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40: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土規劃與測繪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形成及其相對封閉性
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管理對象是國土檔案,即國土資源部門在日常工作活動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紙、照片、聲像、實物等不同形式和載體的歷史記錄①。由于檔案類型多樣,形態差異大,質地多樣,管理國土檔案存在一定的困難。20世紀90年代,在國家信息化策略推動下,國土規劃部門開始檔案數字化工作,建立數字檔案目錄,使用計算機進行檢索利用等。進入21世紀初,目錄數據庫已經完成,全文數據庫不斷增多,形成了大量的國土檔案,相關管理部門開始建設國土檔案管理系統,并不斷進行改造、升級,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國土檔案信息管理系統。近10年來,尤其是在《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二五”規劃》的引導下,數字檔案館基本建成。如武漢市國土規劃數字檔案管理系統、山東省濟寧市國土一張圖檔案管理系統、安徽省安慶市可視化城建檔案管理系統等結合自身工作職能,稱謂“不同的數字檔案館”。目前,全國范圍內,國土規劃數字管理系統不僅能夠滿足特定區域內國土資源系統檔案管理的實際需求,而且能夠滿足T級檔案信息數據的可靠存儲和快速檢索,對土地、地質礦產、測繪、綜合文書、聲像等各大類檔案數據進行統一集中管理,實現了國土檔案數、圖、文“一體化管理”。②近年來,國土檔案管理系統通過與GIS技術的結合,形成了“空間庫、目錄庫、圖文庫”三庫合一的數字檔案館管理模式,不僅將電子公文流程形成的電子檔案、檔案數字化后形成的檔案進行統一管理,而且具有統一的檔案管理平臺和檔案利用平臺,實現了檔案利用的電子化、平臺化,初步建成了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這種數字檔案館,通過與規劃部門、土地管理部門、測繪部門等的結合,形成了一個開放的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應該說,從國土檔案到國土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再到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化,是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GIS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國土規劃管理部門不斷創新的結果。然而,目前看來,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主要體現在:以管理為主,利用為輔;以系統內部使用為主,公共使用為輔;以土地規劃為主,與其他部門的結合有限;以區域內利用為主,全國范圍內的整體使用尚未形成。也就是說,數字檔案館的功能集中在工作人員對檔案信息資源的管理,主要是單位內部國土規劃部門使用,面向社會公眾、面向其他管理機構、面向全國銜接的統一平臺尚未建立,導致了國土資源規劃數字檔案館檔案信息的“管理”與“利用”和“輸出”與“輸入”存在著不平衡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一是因為數字檔案館建設的時間不長,其功能的完善需要時間;二是因為從已有的檔案管理系統開發成數字檔案館是一個質的飛躍,這在不少單位并沒有清晰的概念。因此,需要充分認識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的開放性,促進其快速成熟。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是“數字檔案館空間范圍內的人與其生存的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復合體”,“是用生態系統的概念、理論和方法研究數字檔案館的結構、功能和管理運作”③。據此,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是一個由人、國土數字檔案信息資源、地域環境等要素組成的完整統一體。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作為一個有機的生命體,不僅涉及該生態系統的形態結構,而且存在結構要素及其相互之間的關聯,以及工作人員與數字檔案館生存環境之間的相互協調,從而實現數字檔案館檔案信息的“管理”與“利用”和“輸出”與“輸入”之間的平衡。
二、開放性是基本體現
檔案館在社會中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門,它存在于社會之中,受社會的制約,同時也對社會產生作用,具有社會服務性。檔案館不同于檔案室,它保管檔案的目的不是為某一單位、某一系統小范圍服務,而是為社會各項工作提供服務。它的服務范圍大而廣,面向社會各個方面,遍及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個人,④這是自19世紀40年代至今檔案開放的基本結論。數字檔案館的本質是檔案館。數字檔案館是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將原有的館藏檔案數字化,并收集、采集、捕獲有價值的數字檔案信息資源,通過網絡技術建立分布式、跨地域的有序的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系統;該系統以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為平臺,以用戶需求為根本,提供各種信息服務。⑤國家檔案局的《數字檔案館建設指南》⑥指出,數字檔案館的四項基本業務功能“收集、管理、保存、利用”,一旦缺乏廣泛的、本機構以外的“利用”環節,便不能稱為數字檔案館。基于這種認識,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理應是服務社會大眾的檔案館,是大眾利用國土資源信息的開放性的窗口。
1.是自然生態系統基本法則
任何一個自然生態系統都是開放的,有輸入和輸出,而輸入的變化總會引起輸出的變化。雖然輸出并不是立即變化,有時會延遲,但是決不會趕在輸入之前。輸出是輸入的結果,輸入是原因和源頭,兩者呈現一種動態的平衡。⑦信息生態系統中,信息的生產者、傳遞者、分解者、消費者與外界環境之間的信息交換,構成了一個信息生態循環。⑧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作為人與其生存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復合體,與外界環境有著不斷的交流,其自身處于不斷輸入和輸出的循環往復之中,通過信息傳遞和價值轉化不斷地與外界進行交流,包括機構、人員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這是自然生態系統的基本法則。
2.是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范圍內“第三次浪潮”的興起,信息技術對檔案工作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對數字檔案館的產生和發展產生了重大的驅動作用。近年來,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信息可視化技術、存儲技術、網絡技術以及web2.0技術、云計算技術的發展,為數字檔案館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數字檔案館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也是集成了眾多現代技術的復合系統。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在建設過程中主要依托3S技術、物聯網、ArcGIS、WebService等先進技術,這些先進技術在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開發應用,本身就是一個種開放性的體現。同時,這些技術不斷更新、升級,早期的國土檔案數字化也不斷發展成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不僅體現了技術的推動作用,也展示了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的開放性。
3.是落實民生政策的必然要求
自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以來,各級政府部門紛紛將民生問題與部門職能相結合,形成了全社會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新局面。國家檔案局頒布的《關于加強民生檔案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建立覆蓋人民群眾的檔案資源體系和服務人民群眾的檔案利用體系。顯示了我國在推進政治民主化、打造陽光政府、滿足公民信息獲取過程中所做出的積極努力,也為進一步發揮檔案信息資源社會價值、實現檔案信息共享邁出了堅定步伐。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保存有國計民生的重要檔案信息。例如,征地文書、土地調查、土地登記、違法占地處理材料等,詳細地記錄了土地開發利用過程的基本情況。這些信息不僅是確定土地權屬的依據,也是征地、處理糾紛的依據,還是土地科學規劃利用的依據。從這個角度看,落實民生,也必須將國土規劃檔案館設計成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
