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校知識產權管理

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精品(七篇)

時間:2023-10-05 10:38: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校知識產權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校知識產權管理

篇(1)

【關鍵詞】高校 知識產權管理 問題 對策

知識產權是市場經濟中有效實現科技創新成果價值的必不可少的法律形式,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科技成果,可以被他人任意使用或仿制;放棄對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等于放棄對創新成果的法律權益,也放棄了可能帶來的市場競爭優勢。應該切實按照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著力完善知識產權制度,積極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法治環境、市場環境、文化環境,大力提升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支撐。

1.高校是創造知識產權的重要來源

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科學技術方面或文化藝術方面,對創造性的勞動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知識產權具有五大特征:知識產權的專有性、知識產權的地域性、知識產權的時間性、知識產權的法定性和知識產權的雙重性(人身權和財產權兩個部分)。

根據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知識產權管理辦法(試行),所稱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包括專利申請權、專利權、專利實施權、非專利技術的使用權和轉讓權、著作權(版權)、以及發現權、發明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

高校是高級人才密集、知識集中、學科綜合交叉的科研場所,具有其他研發機構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是科學技術創新的重要源頭,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基地。在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同時,嚴格掌控知識產權,必須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這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強有力的技術權利支撐,也是新時期國家科技項目的重要命題。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激勵下,高校科技成果已達到每年2萬多項。高校是知識創新、教育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和思想文化創新的源頭,肩負創新型國家的主力軍的作用,重點承擔國家、省部和地方科技項目,作為引領我國科技創新活動的國家科技項目,集中了我國重要的科技力量和科技資源,是創造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來源。在關鍵技術領域盡快形成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重要技術與產品,是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又一項新的任務和目標。

2.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狀況不容樂觀

高校已經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也有很多先進的具有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成功地進行了有效的轉化和付諸實施,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經濟、政治、科技和社會的建設發展。但是,高校技術轉移過程中知識產權管理也面臨的諸多問題,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2.1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低、效益差是普遍存在的事實。由于科研與生產脫節,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不到15%,專利實施率不到10%,而發達國家則高達70%—80%,由于現行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宣傳與實施力度不夠.科技成果與產業轉化之間仍存在較大的瓶頸,限制了科技成果的轉化。

2.2許多科技人員對技術轉移法律法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規定》等新的制度了解不透徹,激勵機制尚未在科技人員中發揮作用。

2.3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工作經費不足,導致科技成果轉讓無法獲得預期成效和收益。

2.4大學科研機構對科技人員的考核、晉升必備條件仍然是以科技項目、文章和科技獎勵為主要依據,而輕視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成績,這些因素造成科技人員技術轉移和轉化科技成果積極性不高。

2.5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流失現象也很嚴重。由于科技人員流動,或者下海經商、辦企業,或者在合作過程中不經意將知識產權流失,或者在對外交往中不經意泄露了自己的研發成果,傷失了本該屬于自己的知識產權等等現象。

2.6高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進行技術轉移和轉化需要加強立法,加強政策引導,要建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政策環境;高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成果侵權發生后,難以調查取證,難以維護權利、執法不力等現象。

3.提升高校知識產權管理水平的對策

人類的創造力是最偉大的力量,創造力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身處一個創新和知識產權國際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國的科技工作已經由科技引進、科技跟蹤向實現自主創新的轉變;科技產品已經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國家發展戰略已經由科教興國、建設學習型社會向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轉變,在提升創造能力和實現戰略轉變過程中,必須要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工作,切實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為了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升高校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必須加強知識產權立法、強化政策引導和宣傳、健全專兼職知識產權隊伍、加大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樹立社會誠信的良好風尚,國家制定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中,明確知識產權七個方面的專項任務,就是要加強專利、商標、版權、商業秘密、植物新品種、特殊領域知識產權、國防知識產權等知識產權管理工作。

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必須通過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鼓勵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加快知識產權法制建設、提高知識產權執法水平、加強知識產權行政管理、發展知識產權中介服務、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知識產權文化建設、擴大知識產權對外交流合作等戰略措施,全面落實《2011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才能不斷提高知識產權管理水平,為早日實現富國強民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Z].2008

[2]孫國瑞,鄭瑞琨.知識產權法教程[M].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2007

[3]陳省平,李子和,劉濤.科技項目管理[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4]國家科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知識產權管理辦法(試行)[R].1994.

[5].關于國家科研計劃項目研究成果知識產權管理的若干規定[R].2002

篇(2)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i Chao,Xie Jianjun

(1.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Donghai Science And Techbology College;

(2.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Marine and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Zhoushan 316022,China)

Abstract:This thesis takes the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On the basis of deeply research and analysis,we screen out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ivers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fuzzy mathematics methods,and set up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ex system, also considering the weigh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then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model . Subsequently, three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evaluation objects for example analysis. This paper maybe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Evaluation System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世界未淼木赫,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國家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08―2020)》中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國家。建立有效的高校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可以激勵教師涌現出更多的發明創造,進行技術轉讓和培育新技術應用環境,從而更快地促進國家知識資產的增長。本文借助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的方法,探索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評價體系。

一、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片面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

《Intellectual Asset Management》曾撰文批評我國低質量的專利申報,指出在我國存在為申請專利而申請的現象。專利的市場價值與其維持時間成正相關。國內大多數專利維持年限小于5年,占總專利數的54.3%,只有4.8%的專利維持年限超過10年,在國外專利維持年限超過10年的卻高達24.7%。無效專利的產生與國家的政策導向密切相關:專利的申請量和授權量在高校評價中占有權重較大,項目合同對專利的申請數量有專門的指標,項目經費中允許列支專利申請費。國家對地方政府有專利申請數量上的要求,各級政府為了完成考核,將其作為硬性指標攤派下去,并用財政經費支付專利申請費用。

(二)缺乏專門的機構和人員

據統計,設立專利事務管理事務在科研處內部的高校占59.9%,設立專門的專利事務管理部門的高校只占25.6%。由于缺乏專門管理機構和人員,專利管理上多局限在專利費用結算,專利獎勵和專利統計等層面上,缺乏對本校知識產權的通盤考慮,更沒有在科研項目立項環節進行科技查新。在我國,尚有60%以上高校沒有制訂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已出臺相關政策的高校,也存在修訂不及時,內容上重專利的申請和授權,輕專利的應用和推廣等問題。

(三)激勵制度尚未發揮成效

根據最新修訂的《專利法》中“職務發明創造的報酬與獎勵”對職務發明有獎勵的最低標準,但大多高校對職務發明的獎勵僅參照最低標準,此外還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導致政策的激勵作用大打折扣。教師考核中,專利成果的權重也不高。高校還未普遍設立知識產權專項基金,也影響了專利的保護和經營活動。

二、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的評價指標體系

該體系主要對高校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保護和經營進行評價,為保證高校知識產權管理能得到中肯的評判,制定的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三、建立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評價模型

我們采用層次分析法,建立高校知識產權工作評價模型,將模型的層次結構圖分為三個層次:目標層O,對高校知識產權工作進行評價;判斷層C,高校知識產權工作的主要評價因素;指標層P,對判斷層進一步細化,設立更為具體的評價指標。

(一)建立評價指標集

根據表1的評價指標體系,我們將判斷層設定為C,指標集設定為C = {C1 , C2 , C3 , C4 } ;

指標層為P,指標集為pij = { pi1 , ―, pin } i = 1,2, ―, 4; j = 1, 2, ―, n.

