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09:40: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職業教育的了解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基礎教育 職業教育 銜接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How to Strengthen Cohesion between Basic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JIN Guangming
(Wuhan No.1 Commercial School, Wuhan, Hubei 430022)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s basic education stage is lack of career education system, which has caused that students can't adapt to transition from basic education 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 How to strengthen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asic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help freshmen adapt to college life, and set up consciousness of career planning,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jects of our study. With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encourage students to find themselves, understand themselves, and to promot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life, complete the career planning, making good foundation for later to society.
Key words basic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hesion
1 我國基礎教育中職業生涯教育的現狀
基礎教育階段是青少年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教育為人的終身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個性傾向比較明顯,但是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還都處于成長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開設職業生涯教育課程,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國的傳統應試基礎教育缺乏職業素質的教育,這使得許多步入大學或社會的學生在選擇專業和職業時往往會因為盲目而隨波逐流。通過調查說明,100%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96%的學生都沒有制定一個實現理想的計劃,他們只是空有一腔抱負,卻沒有熱衷于探索實踐的道路,很多中學生的目標就只是考個理想的大學。還有這樣一組數據,在校大學生中,有73%的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滿意,也沒有做一個長久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即將高考的高三學生中,普遍對社會職業了解不多,在個人職業發展前景規劃方面明顯缺乏指導。高三學生在“對高考志愿中所填報的專業的了解程度”方面,僅有3.6%的學生非常了解;22.7%的學生比較了解;57%的學生了解一部分,剩下的學生都是完全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有相當多的學生選擇自己專業的時候并不是很了解。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讓中學生盡早認識自我,熟悉各種職業,選擇自己喜歡的有興趣的職業,學會職業決策。
2 加強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銜接的必要性
基礎教育以間接經驗、系統知識為主的教學內容與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其與職業教育之間存在巨大差距。突兀的職業教育根源在于基礎教育的缺陷。而職業教育弱化的職業特色,離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觀愈來愈遠的現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先天不足與后天不良造成了職業教育面臨的三大難題只能通過二者的有效銜接才能解決。
2.1 招生難
由于職業教育對學生而言缺乏吸引力,學生普遍對職業教育沒有很大的興趣,而這也正是制約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大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高中階段普職平衡分流的壓力較大,很多的家長和學生不愿意去選擇中職教育,他們更愿意去進入大學深造,這就導致中職院校的招生工作進行的很困難;二是近年來,高中生源逐漸減少,高職院校招生壓力日漸加大,與普通高校爭搶生源時沒有競爭優勢。學生和家長選擇普通高校還是高職院校時也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當然更傾向于普通高校。而職業教育是平民化教育,是那些讀不起大學或者說是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來就讀的,他們認為接受職業教育難以向上層社會流動。不過,當今的社會就業趨勢越來越嚴峻,在就業競爭中,學歷文憑幾乎成為了好就業的首要前提,所以學生和家長更加傾向于普通大學,而不會選擇職業教育。
2.2 穩定難
