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6 15:56: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學專業實習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產實習是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專業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通過現場教學和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本專業的生產實際知識,進一步學習、鞏固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培養實際應用能力和具體操作技能,并在實踐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實習教學是學生開闊視野,也是促進學生和社會接軌,走向社會的實踐體驗。生產實習效果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同時也直接影響到人才的培養質量。而作為實習效果衡量標準的生產實習成績的評定與考核,對保證和提高生產實習的教學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此,筆者根據多年帶實習的經驗,淺談農學專業生產實習考核方式。
一、當前生產實習成績考核中存在的問題
生產實習是專業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的一個環節,這個教學環節具有教學時間集中,內容多,知識點分散、管理雜的特點,它涉及多種相關課程的知識。目前生產實習的成績評定基本上是根據實習時的紀律表現、實習筆記和實習報告的質量來進行的,我們感到這種評定方式雖有一定的正確性,但卻是不完善的,它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對實習內容的真實掌握情況。首先,由于當前我院學生實習采用“大集中、小分散”形式,即實習學生大體集中在幾個團場(農科所),同時又1~2人為一組分散在不同連隊,帶隊教師無法進行集中管理,同時由于實習經費緊張,教師無法經常性跑點,許多較遠的實習點可能整個實習期教師不能光顧,只靠書信及電話聯系,模糊指導,帶隊教師無法了解學生實習的真實情況;其次,實習筆記、實習報告和生產單位實習鑒定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所掌握的知識,如有的學生實習報告寫得很好,但對實習要求掌握的內容一知半解,而有的同學實習認真、能吃苦,守紀律,但寫作水平有限,加之有的學生習慣于抄襲他人的實習筆記和實習報告;最后,實習時的紀律表現、實習筆記和實習報告的質量本身并不能代表學生對實習內容的實際掌握情況。所以目前的這種評定實習成績的方式缺乏激勵學生積極投入實習的作用,不利于教師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進行專業指導及對實習過程的管理。因此,我們認為必須完善目前的實習成績評定的與考核方式,同時各專業也有必要分別針對科研實習(帶教師的科研任務實習)和掛職生產實習制定一個合適的實習成績考核指標體系,采取多種形式綜合評定學生的實習成績。
二、生產實習成績評定的改革措施
1.健全教學機制,開好實習動員會
規章制度是做好工作、搞好教學、完善管理所不可缺少的措施,實習質量的好壞與實習教學機制的完善與否及教學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密不可分的。在生產實習的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師起組織指導作用,實習收獲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因此,生產實習開始前必須召開實習動員會,指導教師首先要對實習單位的實際情況,制訂一個合理詳細的實習計劃,并要求每個學生熟悉實習計劃和實習要求,做好思想動員工作,把生產實習的重要意義、教學要求、組織紀律向學生講清楚,使學生從思想上真正重視實習,同時也要將實習計劃讓實習單位了解,以便安排配合實習時的有關工作。需要組建一支由學校和實習單位聯合組成的教師指導隊伍,共同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實綱和實習時間表,使學生一進點就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制訂的實綱應包括實習的性質、目的、任務、實習內容和實習要求以及實習成績評定等內容。
2.做好實習期間的定期檢查與考核
做好檢查和考核工作,不但是確定學生實習成績的依據,而且是保證實習質量的重要手段。學生在外生活和學習不同于校內,因而做好平時的檢查考核尤其重要。通過檢查學生的日常實習紀律,掌握學生的平時表現,檢查學生的實習筆記,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以利于對實習安排做出適當的調整。平時檢查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學生在實習單位遵守紀律情況,另一方面,檢查學生實習任務進展與完成情況,前一方面檢查起來較方便。對于后一方面,我們教師組織同一實習點的學生進行交流、匯報,由學生介紹這段時間的工作進展,業務體會、存在問題。教師再提一些實習中常遇到的問題,這樣做,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也達到了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實習情況、實習收獲的目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與回答問題的能力,使老師及時了解、掌握每個學生實習情況,以便客觀公正地評定成績。對于分散實習的學生,要加強與學生及實習單位的聯系,隨時掌握情況,幫助解決問題。實習結束時,應由實習單位對學生在實習期間的思想、學習、勞動、紀律等情況做出全面鑒定,以便考核。
3.實習結束后的綜合考核
考試作為教學的一種手段有兩個主要的功能,一是評估學生學習成績,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方向。如果考試在內容和方式上與教學過程脫節,就會喪失它的功能,引導學生走入誤區,成績也不會真實。對于農學專業的實習成績考核應分實習單位考核與學校考核相結合。實習單位考核,由學校寄生產實習考核表,讓實習單位從以下六方面進行考核:實習態度、完成任務、業務能力、獨立工作能力、與同事相處及遵守紀律情況,并對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評語。學校的考核包括平時實習檢查、學生中期返校的介紹、實習日記、實習專題論文、實結,實習匯報與答辯,由這些綜合得出畢業實習成績,具體操作及所占比例為:
(1)實習單位考核既要有實習情況評語,又要有實習分數(占實習成績25%)。
(2)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定期檢查學生的實習筆記、實習紀律、現場根據實習要求對學生進行實踐技能方面考核,記為平時成績(占實習成績25%)。
(3)評價學生的實結報告、專題報告(占實習成績15%)。
(4)實習結束返校后,結合實結匯報,請實習帶隊教師(包括實習單位帶隊教師)、同行專業教師做考官,根據實習單位的生產實際情況,結合專業知識對學生進行筆試或教師提問,學生答辯(占實習成績35%)。
這樣多方面的評價學生生產實習成績,對提高生產實習教學質量無疑是有益的,同時也可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實習效果。
總之,建立科學合理的生產實習成績評定機制,是實現生產實習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學習質量的有效措施。不僅量化了學生實習成績,評出的成績是客觀、準確的,而且規范了學生生產實習行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了實習質量。
參考文獻:
[1]謝皓,潘金豹,張喜春.農學專業生產實習方式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農業教育,2012,(2):74-77.
