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09:49: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對民族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表演;眼神;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7-0157-01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各民族生活環境不同,生產方式不同,在不斷的發展與進步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形式,民族民間舞蹈便是其文化在藝術領域的體現。在民族民間舞中,肢體、情緒、眼神等,均屬于決定表演水平的關鍵因素。本文重點以眼神為例,對其在民族民間舞中應用的重要性以及應用方法進行了分析。
一、民族民間舞表演中的眼神
眼神是體現人精神世界的窗口,不同的眼神往往能夠體現出人的不同情緒。民族民間舞表演中的眼神,即表演者通過對舞蹈含義的解讀,通過對舞蹈背后所隱藏的文化乃至文明的理解,所體現出的情緒,是決定民族民間舞表演水平以及表現力的關鍵性因素[1]。沒有了眼神的修飾,舞蹈的韻味便會消失,情感的表達也會顯得蒼白無力,只有將眼神運用到表演中,將其與肢體動作等相配合,才能使舞蹈的張力得以增強,使其能夠更好地表達出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進而達到更加吸引觀賞者的目的[2]。
二、民族民間舞表演中眼神的重要性
(一)眼神是舞蹈的靈魂。眼神是舞蹈的靈魂,眼神中應該有戲,應會說話[2]。對于舞者而言,其眼神是否靈動,是否能夠表達出情緒,是決定其舞蹈水平的關鍵。將眼神應用到民族民間舞表演過程中,利用不同的眼神,完整地詮釋出作品需表達的情緒,體現出或希望,或堅毅,或憤怒,或嫵媚的情感,可使舞蹈的光環被放大,使舞蹈的靈魂得以體現。
(二)有利于體現不同民族的不同特點。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服飾、飲食、生活習慣、性格特點等,均有所不同[3]。民族民間舞,是每個民族的人民,在不斷總結與積累生活經驗的過程中,用于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觀點以及看法的一種肢體語言。在不同民族的民間舞表演中,必須體現出不同的眼神變化特點,以更加符合民族在文化以及藝術方面的特點,使觀賞者能夠通過對舞者動作以及眼神的聯系,更加近距離地接觸不同的民族,對于舞蹈觀賞性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
三、民族民間舞表演中眼神的運用
(一)藏族舞表演中眼神的運用。在我國,藏族人民多數生活于地區,居民以農牧為主要生活方式,對藏傳佛教的信仰深入骨髓[4]。藏族人民性格淳樸、熱情,對生活與未來充滿希望,對自然充滿信仰。藏族人民將雄鷹看作是勇敢的化身,將其看作神靈的代言者和人與神的溝通者。在藏族舞表演中,舞者眼神中表現出對自然和天空的崇拜,表達出希望。表達出雄鷹翱翔天空時,威武的身姿和凌厲的眼神,以神的視角,表達出對人間萬物的俯視和保護,以使藏族的文化特點,以及人民的生活特點能夠得到更好體現,使舞蹈更加具有表現力與吸引力。
(二)蒙古族舞蹈表演中眼神的運用。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蒙古族一直保持著游牧的生活方式,在遼闊的草原上,人民騎著馬縱橫飛馳,勇敢、熱情且豪邁。在蒙古族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者應從眼神中,表達出野性勃勃的情感,表達出天子驕子的豪邁氣質。眼神的運用同樣應與肢體相配合,蒙古族舞蹈的肢體動作,立體型較強,眼神應跟緊腳步與軀體的變化,時而遠眺時而俯視,在體現出大氣的同時,表達出堅毅與勇敢。表演過程中,舞者的眼神需具有靈活性,應能夠在不同的情緒間互相切換,使民族的特點與文化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體現,使舞蹈更加豐滿,增強其吸引力。
(三)朝鮮族舞蹈表演中眼神的運用。中國的延邊是朝鮮族人民數量較多的區域,相對于其他民族而言,朝鮮族人民對白色的崇拜較為濃烈,加之常年戰亂,人民不斷適應了民族的生活,男女由于分工不同,體現出了不同的性格特點,進而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朝鮮族女子優雅而內斂,朝鮮族男性幽默且穩重。在朝鮮族舞蹈表演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出朝鮮民族的上述特點。舞者的眼神應是充滿智慧與希望的,應表達出對穩定、富足的生活的渴望。同時,應根據朝鮮民族女性與男性性格特點的不同,對眼神進行綜合詮釋,通過舞蹈體現出民族文化的靈魂。
四、結束語
各民族在不斷成長過程中,形成了其獨特的民族文化,受不同文化影響,民族民間舞也體現出了不同的特點。舞者在演繹不同民族民間舞時,應合理、科學、靈活地運用眼神,使其成為肢體動作的輔助,使觀賞者能夠通過對舞者眼神的觀察,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的精髓,了解民族的文化與藝術,使舞蹈的靈魂得以體現,提高舞蹈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紅亮.探討舞臺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緒與情感的關系及應用[J].音樂生活,2016,(11):88-89.
