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0:28: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互聯網技術革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15年,總理在全國兩會上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的宏大計劃,提出了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作為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對我國的復興崛起具有深遠的意義。
我們的國家人口眾多,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全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必將成為全球資源消耗第一大國,全球能源消耗第一大國,全球人居工程及水利工程建設第一大國。目前我國與之相應的企業有國家電網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大唐電力、華能國際、系列煤炭央企、水電公司、礦業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等特大型企業,這些企業是我們國家發展的基石和保證,是代表國家產業走出國門的先頭兵,這些領域的技術革新也應納入國家戰略,不然,我們的制造業就沒有堅強的保障,我們的國家安全也就沒有了堅強的保障。
國家硬實力,是國家正常運行所需物質財富、能源以及生存環境的生產保障能力,是第二產業的全產業鏈,亦即工業的全產業鏈。若要確保上述國家硬實力自主、獨立、先進和強大,我們就必須發展“自主可控,技術超越”的工業體系,打造“中國工業2025”。我們建議將“中國工業2025”提升為國家戰略,使得“中國工業2025”戰略與中央的“一帶一路”戰略相呼應,通過發展國家硬實力,來保障和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為國家發展贏得良好的外部環境,提升國家影響力,提升國家軟實力,從而實現國家的復興崛起。
歐洲文藝復興之后,荷蘭、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英國等國家的經濟先后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多數國家的發展以農業、貿易和殖民地掠奪為主,只有英國抓住了因蒸汽機的發明而推動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這一歷史機遇,并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制定了保護創新的專利法。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英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英國領導世界發展潮流100多年直至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可以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就了英國的崛起。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力電子技術推動了全球第二次工業革命。因為美國有愛迪生、斯泰因梅茨、特斯拉等電力電子技術發明家,有以GE為代表的全球領先的電力電子企業,美國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并成為全球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人類生產方式和經濟的全面影響,美國發展成為了全球經濟強國。
到20世紀50年代,隨著晶體管、半導體技術和集成電路技術的發明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全球催生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在這一次工業革命中,日本抓住了機遇,并發展為全球經濟強國。
兩個世紀以來,全球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每次工業革命都誕生了一個新的世界經濟強國。
以互聯網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為核心技術驅動力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悄然到來,歐洲以德國西門子公司為代表的企業提出了“工業4.0”戰略,該戰略旨在盡量保留德國工業存量技術優勢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在工業控制領域的應用。美國以GE公司為代表的企業也提出了“工業互聯網”戰略,將互聯網技術和理念全面、深入地引入工業領域,重塑智能工業新時代。德國和美國對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技術推動力認知是一致的,他們如此力推互聯網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都是希望掌握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話語權,確保其自身在全球經濟的領先優勢,都有著深厚的國家戰略考量。
打造“雙創熱土” 完善資源生態圈
11月17日至18日,在烏鎮舉辦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首次組織了一場1+1+N形式的“雙創熱土”互聯網產業項目對接會系列活動,包含1場由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浙江省科學技術廳和浙江省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聯合承辦的“浙江省互聯網產業發展推介會”,1個互聯網主題園區展示區,以及4場專題對接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和麗水綠谷信息產業園聯合承辦的“創客中國優秀項目對接會”,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和蕭山科技城管理局聯合承辦的“大數據項目對接會”,創業黑馬和中國(杭州)產業互聯網小鎮聯合承辦的“產業互聯網項目對接會”、氧氣資本和杭州未來科技城聯合承辦的“氧氣中國互聯網項目對接會”。
網信領域“雙創”的一大特點是給點陽光就燦爛,在適宜的時機下甚至能產生裂變式增長。“雙創熱土”項目對接會由資本方、項目方和園區三方構成的雙創展區、雙創項目洽談對接會,形成“為園區找項目,為項目找資本”的良性生態式項目對接。
“雙創熱土”互聯網產業項目對接會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傅正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世界互聯網大會已經是一個互聯網的生態圈,這屆我們引入了更多的創客,更多的互聯網小微企業和創投資本,他們能夠使我們整個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資源生態圈更加完善。”
