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16:08: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藥行業的特殊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優勝劣汰是競爭的基本原則,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必須擁有自己的競爭優勢。不過永恒的一點是,不論企業試圖建立何種競爭優勢,成本控制都是其達到目的的有效工具。幾十年來,不論管理理論如何發展變化,成本控制都是不變的課題,因此向成本控制要效益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著力點。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經濟的來臨,產品的多樣化、市場風險的增大,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已越來越不適應現代企業的發展。因此在當前醫藥行業所面臨的特定環境下,研究企業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以現代成本管理理論為基礎,為醫藥行業進行成本管理體系的設計。針對部分醫藥行業當前成本管理系統不健全、成本控制缺乏科學性和連貫性以及會計工作不規范等問題,提出了構建成本控制體系的新思路,即轉換成本管理思路,并根據價值鏈的基本思想,對藥業成本控制體系進行了整體規劃。
成本管理現狀
中國醫藥企業大多還停留在傳統的成本控制理念上,即只注重生產制造過程的成本控制,而很少將成本管理的范圍轉向涵蓋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在工業經濟下的企業,其重復性擴大再生產和知識含量的低下,使得制造成本在產品中占較大比重,其他如研發成本、售后服務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這些成本在成本核算和管理中不被重視。
就成本管理空間看,現在一般醫藥生產企業生產成本中直接生產成本比例不高,其中包括原材料、輔料、包裝材料以及燃料動力費用,生產過程中成本壓縮的空間很小,而制造費用比例較大,一般在20%~40%,存在著很大的成本壓縮空間。在醫藥企業的利潤表中,產品營銷費用的比重較大(事實上,制藥企業營銷費用在其銷售額中的平均水平為45%),企業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不高并且這些費用大部分是固定費用,因而企業在營銷費用上存在的可壓縮空間較大。
成本管理體系設計指導思想
1 以競爭機制推動成本管理;
2 以激勵機制推動成本管理;
3 以決策機制推動成本管理;
4 以約束機制推動成本管理;
5 以人才機制推動成本管理;
基于價值鏈的整體規劃
目前從產品本身的角度來考慮降低成本的方法已沒有太大余地。成本產生于產品(或服務)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并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中伴隨著新價值的創造和各種資源的消耗。因此,在價值鏈中蘊含著更多的成本控制機會,只有通過對企業的價值鏈進行分析,才可以有效地實現成本控制。
醫藥行業價值鏈分析
成本的構成往往貫穿于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產品成本按生命周期劃分為三個組成部分上游成本、制造成本和下游成本。各成本構成如下:
上游成本:研發費用、設計費用、制造原型、檢驗費用同步工程設計和質量改進
制造成本:外購成本
直接制造成本
間接制造成本
下游成本:營銷和分銷-包裝、裝運、樣品、推廣和廣告
服務及維修-退貨、服務和產品責任
基于對產品生命周期的認識,醫藥行業的價值鏈結構如圖1所示:
同其他醫藥企業一樣,醫藥行業的價值鏈結構由支持活動和主體活動共同構成,其中支持活動包括行政、財務、信息技術、人力資源、技術支持、采購管理等;主體活動包括產品研發、臨床試驗、原料采購、產品生產、產品營銷等。由于醫藥企業的特殊性,在價值鏈的主體活動中,新產品的研發和新產品上市是兩個非常關鍵的活動。然而目前醫藥行業還沒有形成一個引導藥品開發的有效機制,在新藥尤其是西藥方面幾乎沒有研發能力,這是醫藥行業的弱點,也是企業整體發展的“瓶頸”。另外醫藥企業的新產品上市前有很嚴格的報批程序,新藥只有在獲得批準后才可以上市,如果這一過程不能順利完成,企業價值鏈便會在這里斷裂,后繼工作便無法開展下去。因此報批環節也是企業整體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
醫藥行業成本管理整體規劃
根據價值鏈理論的基本思想,醫藥行業的成本控制活動可以劃分為兩類:主體活動和支持活動,主體活動是企業的經營活動,支持活動是促使企業主體活動順利進行的輔助活動,全面成本管理的實施有賴于這兩類活動的正常運轉和彼此協調。基于醫藥行業自身特點及目前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對其全面成本控制體系進行設計,全面成本控制體系如圖2所示。
醫藥行業的主體活動包括材料采購、產品生產、存貨管理、產品銷售四個環節,對企業生產成本的控制就集中在這四個方面,因此醫藥行業的成本控制體系包括采購成本控制體系、生產成本控制體系、存貨成本控制體系、銷售成本控制體系四個主要部分。
成本管理體系設計的總體思路應充分考慮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要求,以成本控制目標為出發點,實施責任成本管理。成本控制體系要形成以職能部門集中管理為綱,以各個主要物控工序為駐點,形成縱橫交錯的成本控制網絡,按重要性原則確認各責任主體,按可控性原則落實其責、權、利。
將按各部門管轄范圍劃分級次。第一級成本控制中心為公司財務部;第二級成本控制中心為公司采購部門、銷售部門、生產部門等;第三級為各職能部門下屬各車間、班組。依此類推直至個人。公司總的成本控制由財務部門監督實施,財務部門將總成本分解落實到各職能部門(二級成本控制中心)。各二級成本控制中心將其成本責任層層分解直至員工個人。形成完整的成本控制體系,做到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干,辦事有標準,使“權有所屬、責有所歸、利有所享”。
特別說明
醫學院校(醫藥)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具有應用性、交叉性、復合性的特點。本文深入分析了醫學院校(醫藥)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結合醫藥行業的特點,提出了醫學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創新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
市場營銷專業;創新人才;應用型人才
1醫學院校(醫藥)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醫學院校(醫藥)市場營銷專業面向醫藥衛生行業,培養具有健全的體魄、專業的技能、獨立的思想和人格的,能夠在各類社會組織尤其是醫藥行業政府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中從事營銷管理的卓越營銷人才。按照教育部關于地方高校轉型的要求,地方醫學院校的(醫藥)市場營銷專業應主動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醫藥行業急需的卓越營銷人才。隨著我國新醫改的深入推進,醫療衛生行業的營銷活動將日趨規范。此外,在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后,慢性病成為了我國居民面臨的首要健康威脅,預防保健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傳統醫藥行業的營銷管理將從單一的醫藥產品(或服務)的銷售轉變為全面的健康管理,對醫藥營銷人才的需求將呈現出井噴之勢。
2醫藥行業的基本特征
