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15:44: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資產管理業務投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資產管理業務的概況資產管理,顧名思義是委托人將自己的資產交受托人,由受托人提供理財服務的行為,是金融機構客戶資產在金融市場進行投資,為客戶獲取投資收益。資產管理業務起源于美國,最初是投資銀行管理其合伙人及相關人士的資產,后逐步演變為機構或個人委托專業金融機構管理資產的金融業務。資產管理的目的是實現個人和機構資產(貨幣或非貨幣資產)的保值增值。本文所研究的資產管理業務主要指后者。根據《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令
[2012]81號),所謂資產管理業務是指期貨公司接受單一客戶或者特定多個客戶的書面委托,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及委托合同約定,運用客戶委托資產進行投資,并按照合同約定收取費用或者報酬的業務活動。2012年11月16日我國期貨資產管理業務正式開閘。中國期貨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4月底,具備資產管理業務資格的期貨公司中簽約資產管理業務的客戶僅128戶,其中機構投資者16戶占比約13%,個人投資者112戶占比約87%;已開發的產品47只,平均每只產品簽約客戶2.72戶,單只簽約最多簽約客戶18戶,管理賬戶的初始總資金規模5.1億,最大單一賬戶資金管理規模6000萬元。目前期貨資產管理業務已經在市場上運行一年多了,截至2014年1月我國已有30家期貨公司獲準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但是據統計該項業務市場資金規模僅10億元左右,2013年上半年期貨投資咨詢、資產管理兩項創新業務總收入為2380.32萬元,其中投資咨詢收入為2050.86萬元,而資產管理業務收入不過329.46萬元,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仍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
二、資產管理業務對期貨公司的影響分析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的開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項業務給期貨公司帶來新的盈利增長點,對期貨公司的收入、管理、投資等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任何事物都需要辯證地去分析和理解,資產管理業務也不例外,它給期貨公司帶來各種有利因素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一)積極影響1.改變期貨公司盈利模式單一的現象資產管理業務的開展改善和優化期貨公司的業務結構。期貨公司在沒有開展創新業務以前,一直以經紀業務為主,導致期貨機構盈利途徑僅依靠單一手續費。據了解,單一盈利模式下多數期貨公司營業收入中90%以上是靠手續費。由于盈利模式單一,最終導致一次又一次的手續費大戰,而手續費競爭不僅在小期貨公司存在,很多大型期貨公司也存在在壓低手續費招攬客戶現象。手續費大戰的背后,實質上是反應了期貨公司業務同質化的問題。由于期貨市場尚未成熟,同時期貨行業風險較大,市場監管嚴格,導致創新業務遲遲沒有在我國期貨市場中出現,從而形成價格戰和同質化問題。如今我國期貨業已經允許開展投資咨詢和資產管理兩項創新業務,雖然從已經運行的情況來看,尤其是資產管理業務并非十分理想,但是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的開展將在某種程度上改變期貨公司單一的盈利模式,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業務體系,遏止手續費大戰的產生,真正實現期貨公司的創收。2.促進期貨公司優秀人才培養一直以來期貨業“挖墻腳”的現象屢見不鮮,這實質上反映期貨業對人才的渴望與需求,尤其在創新業務開展以后,對人才的需求將顯得更加迫切。期貨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需要從研發、銷售、交易、管理等環節的優秀人才,人才需求量大,不可能全部都通過“挖墻腳”的方式從其他期貨公司獲取,而且這種不注重內部人員的培養,盲目招攬外來人才的方式,將不能夠很好地發揮人才優勢,無形中還會打擊原有人才對于公司的忠誠度。如果員工對企業沒有忠誠度,企業對于員工沒有安全感,期貨公司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因此,為了解決資產管理業務人才緊缺的問題,期貨公司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注重優秀人才的培養,只有培養優秀人才,增強員工的忠誠度,提升服務能力,才能培養出優質的客戶,從而提升期貨公司發展空間。3.完善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體系期貨市場以杠桿高,漲跌幅度大、行情變幻莫測為特征,在金融業領域當中監管要求相對嚴格,期貨市場“五位一體”的風險控制體系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資產管理業務的開展對期貨公司各方面制度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包括業務管理、人員管理、業務操作、風險控制、交易監控、防范利益沖突、合規檢查等制度,力求降低資產管理產品的非系統性風險。獲批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期貨公司不管是資金實力,還是各項制度,都必須滿足監管要求。因此,該項業務的開展,逐步完善和健全了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體系,有效降低和較少風險事故的產生。4.發揮期貨公司的自身優勢從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的投資范圍來看,包括期貨、期權及其他金融衍生品;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央行票據、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證券等,期貨公司最大優勢是熟悉金融衍生品,因此,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將極大地發揮期貨公司的優勢。由于期貨公司相較基金、券商、信托、銀行等更了解期貨市場,并且更具全球視野。目前全球金融市場聯系更加緊密,而期貨市場是國內目前重要的能夠同時聯系國內外金融市場環節。這種聯系一方面是通過內外市場相同或相近品種的套利,更多則是因為大宗商品價格的全球化,令期貨公司對全球宏觀環境和經濟周期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從而使期貨公司在產品設計上更加合理,最終獲得豐厚收益。(二)消極影響1.加速期貨公司兩級分化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統計,截至2014年4月我國有期貨公司160家。從股東類別看,主要有傳統期貨公司(股東具有產業背景或雄厚資金實力)、金融機構參控股期貨公司(股東具有券商、信托公司背景)和中外合資期貨公司(股東為中外合資)。截至2014年1月,各類期貨公司中只有30家期貨公司獲得資產管理業務資格,占比不到20%。在這種局勢下,獲批的期貨公司尋找到新的盈利增長點,而剩下的期貨公司由于資金、評級、人員等方面不符,而被拒之門外,仍然依靠單一的經紀業務來維持公司經營。從2012年六家期貨公司的資本來看,期貨公司之間的凈資本差異十分明顯,和合期貨與中糧期貨的差距達到100倍以上,即使在期貨資產管理業務的初期階段,這種兩級分化的局面就已經凸顯出來。未來在這種優勢、資源傾向的前提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公司將在其中獲取豐厚的利潤,最終導致期貨公司兩極的現象繼續惡化。
2.導致期貨公司競爭壓大期貨公司是我國金融業當中最后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領域,當銀行、證券、信托、保險等公司已經在資產管理業務方面逐步積累了經驗、人才時,期貨公司才剛剛起步,這其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也是不言而喻的。其實,在沒有放開期貨資產管理業務之前,私募期貨投資公司實際上之前承擔了期貨資產管理的角色,這就導致期貨資產管理先要在行業內競爭。當期貨公司的創新業務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時,國內的私募期貨投資公司卻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在研發水平、實戰能力方面,都取得較大的成功。由于私募基金不受監管,無論是資金來源,還是人才資源,都有較好的基礎,同時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期貨公司發展資產管理,首先面臨來自私募機構的競爭壓力。特別是目前期貨公司只允許開展“一對一”的資產管理業務,而實際上私募機構一直以來就是在運作“一對一”和“一對多”的資產管理,從允許開展的業務類型開看,期貨公司處于弱勢一方,面臨的業務壓力極大。3.限制期貨公司宣傳渠道我們從理論上來看,期貨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一方面可以吸引許多機構投資者可以直接參與到期貨交易中來,比之前要方便的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投資基金的方式,把大中小散戶的資金集中起來,由資產管理人代為投資,從而形成穩定的市場投資主體,改善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但是期貨公司卻要求不能通過公開媒體向公眾推廣、宣傳資產管理業務預期收益或招攬客戶,客戶也不能查看期貨公司模擬交易數據,這種要求直接阻礙了期貨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此外,期貨資產管理業務對投資者的資產要求嚴格,能夠參與該項業務的群體有限,再者不能通過媒體渠道宣傳,即使期貨公司設計出優秀的產品,但是缺乏有效、便捷的宣傳渠道,在信息傳達不暢前提下,難以擴大期貨資產管理業務的規模,期貨公司營業收入也將會受到影響。