來自浙江臺州的陳曉強剛剛介紹完3D制鞋技術,還沒走下臺,即被來自北京、杭州等地的投資人團團圍住,這種對接形式被項目方稱之為“高效、快速的對接機會”。氧氣資本合伙人楊柳在會上說,“今年的創投圈,不啻一場‘冰與火之歌’,資本寒冬說辭依舊不斷。但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有一部分人孕育了新的機會、挖掘出新潛能,安全‘過冬’,拿到了下一輪的競技資格。”
據組委會透露,本屆雙創一共組織了528個國內外互聯網項目來參會,邀請了125家創投機構和資本方到場,匯集了浙江20多個特色園區,并精選7家園區在場內設展;在會議期間,有8個項目舉行簽約儀式,總簽約投資額超40億元人民幣。
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的風口上,一個新的項目或產品的,一個新模式的形成,都極易受到媒體的關注,“雙創”也不列外,“雙創熱土”互聯網項目對接會現場以場場爆滿的高入座率,頻頻引來媒體的掃境或采訪。
項目對接風向標 產業互聯網受青睞
專場對接會上,工信部信息中心創客中國組織了今年全國賽區獲獎項目和部分優秀項目來此路演,一上午時間路演30多個項目,各項目被高度濃縮,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試圖能爭取四分鐘的上_演講時間;北京中關村大數據聯盟發動全國各大數據聯盟成員來參會,一時間,來自全國各地從事大數據應用領域的各路精英,擠爆僅能容120余人的小會場,清華大學案例研究室主任邱東曉形容這是一次國內大數據產業大佬的聚會。
相對項目方的熱情,園區和資本方則趨于理性,更青睞于產業相結合的互聯網項目。
杭州余杭區副區長黃宏瞻在會上介紹,余杭區提出打造中國(杭州)產業互聯網小鎮的概念,將遵循“政、產、學、研、用、資、介”七位一體的產業幫扶理念,建立以智能制造與產業互聯網研究為核心的綜合賦能中心,形成生產制造全過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周期,互聯網化系統解決方案的產業生態系統,深度鏈接并服務于“制造業+互聯網”。
而杭州周邊的蕭山科技城則將目標鎖定工業大數據產業,蕭山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長金聰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科技城布局工業大數據,是要為蕭山當地制造業創新轉型提前謀劃。如今,蕭山區政府已規劃出占地200畝、總投資約27億元人民幣的工業大數據產業基地,規劃引進培育工業大數據相關企業200家。
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在會上表示,在整個經濟下行時期,產業與互聯網的結合成為一個新的熱點,中國傳統產業的效率在互聯網技術和資本的助力下,有了顯著地效率。
找鋼網創始人王東在會上分析說,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背后是互聯網技術的個性,而這個個性將對產業升級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是靠海量融資、燒錢補貼的方式獲得市場,更重要的是要回歸商業本質,提升行業的效率。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高職高專;專業建設;專業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32-0024-02移動互聯網現今已是世界上發展最快、最具潛力的IT業務之一。相關科技的迅猛發展也給當前的高等教育無盡的機會和挑戰,在新技術不斷涌現、各學科不斷融合的情況下,如何針對高等教育特別是高職高專類教育進行專業改制,是教育從業人員時刻關注的核心。
如何提高就業率,真正實現零距離就業,讓學生與科技市場需求無縫對接,始終是高職高專院校的重要使命。本文就以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移動通信運營與服務》專業的建設過程為例,探討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帶動下,高職高專院校專業改革的新方向。
一、產業發展研究:中國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趨勢
迄今為止,移動互聯網技術革新為社會發展已經帶來質的飛躍。不用強調微博的力量有多么強大,每日涌現的媒體新聞已經給出答案。而微博只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之一,就已經揭示出龐大的市場潛力和應用前景。根據CNNIC《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截至到2011年底,中國手機網民用戶3.56億,占總體網民中的比例達到69.4%”、“傳統互聯網用戶開始向手機網絡融合”、“移動互聯網潛在的巨大市場空間正在逐漸釋放”。而普華永道的最新預測資料顯示,“移動互聯網用戶2016年將突破29億,這比目前網絡用戶要多出兩倍多,其中超過10億的用戶是來自中國。”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離不開網絡數據基礎架構的革新。其中,最熱門的技術則是云計算技術的應用。最基礎的應用案例就是通過網絡訪問可以把各種數據存儲在服務器端,也就是通常人們講到的“云”端。,目前,華東地區擁有眾多的云計算服務中心。隨著云計算技術的開源和應用,也會給IT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轉變,并提供更多新型的就業機會。
不僅如此,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還推動了我國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國于2010年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第四代通信技術4G,開創了由我國主導通訊技術行業標準的先河。借用中國移動董事長的比喻“3G時代支持用戶之間點對點的可視通話,但進入4G時代之后,用戶可以在飛馳的汽車上開高清視頻會議”。4G技術的發展,也會推動移動互聯網行業的飛速擴張。與此同時,新型產業鏈的崛起,必將對傳統通信行業的就業崗位造成沖擊。
二、本地就業市場研究:本地及華東地區移動通信行業的發展前景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擁有數個國家和省級重點開發區。信息技術是蘇州經濟的支柱產業,其中蘇州工業園區的信息技術類企業的比例高達80%,世界五百強企業中有100多家在蘇州落戶。經濟的飛速發展必然帶動相關服務產業的增長,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通信技術的大力支撐。
隨著通信產業鏈的深入調整,華東地區的上海、無錫、杭州等城市已經被列為云計算中心的試點城市。而蘇州也于2011年頒布了《蘇州市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并確立了“軟體云計算”的戰略部署。各地市級政府都將涉及移動互聯網、云計算、4G的發展作為未來通信行業的重點產業支柱。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本地的就業市場帶來繁榮。
從我院就業中心的調研可以發現,本地移動通信業務迅猛發展,蘇州及周邊地區對移動通信服務人才的需求旺盛。但高職高專院校傳統的人才培養能力分層模式、專業建設和培養方案,都不足以應對當今移動通訊行業迅猛發展的崗位需求。企業對人才需求量的急速膨脹,這對高職院校來說是很大的機遇,也是極大的挑戰。
三、就業崗位需求調查和“移動通信運營與服務”的專業建設方向
