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海綿城市建設存在問題

海綿城市建設存在問題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7 16:08: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海綿城市建設存在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海綿城市建設存在問題

篇(1)

一、城區排澇管網現狀

城市排澇管網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五蓮縣高度重視城市的排水設施建設,目前已基本完善市政主干管網設施建設,但排水建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城市內澇、水環境污染等現象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隨著近十年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五蓮縣城區現有雨水管道227.41公里、雨污合流管道20公里,城區雨水管道密度每平方公里超過11公里。雨水管道將城區內所有雨水排放城市河流(主要為洪凝河、山陽河)中,城區洪凝河、山陽河河道總長度達到20公里,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自2011年啟動河道綜合治理,通過河道清淤、砌筑護岸墻、敷設截污管道等工程措施,河道內基本消除垃圾和雜草,行洪斷面標準超過到20年一遇,近幾年暴雨時行洪順暢,未發生較大險情。

二、排澇設施建管存在問題和困難

(一)排水設施規劃缺乏前瞻性

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排水設施建設標準出現新舊不兼容情況,舊的防洪排澇系統難以適應當前的功能需求。如五蓮縣近年來,雖然已經編制了防洪排澇專項規劃,也配合城市道路的建設新建了42公里雨水管道,雖然設計時也考慮到當時的周邊環境因素,但隨著城市的擴張,尤其是硬化區域的快速增長,部分雨水管道不能滿足快速排水需求。

(二)排水設施管理缺位。由于缺乏資金保障及技術支持,

養護單位很難掌握地下管網的實際狀況,難以進行管道養護。此外,一些因素導致部分污水排入雨水管道,造成雨水管道排水斷面減小,排澇能力削弱。如,五蓮縣老城區有20公里的雨污合流管道,同時部分小區單位未完全實現雨污分流,生活污水匯入雨水管道,下游的分流管道無法發揮作用,雨水管道積累了大量的淤積物,排水能力降低。

(三)海綿城市建設滯后。海綿城市建設難以全面推行。如五蓮年降雨量在600-800毫米之間,雖說降雨量相對較高,但主要集中在6-9月主汛期,其他月份尤其是春季、秋末都會面臨很重的干旱。而海綿城市體系既能減少排水,又能合理利用雨水,能顯著降低城市洪澇災害,但目前五蓮縣海綿城市建設比例還未達到30%,不能發揮出海綿城市降排的作用。 

(四)排水設施智慧化水平不高。實時監測是保證排水防澇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舉措,但受制于排水防澇信息化終端建設不足、與城市數字化管理的信息共享不足、信息化監測監測手段、觀測精準度、大數據信息分析不足等因素,智慧化管理水平較低,不能及時掌握排水防澇情況。如五蓮縣利用公安天網、城市數字化管理平臺等信息化技術對城市重要道路、關鍵易澇點進行實時監測,但因為智慧化水平不高,仍然存在滯后性,監控體系發揮不完全。

三、工作建議

(一)科學規劃鋪設管網。在新城區在科學編制排水設施專項規劃,明確排水出路與分區,科學布局排水管網,確定排水管網雨污分流、管道和泵站、河水清淤與治理等排水設施的改造與建設的基礎上,打好提前量,為后期需求提升留有余地;在老城區探索排水管網改造,例如與海綿城市建設進行融合。

篇(2)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充分發揮改革“試驗田”的作用,依托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深度參與全球生產分工,與此同時,城鎮化獲得超常規發展。至2015年底,廣東省常住人口達10 849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7.9%。城鎮化率達68.7%,居全國前列。珠三角地區城鎮化率超過84%,相當于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全省有8個城市人口超500萬,占全國超500萬人口城市個數的10%。[1]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帶形成了約1.5萬平方公里的都市連綿區,已取代東京大都市區成為東亞地區規模最大的“巨型城市區域”。[2]

然而,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歷史性過程中,發展與積弊共存。城鎮化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能源消耗持續攀升,環境壓力越來越突出。長期以來,以粗放低效的土地利用模式推動的城鎮建設,既缺乏城市規劃在空間組織上的前瞻性引導作用,又因為無篩選的招商引資導致產業和城鎮面貌的普遍趨同,最終形成了城鎮空間的無序蔓延,部分城市土地開發強度超過30%的國際警戒線。[3]不合理的城市空間布局又導致基礎設施的結構性矛盾突出,鐘擺式交通明顯,綠色出行比例明顯偏低,交通和居民生活能耗快速增長,高于全省綜合能耗增速。2015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達3億噸標準煤,占全國的7%。同時,霧霾、水體黑臭、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已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環境污染呈現壓縮型、復合型特征,[4]正成為城市長遠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

