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8 10:24: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學教學策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教學策略 化學教學 中職教育 情境化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8-0172-01
引言
中職化學教師不僅僅是完成中職化學教學任務的執行者,還必須是中職化學教學活動的決策者。為實施有效性的中職化學教學,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構思中職化學教學方案時,必須進行整體性的謀劃中職化學教學活動、思考中職化學教學方法、選擇教學媒體等項活動,即智慧性的設計中職化學教學。這就必然的涉及中職化學教學策略的制訂和實施的問題。
1.教學策略涵義
教學策略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確定性的界定,但許多研究者對它已有以下三點共識:(1)教學策略具有明顯的目標針對性;(2)教學策略具有設計有效教學的智謀性;(3)教學策略具有選擇教學方法和技能的靈活性。根據策略的這些特點,筆者認為教學策略是:為實現一定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智慧性的教學方略或教學行為。
教學策略不是教學理論但以教學理論為基礎對解決問題的教學行為進行選擇或創新,教學策略也不完全等同于教學方法,而是有著明顯圖謀意識的對教學方法進行選擇或創新。
2.形成認知結構的教學策略研究
按照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學生的認知發展就是形成一個認識上、態度上、動機上和能力上有意義的相互關聯的趨于完善的認知結構。認知結構就是認知者頭腦中的知識結構。對于個體而言,外在的知識結構并不等于內部的認知結構,但是知識結構通過個體的學習可以轉化為認知結構,并且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的吻合度越高,合理性就大。只是這種轉化不是機械性的而是以個體已有的經驗為基礎與外界相互作用下生成的。形成認知結構就是讓知識在頭腦中依據內在關系形成彼此聯系的知識網絡。
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的教學策略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和安排:
一、盡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組織教學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組織教學,容易使新知識在原有的觀念中找到固著點而與其發生同化或順應的聯系,使學習變得容易和有意義。
例如,講氯離子的檢驗時,可以先從復習電離方程式開始: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微型潛水員潛入NaCl2溶液、鹽酸中,“看到”了氯離子,又在硝酸銀溶液中“看到”了Ag+,這些離子是怎么產生的?再通過實驗看到氯化銀沉淀的生成,來理解氯離子的檢驗原理和步驟,之后再進一步的引入離子反應的概念。
二、注意知識內在聯系的梳理和提煉
一般說來,教師對學科的知識結構會爛熟于心中,頭腦中有著較高水平的認知結構,但這些都不能代替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學生的認知結構只有依靠他自己來建構,教師只能起個幫助的作用,但這種幫助的方式是很值得研究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梳理知識間的內在關系并加以提煉即整理知識。常用的整理知識的方法一種是做課后小結(節小結、章小結),一種是做概念關系圖(單概念圖、多概念圖、節概念圖、章概念圖),還可以是別的方式。
例如,學習完溶液這一章后,可依據本單元小結和學生共同回憶、討論相關概念及其間的關系,而不是把它束之高閣,就會真正收到鞏固知識、理清思路、把握關系的功效,為后邊的酸、堿、鹽及電解質溶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重視本單元小結之類的章小結的處理可幫助學生形成整理知識的良好學習習慣。
3.合理呈現信息的教學策略研究
合理呈現信息的教學策略就是從利于學生信息接受的角度安排教學信息的呈現方式,以促進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高效表征的教學策略。從教學的角度,為便于學生的信息加工,還有一個怎樣將信息合理的呈現出來的問題。研究告訴我們,根據內容的需要和條件的許可,要盡可能地使用多種媒體來傳播教學信息,以增強信息的可接受性。同時還要注意,不管使用什么樣的媒體,教學內容都需解決系統化和結構化的合理性問題。即為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高效表征,教學內容不能以彼此孤立的、散裝態的面目呈現。學生頭腦中的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體系,一方面來自學習之后的整理,另一方面也來自源頭上的信息輸入。如果教師在課前不能夠將知識作以系統的結構化的處理,而且把一個一個的概念、一個一個的結論散亂的擺在學生面前,學生不知道該想些什么、怎樣去想,茫然地跟著教師聽,這種學習是被動和低效的。因為等教師講授了知識,學生才恍然大悟遠不如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沿著知識的脈絡去思考和探索。克服學生茫然現象的教學策略之一就是向學生交底,交給學生章或節的學習路向圖。交給學生章或節的學習路向圖,就是要讓學生在開課伊始就能明白學習的思路或者是所要解決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有利于他全局在胸,處處主動的去思考。