目前,相關移動通信專業的通訊電子、軟件技術等專業的建設在各大高校中已經很普遍。但培養目標普遍集中在軟件開發、通信技術和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專項技術應用,有些專業培養方案與當前迅猛發展的IT就業市場脫節,無法很好地適應變革中的移動通信產業鏈的崗位需求。教學模式單一、培養目標不清晰、理論與實踐脫節等現象造成就業市場缺口與企業人才難覓的尷尬局面。
研究本地相關的就業市場后,我院對各大電信運營商、設備商及各級服務分包商的需求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現今對人才的需求,必須使新型管理服務與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方案相結合,才能為現有移動互聯網的轉型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我院進一步組織調研,特別是針對華東就業市場,與相關企業的管理層多次進行深入溝通。詳細規劃了相關的教學內容、培養方案和就業方向,經過相關市場的反饋和校方的多次修正后,經教委批準正式成立“移動通信運營與服務”專業。該專業采用“3+2矩陣”的教學模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并融入了當今前沿的通信技術知識,如下一代移動通信規劃、無線移動安全策略、云計算基礎知識和設備維護、移動增值業務開發等。同時,學生也能學習相關移動通信運營的管理知識和市場學等知識。專業建設以實踐教學為中心,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采用多種真實和模擬實訓,扎實地培養就業市場所需的實用型復合人才,以應對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帶動下新型產業鏈帶來的技術和崗位需求的變革。
四、“移動通信運營與服務”的專業特色
1.以實踐教學為中心、“零公里”就業為導向,貫徹有效教學理念
“移動通信運營與服務”專業摒棄了傳統的教育能力分層模式,以“零公里”就業為主線來構建專業課程體系。通過課堂上的理論學習,以實踐教學為基礎,組織校內模擬業務實訓,并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情景化實踐。通過跨專業跨技能的聯合項目教學、綜合實訓課程和企業實習,有效填平了學生上崗前的能力溝壑。學校倡導“項目、教學的無界化”來貫徹“有效教學理念”,不僅使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利用,還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進而強化了師生的專業綜合能力。
2.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專業教學改革,提升綜合能力
我院通過縝密分析,融入必要的前沿科技知識,對一些基礎類課程加以整合,克服了傳統專業分類和理論知識過多、不利于提高綜合能力培養的弊端。通過創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辦公室,模擬企業真實項目和流程的培訓,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以便增強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同時強化實踐性教學在高職高專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3.“雙證結合”,增強就業競爭力
我院實行雙證教學模式,即以“學歷證書+專業認證”雙證雙修為特色的新型教育模式。學生在完成規定課程的同時,還會接受專業化、標準化的職業技能教育。畢業后不僅可獲得相關專業的學歷認證,還能夠申請相關的職業資格或技能認證。突出職業發展的針對性,讓學生在就業市場具有鮮明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
以上列舉了“移動通信運營與服務”專業的部分特色,都是經過反復實踐提煉出的專業建設要旨。我院一直秉持“為產業辦學”的思路,以研究行業發展為導向,以學生就業為前提,滿足未來國家發展和學生職業規劃的雙重目標。近幾年,移動通信行業將會從傳統的單一技術層面逐步轉型為全方位的IT運營服務管理,未來移動通信類企業所需的是具備技術、管理、服務等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互聯網+”農村信用社策略
0引言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已經開始融入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較為深遠。農村信用社面臨的對象大多為農民,雖然互聯網金融可以為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奠定較好的技術基礎,但是對于農村信用社而言,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較為滯后,農民對于科學技術的掌握能力不足,因此使得我國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存在較多的問題。新時期要求農村信用社能夠根據直面發展機遇和挑戰,促進自身的發展。以下文章就“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信用社的發展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1“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信用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信貸投放不足
農村信用社主要對象是農民,但是從金融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農村市場的信貸投放量要遠遠小于城鎮,這點我們可以從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業務的金額和數量明顯看出來。這種保險箱的發生主要與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對象有關,但是也與農村信用社在發展中不得不提高貸款的門檻有關。為了加強對風險的控制,大部分農村信用社在發展過程中會要求農民能夠提供第二還款來源,如果無法提供則拒絕進行貸款。這方面的要求對于部分農民而言屬于難度系數較大的,因此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客戶數量大大減少,更多的農民會選擇從其他的渠道進行貸款,導致我國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受到嚴重的限制。
1.2金融產品有待創新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銀行和信用社在發展過程中也必須要從客戶的實際需求出發,創新金融產品,獲得客戶的喜愛和歡迎。但是農村信用社在發展過程中依然沿用過去的發展模式,其主要的經營業務是存貸款業務,代收代付的業務以及保險的業務也僅作為少量的補充,而金融產品的研發和服務的提供更是稀少。因此,相對于農村市場日益增長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需求而言,農村信用社當前的經營和發展模式還存在較多的不足,嚴重限制了農村信用社的長遠發展,也導致了更多客戶的流失,不利于擴大農村信用社的發展規模。
1.3服務質量和水平限制