三、推進實踐應用
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的開放性符合數字檔案館本質與時展潮流,有著堅實的理論基礎,也有著廣泛的實踐應用。
1.應用視角
(1)多目標
不同的使用者,對同一檔案信息有不同的使用需求。例如,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的人口信息,可以用作學區規劃,也可以用作住房區規劃等。檔案資源具有多目標的使用特性,從而大幅度地提高了開放國土規劃的檔案資源的價值。
(2)多內容
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含有豐富的專業化檔案信息資源,在開放性的視角下,可以將不同來源、不同載體的檔案信息資源進行整合。例如,同一主題下不同載體(紙質和聲像)檔案進行整合,或透過共同的地理坐標系統將各種不同主題的檔案資源套疊,以方便對檔案信息的深度挖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
(3)多途徑
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擁有調查、收集、整理的專業檔案,是真實、完整、可靠的檔案信息資源,為利用土地的不同機構(尤其是政府機構)和個人提供了保障。例如,有關機構進行土地規劃、旅游規劃、商居土地投入或個人進行土地置換、拆遷補償等,就可以通過專業數字檔案館的平臺進行咨詢利用。通過協調“管”與“用”的關系,形成良好的生態平衡。
(4)多范圍
公路建設選線、垃圾場選址、工業發展區區位規劃等空間選址,均需要利用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的支持,再配合專業的數據庫,整合專家系統,出臺建設規劃方案,分析各種方案的優缺點,從而使決策的過程更加科學化。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整合了龐大的國土及規劃專業檔案信息,通過該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不斷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換,有利于未來空間發展。
2.應用重點
(1)與政府部門相結合,實現生態系統的區域開放性
為政府部門規劃服務是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的基本任務。2014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保部和住建部在28個市縣開展了“多規合一”試點。⑨隨之,其他市縣甚至一些省級行政區也陸續提出。究其實質,“多規合一”就是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與政府部門結合,不同的政府機構利用數字檔案館平臺,消除原有的市縣規劃下的自成體系、內容沖突、缺乏銜接協調等問題,以此來提升政府對于土地空間的管控能力,促進國土空間集約、高效、可持續利用和規劃管理。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開放性應用最早體現在政府規劃方面。在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建設以前,由于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各種與規劃相關的信息無法及時地傳送,沖突時有發生。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擁有精準的土地檔案信息等資源,通過信息的及時推送,打破了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了國土資源與管理機關與政府其他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進而為政府各部門之間搭建起了“橋梁”,形成了節約型的生態系統。
(2)與“智慧城市”相結合,實現生態系統的整體開放性
為“智慧城市”服務是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功能的拓展。近年來,國土檔案管理系統通過與GIS技術的結合,形成了空間庫、目錄庫、圖文庫三庫合一的數字檔案館管理模式。例如,陜西省西安市勘察測繪院建立了規劃用地檔案管理的GIS系統,科學管理大量征地信息和檔案資料⑩;安徽省安慶市城建檔案館通過融合城建檔案管理規范、著錄規范和GIS技術,研制開發了“可視化城建檔案管理系統”;山東省濟寧市國土資源局建立的“國土一張圖檔案管理系統”,實現了國土檔案“數、圖、文”一體化管理;武漢市國土資源局開發設計了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初步實現了國土規劃數字檔案圖文一體化查詢。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我國城市人口激增,交通等問題開始凸顯。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為加強城市管理,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框架和基礎。“智慧城市”絕不僅僅是實現城市的智能化,還包括人的智慧參與、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等,具有豐富的內涵。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的整體開放性就是與“智慧城市”建設全面結合,充分展現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的開放性建設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實現檔案信息與地理信息、社會信息的融合與共享。例如,與實時路況結合,實現智能交通;與遺產資源結合,實現歷史遺產的保護;與旅游資源結合,推動旅游業的發展等??傊?,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與不同行業、系統或空間的結合,創建“互聯網+”國土規劃數字檔案的空間,衍生出基于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的新平臺,從而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
(3)與民生工程相結合,實現生態系統的全面開放性
為民生服務是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發展的基本要求和最高境界。例如,廣州市城市建設檔案館承建的“數字城建檔案館系統”,將科技、文化、醫療、電子商業等領域信息數據庫建立互聯關系,為豐富傳統檔案館館藏提供線索和可能,并實現資源共享,為公眾提供便捷的服務。從民生角度出發,數字檔案館通過檔案信息資源集成系統和檔案網站構建檔案信息總和服務平臺進行數字檔案信息資源整合和利用,能夠打破館際界限和“信息壁壘”,集成各類檔案信息資源,協同各數字檔案館間業務處理,實行統一認證、統一瀏覽和統一檢索,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的檔案信息服務,體現了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發展的整體趨勢。網絡環境下,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開放性建設與當前各種互聯網應用相結合,如公眾常用的地圖軟件、出行租車軟件以及團購軟件等,通過開發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移動應用或平臺,創建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將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中的數字檔案信息以立體或平面圖及文字形式展現在公眾面前,方便公眾的日常生活,增強國土數字檔案信息資源在公眾生活中的影響,激發國土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活力,實現國土規劃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的全面開放性。
作者:陳勝 張萍 丁玲 單位: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信息中心
注釋:
①林瓊.國土檔案數字化建設問題與建議[J].中國土地,2015(7).
②李曉燕,范威,陳三梅.濟寧市國土資源局數字檔案館建設設計思路[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3(3).
③金波,湯黎華,何偉祺.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建構[J].檔案學通訊,2010(1).
④朱玉媛.檔案學基礎[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⑤倪代川,金波.論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的功能[J].檔案學研究,2013(4).
⑥數字檔案館建設指南[EB/OL].⑦蔡曉明.生態系統生態學[M].科學出版社,2000.
⑧蔣錄全.信息生態與社會可持續發展[M].圖書館出版社,2003.
⑨“多規合一”:找準方向繪藍圖[EB/OL]
⑩馬駿,賈斌.基于GIS的西安市規劃用地檔案管理系統[J].測繪技術裝備,2002(4).
11.安慶市城建檔案館.安慶市可視化城建檔案管理系統通過省科技成果鑒定[J].2003(4).
12.李曉燕,范威,陳三梅.濟寧市國土資源局數字檔案館建設設計思路[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3(03).
