管理規定》,規范城區停車管理,黃金地段和繁忙時段停車進行價格調節,提高收費標準。在住宅建設比較完善的地區結合小區道路設立停車位。先期在鼓樓和臺江區重點區域建設停車場(庫),以點帶面,帶動城區公共停車場(庫)的整體建設,從而緩解城區停車難問題。
(3)進一步優化交通組織,提高交通管理水平。規劃、建設、設計和交通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城區“堵點”交通問題的科學研究,認真查找產生交通擁堵的原因,采取措施,挖掘路口的交通潛力,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對一些畸形交叉口和重要節點等進行道路的局部改造,重新進行渠化設計和交通組織優化。對改建有困難的路口,采用調整公交線路和限制車輛行駛等措施,簡化交叉口的交通。制定市區單向交通組織總體規劃,根據交通組織優化的要求打通斷頭路,疏通小街巷,改善路口通行條件。積極建設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進一步完善交通管理。此外,開展市民交通安全意識教育,提高市民綜合素質,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習慣,爭做文明市民。
4.大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宜居城市
(1)開展城市內河景觀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內河整治要突出顯山露水和建設親水性、生態性河道的特點,注重城市傳統文化的保護,使之成為旅游景觀和亮點。重點抓好白馬河、東西河、晉安河、茶亭河和光明港等主干河沿線景觀綜合整治,同時要兼顧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焦點河道”,對污染嚴重的河段先行治理。在治理中對不同河道,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相應的治理辦法,并充分應用高新技術實施治理。近期過渡性措施:用大口徑雨水管替代或改為暗涵,接入雨水管系統;采用生物和生態等技術對污染水質進行處理。長遠主要是保留部分景觀水體,結合地塊開發完善污水管網全面截污,采用水生物修復技術等。
(2)完善污水設施建設,提高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在加快建設原計劃實施的污水處理項目(洋里污水處理廠二期及廠外管網二期工程、連坂污水處理廠及廠外管網工程、金山污水處理廠管網配套工程等)的基礎上,提前實施新店浮村污水廠及其廠外配套管網工程和洋里污水廠三期工程等項目。加快內河周邊地區和棚屋區改造建設,杜絕污水直排內河。將全市餐飲、娛樂行業的污水、公廁化糞池、垃圾轉運站的滲濾液和污水管部分強制接駁到污水管網,將洗車場污染源全部遷至二環路以外。
(3)保護閩江和敖江流域飲用水源水質。認真執行省里保護閩江和敖江流域的規定。沿江市、縣(區)政府要全面拆除關閉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生產性和經營性排污口,取締開礦、采砂及一級保護區內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有計劃地搬遷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居民。在飲用水源保護區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明顯的警示標志和必要的隔離帶。加快城鄉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加快閩江干流及其一級支流和敖江干流沿線集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優化流域產業結構布局,堅決遏止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企業。嚴格控制敖江流域石材等行業污染排放,取締關閉流域內所有無證、未達到最小開采或加工要求的礦(山)點和石板材加工點。開辟福州大樟溪戰略性水源,為福州可持續發展提供水源保障。
(4)增加綠量,提高檔次,確保園林綠化水平。實施“綠線”管理制度,凡劃入城市“綠線”內的土地只準用于綠化建設,不準進行經營性開發或挪作他用。做好“山”的文章,增加綠地面積。除了已建成的山地公園外,要充分利用城內大小山頭建設公園,既保護城市的山水骨架,又增加了市民休閑活動的空間。做好“水”的文章,充分利用福州豐富的水網資源,規劃建設濱河綠帶網絡系統。實施重點綠化工程,打造城市園林精品。繼續抓好道路綠化景觀改造,加強城市綠化管理,推進墻體和屋頂綠化等綠色社區系列“創綠”活動。
5.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城市管理體制和機制
(1)完善市、區、街“兩級政府、三級管理”體制。明確各級的職責范圍,強化市級與區級具體職能部門上下聯動,加強街(鎮)的城市日常管理執法職能。充分發揮街道、居委會和物業部門的管理潛力,落實各層面管理職責,形成立體交叉管理網絡,通過疏堵結合和源頭控制,變突出整治為長效管理。發揮處在一線的街(鎮)的組織、協調作用,該放的權利要下放,賦予街道相應的管理職權,解決縱向條塊因力量有限而管不到“底”,處于一線的街道又因管理職權缺乏而管不到“邊”的問題,做到權責一致,事權與財權匹配,形成統一管理、條塊結合、齊心協力和齊抓共管的局面。
(2)深化城市管理工作部門的體制機制改革。在市政、園林、環衛和房產等相關部門,實行政企、政事分開和管干分開,進行管理體制改革。一是實行管理與服務分開。這些部門負責養護和修繕的大部分職工與管理部門脫鉤,成立專業化公司,走社會化和企業化的發展道路。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積極推行環境衛生和園林綠化等有償服務,支持外商、企業與市政合作,共同發展公用事業。二是建立新型工作關系。管理部門和作業公司建立新型工作關系,以經濟契約形式實行委托管理和作業,并由管理部門按規定對公司業務工作進行專業檢查、監督和考核。改革環衛、園林等部門的用工制度,采取少用固定工,多用臨時工,對固定工實行定額承包責任制,并將部分道路清掃、園林綠化任務承包給清潔公司和工程隊。三是進行職能歸并改革。具體如何整合這些部門,有待新一輪機構改革同步進行,建立職能清晰、責任明確和管理高效的機構。
(3)建設高素質的城市管理和執法隊伍。進一步加大對城市交通和管理等執法隊伍的教育培訓工作,提高其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先培訓,后上崗,增強其管理好城市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嚴格的績效考核制度,結合工作實際,量化目標管理,提高執法人員的“管事率”,激活用人和管理機制。對在績效考核中表現優秀的,予以重用。針對城管執法力量不足問題,充實和壯大城市管理隊伍,以適應福州“海西”建設大環境需求。
三、結論
城市規劃是一項綜合性、應用性和科學性很強的工作,合理進行規劃,可以準確確定城市規模和發展方向,統籌安排各項工程建設,使之逐步發展成為環境清潔、設施完善、利于生產和方便生活,并能適應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現代化新型城市。因此,城市規劃對于城市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合理布局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城市建設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并逐漸步入了科學的軌道。
參考文獻:
[1]朱文俊.城市綜合體的功能及價值分析[D].北京: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趙民.城市規劃行政與法制建設問題的若干探討[J].城市規劃,2000,(7):8-11.
[3]周建軍.制度創新背景下的城市規劃[J].城市規劃,2007,(11):47-51.
[4]湯黎明,龐曉媚.關于地方城市規劃法規的思考[J].規劃師,2005,(9):9-11.
[5]董賀軒,盧濟威.作為集約化城市組織形式的城市綜合體深度解析[J].城市規劃學刊,2009,(1):54-61.
[6]李蕾.開放下的聚合——城市綜合體的規劃布局設計解析[J].城市規劃學刊,2009,(6):84-92.
[7]劉貴文,曹健寧.城市綜合體業態選擇及組合比例[J].城市問題,2010,(5):41-45.
[8]凌曉潔.城市綜合體前期定位方法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9]龍固新.大型都市綜合體開發研究與實踐[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