(二)設定指標權重的確定和評分

組織相關專家對高校知識產權管理情況按指標體系進行打分,在評價中專家的意見可能存在偏差較大,采用聚類分析中的歐幾里德距離判別法,去掉偏差較大的點集后,構造判斷矩陣,確立各指標的權重,見表2。C1權重為0.35,C2權重為0.3, C3權重0.1, C4權重為0.25。

(三)計算結果處理及一致性校驗。

按照層次分析法得到評價結果Z,Z在0~100之間,為高校知識產權工作的最終分數,分數越高,表明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越好,反之,則不盡如人意。

四、實例分析

對浙江的三所高校進行問卷調研,計算出3所高校的知識產權工作的最終得分。通過統計形成最終結果。從表3中可以看出:在這3所高校中,知識產權工作綜合指標優秀的是W高校,最終結果83.6分;良好是Y高校,最終結果75.3分;合格的是Z高校,最終結果64.25分。該結果和實際相一致,體現了該指標體系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五、結束語

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高校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變得日益重要,本文通過對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存在的問題剖析,明確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的影響因素,進一步對其評價體系進行初步的探索,對全面推進高校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升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和經營水平也有直接意義。

參考文獻:

[1] 宋河發,曲婉,王婷. 國外主要科研機構和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 科學院院刊,2014(03),250- 259.

篇(3)

關鍵詞:高等學校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2005年3月28日,國務院總理在全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宣布,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國家。而建設創新型大學是建立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因此,知識產權的管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我國高校尚未建立一個系統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知識產權管理存在諸多問題,高校知識產權侵權屢見不鮮。這大大阻礙了高校知識產權的發展和創新型大學的建立。所以,高度關注并完善高校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一、高校知識產權管理概述

(一)知識產權管理

在現代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不僅是一種經法律確認和保護的財產權利,更是一種能為人力所控制,并帶來巨大財產性利益的經濟資源。然而這種經濟資源只有通過系統、有效的管理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知識產權管理就是一個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乃至國家對其所擁有的知識產權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實現最佳經濟效益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過程。

知識產權管理根據管理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專利權的管理、商標權的管理、著作權的管理、商業秘密的管理。根據管理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政府知識產權行政管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知識產權管理。根據管理的工作階段,可以分為知識產權的獲取管理、知識產權的維護及應用管理、知識產權的保護管理。

知識產權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知識產權獲取,即知識產權的申請與獲得。2.知識產權實施,即自有知識產權的商業性利用,以發放許可證、簽署有關合同的形式授權他人使用自有知識產權。3.市場監控,即通過對相關市場的分析,確認存在知識產權侵權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市場上是否存在對自有知識產權的侵犯;本單位即將或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是否失去獲得知識產權的可能性,已完成的有關項目是否存在侵權因素等。4.合同管理。這里的合同主要包括兩類:職務發明的發明人和其所在單位的合同,權利人與使用人、受讓人之間的合同。管理工作包括合同的簽署與合同的保管、技術資料的檢索等。5.有關法律事務與糾紛處理,即對涉及以上三方面的法律問題的處置與解決。

(二)高校知識產權管理

根據國家教育部1999年4月8日實施的《高等學校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定》的第三條規定,高校知識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著作權及其鄰接權;高等學校的校標和各種服務標記;依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或者依法由合同約定由高等學校享有或持有的其它知識產權。

高等學校作為一個自由的科學園地,以其為主體的知識產權管理不同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和政府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有其獨有的特點。

1復雜性。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的復雜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知識產權對象的復雜性和權利主體的復雜性。高校專業學科門類齊全、結構層次豐富,各學科之間相互交流與滲透,產生新的學術思想和科學成果。這些成果以各種形式體現出來,包括:學術論文與著作、計算機軟件、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等著作成果,也有以新產品、新材料、新生產工藝、流程、技術等形式的專利技術與技術秘密。這些智力成果的誕生,除了依賴于發明人的智力勞動外,還需要大筆的資金、設備的投人。而一項成果的產出,往往參與人眾多,資金、設備的來源也多重,發明人之間、發明人與所在單位之間、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復雜難辨。這些因素都導致了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的復雜性。

2.綜合性。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的復雜性使得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涉及面廣,涉及各種不同學科及其相互組合,這就決定了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必然帶有綜合性的特點。因此,高校知識產權管理人員應具備多種學科的知識背景,除了掌握法學基礎知識外還應當能夠理解文、理、工、醫、經、管等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前沿、動態,是多學科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這也是綜合性的一方面表現。

3.非營利性。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目的在于獲得最大利益,是以營利為根本目標的。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則不同,其目標在于建立起與知識產權制度相適應的,適合高校特點的管理體系,通過規劃指導、組織落實和管理模式達到防止知識產權流失,避免知識產權糾紛,提高科研起點,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成果轉化和知識利用,促進學校發展和社會發展,是不具有營利性質的。

二、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現狀與不足

調查已發生的高校知識產權糾紛可知,專利權和高校的校標和各種服務標記(以下簡稱為“高校標記,’)最易引發各種爭議和沖突。因此,對這兩部分的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下文也主要針對這兩部分展開論述。

高校標記主要包括:高校的校名、校訓、校徽、專用的圖形或標志,以及一些與高校特定歷史文化背景相關的非正式名稱,如高校標志性景點、建筑名稱、圖案等。其中,校名又包括校名的全稱、簡稱,中文、漢語拼音以及外文形式。近年來,侵犯高校標記的案件層出不窮,嚴重侵犯了高校的名譽和經濟利益,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全國大部分高校也逐漸意識到標記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于是紛紛選擇以申請注冊商標的方式來保護自有的知識產權。目前我國高校申請注冊商標時,選擇類別有所不同,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1.大部分高校只在有關教育培訓和科研服務的41,42類進行注冊。2.有的高校除了41,42類外,還會根據學校需要、辦學特點、專業傾向,在和學校教學活動密切相關、學校的優勢項目等方面有關的類別上進行注冊,如清華大學在9,11,16,35,37,41,42,44等類別注冊。3.有的高校則選擇了45類的全類注冊,如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和鄭州大學。呈現出明顯的高校標記商標注冊登記不均的現象。