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規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和市委、市政府關于依法治市的要求,確保公開、公平、公正執法,有效維護國家、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的合法權益,把我局的行政執法活動納入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軌道,現將有關行政執法規范制度公示如下,廣泛接受政府和社會各界的監督。
一、行政執法基本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實施條例
其他有關國土資源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行政執法主要職責:
1、負責國土資源規則、保護、開發和合理利用。
2、組織開展土地、礦產、測繪法律法規宣傳教育,進行土地、礦產資源、測繪管理的政策調研,研究擬定管理、保護與合理利土地、礦產資源的具體措施;負責有關行政復議。
3、組織編制和實施市級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和其他專項規劃;參與報市和省人民政府審批的城市總體規劃的審核;指導、審核縣(市)鄉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并下達土地、礦產利用年度計劃和測繪計劃;建立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測繪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提供相關信息的社會化服務。4、監督檢查土地、礦產、測繪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情況以及土地、礦產規劃的建設行情況;依法保護土地、礦產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查處違法案件。
5、負責實施農用地用途管制,組織其本農田保護;擬定耕地保護和鼓勵耕地開發政策;負責報市、省人民政府審批的各類用的審查、報批;檢查指導縣(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農地轉用和非農建設用地管理工作;指導和監督未利用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非農建設占用耕地補充等工作,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
6、負責全市土地地籍管理,組織開展土地資源調查、地籍調查、土地統計、登記發證、土地使用證書檢驗和土地動態監測;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糾紛,負責土地確權、土地分等定級、土地登記和全市基準土價、標定地價的評測等工作。
7、加強土資產管理,擬定并按規定組織實施土地使用權出讓、租憑、作價出資(或入股)、轉讓、抵押、交易和政府土地收購儲備管理辦法,負責鄉(鎮)、村非農建設用地管理,指導農村集體非農土地使用權的流轉管理。
8、負責礦產資源儲量的綜合管理,按規定管理礦產資源的評審和認定工作;負責地質資料匯交和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統計的管理,實施礦產資源儲蓄量動態監測,建立礦產資源儲量帳戶;組織開展礦產資源供求形勢分析;培育和發展礦業權市場。
9、負責礦產資源探礦權和采礦權的審核、登記和轉讓管理。對勘查活動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及保護進行都督管理;組織開展對礦山企業礦產開發和利用年檢;按規定負責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征收和使用管理。
10、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監督管理,組織開展地質災害調查,編制地質災害年度防災預案,審查批準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保護地質遺跡。負責地下水、礦泉水、土熱資源勘查、開發的監督管理。
11、組織協調并參與審批中外合資、合作與外商獨資在我市境內開展的國土資源勘查、開發項目,推廣國土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先進科學技術。
12負責全市測繪管理工作,負責丁級測繪單位資質的審批發證、年檢和申報乙、丙級測繪單位資質的審核、報批,組織實施基礎和專業測繪;負責需出版或展示地圖的審核報批,審查發用航空攝影和遙感項目;監督測繪項目的招標投標;管理測繪市場,保護測量標志;負責房地產測繪成果應用的監督管理。
13、直接負責城區范圍內的土地資源管理工作。
14、承擔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它事項。
三、行政執法工作要求:
1、態度熱情。對來本局辦事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做到有問必答,不怕難,不嫌煩,工作人員使用文明語言、杜絕"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防止"吃、拿、卡、要"的不廉潔行為發生。
2、工作認真。單位和個人報批土地、礦產資源、測繪項目等申請登記發證行為的,手續完備,材料齊全,符合規定的,在規定時間內辦理完畢;對符合規定但手續、材料不齊的,一次講清需補辦的手續,待材料補齊后即行辦理。對不符合規定的,依法解釋,說明原因,讓申辦者理解和滿意。
3、方便群眾。廉潔、高效地辦理各種申辦事項。明示辦事程序及所需材料。各科室的崗位職責須上墻公布,辦公臺上置放《服務卡》,注明工作人員姓名、職務,并貼上照片和崗位職責。
4、執法規范。堅持辦案原則,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正確、手續完備、程序合法、處理恰當。
四、行政執法內容期限
1、凡屬市人民政府審批權限內的土地、礦產資源、測繪項目,報批材料齊全、符合審批和許可依據規定的,一般在7個工作日內報市政府審批;凡需上級人民政府審批的土地、礦產資源、測繪項目,在受理上報材料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報上級人民政府審批。
2、受理國土資源管理權限內的土地、礦產資源、測繪項目材料、證照齊全、手續完備,符合審批和許可依據的一般在受理之日起至7個工作日內給予答復、審核、批復。
3、受理人民群眾的來信、來訪舉報案件,辦理上級交辦的案件。本局直接辦理在一個月內辦理完畢,并視情況將辦理結果答復人;情況復雜的,時限可以適當延長,但不得超過三個月;不能按期辦結的,向交辦機關說明情況,報告辦理進度;對轉辦的案件,在辦理完畢后,應向轉辦機關回復辦理結果。
4、依法查處的國土資源違法案件,一般在30日內作出處罰或處理決定,并送達當事人,在執行處罰或處理決定后15日內結案。
五、行政執法監督內容
1、單位或個人至本局辦理報批手續、其手續完備,證件齊全,符合辦理條件而不予受理、辦理的;
2、未按本局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規定的期限辦理有關審批和許可事宜的;
