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0:27: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網絡經濟與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網絡經濟是指由于計算機Internet在經濟領域的普遍應用,使得信息成本得以急劇下降,從而導致信息替代資本在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并最終成為核心經濟資源的全球化的經濟形態。如果用概念作為一種參考形式的話,網絡經濟并不是狹義地指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一個新行業,還應該再包括圍繞著這個新行業而派生出來的若干相關行業。因此,我們說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可以這么說,網絡經濟的興起已經對現代企業的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不僅僅是對中國的企業,網絡經濟的發展已經滲透到各行業企業面前。
網絡經濟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熱點,正確認識網絡經濟,是探討網絡經濟與中國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的前提。
正在成長中的網絡經濟,以其Internet的迅速普及為特征,在短短的4年時間,Internet的使用人數就超過了5000萬,而達到這一規模,收音機、電視和電腦則分別花了38年、13年和16年。證據表明,Internet的出現完全可以與印刷術、蒸汽機、電話和裝配線等相媲美。而對現代的企業而言,網絡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作為網絡經濟核心內容之一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意味著企業在戰略思想、管理理念、運行方式、組織結構等各個方面的革命性變革。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
1 網絡經濟下的管理模式與傳統經濟環境下的企業管理
1.1 網絡化這是指企業管理充分利用網絡工具。管理是集體勞動的產物,在網絡經濟環境下的企業也離不開管理。網絡化的企業管理主要表現在:①由于網絡技術的應用,企業的生產、銷售、財務等部門之間組成了局域網絡,管理者作出決策的原始數據、信息絕大部分都來自網絡;②管理者傳達企業的決策信息也是主要通過網絡;③網絡增進了企業上下級之間的溝通,融洽了組織中的氛圍。顯然,網絡化的實質是企業信息流的網絡化,聯系越廣、越有效,信息就能得到越多和越好的共享,使企業內部信息流路徑更短、速度更快,最終加速推動了企業內部物質流的運轉。同時企業內部實現網絡化,也是與企業外部網絡經濟單元交流的前提。網絡化是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管理的最根本的特征,只有做到了這一點,企業才有資格成為網絡經濟下的經濟單元。這方面的典型應用是愛立信公司。愛立信公司為了使自己成為全球同步的研究整體,共享企業內部的信息資源,已將分布在全球20個國家的40個研究中心的1.7萬工程師聯在一個單一的網絡中。這種專家網絡的整體效應以成為該公司的競爭優勢之一。
1.2 企業管理的能級將逐漸減少,管理幅度將變大這個特征是很容易理解的。由于在網絡經濟下,企業管理具有網絡化的特征,企業內部信息流動的環節勢必減少。因此,原先的許多部門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我們不難推斷出這樣的結論:企業信息流動環節的減少將直接導致企業管理組織結構圖的扁平化。它的另一種表現就是企業組織結構圖中上一層的管理范圍的擴大,即管理的幅度變大了,高層管理者將面對更多的被管理者。
1.3 企業管理程序的智能化、自動化管理能級的減少。一方面使信息流動更暢通,另一方面也給管理者的工作增加了負荷,使企業管理的效率和質量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針對這一情況并基于網絡經濟下網絡的物質基礎,將計算機軟件充分運用到管理中去將可以有效地緩解因管理工作增加而帶來的壓力。管理行為旨在實施企業勞務、財務、物務、事務的管理,其工作的自動化支撐系統主要有計算機輔助辦公(CAO)系統、管理信息系統(MIS)、決策支撐系統(DSS)、辦公信息系統(OIS)、智能管理系統(IMS)等。企業管理軟件和常用的企業管理分析工具,將使網絡經濟下的企業管理手段日趨先進化,企業管理更加高效。
截止到現在,全球Internet用戶已經達到6億人,全世界每天人均上網超過半個小時,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到了網絡經濟的懷抱。更為重要的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網絡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完全有可能改變現代企業的基本商業運作模式,動搖在工業時代已成為經典的戰略細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2 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
2.1 企業成長方面。進入網絡時代,人們正由穩定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的經濟轉變為臨時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的經濟,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銷售正在讓位于大批量定制。因此,網絡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焦點不再集中于誰的科技更優良,誰的規模更強大,誰的資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誰最先發現最終消費者,并能最先滿足最終消費者的需求。誰最先順利地為消費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務,誰就是成功者。這里并不是說企業可以忽視發展科技,而是要把技術研發看成是工具、手段,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目的。
2.2 企業經營方式。以網絡化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將極大地改變傳統的企業經營方式,擺脫常規的交易模式和市場局限。這不僅要求交易雙方和服務部門的商業信用和支付的銀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險機構、金融機構、供應商和客戶在電子網絡交易系統中的高度整合與兼容,使網上市場成為交易參與者密切關聯和利益攸關的集合體,從而改變了傳統企業的經營方式和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其間,一些傳統的規則和慣例的確在發生變化。因特網可以使企業通過供應鏈管理(SCM)急劇降低成本,將客戶關系管理(CRM)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進入企業原來因為地理條件而被排斥在外的市場,創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終重新界定它們所經營的業務的本質。網上交易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以迅速擴張和普及,就在于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這是由于,一方面每個采購合約中投標企業數量增加,增強了競爭,導致價格下降;另一方面買方與賣方之間的談判可以大幅度減少,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2.3 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在因特網的支持下,傳統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所謂“虛擬垂直一體化”就是對這種新的生產組織方式的描述。這種生產組織方式以國際品牌為龍頭,通過原廠委托制造(OEM)的方式把生產過程分包給下游廠商,其極端的形式是全部產品均為外包生產,品牌公司只負責設計和營銷。此外,我們還應該意識到,在網絡經濟中,企業大小的意義在減少,因為進入虛擬市場的門檻很低,任何個人都能夠通過網絡與大企業同樣好地向全球市場提供非物質產品,既不需要自己擁有生產設備,也不需要擁有銷售網絡。
2.4 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將會使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進一步電子化、信息化,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技術的變革。基于信息和網絡技術的一系列企業內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斷開發出來,使企業的內部機制和管理更為高效、協調和及時。通過因特網實現企業內部的信息溝通,形成內部的高度整合是企業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網尋找客戶、擴大新的銷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職能。第三步是對價值鏈或供應鏈進行全面整合,實現電子化管理的高效運作,使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發生實質性變化。最后是通過網上銷售擴大相關的服務范圍,使企業的經營管理進一步完善。