現在的高職院校常常會出現有不少學生退學的現象,這些學生退學并不是因為讀不起,因為現在國家對中職教育的補貼日益加大,經濟原因已經不再是輟學的主要因素。那么這些學生為什么會選擇退學呢?筆者認為,是因為他們對新學校的生活和學習都感到強烈的不適應,對就業前景感到不滿意。這就恰好反映出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機構在學習、生活、行為各方面的突變使很多學生難以立即接受;還反映出學生進入職業院校之前沒有做好充分的入學準備工作。由此造成了學生感到疲勞、心理壓力大、學業失敗率高、課堂違紀現象多、學習自信心差,隨之而產生厭學、輟學的現象。
2.3 就業難
職業教育是指為了某項或某類職業作準備的教育。目的是要求接受職業教育者具備較高的操作技能和較強的動手能力。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學到一技之長,提高業務素質和崗位競爭能力,顯示出就業方面的強大優勢。但是,由于眾多職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積極性不高,抱著混文憑的態度混完學業,其實在校期間根本沒有學到什么又用的知識,也就導致畢業后無法找到合適的職業。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及教學方法與社會發展的實際也有些不接軌,這也是導致其社會需求萎縮的重要原因。
3 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效銜接路徑選擇
3.1 觀念銜接——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克服重智輕德傾向
教育并不是純粹的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我們現在的基礎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味地注重升學率,漸漸忽視了道德教育,教育工作者應該對此現象高度重視,發揚重德輕智。不能在想以前那樣片面強調認知教育,要重視人文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由于對“技術理性”的推崇,職業教育也普遍存在忽視通識教育,忽視社會知識與技能、職業傾向與態度等職業人格領域的教育的傾向。職校學生知識視野狹隘、文化素質低下、職業人格教育缺位,相當多的學生甚至缺乏基本的社會適應能力,難以滿足社會需要。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是指通過教育和生活經驗讓個體形成適應一定職業活動要求一系列個性特征的總和。無論是職業人格還是人格在教育中是一脈相承的。
3.2 課程銜接——開展職業預備教育、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
職業預備教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在初中與普通高中階段增加職業教育課程,以引導學生廣泛認識科技世界和工作世界;二是職業學校教育應該從現代職業融合發展趨勢和職業對人才標準不斷變化實際出發,注重通用技能的培養。為了實現職業預備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中小學與職業學校在課程設置與評價方法要全面接軌。在課程設置方面,我們可以引入美國的“技術準備計劃”。具體做法就是在傳統的中學教育課程中納入另外一種教學方法,從而使其成為職業教育的組成部分,一邊進行學術知識傳授,一邊提供職業技能指導。
3.3 教學銜接——搭建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
交流平臺在教學內容上,基礎教育階段教學應注重向學生介紹有關基礎教育后教育機構的相關信息,使廣大師生畢業分流前對職業教育形成較為全面的認識,做出較為正確的判斷;而職業院校應注重對新生進行入學適應教育,包括普及性的學術性課程和心理輔導課程等,幫助學生順利實現由普通中學到職業院校的過渡。
4 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效銜接保障機制
4.1 出臺相關的政策與法案
1996年我國頒布的《職業教育法》,但是在經過了17年后,社會和教育模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已經很難落實《職業教育法》了。無論是辦學體制還是評價方法,或者教學內容等方面,這套法規都已經不能適應時代需要。我們呼吁國家盡快出臺一部新的政策法規,保障職業教育健康和諧發展。
4.2 實現職業教育層次的上移與下移
教育是通過傳授蘊含著人類的創造的精神價值的知識和技能,使受教育者通過系統學習,獲得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可以立足于社會的謀生手段。將職業教育下移,不僅有利于中小學生職業技能與意識的培養,也是教育公平的應有之義。況且,初中階段的教育分流效應要比高中階段的教育分流效應弱,尤其在初職地位獲得過程中,初中教育分流的效應需要通過高中教育分流才能呈現出來。職業教育下移至何種層次,只能說因人而異。
4.3 提供優質的職業教育服務
面對職業學校招生難,有些學校采用的方式是加大招生宣傳力度。問題是,在信息傳播迅捷的今天,學生不會被騙來或哄來,而是靠學校優質的教育資源把他們吸引來。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效銜接即是要求學生在職業學校留得住、學得好、用得到、走得高。辦學質量、社會影響力直接影響學校的吸引力。因此,職業學校加強內涵建設,把質量效益放在第一位尤為關鍵。還要面向產業集群設置是否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就業后的待遇及發展前景好的專業。
4.4 強化學校的職業生涯指導
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學校開展的職業生涯指導,并不只是要求學生選擇某一具體職業,或者單純為將來從事的某一職業做準備,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價值觀,促進個體職業社會化。隨著時展,許多學生將不再終身從事一個職業。普通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建立在個體在單一組織內終身從事單一工作的假設,沒有考慮到職業類型、職業環境以及年齡等的變化對個體產生的影響,因此無邊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適應時展需要。在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階段均適用。
基礎教育階段最主要的不是培養學生具體的職業技能,而是培養職業興趣。它們的有效銜要求各級學校教育不僅有專門的職業教育課程,而且全部的教育教學都應該鼓勵學生發現自我、了解自我,促進學生思考人生道路,探究自己的職業興趣,了解自己的職業傾向,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準備。
參考文獻
[1] 王璞,李玲玲.技術準備計劃:美國銜接中學與中學后教育的策略[J].比較教育研究,2010(6).