[關鍵詞]實踐技能學習興趣學習動力
從我國農業發展現狀看,傳統農業正在被現代化農業逐漸替代,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提高勞動者素質,也就是說農民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科學水平,農業也需要科技的支撐。然而近幾年我校農學專業學苗出現萎靡現象,學習農學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少,究其原因,與其在校期間農學技術不過硬,畢業以后不能從事本專業,不能為農業做貢獻有關系。面對這一現象,我想當前迫切的問題是盡快提高農學專業課技能培訓質量和數量,讓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更多實用農學技能,增加他們學習興趣和動力。
一、加強實習基地建設,為學生學習實踐技能創設良好條件:搞好校內實驗實習設備建設。學校應根據農學專業特點及新農村建設對行業技能培訓的要求提供齊全的實驗及實習設備。一是鼓勵教師自己動手自作相關的實驗實習器材,二是學校擠出專項資金,購買必須的實驗實習設備,三是向昌圖農科站租借必須的實習實驗設備。通過以上三種方法,滿足了學生專科課實驗的教學為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實驗實習條件。同時為了更好地為學生實習創造條件,我學校專門蓋建了蔬菜果樹大棚,里面栽種了各種蔬菜果樹供學生實習。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農學課的積極性。
二、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專業技能。
在關于農作物栽培及果樹栽培和蔬菜栽培的教學中,除了常規教學外,我們還積極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主要采取的方法有:
(一)走出去。為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我們組織學生到附近管理水平較高、比較成功的果園、菜園參觀考察,進行現場教學。請園主或專業技術人員向學生介紹建園、栽培管理、經濟效益等各方面的情況及生產上存在的問題,這些鮮活的實例,消除了學生對專業發展的疑慮,堅定了學生學習專業的信心。同時,在現場教學中,針對果園、菜園生產存在的問題,我們專業課教師與園主進行很好的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對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能加深印象、鞏固下來。
(二)請進來。為更好地讓學生了解遼北地區農業生產上的名、特、優新品種和掌握省內外農業生產上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由學校對農業研究所、種子公司和社會上的農業專家聘請為我們農學專業的客座講師,定期地到學校做學術報告,這些客座講師的現身說教,使學生能迅速地接受到農業生產上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對專業操作技能的培養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結合職業技能鑒定強化操作技能培養。職業技能鑒定是按照國家規定的職業技能標準或任職資格條件,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或職業資格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與認證的活動,是職業準入制度的基礎,為更好地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我們專業教師都在積極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培訓,教學中積極地向學生灌輸職業技能鑒定和職業準入制度等有關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認識,并結合每一次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進一步強化實踐操作技能培養。
(四)、創新專業課教學,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為了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我們學校制定了有利于培養專業技能的專業課程設置和課時計劃。每門學科每周安排1到2節實習課,每學期安排兩三天實習時間,整個職高期間必須有一學期校外實習時間。積極推進夯實基礎,強實踐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高一主要急進行專業基礎知識教學,高二年級突出專業技能培訓,高三著重進行就業或升學教育。
(五)自編鄉土教材,充實專業課教學內容,也就是說我們在專業課上講的知識,必須緊跟遼北地區農業發展現狀,譬如遼北地區出現果樹、蔬菜、農作物新品種我們要及時關注,研究種植技術,及時更新學生知識結構,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學習農學專業課的真正意義。這樣可以充分調動我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提高我們學校農學專業的社會效益。
(六)搞好畢業生就業安置。引導農學專業學生大膽探索,積極創業。指導他們包果園,種良種水果,修建蔬菜大棚,搞現代化農業經營。在當地起帶頭示范作用,學校也要積極聯系鄉里,農業局及其他跟農業相關各企業,拓展學生就業門路,對畢業生進行跟蹤服務。讓他們真正學有所用。
三、加強教師實驗技能培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學專業研究的新技術和新方法不斷更新,新的實驗教學模式綜合運用了多學科的理論知識,綜合性很強,所以,要求教師必須知識面寬、實際操作技術高、教學經驗豐富。為了更好地適應時展的需要,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組織的農學專業方面的學術會議,部分教師到國內其他農業院校參觀學習培訓,或到附近的果園,蔬菜大棚,食用菌基地等參觀,豐富農學專業知識,增加實踐操作能力。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模式促使實驗指導教師一方面更新實驗教學理念和方法,一方面通過不斷學習和加強鍛煉,努力提高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了解和掌握了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發展動態、研究的新進展、出現的新技術,從而提高了指導教師的業務水平。
【關鍵詞】:農學;實踐教學;改革
