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校公共安全事件

高校公共安全事件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8 09:40: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校公共安全事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校公共安全事件

篇(1)

[關鍵語]高校安全;安全觀;長效機制

一、問題的緣起

隨著高校辦學主體、模式、規模及后勤社會化等各方面的變革,高校與社會不斷滲透融合,影響校園安全穩定的不確定因素也日益增多。據教育部2007年統計,中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為23%,2007年接受各種形式高等教育的總人數超過2700萬人,高校在校學生人數躍居世界之首。同時,在校學生違法犯罪比例、校園暴力案件有所提高,校外人員侵入校園實施不法侵害的案件顯著增多,嚴重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科研和生活秩序。2000第二屆中美精神病學術會議資料顯示,我國青少年自殺率比全國自殺率高出一倍。2008年教育部直屬高校發生學生極端問題63起,分布在全國13個省市區的38所高校,達到歷史頂峰。此外,高校學生違反宿舍安全規定的現象、學生集體中毒現象、暴力事件屢見不鮮。2009年1月6日上海商學院火災事件中4名花季女生喪命。2006年廣州大學城258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不僅給學校、國家、社會造成了重大損失,也對和諧社會的建設構成嚴重威脅。

二、原因分析

近年來,高校安全事件層出不窮,范圍涉及學校管理、學生管理、科研管理、教學管理、后勤管理、校園治安管理、涉外事務管理等領域。安全事件發生的背后存在著如下深層次原因。

1.觀念陳舊,缺乏“大安全觀”的理念

大多數學生、領導在調研過程中采取敷衍應付的態度,沒有意識到學校不是象牙塔,也面臨一些危機事件;也沒有意識到經濟過熱、過快和持續性增長后面可能存在的危險。一些高校安全的部門仍將學校安全理解傳統的治安工作。

2.傳統管理手段和方式難以適應復雜的現實

1999年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管理客體的驟然加大,使得原有校園文化和校園管理的缺失凸顯。隨著“大學城”、“高校區”相繼出現,高校在校人數成倍增長。高校的后勤社會化改革推動高校由封閉性的“象牙塔”轉變成開放性的“小社會”,影響校園安全穩定的不確定性因素日益增多。傳統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使高校在管理上難免松散失效;目前眾多高校的新建校區多地處偏遠郊區,周邊治安情況復雜。不同類型的高校集中在一個園區易出現學生同樓不同校、同室不同班等復雜格局,增加了管理的強度。多校區之間聯系環節增加,也易導致管理脫節。

3.主體人群特殊且日益多元化,增加管理難度

大學在校生多為20歲左右,在上課、就餐、就寢、課外活動的方式和內容上高度的統一,使他們擁有相同的利益需求,容易在較短的時間內達成一致。大學生群體普遍處于青春發育期、思想活躍且不成熟、缺乏社會經驗、易于沖動、極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敏感、熱情高,對新生事物接受快,社會責任感強烈,關注社會事務,但容易沖動,在短時間內會形成,且往往忽略后果。此外,隨著高校招生形式多樣化,生源也日漸多元化。校園內既有自費生、函授生、夜大生、進修生、還有國際交換生和留學生;再加上校內流動性比較大的臨時工、合同工、建筑工,校園四周商業網點、文化娛樂場所等人流混雜一起,管理難度增加。

4.社會問題折射,高校安全管理內涵及外延有所擴大

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正面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文化多元化的沖擊。國內外各種勢力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文化滲透一直沒有停止。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不但會成為影響校園安全的隱患,也將嚴重影響我國高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質量。

此外,社會轉型期的各種社會矛盾波及校園。家庭成員下崗、醫療保險不健全等社會問題都可能通過家庭傳遞給學生,為引發危機埋下隱患。經濟快速發展出現的地區發展不平衡、下崗失業浪潮、貧富差距、腐敗等社會問題也給大學生思想道德觀念帶來負面影響。

就業、家庭貧困、社交焦慮等原因使部分學生心理壓力過大,郁悶情緒積累,關鍵時刻往往下意識地尋求宣泄。另外,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安全教育容易被忽視。當今的大學生群體,大多沒有經受過系統的安全知識教育,他們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安全意識淡薄,易傷害別人利益和被別人傷害,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極大的損失。

5.缺乏規范的高校安全管理機制

安全事件預案設計過程側重于處理突發性事件本身,而缺乏涉及突發性事件引起的公共危機的應急處理;預案過多地強調對責任領導和責任部門的約束,而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規以及應急保障資源的規劃、建設和綜合管理機制,預案側重危機出現后的應急處理方案,而缺乏公共危機的預警機制和危機過后的恢復機制。一些應急預案缺乏時代性、地域性,也缺乏對危險關鍵控制點的全面調查和系統的危害性因素及脆弱性評估,致使應急預案大多雷同、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三、對策

當今世界面臨的挑戰已不再局限為防火防盜傳統的公共安全范疇,而應包括自然災害、衛生防疫等多方面內容。因此,高校安全保障機制是全社會公共安全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大安全”觀的具體表現。公共安全長效機制應著眼于實際操作,使安全管理與校園管理、和諧社會建設有機聯系在一起。因此,本文認為現階段應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

1.突破治安領域,形成新的高校公共安全觀

目前中國正遭遇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威脅共生的局面。首先是傳統類型的風險,如傳染性疾病、自然災害等,其次工業化、城市化為標志的現代化進程中,不斷涌現并加劇失業、貧富分化、生產事故、勞資沖突和刑事犯罪等非傳統的社會風險。這些風險已日漸影響到高等學校安全管理,并伴隨改革與發展的深入而不斷增加。

因此在高校安全體制構建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傳統學校安全的主體是學校,其影響因素與外部緊密聯系,具有有限性、可預見性的特點;而非傳統安全的主體一般是人以及人組成的群體,其影響因素是與人造風險相銜接的,具有多樣性、不確定性的特點,包括工作安全、健康安全、環境安全等。在解決問題時,應強調社會問題間的廣泛聯系性、強調學校間、區域間、群體間的協作采取雙向思維模式,因此這對于高校安全保障的管理者而言,這意味著性質的區分、思想觀念的更新與變化。高等學校安全不應局限于社會治安領域,還應向相關的領域拓展,如交通、心理、網絡等;并應積極尋求多部門、多領域的協同合作,各種資源的整合利用,運用系統的、綜合的方法解決新形勢下平安問題,使師生都能感受到“平安”。

2.建立以政府為主導跨行業跨部門的高等學校安全保障戰略框架

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等院校管理方面還很薄弱。在在美國,幾乎每個州都設有專門的學校安全管理機構。目前國內地方政府層面既缺乏專門機構,也未形成具有實質意義的合作關系。