同時,我國自1985年實施《專利法》以來,各高校也相應地開展了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近年來,高校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呈明顯上升趨勢。1999年以前,我國高校專利申請量一直在2000件以下小幅度徘徊。2000年始,專利申請量呈明顯遞增趨勢,2005年達19921件,是1986年的18.83倍。(2J(P133)專利申請量的日益提高,不僅是我國高校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重視和知識產權意識提高的結果,同時也是一些政策和制度的引導、激勵和強化所致。

首先,部分高校制定了知識產權激勵機制,鼓勵發明人申請專利的積極性。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例,其設立專利資助與獎勵基金,用于資助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獎勵授權專利等。由學校委托的、以學校為第一申請人的國內發明專利,每項補貼費2001)元,國內實用新型專利每項補貼費500元,授權國內發明專利每項獎勵4000元;由學校委托的、以學校為第一申請人的國外發明專利每項補貼1500元,授權國外發明專利每項獎勵5000元。并規定在學校將職務發明創造、職務技術成果或其他知識產權轉讓給他人、許可他人使用、技術人股或產業化的,從收人納稅后提取不高于60%的比例,作為項目完成人的報酬。其次,目前很多學校都將教師、科技人員的專利申請數量作為其職稱、晉級、獎勵的重要指標,而各個高校之間也將專利申請數量作為教育質量、創新和科研成果重要的評價依據。學校在審批、調撥科研經費時一般需要教師或科研人員出示其相關項目的專利申請文件。

從上述可知,我國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已取得一定的進展。但由于諸多條件的限制,仍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還需進一步的改善。

(一)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不健全

目前我國高校對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設置主要采取兩種模式,即掛靠式和獨立式。在掛靠式管理模式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一般掛靠在科研成果主管機構內,沒有專門的知識產權辦公室或專業管理人員。高校只對管理機構的職能進行簡單的分工,知識產權屬于多個機構管理,其職能的形式是分散的。而在獨立模式下,高校設立獨立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由專業管理人員從事管理工作,并配備必要的設備和一定的經費。目前,就全國范圍來看,只有36.4%的高校設置了知識產權辦公室或者在學校科研處下設專利科。45.5%的高校明確學校科研處為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而18.8%的高校既無專門的專利管理機構,也無專人管理專利工作。[6}可見,我國高校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設置普遍采取的是掛靠式。由于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具有復雜性和綜合性,而科技主管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兼顧科技成果的鑒定、獎勵事宜下很難有足夠的精力投人知識產權的管理工作。同時,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涉及諸多法律問題,而科技主管機構的工作人員一般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很難有效的進行知識產權的管理工作。

(二)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關于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的全國性文件,僅有教育部1999年《高等學校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定》,2002年科技部、教育部《關于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科技創新作用的若干意見》以及2004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三部。而全國10%的高校尚未制定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已有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設計不周全、不嚴密,更多的只是在重復一些法律條款,在智力成果的歸屬問題、專利的申請與維持、利益的分配等問題上還不完善,缺乏可行性,不能切實有效地保護高校知識產權。

(三)知識產權各環節管理失衡

1.知識產權獲得管理階段

首先,在智力成果研究之初,缺乏調研,忽視專利文獻檢索,造成重復勞動。專利文獻是科研重要的參考資源。全世界每年出版的100多萬份專利文獻中,記載了全世界95%的新發明、新技術,而且專利文獻提供的技術信息,要比其他媒體的報道早5-10年。在研究工作的各環節,充分地利用專利文獻有利于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啟迪開發新思路,節約研究時間、降低研究成本,減小風險。但我國大多數高校在研究課題立項時,忽視專利文獻檢索,造成重復立項、低水平研究,新技術開發成效低。

其次,在智力成果完成時,缺乏嚴格的制度調節,發明人優先導致智力成果喪失新穎性而無法申請專利。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在制定教師、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業績考核、獎勵和職務聘任等業績標準時,較少考慮到專利問題。發明人投人巨大的智力勞動,申請專利所獲得的收益卻不如在不同級別期刊上獲得的獎勵。投人和產出遠遠不能匹配,導致發明人申請專利的積極性不高。并且,申請專利需花費一筆不小的申請費,而高校的知識產權管理中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僅有45.5%的高校設立了職務發明專利申請費資助,額度為1000~4000元,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失衡結果的發生。

最后,在申請專利時,利用我國專利審查制度的缺陷,進行重復申請。或將同一成果拆分申請,或將同一成果更換名稱多次申請,或將同一成果用同一名稱同時申請專.利和實用新型,更有甚者進行惡意申請、惡意搶注。這不僅造成高校資源的浪費,更致使我國專利審批和管理系統遲緩。

2.知識產權維護及應用管理階段

首先,無效專利多。我國《專利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十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而近年來大部分高校專利權因提前終止而失效,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資金的缺乏。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科研單位與高等院校知識產權情況調查報告》顯示,選擇因繳納不起年費而放棄專利權的有33%,認為專利市場前景不好的占37%。高校專利的維持費一般是由該項目的科研經費來維持,而該項目一旦完成,專利的維持就難以繼續。對一些有前景但利益的體現需要一段時間的項目而言,如果因為缺乏維護資金而失效,導致其成為公有技術,就會造成高校財產的流失。

其次,專利實施率低。知識產權何以成為具有財產利益的經濟資源,主要體現于知識產權的實施上。而目前我國高校專利轉化率低,呈現出“成果多、轉化少、推廣難”的現象。一方面是由于高校課題項目側重理論研究,專利的核心技術比較粗糙,缺乏成熟性和穩定性,經不起復雜的現場條件檢驗: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側重于對知識產權的考核與評價,忽視知識產權的現實轉化,高校的大多數專利只是階段性成果,缺少二次開發。的成熟性,造成專利轉化風險增大;還有一方面是專利轉化機制的缺乏,使得高校和市場需求相脫節。