3、不按法定程序或不認真審核有關材料,錯辦審批事項和錯發證件的;
4、對國土資源違法行為應查處而未查處的;
【關鍵詞】國土;測繪技術;研究
在21世紀科技發展的情況下,在國土測繪管理中GPS技術的使用,能夠依靠自己的特殊優勢,快速、高效、準確的提供點、線、面要素的精確三維坐標及其他的有關信息和數據。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具有全天化、高精度、自動化及高效益等特征。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出,在國土測繪管理中,GPS技術發揮著非常關鍵性的作用。
1、GPS技術及其特征
跟之前的保守測繪科技不相同的是,GPS技術可以經過衛星定位體系,對國家的土地每個領域實施精準的測量,并且在測繪當中把誤差度降到最低程度,保證測繪的精準度。針對GPS技術及其特征,主要分析如下:
1.1 GPS定位原理
使用者是運用GPS實施測繪的時候,能夠經過地面的接收機來接收衛星信號,經過偽距測量或載波相位測量,計算出來衛星信號到接收機所需的時間,再結合各衛星的星歷,將衛星至用戶的多個距離球面相交后,即可確定用戶所在點的三維坐標位置。從這一方面能夠知道,在國土測繪經管過程中,GPS技術可以經過自己的獨特優點,在測繪經管當中節約很多的時間,還能夠確保測繪工程的質量度,在運用當中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
1.2 GPS技術特征
GPS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憑借自身的優勢受到人們的青睞,在縮短測繪管理時間的同時,還能提高測繪管理質量。針對GPS的技術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定位精度高。通過大量的實踐不難看出,GPS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將50km以內的定位精度控制在6-10m,100-500km范圍之內的定位精度控制在7-10m,1000km范圍內的定位精度可以控制在9m-10m。
第二,地面接收機在接收到衛星傳來的信息后,需要觀察人員對整個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觀測。在其觀測的過程中,觀測時間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GPS系統的完善與更新進行變化。在目前使用的技術中,針對20km以內相對靜態定位只需要15-20分鐘,在隨時定位的過程中,只需要短短的幾秒鐘。由此可見,GPS定位在科學的縮短定位時間的同時,還能保障整體的定位質量。
第三,對測站的整體要求不高,只需要在上空保持空曠即可,在節省大量投資經費的同時,還確保了測站的靈活性。
第四,提供三維坐標。在土地測量中,高度的測量模式通過在平面與高程之間進行實地測量,以此來得出整體的測量結果;而GPS在測量的過程中,則能從整體上對其進行測量,并能夠為其提供精確測站點的三維坐標。
第五,操作便捷。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GPS接收機獲得了很大的改變,在提升自己自動化的同時,還可以簡單化的進行機械運行,有效的減少了操作時間,也確保了操作的質量。
2、GPS在地籍控制測量中的應用
地籍經管是所有國土測繪經管的根本,是不是能夠獲得準確的測量,直接關乎著國土測繪經管的質量問題。就GPS在地籍控制測量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GPS地籍控制網點的精度與密度
在整個地籍測量工作進行當中,其核心在于通過GPS測量技術,對固定范圍內的全測區進行控制測量,以此來確保地籍圖件管理的準確性。在地籍測量實施的過程中,能否具備一定的精度與密度,將直接關系著測量土地的權屬范圍。GPS地籍網在使用的過程中,一般按照測區范圍及測量地區的先后順序分為基本網與加密網兩個類型。在其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著城鎮地區的實際界點密度,以便在保障網點精度的前提下,確保測點的精度與密度。
2.2 位置基準點的偏差對GPS網的影響
在使用GPS定位技術建立地籍控制網時,基于GPS定位技術的優勢,能夠使其在建立的過程中準確的掌握WGS-84坐標的三維坐標差。在范圍小、高差小的GPS網中,其自身的基準差能夠不影響經緯度方向上的偏差對投影在橢球上網形的位置,而針對高差較大的,則有與之相符的要求進行數據起算。在實際地籍測量中,基于位置基準在高程方向的偏差導致GPS網尺度的變化,在其使用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常規的方法進行高程測定。
2.3 GPS地籍控制網的優化設計
在以往的三角測量控制網中,要想確保測量的準確度,需要將整個測量系統的精度、可靠性及成本費用等充分的考慮進去,以便得出精確的測量結果。與以往的觀測模式相比,GPS觀測在使用的過程中則是通過函數及隨機模型進行測量,且在其使用的過程中,打破了傳統模式中單一的布網方式,同時還具備速度快及精度高等優勢。換而言之,在整個優化設計后的GPS測量技術,能夠充分發揮GPS衛星定位技術的高精度與高效益,在完善地籍調查的同時,還能保障國土測繪管理的質量。
2.4 GPS技術在土地勘測定界中的應用
GPS技術在土地勘測定界中的使用,通過有效的結合土地的利用、劃撥、出讓及專用等點,對土地的運用空間實施界定,在找對方位的同時,也能夠對所屬面積、類別及運用狀況實施仔細的繪制,保證國土面積獲得科學合理的應用。
3、GPS技術在土地測量中的優點
首先,在使用GPS科學技術的時候,通常對于一般地形,經管工作人員在建站的時候,單單需要在5km半徑的測區進行測量,這樣可以很好的減少一些沒有用的掌控點的數目,還可以很好的防御儀器的大幅度搬運,在節約投資成本的同時,節約了很多的勞動力。其次,GPS技術的使用,具備了定位精度高、數據安全可靠以及誤差小等優勢,因而在使用的過程中,主要在指定的作業范圍內,其平面及高程精度都能精確到厘米。最后,在其利用當中,因為操作起來比較簡便、外界因素對其影響作用很小等特征,極大的較少了作業客觀條件的要求,能夠有效的保障測量精度。
4 結束語
伴隨著整個社會經濟的迅猛進步,國土測繪管理不單單關乎著國土規劃的順利實施,而且還聯系著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當下的國土測繪管理當中,之前較為保守的測繪方式已經沒有辦法滿足當下國土繪測管理的現實要求,它在影響社會整體進步的同時,還會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形成很大程度的影響。GPS技術的運用,在保證國土測繪管理質量的同時,還能夠為以后的整體發展打下堅實的根基。
參考文獻:
[1] 杜保倫,張明福,史先良.GPS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與開發[J].價值工程,2010,(04) .
[2] 曹華生.城市測繪管理問題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0,(23) .
[3] 林章盤.對測繪管理的幾點思考與建議[J].江西測繪,2008,(02) .
[4] 曹玉鈞.土地測繪技術的變遷及GPS技術的應用[J].硅谷,2008,(22) .
