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15:44: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快遞行業市場細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快遞;市場分析;歐洲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49-0044-02
1 全球快遞物流業發展狀況
快遞業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快遞服務具有可保障、快速、可靠、需求導向、全球范圍、整合、門到門、全程可追蹤等特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制造業JIT模式的廣泛應用等,快遞服務需求日益增多,而郵政和普通貨運無法滿足這些要求,因而,快遞業得以快速發展,并在20世紀80年展成為一項全球性的業務。從所運送的物品來看,快遞業經歷了從文件、包裹到專業物品(如高科技產品、半導體等)的發展歷程。通常而言,快遞業所運送的是高價值、低重量的物品,如電子產品、工業樣品、醫藥產品等。發展到現在,使用快遞服務的行業已遍及國民經濟大多數主要行業,如IT、醫藥、電子、工程、紡織服裝、裝備制造、財務金融服務業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高科技產業和知識密集型產業。
2 歐洲快遞物流市場分析
2.1 總體市場
歐洲是全球快遞物流的第二大市場。2004―2008年,歐洲快遞物流市場總額從438億美元增長到511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3.9%,歐洲快遞物流市場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除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導致增長率低于3%外,年增長率均在4%以上。根據英國Datamonitor公司的預測,2009年至2013年,除2009年繼續受危機影響增長率趨緩外,其他年度增長率均將在3%以上,年均增長率將保持在3%,2003年的快遞物流市場總額將達到593億美元。
2.2 服務市場細分
快遞物流主要可分為包裹(Parcel)、即日達(SameDay)和次日達(NextDay)三種,其中最主要的服務是包裹和次日達,2008年歐洲快遞物流市場的這三個細分市場所占比重分別為47.0%、6.6%和46.4%。
2.3 國別市場細分
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是歐洲最主要的快遞物流市場,按2008年的數據,這四個國家分別占據了歐洲29.2%、21.6%、17.9%和9.8%的市場份額,其他21.5%的市場份額包括比利時、捷克、丹麥、匈牙利、荷蘭、挪威等。
2.4 市場領先企業
歐洲快遞物流市場主要由幾大“領先者”企業所占領,按照市場份額排序分別為DHL(敦豪國際)、TNTNV(荷蘭天地集團)和FedEx(聯邦快遞)。在歐洲各國的快遞物流市場,現有的領先企業占據了市場的主要份額,新企業很難進入這一市場。
3 推進快遞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因
3.1 經濟全球化的推進
世界貿易的快速發展,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經濟的運行方式。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貿易依存度和經濟關聯程度逐步提高,對快遞業產生了越來越多的需求,這主要表現為國際快遞服務的快速增長。
3.2 制造業生產模式和銷售模式的變革
企業競爭的加劇,使得JIT、直銷等新型生產和銷售模式得以廣泛推行。企業在供應、銷售等領域的時間性要求越來越高,這導致快遞服務的生產服務需求來源愈加廣泛。歐洲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50%的企業認為零部件的“次日達”快遞在企業零部件供應領域非常重要,這些企業中有40%稱其原因是JIT生產模式的采用,將近90%稱其原因是維修用零部件的需要。
3.3 居民消費模式的轉變
近年來,虛擬零售業得以快速發展,居民消費模式和消費習慣逐步得以改變,網上購物越來越頻繁。另外,消費者生活和工作節奏也逐步加快,相關因素均使得快遞服務的生活服務需求快速增多。
3.4 交通和信息技術的進步
與快遞相關,交通技術的進步主要表現在航空技術、運輸網絡和城市交通智能化技術等領域的進步,信息技術的進步主要表現為條碼技術、網絡技術、電子商務技術、信息追蹤技術等方面的革新,這些成為快遞業近年來得以快速發展的基礎條件。
4 快遞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效果
4.1 快遞業對GDP有較大的直接貢獻,可創造大量的就業
從宏觀角度分析,快遞業不僅可實現可觀的增加值,也可創造大量的就業。根據牛津經濟預測中心的測算,2003年全球快遞物流業對GDP的直接貢獻為640億美元(按增加值計算),這一數據是家電業的兩倍、造船業的50%。到2013年,快遞業對全球GDP的直接貢獻將達到1350億美元。2003年,快遞業直接創造了125萬個工作崗位,間接創造和派生出的工作崗位有140萬,合計提供265萬人的就業。到2013年,快遞業對全球GDP的直接貢獻將達到1350億美元,將直接創造210萬個工作崗位,間接創造和派生出240萬個工作崗位,總計提供450萬人的就業。
4.2 快遞服務有助于企業經營成本的降低
快遞服務的快速性,使企業可實現從價格更低的供應商處進行采購,從而可降低采購成本。快遞服務也可使企業實現集中化的、更加科學的倉庫布局,從而可降低庫存成本。快遞還可使企業更加便捷地處理維修、退換等售后服務事宜,從而可降低售后服務成本和商譽損失。另外,快遞服務還有助于降低企業的缺貨損失和生產、設備中斷的風險損失。對意大利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沒有“次日達”快遞,由于設備部件在需要時不能于第二天到達,可導致企業每年平均有3天以上的生產中斷,部分企業認為這一中斷會達到20天/年。
4.3 快遞成為企業經營模式改革的重要支撐之一
企業經營模式逐步發生變革,快遞已經發展成為經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服務需求內容。跨國公司的全球化擴展、產業的跨國轉移、企業工廠或倉庫經營布局模式的轉變、銷售模式的變革等,都需要快遞服務予以支持。對歐洲企業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1/3左右的企業經常性地使用快遞服務將產品送達客戶,1/3左右的企業經常性或偶然性地使用快遞服務將部件運送至企業的其他工廠。另外,有很多公司在公司內部、分公司或分支機構之間使用快遞服務來傳送法律文書和企業報告等文件。
【關鍵詞】網購;校園快遞;物流;服務
1 我校發展校園快遞的背景
1.1 學生逐漸成為網絡購物的主力軍
近年來,網絡購物發展十分迅猛,根據第一財經網提供的信息,2013年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大約1.85萬億元,比2012年的1.3萬億元增長了42%。而據天貓官方微博最新消息,2013年僅雙11“光棍節”支付寶交易額達350.19億元,這相當于中國日均社會零售總額的5成。信息顯示,過去的5年,中國社會零售總額漲了1.8倍,而網絡零售總額則飆漲了19倍。隨著網絡購物的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學生群體加入到網購陣營當中,有關數據表明,在中國超過1億的網購人群中,16~32歲的年輕人占83%。換而言之,中國的網購人群當中,學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學生已經成為網購不折不扣的主力軍。
