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德育教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時間:2023-10-09 16:07: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德育教育過程的基本規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擺在首位,做到心里
傳統的德育教育方式,我們往往是保守著狹隘的課堂教育觀,將施教的場所僅僅局限于教室,把課堂教學簡單片面地理解為教育行為的全部,學校教育呈現出一種說教式的、十分明顯的封閉化趨勢,德育教育的成效還不能令人滿意。因此,必須把德育教育工作擺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為主導,切實把德育工作做到學生心里。組織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引導學生從事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實有效。
2走進學生,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就是要以人為本,要把關懷作為德育的內在要求,去關注學生的個體性,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關注學生的生命。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這人的德性形成的一個基本規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說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別是現在的思想已駛入了現代的快車道。小學生耳聞目染,其思想認識也已變得逐漸復雜起來。如不能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工作、勢必造成社會危害。我們的做法是:讓德育走進學生的心靈,巧抓機遇,充分利用“節日慶典,晨會,校班(隊)會,國旗下的講話,宣傳欄,黑板報,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時機地加強對小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把道德認知自覺地轉化為道德行為。例如:在“母親節”來臨之際,我們在學生中開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學生為父母制作了一張生日賀卡,有的學生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學生為父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表達出了他們對父母養育的感激之情。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了思想認識,凈化自己的心靈。
3教師——從我做起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靈魂。教師要做好學生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用師德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也要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納入自己的條例,因此自老師眼睛監督同學行為的同時,還有幾十雙眼睛注視著自己,老師們做事嚴謹的態度,一絲不茍的精神,說到做到的品質對學生其實更是一本可以研讀的書。記得剛當班主任的時候,我們班級的晨讀紀律一直不好,教室里總是不安靜,干什么的都有,我便試著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把早晨的寶貴時間利用好,可是雖然紀律好。學習效率卻不高。這個問題困擾我很長時間,一天,我在辦公桌前學習業務,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講桌變成我的學習桌,從此開始,講臺上多了我的筆記,我的學習,不出兩天,同學們也拿出書來學習了,漸漸的,孩子們已經養成了習慣,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們都會“自習”了。我突然想起一句話:身教勝于言傳。看著孩子們的小臉,心里真的是幸福! “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老師一定要融入學生的生活,時而把自己當學生,得到學生的信任,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去感受無盡的快樂和幸福。
4重在實踐,體驗過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把德育置于一個特殊的崇高的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們的做法是“重在實踐、體驗過程”做到“三個結合”。即“以人為本”與“依法治校“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校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廣泛開展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進感情,獲得友誼。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諒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我們認為: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所理解并產生強烈的情感。但這僅用專業知識育人是不夠的。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是學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須緊扣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不斷的注入新鮮血液,才能真正發揮“德育養德”的育人功效。
關鍵詞:高校德育;新形勢;創新
高校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高校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高校德育工作的創新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以堅定的信念,科學的態度,努力創新高校德育工作,不斷開創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境界。
一、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勢
目前,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經濟已現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在此背景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需要道德的支持和維系,也會對道德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市場經濟的追求利益、激烈的競爭性和最大化的功利性特點,極易誘發大學生的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傾向;使部分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發生變化,淡化理想信念,缺乏社會責任意識、自律意識淡漠。我們必須正視這些挑戰,構筑起一個大學生健康的精神家園。
二、高校德育工作的現狀及新趨勢