地球物理學是一個融地球物理、現代測繪于一體的新型地球物理專業,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屬于交叉邊緣學科。地球物理學可細分為固體地球物理學與空間地球物理學兩大方向,前者研究地球本身,后者研究太空星體。固體地球物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與地震密切相關,主要是學習地球物理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掌握地球內部構造、地震預測、地球物理工程、能源及礦產資源勘察等研究與開發的基本技能。本專業主要課程有地球物理學(地震學、重力學、地磁學、地電學)、地球物理觀測、地質學、連續介質力學、計算機及信息處理等。除此之外,一般還會安排主要課程的實驗和實習、野外地質實習和畢業實習等。以北京大學地球物理學專業為例,該專業創建于1956年,在全國同類專業中歷史最為悠久,注重夯實學生數學、物理基礎,培養其深厚的外語與計算機能力,使學生既具有較強的從事現代地球物理學研究的能力,又能適應現代社會多方面工作的需求。
值得考生注意的是,該專業需要學生懷有極大的熱情與濃厚的興趣,能夠埋頭研究歷史數據,耐心觀測和搜集新數據。因此,考生在報考前要慎重考慮,切忌隨波逐流。此外,由于高度的專業化,學生未來的就業大都是從事與地震相關的工作,職業選擇面相對較窄,也致使該專業擁有比較高的深造率。除了繼續深造之外,本專業的畢業生其他主要去向是到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能源與資源部門、災害預測預報部門、通訊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工程技術與業務管理等工作。
地質工程(本科,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一看到地質工程專業,不少人往往容易望文生義,認為這個專業就是要去找礦藏、石油,跟石頭打交道。實際上,地質工程屬于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地質學與工程學相互滲透、交叉的邊緣學科。專業著眼點在于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地質工程主要研究如何獲取地質環境條件,分析和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制約形式,進而研究認識、評價、改造和保護地質環境。比較有特色的院校有: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吉林大學等。主要課程為:基礎地質學、礦產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地球物理勘探、地貌學及第四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勘探、巖土工程勘察、鉆掘工程學、基礎工程施工、環境地質學、地質工程學等。這些都是實用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因而該專業的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青睞。
該專業的就業方向比較廣泛,如地質調查、油氣及固體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與評價、大型工礦企業和水利水電建設、公路和鐵道建設、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質環境及地質災害的調查、勘察及監測等。就業前景是考生選擇專業的重要因素之一,據麥可思《大學生就業年度指標》中的“就業前景最看好的本科專業”調查顯示,地質工程名列“綠牌”專業(綠牌專業是指月收入、就業率持續走高,失業量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高的專業,屬于需求增長型專業)的榜首。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本科,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屬于地理科學的一個分支,其前身為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是一個蓬勃發展的新專業。2012年教育部將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拆分為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和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兩個專業。
立足于地球表層特征及其變化、自然資源管理、環境保護等,該專業注重培養掌握國土資源整治與開發、生態環境評價和規劃、城鄉區域建設規劃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主要課程涵蓋自然地理學、國土規劃、地圖學、遙感應用、管理科學、環境科學、環境監測、環境經濟學等。
由于這一專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報考之前,考生還需要留意其開設院校是否有體檢要求。如長安大學明確提出該專業色盲、一眼矯正視力大于800度者慎報。該專業學生的就業率較高,畢業生主要集中在高校與科研單位、國土資源管理、環境保護與治理、生態環境規劃以及城市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及管理部門。考生也可以選擇繼續深造,報考土地資源管理、環境工程和自然地理等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測繪工程(本科,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測繪行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基礎行業,從總體上來說屬于服務行業,專業技術含量較高。而測繪工程,主要是研究地球空間信息的一門學科,是國家基礎建設以及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支撐技術,屬于當今世界非常具有發展前途的三大高新技術之一。
測繪工程專業培養具備空間定位、信息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技術知識,并研究利用這些技術測定地球與其他星體形狀、建筑物(構筑物)的三維特征及其與指定參考系的關系、地球重力場及其內部物理特征、運動物體的特征及其多維參數,研究這些技術在工程、工業和人類生活中應用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并能掌握空間信息獲取、處理、分析、表達與應用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掌握現代空間測量技術、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科學與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具有堅實的數學、外語、計算機應用基礎和良好業務素質的高級測繪科技人才。
地球化學(本科,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關鍵詞:國土資源;規劃;地籍信息
1.引言
現如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對于國土資源規劃和管理的要求也在逐漸提升,通過合理安排國土資源規劃,并加強土地資源管理,能夠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在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中,通過應用地籍信息,有利于確定土地權屬,從而保障國土資源規劃管理的順利進行。
2.國土資源管理概括
一直以來,關于國土資源的數據都要經過詳細的測評、計算與估化等,十分謹密,國土資源管理也可謂是綜合了經濟學、管理學、數學等一系列學科,共同實現了土地規劃與利用的工作的進行。因為土地資源管理本身就是綜合了諸多學科的一門綜合學科,它決定著我國每一寸土地的開發和利用,并預計從中獲取的最大的經濟利益、社會利益等,促進著國土資源管理帶來的諸多利益關系協調和規范,以最優化的方式合理分配土地資源,屬于可調節我國國土資源的一種重要的載體。大家知道,我國土地資源的有限性,國土資源管理就決定著如何促進國土規劃和資源利用,其管理過程帶來的影響巨大,同時也將會不斷計劃提升著我國國土的利用價值。
