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社區醫療現狀

社區醫療現狀精品(七篇)

時間:2023-10-09 11:00: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區醫療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社區醫療現狀

篇(1)

【摘要】本文簡要介紹全科醫療和社區衛生服務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對全科醫療的認識與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并論述了我國發展全科醫療和社區衛生服務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關鍵詞】全科醫療;社區衛生服務

1全科醫療的概述

1.1全科醫療:是將全科醫學理論應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區。是一種照顧式的基層醫療保健服務,是解決社區人群健康問題為主的一種基層醫療,它是由全科醫師提供的初級衛生保健服務,推行全科醫療模式是實現WHO提出的“二十世紀人人享有衛生保健”,公正、公平、合理利用社會資源的適宜技術,是以個人健康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范圍,以需求為導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及低保人群為重點,解決社區衛生問題,滿足基本衛生服務為目的,推行全科醫療模式為廣大社區人群提供高質量的衛生保健服務的最佳途徑。

1.2全科醫師:是全科醫療衛生服務的提供者,是家庭、診所、服務中心、服務站向個人、家庭、社區人群提供優質、方便、經濟、有效的、人性化、綜合的、連續不斷的醫療服務的醫生。全科醫生由于長期在基層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了解人們的心態,人際交往及疾病的來龍去脈,是初級衛生保健的專家。全科醫生面對的不僅僅是有疾患的人,還包括廣大的健康人群,我們可利用社區的一切資源,解決居民的具體困難,或將其妥善地轉入專科或大醫院診治,全面協調醫患之間的關系,為人們負起健康的職責。

1.3全科醫師的業務范疇:門診形式處理常見病和多發病以及一般急癥,對危重急癥進行院前處理后及時轉院,對平穩轉院的慢性病人和急重病人進行康復治療及定期隨訪。社區衛生管理包括傳染病、多發病的危害因素調查及監測,居民飲食衛生、生活環境衛生的管理,對個人家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促進,協調疑難病人會診、專家咨詢以及對低保人群進行醫療救助和支持,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2全科醫療和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

全科醫療和社區衛生服務在我國已經有了較大發展,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①各地區的社區衛生服務發展不平衡,質量不均一。②全科醫療和社區衛生服務在衛生改革和發展中的重要性尚未取得一致。③大部分地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仍只限于單一的醫療服務,未能融防治、保健于一體。④一些地區已建立的社區家庭檔案往往流于形式,沒有充分發揮其醫療記錄的功能。⑤全科醫生的培訓教育尚未規范化,存在低水平、低層次的重復,對社區護士及其他衛生人員的培訓重視不夠。

3發展全科醫療和社區衛生服務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篇(2)

[關鍵詞] 社區護理;發展方向;調查對象

[中圖分類號] R47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4-172-03

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加快,城鎮人口比逐年增長,社區醫療保健體系有待完善[1]。社區群眾的各種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上升,給家庭及社會帶來了重大的壓力,對社區護理服務需求日益增高,因此,建立完善優良的社區護理服務顯得尤為重要[2]。目前,社區基層護理仍然存在眾多問題,為此,本組研究隨機選擇2011年6月~2013年5月期間深圳市寶安區15個社區的780人為調查對象,并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對調查對象的人口學資料、健康狀況、社區護理需求等問題進行針對性調查。然后對8個社區基層醫療服務中心進行實地調研,目的在于發現和解決社區基層醫療護理存在的問題,提高社區群眾的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深圳市寶安區15個社區的常住人口為調查對象,采用隨機整體分層抽樣方法,共篩選780名社區群眾,其中農村組380人,城市組400人。男415人,女365人;年齡20~85歲,其中20~40歲126人,41~60歲234人,61~85歲420人。調查對象婚姻狀況:已婚755人,未婚25人;喪偶266人,離異98人。

1.2 方法

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整理并制定適用當地實際情況的調查問卷,并請醫學護理專家進行審閱和修改。本組研究問卷數據全部采用標準化調查法[3],調查內容包括身體健康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人口統計學基本資料、對社區基層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情況、現有醫療設施和醫療狀況的利用狀況和滿意度評估[4]。專業護理人員當場收回全部調查問卷,發放780份,回收78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3 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中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

表1 城市組與農村組調查對象所患疾病比較(n)

組別 n 高血壓 糖尿病 慢支 胃腸炎 婦科疾病 膽囊炎 口腔疾病

農村組 286 65 30 26 32 67 26 40

城市組 140 52 22 12 18 6 2 28

x2 4.9846 4.9832 4.3213 4.9342 3.9823 3.8454 3.8521

P

表2 城市組與農村組對護理需求的情況比較(n)

組別 n 基礎護理 社區護理

體溫、血壓測量 皮膚護理 口腔護理 注射護理 醫療宣講 運動康復護理 生活護理 心理護理

農村組 400 368 192 79 286 380 20 216 390

城市組 380 241 96 302 156 213 165 327 178

x2 4.4231 0.0019 3.8521 3.9835 3.9735 4.9841 4.9268 4.5642

P 0.05

行x2檢驗,以P

2 結果

2.1 農村組與城市組社區調查對象患病率的比較

農村組與城市組社區調查對象患病率對比,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農村組與城市組對護理需求的情況對比

農村組與城市組調查對象對社區護理、疾病護理、基礎護理的需求對比,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社區常住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問題

本組調查研究數據顯示,本組研究中780人調查對象中,426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且同時患有2種以上疾病者有159人,且多為心血管慢性疾病。且農村組的調查對象發病率明顯高于城市組,部分疾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通過城市組與農村組對護理需求對比數據顯示,兩組對護理需求程度相近;農村組對基礎護理需求程度高于城市組,以血壓、體溫測量、注射居多,城市組對口腔護理的需求程度高于農村組。因此,社區基層醫療護理服務需要向農村和家庭逐步延伸,加強對農村社區人群的服務力度。