[2] 徐國慶.美國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內容研究[J].外國教育究,2010(6).
關鍵詞:職業教育 勞動觀念 雙師 職業生涯規劃
2005年,中央文件《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就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人力資源開發,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重大舉措;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把我國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職業教育發展事關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社會和諧,在今年的兩會上,職業教育也是廣受大家關注的一個話題。目前,對職業教育方方面面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如何直接或間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上,而對學生自身對于職業的認識方面,卻沒有展開充分的討論。[1]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根本,如果學生自身無法建立對職業教育的健康認識和科學理念,那將會對整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構成嚴重的短板效應。或者再打個比方,如果不能使蝌蚪樹立正確成長的意識,不論青蛙母親如何跟蝌蚪寶寶講岸上的風光,或者蜻蜓阿姨、烏龜叔叔如何教導,蝌蚪都無法體會,也不會去追求。
換句話講,職業教育中的“職業教育”非常重要,而這個狹義的職業教育發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這里分為如下三方面展開分析。
一、社會的勞動觀念
眾所周知,德國的高中階段教育,有三分之二是職業教育,三分之一是普通高中教育,也就是說德國作為發達國家,三分之二的人是通過接受高中階段的職業教育走向社會的;在以教育為主要資產的瑞士,每年超過三分之二的初中畢業生進入中等職業學校,90%至95%的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直接就業。在發達國家,尤其是德國、瑞士、日本這樣的國家,可以說是因為職業教育的發達,才有了國家的繁榮富強,才使得經過職業教育走向社會的人得到尊重,使得勞動本身得到尊重,從而進一步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可以使發展中的中國的職業教育得到大力提升,除了大大小小制度的推進,也就需要改進勞動觀念。
雖然一般勞動都包含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勞動本無貴賤,但今天的中國社會中,大部分人還是對藍領的勞動有所歧視,認為辦公室的工作難免比車間的工作高級,甚至就算高級藍領收入多、貢獻大,也依然免不了被小看,而且從業人員自己也可能認同這種觀念。雖然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但直接改變個體的思想觀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談不上任何改變。
這就要求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院校自身重視學生職業發展方面的教育,教育學生擁有正確的勞動觀念。兩千多年前的古老文本《道德經》就明確道出:“高以下為基,貴以賤為本。”首先不能歧視任何勞動;其次,接受了職業教育但卻沒有取得如意的未來,可能不是因為職業教育本身不指向光明的未來,是因為大家的勞動觀念有問題,繼而對職業生涯有不合理的幻想和規劃才導致的。這就需要討論師資力量的建設。[2]
二、名副其實的雙師型隊伍
目前,有的學者將“雙師型”概括為兩種:一是“雙職稱型”,即教師在獲得教師系列職稱外還需要取得另一職稱;二是“雙素質型”,即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的素質,也應具備實踐教學的素質。
不論采取何種衡量能力的標準,可以籠統概括為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應該兼具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尤其是后者,最好有相關行業的從業經歷,否則很難了解當代工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前沿,因此也很難了解行業內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真實內涵,教育起學生來往往與現實脫節,甚至錯誤地指導學生理解即將從事的職業。
這就需要職業教育錄用教師的體系發生重大轉變,不光是在學歷、職稱、證書上要求,而且更應該在工作經歷和實操能力上要求,至少要在這個方面有所補充。
三、學生自身條件
僅僅從教師自身條件來要求也是不夠的,教育講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例。2013年,高等職業學校招生318萬,其中143萬是通過非高考形式錄取的。2013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高等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了高等職業學校招生有六種途徑:一是傳統的高考;二是高等職業院校單獨招生;三是對口招生,如中職畢業生的招生;四是面向技能拔尖人才的招生;五是綜合評價招生,主要用高中階段的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加上職業傾向性測試來錄取;六是面向初中畢業生的中高職長學制,也就是五年一貫制的招生。
傳統高考是最重要的招生方式,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來自高考成績不佳的高中畢業生,中學成績差有很多原因,比如父母離異的影響、社會不良風氣沾染、部分地區教育資源匱乏等等。中小學的基礎不好,這是事實,不應該再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來教育,加上職業教育本身就該具有的技術性強、實用性強的特點,僅僅從理論角度來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效用不大,從學生對此類課程的反應來看,也能說明這一點。因此,如何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來進行教育,讓學生對職業發展有實際的、良好的認知,這是一大難題。
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發達,不僅指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會被培養得發達,而且學生對職業發展的認知也是發達的,高中畢業后,學生就對自己的興趣以及未來的職業方向大概有個了解,知道“向何處去”。我國的職業教育院校的學生,很多就算從高職畢業后也未必知道自己的興趣,更不了解將要從事的行業有哪些情況,不談思想,信息都匱乏。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是令人悲哀的。綜上,可以看出,從不同方面促進職業教育中的“職業教育”提升,是開展其他職業教育的認知基礎,是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直接助力。[3]
參考文獻:
[1]傅樹京.高等教育學.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7.