實踐性教學環節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環節。為了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各高等學校都努力改進實踐性教學體系,把課堂教學、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社會調研以及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從科學知識型向科學知識實用技能型的轉化。
1 從教學方法上加強專業課程的實踐內容
大學生獲得專業知識的必備教學環節是農學專業課程體系其特點是技術性強、實踐性強,通過實驗內容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實驗促進理論課的學習。
改變以往的教學的方法。作物栽培學和作物育種學是農學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其特點是實踐性特別強,傳統的方式是首先講授理論,然后進行實驗和田間參觀,課程學習與生產實踐脫節,學生動手實踐性和參與性較差,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主動性;新的教學方式采用生產實踐式教學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如作物栽培學的授課方法是根據作物生產的技術環節安排教學時間,將作物生產環節分解為整地、播種、中耕管理、收獲等環節,在每個生產環節出現時,教師將學生帶到生產現場直接講授;作物育種學也采取與栽培學相似的教學方法,將課程環節分為育種圃建設、雜交、田間選擇、考種鑒評等環節,教師針對各環節在田間講授。
2 提升畢業論文質量,培養學生科研創新精神
畢業論文是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在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指導教師隊伍水平,要求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教師,必須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技術職稱,而且畢業論文的研究內容必須是科研課題的一部分內容。這些舉措的實施,使教師的科學研究活動與大學生畢業論文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促進了學生的求知欲,激勵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五學期期末開始論文選題,首先由指導教師擬定研究題目或學生自擬題目,學生根據興趣選定論文題目,學生與指導教師實行雙向選擇;確定論文題目后,學生進入指導教師的研究室,在導師指導下查閱文獻,完成開題研究報告,進行試驗研究。畢業論文的試驗在第六、第七兩個學期進行,貫穿整個作物生長季節,在此期間學院組織教師進行中期檢查
l~2次;第八學期完成論文的撰寫和進行答辯,由農學院學科組分派老師按畢業論文寫作要求對論文進行評閱,給出評定成績,此成績是學生能否參加答辯的重要指標,評閱不合格者,不能參加答辯;合格的論文,將論文返回給學生,學生對照評閱意見與指導教師進一步的進行交流、修改,申請答辯;由至少1名校外專家組成5人答辯委員會,嚴把答辯質量關,對第一次答辯不合格的同學,一周后進行第一次答辯。 轉貼于 農學專業建立了一整套涵蓋論文選題、開題、中期檢查、評閱、答辯等各個環節的規章和制度,取得了明顯效果。
3 強化生產實習,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高等農業院校的學生,不但要學完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通過畢業生產實習,把已經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運用于生產實踐。這不僅是鍛煉學生、使學生在綜合能力上得以提高的過程,而且可以對教育質量進行綜合檢驗。農學專業在總結多年生產實習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目前大學生就業等基本情況,對生產實習進行了多方面改革,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
3.1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避免生產實習與找工作的矛盾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使大學生在最后一學期,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就業找工作
方面。過去安排生產實習計劃在時間上與找工作沖突,效果不好。為使生產實習不與找工作爭時間,又能提高生產實習的效果,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方式,明顯提高了生產實習效果。第一,將實習環節分散到多個學期。如針對耕作技術的實習安排在第五學期、針對栽培技術和育種技術以及制種技術的實習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學期、針對生產現場和社會調查的實習在第八學期進行。第二,實習采用集中方式進行。如耕作實習、制種實習分別安排在1周里集中完成,春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的第四周至第七周集中完成。第三,第八學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調查,采用分次進行。現在將生產實習分為3~5個關鍵環節,每一環節集中3~5天時間集中完成,避開招聘會時間,提高了實習效果。
3.2面向社會,加強同社會的聯系
我們把社會義務咨詢活動和社會調查,也列為實習內容。通過咨詢活動,不僅增加了大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也讓社會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而且鍛煉提高了學生的演講水平及適應社會的應變能力。讓大學生利用生產實習的機會把自己切實地置身于民眾之中,面向社會、了解社會,服務于社會,從中鍛煉自身的綜合能力。這不但是畢業學生未來工作的需要,也是大學生自身的責任。
3.3強化實習指導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實習效果
農學專業是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單靠實習單位的技術人員指導生產實習是不夠的。
一、傳統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口徑狹窄
