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5:56: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的扶貧項目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金融扶貧;商業銀行;金融機構;農村地區
一、金融扶貧的概況和現狀
1.金融扶貧的概況
金融扶貧是近些年來國家推行扶貧政策的一種新的探索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金融扶貧是指在政府機構和政策的引導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利用商業性金融、政策性與合作性金融等金融服務來服務于貧困群體和農村地區。對于低收入和貧困農戶則通過小額信貸的方式增加其信心,幫助其改善當前的貧困狀態,提高其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最終實現自力更生。
我國農村地區和人口在我國國家結構中有著相當大的比重,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潛力也是不容小覷。商業銀行在農村地區開展金融扶貧工作,既可以改善當地的經濟狀況,達到扶貧的目的,也可以使商業銀行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一種雙贏和互利的模式。在眾多形形的金融扶貧機構中,商業銀行占有著重要的比重和份額。具體分析開來,金融扶貧工作中有三大參與主體及一個理想的良性循環。
2.金融扶貧的三大主體和循環流程
三大參與主體分別是政府、商業銀行和扶貧對象。其中,政府起著主導作用,統一引導和調配金融扶貧資金的流動方向,根據現實情況制定出扶貧政策和扶貧大綱;商業銀行是扶貧工作的參與主體,具有成熟的數據收集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有能力對扶貧過程中的風險進行預測和控制,從而為政府制定下一階段的扶貧規劃提供案例和數據依據,同時因為商業銀行資金充足網點眾多與百姓比較貼近所以把國家金融扶貧的廣度和深度發揮到了最大,是金融扶貧政策實地實施以后的放大器、反饋者與預警者;被幫扶地區和單位或者家庭是三大主體中的最終展現者,是這一切工作的最終受益者和落腳點。
三大參與主體共同構成了金融扶貧機制中的一個循環流程。首先,商業銀行在政府的信用擔保、政策優惠和財政支持下對扶貧工作進行數據分析,從而為政府制定扶貧工作提供參考,評估風險并進行分析控制。其次是項目的具體實施過程。商業銀行根據扶貧政策制訂出自己的具體扶貧措施,把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到扶貧項目中去,加強農戶的增收,提高收入,促進農戶的再生產活動,同時也使自己得到應得的投資回報。最后,_到農戶的經濟條件的改善,促進當地經濟的增長與發展,使政府的扶貧政策最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3.金融扶貧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金融扶貧工程仍處于初步起步探索階段,發展水平比較低,三個主題之間協調不暢導致資金上的放款和收款都很困難,無法達成一個理想的良性循環。
資金的發放和收回面臨著一定的困難。我國農村的經濟金融環境整體上還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加上地理環境上農戶分布比較零散,對資金方面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給商業銀行貸款的發放增加了困難;商業銀行的扶貧工程往往存在一刀切的弊病,而且需要煩瑣的手續準備和一定的手續周期,從而使其提供的金融產品不能滿足農戶的第一需求。在回款方面,商業銀行的“造血”比較困難,不良貸款占據一定的比例,給銀行的風險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商業銀行進行金融扶貧的可行性分析
1.農村金融市場缺口巨大
我國農村人口數量眾多、地理范圍廣闊,農村金融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與城市相比,農村金融機構的銀行網點嚴重稀疏,以中國郵政儲蓄和中國農業銀行為多,其他商業銀行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2007年末,全國農戶達到2.3億戶,其中有貸款需求的用戶達到1.2億。農村的金融市場還遠遠沒有被開發出來。
2.農村金融市場良性發展
由于地方金融機構提高了業務管理技術水平,加強了自身體制改革,使扶貧地區的不良貸款率呈逐漸下降的趨勢,促進了農村金融市場的開發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至2012年底,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不良率已經下降到2.4%,不僅如此,涉農金融機構一直在逐年盈利,農村金融市場出現了良好的發展趨勢。
3.商業銀行實力雄厚
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商業銀行資金充足、員工業務素質高、管理規范、技術先進,本身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雖然農村的金融市場比較分散基礎比較薄弱不利于直接開展業務,商業銀行可利用自身優勢參與組建協力推進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或者與現有的農村金融機構進行合作來開發農村的金融業務。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空間廣大,商業銀行可充分利用其自身優勢把握住農村金融市場開發的機遇,在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對農業進行金融扶貧的同時,也實現自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相關案例