[關鍵詞] 產教協同;外部適應性;內部適應性;系統協調性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04-0006-02
一 河南省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方向
(一)河南省三大產業的發展現狀
根據歷年《河南省統計年鑒》可見,河南省的產業一直在向上發展,且河南省的經濟發展在逐漸向第三產業偏移。2014年河南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11.9:51.0:37.1,第三產業比重比2013年提升了1.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了1個百分點;但是第二產業的比重仍然高于第三產業。這說明河南省的產業發展仍以第二產業為龍頭,但已表現出逐步向第三產業轉移。這既反映出近10年河南省經濟產業發展的一種現狀,同時也要求我們的職業院校在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上加大第三產業的產業發展所需人力資源的力度,從而在軟實力上支撐全省的第三產業穩定發展。
(二)河南省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目前,河南省承擔了三大國家戰略任務:建設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原經濟區。今年,河南省又獲批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河南省經濟社會“十三五”規劃中指出,要“做優農業、做強工業、做大服務業、培育網絡經濟新業態,推進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二 河南省產業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河南省產業發展對技能型人才規模的需求
《河南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中確定了人才的培養目標。到2020年要培養1160萬人左右的人才,增加應用型人才的數量,技能勞動者中技師、高技能人才要達到55萬人,占比達到28%;專業技術人才要達到450萬人。
初、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尤其是技師、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對職業教育的規模提出了要求,也對職業教育的層次協調提出了要求。
(二)河南產業發展對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需求
河南“十三五”期間,要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那么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要適應“十三五”對經濟發展的規劃。專業設置上要關注四大行業:先進制造業、高成長服務業、現代農業、網絡經濟。
現代產業體系決定了經濟社會對人才結構的需求,未來職業教育的發展需圍繞現代產業體系對人才的需求,改進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優化設置專業課程,為支持河南產業發展培養一批優質的技術技能人才。
三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教育目標
在國務院印發的《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職業教育的目標:“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據此,可將現代職業教育的目標分解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政策目標
職業教育直接針對社會崗位需求進行人才培養,為社會輸送大批的技術技能服務型人才,這些人才是經濟發展的基石。則現代職業教育要為新形態下經濟產業發展服務,培養的人才要符合經濟、產業發展的要求,要為社會培養具備高素質、高技能的知識勞動者。
(二)人才目標
培養的人才需適應社會的發展,就應具備三個基本的素質能力:綜合素質、職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第一,綜合素質是指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應具備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有道德和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在工作中有愛崗敬業的精神、認真負責的態度、團結協作的意識,及與他人交流溝通的能力。第二,職業能力是指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應具備相應工作崗位的基本思想和技術技能,能高效高質完成自身崗位職責;同時對自身學習的技術技能能夠融會貫通。第三,可持續發展能力。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應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未來的工作中、生活中能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的知識,提升自身的技能。
四 構建產教協同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對策
(一)建O開放性職業教育體系,增強外部適應性
現代職業教育應與經濟發展密切關聯,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要來進行教學模式、培養模式、課程內容等方面的改革,提高職業教育對經濟的貢獻。那么,就應當加強職業教育與外界的聯系,建設開放性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增強其外部適應性。
1 強化校企合作