3.知識產權的保護管理階段

這一階段的管理失衡主要是指高校知識產權的嚴重流失。《高等學校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及對策研究》的調查數據表明,近30%的高校反映有科技成果流失現象,其中外單位竊取流失占40%,化公為私占10%左右,隨人員調配占20%。目前,高校中技術開發、合作研究、技術轉讓、技術投資等科技合作活動越來越頻繁,在這一過程中高校知識產權流失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主要表現為:技術轉讓時作價過低;高校投資人股創辦合資企業或對學校的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時,知識產權往往不計價或評估價值偏低;在和企業合作開發研究中,企業方因提供資金、設備等條件而獲得知識產權造成學校知識產權流失。

造成以上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知識產權意識淡薄。作為權利人的高校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發明人缺乏知識產權法律意識,認為自己研發、完成的技術成果應當歸自己所有,可以隨意支配。其二,缺乏對侵占高校知識產權行為的可實施的約束機制。其三,激勵機制不健全。我國高校長期存在“重成果鑒定、重報獎、重論文、輕專利、輕商業秘密”的現象,發明人投人了巨大的智力勞動,而只獲得遠小于投人的產出,導致發明人申請專利的積極性不高。而我國大部分高校規定的獎勵數額甚至低于法定的最低線,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無法真正發揮獎勵的效果。大部分高校規定在專利實施后給予發明人或設計人的利益分配較低,沒有實現學校與發明人間利益的平衡。

三、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完善

高校應充分重視上述問題,努力探求解決之道,不斷完善高校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一)加強知識產權普及教育

從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現狀可知,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缺位是造成諸多問題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強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就成為首要任務。首先,可以通過校內網絡、廣播、校報、校刊或在校內張貼宣傳畫冊等方式,使廣大師生員工對知識產權的相關概念有一個基礎性認識。其次,將知識產權納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授課范圍中,普及知識產權法律的基礎知識。再次,可開設知識產權法律的公開課或培訓班,系統地傳授知識產權方面的知識。最后,還可通過舉辦講座、開展知識產權知識競賽、舉辦知識產權宣傳周等校園活動,擴大知識產權在廣大師生員工中的影響,強化知識產權意識。將知識產權納人學校的普法教育計劃,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在全部師生員工中普及知識產權法律知識,逐步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為學校知識產權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健全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

鑒于掛靠式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不足,高校應設立獨立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形成人員、場所、經費三落實和管理人員專業化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借鑒國外大學的相關經驗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可建立兩層結構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上設“知識產權領導小組”,作為學校知識產權重大事件決策機構,統籌管理全校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由校各職能部門領導組成,主管學術研究的副校長任責任人。下設“知識產權辦公室”,作為領導小組的執行機構,并具體負責知識產權的日常維護工作。學校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聘請2名以上的專業人員或利用校外的知識產權機構完成此項工作。

高校也應在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要求和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性、系統性、可執行性強的規章制度,完善知識產權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包括組織機構、技術秘密審查、專利申請及保護、產權歸屬、檔案管理、人員流動、獎勵、人員培訓等。如浙江大學制定有《浙江大學科技成果知識產權保護若干規定》、《浙江大學專利管理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浙江大學專利基金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三)落實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的具體措施

1.重視信息檢索工作。首先,高校應嚴格課題項目申請審批工作,強制施加項目申請人信息檢索的義務。要求項目申請人在提交的申請報告和階段報告中附加信息檢索報告書。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申請人的工作負擔,但有益于及時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啟迪開發新思路,節約研究時間,也有益于及時終止那些失去獲得知識產權可能的項目,節約研究成本,降低風險。其次,高校可開設信息檢索與利用相關課程,指導科研人員高效地進行信息檢索工作。

2.設立知識產權專項基金。高校應設立知識產權專項基金,用于支付商標注冊申請費和維持費、職務發明的專利申請、維持等相關費用,以改善高校標記商標注冊登記不均的現象和無效專利多的問題。但對于職務發明的發明人而言,這種資金支持不是無條件的,而是要與專利的實施許可結合起來。高校可規定,在專利得到實施后,從專利實施的收益中抽取一定的比例金額作為學校的管理費用。如,中南大學規定,專利使用費的10%進人學校的專利基金,20%作為報酬直接發給發明人或者設計人,70%撥入相關科研課題的賬戶。專項基金的來源除了上述的專利實施收益外,還包括高校一定數額的經費撥款、政府有關部門的資助、社會公眾的捐款、商標授權使用費等。

3.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首先,改善我國高校長期存在的“重成果鑒定、重報獎、重論文、輕專利、輕商業秘密”的現象。在科研人員評定職稱、業績考核時,較多考慮專利問題,并視專利的申請、授權和轉化實施階段的不同給予不同的考量。其次,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相應獎勵政策,有助于扼制高校知識產權流失現象,促進知識產權的轉化實施。對于職務發明申請專利的,給予發明人一定數額的獎勵。對于專利轉化實施的,從轉化實施所得的凈收人中,提取一定的比例對發明人及對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對于以專利投資人股或以專利為基礎成立公司的,可將報酬或獎勵折算為公司的股份份額或出資比例,發明人及有關人員依據其所持有的股份或出資份額獲取收益。應注意的是,高校在制定獎勵數額與獎勵比例時,應充分考慮課題難易程度、所取得的成果、市場前景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加大獎勵的力度,使獎勵金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否則無法真正發揮激勵的效果。

4.完善專利轉化機制。首先,構建專利轉化服務體系。設立一些為專利轉化實施所需環節服務的中間機構和組織,如知識產權評估機構、技術交易保險機構、融資服務機構等,客觀、公平、科學地評估高校知識產權,減小轉化風險。其次,搭建專利轉化平臺,充分提供中介咨詢服務,定期舉辦知識產權交流會、技術博覽會等,使得高校和市場需求相互連接,為轉化提供機遇。再次,政府制定產業政策,鼓勵和引導知識產權轉化工作。如實施稅收優惠政策,企業轉化實施高校知識產權的,享受一定的稅收減免;對知識產權轉化周期長、風險大的項目,政府向高校提供一定的經費資助,或是提供向金融機構融資的渠道或服務。

高校應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致力于建立一個科學、完善的高校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保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知識產權的發展,使高校發揮創新園地的作用,為建立創新型大學奠定基礎。

篇(4)

論文摘要:圖書館建設是高校建設的重要環節,隨著經濟和技術的快速發展,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日益重要,在高校圖書館建設過程中既要保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又要確保知識財富能得到合理使用和開發,從而使高等學校既成為名副其實學術的殿堂,又成為遵守社會規范的楷模。

一、知識產權的產生與普及

1.知識產權的歷史背景。為了保護智力勞動成果,促進發明創新,早在一百多年前,國際上已開始建立保護知識產權制度。1883年在巴黎簽署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886在瑞士伯爾尼簽署了《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1891年在馬德里簽署了《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等等。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對智力創造成果和工商業標記依法享有的權利,具體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