3.2 社區常住人口基層醫療護理的現狀

社區基層護理護理內容單一,護理人群主要集中在慢性疾病且需要長期后續治療的患者,忽視了兒童、青少年、婦女、老年人及亞健康人群的醫療保健護理工作[5]。社區基層醫療護理范圍局限,主要集中在全國一、二線城市的社區,有絕大部分地區和農村沒有建立相應的社區服務機構[6]。(1)社區常住老年居民的慢性疾病發病率上升較快,患病人數與年齡成正比例關系,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和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相對偏高[7]。因此,社區基層醫療護理要加強對疾病的長期性監控,宣傳醫療保健常識,指導居民降低發病率的方法,提高人均生活質量。(2)社區居民的認知力參差不齊,應建立穩定的病情檢測體系,隨時觀察并跟蹤認知力的衰退情況有助于盡早發現可疑性癡呆,亞健康病例[8]。因此,建立并完善社區老年居民認知能力檢測體系,有助于盡早發現可疑性病情,實施早期醫療干預[9]。(3)本組調查數據顯示部分居民對社區服務項目尚不知情,導致社區基層醫療護理資源利用率偏低,眾多居民對基層醫療護理項目的認識程度,僅停留在打針、輸液、按摩、血壓測量等常規項目,農村組數據顯示利用率更低。因此,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宣傳,普及護理項目,提供常見慢性病、傳染病的宣傳資料,提高已有護理資源的利用率[10]。(4)社區居民對基層醫療護理所需程度存在差異。本組研究數據顯示,兒童、青少年以口腔護理需求居多;中年以亞健康心理護理需求居多;老年人以基礎護理、心理護理需求居多,各個年齡段人群均重視自身健康狀況。特別是60歲以上老年人群,生活重心由事業向家庭轉移,心理方面存在巨大轉變,因此急需得到心理護理的基層社區醫療服務[11]。

3.3 社區基層醫療護理的未來發展方向

國外社區護理發展歷程相對較早,目前已經形成硬件設施完善、人才資源充實、制度保障健全的社區護理保健服務體系,護理人員整體素質高,分工明確,有效保障了社區服務質量的穩健、快速發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展[12]。因此,我國必須進一步保障居民醫療的基本權利和醫護人員的基本利益。社區護理不僅局限于對疾病的防控、治療,須向提高居民整體生活質量與健康保健方面延伸。社區護理服務對象重點由單一性老年護理,向兒童、青少年、上班族等人群多元化轉移。重視精神、行為、心理因素對居民健康的威脅,加強衛生醫療科普宣傳,提高全民健康保健意識[13-14]。加強區域性合作,建立城鄉醫療合作網絡,開展多元化疾病監測工作,減輕我國老年化步伐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壓力。

[參考文獻]

[1] 呂小紅.我國護理服務現狀評估及發展方向[J].醫院管理雜志,2004,11(2):197-198.

[2] 李春玉,金勝姬.國內外社區護理的現狀及其發展方向[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6):475-477.

[3] 張旋,姜小鷹.高血壓人群社區護理干預形式研究現狀及發展方向[J].護理學雜志,2005,20(11):76-79.

[4] 金云玉,邢沈陽.我國社區護理的現狀及研究方向[J].吉林醫學,2005,26(11):1228-1229.

[5] 尚少梅,侯淑肖.社區護理的內涵與外延[J].中國護理管理,2005,5(3):28-30.

[6] 晏曉穎.淺議社區護理現狀與發展方向[J].護理研究,2007,21(2):181-182.

[7] 尚少梅,侯淑肖.我國社區護理學發展的思考與展望[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855-857.

[8] 劉婉詠.高血壓人群社區護理干預形式研究現狀及發展方向[J].醫藥前沿,2012(28):381-382.

[9] 賈兆荃.我國社區老年護理現狀及展望[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4):140-141.

[10] 紀敬敏,陳海英.我國社區護理現狀和發展策略[J].齊魯護理雜志,2014,1(3):67-69.

[11] 張秀梅.社區護理工作現狀及策略探究[J].醫學信息,2014,4(6):59-60.

[12] 孫中霞.社區護理發展現狀及護理學范疇[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1(2):119.

[13] 吉鳳霞.探討我國現行社區護理體制改革發展趨勢[J].中國衛生產業,2012,6(9)166-168.

篇(3)

【關鍵詞】社區護理;社區護士;現狀;展望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為了適應“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戰略目標的要求,護理工作的職能必須不斷地擴展,其服務范圍必須跨出醫院,邁向社區,進入家庭。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已成為我國衛生發展的趨勢,社區護理已經成為護理事業發展的方向[1]。近年來,我國的社區護理正在蓬勃發展,但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困難和挑戰。現就我國社區護理的現狀與發展綜述如下:

1 社區護理的內涵

社區護理發展到今天,由于各個國家社區護理發展的歷史、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以及衛生服務體系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而對社區護理的理解、解釋也各不相同。但在對社區護理的內涵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各個國家和地區對其表述還是存在著一些共同點:①社區護理是公共衛生中的一個重要的專業領域[2],是利用護理和公共衛生的諸概念和技術,通過廣泛的和連續的護理活動,以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為最終目的的科學和藝術;②社區護理的對象是社區內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團體;③社區護理工作的目標是促進和維持健康,預防疾病和殘障,促進個體、家庭和團體達到全民健康的最佳水平[3];④社區護理提供服務的特點是連續性、動態性和全科性的服務。

根據文獻綜述、專家訪談,結合我國城市衛生服務發展的特點,提出了我國的社區護理的內涵,即“社區護理是綜合應用了護理學和公共衛生學的理論與技術,以社區為基礎、以人群為對象、以服務為中心,將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融為護理學中,并以促進和維護人群健康為最終的目的,提供連續性、動態性和綜合性的護理專業服務”。

2 社區護理的內容[4]

2.1 家庭醫療的護理:隨著醫療衛生工作的開展,大量不需要特殊儀器和技術處理的疾病,均可以通過社區和家庭服務來滿足病人的需要,家庭病床符合社區中相當一部分人的愿望,特別是可以滿足慢性疾病的老年、體弱、行動不便、到醫院就診有困難的病人的需要。

2.2 預防保健護理:社區人群中老年人、嬰幼兒、孕產婦是社區護理的重要服務對象。他們正處于人生的特殊階段,面對的健康問題比較多,社區護士可以為他們提供以預防保健為主要內容的社區護理服務。

2.3 康復護理:由于社區人口老齡化問題比較突出,人們對生命質量的期望越來越高,對社區康復護理的需求也日益增長。我國康復醫療的主要對象是處于相對穩定狀態的殘疾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其目標是使他們最終在身體、心理、社交及職業等方面獲得最大的潛能,提高生活質量,融入社會。