三、期貨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建議期貨資產管理業務的開展對期貨公司來說是發展的一大步,帶來了許多有利的影響,但是當前面臨的諸多挑戰仍是不可忽視的。期貨資產管理的發展可能不會非常快速,但是期貨公司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與期貨市場共同經歷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一)豐富資產管理業務類型目前期貨資產管理業類型為“一對一”的理財模式,要求客戶應當具有較強資金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單一客戶的起始委托資產不得低于100萬元人民幣。這種模式主要是針對于高凈值客戶,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將無緣參與資產管理。“一對一”的專戶理財總體上可能導致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有牌照無業務或少業務的局面,也不利于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從銀行、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來看,是首先開展“一對超多”模式,再逐步放開“一對多”和“一對一”的業務類型,這種發展順序有其內在意義,認為資產管理業務的專業性要高于普通散戶投資者,因而首先推出“一對超多”,即通過設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形式,募集眾多散戶投資者的資金,由專業人士進行資產管理;然后為適應當前高凈值客戶財富管理的需求,再進一步推出“一對多”和“一對一”的業務類型。并且,從我國目前投資者的結構來看,仍然是個人投資者為主,其占比達90%以上,這種散戶比例過大、專業機構投資缺乏的局面,勢必不利于“一對一”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因此,我國期貨市場應盡快推出“一對多”或“一對超”的業務類型,加快期貨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二)明確產品定位期貨公司面臨著業內外多重競爭,因此其發展只能通過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提高競爭力的關鍵是需要明確自身的產品定位,重點捕捉具有優勢的細分市場,走差異化之路。期貨公司資產管理在期貨等衍生品投資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和證券、基金、銀行的理財產品形成差異與互補。在期貨資產管理業務中,目前處于起步階段,產品設計上應該要立足于金融衍生品,充分利用在套利策略、量化策略等方向上的研究優勢,并對投資者的需求進行分析,結合經濟周期和當時主流的風險偏好進行產品設計,從而開發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風險對沖、趨勢跟蹤等投資產品。(三)拓寬宣傳渠道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宣傳渠道受限,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該項業務的發展。期貨公司作為金融行業中較弱小的機構,通過自己設計及發售資產管理產品時間短,在市場和客戶心中的認同度較低,這需要有效的宣傳渠道使投資者對期貨資產管理業務進行了解和認識,尤其是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意義重大。雖然中小投資者單個資金量小,但是一旦“一對多”資產管理業務放開,那么通過期貨投資基金的形式,廣大的中小投資者就可以參與期貨資產管理業務。中小投資者通過參與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既可以借助機構投資者的專業力量,使其投資需求得到滿足,同時提高了獲取收益的可能性,也拓寬了期貨市場的資金流入渠道,提高了期貨市場的資金規模。因此,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的規模要不斷做大,必須進一步拓寬宣傳渠道,使更多的投資者能夠快速、便捷地獲取資產管理業務的信息,在理性思考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進行投資。
參考文獻:
[1]李志杰.期貨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分析和思考
[J].經濟論壇,2011,(322):121.
[2]王聰,于蓉.美國金融中介資產管理業務發展及啟示
[J].金融研究,2005,(7):163.
[3]姜再勇.關于國內資產管理業務發展問題的思考
[J].金融監管研究, 2013,(11): 37.
[4]鄒功達.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現狀
[N].期貨日報,2013-11-27(4).
[5]李剛.我國期貨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研究
關鍵詞: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1)06-0168-01
1 引言
截至2008年底,我國共有證券公司107家,總資產12000億元,凈資產3585億元。這些證券公司已涉及證券承銷、證券交易、證券自營、基金管理、企業并購和財務顧問等業務領域,初步形成了一支運作比較規范、業務比較熟練、經驗比較豐富的證券中介服務隊伍。本文以資產管理業務為例進行分析。
2 資產管理業務發展現狀――以廣發證券為例
2.1 廣發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簡介
廣發證券總股本25.07億股,其中無限售條件流通股9207萬股,作為國內大型券商,其流通股本超小,這在上市證券公司中獨一無二,因此將成為A股市場上股價最高的券商股。
2.2廣發證券集合、定向和專項業務業績分析
集合產品有廣發理財3號和廣發理財4號。截至2009年12月31日,理財3號集合計劃單位凈值1.6668元,累計單位資產凈值2.6784元。而2009年全年上證綜合指數上漲79.98%,單位資產凈值增長率幾乎與上證指數相當,作為一只秉承價值投資理念的管理計劃來說,還是相當不錯的。
在過去6年里廣發證券定向產品管理業績:資產管理定向賬戶自2002年取得年平均年復合增長率為25.12%的業績。即使在2002年、2004年、2005年市場下跌的環境下,資產管理定向賬戶仍然取得正的收益。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上證綜指上漲的年份,受托賬戶的增長率超過上證指數的增長率,如2007年、2003年;在上證綜指下跌的年份,如2004年、2005年,受托賬戶依然保持正的收益率;在2008年的較大跌幅中,受托賬戶業受影響跌了22.56%,但跌幅遠遠低于上證綜指。因此可以得出,定向產品受托賬戶的盈利較大,盈利有保證,即使有虧損,也會保持在較小水平。
專項產品:廣發證券專項產品為莞深高速專項計劃,專項計劃目標規模為5.8億,計劃存續期間為十八個月,預期收益率為3%-3.5%。
2.3 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未來發展潛力分析
2.3.1 資產管理業務與傳統業務和新業務關系
資產管理業務的迅速發展,可以帶動投資銀行其他業務,如:承銷業務、經紀業務等的大幅度的增長。資產管理業務的客戶網絡,對投資銀行的其他業務有著廣泛的波及效應,使其與相關業務形成多贏局面。
2.3.2 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趨勢
資產管理業務相對于投資銀行其他業務而言,具有獨特的業務優勢,既不要承擔很大的經營風險,又可以快速做大資產規模,且收益穩定。因此,成為國際各大投資銀行競相爭奪的主要業務內容之一。
實踐證明,任何一家投資銀行在資產管理業務方面有較大的規模、良好的業績記錄,都能極大地提高其自身的公眾形象和市場影響力,對于投資銀行進行自我宣傳、爭取客戶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3 綜合評價和總結
廣發證券的投資銀行業務范圍廣泛,實力較強,同時它也是首批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的證券公司之一,為其將來的發展奠定的較好的基礎。資產管理業務的迅速增長,可以帶動投資銀行其他業務,如承銷業務、經紀業務等的大幅度的增長。資產管理業務的客戶網絡,對投資銀行的其他業務有著廣泛的波及效應,使其與相關業務形成多贏局面。
參考文獻
[1]阮青松投資銀行學精講[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7)
[關鍵詞] 資產管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負債匹配
自2003年5月9日中國人保申請設立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并獲批準起,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得到快速發展。到目前為止,中國保監會已批準成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9家,涵蓋了國內主要保險公司,管理總資產已超過國內保險業總資產規模的85%。因此說,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不僅成為中國保險業的一支重要隊伍,也已經成為中國金融領域、乃至中國經濟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而與此同時,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定位與發展始終是理論界和實踐領域討論的重點之一。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應該充分利用制度上的難得契機,秉承“穩健經營、內控嚴謹、外向開放、治理完善”的原則,將資產管理公司的作用從單純的防范保險資金風險和提高保險資金收益角度,通過資產和負債管理的雙方面突破,進而發展到更具專業性、規模性和市場引導力的金融服務公司,從過程和結果上實現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應有的定位。
一、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成立的行業背景
(一)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成立是我國保險業行業加強的必然產物
總的來說,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成立是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必然產物。雖然我國保險業發展主要在20世紀 80年代,保險資金運用的歷史也主要是體現在1995年的《保險法》實施之后,但保險業的發展速度卻始終保持在世界一流的水準,從1999年之后的數字來看,保險業總資產從 1999年的2 604億元發展到2005年的15 226億元,年平均增長速度在34.47%左右。管理資產的迅速提高必然帶來管理方式的變革,從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幾個階段來看:
首先,當我國保險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各家保險公司都是以銷售產品為主要目標,成本敏感性不高,現金流的凈流入是主要的盈利模式,由于長期負債的壓力是以當時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的增長巨大潛力為前提,因此各家保險公司對于資金管理工作的危機感基本沒有,那就更談不上統一的管理模式和創新的管理技術。實際上,當時保險資金在全國范圍內的“大集中”都沒有形成,保費的投資權力完全由保費的收取方來擁有,管理模式的行業內分化現象也非常明顯,風險累積較為突出,“保險”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冒險”。
