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心理課程體系建設

心理課程體系建設精品(七篇)

時間:2023-10-11 10:15: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心理課程體系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心理課程體系建設

篇(1)

一、研究背景

十幾年的教育實踐證明,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增強中學生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然而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水平受到諸多因素制約,如校領導是否重視,辦學理念及學校各項工作安排等因素導致開展水平的差距非常大。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頂峰,生理發育已成熟,而心理發育處于風起云涌的狀態:對于獨立與自由的渴望與管理嚴格的校園、父母的嘮叨成鮮明對立,渴求友情、愛情,卻時時處于高考的重壓之下。人際關系問題、生涯決策問題、強迫性思維問題甚至抑郁癥、焦慮癥在現代學生中層出不窮,他們對心理、心理健康有著不同側重的需求。而中學校園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卻遠遠跟不上他們的需要。

教師開發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選修課程,學生自主選擇,不僅能讓我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選修課的形式固定下來,而我們心理教師們也能不再被挪為他用,專業性得到保障。更能讓學生接受系統而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滿足學生不同層面的心理需求,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長足發展。

二、研究主要內容

(一)關于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類選修課課程設計

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一般分為獨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獨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稱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顯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這是學校列入課程計劃并通過顯性課程的形式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施加影響的一類課程。本項目研究所設計開發的課程均屬此類課程范疇,故而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此不作敘述。

獨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常又可分為兩種類型模式:

一是學科課程模式,即較為系統地傳授心理健康基礎知識的一種課程形式,這種模式的課程具有知識性、基礎性和問題邏輯性等性質,它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整體課程體系的基礎部分。

二是活動課程模式,即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及特點,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有關原理,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項目和活動方式,旨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增進心理健康,開發心理潛能的一種課程形式,具有活動性、主體性、互動性、體驗性和感悟性等性質。

(二)關于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類選修課課程設計的原則與目標

1.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課程設計的原則

國家教育部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修訂)的指導思想與原則,結合我校實際與學生心理需要,我們擬定心理健康類選修課程的原則是:發展性原則、體驗性原則和多樣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指必須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心理,教育活動必須立足于促進學生心理發展,而不僅僅限于心理健康的一般要求。體驗性原則是指以學生個體的直接經驗為中心,使學生經過認知――體驗――領悟三個環節,達到自我領悟的境界,并將部分刺激材料內化為自我心理結構的成分,從而科學定位課程體系,合理進行課程模式的設置,正確選擇課程內容。多樣性原則不僅指的是心理健康類選修課種類的多樣性,還包括某一門課程的課堂組織形式、課程目標實現形式的多樣性。

2.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課程設計的目標

構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目標,可按照基礎性目標、矯正性目標、發展性目標來構建課程內容體系。

基礎性目標:通過開設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性課程,讓每一位學生認識心理健康的標準和意義,理解和掌握必須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識,具備自我心理保健和調適的基本能力,從而預防各種心理障礙的產生。這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初級目標。

矯正性目標: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應面向特殊群體學生開設矯正性課程,從而對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群體學生實施危機干預,達到矯正的目標。此類課程對心理輔導老師的要求極高。

發展性目標:中學生在社會化的進程中,對自己的成長、潛能的開發有著更為強烈的渴望和追求。因此,我們要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發展性目標,幫助學生加強對人生、學業的心理認知,從而積極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主動發展,最終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質,完善的人格,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

這三個層次的目標,是一個從近期目標到遠期目標的發展過程,也是從低級目標向高級目標發展的過程。只有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充分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心理問題的出現,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能,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目標也才最終實現。

(三)關于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課程的組織

1.改革心理健康類選修課課程的教學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種以學生為本位的體驗式活動課程。因此,必須建立起多樣的、學生積極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模式,改變以往以課程講授為主要形式的單一教學方法,強化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選修課要積極運用情境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助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建構心理健康選修課課程內容體系

課程內容是課程目標的載體和具體化。根據普高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結合各門課程的不同目標,我們逐步建構起心理健康類選修課課程內容體系。

比如作為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性目標,內容選擇是一個健康、四個學會和三個感受,分別是:心理健康、學會適應、學會交往、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感受青春、感受情緒、感受生命。

3.完善心理健康類選修課課程的評價機制

由于心理是一種不可量化的主觀現象,具有內隱性、個人化的特點,因此,普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類選修課課程體系是性質比較特殊的課程體系,很難像其他學科一樣制定硬性、統一的考核標準。評價標準應突出其發展功能,激發學生發展動力,關注其發展過程。

三、研究成果

(一)滿足中學生不同層面的心理需求

心理健康選修課的開設滿足了學生基礎性與發展性心理的需要,學生在各種心理活動與體驗中,拓展視野,增強人際交往能力。

(二)構建起心理健康類選修課程常態化的新平臺

在心理健康類選修課程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探索了各種增強學生心理品質的新方法。課程教學、專項作業、社會實踐等形式,逐步積累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課程體系,為深化、推廣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積累了新經驗,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常態化實施的新平臺。

