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醫療衛生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時間:2023-10-09 11:00: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療衛生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公共服務;醫療衛生;質量改進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公共服務質量改進機制包含了公共服務質量評價、質量獎勵在內的一系列管理運行環節、程序、方式及方法,它是公共服務的質量持續改進的核心內容之一。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完整的公共服務質量改進機制。英國的醫療衛生服務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免費醫療;在運行的60多年里,它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并運行良好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全球各國醫療改革屢遭失敗的背景下,它的良好運行顯得尤為難得。英國在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改進機制建設方面的做法及經驗值得我們認真分析、學習和借鑒。本文探討英國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改進機制建設及其經驗,并指出其對加強我國公共服務質量改進機制建設的啟示。
一、英國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改進機制建設及其經驗
服務質量是醫療衛生服務的生命線。英國《泰晤士報》在世紀之交曾做過一項調查,在回答“你認為政府在20世紀影響英國人生活的最大業績是什么”時,46%的人認為是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 System,英國國民醫療保健服務系統),18%的人認為是福利制度的建立,第三位才是贏得二戰的勝利,占15%。可見NHS對英國人的影響之深。NHS建立于1948年,是英國社會福利制度中最重要一部分。NHS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全民免費醫療,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收入不高的普通民眾,公立醫院占醫院的絕大部分,公立醫院免費或近乎免費地向全體國民提供包括住院、門診、保健、預防等一攬子的醫療服務,以解除國民在健康方面的困擾。它有四個主要目標:一是改善全民健康狀態,減少醫療衛生服務中不平等和不包容;二是確保醫療服務能夠按需提供;三是持續改進和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效用和效率;四是提高公眾選擇醫療衛生服務的可能性與互動性。
在英國,有許多政府、非政府的機構對醫療衛生服務的質量進行監督和改進。雖然這些機構的職責各有不同,但是其宗旨都是促進英國社會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升。20世紀90年代,英國政府意識到NHS缺乏一套全國性的標準,這不利于保持醫療衛生服務的高質量,其服務質量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病人的部分權利被剝奪。因此,在2000年,NHS提出了“2000年行動計劃”。主要措施包括:建立新的機構理念,加大投入;建立一套完整系統的全國性醫療衛生服務標準,同時明確在改革中必須有一線人員的參與,即醫生和患者必須參與醫療衛生服務標準的制定中去,并建立工作責任制,持續改進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英國的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管理逐漸形成一個有效的持續改進機制(如圖1所示)。
圖1英國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持續改進機制框架(作者自制)
1、制定質量標準
英國對于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管理主要是從專業評價與公眾評價兩方面著手,即客觀衡量和患者反饋。客觀衡量包括安全和有效兩個方面:安全――就是患者在接受醫療保健服務時是否能夠免于受到醫療事故的威脅,有效――主要是臨床規范和標準的實施與效果;患者反饋則是患者在接受醫療衛生服務后對服務質量的感受,如患者在接受服務時是否得到尊重,是否在干凈安全的環境中接受服務等等。目前英國的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主要通過衛生服務質量與結果指標體系(QOF)這個平臺來進行評價和反饋。
QOF是一項自愿實施的激勵計劃。它作為普通醫療合同(GMS)的一部分面向所有基礎醫療衛生服務提供者。QOF包括了不同臨床領域標準和指標的設定和患者反饋指標。QOF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包括:(1)讓公眾患者和醫療衛生服務提供利益相關者明確的權利參與到QOF指標體系的構建中;(2)確保指標能夠代表患者、臨床醫生和公共健康中重要的部分;(3)幫助臨床醫生表達在醫療衛生中的問題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4)確保所有指標能夠基于有效的證據;(4)確保客觀、透明、開放、全面的指標設定系統;(5)確保指標能夠定期被審查和更新;(6)確保指標在使用之前經過試行以保證指標的可執行性和易實行性。
衛生服務質量與結果指標體系(QOF)由英國國家臨床評價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在衛生部的委托下與英國國家患者安全局(National Patient Safety AgenCy,NPSA)、皇家醫生學院(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RCP)、皇家全科醫生學院(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RCGP)等機構的合作下制定。NICE直屬于英國衛生部,其主要職能是制定公共醫療衛生、醫療技術和臨床運用的指導標準。每年與全英范圍內大約3000名專家和民眾代表合作制定臨床流行病、臨床、衛生經濟、護理、統計學等方面的各種指南。該機構實行董事會制,董事由衛生部任命。目前NICE有直屬員工500名左右,主要辦公地點在曼徹斯特和倫敦;2011年的預算經費在6750萬英鎊。NICE目前已經制定出了700多種操作指南和規范,仍有200多項正在制定中。NICE計劃對所有疾病都制定相應的指南和規范,并不定期地進行更新,指標制定程序如下(如圖2所示)。
