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09:48: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習互聯網的技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技術不斷成熟,“互聯網+”如火如荼進行,圍繞先進的信息技術開創的新型教育教學方式不斷的被開發,其核心都是借助信息化以及網絡化來推動教育教學的前進與發展[1]?;诂F今情況,高校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要[2]。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適應職業轉換和知識更新頻率加快的要求,一個人僅僅靠在學校學的知識已遠遠不夠,每個人都必須終身學習[3]。終身學習能力成為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教育領域中,互聯網化的教育思維正在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的熱點研究問題[4-5]。在“互聯網+”時代下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并不是簡單的將二者相加,而是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下面將圍繞著如何在這種深度融合的模式下,進行互聯網化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進行深入分析。
2.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基于“互聯網+”技術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主要的任務是要培養學生運用互聯網技術對各行業的資源整合的能力[6]。學生運用能力從互聯網中得到的信息,并對其進行必要的分析、加工等處理,變為針對自身有價值的信息。因此,首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與處理能力,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首先,培養學生運用互聯網+的技術對網絡信息的獲取能力?;ヂ摼W信息的獲取主要通過直接在互聯網和書籍報刊上獲得。具體的方式,學生可以通過門戶網站,如搜狐、新浪以及百度等網站進行信息檢索。信息獲取后,要培養學生對信息的甄別和處理能力。由于互聯網上的信息內容繁多,各種類型信息互相混雜,因此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也是至關重要[7-8]。(2)其次,培養學生對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學生只有掌握了網絡信息的篩選、整理以及整合等技巧,才能夠將復雜和冗余的信息變為能夠為自己消化理解的有價值的信息。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指引學生進行信息的甄別與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有價值信息提取的能力。(3)最后,培養學生進行信息創新以及再利用的能力。信息創新階段,是信息分析處理以及加工的最后階段。學生只有掌握了對信息的創新能力,才真正能夠了解知識點的原理以及本質,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著重的對學生進行信息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信息創新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型思維以及科學素養的提高。
3.總結
關鍵詞:互聯網+;高等教育;機遇
“互聯網+”,這個充滿時代氣息的詞在今年兩會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互聯網+”開始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在新的時代面前,傳統行業紛紛走上了改革創新的道路,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作為各項事業的根本,也承擔著改革、改善和改變的挑戰。高等教育為教育的普及、發展、提升培養了大批的人才,在教育中發揮著培養博、精、專人才的重要作用,互聯網憑借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優勢,在與高等教育融合的過程中,也在高等教育領域掀起了浪潮,在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方式、人才培養過程中引起深刻的變化。
“互聯網+高等教育”,“+”不只是兩者的結合,更是內容上的融合?!盎ヂ摼W+高等教育”必然會引起在線教育大爆發,在過去的2014年,k12在線教育、在線外語培訓、在線職業教育等成為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除了傳統教育機構在做教育轉型外,一些互聯網公司憑借著他們掌握著的高粘性人群也在轉型在線教育,將教育從線下向線上發展。在線教育已經開始慢慢的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钴S在我們視線中的“翻轉課堂”,將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慕課”“O2O學習模式”,讓學生按需學習、自主學習成為可能,在運用大數據的教學和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的凸顯了學習者的個性和差異性,在尊重學習者多樣性的基礎上,也更加體現了針對性。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習者和教育者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因而教育信息化便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互聯網和高等教育的融合也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那“互聯網+高等教育”能夠帶來哪些新的機遇呢?