三、不足與建議

(一)評價體系不完善

課程體系目前僅有學校評課程和教師評學生,這種單向評價極不完善。心理健康類課程的評價標準應突出其發展功能,激發學生發展動力,關注其發展過程。在評價主體上,將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在評價內容上,將理論知識的掌握與技能學習相結合;在評價方法上,采取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努力做到以評導教,以評促教,提高課程的實效性。

(二)課程類型還較單一

實踐研究中雖然已有三門選修課程,但依然無法滿足高中生多樣化的心理需求,尤其是矯治類的課程目標還是空白。這就需要心理老師加強自身專業素養,同時密切關注學生心理狀況,適時地開設有針對性心理課程。

篇(2)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藝術設計類 課程體系

[作者簡介]趙國祥(1976- ),男,河北易縣人,保定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高職教育。(河北 保定 071051)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33-0132-02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擔負著為社會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設計人才的任務。要想完成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建設任務,必須從課程體系入手,科學開發課程,形成具有高職特色的課程體系。

一、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急劇擴張,專業建設缺乏統一的標準,因此開設這一專業的院校在其辦學定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條件、師資隊伍以及經費投入上都存在不小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科壓縮型”現象還普遍存在于課程體系中。雖然大部分高職院校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其中部分藝術設計類專業只是形式上有些變化,本質上沒有根本的變化,甚至僅僅是更改了課程名稱,課程內容并沒有脫離學科教育的束縛。高等職業教育是投入成本較大的教育模式,高職生對實踐實習的需要決定了辦高職必須花比普通高校高得多的費用,然而教育經費緊張是現在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于是高職自然而然地走向低成本的理論教育,成為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的壓縮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只能停留在口頭上。

2.課程建設缺乏統一標準。課程建設對于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有著重要意義。課程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教學條件、師資隊伍、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等內容。然而現階段各個學校在課程建設中沒有統一標準,導致課程開發各自為戰,單憑各個學校教師個人理解進行課程建設,課程開發沒有和實際崗位工作任務接軌,課程序列不合理,課程開發流程沒有遵循科學的流程。這種現狀直接導致現有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需求嚴重脫節,社會對高職教育質量不滿意。

3.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高職學校從2001年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進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好多學校為滿足教學需要,直接從本科學校招收大學畢業生擔任教師,這些人既沒有實踐經驗,又缺乏教學經驗,最終導致師資狀況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當前高職院校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高學歷、專業化的教師數量偏少;“理論型”教師多,“雙師型”教師少;教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完善;缺乏完整、科學的培養和培訓體系。

4.教學和實踐嚴重脫節。實踐教學是影響高職藝術設計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商學結合、教學做合一等富有職教特色的模式。同時,要與企業深度合作,聯手再造以理論教學為支撐、以實訓為主體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過程,實現在做中學,使學生在設計中學設計,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但現實情況是,好多學校在這方面的建設相對滯后,無法滿足教學需要。

二、課程體系建設環節及過程

課程來源于專業,在進行課程開發時首先要對專業人才需求情況進行全面調研,對專業職業崗位技能要求進行綜合分析,通過召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實踐專家訪談會,結合學生實習、就業崗位的調研反饋等途徑,并參考國家職業標準,對專業任職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根據典型工作任務設置相應的學習領域,開發出專業核心課程,和國家規定的基礎素質課程一起形成整個課程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專業市場調研。專業市場調研是課程體系建設的起點,它關系到專業存在的事實依據及專業定位時是否準確。通過市場調研可以明確專業培養的區域及人才培養規格定位,了解人才培養的質量,掌握市場第一手資料,為教學改革打下堅實基礎。市場調研要明確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區域;了解社會、企業對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了解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對學校人才培養的建議。專業在進行市場調研時要采用多種辦法,如企業走訪、畢業生走訪、網絡調查、電話調查等多種方式,以確保調查的客觀性和全面性。

2.職業崗位分析,確定職業標準。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確定專業服務面向及服務行業,并對專業對應的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進行職業崗位分析,通過召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和實踐專家訪談會,分析崗位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總結出崗位應具備的知識、技能、態度目標,最終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格。

3.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要體現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符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要突出應用性和針對性,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實踐能力為主線,同時要強化綜合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在進行職業崗位分析、職業能力分析、確定職業標準的情況下,下一步的任務是根據國家教育法規要求、專業調研確定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分析得到的職業能力標準,開發課程門類,分配課時和安排課程,構建專業課程體系,編制課程計劃,最終確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4.進行單元課程分析,編制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課程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高等職業教育學習領域課程的基本開發方法包括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實踐專家研討會、確定學習內容的難度范圍、歸納學習領域課程的設計等。