其次,當我國保險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保險業的制度建設逐步得到重視。先是1995年的《保險法》頒布,接著是全國各家保險公司的資金“大集中”的開始,然后是 1998年以“中保集團一分為三”為標志開始的分業經營,各家保險公司將集團、產險、壽險分離的同時也開始加強了保險資金的統一管理。在這個階段,保險資金的使用開始強調專業性和技術性。與此同時,我國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變化的復雜性也迫使各家保險公司大力引進人才,積極建立專門化的資金運用部門,同時期存在的道德風險、操作風險和制度風險又加劇了市場風險的管理難度,因此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制度存在明顯的進一步創新的內生性。
再次,當保險公司獨立的資金運用部門在運作中的專業性和獨立性無法進一步提高的時候,我國保險監管機構大力提倡和推進的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制度在我國應運而生。目前我國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也開始需要保險資金能夠獨立運作投資業務和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投資管理人員的薪酬激勵制度也需要能逐步和市場接軌。因此,更具專業性、開放性和全面性的資產管理公司的成立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自然。
(二)保險業發展的資產主導型管理更需要專業的資產管理隊伍
資產負債匹配是保險資金投資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保險業的發展趨勢都是由負債主導逐步向資產主導過渡的過程,這實際上也是檢驗一國保險業發達程度和保險管理制度健全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資產配置對機構投資者的作用從國際慣例上看也是顯而易見的,正如加里·布林森(gary brinson)、布雷恩·辛格(brain singer)和吉爾·比伯爾(gil beebower)在1991年《投資業績的決定因素》中指出,“大約有90%以上的機構投資組合收益差別來源于資產分配的不同,而僅有少于10%的投資收益差別可由市場時機掌握和證券選擇不同來解釋。”由此可見,隨著保險業的發展,保險投資業務將與保險主營業務共同發展,前者的發展地位是一個不斷強化直至并駕齊驅的過程。從西方國家的數據來看,保險主營業務的發展必須依托投資業務的發展,從而也進一步推動了發達國家保險業資產管理的工作開展和公司型建制。
從國際上保險公司發展過程來看,不僅資產負債匹配技術和管理體系在不斷強化和發展,單從高管人員工作背景的變化就已經不斷說明資產主導型的越發重要:保險創建之初主要是由市場銷售的高手擔任公司高管;第二階段是由精算和財務管理的專業人士通過產品創新和成本控制而進入公司管理層;第三階段是由投資管理人員擔任高管,來支撐和承擔產品的創新和業務的運行。
從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幾十年來看,最初的保險公司高管往往都是由政府部門、銀行部門等高管人員來擔任,這些人有廣泛的人脈關系,背景深厚,能快速取得業務。而正式業內培養的第一代高管人員一般都具有保險主營業務背景,然后是具備良好管理才能和技術的管理類或精算技術人員。從19世紀開始,保險精算技術不斷發展,現在只要根據生命表,工作人員都已經可以按部就班地開展工作。再經過此后的財務高管人員主導后,目前各家保險公司的高管人員往往是具有較好投資工作背景的業務專家。因此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成立在各家保險公司內部往往也具有較好的組織基礎,這也構成了目前9家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成立的重要基礎之一。
(三)我國大金融格局變革中的“混業雛形”趨勢奠定了保險資產管理的基礎
目前全球的金融監管主要是混業和分業兩種模式,兼具其中的經營模式也往往因為其所在國家或地區的銀行優勢或財政優勢而形成了事實上的混業模式。從各自推行的國家或地區分布來看,金融制度較為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往往是以混業制度為主。
目前由于我國尚處在發展中階段,因此金融領域里的分業經營模式有制度上的依賴性,但隨著金融環境的變化和金融系統內各公司內在生存和競爭的壓力,混業發展在我國目前有一定的內生性要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發展規律主要取決于市場發展和監管能力,而這種能力的主要檢驗指標就是看防范金融業之間風險傳導的防火墻是否堅固而有效。
從混業發展的國際趨勢來看,往往是秉承金融體系中資產存量的分布規律來進行的,換言之,銀行業、保險業開展證券業務和信托業務更為直接。從目前我國保險業管理辦法來看,保險公司參與銀行業務、證券業務和信托業務難度較大,而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正好可以解決相應難題,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所在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網絡優勢,而且還可以通過其集中化風險控制和資金優勢達到保險行業向其它金融領域發展的試點作用。
二、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經營模式選擇
(一)國際上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經營模式
從國際上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經營內容來看,主要資產包括一般賬戶資產、獨立賬戶資產和第三方賬戶資產,三者的結構沒有統一規律,根據國別、金融環境和每家公司自身的情況略有差別。但從總體來說,國際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經營管理有以下特點:
首先,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對保險業職能的主要支持在于資金融通功能,這是保險三大職能中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定位的主要依據,也是其在保險業地位中的不可替代的主要原因。由于保險主業資金的長期負債性特點,在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間隔中,沒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專業化管理對主業資金的增值作用,保險業的補償和保障的兩大功能也就無從發揮。
其次,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行業定位就是金融服務公司,其所遵循的監管法規和業務準則的首要前提就是一種企業資金的投資行為,因此業務類型與保險業自身的業務類型相差較大,在更多情況下主要是與證券機構、信托機構和其它投資咨詢機構來競爭,甚至在一些國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展業后臺或者展業目標就直接是銀行業務。換句話說,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在各國的金融體制中都具有典型的旗幟性、全面性和具備貨幣及資本領域雙重領導力的市場形象。
再次,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目標只能是展業越加豐富和規模越來越大的金融服務公司,這是由殘酷的市場競爭決定的,否則保險業資產只能逐步由市場的第三方機構代為管理和投資運作。換言之,保險資產管理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行業競爭模式。從國際經驗來看,目前美國和歐洲都出現這樣的情況:或者是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不僅管理保險資金,而且成功管理其它各類資金;或者是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逐步被淘汰,保險資金被全權委托到保險業外的第三方金融機構代為管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一直面臨其它 tpam(third party asset management第三方資產管理)公司的強大競爭,如圖1和圖2所示,到2001年底,美國市場上第三方保險資產管理領先的5家機構中只有2家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而歐洲市場上第三方資產管理領先的10家機構中只有1家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二)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經營模式選擇
根據《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是指經中國保監會會同有關部門批準,依法登記注冊、受托管理保險資金的金融機構。但從實際準人的業務經營具體內容來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領域還是明顯擴大,比如第29條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經營范圍業務”的規定中包括:受托管理運用其股東的人民幣、外幣保險資金;受托管理運用其股東控制的保險公司的資金;管理運用自有人民幣、外幣資金;我國保險監管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國務院其他部門批準的業務。從目前我國已批準成立的 9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名稱和經營范圍來看,保險業資產管理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極大,各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正面臨難得的制度機遇,同時市場的殘酷競爭也為下一步的展業要求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