一、教育資源開放化,加出教育公平新常態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大量的網絡課程和在線教育內容呈現在我們面前。學習者只要用心就能獲得海量的教育資源,從而獲得更好的教育。教育資源的開放化為學習者提供了可供選擇的資源,國家信息化教育資源公共化平臺也為學習者提供了機會。“互聯網+高等教育”也為教育公平的解決提供了一定的契機,加出了教育公平的新常態。這里的教育公平,一方面是對個體的學習而言,“互聯網+高等教育”促進了教育資源的開放化,將海量的教育資源面向各高校、各地區的學生開放,高校的學生就能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業水平學到各自想學的東西。因此,互聯網與高等教育的融合在促進了教育信息化的同時也意味著高等教育公平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各高校之間,師資水平等軟件設施的差距上,“互聯網+”也帶來了有力的推動。現實中的教學狀況顯示,知名的專家教授學者們往往集中在極少數的高等院校里面,大多數的高等院校師資質量相對來說比較一般,而“互聯網+高等教育”給高校的學習者帶來了一起接受知名教師通過網絡傳來的新知識的機會。
互聯網與高等教育的融合,可以讓學習者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并能在各種終端和網絡的環境下接入學習并延續學習的進度。同時,“互聯網+高等教育”還能夠釋放教育者和學習者的潛力,對于不同學習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的課程內容作為補充,不只是針對在讀的高校學生,對于攻讀在職、函授等繼續教育的高校學生來說,如果在學習中遇到新的困惑也可以從互聯網中調用適當的課程來補充,使線上線下學習做到無縫對接,并為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提供有效的支撐。“互聯網+高等教育”為教育者提供了一個組織、創建、管理、分享教育資源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將教育資源的價值充分的利用起來,促進教育資源的傳播,使教育資源真正活起來,從而達到教育信息化,進而帶動教育現代化,用教育信息技術推動高等教育理論研究、教育教學與創業產業的發展。
二、教學方式互動化,加出教育教學新體驗
“互聯網+高等教育”也促進了教育模式的變革,傳統教育模式更像是一種流水線式的培養人的生產線,對每個學習者制定統一的培養標準。標準的班級授課制,在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下,使用同一份教材,接受同樣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條件下,傳統教育不可避免的存在刻板的方式和想當然的判斷,培養出來的學習者也就不可避免的帶著批量生產的烙印。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傳統的教育方式無法滿足人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是通過“考試”的方式層層篩選,大部分人都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們所倡導的“終身教育”的理念,在傳統教育的模式下也很難辦到。雖然如今社會上有專科教育和培訓教育作為補充,卻依然效果一般。傳統的高等教育模式,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依舊沒有滿足大多數學習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其受到技術和思路的限制,在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時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互聯網憑借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優勢,在促進高等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成為促進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因而“互聯網+高等教育”便應運而產生。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互聯網可以實現實時的在線討論、討論學習方法和教學策略,從而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和教學者的講授。依托音視頻互動通訊技術,還可以實現遠程教學,打破距離的限制,為一些高等院校的教育師資提供補充,從而解決一些高等院校存在的教學師資不足、課程開設不齊的難題,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實現了補充課程的常態化教學,托起了教育鏈中的薄弱環節。互聯網憑借其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優勢,在與高等教育的融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促進了教學方式的互動化。學習者在互聯網上進行課程學習,針對學習者線上學習的問題,教育者憑借數據分析,與學習者線上互動,關注學習者的成長與不足,從而體驗新的教育教學方式。
三、學習方式個性化,加出教育質量新高度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內涵和規律,而且知識是多樣化、多結構的,教育要提供不同的知識結構供每個人選擇。在“互聯網+高等教育”階段,學習不再是單一的模式,學習者有多種可以選擇的途徑來學習和充實自己,互聯網與教育的融合讓不同的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得到各自的教育發展?!盎ヂ摼W+高等教育”在大數據的輔助下實現人盡其才,在保證基本教育的條件下充分挖掘每個人專業潛力。
變化著的學生,也預示著這一時代的快速到來,如今的學生是在網絡環境下成長起來,網絡也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們更依賴于網絡,也更習慣于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盎ヂ摼W+高等教育”的模式充分的體現了人的主體性?;ヂ摼W給教育帶來的并不僅僅只是技術上的革新,更加重要的是,教育充分的表現出了人的主體性,真正的做到了以學習者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需求,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基于互聯網移動終端的特性,學習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進行沉浸式的學習。
基于互聯網的“用戶思維”,教師會更加在意學生的深度需求,以學生為中心,理解學生的需求,制訂切實可行的課程,教師和學生才能共同開發和創造合適的課程,追求雙向的溝通和教育。通過數據分析得到教學反饋與掌握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能夠根據學生學習與掌握的不同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因材施教,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便捷高效,教學水平得到提高,互聯網將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評價與反饋以及在學生中出現的質疑,都能夠作為數據轉化為信息,作為個性化學習與評價的依據?!盎ヂ摼W+高等教育”也給高校學生提供了一個具有多樣學習服務的平臺,高校學生在這一平臺上完成作業、測試、實時輔導、答疑。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被互聯網自動記錄并通過智能分析,互聯網借助大數據分析,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智能推送,制定學習計劃或者個人方案,實現個性化學習。
2015年仍將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作為工作的重點,“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以人為本、均衡發展”,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與需求的理解日益深入人心,而且2015年教育部將為教育信息化投入700億元。而“互聯網+高等教育”是促進教育信息化最好的方法,這也必然促進學校組織的變革和整個教育系統的變革。