(1)指標信息甄校。首先,對已經在QOF中使用的指標進行重新審查以決定是否仍然適合在指標體系中繼續使用。國家初級醫療發展研究中心和約克健康經濟協會(NPCRDC/YHEC)制定了一個從2009年6月到2012年6月的日程表,該日程表標明什么指標需要被重審以及何時被重審。委員會每年重審大約20-30個指標。而這些指標的重審根據以下信息:最近的數據使用效果、預期的病人與人口數情況、人口統計和例外報告、停止使用當前某個指標的潛在影響、基礎證據資料庫的變化等。NICE每年會審查所有指標的基礎證據資料庫。任何基礎數據資料庫的變化將被授權先于日程表上的計劃審查項目被審查。審查委員會考慮指標的校甄信息建議而廢除某些指標。其次,收集潛在新指標的相關信息。所有信息被QOF指標項目團隊評估后報送至審查委員會,即先由臨床醫生顧問和技術分析員對信息進行評估,然后報送至審查委員會。
(2)審查委員會進行審查和優先排序。首先,委員會審查當前使用的指標是否已經不符合需要而可以被廢除或是否需要調整閾值。新指標的構建主要由國家初級醫療發展研究中心和約克健康經濟協會(NPCRDC/YHEC)來執行,NPCRDC/YHEC根據當前指標使用的效果和預期的閾值使用效果以及變動趨勢制定相應的閾值提高或降低標準。其次,委員會根據公眾的新的需求重審NICE臨床和公共健康指南。委員會每年給出至少25個新的修改建議,而這些
新的建議又反饋給NPCRDC/YHEC,以幫助其今后研究新指標。
(3)指標構建(試行和調整階段)。首先,所有新指標在全英國指定的初級醫療機構中試行。試行主要考察該指標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接受度、可靠性、有效性和意外情況。其次,指標的調整。在試行階段后,該指標的試行效果由包括病人和專家在內的利益相關者提出修改意見,這些意見作為委員會批準一項新指標的重要參考意見。
(4)決議與。委員在審查并綜合了NPCRDC/YHEC的推薦意見和利益相關者的修改建議后決定什么指標將被推行和將被修改。這些決議通過的指標被在NICE的官方網站、指南上,并且這些指標制定的過程和調整的相關依據也會同時公布。
NICE通過網絡向與醫療衛生利益相關者包括公眾患者、醫療衛生服務提供者等征求關于臨床和公共健康的指標或指南制定的意見。同時,這些患者、醫療衛生服務提供者被邀請每年定期對新指標的制定提供相關意見。NICE網站上包括了關于QOF指標制定的信息:制定過程的描述、臨床與公共健康指標制定的提建議途徑、常見問題、委員會會議日期、審查委員會成員、決策的時間等相關信息。
2、質量考核
QOF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核醫療衛生服務組織:(1)組織機構方面;(2)患者反饋;(3)臨床方面。每個方面都包括不同的細分類別和詳細指標。每個指標都有相應的分值,QOF的總分值約為1000分,其中組織機構方面的有162.5分,患者反饋方面有146.5分,臨床方面的有655分。
在臨床方面,目前有10種疾病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指標,包括冠心病、中風、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肺炎、癲癇、甲狀腺機能減退、癌癥、精神病、哮喘。每個病種的子指標都分為記錄、診斷和治療前、治療中三大類指標。以高血壓為例,子指標有5項,記錄類一項:在記錄系統中是否建立一份高血壓病人信息,分值為9分;診斷類有兩項:一是記錄吸煙高血壓病人的記錄中包含其吸煙狀況至少一次的比率,二是吸煙高血壓病人的記錄中包含建議其停止吸煙至少一次的比率,兩項分別是10分;治療類有兩項,一是高血壓病人在過去9個月中有血壓記錄的比率,分值是20分,二是高血壓病人最近一次血壓測試(9個月內)是低于150/90的比率,即考察高血壓病人的治愈率,分值最高是56分。
在組織機構方面,主要包括患者的病例記錄和信息、與患者的交流情況、執業管理、教育和培訓和藥物管理等指標,每項下面都子指標十余項,分值也從1分到10分不等。
在患者反饋方面,英國保健質量委員會(CQC)是英國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管理的最高機構,其主要職能是全面負責英國的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改進。作為QOF的一部分,CQC每年都委托皮克研究所(PiCker Institute)通過醫療衛生服務質量調查來建立全民在接受醫療衛生服務后的反饋機制。2002年以來,有1600萬英國患者接受了醫療衛生服務質量調查并報告了他們接受醫療衛生服務的相關經歷。調查者運用事先精心設計好的問題對患者進行調查,以更好地反映他們在接受醫療服務時的具體情況。調查報告重點突出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提高的地方。調查報告被送至相應的醫療衛生管理部門,管理部門據此整改并提升所轄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質量。這些報告包括了眾多服務質量提升指南,目前可從CQC網站獲得的最新的服務提升實用指南有《讓患者在醫院感覺更好》、《善用患者的反饋:一個實用工具包》、《尊重、隱私和尊嚴》、《聆聽患者的心聲》和《提升急診部門內部的信息交流》等。而其他方面的服務還包括兒童健康監測、產科服務等項目。
每年皮克研究所結合該地區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服務的工作量和居民的患病情況,結合適當的系數調整,向初級衛生保健機構撥款。QOF的指標大多是以最佳指標作為標桿來計算得分的,因此大部分的醫療機構盡管做足了“分內事”,但是都不能夠得到所有的分數,比如在臨床服務方面,大多數醫療機構的得分只能是總分的40%-90%。因為QOF的考核與NHS對醫療機構的經費掛鉤,所以盡管是否執行QOF是自愿的,全英絕大部分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都在使用QOF。
3、考核結果的公布
英國保健質量委員會(CQC)向公眾定期公布英國衛生服務機構的質量賬戶(quality aCCount)。英國保健質量委員會(CQC)是依照2008年的健康與社會保健法成立的。成立CQC的目的是運用專業知識促進和提升社會健康和社會保健,保障公民的權利。2009年4月1日,CQC以英格蘭健康和成人社會保健的獨立監管機構的身份開始運營,它是英國唯一的包括健康和成人社會保健領域兩個領域的監管機構。從2009年4月開始,所有的健康服務和社會保健提供者都必須去到CQC注冊并證明所提供的服務符合質量和安全標準。
除了CQC會定期提供質量賬戶讓公眾參考,方便患者在就醫時的選擇外,NHS每年也都會以年報的形式公布每年的醫療衛生公共服務質量報告。質量報告主要分為醫療安全、效果、患者反饋三方面,從最新的年報(如圖3所示)中可以看出,在反映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各個主要指標中,2009-2010年度與2008-2009年度相比,大都有所改善,只有在梭菌感染和平均住院時間上略差于上一年度。這說明,在英國當前的質量管理體系下,英國的醫療衛生質量是呈現一種良性提升的趨勢。