農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當地人,其學歷水平和專業素質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服務意識方面也較為落后,因此導致我國農村信用社的服務質量和水平還存在較多的不足,嚴重制約了農村信用社的長遠發展。“互聯網+”的到來不僅改變了人們的金融和理財方式,還轉變了人們的思維,使客戶對農村信用社的服務和金融產品的需求更加多樣化,要求農村信用社不僅要為客戶開發更多的金融產品,還要求農村信用社能夠加強對服務的創新。當前我國農村信用社的業務水平還有待提高,服務質量也還存在明顯的不足,對于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更新和研發也仍然處于初級水平,亟待提高。
1.4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完善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要求農村信用社在發展過程中也能夠跟上時展的角度,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提高農村信用社在金融市場競爭中的實力,為農村信用社的長遠發展奠定技術和環境基礎。然而,從當前我國農村信用社的金融發展情況來看,由于受到當地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限制,農村信用社要想設置足夠的網點必須要花費大量的成本,而農村信用社自身的發展水平又較低,難以在短時間內容獲得較高的利益。因此,我國農村信用社的金融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自助設備、網絡銀行以及pos機等的配置率不高,使用率也較低,嚴重制約了農村信用社的長遠發展。
1.5人員素質問題較為突出
農村信用社的人才結構問題一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受晉升空間、農村經濟以及生活環境等的影響,我國農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員在專業度上還存在較多的不足,且在人才結構上也呈現出明顯看的老齡化特征,這對于增強農村信用社的競爭實力、拓展的業務、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以及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等十分不利,需要引起農村信用社領導的注意。此外,“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必然要求農村信用社工作人員能夠加強對計算機的掌握,能夠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網上數據分析和系統建立,推動農村信用社業務的拓展和發展。
2“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信用社的發展策略
2.1調整市場經營結構
首先,農村信用社應該要進行機構改革,完善農村信用社的體制建設。農村信用社在新時期的發展必須要重視客戶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憑條來進行產品的更新和服務的拓展,幫助促進農村信用社的更好發展;其次,加強對客戶的定位和分析。要拓展農村信用社的業務渠道,吸引更多的客戶來源必須要求農村信用社能夠加強對可的市場定位,了解客戶的實際需求,并針對實際情況進行經營策略、產品開發以及服務創新等的調整。具體來說,第一,農村信用社應該要加強對金融市場的分先,提高風險控制能力,保證農村信用社始終處于低風險的經營狀態;第二,農村信用社要立足三農,從小做起,從分散的業務做起,針對“小微”客戶進行創新和發展;第三,開始當地營銷,利用農村信用社的當地化特征進行特色發展,拓展業務渠道,做好市場營銷工作。
2.2加強農村資料的利用和整合
農村資源對于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作用,如農村的經濟條件較為落后,科學技術普及率較低等,但是,農村資源也可以在某方面促進農村信用社的長遠發展。例如,農村信用社可以根據農村的特色進行傳統業務的調整和優化。農村信用社可以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采用組合擔保的形式推廣業務,如“信用+保證+抵押”、“信用+保證”、“信用+抵押”組合等。抵押的物品可以是土地也可以是林地,根據農民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這樣既能夠滿足農民的貸款需求,又能夠降低貸款門檻。
此外,農村信用社還可以實現“小微”的貸款形式,即調整貸款的最低額度,滿足農民的貸款需求。
2.3創新互聯網技術發展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要求農村信用社在發展過程中也必須要加強對科學技術的應用,采用新的金融發展模式進行經營和發展,增加農村信用社在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優勢。這就要求農村信用社必須要實現技術革新,并在技術革新的同時加強體制的改革、因此,農村信用社需要加強互聯網金融合作平臺的建設,增加基礎設施投入,為農村信用社的金融業務和金融產品服務的創新提供基礎。此外,農村信用社還需要加強對工作人員專業素質的提高,加強人力資源建設,提高農村信用社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升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和質量,促進農村信用社的更好發展。
2.4不斷拓展經營業務
農村信用社要實現業務的拓展必須要求其能夠利用自身的獨特優勢來進行發展。首先,農村信用社應該要加強對客戶的鞏固,找準市場定位和自身定位,創新業務和產品,牢牢把握農民和“三農”市場,鞏固原有的客戶資源;其次,農村信用社需要加強對活期存款的重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活期存款的利息增加,方便人們的日常使用,要求農村信用社也必須要跟上金融市場發展模式的變化,提升客戶活期存款的價值,加強對活期存款的管理;最后,實現轉型,爭取更多的客戶,為客戶提供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和產品。
3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既面臨著較好的發展機遇又迎接著巨大的挑戰,要求農村信用社能夠根據時代的變化合理調整經營和發展策略,如加強對市場經營結構的調整,加強農村資料的利用和整合,創新互聯網技術發展等,促進農村信用社更好發展。參考文獻:
[1]柯毅強,鄭路遠.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應對策略探析――以德清農商銀行為例[J].浙江金融,2015,06:62-65.
[2]葉萬全.論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創新發展策略[J].經濟研究參考,2015,29:84-86.
[3]賈康,杜華,王兆峰.新常態下農村金融機構基層網點轉型發展的思考――以古浪縣農村信用社為例[J].甘肅金融,2015,09:39-41.
[4]倪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農村信用社發展趨向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5,17:292.
[5]張宇,吳君妍.普惠金融視角下的農村金融模式風險防控研究――以小額保險+小額貸款為例[J].中國商論,2015,11:57-59.