高校德育創新工作應采用新的教育管理制度,增強德育的吸引力、滲透力,以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高校德育工作的現狀是:一是高校德育工作方法嚴重脫離實際。部分高校德育教育的方法不切實際,內容空洞,缺乏感召力,不能給學生心理發展和道德生活需求給予積極的引導,形式主義嚴重,通常以說教灌輸,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甚至出現以罰代教的現象等。二是忽略了德育課程的育人功效。很多高校德育方面的課程極少發揮出實施德育教育主陣地、主渠道的作用。學生從小都在不斷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往往認為德育課程就是口號,使得學生步入大學門檻后,基本忽視了德育教育,使學生感覺高校道德教育就是空談。對于目前的現狀,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德育教育工作新理念,研究德育工作發展新趨勢,把握德育教育工作新的特點和規律,積極探索,勇于創新,這樣對提高大學生教育質量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才會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三、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創新的新對策
(一)創新思維更新德育教育理念
當前,我國高等院校正在全面落實德育為首、立德樹人的育人觀,要求在高校德育創新工作中我們必須尊重個性差異,關注學生做到全覆蓋,做到“愛心啟迪、耐心幫助、誠心鼓舞”每名學生,為高校的德育創新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例如,在綜合評價機制中,實施對德、智、體各方面的綜合考察,調動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一個“比學習、講團結、趕先進、互幫助,”的良好局面呈現出來。只有這樣,我們的德育創新才能更有希望。
(二)拓展高校德育工作的新領域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諸如校企合作、多校區辦學、自主擇業、后勤社會化等問題日益突出,高校德育工作必須開拓創新以順應新形勢的變化。一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須及時調整德育教育模式,積極推進德育教育進網絡,搶占德育新陣地,對學生的價值取向、行為模式、道德觀念等進行積極主動的引導。二是,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正在不斷深入,公寓的氛圍對學生的成長應高度重視,探索德育教育進公寓,增強德育的針對性、主動性、時效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勢在必行。三是,當前學生社團在蓬勃發展,形式多種多樣,已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德育教育的又一重要渠道。
(三)加大創新力度完善運行機制
高校德育活動應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相適應,其基本規律是德育要與社會發展的要求相適應。高校德育工作應確立其主導地位實現德育和智育過程的有機統一。一是,要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組織保證,完善組織機構和領導體制,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二是,高校所屬各部門要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形成長效機制。思想政治工作要覆蓋到管理、教學、科研和服務等各項工作中,覆蓋到入學教育、就業指導等各環節中。三是,德育經費在德育目標進程中具有重要的保證作用。能否把對學生進行的政治理論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和養成教育與校園環境建設很好的結合起來,德育教育經費保證顯得尤為重要。
(四)加強高校德育隊伍建設
改進高校德育工作的關鍵,是加強高校德育隊伍的建設,這是高校德育工作最重要的基礎性建設。當前,高校領導對高校德育隊伍建設存在思想認識上的、投入上和措施上的不到位。例如在高校很多進行德育工作的輔導員,很多沒有系統學過理論。輔導員隊伍也不夠穩定,隊伍結構不合理,人員的選留相對困難等問題。這就非常需要加強高校德育隊伍建設。通過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加強輔導員隊伍和專職學生工作干部的建設,來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崗位的吸引力。
總之,高校德育工作是有靈魂的、共鳴的、生活的、通情的、整合的創新德育,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系統工作,是一門藝術。德育的創新不能緣木求魚,德育工作者必須真正具有全局意識和歷史責任感,在繼承與發展國內外理論的基礎上與現實結合,在德育實踐中增強思維的靈活性,追求獨特性和多樣性,敏銳地發現問題,做到思路開闊,善于變通。只有在理念更新的基礎上,創新新方法,才能真正的搞好新時期的德育創新工作。
作者:李君霞 單位:唐山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劉紅.高校德育工作應把講政治放在首位[J].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999(4):35-39.
一、從細小處入手,創設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英國思想家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偉大而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開始,要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確實,優秀不是與生俱來的東西,需要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讓學生從幼年開始,就在優秀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模式中成長。從目前的教育實際來看,德育工作要立足于學校教育,延長教育半徑,努力做到三個最佳結合。
1.學校教育結合主流文化
學校教育應永遠處于德育工作的中堅地位,在德育工作中的比重應該逐年提高,時時處處要體現主流文化的脈動。要求學校在進行德育時,著眼于每個孩子的成長,讓每個教育活動都能從教育實踐中把握時代特點,讓學生學會自我反思。
2.社會教育結合社會實踐
德育工作僅靠學校遠遠不夠,德育工作離開了社會大舞臺,就會成為空中樓閣。在日常的社會教育中,只有將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有機結合,才能讓德育工作產生最大效能。從目前的教學實際來看,尋找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在于德育的社區化和基地化。為開好德育社會實踐課,我們充分利用學校周邊的社會資源,建立固定的活動課程基地,使德育社會實踐活動落到實處。我們與民樂縣消防大隊、武警中隊等單位建立聯誼關系,定期組織學生到這些單位開展活動,共同擔負起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社會責任。活動基地的選定,為每一個學生走出校門,參加實踐活動搭建了廣闊的社會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我們陸續開展了綠色軍訓、逃生演練、社會小調查、社區服務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德育工作校內有場所,社區有環境,校外有基地,社會全幫扶,從社會的熱點入手,化大為小,將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逐步分解、落實,逐一加以解決,形成全社會都關心和支持教育,特別是支持青少年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圍,讓教育真正成為全社會的關注點和著力點。
3.家庭教育結合傳統美德