從現有的業務類型來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目前的主要任務還是通過專業化和獨立化的制度運作來實現化解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支持保險產品創新等目標。從資產業務、負債業務、中間業務三方面來看:首先,資產業務中主要還是金融產品投資,存量較小的保單質押貸款業務明顯具備客戶服務的功能,存量中的非金融產品一般主要是公司自用部分或歷史遺留項目;其次,負債業務目前還主要是受托管理所在保險集團的產壽險及集團資金,盡管部分資產管理公司已開始嘗試接受其它社會資金的委托業務,但總體來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甚至還沒有受托管理到全部的保險資產。再次,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真正意義上的中間業務目前還沒有開展,即使有也往往是從提高投資產品市場份額的角度出發的。因此說,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潛力和前景十分廣大。不僅在資產業務上可以通過擴張投資渠道來實現資本市場與非資本市場產品的有效組合,還可以在負債業務上通過大力挖掘投資型保險產品和企業年金理財產品等方式來進一步爭取受托其它保險公司資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和廣大的社會資金,從而實現獨立的資產管理和機構運作。
在各方面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還可以憑借自身的投資及保險行業雙方面優勢開展進一步的中間業務,最終實現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風險管理——自主經營——資產管理——綜合金融服務的四步行業發展目標。在這一發展進程中,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還應該充分借鑒和吸取我國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經驗和教訓,加快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的多元化突破,才能立足市場,獨立防范市場系統風險,事實上,大部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也已經開始了業務的研究儲備、人員儲備和制度儲備。
三、目前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的瓶頸
(一)保險資產管理的制度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目前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速度很快,相應的業內制度工作在宏觀和微觀層面上都得到了明顯的強化和重視,近些年來也取得了極好的效果,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由于基礎薄底子弱,保險資產管理的制度建設工作仍將是未來行業內的工作重點,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保險資產管理的監管制度需要進一步強化和細化。應該說,目前由于我國還處于金融分業階段,因此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還屬于部門監管和業務監管相融合的階段:一方面,我國保險監管機構要對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進行機構監管;另一方面,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內容還需要我國保險監管機構和銀監會、證監會等進行良好的行業溝通。因此,保險資產管理工作的監管需要進一步專門的法規和細則。
其次,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與保險公司的委托受托關系要進一步規范和引導。目前保險行業存在一定的資產管理矛盾:一方面,各保險公司在業務競爭的壓力下對投資收益率的要求較高,而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受制于市場的整體環境難以完全滿足委托人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受托人隊伍還沒有達到美國tpam的管理程度,而且在業務初期還需要給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一個成長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表現出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說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管理費率的計算和保證、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管的結合、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利益分配機制、爭議的協商機制等等,這些矛盾處理不好將直接影響保險業本身的快速發展,相當數量的保險公司仍然停留在負債主導型的投資階段,最終造成市場惡性競爭,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將雙方面受損,這些都需要保險業資產管理制度的細則強化。
第三,保險資產管理的其它相關外部制度也需要進一步強化,比如稅收制度、會計制度、審計制度等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與傳統的資金運用管理部門的最主要區別在于其獨立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公司化運作模式,因此不僅需要進一步細化各種相關外部制度,更需要防范諸如重復征稅等問題,否則資產管理公司獨立運作的制度優勢非但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反而因為增加了重復性負擔而降低資金運用本身的收益和效率。
(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需要進一步補充和吸引人才
從業務內容上說,目前我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種類發展速度超過了人才的引進速度,很多業務類型還需要市場上更全面、更廣泛的專家人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對人才的要求較為嚴格,不僅需要業務人員具備市場里合格的投資技術,更需要投資技術與保險主業的產品開發、資產負債匹配等技術相融合,而且由于保險資金的規模因素,保險資產管理還需要更多具備“一專多能”的多面手能力的人才。因此一些崗位需要將人才引進和內部強化有機結合,選人錄用要符合市場水準和行業匹配的多方面標準。目前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還需要在激勵機制和淘汰機制上與市場進一步接軌,充分考慮薪酬水準具備剛性的特點,進一步吸引人才、保護人才和發展人才。
(三)管理隊伍專業化也是未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強化的重點
由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資金具備期限長、收益要求穩定等行業特點,因此以長期投資為核心的投資理念是未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的主導理念,這些都需要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管理隊伍更具專業化水準。資產管理工作的理論技術性很強,從資產組合模型來看,資產期望收益率的決定和預測機制本身就較為復雜,目前市場上采用非線性回歸分析技術來預測資產的期望收益率的作法也越來越多,但還都沒有權威的結論。根據經典理論,無論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還是套利定價理論(apt),論述最多的還主要是單因素模型,而對于多因素模型,往往也就是在單因素模型基礎上進行擴展的嘗試而已,因此在理論界尚無定論的前提下,實際的資產管理工作對管理隊伍的要求就更為嚴格。只有在公司層面的投資技術、投資策略、風險控制和績效評估等方面形成市場化的標準和方法后,該公司的投資收益與資產負債匹配能力才能真正符合保險資金的投資特征。
四、進一步加強和發展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對策
(一)完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的經營戰略思想
目前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正面臨難得的制度機遇和市場機遇,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巨大:一方面,截止 2006年8月,我國保險業內管理總資產已達1.7萬億元,而近年來我國保費收入增長平均在25%以上,因此9家資產管理公司的管理資產具備一定規模,其投資內在需求很大;另一方面,我國保險業在整個金融領域中的比重還遠不足 1/3,雖然保險業總資產規模始終保持在證券業總資產的3倍左右,但離銀行業總資產的規模還相差較遠。比如至 2006年4月,我國銀行業總資產已達近40萬億元,占我國金融總資產的95%,而同期的保險業總資產規模只有1.63萬億元,因此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應充分認識目前的戰略任務,而且需要具備在公司內外、行業內外、國家內外的市場競爭能力。
我們可以用邁克爾·波特的五力圖或組織效力星狀圖來分析資產管理公司的經營狀況。如圖3所示,從公司發展的角度出發,戰略、報酬、結構和過程、文化、人員是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發展過程中同樣需要重點關注的五大方面,而在這五個要素的組合過程中,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與一般意義上的公司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保險資產管理行業自身的特性。首先,從戰略上看,穩健經營、內控嚴謹、外向開放和治理完善是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公司型改革和發展的總體思路;其次,在報酬方面,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既要按照市場化的人才配置標準來實施管理激勵,又必須在員工發展中憑借平臺優勢樹立事業成就感的隱性激勵觀念;再次,從結構和過程來看,由于保險資產管理要求的技術性較為復雜,與資金有關的各方面責任壓力又較大,因此,需要強調職能性組織管理的效率,同時又必須和委托人建立完善的溝通網絡。而在各個產品的投資和決策過程中,更需要堅持科學、規范、嚴謹、流程化、投研一體化的實施過程原則。第四,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必須有符合自身行業特點和遠景規劃的文化理念,這種文化需要兼容保險行業、資產管理行業等多方面特點,其中穩健、誠信、專業、服務等內容都是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重要企業文化導向。最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人才的發展,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最終主要體現在如前所述的各類技術人才、研究人才、管理人才和溝通人才。
(二)堅持多樣化和差別化的資產管理公司發展模式