“互聯網+高等教育”,兩者之間并不是簡單的替代而是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推動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高等教育的結合。高等教育將通過互聯網實現連接和重構,這并不是將教學過程簡單地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也不像我們所看到的只是為教學打破了時空和人數的限制那么簡單,而是利用先進的移動通訊和互聯網技術,為高等教育管理和教學應用全面搭建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這包含了教育的管理、服務、教學和互動,推動教育和個人的完美融合。
“互聯網+高等教育”,在互聯網的教育時代,網絡資源的便捷性和豐富性不言而喻,這些資源成為學習中的強大動力。對于教育來說,加的不只是技術支撐,加的也是整個社會對教育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投入。改革和技術一起來撼動高等教育,對于我們來說要加點包容,要以開放的心態面對“互聯網+高等教育”的時代進步和技術的革新,期待“互聯網+”,為高等教育帶來更多更好的改變。
參考文獻:
[1]劉道玉,中國高校之殤[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2]黃桂晶,黃榮懷,張進寶,江新.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三大趨勢[J].教育發展研究,2007(19)
一、互聯網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
二十世紀后半葉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和“動機理論”。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互聯網應用的迅猛發展,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開始流行,成為“以學生為中心”的互聯網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
二、互聯網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優勢與不足
傳統教學是指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并輔以黑板板書,學生在座位上聽講與練習的教學方式。傳統教學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教師都接受過專業訓練,能按照教學論原理以班級組織和課堂教學形式有目標、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以保證學生順利地學習。②各學科教學十分重視知識的系統性,可以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扎實的基礎知識。③師生之間是在面對面的過程中進行教與學,教師的語言、行為、舉止,對于學生都具有潛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遠的影響,這是互聯網教學難以替代的。但是,傳統教學也有其不足,表現在:①它是以“教師為主宰課堂教學的中心”,學生處于“被填灌式”的學習狀態。②教學內容受教學大綱規定的限制,是“以書本為中心”,學生學習局限于書本知識之內,教學側重于知識結論、輕知識過程與能力培養。③傳統教學是以教室和黑板為中心,教學活動是在教室中進行的,只能在特定的時間、地點進行,從而也帶來人數上的限制。④傳統教學的媒介是課本、參考書、講義、黑板、粉筆、部分實驗用具等,以教師講授為主,輔以黑板、粉筆、講義等,學生基本上是被灌輸知識,基本程序是――學生預習、教師講授、學生練習、教師評判、學生答卷、教師給分。
互聯網教學是指在互聯網環境下,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為指導,利用計算機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資源優勢,向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教與學的環境,傳遞數字化教育信息,開展交互式的同步或異步的教學方式?;ヂ摼W教學的優勢主要表現在:①互聯網教學方式十分靈活,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因此不受教師主宰與課堂的限制。②教學內容呈現多層次與多樣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并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③互聯網教學要求教師要具備計算機應用能力、互聯網應用能力,教師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的更新,不斷修訂教材和教案,隨時補充新內容、新材料,以滿足時代的要求。④互聯網教學中,教師從板書中解放出來,可以更多地考慮如何清楚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課程講授可以安排得更合理,某些必要的講解也可以體現在互聯網課件中,還可以為同學們提供一些參考材料,供學生更詳細的了解知識點。⑤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匯集了大量資源,因此,互聯網教學能使學生沖破書本為中心的局限,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尤其是互聯網沒有地域界限和時空的限制,能讓學生接受優質的遠程教育,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互聯網教學的不足: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基礎及認知能力等限制,學習上可能缺乏自覺性與自制力,加上不懂得應該學習些什么和怎樣去學習,所以在廣袤無垠互聯網里如果沒有教師的啟迪與引導,很難自主地去進行學習。雖然使用計算機可以模擬學習活動,但它很難讓學生真正形成實踐能力。
三、互聯網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優勢整合
1.強調課堂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傳統教學強調教師主宰課堂教學,以“教”為主,而互聯網教學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以“學”為主。教師主導應與學生主體相統一。以“學”為主,學與教兼顧,以保證學生學習順利進行。這種教學模式既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既注重教師的教,又注重學生的學,能夠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調動起來?;ヂ摼W課堂的學習資源多采用非線性超文本方式組織,這使得學生學習隨意性很大。當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度過大時,教師的主導作用被忽視。因此,加強互聯網課堂教學過程的主導與控制,是實施互聯網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
2.注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傳統教學以知識教學為主,強調學習系統扎實的基礎知識。互聯網教學以培養學習能力為主,強調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既重知識學習,更重能力培養,實現知能并舉、發展學習能力。傳統教學以抽象文字概念的“填灌式”教學為主,互聯網教學以形象具體的“情境式”與“啟發式”學習為主,真實情境與虛擬仿真情境的啟發式學習,實現圖文并茂,形象與抽象并重的學習過程。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互聯網教學中,學生自主參與互動學習。接受式學習和參與互動式學習兼有,全面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協作互動。傳統課堂教學過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學習,而互聯網課堂教學只強調探究式學習。新型的互聯網課堂教學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要改變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接受式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互聯網學習、合作學習等。