除了QOF的考核與NHS對醫療機構的補助掛鉤外,還有其他各種醫療衛生方面的質量獎勵,如質量與創新委員會(Commission for Quality and Innova-tion)支付獎勵、臨床優化獎(CliniCal exCellenCe awards)、NHS燈塔計劃等。NHS燈塔計劃為樹立“最佳實踐”典范的意愿和一般工作者(GPs)頒獎,支持獲獎者利用該計劃發展并傳播其先進經驗,主要是一種標桿管理的思想;燈塔身份一年有效,并對好的做法進行協調和展示提供財政獎勵。另外,NHS開發了健康與社會保健年度獎,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進和傳播措施,基于英國保健改進學院的“協作”創意,將專家和工作人員整合在一起,追求其最大程度的組織績效改進。這些競爭性質量獎勵機制能帶來許多好處,如促進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改進、醫療衛生部門的改革、公眾信任度增加、機構效用提高、促進創新、優秀經驗共享等等。
二、對我國公共服務質量改進機制建設的啟示
1、建立一個全面通用的公共服務評價體系
我國應該建立一套類似于英國QOF,在全國范圍內通用的公共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首先,目前我國并沒有針對公共服務的全國通用的評價標準,所以各地方政府或研究機構在對公共服務進行評價的時候,僅是根據各自對公共服務質量的理解設定評價指標,這樣一方面得出來的結論沒有橫向的可比性,比如某個地方政府對本地區的公共服務進行了評價,但是因為其他地方在評價時所用的指標體系不同,所以無從對比參照;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好壞優劣,如此在評價的過程中就無法對本地方公共服務質量的好壞作出全面客觀的評價,更不
用說改進公共服務質量了。另一方面,混亂的指標體系造成資源的浪費;不同的地方政府或研究機構運用財政資金進行公共服務評價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但這些評價結果和建議由于評價指標體系的不同而無法在全國范圍內被運用或借鑒。
因此,我國目前應該開始著手建立一套具有指導意義的指標體系框架,各地方政府與研究機構在對各自公共服務質量進行評價時就可以參考這套指標體系框架,在此基礎上豐富和補充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指標設置,并在這套指標體系框架使用中,定期對指標進行審查檢驗,及時廢除不合適的指標或添加必要的新指標。通過一段時間的運行積累,可以形成一套比較完善且實用的指標體系。與此同時,指標體系的定期審查檢驗機制必須永久沿用,確保指標體系能夠不斷地更新與發展,以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形勢和公眾對公共服務質量的要求。
2、建立統一的公共服務質量管理機構
我國應該建立一個類似于英國CQC的公共服務質量最高管理機構,全面負責我國的公共服務質量改善。這個公共服務質量管理機構可以采用委員會制,在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由政府官員、公眾學者、公民等公共服務利益相關方代表組成,并建立常設機構,實行全職代表制。該機構負責全國性的公共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制定與完善工作,同時定期向公眾權威的公共服務質量評價報告以及公共服務改進建議。另外,該機構應該與民間組織合作,充分調動第三部門與研究機構的力量,共同對公共服務質量進行監督評價以促進公共服務的持續改進。
這個機構建立的意義在于:一方面有了最權威的官方機構對公共服務質量進行監督評價和改進,可以解決當前公共服務質量評價群龍無首,不同機構各自為政的現狀,既節約了社會成本,同時也提高了評價的可信度和服務質量改進的執行力;另一方面,對提高公民對公共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和對政府的信任度大有裨益。
3、公共服務評價過程中應重視公眾滿意度調查
[關鍵詞]醫院會計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模式
我國現行的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是1999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醫院會計制度》。
《醫院會計制度》制度實施十年以來,我國醫療衛生領域面臨的政治經濟環境和內部運行機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行的《醫院會計制度》已經無法滿足管理和核算的要求,醫院會計制度改革勢在必行。為此,財政部于2009年8月12日了《醫院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并于2010年7月30日了《醫院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二);于2010年7月15日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一、兩制征求意見稿與現行醫院會計制度相比的重要變化
文中所提的兩制征求意見稿,是指2009年和2010年兩次征求意見的《醫院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和2010年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下同)。兩制征求意見稿與現行醫院會計制度相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本文重點闡述探討以下兩方面的變化。
(一)醫療衛生機構采用雙制并存、分類核算的制度形式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與發展,醫療衛生機構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特別是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之后,我國各級政府加大了對衛生機構的投入力度,調整了衛生資源配置,以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救治水平,全國醫療衛生機構變化較大。
為了適應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變化,我國在進行現行醫院會計制度改革時,將現行的醫療衛生機構分為兩部分,即: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并分別制定了《醫院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形成了醫療衛生機構會計雙制并存、分類核算的制度形式,改變了原來個制度、一個會計核算基礎的制度形式。
(二)我國醫療衛生機構會計核算基礎的轉換
我國現行的醫療衛生機構會計核算基礎采用的是收付實現制。這個會計核算基礎在當時情況下實施是必要的。十幾年后的今天,我國醫療衛生領域面臨的政治經濟環境和內部運行機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公共產品理論和新公共管理理論不斷完善,都對我國醫療衛生機構采用的收付實現制提出了挑戰。