1.2 網購的快速發展,校園師生對快遞的需求與日俱增
目前,我校在校師生人數接近7000人。網購的快速發展,激發起校園師生對快遞的需求,這也促進了校園快遞的迅速發展。由我校物流專業學生成立的快遞調研組對校園周邊的快遞公司進行了實際調查,對校園快遞的現狀匯總如下:目前四通一達(即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速遞、匯通快運、韻達快遞)在我校的每日派件總量超過500件,其中申通、圓通均超過了100件,中通、韻達、匯通次之,順豐和EMS各約為30件左右,各快遞公司均反映我院近一年來快遞需求量呈明顯上升的趨勢。以下圖1為快遞調研組對學生使用校園快遞情況的調研數據。
1.3 校園快遞的服務現狀滿足不了與日俱增的快遞需求
1.3.1 我校實施的是封閉式的校園管理制度,校園內沒有設置快遞公司的點。長期以來,快遞員派送我校師生的快遞件都是在學校門口進行交接,而且時間基本集中在正常上課時間,對于教學部門的教學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種現象也引起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出臺了相關制度禁止學生利用上課時間接收快遞。
1.3.2 學校加強管理之后,催生了一批校園兼職快遞員。以物流專業與電子商務專業為代表的班級當中,部分學生與快遞公司合作成為其在校園的兼職快遞員。兼職快遞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量學生利用上課時間收取快遞的問題,但因為缺乏統一管理,這些兼職快遞員私自設立服務標準。如圓通公司的人,一方面享受快遞公司補貼0.5元/件的待遇,另外在沒有提供上門服務的標準下還向收件人加收2元/件的費用,相當多的同學對此做法頗大怨言。
2 我校物流專業發展校園快遞的條件分析
2.1 專業優勢
我校物流專業定位為倉儲快遞方向,并開設了快遞業務操作等專業課程,學生對快遞業務操作有一定的認識,對快遞行業的服務現狀也比其他專業學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另外在師資力量上,專業老師也有在物流公司工作的背景,能夠指導學生更好的規范作業流程。
2.2 學校領導的重視與支持
目前,針對學生投訴較大的校內兼職快遞私自加收服務費且服務標準差等問題,引起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物流專業老師提出了在校內建立校園快遞服務站統一管理、規范服務流程的做法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經縝密選址,在校內劃撥了100平方米左右的收發室給物流專業發展校園快遞使用。
2.3 物流實訓室具備快遞業務所需的一些硬件條件
物流實訓室現有的硬件設備有:計量稱重設備、裝卸搬運設備、包裝機械設備與包裝耗材、條碼掃描設備、倉儲物流教學系統如自動化立庫實訓設備、多種類型的貨架設備等。可以為快遞件提供計量稱重、裝卸搬運、分區存放、包裝、分揀等專業服務。
3 我校發展校園快遞模式的對策
3.1 建立校園快遞服務站,優先引進快遞量較大的快遞公司
利用學校提供的場所建立校園快遞服務站,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聯系申通、圓通這兩家快遞量較大的企業免費進駐服務站。并由專業老師與企業員工共同完成服務站的場所規劃(見圖2)。利用物流實訓室的現有硬件設備補充到快遞服務站,不足設備由快遞企業提供,初步完成校園快遞服務站的前期建設。
3.2 組建校園快遞服務站經營團隊
快遞服務站的前期經營很重要,經營的好品牌自然也就打響了,所以團隊的建設很重要。團隊的組建可以分兩步走:前期經營需要挑選品學兼優的學生擔任團隊成員,由專業老師與快遞企業員工擔任工作導師,對挑選的成員進行業務培訓。統一著裝,統一服務標準,并編排值班表輪流值班。到后期經營的時候,再補充新成員,首批團隊以老帶新。在這個階段,老師與企業員工只是擔任顧問的角色,不需要過多的參與到具體業務當中。
3.3 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優化快遞派件與收件流程
我校實施的是封閉式教學管理制度,學生上課期間是不允許去取快件的,所以快遞服務站并不是24小時營業,另外對派件人員也要有嚴格的送貨時間規定。因此,首先需要對快遞服務站的營業時間作出如下安排:周一至周五開放時間為中午12:00至14:30分,下午16:30分至19:00,周六、日則為全天開放經營。物流專業學生的下課時間適當地調整到上午11:00放學,比全校下課時間提前一個小時,讓快遞服務站的團隊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快件的清點交接分類等作業。另外,企業送貨時間也相對應規定為上午11:00以及下午16:30派送,下午快遞員會把無人領取的快件以及簽收的快遞單據帶回網點。結合以上這些實際情況,制訂快遞服務站派件與收件業務流程(見圖3與圖4)。
3.4 市場細分目標客戶,拓展服務內容
未實施統一管理之前,學生兼職快遞只是代收快件且對每件快遞加收2元的做法引起了眾多學生的投訴與抱怨,究其原因是沒有進行市場細分導致服務單一且標準較低。因此,我們首先要對目標客戶群體進行市場細分,拓展服務內容。我們的目標客戶―學生群體有的是家里經濟條件比較好的愿意支付額外費用享受更好的服務,但也有家里經濟條件一般甚至較差的,不愿意支付額外費用去獲得增值的服務。針對這樣的客戶特征,快遞服務內容需要拓展如下:
(1)自提服務:自提是指校園快遞站不需要將快件派送到宿舍或者收件人指定地點,學生上門取件,這種情況不能向學生收取任何費用。
(2)上門派件服務:系指校園快遞站將快件派送到收件人宿舍或收件人指定的其他地點,學生不需要上門取件,這種情況可以向學生收取任1元/件的服務費。
(3)行李托運服務。每逢節假日,特別是寒暑假,很多學生都需要大包小包的運送行李。而且學校處在郊區,附近并沒有從事行李托運的物流公司。另外,我校每年畢業生人數已經超過3000人,學生畢業離校的行李托運也是有很大的市場需求。由此可見,行李托運服務市場潛力巨大。
(4)其他增值服務。如代送生日蛋糕或禮物,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可以開展此類服務。
3.5 校企合作將校園服務站建設成為快遞公司的網點
前期與快遞公司的合作只限于校園快遞件的統一集中派送服務,這種合作并沒有涉及到人才的培養、信息平臺共享、技術體制協同等深層次的服務,校園快遞服務站類似一個第三方中轉站,并沒有合作到快遞公司網點的高度。但是隨著合作的深入,快遞量的上升,學生對服務水平需求逐漸的提高。這種經營模式的服務水平短板將越來越突出,而解決的方式無疑是進行校企合作,將校園快遞服務站建設成為快遞公司的網點。
4 結語
我校物流專業師生通過組織與協調,引進優質的快遞公司,成立校園快遞服務站。統一校園的快遞業務,實現了學校師生對提升快遞服務水平的迫切需求。而快遞公司則減少了派件、寄件的等待時間,而且專業學生承擔快遞員的工作也沒有工資成本的壓力,所以對學校和企業來說這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是校園快遞發展的大勢所趨。隨著這種合作形式的深入,學校與企業將開展校企合作的方式維系這種雙贏的局面,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專業能力,為我們學生以后的就業打好了基礎。另外一方面,企業也降低了運營的成本,培養了適合企業未來發展需要的人才。我們期待此方案能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王迪.電子商務下校園快遞的發展淺析[J].現代商業,2012(30).