5.根據高職教學需要配置教學資源。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包括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等內容。職業教育課程的本質特征是工學結合,即“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在配置教學資源時應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實訓基地是高校教學、科研的基地,是學校對外開放的窗口,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師資是教學計劃和內容的推動者,要通過組建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保證不同類型課程教學的需要;要開發符合職業教育特點及規律的高職特色教材及輔助教學資源建設,保證教學質量。

三、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實踐

高職教育具有鮮明的職業特點,《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明確了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即“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這就決定了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必須從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入手,即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是課程體系建設的邏輯起點。藝術設計類專業群涵蓋專業較多,現重點以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為例闡述課程體系建設過程及實際操作步驟。(1)組建課程開發團隊。高等職業教育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不斷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高等職業教育。這就要求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在課程體系建設中,體現企業充分參與,聘請行業專家組成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2)確定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從廣告產業、廣告行業、企業調研入手,通過調研,明確本專業重點服務的產業、行業和企業,以及畢業生在企業工作中從事的職業和崗位,全面掌握行業背景和人才需求現狀,進而得出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及人才培養規格。經過市場調研,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最終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面向廣告及相關行業,培養具有現代設計意識和較高的藝術修養,能夠熟練運用各種設計制作手段,進行平面廣告設計、產品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網頁設計等工作的,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領域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3)廣告設計與制作“生產、服務、管理”過程分析。廣告設計與制作“生產、服務、管理”過程分析是通過企業調研,召開實踐專家訪談會,進而了解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及行業新技術、新工藝、產品標準、服務規范,然后把多個任務整合成工作流程。(4)課程學習領域分析,開發專業核心課程。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學習領域分析是對廣告設計與制作工作過程及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務的知識分析,依據人的認知規律對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知識進行分解,并依據學生學習規律設計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5)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職業能力形成的規律設計課程體系的功能。課程體系的功能是對各類課程的功能和目標做出原則性的描述,一般分為三部分:(1)基本素質課程體系,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政治素質、身體素質、人文素質等。(2)專業課程體系,課程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專業課程體系可以分為專業核心課程(對學生職業能力形成起關鍵作用的課程)和專業支撐課程(支撐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3)根據學生職業成長規律,體現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要開設一定的專業拓展課程。

以上構成了課程體系的基本框架,在課程順序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學生認知規律,專業所對應的典型職業工作順序,按照典型職業工作順序的每一個工作過程環節來傳授相關的課程內容。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教學分成三個學段:1~2學期進行專業基本技能培養,培養學生廣告表現專項技能,安排課程有手繪廣告表現技法、專業認知、圖像合成處理、商業插畫、構成設計、裝飾圖案、綜合創意運用、矢量圖形繪制等。3~4學期真題真做進行職業核心技能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廣告設計能力,安排課程有廣告案例分析、市場與消費者心理、標志與字體設計、版式設計及制作、圖形創意設計與制作、平面廣告設計與制作等。5~6學期進行廣告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使學生由學生變成廣告人,安排課程有專業考察、網頁設計與制作、包裝裝潢設計與制作、VI設計與制作等。在具體課程實施時通過校辦公司和校外實訓基地聯合,讓學生進行真實項目的制作,學生在這個階段就是公司員工,接受公司的管理,在實際的項目制作和公司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職業專項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

在對課程體系的功能進行準確設計之后,整個課程體系內容建設就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對每個課程的內容進行設計,制定課程標準,設計教學過程、課程學習情境,確定教學模式、教學組織形式以及教學保障機制和教學評價機制。

四、結論

高職藝術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要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在課程體系建設中要遵循“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主線,首先確定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分析藝術設計專業“生產、服務、管理”過程,進而分析課程學習領域,開發專業核心課程,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職業能力形成的規律最終形成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篇(3)

(四川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

【摘要】課程體系建設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和保障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針對應用型地方院校車輛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并以四川理工學院車輛工程為例,從專業定位、課程體系建設目標、課程體系保障體系等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和措施。

關鍵詞 課程體系;應用型地方院校;車輛工程

0前言

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因此,構建和深化教學體系,對于增加地方院校汽車專業學生與地方經濟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的融合度,提高本專業的就業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應用型地方院校大學課程體系建設目標

1.1專業定位與分析

新形勢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中對應用型人才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改變以往單純的以教師或學生為主體的觀念,突出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以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如下幾個方面突出專業定位:(1)專業定位的準確性和特色性地方院校車輛工程專業建設在深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同時,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依托地方的建設思路。專業定位的準確性主要包含人才培養、服務對象、科研方向等方面;(2)專業建設目標的合理性和持續性專業建設目標在優化結構、整合資源的、強化特色、借鑒國內外同類高校經驗,同時應凝練自己專業建設目標的地方特色,注重社會發展持續性和發展性,從而形成一定影響力的地方綜合型大學。