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我國于2009年和2010年頒布的兩制征求意見稿摒棄了原有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基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采用修正的收付實現制,公立醫院會計采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并根據兩類醫療衛生機構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辦法。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固定資產不提折舊,而公立醫院則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二、兩制征求意見稿存在的不是
現已頒布的兩制征求意見稿存在很多不足,本文著重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一)《醫院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二)的依據是不恰當的
在《醫院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二)第一部分第一款中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及國家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其中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是于1997年頒布的,當時是“試行”,而這個試行存活至今已有十多年了。現在制定的新的會計制度不應該再依據這個“試行”的會計準則。
(二)從適用范圍上看,醫療衛生機構的會計制度存在一定的遺漏
對于會計制度的適用范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規定:“本制度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政府舉辦的獨立核算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舉辦的非營利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參照執行。”《醫院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二)規定:“本制度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級各類獨立核算的公立醫院(以下簡稱醫院),包括綜合醫院、專科醫院、門診部(所)、療養院等”。
根據財政部《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的政府支出功能分類中規定,我國的醫療衛生機構包括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其中:公立醫院包括:綜合醫院、中醫(民族)醫院、傳染病醫院、職業病防治醫院、精神病醫院、婦產醫院、兒童醫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城市社區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其他等、公共衛生機構包括: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婦幼保健機構、精神衛生機構、應急救治機構、采供血機構等。
從已經頒布的《醫院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二)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的適用范圍上看,并沒有包括公共衛生機構。因此,會計制度的涵蓋范圍與財政收支的統計口徑不一致;因此,筆者認為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的適用范圍存在一定的遺漏。
(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會計核算中,“修正的收付實現制”應用得不夠明顯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第一部分總說明”第四款中規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會計核算采用修正的收付實現制”。在財政部關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制定說明中提到修正的收付實現制時,列舉的是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而通過固定基金進行核算的事例。這與現行醫院采用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方法是相同的,而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中的其他業務處理上并沒有明顯體現出收付實現制的“修正”問題。
三、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模式的選擇
(一)選擇適當的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形式
為了充分考慮不同醫療衛生機構性質上的差異,設計會計制度時可以考慮采用選擇以下方法。
第一種方法:按照不同的醫療衛生機構設計不同的會計制度。
按照我國現在的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設計思路,是將醫療衛生機構中各類機構分別制定會計制度。那么,醫療衛生機構則應當按照政府收支分類中涉及的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分別制定會計制度,即:增加《公共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同時將已頒布的《醫院會計制度》改為《公立醫院會計制度》,形成《公立醫院會計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公共衛生機構會計制度》三制共存的制度體系。
這種制度體系適用范圍明確,會計核算的針對性更強、更具體,但是過于繁瑣。僅僅醫療衛生機構就設置三個會計制度,那么,我國眾多類型的事業單位在業務上都有差別,甚至有些事業單位的業務特點很突出,是不是需要制定多個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呢?如果這樣,就容易出現1997
年前的幾十余種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并存的局面。