目前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雖然只有9家,總體的發展方向是一致的,但各家的基礎情況略有差別,市場股東的背景情況也不盡相同,因此應當堅持多樣化和差別化的資產管理公司發展模式,充分尊重委托方的意愿。委托方可以根據自身的資產規模、管理力量和投資團隊來確定資金委托形式和額度。目前我國保險市場上的資產管理公司主要分為
三類:部分超大規模的資產管理公司由于還沒有做到全部受托集團內所有資金,因此可以進一步加強與委托方的溝通,提高為委托方服務的意識,不斷提高本保險集團自身內的受托資金規模和效率;部分大中規模的資產管理公司由于目前基本上是全權受托集團內全部資金,因此可以根據自身優勢,集中精力先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實現資產管理的順利轉軌;部分中小規模的資產管理公司由于集團內資金規模較小,因此可以依靠其自身的專業化隊伍,積極向所在保險集團外的整個金融市場的資產管理業務做戰略滲透,為整個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做示范效應。
(三)發揮資產管理公司在整個保險行業經營向資產主導型轉型中的作用
當前,保險業發展仍處于由負債主導型逐步向資產主導型過渡的階段,我國保險業正處在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有義務也有責任在這項改革中承擔更多的推動作用。從國際上通用的償付能力理論和實踐標準來看,責任要求理論、風險資本要求理論和加強管制風險評估框架理論等最終都要求保險公司的資產市場價值大于負債,此外還需有足夠的流動資產以履行所有因債務而導致的財務責任。“技術上沒有償付能力”表示承保人未能符合由監管機構所制定的最低程度償付能力;“實際上沒有償付能力”則表示資產的市場價值比負債低。因此單純靠保險主營業務使保險公司在保單持有人得到充分保障和保險業運營成本較低這兩個因素的權衡中達到均衡的做法是不完整的,保險公司在完善儲備金、償付能力保證金等財務制度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強調投資的主導性。只有投資的收益性和流動性得到充分體現,情景測試、隨機性模擬測試、資本充足測試、動態償付能力測試等檢測方法才能真正實施,理論到實踐的接口才能真正實現。
實際上,保險投資如果停留在負債主導的被動投資層面上也不利于保險資金本身的增值作用的發揮。在原來的投資模式下,由于保險投資是部門運作而非公司運作,投資的獨立性有一定的制度障礙。因此,在資產管理公司成立的制度基礎上,保險資金在投資層面上起碼應該具備建議權和獨立性。從資產主導型的特征來看,最主要表現兩點:一則資金投資能對產品銷售量產生影響;二則資金投資能對產品設計產生影響。目前階段,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可能還難以具備雙方面權利,但加強與保險主營產品設計與開發部門的溝通和建議應該是未來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工作基礎之一。
(四)搭建保險公司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互信平臺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我國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還需要與作為委托方的保險公司建立充分理解的互信平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區別于傳統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部門最主要的制度體現就在于能施行更有效的組織激勵機制與獨立的法人治理結構,因此互信平臺也需要搭建在有效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基礎上。根據《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暫行規定》,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主要股東必須是成熟盈利的保險公司,而且股權有25%的空間可以留給外資和民間資本等戰略投資者,這說明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擁有一個明確的外部治理結構基礎。這種制度安排不僅可以為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搭建有效的互信平臺,在未來的第三方資產管理中,這種互信平臺將顯得更為重要。因此作為委托人的保險公司應當信任作為受托人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這不僅是未來業務的需要,也是符合目前我國國情的重要選擇,更是規模經濟和成本節約的實踐結果。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也應該突破原來的部門管理依賴性,加強市場危機感,主動接受委托人的監督管理,強化服務意識,實現保險行業內的“雙贏”。
(五)建立符合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特征的is09001質量管理標準和評級體系
在發展資產管理模式的初期,保險公司也應該逐步考慮質量管理和品牌管理,目前國內已有金融機構取得了標準認證,其它金融機構也都正在積極推行這種國際化管理模式。因此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建立之初就應該考慮在實踐的基礎上建立符合資產管理行業的is09001標準,進一步強調以客戶為中心,加強市場的快速反應,堅持核心作用、全員參加、過程方法、管理系統方法、持續改進、事實決策和與合作方互利的原則,通過標準化進一步推動專業化。并且注重在監督管理過程中的“p—d—c—a循環”(p:plan策劃,d:do實施,c:check檢查;a:act處置),逐步建立風險管理與整合體系審核、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投資績效評估等子系統。
綜上所述,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的建立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國際行業經驗的重要借鑒。由于我國各保險公司的基礎不同,因此應當堅持多樣化和差別化的資產管理公司發展模式。在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保險資產管理制度的基礎上,理順委托方與受托方關系,堅定“穩健經營、內控嚴謹、外向開放、治理完善”的發展戰略思想,實現我國保險業資產管理的重要突破和市場效應。
[參考文獻]
[1]孫建勇.社會保障基金監管制度國際比較[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2]李秀芳.中國壽險業資產負債管理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3]孫祁祥.中國保險業:矛盾、挑戰與對策[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4]大衛·史文森.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5]孫鍵,范南.入市保險資金需把握五大功略[n].上海證券報,2005—02—23.
[關鍵詞] 資產管理;法律關系;委托;信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17. 099
[中圖分類號] D922.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5)17- 0187- 03
2012年以來,中國資產管理行業迎來了一輪監管放松、業務創新的浪潮。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等金融機構在各項法律規范的引導下,投資范圍得以擴大、投資門檻得以降低。而與此同時,資產管理項目內部的法律關系性質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清晰的界定,而這恰恰是明確資產管理機構與其客戶之間權利義務的關鍵。從我國現行的相關法律規范來看,對于資產管理項目內部法律關系的確定,往往是按照不同的金融機構分別加以規定的。因此,本文也大致按此思路,以從事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之類型作為切入點,結合現行規范,對其中最為核心的“投資客戶―管理機構”這組法律關系的性質展開分析。①
1 資管機構之一:銀行
銀行理財的業務是在商業銀行自主創新和監管機構后續監管的互動中不斷前進的。目前,規范銀行理財的規章辦法已有二三十個,但在整體上看來,仍然缺乏一個明晰的法律框架,其法律性質仍不明確。基于此,學界提出了委托說、信托說、分類性質說②、獨立性質說③等,其中爭論最為激烈的當屬委托說和信托說,下面將針對此二者進行具體分析。
1.1 委托說
委托說是將資產管理關系等同于委托理財關系,認為在資產管理業務中,投資者和資產管理人結成委托―關系,資產管理人依據法律法規和委托人的意愿管理委托人的資產。④其法律依據主要在于,銀監會2005年出臺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在界定綜合理財業務時,明確使用的是“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這樣的字眼。⑤
1.2 信托說
信托說認為委托理財本質上是一種財產信托關系,委托人委托管理的資產就是信托財產,委托人與受托人不只是委托關系。⑥其主要理由為兩點:①資產管理中的受托資產是獨立財產;②資產管理人對受托資產的管理,尤其是對外投資是直接以自己的名義而并不是以客戶名義。針對第一點,銀監會 2005 年頒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明確規定,商業銀行應當將銀行資產與客戶資產分開管理,對于可以由第三方托管的客戶資產,應交由第三方托管。⑦這實質上是就關于銀行理財業務的管理資產獨立性的強制規定。針對第二點,在理財產品的實際運作中,銀行大都是以自己名義與其他機構合作來進行資產管理運作的。因此,以上兩點均符合信托的兩大關鍵特征。
1.3 本文觀點
筆者認為,從目前的法律規定來看,在銀行理財上,客戶與資管機構之間的法律關系,似乎只能理解為一種委托關系。2005年,銀監會有關負責人在“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下稱“指引”)頒布之際,曾公開指出““辦法”和“指引”明確界定了“個人理財業務是建立在委托關系基礎之上的銀行服務,是商業銀行向客戶提供的一種個性化、綜合化服務”。⑧由此可見,至少在形式上,銀行理財業務中銀行與投資者之間的關系被官方確認為是一種委托關系。