1.陜西神木農村商業銀行對金融扶貧模式的探索
近年來,陜西神木農村商業銀行積極相應政府號召構建金融精準扶貧的產品、制度、模式和組織體系,積極建立示范街道,在示范街道的58個村內設置了雙贏雙基服務店3個、惠民漢卡服務點34個,和村組之間一對一的服務率達到65%。
首先出臺了一個具體方案,對扶貧目標工作進行定量。根據有關政策方案把扶貧目標分解為四類:調查建檔、監管扶貧、信貸支持、金融服務覆蓋。建檔工作雖然前期比較費時費力,但是可以準確掌握區域內貧困戶的基本信息,為后期的精準扶貧到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信息基礎,極大了減省了后期的勞動量。
加快兩項創新工作。第一是扶貧信貸新產品的研發,積極研發扶貧小額信貸產品,使之與當地扶貧工作的實際情況更加契合。第二是把金融服務網格工作和扶貧工作進行創新結合,提高58個貧困村的網格服務覆蓋率,通過金融服務來達到一對一的扶貧目標。
通過三種模式的共同實施來使金融扶貧政策惠及更多地區。首先,發動公益對貧困區進行捐助。工作人員聯合街道辦事處舉辦關愛留守兒童助力精準扶貧活動。其次,通過產業來間接帶動扶貧工作。以利用合作社、企業和基地為貧困地區提供技術、管理、項目和信息等幫助來實現智力扶貧、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的目標。最后的模式是通過直接的資金來進行幫扶。該行以推出的個人貸款產品如全民創業貸款、農業小額貸款和微小副業貸等直接解決農民眼前的資金問題,從而實現就業擴大生產。
2.陜西省千陽縣金融扶貧概況
千陽縣在陜西省是省級扶貧重點縣。受惠于國家金融扶貧政策,該行積極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充分利用扶貧項目超市,創建了具有千陽特色的扶貧模式。
千陽市成立了金融扶貧領導小組,政府主導籌措了l 000萬元,成立了金融扶貧信貸風險擔?;穑氏仍趯氹u市進行推廣。利用優惠政策,積極支持陜西省農村商業銀行對扶貧貸款的發放,例如在存款準備金上對其優惠一個百分點,信貸資金增加到2 000萬元。條件是企業拿出貸款總額的5%成立年度扶貧基金,為金融扶貧事業做貢獻。這既有利于當地企業的發展,也帶動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全市以2 400萬元的專項扶貧資金作為風險貸款基金得到銀行2.4億元的貸款,以發展本地的種、養類重點優勢產業,通過這種方式來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四、對商I銀行進行金融扶貧的建議
1.政府方面
首先應加強政府在金融扶貧工作中發揮的重要引導作用。制定相關鼓勵政策,正向激勵商業銀行參與金融扶貧工作中來。比如,通過免征商業銀行的營業稅等方式來對小額貸款的交易成本和風險進行補償;建立并完善農村金融服務相關的配套體系,充分發揮國家開發銀行在金融扶貧工作中的作用;對農村的保險體系進行有效改革,建議以政策性保險為主并加進各類農業生產保險,充分利用農村保險來提高信貸業務;成立農村的普惠金融服務基金,并積極發展農產品方面的期貨市場。
2.商業銀行方面
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農村金融和城市金融市場存在很大的區別,要設計并推廣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服務模式和金融模式。農村社會是一種熟人社會,人情很重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可以推行農戶聯保貸款,降低貸款風險。積極采用多種擔保方式,包括魚權、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建立積極有效的監督和激勵制約機制,充分利用社區來進行跟蹤回訪和貸款的收回等。
創新農村金融扶貧模式。信貸員充分調查借款農戶的情況并對風險進行評估,對潛在客戶的現金流進行分析。提高信貸員的業務素質,強調權責一致。借鑒國內外對低收入群體貸款的經驗,提高對小型微貸的風險控制技術。在風險調查的基礎上對貸款審批環節和流程進行簡化,可成立相關審貸委員會制度,提高銀行審批的效率,節省客戶的等候時間成本。
關鍵詞:農業旅游;扶貧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我國政府主導旅游產業與農業扶貧的有機結合,利用農村現有的資源開發旅游產業,通過旅游產業帶動當地的經濟水平,推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并取得明顯效果。農業旅游雖然已經幫助很多貧困群眾脫貧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我們應該不斷改進與優化,促進農業旅游更加規范、標準和安全。
一、農業旅游的概述
1.農業旅游的概念
農業旅游是將農業與旅游有機結合,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村空間吸引游客前來參觀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即以農業資源為旅游產品,為游客提供具有當地風俗特色服務的旅游。我國旅游局2002年《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檢查標準》中將農業旅游設定為以農業生產過程、農村風貌、農民勞動和生活場景為主要吸引物的旅歐活動。