德育工作離開了家庭,就會淪為空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最佳結合,是做好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最佳選擇,離開了家庭的德育就會形成短板效應。為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先后開展了“世紀小孝星”“感恩母親節”等系列活動,表達對父母、師長的尊敬和摯愛;利用假期開展“小鬼當家”活動,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朝霞情系夕陽紅”活動為契機,開展了“愛老敬老,孝心感恩”活動。各班成立了“愛心服務小分隊”,與周圍社區和附近村莊的孤寡老人結成愛心幫扶對子,每周定期上門服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重陽節帶領孩子們走進敬老院、老年公寓,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自主參與的過程中,懂得尊老和愛老。這些活動尊重和激勵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從傳統美德教育入手,鼓勵家長的創造精神,積極主動地探討親子教育、親情教育的新途徑和新辦法,受到廣大家長的好評,達到家長配合、學生自愿、全社會受益的目的。
二、從細節處落實,鍛造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特色
創新教育已成為教育發展的永恒主題,德育工作更離不開創新,只有創新才能創樹品牌,只有創新才能形成特色,而品牌和特色正是源于細節的積累和褒揚。要尊重一線教師的首創精神,鼓勵在德育工作中根據校際實際,創新活動方式和內容,緊貼學習和生活實際,編排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動,不求整齊劃一,更不搞一刀切。
1.創新促發展無論是教育內容還是教育模式,在尊重教育基本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不雷同,不抄襲,可以大膽引進先進經驗,讓德育工作緊跟時展步伐,不同時期有不同內容,不上綱上線,但形式新、方法活,既喜聞樂見,又注重實際,這需要一線教師付出大量的勞動,要求教育管理者尊重并且激勵德育工作者的勞動,多創造和提供必要的教育資源,讓創新成為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題。
2.開放辦教育
德育工作不僅要實現“三個面向”,更要融通古今,博采眾長,最大限度地實現德育的社會化,廣泛爭取社會上一切資源,最大限度地為德育工作提供一切可能。要將德育工作引入社會中長期發展規劃,從不同層面加大對德育的重視,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向德育傾斜。要細化德育的考核工作,在加大德育工作在現代教育中的比重的基礎上,適當細化考核細則,淡化條條框框,靈活驗收要求,對一線教育工作者加大尊重和激勵力度,激勵基層多出經驗,多出精品。我校在德育活動中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積極開展“家長助教進課堂”等活動。充分發揮每位家長的特長,聘請不同行業的家長為校外輔導員,開設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開放的講臺,搭建了全新的教學實踐平臺,進一步拓展教育的渠道,讓孩子們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實現開放辦教育。
3.品牌促推廣
教師的職業特點要求教師具備相應的道德修養
1、教師職業具有強烈的示范性
學生的向師性和模仿性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勞動具有示范性。教師的人格、知識、言談、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思維方式都會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對象。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為了更直觀形象,往往需要示范,此過程更傾向于顯性的影響。教師在和學生交往的過程中,教師的道德素養、處事作風、對學生的態度, 對學生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教師職業的示范性的特點,決定了未來的教師必須要有相應的道德修養。
2、教師工作對象的主體性、發展性
教師面臨的工作對象是經常變化的:每一屆學生的變化、學生通過學習自身的發展和變化。而且每個學生所成長和面臨的環境、條件都是不同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教師工作對象的主體性、發展性注定教師的教育過程、教育任務的復雜性。這就要求教師有良好的德育能力,能夠了解個體品德形成與發展的基本規律,懂得德育有關的原理、學說和模式,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掌握現代德育方法和德育智慧。
進行師范生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討論:
1.培養師范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對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想品質以及對德育的實效性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于師范生而言,無論是作為現在的受教育者,還是作為未來的教育者,都應該擁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時也應學會如何培養他人的自我教育能力。
學校應該根據師范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發展的規律,促進師范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發展。提高師范生的自我意識,讓其學會正確認識自我、樂納自我、控制自我和超越自我。同時鼓勵師范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集體活動,在社會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能力實踐訓練。
2.注重師范生知、情、意、行的協調發展
雖然科爾伯格過于強調道德認知能力的發展,相對忽視了道德行為的研究。但是,也給我們以很深的啟迪,我們應該改變單純的講授道德知識,忽視能力培養的極端現象。把重點放在發展師范生的道德判斷能力上來,也注重道德情感的熏陶,培養師范生道德意志,給師范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提高師范生的道德水平。
3.將師范生的德育教育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結合起來
師范生教育是教師的職前教育,師范生終會走上教師崗位,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所表達的是教師所特有的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準則。將師范生德育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結合起來是幫助師范生順利適應崗位的客觀需要。
教師職業道德最重要的是對教育事業忠誠,因為熱愛教育事業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熱愛教育事業具體體現在熱愛學生上,只有熱愛學生,在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基礎上,給予學生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更好的發揮教育的作用,達到教育效果。
在師范生的德育教育過程中,應該對他們進行職業理想教育,培養他們對教師崗位的感情。同時對師范生們進行愛心教育和感恩教育,讓他們學會關心他人,學會“有教無類”的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在平時學習生活中,可以讓師范生們多去中小學深入學習,認真體會一個優秀的教師需要怎樣的道德素養,從而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成長需要,產生道德發展的動機與信念,最后形成相應的道德品質。
4.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