傳統農學專業的學習對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如玉米、小麥、水稻,而北京郊區隨著城鎮建設的發展,三大作物的種植面積逐漸縮小,甚至生長期間需水量較大的水稻已經限制生產,小麥亦改為節水種植。有限的農用土地逐漸被籽種農業和設施農業的興起所占領,傳統農學專業人才應用的舞臺日漸縮小。
(二)專業課程老化
傳統農學專業的骨干課程主要是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和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和耕作學課程的學習目標是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面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農作物種植的多元化、生產的機械化、設備的現代化和農業功能的轉化,其學習內容與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漸行漸遠。
(三)實踐教學簡化
學校正向綜合大學轉變,原本在校內的農場、實驗田逐漸被其他功能的建筑所替代,實踐教學遠離教學區,實驗課與理論課在不同場地進行,增大了實驗課的難度和成本,原來每天都要求觀察農作物生長情況的教學安排,在成本約束下,變成了一次,投入時間少,學生學農興趣很難形成。(四)動手能力弱化在教學改革“厚基礎”的大背景影響下,專業課時逐漸減少,相應的實踐學時也在減少,在規定的實踐教學時間內,很難培養學生扎實的實踐技能。實驗課中以驗證性實驗居多,教師無法得到學生掌握實驗技能情況的反饋,學生也以考試能過關的低標準要求自己,導致實驗設計能力差、獨立操作能力差。
二、專業方向與課程體系的改革
針對上述問題,按照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特點和專業教師的業務優勢,經過多方調研和論證,提出了“適合北京需求,培養都市型農業人才”的原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專業方向,構建課程體系,增加實踐環節,爭創特色專業。
(一)調整專業方向
農學專業的支撐學科以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為主,作物遺傳育種學科是北京農學院重點建設學科,碩士點之一,以農作物種質創新和新品種選育為特色,先后選育出6個小麥品種,6個玉米品種,4個小豆品種,2個大豆品種,師資力量在種子科學方面有優勢。其次,根據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籽種農業將成為北京農業的優勢產業。因此,農學專業在2003年第一次改革時,將專業學習方向調整為“種子科學與工程”方向。2006年,又針對北京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專業領域,借助本院園藝學科和北京都市農業研究院(北京農學院)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增設了“觀光農業”的學習方向。至此,農學專業包括:“種子科學與工程”和“觀光農業”兩個學習方向,形成了培養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觀光農業兩個核心產業所需人才的新型農學專業,每年兩個專業方向各招收一個本科生班。農學專業的兩個專業方向直接針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的人才培養,特色鮮明。“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北京籽種產業發展需要的,掌握種子科學與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理論、技能;懂得國內外種子法規、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種子管理部門、種子加工與生產、種子營銷企業等領域和部門,從事新品種選育、種子繁殖生產、種子檢驗、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專業人才;“觀光農業”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掌握觀光休閑農業、設施農業等現代農業技術,在農業觀光園區、農業文化旅游產業、高科技現代農業園區等部門和領域,從事技術指導、規劃設計、項目策劃和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二)構建新型專業課程體系
2005年在北京市教委“農學專業課優化整合及骨干課程體系的研究”教改項目的支持下,根據專業學習方向和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并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深入調整。經過反復修訂,形成了現在的專業課程體系。“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包括:《植物育種學》《種子生物學》《種子生產學》《種子加工與貯藏》《種子檢驗學》《種子法規》《種子經營與管理學》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種子營銷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園藝學概論》《植物種質資源學》《國際貿易學》等。專業課程體系以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產、加工、貯藏、質量檢驗、經營管理為主線,涉及種業產業化方方面面的知識;“觀光農業”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為《農業生態學》《植物種質資源學》《觀光農業》《現代農業生產原理與技術》《都市農業發展規劃》《都市型農業評價案例分析》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新農村發展規劃》《現代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籽種農業》《農業項目投資與評估》《城市園林與綠化》《觀賞植物裝飾與應用》等,形成了以觀光休閑園區、現代高科技園區建設、管理為主線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均面向北京農業生產需求,很多課程沒有現成教材,任課教師就邊學習、邊總結、邊教學。學生感到學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有用武之地,增強了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通過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的設置,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方向,每個學生都有專業特長。