如學習元素周期律時,可先一些預備知識:周期性變化、元素性質的所指、元素—單質—化合物性質間的關聯性;要求學生認真理解元素原子結構的周期性變化這一重點內容。經過這樣不費時也不費事的鋪墊,再去學習元素周期律,學生的思路清晰,理解和歸納課本知識都較輕松和容易,有效的消除了因學生思路混亂造成知識對接性差的困難狀態。還有,給綱要信號式的板書留有一席之地。隨著計算機輔教手段的廣泛使用,板書似乎被擠出了課堂,其實板書有板書的優點,特別是那種既點清知識內在關系又能靈活多變的綱要式板述在教學中還應有一席之地。
4.結束語
對中職化學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 其目的是為了給中職化學教師一個良好的教學策略借鑒,幫助同行們更高效的進行教學,培養出更多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陶春華.中等職業學校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D].揚州大學,2009.
[2]胡苗霞.中職化學教學改革的探究[J].中等職業教育,2010,(23):24-25,28.
化學是初中課程中的一門新興學科,初中生對于化學課程的學習可以說是喜憂參半。一方面,化學中新奇的實驗吸引著初中生的好奇心,而另一方面化學當中復雜的關系式以及方程式的配平卻難倒了一大片學生?;诖?,本文就以初中生的學習特點為切入點,細致的分析研究以學生學習特點基礎下的化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
初中生;學習特點;化學教學策略
面對新時期素質教學的改革,在化學教學中沿用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不僅不符合新時期下對化學教學的要求,而且還抑制了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熱情,另外針對于當前化學課程的教學,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學習特點為教學出發點,并采取與學生學習特點相適應的化學教學策略。
一、當前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分析
(一)好奇心旺盛但較為短暫。
旺盛的好奇心是當下眾多初中生的共同特點。一般而言,初中生剛剛接觸化學課程,對化學課程充滿了旺盛的好奇心,化學教師可借助于學生的好奇心開展化學課程的教學。然而,學生對好奇心雖然旺盛但是礙于自身性格因素或是其它因素的影響,其注意力往往比較短暫,而且一旦發現原本好奇的事物十分枯燥后,也就失去了對其的專注力。對于當下的化學教學而言,最初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往往是對化學的好奇,但是一旦在化學的學習中受到阻礙便會喪失對化學學習的熱情,這時候教師的教學也會進入吃力階段,而且教學質量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
(二)學生學習態度散漫自制力不強。
雖然初中是小學和高中的承接點。但是對當下初中生的化學學習而言,課堂上的注意力十分有限,而且很難獨立完成教師布置的化學作業。針對化學學習一直抱著散漫的學習態度,因而在化學知識的落實上比較緩慢,常常會出現化學根基不穩的現象。而且這樣的學習狀態,很容易跟不上教師的講課步伐,久而久之,學生會更加的厭煩化學學習,教師的化學教學也會更顯吃力。
二、化學學習策略的轉換
(一)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化學的有效性教學。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借助于初中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主觀上認可化學學習,并且積極主動地學習化學知識,從而在初中生的腦海里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并且將化學學習當做一件非??鞓返氖虑槿ネ瓿伞_@樣既可以提升初中生化學學習的學習效率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針對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軟件設備和課堂氣氛的營造給予學生創作一個新奇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不由自主的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其次,在化學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借助于生活元素,實現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例如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創設各種動手操作的化學環境,讓學生成為化學課堂的參與者,利用自己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完成教師的化學任務,在生活游戲中體會到化學學習的樂趣。
(二)利用化學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化學教學課程相比于其它的學科而言,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習學科。因此,化學教學教師可以借助于化學實驗課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熱情。例如在Mg元素的實驗課題教學中,教師可以用點燃鎂條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總結鎂條燃燒的化學反應,并且讓同學自身的嘗試鎂條燃燒,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然后告知學生的化學方程式:2Mg+O2==2MgO.