這一連串數字構成了民營快遞企業順豐的業務規模。目前,無論是網點覆蓋還是市場份額、經營規模,順豐僅次于中國郵政集團(EMS),在國內民營快遞企業中排名第一。
1993年,22歲的王衛在廣東順德創辦順豐速運,加上王衛只有6個人。近20年過去了,王衛成為國內快遞行業舉足輕重的人物。不過,王衛卻異常低調,甚至可以說神秘,他出行由四個保鏢護送,從來不接受媒體采訪,至今人們難以通過媒體了解其人其事。然而,他的每一步動向都讓競爭對手倍感緊張,它在產業鏈上的擴張也每每引起各種各樣的猜想。總而言之,王衛打造了個讓競爭對手膽寒的企業。
其實,1993年,與王衛一樣創辦了快遞企業的還有申通的陳德軍和宅急送的陳平。這兩家企業日后同樣對中國快遞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順豐一樣,在特殊的年代申通和宅急送都曾在夾縫中艱難生存。只不過十幾年后,隨著電子商務熱潮的出現,快遞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年代,很多快遞企業應運而生。粗略估計,如今中國快遞市場規模為7000億元,有7000家企業獲得了快遞許可牌照。
中國快遞市場,可以分為三大勢力,分別為中國郵政集團、以聯邦快遞、UPS等為代表的外資企業,以及陣容龐大的民營快遞企業。民營快遞主要為順豐、宅急送、“四通一達”(圓通、中通、申通、匯通和韻達,創始人均來自浙江桐廬)、天天,以及區域性配送公司聯盟和各地大大小小的同城快遞。
雖然在同一年創辦,但是順豐與申通、宅急送的發展軌跡完全不同。2010年,順豐的營業額為120億,申通為60多億元,宅急送為20多億元。順豐確立了自己的市場領先地位。
構建競爭優勢
創業早期,王衛往來于廣東和香港,運送信函、文件。就是從這時開始,順豐給自己做了非常明確的定位和市場細分。順豐避開了大件重貨運輸及派送,專做文件和小件業務,其中以商業信函為主。順豐還根據自己的市場定位進行了價格與服務設計。以2公斤重的包裹為例,從北京送到上海,DHL的價錢是112元,中國郵政是43元,順豐是30元。順豐開設了服務電話,500克以內收不超過20元的郵費,上門送貨,全國聯網,36小時送達。從客戶預約下單到順豐快遞人員上門收取快件,1小時內完成。
2003年,正值SARS期間,航空公司的生意異常蕭條。王衛看到了其中的商業機會。年初,借航空運價大跌之際,順豐與揚子快運簽下合同,成為國內第一家使用全貨運專機的民營快遞企業。順豐租下揚子快運的5架737全貨機,其中3架用于承運自己的快件,這些載重15噸的全貨機往返于廣州、上海、杭州的三個集散中心。此外,順豐還與多家航空公司簽訂協議,利用國內230多條航線的專用腹艙。
雖然用飛機承運花費不菲,但是卻讓順豐在快遞競爭中很關鍵的服務時效性上擁有了壓倒性的優勢。順豐由此實現了全天候、無節假日快遞派送業務,在北京、上海、廣州,即便頭天下午6點取件,第二天一早就能送到客戶手中。
由于快遞效率快速提高,順豐業務量增長迅速,年均達到50%。此后順豐走上了快車道,從華南開始走向全國,完成了全國性的布局。到2006年年初,順豐在國內建有2個分撥中心、52個中轉場,擁有2000多輛干線中轉車輛和1100多個營業網點,覆蓋了國內20個省的100多個大中城市(包括香港)和300多個縣級市。現在,順豐在全國擁有38家直屬分公司、3個分撥中心、近100個中轉場、2500多個基層營業網點,覆蓋除了、青海之外的31個省、近250個大中城市以及1300多個縣級市或城鎮。此外,順豐在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和韓國、新加坡設立網點,或者開通收派業務。
前臺的速度和服務都在于后臺的搭建。與國內其他民營快遞企業相比,順豐的信息化程度很高。順豐從2005年開始執行“優化三年、脫胎換骨”計劃,與IBM合作,實施ERP管理,在自動化作業、客戶服務管理方面進行提升。
熟悉順豐的人士評價說,在順豐的發展過程中,其戰略決策非常關鍵。從區域性的小快遞公司發展到今天的快遞行業巨頭,順豐領導層的正確決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在早期的發展中。比如,順應發展趨勢,順豐購買飛機組建自己的航空公司,大幅度提升快遞的速度。這在當時曾招致非議。但是從現在看,此舉對順豐的發展和奠定行業地位意義重大。
另一方面,順豐雖然早期采取分片管理,也就是加盟制的發展方式,但是在關鍵時刻進行鐵腕變革,改成直營,理順了利益關系。據悉,在2001年之前,順豐為了解決擴張中資金缺乏的問題,采取了加盟制,但是因為加盟制與順豐的定位產生沖突,順豐主營中高端快件業務,客戶對價格相對不敏感,但是對速度和可靠性很敏感。然而,很多加盟商是貨運公司,在拼貨的情況下,時效性大打折扣。而且,加盟制相對松散,使得服務管理往往成為空談。因此,王衛當機立斷,克服了巨大的阻力,采用回購方,式,逐步收回了承包權,改成直營模式,并—直沿用至今。
關于快遞業直營模式和加盟模式的優劣,歷來存在爭議。順豐是民企快遞企業中少有的采用直營模式的企業,而包括“四通一達”在內的大部分企業采用加盟制。“從全球成功的快遞企業來看,沒有一家采用特許加盟模式。”中國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雖然未來5-10年內,加盟快遞還有生存空間,但是直營才是大趨勢。
關鍵詞:商業模式創新 金融危機 可持續發展
企業商業模式創新途徑
我國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往往缺乏完全的自主獨立設計,大多數中國企業在商業模式上往往都是參考國外先進同行的設計進行模仿式創新。這種模仿式的創新模式,雖然可以使企業在發展先期借助國界壁壘和信息傳播的遲滯性獲取一定的先發優勢,但由于創新來源并非來自企業內部,因而其商業模式的優越性往往難以持久保持,由此其競爭優勢的長久性也往往難以得到保證。為了真正提高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優勢,依靠真正的自主商業模式創新十分必要。
企業商業模式有別于企業戰略,其關注視角往往脫離于企業戰略所強調的企業價值提升、企業利潤生成和擊敗競爭對手等要點,而集中于客戶價值的辨別與獲取。因而在企業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其創新途徑同樣有別于企業戰略措施上的創新,其創新思路應當更加側重于設計企業為消費者所提供的商品服務、企業傳遞商品服務的途徑、企業價值利潤來源的探索和企業自身在整個行業生態鏈中所處的位置角色。
具體來說,在我國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其可行的創新途徑有:
(一)顧客定義及產品特性擴展創新
由于現代科技和生活形態變化速度的加快,市場上的消費者需求往往會不斷地發生變化。企業在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可以利用這種變化來重新定義自身的目標客戶群體,通過對客戶需求的分析和歸類找出自身的目標市場,以新的細分市場客戶需求的滿足為主導,設計自身的產品特性,從而形成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該部分顧客的需求,獲取更多的潛在利潤,實現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在顧客定義及產品特性的創新擴展上,有效地定義特殊的顧客群體是這種商業模式創新得以成功的關鍵。例如春秋航空便是通過精確地定義和劃分出了只需要基本航空服務而不需要過多餐飲、機乘服務的中低端消費者和度假觀光客戶,從而設計出提供低廉航空服務的商業模式創新,并因此獲得了成功。
(二)創新商品和服務遞達渠道
隨著現代物流網絡的不斷完善和企業商品服務的傳遞渠道選擇的豐富化,企業在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時,可以通過對商品和服務遞達渠道的創新來獲取消費者對于其服務的認可,并在一方面獲得自身運營成本上的降低,另一方面滿足消費者對于商品獲取方式的獨特需求。
通常企業在商品和服務遞達渠道上的創新,以分銷渠道的重新設計為主,并且這種創新設計在以往的企業商業模式創新中往往是為了克服企業開設門店、經銷點上面的粗放擴張缺陷,而如今企業在遞達分銷模式上的創新往往更多地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對于便利性的需求。例如一號店的遞達模式創新就是以消費者的購物便利性出發而實現的商品遞達渠道的創新,并通過這種創新重塑了傳統的消費者超市購物模式,為自身發展設立了較高的起點。