廣東省作為全國經濟和人口大省,也是能源資源消耗大省和資源環境壓力較大的省份,實現低碳發展意義重大。早在2010年廣東省就被列為國家第一批低碳試點省,2013年11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簽訂《關于共建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示范省合作框架協議》,引入部省合作共建機制,率先探路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示范省,廣東省低碳生態城市戰略正式確立。本文在評估廣東省低碳生態城市戰略實施情況的基礎上,剖析低碳生態城市戰略實施中面臨的問題和障礙,同時結合工作實踐提出政策建議。

二、戰略實施情況

(一)政策先行,規劃引領

廣東省低碳生態城市戰略的實施高度重視政策、指引和規劃的統領作用,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制定了專門的技術指引和管理規程,并將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要求納入到各類規劃之中促進各地市落實實施。2010年以來共出臺直接相關政策10余件,制定專門的技術指引7項,包括《廣東省城低碳生態城鄉規劃管理規程》《廣東省城市低碳生態建設專項規劃編制指引》《廣東省低碳生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廣東省綠色生態城區規劃建設指引》《廣東省舊社區低碳生態化改造建設指引》《廣東省低碳生態社區評估標準》等。在《關于開展“十三五”近期建設規劃制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市加快編制低碳生態城市建設規劃,創新綠色建設發展模式,并納入近期建設規劃實施。要求各市應以探索編制“碳規”為契機,將低碳生態規劃與“三規”等其他規劃銜接融合,與同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銜接,并體現環保、產業、交通等相關專項規劃的要求。經批準的低碳生態城市建設規劃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法定規劃并嚴格實施。在《推動粵東西北地區地級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工作方案》中,將低碳生態城市建設作為粵東西北地區地級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的重要抓手。在《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明確將“生態文明、綠色低碳”作為廣東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并將低碳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作為專門章節。

(二)部省合作,全面推進

2013年11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住房城鄉建設部簽訂《關于共建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示范省合作框架協議》,廣東省成為首個以部省合作方式推進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省份。協議明確,指導各地研究編制實施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指導有條件的城市建設綠色生態城區,支持創建國家低碳生態城市、綠色生態城區、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等多層次、多類型的試點示范項目。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省政府統籌安排一定數量財政專項資金,鼓勵各市、縣財政相應配套和安排創建試點示范資金,帶動社會資金,募集不少于200億元資金投入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支持國際低碳生態合作項目優先落戶廣東省。為推動協議落實,廣東省將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納入省新型城鎮化工作框架,配套出臺城市低碳生態建設規劃編制指引、綠色生態城區規劃建設指引和生態控制線劃定工作指引等文件,積極構建“碳規”體系。深圳光明新區、肇慶新區中央綠軸生態城被列為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珠海市成功創建中歐低碳生態城市綜合試點,成為全國兩個綜合試點城市之一,推進了城市緊湊發展規劃、清潔能源利用等9大領域共27個試點項目。在全國率先部署開展了生態控制線劃定工作,推進生態控制線管理立法,搭建生態控制線地理信息平臺,嚴控城市建設用地增長邊界。同時,指導各地有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深圳光明新區開展“全國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示范區”建設,珠海市高欄港經濟區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綿城市景觀。

(三)綠色建設,體制保障

構建廣東綠色建設體系,全力推動建筑節能減排。頒布《廣東省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為建筑節能工作提供法規依據;印發《廣東省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明確綠色建筑發展的方針和對策。先后頒布了建筑節能設計、施工、驗收、綠色建筑評價、綠色建材產品的地方標準,印發了建筑節能構造和太陽能利用等方面的建筑節能標準設計圖集,初步形成具有嶺南特色的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技術標準體系。不斷完善重點領域實施綠色建筑行動的配套政策,在全國率先《廣東省城市規劃建設用地建筑用電約束性指標編制技術導則(試行)》,推動規劃用地用電指標試行工作,各市也相繼制定發展綠色建筑的實施細則。“十二五”期間,廣東省新增綠色建筑6 112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十二五”發展目標,并實現了綠色建筑各地級市全覆蓋,綠色建筑面積位居全國前列。全省新建建筑節能竣工驗收執行率達到100%,建成節能建筑5.2億多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超過2 050萬平方米。