但與此同時,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曾表示,由于銀行理財產品有一些是不保底的,即由客戶來承擔風險,客戶買了理財產品之后,銀行就把客戶的資金集中起來操作,讓客戶承擔風險的同時也享受投資的收益 ,因而它是一個信托產品。⑨從信托的構成要件來看,各國通常概括為“3個確定性”, 即委托人意圖的確定性、信托財產的確定性和受益對象的確定性。從“辦法”第九條看來,“在綜合理財服務活動中, 客戶授權銀行代表客戶按照合同約定的投資方向和方式, 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 投資受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式承擔。”其中,客戶希望銀行代表其管理財產獲取收益的愿望、受益對象是客戶或雙方的利益分配格局, 在該條都表述得非常清楚。至于沒有出現信托字樣, 并不影響客戶作為委托人就自己的財產交由銀行管理,并將自己作為目標收益主體愿望的實現。更何況大陸法系對委托人設立信托的意思表示內容本來就沒有非常明確的要求, 而是通過書面形式的合同來證明委托人設立信托的意圖。至于信托財產確定性的問題,上文已經提到過,“指引”第九條已經明確了銀行理財業務管理資產獨立性的要求。因此,從實質上來說,其也完全符合信托關系的特征。
綜上,筆者的初步結論為,盡管從形式上來說,銀行理財產品始終被官方堅持認為是一種委托關系,但從實質上來看,其完全符合信托關系的特征。因此就目前而言,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定位或許仍為委托會比較合適,但不容置疑的是,信托化的發展是大趨勢。
2 資管機構之二:保險公司
與銀行不同,保險公司除卻資產管理人的角色之外,還兼具機構投資人的身份。而且在“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施行之后,保險公司向外將保險資金托于投資管理人的趨勢越發明顯。故本部分主要討論保險公司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之間的法律關系性質。
從“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看來,第二條明確了“將保險資金委托給符合條件的投資管理人”⑩的說法,似乎已將保險公司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之間的法律關系定位為委托關系。但其第三條又規定“保險公司委托投資資金及其運用形成的財產,應當獨立于投資管理人、托管人的固有財產及其管理的其他財產” ,這幾乎又與信托中的資產獨立性要求相符合。此外,“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中對于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做了一個描述,認為這是委托人將有意愿投資于基礎設施項目的保險資金,為受益人利益或者特定目的,交給受托人即保險公司,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義設立投資計劃,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此概念解釋完全是對“信托”性質的具體詮釋。
基于此,筆者以為,保險公司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之間的關系與銀行和其投資客戶之間的關系,在性質認定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根據現有的法律法規,它們都披上了一層“委托”的外衣,而究其實質,又都與信托的特征高度重合。而在現如今的發展趨勢下,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化”是市場化資源配置的必然選擇,而這種基于產品的理財體系的建立,勢必將推動委托―關系向信托關系的轉變。
因此,筆者的初步結論為,就目前看來,保險公司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之間的法律關系仍在大體上屬于委托關系,但其向信托關系的轉變是不可逆的大趨勢。
3 資管機構之三:證券公司
證券公司目前開展的資產管理項目主要分為3類,即集合資產管理、定向資產管理和專項資產管理。下面對其分別進行討論。
3.1 集合資產管理項目
在集合資產管理項目,有證監會的“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下稱“細則”),其中明確提到了“證券公司從事集合資產管理業務,應當為合格投資者提供服務,設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并擔任計劃管理人。”“集合計劃資產獨立于證券公司、資產托管機構和份額登記機構的自有資產。證券公司、資產托管機構和份額登記機構不得將集合計劃資產歸入其自有資產。證券公司、資產托管機構和份額登記機構破產或者清算時,集合計劃資產不屬于其破產財產或者清算財產。” 上述規定,較為明確地肯定了其本質上屬于信托關系。同時,“細則”全文沒有一次出現過“委托”二字,更是將信托關系和委托關系進行了清楚地劃分。
3.2 定向資產管理項目
在定向資產管理項目,其本質上是銀信合作通道交易的變種,它通過壓低傭金費用,搶占了原本屬于信托的業務。盡管在“證券公司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中仍然使用了“接受委托”的字眼,但這只是一種抽象性的規范,并未對證券公司作為受托人規范更為具體的權利義務。相反,從銀信合作的特點來說,券商扮演的角色就是一種“消極受托人”的角色,銀行屬于自益信托當中的委托人角色。對于銀行方面來說,期間流動的資金并未進入表內資產,銀行可以將信貸資產從表內轉至表外,逃避信貸規模約束,實際上該種情況與“銀信合作”并無兩樣,正是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所規制的問題。
3.3 專項資產管理項目
在專項資產管理項目,根據2014年11月最新出臺的“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其明確了“專項計劃資產獨立于原始權益人、管理人、托管人及其他業務參與人的固有財產”, 從而實現了風險隔離,此種情況下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有了事實上的法律地位,使得本為委托關系的專項資管計劃在法律效果上具有了類似于信托的表現。但是就其根本而言,專項資管計劃并不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中定義的信托關系。從實踐操作來看,客戶將其資產委托券商進行管理,但其資產的所有權仍屬于客戶其自身,使得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資產無法與客戶的資產相獨立。盡管資產的實際控制權在證券公司,但由于在專項資產管理業務下,資產管理始終是在客戶賬戶名義下進行,而信托行為要求存在對財產的轉移或處分之要素,但在投資者賬戶中的資產始終沒有發生所有權轉移。以上海大連路隧道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發行的隧道股份 BOT 項目專項資產證券化產品為例,其在專項計劃說明書中明確規定“委托人與計劃管理人簽訂“資產管理合同”,將認購資金以專項資產管理方式委托計劃管理人管理,計劃管理人設立并管理專項計劃,委托人取得資產支持證券,成為資產支持證券持有人。”因此,專項計劃的基礎法律關系系委托關系。
綜上,筆者初步的結論為,集合資產管理項目和定向資產管理項目屬于信托關系,而專項資產管理項目在目前的法律規制下只好被認定為委托關系。
4 資管機構之四: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開展證券投資基金業務,主要依據了《證券投資基金法》,而該法本身并未明確其具有信托性質。但從其條文看來,“本法未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依照本法和基金合同的約定,履行受托職責”和“基金財產獨立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固有財產”。 由此我們可以認為,證券投資基金是依據信托原理在資產管理領域的一大具體應用。更何況,《基金法》起草小組成員之一周正慶先生曾指出:“實際上我們在研究基金法的時候,認定我們現在執行的就是信托式的這樣一種形式,所以這次就明確證券投資基金的形式是信托,把這個就正式確定下來”, 所以將證券投資基金的法律關系定位為信托是符合基金法立法原意的。
一、資產管理業務發展基本情況
調查顯示,我國的資產管理業務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各商業銀行加快經營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開發了大量的創新產品,資產管理業務種類及范圍不斷拓展。目前郴州市轄內銀行機構開展的資產管理業務主要涉及了委托業務(委托理財、委托貸款、委托投資等)、代銷業務(國債、基金、貴金屬、保險等)、托管業務(基金、保險、證券、信托等)、資產證券化(信貸資產、企業資產)、信貸資產轉讓等方面,其中委托理財業務占主導。
(一)資產管理業務規模迅速膨脹,但增速逐步回落。近幾年郴州市銀行業資產管理業務快速膨脹,2011年-2013年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分別為20002億元、2717億元、358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65%、3583%、3189%,增速呈現總體回落趨勢。分結構看,一是委托理財業務成為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主導,近4年間委托理財業務總量占資產管理業務總量的比例平均為889%。2009年來理財業務出現爆發式增長,帶動了資產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但隨著監管部門不斷加大規范整頓力度,理財業務增速有所減緩,并帶動了資產管理業務總體增幅下降,2011-2013年全市累計銷售理財產品同比增幅分別為10663%、3906%、3183%。二是其他資產管理業務發展速度總體較快。2011-2013年全市銀行機構代銷業務規模同比分別增長4842%、4645%、3289%;受信托業快速發展影響,銀行業資產托管業務獲得較快發展,近3年資產托管業務同比增幅分別為44066%、12988%、4391%;2012年以來,由于經濟增速放緩,企業資金鏈趨緊,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受到一定影響,推動了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發展,2012年和2013年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分別為119億元、158億元。
二、銀行業資產管理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統計制度不健全,影響金融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及有效性。一是缺乏專項統計制度。調查顯示,郴州轄內只有部分銀行對相應的資產管理業務開發了專門的系統,但不同銀行對于同一類業務使用的系統存在差異,無法匯總。同時,人民銀行也沒有建立專門的資產管理業務統計制度。二是現行分業統計制度弊端顯現。例如,銀信合作理財產品能夠在央行理財和信托資金統計系統中有所反映,但隨著券商環節的加入,銀證信合作模式可能導致重復統計。
(二)削弱了貨幣政策調控效果,加大宏觀調控難度。比如理財業務雖然創造派生存款,但被計入銀行表外業務,不在存款準備金政策管理范圍內,也沒有統計在M2中,使得M2被低估,組合投資類理財產品的資金以信貸的形式投資給實體經濟,并被統計在表外,導致信貸數據被低估,同時由于對資產管理業務的資金流向缺乏全面有效統計,一些資金進入到房地產、融資平臺、“兩高一低”等受限制的行業,影響宏觀調控的效果,加大了宏觀調控的難度。