2.5 企業組織結構。網絡經濟使企業經營管理的手段得以創新,從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事實上,在信息化、網絡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業運行的環境呈現復雜多變、無法預測的趨勢,工業經濟條件下的金字塔式層級管理方式和組織結構越來越難以適應;另一方面,同樣在快速發展的信息、網絡技術又為應對這種趨勢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手段,推動著管理方式和組織結構的創新和發展。在企業組織結構方面,工業經濟時代嚴密的企業層級制組織理所當然地受到沖擊,而在信息和網絡技術的強大支撐下,非層級制正呈如魚得水之勢,具體表現為網絡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趨勢。運用信息化、網絡化手段能夠提高企業的組織效率,使減少管理層次和管理職能部門成為企業改革與調整組織結構的新時尚。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經濟還會繼續展示其巨大的變革力量。同時,這也意味著企業運行方式和管理方式有著無限的創新空間。
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各企業必須意識到,在網絡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瘋狂的年代,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提高認識,在融入全球網絡經濟發展中要不斷增強競爭力的戰略性選擇。
中國發展網絡經濟是必要的。以網絡經濟為龍頭,可以帶動相關行業運作效率和運行水平的提升,因而,在我國當前情況下逐步發展網絡經濟,具有非常現實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效用。同時,開展網絡經濟,全社會的共識和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開展網絡經濟下企業管理的探討也能成為一種有益的支持,為網絡經濟的開展起到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謝識予.經濟博弈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2] 孫健.網絡經濟學導論[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
[3] 王健偉.網絡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為標志的信息和通訊技術革命,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廣泛而巨大的影響。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和廣泛應用,構筑于這一技術平臺之上的網絡經濟應運而生。從網絡技術下整個經濟形態的角度理解,網絡經濟是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以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以知識和信息為核心,以電子互聯網為載體,以電子商務為重要表現形式,以中介服務為保障,實現信息、資金、物資流動,促進整個經濟持續增長的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1]。網絡經濟的發展,引發了現代企業在戰略思想、管理理念、運營方式、組織結構等各個方面的巨大變革。而供應鏈作為企業對信息流、資金流、物流進行有效配置的載體,更是與網絡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供應鏈管理模式勢必順應網絡環境進行自身的變革。
一、供應鏈管理現行模式
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需要打破傳統的管理定勢,把企業內部以及節點企業之間的各種業務看作一個整體功能過程,形成供應鏈。供應鏈是企業從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購、運輸、加工制造、分銷直至最終送到顧客手中的過程。供應鏈的概念是從擴大生產的概念發展而來,它將企業的生產活動進行了前伸和后延。供應鏈通過計劃、獲得、存儲、分銷、服務等活動而在顧客和供應商之間形成的一種銜接,從而使企業能滿足內外部顧客的需求。供應鏈對上游的供應者(供應活動)、中間的生產者(制造活動)和運輸商(儲存運輸活動),以及下游的消費者(分銷活動)同樣重視。從這個意義上說,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控制和協調,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最終用戶連成一個鏈狀結構,將企業內部的供應鏈與企業外部供應鏈有機地集成起來進行管理,最終實現全局動態最優目標,以適應在新環境下市場對生產和管理提出的高質量、低成本的要求。它是一個利益集合體,強調企業間的戰略合作關系,核心企業則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業務。
供應鏈管理就是指對整個供應鏈系統進行計劃、協調、操作、控制和優化的各種活動過程[2]。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四個主要領域:供應、生產計劃、物流、需求。供應鏈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以各種技術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為依托,圍繞供應、生產作業、物流(主要指制造過程)、滿足需求來實施的。由此可見,供應鏈管理關心的并不僅僅是物料實體在供應鏈中的流動,除了企業內部與企業之間的運輸問題和實物分銷以外,供應鏈管理還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戰略性供應商和用戶合作伙伴關系管理;(2)供應鏈產品需求預測和計劃;(3)供應鏈的設計(全球節點企業、資源、設備等的評價、選擇和定位);(4)企業內部與企業之間物料供應與需求管理;(5)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產品設計與制造管理、生產集成化計劃、跟蹤和控制;(6)基于供應鏈的用戶服務和物流(運輸、庫存、包裝等)管理;(7)企業間資金流管理(匯率、成本等問題);(8)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應鏈交互信息管理等。供應鏈管理注重總的物流成本(從原材料到最終產成品的費用)與用戶服務水平之間的關系,把供應鏈各個職能部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供應鏈整體的力量,達到供應鏈企業群體獲益的目的。
二、網絡經濟下傳統供應鏈管理模式亟待創新
1.網絡經濟效應
網絡經濟對傳統產業產生了顯著影響。
(1)網絡經濟的技術發展刺激和推動了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整合。網絡作為信息流動的全新載體,極大地改變了信息流動的速度和信息傳遞的范圍。它通過轉變信息采集、存儲、加工、利用的傳統方式,改變了傳統產業生產組織過程,進而導致產業結構的優化。利用網絡技術,可以對傳統產業進行比較好的整合,克服分散、分割和重復建設的現象,較快地實現產業升級。
(2)網絡經濟促成了規模日益擴大的虛擬市場。在傳統的經濟模式下,除了少數全球化經營的大型跨國公司和跨國集團外,多數企業所面臨的競爭區域是相對有限的。而在網絡經濟中,業務的全球化已不再是屬于巨型企業的專利。中小企業借助于互聯網這一強大的信息傳遞平臺,可以構造一個更大的虛擬市場,其客戶可以來自于不同的國家和地區。
(3)網絡經濟的發展徹底改變了傳統市場營銷模式。作為一種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交流方式,互聯網已成為一種跨國界、跨地區的貿易平臺。在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營銷模式發展的趨勢是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旨在通過網絡、電子手段建立一種新的經濟秩序,它使得貿易的運行、管理及效率發生了質的飛躍。
(4)網絡經濟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管理科學化、理性化程度。管理過程的實質是通過信息流實現對物流、資金流的控制過程。網絡經濟的發展引起企業管理過程中信息流的流速、流量、渠道的改變,導致資源輸入、產品生產、市場營銷過程的改變。這種物流過程的改變,將引發圍繞如何提高管理的科學化和理性化程度的企業管理創新。
(5)網絡經濟使信息產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網絡經濟是建立在網絡平臺上的經濟活動,其發展完全取決于網絡基礎設施或網絡平臺的建設。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將刺激和推動關聯性信息產業的技術發展和產業化進程。在現階段以及今后較長時期內,與網絡經濟基礎設施有關的信息產業,尤其是硬件和軟件設計生產部門,將是經濟高速發展的部門。