2.農業旅游的作用
農業旅游的作用主要從三個角度去詮釋:一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農業旅游可以為客戶提供全新的體驗,回歸大自然,給予其精神上的享受,切身體驗農村的環境、生活以及文化。在旅游高峰期間也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解決可人滿為患的困擾,這類新型的旅游模式更受到城市人們的歡迎;二是從商戶的角度出發。農業旅游的扶貧模式有利于擴充農業的市場空間,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動周圍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商業,很大程度上開發農業的附加值;三是從農業的角度出發。農業生產采用農業旅游模式的經營模式,必然要對農業的生態環境進行改進與美化。
3.農業旅游的特點
農業旅游主要具有農業特性、生態特性和娛樂特性三個特點。農業特性是農業旅游最為突出的特點,農業旅游是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開發的,農業生產也是農業旅游吸引游客的主要特色,但是在建立農業旅游的扶貧模式時,要注意把握分寸,農業旅游僅僅是將局部的農業生產進行改造,并不意味著破壞農業生產的主要結構;生態特性是農業旅游模式的主題,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是調節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農業旅游也是以優美的生態環境、自然的天然景觀、淳樸的鄉村生活以及當地文化為特色,因此在其旅游景觀開發的過程中盡可能減少人為的干預,保持原有的自然景觀,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系統;娛樂特性是旅游的一大特性,人們參與旅游活動,其根本目的就是享受身體上、感官上或精神上的愉悅,而農業旅游則是以農村的生態環境、人文風俗、農業生產體驗等給予人們一種全新的體驗,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r業旅游的扶貧效應
農業旅游是農業扶貧工程的重要內容,其是針對農業貧困地區現有的資源為基礎,建立行之有效的農業旅游項目基地,以農業生產為主體,以旅游開發為載體,帶動周圍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經濟水平,從而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目標。下面我們主要介紹農業旅游帶來的相關效應:
1.驅動效應
農業旅游的扶貧對策的驅動效應主要從體現在兩個各方面:一方面是國家政府以及地方機構越來越重視,為其項目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當地貧困地區開發農業旅游項目,從而帶動當地的經濟水平,解決當地的“三農”問題。農業旅游改變農業傳統的生產模式和農民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農業旅游項目的開發在促進貧困農民脫貧致富的同時,也促進農業人口向非農人口的轉換,鼓勵農民走向城市,降低農民對土地的依賴;另一方面是農業旅游項目的開發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豐富農民的收入來源,鼓勵農民主動參與旅游活動,從而提高農產品的銷量與價值,從帶動農產品的第三產業以及加工產品的發展,形成農業與旅游服務業兩者共贏的局面。
2.乘數效應
乘數農業旅游的乘數效應是指農業旅游項目的開發可以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以及我國經濟的發展。針對農業旅游項目而言,其本身就是綜合性十分強的服務項目。在農村開展農業旅游項目可以吸引發達城市的人們在當地進行旅游、消費,其包括衣、食、住、行、娛樂、購物等多方面的消費,從而促進當地市場的發展,充分將農業與旅游業、生產與消費、工作與休閑有機結合,逐步帶動當地產業的轉移,實現當地貧困居民脫貧致富的目標。
3.輻射效應
農業旅游項目的輻射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地域輻射效應,即當地農業旅游項目的成功可以帶動周邊地區的農業旅游行業的發展,開拓周邊的旅游市場,樹立成功范例,從而不斷有農村地區開展農業旅游的項目,逐漸成網狀擴散,產生輻射效應;另一方面是功能輻射效應,農業旅游產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產業,其具有勞動密集性的特點,具有很強的吸收農村貧困地區的剩余勞動力,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降低當地的就業壓力。除此之外,旅游行業是一個開放性很強的產業,是農村向外宣傳自己的有效途徑,農村通過各種媒體招商引資,打開農村與市場的通道,也增加農村居民與外面世界接觸的機會,接觸外界的新觀念、新文化,改變貧困地區農民傳統的觀念以及傳統的生活方式,促進當地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進一步融合。
三、農業旅游扶貧的優化