1.2課程體系建設目標

課程體系建設的目標是車輛工程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課程體系建設目標注意以下幾點:(1)與時俱進,體現行業以及地方特色通過車輛工程專業相關人員進行市場調研,以社會需求為依據及時調整培養目標[2]。針對目前我國汽車行業設計和售后服務落后現狀,提出了本專業具能從事設計,生產,管理等工作,重點側重汽車生產以及銷售具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2)突出實用性和創新性針對四川汽車產業的發展,重點體現本專業實用性和創新性,提出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以素質綜合教育為核心”全面提高本專業畢業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并加強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劃與終生教育的理念。

2車輛工程的課程體系保障體系建設

2.1完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

目前,我校車輛工程的專業課程設置依據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在緊密圍繞專業能力的培養的同時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變化以及就業區域性質的變化作出動態的調整。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

2.1.1優化相關學分機制

首先,通過相關的市場調研結合學科專業的特點以及地方汽車人才需求,在突出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上以及基礎課程的同時,注重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的建設。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其次,在區分的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上,對于專業限選課,應該注重學科的多科性和實用性,注重機械工程學科的發展以及現代汽車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

2.1.2凝練專業核心課程

以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導向,通過凝練專業核心課程,歸納總結核心的課程,凝練10門左右核心課程,諸如機械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汽車構造、汽車理論、汽車電器與電子等10門專業核心課程。通過進一步凝練專業核心課程,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的建設。達到具有“寬口徑、厚基礎”應用型人才。專業核心課程的實施,在深化教學課程改革同時,應當注重學生人文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從而為社會建設以及社會發展輸送合格的建設者以及接班人。

2.1.3專業課程實施大綱

凝練建立10門左右的專業核心課程,然后通過具體的課程實施大綱,課程實施大綱主要包含以下內容:課程的性質與目的,課程教學方式的組織形式,課程教學評價等。課程實施大綱的核心是以契約精神來規范教學活動。同時在規范教學的同時,應同發揮教師創造力和主體作用結合起來。注重課程教學的創新性和創造性,建立高效規范的課程實施體系,從而建立科學、有效的課程體系,確保教學質量,形成特色教學團體。

2.2建立與創新應用型人才實踐體系

車輛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主要是為社會輸送一線應用的工程師,而地方院校更加注重服務地方經濟。注重學生綜合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確定了“重基礎、寬口徑、強能力”、“大工程”[3]的指導思想,從而通過改革創新建立地方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實踐體系。

2.2.1注重和創新課程實踐

課程實踐是理解課程性質、深化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一步。通過創新課程實踐,堅持以學生為導向,通過不斷增加實踐環節的教學內容,實踐環節的教學內容應把握新穎性和啟發性。通過專業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形成“理解、掌握、創新”的思想架構[4]。課程實踐主要包括:金工實習、工程制圖綜合實訓以及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綜合設計以及畢業設計等內容。

2.2.2建立綜合的課外實踐

通過逐步改革建立以比賽為載體,突出學生發現問題的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的新型綜合課外實踐。逐步建立“一個核心,兩個基本點”,即以學生綜合能力為核心,以提高實踐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為基本點。

2.2.3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探索新的“3+1”聯合培養模式,結合汽車產業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合作企業對人才知識結構以及動手能力的要求。抓住以機械工程卓越計劃的機遇,創新企業中的培養內容和環節。明確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的權利與責任,在充分利用社會企業資源的同時,建立良好的循環互動溝通機制。

3師資隊伍梯隊建設

建立一只良好的專業型師資隊伍,充分發揮學術帶頭人的示范作用。師資隊伍的培養除不但與自身定位和學校發展的目標相符合,而且要與時代特色與地方經濟發展的要求相符合,建立一支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特色的隊伍。教師隊伍建設應該注意以下:(1)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師資建設中作為教師本人,尤其是青年教師一定要積極進取,采取自我學習與繼續深造等多種途徑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2)作為青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握教與學的關系,充分利用學校相關的科研平臺,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與教學水平,教學相長,充分利用教學這一手段,提高實際教學的水平和技巧;(3)注重實習、實踐等環節指導老師的實踐技能和專業素質的培養[1],鼓勵雙師型隊伍的建設與發展;(4)建設學科發展團隊,凝練學科發展的特長,突出以學科建設為導向,從而建立一套科學合理考評和考核機制。

4結語

深化車輛工程課程體系改革,對于提高地方應用型院校人才的綜合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結合新世紀汽車專業的人才(下轉第38頁)(上接第40頁)需求,從課程體系建設目標、保障體系以及教師團隊梯隊建設等方面對應用型地方院校大學車輛工程專業進行討論分析,為地方應用型車輛工程專業建設既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琳,羅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車輛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12):70-72.

[2]武和全,張新,胡宏偉.車輛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4(7):94-95.

[3]伏軍,賀婧雯,唐寧.課程體系改革提高車輛工程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5(10):1-2.