3.注重師生情感交流,變人機交互為師生交互。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互動。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發展能力的過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學生人格形成的過程?;ヂ摼W課堂的交互一般是通過互聯網實現的,互聯網課堂教學是“師生分離”的過程,容易忽視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言傳身教、人格魅力被削弱了。因此,應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問題,不斷從技術上設法彌補師生交流不足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提高互聯網學習的交互性,完善師生之間的交流系統,變人機交互為師生交互、生生交互。靈活運用互聯網教室中的語音討論、語音廣播、電子舉手等功能來加強情感的交流。傳統教學中,師生面對面,互聯網教學中,人機交互與師生、生生交互,既可以通過互聯網環境實現多向性互動、又保證了師生面對面的情感交流與人文精神體驗。
4.強調實踐體驗,鼓勵交流合作。傳統教學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封閉式”教學,互聯網教學以學習互聯網資源為主要內容的“開放式”學習,書本知識學習、課堂集中學習、互聯網資源學習與社會實踐學習相互配合、有機統一。傳統教學多媒體互聯網技術單純作為“輔教”或“輔學”工具,互聯網教學多媒體互聯網技術作為認知工具、信息加工與信息表達工具和協作交互工具。多媒體互聯網技術構成互聯網環境,既作為教師的教學工具,更是學生的認知工具、信息加工與表達工具、協作交互工具等。新型的互聯網課堂教學強調結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力求通過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發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鼓勵學生結合實際,利用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小組合作,每個小組成員都會有具體的任務。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增強相互溝通的能力,提高信息素養。一般來說,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來實現,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異步的。既可以是在線討論,也可以通過E-mail或QQ來完成。
關鍵詞:“互聯網+” 中職英語教學 基本特征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243-01
“互聯網+”模式融入中職教育體系當中,它所希望達到的目標就是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調動,以及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有效改善?,F如今,伴隨計算機網絡技術向中職教育的全面滲透,現代中職英語教育也逐漸走上了個性化、移動化、便捷化路線,已經逐漸體現出了“互聯網+中職英語教學”的技術優越性,對中職英語教育開創新局面具有十分現實的重要意義。
一、關于“互聯網+”
1.“互聯網+”的基本內涵概述
“互聯網+”就是指互聯網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有機結合,它是互聯網領域中的一種全新生態。雖然被稱之為“互聯網+傳統行業”,但實質上它并非是多個行業的簡單累加,它應該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及相關信息通信技術所創造的一種擁有傳統行業特性的新行業發展形態。在我國,“互聯網+”最早被應用于金融行業領域,例如P2P投融資、金融機構理財等等。而今天,“互聯網+”也與更多傳統行業相互融合,其中“互聯網+教育”就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在現階段,我國中職英語教育發展急需“互聯網+”新模式來引導教學走向,“互聯網+中職英語”教育也已經成為了我國教育領域中的一大關鍵研究課題[1]。
2.“互聯網+中職英語”基本特征
“互聯網+教育”被我國教育領域稱為是教育的“4.0時代”,它的出現并沒有完全取代傳統教育模式,反而是在傳統教育模式基礎之上加入了更多教育新元素,希望以服務型教育為基本核心,基于學生專業能力培養來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力,進而實現為建設型社會培養全面的服務型綜合人才,體現中職教育中技能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并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探索出更多全新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加熱愛學習??偨Y來看,“互聯網+教育”模式完美詮釋了“跨界融合”概念,它通過互聯網的開放性思維實現了自我改革、自我創新以及自我結構重塑,打破了原有教育體系中的社會、文化與經濟結構,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更加尊重學生的體驗,進而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過程。所以說,“互聯網+教育”就表示互聯網連接專業學科的一切特點,體現出了學科在傳統教學中未曾體現過的層次性與差異性。具體到中職英語教學環節,“互聯網+中職英語”教學應用主要體現以下3點基本特征。
2.1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提升
在我國中職院校中,中職生普遍存在學習態度較差、學習成績偏低且學習興趣不濃厚等問題,這些都是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所長期無法改變的桎梏。而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中,它就充分利用到了中職英語與“互聯網+”二者的專業優越性,首先它引進了更多網絡技術及相關英語教學資源,例如多媒體視頻、音頻及圖片文字,以更生動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為課堂教學氛圍活躍創造條件。而且這種基于多媒體的多元化教學引導方式也讓學生能夠有更多r間和空間來自主思考,這也間接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例如現在的微課教學、翻轉課堂等等都是“互聯網+中職英語”的典型教學模式。
2.2對英語教學內容的有效豐富
傳統的中職英語教學課堂枯燥乏味,教師通常都照本宣科,從記憶單詞、閱讀課文開始深入教學內容,屬于典型的板書式教學模式。而在“互聯網+”教學環境下,中職英語教學課堂則開始利用更多樣的互聯網技術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基于網絡學習資源與傳統課本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來優化學習資源及教學模式。這種教學內容推廣更加快速便捷,因為網絡上的英語教學資源及信息更新速度明顯比教材上更快也更豐富,教師只要做到定期在網絡上查閱英語教學資源,并在合理契機中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就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英語情境教學環境,從多角度來調動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在英語聽、說、讀、寫方面的實踐操作能力,特別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及強化學生英語口語能力。舉例來說,教師可以基于實際狀況來適時增加一些英語電影情境教學來供學生們鑒賞及共同學習,這種教學方式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表達能力。而教師在英語影片中加入更多講解和個人理解,對教師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也會擁有極大幫助。
2.3對英語教學模式的有效改善
在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中,學生始終是在被動接受一切英語知識,課堂教學也變成了以教師為核心的“一言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及學習興趣,教學進度也無法得到快速推進。在“互聯網+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生將成為教學主體,而教師則成為英語知識的傳授者、引導者和輔助者,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課堂上驅動學生完成教學任務,讓他們能夠自主的學習英語知識,并順應以“互聯網+”為基本手段的英語學習過程,促進學生之間、與教師之間的良好交流溝通。為此,某些學校也設置了English Corner(英語角)模式,定期為學生創造純英語交流環境,讓更多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當中。更有機會吸引更多英語專業人士及社會成功人士一起參與到英語角交流學習氛圍當中,循序漸進的、在充滿樂趣的溝通中就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口語及聽力能力。