2.網絡經濟下供應鏈管理模式亟待創新的理論依據
根據俄羅斯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Kondratieff)的經濟長波理論,每45-60年的經濟發展可以被劃為一個經濟長波周期,在每個周期內都存在一個起主導作用的基礎創新。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興起的網絡經濟,正處于由信息技術主導的第五個長波周期。縱觀歷史上每一個長波周期的上升與下降階段,不難發現,長波周期的下降總是與經濟模式中所面臨的潛在問題相關聯,而也正是由于問題的存在才刺激了下一輪基礎創新的產生與發展,促成了下一個經濟長波周期的來臨。關于即將到來的第六個長波周期及其基礎創新內容,很多經濟學家從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問題出發,做出了各種推測,包括生物技術、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等等。其中,德國經濟學家的觀點獨辟蹊徑,即把社會心理健康視為第六個長波周期的基礎創新內容。所謂社會心理健康,也可以理解為社會經濟生活中人的狀態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狀態。它關系到動機、創造性、信任、諒解、人類知識以及合作[7]。這一理論對分析網絡經濟下供應鏈面臨的問題具有很大的借鑒價值。
在網絡經濟下,由于集成化的供應鏈建立在伙伴合作的基礎之上,因此供應鏈面臨的大多數問題在本質上都與社會心理健康相關聯,社會心理健康正成為供應鏈發展的主要障礙。針對供應鏈伙伴間的合作信任、供應鏈成員企業的人力資源及社會責任管理等社會心理健康問題對供應鏈管理模式創新的必要性加以分析,這些因素使得供應鏈管理模式創新成了必然的選擇。
(1)供應鏈成員間的合作信任問題。網絡經濟下的虛擬供應鏈在其醞釀、組建、運行及解體等不同階段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在市場、法律環境還不完善的情況下,虛擬供應鏈的聯盟成員間容易出現互不信任和不規范的行為,這便阻礙了成員間的信息共享與合作關系,導致供應鏈管理模式的中途失敗。供應鏈成員間信任問題的產生是由于虛擬企業化既沒有改變各供應鏈成員企業在市場中的獨立法人屬性,也沒有消除其潛在的利益沖突。在追求個體利益的驅使下,企業可能會做出有悖于整體最優的個體最優選擇。亦即行業中競爭對手利益的沖突和嚴厲約束的缺失會使信息共享遇到嚴重障礙,甚至導致虛假信息的產生。同樣,企業對泄露商業機密的擔心,如核心優勢、生產技術和財務狀況等,也增加了相互間達成信任的難度。
(2)供應鏈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在網絡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是知識的競爭,是創新能力的競爭,而員工作為知識的載體和創新的源泉,已經成為企業的一種戰略資源。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往往處于兩難的境地。一方面,網絡化的供應鏈要求不斷更新知識技能,這需要企業對員工進行持續的培訓,培養具有開發能力和掌握關鍵技術的員工;另一方面,網絡經濟也意味著融通和流動性的增強,供應鏈競爭對手間的人才爭奪愈演愈烈,此時人才的流失很有可能會導致核心技術和競爭力的流失,這樣看來,企業又不能過度地強化人才的知識載體功能。
(3)供應鏈的社會責任管理問題。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對社會合乎道德的行為,它要求企業在賺取經濟利潤的同時,必須主動承擔對環境、社會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的提出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網絡經濟這種全球化的經濟運作模式,使供應鏈也得以延伸到全球范圍。企業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采購及業務外包。特別是作為供應鏈核心的跨國企業,經常在資源和勞動力更廉價的第三世界國家進行采購和生產。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這些跨國企業往往只注重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其社會責任的管理,從而使第三世界國家的環境和勞工狀況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局面。這種趨勢激起了各國消費者和非政府組織對全球供應鏈中社會責任問題的思考。
三、供應鏈管理模式的構建
1.供應鏈管理模式創新的關鍵環節
供應鏈管理模式的最終目標是企業如何整合利用其各級供應商的業務流程、技術和能力以加強其競爭優勢。網絡經濟中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來自手整合的價值鏈。價值鏈是“原料開采—各級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最終用戶”的鏈式價值附加傳遞過程,并且它連接原料和產品的再利用過程而實現完整的循環。供應鏈管理模式是試圖連接這一價值鏈中的所有組織,協同作業(指計劃—產品開發設計—采購—制造加工—合成裝配—運輸—倉儲—分銷—客戶支持等一系列價值活動的協作)形成一個“虛擬企業”(Visual Business)的網絡業務模式。在供應鏈模式中,產品生產是由客戶拉動的,而不是未形成供應鏈之前制造廠商的推式業務模式。供應鏈管理模式在網絡經濟下的實質是網絡競爭環境中企業與重要供應商的協作關系[3]。
如何選擇創新的切入點,是在進行供應鏈模式創新之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經濟環境和經營策略在某些方面發生了改變,而供應鏈在這些方面還停滯在原有的狀態或不能與變化的環境相匹配,那么這就應該成為創新的可行領域,之后再從中選擇具有較高增值效應和較低執行難度的領域作為創新的發入點。網絡經濟使企業的經營環境和消費者的需求模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基于這些變化,需從戰略層、運作層及技術支持系統三個關鍵環節來建立網絡經濟下的供應鏈管理新模式。
(1)戰略層。在傳統經濟環境下,供應鏈管理大多致力于實現“底線增長”,即通過降低成本、降低庫存、縮短現金回收周期達到降低運營成本的目的。在網絡經濟下,便捷高效的互聯網平臺的搭建,使得消費者對產品及其相關的服務和配送都提出個性化要求。這就需要重新考慮供應鏈管理的戰略定位。
(2)運作層。網絡經濟下供應鏈運作層面的創新也就是從傳統供應鏈向電子化供應鏈(E-Supply Chain)轉化的過程。這一過程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應用為技術基礎,通過電子商務及電子化的設計、計劃、采購、制造、物流系統的支持,實現企業的快速響應、柔性管理、合作規劃,并最終在供應鏈成員間形成同步的虛擬企業化供應鏈。
(3)技術支持系統。供應鏈管理的基礎是供應鏈上節點企業之間信息的高度集成與共享,實現這一點的關鍵是要有一個基于IT的良好的信息技術支撐體系。
2.基于經濟長波理論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的構建
針對供應鏈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遵循經濟長波理論解決問題的思路,從以下三個關鍵環節上對供應鏈管理新模式進行構建。
(1)戰略層面。在網絡經濟下,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需要重新考慮供應鏈管理的戰略定位,即在不放松“底線增長”的前提下,進一步上升到對“頂線增長”的關注。所謂“頂線增長”,是指通過營銷效應創造產品附加價值所產生的利潤增長。網絡經濟的中心規則是擴大關系[5],這種擴大化的關系網絡將有助于實現“頂線增長”。通過與客戶建立同盟與合作伙伴關系,可以提高客戶忠誠度,拓展更大的市場;另外,針對競爭和環境需要與客戶協作研發新的產品和服務,將進一步提高產品的有效性。這便實現了供應鏈創造新價值的功能。總之,在戰略層面,企業應把供應鏈管理上升為企業整體戰略的一部分,實現“底線增長”和“頂線增長”并重。為了實現這種并重的增長,就要解決信息共享和社會責任管理問題。
解決供應鏈成員間信息共享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制定合理的規則。這里初步探討以下幾種解決對策:一是制定信息共享的標準。對有利益沖突的節點企業來說,供應鏈管理是無法也不應當改變這種競爭關系的。因此,應該在供應鏈中制定一定的信息共享標準,下游企業應依據此標準對所有上游企業提供統一的信息,而不能有所偏向,保證上游企業間競爭的公平性。二是健全監督評估機制。為了防范信息共享中的信任風險,供應鏈還應當設計合理的評價系統,定期對信息共享成員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做相應調整。但這種強硬式策略需要以善意、寬容和簡單為原則,在反復溝通中進行。三是克服企業文化的差異。在全球供應鏈的發展趨勢下,成員企業的地理分布更為廣泛,不同國家、地區、行業背景下的企業文化有著巨大差異,對同一問題的理解也存在不同見解,這就造成了達成信任的障礙。因此,加強企業間的溝通,消除企業文化間的偏見,實現供應鏈中企業文化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企業在對供應鏈進行社會責任管理時,可立足以下兩點:首先,要求其供應鏈上所有成員企業具有“通常的正派”,包括遵守倫理及適宜的行為,同時避免剝削、壓迫等不受歡迎的行為。其次,積極主動地響應行業組織或國際組織制定的社會責任標準,并與其合作推行標準的實施工作[8];關注重要的社會問題,以一種倫理上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設性解決意見。