2.我國保護知識產權制度的建設。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逐步建立保護知識產權制度。1983年3月,中國實行了商標法;1985年4月實行了專利法;1990年9月又頒布了著作權法,并于1991年6月1月起開始實施。中國于1980年加入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985年參加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990年12月,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成立。1992年1月17日,中美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保護知識產權備忘錄》,至1994年5月,中國己經加入了《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專利合作條約》、《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徽旦界版權公約》等保護知識產權的主要國際公約。保護知識產權己經成為全世界國家和人民的一個共識,2000年10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第35屆成員大會系列會議決定從2001年起將每年的4月26日定為“世界知識產權日’,。

二、高校圖書館管理與知識產權風險防范

1.高校圖書館管理現狀及其發展。圖書館管理是對圖書館的文獻信息、人力、財金、物質資源,通過計劃和決策、組織、領導、控制、協調等一系列過程,來有效地達成圖書館的目標的活動。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財力來對圖書館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以實現圖書館管理的目標。隨著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網絡的普及,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日新月異。數字圖書館(DigitalLibrary)是用數字技術處理和存儲各種圖文并茂文獻的圖書館,實質上是一種多媒體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統。它把各種不同載體、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資源用數字技術存貯,以便于跨越區域、面向對象的網絡查詢和傳播,它涉及信息資源加工、存儲、檢索、傳輸和利用的全過程。隨著信息化、網絡化的飛速發展。網絡數字化圖書館已成為21世紀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世界各地的文獻、數據等信息資源通過互聯網在進行著全球性的共享與傳播。

2.傳統圖書館管理中知識產權風險防范。傳統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以紙質作為載體,書本系傳統圖書館的采購、儲存、流通和編輯對向。由于高校圖書館所采購或租借的書籍系己經出版流通的出版物,高校本不應當對書本的形式和內容承擔知識產權風險。高校應當作為遵守社會規范的楷模,在不違犯法律法規的同時,亦應當主動尊重他人智力勞動成果。首先通過公開合法渠道采購、租借書籍,認真審查書籍銷售者的資質與商業信譽;其次規范高校圖書館的流通與管理,保持高校圖書館公益性;最后支持、協助著作權人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3.高校數字化圖書館中知識產權風險防范。數字化圖書館在給人們生活學習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侵犯知識產權糾紛。2002年6月27日,北京市海定區人民法院審判了我國首例數字圖書館侵權案,原告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育陳興良,被告系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責任公司,2001年12月份,原告發現其享有版權的三本書《當代中國刑法新視界》、《刪法適用總論》、《正當防衛論》己經上載到被告的網站上,并發現讀者只有在付費后,成為被告的會員才可上網閱讀并下載作品。據此,原告認為被告未經允許將自己的作品上傳至其網站上,侵犯了他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故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要求被告賠償經濟損失40萬元及承擔訴訟費8000元。自2002年至今,在北京地區此類著作權訴訟己過百起。在己審結的數字圖書館侵權案件中.除了原被告雙方自行和解而結案外。法院無一例外地判決被告承擔侵權責任,賠償原告的經濟損失。2004年,谷歌這家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開始對圖書進行大規模數字化,準備建立全球最大的電子圖書館。5年多來,谷歌已經將全球尚存有著作權的近千萬種圖書收入其數字圖書館,沒有通報著作權所有者本人,僅在中國大陸地區,被侵權的作家就達五百多名,導致一系列的法律糾紛。我國大陸地區的高校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尚處在起步階段,部份高校的數字圖書館的數據是以商業的形式從市場上的數字圖書館處購得的,也有一些實力比較雄厚的高校利用自身的資源自己獨立構建數字圖書館,大部分高校的圖書館則是兼而有之。

4.合理使用。大部分高校的圖書館是不對外經營的,圖書館資源是公開免費面向高校的師生,由于高校圖書館所享有的獨特的公益性質,在著作權的合理使用方面具有法律上的優勢。合理使用是指依據法律明文規定,不必經著作權人許可而無償使用其作品。根據《著作權法》第22條的規定,合理使用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合理使用所限制的著作財產權,不影響著作權人身權。合理使用作品時,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合理使用只能針對己經發表的作品;不得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著作權法》還明確列舉了以下行為屬于合理使用:<1)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使用他人己經發表的作品;(2)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3)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4)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篇(5)

關鍵詞:知識產權文化 文化建設 必要性

據有關統計,迄今為止影響人類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70%源于高校[1]。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高校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建設亦取得了顯著成績。高校的科研工作在不同程度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和跨越式的發展,高校的科研已成為我國科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力軍,是我國高新技術的重要生長點和輻射源,也是我國知識創新體系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高校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制度缺失、法律法規不健全,加之高校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知識產權意識普遍淡薄,導致高校在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在高校中貫徹和實施知識產權制度是學校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市場經濟的客觀使然。而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實施離不開相應的知識產權文化,知識產權文化是實現知識產權法律功能的基礎。建設知識產權文化,應當成為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基礎工程。故而,加強高校知識產權文化建設,對完善高校知識產權制度,加強高校知識產權管理,推動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知識產權文化

2003年5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2004-2005年計劃和預算草案修訂案》中首次明確提出“知識產權文化”這一新概念,并把創建知識產權文化作為WIPO工作的一項重點計劃,還希望各國都建立一種明達的知識產權文化[2]。所謂知識產權文化,是指人類在知識產權及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影響知識產權事務的精神現象的總和,主要是指人們關于知識產權的認知、態度、信念、價值觀以及涉及知識產權的行為方式[3]。知識產權文化的內在結構應該劃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觀念形態的知識產權文化,包括知識產權學說、意識、習慣等;二是制度形態的知識產權文化,包括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及規范、管理制度及組織機構、設施等方面[4]。而知識產權文化建設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助力,WIPO認為建立一種充滿活力的知識產權文化是各國的共同需要,可以讓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在一個相互聯系的戰略整體中發揮各自的作用,形成知識產權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有力手段的潛力。隨著對知識產權文化研究的深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知識產權文化的建設對于我國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知識產權文化的構建成為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強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的必要條件。

2.高校知識產權文化建設的現狀

我國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及其法律體系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基本涵蓋了當今科學技術研究各領域。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建立和具體實施,一方面,不僅保護了高等院校科研人員在科研工作中的創造發明、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另一方面,也使得科研人員付出的辛勤勞動得到了社會的承認和尊重,科技人員也獲得了相應的精神權力和豐厚的經濟回報。但是,相對于知識產權制度的不斷完善,知識產權文化建設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作為我國科技工作生力軍的高校,普遍存在知識產權意識薄弱、創新文化不足、忽視或弱視產權保護的現象和問題,知識產權文化氛圍更是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1知識產權意識薄弱