實際上,高等學校安全保障是一個涉及范圍較廣的長期運動。需要學校、政府、企業、非營利性組織以及公民的協作,更重要的是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之間的協調。應建立一個旨在整合校園資源,以公私伙伴模式構建的戰略聯盟。在此框架中不同類型的組織各施所長,運用各自資源,為師生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公安、消防、交通、醫療、網絡各相關部門可共同成立推進委員會,承擔各自的傷害預防及善后處理工作。

3.平危結合,將“平安”理念融入學校發展規劃

學校管理部門應將平安的觀念融入學校發展規劃,并通過安全管理制度等具體行為規范反映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制度既是校園安全防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實施依法治校、依法辦學的依據和保障。根據國家教育部頒布的《高校內保工作規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規的實施,不斷完善安全教育制度、校園秩序管理規定、實驗室及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等等。同時抓緊完善各部門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建立統一指揮,協調有力,反應快速,準確應對,平戰結合的應急指揮體系,落實相應保障措施,切實做到有備無患。

高校公共安全保障不僅需要在戰略上加強設計,也需要導入細節管理。群體性擠踏事件一般發生在出入口、狹窄的過道、看臺、樓梯等處。如果這些地方寬度驟然縮小,將導致人群在快速的行進中因地形的原因出現意外。

4.注重研究,強調傳統人員防范與技術防范相結合

目前高校與社會的聯系廣泛而深入,由過去的封閉或半封閉轉向全方位的對外開放,人員結構由過去的單一成分轉向多種成分。威脅高校安全因素的范圍也越來越廣,來自于經濟、金融、生態、信息、資源、疾病、犯罪、恐怖等等方面。這要求有關人員一方面需要總結現有研究成果了解共有的規律和特點,對高校公共安全問題的性質、特點和發生機制以及各類安全問題的相互作用機制進行研究,并按形成原因、發生概率、重要性、突發性和影響程度等指標對各種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進行合理的分類。另一方面需要運用系統學、災害學等學科的方法和模型,分析推導出引起各類安全問題的關鍵因素,如人為因素、設備因素、環境因素、組織管理因素等,并對現有案例進行深入研究,分析不同類型突發性事件的成因機理模型和安全問題爆發時的各因素臨界狀態和內在機制。:

同時,要借鑒國外高校在安全管理技防的成功經驗,加大校園技術防范系統的投入,建立電視監控報警系統、防盜報警系統、防火自動報警系統、交通安全管理系統等,實現高校安全管理現代化。

5.面向師生、加強安全防范教育

大學生的主體是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他們成長于中國和平建設和經濟健康發展時期,社會環境穩定、生活條件優越,面對突發事件心理素質嚴重準備不足。從入學開始,就要進行安全意識的教育,并輔助以各種實地演習,鍛煉意志,提高心理素質。目前,高校危機教育內容過于陳舊、安排也缺乏系統性,未引進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政府對危機教育人員、經費的投入不足,困擾著危機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此外,我國危機教育還存在以下難點:不同單位和社區,存在著不同的危機問題,如何做到有的放矢。由于很大程度上國內還存在條塊分割、單位各自為政的社會現實,許多相關工作無法介入;如何進行統一協調。

因此有必要逐漸建立系統化、科學化、制度化的安全防范教育體系,提高師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安全防范教育過程中各子系統以及各個層次,明確自己的目的、方法和內容,同時各教育機構之間,教育項目之間等關系協調、步驟一致,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教育對象對危機的理解從樸素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系統的理性認識,從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覺地、有效地配合或推動危機教育開展,使人從無形到有形都有所改變,以達到減少事故災禍的發生。

四、結語

高校安全管理事關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甚至關乎社會的安全與穩定。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能否順利進行并取得實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擁有一個穩定和諧的環境。在全球化條件下和信息化的世界里,一個局部性的危機就可能演化為全球危機。2008年金融危機、2009年的甲型流感等問題都督促我們盡快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學、可行的安全管理體制。

篇(2)

關鍵詞: 愛崗敬業; 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服務;公共衛生安全

在8月19日至20日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要求做到以基層為重點,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加強健康知識宣傳力度,提高學生主動防病意識,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努力減少公共安全事件對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脅。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醫德醫風建設和行業自律,為人民提供最好的衛生與健康服務。

一、愛崗敬業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是其基本職責,是衡量愛崗敬業的重要標準。醫務工作者愛崗敬業就是秉持嚴謹求實的診療作風,決不敷衍塞責。而高校醫務人員的日常工作更是瑣碎繁雜,認真、精心、細致、具體,杜絕治療上因輕率、隨意造成的差錯是工作的基本標準。勤奮鉆研醫術,認真施治。正確運用診療規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及時總結診療規律是愛崗敬業的具體表現。

“愛人者,人恒有愛;敬人者,人恒敬之”。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情真意切奉獻社會。愛崗敬業是人生價值的最佳體現。愛崗敬業是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高校醫務工作者要發揚敬業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投身到衛生事業建設中。在平凡的診療崗位上能長期愛崗敬業,為高校師生的健康做出不平凡的貢獻,用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恒心為我們衛生事業的發展盡自己的微薄貢獻。

從自己做起,工作自律,注重自身醫德醫風,為學生們樹立愛崗敬業的好榜樣。愛崗敬業就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崗敬業要以人為本,真心交流。愛崗敬業要以治病救人為樂,忠于衛生事業。

二、健全健康教育體系 注重高校心理健康服務

堅持以健康為中心的指導思想,校醫工作是確保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學校健康教育是學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治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工作。把上課、宣傳、活動等內容融為一體,使健康教育能從多面向學生進行教育。認真做好學生的體質監測及體質監測后的統計工作。防止有關學生的病情因此延誤。使學校健康教育真正起到普及和預防作用。

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規范發展心理治療、心理咨詢等心理健康服務。

準確認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即不是心理治療,也非心理門診。不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混淆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治療學等心理疾病的關系。心理健康教育要考慮大多數學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要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尤其是那些平時不太引人注意的學生。

加強與各任課老師和輔導員的聯系,使每一位教師實都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者。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們正確的對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挫折,珍愛生命,提高面對危機的應對能力,增強勇氣和信心,學會與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困境。成功地走向社會。

抓好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健康教育網絡,健全健康教育監控評價,使高校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得以加強。為全體師生營造健康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

三、健全高校公共衛生安全體系 樹立高校衛生安全發展理念

高校公共衛生安全是社會公共衛生安全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公共衛生安全以實現學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為基本目標,高校公共安全體現了學校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重要標志。高校醫務人員要做好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傳染病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健康教育、校園環境及公共場所衛生等涉及高校衛生安全的工作。