(四)重點工程,落地實施

率先建設綠道并實現升級。制定全國首個區域綠道網總體規劃綱要和綠道網建設規劃――《珠江三角洲綠道網總體規劃綱要》《廣東省綠道網建設總體規劃(2011-2015年)》,按照“一年基本建成,兩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標,率先規劃建設貫通珠三角的省立綠道網。此后,不斷優化綠道網絡體系,因地制宜推進粵東西北地區綠道網建設,加快開發綠道網綜合功能,合理引導綠道“公共目的地”和社區體育公園建設。全省累計建成綠道逾12 000公里,新建社區體育公園逾300個。珠三角綠道網連續獲得“中國人居范例獎”和“迪拜國際改善環境最佳范例獎”兩項殊榮,“廣東綠道”品牌全國叫響,被評價為“美麗中國、永續發展的局部細節”。近期又印發了全省風景名勝區體系規劃(2015-2030年),全省統籌,構建具有嶺南特色、布局合理、規模適宜、綜合效益良好的風景名勝區體系。組織制定省域公園體系和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指引,完善各類公園綠地,提升生態綠地建設水平,推動成為低碳生態城市示范省建設標志性工程。

三、目前存在問題

自2010年啟動低碳試點省建設以來,廣東省低碳生態城市戰略雖然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障礙,影響著低碳生態城市戰略的持續推進。主要表現在戰略導向不明、體制機制缺乏、投入渠道有限、公眾參與不足等方面。

(一)戰略導向不明

低碳生態城市戰略的實施需要設立明確的目標和衡量標準,需要構建具有指導意義的指標體系來引導低碳生態城市的建設方向。[5]廣東省雖然很早就意識到明確戰略導向和目標指標的重要性,并在2013年立項開展了《廣東省低碳生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工作。但由于廣東省地域廣闊,資源環境稟賦迥異,不同地區城市發展基礎差異明顯,出臺一套適用于廣東全省又兼顧地區差異的指標體系難度特別大,至今該指標體系都未正式公布。由于缺乏省域層面的目標引導性,導致地方城市在實踐過程中存在目標不清、導向不明、動力不足、浮于表面、難以推進等問題,已經成為廣東省低碳生態城市戰略深入實施的直接障礙。

(二)體制機制缺乏

低碳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涉及眾多領域,而且其建設發展具有漸進性,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相應的體制機制建設就尤為重要。低碳生態城市的多專業、多領域、多部門交叉特點決定了部門協同推進機制的重要性。目前,雖然廣州、深圳、惠州、中山等城市編制了低碳城市建設專項規劃,但由于缺乏部門協同推進機制,規劃實施普遍面臨較大障礙,存在束之高閣的問題。同時,低碳生態城市具有典型的目標導向性、理念創新性和手段多樣性的特點,對傳統的城鄉規劃管理體系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也需要創新激勵約束機制和制定配套政策來保障戰略的落地實施。比如由于缺乏管理規程、激勵政策等配套措施,低碳生態城市的理念和要求難以在城市開發建設中得到有效落實和監管。[6]

(三)投入渠道有限

低碳生態城市作為省域強力推進的戰略,如何用有限的財政資金調動社會資本參與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是戰略生命力的保障。目前由于低碳生態城市建設項目的收益機制尚不明朗,而且有些領域還存在一些制度上的障礙,市場經濟主體普遍沒有積極性。比如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受制于我國的電網政策和上網利益分配機制、市場化節能減排機制受制于碳排放交易的標準和程序、綠色建筑補貼政策難以落地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資金來源有限等,這些都是影響低碳生態城市戰略落地實施的重要因素。

(四)公眾參與不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對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影響日益突出,而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居民的生活方式又間接影響城市建設的傾向性和經濟發展的方向。因此,要實現城市的低碳化發展,僅有規劃和技術層面的支撐是不夠的,最根本的還是引導公眾形成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模式。[7]目前這方面也是廣東省推進低碳生態城市戰略的薄弱環節。比如由于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意識薄弱,有些地市領導干部對建設低碳生態城市認識不到位,有的甚至把建設低碳生態城市與發展地方經濟對立起來。企業追求經濟利益,往往將節能低碳發展要求作為發展的限制,公眾的綠色低碳生活意識也有待提升。這些市場主體的意識和行為直接影響低碳生態城市戰略的實施效果。