2.4 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導:為了實現WHO的全球衛生目標,護理工作的切入點從關注個體人的疾病轉入到關注個體人的整體及人群整體。健康教育開展迅速、深入且形式多樣化,效果顯著。通過對居住環境、個人衛生、生活習慣的干預性教育,達到預防疾病、控制感染、自我保健、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2.5 臨終服務:為臨終病人及家屬提供服務,使病人找到生存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并能維持一個良好的生活質量。

由于我國的社區護理發展不一,所涉及的社區護理工作范圍可能不同,但我國的社區護理工作應以促進和維護人的健康為目的,以社區為基礎,以社區護理需求為導向,以老年人、慢性病人、婦女、兒童、傷殘人為重點。

3 社區護理的可行性與必然性

3.1 社區護理順應時代的要求:隨著護理學的發展,護理工作由疾病護理向以人為中心的護理轉變,護理范圍及場所由醫院走向社區和家庭,服務對象由病人轉向康復人群,護理工作以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以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提高生命質量為主要目標。隨著疾病譜的改變,醫學的工作重點已經轉移到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肺病和腫瘤等。這些慢性病的護理需求量的增加,必將由社區和家庭來負擔[5]。由于我國的衛生資源的配置嚴重失調,80%投入在城市,只有20%投入在農村。在所有衛生資源中的80%投入到大醫院,20%投入到基層醫療機構[6],這就需要通過社區衛生服務將有限的資源充分用到居民的健康中去。健康需要從個人做起,從家庭做起、從社區做起。

3.2 社區護理滿足人口老齡化的需求:我國預計到204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3.74億(占我國人口總數的24.28%)成為老年人口絕對數最多的國家。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體,而且老年病人有病程長、康復慢的特點,僅靠現有的醫療機構已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社區護理針對老年人的特點開展預防保健、康復護理和慢性病的護理,能很有效的解決老年人護理的難題。

3.3 醫療費用的增長:由于醫療費用的大幅度的增長與人們收入的增加不成比例,尤其是近兩年企業下崗職工的增加,出現了許多有病無錢醫治的現象。根據有關的調查表明:通過社區護理可以降低居民每年的醫療費用。

3.4 社區護理是推動我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深入進行的有效保證: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國的醫保水平在總體上不能過高,只能是“低標準、廣覆蓋、保基本”。如將社區衛生服務與基本醫療保險銜接,可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和經濟成本最小化,是“低成本、廣覆蓋、高效益,”符合醫療保險的原則。

4 我國社區護理的現狀

4.1 社區護理組織管理系統不健全和經費來源有限:在我國雖然衛生部近幾年也很重視發展社區護理,但從機構的管理到經費的預算卻很少傾向于社區護理的發展。從政策上,雖然衛生部頒發了有關發展社區護理的文件,但尚無具體的規章制度及實施計劃,全國僅上海、北京、天津等少數幾個大城市有社區護理服務組織,但也還不完善。有的城市2~3名護士做社區護理工作,但卻沒有專門的社區組織。從經費上,在我國的城市,多數居民享受公費醫療,而公費醫療僅限于醫院服務,不包括社區,居民不愿意自己支付社區護理費,從而阻礙了社區護理的發展。在農村,農民平均收入低,除了維持溫飽,少有剩余。農民通常是小病不治,大病就醫,不治之癥就放棄治療,所以也很少有人愿意付這筆費用。近年來,雖然正倡導醫療制度的改革,但大部分局限于醫院治療和城鎮居民,而且對社區護理還沒有一個統一合格的收費標準,這些都影響人們對社區護理的正確認識,阻礙了社區護理的發展。

4.2 居民保健意識不成熟,生活質量不高: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密度大,尤其是在大城市更為突出。加之經濟比較落后,生活水平較低,人們的整體水平和素質不高,防病及保健意識淡漠,衛生習慣差。那種“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觀念依然存在。

4.3 缺乏社區護理專門人才:社區護理人員必須要有良好的責任感和服務態度,豐富的學識、經驗和技能,能靈活的處理各種復雜的健康問題,適應錯綜復雜的環境,學習社會和人文科學知識、學會與人交流、觀察、咨詢等各種新技能。我國的護理人力資源一直短缺,中國現有13億人口,護士僅有124.5萬人,缺乏專門的社區護理人才從事社區護理工作。目前我國通過多種形式培養社區護士,使她們能夠掌握社區護理的基本技能及工作方式。《社區護士崗前培訓大綱》為培養社區護理隊伍做出明確的規定,在培訓中逐漸形成一支專家隊伍,擁有一系列的教材,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社區護理教育,促進社區護理的開展[7]。衛生部出臺的《社區護理管理的指導意見》規定:社區護士必須具有國家護士的執業資格并經注冊,還要通過規定的社區護士崗位培訓,以滿足不斷發展的社區護理的需要。

4.4 社會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程度不高: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社會對護理工作的理解程度大部分還停留在打針、發藥的概念上。“醫生的嘴,護士的腿”,人們通常將疾病的康復歸結于醫生,護士仍然是醫生的附屬品,以協助醫生工作為主,未被提到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和維護人類身心健康的高度,對護士的價值不能真正的理解,尤其是對護士的獨立自主的能力持懷疑的態度。因此,患者的從護性低,這也影響了社區護理工作的開展。

4.5 缺乏相應的護理法規及質量控制標準。

4.6 缺乏政府的有效的政策、財政及其它方面的支持。

5 展望我國社區護理的發展

5.1 全面開展社區護理,實現全民健康目標:農村社區護理尚未引起廣泛的關注,我國有絕大部分的人口在農村,農村經濟條件、醫療條件落后、居民文化水平低,整體素質不高、環境不合理、需求多層次、多檔次、范圍寬及復合性優質、經濟、便利的服務,而社區護理正好適應了廣大群眾對醫療保健的需求。在農村開展社區護理工作,應堅持以鄉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為前提,以合作醫療為基礎,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預防保健工作為主導,注意服務方式的連續性,服務關系的相對固定性,服務內容的綜合性,服務價格的優惠性,使群眾真正受益。在農村實現低水平、廣覆蓋的社區衛生服務[8]。