(三)創新收入及利潤來源
傳統的企業商業模式在為企業獲取利潤的過程中,往往遵循傳統的制造、傳遞、銷售、收入這一較長鏈條的利潤形成流程,因而企業的經營過程不得不面對終端市場需求波動的風險、傳遞過程成本上升的風險、銷售收入難以及時實現的風險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因而在未來企業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尤其是在目前宏觀經濟形勢惡化,企業運營風險因素較多的情況下,通過對企業收入及利潤創造來源的創新也是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一個主要方面。
企業在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可以盡可能地縮短自身的利潤創造量,在獲取足夠利潤的情況下,避免與波動較為激烈的終端市場相接觸,以短時、高效的投入產出循環來獲得自身利潤的提升。例如麥當勞通過將商業地產購入轉出租賃來獲取土地轉租的收入,同時又通過為加盟店提供租賃土地來擴張自身的網點,并將終端消費市場存在的風險轉嫁到加盟商身上,從而實現了自身利潤的提升和風險的轉移。
(四)變革顧客服務支持體系
目前,隨著消費者對于企業服務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同時也由于客戶關系管理理論的逐漸盛行,企業通過提高對消費者的服務支持力度來獲取消費者的信任,從而實現與消費者的長期互動,也是企業利潤和價值提升的一條可行途徑。因而在目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形下,企業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的顧客服務支持體系的服務質量來實現自身商業模式的創新。例如中國移動在新時期為了應對市場的激烈競爭,開始使用系統升級等方式來統一自身的顧客支持體系,并以此為基礎提升自己的顧客服務質量,從而盡可能地擴展市場客戶群體,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五)發展獨特的價值網絡
企業在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時,除了關注自身的產品、分銷渠道、支持體系、收入實現方法等企業內部元素以外,還可以從企業所處的經營環境、供應鏈、行業生態等外部元素角度設計自身的商業模式創新,通過開放式的商業合作和超企業邊界的商業模式創新來構建創新的價值網絡,以此為基礎在實現自身價值提升的前提下,實現整個行業中企業群體的共贏,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發展和企業群體對顧客需求滿足能力的提升。
由于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是覆蓋全行業的全面風險因素,因而從宏觀角度上以企業生態鏈整體利益的最優化為設計目標的商業模式創新,將是未來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一個主要途徑。
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策略
由于目前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企業的外貿需求急劇萎縮,許多企業在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又面臨同行業企業激烈的同質競爭,因而在目前整體經濟運營風險較大的情況下,我國企業迫切需要以創新的商業模式對自身的價值生產過程進行重塑或改進,從而以全新的利潤生產模式來發掘更加有效的經營途徑,擴展更多的客戶群體并獲得更多的價值增值。
基于以上本文所論述的企業商業模式創新途徑,本文認為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出于擴展市場消費需求,提升企業利潤來源豐富性的目的,我國企業在商業模式創新上可以采用的創新方法包括:
(一)終端市場擴展—實現創新的市場細分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由于對經濟前景預期的不確定性,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受到了一定壓制,企業在商業模式創新時需要解決激發消費者消費意愿的難題。同時由于現代科技的進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于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客觀上使得企業在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時,必須更加強調自身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可用性與產品質量。
具體來說,企業進行終端市場擴展時,可以通過對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進行分環節的刻畫來發掘新的消費群體,即將消費者按照:對購買的需求、對使用的需求、對售后的需求、對支付的需求四個環節來挖掘新的市場細分。
1.依照消費者對購買的需求劃分市場,是指企業可以對消費者購物方式的區分和未來偏好的購物方式的探討和驗證,來確定消費者對于消費體驗的不同要求,并依據不同要求類別下消費者的利潤規模,來定位企業的商品創新方向和分銷模式設計模式,以滿足客戶的特殊需求。例如夢芭莎通過區分出經常網購、對于工作環境下的女裝需求較為強勁的女白領這一細分群體,專門設計相應的服裝系列,并以B2C的方式送遞商品來增加這些空閑時間較少的人群對于工作時間時尚服裝的購買便利,以無條件退換貨作為提升這些高素質客戶購物安全感的一種手段,實現了自身在B2C服裝銷售領域的成功。
2.依照消費者對使用的需求劃分市場是最為常見的市場細分方式,其關注焦點集中于消費者如何使用企業的產品,其對產品的特性、功能、質量存在的特殊要求可以幫助企業有效地區分該部分客戶,從而科學地針對該細分市場特定其所需要的差異化產品。例如多棱鋼砂就通過分析石材砂鋸對鋸條、鋸鉆與其他不同類型的鋸條、鋸鉆的需求的不同,而專注于生產針對該細分市場客戶功能需求的合金鋼丸、鋼砂和石材鋸條,并以此占據了國內花崗石砂鋸切割市場超過90%的市場份額,從而通過準確地刻畫客戶對于產品功能的需求實現產品創新,進而有效地占據細分市場。
3.依照消費者對于售后的需求劃分市場必須存在一個前提,即該細分市場上的客戶的利潤水平必須可以覆蓋其所需要的售后服務實施成本,因此企業在針對售后需求劃分細分市場時需要更加關注成本效益之間的分析,從而實現成功的、可以給企業帶來穩定收入的市場細分創新。例如戴爾在早期通過建立直銷渠道,并成立集中化高效的售后服務處理中心來完善自身的銷售服務,獲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同時也擴展了自身的市場份額。由于戴爾的直銷形式所需要的產品銷售成本較小,因而其售后服務所可以投入的資源較多,這也是保證其成功的一個關鍵要素。
4.依照消費者對于支付的需求劃分市場,主要適用于自身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支付媒介的企業。這些企業可以通過區分消費者對于產品購物的資金支付手段的不同需求,對于小額臨時性貸款的需求等特殊支付要求,來對客戶群體進行劃分,從而為其設計特定的支付策略和手段,培養該細分市場客戶的使用黏性,增加單個客戶的市場價值。例如支付寶通過與銀行合作,為經常網購人員提供快捷支付服務,從而方便網購頻繁、購物終端安全性高的客戶的網購支付流程,增加其購物體驗,從而提升這類客戶對于網購消費和支付寶使用的依賴感。
(二)衍生創新產品服務—重組產品線