四、戰略深化建議

(一)明確目標指標,建立考核體系

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目標和指標體系是低碳生態城市戰略的具體化,也是低碳生態城市的實施指引和管理準則,其建立有助于明確低碳生態城市戰略的政策導向,為低碳生態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明確指導。廣東省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目標和指標體系的制定要堅持可監測、可評估和可考核的原則,充分吸納各領域、各行業專家及一線工作者的意見。為了保障目標和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要特別注重以下幾個方面:①要充分考慮不同城市的差異。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城市的差異化建設要求,在評價重點、評價項目、指標值確定等方面進行差異化處理,提高目標和指標體系的適用性;②指標的數量不易過多,并盡可能定量化,盡量使用單項指標,慎用加權指標;③指標屬性要進行分類,比如分控制性指標、引導性指標和地區特色指標等。

在制定明確、可操作并有社會認可度目標和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還要建立與之配套實施的考核體系。比如在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評價體系的總框架下,積極探索保障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持續推進的考核評價體系。健全政績考核制度,將低碳生態城市建設任務和考核指標納入地方政府社會經濟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嚴格責任追究,從低碳生態發展角度完善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及問責制度,加強低碳生態城市考核評價體系的統計監測和執法監督。

(二)創新體制機制,完善配套政策

有針對性的體制機制是推進低碳生態城市戰略的重要抓手。以廣東省創建城鄉規劃建設體制改革試點省為契機,以建設低碳生態城市為導向,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建立從規劃編制到實施全過程的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管理機制。加強低碳生態城市建設規劃與各級法定城鄉規劃的銜接,在法定規劃中落實低碳生態要求,充實完善現有規劃。將低碳生態發展要求納入城鄉規劃建設的管理流程,從建設項目選址、建設用地規劃、建設工程規劃等“一書兩證”的發放及工程竣工驗收等環節強化管理。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環境產權制度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強節能減排減碳、低碳技術研發、低碳消費、碳匯培育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推行市場化節能減排機制,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建立碳排放權、節能量、排污權和水權交易制度。

完善的配套政策是低碳生態城市戰略實施的重要保障。適時出臺廣東省推進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指導意見,明確責任部門,落實任務分工,用綜合性公共政策推動戰略落地。同時,省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同合作,制定財政、金融、建設、環保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積極指導各地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工作。

(三)強化資金保障,引導多元投資

持續穩定的投入和相對明確的市場化收益機制是低碳生態城市戰略實施的重要動力。首先,設立專項資金。借鑒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推進綠色生態示范城區建設的獎勵辦法,以及廣東省綠道建設的成功經驗,由省財政設立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專項資金,保障制度設計、政策儲備、技術研究、培訓推廣、督促考核等工作的開展。其次,設立扶持資金。針對示范工程和試點項目建設,設立我省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扶持資金,出臺扶持資金申報、評審及管理的有關辦法。第三,搭建融資平臺。引導鼓勵金融機構、民間資金對低碳生態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低碳技術研發提供資金支持,并制定稅收減免、容積率獎勵等多種激勵政策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建設。第四,創新綠色建設金融。鼓勵金融機構開展金融產品和信貸管理制度創新,加強對低碳生態城市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為企業低碳技術創新、節能改造、產業低碳轉型等提供信貸、擔保、融資等服務,支持低碳生態城市建設重點工程、低碳產品和低碳新技術推廣應用,從嚴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類項目信貸投放。通過容積率獎勵、地價優惠、審批手續簡化、稅收減免、價格調控、財政補貼等政策,推動低碳項目建設。在政府采購、城市建設等方面,優先考慮本地化的低碳產品。

(四)引導公眾參與,營造輿論氛圍

持續有效的公眾參與是低碳生態城市戰略成功實施的重要標志。廣東省引導公眾參與,營造輿論氛圍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針對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涉及的政府、企業、市民三大主體,開展持續性的氛圍營造和輿論引導工作。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微博、網絡、手機等各類媒體,大力宣傳低碳生態城市建設中的先進單位和典型做法,形成標桿效應,帶動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在低碳生態城市專項規劃編制過程中,充分發揮公眾參與作用,特別是低碳社區規劃中,要提供公眾全過程參與的機制,使規劃理念和關鍵措施充分得到公眾的理解和認同,從而引導其生活方式的轉變。不定期開展低碳行動志愿服務,倡導低碳消費和行為方式,在社區街道和鄉鎮農村開展各種形式的低碳知識普及活動,引導全社會形成低碳消費觀念和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政府率先垂范,在低碳生態城市建設中發揮表率作用;企業明確并履行其在低碳生態城市建設中的社會責任,主動節能減排,生產滿足社會需要的低碳節能環保產品;市民樹立勤儉節約的消費觀,購買節能環保低碳產品,主動選擇綠色低碳出行。