高校公共衛生安全要重視源頭治理 加強預警機制建設,強化公共衛生風險意識教育。健全高校公共衛生安全,離不開全體師生的參與。因此,高校醫務人員應加強公共衛生教育和預防;加強學生責任教育和應急意識教育;加強師生危機意識教育和訓練;加強對處置公共衛生事件醫療隊伍的培訓。

充分發揮高校醫務室在在公共衛生工作中的監督和技術指導職能,健全師生健康檔案,及時跟進健康體檢,發現及時疾病,做到疫情防控有力,各類衛生安全防治有效。加強與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密切合作,建設基礎醫療衛生制度,倡導健康文明的衛生生活。為我國的社會基礎醫療事業做出貢獻。

四、總結

篇(3)

關鍵詞 高校 危機管理工作 現狀 對策

當前,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社會轉型也在不斷的深入,社會結構有了明顯的變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目前正處于一個危機多發的時期。而高校在面對社會的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加上高校自身的人員密集,容易成為危機的多發區。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搖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中,具有重要的職責使命,如何建立高校的危機管理機制,如何進行預防、干預與實現危害的最小化,如何加強學生們的危機意識,是我們高校危機管理工作目前形勢下的一個新的問題。

1 高校危機管理內涵和特征

借鑒學者們對危機管理含義的界定,結合高校自身特點,筆者認為高校危機管理是一個動態的管理過程,是高校管理者在高校正常秩序和師生利益受威脅的情境下,有計劃、有步驟的采取有效防御、及時處理、合理控制、恢復善后的動態管理過程,從而實現化危為機,營造安全穩定,積極健康的高校環境。

1.1全程性

高校公共危機管理的存在,不只是在危機發生之后的事件應對和處置階段,還存在于危機事件發生之前的應對階段和危機事件處置結束之后的總結恢復階段,是一項貫穿危機事件全程的管理工作。與社會危機的事前預警相比,高校危機的預防和恢復教育工作實施的可能性更高。因此高校公共危機管理工作應該有一個整體的思路,不同階段體現針對性的同時,還要有整體連貫性。

1.2實踐性

高校公共危機管理與普通社會公共危機管理工作的一個巨大的不同在于事前預警教育工作實施的可能性,如果預警教育工作只停留在理論階段,危機事件發生的突然性會使得理論無法良好運用到事件中。高校學生的聚集慣性和教育體系使得理論走向實踐成為現實,公共危機事件的預警模擬訓練把理論知識帶入到了實踐訓練中,可以提高危機管理工作者的應對能力。

1.3教育性

高校,作為成熟的教育機構,教師和教學資源的完整性、系統性使得高校公共危機管理理論和實踐過程中的研究成果能系統地通過教學傳遞給大學生,這種方式在其他的社會公共危機管理工作中無法實現。大學生通過系統的教育,能對高校和社會公共危機有系統的認識、對危機的形成、發展、應對和恢復的各個階段都具有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來應對。

2危機管理教育現狀

(1)危機意識不強。高校常常被大家奉為象牙塔,危機和高校仿佛從來沒有關系一樣,所以大家往往忽視了危機意識的培養。古時候,就已經有人非常注意對危機的預防,古人云“勿臨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綢繆”,不管對危機的警戒和準備是自發的還是法律所要求的,危機管理的重點是預防危機,而不在于處理危機。絕大部分學生是自身通過網絡、電視的途徑了解的危機應對知識,專業的危機意識教育還很匱乏。

(2)缺乏相應的應急體制。在危機應對階段,許多高校往往沒有建立系統長效的危機應對體制,導致在實際危機發生時無法及時、有效地控制危機,進而使危機進一步擴展和蔓延,類似與“多米諾骨牌”形成連鎖效應,造成人員、財力、物力的大量損失,對高校形象的有所損害。

(3)缺乏危機管理A警系統。危機管理的防預階段是很重要的,所以高校必須建立起有效的危機預警系統,通過對潛在危機的排查和評估,將危險扼殺在搖籃里,實現及時的發現危機,處理危機。

3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危機管理的思想教育

針對高素質人才的思想比較敏感的特點,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對其進行定期的和隨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潛在期,發生期,發展期,善后期。

(1)潛在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公共危機事件尚未發生或沒有公共危機事件發生的跡象時所采取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體現預防為主的原則,通過對高校學生以及教職人員在潛伏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強高校人員對于高校公共危機事件的認識以及一些簡單的處理方法。

(2)發生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指在公共危機事件剛剛開始發生,尚未引起重大后果的時期所采取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及時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盡快的穩定局勢,降低群眾的恐慌,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精神受創以及財產損失。

(3)發展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指在公共危機事件在發生后并未及時止住,有發酵跡象或已經開始發酵的時期所采取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目的在于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盡量的安撫受傷人員及家庭的心靈創傷,并緩解其他高校人員的不安和擔憂心理,將所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所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4)善后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指在公共危機事件已經得到解決或已經處于可控范圍之內的時期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對發生的公共危機事件進行反思與整改,進一步完善高校的公共危機事件管理制度,避免再次發生類似的事件,從而提高高校的公共危機事件管理水平。

4小結

伴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不斷發展,高校危機意識的教育管理工作只有不斷改革,不斷提升,才能適應新的環境。才能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建設,為祖國建設輸送高素質的人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習。

參考文獻

[1] 禹華美.四川高校安全問題探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

[2] 康棵飚.高校危機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篇(4)

一中醫“治未病”的實踐體系

中醫“治未病”思想在幾千年的傳承中,形成了其獨特的實踐體系。

第一,無病時重在預防。中醫特別強調在疾病沒有發生之前通過調理情志、勞逸適度、膳食合理、起居謹慎,同時注重采取推拿、按摩、藥物調養、針灸、沐足、氣息導引等方法調節調整人體的臟腑功能和陰陽平衡,機體遂處于“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讓世人們生活在“無病世界”,實現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至高境界。

第二,初病時重在早治。東漢醫圣張仲景曾指出有病治于初始的思想“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經絡”且病邪“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即是提醒世人若感受外邪,必須滅病邪于萌芽之時,以防病邪深入于內,防微杜漸,早治早愈。

第三,既病時重在防傳變。《難經?七十七難》中記載“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故先實其脾氣,無全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這種既病防傳變思想,即是中醫在治療疾病時立足于臟腑功能失調和人體陰陽失衡的動態病變,把握疾病的發生發展與傳變規律,關注沒有病變的臟腑,從而有效防止疾病的發展與轉變,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轉化。

第四,病愈后重在防復發。愈后防復發是中醫“治未病”思想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在疾病剛剛初愈時,及時采取適當的善后治療并加以有效方法調養,從而補養正氣,促進盡快全愈,進而防止原病復發或者變生他病。