由于大多數已經存在的中國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轉型成本,因而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其對于自身商業模式的創新往往難以偏離自身主業。針對這類企業,本文認為其商業模式的創新可以通過對自身產品線的重組來實現商業運作的優化和升級,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在外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企業更應當通過對自身產品線的盈利能力和未來發展前景進行評估,將落后、盈利差、無未來發展潛力的產品線淘汰或是整合入新的產品線,并對自身既定的產品進行科學組合搭配,來實現滿足消費者需求或是刺激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組合,從而增加自身產品吸引力,進而創造更多利潤,減少企業經營風險。
(三)跨行業合作商務創新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相互間的合作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十分重要,因而在企業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加強與跨行業具有相互關聯度的企業合作,來實現宏觀意義上的商務創新,是目前我國企業可以采用的較為實際的創新模式。
企業可以通過辨別與自身業務關聯度較高的跨行業企業,通過與其建立戰略聯盟的方式整合各自的商業模式,加大二者之間的業務匹配度,從而在提高客戶體驗的基礎上提升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例如C2C電子商務與中小型快遞公司之間通過跨行業的合作,將自身產品服務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一個企業生態鏈,為終端消費者服務,在實現共贏的基礎上也有效地擴展了自身的客戶市場。
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增速的減緩,加上外部國際貿易環境的惡化,我國企業迫切需要根據自身條件,在未來進行科學有效的商業模式創新,以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和盈利能力。只有通過科學的創新思路和有效的創新途徑來設計企業的商業模式,我國企業才可能通過高效的商業模式創新來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民辦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一、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現狀
伴隨著物流業在我國的迅速發展,行業人才緊缺趨勢也越來越明顯。除了專業化、經驗豐富的管理人才外,高素質、技能強的應用型人才也大量需求。基于上述情況,給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民辦高職高專院校自身實力的欠缺在面對眾多問題時更要結合實際情況,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體系來迎合社會和行業的需求。根據現代物流報編寫的《2015年中國物流職業教育年度報告》內容來看,近十五年來,全國有將近八百所高職院校開設物流相關專業,其中民辦院校占據了半壁江山,但從近幾年招生情況來看,截止到2014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是在減少的,這無疑給本身就實力相對較弱的民辦高校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同時,從X省省內民辦高校各物流專業來看,以XX職業學院為例,2009年物流管理專業學生人數為100人,2010年學生人數為89人,2011年為60人,2012、2013年人數都為50人,近兩年該專業人數穩定在50人左右。對比省內同等民辦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招生人數都成下降趨勢。
二、民辦高職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師資隊伍整體偏弱
民辦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和公立高職院校相比較,自身師資隊伍力量就薄弱,而物流管理專業因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教師隊伍既具備大量的理論知識又擁有極強的實踐教學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但從實際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的民辦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并不具備此條件。一方面是薪資待遇無法滿足具備上述條件的教師來任教,另一方面,學校自身由于各方面原因也無法滿足對崗位教師進行長期和多層次的培訓和組織學習。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很多民辦高職院校的物流教師都是從走出校門又跨進校門,無法滿足雙師型的要求。
(二)校企聯動就差,缺乏“務實”的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從目前來看,大部分的民辦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并不成熟,一方面受限于資金的投入,實訓教學場地和設備無法滿足企業與行業的要求,另一方面,學校自身實力問題,無法與大型的物流企業實現校企聯動,很多民辦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只能與快遞公司等一些單一型物流企業校企合作,學生往往也只是從事一些分揀、客服等工作,并沒有多方面的得到鍛煉和提升。
(三)人才培養定位模糊,無法滿足行業發展需求
我國物流行業經過初期的發展,已經進入產業轉型升級的過渡階段,物流行業的細分領域越來越明顯,采購、速遞業、電商物流、服務型物流等多種細分領域對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這就要求學校對于學生的培養更加專業化和個性化。但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的民辦高校都無法跟進行業發展的步伐,很多高校還是十年如一日的執行陳舊的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的定位比較籠統、模糊,并沒有根據行業的發展要求來進行培養目標的細分,課程、教學大綱、師資相對滯后。
(四)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方法單一
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落后,教法單一。課堂教學枯燥,無趣。再加上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自身的特點,使大部分的學生并沒有提起對其學習的興趣,更別提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能力了。雖然許多院校也在改善此類問題,加入了軟件實訓模擬,讓學生更直觀的去了解物流作業流程,并由此鞏固理論知識,但大部分的實訓軟件無法等同于企業實際運作,再加上軟件資源更新的滯后性,教學效果并不顯著基于上述許多民辦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如何更好的解決,進而幫助專業招生提升,改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更好的促進就業就刻不容緩。
三、民辦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解決對策
(一)提高師資待遇,注重教師培養