(三)合理的利用每一個化學教學環節注重有效性學習。
根據當下學生的行為方式和學習特點,教師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摒棄之前化學教學的說教模式。結合素質教學下對初學課程教學的要求,開展與學生學習行為特點相適應的教學方式。而且,根據當下化學教學課程的特點以及學生化學學習當中注意力的有限性,開展有效性教學。例如,講述鈉元素、氫氧化鈉的過程中,盡量的簡化其中的概念教學,多給學生做一些實驗,讓學生透過實驗了,了解教師教學的本質目的。最后,化學教師應該留有學生一些創造力的發揮時間,并且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培養學生的主觀性學習精神,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性的化學研究和學習,自己掌握化學知識,并且借助于化學研究帶給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對化學無窮的探索欲望。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更加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教學。這對時下的化學教學而言,必須進行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才能與新時期下對化學教學的要求?;诖耍瘜W教師應該先對初中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觀察。借助于化學教學中的器材或是實驗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另外針對于當前化學課程的教學,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學習特點為教學出發點,并采取與學生學習特點相適應的化學教學策略。例如合理地利用每一個化學教學環節注重有效性學習、利用化學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等等方式策略。
作者:陳明富 單位:貴州省長順縣二中學
[參考文獻]
[1]周少華.培養初中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課堂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30):195-195.
[2]馬春省.優化化學用語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效率[J].學周刊:B,2011,(12):161-161.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培養學生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編寫風格及新課標的理念,都需要運用興趣化教學策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常見的教學方法有:
(1)實驗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通過做一些生動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2)設疑法?!皩W則須疑”,通過設疑引發學生興趣,然后經過討論分析,明白道理,從而提高學生認知能力。
(3)競爭法。學習需要營造競爭的氛圍,使壓力變為動力。例如在進行元素化合物教學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化學方程式背誦比賽,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開展課外活動法。通過制作教具、模型,舉辦化學講座,化學課外實驗,化學競賽,化學晚會,化學墻報,化學展覽會,參觀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進行社會熱點問題的調查,撰寫化學小論文等等活動,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有理有趣。這些活動能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生活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因而化學教學離不開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實施生活化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
(1)要進行角色轉換,重新給教師和學生定位,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學會傾聽,欣賞和關注每一個學生。
(2)讓學生走進生活,彌補課堂傳授間接經驗的不足,多組織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使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3)致力人文關懷,關愛每一位后進生,要關心幫助他們,以達到共同進步。
3、信息化教學策略
當今社會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則必須實施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策略最終目的是學生不再是信息機械的接受者,而要讓學生成為信息的運用者,在互動的信息中將知識進行重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而實施信息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
(1)內容不再只局限化學課本內容,要緊跟化學發展研究的步伐,讓學生及時了解世界上化學發展動態和化學研究新的成果。
(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聽,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辨證、采訪、上網、觀看有關化學知識的影片和參觀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等等,這些形式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知識面,而且能激發興趣,發揮學生的特長。
(3)授課者不僅是教師,也可以是工程師及研究人員或者是具有豐富知識和實踐的人都可以給學生作專題報告,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4、探究性教學策略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通過實驗親身經歷和體會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實施探究性教學策略要注意以下五點:
(1)樹立新的課堂觀和學生觀