(2)運作層面。網絡經濟下供應鏈運作層面的創新也就是從傳統供應鏈向電子化供應鏈(E-Supply Chain)轉化的過程。這一過程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應用為技術基礎,通過電子商務及電子化的設計、計劃、采購、制造、物流系統的支持,實現企業的快速響應、柔性管理、合作規劃,并最終在供應鏈成員間形成同步的虛擬企業化供應鏈。人力資源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這種局面下,企業應重新審視人力資源戰略,遵循先開發后控制、制約與激勵并重的原則。開發過程主要著眼于培養專業技術熟練、具有創新能力、技能多樣、協作性強的員工,以使人力資源素質得到拓展和提升。控制過程可以圍繞團隊工作來實現,在團隊中,工作的交叉使得核心技術的開發和創新得以分散化,雖然人才仍然是知識和創新的載體,但僅僅是某個片段的載體,只有通過整個團隊的協作,才能夠將各個片段加以整合形成核心競爭力。同時,團隊協作的工作過程,也是形成提升員工共同價值觀的過程,這將有利于強化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忠誠度。可以說,團隊管理模式在無形中成為供應鏈企業對人力資源進行制約與激勵的一種手段。
(3)技術層面。Internet的出現及其飛速發展,使得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應鏈管理信息技術支撐體系成了發展的主流和方向。在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新的供應鏈管理信息技術支撐體系中,供應鏈上每個成員企業有自己的Intranet(企業內部網),并在Intranet上建有相應的內部信息管理系統(如ERP)、電子商務交易系統,成員企業的Intranet通過其實現互聯形成Extranet(企業外部網)。由此,供應鏈上的所有成員企業最大程度地共享各自的內部資源,相互之間交易的所有過程(包括詢價、下訂單、訂單處理、支付等)全部實行電子化、網絡化,自上而下,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暢通無阻。
3.供應鏈管理模式的構建步驟
對于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創新在上述三個環節的框架下進行整個供應鏈業務流程的重組,筆者認為應該實施以下幾個步驟:
(1)實施快速響應和柔性化管理。在網絡經濟時代,消費者需求具有強烈的個性化色彩,他們要求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最低的價格、最快的速度獲得符合自己需求的任何產品。在這種趨勢下,供應鏈對市場的快速響應能力成為創新的關鍵成功因素。由于互聯網平臺能夠以接近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因此企業有能力通過“零時滯”的信息傳遞,利用更準確的信息和溝通技術對客戶需求作出快速反應。這便使得在維持較低供應鏈庫存的前提下,達到滿足客戶需求的目的。這種快速響應需求變化的能力也可以稱為供應鏈的柔性。通過提高企業各種資源的柔性,以柔性的組織管理和生產系統實現靈活、敏捷的經營機制,進而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柔性管理策略的運用將使供應鏈的運作能夠更靈活地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快速響應的柔性供應鏈以信息共享為基礎,供應鏈成員只有通過流程整合和系統集成才能充分地利用共享信息。柔性供應鏈的構建可以分為以下兩步。首先,從供應鏈鏈條上的各個節點企業內部開始,通過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企業戰略和與之相適應的組織結構,采用先進的生產和管理技術,如企業內部ERP系統和非ERP系統的集成,加強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溝通,不斷提高企業自身實力和柔性。其次,要加強供應鏈各個節點成員之間的連接,建立可靠的信息共享平臺,通過集成供應鏈成員分散的系統及對現有資源的再開發,來提高供應鏈數據的可視化程度,實現數據的實時更新。
(2)制訂合作規劃與實現企業虛擬化。供應鏈成員間以網絡為基礎的合作規劃工具,可以使企業在訂單、運輸、促銷等方面與客戶交流預測、產品狀況等信息,幫助企業管理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這種能力大大縮短了向客戶交貨的時間,同時提高了預測的準確性,改善了庫存狀況,增加了客戶的滿意度,使供應鏈運作更有效率。網絡合作規劃可以為供應鏈成員創造出“虛擬”的庫存,它使每個成員企業都可以方便地接入,用所有可得資源滿足客戶的需求悶。
供應鏈合作規劃促成了虛擬企業的形成。虛擬企業是以合作規劃、業務外包、戰略聯盟的方式所構建的以贏利為目的的動態的、網絡型的經濟組織。在虛擬企業中,獨立的廠商、顧客,甚至競爭對手,以商業機遇中的項目、產品或服務為中心,共享技術和資源,充分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及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實現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
虛擬企業供應鏈管理將整個供應鏈看做一個虛擬的企業,供應鏈中的所有企業看做是企業中的各個部門,每個企業都承擔著各自的任務。這種模式并不是從供應鏈中每個成員企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去實現渠道資源的最優配置,而是從追求整個供應鏈管理的最優化來實現供應鏈成員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通過供應鏈節點上的各相關企業充分發揮各自核心能力,形成優勢互補,從而更有效地實現最終客戶價值。
(3)建立多級資源中心。多級資源中心是指以供應鏈中的目標產品或服務為中心,建立不同環節或層次的共享節點。企業處在高度資源保護的時期,一旦數據被上下游的企業掌握,他們就能夠聯合起來建立強有力的議價能力。核心企業的生產計劃與銷售計劃尚不能達到相對一致,傳遞到供應商和經銷商處的計劃更是會千變萬化,供應商的物料積壓、經銷商卻無法得到及時的零部件供給,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會帶來整個供應鏈的不穩定,最后降低了每個合作伙伴甚至每個最終客戶對產品或服務的滿意度。多級資源中心一方面供應商了解銷售商的有效銷售信息,從而掌握自身供應的產品處在整個供應鏈中的地位以促使供應商產生危機意識;另一方面銷售商了解供應商的有效供應信息,從而有目的的做好銷售準備工作避免帶來因某個原料部分發生變化而措手不及。當然,多級資源中心并不是要將供應和銷售無縫隙的連接起來,因為資源中心的本身還是處在供應鏈鏈主地位的核心企業的產品,無論核心企業的主營業務轉為品牌建設或是生產建設,均是有選擇的提供信息給供應商或零售商,其目的和意義由核心企業決定。長期以來形成的各自為主、以滿足計劃為目的而非實現創新的現象是完全能夠改變的。
(4)建立綜合性績效考核標準。綜合性績效考核標準是指多角度的評估供應商與經銷商為效益的發展所帶來的收益。有些處在核心位置的企業對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以個體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無形中扼殺了很多環節的創新,同樣也失去了眾多提高盈利能力的機會。供應鏈中的企業并不是簡單的商業合作關系,而是依據規則建立起來的、息息相關的關系。盡管最有力的考核方法是財務考核,但是作為核心企業在供應商方面的收益遠遠不僅僅是降低自身的制造成本,在制造工藝、生產流程等等方面都能夠得到發展,為此更多地幫助上下游企業,讓他們更好地發展自己才能更好地實現核心企業的目標,從而建立全面綜合的績效考核指標是十分重要的。
四、網絡經濟下供應鏈管理模式的發展趨勢
全球網絡經濟的蓬勃發展,對供應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時間與速度。越來越多的公司認識到時間與速度是影響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其次是質量與資產生產率。供應鏈管理涉及許多環節,需要環環緊扣,并確保每一個環節的質量。任何一個環節,比如運輸服務質量的好壞,就將直接影響到供應商備貨的數量、分銷商倉儲的數量,進而最終影響到用戶對產品質量、時效性以及價格等方面的評價。再次是組織精簡。供應鏈成員的類型及數量是引發供應鏈管理復雜性的直接原因。最后是網絡化。現在供應鏈管理正在向供應網絡發展,因此正確認識這些新要求,并對供應鏈管理模式適時地做出創新性的調整,將是企業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同時,企業應該不斷對供應鏈在新的經濟社會環境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索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來源:《物流管理》作者簡介:張慶一李貴春,天津師范大學管理學院;蹤程,天津城建學院管理工程系 編選:)
參考文獻
[1] 薛偉賢.網絡經濟效應及測試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24-26.