黃黎明:
互聯網金融可能顛覆金融行業
在推動金融創新,服務中小企業方面,隸屬于平安保險的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陸金所)在行業中無疑處于領先地位,陸金所副總經理黃黎明在此次互聯網金融峰會上發表主題演講闡述了其對于互聯網金融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
黃黎明首先表示,目前的互聯網金融并不具備顛覆性。他細數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網銀、網上證券交易、第三方支付、阿里小貸、互聯網基金銷售平臺(余額寶)、P2P與眾籌。并指出,上述模式或是將傳統金融搬到網上,或是傳統金融與互聯網合作的產物,總之,其與傳統金融的互補性強于顛覆性。
黃黎明接下來對“顛覆”給出了自己的定義:“我們一般講顛覆的機會,要不就是技術革新,要不就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出現,彌補現有的市場缺陷。”因此,只有能夠彌補現有市場缺陷的新模式,才稱得上是“顛覆性”的。他給出了目前金融市場存在的四點缺陷:資產與負債流動不匹配;國內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的金融需求難以滿足;實體經濟和中小投資者找不到投資機會;傳統金融機構資金運營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黃黎明認為,未來互聯網金融通過大數據技術、網絡平臺等手段解決上述市場問題,從而徹底顛覆傳統金融。但他同時強調,顛覆實現的前提,是互聯網應堅持公開分享互聯網信息。他以阿里小貸為例:“阿里自己做風投當然好,但是也做不好。因為借款者可以通過阿里小貸借款,也可以通過其他人借錢。阿里只能通過自己的數據判斷給他多少錢是安全的,但是不知道其他人借給他多少錢。在互聯網上這些信息共享是必須的,互聯網金融一定比線下的金融跑得快。你還要公開透明,贏得信任,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最后,黃黎明指出,互聯網金融牽扯專業較多,伴隨自身發展,相關各方之間關系會日趨復雜,身份功能模糊化。因此,一方面應形成相互合作的供應鏈;另一方面,監管部門要轉變思路,從根據主體監管變為根據業務監管。
史一文:
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金融的范疇
“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互聯網”,這是一個問題。這一問題的答案不僅反映了人們對于這一新生事物的理解,還關系到未來在相關領域傳統金融機構和新興互聯網企業誰將占據主導地位。中國工商銀行總行信貸管理部網絡融資業務中心副總經理史一文的演講即由此展開。史一文的開場白內容耐人尋味:“房間里面非常熱,跟互聯網金融熱度一樣,我坐在下面有點涼意,聽到很多‘顛覆’,很多‘危機’,也敲醒了警鐘。事實上,銀行對互聯網的態度是積極擁抱的,所以我想說的是,銀行并不是21世紀的恐龍,而是21世紀的藍色巨人!”
接下來,史一文著重介紹了工商銀行應用互聯網技術創新自身金融業務的經驗。工行在2006年即投產網絡循環貸款,2007年開發網商信用貸款,2009年成立第一家專門服務機構,“2011年整個網絡交易額突破了1000億,今天非常高興和大家分享貸款余額突破了2000億。”對于未來的發展方向,史一文表示,工行從三個方向進行深入考慮。首先是發展綜合電商平臺,計劃打造“支付加融資模式”的,集網上購物、貸款等為一體的融資平臺;其次是做細金融服務,同時在商品流通領域深入挖掘;最后是在支撐環節推進數據戰略的實施,擴大數據來源,提高數據智能化的應用,構建大數據的業務體系。
史一文認為,首先,互聯網金融本質上屬于金融的范疇,其次,互聯網企業和金融企業兩者之間各有短長。“我非常希望看到互聯網企業和金融企業,特別是銀行,能夠相互合作,發揮彼此優勢,才能把互聯網金融做大做強。”
方以涵:借助互聯網實現普惠金融
互聯網金融為人們展現了“普惠金融”的美好前景。宜信公司副總裁方以涵的演講,即圍繞著這一主題展開。
普惠金融是聯合國為宣傳小額信貸推出的概念:為所有的群體提供金融服務。方以涵表示,普惠金融正是希望覆蓋包括農民,包括企業,包括學生的社會大眾。“我們普惠金融更多關注的是幾千萬小微企業主和農民。”盡管普惠金融體現了人們美好的愿景,但在具體落實上,仍存在諸多困難。而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有助于這些問題的解決。
首先,互聯網可以幫助金融機構覆蓋小微企業主與偏遠地區農戶。借助互聯網,這些客戶可將自己的信息及相關資料上傳,金融機構通過遠程桌面進行信用審核。金融機構還可以推出手機貸款的APP,通過手機上傳資料,完成后期的審核、放款以及還款。“小微企業主做生意的間隙就把借款申請搞定,不用到門店,很方便。”方以涵表示,上述手段在國外已經實現并有成功案例。在征信方面,一些國外企業應用互聯網進行信用評估,提出數千個變量,在5秒內完成審核,違約率比應用傳統手段低60%。這對于信用體系不完善的中國,意義重大。融資方面,目前在國內外都十分火爆的P2P無疑是理想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方以涵在演講中提到,金融服務對象的能力建設問題將是普惠金融面對的一大挑戰。“光解決錢的問題還不夠,比如說我們服務的大學畢業生,不在好的機構學到好的知識、好的技能,還會有障礙。”最初,宜信曾經對其服務的小微企業主進行培訓,指導他們如何提升自己的品牌、營銷和財務管理水平,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這些客戶喜歡用碎片化的時間解決自身問題。于是,宜信轉而制作短視頻的教育課件,深受歡迎。