探究性教學改變了人們的教育觀念,明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關注學習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態度的培養??茖W探究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學習目標。進行探究性教學時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尋找規律。
化學反應規律是前人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的科學結論,教學時如果不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不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幾個結論如何能讓學生記住呢?即使學生機械地記住了也不能運用,要讓學生經歷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思維和推理中誘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
(3)在實驗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獲得體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由于實驗者或實驗條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實驗產物也不相同,如果對實驗后的產物進行現研究,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發揮學生潛能,進一點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開展化學課外活動,能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的基礎知識,提高實驗操作基本技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因而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心理特征、知識層次和能力要求,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廣闊空間。
(5)開展專題研討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關鍵詞:初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化學涉及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學與資源、環境以及人類健康之間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學習初中化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從化學的角度初步認識物質世界,并借此拓展學生的視野,還可以讓學生以化學的立場深入解決各種問題,并據此啟迪學生的思維。學習化學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舍本逐末,過分追求學生化學考試成績的提升,一味地讓學生去死記硬背一些知識點,致使學生對妙趣橫生的化學課程失去了興趣,化學課程的教學效率更是每況愈下。鑒于此種窘境,摒棄初中化學無效教學策略,重拾并創新初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迫在眉睫!下面筆者將以自身教學實踐為例,以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為據,淺顯論述一些初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
一、重視預習,為有效教學奠定基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亦然。如果學生能夠進行富有成效的預習,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會全面提升。反之,如果學生輕視,甚至無視預習,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也會每況愈下。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筆者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始終如一地引導學生重視課前預習。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可以提前預知學習內容,明確學習任務,確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為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地學習相關內容奠定堅實的基礎?!靶再|活潑的氧氣”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級化學教材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教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筆者精心設計了一些預習作業。通過完成這些預習作業,學生了解了氧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主要用途等。此外,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也鎖定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為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聽課指明了方向。在教師的正確指引下,學生進行了富有成效的預習。久而久之,當學生養成重視預習的習慣之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也就成為了順其自然的事情。
二、精講多練,為有效教學搭建平臺
初中學生由于受到自身理解水平的影響,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必須要依靠教師的點撥講解。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切不可過濫、過泛,即教師的講解不可過多。教師的講解過多就會扼殺學生的思維之苗。教師的講解一定要把握好時和度,即教師要精講。教師精講不僅僅能夠讓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相關知識,還能夠為學生留足主動思考的空間,為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創造了時機。筆者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始終本著張弛有度、敢于放手、鼓勵探究等原則,一直采取精講多練的方法,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筆者并不是一味地去講解、生硬地去灌輸,而是通過設計一系列環環相扣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去自學相關知識,然后組內學生交流,小組代表展示學習成果,當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需要突破時,筆者再進行巧妙的點撥與詳細的講解。教師恰如其分、恰到好處的精講使得學生如撥云見日,茅塞頓開。學生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多練使得知識如雨后春筍,節節攀升。由此可見,精講多練為有效教學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臺。