[2] 唐慧.網絡經濟下的供應鏈管理及其發展[J].消費導刊,2008,(3):255-256.
[3] 仇春高.網絡經濟下的供應鏈管理應用研究[J]. 2008,(1):43-44.
[4] 王元瓏,周輝.企業網絡化管理[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78-80.
[5] Kevin Kelly. 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10 Radical Strategies for a Connected World [M]. New York:Penguim Group,1998:182-185.
[6] David Anderson,Hau Lee. The Internet-Enabled Supply Chain:From the First Click to the Last Mile [EB]. http://anderson-d. ASCET.Com,2000-04-15/2006-06-23.
關鍵詞:網絡經濟;企業管理;發展影響;生產方式;組織結構
一、現代企業的發展問題
(一)電子商務發展模式。隨著企業發展機制的不斷健全,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市場發展機遇,在這個過程中,傳統企業的市場經營及運作模式不斷發生著變革,傳統企業不僅需要面對傳統式的市場競爭,也需要面對網絡競爭,市場競爭對象增加,網絡競爭成為企業市場競爭的新的焦點。在這種趨勢下,必須進行電子商務化運作模式的開展,從而適應當下全球化、網絡化的市場競爭趨勢。(二)企業面臨的發展挑戰問題。1.對網絡經濟影響的認識不足。在現階段企業發展過程中,有的管理者缺乏對網絡經濟影響的足夠性認識,有些企業的管理者并沒有真正理解網絡經濟的運作原理,其缺乏對網絡經濟概念的統一性、全面性、科學性認識,這就難以適應網絡經濟背景下企業的運作管理趨勢。有的企業的經營者片面的認為網絡經濟只對高新技術企業產生沖擊及影響,對傳統型企業的發展影響較低。隨著互聯網體系的不斷健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與網絡經濟模式的聯系日益密切,網絡經濟發展方式的變化,對企業的經濟價值鏈條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傳統型企業還是高新技術型企業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及影響,其改變了企業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2.信息化建設問題。整體來看,我國企業缺乏健全的信息化建設機制,難以實現網絡經濟化環節、企業生產經營信息化環節的協調,從而不利于企業現代化信息管理建設模塊的開展。在信息化發展浪潮中,如果企業不能抓住網絡經濟趨勢下的市場發展機會,必然跟不上現代化市場經濟發展的步伐,從而不利于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了推動現代企業的健康可持續性運作,必須進行網絡經濟管理模式、技術創新模式、信息化經營模式的結合,提升對信息化建設及管理的重視程度。但是目前來看,我國企業信息化整體建設水平較低,缺乏網絡經濟發展體系的科學化運作及經營手段。在很多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管理者們不能按照網絡經濟的發展要求進行企業內部業務管理方案的優化,從而不利于企業現代化經營模式、銷售模式等的開展。在網絡經濟發展背景下,我國有些企業依舊使用傳統的企業組織及管理結構,其經營模式過于陳舊,不能適應現階段網絡經濟的發展要求。3.網絡經濟發展管理問題。在企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通過對經營管理模式與網絡經濟運作模式的結合,有利于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企業管理者沒有深入了解現代化網絡經濟發展的本質概念,有的領導者片面的認為網絡經濟模式即企業網絡化經營及管理模式,缺乏對網絡經濟發展模式的正確理解,有的企業即使建立起企業網站,卻不能充分發揮企業網站的作用,不能對網站展開定期性的管理及維護,其網站建設模式缺乏自身企業的發展特色,很多企業的網站僅僅公布了公司的產品介紹及管理者信息,不能實現對企業網站的充分性利用。實踐證明,通過對企業網站的建立,有利于實現企業產品的網絡化營銷,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發展形象。在這個過程中,我國很多企業缺乏對自己網站的管理及宣傳,缺乏戰略性的網絡營銷策略,不能正確發揮企業網站的積極性作用。
二、網絡經濟運作環境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一)網絡經濟是重要的生產推動力。網絡經濟發展模式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網絡經濟發展策略是一種新型的、高效的企業生產、經營運作模式,通過對網絡經濟發展方案的應用,有利于推動企業內部組織管理、市場營銷等模塊的有效性開展,是現代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互聯網發展體系是網絡經濟發展模式的應用背景,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互聯網體系的健全。整體來看,企業的穩步性發展離不開科學性的企業生產及經營策略,通過對網絡經濟運作方案的優化,有利于推動企業現代化管理模塊的發展。(二)企業發展與網絡信息發展體系的密切聯系。隨著全球經濟分化機制的不斷應用,我國經濟市場日益呈現出網絡化的發展趨勢,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網絡化運營及管理的發展地位不斷提升。通過對網絡信息發展體系的健全,有利于提升企業產品的發展價值,有利于提升企業內部生產及管理信息數據的共享效率,實現企業整體生產、經營成本的降低,提升企業內部物質流及非物質流的運轉效率,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對企業經營管理模式與網絡發展策略的結合,有利于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三)新型市場的發展要求。在傳統的企業管理過程中,由于信息獲取渠道的缺乏,導致企業產品生產信息與市場營銷信息的不對稱性,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難以掌握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量,消費者難以將自身的需求信息反饋給企業。通過對網絡經濟模式的開展,有利于提升企業生產經營模塊與消費者互動模塊的溝通效率,有利于解決消費者與企業間的信息溝通問題。在網絡經濟發展背景下,企業能夠按照消費者的需求狀況進行生產方案的制定,隨著網絡體系的不斷健全,企業的生產信息獲取渠道不斷被拓寬,這讓產品的即時生產變為一種可能,企業產品的庫存量得到有效性的控制,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產品倉庫更像是中轉站而不是存貨場所,零庫存理念的興起,有利于提升企業對消費者的服務水平,有利于實現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三、網絡經濟環境下的企業管理模式
(一)樹立正確的網絡經濟發展認知觀念。為了適應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的市場發展要求,進行企業管理者網絡經濟發展認知意識的提升是必要的,這需要進行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需要引起企業相關領導者的重視,進行現代化企業經營運作模式的應用,進行企業傳統管理經營模式的更新,進行現代化、創新型管理模式的應用,從而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員工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網絡經濟發展醫師,適應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樹立對網絡經濟發展的正確認知,適應現階段市場化經濟的發展要求。為了實現企業經濟的可持續性運作,企業管理者必須進行網絡經濟運作方案的優化,深入了解企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需求狀況,積極參與網絡經濟活動,實現企業經營及發展理念的創新,提升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滿足現階段信息化市場的競爭要求。(二)信息化管理方法。在企業信息化管理及經營過程中,進行新型網絡技術方案的應用是必要的,確保產品經營模式及服務模式的協調,實現企業網站體系的健全,優化企業的內部管理效益,實現企業內部生產及經營活動的統一性管理,提升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效益,滿足現階段企業生產及經營活動的要求。(三)網絡經濟發展模式。為了適應現階段網絡經濟的發展環境,必須實現企業發展模塊與網絡經濟運作模塊的結合,進行現代化企業運作戰略方案的優化,實現企業內部網絡體系的健全,優化企業內部網絡的基礎設施體系,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優質的產品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要進行電子信息管理平臺及商務平臺的構建,為企業網絡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軟件運作環境。為了達到上述目標,企業需要進行辦公自動化體系的健全,確保信息及資源共享模式的優化,實現企業生產及經營活動的高效率化,這需要建立企業的外部經營網站,提升企業內部工作的運作效率,進行企業網站信息的定期更新,實現企業內外經營及管理信息的協調性運作,提升企業內部經濟業務的運作效率。這需要進行企業核心業務管理系統的構建,做好核心業務管理系統的管理工作,比如進行企業資源規劃管理新型方案的應用,適應網絡經濟的發展要求。