一是要引導企業意識到職業教育與企業戰略發展高度相關,提高其參與職業教育的動力,增強其社會責任感。職業教育為企業提供的人力資源的質量,決定著企業的戰略眼光,影響著企業的戰略實施。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可對職業教育提出自身最真切的需求,對職業教育進行最直接的指導,使職業教育根據企業需求來開展,培養的人才能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二是國家應為校企合作提供宏觀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職業教育的相關法規應盡快得到完善,明確職業教育參與各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對學校、企業、社會各方進行統籌管理[1]。
2 開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一是課堂設在企業辦公室或工廠車間。傳統課堂上的理論講授枯燥難懂,改變這一現狀的方法,就是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指著真實的機器、工具,來講授運用于實際的理論知識。讓學生親身體會、親眼所見,提高課堂教育效果。
二是“學”與“工”相間。就如同德國的教育,學生2~3天的理論學習,緊隨的是3~4天的實務工作,這樣可以使理論知識及時內化為學生的實務能力,也可增強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和掌握。
3 成立行業技能委員會,開發國家技能標準
可借鑒英國,成立行業技能委員會這樣的社會組織,負責開發國家技能標準,作為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標準。該社會組織,能夠聯合政府和教育機構,又能夠聯合企業和行業,在職業教育與企業、行業之間搭起一座橋梁,使企業更好地參與到教育中來,使教育更好地為經濟發展做貢獻[2]。
(二)建設延展性職業教育體系,增強內部適應性
1 創建與基礎教育融合的職業教育環境
一是在幼兒園時期開展職業崗位了解教育。學生6歲前,幼兒園和家庭可適時、適度地進行職業崗位的了解活動,讓孩子知道自己身邊、社會中有哪些職業崗位,對崗位的大概工作內容有簡單的了解。
二是在小學階段開展崗位職責認識教育。小學階段的職業教育,是讓學生對職業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可在小學階段開展崗位職責認識活動,讓學生知道每一工作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和工作職責。
三是在初中階段開展職業屬性理解教育。初中階段的職業教育不僅讓學生知道存在著不同的工作崗位以及工作內容和工作職責,還應該讓其對每一個職業崗位的權利、義務有更深的了解和認知,能夠理解每一份工作所具有的社會意義和個人價值。
2 搞好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
一是倡導企業為職工提供系統地更深層次的職業繼續教育。企業應將職工的職業繼續教育納入到戰略發展中去,留住人才,提升人才質量,是企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驅動因素。
二是社會教育機構組織職業教育培訓。國家也應出臺相關的法規政策鼓勵社會教育機構積極參與到職業教育的培訓和繼續教育中來,它們可根據市場機制進行運作,根據市場需要提供相應的培訓和教育服務。
3 建設學習型社會
一是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老舊觀念,將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一視同仁。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經濟發展需要大批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提供人力支撐,只有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等同看待,職業教育才能得到應有的關注和發展。這對職業教育的生源問題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是營造社會學習氛圍。應引導成立一些組織讀書、學習的公益性組織,時常進行一些學習思想、作品成果的宣傳,組織讀書、學習活動,營造社會學習氛圍。
(三)建設互通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增強系統協調性
職業教育在內部層次的銜接上,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類型的銜接上,尚有待改進,以進一步拓展個人進修的道路。應建設互通性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增強職業教育的系統協調性。
1 建立職業教育“立交橋”
一是在橫向維度上鋪建啟蒙階段、準備階段、學習為主階段、工作為主階段的職業教育康莊大道,循序漸進,力求滿足個人要求,符合個人特性,實現終身教育。
二是在縱向維度上壘砌初級、中等、高等、本科、研究生的職業教育層級,使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系y關聯,由低到高發展,為個人的發展提供向上的空間。
三是在空間上將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與不同層次的其他類型的教育勾連起來,在學習內容上、學制上進行有機調節,實現空間上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教育之間的銜接。
2 建立學歷與證書互認體系
建立學歷與證書互認體系非常關鍵,可拓展職業教育的形式,為個人發展和滿足社會需求提供更多的路徑。職業教育應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等同。那么就需要有一些行政或社會組織,能夠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可觀的具有價值含量的職業培訓和教育,組織具有含金量的職業資格考核工作,對考核合格證發放相關的資格證書。
參考文獻
[1]和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問題與促進政策分析[J].