3.地籍信息管理系統建設
3.1地籍數據組織
集動態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于一體的地籍數據不僅是地籍管理的核心,也是現代地籍的基礎。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統中,因為大量的空間數據被輸入以及處理,所以就需要制定更為合理的數據管理系統。數據沒有及時更新等問題使項目延期或者無法完成。數據庫按照要素種類的不同可以劃分為許多個包括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專題圖層。數據庫組織應按《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和《地籍調查數據庫規范》嚴格執行。其中空間數據分為矢量數據和柵格數據,包括點、線、面。需遵循地理覆蓋面全、信息不冗余的原則。
3.2數據軟件
地籍信息管理系統的重點在于開發土地管理地籍數據的數據庫軟件,這項數據庫技術不僅能處理海量的GIS數據而且還能對其進行合理地管理?,F在已有很多數據庫軟件能用二進制數據將空間數據儲存于數據庫中,同樣的數據的輸出、輸入處理等也可以用屬性數據來儲存。
3.3系統軟件結構
C/S模式結構和B/S模式結構是現有的兩種常用系統軟件結構,“請求—響應”這種應答模式是C/S系統基本運行模式,C/S系統軟件結構的核心是數據由服務器集中管理,這個系統結構在接收客戶機請求的同時還能將響應結果發送回給客戶機;客戶機除了可以發出請求和接收回應之外,還具備控制、計算能力。C/S系統軟件需要在客戶端安裝,不過安裝所花費的流量較少,安裝速度比較快。B/S模式結構是由C/S模式結構和WEB技術相結合形成的三層體結構,客戶端可以通過一般的瀏覽器進行數據傳輸和瀏覽。B/S與C/S混合模式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統伴隨著WebGIS的發展以及地籍管理部門對網絡辦公的要求,使用率越來越高。數據檢查、管理、輸出、專題圖制作和數據庫維護等是C/S結構模式的核心模塊。B/S結構模式的核心是系統服務,用戶通過瀏覽器可以瀏覽數據的基本情況,確定數據訂單后傳送給數據庫,然后數據庫把請求信息回應給用戶。
4.地籍信息在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中的應用
4.1地籍信息在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中的應用
現如今,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城市規劃至關重要,通過優化城市規劃方案,能夠為城市建設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城市規劃是由很多內容所組成的,包括城市總體劃分、功能分區、城市設計等等,在各項規劃內容的實施過程中,都必須依靠完善的地籍信息資料作為基礎數據。在城市規劃中,地籍信息不僅可以作為基礎數據資料,而且由于其具有空間特征,因此,通過應用地籍信息,還可以對城市容積率、城市規劃建設經濟指標等進行計算分析,提升國土資源利用水平。
4.2地籍信息在地政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在國土資源管理中,地政管理的主要工作內容在于供應土地資料,并制定完善的土地出讓以及地價政策,在拆遷征地方面,需要加強拆遷賠償管理,地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即為地籍信息。地籍信息中包括土地來源、土地所在位置、面積、信息代碼等各類資料,其詳細記錄了土地資源的實際利用情況以及規劃利用現狀,因此,能夠為地政管理提供依據。與此同時,在土地出讓方面,地籍信息也可以充分發揮作用,首先,由地政部門擬定具體的用地方案,然后由地基管理部門制作地圖信息,比較用地方案是否符合地籍信息數據,如果發現矛盾問題,則還需要對用地方案進行適當的調整,在對用地方案進行調整后,即可返回地政管理部門,并簽訂規劃后的土地出讓合同,最后返回地籍系統,完善最新的地籍信息,包括土地規劃設計、建筑工程性質、土地用途等等。由此可見,將地籍信息應用于地政管理中,不僅能夠保證土地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而且還有利于完善地籍信息資料。
4.3地籍信息在房地產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地籍信息是由很多內容所組成的,其中房地產產籍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地籍信息是由國家負責監管的,地籍信息中的土地信息具有法律意義,因此,在房地產產權認定方面,也應該合理利用房地產產籍。在地籍信息中,房地產數據是由很多部門所組成的,包括房地產登記數據、歷史用地數據、臨時用地數據等等,通過合理利用各類房地產地籍信息,能夠為房地產規劃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據。
4.4地籍信息在土地使用費征收工作中的應用
在國土資源規劃利用方面,土地使用費又被稱為地租,其能夠體現出國土資源的經濟特征,通過征收土地使用費,有利于政府對土地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增加土地稅收。在土地使用費征收方面,需要綜合考慮土地資源的各類信息,包括土地所在位置、土地等級、土地面積、土地用途等等,對于不同的土地,需要征收不同標準的土地使用費。因此,在征收土地使用費方面,也可以充分應用地籍信息,提供完整的土地使用資料,為土地費用的征收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4.5地籍信息在土地監察工作中的應用
在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中,土地監察工作至關重要,通過土地監察,能夠及時發現隨意濫用土地資源的問題,比如擅自增加建筑容積率、違章建筑等等。為了保證土地監察工作有法可依、有據可循,也應該充分利用地籍信息,促進城市化建設,避免國土資源流失。
5.結語
綜上所述,現如今,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通過加強國土資源規劃管理,能夠有效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國土資源規劃管理的內容有很多,比如城市規劃建設、地政管理、房地產管理、土地使用費征收、土地監察等等,在國土資源管理方面,需要以地籍信息作為重要依據,確保國土資源規劃合理,提升國土資源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袁磊,楊昆,趙俊三.云南省土地利用變化特征及耕地變化驅動因素分析[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5,32(3):1-10.
[2]劉彥隨.中國土地資源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3,21(1):127-133.
[3]姜建軍.“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國土資源部的科技與國際合作管理工作[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3,30(4):1-8.
[4]春雨.赤峰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統標準化建設初具成效[J].西部資源,2014(2):20-20.
[5]張淑培.國土資源部牽頭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J].西部資源,2014(4):54-54.
[6]張寶,彭志帆,趙鎖志.我國遙感技術在國土資源調查與監測發展現狀綜述[J].西部資源,2012(1):135-136.
[7]劉敏.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8):3840-3841.
[8]李玉春,丁志平.關于數字地形圖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及其重要作用[J].西部資源,2010(6):17-18.
[9]姚彤彤.城市化進程中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分析[J].西部資源,2013(1):78-79.
[10]劉欣榮.現代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分析[J].西部資源,2015(6):37-38.