知識產權意識文化是一種觀念文化,指人們對知識產權的基本知識、認同程度、所持態度的綜合反映,體現了人們關于知識產權的思維方式和價值體系。知識產權意識是知識產權工作的思想基礎,知識產權意識的強弱直接關系到知識產權事務的發展和事業的成敗。

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知識產權意識薄弱,導致知識產權流失時有發生,這嚴重影響了我國高校科學研究的迅速發展。據統計我國每年取得的國家級科技成果達4萬多項,能夠轉化為生產力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大量的科技成果沒有申請任何專利保護,對保護知識產權帶來很大的困難。這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科研管理體制形成“重成果,輕專利”這種政策傾向所導致的。在許多課題完成時,科技工作者只看重其在學術水平上的評價和立項部門對其完成情況的認可,沒有考慮該成果能否申請專利保護并占領市場取得經濟效益。另外,在高校職稱評定中,也是以承擔項目數以及科研經費、數量和質量作為評定參數。所以許多科技成果都以論文的形式發表,結果造成科技成果的資產和權利流失。

2.2創新文化不足

知識產權文化的本質屬性在于創新,一切知識產權的產生本質上都是創新的結果。創新文化就是有利于創新的文化,即這種文化可以促進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創新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中國發展的落后,從某種意義上講,就在于我們缺乏創新文化,這也是一種文化上的落后。而當前我國高校在科技自主創新方面,尚存在著不少較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得高校喪失了寬松民主、愉快舒暢的科技創新氛圍,嚴重地制約著高校科技自主創新功能的充分發揮。

首先,功利化傾向較為突出,當前高等教育規模的快速擴張使得高校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為提升學校檔次,不少高校都在爭項目、爭資金、爭人才。在科研方面,也都在比論文、比鑒定成果、比獲獎數量等。一些教師和科研人員從事科研活動,也是受到職稱評定或相關利益的驅動,即從事科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晉升職稱或獲取相關利益,在這種導向的背后,實質上是部分教學科研人員科學探索精神和抵御名利等外部誘惑能力的缺失。

其次,科研活動缺乏協作,在許多高校中,科技研發活動還普遍停留在低投入、單學科、小范圍甚至單兵作戰的基礎上,缺乏跨學科、跨專業的寬廣視野,缺乏團隊和集群的協作,缺乏多學科、多專業的聯合攻關機制,缺乏高校間乃至高校與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間的科技合作平臺,因而局限性很大,難以承擔大項目,產出大成果。

2.3管理文化不健全

目前我國高校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仍處于起步階段,知識產權管理文化仍不健全。一方面,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設置不全,大部分高校沒有設置知識產權保護機構,沒有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而是把這項工作并入科技處管理,即使設置了也還缺少完整的制度和政策。知識產權管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物,其業務性、法律性都很強,管理范圍廣,如果沒有一個專門機構全面負責學校的知識產權工作,當發生知識產權糾紛時,就不能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爭取法律救濟,維護學校和教師的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科技管理與知識產權管理結合不緊密。科技創新在技術上表現為進步,在市場上表現為獨有,在法律上就應當表現為一種權利。因此,科技管理制度與知識產權制度應當是一個有機整體。但是目前高校科技管理制度與知識產權管理脫節的現象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現:一是缺乏完善的發明創造申報、審核制度以及權利形式的選擇決策制度。如當科研項目取得一定成果或完成后,課題組應向單位的主管部門申報,以便學校及時了解和審核科研成果情況,確定是申請專利還是選擇其他權利形式加以保護等等。但在實踐中許多學校沒有這方面的規章制度,自然就無履行這方面的職責。二是目前許多高校現行的成果管理仍在沿用鑒定、評獎模式沒有將專利等知識產權與成果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一些本應尋求知識產權保護的技術成果以不適當的形式公之于眾喪失了潛在的技術權益。

3.加強高校知識產權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3.1高校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知識產權教育的主要陣地

高校是知識經濟中知識創造和服務社會的中心,也是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和實施的重地,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參與者和實踐者。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不僅有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有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實施,還有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其中,知識產權的創新是戰略的核心,而培養懂法律、經濟、管理、科技、外語的知識產權人才是自主知識產權產生的源泉和動力,是知識產權得以有效保護、積極實施、正確管理的保障和前提。高校的職能和理念決定了它是培養知識產權人才的重要場所,對我國廣大青年大學生而言,高校是進行知識產權教育的重要陣地,是培養知識產權人才誕生的搖籃,是推行知識產權文化建設的主導力量。所以,高校在全社會知識產權文化大普及的浪潮中,將又一次擔起重擔。高校知識產權文化的培育,對全社會知識產權文化的培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3.2人才和創新成果集中的高校需要加強知識產權文化建設

高校生產知識,創造知識,已成為知識產權的“增長點和輻射源”。高校擁有一支龐大的富有創新精神的研發人員,包括教師和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等各種層次的學生。他們是科學技術和知識生產的重要主體,擁有眾多的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等知識產權,是我國創新體系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據報道,全國高校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為28.6萬人,共有兩院院士450人,占全國院士總人數的33%;“973”項目高校首席科學家有45人,占總人數的40%;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444名,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711名。研究人員眾多的高校也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據統計,全國高校共有研究機構509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0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8個,已有或正在啟動建設43個國家大學科技園。這些數字表明:高校已成為我國原始性創新的主力軍、科研開發的生力軍。

眾多的科研人員和創新成果集中的高校,相應的應該具有較好的知識產權文化氛圍。而現狀卻并非如此,目前高校知識產權文化建設還僅處于起步階段,現階段我國高校知識產權流失嚴重的狀況與此是有密切的關系的。由此,我們有必要將知識產權文化培育的起點和重點放在高校,特別是研究型的高等院校。以最貼近智力創新人群的方式,培育知識產權文化的成長,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科研人群中的知識產權文化。

3.3高校的知識產權文化現狀需要加強知識產權文化建設

如上所述,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知識產權意識薄弱、創新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科研成果保護不力等問題,其癥結在于高校知識產權文化的缺失。首先在制度層面的知識產權文化上,由于缺少相關知識產權制度或者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高校科研人員缺少創新的動力和激情,即使出了成果,也多是了事,而不是去申請專利,進而進行成果轉化。學校也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組織機構,從而導致知識產權的大量流失,而不是對知識產權進行有效的促進、保護和利用。而在觀念層次上,眾多的科研人員缺乏知識產權的基本知識,無法有效的利用知識產權制度,更沒有創造、保護和利用知識產權的習慣。因此,知識產權文化的建設是改變目前高校存在的知識產權體系缺失和紊亂的一劑良藥。

4.結語

建設符合中國實際的知識產權文化,應當成為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基礎工程。而高校作為我國高新技術的重要生長點和輻射源,必須加強和完善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文化氛圍,為促進高校科技進步、健康發展,爭取我國經濟獨立自主的快速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凌申坤.高等學校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今日科技, 2004, (2):41-43.