農業旅游是我國新興的旅游產品,其本質是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結構,利用當地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的優勢,設計、規劃、施工,增加當地農業產業的附加值,從而豐富農業旅游休閑娛樂的內容,結合現代科學以及農業情趣給予游客全新的體驗,即觀賞品嘗的趣味性、動手實踐的體驗性、當地文化風俗的知識型、農業產品的商品性等,總而言之,就是讓來自城市的游客體驗到其它旅游形式體驗不到農業藝術,在為他們創造娛樂、休閑、健康、新奇的精神與物質的享受,同時,也帶動當地農村以及周邊地區的經濟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業旅游對當地農業扶貧起到顯著效果,主要對當地經濟起到驅動效應、乘數效應和輻射效應,改變當地以及周圍地區的傳統農業生產結構和當地居民的生活理念以及生活方式,從而有效解決我國“三農”問題,提高我國經濟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志剛,肖建紅,陳宇菲.面向貧困人口旅游扶貧的國外研究述評[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6(4):184-188.
[2]李會琴,李曉琴,侯林春.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區旅游扶貧效應感知研究――以陜西省洛川縣谷咀村為例[J].旅游研究,2012(3):1-6.
扶貧工作一直是我國政府想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但是其工作的開展有很多的難題。改革開放后,我國實行了很多的扶貧模式,在幾十年的努力中終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現在施行的扶貧政策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
二、電子商務在精準扶貧中的應用模式
(一)公共機構進行扶貧模式
公共機構是進行精準扶貧的主要政府機構,其為農村的電子商務服務提供方案,并引導和監督方案的實施。這種服務方式具有以下優點:一是對農村商務平臺的推動作用。這種模式的主導機構和投資人是政府,所以政府可以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對農村電子商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彌補,可以加強平臺的品牌作用。二是公共平臺的運營。農村電子商務平臺都是政府構建的,政府對其可以進行有效的把握。三是網絡技術的創新。農村電子商務的運營離不開設備和技術的支持。四是服務性。農村電子商務的服務性強,收益很多。現在的農村電子商務的資金和設備落實后,就需要引進管理人員,有效地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扶貧工作。
(二)農業企業進行精準扶貧模式
這種模式的主體是農業企業,其自發地組織活動,通過電子商務項目的開展,不僅可以促進企業自身的發展,還可以幫助貧困農民。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有:一是運作企業化。由于其主體是農業企業,所以在運行中也會體現企業的特點,在發展和管理上都趨于企業化。而且其發展具有獨立性,可以促進企業的市場化運行,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經營理念。二是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法人獨立。農業企業進行的電商精準扶貧的服務程度高,發展力強,創新能力強。但是也存在企業效益與農村電子商務效果相矛盾的問題。[1]
(三)合作社進行電商精準扶貧模式
這種合作方式的主體是在政府的幫助下,與具有一定電子商務規模的機構合作,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方式。在這種模式下,合作社對項目進行主導,而政府會進行引導,市場收益也不錯。這種方式的組織穩定性強,市場對其的接納程度也比較高,但是其投資的成本高,獲得的利益也不能持久,技術性也不強,其發展存在局限性,會影響這種模式的發展。
三、電子商務在精準扶貧中的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貧困地區的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產品沒有特色
現在的銷售模式在電子商務的影響下已經發生改變,而農產品的銷售也發生了變化。很多?r民獲得市場消息,對農產品也采用這種銷售模式,但是其對電子商務的銷售模式知識照搬,并沒有對其銷售模式進行了解,對其本質并不清楚,對產品的類型和適用的人群都沒有進行了解和分析。而且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的銷售,對產品的獨特性和市場認可度并沒有了解,產品的質量也不能保證,所以這種方式實際上對農產品的銷售并沒有積極的作用,反而浪費了資源。貧困地區在電子商務的應用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沒有根據自身的情況改變這種銷售模式,也沒有建立品牌,沒有對產品進行宣傳,產品的質量和商家的信譽沒有保證,消費者對產品存在疑問。所以,其就會影響產品交易,而且現在的不法分子很多,消費者在進行消費前都要進行考察,了解產品,建立信任感。[2]
(二)基礎設施建設不健全
精準扶貧中,電子商務項目開展的最重要的設備就是網絡,這一項目開展的基礎是必須擁有設施。網絡覆蓋的面積會影響農產品的銷售,現在的電子商務的進行往往都是依賴網絡寬帶,但是在有些扶貧地區并沒有網絡,也難以實現網絡銷售,所以這一項目就難以開展?,F在,電子商務項目中最為缺少的就是物流服務站,這導致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連接出現問題,銷售交易難以達成。