關鍵詞:真正射影像;TDOM;DSM;遮擋檢測;陰影分析;像素工廠
1引 言
測繪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需求牽引是測繪科學發展的根本。測繪4D 產品無疑是國家測繪的基礎,產品的多樣化是更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在2006年出版的《中國測繪學科發展藍皮書》中提到一種“真正射影像”的概念,書中認為,真正射影像在城市空間信息領域中應用前景非常廣闊。真正射影像這種全新的測繪產品開始引起普遍的關注。
本文就真正射影像制作中的關鍵技術做簡單闡述,希望能在今后的測繪生產中產生積極的影響。
真正射影像圖概念
要闡述真正射影像圖概念,先要從傳統正射影像圖講起,然后通過比較兩者的區別來理解真正射影像圖概念和特點。
2.1 概念
數字正射影像圖(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是利用數字高程模型(DEM)對經掃描處理的數字化航空像片,經逐像元進行投影差改正、鑲嵌,按一定圖幅范圍裁剪生成的數字正射影像數據集。它是同時具有地圖幾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的圖像,具有精度高、信息豐富、直觀真實等特點。
數字真正射影像圖(True Digital Orthophoto Map,TDOM)是利用數字表面模型(DSM),通過數字微分糾正技術,改正原始影像的幾何變形,對整個測區進行影像重采樣后,使影像視角被糾正為垂直視角而形成的影像圖。
2.2 比較
TDOM對影像重采樣后的影像視角都被糾正為垂直視角,與傳統的正射影像相比,在大比例尺影像圖中,避免了高大建筑的傾斜對其它地物的遮擋,在拼接地區能夠實現平滑自然的過渡。
單從糾正方式和建筑物效果來比較,傳統DOM有如下特點:
a、通過數字高程模型來糾正 ;
b、會產生傾斜的建筑物;
c、會產生一些掩蔽的區域。
而TDOM則是:
a、通過數字表面模型來糾正;
b、完全垂直的建筑物(屋頂能夠正確定位);
c、無掩蔽的區域。
傳統正射影像 真正射影像
由以上比較可以看出,真正射影像(TDOM),是所有物體的傾斜均被糾正的一種鑲嵌影像。影像上每點都是完全垂直視角,可直接用于數字線劃圖(DLG)的制作和修測,而傳統DOM這在這方面則不能完全實現。
3TDOM制作關鍵技術
3.1 糾正數據模型
無論是傳統DOM和TDOM的制作和生成都離不開基礎糾正數據模型,以下對糾正數據模型中的關鍵技術進行闡釋。
3.1.1 數字地形模型(DTM)
數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DTM)是利用一個任意坐標系中大量選擇的已知X、Y、Z的坐標點對連續地面的一個簡單的統計表示,是地形表面形態屬性信息的數字表達,是帶有空間位置特征和地形屬性特征的數字描述。地形表面形態的屬性信息一般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
3.1.2 數字高程模型(DEM)
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一定范圍內規則格網點的平面坐標(X,Y)及其高程(Z)的數據集,它主要是描述區域地貌形態的空間分布,是通過等高線或相似立體模型進行數據采集(包括采樣和量測),然后進行數據內插而形成的。DEM是對地貌形態的虛擬表示,可派生出等高線、坡度圖等信息,也可與DOM或其它專題數據疊加,用于與地形相關的分析應用,同時它本身還是制作DOM的基礎數據。
3.1.3 數字表面模型(DSM)
數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是指包含了地表建筑物、橋梁和樹木等高度信息的地面高程模型。DSM描述地表最上層的高程信息,包含了豐富的地物形態信息,是地表地物識別、分類和三維重建的信息數據基礎,也是制作TDOM的關鍵技術和重要基礎數據模型。
DSM和DEM相比,后者DEM只包含地形的高程信息,并不包含其它地表信息,而DSM是在DEM的基礎上,進一步涵蓋了除地面以外的其它地表信息的高程。DSM能最真實地表達地面起伏情況,在城鄉規劃、工程設計、土地管理、房地產開發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可為國土資源管理、城鄉規劃、基地設施和工程建設提供科學的技術依據,也是實現數字國土規劃、建設“數字城市”的基礎數據。
3.1.4 機載激光雷達LiDAR
機載激光雷達(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一個集現代三種尖端技術:激光、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慣性導航系統(INS)于一身的空間測量系統。通過位置、距離、角度等觀測數據直接獲取對象表面點三維坐標,空間與時間分辨率高、動態探測范圍大、能夠部分穿越樹林遮擋、直接獲取真實地表的高精度三維信息,是快速獲取高精度地表地形信息的全新手段。
LiDAR系統應用多光束返回采集高程,數據密度可達到常規攝影測量的三倍,大大提高了正射影像糾正精度。因此,利用LiDAR生成的DSM數據對正射影像進行糾正也是TDOM制作的關鍵技術環節。
3.2大比例尺TDOM關鍵技術
大比例尺傳統DOM中,建筑物在正射影像中明顯偏離其真正的位置,偏離方向以及程度視攝影中心相對于地物目標的方位而定,有時建筑物會向街道方向傾斜,有時會遮擋其他地物目標,從而影響了正射影像對目標的判讀。因此在真正射影像(TDOM)的生成中包括很多關鍵技術的研究,如遮擋區域的檢測與填充、陰影區域的分析與補償等。
3.2.1 遮擋檢測
遮擋檢測是真正射影像生成的關鍵技術,是計算機視覺和攝影測量領域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很多方法可以用來檢測遮擋區域,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檢測遮擋的主要目的是試圖發現三維目標的結構,通過序列立體影像跟蹤或預測它們的行為。在攝影測量領域,目標的三維模型可作為先驗信息來確定和檢測遮擋區域。
對建筑物目標本身出現的遮擋檢測問題,可以分兩種情況:
a、由于建筑物豎直墻體不會出現在TDOM當中,因此墻體的遮蔽檢測不用進行;
b、建筑物屋頂和地面被遮擋時,可通過其航向或旁向的相鄰影像的相關信息進行補償。
以多邊形為單元逆投影建筑物到像方,反演出成像時的建筑物到地面、建筑物之間、多邊形之間的遮蔽關系,這就是有的學者提出的“多邊形反演成像遮蔽檢測方法”。還有一種比較先進的基于數字建筑模型(Digital Building Model,DBM)的遮擋檢測方法。這種方法是以z-buffer算法為基礎的。
3.2.2 陰影分析
在TDOM生成中,陰影分析檢測是另一個關鍵問題。在傳統正射糾正模型中沒有考慮建筑物的陰影問題,而陰影中隱藏了很多影像信息。為了生成高質量的TDOM,對陰影區域的自動檢測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已經有很多陰影分析方法用來檢測遙感影像陰影,并取得一定效果。如基于影像灰度直方圖的雙峰法檢測影像陰影,基于同態系統消除陰影的技術等,對于高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有學者提出通過共生矩陣和相應的紋理指數來自動提取陰影。
TDOM發展現狀與前景
面對我國對空間信息快速膨脹的需求和源源不斷的海量空間數據,空間數據處理大規模、快速、自動化處理的需求日益增長。一體化數據加工處理系統將徹底改變傳統測繪數據生產的模式,極大提高測繪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使得測繪進入大范圍、大規模、自動化、高精度一體化信息時代。TDOM在當前大好形勢下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4.1 數字攝影測量網格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祖勛領銜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國際首創的新一代航空航天數字攝影測量處理平臺-數字攝影測量網格(DPGrid)產品使地形圖測圖速度達到目前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處理速度的8倍以上,可以實時處理大面積高精度、多光譜遙感影像。
4.2 像素工廠
2006年初,法國的Infoterra公司了其新的攝影測量產品―像素工廠(Pixel Factory,PF),它是海量遙感數據自動處理系統,被稱為“下一代工業化地理數據生產的解決方案”。PF是當今世界一流的遙感影像自動化處理系統,集自動化、并行處理、多種影像兼容性、遠程管理等特點于一身,代表了當前遙感影像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方向,主要用于地形圖測繪、城市規劃、城市環境變化監測等。