[2]林.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人才培養思考――從風格舞種專門化課程談起[J].學周刊,2015,(32):227-228.
關鍵詞:少數民族;舞蹈發展;創新措施
我國主要包括了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與每個民族之間的文化、生活習慣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其中云南作為少數民族大省,其本身的發展更是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少數民族的舞蹈獨具特色,必須要充分的發展少數民族的舞蹈,才能夠更好的讓別人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
一、舞蹈藝術的內涵和重要地位
(一)舞蹈藝術的內涵
舞蹈藝術本身主要就是指通過人類的動作進行思想以及感情的表達,其主要構成的基本要素就是舞蹈語言、節奏以及表情等,從而才能夠直接的以動態和直觀的舞蹈形象表達出來。舞蹈藝術與其他人體動作藝術相比還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其主要就是以舞蹈動作為主要的藝術表現手段,其更加重視表達人們的深層次精神世界,其主要包括了深刻的思想、感情以及性格等。舞蹈藝術能夠創造出被人們感知的生動舞蹈形象,不僅能夠表達舞蹈人員自身的感情和審美情感,還能夠培養人們體會到舞蹈內所蘊含的文化和精神。對于哲學家和美學家來講,舞蹈藝術已經升華到一種生活。
(二)少數民族舞蹈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
少數民族的舞蹈往往會經過長期的作用而逐漸的形成,其本身的藝術性和審美性比較高,其能夠直接體現出少數民族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和歷史過程中文化,其本身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少部分少數民族舞蹈對漢族文化的影響也是比較深遠的,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的積累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歌舞文化,少數民族的舞蹈藝術不僅對中外樂舞文化的交流,還是對我國民族的團結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我國文化底蘊的傳承和發揚都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為我國舞蹈藝術的發展和文化底蘊的增加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貢獻。從而能夠表明,我國少數民族的舞蹈,尤其是舞蹈藝術在我國整個文化歷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還需更新
根據我國相關部門的調查,目前我國大部分云南少數民族并沒有真正的意識到民族舞蹈發展的重要性,一部分因為民族舞蹈的發展并不會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且還需要浪費大量的精力,從而導致民族舞蹈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發展。甚至,一部分人還認為少數民族的舞蹈十分原始、落后,并沒有發展的空間,所以,導致人們的觀念還沒有及時的更新,認識還比較落后。
(二)力量分散,應于凝聚
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本身就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并且所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比如收集、制作、演奏、教學以及創新等內容。為了能夠做好舞蹈發展工作,必須要各方之間的配合和參與。但是,目前我國對于此工程還處于無序的狀態,并沒有統一的規劃和領導,進而導致各個地方和單位獨立進行發展。雖然從某種角度來講能夠帶來一定的實惠,但是從長遠角度來講,對于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傳承和發揚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必須要真正的實現合作和統一領導,才能夠解決分散的局面,凝聚各方之間的力量,才能夠最終促進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
(三)保持特色,創新發展
必須要不斷的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民族特色,才能夠進一步創新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從而融入現代化元素,最終才能夠更好的將少數民族舞蹈傳承和發揚,最終促進少數民族的發展。
三、加強少數民族舞蹈發展和特色的主要對策
(一)將云南民族舞蹈的發展納入文化產業發展的范圍
云南民族舞蹈應該納入文化產業發展的范圍內,文化產業的繁榮主要就是通過多種多樣的文化產品不斷推廣的,相關部門必須要做好相應的規劃工作,才能夠真正的形成良性循環,不僅能夠帶動云南少數民族的經濟,還能夠進一步促進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
(二)組織一支具有多種專業舞蹈知識和技能的人才隊伍
必須要積極的收集關于少數民族舞蹈的資料,比如視頻以及影像等資料,從而才能夠開展全面的研究工作,并且制作和改良探索實驗。必須要做好云南少數民族舞蹈長期繼承和發揚的目標和計劃,并且能夠真正的按照計劃實施。另外,隨著信息時代和網絡時代的來臨,應該積極的收集網絡人才和信息人才,從而才能夠更好的為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基礎條件,不斷的提高少數民族舞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真正的將云南少數民族舞蹈搬到世界的舞臺。
(三)相關部門應該支持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
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相關政府部門必須要積極的做好配合工作,指導少數民族積極的開展舞蹈發展工作,從而才能夠共同努力,將少數民族的舞蹈工作以系統工程的形式發展。
(四)加強政府投資
政府不僅應該給予政策上的支持,還應該加強投資,從資金上予以支持和照顧,從而才能夠保障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最終實現少數民族舞蹈的可持續性發展,并且還可以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必須要重視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其本身作為我國文化底蘊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加大力度支持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才能夠真正的實現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海和平.少數民族舞蹈藝術的發展[J].陜西教育(高教), 2010,(1).