德育教育離不開現實的生活,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來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如:積極開展獻愛心活動與義務勞動等,來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奉獻意識;假期可以組織師范生們進行環保狀況調研,為當地環保出謀劃策的同時,也會培養出其實事求是、吃苦耐勞、愛護自然的可貴精神。同時他們的調研可以應用在以后的教學中,影響到他們的學生,培養出更多的環保小戰士。 轉貼于
5.重視隱性德育的作用
所謂隱性德育, 就是指“教育者的教育意圖、教育目的是明確的、顯性的, 但采用的教育手段是隱蔽的, 教育的內容和目的是深藏在各類活動及載體中、隱藏在友好和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受教育者感覺不到自己是處于被教育的地位, 而樂于接受教育者的思想,從而達到了教育者的預期目的。”隱性德育主要以隱性德育課程、文化傳統和環境情境為載體,通過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價值認同等方式來實現教育目的。
在我們這所城鄉結合部的二類中學,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在高考指揮棒引領的高中地理教育一直停滯不前,學生對地理提不起興趣,考試起來分數總很低,哪怕是再基礎的題目,究其原因,本人結合這么多年的工作經驗,加上在一批批學生的"提煉"作用之下,個人認為當下地理教育的方向是必須狠抓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盡快注入到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去,本人認為主要是受以下幾方面影響的:
1.當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求德育工作先行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文精神嚴重弱化、道德理性越來越滑坡,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把德育注入地理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幫助學生樹立人地和諧、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理念,為這些學生今后走向社會能夠為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而不是阻礙作用,所以德育是當下高中地理教育的方向。
2.當今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價值目標要求德育必須先行
高中地理教學中把德育滲透到課堂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取向,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的重要途徑。地理教育的價值目標,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讓學生擁有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其二是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積極參與協調人類與環境關系的活動。如果說前者重點在于知識和技能傳授的話,那么后者的關鍵就在于觀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學科中的德育滲透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以及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么多年的教學經歷尤其是當了這么多年的班主任,經歷了各種學生,感覺其中一部分學生的價值取向出了問題,他們不能夠形成一個積極、樂觀的價值觀,這就違背了我們地理中的價值目標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地理教育中,如何強化價值目標,把德育工作貫穿其中,這就非常需要老師的教育引導。
3.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的情感、態度也要求德育先行
如果你研讀過《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關于情感態度的要求特別提到:"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關心和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等,無一不例外的要求德育工作必須貫穿地理教學的始終,而且必須先行,否則我們的地理教育就會失去方向,那么最終就是我們的社會失去方向,任何教育都歸于失敗。
如何才能有效地把德育注入高中地理教育中去,我認為這個必須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進行。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作為德育傳播的第一責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逐步有計劃、有準備的注入有關情感、價值觀等這些德育教育,也許只有我們老師做個有心人,可能幾句簡單的話德育效果就可以水到渠成。比如在講授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對季風氣候形成的影響后,我概括了這樣一句話:"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帶來了不同季節海陸的氣壓差異,而氣壓的差異又導致了風向的變化,形成了季風環流,從而構成了季風氣候。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雄辯證明世界萬物是普遍聯系的,也希望大家能夠用聯系的觀點來理解和掌握大氣運動與氣候形成之間的關系。"這樣既讓學生從辯證唯物主義的高度來認識具體的地理問題,又教給學生一種挖掘知識點之間聯系的學習方法,可謂一舉兩得。在教學過程,把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掌握的基本規律,同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和思想方法,這是智能培養的需要,也是地理學科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德育;中職;創業教育;原因;對策
在中職教育中,將德育引入創業教育中,并能夠將德育教育和創業教育相互融合,可以更好地教育中職學生,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使學生成為具有一定創業精神的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從而更好地體現中職教育的目的。但是中職教育的實踐表明,在中職教育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較為明顯的就是學生的創業精神不足,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高,僅僅是為了應付老師而已,學生在畢業之后的創業熱情也不高。這些都表明在中職創業教育中學校的德育教育并沒有做到到位。
一、德育在中職創業教育中缺失的原因
1.外在環境的影響
當前社會處在快速發展時期,人們的思想有時會因為一些利益關系而存在缺失。人們在利益面前往往想到是自己如何獲得那份利益,而不考慮別人,這樣就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再多,也不如學生在社會中經歷的一件事情對他影響更深。另外,家長忙于工作、家庭中的不幸、家長忽視對孩子的教育等,也對學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指導,在遇到一些迷茫、困惑時也不知道該如何做,從而導致學生缺乏創新精神,缺乏堅毅的品格。
2.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