雖然國內大部分民辦高校的實力無法與公立院校相比較,但在師資的投入上必須有所加強,提高民辦教師的待遇。同時,政府和社會也應該提高對民辦院校教師待遇關注,給予更多的社會地位,進而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民辦高校。師資力量是一個學校立足發展的重要因素,師資投入不足必然會影響專業的人才培養效果。
(二)調整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
逐漸改變民辦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現有的以理論講授為主的課程體系,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典型案例,按照企業的實際需求來調整課程計劃與課程大綱,例如德國職業教育中的“雙元制”課程設置,就是由企業主要制定相應教學大綱與計劃,課程體系包括企業課和學校課組成,相互補充,充分體現學習和崗位需求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滿足企業對員工的技能要求。這也要求國內的民辦高校要進一步努力尋找有實力、有需求的企業來進行校企合作,并拓寬合作內容,不只是局限于企業掛牌,學生畢業實習這樣簡單層次的合作內容,而是真正的校企聯動,既滿足了企業對于員工的要求,又實現了學校對于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最終共贏。
(三)以市場、行業為導向,明確人才培養定位
高職教育是以重實用、專業化、職業強為培養目標的,市場、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民辦高職院校在培養物流管理人才時應緊貼市場辦學,從企業需求出發,根據物流行業市場細分化加劇的趨勢來針對性的設置專業方向與特色課程,例如目前電子商務的興起,航空快遞業的快速發展,那相應的人才培養方向就可以偏向電商物流、航空、港口物流,進而滿足企業不同的需求,也是提高自身專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環節。
(四)改變教學模式,采用新式教法
(一)市場意識薄弱
現代營銷經驗指出,市場信息的收集與分析是市場營銷的基礎,只有在了解競爭環境的前提下做出正確的決策,才能贏得市場生機。而郵政EMS長期以來不注重營銷信息的收集與分析,沒有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善的營銷信息系統,致使公司的內部信息不暢通,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也缺乏及時的了解,在競爭中不能靈活地采取相應措施來獲取競爭優勢。此外,沒有充分認識到市場細分和定位的重要性,長期以來EMS一直是國內速遞市場的領導者,因而習慣性地沿用全面地毯式地覆蓋整個速遞市場,大而全的思想一直充斥著經營者的頭腦,沒有意識到在失去政策保護之后,要在所有細分市場與競爭對手展開競爭并獲得優勢是不現實的。其次,營銷手段單一。目前,由于私營體制的靈活性,使他們在這一方面更具有競爭性,并直接傷及到郵政EMS,使EMS客戶流失。第三,服務意識不強。一些郵政老職工,至今仍有把速遞工作當成國家和黨交給的任務來完成,沒有樹立起為用戶服務的意識,更沒有把服務作為中心工作來考慮。
(二)技術落后
首先,在郵件的處理環節上,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分揀和封發兩個環節仍基本依靠手工作業完成,工作效率很低。而國外的大型速遞公司對快件的分揀和封發工作已實現自動化作業,僅對一些特殊情況用人工作為補充,大部分的快件從卸車到處理完畢再次裝車的平均時間只有90秒,內部處理速度的加快也使快件的速度得以大大加快; 其次,國外速遞公司的信息系統也十分先進,生產處理的每個環節都在信息系統中產生相關的信息,并且在處理之后幾秒鐘內被傳輸到公司總部的指定服務器中,依靠這一信息系統的支持,客戶能夠方便地通過Internet網絡查詢到快件發送全過程的所有信息。而中國郵政EMS盡管也有自己的信息反饋系統和185客戶中心以及183電子網絡,但只能反應快件傳送兩端的內容,而對快件傳遞的中間環節則失去了監控能力,其查詢質量還不能完全達到客戶的要求。
(三)干線網絡松散,服務水平不高
對于國際速遞服務,中國郵政EMS是通過與各國郵政的合作而實現的。由于各國郵政的服務標準和水平不一,國際速遞服務也體現出不同的服務質量。在發達國家郵政速遞網絡效率高,一般進入本國境內后可以實現次日遞。而在一些比較落后的國家速遞服務的時間可能會高達一周。在國內市場,這一問題也同樣存在。
(四)組織結構不合理
中國郵政是一個多元化經營的大型國有公用企業,其經營范圍包括速遞、普通信函、報刊發行、集郵、郵政儲蓄和郵購等多種業務。為加強對各種業務的專業化管理,國家郵政局除設有職能部門外,還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中國速遞服務公司。國家速遞服務公司負責中國郵政EMS業務的全面管理工作,并針對全國速遞行業的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戰略發展規劃。這種組織機構不難看出,中國速遞服務公司與各省市區郵政局平行,對各省局沒有直接考核權,但有責任進行相應的業務指導,其職能類似于職能部門,但與職能部門不同的是速遞服務公司還要完成自己的收入計劃和利潤指標,并接受年終考核。其后果首先是機構重疊,效率低下;其次是條塊分割,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再次是控制跨度過大,管理效率不高;最后是內部競爭激烈,違規經營現象不斷出現,相互之間進行內耗,嚴重損害了EMS的整體形象。
(五)成本偏高
造成中國郵政EMS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由于組織機構不合理,重疊嚴重。目前,全國郵政EMS已擁有專職郵政速遞員工14000余人,其中管理人員的比例明顯偏高,而私營公司的組織機構相對簡單,管理人員比例較小,其管理成本明顯低于郵政EMS。二是郵政一直是自然性壟斷行業之一,員工工資水平一直偏高,即使進入市場競爭之后,其員工工資水平也并未與勞動力市場接軌,與其他的私營快遞公司相比,同樣的工作崗位,郵政速遞公司往往承擔很高的人力成本。第三,郵政EMS郵件在航空運輸中被區別于普通貨物,航空公司以優先處理為由,索取高于普通貨物50%的價格,而私營快遞公司所發運的快件價格卻按照普通貨物計算,如果業務量達到一定的程度還能享受相應的折扣優惠,這使得郵政EMS的航空運輸成本遠遠高于競爭對手。
二、中國郵政EMS應采取的對策
(一)建立戰略聯盟
與國際大型的私營快遞公司相比,中國郵政速遞的國際網絡存在著明顯的弱點,而且隨著私營快遞公司對中國速遞市場的入侵,這一弱點正變得越來越突出。中國郵政速遞在國際業務上主要采用與各國郵政合作的方式,由于各國郵政速遞的質量不一,中國郵政速遞的國際快件在質量上也難以保持穩定,引起一部分客戶流失。為彌補這一缺陷,中國郵政需要更有效率的國際網絡。但因為本身實力有限,無論是在國外自建網絡或者是收購現成的速遞網絡都比較困難,更為現實的做法是與私營快遞公司結為戰略聯盟,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因此,為加強中國郵政速遞的國際競爭能力,應該與國際大型的速遞公司建立起更為緊密的戰略聯盟關系,在國際業務上進行全方位的合作。
(二)實行區域市場的差異化策略
中國郵政速遞在運營成本上高于主要競爭對手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些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得到改善,有些則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消除。另一方面,速遞服務是一種高品質、高價格的服務,客戶的價格敏感性相對較低,如果速遞公司能夠在關鍵性的服務指標上提供更有優勢的服務,就有能力索取更高的價格。因此,為彌補成本高的缺點,發揮自己在品牌上的優勢,中國郵政速遞在集中經營的區域市場上更適合采用差異化戰略。為此,中國郵政速遞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l.提高快件傳遞速度