醫學院校開辦市場營銷專業,大多依靠學校醫、藥學科的背景,面向醫藥行業培養營銷人才。醫藥行業具有兩個典型特征:
2.1高技術性現代科學技術
不斷應用于醫藥領域,使醫藥技術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和綜合化的特點,需要系統地、綜合地運用科學技術來解決人們所面臨的疾病問題。
2.2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
由于醫藥行業產品和服務的特殊性、消費需求兼有公私兩重性,要求醫藥行業從業人員注重社會效益,講求社會道德和社會責任。
3醫學營銷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科基礎
3.1醫藥學
鑒于畢業生絕大部分從事醫藥市場營銷工作,因此,醫藥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在培養方案制定時,均開設了醫學和藥學方面的課程。學生在校期間除了要學習市場營銷方面的知識之外,還要學習醫學和藥學方面的基本知識,這是以后了解醫藥行業相關產品和服務、開展醫藥市場營銷工作的前提。
3.2經濟學
經濟學是市場營銷學之父,正是因為市場營銷學科借鑒吸收并運用了經濟學理論,為這個學科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些理論主要指導人們如何在醫藥系統的活動中使稀缺的資源得到合理地運用,追求微觀組織和宏觀系統效果最佳。
3.3管理學
管理學是市場營銷學之母。管理學為醫藥系統及其活動提供了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方法,為醫藥市場營銷活動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法體系。
4醫學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創新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設計
4.1明確專業定位,體現具有醫藥背景的特色
從戰略管理的視角出發,一個企業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必須對企業的內外部環境中存在的機遇與威脅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深入剖析企業擁有的資源與能力,面臨的弱項與不足,從而做好企業的定位及發展戰略。辦好學校如同辦好企業,也必須依托自己的歷史積累、學科優勢與特色,開放式辦學、特色辦學。醫學院校開辦(醫藥)市場營銷專業,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在醫學、藥學方面的學科積累與優勢,突出醫藥行業特色。近年來,湖南中醫藥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緊密依托中醫藥學科背景,著眼于服務區域經濟,大力培養醫藥行業市場營銷專門人才,形成了比較鮮明的特色。
4.2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建設
醫學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之課程體系是一個以管理學科為基礎,以醫藥學、經濟學、管理學為支撐的交叉發展的多學科網絡式結構。在完善“全國工商管理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的市場營銷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上,各醫學院校要根據醫藥行業不同層次營銷工作的特點,開設具有自身特色和實用性強的專業方向課,同時,應該減少選修課程設置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以湖南中醫藥大學為例,近年來我們適應社會需要,開設了醫藥+營銷的交叉性課程,受到了用人企業的好評。
4.3著力培養實踐型教師,積極探索高效的實踐教學體系
要培養應用型人才,首先要有應用型教師。受歷史條件的限制,我國高校的大部分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相應專業領域的實踐經歷和能力。如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師從來沒有接觸過市場的大有人在。因此,要加強高校與企業的聯系,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實行開放式辦學。一方面,在組織校內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中,聘請企業有營銷實踐經驗的職業經理人擔任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相關課程的兼職導師;另一方面,創造條件組織專業教師進企業定期輪訓,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理論
4.4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營銷教育,滿足社會不同需求
醫學院校現行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層次上將本科教育作為基點和主體,尚不足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對高層次營銷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夯實營銷本科教育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市場營銷專業研究生教育,如申辦MBA專業碩士教育;與醫藥行業知名企業聯合舉辦在職研究生課程班、在職人員申請學位等。此外,亦應舉辦成人專科教育,培養適應基層市場營銷工作的實用型營銷人才。在辦好學歷教育的基礎上,密切與知名醫藥企業合作,根據當前衛生改革政策與社會實際需要,大力開展職業化的崗位培訓。
參考文獻:
[1]韋小兵,楊東紅,馬露霞.基于創業型、實戰型的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商場現代化.2009(04).
[2]李富榮,張萍.應用型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科學決策.2008(11).
[3]劉恰君.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市場營銷專業導師制的應用和思考[J].中國商貿,2012(23).
1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
醫藥物流,作為物流領域的一個特殊分支,在當今中國的物流發展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國家對醫藥產品的生產與流通均制定了嚴格的藥事法規,決定了醫藥物流在管理和操作的層面都具有其特殊性。對醫藥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一般的物流管理知識,還需對醫藥商品的生產、流通乃至使用等相關知識有系統地掌握和了解。由于醫藥物流的專業理論與技術的跨度很大,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在確定培養層次的基礎上進行準確定位。醫藥院校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深諳醫藥行業特點并具有開辦管理類專業的經驗。開辦物流管理專業,醫藥院校須借鑒和吸收國內外院校的辦學經驗,形成具有特色的學科框架和核心課程,開辟一條高起點、跨越式發展的道路,以培養滿足社會需要,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現代應用型高級物流管理人才。基于此我們結合物流和醫藥行業特點制定專業培養目標如下:培養掌握物流管理理論和醫藥相關知識,具備物流規劃及經營管理能力,能在生產、流通企業,特別是醫藥生產、流通企業和各級醫療機構從事物流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管理人才。