五、結語

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和宏觀政策調控,積極推進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對于廣東省加快轉型升級,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①的總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也是廣東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抓手。然而,低碳生態城市戰略實施的復雜性、長期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道路不會平坦。廣東省應繼續秉承“開風氣之先”的風范,盡可能保持戰略的嚴肅性和實施的延續性,隨著形勢的發展不斷豐富低碳生態城市戰略的內涵,彌補短板,因地制宜,扎實推進,為省域層面推進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探路。

說明:本文得到以下基金項目支持: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2016年科技計劃項目(穗科創字〔2016〕172號):面向廣州舊城更新的微氣候仿真模型與調控技術研究;廣州市節能專項資金(建筑節能分項)項目(J-2015-02):廣州空港經濟區重點開發區綠色城市規劃設計與實施指引研究。

注釋:

①“三個定位,兩個率先”是在2012年末視察廣東時提出的殷切期望:廣東要努力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排頭兵、深化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學發展的試驗區,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

參考文獻:

朱小丹同志在全省城市工作會議上的講話[C].2016.

世界銀行.東亞變化中的城市圖景:度量十年的空間增長[R].2015.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珠江三角洲全域空間規劃(征求意見稿)[R].2015.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廣東省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R].2016.

李迅,劉琰.中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城市規劃學刊,2011(4):23-29.

篇(3)

當前,河北省正處于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快速發展、轉型推進的關鍵時期,通過分析新常態視閾下河北省新型城鎮化的現狀,剖析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政策建議,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下,推動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

新型城鎮化建設;存在問題;政策建議

一、新常態視閾下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現狀

河北省自2003年實施城鎮化戰略以來,城鎮化率從2003年的33.51%提升至2015年的51.33%,年均增長1.5個百分點。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3年的3.6倍,為2615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3年的3.9倍,為11051元,城鄉居民生活改善明顯。截至2015年,河北省人口在300萬以上的城市有2個,人口在100-300萬和50-100萬的城市各有4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比重達到16%,果品、蔬菜和畜牧三大產業產值在農林牧漁總產值中的比重達到了71%,第三產業比重由2003年的35.2%上升至2015年的40.2%。完成了石家莊、保定、唐山、秦皇島、張家口5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增加了約11500平方公里城區面積,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建設近1萬個美麗鄉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當前,河北省仍處于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區間,向城市型社會發展新階段步入,以土地財政為支撐的城鎮化快速發展模式將難以為繼,以往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模式也無法繼續,城鎮化發展的重點應該是轉型提質,走集約、智慧、綠色、低碳的路子。

二、新常態視閾下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落差較大

一是河北緊鄰京津,與北京、天津兩大城市存在巨大落差。相比京津兩大城市,河北的吸附力明顯較弱,短期內優質資源向京津集聚趨勢難以改變,京津“虹吸效應”依然明顯,河北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升和優化城市層級結構任務艱巨。二是河北省內城鄉落差較大。各設區市發展極不平衡,區域之間差異明顯,同一城市內部的發展也差異明顯,省內還有310萬貧困人口,貧困縣較多,交通不便、自然環境差等多因素導致產業發展和招商引資較困難。農村收入、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等與城鎮存在較大差距,較大的落差使得就近城鎮化也存在很多實際困難。

(二)城鎮布局形態不合理

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最大的短板就是城鎮布局形態的不合理,沒有形成在全國有影響力、有吸引力的次級中心城市。城市規模小,人口在50萬以上的城市僅僅10個,人口不足10萬的縣城占了近60%,縣城規模小,沒有特色突出的小城鎮,城鎮分散發展、單體建設的態勢較明顯,亟待提升城市群的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