(三)融資困難,缺少扶貧資金
項目的開展需要啟動資金,任何的項目都需要這一環節。但是現在的精準扶貧的電子商務項目中缺少啟動資金,導致項目的開展受限。而且融資也比較困難,這個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若是資金缺乏,就有可能導致項目的失敗,這樣投資人就更不看好這個項目了。政府對這一項目的開展很重視,但是政府的資金也是有限的。
四、電子商務在精準扶貧中應用的完善策略
(一)打造品牌效應,農產品的特色創新
農村的農業產品在電子商務模式下的交易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其并沒有建立品牌效應。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品牌,使自身的農產品獨具特色,不斷強化品牌形象。二是政府和公共機構的幫助。政府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其進行宣傳,促進品牌的建立和形象的強化。三是獨有性和獨特性。產品的獨特性對產品的銷售有重要的意義,這可以有效保證與客戶的交易,不必擔心客戶的流失,競爭壓力也會減小,同時也要完善自身的售后服務,保證消費者的滿意度。[3]
(二)基礎設施的完善
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就是網絡,這是電子商務扶貧工作進行的主要設施。而且項目的進行還需要建設物流服務站,將產品從生產者手中傳遞到消費者的手中。同時,電子商務工作的開展還需要更多優秀的電子商務人才,要注意對人才的引進,還要重視人才的培養工作。電子商務扶貧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社會組織的參與度,引進更多的資金,使電商扶貧的各項設施滿足項目的要求。[4]
(三)多種融資方式相結合
政府對精準扶貧電子商務的項目很重視,但是政府的資金有限,也不能持續地依賴政府資金,在農村融資中,最為主要的還是要尋找融資的方法,這樣才能解決項目的資金問題。在這方面,政府雖然不能投入更多的資金,但是政府可以引導這一行為的發生,對投資資金進行組織,將閑散資金投入到這一項目中,這樣可以開展電商扶貧工作,促進農村偏遠地區經濟的發展,保證偏遠地區的穩定。[5]
五、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們解決了兩億多農村貧困人中的溫飽問題,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從1978年的2.5億人減少到236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0.7%下降到3%以下,特別是一些集中連片,偏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貧困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變,貧困狀況大為緩解:國家通過加強農村貧困地區基本農田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大部分貧困人口的飲水困難,貧困地區通電、通路、通郵、通電話的行政村的比例有了大幅度提高,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貧困地區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較快民展,特別是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生活等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人們的衣食住行和精神面貌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
二、新農村建設中強化農村扶貧開發的重點和難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全國來說,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貧困地區。如果貧困人口長期不能擺脫貧困,就無法構建和諧社會,談不上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也無法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無法建設新農村。因此,進一步加快農村貧困地區的扶貧開發,使他們擺脫困境,過上富裕的生活,是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和主要任務。目前我國的貧困問題還很嚴重,農村貧困人口的數量還很龐大。農村有2365萬的貧困人口,還有4000多萬沒有穩定解決溫飽的低收入人群,兩者合計有6000多萬人。他們大多居住在氣候惡劣、自然災害頻繁、環境較差的偏遠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交通不便,許多地方連基本的溫飽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更不能享受正常的教育、醫療等社會保障,即使是有吃的,也是沒花的,要是再攤上個有病的,生活就更難以為繼。上不起學、看不起病,在很多農村貧困地區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再加上資源貧乏,環境惡劣,生活環境很差,脫貧的難度很大。
三、農村扶貧開發的方法和途徑