篇(4)

“5+3”一體化醫學教育改革的“三個重心”:基于崗位勝任力培養的人才質量觀;重視基礎與臨床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建設;凸顯人文情懷,促進醫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醫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相應側重于:更新醫學人才觀,提高教師教育哲學素養和教學水平;參與課程體系建設,提高教學學術水平;發展醫學人文素養,堅持德藝雙馨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方向。

[關鍵詞]

醫學教育;改革;教師專業化發展

我國在2012年啟動醫學教育綜合改革。隨后,依托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高校教師專業化發展大勢推開并初見成效。同時,為深化改革,2015年部分醫科院校開始實施五年本科醫學教育和三年住院醫師規范培訓連貫的“5+3”一體化醫學教育改革。醫學教師專業化發展應以此為契機獲取更多成效。本文試圖探析有關問題,以企拋磚引玉。

一、“5+3”一體化醫學教育改革的“三個重心”

(一)凸顯基于崗位勝任力培養的適用型人才質量觀。醫生崗位勝任力是指“在日常醫療服務中熟練精準地運用交流溝通技能、學術知識、技術手段、臨床思維、情感表達、價值取向和個人體會,以求所服務的個人和群體受益。”《柳葉刀》雜志于2010年公布的《新世紀醫學衛生人才培養:在相互依存的世界,為加強衛生系統而改革醫學教育》報告指出,醫學衛生人才的崗位勝任能力與患者和人群需求不匹配等問題依然嚴峻;醫學教育改革應以系統為中心、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最終改善整個衛生系統的功能[1]。由此,醫生崗位勝任力作為醫學教育目標以及教育質量的評價標準,應是當前國際醫學教育改革所倡導的。在我國,由于醫學教育理念滯后,課程設置過分依賴于實踐經驗,缺乏學習目標的論證與設定[1],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單一,加之長期以來醫學教育學制多軌并行,這些均嚴重影響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從而凸顯醫學教育改革的緊迫性,也強化了改革要以國際先進醫學教育理念為指導的前瞻性訴求。袁貴仁在2014年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深化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改革、以能力為導向的學生評價方式改革以及教育質量體系建設[2]。綜上,“5+3”一體化醫學教育改革凸顯了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適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觀。

(二)重視基礎與臨床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建設。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醫學教育要求基于醫學生學習目標而進行課程設置[1],這對課程體系的系統性、連貫性與整體性有更高要求,具體體現為基于器官系統的基礎與臨床醫學知識的整合、基于醫學生能力與素質培養的基礎醫學學習和臨床技能學習的相互滲透,實現理論知識學習與臨床案例分析的有機結合,真正達到基礎與臨床課程體系渾然一體。然而,由于傳統醫學教育中更多為知識和技能的割裂式傳授導致偏離這種課程目標要求的情況更加嚴重,從而加強基礎與臨床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且迫切。加之五年本科教育與三年住院醫師規范培訓課程的合理銜接更是“醫學教育一體化”需著重解決的問題,因此,本輪醫學教育改革勢必重視基礎與臨床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基于醫生崗位勝任力提升的學習目標。

(三)凸顯人文情懷,促進醫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課程模式要求利用講授式教學、小組學習、服務群體以及IT技術應用等學習途徑,激發學生潛能[1],提高學生團隊溝通協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等綜合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具有寬厚人文情懷的職業素養,具備多種職業發展潛能,從而彰顯醫學教育對醫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關注和支持。不僅如此,經過“5+3”一體化醫學教育八年的精心雕琢,具有執業醫師資格和住院醫師畢業證書的醫學人才,無論是緣于對醫療環境的熟悉還是對行醫職業的自信,其醫生職業歸屬感得到加強,從而穩定于醫生職業隊伍的可能性大大提升,由此確保其職業生涯規劃的連貫性,也為其未來的職業道路夯實基礎,從而有效促進醫學生職業生涯發展。

二、醫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應對策略

醫學教師專業化發展重在獲得教育教學的專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高教學學術水平和學習能力,成長為醫學教育家。而有效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應因時因勢而有所側重。因此,圍繞上述“5+3”一體化醫學教育改革的“三個重心”,醫學教師專業化發展可以此為契機作適當調適并獲取更大成效。