(三)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為加強實踐環節,在教育部“新世紀高等農林教育改革工程———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和校內外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002-2005)教改項目的支持下,將農業生產中常用的技能作為農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形成實踐課程《農事學》教學體系。《農事學》在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其配套教材《農事學實踐教程》為2005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目前,該課程改名為《植物科技技能訓練》,成為植科學院所屬農學、園藝、植保專業的基礎實踐課程,該課程從大學第一學期開課直到第四學期,每周3個學時。在農學專業兩個新學習方向形成后,又對專業課學習增加實踐環節。原則是專業課學時不變,調整實驗課時和增加教學實習天數,同時安排一些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現在的專業課都增加或補充了實踐教學,例如,《植物育種學》課程包括30學時理論課、10學時實驗課和9天教學實習;《種子加工與貯藏》課程包括16學時理論課、16學時實驗課和3天教學實習;《種子檢驗學》課程包括8學時理論課、16學時實驗課和3天教學實習等等。在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安排上,第四學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假期或周末參加不少于12天的“三農問題調查”和“拓展訓練”,在學習專業課之前了解農村、了解農民、了解農業生產。第六學期以畢業論文為主線,學生自由選擇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參加導師的科研課題活動,完成畢業論文,畢業前答辯。同時組織、鼓勵學生申報市級或校級“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項目課題,通過參與項目研究的方式激發大學生創新與創業熱情,提高科學研究與創業能力,目前,農學專業已經形成了以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有一定理論體系和實用價值的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包括:(1)大一、大二學生設置有《植物科技技能訓練》課程,每周一次3學時,學習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技能。(2)大二學生參加不少于12天、由教師指導的“三農問題調查”和“拓展訓練”活動。(3)大三學生開始參加科研訓練,加入到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中,在科研活動中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實驗實施和寫作,畢業前完成論文答辯。(4)大四學生在第八學期結合就業參加畢業生產實習。這一套實踐教學體系,保證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結合農業生產實際不斷線,培養學生的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同時,每年聘請名師專家來校講學,使課堂教學與北京都市農業的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基本實現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往往難以掌控,為了督促師生更好地完成實踐環節,在考核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評價標準,完成后計學分,保證教學質量。例如,(1)在每次實驗、實習結束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或實習報告,分別考核,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30%~40%。(2)“三農調查”和“拓展訓練”等實踐環節,要求每位學生深入北京農村或農業生產一線,進行調查、考察,結束后完成調查報告,采用答辯方式,全體導師為評委集體考核,合格后方可計入學分。(3)畢業論文采用導師負責制,學生每人一題,依次完成論文綜述、論文設計(開題報告)、論文寫作和論文答辯等工作,每項工作均由導師進行評價和集體考核,最終成績采用優、良、中、及格四個等級,畢業論文只有達到中等以上成績,方能合格畢業。幾年的實踐表明,實踐教學的嚴格要求,督促和激勵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間和條件,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學生畢業后很容易融入到工作崗位中。
關鍵詞: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思考
隨著現代農業的蓬勃發展,假日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旅游農業、訂單農業等新型農業形態迅速發展,學校更需要培養一些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勞動者。這就迫切需要發展職業教育尤其是農村職業教育者,根據職業學校的特點,改革教學模式,加強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是中等職業學校農學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
一、加強農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現代的農業生產需要的是具有新信息、新技術,且生產實踐能力強的實用型人才。目前大多數職業學校仍沿用著只注重理論教學的如“教室里學種田”“黑板上學種蔬菜”的傳統教學模式,與實踐脫節,沒有吸引力。另外,有些學生認為農學專業總是和蔬菜、莊稼、泥巴、肥料、農藥等打交道,苦、臟、累,讓他們缺乏學習動機,學習效率不高。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教學而言,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相對于傳統農業,現代農業正在向觀賞、休閑、美化等方向發展。教師讓學生知道從事農業活動不再是傳統農民的一種謀生手段,而是現代人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從而培養學生“學農、愛農”的專業思想,讓他們服務農業的意識。另外,教師讓學生到田間實習,市場調研,參觀生態園、育種基地,開闊眼界,真正深入社會實踐中,學到一些農作物的新的種植經驗,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能在生產中學以致用。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就業的概率,讓農學專業走出低谷。