5.2 社區護理教育體制將日趨完善:護理人員更新觀念,從思想上適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要求,做到四個轉變:服務功能從醫療護理服務向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基本醫療和身心健康轉變;服務對象從患者服務向為群體服務轉變;人才培養、崗位培訓從臨床護理向社會醫學、心理醫學、行為醫學等邊緣性新興學科的轉變;工作方式從院內向院外、社區、家庭服務轉變[9]。政府將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方式加強社區護理人員的培訓及教育。改革現行的護理教育模式,積極開展全科醫學教育。一方面對目前的人員進行相應的系統培訓,以適應社區護理的發展:另一方面各護理院校在專業設置中將增加社區護理專業以系統地培訓社區護理人員,專業設置中將注意碩士、本科生及專科社區護理人員的比例,培養不同層次的社區護理人員。全國從事社區護理的人員將進行統一的認證資格的考試。

5.3 社區護理管理向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及計算機網絡化發展:各地可協調有關部門,深入社區,調查研究,根據社區護理的需求量、制定本地區的社區護理發展計劃,在此基礎上進行社區護理的試點、建立社區護理中心和網絡,聯合衛生行政部門、當地的大醫院、及以社區、家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基層衛生機構,形成一支由醫院護士、社區護士、社區護理員和家庭護理員組成的綜合隊伍。

5.4 社區護理專業化及角色的分工會越來越細:社區護士的角色功能范圍會不斷地擴大,專業化分工也越來越細。不僅有普通的社區護士,還可以有單獨開業的社區臨床護理專家、家庭開業護士、社區保健護士、高級婦幼保健護士、社區治療護士等。這些高級社區護士主要從事社區護理管理、臨床護理實踐、社區護理咨詢、社區健康教育及護理研究等工作。

5.5 家庭及老年人的護理不斷地發展、完善及提高。

5.6 堅持體制創新,實現多元化的社區護理務[10] :主體多元化的社區護理服務可打破過去的部門壟斷,并可充分調動社會的各種資本加入到社區衛生服務中來,拓寬籌資的渠道。通過相互的競爭,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通過改善服務功能、服務態度等以適應市場的需求,贏得居民的信任。同時,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注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按崗、按質、按量”分配,建立激勵機制。

5.7 實現社區衛生服務與醫療保險制度的銜接:可持續發展的社區護理活動,有利于居民以比較低廉的費用獲得優質、便捷的衛生服務。醫療保險制度“個人賬戶保門診,社區統籌保住院”的管理模式,增強了參保居民的費用意識和節約意識。

5.8 政府的宏觀調控及組織管理逐漸加強。

總之,我國的社區護理仍處于初級階段,發展社區護理任重道遠,在一些欠發達的地區開展社區護理,目前還存在著許多現實的問題,但隨著經濟發展及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社區護理會不斷地向前發展,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護理的發展將有助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我們早日實現21世紀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馮翠榮.家庭護理現狀與進展[J].現代護理,2003,9(8):649-650.

[2]陳靜敏,蕭仔伶,苗遒芳,等.社區衛生護理學[M].臺灣:偉華圖書局有限公司.1999,5-53.

[3]黃明珠,黃璉華,等.公共衛生學[M].臺灣:偉華圖書局有限公司.1994,17-204.

[4]劉洪霞.我國社區護理的現狀和進展[J].護理研究.2004,18(8):1413-1415.

[5]林菊英.社區護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21.

[6]梁萬年.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中國全科醫學.2002,5(1):1-2.

[7]劉則楊,武巍.社區護理供給現狀及社會護理教育思考[J].護理學雜志.2002,17(7):550.

[8]李俊偉.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分析及建議[J].中國全科醫學.2003,6(11):879.

篇(4)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療器械;應用情況;調查分析

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療器械配置及使用情況,是社會關注的重點,也是相關部門管理工作的難點和重點[1]。如何能夠合理配置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療器械,提高其使用率,增強社區醫生的醫療器械使用技能,促進社區醫療服務站的醫療水平,使得能夠為社區民眾提高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2]。加大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的業務能力,提高醫療設備的投入,改善社區居民的就醫環境[3]。本研究旨在對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療器械配置、應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希望根據分析結果提出有力的建議和意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了上海市24家社區衛生服務醫療站作為研究對象,總共47名社區醫生,其中男性19名,女性28名,年齡為27~61歲,平均(32.3±4.1)歲。學歷分布為:本科文憑13人,占27.7%,大專文憑15人,占31.9%,中專文憑19人,占40.4%。稱分布為:社區副主任醫師2人,占4.3%,主治醫師5人,占10.6%,醫師15人,占31.9%,醫士25人,占53.1%。執業范圍為:公衛醫師23人,占48.9%,臨床醫師24人,占51.1%。所有調查對象均已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

1.2方法 通過向24家社區衛生服務站發放自行設計的調查表格進行了解,表格主要設計到醫療設備、醫療器械、人員配置等方面,例如醫療器械的配置數量、使用頻率、掌握情況等。

2 結果

2.1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療器械配置及使用情況 由表1可見,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療器械主要有12類共14種,在所有的醫療器械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為血壓計,其次為身高體重儀、體溫計及聽診器等。

2.2醫務人員對醫療器械掌握情況 由表2可見,社區衛生服務站醫務人員在醫療器械的常規使用、臨床意義、基礎知識、器械養護方面的平均得分分別為(16.2±2.6)、(23.7±2.4)、(13.5±2.3)及(15.3±1.8),而合格人數所占比分別為66.0%、46.8%、40.4%及29.8%。

2.3對醫務人員進行醫療器械相關使用的知識培訓,所有人員均到場,現場調查顯示41人(占87.2%)表示支持進一步加強相關培訓,加大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療器械的使用效率。

3 討論

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全科醫生缺少一些先進的輔助檢查手段,因此在平時的診療過程中,應該更加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借助現代化醫療器械的使用,準確的判斷社區內居民常見的健康問題[4]。如何能夠在利用現有的醫療器械的基礎上,能夠使得社區居民在不出家門的情況下,享受到優良的醫療服務,是每個社區醫生需要思考的問題[5]。只有通過借助現代化醫療器械的使用,不斷更新疾病的診療手段,才能提升疾病的診斷能力,提升服務水平。在社區,一些常規的檢查可以由全科醫生經過專門的培訓后得以兼任,為了能夠更好的立足于社區,方便居民就診,全科醫生應該常規掌握醫療器械的使用方法,做好"健康守門人"的角色[6]。