關鍵詞:云南;少數民族;傳承
舞蹈本身就是文化傳承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特殊的文化現象,其主要就是通過人體的表演,并不會受到語言的限制,從而能夠更好的承載各個民族的文化和傳統審美心理。云南彝族作為我國少數民族大家庭的成員,其本身舞蹈具有獨特的藝術美感,必須要做好其舞蹈的傳承工作。
一、少數民族舞蹈的教育現狀
(一)民族特色文化流失嚴重
不同的民族往往會因為文化背景的差異而存在著不同的文化傳說,并且能夠通過舞蹈進行展現,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我國在進行少數民族舞蹈傳承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形體以及成績,從而忽視了民族特色文化,導致其特色文化流失的現象十分嚴重。在進行舞蹈傳承的時候,必須要真正的了解民族文化,才能夠真正的保障少數民族舞蹈得到傳承。
(二)過分注重教授形式
少數民族舞蹈在學習的過程中,一部分高校或者機構更加重視學生們的成績和興趣愛好,并沒有真正的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進行舞蹈學習,其教授方式十分的單一。一部分民族舞蹈對于身材、身姿等具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云南花燈往往需要身段較好的舞者來表達。一部分高校為了能夠及時的完成教學任務,在進行少數民族舞蹈教學過程中分解舞蹈動作,要求學習人員死記硬背,并沒有了解學習人對舞蹈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最終會導致人們對學習少數民族舞蹈的興趣日益下降,逐漸的喪失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為我國少數民族舞蹈的傳承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三)少數民族舞蹈教育在現代經濟沖擊下,機遇和挑戰并存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個民族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受到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不僅給少數民族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發展機遇,同時還帶來了發展挑戰。隨著我國旅游行業的快速發展,各個少數民族逐漸的實現了對外開放,不僅能夠促進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還能夠實現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我國少數民族本身的聚集地比較多,云南作為我國少數民族眾多的地區,其本身就具有諸多特色。彝族舞蹈本身就能夠成為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不僅能夠在短期內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還能夠進一步傳承和發揚民族舞蹈。
二、云南少數民族舞蹈的傳承措施
(一)學習少數民族文化
文化是保障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條件,文化的發達程度能夠充分的體現出民族的發展程度,如果沒有文化就會導致民族滅亡。比如蘇美爾本身的民族文化十分繁榮,其本身不僅發明了車輛運輸,還推算出太陽歷,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里程碑。舞蹈本身是人類通過形體動作來表達的文化藝術,人類能夠通過舞蹈來表達自身的思想和感情,也是向往美好生活的主要愿望,彝族民族舞蹈本身能夠充分的體現出彝族文化,做好彝族民族舞蹈的傳承就是對彝族文化的傳承。
(二)深化少數民族舞蹈意識
云南作為我國少數民族聚集地,其本身的文化與生活習慣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少數民族在發展初期階段的時候,其經濟方式與生產作物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進而導致每個少數民族都獨具特色,舞蹈作為少數民族主要文化之一,其更是能夠體現少數民族文化,其中彝族主要舞蹈來源于勞作,從而造成彝族舞蹈本身具有力量,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煙盒舞,其主要可以分為正弦以及負弦,甚至在當地都有一種說法,弦子一響腳就癢,即是人不跳弦,白活幾十年等,從而能夠說明舞蹈在彝族人們自身的重要性。
(三)云南少數民族舞蹈多元化、多層次發展
云南本身的少數民族眾多,每個民族的生活習慣以及信仰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經過我國相關部門的調研,云南本身少數民族舞蹈種類眾多,其中具有六千多個舞蹈套路,少數民族舞蹈如果脫離少數民族文化,就會導致其不會具有鮮明的特色,甚至還會直接失去其文化。舞蹈與音樂一樣并沒有國界,是國際通用語言。云南少數民族舞蹈必須要堅持自身的特色,才能夠實現少數民族舞蹈的傳承。比如彝族的左腳舞比較出名,在當地許多地方都具有左腳舞,能夠為客人提供娛樂,但是由于外人對彝族民族舞蹈缺乏深入的了解,最終會直接影響到少數民族舞蹈的血統。
(四)政府大力宣傳推廣少數民族舞蹈
我國政府積極的鼓勵云南民族的宣傳工作,提出將云南建設成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標,并且出臺了諸多優惠政策,比如精品工程、民族文化工程等,從而在保護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對舞蹈家進行了進一步的評名,比如云南民族舞蹈民間舞蹈師等,能夠進一步促進人們對于舞蹈的熱情和積極性。云南政府不斷的加強對少數民族舞蹈的傳承措施,涌現出諸多優秀的作品,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云南印象》等作品,對于少數民族的舞蹈傳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現代民族舞蹈在進行教育的時候,必須要充分的意識到民族舞蹈的重要性,必須要將少數民族舞蹈的傳承放到首要位置,真正的了解和尊重民族的歷史文化,最終才能夠促進我國社會的發展,有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R俊杰.論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的教學[J].通俗歌曲,2015(9).