二高校安全穩定工作的現狀分析

隨著全國各地高校規模的普遍擴大,招收的學生數量日益增多,高校周邊環境的日趨復雜化,直接帶來了高校安全穩定工作的任務日益繁重。總的來說,直接影響和制約高校安全穩定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大學生自身的因素

在自身安全問題上,當今大學生主要存在兩類問題。

一是面對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影響沖擊,一些大學生被錯誤理論和時髦思潮所左右,開始在政治信仰上出現迷茫、理想信念上變得模糊、價值取向上發生扭曲,從而引發。

二是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后,由于脫離親人照料,加上獨立生活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識較差,在遇到安全問題時往往無從下手、手足無措、處理失當,被騙、被盜情況不斷發生,直接造成了財產損失甚至人身傷害。

這兩類問題是“潛伏”于高校安全穩定工作上的不穩定隱患的主要因素。

(二)高校周邊社會環境的影響

目前,高校外部的社會環境當中的不安全因素構成了高校安全穩定工作的誘因。

一是校外餐館、咖啡店、冷飲店、臺球廳、電玩、夜宵檔、電影院、網吧等商鋪林立,大學生流連忘返,不利于學校的集中管理。

二是KTV、酒吧、迪吧、健身房等形形的各種充滿誘惑的場所,極大的侵蝕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是社會閑散青年團伙在高校周邊聚集、游蕩。與大學生發生沖突事件,極大的影響了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四是大量的快捷酒店、商務酒店,吸引了大學生情侶開房,導致了很多不自覺的學生長期夜不歸宿,在外游蕩,有的甚至受到社會不法人員的威脅。

(三)高校安全穩定工作的不足

無論從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各高校本身,在高校安全穩定工作上都存在缺陷和不足。

一是高校安全穩定工作所要考慮的潛在不安定因素范圍很廣,面臨很多不可預知,難以把握的問題。但是,截止目前,教育主管部門尚未建立起一個完整有效的標準化體系。雖然國務院、、教育部對高校安全穩定工作尤其重視,曾先后多次針對高校安全穩定工作下發重要文件,但在文件下發過程中,仍然伴隨著高校各種安全穩定事件的發生,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有的高校沒有按照標準和要求,嚴格認真落實安全穩定工作相關規定,制定相關制度,推動工作的標準化開展,因此導致事件發生,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是當前許多高校在安全穩定工作中,由于從事高校維穩工作者不重視已發生的安全穩定事件的社會性和衍生性,造成相關規章制度不健全。各高校現有的安全穩定標準體系相對分散、片面,直接從事維穩工作的人員存在只關注對自己單位有利的事件的本身狹隘觀念,僅利用自身已有的辦法去處理問題,就事論事,沒有建立起維護安全穩定工作的標準化體系,制約了高校安全穩定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以“治未病”思想為指導構建高校安全穩定工作體系

一所高校是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的“晴雨表”,一所高校的和諧穩定直接影響了所在地區的和諧穩定。因此,以“治未病”思想為理論基礎,探索并構建一套高校安全穩定工作體系,全力做好高校安全穩定的基礎性工作,消除安全隱患和不穩定因素,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不僅是當前高校安全穩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新時期高校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防患于未然為根本

按照“無病時重在預防”的理念,高校安全穩定工作體系應以預防為“龍頭”,積極開展校園安全教育宣傳活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應急預案演練。在校園安全教育宣傳活動中,通過新生入學教育、公共安全課堂、安全知識大講堂、安全知識文藝晚會等多種形式,做到安全宣傳“進新生課堂、進學生宿舍、進教工家庭”,努力擴大宣傳教育的覆蓋廣度,全力營造濃厚的安全教育氛圍,提高師生員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通過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科學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心理普測并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從而科學干預學生心理危機,全力及時、準確、有效地排解大學生心理問題,保障其健康成長和人身安全,杜絕因心理健康問題誘發的人身傷害和不穩定事件。在應急預案演練方面,制定并按照“處置突發事件預案”、“消防疏散預案”等預案,經常性地組織師生員工開展各種應急演練活動。通過報警、疏散、滅火、救援等各類項目的演練提高師生員工的安全意識、自防自救能力及學校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二)堅持抓早抓小是重點

基于影響高校安全穩定因素的多樣性,高校安全穩定工作不可能說絕對不出任何問題。按照“初病時重在早治”的理念,高校管理層要充分重視異常事件的細微信息并及時做出處置,分類明確校屬各部門安全穩定工作責任,學校黨政辦公室負責全局協調工作,保衛部門牽頭負責治安、消防等工作,學生管理部門牽頭負責學生穩定工作,宣傳部門牽頭負責安全教育宣傳、網絡信息安全工作,后勤、基建部門牽頭負責校舍及基建安全、食品衛生安全、車輛交通安全,提高廣大師生的安全危機意識,將高校安全穩定方面的事件發生概率降低到最低。加強與教職工、學生的聯系和溝通,認真聽取師生員工對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見及建議,積極開展安全信息搜集、調研工作。全面拓展信息來源,力爭收集預警性強、深層次的信息,并對信息及時進行分析、整理,對矛盾糾紛及時進行調處,對于苗頭性、誘發性的事件,要堅持抓早抓小、工作在前,變被動為主動,做到盡量少出問題,確保不出大問題,積極為師生排憂解難。

(三)強化安全事件轉化的控制是關鍵

有的高校只重視對高校安全穩定工作構成危害的內部因素進行預防,而忽視對外部因素的預防和控制,導致突發事件的發案率上升。按照“既病時重在防傳變”的理念,高校要充分重視影響安全穩定工作的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之間的關系,在全面實施“治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規定”、“危爆物品管理辦法”、“飲食衛生管理辦法”、“校內流動人口管理辦法”等制度,有效處置突發安全事件的同時,還要高度重視該事件與外部因素之間的聯系以及相互轉化的控制預防,要及時切斷產生不確定因素的途徑,積極完善“群體突發性事件處置辦法”、“情況信息請示報告工作流程”、“安全穩定工作考核獎懲辦法”、“門衛管理辦法”、“治安巡邏和巡查工作規定”等具體工作制度,對高校安全穩定工作中的外部因素建立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不應僅僅注重現實存在的危險因素,還要注重潛在的外部危險問題。

(四)建立防范機制是保障

篇(5)

在高校,安全是大學生完成學業的首要保證,是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基本條件。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轉型和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面臨的傳統安全問題與非傳統安全威脅逐漸增多,高校應著眼于新時期校園安全特點,從整體安全教育的概念和內容出發,增強整體安全意識,不斷拓寬和豐富安全教育的內涵和外延。

[關鍵詞]