本研究結果顯示:①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療器械主要有12類共14種,在所有的醫療器械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為血壓計,其次為身高體重儀、體溫計及聽診器等;②社區衛生服務站醫務人員在醫療器械的常規使用、臨床意義、基礎知識、器械養護方面的平均得分分別為(16.2±2.6)、(23.7±2.4)、(13.5±2.3)及(15.3±1.8),而合格人數所占比分別為66.0%、46.8%、40.4%及29.8%;③現場調查顯示41人(占87.2%)表示支持進一步加強相關培訓,加大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療器械的使用效率。

綜上,加強社區醫務人員的培訓,提高其能力和業務水平,同時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療器械配置,更好的提高社區衛生服務醫療站的醫療水平,為民眾提供更優質的社區醫療服務,方便群眾,服務群眾。

參考文獻:

[1]孟剛,楊兆慧,裴奕.我國醫療器械標準現狀調查報告[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08,14(07):40-42.

[2]楊海波,溫靈犀,周軍.北京市門頭溝區"社區衛生服務站"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購進管理情況調查[J].首都醫藥,2008,(13):18-19.

[3]馬玉芹,楊艷伶,屈宏偉.京郊地區營利性醫療機構醫療器械使用現狀調查[J].首都醫藥,2007,14(06):18-19.

[4]周軍.韶關市鄉鎮衛生院使用醫療器械現狀的調查[J].現代食品與藥品雜志,2007,17(04):75-77.

篇(5)

關鍵詞:社區醫院;信息化;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224-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3-39-2

1 緒論

由于我國人口的不斷增長和人們就醫心理的驅使,大醫院就診人數居高不下,總是出現人滿為患的現象,看病難成為了現今最受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為了解決這一難題,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提出了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對于城市來說,分級診療制度意味著社區醫院的改革是重點。提高社區醫院的醫療和服務水平,加強社區醫院對于社區居民信息和醫生信息的信息化管理是社區醫院改革的首要工作。社區醫院的改革可以實現小病在社區醫院解決,大病在大醫院解決的目標,大大緩解大醫院看病人多、看病難的問題,是我國公共醫療事業發展的一項基礎工作。

近幾年社區醫院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就診量也在不斷地增加,人工管理可能會造成病人信息錯誤、遺漏,醫療流程混亂等問題。社區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對社區居民健康信息及社區醫院相關工作的管理水平,為社區醫院的日常運行提供幫助,解決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現狀。同時,社區醫院信息系統可以與大醫院進行雙向連接,既可以提供并同步更新居民的醫療信息,還可以結合社區居民的健康信息就醫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對相關病癥開展研究,提高社區醫院的醫療水平。

2 南京市社區醫院的信息化建設現狀調查

我們對南京市社區醫院的信息化建設現狀調查首先是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實地考察、發放調查問卷和訪談等方法搜集資料,將相關記錄和回收的問卷進行歸類、統計與分析,從中了解和總結被調查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發展的情況、社區醫院信息系統的可用性以及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調查南京市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情況,具有一定的地域針對性。其次,筆者還選取了江蘇省其他城市作為文獻調查的對象,通過閱讀相關資料調查其社區醫院信息化發展狀況,使得本次調查結論更具普遍性。為了很好地了解南京社區醫院信息化服務的發展現狀,在選取調查對象的時候選擇南京市不同行政區的社區醫院作為調查的樣本。

調查的內容包括:

①南京市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情況,社區醫院員工對于開展信息化建設的意見及這些員工所擁有的信息技術水平。

②社區居民對于社區醫院現有信息化服務的滿意程度,對于社區醫院信息化未來發展的建議及預期達到的目標。

③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建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

采用的調查方法是:

①觀察法。筆者使用社區醫院信息系統和實地考察,獲取使用信息系統的相關信息。

②訪談法。分為對社區醫院員工的訪談和對社區居民的訪談兩部分。

③問卷法。本次調查設計了關于社區醫院信息化水平的調查問卷。

問卷涉及被調查者的年齡、所在社區、每年平均去醫院就診的次數、選擇社區醫院就診的次數占就診總次數的百分比、對于社區醫院信息化服務的滿意度和現階段未滿足的需求等問題。通過對問卷進行整理、分析,獲得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于2016年7月下旬開始,到2016年8月中旬結束。首先通過在南京圖書館和互聯網上查找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相關資料,包括有報刊新聞、醫院信息系統開發設計說明書、學術論文等。根據所查閱的相關文獻, 8月初制定了一份調查問卷,通過親友分發給居住于不同社區、不同年齡層段的南京市民。在等待問卷回收期間,筆者走訪了南京部分社區醫院,體驗其信息化服務水平,并對社區醫院員工及周邊居民進行了訪談。八月中旬收回了調查問卷并進行數據統計,結合所查找的資料和訪談記錄,得出相應的調查結果。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江蘇省內除個別偏遠地區的社區醫院,基本開展了一定的信息化建設。社區醫院大多使用信息管理系統對醫院的工作進行管理,已經可以實現從掛號到結算全流程的信息化服務。通過訪談社區醫院的工作人員,了解到自國家實行醫療改革以來,江蘇省就在不斷進行社區醫院的信息化建設,以南京某社區醫院為例,信息系統基本可以滿足社區周邊居民日常醫療的需求,南京市鼓樓區的十二家社區醫院還與省人民醫院、鼓樓醫院、中大醫院和南醫大二附院這四家醫院成立了醫療聯合體,構建了共享與交流病患健康信息、醫療資源的通道。然而,南京市社區醫院的信息化建設仍存在著不足,調查結果顯示現階段社區醫院的信息化功能不完善,沒有實現完全的信息化管理,使得居民就診仍存在著不便因素。

本文將從兩個方面對江蘇省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現狀進行評價,一是從社區醫院自身信息化建設情況的角度,二是從社區居民對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滿意度的角度。社區醫院自身信息化建設情況采用具體的績效考評指標進行評價,每一項有具體的得分,綜合得分分析。社區居民對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滿意度通過問卷結果的頻數分布進行評價。