1、學校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作用
1.1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
我國教育事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主要以應試教育為目的開展教學,從而造成學生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違背了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長此以往,學生也就沒有了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教師也失去了熱情的態度,形成惡性循環,最終造成體育課堂變成了可有可無的一堂課。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們應該將單一的課堂教學就變得更加多元化,從學生的個性入手,根據他們的心理狀況發展體育活動,例如開展球類的競技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讓他們形成良性的競爭意識。除此之外,對運動類型的選擇也十分重要,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從事的體育活動也不盡相同,低幼齡的孩童主要開展的體育活動以趣味性為主,高年級的學生則更加注重強身健體,因此選擇的體育活動主要以球類運動為主。這樣,無論在哪一階段的孩子都養成良好的運動意識,讓他們感受到運動的魅力。
1.2促進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提高
素質對于一個學生來講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它是教育水平高低的首要標準。人們在觀察一個人是否具有高素質時,通常時從其言行舉止進行觀察,另一方面,素質的高低也體現在身體狀況方面,一個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也是高素質的體現。除此之外,素質的表現形式還體現在方方面面。我國在發展教育的過程中已經認識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性,因此,要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的重要一點就是體育運動。我國少數民族除了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外,體育活動也不容小覷。例如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游戲“打布魯”、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喜愛的“打嘎嘎”、還有眾所周知的“蕩秋千”,是錫伯族的主要游戲形式。上述體育活動不僅體現出各個民族特點有的文化特點,長期發展下去還具有積極的傳承意義,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少數民族的民族特征。少數民族不但具有高尚的品質,在文化事業中也為人來帶了一種異域風情,具有特殊的意義。在體育教學中將這些活動發展下去,能夠達到國家制定的全面發展的目標。
1.3在學生頭腦中灌輸終身體育的意識
體育活動不僅是在課堂上完成的一項任務,我們還應該將其深入到生活中,變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部分。學生不愛進行體育運動從根本上說是不具備清晰的體育意識,沒有意識到體育活動對于個人,對于生活,對于社會的重要性。在這種局限性的長期影響下,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忽視體育運動,進而不愿意參加體育活動,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為此,教師應該多組織體育活動,讓學生逐漸意識到體育活動的重要性,進而改變他們對體育的錯誤意識。
1.4保護少數民族的傳統教育
少數民族體育娛樂活動是我國非常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由于在今天地球村,信息時代正在將這些傳統的文化遺產進行同化,民族傳統文體文化的民族特性正在逐漸削弱。使得我們產生了對于此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的迫切性。自近代開始,西方現代傳統競技體育的引入,人們對于民族體育的觀念逐步發生改變,特別是少數民族的一些體育活動,它們沒有文字記錄,靠著人與人之間的口傳身授。正在初見走向消亡,有的已經不存在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也在發生著重大的演變,從原來注重祈福儀式,保家衛國,軍事性,轉變為現在以市場化為主的娛樂性。
2、影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工作開展的主要因素
2.1教育觀念問題
如今要廣泛開展少數民族體育任然面臨一些障礙,由于長期受傳統體育教學觀念的影響,大多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一套固有的、呆板的教學模式,慣性的思維方式,無法認識到民族體育的功能和優點,束縛了體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使他們把教學工作陷入自身設定的條框中,就這樣按部就班,而且不亦樂乎。
2.2師資力量問題
教學活動的開展,師資是關鍵。少數民族體育活動,引進學校體育教學實踐,這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要使這項工作能夠在我國學校得到正常而有效地開展,培養師資是 當務之急。因為目前我國體育院校還沒有將開設少數民族體育課納入議事日程(除開設武術、氣功課外),因而要使少數民族體教學工作得到順利推進。
2.3教材缺乏問題
由于民族體育項目涉及面廣,淵源復雜,內容多。而我們的傳統體育教師往往只是通過短期的培訓和學習而轉向民族體育教育,缺乏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對一些理論、技術技能傳授方法顯得不足。而課程的體系也是教師自己摸索著定的,缺乏作為教學的依據的教材的指導,課程教學進度與內容安排不夠合理,教學目標也不夠明確,從導致整個教學效果的不理想。