整體安全;安全教育;高校

黨的十以來,黨和政府對國家安全、社會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安全工作既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節點,也是保證大學生個體平穩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按照國家安全工作的整體部署,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必須轉變觀念、革新思想、提高警惕,加強安全教育工作的全面性、針對性、實效性,保障校園內部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新形勢下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僅僅要求全面覆蓋傳統安全領域[1],對非傳統安全,高校也不可忽視,必須不斷提高安全教育水平,賦予安全教育工作新內涵,形成國家安全、社會安全、校園安全以及個人安全于一體的高校整體安全教育理念。

一、新時期高校校園安全特點

高校是國家安全戰略部署的重要一環,是社會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培育青年的重任,有其相對封閉性,高校校內人員也有其人員結構、社會地位和基本素養等與外部社會不完全相同的獨特性,因此高校校園安全具有以下特點。

(一)多樣性

高校校園是師生工作、生活、學習的地方,同時又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一方面由于內部個體各方面素質水平的差異性,另一方面再加上外部環境的眾多不確定因素必然導致校園安全問題多樣化的特點[2]。

(二)階段性

校園安全具有十分顯著的階段性特點,不同階段出現的安全問題類型、各類安全問題在不同階段出現的頻次都具有相應規律性。

(三)突發性

高校整體安全環境優于社會,在校師生素養也普遍較高,瞬時矛盾不容易產生,但是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由于長期壓力的積累,矛盾的升級,當達到臨界狀態時,矛盾會突然爆發,引發十分嚴重的后果。

(四)破壞性

高校是社會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高校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處于待塑造階段,當出現安全問題而得不到妥善處理時,則可能帶來破壞性后果。

(五)非傳統安全問題沖擊日益嚴重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高校校園安全管理人員對于安全問題的看法仍局限于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交通安全等傳統安全領域。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受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沖擊,近年來涌現出一些高校大學生兇殺案件、重要機密泄露事件、網絡攻擊事件等嚴重安全問題,這使得人們不得不對高校校園安全管理重新審視。

二、整體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內容

整體安全教育理念是在新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下,將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交通安全、生活安全、消防安全等“傳統”安全,政治安全、法律安全、道德安全、聲譽安全、心理安全、文化安全等“非傳統”安全整合并有機統一起來的新的安全教育觀念。整體安全教育旨在全面系統地教育大學生群體,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安全觀念,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一定程度上提高整個國民的安全意識,從而提高全社會的安全水平[3]。高校應在整體安全教育框架下逐步推行新的安全教育內容,養成在校大學生新的安全意識,將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有機結合,提升高校安全教育的水平和增加其內涵。結合高校校園安全工作實際,筆者將高校整體安全教育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指將國家政治系統置于不穩定狀態的安全問題。政治安全所包括的因素主要有國家、政權、政治制度、執政黨、、國民意識形態等。本質上來說,政治安全與文化安全、信息安全有交叉的地方,但是結合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實際,在整體安全框架下,包括影響國家穩定、損害國家、懷疑抵觸國家政治制度、影響國家政治秩序的各項不穩定事件。

(二)文化安全

國家文化安全主要包括國家主流文化價值體系、社會基本生活制度、文化意識形態、民族語言符號系統、民族知識傳統、民族等。進入21世紀以來,各類西方文化、普世價值的滲透宣傳,對國家傳統文化安全的沖擊不可小覷,在非傳統安全領域,文化安全也是思維活躍、意識先進的大學生受侵蝕影響的一個方面。

(三)社會安全

社會安全即對社會個體、社會組織安全有影響的各類安全現象的總稱。在高校安全工作范疇內主要分為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活安全、生產安全、名譽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妨害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會公共安全以及個人人身安全、個人財產安全和個人生活安全等都屬于傳統安全領域范疇。涉及高校大學生的主要有:違反實驗室設備管理規定;違反校園消防安全管理規定;違規明火作業、違規駕駛機動車;參與極端事件、故意傷害事件、非法社團活動,賭博酗酒、尋釁滋事等一系列違法行為,以及食品安全、疫情傳播、校園施工意外傷害等其他安全問題。除此之外,在整體安全教育內涵下,名譽安全也是社會安全的一種,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信息保護意識不強,在新的安全環境下極易造成個人及他人的名譽損害事件。

(四)科技安全

高校是國家高科技人才最為集中的地方,隨著近年來出現的一些大學生泄露科技秘密問題,科技安全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科技安全從國家安全的視角,其內涵主要是保護國家科技視域免受侵害,國家科技利益得到維護,國家科學技術能夠得到健康有序地發展。從高校實際來看,科技安全應該定義為與院校科技生產管理活動相關的科技失密、科技竊密、知識版權侵害等科技不安全事件[4]。

(五)信息安全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高校大學生是接收信息、處理信息最為活躍的一個群體。高校信息安全可以分為公共信息安全與個人信息安全。公共信息安全包括網絡攻擊、信息破壞、信息內容安全、設備設施故障、災害性事件等,個人信息安全則包括個人信息泄露、詐騙、敲詐等涉及個人人身、財產安全的事件。

(六)生態安全

生態安全是在整體安全教育理念下的新要求,結合校園實際主要包括校園生產生活中產生的環境污染、自然災害、生態破壞事件,主要現象有實驗室廢棄物污染,校園自然景觀人為破壞,環境引起的校園生態災害等。

(七)心理安全

近年來,由于大學生心理問題造成的校園安全事件呈現出階段性、頻發性的特點,對個人、社會以及國家安全穩定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響,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心理安全問題成了影響高校安全穩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將心理安全納入高校整體安全教育體系必要且迫切。

三、高校開展整體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學生是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加強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安全教育水平,系統化安全教育內容不僅是外在要求,對大學生個人成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對大學生在校期間以及走向社會以后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一)整體安全教育有利于完善拓展高校安全教育的內容

從總體上來說,目前高校安全教育重點在于“傳統”的安全教育領域,如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交通安全、生活安全、消防安全等,而對“非傳統”的安全教育領域,如法律安全、信息安全、聲譽安全、政治安全、心理安全、文化安全等關注非常少。根據的新安全觀,整體安全統籌了“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因素,構建了全面的安全體系,完善了高等教育安全教育內容,拓展了安全教育內涵,形成了高校新的整體安全教育觀,有利于高校安全教育向制度化、系統化方向發展。

(二)整體安全教育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培養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有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在整體安全教育框架下,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科技安全等其他非傳統安全因素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與大學生群體的信息安全、社會安全、心理安全等安全因素息息相關。國家安全意識培養是一項全面的、長期的、動態的工作,系統的整體安全教育工作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

(三)整體安全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

安全是學生完成學業的重要保證,是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基本條件。“以生為本、安全育人”是高校開展安全教育工作的基本出發點,通過加強大學生傳統安全教育管理,逐步培養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對社會經驗少、安全意識淡薄、思想單純的青年大學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整體安全教育不僅重視大學生個人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心理安全、信息安全,對非傳統安全也有涉及,旨在幫助他們掌握系統的安全知識,培養安全意識,使得他們在日后的生產生活中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以實現健康發展。