第二種方法:將《醫院會計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合并,對特殊業務設置“章”進行規定。
在這種模式下,只設置一個會計制度。可以稱為《醫院會計制度》或《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c在這個會計制度中,對各種醫療衛生機構的會計核算進行統一規范,對于不同類別的醫療衛生機構,如,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殊業務的處理,可以設章分別進行規定。這是因為,根據我國醫改的精神,醫療衛生機構雖然存在業務性質和內容上的差異,但都應該堅持公益性原則,所以,即使不同的醫療衛生機構在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補償兩方面程度不同,但是,不存在實質性差別,所以將《醫院會計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合并,再分章節分別說明特殊業務的處理方法是有可行’性的。
第三種方法:將《醫院會計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合并,確定準則+制度的形式。
在這種形式下,將《醫院會計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兩個制度合并,采用企業會計制度規范的模式,即,制定個相當于企業會計基本準則的《醫療衛生機構會計準則》,對醫療衛生機構的基本業務和核算要求進行規定。然后制定《公立醫院會計核算指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核算指南》、《公共衛生機構會計核算指南》,分別規范不同的醫療衛生機構殊業務的會計核算。
后兩種設置方法的優點之一是,可以根據需要全部或局部修改會計制度。隨著我國醫改的深入,也許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也許會計制度還需要進行比較大的調整。如,2010年6月,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向20國集團多倫多會議建議:“20國集團應鼓勵各國政府采用權責發生制會計”。如果政府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的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中采用的“修正的收付實現制”,將會在不遠的將來又要重新進行修訂。這樣會大大提高會計制度建設和實施的成本,會影響會計信息口徑的穩定性,會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如果采用后兩種制度形式,可以將制度在需要時進行局部修改。
后兩種設置方法的優點之二是,在醫療機構會計制度實施中可以將會計科目進行統一編號,便于管理部門進行監管,也便于財政部門進行數據統計和資料的匯總,將不同類別醫院的業務完整地得以反映。同時,這種設置方法可以避免制度問的重復。
另外,《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尚未出臺,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財務制度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財務制度的協調是一個及其重要的問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醫院會計制度》做得越復雜,它們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協調難度就越大,因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設計應當更多地考慮可以進行局部修改的會計制度形式。
(二)確定合理的會計制度制定依據
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的制定的確需要以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準則為依據。但是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準則畢竟尚未出臺,為此,筆者建議,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作為《醫院會計制度》依據的問題需要暫時做一個補充說明,即:在“《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后面補充“暫定”,進行說明,并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的修訂工作作為繼續研究的內容,盡快完成其修訂工作。
另外,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是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體系中的一部分,雖然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的改革走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之前,但是也應該將其與將要頒布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相協調,使得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在整體改革上體現成本效益原則,實現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體系整體上的科學與合理。
(三)恰當定位會計核算基礎及其應用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中規定采用修正的收付實現制。但是如果沒有一定量典型的業務支持修正的收付實現制,則沒有必要一定將其會計核算基礎定位于修正的收付實現制。從另外個角度看,作為提供公共產品的基層衛生醫療機構,雖然其定位為公益性,但是成本核算也應該適度地進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中對成本核算部分并沒有做較為具體規定,如果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進一步梳理成本核算的內容,修正的收付實現制就具備了相應的業務支持,那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核算基礎的理論與應用就能夠實現對接。
一、此工作由院長負總責,[文秘站網文章-找范文,到文秘站網]院辦公室具體負責組織實施、監督檢查、整改落實等。
二、主動定期收集征求病人意見的方式方法:
㈠定期組織召開"行風建設(工休)座談會"。院長主持,召開院級座談會每月1次,不得少于30人;科主任或護士長主持,召開科室座談會每月1~2次,不得少于20人。通過面對面的形式聽取患者及家屬的"怨言",收集意見及建議,解答群眾提出的各種問題。