(一)更新醫學人才觀,提高教師教育哲學素養和教學水平。教育哲學素養是教師個人在長期的學習與實踐的基礎上積累而形成的對教育的基本看法,凝煉成教育理想與信念,影響教師教育行為[3],引領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方向和成效。基于“三個重心”的新一輪醫學教育改革,要求教師在人才培養上要養成整合思維的習慣,教學實踐中要以系統觀和整體觀為出發點。這既是教師開展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也有助于教師提高教育哲學素養。為此,圍繞醫學生崗位勝任力培養目標,在實施“以成果為導向的教育”(OBE,Outcome-basedEducation)的教育改革過程中,應鼓勵教師立足于醫學生職業素質和能力的全面發展,努力做到:(1)知識授予要注重基礎與臨床的有機整合;(2)素質培養要講究科學與人文的相互滲透;(3)要注重醫學生綜合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等能力的培養;等等。同時,教師應積極嘗試包括翻轉課堂、PBL、慕課、虛擬仿真等啟發式、研討式和主動式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同時注重發展學生形成性評價和教師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的教學相長模式[4],勤作教學反思。這既有利于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又能有效地提高醫學教師教育哲學素養和教學水平,獲得專業成長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參與課程體系建設,提高教學學術水平。課程體系建設受制于諸多因素,其中尤以教師為重要因素。為此,教師應樹立基于“三個重心”的課程觀、在新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積極探索并及時總結。這事關新課程體系建設的順利實施,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學術水平。醫學教師在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應做到:(1)了解并遵循醫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規律,更多關注醫學生崗位勝任力和綜合素質的可持續性發展;(2)以新教育理念為指導,關注基礎與臨床在知識、能力和思維等方面的有機融合,追求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合理性;(3)依托具有共生關系學習主體本質的教學團隊,在教學改革深度合作的過程中獲取信息共享與思維整合,積累教改經驗;等等。這將有利于提升醫學教師的教學學術水平。

(三)發展醫學人文素養,堅持德藝雙馨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方向。教師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對學生精神成長有著強大的教育力量[5],從而培養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前提也必然要求醫學教師專業化發展中應注重自身醫學人文素養的提升。這不僅事關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更會影響醫學生健康心理成長及至日后走上醫生職業崗位后對醫學人文情懷的正確表達。因此,在醫學教師專業化發展中,應同時顧及人文素養的發展,追求德藝雙馨。這包括:(1)學校應制定政策引導教師培養教書育人的師德情操,諸如修正“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師業績評估制度和“重量輕質”的職稱晉升評聘制度;營造濃厚的人文校園環境,構建醫學人文與教學技能共同發展的獎懲機制。(2)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不應僅局限于各類教學能力和水平的培訓和工作坊以及專題講座,同時也應定位于成為醫學教師的精神家園,鼓勵教師既分享教改成果又能分享各種人文觀點。(3)醫學教師自身則應抵制各種功名利祿的誘惑,豐富精神世界,以德育人,堅持德藝雙馨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汕頭大學醫學院于2015年開始實施“5+3”一體化醫學教育改革。學院依托教務處和教師成長中心,因勢利導地調整策略,諸如增加PBL工作坊、組織多場OBE專題講座、引進并建設“學習檔案系統”以及構建“醫者之心”課程體系等等,多方位地促進醫學教師專業化發展。

作者:邱秀華 何萍 張忠芳 單位:汕頭大學醫學院

[參考文獻]

[1]孫寶志,李建國,王啟明.中國臨床醫生崗位勝任力模型構建與應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3]王坤慶.教師專業發展的境界:形成教師個人的教育哲學[J].高等教育研究,2011(5):22-28.

篇(5)

由于我國旅游文化課程建設起步較晚,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學科基礎建設理論論證期,到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旅游文化學學科應用性發展期,至今旅游文化學初步形成了學科基礎理論體系,并伴隨著旅游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旅游實踐的縱深發展,旅游文化學內涵與外延不斷豐富擴大,需要新的理論和方法給予指導與參照,②特別是旅游文化學課程體系建設應首先做出改革。由于各院校及專業特色不同導致目前本科院校的旅游文化學課程體系結構認知與理解存在差異,呈現出旅游文化類型概述和三要素理論兩大課程體系結構特征,盡管大多學者都認為圍繞旅游主體、客體、媒體三要素展開旅游文化學課程體系結構安排較為合理,但由于教材、專業特點、學科基礎理論存在爭議等原因,旅游文化學實際課程體系安排仍沿用旅游文化類型的概述,再加之本科院校旅游地理、旅游民俗、導游理論與實務等課程間具有極強的交叉性,未能滿足本科院校“強理論”與“重實踐”的雙重課程體系建設要求。

筆者依據多年教學經驗,認為旅游文化學課程體系框架應包括中國歷史文化基礎、旅游文化基礎、旅游文化區域發展完整理論教學體系內容,即以文化旅游化與旅游文化化兩大主線展開課程內容安排,充分體現本科院校對課程體系設置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應用特征。首先,結合中國傳統旅游民俗文化相關內容縱向探討旅游文化植根的土壤以及生成原因、特征,揭示旅游文化內在本質和發展規律;其次,結合不同院校和專業課程間統籌內容,弱化旅游文化形態的比重,創新旅游文化學基礎理論教學內容,例如結合旅游學研究對象的“旅游系統說”加強課程教學中旅游目的地、客源地以及旅游通道的基礎理論內容,以此完善目前旅游三要素課程教學體系;最后,針對區域旅游實踐中旅游文化相關理論與方法具體運用,形象理論講授內容、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究中國旅游文化產生、發展及變化趨勢。