PF能夠批量地生產出高質量的數字表面模型(DSM),完美的數字表面模型(DSM)能夠生成完美的真正射影像圖(TDOM)。PF實現了TDOM的商業化和大規模生長,并實現了針對真正射影像的一系列解決方案,例如大氣糾正、物理糾正、勻色、自動拼接等。
關鍵詞:小城市規劃 管理體制 改革 探索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c)-0197-01
溪口鎮位于寧波南部,奉化市西北,東和蕭王廟街道相連,南與尚田鎮相鄰,西與嵊州市、新昌縣接壤,北與余姚市、鄞州區相鄰。行政區域面積約380 km2,下轄55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總人口約8萬人,暫住人口約3萬人,城市化水平為40%。城市規劃的目的就是通過一系列科學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來實現城市空間的整體有序發展,這對于處在經濟體制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城市急劇擴張和城市化進程日益加速等諸多變化的小城市而言是一個共同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改革就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1 城市規劃管理的改革的重要性
城市規劃作為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的一種調節器,也是政府控制城市資源分配的杠桿之一,其關系到國家利益、公眾利益和城市的總體利益。深化城市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是提高城市經濟社會和環境的重要途徑。
1.1 深化城市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只有實施城市規劃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管理機制,理順機構設置,明確職能,把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節能減排貫徹到城市發展管理中,才能更好地加快城市化進程,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特別是在控制城市的盲目擴張方面,切實可行的規劃對于該現象有著很好的制止作用,從而遏制土地浪費的行為。
1.2 深化城市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是保證城市建設的順利進行的需要
規劃管理改革是提高城市經濟社會和環境的整體利益,新時期只有改革規劃管理體制,不斷完善城市城市規劃管理行為,從而起到優化城市結構、保證城市建設順利進行。此外,改革的目的還在于解決城市規劃體制的認識弊端,認為城市規劃是一項土木工程類的事業,存在只管建筑物和建設項目的誤區。
1.3 城市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社會全面合理發展的需要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許多城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固體污染、噪聲污染與能源浪費,雖然環保部門提出了建設項目與環境設施制度掛鉤,實現節能減排。但在實際工作中這些問題由于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政往往難以實施,這就需要設置一個能夠把土地、規劃、建設與環保等工作統一實施管理的行政機構,從而實現城市規劃、土地資源、基礎設施、環境質量等綜合平衡發展。
2 當前溪口鎮城市規劃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2.1 規劃管理機構名稱不一,職責不同
目前溪口鎮規劃管理機構有三個,分別為寧波溪口雪竇山風景區管委會旅游規劃辦、奉化市規劃局溪口規劃管理所和溪口國土規劃環保建設局規劃科,職責各不相同,寧波溪口雪竇山風景區管委會旅游規劃辦主要負責溪口景區的規劃編制、報批等,奉化市規劃局溪口規劃管理所主要充當上下規劃協調的功能,溪口國土規劃環保建設局規劃科主要負責溪口區域內的城市規劃、村莊規劃的編制、報批,個人、集體建房報批、放樣等工作。違法、違規建筑的查處由溪口綜合執法局代管,土地利用規劃由溪口國土分局負責。各規劃管理機構之間難以協調,增加了規劃管理的難度。
2.2 管理區域既有城市,又有農村
溪口鎮行政區域面積為380 km2,既有城市又有農村,情況負責,管理難度大。
2.3 規劃管理力量薄弱,專業人才缺乏
目前的三個管理機構共有人員8名,其中規劃專業人員僅3名,管理力量相當薄弱。
2.4 規劃意識不強,公眾參與度不高
規劃管理部門既是規劃的編制、審批單位又是規劃的決策、執行機構,通常易出現政府、規劃管理部門自由裁量權過大,缺乏有效的決策機制,同時在規劃的過程中政府與規劃專家之間缺少交流,同時還缺少了群眾對規劃的參與和支持。
2.5 規劃投入不夠,進展緩慢
溪口綜合實力不強,受資金不足的限制,規劃投入不夠,控制性詳細規劃沒有達到建成區全覆蓋,部分區域地形圖測繪未完成,基礎資料不詳細,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緩慢。
3 新時期城市規劃管理的改革方向探索
3.1 健全規劃編制和管理的組織體系
城市規劃管理要想取得較高效率必須重視組織的重要性,城市規劃的編制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技術立法的過程,不僅要求編制者具有良好的政治修養、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而且對于規劃對象要有相當熟悉和透徹的認識。同時,規劃要不斷的總結和修編,簡單來講就是將其作為一項需要長期堅持和跟蹤的日常工作。同時,加強各規劃管理機構之間的協調和聯系,理順規劃管理的體制。
3.2 完善監督機制
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中央加快推進城鎮化的重大戰略決策,建立社區、公眾及其他政府部門參與規劃管理的監督機制,逐步建立起公眾參與規劃管理機制,通過公眾輿論來監督各級規劃行政部門的行政行為。
3.3 數字化城市規劃管理體制的突破創新
所謂數字化就是增加規劃信息量,提高分析能力、對比能力和準確性,使城市規劃管理與設計更加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及時性,也能提高城市規劃行業動態監管的能力和水平。此外,數字化的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給城市規劃民主化帶來了新的機遇,民主化實際上就是指城市規劃管理中的公眾參與。網絡發展的時代,資源共享平臺的搭建必將給公眾提供這樣一個渠道,去了解、學習、認識和表達自己在規劃中的好建議、方法和模式的探索等。
3.4 加強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培訓
當今時代競爭的實質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培養在任何階段都不容忽視,當然培訓的內容也不能夠“一刀切”,應當有選擇有突破的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就拿城市規劃中居住區的例子來講: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機制將是居住區實現自我完善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都知道現階段的居住區都采用物業管理、街道或居委會的形式,其管理人員大多無相關知識、缺乏系統的職業培訓,致使居住區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削弱了居住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4 結語
規劃管理應當具有前瞻性,應能預測城市經濟發展動向,并及時調整策略和手段,不僅對于城市經濟發展還是環境保護以及居民生活都有著極大地促進作用。新時期,只有加快城市規劃管理機制的轉型才能提高城市規劃的有效實施率。
參考文獻
[1] 劉智星,牟燕.我國城市規劃管理實施問題及策略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18).
[2] 梁恩.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S4).
[3] 高中崗.地方城鄉規劃管理制度的漸進改革和完善:以溫州為案例的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07(6).
[4] 尹海林.改革開放三十年城市規劃管理體制改革的回顧和展望[J].規劃師,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