最后,方以涵著重介紹了宜信推出的P2P品牌——宜農貸。該產品通過P2P模式,將籌集到的資金用于幫助小微企業主和貧困農戶,鼓勵其創業,門檻非常低。方以涵表示,宜農貸不僅可以實現金融服務的功能,還能在其他領域發揮作用。例如,一些家庭讓子女接觸宜農貸平臺,培養其理財意識和能力,收效良好。
8月初,宜農貸融資已經突破5000萬元,擁有“愛心人士”10萬人以上,資助農戶8700戶。考慮到網站用戶的增長,為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宜信開發了相關的移動APP。方以涵表示,目前宜農貸提供的服務還只是“冰山一角”,“我們還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通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幫助農戶學習農業知識,幫助他們銷售農產品,幫助他們孩子的學習,我對這個是非常期待的。”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
【中圖分類號】F83
市場競爭、技術革新迫使銀行尋求更加有力和有效的手段來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而競爭能力即增強獲取客戶和維護客戶的能力。因此,積極進取的銀行會更加關注技術創新的動態,并積極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去優化渠道建設或設計新渠道,從而提高與客戶的接觸點,加大市場影響力,特別是對移動端的影響力。對于銀行業來說,技術進步推動了客戶服務模式的變革,這些變革主要體現在銀行與客戶的互動,及銀行產品和交易流程的創新等方面。為了適應市場不斷變化,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金融需求,各家銀行都在積極引進新技術,改造老系統或者設計新業務系統,創新客戶服務方式,提升客戶體驗的滿意度,想方設法地留住老客戶,獲取新客戶,在服務好客戶的同時,創造新的業務增長點。
一、互聯網技術進步正在促進格局變革
互聯網金融的新高度是物聯網金融。物聯網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正在顛覆傳統手段對人的服務方式。如倉儲金融、物流金融、質押品管理等都是因為物聯網技術進步而產生和發展的。技術進步是金融創新的基礎,而技術本身也帶來了客戶服務模式的變革。
百度、阿里、騰訊等起初僅做搜索、網上貿易、信息服務;京東開始也只是涉足電器產品網購,物流人員使用銀聯手持POS;鏈家地產搭建房地產網上交易平臺時最早也僅做二手房交易信息服務。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極大地拓展了客戶服務的外延。這些公司的共同點就是在信息化系統建設時,起點高,前瞻性設計,且自主研發。他們一開始就實現了“去IOE”①,為各自的云架構、大數據、分布式管理、柔性的多平臺互聯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為其成為當今市場上難以撼動的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奠定了堅實基礎。
互聯網平臺不同于傳統的銀行業和零售商,具有漩渦效應的特點,而金融科技公司能否生存和發展,通過成功者的經驗,有其規律可循。
二、銀行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公司發展比較
銀行的互聯網化發展之路與互聯網公司的金融化發展之路差別很大。起點、方向、從事的主營業務等都差異很大,相交之處形成跨界競爭。然而伴隨著新常態的經濟環境,各種不確定因素與日俱增,目前各自都遇到了一些瓶頸:互聯網金融公司在信用管理和支付風險管理方面遇到了較大的問題,緊緊依靠所謂的大數據就給客戶授信是很難維持長久的。同時,銀行在支付場景方面顯得力不從心,PC支付和移動支付兩大市場被阿里公司和騰訊公司占領;本來可以依靠銀聯的線下支付場景競爭也是相當激烈。
目前商業銀行面對互聯網時代競爭需要解決的挑戰和難題,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如何做到“以客戶為中心”
這方面互聯網金融的服務比銀行做得好。銀行業提出“以客戶為中心”已有多年,然而沒有人能說清楚它的具體概念,也沒有衡量標準。當下的銀行服務客戶方面還是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如客戶服務和營銷信息管理比較分散、客戶信息動態維護有名無實、技術上比較成熟的ACRM(分析型客戶關系管理)和OCRM(操作型客戶關系管理)兩大平臺難以形成統一架構等。
(二)渠道管理問題
由于銀行的信息系統建設起步于信息化發展的初期,當初的想法僅僅是以機器代替人來處理一些賬務和報表統計分析。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快發展,交易方式也隨之變化;當移動互聯技術蓬勃發展時,交易場景的多樣化帶來了接入方式的多樣化,這樣的業態也逼迫渠道建設不斷添加功能,迄今架構優化整合步履艱難、進展緩慢。但需要認識到銀行的接入方式雖然在不斷增加,信息接入后的中后臺處理沒有什么差別,只要在接入端的信息做分類處理,完全可以搭建相對統一的渠道管理平臺,更進一步可以實現渠道接入端的配置功能。
(三)銀行信息化建設的歷史遺留問題
較之互聯網公司的銷售平臺,客戶可以查到產品銷售后的評價、在平臺上提意見或建議等,非常人性化和具有親和力。移動互聯技術已經改變了傳統市場營銷方式,市場競爭對銷售與服務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業銀行的平臺未來必須具備社交功能、客戶訂制功能、銀行主動營銷功能等。
三、互聯網業態下銀行業務的拓展空間