二、“互聯網+中職英語”教學應用簡析
一、“互聯網+教育”給高等教育帶來的機遇
(一)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變革
“互聯網+教育”改變了教師的工作方式,將教師專業發展推向了另一個高峰。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對于教師的專業能力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不斷適應新課程改革與教育信息化的相應要求,特別要提高使用多媒體等工具的能力;另一方面,互聯網的普及給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便利,使教師專業發展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的約束。同時,數字化網絡資源使教師形成學習共同體,教師可以隨時與同事、專家合作。
(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聯網促成“人機結合”(人與計算機結合),人機結合也會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多樣化?!盎ヂ摼W+教育”使學校形態變成了自組織的智慧學習環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時間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課程和教育服務。把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進行融合,通過位置感知、二維碼等學習,讓學習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互聯網+教育”深刻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式,泛在學習已經成為數字化學習的重要發展方向。
(三)教學模式多樣化
隨著云技術、大數據的發展,教學模式從灌輸式轉向互動式。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助者與指導者,其從教學生知識轉向教學生如何學習知識,這一轉化使得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增強。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正逐漸走進課堂,甚至還出現了“彈幕教學”模式,即在教師講課的同時,學生通過互聯網把自己的疑問發送到教師的課件屏幕上,增進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既使問題及時得到反饋,又不會打亂老師的步調。
二、“互聯網+教育”給高等教育帶來的挑戰
(一)教師對“互聯網+教育”認識與行動不足
通過走訪一些院校,筆者發現,在互聯網背景下,部分教師認為“互聯網+教育”就是下載相關教學課件、學習相關教學課程,并沒有真正理清“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機遇。這與大數據背景下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更沒有認識到應該利用大數據技術去提高教育質量。特別是一些老教師,不主動學習網絡技術,還在堅守傳統的教學模式。
(二)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愈發明顯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學生應用互聯網技術的能力逐漸提升,對互聯網的依賴性變強,同時對信息的辨識能力不斷提升,追求個性化,喜歡圖片、聲音和影像?,F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于互聯網學習平臺的特殊性與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沒有規范的紀律對其進行約束,他們需要更高級別的各種移動終端和實體性學習資源。
(三)教學信息干擾與監控漏洞進一步凸顯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信息資源的膨脹必然會對教學信息造成干擾。首先,在信息量龐大的網絡環境中,學生很難找準學習方向。例如,在教學中給學生播放相關視頻的時候卻發現許多學生將注意力放在了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內容上。其次,互聯網上信息的呈現方式決定了其具有無序性、重復性、不確定性,學生處于魚龍混雜的環境,很難甄別信息真偽。除此之外,這種模式下學習的自主性很強,很難進行監控。
三、如何應對“互聯網+教育”給高等教育帶來的挑戰
(一)加強教師教育
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挑戰,教師要充分利用先進資源,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充分把握互聯網帶來的機遇。首先,對教師應該加強現代技術教育,使其熟練使用多媒體等工具,不斷進行資源整合,利用互聯網把教師、學生、教學融為一體,建立相應的平臺,實現資源共享與交流;其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互聯網,指導學生主動學習,設計移動互聯網化的課堂教學,將互聯網與教育進行融合;最后,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結構,同時應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將課堂知識與時事熱點緊密結合。
(二)組建自律學習群或學習型團隊
在學習生活中,由于互聯網學習平臺的特殊性與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沒有規范的紀律對其進行約束。雖然大學生在生理上已經成熟了,但不少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自律意識、團隊合作意識仍較為薄弱,因此就需要組建自律學習群或學習型團隊。在組建自律學習團隊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建立學生間、老師間、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團體,通過平臺促進資源共享與合作交流。自律學習群有助于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監督,實現團隊內外的雙向交流,同時更好地共享資源。
(三)優化高等教育的保障
面對魚龍混雜的信息,高校應該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提上日程,提供相應的保障。首先,學校應該開展相應的課程,把先進的信息技術引入課堂,讓學生能夠敏銳地辨別各種信息,對龐大的信息進行處理與選擇。與此同時,讓學生主動把網絡規范與自身的實際結合起來,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其次,建立相關的教師培訓機構,使教師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鼓勵與嘉獎游刃有余地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的老師。最后,積極鼓勵在校教師與其他院校教師、各類培訓機構、各類企業進行交流與合作。
作者:梁建華 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教學模式;探討