對農村貧困地區來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與扶貧開發有機地結合起來,致力于消除貧困,而消除貧困的關鍵在于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發展經濟,富裕農民。首先,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發展生產的良好基礎。在做好整村推進規劃的基礎上,努力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中的行路、飲水、用電、通訊、上學、就醫、聽廣播、看電視難的問題,達到道路暢通、飲水安全、用電保證、通訊便捷、上學方便、就醫可靠、廣播到戶、電視到家的效果。其次,要切合實際。任何扶貧項目的制定和落實都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符合當地自然條件,比如:某貧困鄉地處高亢地區,幫其購買優質小麥品種以求提高產量和產值顯然就違背了自然規律,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要考慮到當地群眾,尤其貧困農戶的文化水平和技術能力,比如想辦一個村辦企業,除資金到位外,一定要全面分析當地群眾的生產技術、企業的管理、產品的質量、銷售等等問題,確保農村扶貧開發落到實處。第三,要加強人口素質建設,形成村容整潔的良好習慣。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尤其要加大貧困勞動者的技能培訓和轉移力度。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明顯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村容村貌。
為認真貫徹縣委關于黨內扶貧工作精神,在全鎮范圍內徹底消除貧困黨員,使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經鎮黨委研究,特制定如下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解決貧困,清除貧困,促進發展”為宗旨,從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村經濟和保持社會穩定的在局同發,緊緊圍繞黨內扶貧工作的總體目標,通過開展黨內扶貧活動,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自身優勢和政策理論水平,從政治思想、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信息、資金、技術等方面對所幫扶的貧困黨員進行扶持,清除黨員貧困現象,在全鎮建成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加快我鎮農村奔小康進程。
二、工作目標和任務
1、認真宣傳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宣傳有關農村法律、法規,保證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在農村的貫徹落實。
2、幫助所包支部搞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配強配齊兩委班子,選準選好帶頭人,把農村支部建設成為有凝聚力和戰斗力,能帶領群眾干事創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3、深入調查研究,了解貧困黨員的貧困原因,然后結合各戶實際,幫助貧困戶理清發展思路,選準致富項目,(主要發展種植、養殖,第三產業等項目),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計劃。
4、建立和完善農村經營管理體制,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貧困黨員提前、產中、產后服務,解除發展的后顧之憂。
5、通過幫扶,使貧困黨員頭年人均增收300元,兩年徹底擺脫貧困。
三、范圍和對象
黨內扶貧工作是對全鎮32個農村黨支部中的60名貧困黨員實施幫扶。鎮黨委成員原則上每人要幫扶2名貧困黨員,鎮機關支部,鎮直支部要抽調40名黨員,實行“一幫一”,結成幫扶對子。幫扶的貧困黨員由村黨支部篩選推薦,應具備四個條件,一是有強列的致富欲望;二是確實貧困;三是有勞動能力;四是在本村有影響力。
四、措施和要求
1、成立組織,加強領導。鎮黨委成立以深透發副書記為組長的黨內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鎮的黨內扶貧工作,各支部也要成立由支部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村的扶貧工作的開展。
2、建立目標責任制。鎮黨委與幫扶隊員簽訂目標責任書幫扶人員與幫扶對象根據對象的實際情況,簽訂幫扶協議書。
張世琨說,我國兒童營養狀況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和地區差異,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兒童營養問題更為突出。2010年貧困地區尚有20%的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6到12月齡農村兒童貧血患病率高達28.2%,13到24月齡兒童貧血患病率為20.5%。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的營養狀況亟須改善。