二、實踐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在入學的中職生普遍文化基礎差,缺乏學習自覺性,沒有學習目標,對理論學習不感興趣。但在技能實訓課上,操作能力是比較強的。所以對剛入學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專業思想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介紹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組織學生看國外農業發展的科教片,參觀科技示范園、生態園,到溫室中去參觀農作物,使學生深刻了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卸下思想上的沉重包袱,產生學農照樣有前途的強烈愿望。
另外,在教學《蔬菜生產技術》韭菜的種植時,有這樣幾個名詞:“跳根”“緊撮”“剔根”,需要學生們掌握理解。但講完后,只說概念是不容易理解的。我把學生帶到韭菜地里,拔起一撮韭菜,讓學生們看“跳根”是怎么回事,又讓學生們親自給韭菜進行“緊撮”“剔根”的操作。這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理論知識,變死記硬背為理解記憶,激發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興趣。
三、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是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橋梁與關鍵
農學專業課內容比較枯燥、抽象,實踐性很強,理論教學是實踐教學的基礎,實踐教學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二者相輔相成。以“蔬菜生產”這門課為例,蔬菜生產主要介紹蔬菜生產理論和基本技術,及一些常見蔬菜的實用生產技術。這些知識實踐性很強,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能夠理解,但真正操作起來是不容易的。
如在教學《蔬菜嫁接育苗技術》的時候,我在課堂上用多媒體課件講了蔬菜三種嫁接方法的嫁接過程,又讓學生們觀看了三種嫁接方法的視頻。看完后,學生們都感到胸有成竹,都認為自己能做好。但是,下次課拿來苗子后,我讓他們試著嫁接時又都手忙腳亂了。教師再做示范并指導后,學生們便能夠自己操作了。兩節課后學生能操作得很好了,但還需要反復練習,提高操作技術。由此我們看到只有通過理論加實驗,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
四、組織各種農學專業實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農學專業實踐性很強,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課,特別注重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與專業相關的實習。組織學生深入田間、校外,認識植物形態特征、土壤的分類、花卉品種、雜草類型等。到當地農業示范園參觀,參觀農業生態園的布局和他們的種植過程,讓學生對專業有新的認識。另一方面,等二年級學生們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他們進行各種實驗課、實習課,上課時邊講解,邊演示,讓學生們進行反復實驗,再深入當地的示范園中進行實習,進而掌握這門技術。
另外,作物和蔬菜都是季節性很強的植物,有的蔬菜和作物在一年中只種一季或兩季,到了時節,盡可能快地讓學生去實習。如小麥去雄操作,是在小穗抽出后,未開花前,時間很短,要及時到田間去進行實驗。再如,黃瓜的嫁接技術,當接穗黃瓜第一片真葉展平時,砧木剛見真葉時為嫁接時期,讓學生在實習基地親手操作反復訓練。這既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五、結語
關鍵詞:實踐教學;改革發展;質量;制度;保障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5)10―0088―02
一、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內容
1.第一學期。新生報到伊始,針對農學專業特點和生源實際,進行專業教師學前教育,有效釋疑,使新生充分認識本專業,了解學校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農、愛農及服務農業的熱情。
參觀高產栽培田、實習農場等實踐教學場所,用事實說明振興農業靠科技,科技興農立志務農大有作為的道理。在參觀過程中,指導教師要認真講解實踐的原理、方法、步驟和過程,使學生熟悉實踐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基本實踐知識、方法和技能。
2.第二、三學期。組織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實踐,學生獲得生產實踐中的感性認識。在教師的適當講解和協助下由學生參加完成幾種主要農作物的種管收及不同生育時期的農事操作,掌握如何正確操作各項農藝措施的技術規范等,要求學生對作物栽培、遺傳育種、植物保護及土壤肥料等課程內容進行初步應用。
3.第四、五學期。進入專業課程學習階段,通過理論與第二、三學期實踐操作訓練經驗結合,自主進行一些設計性、研究性實踐,自己擬定實踐方案,獨立完成規定的實踐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可按照內容選擇相關研究方向指導教師,參加課題研究,有助于學生掌握該方向前沿知識。通過自主設計親自管理,可培養學生生產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4.第六、七學期。在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教導下,由學生歸納總結、查缺補漏,補充上年實踐內容,進行論文開題,實現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完成畢業論文。在此階段學生會受到嚴格而全面的科研技能、生產技能的訓練。
5.第八學期。畢業生產實習:把學生派到有利于就業的地區或者實習單位,使學生在學習農學相關理論和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獲得大田農作物生產技術、農業技術服務、農業企業和事業單位的管理、經營和農產品貿易等方面的實踐工作能力,在畢業實習中檢驗專業綜合技能并再提高,為畢業后從事的相關工作奠定基礎。