(四)電子商務發展策略。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是現階段網絡經濟發展體系的關鍵構成部分,通過對電子商務無區域限制交易模式的開展,有利于為客戶提供穩定性的交易平臺,突破了傳統商品貿易時間及空間的限制,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產品需求,增強消費者的使用體驗。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模式逐漸實現了全社會的普及,為了順應網絡經濟的發展潮流,必須建立與大型物流企業的長期發展及合作關系,進行產品配送網絡體系的健全。通過對售后服務系統網絡的構建,有利于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售后服務,從而增強消費者的產品使用體驗,有利于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要健全產品質量、功效等的反饋機制,讓企業及時了解商品存在的質量問題,從而進行相關改進措施的應用,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消費要求,實現企業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為了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企業必須實現生產經營模式與網絡經濟發展模式的結合,從而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運作環境,實現企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李辰樂 單位: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參考文獻:
工商行政管理的最大難度在于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市場經濟的體制特征。如何將體制監管從內容上和手段上向國際通行規則不斷靠攏,是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另外,對網絡經濟的監管,所面向的是一個龐大的信息系統。其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簡單的網上購物問題,還涉及其它在有形市場中都很難解決的問題。另外,網絡中病毒傳播,黑客侵入等這一系列問題始終是網絡的一大弊端。在這樣一個更復雜更廣泛的監管空間中,工商行政管理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只能獨自探索著前進的道路。
二、網絡經濟中工商行政管理的現狀
網絡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發達市場經濟形式,由于其獨特的運營環境和特有的依托技術,使其超出了傳統工商行政管理的監管范圍,造成了一定的“規范真空”,這常常使得網絡經濟的經營者和管理者常常無規可循,無法可依。針對網絡經濟的諸多特點,網絡經濟亟需的合法性規范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
1.網絡經濟中身份確認機制亟需完善。所謂網絡經濟中經營者身份的確認就是在交易之前,確認每一個當事人的身份并且劃分出交易各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在傳統的經濟形態中,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監管企業戶口,有著完整的企業檔案和相應的執法手段,長期以來在有形市場中很好地完成了確認經營者身份的任務。但是,網絡經濟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是虛擬性,在虛擬的環境下加強公平性和合法性,就必然要求對經營者的身份有明確的確認。在目前的網絡經濟中,網絡經營者的身份確認制度已經在一定范圍內實現,這一范圍也還只局限于企業內,并未形成整體網絡經濟的普遍規則。
2.管理部門的職責不清。網絡經濟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的催生而出現的新生事物,其所遵循的現有的規則大多來自于市場需求,政府的干預十分有限。現狀則是在傳統的工商管理機制下,對網絡經濟進行管理。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出現互相推諉,責任混亂,并出現管理盲點等問題。針對這個問題,建立獨立的專門機構,配備專業的技術,設立有針對性的規則是解決問題的較好的辦法。
3.網絡經濟急需公平競爭秩序。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秩序為原則的經濟形態。網絡經濟作為市場經濟的一種特殊形式,建立公平競爭的秩序十分重要。這是網絡經濟持續發展的前提。網絡經濟的出現使得人們熟悉的領域出現了新的問題,比如,傳統經濟形態中合同的有效性如何在虛擬的網絡經濟中實現。而這些新問題都是保護經營者與消費者權益和打擊不正當行為的關鍵點。顯然,如何使網絡經濟能健康長久的發展,光靠市場調節是不夠的。工商行政部門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
三、工商行政管理———網絡經濟發展的保障
目前網絡中存在著企業或個人利用網絡的便利謀取私利,做出違反法律,違反道德的事情的現象。例如,頻頻散發的廣告謠言,盜用他人信息資料,仿制或者截獲他人證書文件等。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對網絡交易的可信程度和可靠程度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市場經濟是信用市場,網絡經濟以其獨特性更為強調信用。所以,對網絡經濟信用的損害會直接影響其運行和發展。為了杜絕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現,發揮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職能,在源頭上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控制顯得十分重要。具體來說,就是需要工商行政部門的嚴密監管。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從工商干部自身的素質提高和監管手段的創新兩方面進行。
1.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工商執法隊伍。首先,建設網絡化的工商管理系統必須要有優秀的計算機人才。由于網絡經濟的迅速崛起,造成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沒能與行政管理機制有機結合;其次是要加快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設。要克服信息技術部門僅僅作為一個技術單位而依附于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思維誤區;最后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組建專職監管網絡經濟的職能部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經濟范圍的不斷擴大,網絡中的侵權、惡意欺詐等犯罪中運用高科技手段越來越多。對此,必須要有來自專業監管部門的防范和遏制。
2.適應新形勢,監管好網絡經濟。網絡本身是自由的、共享的,但是網上交易行為必須規范管理。我國的網絡經濟尚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因此對網絡經濟的監管應早做研究,提前入手。(1)抓好網站的準入關由于網絡經濟的監管空白,個別企業在利益的驅動下,在網上進行超出其核準的經營范圍的交易,企業由此獲得的收入則屬非法收入。對于未辦執照的企業或個人建立的網站,由于未做工商登記,在網絡交易中的所得收入會造成稅收流失嚴重。因此,規范網站的主體資格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國家都十分重要。(2)創新監督管理手段。網絡經濟是一種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形式,它的公平競爭秩序需要法制化的管理。目前,有些問題直接出現在了我們熟悉的領域,比如對廣告、合同管理、知識產權、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打擊等等。監督管理好網絡經濟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完善系統的工商行政管理網絡,做到以網治網。(3)加強各部門間信息溝通、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綜合執法工商部門作為政府監管市場的主管部門,與公檢法、稅務、技監、銀行等部門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這些部門間的聯網將有效地促進部門間的溝通和信息共享,使部門協作更加密切,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進而加強打擊各種違法行為的力度。
四、加強網絡經濟中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黑龍江中小企業;網絡經濟模式;發展戰略
一、前言
把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因特網聯系而進行的經濟活動稱為網絡經濟,網絡經濟是建立在計算機網絡基礎上,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在這種經濟模式下,黑龍江大中小企業都在網絡環境運行,市場機會均等,公平競爭,對黑龍江中小企業來說是新的機遇。何把握機遇、在網絡經濟模下發展壯大,是關注的熱點。
二、分析網絡時代黑龍江中小企業創新機制特點