三、勤做筆記,為有效教學提供保障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好學習筆記是提升學習效率的前提保障。相比于小學階段的學習,初中階段的學習難度明顯增加。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在課堂上當堂消化相關知識是存在現實困難的。學生為了牢固掌握并完全內化這些知識必須要在課后利用學習筆記進行“反芻”。再則,由于正常人的記憶都跳不出艾賓豪斯遺忘曲線,所以經常復習鞏固是必不可少的,而學習筆記又是學生復習鞏固相關知識不可或缺的助手。鑒于學習筆記對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性,筆者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一直鼓勵并督促學生做好學習筆記。以滬教版第7章“常見的酸的化學性質”為例,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常見的酸能與碳酸鹽反應,能與活潑金屬反應,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而此節學習時,筆者應指導學生復習舊知,將常見酸的化學性質做個整理,并在學習完“常見的堿”后,對酸的化學性質要及時補充“酸能和堿發生中和反應”。這樣完善酸的化學性質的筆記,才能讓學生形成知識網絡,更好、更快地突破重點和難點。此外,教師除了要求學生在課堂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好學習筆記之外,還要求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過程中認真做好學習筆記。由此可見,勤做筆記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
四、優選作業,為有效教學延伸道路
作業是鞏固課堂教學成果的主要途徑之一。顯而易見,作業雖然能夠鞏固學習效果,但并不是說作業的量越大,課堂教學成果就會鞏固得越好。為了切實發揮作業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教師必須要在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表現,本著數量精而少、內容廣且深的原則潛心優選作業。鑒于作業在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一直以來,筆者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都會反復斟酌、優選作業,力爭讓學生通過完成相關作業能夠切實達到復習鞏固之效果。以教學“金屬的性質和利用”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讓學生通過完成一系列的作業總結歸納了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和應用,利用書寫化學方程式來歸納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并能根據金屬與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還設計了有關氫氣的實驗室制法,從儀器、發生裝置、收集裝置的選擇等角度,復習了實驗室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制備,也對初中所學習的氣體制備做個總結。教師優選的作業不僅緊扣教學內容,還符合學生的學情。因此,學生通過一絲不茍、保質保量地完成這些作業,真正達到了復習鞏固之效果。由此可見,優選作業能夠為有效教學延伸道路。綜上所述,為了全面提升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引領學生高效預習為有效教學奠定基礎,可以通過堅持精講多練為有效教學搭建平臺,可以通過勤做筆記為有效教學提供保障,可以通過優選作業為有效教學延伸道路等。毋庸置疑,初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諸如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常做實驗為有效教學播種興趣,還可以通過巧妙借助多媒體為有效教學拓寬渠道等。總而言之,教師要立足初中化學教材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輔助手段,持續不斷地優化自身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為富有成效地提升課堂效率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童勁松.初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J].教育,2017(2):18.
關鍵詞:活動探究;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在初中化學教學課堂中開設活動探究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活動探究中,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初中化學的奧秘,讓學生在"做科學"的過程中體會學習化學的樂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然而,在初中化學教學實際中,活動探究課常常是不盡如人意的,許多活動探究課直接變成了化學教師的演示實驗課,鮮活的教學情景素材直接變成了化學教師的講話稿。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初中化學課活動探究有何教學策略?
一、化學"活動與探究"中出現的問題與原因
1、教師教學觀念還沒有徹底改變
受傳統的教學理念束縛,有的教師想更好地管理課堂秩序,一味追求課堂紀律,將很多活動與探究的教學內容改為講授內容,忽視學生動手探究的實驗內容。
2、學生活動探究成為一種表面形式
九年級面臨中考,要提前結束新課復習,教學時間緊迫?;瘜W課每周只有3課時,如果大多數的"活動與探究"都讓學生在課堂上來完成,顯然時間不夠。教師認為"活動與探究"太浪費時間,倒不如多做兩套模擬試題出教學成績,從而在"活動與探究"教學中只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知識形成的背景與過程,讓學生活動探究成為一種表面形式。
3、教師教學組織安排不周
在活動探究中是往往是分組實驗,對學生操作水平沒有充分認識,分組不合理,教師對實驗準備不充分,對課堂上所需的藥品和可能出現的情況沒有充分預計。這些都可能導致課堂失控、紀律混亂,實驗中失誤出現比較多,難以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并收不到滿意課堂教學效果。所以教師不愿上"活動與探究"課,把"活動與探究"課變成學生討論課以及教師講授課。