1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育模式的優勢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并逐漸運用到高校英語課堂教學當中,大學英語教育模式也相應地得以發展和改變,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互聯網背景下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提高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ヂ摼W給大學英語課堂帶來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滿足了大學英語教學量大、涉及范圍廣的要求。通過互聯網,可以將讀、寫、聽、說等一系列豐富的教學資源及時、方便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這對于豐富大學生英語學習資源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因此,互聯網對于豐富大學英語教育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育,給每位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從而使其具備了主動學習的可能性,將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者進行了結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處在互聯網共享的環境當中,教師和學生不必每天待在固定的教室里,只要同時具備上網條件,即可實現網上教學,再加上互聯網中可供共享的大量學習資源,無論是學習資源的質量還是數量,都能滿足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需要。因此,和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相比,由于互聯網具備更強的自主性,它對學生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第三,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充分利用了社會資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緩解了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壓力和師資緊缺的現狀。大學英語教師在互聯網背景下更能輕松地獲取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資源,從而提高了教師準備教學資料的工作效率,保證了教學資源的質量,減輕了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負擔。同時在另一個方面,學生不僅可以利用課堂上的時間來學習,而且還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學習的手段和方式更加豐富了。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壓力,也緩解了目前大學英語教師緊缺的局面。
2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一些問題和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導致某些教師過分依賴互聯網和多媒體,弱化了大學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核心主導地位和作用。教師是一個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主導者,老師需要在課前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安排和準備,然后才能在課堂上有序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從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來看,很多英語教師過分依賴互聯網和互聯網資源,他們把互聯網和多媒體資源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導致在整個課堂教學當中,本來需要老師來概括和提出的重難點等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從而極大地弱化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第二,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部分高校教師對于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操作的知識和技能還有待提高,并且對互聯網資源的鑒別能力也需要提高?;ヂ摼W和多媒體技術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結合,是對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的重大變革。在這種改革中,教學方法和模式改變了,但是對于從事傳統英語教學的教師而言,卻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并熟練操作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這樣就會給英語教學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互聯網上豐富的大學英語教學資源,使許多教師在從中獲取資源上存在盲從性,將互聯網上的資源不加處理就直接運用到教學當中,這樣其實教學的效果并不好。由于老師自己完全沒有鑒別能力,才導致了這樣的問題,因此教師也需要提高判斷互聯網教學資源質量的能力。
第三,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許多教師還不能有效地將學生網上自主學習和課堂學習進行有效結合,導致教學效果不好。很多教師過分重視學生自主在互聯網上的學習,卻忽視了傳統課堂上的講授,導致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不能得到均衡發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握自主學習和課堂學者的度,使之做到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3 對改進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育的幾點建議
第一,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必須正確處理互聯網、教師和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對于互聯網和多媒體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教師不能因為互聯網資源的強大而忽視了自身在英語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作為學生,也應該正確認識互聯網資源,不能因為互聯網中英語學習資源的豐富,而輕視老師課堂教學的重要性。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應該把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當作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輔助工具,不僅要發揮教師作為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和主導者的作用,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三者之間應該相輔相成,協調發展。
第二,加強和提高英語教師使用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能力。作為大學英語教學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之一的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其作用的體現必須在英語教師的熟練操作下才能實現。因此,教師在充分準備教學內容的同時,還必須加強自身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和操作的學習,夠熟練地解決操作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問題。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育是對傳統大學英語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在其運用和操作過程中,不僅對學生,同時也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大學英語老師在互聯網背景下必須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做出有針對性的改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這就需要高校教師比原來付出更加多的努力,去學習和掌握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并且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以此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的需要以及適應時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夏朝陽.教育信息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1(Z2).