中國高教研究,2013(1).
要】文章簡要概述了職業技能大賽的特點和現狀,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職業技能大賽對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院校,職業院校教師,企業的影響力,也簡單涉及對教育管理部門,行業主管部門或組織機構的影響力,論述了職業技能大賽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推動作用。最后提出了對職業技能大賽的一點愿望。
【關鍵詞】職業技能;教育
1、職業技能大賽的現狀
迄今為止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已經連續舉辦五屆,除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之外,還有各種行業和地方性的職業技能大賽,比如“北京市職業技能大賽”已經連續舉辦3屆,由教育部、農業部聯合主辦的全國職業院校農業技能大賽已經舉辦2屆,廣東職業技能大賽,護士職業技能大賽等都開展的如火如荼。五年間,大賽對于引領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展示職業教育發展成果、推進中國特色職教體系建設、營造發展職教社會氛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每一屆都較以往規格更高、受關注度更高、科技含量更高、國際交流程度更高。大賽的發展變化,一方面彰顯了職業教育的發展軌跡,一方面也說明,近年來職業教育越來越具魅力。比賽展示了職業院校師生的精神風貌、精湛技能和精準的專業知識以及對接現代行業發展需要所取得的成果。
特別是2012年的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共有3000多名中職、高職院校的學生“技能高手”,加上各省參加技能大賽的指導教師、職業教育裝備參展人員和來自企業的大賽觀摩人員會聚了近萬名職業教育各路精英。機電一體化、數控機床裝配與調試、3G基站建設與維護等 新設賽事緊扣市場需求。舉辦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職業教育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設計與創新,也是培養、選拔技能型人才并使之脫穎而出的重要途徑,因此,技能大賽的價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引導著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目標和方向。職業技能大賽參賽涉及人群越來越大,據大賽組委會初步統計,全國各地紛紛組織預選賽、選拔賽,“校校有比賽,層層有選拔,國家有大賽”,直接或間接參與大賽的人數達近百萬人。
2、技能大賽是檢驗職業教育的試金石
發展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是基礎。過去靠一支粉筆、一張黑板、一本教材,“在黑板上開車,在黑板上種田,在口頭上實訓”,這樣是不可能培養出掌握實際技能的合格人才的,目前這種狀況有了很大改善,職業院校紛紛加強了校地、校企合作,建立了實訓基地,回望過去,可以說,職業教育走在“春天里”。技能大賽在這種大背景下應運而生,自然而然成為檢驗職業教育的試金石,職業教育發展如何,真刀實槍比一比,秀一秀,一目了然。不僅比出了院校師生的水平,也比試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因為很多項目來自企業的支持和合作。
3、技能大賽對職業創造力的培養和提升
每年技能大賽都在歷年來所設比賽項目進行改進和完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所設賽項,體現國家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需要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的原則,堅持技能競賽與行業用人、崗位要求、技術進步以及教學改革相結合,引導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培養模式、評價模式和教學改革;堅持個人能力與團隊協作相結合,突出職業素養展示;堅持技能比賽與素質考察相結合,將專業知識考察納入比賽內容;堅持現場比賽與展示體驗相結合,統一設計體驗環節、專業展示和比賽內容;吸引企業參與競賽項目設計、提供技術和條件保障;這是技能大賽的賽項選擇原則,體現出“高”,“新”,“精”,“尖”,“效益”,要想在比賽中脫穎而出,職業院校在立項、準備、參賽過程中,必須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對學生,老師,院校,甚至企業都是一次創造力的培養和提升。
4、提升對母校的滿意度和認同感
大賽讓同學成為戰友,讓師生成為隊友,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生根發芽。學生有了成就可以反哺母校,從國內外的信息來看“明星”校友對母校的形象和發展提供的幫助不容忽視。如果能夠載譽而歸,所在地區會更加認可學校,給地方企業以合作的信心,有助于推進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能夠對所在地域及其社區的文明建設做出較大貢獻。
5、大賽是職業院校教師科研服務能力提升的契機