3、關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建議
少數民族的體育事業要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就要進行改革,首先要明確只有貼近群眾才能獲得群眾的愛戴,體育運動才能得以推廣。因此,我們應該按照少數民族的發展情況進行教科書的編纂,根據實際情況收集數據,從而整理出完備的教材,為少數民族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依據。另外,還要探索出深受學生喜愛的體育方法,從而讓學生對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解決在體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調動起積極性。相關的建議還有很多,在這里不一一贅述了,總之,我們的目標就是促進少數民族體育事業的發展。
少數民族在學好本族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漢語文,是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任務。少數民族學習漢語文是必要的。對于少數名族來說,少數名族的希望與未來就是他們新時代的青少年們,在新時期對于少數名族來說學習漢語了解漢語就是名族與名族之間良好溝通,形成唇齒相依的良好關系的紐帶。并且,自改革開放以來由于自身的發展需求,少數名族深深體會到要發展要繁榮,除了學習使用本族語言文字外,還有必要進一步學習使用漢語文。因為漢字記載了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歷史文化和經驗,漢語是全國各民族相互交際共同使用的語言工具。學好漢語文已成為各少數民族的共同愿望。
所以,對于少數名族而言學習漢語是未來發展繁榮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少數民族;漢語的重要性;漢語課程;結束語1少數民族學習漢語的重要性
隨著中國經濟迅速的增強,國家的影響力不斷的提高,于2001年8月17日中國正式加入wto。加入wto對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它不僅提高了中國在世界上地位,同時也反映出中國的漢語在國際事務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對于少數民族而言,學習漢語已經成為了發展的必然趨勢。
少數民族要發展要進步學習漢語是必要的,漢語不僅是一種交流語言、也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學習漢語能帶動少數民族的發展,同時對中國經濟也有促進作用,隨著我國發展各種優待政策陸續對少數民族實施,少數民族的發展一日千里。所以對少數民族來說學習漢語對少數民族來說是一條發展的捷徑。
對于少數民族而言,他們的希望與未來就是正在成長的新一代們,他們教育的成功與否決定著少數民族發展快慢,所以在少數民族教學中開展漢語課程是必要,因為只有教育成功了那么經濟等方面發展就自然提升了,因此,在少數民族教學中開展漢語課程是毋容置疑。那么應該如何在少數民族教學中開展漢語課程呢?
2如何在少數民族教學中開展漢語課程
在少數民族教學中開展漢語課程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違背民
族之間平等、團結、尊重、和諧的宗旨。所以,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漢語課程的開展。
2.1在開展漢語課程時我們應從實際出發,因為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教育程度不一樣存在差異。所以對少數民族的漢語課程開展應該從各民族的實際情況出發。有的民族社會發展較快,經濟實力較雄厚,而有的民族社會發展較慢,經濟實力較。這些不同的特點,決定中國少數民族的漢語文教學應當根據不同民族,采取不同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法,從而達到學習漢語的目的。
2.2要善于處理少數民族的母語與漢語之間的關系,學習漢語是發展進步的必然趨勢,但是自己本族的語言文化是不會去改變他,在少數民族管理中明確指出,在教育中不去干擾改變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化遺產。在進行漢語課程改革時應該做到少數民族的母語與漢語以和諧、尊重的關系相處。在進行教學時學會運用少數之間的母語與漢語轉換進行講解,這種方法即尊重少數民族的語言,同時針對學生母語的特點進行教學,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通過以前的教學經驗發現,學生掌握本族語言文字水平越高,接受漢語文的能力就越強,學習漢語文的效果就越好。所以,原則上應在掌握民族語文的基礎上再安排漢語文學習。而例如: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有語言沒文字的民族,漢語文教學只能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同時這當中必須解決怎樣使用民族語言授課的問題,這樣才能漢語課程順利進行。
2.3在對少數民族漢語課程教學過程時,應該多運用漢族教育教學經驗。通過這種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教學,使漢語課程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進行教學時應多融入一些教學理念,如: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及一些好的教學方法趣味教學、有效教學、自主學習等學習方法。將這種已經成熟的教學經驗實施在還處于教育初期的少數民族中,能使其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為了讓漢語課程在少數民族的教育課堂中很好的教
關鍵詞:少數民族教育 雙語教學 若干思考
中圖分類號:G75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24