2專業課程設置原則
物流管理尚屬新專業,目前并沒有統一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各院校對物流專業的認識還處于摸索階段。我們認為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不能“盲目跟風”地生搬硬套。應結合自身的優勢和市場需求,做出清晰的辦學定位。在保證課程設置系統性的前提下,凸顯專業特色,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突出學生的專業特長。因此,我們的課程體系設計基于以下原則。
2.1緊密圍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計應在考慮一般物流管理類課程的同時,圍繞培養目標合理恰當地安排醫藥管理類課程和醫學、藥學類課程,注重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相一致,由一般的物流管理專業教育向“醫藥管理”與“物流管理”相交叉的醫藥行業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方向轉變。
2.2保證課程安排的科學性各專業課程順序安排應符合教學規律,注重課程之間的合理銜接,避免課程內容的交叉重復,醫學、藥學類課程和管理基礎類課程應安排在一、二年級,各門專業課程安排應符合認知規律。
2.3合理處理“專”和“寬”的關系課程設置既要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又能讓學生熟悉醫藥領域的專門知識,形成既有專業特色,又比較完善的課程體系。處理好“綜合性”與“專業化”的關系。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可以聘請教育界和企業界專家充分論證專業課程體系,處理好二者的關系。
3專業課程設置的實踐
圍繞培養目標,遵循課程設置原則,結合學校的教學資源和辦學優勢,我們進行了課程設置的有益探索和實踐,將專業課程劃分為醫藥類課程群、管理類課程群、衛生管理交叉類特色課程群以及實訓類課程群。醫藥類課程群:要求學生對醫藥理論有初步了解,總體上的認識,因此我們充分整合醫學、藥學理論,開設概論性的課程,如中醫藥學概論、現代醫學概論。管理類課程群:通過大量調研綜合類和財經類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對課程進行了一定的整合,開設的專業基礎課有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物流學概論、會計學原理、管理運籌學、市場調查與預測、公共關系、經濟法、電子商務等課程;專業課有倉儲管理、國際貿易實務、運輸與配送管理、連鎖經營管理、物流企業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第三方物流、物流成本管理、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物流系統設計與規劃、物流企業戰略管理和商務談判。衛生管理交叉類特色課程群:醫藥商品學、藥事管理學和醫院管理。實訓類課程群:物流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需要進行必要的課間實訓。我們利用現有實驗條件,開設醫藥商品識別和物流沙盤實戰對抗課程。
4專業課程設置的未來設想
4.1充分借鑒成熟專業的課程設置經驗專業突出特色并不僅僅是幾門特色課程的問題,還包括各專業課程如何與醫藥行業有機結合,如何開展課外實訓等問題。物流管理類專業課程設置可以通過不同管理類專業發展的共性規律,把其他領域已有的成功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經驗合理移植于物流管理專業加以吸收利用。目前很多高等醫藥院校都開設了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等專業,并且它們的培養模式日趨成熟,很多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很多人曾問我,醫藥產業是目前中國發展最看好的領域,為什么它在新媒體營銷發展這么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了解醫藥行業的營銷背景和產業大勢。我個人認為,醫藥行業的網絡營銷要想迎來爆炸式的增長,恐怕需要三五年積累和沉淀。原因有三:
一,思維定勢與路徑依賴。過去多年來,很多制藥企業通過投放電視廣告、報紙、雜志、戶外等傳統廣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網絡等新媒體出現之后,過去的成功反倒會成為未來進一步成功的阻礙——表現為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即習慣于投放電視、報紙等傳統廣告,而對網絡廣告的投放不夠重視,更不用說以各種靈活高效的方式進行網絡營銷。如此,就難以克服傳統廣告的弊端并運用網絡營銷的優勢。例如,傳統廣告投放成本高、粗放式,而網絡營銷具有精準性、互動性等獨特優勢。思維定勢的改變固然需要時間,但更需要的是對新事物的學習和接納能力。
二,重視不足,人才不到位。在整個的醫療行業,目前網絡營銷做得最好的,當屬民營醫院。經過近兩三年的發展,民營醫院已經成為網絡營銷行業當中的佼佼者,對整個網絡營銷投放流量的監控、合作伙伴之間的配合,對ROL的測算都相當精準和到位,對網絡營銷的運用使得民營醫院能充分整合內外部資源,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而醫藥企業在思想認識上還相當落后,很多醫藥企業甚至沒有自己的網站。即便有網站,也只相當于一個企業簡介的電子版本。內容和架構都相當簡單,除了企業介紹、產品信息、組織架構、老板致辭、聯系方式之外,再無其它,缺乏和消費者的互動及企業信息的及時披露,運用了網絡卻沒有運用網絡的優勢。究其原因,對網絡營銷的重視不夠,人才配備不足,簡單將網站外包出去,企業內部沒有人專門負責運營,網站便等于一個死網站,無甚價值。
三,缺乏對風險的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控。醫藥企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網絡營銷又是新事物,因此,在網絡廣告的投放上可能有一定的風險,企業不能不考慮:
1、法律和政策監管。國家相關法律和政策規定,處方藥品只能在指定的媒體上做宣傳,而大眾媒體或健康類媒體是不允許投放的。
2、互聯網的開放性是一把雙刃劍,好的產品會形成口碑傳播,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品牌效益,但負面信息又會將互聯網變成“劫持媒體”,即負面信息口口相傳,使企業陷入危機。因為藥品屬于特殊性商品,任何一種藥品都會有副作用。盡管這種副作用可能因人而異,但在網絡上暴露出來,卻能無限放大,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后果。但這種情況,并非只在醫藥企業存在,從豐田汽車召回的案例中可見,最重要的是具備網絡公關能力,化危機為機遇。
3、企業自我管理不足。中國有句古話,“黃金有價藥無價”。由于醫藥的專業門檻,消費者與制藥廠商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買藥者從來不會講價。盡管存在價格監管,但這仍是個暴利行業。由于暴利,很多企業對自身疏于管理,在環保、納稅、回扣等等很多方面存在問題。這些問題的暴露顯然會不利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這也是企業會考慮的風險。風險的存在要求醫藥企業對風險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更精準的把握,從而在有效規避風險的同時,充分利用現存的優勢。“孩子和澡盆一塊兒倒掉”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在以上情況下,醫藥企業如何進行有效的網絡營銷呢?