2旅游文化學教學方法與手段

心理學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實驗結果表明,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為“視聽”,占到94%,并且二者搭配比例也直接影響接受效果,③而目前傳統填鴨式課堂講授方法嚴重影響學生綜合素養和解決實踐能力的提高。教學方法上,首先,應該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水平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倡導“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理念,明確課堂教學教師與學生角色分工,在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同時給學生以專業意見與建議。因此,可以嘗試案例教學、現場實踐教學、專家進課堂、辯論賽等適合大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多樣化教學形式,有效調動學習積極性,加深對旅游專業的感性及理性認識。

篇(6)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社會需求;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體系建設對于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非常重要,但是如何建設一個完善的課程體系首先應該從以下兩點出發。

一、正確認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1.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

傳統的教育觀念是以知識傳授為中心,忽視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考試內容、方法引導學生死讀書、讀死書,以成績分數、是否聽話評估學生,阻礙了他們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針對現實,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學生進行培養。首先,從死亡入手,變舊為新;其次,誘發創造興趣、啟發創造想象;再次,注重培養創造性的心理品質;最后,創設氛圍、培養創造性思維。提高創造能力,科技活動是一個重要的載體,它已經成為素質教育中的主要課程,為此,有必要探究一下如何在科技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2.注重大學生的能力培養

大學生的應用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畢業之后,如何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很好地應用于工作中和生活中,這就需要學校提供條件,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積極配合,來共同造就社會的有用之才。具體來說,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加強:①一定要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②不可以隨波逐流,學習不能放棄,你可以學得不很好但絕對不能太差,最好能獲得獎學金或其他學術獎勵。③在大學期間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對以后的工作很有幫助,其實鍛煉就在身邊。④多去圖書館,多看書,很多書現在不讀,畢業后再難有時間看書了,這是積累一生的財富。⑤好好利用網絡,勿沉迷于游戲,浪費的金錢可以彌補,但荒廢的青春無可追尋。⑥學會做人,人脈決定成敗。一個人具備多少能力,不只是說他一個人的時候能做什么,還包括他能通過別人做什么。

二、課程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

很多人之所以選擇高中之后進大學繼續學習,而不是去掙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想要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更好的工作,然而,無論任何形式的大學,其培養的學生最終都要走向社會,因此,學校的專業設置必須符合社會需求。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總體思路是:以社會需求為定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逐步與國際接軌,與時代為伍、與時代同步。課程體系的設置從以下五個方面考慮:

1.加強課程教學

根據課程內容不同,基礎課程可大體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必修課,主要任務是傳授學生必須掌握的通識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將來從事相關工作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第二類是選修課,主要任務是發展學生的專業特長,培養學生的專業個性,突顯學生的專業特色,選修課的內容及要求在實施計劃中自行確定。第三類是自修課程,主要任務是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高自我修養,實現自我發展。第四類是教育實踐課程,教育實踐課程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和教育調查等,是對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成果的應用和檢驗,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根據專業的實際情況采取集中實習、分散實習與頂崗實習相結合的實習方式。

2.拓寬知識范圍,擴大學生的視野,滿足社會需求

(1)擴大學生視野,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學生學習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內部心理動因。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努力尋求閱讀的機會,從而獲得信息,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2)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

(3)推動學生創新。A、給學生創新機會,B、增強創新意識,C、激勵學生創新。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教師要從學生好奇、好問,求知欲旺盛等特點出發,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問題,敢于提出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提問題的氛圍,交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

3.加強實踐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合理安排時間,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強化培養,學生可根據興趣及需要選擇崗位,按照工作的過程,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訓練,同時強化職業素質培養,使得學生掌握能力與企業的需求相一致,實現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強調教學與生產的協調一致,具體體現為強調學生的培養是職業教育而不僅僅是技能教育、強調教室與實習地點一體、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一體、教學過程與生產流程一體,使學生在真實的企業氛圍中承擔學生與員工的雙重身份。

4.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多樣化

為配合教學內容的改革,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力求形式多樣化,因材施教,充滿新意。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從沉悶的學習氣氛中解放出來。另外,使用開放式教學模式,實現課程上網,網上答疑。

5.提高科研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科研為教學服務,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的模式。專任教師積極投入到科研課題的研究,并積極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內容。注重學生專業實驗技能的培養,及時購置實驗設備,精心設計實驗教學,提高學生設計和進行專業實驗的能力。狠抓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嚴把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關,設計(論文)題目大部分從科研實踐提煉加工,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使學生一旦走出校門能夠更好、更快地融入工作崗位。