如表1所示,江蘇省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績效考評平均得分為50分,可以看出社區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水平還比較低,信息化建設規劃、信息管理組織的建立及醫療信息共享交流等指標的得分僅僅過半,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水平有待提高。如表2所示,所有5個問題回答的平均滿意度在50.84%、基本滿意30.52、不滿意度在18.64%,雖然有81.36%的人對南京市社區醫院信息化服務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但對于社區醫院具體每項的信息化功能的不滿意度有的卻達到了30%。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可以說明,目前江蘇省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水平并不高,盡管大多社區醫院已經普及了信息管理系統,但仍有許多信息化功能沒有被滿足,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從調研結果可以看出:

①社區醫院與大醫院間信息化發展水平不均衡,無法建立信息化連接。目前,南京市各大醫院已經建設起了較為完善的醫療管理信息系統,但社區醫院的信息化發展較緩慢,兩者間的不對等導致社區醫院與大醫院間病人信息和醫療資源無法使用信息化方式交流,以轉診為例,社區居民在社區醫院首診后若要轉入大醫院繼續就診,需憑借社區醫院開出的轉診單去大醫院辦理轉診,如果社區醫院與大醫院間建立了信息化交流平臺就可以簡化這一過程,減少復雜的人工操作。

②社區醫院缺乏專業的信息管理人員,沒有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與組織。在所調查的社區醫院中,大部分社區醫院都沒有建立信息管理部門,也沒有制定相關的信息管理規章制度,社區醫院內只有一兩位負責信息管理的技術人員,而這些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也相當有限,只能處理計算機層面的問題,不能對社區醫院的信息系統進行維護與改善。

③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重視度不夠,缺乏具體的規劃方案。調查的結果表明,60%的社區醫院都沒有制定本年度信息化建設目標,而他們給出的長期信息化建設目標也只是建立一個信息化的社區醫院。沒有結合自身的特點和發展情況,也沒有確立每一階段建設方案,

導致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目標形同虛設,信息化應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時由于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短期內效果不明顯,也不能帶來顯性的經濟效益,使得社區醫院的管理者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度不夠,相應的投入與社區信息化建設的需要達不到平衡。

針對上述社區醫院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了解決的對策。

①社區醫院管理者應明確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明確信息化是未來社區醫院的生存之道,加大對于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給社區醫院配備好信息化發展所需要的軟硬件設備。社區醫院管理者與工作人員應結合社區醫院自身的發展現狀,共同制定信息化發展的長期規劃與短期規劃,并嚴格執行規劃內容,實現規劃目標。

②社區醫院管理部門應適當引進具備醫療、管理和計算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加強對在職的信息管理人員的技術培養,可以通過開展培訓講座、專人授課、實行階段考核等方法提高他的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社區醫院應成立專門的信息管理部門,保證部門人員各司其職,并進一步完善信息管理制度,規范信息化建設工作。

③社區醫院與大醫院間應加強信息化交流,交換信息化建設中的經驗與教訓。并且社區醫院與鄰近的大醫院應采用統一的信息化建設標準,社區醫院可以選擇簡化大醫院的信息系統作為自己的信息系統,減小差別,進一步打破院與院的獨立模式,實現社區醫院與大醫院的相互聯系,進一步發揮信息化便于交流的優勢。

4 結論

隨著信息技術和醫療事業的雙重發展,醫療改革的進行使得社區醫院成為醫療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社區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又是社區醫院發展的重難點。因此本文以南京地區為例,通過實地考察、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法,對社區醫院信息化建設水平進行了調查了解。通過對社區醫院信息化調查結果的相關分析,可以看出,雖然南京市大部分社區醫院已經進行了信息化建設,并使用信息管理系統對社區醫院日常工作進行管理,但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改善。

參 考 文 獻

篇(6)

1、社區衛生服務的問題

1.1認識問題 

市場經濟條件下,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新的服務理念滯后,表現為經營管理理念不到位,個體服務態度生硬、治療技術缺陷仍時有發生,衛生資源供不應求的矛盾日趨激烈。同時,部分社區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識也有盲點,大部分群眾經濟狀況一般,一味追求價廉藥品,一方面對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帶來不便,另一方面,對小的社區衛生服務門診的資金運營帶來諸多困難,這些認識上的偏差造成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現狀。醫療衛生屬于公益性、福利性事業,但政府補償機制還沒有到位,如果沒有市場化運作的有償服務,衛生機構本身將無法生存和發展。目前,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方向,只能在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前提下,為社區群眾提供綜合、可及、連續、經濟、方便、有效、基本的衛生服務。

1.2政策問題 

由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前期改革基本未涉及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在開展社區衛生服務過程中,感到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補償機制不到位、衛生資源配置失當[1]、社區衛生服務價格體系不規范使經濟補償沒有合理的依據[2]。長期以來,由于政府投入與補償經濟政策的乏力,如果沒有市場化運作的有償服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本身將無法生存和發展,迫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加重醫療服務“側支循環”,從中汲取“養分”,支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生存、發展。這樣,勢必削弱其他服務功能,違背社區衛生服務的目的和初衷。目前,“以醫養防、以藥補醫”實際上已經成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一種對政府補償不足的補充[3],也就是醫院在業務收支中臨床醫療結余彌補預防經費的不足,以藥品收支結余彌補醫療收支虧損,社區衛生服務如沒有經濟基礎作支撐,發展將受到相當程度的阻礙,因此,必須進一步突出政府行為,充分重視社區衛生服務在社區建設和社區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完善補償機制及配套政策,徹底改變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醫養防、以藥補醫”的主體服務模式,建立政府購買預防保健,合作醫療購買基本醫療,社會購買延伸服務的“三買”機制,改革社區衛生服務的支付形式,使社區衛生服務真正體現價格低廉,服務便捷、有效。原村衛生所轉制而來,還是新設置的單位,均沒有擺脫舊有醫療模式的影響,單純開展醫療行為的現象廣泛存在。

2、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前景的探索

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前景是廣闊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區衛生服務已經愈來愈被人們重視和認識,為了使其進一步發展,針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狀中的一些問題和發展前景做一些初步探討。