醫藥企業網絡營銷要同時面對三大客戶群體:消費者(普通患者)、醫藥流通企業(網店等等)、醫生。基于這樣的特殊性,醫藥企業要想搭上網絡營銷的班車,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找準醫生群體聚集地,做好醫生教育。因為中國醫療體制的關系,藥品企業60%左右的產品都是由醫生的處方開出去的。一般認為,誰把醫生服務好,讓醫生舒服了,醫生就會開誰的處方,這也是飽受詬病的回扣產生的根源所在。但是從長遠考慮,有良知并且明智的醫藥企業,并不會這么去做,因為這樣做既不會長久,也容易將自身推入“回扣競爭”的惡性循環,并造成信譽受損。那么,該如何去做呢?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找準醫生群體聚集地,做好醫生教育。醫生群體的聚集地主要是一些醫療類的雜志、會議、網絡媒體等等。雜志和會議等傳統形式此處不必詳述,重點談一下網絡。
眾所周知,醫生要取得執業資格,必須通過一定的考試。在醫生的整個職業生涯中,都要通過不斷的考試,才會獲得晉升的資格,并且直接和收入掛鉤。因此,為醫生考試服務的網站應運而生。我之前跟某醫藥網站的創始人聊天時候,他說,每當考試前夕,醫藥網站流量就會出現爆發式增長,是平時的幾十倍。此時他們要預防因流量過大服務器出現“罷工”的情況。像這樣有諸多醫生、醫學生訪問的網站,就顯然是醫藥企業進行醫生教育、影響醫生的首選媒體。
如何去做才能對醫生產生影響,讓醫生熟悉并且認識這個產品的功能,從而在平時的工作中去采用這些藥品為患者治療呢?方法有兩種:第一、和國家醫療考試合作,拿到一定的學分,當醫生學完一定的課程之后,可以送一些學分給醫生。從而增加醫生的印象和好感;第二、舉辦一些活動,提高醫生的參與興趣。大家都知道醫學是一門標準無恒定的學科,完全是經驗主義,所以,醫學無止境。每一個醫生都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成為行業的佼佼者,他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進步。因此,可以利用這些媒體,舉辦一些對于醫生來說有意義的活動。讓醫生在學習的同時,提高自已的專業技能,而醫藥企業則可在相關活動中植入產品信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引起醫生的反感。這種營銷的方法比較適合處方藥。
二、患者。其實患者對于醫藥企業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患者才是藥品的最終消費者。
藥品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兩種,先說處方藥的部分如何進行網絡營銷。處方藥一般治療范圍屬于大病種,慢性病等等,這類藥品患者平時接觸較少,主要是要讓患者明白這種藥的功能,可以進行一些科普的教育,有很多企業聘用公關公司專門做這方面的工作,單是在一些大眾網媒上推一些公關稿件,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另外介紹一種方法,就是以頻道或者專題的合作方式,與專業的醫學網絡媒體合作。例如,一款骨科相關的藥品,就可以在某個網站上開設一個專門的頻道,頻道的內容架構可以是一些科普的內容,一些和骨科相關的知識介紹,例如,預防、治療、護理,讓患者、網民了解這些疾病相關信息的同時,接收到植入內容中的產品信息,實踐證明,這種辦法效果非常不錯。
再來說說非處方藥。非處方藥即平時可以在藥店里面買到的這些藥,不用醫生開處方的。其實患者對這部分藥品的認知是最少的。因為醫學的專業性,所以造成很多的患者對藥品不了解。因為網絡的便捷性,患者在買非處方藥前都會在網上查詢一些相關信息。現在幾乎人人可以上網,無論是家庭,還是辦公,以至于休閑娛樂中,都可使用電腦或者是移動終端,那么機會來了。醫藥企業應該抓住這樣的機會,讓產品的信息在網絡上面有更多的體現。
首先,要分析患者的習慣。例如,一個患者感冒了,他可能會去做的幾件事情:第一、查詢相關的癥狀,如頭痛怎么辦?流鼻涕怎么辦?發燒怎么辦?等等。這時醫藥企業就可以針對相關問題,找一些客服人員,在各大網站上做解答。據統計,目前患者問得最多的地方是百度知道和有問必答健康網。第二、患者會搜尋單一藥品信息及藥品對比信息。從而判斷這些藥品哪個更對癥,哪個副作用更小。這些信息也會集中體現在上述兩個網站中。第三、相信相關度。拿感冒來說,感冒多因天氣變化及身體的抵抗力低引起。所以,患者可能會去查詢天氣的相關信息,這時候在天氣相關,以及有關于營養保健的相關信息里面做一些廣告,如通欄圖片、文字鏈接等等,效果也會非常不錯。
當然,最理想也是最重要的是,企業應該想想,如何和患者互動起來。收集患者的疑問,解答患者的疑問,并且避免負面信息的傳播。對此,又有兩種做法:第一種是在自己企業或者產品站點上開設這樣的版塊;另外一種辦法就是借助第三方平臺。在國內,已經有一家公司專門為企業開設了企業與患者溝通的平臺,功能較為強大,目前企業的反饋也很不錯。
三、醫藥電子商務。醫藥流通企業的藥品除了通過醫院賣給患者,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通過藥店。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現在又有一種新的方式,就是通過網絡直接賣給患者,稱為電子商務,或者醫藥電子商務。
根據行業的估算和預計,在未來十年,醫藥電子商務將有更好的發展,老百姓將多地利用互聯網了解和購買自己所需要的藥品。對此,醫藥企業如何進行網絡營銷呢?筆者個人認為,即便必須經過國家的認證通過后方可在網上買藥,但由于一些實體醫藥流通企業或者線下實體藥店紛紛加入,市場競爭已是非常激烈。因為醫藥企業本身很少會拿到網上賣藥的資格,于是就會成為網上藥店的供貨商。線下賣藥,藥品的擺放位置夠不夠好,是不是有促銷人員,價格等等都會成為影響銷量的因素。網上藥店也是一樣,在首頁是否有體現,頻道頁里面是否有推薦,網上是否和線下實體店便宜,物流配送是否快捷,和同類但不同品牌的產品對比價格相差幾何等等,也都會成為影響銷量的直接因素。
關鍵詞:醫藥流通行業;價值鏈模型;醫藥物流
一、 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藥品流通行業經歷了從計劃控制到市場經營的逐步發展,我國醫藥工業的發展駛入快車道,整個制藥行業生產年均增長17.7%,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年均增長速度4.4個百分點,同時也高于世界發達國家中主要制藥國家近30年來的平均發展速度年遞增13.8%的水平,成為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醫藥市場之一。
醫藥流通行業面臨著巨大的變革,而作為醫藥流通企業在市場兼并整合的大潮中如何明確自身定位以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已經成為其發展的主要問題。
現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從宏觀和微觀層面來分析醫藥流通行業的發展問題,而從醫藥行業層面的分析相對比較少,本文正是基于醫藥行業價值鏈的分析,來給出醫藥流通行業的發展對策和建議。
二、 我國醫藥流通行業現狀
1. 市場化機制還不夠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
藥品不同于一般商品,藥品是關乎人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在我國,藥品一直以來受到政府的嚴格管制。1984年,政府開始取消統購統銷、按級調撥的規定;1999年,醫改方案開始實施,正式加快市場化建設步伐;2009年,新醫改正式推出,旨在加快行業集中,完善市場機制。