1.協同創新是網絡經濟下黑龍江中小企業創新機制的核心。主要表現在黑龍江中小企業內部協同創新能實現創新機制良性循環發展;創新能力的競爭離不開黑龍江中小企業間的“強強合作”。
2.網絡經濟時代下黑龍江中小企業創新機制的特點。主要表現在“融資”成為網絡時代下中小型企業發展的主要渠道;電子商務成為網絡經濟科學發展的主旋律;相關政策出臺推動網絡經濟發展過程中,黑龍江中小企業實現創新機制形成。
3.中小型特殊企業開放式創新機制。主要表現在中小型特殊企業突破神秘感的束縛形成科學發展;網絡活動是中小型特殊企業放式創新機制的主要形式;商業化機制是中小型特殊企業的發展動力;開放式管理是中小型特殊企業機制創的重要標志。
4.網絡經濟黑龍江中小企業創新機制發展。新方向主要表現在中小型企業技術創新是網絡經濟下創新機制的核心部分;中小型企業合作機制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實現 “中國夢”;微信營銷已經成為網絡經濟發展黑龍江中小企業機制創新的代表;社交軟件營銷成為網絡經濟發展黑龍江中小企業創新機制形成的途徑。
三、網絡經濟給黑龍江中小企業發展帶來的機遇
1.網絡經濟為黑龍江中小企業提供大量新的機會。網絡經濟改變了大機構專門跨組織系統的局面,使得業內的控制權不再集中,變得非常分散,現在黑龍江中小企業能夠同樣參與發展共享跨組織系統,這樣就給中小型企業創造了新的競爭平臺。
2.網絡經濟有利于黑龍江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互聯網能從信息管理的各個方面讓小企業迅速成長,免受經濟規模大小的制約。互聯網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國際機遇,黑龍江中小企業利用互聯網開展與國際市場的對話,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3.網絡經濟促使黑龍江中小企業管理規范化。在網絡經濟模式下,黑龍江中小企業管理和組織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內部組織流程、內部流程等等發生的變化,使得企業決策制定得更加科學,有效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改善了黑龍江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因此,網絡經濟模式下,龍江中小企業不但成本降低,管理還更加科學、更加規范。
四、黑龍江中小企業網絡經濟的發展現狀
目前黑龍江中小企業網絡經濟處于起步階段,存在問題比較多,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網絡建設一般,這是我國網絡建設投資不平衡的結果。沿海地區網絡建設較好;西北地區網絡建設較差;東北地區網絡建設一般。
2.網絡經濟的標準制定薄弱。信息技術基礎研究及產品開發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間,基本沒有自主制定過直接與網絡經濟相關的標準,大部分網絡標準是從國際相應標準等效轉換來的,制定符合現行需要的網絡經濟相關標準的問題待解決。
3.部分企業觀念滯后。黑龍江多數中小企業仍把競爭焦點鎖定在實體市場,無視網絡經濟給他們帶來的機遇,沒有認識到網絡經濟模式給中小型企業帶來的優勢遠大于大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必須速搶占網絡信息虛擬市場。
4.沒有充分利用網絡。黑龍江中小企業對于網絡的應用參差不齊,極不平衡。企業沒有挖掘網絡的巨大優勢與潛力。多數上網企業只是將廠名、地址等基本信息掛在網上,少數企業擁建立獨立的域名網址,但是網絡營銷活動甚少,甚至個別企業雖有自己的網站,卻是空殼網頁。
5.人才素質不高。大部分黑龍江中小企業沒有樹立網絡經濟的概念,高層不重視企業網絡的經營。企業從上到下,培訓力度不夠,缺少復合型網絡經濟人才。網絡經濟模式下,企業員工的管理素質、技術素質有待提高。
五、網絡經濟模式下黑龍江中小企業的發展戰略
1.應用服務公共供應商 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的興起為黑龍江中小企業加強信息化,有利于中小型企業自身管理和運營。企業租用 ASP 提供的優質服務,無需投資基礎設施,無需開發與維護應用軟件,削減企業在 IT 方面的工資支出和升級維護費用,能集中精力發展核心業務,迅速搶占市場。企業要通過網絡系統,要通過電子平臺科學地采集數據、調度生產、管理營銷、指揮決策,充分發揮網絡經濟的優勢,提高企業競爭力。
2.實施人才戰略。網絡經濟模式下,缺乏優秀信息技術人才是黑龍江中小企發展的主要障礙,是黑龍江中小企業信息網絡建設困難的根本原因。
3. 實施商譽戰略。形象和商譽是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源泉,在網絡經濟模式下,形象和商譽更為重要。黑龍江中小企業要將企業商譽形象擺在首位,及時更新網站信息,豐富網絡資源,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贏得客戶信任,運用網絡媒體,宣傳企業網站,擴大企業影響。
參考文獻:
(一)資源共享程度較低
網絡經濟通常在互聯網絡端口進行雙向交易,相對于市場經濟來說省去了許多繁瑣步驟,但同時也缺乏了應有的經濟約束能力。目前我國的網絡信息資源共享方面還缺少有利的執行措施,很多企業都會采取信息封鎖使內部資源變成保密性文件,拒絕資源共享,這就造成了外界無法獲取企業內的有效資源,很容易拉低企業的更新步伐,增大企業產品和理念的推廣度,使我國的社會資源造成嚴重浪費。
(二)自主研發能力薄弱
科技的發展使網絡技術逐漸變成多樣化的信息接收和傳播的渠道,網絡經濟想要獲得良好的發展就離不開網絡技術的相關建設,而我國目前的科技力量雖然雄厚,但對于網絡技術處理這一方面卻施力較少,我國的互聯網產業技術人才較少,網絡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薄弱,很多先進的網絡設備和一些必要的多媒體軟解需求都只能依靠貿易進口來解決,這樣一來就給我國網絡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限制,也不利于我國網絡經濟交易的安全。
(三)網絡交易存在隱患
互聯網絡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因為我國網絡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相關的技術問題沒有得到改善,在網絡虛擬交易方面還缺少健全的法律保護措施后,網絡經濟交易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問題。很多人在網絡經濟交易中容易暴露個人的隱私,使不法分子趁機盜取資料進行詐騙等犯罪活動。給我國網絡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二、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的改善措施
(一)加快網絡設施建設,促進網絡經濟全面發展
盡管目前我國的互聯網用戶數量較多,但我國的多媒體網絡設施建設仍然不夠完善,經常出現網絡滯后等問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率也仍然處于相對較低的地位。對此,國家應加強對于網絡建設的重視力度,加大網絡覆蓋率,減少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網絡差距,認真貫徹實施網絡經濟的發展策略,提高我國網絡信息的傳送速度,為我國的網絡經濟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建立資源共享制度,促進網絡經濟平穩發展
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不僅能夠有效減少我國企業資源的重復統計與使用,提高企業工作效率,還能改善我國的網絡經濟市場,使網絡經濟得到一個平穩有利的發展平臺。我國應當加強資源共享制度的建立,推動我國網絡企業的經濟發展,避免其在網絡平臺進行惡意競爭,只有各企業之間實現了有效的資源共享、實現互利互贏,才能夠使我國網絡經濟發展水平得到提升。
(三)加強自主研發能力,促進網絡經濟快速發展
我國目前關于互聯網技術的自主研發動力較弱,我國網絡經濟技術的發展也因此受到阻礙,所以,我國政府必須加大對于網絡技術自主研發的投資力度,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發展,培養專業型網絡技術人才,同時企業積極調整公司管理制度,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定期加強與其他企業的業務往來,鼓勵企業各部門進行網絡合作研發,從而提高網絡自主研發能力,使我國的網絡經濟取得良好而快速的發展。(四)規范網絡經營行為,促進網絡經濟健康發展網絡經濟不同于市場經濟,它的一切交易都存在于一個虛擬的網絡平臺中進行。由于我國現有網絡技術的欠缺,導致我國相關網絡經濟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給互聯網用戶造成了很大程度的阻礙。對此,國家相關部門一定要切實做好網絡經濟交易的安全工作,注重用戶隱私權利,并加快完善網絡經濟管理制度,嚴厲打擊網絡犯罪,堅決取締網絡非法經營行為,為促進我國網絡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近兩年來,人們對網絡經濟的熱情迅速升溫,大量資金、人才和其他要素資源紛紛向網絡概念聚集,對網絡經濟的討論乃至爭論也一直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因此,筆者認為,正確認識網絡經濟,是我們討論網絡經濟對當代社會、經濟、政治產生何種影響的基礎,是探討網絡經濟與中國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的前提。
網絡經濟的實質
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形成的網絡經濟,以因特網的迅速普及為基本特征。短短的4年時間,因特網的使用人數就超過了5000萬,而達到這一規模,收音機、電視和電腦則分別花了38年、13年和16年。證據表明,因特網的出現完全可以與印刷術、蒸汽機、電話和裝配線等相媲美。