傳統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自身的個性發展,學生只是學到了一些共性的東西。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對學生的個性教育是其中的缺失部分,在傳統教育理念下的學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統一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強調個性和創新,學生只有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具有了一定的優勢,才能夠在現代社會獲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3.教學方法有待更新
目前,在中職德育教育中,還是較多地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德育課都是使用固定教材進行課堂教學,這種填鴨式教學,教師講得多,學生思考得少;教師灌輸得多,引導得少;教師抽象道理說得多,對學生的實際行為指導得少。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在思想比較活躍的中職學生。為此,在中職德育教育中,不應再依賴傳統的德育教育方法,要重新換個視角去思考德育教育的方法。教師在德育教育中不應將學生看成接受知識的容器,而要時刻記住學生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否則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精神以及個性的培養。
4.教師的素質有待提升
在中職教育中,教育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素質的高低。要想培養出具有較高創造能力的學生就必須有較高素質的教師,只有教師具有了較高的專業理論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才能在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但是在中職教育中,接受創業教育的教師本身就很少。另外,隨著中職教育的擴招,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多,很多學校都在專業招生上下功工夫,但是忽略了學生德育方面素養的培養,許多中職學校的德育教師往往是采用外聘的方式,學校德育教師隊伍的素養參差不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5.學校的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有待健全
在中職教育中,如果想做好創業教育工作就需要有健全的創業教育體系。但是,在當前的中職教育中,還缺乏健全的創業教育體系,往往采用比較傳統的德育評價方式。在中職教育發展過程中,一些學校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比較規范、科學的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可供推廣和使用。
二、德育在中職創業教育中缺失的應對策略
1.優化內外部環境
在中職教育中,不僅要重視學校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還要注重家庭以及社會對學生創業教育方面的影響。在學校教育中,學校要重視學生創業基地的建設,讓學生有較完善的實踐基地;另外,還要為學生創設創業文化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創業精神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自己的學習和成長;在宿舍以及社團活動中,都可以融入創業教育,校園中的社團活動是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和載體,也是開展創業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家庭以及社會教育中,也要多倡導創業教育,讓學生感受到創業的氛圍,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創業理念和創業精神。
2.更新教育觀念在中職教育中,首先要更新就業觀念,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讓學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讓學生根據對自己的了解來規劃適合自己長久發展的職業生涯,從而在根本上實現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學校要為學生的創業建設較完善的實踐基地,讓學生通過實踐基地的創業活動大展拳腳,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以便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
3.提升教師的素質
在中職教育中,德育教師是學校實施創業教育的重要資源和力量,學校在德育教師隊伍的建設中,除了要有一定數量的專職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外,學校還要根據專業特色,從相關的行業企業中聘請有經驗的社會人士為學生講解更豐富的實踐知識,從而有效地擴充和完善師資隊伍。學校的德育教師要不斷地學習,自覺地提升自身的素質,教師要成為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業精神的先行者,給學生做創業的示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自己對教學理解,配合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給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習得所需要的知識。
4.完善評價體系
在創業教育中,對德育進行評價是一項認真、嚴肅的工作,為此,學校必須制定一個比較完善的德育評價體系,這需要科學的方法以及多方面的努力。在制定評價體系的過程中,要認識到教育的基本規律并運用教育理論,要意識到評價體系的制定須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另外,還要考慮到學校自身特點,從而構建能夠體現學校特色又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在制定評價體系的過程中,要意識到評價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德育教育是貫穿于整個創業教育過程中的,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和學生的專業素養息息相關的。在開展創業教育的過程中,還要讓學生感受到創業的文化氛圍,另外,還要讓學生多參與教育實踐。
三、小結
在中職教育中,創業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是一項繁瑣而又復雜的工作,要想將這項工作做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讓學生時時刻刻都能體會到創業的文化氛圍,要讓學生意識到在創業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更快地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從而掌握一定的創業技能,并具備一定的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在中職創業教育中,德育工作是一件很嚴肅的工作,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工作,需要中職教育工作者做出更多的努力,從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作者:王緒軍 單位:江蘇省灌云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1]潘鵬.淺議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農業,2010(2).