由于市場化機制的不完善,地方政府對于本地的醫藥企業實行地方保護政策,醫藥企業往往帶有很濃的地方色彩。由于區域壁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醫藥流通行業的做強做大。此外,我國醫藥分業制度尚未確立,醫院在醫藥流通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對于藥品的正常定價以及醫藥市場化建設都有著很大的沖擊。
醫藥流通行業對應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是醫藥行業的主要規范性文件。GSP雖然對于醫藥流通行業起到了一定的規范作用,但由于其門檻相對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的行業現狀。
2. 企業規模小數量多,行業集中度低。由于行業準入門檻較低,我國醫藥流通行業一直處于企業規模小數量多,行業集中度低的情況。截止2009年5月,我國通過GSP認證的醫藥流通企業就有1.31萬家,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其中中小企業占了80%以上。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銷售額過千億的醫藥流通企業,只有3家超過200億規模,分別是國藥控股,上海醫藥和九州通,2010年的分銷規模分別為692億元,291億元和212億元。2009年,我國前三家醫藥流通企業的市場份額占整個行業的20%左右。而在成熟市場,醫藥行業的集中度相當高,例如美國前三大醫藥流通企業占整個行業的市場份額為96%、日本則是75%,歐洲國家略低為64%,可見我國醫藥流通行業的發展與國外發達國家還存在的很大的差距。
3. 企業盈利水平低,可持續發展能力不高。我國醫藥流通行業總體上呈現出流通成本高,利潤率普遍偏低的特點。我國醫藥流通行業的毛利率,費用率和利潤率指標分別約為8.2%、7.0%~7.6%、0.6%~1.2%,美國和日本醫藥流通企業這三項指標約為2.5%~4.0%、1.0%~1.5%、1.5%~2.5%和2.0%~3.0%、1.0%~1.5%、1.0%~1.5%。企業盈利水平偏低,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的醫藥物流水平比較低,運輸、倉儲等手段依舊比較傳統,運行效率較低,造成行業的運營成本比較高;另一方面是我國藥品的銷售渠道比較復雜,分銷環節過多,導致市場營銷的成本比較高;此外,由于整體醫藥流通行業尚不規范,業內同質化競爭嚴重,也導致了整體的利潤率不高。
醫藥流通企業的盈利水平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服務水平的提高和競爭力水平的提升,從而導致行業的整體可持續發展能力不高。
4. 企業核心競爭力缺失,同質化現象嚴重。我國醫藥流通行業呈現出明顯的區域性特點,由于地域壁壘的存在,弱化了企業建立自身品牌,提高服務質量的意識,最終導致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缺少,同質化現象嚴重,而同質化嚴重的結果,往往直接表現為同業之間的價格競爭。隨著行業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市場兼并重組的不斷加快,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逐漸面臨生存危機。除了幾家大型的全國性和區域性醫藥流通企業外,大部分企業的核心業務為傳統的藥品批發,服務對象也局限與當地的醫院和藥店,規模小,無法形成規模效應,而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低下,將導致其在新一輪的競爭中面臨淘汰的危險。
三、 醫藥行業價值鏈模型分析
價值鏈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最初的價值鏈模型被應用于企業內部,分析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價值鏈在經濟活動中是無處不在的,上下游關聯的企業與企業之間存在著價值的傳遞。按照邁克爾·波特的邏輯,每個企業都處在產業鏈中的某一環節,一個企業要贏得和維持競爭優勢不僅取決于其內部價值鏈,而且還取決于在一個更大的價值系統(即行業價值鏈)中,一個企業的價值鏈同其供應商、銷售商以及顧客價值鏈之間的聯接。企業間的這種價值鏈關系,對應于波特的價值鏈定義,在產業鏈中、在企業競爭中所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僅從價值的角度來分析研究,稱之為行業價值鏈。
醫藥行業價值鏈一般由醫藥原材料供應商、醫藥生產商、醫藥流通企業、醫院或零售藥店和顧客等共同組成。醫藥流通企業在醫藥行業價值鏈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以醫藥行業價值鏈為基礎的醫藥行業價值鏈模型如圖1所示。
從醫藥行業價值鏈的角度出發,整體目標是追求整個行業的邊際利潤,也即行業價值鏈整體的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而不再是單獨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或競爭能力。在醫藥行業價值鏈中,醫藥生產企業、醫藥流通企業和醫院或零售藥店相對來說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醫藥原材料供應商主要是為醫藥生產企業提供原材料,而顧客則更多的是產品和價格的接受者。
(1)醫藥生產企業。我國醫藥行業一直保持著一個較為高速的發展勢頭,2010年醫藥制造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從2001年的2 040億元到2010年的11 741億元,增長了近5倍,平均年增長率為20%以上。伴隨我國城鎮化率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和新醫改,醫藥行業將繼續不斷增長。在價值鏈中,醫藥生產企業相對于其他節點企業,有著較高的議價能力。
(2)醫藥流通企業。醫藥流通企業是連接醫藥行業價值鏈上下游的關鍵節點,醫藥流通行業的發展對于醫藥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對上游的藥品來源渠道管理和對于下游的營銷網絡控制是醫藥流通企業的核心業務體現。隨著我國醫改的不斷深入,醫藥流通行業正面臨著巨大的變革。
(3)醫院或零售藥店。早在21世紀初,我國便開始實行醫藥分業試點,2009年3月出臺的新醫改中也明確提出“醫藥分開”,然而真正意義上的醫藥分業體制改革尚未真正全面啟動。醫院藥店仍是我國重要的藥品直接銷售渠道。隨著國家對于藥品管制的放開,醫藥零售行業的利潤較高,醫藥零售行業在前期發展迅猛。然而,隨著新醫改的逐步推進,醫藥零售也面臨著洗牌,整體利潤率趨于合理,服務水平也將進一步得到提高。零售藥店也已成為醫藥供應鏈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醫藥行業價值鏈模型的主體即為醫藥行業價值鏈的各個組成部分,此外醫藥市場規范機制、技術研究與開發、醫藥物流服務和醫藥人力資源管理等作為醫藥行業價值鏈的保障措施對于醫藥行業的邊際利潤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醫藥市場規范機制。醫藥市場規范機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對于行業的規范,主要體現在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制定以及國家對于行業的引導;另一方面是醫藥行業協會等非政府組織對于行業的自治和管理。