(四)整體安全教育有利于高校的安全穩定

總體來說,我國的安全形勢是好的,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在新形勢下各類不安全不確定因素也日漸增多。高校是構建國家安全的重要陣地之一,系統的整體安全教育是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減少外部不確定因素對校園沖擊的重要條件。

四、整體安全視域下高校安全教育途徑和方法

在整體安全教育體系框架下,高校安全教育特別是非傳統安全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根據高校校園安全的特點,通過國家、社會、校園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高校可以從顯性教育和隱性培養兩個方面加強整體安全教育工作。

(一)加強高校安全制度教育

當前,我國的高校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安全保衛部門的指導下,以及高校自身的要求下都制定了相應的安全制度。但是相應的安全制度宣傳教育卻沒有跟上,高校安全管理人員不重視,學生不在意,流于形式的安全教育屢見不鮮;另外,安全教育制度不完善,許多高校還沿用過去的“老一套”,對安全教育敷衍了事,對新的安全形勢認識不足,沒有對新的安全問題引起重視。因此,高校需要真正將整體安全教育落實到位,必須認清形勢、革新思想,深刻認識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和心理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因素,將其匯編納入新的高校校園安全制度、規定以及預案演習中,同時加強宣傳,認真組織師生學習,使全面的整體安全教育規章制度為師生熟知,并被自覺遵守和應用[6]。

(二)加快高校整體安全教育課程建設,全面推動整體安全教育進課堂

其一,要構建和完善整體安全教育體系,將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融于一體,形成全面的整體安全教育理論體系。其二,要認真加強非傳統安全教育,在教材中增加非傳統安全教育內容,及時關注國際動態與國家安全建設整體要求,做到將最新的安全信息實時有效地傳遞到高校校園。其三,要加強安全教育隊伍建設,打造一支素質高、專業化的整體安全教育隊伍,使他們成為整體安全教育的典范。其四,要將整體安全教育作為必修課納入大學教育體系,在專業化的整體安全教育隊伍的引導下制定相應的教學標準和教學大綱,規范化地進行整體安全教育。

(三)逐步加強高校整體安全實踐教育

整體安全教育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和書本,同時還必須逐步加強實踐教育,增強高校師生在面對傳統安全問題和非傳統安全危機時的實際應對能力。一方面,高校應以大學新生軍訓為切入點,在進行國防教育的同時,融入非傳統安全教育內容,為以后的整體安全教育打下基礎。另一方面,要有計劃地開展針對非傳統安全問題的模擬演練。要加強對于高校校園各類事故災難、暴力恐怖、極端事件、生態食品安全、網絡安全、重大傳染病疫情等非傳統安全事件的演習管控,加深學生的切身感受,提升高校師生應對突況的能力。

(四)加強安全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滲透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教學大綱中的必修課程,是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安全意識也是思想政治素養的一個方面,高校應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將整體安全教育理念,特別是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心理安全等非傳統安全教育觀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用理論,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通過歷史辯證唯物主義理論方法來認清判斷解決整體安全框架下的非傳統安全問題。

(五)加強安全教育在高校第二課堂的灌輸

高校第二課堂活動豐富,教育意義深遠。高校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教育與校園第二課堂中的主題班會、團日活動、黨建活動以及專家講座和知識競賽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在校大學生的積極性,將非傳統安全意識培養,整體安全教育理念逐步根植于師生的平時生活中。

(六)加強安全教育在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中的培育

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是以高校師生為主體,在生產生活、教學科研和社會活動等方面創造形成安全行為習慣與安全思想意識為一體的活動結果與活動方式的總稱。安全文化是校園文化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校園內與校園安全文化相關的活動無處不在,將整體安全教育理念滲透到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中,培育整體安全意識對高校校園安全穩定和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7]。一方面,整體安全教育在校園安全文化中的培育凸顯了整體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是非傳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整體安全教育在校園安全文化中的培育是高校整體安全教育框架體系的必然要求,將安全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是系統化安全教育、意識培養的重要手段,是將整體安全教育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青年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高校整體安全教育直接關系到民族的未來、關系到國家的安全與穩定。高校應在國家安全穩定工作的整體部署下,提高政治敏感度,轉變安全概念意識,從全局出發,從學生個體安全意識培養出發,將整體安全教育理念,特別是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生態安全和心理安全等非傳統安全教育理念根植于高校全體師生心中,逐步建設整體安全教育長效機制,構建國家安全穩定建設最為堅固的一環。

作者:雷玉江 王英國 閆亮亮 單位:中國石油大學

本文系2016年度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課題“‘大安全’視域下高校安全育人工作的探索與研究”(BJSZ2016YB16)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賈水庫,劉偉,滿園春,王晨.校園安全及其特點分析[J].安全,2015,(3).

[2]蔣利平.國家安全視野下大學生非傳統安全教育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1.

[3]劉義.高校安全穩定下分類指導工作探究[J].求知導刊,2015,(11).

[4]李旭,謝友平,周而明.基于安全防控網建設的高校安全問題內涵與分類標準[J].教育評論,2015,(12).

[5]陳志輝.高校校園安全長效機制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

篇(6)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存在問題

在高校環境充分開放的前提下,如何確保大學生身心安全,是管理者長期思考的問題,但是該工作納入必修課時間卻不長。2004年北京林業大學首次把“安全逃生課”納入必修學分,廣西多所高校于近年開設安全教育類課程。以廣西大學為例,2011年起,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成為全校公共必修課,但是這門課程尚存不足。為分析問題,筆者深入課堂,在課堂隨機發放180份調查問卷,從教學目標、教學方式、課程內容與課后學習四大部分對大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問題如下。

(一)師資隊伍有待完善,教學理念有待改變

對于誰適合教這門課程,國內教育界有兩種聲音,一種支持由學校保衛部門人員教,他們經過專業培訓,有豐富的校園安全事件處理經驗,能夠從實踐上指導學生。另一種支持由大學輔導員教,持此論者認為保衛部門人員文化水平不高,不具備教師資質,缺乏授課技巧,學生曠課嚴重。當下大學生經受的不僅是傳統威脅,還新增網絡謠言、心理危機等問題,具備心理學、教育學基礎的思政輔導員比保衛人員更適合。目前,廣西各大高校主要由輔導員教授該門課程。