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在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中,既要尊重各民族傳承和使用自己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又要滿足國家推行統一的語言文字的要求,如何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既有理論探討的價值,也有實踐的意義。
1 少數民族使用何種語言教學的標準
語言是一個民族特有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載體,少數民族大多以本民族語言作為日常交流工具,并對其懷有特殊的感情。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保存著該民族的歷史記憶,并記錄著該民族在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前進的軌跡。因此不能忽視少數民族的母語教育。
然而語言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交流,它不僅是交際工具也是思維工具。但任何語言文字交流功能的強弱都會受到兩個方面的限制,一是國家的限制,二是使用規模上的限制。考慮到語言文字傳播使用的廣泛性以及有利于各民族相互交流的普遍性,應該推進國民教育中使用統一的語言文字。
漢語在中國是應用性最強、最利于提高發展潛力的語言,以漢語言為載體的科技文化知識已形成完備的體系。從尋求現代化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少數民族只有學好漢語才能更好地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從而改變人才結構,提升民族地區的社會競爭力。
2 以對藏族村民的調查為例
藏族是我國西南地區人口數目和分布地區比較大的少數民族,對他們的調查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下文例舉了對藏族那曲縣香茂鄉的達嘎多村(以下簡稱達村)和宗熱格村(以下簡稱宗村)的村民的雙語教學情況的調查。[1]
香茂鄉在民主改革前屬于阿巴部落的范圍,阿巴是一個較大的部落,在民主改革前有230戶,1090人,分布在約2000平方公里的草原上,但整個部落能識字的寥寥無幾。據調查,即使到了民主改革前夕,香茂鄉的三個定居點中只有15個人能不同程度地讀懂藏文,僅占調查人數的10.5%,而這15人中還有8人是還俗的喇嘛,1人是有機會通過接觸喇嘛自學藏文的當地頭人。[2]民主改革后,藏文教育才得以普及,相繼開辦的各級各類學校承擔起了藏文教育和傳播的主要任務。在農牧區,藏文普及的工作一直持續到現在,許多中年以上的牧民通過掃盲達到了藏文基本的讀寫水平。截止2009年,達村和宗村能熟讀藏文的人數比例從10.5%增至了67.5%。
目前,藏區普通牧民的藏文文盲比例與五十多年前相比已明顯降低,達村和宗村的村民受教育人數基本上達到了2/3的多數,達村的文盲人數更降至了全村人口的1/3以下。不僅如此,受過中、高等教育的牧民子女也有增多,如不少牧民的子女在那曲縣城免費就讀寄宿制中學,達村還有三名分別就讀于大學、農牧學院和拉薩師范專科學校的大學生。這些學生在學校接受的仍然是藏語教學。藏語教學同時也普及到了對學齡兒童的教育中,達村和宗村的小學每周開設的28個課時中有1/3是藏語文課程,這還不包括其他以藏語為教學用語的課程。同時牧區學校也開設了漢語課程,占總課時量的1/5。
依照《自治區學習、使用和發展藏語文的規定》(修正),藏區村民可以選擇學習藏語、漢語以及作為第一外語的英語等。就這三種語言的使用情況,對藏族牧民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首選語種中藏語的選擇率最高,而次選語種中漢語的選擇率最高。這說明藏語對其社會生活和文化意義上的重要性遠大于漢語,但是次選率基本上集中在漢語又說明村民們普遍認同對國家的歸屬感,也認識到學習國家通用語的重要性。
3 需要思考的幾個問題
3.1 語言文字對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關系
少數民族教育中使用何種文字影響到到少數民族對本民族的認同感和對國家的認同感,而對本民族和國家的認同程度又決定了其選擇學習和使用哪種語言。目前我國少數民族語言處于相對弱勢,有些甚至是瀕危語言,少數民族對這些語言的認同更多的是對其民族文化功能的認同而非交際工具功能的認同。但是,人不僅有社會屬性還有自然屬性,存在于骨子里、流淌于血液里的民族情結并不會因為本民族語言掌握的多少而產生改變。我們在雙語教學中強調少數民族語言的教學,并不是試圖恢復這些語言的社會交際功能,而是對其族群母語認同意識的尊重。
3.2 語言文字與民族未來發展的關系
少數民族教育事業如何發展,關系到少數民族新一代在高級人才和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關系到各民族在未來中華大家庭政治結構、經濟體系、文化生活中的相對地位。文化的競爭是“優勝劣汰”的,語言文字的發展同樣也符合這一規律,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語言文字如果得不到國家的保護,很可能會在激烈的語言競爭中逐漸消亡。因此對少數民族母語的保護是應當長期堅持的一項少數民族教育政策。
3.3 語言文字與多元文化的關系
我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字的民族狀況決定了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各個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共同構成了多姿多彩的中華民族文化。我們尊重多元文化,不只是接受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還進一步保護少數民族多元文化的發展,這一點充分體現在少數民族的語言教學上。中國的少數民族一方面要通過學習國家通用語言從而推進教育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一方面還要通過學習本民族語言與文化以保持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對少數民族實施民族語言與國家通用語言的雙語教學己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郎維偉.藏族農牧民人權享有的微觀實證研究[Z].2009.