篇(6)

內容摘要 :西部高校知識產權戰略是我國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西部高校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管理落后,有必要構建西部高校知識產權戰略框架。本文將主要從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及管理方面論述西部高校知識產權戰略。

關鍵詞:西部高校 知識產權 戰略框架

構建西部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的必要性

(一)西部高校知識產權發展現狀

當今社會,知識產權已成為決定一個國家與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 但是在高校這個擁有集中智力資源、推動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部門,近幾年對知識產權的管理顯得尤為不足。主要體現為專利申請數量偏低(見表1)、科技轉化力度較弱。

與此同時,就全國高校來看,西部高校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亟待提高。據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正式的《2008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顯示,自中國專利獎設立以來,國內僅有23所高校獲得33項中國專利獎金獎,而且集中在清華、北大、復旦、浙大等知名院校,“2008年中國高校中國專利獎金獎排行榜” 中只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一所西部高校榮獲三等獎。

因此,無論是從國家發展戰略,還是知識產權的實際管理來看,西部高校都應加強對知識產權的管理意識,充分認識到西部高校知識產權對國家、社會以及院校自身發展的重大意義。

(二)知識產權對西部高校發展的戰略意義

知識產權是高校的無形資產。高校知識產權是指高校教職工及學生的職務專利權、職務專有技術成果權、職務作品著作權(包括計算機軟件)、學校企業的商業秘密(技術秘密和經營秘密)、注冊商標專用權等,這些都是以其經濟特性而顯示其存在的資產,雖然沒有具體的物理形態,但卻能為其擁有者獲取權益和特權,并且通常都會帶來相應的收益,因此高校知識產權應屬于高校無形資產范疇。但也正是因為這種無形性特征,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往往對知識產權不夠重視,普遍存在重有形資產(固定資產)而輕無形資產的情況,導致學校知識產權被低價轉讓或無償使用,白白流失了學校的應得權益。

知識產權是重要的辦學資源。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對于學校發展具有戰略意義。首先,專利、商標、著作等知識產權都凝聚了學校教職工的大量心血,體現了最新的科技動向,這對于相關學科、專業具有指導意義,代表了新的研究方向。第二,學校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將帶來整個學術氛圍的活躍,教職工在實現個人利益的同時工作成就感大大增強,有利于辦學質量的提高。第三,隨著科技轉化力度的不斷深入,高校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良好的校譽將會對生源、就業帶來積極的正面效應,使辦學得以良性循環。第四,學校也會憑借以往的科研成果爭取到更多的政府撥款,大大改善西部高校的資金狀況。

知識產權推動高校服務于社會。高校應當肩負起為社會輸送優秀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的重任。高校知識產權政策的激勵將推動學校科研人員、在校學生積極投入研究社會急需解決的問題。

西部高校知識產權戰略框架的構建思路

(一)知識產權創造戰略

注重知識產權意識。西部高校知識產權創造較為滯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對知識產權認識不足,沒有正確認識到知識產權是高校寶貴的無形資產,是能夠創造巨大社會價值和經濟財富的源泉,是高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這樣就導致在專利申請、商標注冊等知識產權問題上缺乏鼓勵政策,專利既不能給教師帶來精神榮譽也不能變成現實的經濟收入或者說影響不大,西部高校從內部機制上失去了知識產權創造的動力。因此,西部高校領導層應樹立知識產權意識。

培養知識產權文化。西部高校要大力宣傳知識產權,通過多種渠道推進知識產權文化的傳播。必要時可聘請專業的知識產權律師,特別是具有相關專業領域教育背景的知識產權律師,這樣就能更好地與專業技術人員溝通,敏銳地發現創新點、專利點,更有效地保護學校的知識產權。

建立個人激勵機制。學校對于在知識產權創造方面有特殊貢獻的教職工應給予政策傾斜,在職稱評定時應設立相應級別的加分優惠,同時當知識產權轉化為生產力時,建議保障專利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取得相應的股權。另外,精神榮譽也是鼓勵再創造的重要因素,工作成就感不容被忽視。

加強二級學院主動性。目前高校的知識產權申請基本上都是自下而上的,即由個人向主管部門層層申報,這樣就有可能導致個人不申請學校就沒有專利的局面,為了變被動為主動,高校知識產權主管部門應改變管理理念,參照專利申請大戶企業的管理模式,采取層層分派任務的方式,明確下級學院的專利申請任務,并以此作為二級學院撥款的重要依據,積極尋求知識產權創造。

(二)知識產權運用戰略

加強與企業聯系。從地域上來說,高校應充分利用本地信息、資源優勢,有針對性地研究區域問題。首先開展與本地企業合作,打入本地市場。形式上可借鑒大學科技園的模式,依托高校科技創新資源,推進高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科技型企業;其次應加強與相關行業合作關系。

鼓勵教職工創業。目前,西部高校普遍擁有自己的校辦企業,但整體上看產品附加值不高,知識經濟優勢不明顯,缺乏像北大方正、清華同方這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占據一定市場份額的強勢企業。西部高校除加強與外單位的合作以外,也應鼓勵校內科技人員以自主知識產權科技成果作價入股創辦高新技術企業。以知識產權作價入股的,作價金額和所占股份比例由投資各方約定,職務發明者或技術團隊所占股份比例,由投資各方按學校有關規定辦理,學校可適度在場地租用、學校冠名、人員設備調劑上給予一定的扶持。

搭建交流平臺。互聯網時代,數字化平臺的搭建是不可或缺的。西部高校要順應時代潮流,適時開展網絡化辦公。建議開通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網站,一是對專利文獻進行全方位檢索和調研,以避免低水平重復研究別人早已申請專利的技術,提高研究起點;二是將學校現有的知識產權信息、合作意向等資源及時上網,積極向社會謀求合作者。

(三)知識產權保護戰略

完善規章制度。知識產權保護是西部高校與企業合作的前提條件,學校要深入學習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聘請行業專家聯合相關責任人在制度上制定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辦法、專利申請管理辦法、專利基金使用辦法、校標管理和使用辦法、申請國外專利基金使用辦法等規章制度,切實保護本校資產,堅決杜絕竊取科研成果、私自交易、變相交易等損害本校教職工利益的情況發生。