對現代企業而言,網絡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作為網絡經濟核心內容之一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意味著企業在戰略思想、管理理念、運行方式、組織結構等各個方面的革命性變革。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
我們不能因為在網絡經濟發展中出現了“泡沫”,而否定網絡經濟本身,以及它對人類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所帶來的影響。事實上,盡管一哄而起的網絡“激情”所導致的一輪“泡沫”已經破滅,網絡經濟大潮并不會因而停滯不前,相反,在股市的喧器和震蕩之后,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正在越來越明顯地突出出來。同時,人們也日益清醒、冷靜地認識到,網絡經濟的發展不僅不能離開實體經濟,而且一定要扎根于實體經濟。生產力變革的最終實現,取決于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能否進一步整合。只有當網絡經濟創造的生產力可以使傳統經濟的創新能力獲得更大的提升,“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矛盾才有可能消除,盡管這需要經歷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因此,從企業運行的角度,應當這樣定義網絡經濟:網絡經濟是建立在國民經濟信息化基礎之上,各類企業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各式各樣的信息資源,并依托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息網絡進行動態的商務活動和管理活動所產生的經濟。按照這個定義,網絡經濟絕對不是網站經濟,也不等同于網絡公司經濟,在網絡經濟中唱主角的,恰恰是應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信息資源而進行研發、制造、銷售和管理活動的各類實體企業,自然也包括一切傳統產業中的各類企業,它們才是推動網絡經濟發展的主體。而各類網站企業或網絡公司只不過是為各類實體企業提供各種各樣的網絡服務而已,它們中的一些不景氣正是市場經濟規律發揮作用的結果,并不意味著新興企業的破產。
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管理與發展的影響
可以這樣斷言,網絡經濟的興起已經對現代企業的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網絡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完全有可能改變現代企業的基本商業運作模式,動搖在工業時代業已成為經典的戰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目前看來,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至少可以簡要地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成長方面。進入網絡時代,人們正由穩定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的經濟轉變為臨時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的經濟,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銷售正在讓位于大批量定制。
因此,網絡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焦點不再集中于誰的科技更優良,誰的規模更強大,誰的資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誰最先發現最終消費者,并能最先滿足最終消費者的需求。誰最先順利地為消費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務,誰就是成功者。這里并不是說企業可以忽視發展科技,而是要把技術研發看成是工具、手段,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目的。
(2)企業經營方式。以網絡化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將極大地改變傳統的企業經營方式,擺脫常規的交易模式和市場局限。這不僅要求交易雙方和服務部門的商業信用和支付的銀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險機構、金融機構、供應商和客戶在電子網絡交易系統中的高度整合與兼容,使網上市場成為交易參與者密切關聯和利益攸關的集合體,從而改變了傳統企業的經營方式和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其間,一些傳統的規則和慣例的確在發生變化。因特網可以使企業通過供應鏈管理(SCM)急劇降低成本,將客戶關系管理(CRM)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進入企業原來因為地理條件而被排斥在外的市場,創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終重新界定它們所經營的業務的本質。網上交易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以迅速擴張和普及,就在于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這是由于,一方面每個采購合約中投標企業數量增加,增強了競爭,導致價格下降;另一方面買方與賣方之間的談判可以大幅度減少,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在因特網的支持下,傳統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所謂“虛擬垂直一體化”就是對這種新的生產組織方式的描述。這種生產組織方式以國際品牌為龍頭,通過原廠委托制造(OEM)的方式把生產過程分包給下游廠商,其極端的形式是全部產品均為外包生產,品牌公司只負責設計和營銷。此外,我們還應該意識到,在網絡經濟中,企業大小的意義在減少,因為進入虛擬市場的門檻很低,任何個人都能夠通過網絡與大企業同樣好地向全球市場提供非物質產品,既不需要自己擁有生產設備,也不需要擁有銷售網絡。
(4)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將會使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進一步電子化、信息化,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技術的變革。基于信息和網絡技術的一系列企業內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斷開發出來,使企業的內部機制和管理更為高效、協調和及時。通過因特網實現企業內部的信息溝通,形成內部的高度整合是企業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網尋找客戶、擴大新的銷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職能。第三步是對價值鏈或供應鏈進行全面整合,實現電子化管理的高效運作,使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發生實質性變化。最后是通過網上銷售擴大相關的服務范圍,使企業的經營管理進一步完善。
(5)企業組織結構。網絡經濟使企業經營管理的手段得以創新,從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事實上,在信息化、網絡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業運行的環境呈現復雜多變、無法預測的趨勢,工業經濟條件下的金字塔式層級管理方式和組織結構越來越難以適應;另一方面,同樣在快速發展的信息、網絡技術又為應對這種趨勢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手段,推動著管理方式和組織結構的創新和發展。在企業組織結構方面,工業經濟時代嚴密的企業層級制組織理所當然地受到沖擊,而在信息和網絡技術的強大支撐下,非層級制正呈如魚得水之勢,具體表現為網絡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趨勢。運用信息化、網絡化手段能夠提高企業的組織效率,使減少管理層次和管理職能部門成為企業改革與調整組織結構的新時尚。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經濟還會繼續展示其巨大的變革力量。同時,這也意味著企業運行方式和管理方式有著無限的創新空間。
中國企業適應網絡經濟發展的對策
21世紀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國際趨勢和時代背景,已容不得我們對信息化和網絡經濟有模糊的認識和膚淺的理解。實際上,正如前面所言,企業對網絡經濟的理解和態度將決定其生存與發展的命運。為此,我們只能丟掉幻想,積極參與,勇于創新,急起直追。
對中國企業而言,首先必須意識到,信息化與電子商務已經如此緊迫地逼到了各行業企業的面前。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提高認識,發展網絡經濟已不單純是一個電子信息技術的運用或是商務模式的選擇問題,而是適應和順應國際潮流,在融入全球經濟發展中不斷增強競爭力的戰略性選擇。面對經濟全球化,這是惟一的選擇,任何忽視和等待都是要不得的。只有徹底轉變觀念,中國企業才能夠通過學習來認識和把握未來社會的基本走向,調整、變革企業的戰略構想、運作模式和組織構造,以求在新一輪的競爭和合作中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