(三)城鎮化水平較低,進程不快

由于河北省的區域特征及先天不足,其城鎮化總體發展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也滯后于河北省工業化水平,雖然河北省農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下降為11.5%,但是農業勞動力在全部就業人數中的比重仍然占了1/3。全省約有1100萬人口處于“半市民化”狀態,近1000萬人處在“半城鎮化”狀態。由于河北省歷史欠賬多、投資不足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11個市城區經濟總量在全省GDP中的比重僅占36%,城市經濟不強,輻射帶動作用較弱。并且由于城市建設缺乏特色、功能不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落后、城市管理總體比較粗放等原因,導致集聚各類先進要素的能力差,棚戶區、交通擁堵、“逢雨必澇”、“馬路拉鏈”等城市病日益突出。

(四)生態環境不容樂觀

根據國際公認標準,人均水資源低于500立方米屬于極度缺水,河北省人均水資源量僅僅307立方米,遠低于國際公認的極度缺水標準,地下水超采嚴重,屬于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地區。2016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城市空氣質量數據中顯示:中國十大空氣污染最嚴重城市中前八個都是河北省的,河北省已成為PM2.5污染重災區。由于河北省平原環境整體超載,生態惡化趨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所以城鄉結合部、部分農村人居環境較差。

三、新常態視閾下促進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政策建議

(一)創新驅動,錯位發展

河北省應走創新驅動、錯位發展路線,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增強城市的吸附力。一是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契機,與京津共同打造創新鏈來帶動創新資源鏈在河北的再配置,通過創新能力的提升,將石家莊打造成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第三極”,一方面更好地吸納河北的各類優質資源,另一方面與北京、天津形成良好互動。二是對產業結構和布局進行調整優化,加快戰略型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升級優化傳統產業,推動縣域經濟增比進位突破,增強經濟活力,著力改善營商環境,為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推進城市與產業融合發展。三是樹立智慧城市理念,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對教育、醫療、交通、就業等進行智能化改造,對城市治理進行優化,以達到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深度整合。四是通過加大教育投入、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等方式培養和引進創新人才,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育體系,強化創新人才支撐體系,優化創新環境,注重科技成果的轉化。

(二)優化城鎮空間布局

河北省圍繞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提出了“兩翼(石家莊、唐山)、四區(環京津核心功能區、沿海率先發展區、冀中南功能拓展區、冀西北生態涵養區)、五帶(京石邯城鎮發展帶、京唐秦城鎮發展帶、沿海城鎮發展帶、石衡滄城鎮發展帶、京衡城鎮發展帶)、多點(發揮保定、邯鄲區域中心城市功能,強化張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島、滄州、邢臺、衡水、定州、辛集等重要節點城市的支撐作用)”的城鎮空間布局,在擴大石家莊、唐山城市規模的同時,不斷改善城市環境和配套設施,重點提升城市的能級,著力推動區域性中心城市提質。重要節點城市擴能和縣城攻堅,有重點地培育和發展一批特色小城鎮,改進基礎設施,優化城鎮和村莊布局,構建布局合理、梯次有序、疏密有度、功能互補的城鄉空間發展格局。

(三)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一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建立新型戶籍制度,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以合法穩定住所或合法穩定職業為戶口遷移基本條件。全面放開各類人才落戶限制。通過創立社區公共戶口來解決農業轉移人口等遷入人員租賃住房無法落戶問題。二是深入推進居住證制度,凡在河北省城鎮連續居住半年以上的非本地戶籍人口,符合有合法穩定住所、合法穩定就業或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即可申領居住證,居住證持有人可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教育、勞動就業、計劃生育服務、基本公共衛生、證照辦理服務等權利。符合居住地政府規定落戶條件的居住證持有人,還可根據本人意愿在居住地辦理常住戶口登記。三是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嘗試建立進城落戶人員宅基地使用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自愿有償退出機制,積極調動農民進城落戶。

(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綜合承載能力

全面規劃引領,加強城市設計,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對街道路面及附屬設施進行擴容、升級和改造,完善基礎配套設施諸如供排水、電力、管道燃氣、集中供熱、污水和垃圾處理、公園綠地、信息網絡等的建設,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統籌布局、科學規劃中小學和幼兒園、文化場所、群眾健身設施等,有條件的設區市可重點建設綜合性的高教園區。對社區服務和養老服務設施進行合理配置,大中城市應建有具備國內一流水準的醫療服務、預防保健和衛生監督體系。加快快速交通網的建設,構建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為骨干、以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和民航機場為補充的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樞紐。

(五)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一是保障水資源供給。遵循以水定城、定人、定地、定產的原則,嚴格控制用水總量,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增強保障水資源安全的能力。二是在中心城市進行PM2.5監測,加大對機動車尾氣、煙塵、粉塵、揚塵、二氧化硫等的防治,關停并轉污染嚴重的違法排污企業,搬遷改造市中心的重污染企業,嚴格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抓緊創建綠色園林城市。

作者:唐敏 朱葉 單位: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資料

1.支樹槐.河北城鎮化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領導之友,2011(8).