簽訂保密協議。對于掌握關鍵技術的人員,高校應效仿企業簽署項目研發期間及后續有效期內的保密協議,對重大科研項目進行追蹤調查,嚴格禁止在科研成果未轉化前在相關學術刊物、網站、會議等公開場合最新研究信息,在人員流動時要將職務科技成果和非職務科技成果劃分清楚,防止屬學校所有的職務智力成果被個人占有。

加大獎懲力度。高校應明確產權主體和產權的界限,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堵塞在人才流動、人事調動、人員跳槽、兼職、私下交易、技術貿易等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學校無形資產流失的種種漏洞,對于違規人員應追究其責任。同時,政策激勵是知識產權轉化的重要條件,可采取設立專利申請基金、幫助科研人員申請專利、增強科技獎勵力度、提高科技人員的收入、鼓勵教師和科技人員在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過程中擁有個人股份等方式加大個人鼓勵力度。有條件的高校還應盡可能對科技人員的科技成果進行管理和推廣,加快知識產權轉化的步伐,增強無形資產的效益性。

(四)知識產權管理戰略

西部高校應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具體管理職能主要包括:一是申請知識產權。對學校無形資產實行帳務管理,組織開展知識產權(包括標志性名稱、商標、專利、著作、校名、校譽等)的申請、評估、登記和注冊。同時,設立知識產權保護基金,由學校提供費用,用于支持發明創造和專利的申報維護費用,改變專利費用由發明人或課題組承擔、專利的申請與放棄由發明人決定的局面。二是保護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的評估必須做到規范化和科學化,當新增資產或資產發生轉移時,學校應當委托專業的資產評估機構對其進行科學評估,防止無形資產被低估;對科研人員及時跟蹤監控,掌握項目進度,保證項目安全;掌握市場行情,對知識產權溢價、折價及時調整,確保學校利益不受損害。三是推廣知識產品。利用一切渠道,大力宣傳知識產品,加強與外單位聯系,加快科技轉化步伐。四是追究相關責任。一旦發生損害學校知識產權的事件,應結合國家、學校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責任,認定犯罪事實。

參考文獻:

1.高校專利技術轉化機制需創新.科技網

2.2008中國高校中國專利獎金獎排行榜出爐.中國校友會網

篇(7)

1.大學生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不強根據高校的相關抽樣調查,雖然對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在內的知識產權了解的人員占45%,但是能進一步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執法過程,以及利用法律武器和手段保護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發明創造和合法權益的不足10%。這種淡薄的知識產權意識致使目前高校成果轉化過程中知識產權流失已成為普遍現象。另外,大學生對專利保護的申請認識不足,高校對大學生的新發明和新創造向來都是重視獎勵,但是卻忽視了對科技成果轉化中知識產權的保護。

2.高校知識產權保護成本較高科技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成本是多方面的,它主要有知識產權的開發、取得、交易、使用和訴訟等方面的活動給個人或單位所帶來的社會成本。在我國,尤其是高校,對科技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取得的成本較高,知識產權的所有人若對產權進行相關的處理,則需要支付相當高的經濟成本以及相當長的時間成本。若要在我國申請相關的專利,申請的過程較為繁瑣,而且每個過程都會花費一定的費用,另外,科技創新成果的專利審批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少則一年,多則三年。專利的過高專利費用及過長申請時間抑制了科研人員從事技術發明和創造的積極性。

3.知識產權權屬不清知識產權控制的核心是權利人控制他人利用其成果的保護。在大學生科技成果轉化的環節中,激勵作用是否充分發揮,直接影響科技成果產出的數量、質量及轉化進程。我國專利法規定,職務發明創新成果的專利權利歸屬于雇主,這不僅使得職務發明創新成果的專利歸屬于雇主,而且發明創新成果專利的申請人也是雇主。雖然職務發明創新成果的發明人也能享受到專利效益的分配權利,但是在實際中,各高校都在強調專利是歸屬于高校單位所有,而沒用相應的激勵制度以回應專利發明人。僅強調專利的歸屬權而不注重專利利益的分配權,其結果導致發明人將職務發明非職務化,以規避法律的約束,使得高校非職務發明的專利申請遠高于職務發明專利申請的比例,造成重大發明少、專利的技術層次和實施率、高校職務發明比率都較低的現象。

二、對大學生科技成果轉化中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

1.政府層面(1)發展高校知識產權資產評估事業。要想將大學生科技成果中的知識產權進行很好的轉化,就要在高校中搭建相應的轉化平臺,建立一系列嚴格的資產評估體系。有了這種評估系統,才能有效地保護大學生的知識產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不斷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體系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2)加大專利保護的投入力度。目前,我國企業贊助的高校科研經費比例很少,絕大多數經費是由政府贊助的,而且經費的額度也有限。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科研投入經費的額度已超過了3%,而我國的科研經費的比例不到2%,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的一般水平。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其本質上也是對社會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動力的保護,其結果是為社會發展服務的,是把科技成果能夠轉化為生產力的一種主要途徑,使得科研成果的價值能夠得到應有的體現。因此,我國政府應加大對專利保護的投入力度。

2.高校層面高校的科技創新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前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存在巨大的浪費和損失。高校作為專利知識產權管理的主體,承擔著社會服務的功能,有責任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因此,高校應加快知識產權向生產力的轉化,將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資產,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1)將科技成果轉化納入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核心。高校在知識產權管理中,針對老師涉及對科研項目的績效考核,同時也應加強對學生科技成果的考核。對大學生知識產權成果科研管理來說,應將專利的轉化環節納入高校科研管理的職能中。(2)培養知識產權全過程的保護理念。在高校的科研過程中,學校的相關領導、項目的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在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都應有較強的保護意識。一項科研從申請立項到完成計劃直至轉化到實際生產后,中間的每一個過程都應納入知識產權的范疇,因此,高校應將知識產權管理的理念貫穿于科技管理的各個環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 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国产女人精品视频国产灰线| 亚洲av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农村妇女野战bbxxx| 在线天堂新版资源www在线| 山东chinese猛一猛gay| 一区二区三区av波多野结衣 |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免费网站看av片| 日本成aⅴ人片日本伦| 爱性久久久久久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小说| 国产麻传媒精品国产av|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视频| 午夜肉伦伦影院| 欧美午夜特黄aaaaaa片| 乱色欧美激惰| 久久电影网午夜鲁丝片免费 | 欧美国产国产综合视频|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zps无套内射视频免费播放 |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