商業銀行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去復制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客戶服務模式。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公司業務有交叉,但是關注點不同、主營業務差異很大。因此,銀行業對技術進步的引進方式也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考慮,需要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做出特色。
就大眾業務而言,銀行正面臨互聯網公司的挑戰。到2015年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為2 595家,全年貸款成交額為9 823.04億元,歷史累計為13 652.21億元,2015年的交易額是以往總和的兩倍。2015年二季度全國銀行機構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249.76億筆,金額達594.15億元。其中,移動支付業務22.86億筆,金額達26.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1.34%和445.14%。阿里的“螞蟻花唄”、京東的“白條”及鏈家的住房信貸業務,已經開始挑戰銀行傳統的消費信貸業務。
就個性化客戶而言,大數據、云計算、社交平臺、垂直搜索引擎等技術對業務的幫助也很大。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公司銀行中小客戶、同業銀行客戶等都具有自身網上交易習慣,借助新技術去改善客戶關系管理、授信業務管理、交易結算業務等很有必要。
2016年是經濟金融形勢更加復雜的一年。所以,服務好客戶,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是商業銀行當前的首要任務。客戶服務模式的變革依靠技術進步,移動互聯技術植入到客戶關系管理,與云技術相結合可以實現客戶信息的共享和動態更新;渠道入口的整合可以更好地實現跨界連通,增加交易金融的接入點。
四、技術進步下的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
未來商業銀行的競爭力提升,在于能否通過引入移動互聯技術,培育互聯網生態圈,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引入媒體化和社群化營銷模式,更好地適應新的市場環境變化和需求,讓營銷更為精準。具體舉措有:
(一)整合并優化客戶服務平臺,使其更符合“以客戶為中心”要求
要進一步加強與客戶溝通信息能力的建設,實現客戶信息跨渠道共享。譬如,理財經理在為客戶服務時,能看到客戶近期的交易行為;授信審查人員能看到錄入信息以外的客戶相關信息;客戶服務人員能看到投訴客戶的相關信息、更好地了解客戶的訴求。為此,相應的管理體制機制必須建立,來保證客戶信息使用合乎規定,同時信息動態變更準確。銀行與客戶溝通質量的改善是永恒的主題,客戶服務與管理平臺要引入互動機制,真正讓平臺活起來;客戶經理、理財經理可以通過社群來了解客戶情況,并把信息傳遞給平臺保存。
(二)建立移動互聯技術下的銷售及客戶服務管理平臺
2016年的移動互聯熱點,在于智能應用、眾媒交互、交易金融、跨界合作、智能出行等。媒體化營銷的五大支柱,是產品、價格、服務、內容、社群。客戶服務的模式決定銷售的結果。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就客戶的理財產品而言,包含銀行開發產品、信托產品、私募產品等,種類繁多讓人目不暇接。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給客戶推薦合適的產品,直接關系到銷售結果成敗。未來銀行可以考慮通過客戶社交化、流量發放標簽化和活動欄目化,逐步形成品牌效應。
(三)以移動互聯技術入手整合渠道、改善客戶體驗、提高資源效率
具體方向:一是營業網點業務數字化,提高客戶對交易的參與度;二是自助業務平臺化,提高智能處理水平。通過渠道整合可以將前端不同渠道、不同場景的接入與后臺系統的業務邏輯處理隔離開來,避免新增渠道或新增場景入口時需要整條業務線的改造和調整,提高資源效率,為客戶提供跨渠道的一致性體驗。通過渠道整合層的隔離及業務樞紐層的串聯,將新產品,新服務組裝起來提供給市場。
從2015年3家傳統銀行的互聯網轉型案例中可以看到這方面的一些有益嘗試:一是類似興業銀行的銀銀通平臺對接小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搞同業合作平臺,目前該平臺已成為獨立運作的數據公司;二是人民銀行和相關的政府管理部門出臺一些文件,規范了互聯網貸款(P2P)資金托管,規范了第三方支付的3類賬戶,明確了網上銀行和實體銀行的3類賬戶;三是針對移動互聯技術的不斷創新,客戶的接入方式多元化,這帶來了用戶使用場景、用戶需求的多元化。
渠道與銀行各類業務的現狀和未來拓展緊密相關,因此銀行業更應重視渠道整合。曾經在銀行業耳熟能詳的“渠道為王”口號,表明了渠道建設的與客戶服務、維護、拓展等關系重大。渠道平臺與客戶管理平臺,產品銷售及客戶服務平臺之間關系緊密。在移動互聯時代,通過從技術入手,處理好這些關系,才能夠做好客戶服務工作,為客戶創造更好的應用場景和交易入口,增加銀行的支付結算交易量,加強銀行與客戶之間的粘性,從而不斷拓展業務、獲得未來長遠的可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常兆春.移動金融發展趨勢及其思考[J].前沿,2015, 12:83-87.
[2]侯本旗.移動互聯時代銀行服務模式[J].中國金融, 2015,13:28-30.