㈡聘請行風評議監督員。繼續從社會各界、各行業的同志中聘請醫院院外行風評議監督員,定期召開社會監督員會議,傾聽他們的意見及建議。
㈢定期組織行風評議監督員等到門診、住院病人當中、出院病人家中及機關事業單位、社區進行問卷調查和巡訪,隨時把握病人對醫院滿意度的變化情況。
㈣實行職能科室負責人定期到病區征詢意見制度,每月上旬職能科室負責人定期到病區傾聽病人意見,了解病人對科室有關工作、制度落實情況的評價。
㈤醫院設立意見箱和表揚、批抨、建議欄,每月由專人搜集和開啟意見箱;公布舉報電話,所有員工均掛牌上崗,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三、主動定期收集征求病人意見的內容:
㈠征詢醫護人員醫德醫風、行風建設方面的意見建議:
1、向病人及其家屬征詢他所接觸到的本科室或其他科室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有無對患者生、冷、硬、推、拖現象;言語是否文明、責任性和技術水平如何、解釋工作是否耐心、入院宣教工作是否到位;對提出的各項問題是否及時解決辦理、是否隨叫隨到。有何建議要求。
2、向病人及其家屬征詢醫務人員有無行業不正之風:有無利用工作之便索要、收受"紅包"、吃請;是否因病施治、合理檢查、合理用藥;有無開大處方、亂收費、濫檢查、搭車開藥、搭車檢查;有無偽造病歷、化驗單、疾病證明等醫療文書;有無以醫謀私,吃、拿、卡、要等。有何建議要求。
㈡征詢在就醫條件、就醫環境方面的意見建議:
向病人詢問各項便民設施和后勤保障(如導診服務、各科在崗人員展示牌、科室位置示意圖、食堂、開水供應等)是否到位;衛生清掃如何;醫務人員是否做到"四輕";病房管理如何等,有何建議要求。
一、組織領導
縣衛生局負責組織領導和協調各單位“衛生行風大家評”活動,通過問卷、座談、回訪以及明察暗訪,采集服務對象、衛生行風監督員、社會群眾對醫療衛生行風服務的評議意見等辦法進行。
二、評議對象
各醫療衛生單位。
三、評議內容
(一)醫療機構
1.是否開展上級部署的有關行風方面的主題活動;
2.是否進行醫德醫風考評,建立醫德醫風檔案,把醫德醫風考評與獎懲、晉升、評優掛鉤;
3.是否規范醫療服務和收費行為,實行費用清單或費用查詢制;
4.是否實行院務公開、主動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5.是否落實便民措施,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務;
6.是否認真開展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專項工作;
7.是否參加以政府為主導、以省為單位的藥品網上集中采購和大型醫用設備招標采購,并積極推進高值醫用材料、低值醫用耗材、醫用膠片、檢驗試劑的招標工作;
8.是否有收受或索要“紅包”、回扣的行為;
9.是否認真受理醫德醫風投訴,嚴肅查處違紀違規行為。
(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
1.是否開展上級部署的有關行風方面的主題活動;
2.是否貫徹落實醫德考評制度,建立對工作人員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3.是否做到公正執法,履行職責;
4.是否做到辦事公開,清正廉潔;
5.是否做到行為規范,服務熱情;
6.是否做到方便快捷,提高效率;
7.是否認真開展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專項工作;
8.是否認真受理行業作風投訴,嚴肅查處違紀違規行為。
四、評議方式
(一)問卷
問卷調查由縣衛生局糾風辦采取隨機方式,組織患者(患者家屬)、服務對象、衛生行風社會監督員或社會群眾進行。
醫療單位住院、出院、門診患者(患者家屬)問卷(見附件1)調查數量,醫療單位不少于30份,視醫院實際開放床位數酌情增加。
鄉鎮防保站服務對象問卷(見附表2)調查數量,視情而定。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服務對象問卷(見附表3、4)調查數量,視情而定。
縣衛生局糾風辦對各單位組織二次至三次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結果作為評先評優或其他獎勵的依據。
各醫療單位每月對本單位科室進行一次問卷(見附表1)調查。問卷調查結果作為被評議科室評先評優或其他獎勵的依據。
衛生行風社會監督員每年一般組織兩次問卷(見附表5、6、7、8)調查。每名監督員問卷調查30份。聘任單位負責提供問卷表,并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收集、統計、分析和反饋。問卷調查結果作為聘任單位評先評優或其他獎勵的依據。
社會群眾問卷(見附表9、10、11)調查的方式、數量,視情而定。
(二)座談
各單位聘請的衛生行風社會監督員,一般每年召集一次座談會,面對面聽取意見建議。
其他座談會視情召開。
對座談會上的意見建議要進行梳理、分析、反饋,應該解決并有條件解決的問題要及時解決,應該解決但不具備解決條件的問題或按規定不能解決的問題要進行說明。
(三)回訪
各醫療單位應通過電話或信件等形式,有選擇地回訪出院患者(患者家屬)或服務對象,回訪結合醫院管理年工作要求進行。
(四)明察暗訪
縣衛生局糾風辦將對評議對象明察暗訪一般每年不少于二次,形式不限。
五、評議等級
(一)分值計算
1.每類評議的平均分按以下權重計算,相加得出綜合評分。
(1)服務對象評議的平均分×30%
(2)衛生行風社會監督員評議的平均分×20%
(3)社會群眾評議的平均分×20%
(4)衛生行政部門檢查評議的平均分×30%
2.綜合評分=(1)+(2)+(3)+(4)
(二)等級劃分
綜合評分在90分以上為優秀;80分以上為良好;70分以上為合格;60分以上為基本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
六、評議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單位要把組織開展“衛生行風大家評”活動情況納入糾風目標責任制檢查內容,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加強對活動的宣傳,動員組織群眾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提供人員、經費等各種評議條件,確保評議活動順利進行。
(二)堅持公平公正原則。評議活動應嚴格按照方案的要求進行,要堅持實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則,堅持對各醫療衛生單位和對人民群眾負責的原則,防止走過場或弄虛作假。
根據縣委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的工作安排,我們第十二巡回指導組于10月21日-24日到所屬的醫療單位開展了調研指導。各醫療衛生單位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均能夠按照規定動作、時間節點,保質保量完成前期主題教育,現將本組指導情況報告如下:
一、前期工作開展情況