《2012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明確指出,目前職業教育發展的首要挑戰就是“師資隊伍不適應產業發展要求”。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迫切需要高等職業教育不斷提升行業服務能力,但目前師資狀況很難滿足產業發展要求。教師的科研服務和攻關能力普遍欠缺,為企業發展提供的研發服務非常有限。很多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教學手段和方法不能適應培養模式轉型的要求。而技能大賽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直接要求,在立項準備以及參賽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和企業一起攻關,一起鉆研,賽項體現了產業發展的現狀和要求,教師也需要不停進行知識更新和技術進步,大賽提供了這種契機,讓教師在產學研的道路上前進一步。
6、大賽提供了一個相互了解的平臺
大賽期間匯集了各行各業,天南地北職業教育界精英和企業界精英,很多是地方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職業院校分布很多在中小城市。如果能夠充分組織,利用大賽機會加強了解和溝通,應該能夠碰撞出更多的合作機會和了解機會。參賽老師和學員能夠開闊眼界,激發靈感,創業意識和專利靈感有可能就此產生。
7、給學校進行專業建設提供決策素材
專業是高等職業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專業建設是高等職業學校提高質量的核心內容,也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立足點。職業學校立足地方,能更切身地了解當地產業和經濟發展的特點,除了響應政策引導專業建設,還要積極借鑒兄弟院校的先進專業。大賽是近距離觀察兄弟院校特長和專業設置的有效途徑,通過大賽了解差距,積極跟蹤產業發展和技術發展方向,高等職業學校具有專業設置自,應該積極順應產業發展趨勢,淘汰落后專業,更新專業建設。否則,未來5到10年,將無法應對生源結構變化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8、對大賽的一點愿望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以此為目標,形成了以學校為主體、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基本培養模式。所以職業技能大賽應該引入更多的中小微企業關注,賽項向行業和企業用的上的技能方向傾斜,向高精尖方向傾斜,真正體現出大賽的含金量,提升行業標桿,讓行業認可,讓企業認可。大賽向平臺建設方向發展,在大賽期間除了比賽,加強溝通和引導讓參賽各方碰撞出更多的合作機會和創造靈感。
參考文獻
[1]2012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麥可思研究院編著
職業教育的關鍵就在于以社會就業為實際導向,不斷強化工學合作,從而迎合當今社會對于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人才的強烈需求。但目前在我國各大高等職業院校的實際教育過程中,工學合作的應用還存在較大問題,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因此也給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帶來了較大的阻礙。在這種背景下,對職業教育工學合作的應用進行深入的研究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一、我國職業教育中應用工學合作的意義
首先,工學合作代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方向。目前我國在職業教育改革方面主要傾向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從而給社會輸送現代應用型人才。而工學合作能夠促進學校和企業之間建立合作平臺,給學生提供一個實踐的環境。其次,工學合作能夠給企業帶來高素質人才。工作合作直接把學校和企業聯系在一起,減少了企業社會招聘的成本,同時也降低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成本。最后,工學合作有利于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本身就需要以社會需求為主,培養當今社會最緊缺的人才。而工作合作能夠讓各大高校了解到當前的社會需求,以及社會企業對于知識、技術、設備的應用情況,從而對課程進行必要的調整,保障職業教育的品質。
二、我國職業教育中工學合作存在的問題
(一)對工學結合的認識不足
雖然近幾年來我國一直在推行工學合作,并且各個高校也積極響應號召來進行改革探索。但是職業教育中工學合作的應用效果仍然有所欠缺,其主要原因就是很多職業教育高校對工學合作的認識還不夠。一些高校認為工學合作就是讓學生在企業中進行實踐,只要學生參與企業實踐就是工學合作。還有一些高校認為工學合作就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僅僅專注于學生的校內實訓,對于企業頂崗實習不關注。這些對工學合作認識的不足都使得職業教育當前的工學合作停留在學生實習的層次,并沒有達到改善職業教育的效果。
(二)政府宏觀監督不夠
工學合作雖然是學校和企業的合作,但是也要依賴于政府的力量才能進行。而目前我國工學合作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很多細節部分都沒有相應的規定,從而很難對學校和企業進行指導,從而導致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工作合作的應用效果一直不高。另一方面,政府在工學合作中投入的力量過少,沒有做好監督和調控工作。目前工學合作中還存在很多重復建設的專業,極大的浪費了工學合作的資源。