有沒有想過:每一輛汽車都像智能手機一樣,變成一個個性化“伙伴”,播放著你的音樂,用著你喜歡的APP,操作著你喜歡的界面。
有一款專門為車聯網而開發的APP叫做“Orangetame OpenBeak”,在駕駛的時候能實時收到來自Twitter的更新信息,也能讀出那些最新的評論。無論你是否親身實踐過,這就是車聯網給未來的駕駛體驗所帶來的沖擊。
有人會說“車聯網”并不新鮮,但一直雷聲大、雨點小。現在,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持續發酵之下,“車聯網”的腳步越發真切:2012年,寶馬開始在國產寶馬汽車上搭載寶馬互聯駕駛(Connect Drive)系統,寶馬Mini則搭載了Mini互聯空間站;福特汽車在新福克斯上搭載了SYNC(車載多媒體通訊娛樂系統),奧迪也在部分車型上嘗試用奧迪Connect;2012年12月的凱迪拉克CUE系統,電容觸屏使回饋感更為直接……
這些汽車自身系統的升級還只是必要的硬件支持,“車聯網”的真正落地更得益于合適的軟環境——移動互聯網思維,iPhone不但顛覆了手機行業,也給汽車業帶來了很多啟發。很多在智能手機端初露端倪的商業模式,都有可能被車聯網所借鑒,因為二者有著兩個核心的相同點——智能和移動。如大多車載導航地圖都已添加了本地生活指引,餐飲、娛樂、服務盡在其中,借助LBS技術,一塊小小的車載屏幕聯通了網絡與現實。
而止步于“信息提示”,似乎還沒有挖掘出“車聯網”的全部潛力,是否能為車主的“入店消費”提供一些更為不可抗拒的理由呢?來看看下邊這個星巴克的例子。
移動互聯網、車聯網、LBS、移動支付……幾條線索的發展都匯聚于此,車聯網的商業應用也可以并不只局限于汽車本身,完全可以延伸至其他生活服務品類。幾年來,國內車聯網企業一直苦于在C端(消費者層面)如何突破,星巴克的這個外賣車道的案例興許可以拋磚引玉。
其實早在2011年,中國首個“車載購物平臺”就已出現,由聯華超市、中國聯通、啟明信息和銀聯電子支付等四家企業聯合發起。從這四家企業的各自屬性就可了解到車載購物的產業鏈,其是將車載信息、移動支付、商超實體網絡等整合到一起。
業內人士也表示這在技術上并不難實現,但為何幾年來一直未有大規模發展呢?“從技術上來說難度并不高,同時這一服務可能還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人們在車上的時間就相對有限;另外購物平臺提供的產品也許不是那么豐富;還有就是導航儀屏幕大小的購物界面可能還是會比較小,從用戶體驗來說未必會很好。”深圳亞美訊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產品策劃李祥認為。
同時,他還表示,車聯網一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關鍵要看是否能探索出一套盈利模式。“比如現在在出租車車載屏幕上可以看到很多廣告,假設今后能在車載信息平臺上投放一些廣告的話,也可以成為車聯網的盈利點。”
對于車主來說,車聯網帶來的是更為方便、時尚的生活體驗;而對于廣告商來說,車聯網所帶來的營銷空間或許會超出我們的想象。
JD Power(美國一市場調查機構)去年針對美國市場的調查顯示,在擁有智能手機的汽車消費者中,有77%的人對于車聯網很感興趣。不難想象,繼電視屏幕、電腦屏幕、手機屏幕之后,汽車系統屏幕可能就是被廣告商搶占的下一個領地。
【案例】
星巴克推“汽車咖啡”一邊走路一邊捧著杯咖啡,這就是很多人眼中的“星巴克范兒”。有沒有想過,在今后,你可以一邊開著車,一邊買上一杯星巴克咖啡啦。
2013年年初有報道稱,全球最大咖啡連鎖運營商星巴克正在建設更多的外賣車道,2013年新開設的店鋪中60%都將擁有外賣車道,以滿足人們隨時隨地點餐的需求。而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星巴克門店有車道。
星巴克中國方面隨即在回應中表示,目前外賣車道還主要是在歐美市場,中國市場暫時還沒有具體的計劃。
雖然國內的星巴克粉絲不能在第一時間體驗到“汽車咖啡”,但在歐美極為普遍的肯德基“汽車穿梭餐廳”早已在國內出現。與汽車穿梭餐廳相比,這一次星巴克不是設立“外賣車道”如此簡單,而且還搭載上了“車聯網”的先進理念。
根據星巴克的計劃,建設更多的外賣車道不僅僅是意在與麥當勞、肯德基競爭,同時他們更為看重的是汽車系統的創新空間,車內的觸屏操控面板將會擁有更多功能,比如點餐功能,消費者可以在進星巴克之前就點好了餐,只需到店去取餐。
有分析稱,這種新的方式將會滿足人們隨時隨地點餐的需求,并且隨著汽車內部觸屏操控面板功能的齊全,這對于那些擁有外賣車道的店鋪而言,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NBG Productions公司首席股票分析師Brian Sozzi表示:“星巴克意欲為進軍下一輪的技術革新奠定基礎,該革新正來自汽車內部。很顯然,微軟的車內同步技術走在行業前列,但仍在許多方面被豪華汽車的新配件超越。在未來的幾年中,這些車內觸摸屏控制面板非常有可能包含從當地食品連鎖店(配有外賣車道)預訂實物的功能。”
原因很簡單,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可以因此節省10分鐘的時間;對于星巴克來說,提升了門店層面的效率,并促進了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