(三)加劇銀行間競爭,影響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一是造成銀行存款大幅波動。銀行為應對存貸比和資本充足率等監管考核,普遍將委托理財產品的銷售日設置在月初和季初,將到期日設置在月末和季末,以使得理財產品到期后資金轉化為存款。這導致存款在月初或季初大量減少,月末或季末明顯增加,存款出現大幅波動。二是加劇銀行間競爭。目前商業銀行一般通過以理財業務為主導的資產管理業務爭奪存款,提高市場份額,資產管理業務演變為高息攬存的工具。
(四)風險管理能力有待加強,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增加。
一是部分銀行風險管理能力不足,開展了不規范的“資金池”理財業務,存在非獨立會計核算、資金來源與運用不對稱、期限結構錯配、收益水平難以核算等問題。二是大部分金融消費者將理財產品視為一種變相的保本高息存款,由于一些銀行銷售行為不規范、信息披露不充分、風險提示不到位,部分理財產品到期收益率遠低于預期收益率引發大量社會糾紛事件。三是資產管理業務的資金橫跨貨幣市場、債券市場、信貸市場、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等幾乎所有的金融市場,一旦發生巨大風險,極易使風險在各金融市場間傳染,從
而引發系統性風險。
三、相關建議
(一)完善資產管理業務金融統計制度,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全面性。盡快將各項資產管理業務納入金融統計范疇,特別是將各類理財業務、委托貸款、委托投資、資產托管、代銷等業務納入日常統計工作中,統一制定統計分類標準,規范信息反饋渠道,注重統計數據的全面性、準確性和及時性,全面反映銀行機構資產管理業務開展情況,為宏觀調控和監管提供更多的決策信息。
(二)加快建立金融業綜合統計制度,不斷提高金融宏觀調控水平。對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信托及各行業交叉環節的金融信息進行全面、系統的收集和整理,準確把握金融運行狀況。通過構建金融業綜合統計協調工作機制,研究制定金融業綜合統計框架,做到口徑統一,避免跨部門流動資金統計數據的重復計算。
目前,我國軟件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通過IDC的調查顯示,未來五年,中國IT企業支出將增長近3倍之多,2012年,云計算市場規模可達420億美元,企業投入在云計算服務的支出將占整體IT成本的25%,2013年甚至會提高到33%。而2010年下半年,預計軟件公司的業績增長比較樂觀,主要原因是:1、大多數公司上半年合同增長好于業績增長;2、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集中體現在上半年。3、軟件行業進入合同簽訂與收入確認旺季,收入與凈利潤占全年比重普遍在60%以上。
2010年9月8日,中國國務院通過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確定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國家級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決定進一步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這將給軟件行業的未來發展注入了光明的前景。
這對于金融軟件行業的從業者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喜訊。
在金融軟件領域,資產管理軟件系統及資產托管軟件系統兩個細分市場尤為突出。金融行業是對信息化依賴性很強的行業,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了第一筆由計算機自動撮合的股票交易系統,自此揭開了電子化交易的序幕。隨著各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的開展及《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的實行,1998年前后,市場上出現了針對資產管理及托管業務基本業務單元的基礎系統,如投資交易管理系統、財務核算與資產估值系統、資金清算系統等等。
經過幾年的積累,資產管理和資產托管的基本業務系統已經發展成熟,單個業務系統的自動化程度已顯著提高。市場上針對金融行業資產管理及托管業務的信息化產品已經涵蓋了研究、分析、投資、交易、風控、監督、清算、核算估值、績效評估、存托管、數據整合等業務環節。以下分別討論資產管理和資產托管業務領域。
二、資產管理業務
資產管理平臺主要為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提供投資決策分析、投資交易管理、資產清算、資產估值、會計核算、信息披露、報表管理、資產定價等產品和服務。據中國證監會統計:2009年底,保險資金運用余額37417.12億元,證券投資基金資產凈值26760.80億元,前14家證券公司受托管理資金本金總額1222.38億元。據中國信托協會統計,2010年3季度信托公司信托資產總額為29570.16億元。以上資產都需要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管理服務。
2007年~2009年,我國資產管理解決方案及服務的市場規模分別約為14.10億元、16.66億元、19.49億元。隨著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國民財富將持續快速積累,將會有更多的資金存在理財的需求。預計2010年~2013年我國資產管理解決方案及服務的市場規模分別將達到22.83億元、27.29億元、33.06億元、40.28億元。
三、資產托管業務
資產托管平臺主要為商業銀行托管業務的金融資產保管、會計核算、資產估值、資金清算、稽核監控、風險分析、績效評估、信息披露等業務環節提品和服務。目前獲得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的銀行為18家,所托管的資產類型涉及:證券投資基金、保險資金、理財計劃、信托計劃、社保基金、企業年金、QFII、QDII、股權基金、交易資金等十余種。
2007-2009年,我國資產托管解決方案及服務的市場規模分別系1.20億元、1.47億元、1.70億元。隨著托管資產規模的增加和托管需求的快速發展,需要持續投入較大的資金對資產托管平臺進行建設及維護。預計2010年~2013年我國資產托管解決方案及服務的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2.07億元、2.56億元、3.20億元、4.03億元。
近年來,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業務有了較大的改觀,無論是投資領域的拓展,還是投資人才的引進,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嚴重威脅壽險公司的利差損,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財險公司的盈利能力。但保險資金運用的專業化程度不高仍是制約我國保險業的關鍵問題。為確保保險業規范健康發展,特別是應對加人世貿組織后所面對的新的挑戰,必須抓緊有限時間,迅速提高保險業的經營管理能力,特別是保險資金運用的專業化管理水平,實現保險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發展與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在國民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步縮小,截止2002年底,全國保險行業資產總規模已達6494.1億元,保險資金可運用余額達 5799.3億元。預計到2005年保險資產總規模將突破萬億大關。
吳定富主席在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提出,與傳統保險業相比,保險業不僅包括經濟補償功能,還包括資通功能和風險管理功能。這是對中國保險業的再認識。保險業作為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資本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人和資產管理人。由于原因,我國保險業在以往的發展中比較偏重于保險業務本身,從而導致保險業務和資金運用業務的發展極不協調。2002年是中國保險業近年來業務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全國保費收入3053.1億元,同比增長44.7%.但保費的快速增長和資金運用收益偏低的矛盾卻越來越突出。2002年,資金運用實現收益 155.85億元,資金運用收益率為3.14%,比上年下降1.16個百分點。這一矛盾已直接到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和經營的穩定性,關系到保險業的健康發展。當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所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保險資金運用規模的不斷擴大,而投資渠道卻非常狹窄,投資工具少,保險公司的主要投資領域仍然局限在債券和銀行存款等利率產品上。隨著國家8次降低銀行存貸款利率,國債收益率已降至歷史低位,投資國債潛在的風險越來越大。盡管允許保險公司的一部分資金可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但由于保險公司可投資于基金的比例較小,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的收益對總體收益貢獻有限。加人世貿組織后,我國保險業不但需要化解以往累計的利差損、不良資產等歷史包袱,還將直接面對國際同業的強力競爭,如不盡快開放保險資金的投資領域,改善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收益水平,保險業將會面臨更大的系統性風險。與此同時,國內基金的種類不多,性質趨同,保險公司選擇余地不大,也制約著保險資金運用業務的發展。
二是投資環境和投資領域變化,競爭加劇,投資專業化的要求日益迫切。而保險公司業務組織架構及業務平臺已不能滿足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業務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保險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盡管部分保險公司對資金運用管理體制做了較大的改進,但由于資金運用管理部門仍作為保險公司的一個內設部門,與專業化的管理模式相比較仍存在很大弊端,具體表現在機構設置過于簡單、投資專業人員不充分、資本市場運作經驗和管理能力不夠、先進投資管理技術不足等等。