[2] 馮啟忠.論大學英語教學的癥結與改革方略[J].外語教學,2000(03).
[3] 李水春.淺談以學生為中心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J].校園英語,2015(14).
[4] 孫宏章.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引發的思考――兼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J].咸陽師范??茖W校學報,2000(01).
(一)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與傳統的教授式學習方式有一定區別,自主學習強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能動作用,通過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式來實現學習目標。自主學習概念的提出源于部分學者對傳統教育模式的質疑,他們認為教育并不只是為了向學生的記憶傳播知識,更應該是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和自我監控能力,這些能力很重要,因為它們不僅是學生在規范學校學習的必要能力,更能夠幫助學生在離開學校以后的漫長人生中不斷豐富和更新自身知識以適應社會的變化和發展。教育部相關文件也多次強調“我們要重視發展大學生學習能力,尤其是自主學習能力”。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社會,大學生更需要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不斷學習使自己具有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否則,就會被時代所淘汰。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對技能和獨立思考的研究,霍萊茨將其定義為“負責自身學習的能力”,這種學習能力表現在確定需求、設立目標、明確學習內容、選取合適的學習方法以及策略、合理控制進度、監督學習過程、評估學習效果等。威廉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控制學習的能力,主要涵蓋學習管理、認知過程和學習內容三方面內容,這三個方面同時與學習行為、學習的心理過程、學習環境對應,三者之間相輔相成。具體體現為,要實現有效的學習管理必須依賴于對認知行為過程的合理控制;對認知過程的合理控制是學習管理的結果;對認識過程進行管理和控制要求學習者明確學習內容。”龐維國是國內研究自主學習問題較具代表性的學者,他認為“自主學習表現為學習者自主驅動學習動機、明確學習內容、調整學習方法策略、管理學習時間以及主動營造有利于學習的物質及社會環境這樣的一種學習能力。從整個過程來看學習者能夠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計劃、為自主學習行動做好準備,整個自主學習過程中能夠對學習進展以及學習方法進行監控、反饋、調節,并自我檢查、總結、評價以及補救。如果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各方面都能自覺地做出選擇并實現有效自我管控,我們就認為他是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遍L期以來,有眾多學者就自主學習概念及其相關研究進行討論和闡述,然而學界對于自主學習這一概念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但這并不會阻礙我們把握自主學習的核心內涵。自主學習強調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能動地位,學習者原有的知識(包括:特定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可應用于該領域的認知策略,認知的知識與技能等。)是自主學習的基礎,自主學習的整個過程包括:設立學習目標、決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策略、制定學習計劃、協調認知策略、分配學習資源、對學習活動展開有效監控,使整個學習過程合理高效。
(二)互聯網時代自主學習的新特征
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得到了廣泛運用,互聯網平臺給學生自主學習帶來更深刻的影響,對自主學習起到了極大的促進和支持作用?;ヂ摼W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多樣化的機會,以及開放、自由、實用環境,能夠激發學習者的主體能動性,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ヂ摼W已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平臺,學生們的這種行為趨勢形成了一種具有信息社會特色的現象,我們可將其稱為互聯網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學習者利用互聯網平臺上的各類信息服務系統,自主選擇認知工具、設立明確學習目標、決定學習內容,以交互的模式,自主驅動學習知識,實現有意義的知識建構?;ヂ摼W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具有如下特點:
1.互聯網為自主學習帶來了空前的有意義的支持作用
這種支持不僅表現在互聯網中蘊藏的豐富資訊礦藏、資訊傳播時效性強、極大延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還表現在學生可以自由支配學習時間、靈活選擇學習空間、自主選擇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自主獲取學習資源等外在形式方面。更重要的是,這種支持表現在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地完成信息資訊的獲取、自身知識結構的構建。
2.互聯網擴大了資訊空間,豐富了信息傳播渠道給學習