1.高度重視,強化領導。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各醫療衛生單位分別成立了領導小組,并相繼召開主題教育動員會,對主題教育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每個單位均安排了專門人負責主題教育工作。
2.狠抓學習,力求實效。一是開展集中學習。各醫療衛生單位堅持每周利用半天的時間組織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地學,一頁一頁讀、一句一句悟,做到了通篇誦讀,真正掌握其精髓要義。二是舉辦讀書班。各單位于10月8日-16日相繼舉辦了讀書班,采取領導輔導、集中學習、學習研討、觀看視頻等方式進行學習,切實做到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啟發、相互促進。三是組織集中測試。10月14日-18日,各醫療衛生單位相繼組織開展了主題教育集中測試,在職黨員均參加了集中測試,測試成績都在合格以上。
3.正視問題,落實整改。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都能以端正的態度檢視問題,通過組織座談、開展談心活動、發放征求意見表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切實把自己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認真地開展自我檢視反思。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由于醫療衛生單位的特殊性,部分黨員的學時還達不到要求;
二是“學懂弄通做實”的程度、成果轉化的程度還不夠;
三是在檢視問題問題,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方面,還沒有完全做到見人見事,
三、下步工作措施
1.改進學習方式。營造學習氛圍,提高學習興趣,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同時充分發揮好每名黨員的特長和作用,鼓勵開展崗位練兵,做好傳、幫、帶活動。
1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文獻問題總結與分析
1.1問題總結借助中國知網(CNKI)期刊及碩博論文庫,對1992-2010年在《中國醫院管理雜志》、《中華醫院管理》、《中國衛生事業管理》、《衛生經濟研究》等相關專業期刊發表的文章及公開發表的碩博論文,課題組選取了涉及到我國農村三級網絡系統問題的文章及論文共80篇,進行了分析、歸納整理。農村三級網絡系統作為為農村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有機系統,共同承擔著預防保健、緊急救治、健康教育等一系列重要任務,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整體關系不協調(文獻提及率50%),衛生資源配備不合理(文獻提及率41.3%),新農合制度不完善(文獻提及率25%),功能定位不清楚(文獻提及率20%)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著三級網絡整體功能的發揮。
1.2問題分析三級網絡缺乏有效的縱向聯系,是整體關系不協調的重要表現。三級網絡系統運行中,縣級醫院忽視對鄉鎮衛生院的指導監督,鄉鎮衛生院又缺乏對村衛生室的指導。縣級醫療機構、鄉衛生院、村衛生室三者之間協調關系己名存實亡,存在無序競爭。當前農村醫療衛生結構、布局不合理,衛生資源缺乏與局部浪費并存。現有的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極不合理,是文獻反映較為突出的問題。醫院的營利傾向導致醫院為爭奪病源而“同室操戈”,各級醫療機構之間相互搶奪病源而成為競爭關系,使衛生行政部門當初設計的不同等級醫院分管不同的病人以及雙向轉診制度形同虛設[2]。
2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系統實證調查問題總結及分析
2.1問題總結為進一步了解三級醫療網絡系統存在的問題,2010年4-8月,選擇山東省4個地市8個縣市進行走訪,并開展了針對衛生局(100份)、縣級醫療機構(125份)、鄉鎮衛生院(120份)、村衛生室(130份)三級醫療機構及村民(500份)的問卷調查。有關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系統整體問題的調查主要有以下結果(表1):關于網絡系統整體協調性,33.3%的衛生局受調查人員認為三級網絡存在問題,高達94.7%的縣級醫療機構受調查人員認為存在問題,94.5%的鄉鎮衛生院受訪者認為存在問題,90%的村衛生室人員認為存在問題;對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隸屬關系沒有理順問題的調查,衛生局同意率16.7%,縣級醫院同意率29.7%,而43.4%的鄉鎮衛生院受訪者認為以上問題十分嚴重。另外,衛生局(同意率41.7%)和縣級醫院(同意率63.2%)的多數受訪者認為三者在理論上存在協調關系但現實中協調效果不佳,甚至有68.4%的鄉鎮衛生院的受訪者認為這一問題影響嚴重。且三者之間關系的公眾認知度低。具體而言,在對村民的調查中發現,46.3%的村民不知道村衛生室與鄉鎮衛生院是何關系,60.3%不知道村衛生室與縣級醫院是何關系,54%不知道鄉鎮衛生院與縣級醫院是何關系。
2.2問題分析農村三級醫療網絡系統的整體性差,其提供的整體功能部分缺失或者職能履行不到位,尤其村民對三級醫療機構服務的滿意度評價不高。著眼于三級網絡整體性來看,存在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所擔負的職責與擁有資源不匹配;三級醫療機構對于功能定位執行不到位;對各級醫療機構的運行缺乏有效監督管理;患者信息不能共享等。
3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系統優化的對策
3.1提升縣級衛生主管部門的管理效力縣級衛生局作為農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絡的主管部門,其效率與能力影響并決定著其效率。政府對醫療服務市場進行規制的目標是力圖控制醫療費用、實現公平和可及性以及保證服務質量,不同目標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矛盾,所以需要規制部門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權衡,決定優先實現何種目標[3]。在調查中,多方都對衛生主管部門的管理效率評價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三級醫療機構對“系統整體管理與監督不到位”問題的認同率較高。這都對衛生主管部門的管理能力與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衛生局就管理效力在以下幾方面應該提高或改善,措施包括:加強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規劃,內容應該包括對各級醫療機構的數量與規模、投資額度、相互之間關系方面制訂規劃;細化管理細則,對三級醫療機構完善監控與管理制度,實施整體目標導向的考核;強化農民的監督權,通過引入農民參與監管來促進三級網絡系統效率的提高;引入第三方機構的力量提升監督力度。