(2)技術研究與開發。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技術研究與開發是行業競爭力的最直接來源。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等的應用,將有效的提高行業的運營能力和盈利能力。
(3)醫藥物流服務。藥品的保存和運輸相比于一般商品有著更高的要求,醫藥物流服務,特別是第三方醫藥物流服務水平的提升,將大大加快醫藥流通行業的運作能力,對于醫藥流通行業以及醫藥行業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4)人力資源管理。醫藥行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要求從業人員具有一定的醫藥知識背景,這也對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挑戰。
四、 我國醫藥流通行業轉型對策
1. 向前整合,加強營銷渠道建設。控制營銷渠道對于醫藥流通企業來說,能夠提升其與醫藥生產企業的議價能力,從而提高其在行業中的競爭能力。向前整合,即向醫藥行業價值鏈的下游延伸,加強對于零售終端的控制。我國的醫藥零售終端主要分為零售藥店和醫藥兩個部分。針對零售藥店,可以采用戰略合作、參股或者并購的方式,加強與其聯系。例如九州通通過收購兼并等方式,加快發展自己的藥品零售連鎖體系,2011年6月九州通完成了收購河南杏林大藥房有限公司,收購后公司間接控股90%。另一方面,醫藥流通企業應該積極開展醫院藥房托管等業務,鞏固醫院醫藥銷售市場份額,覆蓋更多的醫院、診所和衛生院等。總之,醫藥流通企業、通過控制更多的藥品銷售終端,既可以獲得穩定的市場份額,又可以獲得對上游供應商更大的話語權。
2. 向后整合,通過委托加工獲取新的利潤增長點。向后整合指的是向醫藥行業價值鏈的上游進行延伸,而委托加工是指醫藥流通企業委托醫藥生產企業為其生產,從而發展自有品牌。委托加工有利于醫藥流通企業的自身品牌建設,提高其知名度,同時推出自有品牌的藥品還將進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以上海醫藥和南京醫藥為例,上海醫藥和南京醫藥都通過與醫藥生產企業進行戰略合作或者依靠集團內部的工業生產資源,先后推出其自有品牌的藥品。此外,向后整合還包括與醫藥生產企業之間更為緊密的合作,以保證其藥品的穩定來源。
3. 向內整合,推行現代化物流,提高運營能力。所謂向內整合,指的是醫藥流通企業進一步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同時通過技術和管理創新,提高自身的運營能力,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物流能力,特別是倉儲、運輸和配送是醫藥流通企業的主要業務能力。然而我國醫藥物流相對落后,倉儲、運輸等物流服務只是根據市場需求而進行的傳統服務,沒有真正成為醫藥流通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優勢所在。推行現代化物流,同時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優化企業內部物流作業過程,能夠有效提高醫藥流通企業的物流效率和服務水平,從而提升其市場競爭能力。
4. 向外整合,實施同業聯盟或者戰略合作。醫藥流通企業除了考慮向上下游整合以及提高自身運營能力外,還可以考慮實施同業聯盟或者戰略合作的形式來獲取更高的價值。我國醫藥流通行業的進入門檻低與行業的集中度低導致了醫藥流通企業同業之間的競爭很激烈。此外由于醫藥流通企業之間的同質化程度較高,最后往往演變成價格競爭,從而大大縮減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所以實施同業聯盟或策略性合作,有利于建立較為規范的市場環境,同時也有利于行業資源的整合,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四川醫藥物流協作聯盟通過資源整合,按照產業鏈建立其自上而下、縱向延伸的協作聯盟,從而避免了同級別的企業因利益相同造成惡性競爭,使各個環節都可以獲取合理利潤。
五、 我國醫藥流通行業轉型保障措施
1. 完善醫藥流通行業的市場規范機制。完善醫藥流通行業的市場規范機制,從政府的角度,首先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現行藥品的定價制度體系和新藥審批制度體系。實現定價規則的科學化,定價流程的規范化和透明化,同時要堵塞新藥審批和單獨定價制度執行中的漏洞,實現政府對藥品價格的有效監管,避免藥品流通過程中的價格混亂現象。此外,政府應該加大行業的監管力度,逐步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逐步淘汰盈利能力弱,服務水平低的弱小企業。另一方面,要積極發展醫藥流通行業等組織,以非政府組織形式參與行業自治,加強行業內企業之間的溝通與協作,進一步完善行業定價機制,避免內部惡性競爭,實現行業內的資源有效配置。
2. 加強醫藥流通行業相關技術研究與開發。新的管理技術、工程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出現,將改變傳統的物流配送過程,從而提高醫藥流通企業的核心運營能力,增強對于上游的議價能力和對于下游的盈利能力。在醫藥物流技術方面,條形碼,RFID等標簽技術的應用將更有利于藥品的管理和監控,GPS、GIS等技術的應用將加強醫藥運輸和配送過程的管理,此外物流信息平臺如倉儲管理系統,配送管理系統等的運用將大大提高醫藥流通企業的整體業務運作能力。不斷加強醫藥流通行業相關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是醫藥流通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障,也是醫藥流通行業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的有效應對措施之一。
3. 積極培育醫藥第三方物流,實現醫藥物流現代化。醫藥第三方物流對于醫藥流通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加快醫藥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有利于醫藥流通行業的流通速度,有利于優化醫藥流通行業的倉儲、運輸、配送等流程,有利于醫藥流通行業的整合實現規模效應。在價值鏈中,每個環節都伴隨著藥品的流動,每一個節點企業都對于醫藥第三方物流服務存在著一定的需求。特別是醫藥流通企業,相比于物流服務,上下游的醫藥網絡建設更為關鍵。對于大型的醫藥流通企業,在醫藥第三方物流的幫助下,實現商流與物流分離,能夠使其更好的專注于核心業務,加快市場布局。對于整個醫藥流通行業來說,更是有利于行業的整合速度,快速提高行業集中度。積極培育醫藥第三方物流,實現醫藥物流現代化是醫藥流通行業轉型得以成功的關鍵所在。
4. 重視醫藥相關管理人才和物流人才的培養。人才戰略歷來是企業發展之本,重視醫藥相關管理人才和物流人才的培養勢在必行。由于我國醫藥行業以及醫藥流通行業近幾年保持了一個高速的發展態勢,導致醫藥行業管理人才以及物流人才相對缺乏。此外,我國目前還沒有真正形成以培養物流科技創新和知識性物流人才為核心的物流教育體系,醫藥物流專業人才更是匱乏。對此,應該重視我國醫藥行業相關人才不足的問題,采取正規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多層次、多方面的培養相關的人才。還可以通過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管理方式,加強對外合作,從而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吸納國外行業優秀管理人才和技術。
參考文獻:
1. 郭凡禮.兼并重組催生醫藥流通新格局.物流技術與應用,2011,(6):78-79.