2002年初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借鑒國際通行做法提出了我國保險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方向,要求按專業化、規范化的原則,“將保險業務和資金運用嚴格分開,強化保險資金的集中統一管理,進一步拓寬資金運用渠道”。新修改的《保險法》將“保險公司的資金不得用于向投資”改為“不得用于設立保險業以外的企業”。為進一步管好、用好保險資金留下了比較大的空間,為設立專業化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機構提供了保障。今年的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中國保監會根據《保險法》的上述修改,提出:“要把保險資金運用與業務發展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高度重視。要改革保險資金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按照集中統一和專業化管理的要求,完善保險資金管理體制,做到保險業務與投資業務相分離。有條件的公司可以設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這是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實現專業化、規范化健康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也是進一步拓展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重要保障。
國際保險資金運用的管理模式
國際保險業的資金運用模式分為三種:外部委托投資、公司內設投資部門、設立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
1、外部委托投資的模式。指保險公司自己不直接從事投資運作,而將全部的保險資金委托外部的專業投資公司管理,這種模式適于規模較小的保險公司。
優點:將保險資金交給專業投資公司進行有償運作,使保險公司能夠集中精力開拓保險業務。
缺點:外部委托的控制風險較大,保險人不僅要承擔投資風險,還要承擔外部投資公司的操作風險。
2、公司內設投資部門的模式。指在保險公司內部設立專門的投資管理部門,并在投資部門內按分工和投資業務的不同,分成多個分部或小組,具體負責本公司的保險投資活動。
優點:保險公司可直接掌握并控制保險投資活動。
缺點:投資部門是公司內設的一個部門,交易內部化,缺少專業性和競爭性。
3、設立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的模式。指在保險公司之下設專門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由其對保險資金專業化、規范化運作。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由保險公司單獨設立,也可通過與其他具有專業優勢的機構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共同設立。
統計資料顯示,在當今世界500強中的34家股份制保險公司中有80%以上的公司是采取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的模式對其保險資金進行經營管理和運作。國際保險業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發展經驗表明:(1)采取完全依靠外部委托管理保險資產的管理模式很難有效地控制保險資金的投資風險;(2)采取內設部門的管理模式則對保險資產管理的專業化水準和市場競爭能力的提高構成了較大的限制;(3)專業化的保險資產管理模式比較有效地增強了保險資產管理的經營管理能力,提高保險資金的運用效率。第三種模式彌補了內設投資部門以及委托外部投資機構管理的不足,在引入市場競爭,提高投資收益的同時,通過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對資產管理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了保險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雙層風險監控體系,降低投資的市場風險和管理風險。保險公司設立的資產管理公司,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對保險資金進行專業化、規范化的市場運作,不僅提高保險資金的收益水平,還可憑借其自身的投資管理優勢來管理養老基金、個人基金以及其他公司的資產。
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模式
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組織架構應該與保險公司的資產規模、投資領域以及保險資金運作的特點相適應。,國內保險公司全部采取內設投資部門的管理模式,對于規模較小、運作較短的保險公司來說,這種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對于規模較大、投資管理專業化要求較高的保險公司來說,內設投資部門的管理模式與其不相適應。
盡管保險業務和保險資金運用業務同屬風險管理業務,但二者所面對的風險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管理模式上具有不同的要求。由于歷史原因,我國保險公司的管理模式及資源配置基本上都是按照保險業務的管理要求建立的,導致其管理風格及運作模式并不完全適合保險資金運作的要求,這種管理模式的沖突必然會極大地削弱保險投資的運作效率和對投資風險的有效管控。
隨著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保險公司可運用的資金規模迅速擴大,部分保險公司的可投資資金規模,從數十億元到上千億元不等。
因此,保險公司應立足于投資領域,除投資于銀行存款、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還要進一步深入,以其直接投資于股票、管理基金等。那么,目前保險公司內設的投資組織架構,就很難適應新的投資業務,一定程度上也必然限制保險資金投資領域的拓寬。設立專業化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既是保險公司適應投資規模迅速擴大、投資領域不斷拓展的需要,也是保險公司面對WTO接受挑戰所需的正確選擇,從根本上說,是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長遠發展的大計。
建立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是實現我國保險業健康發展的根本大計
1.有利于專業化投資隊伍的建設。人才是金融投資的核心,專業化管理人才的不充分,是目前制約我國保險投資發展的最大障礙。保險公司現有的投資管理模式,對于引進專業人才、提高專業化管理水平是不利的。設立專業化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將從根本上改善保險資金運用的組織管理結構,根據保險資金運用的特點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吸引國內外優秀的專業投資人才,培養和建設一支適合保險資金運用特點的專業化投資隊伍,為今后保險資產管理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金融投資領域的逐步放開奠定人力資源基礎。
2.有利于培育保險資金運用的核心競爭力。成立專門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以按照保險資金的性質與偏好,對保險資金運用實行集約、統一和高效的管理,在某些投資領域的收益能力優于其他金融機構。此外,保險公司將資金委托給下屬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運作的同時,還可以將資金委托給其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運作,按照市場化原則,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和比較,推動整個保險業資金運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形成保險資金運用的核心競爭力,進而提高整個保險行業的承保能力和償付能力。
3.有利于增強保險公司的風險管控能力。保險資產管理是一項復雜的金融系統工程。建立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可以根據保險資金運用的特點,建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對宏觀形勢和市場變化進行深入、細致、及時的研究,為決策提供依據:可以根據金融投資要求,建立完善的投資決策體系,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對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可針對不同金融產品特性,建立與其相適應的業務操作流程,要根據風險管控的需要,建立相互獨立的前后臺控制體系,有效地管控投資風險。
4.有利于提高保險資產管理的監管水平。專業化資產管理機構可實現保險資金運用集約、規范、高效的管理,使監管部門針對保險資金運用的特點確立更加合理的財務核算體系,建立更加科學有效的風險監管體系,從而提高監管的科學化、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更加有效地防范金融風險。
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架構的基本設想
1.建立規范的專業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和科學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新設立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在現有的資金運用部、投資管理中心等內設職能部門的基礎上形成,但必須按照現代制度建立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由于資產管理公司的特殊性,管理團隊是資產管理公司成功與否的關鍵。在發達國家中,相當數量的資產管理公司都是采取合伙人制,規模較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則采取管理團隊直接參股或間接參股的方式,形成管理團隊與公司共擔風險、共享收益。我們可借鑒國際通行做法,適當考慮吸納管理團隊部分參股資產管理公司,不僅可以更好地吸收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同時,還可以按照保險資金運用的,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同時,資產管理公司應充分發揮董事會的決策作用,引入獨立董事制度,并設立投資決策委員會及風險控制委員會,對投資決策、執行交易、結算交收、風險控制、研究支持、財務核算、績效評價等方面實行嚴格的分類管理,并可借鑒國際標準制定嚴格、規范的內部管理制度,建立更加完備的內部管理控制機制,通過完善的內部管控制度,保障保險資產的安全和增值。
2.引入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包括:固定收益證券的收益率曲線分析、利率期限結構分析、久期及凸性分析技術、權益證券的VAR分析技術以及業績歸屬模型等金融管理技術。通過這些先進風險管理技術的引進和在資產管理上的,提高對市場風險的分析、識別及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