但是,目前由輔導員教授效果不夠理想,原因是:開展安全教育的教師隊伍缺乏專業職業化,課程運作粗放、不系統。輔導員大多不是安全專業出身,未接受課前統一培訓,尚不具備安全逃生和安全實踐能力。多數輔導員上完理論課就結課,實踐環節成空談。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態度存在偏差。輔導員平日有大量學生管理事務要處理,對于課程敷衍了事。安全教育課常常變成視頻課,教師放完多媒體就下課的情況屢見不鮮;又有輔導員把課堂變為班會,約束學生行為。

(二)課程設計本身存在缺陷,課程策略、內容有待改善

問卷結果表明,37%的同學提出課程內容很令人失望,理論多技能少,所選事例過時,遠離生活實際,大部分知識為從中小學就被灌輸的規范;90%的同學反映授課方式主要是放視頻,此部分學生中又有78%認為,教師大多放棄講授,由學生自己看視頻學習,授課方式單一、不深入。學生提出采取課堂小組討論、開展安全演習、課后調查等建議,但是由于師資隊伍原因,課程普遍缺乏實踐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廣西大學安全教育課劃分為國家安全、心理安全、人身安全、財產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災避險、網絡安全、食品安全、社交安全十個模塊,共設置12個課時,要通過視頻教學將十個模塊在固定課時完成不容易。65%的學生表示,授課老師每個模塊都播放相關視頻,但是視頻之間沒有邏輯關聯,缺乏側重,僅是看著有趣,沒有幫助理解。由于該課多為考查課,教師僅僅以課上作業作為考核結果,具有隨意性,不利于有效地評價學生所學。

(三)課程目標定位不準,課后學習不被重視

該課以傳授知識為課程目標,意圖通過豐富的模塊,在課堂架構學生的安全知識體系。授課老師對于課后探索、結課考試較為忽視,重授課輕課后考核,這是誤區。該課涉及內容多,目標不應求大求全。增強大學生安全意識,才應是本課程設置的主要目標。問卷調查顯示,68%的同學表示平時不會主動對安全知識進行學習,接受知識是被動的,這充分說明其意識極其薄弱。與其薄弱意識相對應的是,他們正面臨著多重身心威脅因素,單一知識不足以解決問題。要做好安全教育,必須把安全教育作為系統工程抓,通過板報、宣傳欄、網絡平臺等方式進行日常化教育。要達到植入人心的效果,還要充分考慮“90后”學生的心理特點。當前90后大學生知識面廣、思維活躍,尋找網絡資源能力很強,具備課后主動學習的能力,但是他們自我意識強,對于剛性管理有反抗意識,延續中學行政管理方式強調安全重要性,只會適得其反。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改良策略

(一)轉變“管理模式”,換為“學習模式”的教育理念

在管理模式的安全教育課上,課程實現的是對學生日常行為的規范。要改變這種模式,教師要改變觀念,主動切換為“學習模式”。通過趣味性和邏輯性吸引學生,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塑造安全習慣。問卷調查顯示,在面對“你認為最愿意接受的安全知識學習渠道”這一問題時,58%的學生填選手機網絡,其次是電視媒體(32%),愿意接受長輩教育的不足10% 。這表明教師應當抓住年輕人關注網絡的特點,在課堂注意建構知識與網絡傳媒的聯系。通過提供開放性、線上課后作業設計,讓他們在網絡尋找材料,做調查,形成課堂自然延伸。

(二)精選課堂內容,優化課程設計

1.強化課堂內容選取。安全教育涉及多方面,單對多模塊做蜻蜓點水,不如側重地做課外延伸。在選擇內容方面,要有辯證意識,授課者既要對課本知識模塊有基本了解,不脫離基本模塊;又要跳出模塊尋找網絡資源,做安全事件的有心人,密切關注網絡熱點事件。比如復旦大學生投毒事件對應社交安全、心理安全模塊;2014年8月全國多地報道的少女返校遇害事件對應人身安全;網絡“大V變大謠”事件對應網絡安全等。以相關新聞段落取代生硬的模塊作為課程內容銜接點,引起學生興趣,再引領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在傳授安全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

其次,要以區情為基點進行舉例闡釋。安全教育畢竟是實踐性課程,要結合學生周邊實例才更引起重視。筆者在課堂調查過程所見,一起發生在廣西高校的視頻事件引起的熱度遠大于發生于上海高校的事件。廣西在地理地貌上有沿江沿邊、多山多水的特征;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地區具有獨特的文化;在社會風貌等多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省份的特點。把握這些特點,深入其中進行探討,結合本身高校、學科特點進行重點選擇。例如:少數民族學生、東南亞國際學生聚集的學校要把國家安全板塊放到一個重要位置;面向有大量野外作業的專業學生,地理災害、野外避險部分更應仔細講解。

再次,尊重學生對新知的渴望,與其他課構成課程體系。大學教育與中學教學 差別應該在于創新性,高校教育應更注重對學生知識層次的深化。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對一些安全板塊(心理安全、國家安全)表現出更高興趣,因為這些板塊相對于教條性的人身安全而言更有新鮮度、縱深感。筆者在課堂通過從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疑似神經癥等心理學專業知識進行剖析,輔以案例,取得不錯的效果。深入的講解而非膚淺的介紹,不僅教授他們心理安全的保護措施,同時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入門,形成課與課之間的體系鏈條,有助于引導學生去開拓知識的新領域,充分調動其對知識的渴求。

2.采取情境教學增強互動。單向教學并不能滿足學生需要,在集體演練難以實踐的前提下,課堂要多采取情境教學。所謂情境教學,即運用具體生動的場景以激起學生主動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調查問卷顯示,超過50%的學生提出了加強情境教學的要求,可見教師應更多考慮師生互動。比如進行經典的心理游戲;在人身財產安全、防災避險安全方面則更適于小組學習,通過分角色飾演情境小品的方式來達成;國家安全則可安排小組之間進行辯論賽,通過辯論明晰安全問題。

(三)加強安全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要進行隊伍優化結構,改變目前只由某一類教師全程上課的局面。教師隊伍應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保衛部門人員。通過匯編校園案例,定期開展專題講座和討論的方式參與課程;二是大學輔導員、思政干部作為課程主講人,運用本文的思路,以激勵方法為核心理念,對安全知識進行講解,引領同學深入學習;三是心理健康中心、安全部隊專家。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比如 “消防日演習”、“525心理活動”等,將課堂實踐環節分解到日常活動中去,并且規定算入課時。

其次要加強師資培訓。安全教育課的特殊性決定授課者既不需安全專業出身,又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目前大部分輔導員不具備相關的資質。可由各高校學工處在輔導員職業培訓中通過開設講座,輔導員參與演習等方式,使其具備一定的傳授安全知識的基礎。

再次,授課者要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加強對課程的重視程度。考查方式不宜敷衍了事,應精心準備。通過設計安全課題,引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通過組織問卷、進行采訪等方式,了解潛藏在學生身邊突出的安全隱患。既避免理論考試、論文這種不適于本課的考核方法,又借此加強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張繼延.提高大學生安全教育效果的路徑與方法研究[J].福建論壇(社交教育版),2010(12)