業務流程復雜是影響中國郵政速遞快件傳遞速度的重要原因,由于中國郵政速遞業務區域劃分過于狹窄,快件在集中付運之前需要經過多道中轉環節,對快件的運行速度影響很大。因此,要加快快件的傳遞速度,中國郵政速遞必須對現有的業務流程進行優化,適當地擴大單個業務區域的服務范圍,減少中轉環節。
無法有效地控制干線運輸網絡是影響中國郵政速遞快件運行速度的第二個制約因素。這一弱點可以通過后向一體化的方法得到解決。意識到干線運輸網絡對快件速度的關鍵性影響,郵政速遞己逐漸向航空業實施后向一體化戰略,目前,郵政組建了郵政航空公司,擁有10架貨運飛機,主要用于各大城市之間的快件運輸,中國郵政速遞的快件將被在夜間完成全部的運輸和處理工作,并于次日早晨進行投遞,能夠大大加快快件的傳遞速度。同時,后向一體化為中國郵政速遞提供的速度優勢是目前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因為中國其他的小型私營快遞公司還無法達到使用專機進行快件運輸,也缺乏相應的資金來建設自己的航空運輸網絡。
最后,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也能夠有效地提高中國郵政速遞的快件運行速度。目前,中國郵政速遞的生產處理工作仍然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瞬時處理能力比較差,使得快件的內部處理時間偏長,嚴重影響了快件的運行速度。而引入機械化操作手段不僅能夠加強中國郵政速遞的瞬時處理能力,提高快件的運行速度,也能夠產生一定的規模效應,從而使中國郵政速遞降低運營成本,獲得競爭優勢。
2.改善查詢質量
快件查詢是快件在發運之后到送達收件人之前客戶了解快件運行狀況的惟一手段,因此,對于很多客戶來說,速遞公司的查詢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快件的安全性。目前,盡管中國郵政速遞在快件的安全性上有著較好的保障,但由于查詢質量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己的安全形象。所以,要提高速遞服務在客戶心目中的知覺價值,中國郵政速遞現有查詢質量必須得到有效的改善。
3.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服務
目前,為方便公司的物流管理,很多客戶都要求速遞公司能夠提供“一站式”服務,即把公司全部的物流管理交由一家物流供應商統一進行管理。與私營快遞公司相比,郵政速遞擁有更為全面的服務能力,能夠從事速遞、貨運和物流等多種業務種類,對于普通的掛號信件和包裹也能夠通過郵政的內部協調得到解決,在“一站式”服務的潮流中具有明顯的優勢。為保持和發展這一優勢,中國郵政速遞應適當改變自己的組織結構,對客戶服務部門采用更為靈活的矩陣結構形式,以加強內部的溝通與協調能力,保證全面服務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4.降低運營成本
改革經營體制,簡化組織結構是中國郵政速遞加強管理的首要工作。通過改革經營體制和簡化組織結構,中國郵政速遞不僅可以降低管理人員比例,也能夠保持內外部人力市場的工資結構平衡,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從而使經營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其次,利用航空業逐步放開、競爭加劇的有利時機,中國郵政速遞將有能力向航空公司索取更為優惠的價格,從而降低自己的運輸成本。
5.加強市場營銷力度
為保證差異化戰略的順利實施,不僅要能夠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還必須讓客戶充分認識到差異化服務的優勢所在,樹立獨特的品牌形象。因此,中國郵政速遞在實施差異化戰略時應注意加強市場營銷力度,特別是應當充分發揮廣告的宣傳作用,使廣大的客戶充分了解到郵政速遞的服務品質,為差異化戰略的順利實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
中國郵政速遞傳統的市場定位是以國際、國內特快專遞業務為主,輔之以點對點的貨運業務。這一定位在傳統速遞業務的快速增長期為中國郵政速遞贏得了很高的市場份額。但是,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傳統速遞業務的增長日益趨緩,而一些新的速遞業務種類卻發展迅速。面對新的市場形勢,中國郵政速遞必須重新進行市場定位,以保持競爭優勢。對國際速遞業務宜采取收縮戰略,不再追加過多的投資,只力爭維持在部分地區的區域性優勢。對于國內特快專遞業務,中國郵政速遞應采用加強型戰略,追加一部分投資以進一步加強其競爭優勢。特別是后向一體化戰略能夠幫助中國郵政速遞彌補干線運輸上的弱點,是加強其競爭優勢的一個良好選擇。對貨運業務,中國郵政速遞應采取剝離戰略,將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核心業務上。
(四)實行靈活的定價策略
根據目前的市場競爭狀況,中國郵政速遞有必要對現有的定價策略進行適當的調整。對于區域速遞市場,中國郵政速遞應當采用競爭性的定價方式。由于擁有最發達的汽車配送網絡,郵政速遞能夠通過規模效應來獲得比競爭對手更低的成本,從而在競爭性的定價方式下取得競爭優勢;對于全網的快件,中國郵政速遞則應當采用分區定價方式制定價格。對各省主要城市市區部分的快件繼續采用競爭性的定價方式以取得市場均衡,而對小城市和郊縣地區的快件,由于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參與競爭,則能夠索取更高的價格。采用這一定價方式,中國郵政速遞能夠依靠小城市和郊縣快件的高利潤來彌補區域快件成本上的劣勢,更重要的是,國內的私營快遞公司由于網絡上的劣勢沒有辦法采取有力的反擊手段。
關鍵詞:在華外資銀行;經營模式;盈利性;成長性;安全性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中國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外資銀行對中國市場愈發充滿著期待,2006年12月11日《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實施,履行了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對外資銀行實行國民待遇,外資銀行開始融入中國市場,這對于相對不成熟的國內的銀行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本文擬從財務報表和會計角度出發,通過對在華外資銀行的經營模式、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進行分析,為國內本土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通過文獻梳理,我們發現傳統研究多重視分析銀行的盈利性,而忽視銀行的成長性和安全性,本文將衡量銀行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主要指標納入分析框架,并加入銀行對各行業貸款占比以及各類收入占比等衡量銀行經營模式的指標,對在華外資銀行的經營業績進行分析。
1外資銀行經營模式分析
本文試通過在華外資銀行各類貸款比重和各類收入占比反映其相對于本土銀行在經營模式上的差異。
1.1在各行業貸款比重分析
1.1.1外資銀行對于中國的實體經濟如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個人的貸款比重均為最大,對于農林牧漁的扶持力度都欠佳。
1.1.2外資銀行對實體經濟的貸款占比變動較小,總體呈現水平態勢;對個人發放貸款的比重緩慢上升,反映了私營經濟的發展和私人對于貸款需求的增多;對房地產行業的貸款比重緩慢下降,這源于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外資銀行的審慎態度;對金融業的貸款比重不斷攀升,這既體現了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不斷上升,另一方面體現了金融業間交易的增多,體現了金融業的集中趨勢。