1民族文化的社會作用
在民族文化與文化關系基礎上,民族文化是弘揚民族精神、民族發展的關鍵,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對提高民族素質和構建民族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主要作用具體表現如下:第一,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目標,是教育發展主題之一,教育從根本上來講就是一種文化象征,是人類發展和壯大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教育在整個文化發展中不僅對文化傳遞和文化構成起著主體作用,還是促使人類將物質財富轉化為精神財富的關鍵,因此在文化教育中培養和造就學生與文化發展相關的創造力,進而促進文化的更新和發展,同時通過民族理論文化教育使青年不斷提高民族意識,增添其民族自豪感,對增強我國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第二,加強民族文化教育為各民族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文化的發展匯聚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更加注重培養人們道德、智慧和文藝修養等方面的教育,在對這些綜合素質進行培養的同時還要保護我國各少數民族文化,對各少數民族文化進行整理和研究,推廣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加強民族文化理論教育還是開啟青年學生心智的重要手段,加強民族文化理論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愛國精神、人文素養、民族精神等,民族文化理論教育正符合學生的心理成長需求,它可以將學生代入民族文化發展藝術空間中,以此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為促進我國各民族的團結奠定基礎.第三,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關鍵動力,加快少數民族經濟和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就需要不斷提高人們對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認識,但是發展民族文化是要建立在和諧民族社會關系基礎上,只有建立良好的民族關系,才能使政治環境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促進少數民族經濟可持續發展,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不同民族在歷史發展中積累了不同文化,諸如藝術、歌舞、醫藥、飲食、信仰等,這些民族傳統文化都是中國文化中的瑰寶,很多民族經濟的發展大多是依靠這些傳統歷史文化,由此可見民族文化是促進民族經濟發展的關鍵.
2民族理論教學中民族文化教育面臨的問題
2.1民族文化意識薄弱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際化水平日益提高,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越來越趨向多元化發展趨勢,這極大的開闊了學生眼界,拉近了學生與全球文明的距離,為提高學生世界認知能力提供了重要基礎,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正由多元化文化發展演變而來的,這些在不同程度上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存在一定影響,同時由于學生思想意志比較怕薄弱,容易受其他國家思想文化的影響,對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學習意識淡化、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都有一定程度上的退化,青年學生對我國民族文化的漠視,將導致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在生活中對自己的行為和思想缺乏自強自律意識,而青年學生作為我們國家發展的未來,解決他們存在的這些問題有尤為重要,如果不解決學生這些問題,任之發展最終對我國可持續發展存造成利影響,國家民族凝聚力會越來越薄弱,未來我國國民綜合素質也會越來越差,這將嚴重阻礙國家的文化和經濟發展.
2.2少數民族出現斷代現象
我國少數民族發展歷史久遠,但由于大部分少數民族居住在我國偏遠地區,同時少數民族人口較少,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部分年青一代少數民族居民開始離開原居地,涌入城市,這就使該部分少數民族人口越來越少,加之遠在異鄉的少數民族青年已經開始與其他民族通婚,久而久之,傳統的少數民族文化無法繼承和發揚出去,同時不斷的通婚使原留有本少數民族血統的傳統少數民族居民越來越少,甚至出現斷代現象,斷代少數民族文化無法追尋其根源,不利于少數民族文化教育的開展[2].其次,由于部分少數民族堅持原有固守的文化傳統觀念,一些陳舊的民族傳統阻礙了民族的發展,與當今經濟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不適應,這種單純固執的保留原始民族傳統文化,使民族文化的發展觀念扭曲,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創新、同時也不利于民族文化的發揚光大,通常這部分民族將自己孤立起來,不能接受本民族以外的文化,使自己民族文化的發展與實際生活環境脫節,出現封閉、傳統、落后現象,這將加重該民族文化斷代現象.