[2]劉堯飛.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調查及對策分析——以江西某高校為例[J].中國科技縱橫,2009(11)

[3]鄭玉蓮.當代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教法改革探究[J].重慶文理學院,2011(4)

[4]黃龍.當代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若干問題思考[J].科技信息,2008(30)

[5]蔣夏寧.大學生安全教育問題的幾點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版),2003(4)

篇(7)

突發事件如果應對不正確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因此科學的針對突發事件進行應急決策將對應急救援起到重要幫助。本文先分析了目前突發事件應急決策中存在的問題,說明了物聯網對突發事件應急決策的作用,并對基于物聯網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

物聯網;突發事件;應急決策

0 引言

我國是一個易受自然災害的國家,同時各種突發事件出現的頻率也很高,針對突發事件的緊急救災工作可以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社會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當前的應急救援工作,需要準確,快速地通報災害信息,爭取搶救時間,需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現在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物聯網技術已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關注,基于物聯網的應急決策體系可以在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的基礎上,大大提高應急決策的效率,極大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

1 突發事件應急決策中存在的問題

突發事件可以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所以為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需要采取應急措施以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應對緊急情況的方法是非常棘手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1.1 突發事件的發生難以預測

突發事件的不可預測性,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很多突發事件很難預測,它的發生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另一方面是有些突發事件可以被預見的,但只能又很短的時間留下來處理這個事件,所以處理難度也很大。不可預測性使緊急應急救援工作往往被向后推遲一段時間,使得正確的搶救不及時到位,在此期間突發事件的后果也日益惡化,從而使救援工作更加困難。

1.2 突發事件發生的情景信息沒有及時得到獲取

緊急情況下情景信息對于救援決策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決策者可以利用這些信息調度應急救援資源,尋找最佳的救援策略。如果交通路況允許的基礎上,決策者可以調整救援車輛或裝載車行走路線,根據地理環境,選擇最佳的救援位置等。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突發事件情景信息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緊急救援各個部門的聯動協同工作沒有做到位,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1.3 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數字化信息程度還很低

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拯救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關鍵是盡快的作出正確的決策。科學完善的應急預案對于突發事件決策支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好得應急預案包含了一個簡潔明了的方式和相應的救援措施,這是救援部門進行的重要依據,對于應急預案的數字化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2 物聯網對突發事件應急決策的作用

2.1 有效解決信息和共享的問題

物聯網能有效地解決信息的傳播,傳輸,共享的問題。如果是災害天氣,當地的氣候也許會對地面通訊和交通信息、傳輸和共享造成很大困難。物聯網系統能應用終端網絡收集、傳輸、集成和傳遞信息,從而實現信息有效共享,為災害救援提供重要幫助。

2.2 有效解決應急信息系統性問題

有效解決應急信息系統性問題。物聯網的定位、收集、傳輸技術支持下的應急決策信息平臺,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決信息缺失、時滯、阻塞、局限等問題,使應急信息更加完整、系統,避免信息失真,提高應急決策的效率。

2.3 有效解決應急信息網絡協作問題

應急信息網絡的協作問題也是個重要問題。物聯網定位于收集和傳輸技術,可以支持應急決策信息平臺,應用物聯網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決信息丟失、延遲、阻塞和限制等問題,避免信息失真,提高應急決策效率,對于應急決策有很大的幫助。

3 基于物聯網的突發事件應急決策體系建設

3.1 發展物聯網及相關的信息技術

現在需要重點建設物聯網傳感網絡,傳輸網絡,應用網絡這三個方面。目前我國自主開發正在實施的獨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對于應急決策有很大的幫助,該系統建設目標是:建立一個獨立的,穩定的,先進的技術體系,使用穩定可靠的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把重點放在手機,PC等終端設備和技術對于北斗衛星導航技術的應用。該技術體系現在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對于應急決策有很大的幫助,但相關研究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

3.2 加強應急數據系統的建設

目前,應急決策需要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連接各級應急決策機構,準確地收集系統所需的基本數據,并保持數據庫不斷地補充和更新。氣象,地質,醫療,交通等相關職能單位及應急決策系統必須實現及時更新,為確保專業數據的可靠性和正確性。

3.3 完善應急決策相關的計劃和方案

制定應急資源配置和應急行動發展的總體規劃、程序規范和安全方案。在總結過去的經驗和吸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所有的可能性,以及制定政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為不同層次不同等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幫助,結合事故和災害的緊急性和特殊性來指定方案,使應急方案和應急計劃能適應工作的進展。

3.4 強化應急決策信息共享與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工作

建立應急決策信息平臺,通過該平臺可以連接到各省,各部門和各重點企業的應急決策信息系統和其他系統資源,實現跨區域的應急決策信息對接。確保應急信息平臺在不同層次和同一級別不同部門之間的業務協作和信息共享。加快應急決策信息的標準化,以確保每一個平臺,各級各部門之間信息在一個統一的標準格式或規范下進行共享,能保證在緊急情況下的有效信息傳輸,以確保應急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3.5 加強培養基于物聯網的應急決策相關的信息人才

應急決策的相關人才需要的知識涉及多領域、多學科。應急決策的制定對相應人員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有相關的專業技術和很高水平的理論知識。為了培養這些人才,我國應加強政府機構和高校之間的合作,高等院校有針對性的培養應急決策相關信息的人才,開設有針對性的相關課程,政府提出有利的政策,加大對相關專業研發投入,政府和高校共同培養應急決策人才,并且不斷加強對社會人才進行的相關培訓。

4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聯網技術將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物聯網技術應用到突發事件的應急決策領域,將對降低突發事件造成的災害損失方面產生深遠影響,因此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楊繼東,黃衛東.物聯網在應急領域的應用分析[J].中國公共安全(綜合版).2011(Z1)

[2]高昆,馬林藝,王麗.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應急管理平臺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01)

[3]范厚明,趙彤.我國突發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物流配送機制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18成禁人视频免费| 别揉我奶头~嗯~啊~视频| 春色校园综合人妻av|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无码天堂亚洲国产av|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sv|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app|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亚洲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人妻在卧室被老板疯狂进入|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直播| 国产一三四2021不卡| 亚洲欧美乱日韩乱国产|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一区| 爆乳一丝丝不挂裸体大胸美女写真 |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高潮喷水| 国产精品户外野外|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五月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精品无码视频无删节| 人妻巨大乳hd免费看|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2021年 | 熟女人妇 成熟妇女系列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 丰满少妇三级全黄| 国产三级a三级三级|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а天堂中文地址在线| 97久久精品人人澡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