[2]楊光輝.中職德育課程改革的問題與對策[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5).
做錯了?
有一位數學教師教學解決面積問題的策略時,要求學生練習想想做做,給出了如下的問題:
李鎮小學的一塊長方形試驗田。如果這塊實驗田的長增加6米,或者寬增加4米,面積都比原來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來試驗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嗎?
學生板書:長:48÷4=12(米)
寬:48÷6=8(米)
面積:12×8=86(平方米)
答:原來試驗田的面積是86平方米。
當學生寫完86時,臺下多數同學都大聲叫喊起來:“老師,她錯了,算錯了……”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也是認為她的最后一題算錯了。滿以為那位老師會馬上幫助這名學生糾正錯誤,沒想到他卻說了一段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的話。他說:“最后一步是錯了,可大家為什么只說她錯的這一步,而不說她前面兩步都做對了?看來,我們是多么容易發現別人的短處而忽略了別人的長處。當我們面對一個人時,首先要看其優點,要寬容地對待別人。請一位同學從方法和計算兩方面客觀公正的評價。”一位男同學評價說:“方法是對的,計算最后一步算錯了。”“評價合理嗎?”學生大聲說:“合理!”
如果我們的老師都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學生,在課堂上客觀公正地評價孩子,培養孩子學會客觀公正地分析事物的能力,我相信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不會走極端,分析判斷事物會一分為二,更重要的改變是首先學會尋找事物的優點、發現世界的美麗,而不是只看到別人的缺點、世界的丑陋,孩子的心靈也會充滿陽光。
陳景潤你真了不起!
一位教師在教學“3的倍數”時,認為應該“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于是他在介紹了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相關歷史材料的基礎上,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家想對數學家陳景潤爺爺說些什么呢?”
學生們群情激奮。
學生1:我想說:陳景潤爺爺你真了不起!
學生2:陳景潤爺爺有勤奮嚴謹的鉆研精神,陳景潤我佩服你。
學生3:……
學生們本以為至此就結束了,誰知這位教師繼續借題發揮:“那么,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做呢?”孩子們很聰明,在教師的“指引鼓勵”下,個個說出一番“豪言壯志”。不過,十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也就這樣過去了。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難道非得讓孩子們說出來嗎?令人質疑的是這位教師上的究竟是數學課,還是思想品德教育課?那種在教學環節上追求簡單的“嵌入”式或“貼標簽”式的教學方式;那種牽強附會地把思想教育硬“扯”到教學內容中去的方法,我認為都是不可取的。那樣只會助長了學生說空話、說違心話的壞習慣,最終使得數學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落得兩敗俱傷的境地。我認為數學教學最重要的是對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在培養學生認真嚴肅、一絲不茍、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們深刻認識到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應該滲透在每一堂課中,那么怎樣在數學課堂中恰到好處地進行思想教育,完善孩子的個性?這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思考的問題。我覺得數學課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牽強附會,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適時適地才能取到應有的效果。教學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學過程的一條基本規律。在具體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從知識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從教師的教學態度、工作作風和思想情感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這種教育必須避免下面幾種錯誤傾向:
1.完全忽視數學教學的教育意義,單純地為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進行教學,只教書不育人,以100分為標準,只看見孩子不好的方面,沒看見孩子成功的地方,評價極端化,把孩子當作解題機器。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容易鉆牛角尖,思想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