2.閻東彬.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問題及原因剖析[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2(1).

篇(4)

關鍵詞:縣級圖書館管理創新管理辦法

科技的發展使知識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城市,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很多大學生都是從這些家庭里走出來的。但是在鄉鎮中,依舊有很多人不重視教育,文盲依舊是存在的。縣級圖書館有著為鄉鎮人民普及科學知識的義務,加強人們對知識重要性的認識作用,但是在目前的管理現象中,仍舊存在很多的管理漏洞。

一、縣級圖書館管理現狀

由于圖書館內的圖書和期刊較多,因此,如何管理這些書籍是管理員頭疼的問題。另外,如何運行圖書館使其能發揮最大的功效。結合圖書館運行的現狀對圖書館的管理模式進行合理改動,才能夠讓圖書館發揮其最大的社會功效,服務于大眾。縣級圖書館作為圖書館中最基層的存在,一直在普及科技知識上起著重要作用,因為縣級圖書館往往服務于鄉鎮的人民,這些人的文化水平往往低于城市人民水平,因此更需要圖書館的存在來增加科技知識的閱讀量。那么縣級圖書館管理現狀如何?下文就存在的幾點問題進行分析討論。

(一)館藏圖書量及種類不符合社會環境

科技讓世界的距離縮小,多樣化的信息以及技術不僅為人們帶來了便利,也讓國人們需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在縣級圖書館中,舊一些的期刊報紙還能夠找到,但是新一些的卻不一定能夠找到,這不僅是因為人們對圖書館的重視度越來越低,圖書館本身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由于縣級圖書館方面并不存在足夠的條件聘請專門的管理人員,為圖書館選擇合理的書籍和期刊報紙增加館藏量;其次,由于經費不足,無法及時購買圖書。科技發展很快,各種知識淘汰得也很快。例如,在十年前,人們手中拿著諾基亞的藍屏手機就已經能走在科技的前端,然而現在,人們手中的智能手機已經更新了好幾代,從以前的藍屏革命到現在的安卓系統、IOS系統時代,短短十年,科技的發展已經給人們帶來了日新月異的生活狀態,以前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現在的生活。因此圖書館的藏書種類以及館藏量已經不能滿足目前的社會環境了。

(二)圖書館的運行機制落后

由于縣級圖書館的發展不如市級圖書館,所以無論在硬件設施上還是軟件實力上縣級圖書館都是處于劣勢的,因此縣級圖書館的運行模式很多還是沿用著以前的套路,書籍擺排方式、查找書籍都是依靠人工,這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可能存在誤差。事實上,在現代化的圖書館管理模式中,已經開始使用數字化模式,通過將書籍信息錄入電腦,便于查找書籍,將圖書館規格進行合理規劃分區,然后圖書分類放入等來管理。因此,首先要建立適合縣級圖書館自身運行情況的運行機制,其次要選擇改善目前的管理機制,二者結合,這樣既能讓圖書館進入科學的管理模式,還能從根本上促進圖書館的發展。

(三)圖書館內部缺少合適的人才

縣級圖書館需要的人員比較少,而且在目前的狀態下來看,在縣級圖書館工作的發展前景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很多圖書館招聘的管理人員都并非是專業人才,招聘來的管理人員由于本身就不明白如何管理圖書館,只好按照以往的規矩來辦事,而現代的縣級圖書館規章制度還不能適應社會環境,因此對于本身就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的縣級圖書館更不知該如何下手管理了。因此,縣級圖書館急切地需要專業的人才,例如,精通軟件網絡的人才,對圖書館內部的圖書管理系統進行維修建立;科技方面的人才,對圖書館的館藏書籍進行整理和補充選擇等。由此可見,未選擇合適的人才管理縣級圖書館是導致縣級圖書館發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圖書館的服務態度存在問題