1.2.1入駐中國后,各家外資銀行在想方設法“入鄉隨俗”,迎合中國市場的口味,在中國市場以傳統銀行信貸業為主導的背景下,其平均信貸收入占比也達到了70%左右,這遠遠高于其母公司的利息收入占比。
1.2.2伴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的不斷加深和信貸規模的不斷緊縮,外資銀行也不得不降低了對傳統信貸業務的依存水平,轉而發揮其在環球市場和理財產品市場上的競爭力,其在外匯和債券方面的交易活動不斷增加,在這些業務領域的收入也在不斷提高。
2外資銀行的盈利狀況分析
盡管截至2011年年底,外資銀行僅僅分享了中國內地銀行業總利潤的1.4%,但其增長態勢確是十分強勁,外資銀行凈利潤的平均增長率為109%,外資銀行總利潤的擴張來源于兩個方面,即其收入的不斷上升和其成本的不斷壓縮。從收入來看,環球銀行和理財市場業務的不斷發展,使其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非利息收入總額上升幅度達到57%,且由于這些業務領域的杠桿率要遠高于傳統銀行業務領域,這極大的拉大了整體盈利水平的提升。從成本控制的角度來看,由于近年來外資銀行不斷的探索控制成本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方式,其成本總額不斷下跌,致使成本收入比水平銳減由66%下降至52%,外資銀行取得了矚目的經營業績,平均凈資產回報率和平均資產回報率由0.993%和12.9%上升到1.033%和14.3%。
3外資銀行的成長狀況分析
外資銀行的成長狀況要明顯好于中資銀行,從資產占比看,外資銀行的資產總額在內地銀行資產總額中的占比一路上升,截止到2011年達到了1.87%,到2012年已達到了1.95%,并呈現繼續上升的態勢。從外資銀行資產絕對規模的增幅來看,外資銀行的資產增幅明顯的快于中資銀行,以2011年為例,外資銀行資產增幅的平均水平為24%明顯高于內地其他中資銀行的18%的水平。更難能可貴的是,即便在大陸增速放緩致使作為順周期行業的銀行業整體的增速普遍降低的背景下,外資銀行的的表現仍令人滿意。
可以說,外資銀行作為在中國大陸市場晚著陸的一支新興力量,相對大陸的本土銀行而言,在網點個數、客戶認可度等方面有其絕對的劣勢,但是其憑借其強大的適應性,結合中國大陸的具體情況,不斷拓展自己有比較優勢的業務領域,提高利潤空間,快速的成長,在這一過程中,也為國內銀行業的發展和改革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和新鮮的血液,迫使其擺脫安逸的環境,不斷強化給自己的定位,增強自身競爭力。
4外資銀行的安全性狀況分析
銀行對于風險的控制性可以用3個財務指標即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和不良貸款率來表示。其中資本充足率和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保證一個銀行安全性的根本所在,可以稱為操作指標,而不良貸款率則是這些操作所帶來的結果指標。兩個操作指標于2008-2012期間的變動趨勢如圖2所示。由此圖可知,在這一期間,外資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不良貸款撥備率都不斷提高,分別由08年的0.1448和1.18上升至0.1616和1.77,表明外資銀行整體的風險控制力度在不斷提升。這一方面源于外資銀行相對成熟的風險控制技術。另一方面也源于次貸危機后,巴塞爾協議三的頒布。謹慎的風險管理態度也帶來了較好的風險控制效果,截止到2012年,外資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平均水平僅為0.24%,遠低于內陸同行業的水平。
5對中國商業銀行的啟示
5.1國內商業銀行要加快實現自身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
外資銀行在面臨絕對劣勢的背景下,能夠取得超出大陸同業的業績,根本原因在于其懂得通過市場細分,為自己定位并差異化產品和服務。與外資銀行相比,本土銀行的產品和服務過于同質化,且過度依賴信貸市場,這一方面導致國內銀行從業人員業務壓力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信貸風險,另一方面也導致銀行間的過度競爭,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整體效率。事實上,在信貸市場規模既定的情況下,如果國內銀行的管理層也能通過行業和市場細分認清自身的優劣勢,實現在比較優勢領域的專業化經營,必將帶來長遠利益。
5.2堅持穩健經營戰略,審慎對待表外業務以及產品和業務的創新,同時主動加強風險內控和改善安全性水平。
涉足表外業務的程度與銀行的盈利性成正比與銀行的安全性成反比。盡管商業銀行作為特殊的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目標,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盲目追求收益而忽視風險以及自身經營的特有的脆弱性的行為在經濟處于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時,確實能實現銀行效益的擴張,但一旦宏觀經濟處于經濟周期中的下降階段時,高杠杠高盈利的項目會立即形成數倍甚至數百倍的壞帳損失,此前的利潤積累也可能在瞬間消失。另一方面,我們要完善風險內控機制,提高我們抵御風險的能力。我們應當本著謙虛謹慎的態度學習外資銀行相對成熟的風險控制技術,以提高我們銀行業自身的安全性水平。
5.3重視傳統銀行業務,適當發展中間業務。
單一的依賴存貸利差確實會限制商業銀行的利潤空間。相對外資銀行而言,我國商業銀行對利息收入的依賴程度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因而,國內許多商業銀行都在想方設法進行中間業務的創新,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但是我們應當以次貸危機中許多大銀行由于過度進行表外業務創新而的倒閉的事實為戒,我們要大力發展的是健康真實的理財業務,滿足居民的金融需求,而不是單純為追求銀行的高收益性而進行高杠桿高風險的產品創新。我們應該清醒的意識到評價銀行最重要的標準不應當是盈利性而應該是服務性。
參考文獻:
[1]楊皓.DEA模型在商業銀行經營業績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3,3(99):50-51.
[2]孫文合,田崗,基于“三性”、杜邦模型和駱駝體系的業績評價――來自2004年我國商業銀行財務數據的實證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05,7:93-98.
[3]劉聰.美國四大商業銀行經營業績分析[M].全球視角,2011:98-101.
[4]李志學,高婷婷.EAV在我國上市銀行經營業績評價分析中的應用[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2012,1:85-89.
作者簡介
劉俊(1988年5月)男,漢族,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碩士研究生。
郵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南路39號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證券國金班。郵編:100081 聯系電話:18810530517 郵寄一本樣刊
陳園園(1990年9月)女,漢族,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碩士研究生
郵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南路39號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郵編: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