二、農學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培養模式不能適應專業教學和市場需求。長期以來,我國眾多高校都把培養目標定位在造就高層次的學術人才上,地方高等學校應根據地方特色,結合學校培養目標及自身優勢來確立培養模式,突出應用性及實踐性特色,專業課程設置應體現出專業方向和專業特色,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2.實踐教學管理缺乏規范性。由于作物生產季節性比較強,農學專業生產實踐受天氣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大,制訂的計劃有時不能正常完成;試驗地面積大,人員分散,田間實際出勤的人數和出發時往往不一致;再加上試驗儀器、教具、工具等不能滿足需要,分組后組內的人數較多,不能人人進行操作,使得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在撰寫報告時,同組的人由于試驗數據相同,存在抄襲現象,雷同報告較多。這些都使得實踐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因此需要建立規范化的實踐教學管理體制。
3.“雙師型”教師隊伍缺乏。地方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有些滯后,“雙師型”教師缺乏導致對學生仍然是按照“理論型”或“學術型”培養。
4.實習基地嚴重不足。地方農業院校受經濟實力限制及城市住房建設影響,實習基地比較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更多局限于課堂教學。企業考慮自身,也不愿提供更多實習機會,因此導致農學實習基地嚴重不足。
三、實踐教學模式實施的保障機制
1.不斷完善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農學專業需培養掌握現代農業生產各環節技術,能夠在科研院所、現代涉農企業、農業管理部門從事研究、管理、經營、推廣等工作,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級人才。農學專業本科階段共設置實習實踐21學分,26周,把學生能力培養貫穿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明確培養學生應掌握的知識和所應具有的實踐能力。
2.加強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根據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農學專業修訂、制訂了一系列適應教學管理需要的規章制度,使實踐教學的全過程都有規章制度可以遵循,保證了人才培養正常、有序、 高效開展,實現了本科教學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管理。
第一,規范教學生產實踐,嚴格考核學生。教師在各個階段實踐結束后,參照學生平時的表現、報告的內容及班干部的意見,在各個階段實踐結束后2周內給出合理的成績。對于成績不合格者,教師應在成績上報前,通知學生本人,允許學生申辯和提出異議,在確保公平、公開的情況下進行成績上報,成績不合格的學生實行重修制度。
學生除實習結束后上交的實習報告外,教師還應在每次實習結束后的1周內,收取本次實習的實習報告,以便下次實習更有針對性。
第二,建立實踐課督導制度。教師要嚴格按照既定內容指導學生,可借鑒課堂教學督導的成功經驗,進行實踐課督導檢查。院級督導由院主管教學院長帶隊,組建以教研室主任和教授為主體的實踐教學督導機構,不僅深入田間督導教學,而且要對經費的使用進行必要的監督。還要建立同行評教及學生評教體系,增強質量監控力度。
第三,實踐指導手冊、計劃、總結和報告心得。針對農學專業實踐教學等,教師要撰寫詳細的指導手冊,并在實踐之前寫明詳細的計劃。通過實踐前的計劃、實踐中的督導檢查、實踐結束的總結,對農業生產實踐整個教學環節進行監控,收到了明顯教學效果。
3.指導教師實踐能力培養。教師通過服務三農,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通過橫向科技合作,在科研中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通過加強學科梯隊和科研團隊建設,在“傳、幫、帶”中提高中青年教師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實踐教學水平。
指導教師可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或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研究進行學習。學生在小組中可以充分抒發己見,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訓練判斷力,學會理性分析,學會提出問題和論證自己思想的方法。
4.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生產基地建設,為實踐教學創造良好條件。校內建立創新實踐基地,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激發學生的自我創造力。通過設立自主研究與創新平臺,可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長,鼓勵學生的獨創能力。要充分保證教學用地,對于教學設施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建立和完善,做到專人負責制。
注重多層次的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形成校內外結合、產學研合作的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新格局。現已形成了校內外實習基地,以國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開放實驗室為依托的科研技能訓練實習基地以及校外綜合教學實習基地和產學研合作教學實習基地。
5.實踐教學經費統一管理使用。實踐教學經費應由教研室主任統一負責。指導教師每學期開學初提出經費使用的詳細清單,經由教研室主任和實驗室主任協商,再由全體教研室教師討論后實施。
[參考文獻]
[1]趙巧.地方院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探索[J].中國人才,2013(03).
[2]奚廣生.地方農業院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河南農業,2012(05).
[3]朱立學.實踐教學改革促進地方農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1(10).