許多縣級圖書館的人員并不認為圖書館還需要服務態度,在老派的圖書館管理中,圖書館是一個肅靜的地方,讀者自己在書架上找自己需要的書籍,然后在圖書館建設的讀書區域或者就地而坐觀看需要的書籍即可。讀者們是主動方,圖書館方面只要提供場所和所需書籍即可。但是在現實中,所有的公眾設施都是應該服務于民的,圖書館方面不應該被以前的模式所困住,更應該考慮如何服務于群眾,為讀者創造更好的讀書條件,提供便利。

二、縣級圖書館管理創新方案

隨著經濟發展,雖然縣級圖書館已經比以前的水準高出了許多,但是無論在硬件設備上還是軟件管理上,依舊存在很多的漏洞,就如上文所說的那些問題,縣級圖書館在管理理念和方式上仍存在改進的空間。因此縣級圖書館在管理上必須有所創新。

(一)對圖書收藏及類型進行擴充

科技發展很快,科技不僅改變了生活,同時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各種科技知識、國際新聞、八卦娛樂……這些信息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縣級圖書館雖然不及別的等級的圖書館那樣有足夠的資金、人力管理,但是在圖書的收藏量、涉及領域也不能低于別的等級的圖書館,知識是不分區域和貧貴的。因此,即使是在基層的縣級圖書館,館方也應該及時將書籍更新,知識更新淘汰得很快,不應該讓人們在需要最新的資料和新聞時卻無處可找。

(二)圖書館的工作模式需要創新

由于很多縣級圖書館還在沿用以前的管理模式,因此應該及時將新的管理模式應用于圖書館管理制度中去。例如,應該合理規劃圖書館的空間,圖書館只有那么大,但是圖書卻一直在更新換代,不僅要對所有的書進行分類擺放,而且對于同樣種類的書要按出版時間分類,新一些的出版圖書往往包含著新的知識,同時還要注意對于破舊的圖書進行修補,有以前的知識的圖書不代表沒用,其中可能有大眾所需要的比新書更詳細的講解。另外,不要因為縣級圖書館沒有很多人來,就忽略了現代化管理模式的引進,想要讓圖書館建設得更好,那么現代化管理模式的引進就很有必要,軟件的引進可以讓圖書管理更有條理,方便查找,便于管理,讓管理人員在面對大量的圖書進行管理時更省時省力。

(三)聘請專業人才幫助管理

第一,雖然引進了現代化的管理模式,能幫助圖書館管理得更井井有條,但是系統和人一樣,會有故障的時候,非專業人員不會維修,不能及時解決問題。所以聘請專業人才工作,盡快付諸實施。第二,對于圖書的引進,需要能認識現在社會所需的人才來安排引進,不能單純為了增加館藏讓業余的人隨便引進書籍,這只會造成浪費資金和壓縮圖書館空間的結果。

(四)改進縣級圖書館的服務態度

圖書館也是公共設施,既然是被用來服務于大眾的,那么人性化就很重要,將椅子換為較軟的軟椅,在書架盡頭擺放一些海綿墊子,提供紙筆,圖書館內部設置一些自動飲水機或自動販賣機提供飲品,多設置一些圖書檢索機器等。讀者們是主要受眾群體,圖書館不僅應該提供場所和書籍,更應該為讀者創造更舒適的閱讀環境。

三、結語

在新世紀,雖然科技發達,使得人們對紙質書籍的重視程度不再那么高,但是圖書館依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縣級圖書館的存在為文化程度較低的鄉鎮人民帶去了便利。因此縣級圖書館的管理需要格外注意,雖然在目前的情況下,縣級圖書館的管理系統依舊存在某些問題,但是相信經過本文引起管理人員的注意后,管理人員會結合實際合理改變目前的管理條例,讓圖書館在運作方面做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張秀娟.縣級圖書館開展“農家書屋”管理工作出現的問題與對策綜述[J].黑龍江史志,2015,11(02).

[2]戴慧瑩.淺論數字化條件下的縣級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管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06(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与禽性7777777|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www|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色偷偷偷久久伊人大杳蕉| 公交车大龟廷进我身体里图| 久久精品国产www456c0m|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 内射人妻视频国内|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85麻豆|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亚洲精品国产suv| 女人脱了内裤趴开腿让男躁|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韩国免费a级毛片久久| 麻豆人妻无码性色av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小辣椒福利视频导航|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女人18毛片水真多|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思思| 在厨房被c到高潮a毛片奶水| 亚洲熟妇av乱码在线观看 | 东北寡妇特级毛片免费| 成在线人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大陆极品少妇内射aaaaa|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