4、學生操作動手能力差
特別是農村中學實驗條件差,資源不充足,學生難得有一次實驗機會,所以課堂上學生都很興奮,到了實驗室爭著動手做,而有些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不清楚實驗目的、步驟、怎樣規范操作。因而實驗失誤多、桌面亂、課堂亂等。
二、活動探究的教學策略
1.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到深,循序漸進
化學是九年級學生新接觸的課程,他們的化學知識少,對探究的方法、程序還沒有認識體會,一開始就要他們獨立進行科學探究,是不可能而且也是不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因此,首先應該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通過一些簡單的實景滲透,讓學生親身感受科學探究活動。以《對蠟燭及蠟燭燃燒的探究》為例,它是初中化學人教版新教材中第一個活動探究實驗,根據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學生的水平,最適宜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對蠟燭的顏色的觀察、硬度、密度、蠟燭燃燒火焰溫度等內容的探究,使學生認識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或方法,在學生掌握了一些實驗操作技能和化學知識后再探究較深的化學問題。
2.將學生的探究實驗與隨堂實驗、演示實驗有機結合
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探究能力是通過練出來的,而不是看出來的。學生親自做實驗比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對知識的理解更全面,記憶更牢固。但是,我們在實際操作時要考慮學校的現有條件和教學內容,凡是操作簡單、安全可靠實驗都改為學生的隨堂實驗。比如"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分子的運動"、"酸雨危害的模擬實驗"、"酸的化學性質""溶液酸堿度的測定"等,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和要求,由學生來演示實驗,可以使部分學生體會實驗的感覺,暴露操作中的錯誤,讓學生學會觀察、分析、評價和反思,同時實驗的技能也能得到提高。對于趣味性與探究性較強的實驗,安排同學們在實驗室分組"活動與探究"。比如"用高錳酸鉀加熱制氧氣"、"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法"、"質量守恒定律"、"金屬的活潑性順序"、"粗鹽提純"等等。凡是操作復雜、有腐蝕性、危險性的實驗一般由老師來演示。
3.不能局限于教材受制于教材
雖然教材中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活動與探究"內容,但我們也應靈活應用教材,我們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所以不能局限于教材。在教學中,要密切聯系實際,注意從社會、生產、生活中選取學生熟悉的素材,激發出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水的污染時,讓學生調查家庭附近河流的污染情況及造成污染的原因,同時鼓勵他們提出合理建議并寫出調查報告;小組合作完成當地土壤pH值測定的實驗,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議或適宜的種植方案;收集有關鋼鐵銹蝕造成經濟損失的資料,設計實驗探究鐵制品銹蝕的條件,討論防止銹蝕的方法。也許學生的建議、方法、方案看來簡單或不成熟,但是,這對提高學生在"活動與探究"中解決問題能力和增強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來的社會責任感非常有益。
4.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過程、有結果,提高教學效率
對于每次學生的活動與探究,教師都要精心準備,做到目的明確,計劃周詳,儀器藥品齊全充足,注重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讓學生交流探究結果體驗探究樂趣。其次要求學生提前認真預習,了解實驗目的、操作方法、步驟,應觀察到什么現象,得出什么結論,做到心中有數?;顒訒r教師要大膽放手,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交流、討論、操作、實驗、分析、反思,達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活動探究教學中如果缺少教師的主導作用,則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在活動探究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敢于創新,不斷地總結與反思,這樣才能探索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文章從三個方面入手對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進行探討,包括: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參與化學概念的形成過程;突出概念中關鍵字、詞的理解,加深記憶;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和發展概念。
化學概念教學策略的使用應充分考慮教學目的和要求、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教師教學的特點,本著“適應性、可行性、有效性”的原則來選擇。我們認為,新課程教學理念下的化學概念教學策略應該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基調,以學生主動和有效學習的學習策略為基礎,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注意引導、促進學習主體形成和掌握合理的學習策略。以下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策略進行闡釋。
一、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參與化學概念的形成過程
(一)引入概念。通過學生實驗和教師語言,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原有知識,啟迪學生積極思維?!拔覀冎溃岬乃芤撼仕嵝?,堿的水溶液呈堿性,那么,鹽的水溶液呈什么性?”此時不必評論學生的判斷,而是設計一個學生實驗,測定純水、NaCl,CH3C00Na,NH4Cl溶液的pH值,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實驗,發現鹽的水溶液也有酸堿性,與原有認知結構產生矛盾,探求知識的欲望被激發出來,從而進入了認真分析、積極思考的學習過程。