2. 鄭曉紅.從行業價值鏈探討醫藥流通企業的轉型之路.海峽藥學,2009,21(7):188-189.
3. 陳彪.醫藥行業整合與物流發展現狀.物流技術與應用,2011,5(6):74-77.
4. 陳志和,馬愛霞.我國醫藥流通企業發展趨勢探討.現代經濟信息,2012,(5):270-271.
關鍵詞:資源整合;醫藥產業營銷;TIPE
1、前言
2005年,醫藥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4459.44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億元,同比增長26.19%;2006年,醫藥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5536.9億元,同比增長18.43%;2007年上半年,醫藥工業完成累計工業生產總值2913.2億元,同比增長21.31%;銷售收入達2677.82億元,同比增長21.75%;2009年,中國醫藥行業增加值增長14.9%,同時我國醫藥外貿總體運行良好,醫藥保健品進出口逆勢增長,進出口總額達到531億美元,2011年,醫藥產業共有6154家企業,總資產13762億元,同比增長23%。實現產值15707億元,同比增長28.5%。2013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醫藥大國。醫藥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型行業,不斷增長的市場規模使得醫藥產業營銷方向的人才需求量不斷上升,然而縱觀我國醫藥產業營銷人才的供給狀況尤其是應屆大學畢業生的供給狀況發現,在供給數量和質量上存在諸多問題。
2、我國高校醫藥產業營銷方向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1)我國大部分醫藥產業營銷方向人才來自醫學院校
2010年止,我國高校開設醫藥產業營銷方向的人才比例不足20%,并且幾乎全部來自于醫學院校,2013年我國高校開設本科醫藥營銷專業的超過50家,90%來自于醫學院校,根基于市場營銷專業開設醫藥產業營銷方向的院校很少。
(2)大部分醫藥產業營銷方向人才培養重醫藥技術知識
由于我國大部分醫藥產業營銷方向人才來自于醫學院校,而醫學院校固有的醫學系統知識培養的教學體系,使得絕大部分醫藥產業營銷方向人才培養中醫藥技術知識輕營銷知識,很多在校學生對醫藥系統知識了解甚多,但對營銷知識了解不足,甚至并不具備營銷學生具有的思維體系。
(3)醫藥產業營銷方向教材體系、實踐體系等建設不足
大部分醫學院校建設之初都立基于醫院或醫學研究所,醫學知識系統的實踐平臺相當充足,但是醫藥產業營銷方向的學生就業的平臺大都是與醫院或醫學研究所等醫學院校固有的醫學類實踐平臺對接的單位,因此很多醫藥產業營銷方向在校期間的實踐體系平臺比較薄弱;有針對性的醫藥產業營銷方向的教材體系也不完善,導致醫藥產業營銷方向學生空有一腔醫藥系統知識,營銷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薄弱使得很多醫藥產業營銷方向學生就業的崗位大都只能在產業鏈的最前端。
3、我校醫藥產業營銷方向建設的定位
從2008年開始,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就將醫藥營銷作為市場營銷改革的重點建設方向,通過5年的不斷努力,醫藥營銷方向不論從課程建設、師資建設等還是學生就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其主要崗位群分布在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市場開發(業務員、區域經理等)崗位,少部分從事藥品質量管理、藥品倉儲及物流管理等工作。根據醫藥行業供給與需求的整體發展現狀,我院市場營銷專業培養的醫藥產業營銷方向人才主要面向藥品和醫療器械行業的中小型企業兼顧互聯網轉型發展中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傳統中小企業。以滿足湖北省及其周邊省市、江浙、廣東等醫藥產業營銷方向人才需求旺盛地區為導向,以服務區域地區經濟發展、助推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為依托,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提升我院市場營銷專業服務地方經濟、支撐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和社會管理創新的能力。
4、基于資源整合的醫藥產業營銷方向培養模式
由于醫藥產業營銷是做具體行業的營銷工作,再加上醫藥行業知識系統的特殊性,我校在進行醫藥產業營銷方向的時候就率先引入了醫藥企業,先后與九州通醫藥集團(中藥產業)、太太口服液有限公司簽訂了就業實習基地,將企業資源和學校資源相結合,在教學、實習、試用、就業與企業進行很好的嫁接,構建校內外資源整合的醫藥產業營銷方向TIPE培養模式。
(1)學校與企業聯手共同設計并開展醫藥產業營銷方向的教學體系
由校企雙方代表和有關專家組成,對醫藥產業營銷方向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課程標準、教學方式、實訓教材、教學評價體系、師資團隊等多個方面進行多方面資源整合,設計真正以應用型為主導的教學體系。
(2)學校與企業共同設計以聯合招生、訂單培養、定向就業為導向的實習、試用與就業體系
在實習、試用、就業方面,校企合作模式由單一的勞務輸出安置向雙方聯合招生、訂單培養,定向就業轉變;就業合作的嫁接時間由畢業期提前到進校期,通過企業式實踐平臺的開展,從學生進校就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評價、帥選、實習、就業一體化、流程化實習、試用與就業體系。
(3)校企建立互相融合的緊密型合作關系
在學校建立企業員工培訓中心、在企業建立學生實習中心;企業選派人員擔任學校的實習、實訓指導教師,學校選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頂崗實踐。通過各種合作方式,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向“交流”,互惠互利,合作共贏。(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