3.2建立利益相關者多方協商機制,優化網絡整體效率借鑒利益相關者理論,衛生主管部門組織構建農村三級網絡系統利益相關者參與監督協商機制。農村三級網絡系統相關利益者主要包括縣市級政府、衛生局、農村居民、縣級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縣新農合保險事業處等。衛生局轉換角色,由管理者單一角色細化為協調者、管理者、規劃者。在這種設想下,以衛生主管部門為主導,成立三級網管理委員會(圖2),吸引多方參與,形成一個利益相關者參與的多方議事解決問題的機構,同時協商構想細化形成一系列運行制度。關于三級網絡管理委員會的組建與運行構想包括:首先,職能定位于代表多方意見與權力成為衛生主管部門的參謀助手;其次,權力賦予范圍在于建議與監督權為主;再次,其目標在于三級網絡效率的提升;最后,最大的改進在于設立兼顧三級網絡多方利益的協商機制。
3.3實施三級遞階控制的網絡控制保證其整體性目前,三級網絡更多表現為整體性外在形式,而其運行中整體性表現令人擔憂。對村民的調查顯示高達62.6%的村民沒有感受到三級網絡是一個整體。根據系統協調理論應科學設立三級局控機構,設計實施縣級衛生局總控、縣級醫療機構一級局部控制、鄉鎮衛生院二級局控的控制層級,形成三級遞階控制的一體化控制結構。(1)縣級衛生局著眼于三級網絡系統的整體性,必須明確與實施總控管理職責。(2)縣級醫療機構擔負起對鄉鎮衛生院的指導與管理職能,建立三層級醫療機構利益一致的機制。(3)明確界定鄉鎮衛生院的三級局部控制職能,尤其擔負對所屬區域村衛生室的管理職能。(4)衛生主管部門等組成的三級網管理委員會成為充分吸收各方意見,兼顧多方利益之后的總協調控制機構的“總參謀部”,將會大大提升衛生主管部門的管理效力。
3.4系統功能層級目標進一步明確與優化,加強鄉鎮、村兩級醫療機構功能理論上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中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三者的定位非常清晰,但實際運行中仍存在偏差。就網絡提供的多個職能調查,村民對于健康教育的評價最低,高達32%的農村居民沒有感覺到健康教育的職能。為了優化系統功能,在總目標清楚的前提下,需要進一步明確各子系統的目標。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必須強化農村三級網絡發展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功能。其次,在政府行政壟斷與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市場,系統從外部獲得的資源日益向高端集中、向醫療集中、向專業技術和高精尖設備集中。這導致了縣、鄉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在設備、技術能力等多方面的巨大差距。實際情況來看,為村民提供多數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鄉、村兩級機構反而資源匱乏。在目標明確與層級優化后,農村三級網絡的資源分配方向應結合功能需要,向鄉鎮、村兩級網絡傾斜,政府的力量應積聚在優化系統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提供者身上。
當前醫院的內部審計工作內容范圍狹窄,一般是審計財務部門的收支情況,糾正不合乎規定的行為,主要是行使監督職能。可是在醫療衛生改革全面開展時期,醫療單位的競爭形式也趨于嚴峻,促使醫院的各項體制在運行過程中就會面臨更高的需求。另外,隨著醫院財務人員專業水平的提升以及會計電算化的廣泛應用,財務中的錯誤會減少到最低,這樣審計機構單純對財務進行審計的工作內容已經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只有不斷延伸審計范圍才能適應當前的醫療衛生改革新形勢[3]。
在現行的法律法規中,只有衛生部頒布的《衛生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涉及到了醫院內部審計工作,因為醫院的特殊性,國家對醫院的內部審計并沒有具體要求和準則,也未對其作出細節性的規范[4],這種漠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醫院內部審計工作的缺失,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可以參照,審計部門出具的審計意見和建議也被忽視,從而造成與醫院糾紛時常發生。所以,在審計意見執行中常會與被執行部門發生糾紛,在審計建設的落實過程中,執行力度落實困難。
解決當前內審工作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1內審機構獨立
建立醫院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才能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諸如對醫院進行評價、鑒證以及管理等作用。內部審計在單位是必不可少的部門,它可以起到監督作用,但也不證明高于一切,如果一切以內部審計為核心,那么就失去了醫院本有的職能作用。醫院的職責是治病救人,只有建立科學的審計法規,才有利于管理。醫院內部的審計部門既擁有獨立性,但也要與其它職能部門合作,還要與財務、紀檢、監察等部門區別開來,明確職責;負責審計的人員直接由院領導管轄,可以獨立行使審計職權。
2提高醫院內審人員的素質
隨著時代的進步,審計人員也要大力提升自身素質。隨著醫院的發展,對審計人員的數量和素質都有了新要求,內部審計人員的隊伍要隨之增加。作為醫院來講,應選調技術過硬,有正確道德觀的高素質人才進入內部審計隊伍,一方面能帶動人員的審計工作效率,盡快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對內審人員進行一系列的業績評價,目的也是促進內審人員自身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作為內審人員要加深自身修養,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拓寬知識渠道,改變單一的知識結構,掌握多種技能,為審計工作打好基礎。學習形式可以多樣化,可通過自學、培訓、繼續教育等方式進行審計人員的素質培養。
3延伸審計范圍,發揮審計作用
隨著醫療衛生改革的全面開展,內部審計范圍也要隨之延伸,內審不但要監督醫院財務狀況,還要在履行對醫院經濟工作監督的職權內,逐漸向效益管理拓展[5]。站在經濟的角度,找出醫院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協助醫院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幫助醫院完善和健全內控制度;在監督的同時,實施專項審計及審計調查工作,并根據情況提出有益的建議,樹立起內部審計在各部門的信譽,積極發揮審計工作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