(二)建立概念。當學生的思路被教師引入矛盾之中時,思維高度活躍,急于尋求答案,但是受知識水平、思維方式、心理素質等因素影響,不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此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給學生一套事先設計好的由表及里、層層深入,能夠揭示事物本質的思考題,啟發、誘導學生自己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例如,當學生尋求CH3COONa溶液呈堿性的原因時,可以設計這樣一組問題,為學生提示思維的方向,從而減少思維的盲目性。(1)醋酸鈉溶液中有哪些離子?溶液中有哪些電離過程?(2)它們能否結合成難電離物質?(3)離子相互作用時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4)最終會引起溶液中CH+與CoH一如何變化?學生通過對這組問題的探討和分析,找到CH3COONa溶液呈堿性的原因,初步形成鹽的水解的概念。
二、突出概念中關鍵字、詞的理解,加深記憶
關鍵詞:問題教學;教學策略;中學化學
文章編號:1005-6629(2009)05-0026-03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
“我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追究問題罷了。”這是世界科學大師愛因斯坦對他的卓越創造才能的解釋。一部科學發展史,就是對奧秘的探索與對問題解決的歷史。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善于發現問題,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決問題,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培養中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能力是培養未來創造型人才的突破口。
馬赫穆托夫認為“問題教學是發展性教學的高級類型,在這種教學結構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對話設計和認識性作業,這些對話設計和認識性作業需要由教師系統地創建一些問題情景,并組織學生為解決教學問題而進行活動,同時也把學生的獨立探索活動與掌握正確的科學結論最優地結合起來。”因此,在運用問題組織課堂教學時,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組織活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是問題教學成功的關鍵。
1 問題情境的創設
思維從問題開始,發現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更是思維的動力。問題教學首先要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才能以問題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
1.1情境的設計
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在確定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依據教材內容、問題類型、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特點,綜合分析多方面的因素,設計恰當、合理的問題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或教學媒體展現的化學現象、化學史中化學家的發現過程、生活生產實際等方面來設計問題情境。例如在“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教學中,就可以引入伏打發現電池過程的化學史實,從他對“生物電”的疑問到研究結論引入問題情境。
1.2矛盾的產生
在教學中,教師要能針對學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經驗中存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進行設疑,引發學生已有觀念和化學知識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造成學生認知結構上的不平衡和心理懸念,啟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比如,學生都知道金屬能夠導電,但通過伏打的實驗發現“金屬會產生電流,這是為什么呢?”又如在“鈉的化合物”的教學中設問“生活中常常用水來滅火。你相信水也能引起火災嗎?”演示實驗:“取一小團棉花,包裹1 g左右的過氧化鈉,用滴管在棉花團上滴加幾滴水,片刻棉花便開始燃燒?!睆亩l學生興趣和思考。
1.3問題的形成
通過對問題情境的觀察、聯想、分析、綜合、歸納、抽象等方法,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形成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在上面“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演示實驗后,引導學生合作交流,討論金屬產生電的本質,形成問題:金屬產生電流的條件是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電流?
在化學教學中運用教學論的方式方法,刻意為學生創設一個在認識上有困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想解決這一認識上困難的要求,從而去認真思考所要研究的問題。只要所提出的認識困難能吸引學生去獨立地思考,就說明問題情境已經產生。
2 問題分析的引導
所謂問題分析就是明確問題的各個屬性,分清問題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例如在前例“鈉的化合物”的演示實驗后引導學生合作交流,發現棉花燃燒的本質,明確燃燒的條件是有氧氣存在和達到燃點,就可得出過氧化鈉和水反應放熱生成氧氣的結論。
2.1抓住關鍵,找出主要的化學過程
分析問題是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分析判斷化學問題中所描述的研究對象、化學現象和化學過程及其聯系,弄清問題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及其相關因素,抓住問題的一些外部特征,搞清楚解決問題的一些條件,然后通過各種方式,把題中的研究對象、化學現象、化學過程及其聯系形象化、具體化,在頭腦中形成問題的整體的、形象的、清晰的化學圖景。這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2.2引導選擇、收集與解決問題有關的化學事實
引導學生回憶原有認知結構中存儲的知識信息,教師再提供一些素材,如化學實驗、直觀教具、文字材料等。
對于難度不太大,無法用實驗或直觀教具提供感性材料的教學內容可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或資料,經過思考提煉,一方面可以獲取問題解決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較難的,不能用其他方法獲取的事實材料,也可通過教師的講授提供給學生。