2.1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 

政府層面,主要加強對各級干部的政策宣傳,充分重視社區衛生服務在社區建設和社區管理的作用和地位,把社區衛生服務作為醫療體制改革的突破口,進而達到探索根本改革醫療體制,實現徹底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的目的。把其真正列入議事日程,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列入工作目標和考核內容。新聞媒體方面,主要加強對人民群眾的宣傳,使他們充分感受到社區衛生服務是黨和政府的德政民心工程,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方向、服務內容、服務形式、相關政策做專題宣傳,使人民群眾了解、理解、支持和配合社區衛生服務的各項工作。

2.2進一步突出政府行為,完善補償機制及配套政策 

“以醫養防、以藥養醫”是對政府補償不足的補充,實行醫藥體制改革后,建議政府在可能財力下加大對醫院的財力補償,以補充社區衛生服務發展中的資金不足,真正使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全科醫師成為社區居民的守護人。作為醫院管理者,應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大力改善就醫環境,改善服務態度,提高醫療質量,盡可能降低成本節省費用,并重點加強內部運行機制的改革,根據醫改要求,重新確定自己的功能定位和主攻目標。

2.3進一步完善衛生機構內部運行機制,加強全科醫師人才培養,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整體水平的提高 

要建立內部競爭機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優勝劣汰、獎勤罰懶,能者上、庸者下的內部運行機制。短期速成和集中脫產學習方式相結合,系統地、全面地學習全科醫學知識,并廣納人才,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整體素質。

2.4進一步探索社區衛生服務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斷分析、研究、解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老齡化已成為當今社會的重大問題。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對社區衛生服務帶來很大的需求和新的課題。一要解決社區衛生服務站納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統一歸口管理問題。二要在家庭保健合同、戶籍制家庭醫生、家庭護理、社區康復等服務模式上不斷探索發展,根據不同的層次、不同的需求,實行不同的服務新模式和新方法,如家庭照料、臨終關懷、安寧護理等。三要對社區的重點人群,如兒童、婦女、殘疾人和精神病等慢性病病人,建立基礎信息資料,實行系統管理和動態管理。四要在服務方式上采取全科醫生、社區護士、預防保健、公衛醫師組成的團隊服務,以塊為主、分片包干、明確條線、責任到人,建立規范的社區衛生服務的規章制度,全面推進整體服務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斌.社區衛生服務有關問題的思考[J]. 中國全科醫學. 2009(01)

篇(7)

【關鍵詞】 社區衛生服務; 可持續性發展; 研究分析

社區衛生服務是指在一定社區中,由衛生及有關部門向居民提供的預防、醫療、康復和健康促進為內容的衛生保健活動的總稱。近年來,國內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現狀進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對其做一綜述,供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者、研究者及衛生政策制定者參考。

1 總體服務規模

張雪莉[1]根據對《中國衛生統計年鑒》與《中國衛生統計提要》的數據整理發現:2005-2010年,全國(大陸地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總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05年機構數僅為17 128家,至2010年機構數達到32 739家,增加了91.1%。此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由政府承辦的機構數量同樣呈現出上升的趨勢:2006年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所占機構總數比例為4.8%,這一數字與2005年的比例4.0%十分接近;但從2007年開始該比例明顯提高,增加到35%以上;截止2010年該比例進一步增加,高達56.1%。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標準指導意見》規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置“原則上按照街道辦事處范圍或3萬~10萬居民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葉強等[2]對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7個省市、自治區進行了調查,發現大部分省市的設置標準與中央文件保持一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置差異不大。甘肅省的標準則相對比較寬松,“原則上按照街道辦事處范圍或省會城市按照3.5萬~6萬居民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他城市按照3萬~5萬居民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張果等[3]對成都市六大城區所做調查顯示,人群覆蓋率約為5.5萬人/中心。國內有調查顯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服務半徑平均為3.45 km[4]。梁萬年等[5]對北京、南京、無錫、南昌、九江5個城市進行了大樣本調查,結果顯示有62.61%的人能夠確認其住所附近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其中,北京市89.50%的患者步行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只有15 min以內的路程;汪濤等[6]的研究同樣顯示,在福州,76.9%的居民在步行20 min以內可以到達轄區內的社區衛生中心(站)。

我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雖然在近幾年發展較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總體利用率來看,國際平均水平約為50%~80%,而目前我國僅為30%左右[1]。同時,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同,所以各地區之間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速度也存在一定差異[7]。劉茜[8]的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區域之間的社區衛生服務系統效率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東部地區的社區衛生服務系統效率顯著高于中部地區,并且除2008年以外西部地區的社區衛生服務系統效率也顯著高于中部地區。

2 服務內容及服務對象

社區衛生服務應當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為一體。但從現有文獻報道來看,我國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功能發展不平衡,一體化整合不到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襲著醫院的服務模式,難以擺脫傳統的“以藥養醫、以醫養防、重有償輕無償”的經營模式。有調查發現,大部分城市衛生服務中心熱衷于某些醫療性收費服務,但某些需求較高的非收費項目卻無法開展。李順平[9]對重慶40個區縣的調查顯示:兒童系統管理率為85.4%,孕產婦系統管理率為85.2%,但慢性病平均管理率只有61%,70歲以上老人管理率僅為54.2%,責任醫生定期上門服務僅為25%。劉姿等人的調查發現:進行了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社區服務中心僅為30%[10]。張開金等[11]對江蘇省80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展開調查,發現其中100%開展了醫療服務工作,73.8%的社區開展了社區預防,75%的社區開展了社區保健,并為49.3% 的慢性患者建立了檔案,65%的社區開展了社區康復,90%的社區開展了健康教育。

3 資源配置及保障情況

3.1 人力資源的配置情況 有研究顯示,2005-2010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人員數、衛生技術人員數、醫師數與注冊護士數均逐年遞增[1]。目前我國雖然已初步建立了一支相對穩定的基層社區衛生隊伍,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3.1.1 人員結構不合理且學歷與職稱較低 我國社區工作人員中醫護比例失調,其值為1:0.94[12],而各國經驗顯示,醫護比值為1:2~4較為合適。如香港地區社區醫護人員比例為1:4[13]。梁萬年等[5]對我國11個省、200個社區衛生中心所做的調查顯示:我國東部、西部和中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比分別為1.49:1、1.41:1和1.28:1。張雪暉等[14]在對海南省社區衛生隊伍的調查發現:具備中級職稱以上的衛生技術人員僅占25.14%;大專及以下的衛技人員比例高達85.06%。賀利民等[15]對93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配置優劣分析發現:不同地區之間平均每萬人居民配備全科醫師(臨床執業醫師)分別為:發達地區4.64,一般地區3.90,欠發達地區7.23;醫護比分別為:發達地區1.02:1,一般地區0.86:1,欠發達地區0.94:1。眾多調查表明:社區中心人員職稱構成以初級職稱為主(均在50%以上),中級職稱不足(約30%~40%),高級職稱比例更低(不足10%)[5,16]。