總之,課程體系是一個開放、動態具有層次性的體系結構,總體上反映了教學思想、特色、發展戰略和學科特征,更集中的體現了專業教學理念和教學質量。在實踐中,構建具有個性特色發展導向的課程體系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學校領導應針對每個學院的具體情況,部署“合格課”、“優質課”、“精品課”建設的達標要求,按三類課程進行分類達標,是具體實施質量工程的落腳點和切實可行的措施,每一類課程的達標將成為提升新的課程水平的一個新起點。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經驗選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汪祿應.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建設.大學教育科學,2005

[3]張旭霞.創建高績效政府是行政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8

篇(7)

[關鍵詞] 獨立學院 創業教育 課程體系 能力培養

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是獨立學院推進創業教育實施的有效載體。2010年5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要把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計劃和學分體系,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獨立學院確立了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通過普及創業教育,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引導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提倡和支持大學生自謀就業出路,既能創新大學生的就業擇業觀念,又能緩解學校和社會的壓力。

一、開展創業教育課程的現狀分析

目前,大多數獨立學院都在開展不同程度的創業教育,但是達到規范化、系統化標準的極少,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尚未完善和成熟。且在課程內容設置、經費預算、實踐教學換屆等方面存在著局限性。而學生對創業教育認識不夠,沒有充分認識到創業教育在引領就業、促進擇業觀轉變、拓寬就業渠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與能力培養

獨立學院應開展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為核心的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融入專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基于這一教育價值理念,從學生的基礎能力培養和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培養設計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將創業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孕育于課程建設之中。

(一)基礎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

1.強化公共基礎,將創業教育融入通識教育類課程,采取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協調統一。

建立“五位”為一體的創業素質教育類必修課程。一是《創業基礎》課程。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面向全體學生開設,課程設置不少于32學時,不低于2學分;二是《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通過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引導學生個性化地設計職業生涯,認識自我和實現自我;三是《就業指導》課程。充分激發和培育學生創新創業和積極的就業意識,引導和鼓勵學生轉變就業擇業觀念,拓寬就業思路;四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通過培養大學生群體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以誠信回報社會與公眾,以創新助社會發展,以合作體現價值追求;五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側重從創業心理教育的角度對學生欲望、意志力、信心、膽量、耐挫力等心理品質和行為方式的心理素質培養,使謀求、謀業、從業者具備開拓創新創業的個性心理品質,有效應對激烈市場競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同時,設置創業教育公共選修課程。鑒于各學科之間交叉、融合綜合化趨勢日益增強,在專業性質的工作中會較多地涉及各領域其他專業的較淺層面的基礎知識。

2.強化專業基礎,將創業教育融入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是人才培養過程的基礎環節,對培養創新人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內容為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課程。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創造、發明能力、參與社會實踐,處理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夯實基礎。

3.強化能力基礎,將創業教育融入社會實踐課程。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調動青年學生的積極性,組織他們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工作中鍛煉和提高他們的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使他們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在實踐過程中了解社會,認識自我,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良好基礎,達到全面提高學生基礎能力和素質的目的。

(二)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

1.專業主干課程與專業實訓課程相結合。專業主干課程是實現培養目標和達到知識與能力結構必須開設的課程,是學生修讀該專業必須學習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為夯實和擴展學生的專業知識,要結合專業實際設置專業選修課程。專業課程要結合專業實驗和實訓,要與本專業的培養相吻合,重點開展創新性實驗實訓。針對學科專業分類,建立以專業為依托的創新創業實驗實訓區的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由專業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操作示范,注重指導的實效性,學生進行創新設計與實踐研究,以鞏固專業學習,促進專業發展。

2.專業核心課程與綜合實訓課程相結合。專業核心課程是培養學生崗位能力、行業準入技能的課程。為提高學生的崗位技能,在專業實訓項目整合的基礎上,主要進行綜合性實訓項目。鑒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資源互利原則,要將專業與社會產業、行業對口相吻合的企業作為教學的第二陣地,打造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由企業派出專任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商業模式的指導與研究,從融資、生產、銷售方面共同開展創新創業項目的開發,將項目的驗證和實施真正進行實戰演練。將研發成功的項目直接與企業對接,一種方式是直接被企業采用,同時吸納優秀項目實訓學生,為其提供就業崗位。另一種方式作為項目學生在滿足創業條件的情況下,進行注冊專利,在社會上推廣進而實現自主創業。

參考文獻:

[1] 李家華,盧旭東.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9-11.

[2] 劉宇.論獨立學院“四創模式”的創業教育[J].繼續教育研究,2011(10):117-1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成熟乱九区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的|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图片| 国产乱xxⅹxx国语对白|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 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图片区小说区另类春色| 成在线人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好大好硬好深好爽想要寡妇| 日韩高清国产一区在线 | 亚洲av无码av在线影院|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在线观看 | 欧美大黑帍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av无码免费看| 性欧美视频videos6一9| 欧美喷潮久久久xxxxx|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宝贝腿开大点我添添公视频免费| 日本一卡二卡不卡视频查询| 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夜夜添无码试看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性生大片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无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乱妇狂野欧美在线视频|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