2.3提出假設,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能出路
學生要根據自己已有知識經驗,分析當前問題的特點,確定問題所隱含的基本關系,通過對問題情境及內部關系的理解,提出關于問題的假設,然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通過演示、實驗、推理等加以檢驗。
學生通過上述伏打的實驗中的有關信息,推斷金屬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產生電流?提出電流產生條件的假設:
假設1:與金屬的相對活動性有關。
假設2:與溶液導電性有關。
假設3:與能否發生反應有關。
假設4:與線路是否閉合有關。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假設進行實驗方案設計,提示學生注意運用對比方法,控制實驗變量。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并交流。
3 問題解決的組織
問題解決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面臨新情景、新課題,發現與主客觀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卻沒有現成對策時,所引起的尋求處理問題辦法的活動。
在問題解決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思維的特點以及他們原有的知識水平,以便在啟發學生思維活動時,盡量掃除一切障礙,引導啟發學生自己探索出對他們來說是新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上例,進行實驗方案設計時,學生既要聯系對照實驗的方法,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又要有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后,要求他們進行分組討論,然后各組派代表演示自己的實驗方案。學生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紛紛展示了自己的討論結果,課堂氣氛相當活躍。通過小組間的討論,同學們既增強了合作學習的意識,也在學習中互補各自的不足,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3.1問題解決的關鍵是揭示規律
問題解決需要先提出假設,是在分析基礎上,人腦對化學問題進行概略的推測、預想和推論,然后再有指向、有選擇地得出解決化學問題的建議和方案,探索解決化學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包括探索解答和實施計劃。
例如學習“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后就要明確:原電池的原理內容、構成原電池的條件、能量變化、電極反應及電流方向、電極的區別等。
3.2化學實驗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
化學實驗是一種手腦并用的問題解決過程,不僅是提供直觀素材的手段,也是培養各種技能手段。通過化學實驗來解決問題,不僅為建立概念和發展思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同時也為理論研究打下了基礎。
上例中學生完成探究實驗并對實驗結果進行交流、找出電流產生的條件,師生共同評價交流情況,就可得出原電池形成的條件:活潑性不同的電極、電解質溶液和閉合電路。
4問題結論的討論
問題解決后,教師應組織學生交流得出的結論,評價任務的完成情況。經過師生合作,學生合作交流探究,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同時努力實現學生對所學知識和能力的提升。教師還應在問題解決后及時對問題結論點撥、延伸和進一步討論,利用變化問題條件、對問題進行變式練習,及時對學習成果進行遷移。學生也只有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生產實際中的問題時,才能把知識學活、能力提高。
例如,在學習原電池原理后請學生根據反應Fe+CuSO4=FeSO4+Cu,設計一個原電池。
4.1中學化學實施“問題教學”時還應該注意
(1)“問題教學”的實施必須創建和諧的學習氛圍
教師需以內在的、具有親和力的人格形象,體貼、關心、愛護學生,為學生的學習創造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如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展現個性,就具有了學習的主體性。在學生思考、回答問題的時候,不管其正確與否,教師鼓勵目光的注視和專心細致的傾聽,會極大的鼓舞學生的信心。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對學生期望越高,學生成功的幾率就越大,教師的信任可以化作進步的動力。相反,冷嘲熱諷、不恰當措辭則會扼殺學生的上進心。對于學生提出的幼稚、古怪的問題一定要持寬容的態度,要允許學生出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歡迎質疑,歡迎爭辯。通過一步步引導,使學生走出幼稚,培養較強的問題意識和能力。
(2)“問題教學”的實施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師要依據學生內在的認知需求,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以學生的觀察為基礎、以發展學生思維為中心,精心設計一系列能夠啟發思維的問題,然后通過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交流氛圍,有目的的引導,使學生和“問題”彼此交織、主動學習,從而把學生培養成為能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進行認知和實踐活動的社會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3)“問題教學”是一種開放式教學,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
教師的素質是學生問題意識的促進劑。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教師一方面要努力學習充實自己。另一方面,遇到拿不準的問題,教師要坦誠承認自己的不足,采取平等、開放、誠實的態度,和學生共同研究思考,從而達到教學相長,遮遮掩掩只會扼殺問題教學。另外,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觀念,不能老想著完成認知目標,還應該注重過程和方法,以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也不要怕這怕那,一切都應著眼于學生全面的發展,終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邵瑞珍主編.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