張世琨介紹,從2012年10月開始,我國優先選擇8個貧困片區10個省份100個縣作為試點,組織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由中央財政提供項目經費1億元,主要為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每天提供1包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營養包,同時開展兒童營養知識的宣傳和健康教育,努力改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健康狀況。2013年,項目范圍已經擴大到21個省份的300個縣,中央財政專項補助經費也增加到3億元。截至2013年12月底,受益兒童數量已經達到40萬。
2013年貴州省在烏蒙山區和武陵山區的8個縣實施了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6到24月齡的受益兒童達4.5萬人。貴州省衛生廳副廳長張光奇介紹,項目對貴州留守兒童的健康發育起到了較大的助推作用。項目的實施還提升了當地群眾對兒童喂養、兒童保健的知識水平,使社會對兒童健康更加關注。
(人民日報)
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受益人數逾兩千萬
據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 教育部等部門近日通報我國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情況:目前,全國699個國家試點縣已有近10萬學校開餐,2240萬學生受益。
根據教育部通報,自2011年秋季學期起,國家已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截至2013年10月底,全國22個試點省份的699個國家試點縣(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9個團場)近10萬所學校全部開餐,受益學生達2240萬人。
一些國際組織對我國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給予積極評價,認為中國政府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覆蓋到2000多萬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效率非常驚人,與世界90多個實施學校供餐的國家相比,中國政府的項目具有獨特優勢。
(人民日報)
湖北日報訊 2月17日上午,中國貧困片區兒童減貧與綜合發展試點項目在漢啟動,湖北省是該項目全國唯一的試點省份。丹麥王國駐華大使裴德盛、丹麥綾致基金執行董事彼德森、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王國良、副省長梁惠玲出席并講話
(一)基本概貌:包括自然條件、土地利用、地理位置、氣候、交通通訊條件,人口素質和民族結構(人口流動情況),村民生活環境、收入水平等;
(二)農(林、牧)業生產情況:包括耕地面積、水利設施、有無支撐產業(優勢產業或特色產業)等;
(三)有關農村政策落實情況:包括農村低保、農村合作醫療落實情況,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情況,計劃生育狀況等;
(四)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包括村“兩委”班子組成人員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班子成員的“雙帶”能力,農民黨員構成、培訓、管理、發展情況,基層民主建設(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民參與的積極性情況,鄉風民俗等。
(五)區位、資源、產業、政策等方面有哪些優勢;比如駐點村使用能源情況,發展沼氣的條件和村民參與的積極性,駐點村勞務輸出、村集體經濟項目發展情況等。
二、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對照扶貧開發目標及建設新農村的要求,認真分析貧困村在開展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和困難。
(一)貧困的現狀、貧困的主要原因;(二)在“生產發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三)在“鄉風文明”存在的主要問題;(四)在“村容整潔”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五)在“管理民主”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等等。
三、推進貧困村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標任務
在認真分析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推進貧困村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標。
包括農民增收的主要目標;發展生產方面的主要目標;改善基礎設施及村容村貌的主要目標;社會發展、提高素質方面的主要目標;生態建設方面的主要目標;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民主管理方面的目標等等。
為實現以上目標,需要辦好哪些事情,需要采取什么行動,需要建設什么項目,需要投入是多少等內容。
四、其它工作方面
(一)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支農(扶貧)政策的落實情況;
(二)村民最關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