2.3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結合中變異
縱觀我國民族文化發展歷史都經歷了不斷的創新,也是不斷地融入新的文化形式的歷程,因此民族文化在與現代文化結合中變異是我國民族文化能夠不斷發展和得以保留的關鍵,是我國民族文化不斷適應歷史變遷的重要基礎,正常的民族文化變異是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發展的,而在民族理論教學中,一些非正常的民族文化變異將會逐漸淡化我國民族文化傳統特點,一些民族文化盲目結合外來文化,將外來文化取代本民族的文化,這意味著我國民族文化被一點點吞噬掉,并沒有達到民族文化與現代文化結合過程中,汲取現代文化精華發展民族文化的目的,而是使民族文化變得越來越不完整,使民族文化失去了本民族歷史成長痕跡,失去了本民族特色,由此可見這種外來文化或其他民族文化對本民族文化的沖擊,嚴重影響了民族理論教育和發展,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存在較大阻力.
3民族理論教學中強化民族文化教育的策略
3.1增強民族文化意識
增強民族文化意識是加強民族文化教育的關鍵,只有使年輕學生認同民族發展歷史,樹立正確民族團結意識和民族精神,才能使民族文化教育深入學生內心.增強民族意識,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向學生普及民族文化知識,將我國有特色、有趣的民族文化發展歷程普及給學生,使學生對民族文化有初步了解,同時教師還要從歷史方面向學生普及,我國56個民族的由來和發展,以及少數民族為我國統一作出的貢獻,使學生具有民族團結意識,使學生對民族的發展和民族的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此增強學生民族文化意識[3].此外,在教育方式上增強學生民族文化意識,需要家庭教育中也要注重對學生加強民族文化啟蒙教育,社會要加大媒體宣傳教育力度,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諸多方面的啟發,引起學生對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視和關注,提高學生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意識.最關鍵的民族文化教育還是在學校,學校教師要營造民族教育氛圍,使學生在民族文化氛圍下,加深對民族文化的好感,以此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民族文化的意識.
3.2尊重多樣化文化教育
增強民族文化教育,并不是要單純的學習和發揚某個少數民族文化,而是要結合現代社會的發展,汲取我國各個民族文化精華,尊重多樣化文化教育,以此促進整個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發展,這主要是指不僅要體現各個民族的特色,還要將這些民族文化都圍繞著中華民族文化進行統一,達到我國民族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我國民族文化教育中尊重多樣化文化教育的觀念,近年來受到不少外國留學者的追崇,一些國外留學者正是因為中華民族文化多元化特征選擇到我國進修中國民族文化,將56個民族融入到一起,將多元化民族文化統一共同發展正是增強我國民族文化教育的關鍵.此外尊重民族文化多樣性發展也正說明了我國以人為本,尊重少數民族發展的民主政治,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發展觀[4].
3.3改善民族文化教育環境
改善民族文化教育環境是強化民族文化教育的關鍵,教育環境主要包括教師隊伍、民族文化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方式等,我國教育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其中民族文化教育的發展是促進我國整體教育發展的關鍵,因此應營造教育環境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民族文化教育環境,提高民族文化教育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在高教育水平教師指導下,提高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民族文化的興趣[5].此外教育部門要重視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重視對民族文化課程內容的設置和安排,民族文化教育內容要涉及民族發展的歷史、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特色等方面,加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全面了解,以此增強學生民族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只有使學生對民族文化有了正確認識,才能促進學生將我國民族文化知識不斷發揚光大,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持續發展,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
4結論
綜上所述,在民族理論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向學生普及民族文化知識,使學生對民族文化知識有進一步了解和正確認識,以此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不斷的學習和了解民族文化發展歷程,培養學生民族精神,以此解決民族理論教學中民族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我國民族文化的發揚和繼承奠定有利基礎,同時也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作者:高云峰 單位:赤峰學院
參考文獻:
〔1〕熊錫元,王希恩.民族理論書簡———關于中國民族理論學科特色的討論[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4,13(04):104-105.
〔2〕張謀.二十年,中國民族理論之路蜿蜒而輝煌———1998年冬季首都民族理論研討會綜述[J].民族團結,2015,10(01):190-191.
〔3〕蘇祖勤.近年來民族區域建制理論與實踐熱點問題述評[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3(0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