3.1.2 人員培訓情況不理想 由于我國多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由基層醫院轉型而來,因此工作人員多為臨床醫務人員轉崗而來,缺乏社區衛生服務需要的綜合素質和全科醫學知識,不能適應“六位一體”的綜合醫療保健服務工作需要。劉桂萍等[17]調查統計,參加全科醫學及社區護士培訓的人數分別為54.99%和52.95%,且培訓形式也以短期的培訓班和講座為主,缺乏系統性和長期性。這與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全科醫生培養需要5~6年的醫學院校教育,畢業后經2~3年臨床培訓,考試合格者發給全科醫師證書相比相差甚遠[16]。

3.2 硬件設備的配置情況 從業務用房情況來看,耿勁松等[18]對南通市展開調查研究發現:其業務用房面積的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為3100(1600,4000)平米;社區衛生服務站業務用房面積的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為200(160,283)平米。社區衛生服務站擁有康復理療設備、心電圖機和健康教育影像設備的比例分別為66.7%、76.7%、80.0%,擁有電腦和血糖儀的比例分別為93.3%和96.7%。王永等[19]對深圳市116家社區中心進行調查,發現在四大類主要的醫療設備中,平均60%以上的社康中心都具備診療類設備和健康教育類設備,其次是預防保健類設備,配置率最低的是康復類設備。李玉強等[20]的調查發現:成都市12家中心房屋面積平均為1 954 125 m2,在科室設置方面,各中心都設置了預防接種室、兒童保健室、婦女保健與計劃生育指導室,僅有2家中心無單獨的健康教育室。從床位設置上看,有研究表明,2005-2010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床位數呈持續增加趨勢:2005年全國床位總數約2.5萬張,到2010年全國床位總數已達到16.9萬張[1]。

3.3 政府財政的支持情況 雖然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補償經費一直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從1999年8萬元/萬人,到2005年30萬元/萬人,但部分地區政府缺乏社區衛生服務的專項經費投入,或者只有啟動資金,而后續資金補充不足[21]。有研究顯示:英國對于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高達40%,而我國的投入卻不足10%[4]。耿勁松等[18]的調查表明,南通市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僅有1家是政府全額撥款單位,26.7%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接受政府差額撥款。李順平[9]的調查也發現:重慶市33%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67%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處于舉步維艱的虧損狀態。因此有學者提出[22],應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的多元籌資渠道,除當前政府撥款、家庭個人衛生服務支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外,鼓勵通過社區籌資或捐贈等在內的多種方式并存。

綜上可見,近年來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事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衛生資源在數量及規模上均得到較大提高,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資金來源的相對不足、社區工作人員尤其是醫務人員的學歷、職稱等要素構成不合理、衛生資源的分布與利用存在著地域差異性等仍是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所面臨的嚴峻問題。

參考文獻

[1]張雪莉.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主要衛生資源配置狀況分析[J].中國衛生資源,2012,15(3):271.

[2]葉強,宗文紅,符曉婷,等.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標準實施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0A):3290-3292.

[3]張果,王蒙,閻正民.成都市社區衛生服務現狀及評價[J].衛生軟科學,2008,20(5):453-456.

[4]丁宏.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相關政策探討[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9,29(7):496-497.

[5]梁萬年,王亞東,李航.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現狀調查[J].中國全科醫學,2006,9(11):908-910.

[6]汪濤,劉平,汪雪蓮,等.福州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及性情況調查[J].衛生軟科學,2008,22(6):472-473.

[7]方源,郭愛民,李靜,等.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現狀調查-東、中、西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經營管理及衛生服務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5,8(17):1389-1395.

[8]劉茜.中國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效率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7):497-499.

[9]李順平.城市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及成本初探[J].衛生經濟研究,2008,(7):26-27.

[10]劉姿,周瑞敏,方艷兵.四川省成都市社區衛生服務現狀調查報告[J].中國全科醫學,2004,7(1):35-36.

[11]張開金,李少冬,許婷,等.江蘇省社區衛生服務內容和方式現況調查[J].中國全科醫學,2004,7(23):1747-1749.

[12]黃哲毅,鄒宇華.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7,24(2):120-121.

[13]李曉惠.香港基層健康服務管理體系簡介及借鑒[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5,4(3):174-175.

[14]張雪暉,吳桂珠,潘文利,等.海南省社區衛生服務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全科醫療,2012,159(6A):1801-1803.

[15]賀利民,謝九漢,張欽昌.93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配置優劣分析[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2,7(2):30.

[16]聶軼飛,尤愛國,王海峰,等.鄭州市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現狀調查[J].當代醫學,2013,19(14):21-22.

[17]劉桂萍,王晶晶,馬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現狀分析及發展策略探討[J].全科護理,2011,9(5):1317-1319.

[18]耿勁松,黃利民,董建成,等.新醫改背景下南通市城市社區衛生資源優化配置與服務評價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16(16):1847-1849.

[19]王永,陳少賢.深圳市寶安區社區衛生服務資源配置現狀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3,26(5):41-43.

[20]李玉強,楊義,景琳,等.2006年四川省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現狀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4A):564-566.

[21]黃哲毅,鄒宇華.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7,24(2):120-1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秋霞免费视频| 欧美性少妇xxxx极品高清hd|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 国产在线永久视频|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第57页| 内射少妇36p九色| 国产精品店|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男人av无码天堂|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的成年私人影院网站| 男女车车的车车网站w98免费 |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 饭桌上故意张开腿让公h视频| 男女车车的车车网站w98免费| 午夜射精日本三级|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 男女高潮激烈免费观看|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 丰满爆乳在线播放|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人妻| 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 熟妇人妻系列av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芒果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专区| 五月开心播播网| 四川少妇搡bbw搡bbbb|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最近2018中文字幕在线高清第一页| 欧美丰满少妇xxxxx| 国产免费观看久久黄av片| 中文字幕av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