校級教研項目:基于校內外資源整合的醫藥產業營銷方向TIPE培養體系研究。
參考文獻:
[1] 徐斌艷,學習文化與教學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2] 安布羅斯,聰明教學7原理―基于學習科學的教學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關鍵詞】醫藥外貿公司;未來發展
經過短短30年的發展,因為國家出臺了相應的出口政策,醫藥企業的自身實力正在不斷的壯大和強化,但是醫藥外貿企業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發展危機。國內很多醫藥外貿公司都失去了原來的競爭優勢,并且在迷失自我的路途中尋找新的發展路徑。
一、問題分析
1.生產廠家的數量逐年增加,自身實力不斷增強。因為醫藥行業具有本質的特殊性,因此在銷售的時候需要將客戶帶到生產車間進行直觀的參觀,而且生產車間也有可能依靠自身發展的優勢和外貿優勢取得與客戶的直接聯系,也就是說生產車間有可能直接避開醫藥公司這個環節,直接和客戶合作。這樣的情況直接導致醫藥公司失去了大量的客戶和藥品的來源。除此之外,很多生產企業獲得自主經營產權之后,外貿工作人員的數量直線上升,對于市場情況比醫藥公司更加了解,發現現有的生產空間并不滿足現實的需要,就會擴大經營范圍。
2.國外客戶采購策略的變化。現在國內很多大型的跨國公司考慮采購成本的需要,都在中國設置了大大小小很多的采購辦事處,專門和GMP生產企業洽談合作,以此獲得更多的采購優勢,這一點也加劇了醫藥外貿公司的出口競爭壓力,因為和生產企業失去了聯系,也就失去了非常多的客戶。2009年的時候,我國醫藥外貿公司開始利用獨資方式和外資方式相結合的發展模式,當前情況下我國合資醫藥外貿公司占據整個醫藥行業的35%,銷售額度占據整個醫藥行業的25%,醫藥外貿公司逐漸發展成為我國醫藥市場上的重要地位。現階段我國大型醫藥公司也從原來的采購轉型為獨立建廠。但是因為國外采購策略的轉變,在華建立專門的生產工廠,使得醫藥外貿公司失去了完全的競爭優勢。
3.醫藥外貿公司沒有合理的人才優勢。外語人才一直是醫藥外貿企業當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在醫藥外貿公司工作的業務員,基本上都是學習外語專業或者是商貿專業的,很少有學習醫藥專業的。雖然說我國的南京藥科大學培養了很多制造藥材的人才,但是他們都不具備外貿的能力,所以他們都選擇進入了醫藥行業。隨著長期的發展,醫藥行業儲存了很多制藥的人才,在后期的發展中只要招聘部分的外貿人才即可,但是相比較專業外貿公司招聘外貿人才,醫藥行業還是慢了半拍。
二、創新模式探討
1.整合資源,創建研銷一體化公司。傳統的醫藥外貿公司參與的環節只是出口部分,并沒有深入到生產環節當中。雖然說外貿公司和生產公司有著多年的交流經驗和合作經歷,但是很多零星的藥品信息并沒有進行過有效的整合。其實國內很多醫藥外貿公司依然具備了生產公司所不具備的優勢,比如說在藥品研發方面,外貿公司為生產公司提供了很多市場需要和客戶需要的新型藥品制造,使其生產公司有很多專利性商品。所以說醫藥外貿公司可以先整合自身的藥品資源,和客戶一起研究分析國外市場發展的情況,設計出全新的藥品,然后獲得專利權,這一點是生產公司沒有辦法逾越的一道鴻溝。然后就是醫藥外貿公司依靠自身研發的新原料,招聘高級人才創建相應的實驗中心,不斷推出新產品,最后在授權給生產公司,獲得優勢地位。在這種變化當中,研銷一體化公司已經小有成就,但是這種公司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所以說小型的醫藥外貿公司還是不要嘗試為好。
2.和生產工廠精誠合作,共同發展。對于沒有辦法創建研銷一體化的醫藥外貿公司來說,還可以選擇和合作多年的生產公司進行深度合作和洽談,謀求共同發展,也是一種雙贏的舉措。在這里我們可以借鑒韓國醫藥外貿公司的發展模式和經驗,創建綜合商社,和生產公司等相關供應商進行股權的有效連接,相互合作和融合,確定以研發新產品為導向標,以專利產品為核心,以生產公司為準進行科研工作和外貿服務工作,建立一體化的合營公司。
3.借力發揮,尋找新的發展道路。醫藥外貿公司最直接的發展優勢就是藥品出口,但是現階段出口出現瓶頸問題,我們可以反其道行之,考慮進口問題。實際上,國內的醫藥市場消費能力已經初建市場,所以說這個時候轉身面向國內市場也是一種良性的選擇。醫藥外貿公司可以申請GSP證書,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原有的客戶資源進口獨具優勢的藥品。除此之外,在出口市場方面,可以繼續擴大經營的范圍,從傳統的單一藥品制劑和原料銷售轉型為醫藥器械、醫藥服裝等方面的銷售。對于部分資金力量非常雄厚的醫藥外貿公司來說,還可以利用人才的優勢發展進出口的服務等,這一點是為了維持外貿公司的銷售穩定。
4.揚長避短,細化市場。對于一些中小型的醫藥外貿公司來說,細化市場是選擇好蛋糕的主要手段。首先就是要做好公司自身的SWOT分析,然后找到適合自己的市場,再次進行細化。可以和國內知名高校進行校企合作,創建獨具特色的醫藥外貿人才實習基地,利用高校教育制度的方便,為公司融入更多高層次的外貿人才。
三、總結
通過上述材料的分析,我們分析了不同規模下的醫藥外貿公司的組織結構和人才儲備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出現的瓶頸問題也不相同,所以說創新發展模式的道路也是因地制宜。醫藥外貿公司創新發展模式的時候,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條件為出發點,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張亞莉.專業醫藥外貿公司發展突破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3,(10):181-182
[2]方劍春.醫藥外貿公司未來之路怎么走[J].中國醫藥指南,2011,(11):163-164
[3]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信息部于盟.醫藥外貿公司探索轉型升級[N].國際商報,2012,(11):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