一、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畢業論文教學計劃安排未體現農業生產特點,研究時間不能保證
按照現行的教學計劃,農學專業往往論文和實習結合,安排在第6學期和第7學期之間,而其他專業往往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以河南當地農業生產情況為例,小麥一般在10月份種植,來年6月份收割;緊接著是玉米種植,并在10月收割。周年生產,一年兩熟。而學生的實習被集中在一段時間進行,時間安排上跟不上農事進程,也覆蓋不了哪怕一季作物的全生長期。由于需要集中時間實習,另一方面也導致其他時間的理論學習時間安排很緊湊。在平時,同學們很難抽出足夠的時間參加到老師的實驗中去。因此,目前的教學計劃,難以讓同學們有充分的時間對作物整個生長期進行實習和觀察,更遑論周年的觀察和研究了。由于時間上不能保證,即使有同學愿意提前參加到老師的科研中,以備以后寫畢業論文,也很難保證有足夠的時間承擔實驗任務,所得到的數據質量也不高,畢業論文的質量自然容易大打折扣。
2、生產、科研與教學脫節,經費缺乏
作為地方院校,農學專業的老師課題申請競爭很激烈,不少老師基本沒有課題經費支撐研究。因此,對于農業生產,往往也離得比較遠。即使有部分老師有些小課題,也只能是小打小鬧,脫離生產。另一方面,學校擴招,教學經費卻并未相應調整。由于對畢業論文的指導,往往是由老師命題作文,出現與生產脫節,炒冷飯的現象也不少。由于研究命題本身缺乏鮮活,也難以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3、教學質量監督與評價體系存在缺陷,難以起到導向作用
盡管目前已經建立了畢業論文的監督與評價指標體系,但是其可操作性仍然不強。對畢業論文的評價,往往對格式、形式過于重視,對成績分布、材料是否齊全較多關注,而對于實習過程監管、論文學術水平的評價等實質性的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監控手段。老師們往往因為不忍心影響學生畢業,也存在放水的問題。由于這些原因,畢業論文評價指標體系并未真正起到導向作用。而同學們也往往因此而存僥幸心理,做論文時不好好做,寫論文時東抄西抄,甚至有造假的情況。
4、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一些同學學習態度松懈,未能認真對待畢業論文工作。認為大四找工作忙,學校不會怎么樣。而學校也因為近年就業壓力大,而存在放松監管的情況。這更助長了學生們學習態度上的松懈。
知識面狹窄,求知欲不足,難以應付綜合性的作業。現有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養成了學生被動受學的習慣。不少學生,在大學四年中,習慣于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的學習模式,平時很少瀏覽專業期刊,知識面狹窄,對行業缺乏基本的了解。這樣的情況,是很難想象能夠在畢業論文寫作中能夠寫出新意和深度的。
綜合素質不強,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弱。一些同學缺乏基本的分析綜合能力,邏輯思維混亂,語言表達功底差。寫出來的文章,不知所云。語病連篇。大學院系往往沒有開設大學語文課程,使同學們失去了提高的機會。英語過級的強制要求,使得很多同學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背記英語單詞上面。
二、提高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教學質量的途徑
要提高畢業論文的教學效果和論文質量,根本還在于學生,畢竟論文是要學生自己寫出來的。而各種制度和教學計劃,都應該圍繞能否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如何杜絕學生的僥幸心理進行設計和管理。為此,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實現畢業論文教學質量提高。
1、鼓勵緊貼農業生產實際的選題
農學類本科生的培養,主要目的為服務于農業生產。如果學生學習時就脫離實際,畢業后即使參加農業方面的工作,也很難短時期內適應過來。當前不少農學類本科生畢業后,往往在農資行業工作。這類崗位酒需要扎實的農業生產實踐經驗。因此,如果在畢業論文選題時,就貼近生產實際,將有利于畢業生的能力培養。
2、根據農業特點,對教學計劃作出相應調整
農業生產周期長,難以重復。因此,在畢業論文工作中,要求在實習實踐,論文工作時間安排上作出調整。如劉世亮等提出的全程實習模式,能夠較好地解決畢業論文時間難保證問題。但是,要實現全程實習教學,必須要在課程設置上作出較大的調整,嚴格控制學生理論課學習負擔,以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加老師的科研工作。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取消專門的實習時間,通過教學時間表的調整,讓學生自由安排時間,達到實習和畢業論文工作的目的。
三、評價指標要作導向性的調整設計
在畢業論文評價指標中,應該減輕對形式審查的重視,而把更多的注意放到學術價值評價上,同時,應該把是否聯系實際,以及論文工作的過程納入考核的內容。這樣,真正從評價指標的導向上,讓學生和指導老師對畢業論文重視起來,并主動地把畢業論文工作于農業生產實際相聯系。院校各級管理部門應該嚴格把關,真正做到鼓勵先進,鞭策落后。這樣,從制度上杜絕學生僥幸心理。
四、鼓勵學生盡早參加老師的科研活動
大學生在進校后,應盡早完成專業教育,并在第二學期開始,鼓勵學生參加到教師的科研活動中去,在具體的科研中,認識農業生產,拓寬視野。學生們只有到具體的生產實際中去體驗,才有可能逐步培養專業興趣。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自己認識到畢業論文將從哪里出來。
五、經常舉辦學習交流專題報告會,分享樂趣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