者提供了多樣的選擇機會學生在自主規劃學習目標、自我組織學習內容及其結構、自我調節學習方法和策略、自我評估學習的過程和結果等能力培養和習慣性養成方面,網絡都能提供有效支持。
3.互聯網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實現了實時互動性互聯網上,資訊流通自由度高互動性強,學習者對資訊的選擇有很高的自,并賦予學生隨時對論題交流、討論的權利,提高了網絡媒介對學生的吸引力;互動的方式有教與學的互動、學習者之間的互動、人機互動。在互聯網外語教學環境下,實時互動及其具有的實時反饋可以大大提高學習者的興趣和效率。
(三)互聯網使用行為對自主學習的負面影響
互聯網用獨特的信息資源呈現方式,影響和塑造著我們的社會文化環境,同時也為自主學習活動提供了一個更加高效、實用的環境。但是,互聯網在積極影響之外,還有一些我們不可忽視的負面效應:第一,大學生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參差不齊,一些學生缺少計算機操作技能和互聯網使用經驗,在使用互聯網過程中就容易受到各種技術問題的困擾,這就會對學生自主學習行為起到反作用,影響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學習者會感到灰心,挫傷了學習積極性。第二,互聯網中資訊極其豐富,海量信息的魚龍混雜和垃圾信息的轟炸,因為面臨太多的選擇,學習者常常感到迷惑,會覺得不知所措,容易迷失在信息海洋中。互聯網的自由的信息環境,資訊傳播去中心化,使得網絡信息傳播的失控和虛假不良信息的泛濫,容易給駕馭信息能力較弱的大學生造成負面影響。第三,互聯網上充斥的各類信息內容,尤其是通俗娛樂、網絡游戲等,容易吸引學生眼球、分散他們的精力,導致學生自主學習效率降低,甚至毫無收獲;互聯網環境以數字化、虛擬性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為主,任何互聯網使用者都能以匿名的方式扮演多種虛擬角色,一些人無視對信息傳播和人際交互的道德責任,容易對經驗淺薄的學習者造成心理信任危機和學習障礙,使自主學習活動喪失其本身的意義。自主學習是大學生應具備的重要能力,亦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趨勢所需具備的個人素養。我們認為,開展網絡媒介素養教育,是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互聯網對自主學習產生的影響,克服負面效應,為自主學習營造積極學習環境和健康心態的有效途徑。
二、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其媒介素養間的關系
我們要幫助大學生克服在互聯網環境對自主學習的負面影響,提升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我們需要從提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入手。網絡媒介素養源自媒介素養的概念,特指在互聯網環境下的媒介素養,這一概念隨著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廣泛滲透而越來越引起學者們的注意。在我國,網絡媒介素養相關問題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成為學者們持續關注的研究熱點之一。對于何為網絡媒介素養,不同學者從各自的研究角度對其進行闡述。蔣宏大認為“網絡媒介素養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內容:1.網絡媒介認知素養;2.網絡媒介甄別素養;3.網絡道德法律素養;4.網絡安全素養;5.網絡行為自我管理素養;6.網絡發展創新素養;”李凱認為“網絡媒介素養主要包含幾種能力:互聯網基本操作能力,對互聯網資訊的認知能力、辨別能力、批判能力、利用和創造能力?!秉S崢老師認為“網絡媒介素養不僅指網民對互聯網的認知、操作、創造能力,更是在意識層面的批判和創新精神,以及道德和責任意識?!蓖ㄟ^學者們的討論,我們可以知道,網絡媒介素養主要包涵幾個核心內容:1.對網絡媒介的基本認知;2.網絡資訊的批判解讀能力;3.媒介的使用和創造性利用的能力。筆者認為,我們的工作應該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一)積極開展面向大學生的網絡媒介基本知識教育
我們認為,這一點是大學生在互聯網環境中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基礎,包含“了解”和“使用”兩個內容:了解是指對互聯網基本原理、常識的了解,互聯網的傳播與使用與其它傳統媒體有很大區別,對網絡媒體的基本原理、運作常識不了解,就只能是互聯網的被動使用者,更不可能利用好互聯網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使用是指互聯網操作能力,幫助大學生掌握互聯網媒體使用技能,使其具有較強的駕馭互聯網技術的能力。
(二)積極引導大學生構建對媒介資訊的批判解讀能力
互聯網的開放、自由、交互性強、可匿名的特點,使互聯網上充斥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ヂ摼W提供海量信息,可以通過文本、圖像、音視頻等方式對新聞事件進行多角度、多觀點、立體式呈現,但無法完全客觀全面地展現現實,信息制作、者不可避免的將自己所持立場或價值取向摻揉進傳播內容;互聯網中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往往缺乏條理、邏輯,難以辨識。這就要求大學生對互聯網資訊不盲信、不盲從,秉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批判態度,培養自己對資訊的識辨和評價能力,使自己能夠獨立辨別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評估資訊價值。學生能夠利用和駕馭好互聯網,也就意味著其具備了在互聯網平臺上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基本能力。
(三)培育大學生對網絡媒介創造性利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