(三)工學合作相互脫節
我國職業教育工作合作最大的問題還是各個主體之間的脫節。作為教育主體的高等院校并沒有肩負起自身的責任,在工學合作中沒有跟企業聯合在一起,從而使得職業教育的內容跟社會需求脫節。特別是我國很多職業教育所涉及的技術和設備都是數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內容,在當今社會中的應用性不強。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到社會中還要重新學習新的技術體系,大大影響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周期和效率。
三、我國職業教育中工學合作的改善策略
(一)轉變教育理念
雖然說在職業教育中使用工學合作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培養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但是工學合作并不是僅僅給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就行了,而是需要學校借著工學合作積極了解當今社會市場的需求,以及企業的技術應用現狀和對不同類型人才的需求,在了解這些需求的基礎上進行職業教育改革,培養社會最需要的人才。因此,我國各大高校應該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積極利用工作合作來了解社會需求信息,從而對教育方向進行必要的調整。
(二)加強政府宏觀調控
首先,政府方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來指導工學合作的進行。工學合作本身就是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作為約束和指導,那么合作關系很難發揮其應有的成效。所以,我國政府應該充分利用其引導職能,結合我國職業教育和人才市場的實際現狀,設立相應的《工學合作促進法》,并在法律中明確政府、學校、企業相互之間的責任和義務,保證工學合作能夠長期有效的展開。其次,為了使用我國產業調整的需求,政府也應該介入工學合作體系,利用其宏觀調控職能對現有專業進行調整。一方面要不斷減少高校專業的重復建設,盡可能的促進教學資源的共享;另一方面也要結合產業調整的需求,適當的增加新專業,滿足社會需求。
(三)充分發揮高校的主體地位
工學合作的主體還是職業教育高校,其最終的效果也是由高校來決定。因此職業教育高校應該明確自身肩負的責任,充分發揮其主體地位。首先,高校應該利用工學合作來發掘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即根據社會就業和市場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的設置專業,優先支持市場需求比較大的專業,從而更好的提高教育服務。其次,職業教育的教學計劃編制應該緊緊圍繞就業需求,利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考核體系來保障職業教育的質量。在這之中,職業教育院校應該和企業聯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人才培養。特別是在實踐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和企業共同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交替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將工學合作中的各個部分落到實處。
四、結語
我國職業教育雖然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一直強調工學合作,但實際效果卻并不出眾。但工作合作是提高職業教育品質,培養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的必要途徑,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職業院校應該充分重視工學合作,響應國家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改革,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深入發揮高校的主體地位,給社會市場持續提供高素質人才,滿足我國產業調整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作者簡介:
關鍵詞:高中階段;課堂教學;職業教育
現高中教育階段,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滲透的關于職業的內容較少,學生沒有了解到所學科目與職業的聯系,也沒有接受到系統的職業教育,生活中接觸到的職業類型不多,對于每個職業所需要具備的素質并不清楚,對于自己未來的職業僅靠個人猜想,因此,不能清楚特定職業與個人特質的對應關系,也不了解怎樣為自己喜歡的職業去選擇專業。
1目前職業教育滲透不夠造成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中在高一時依然進行文理分科,這時的學生剛進入高中不久,對各科目的學習興趣還未穩定,進行分科選擇時也沒有和大學專業、未來職業形成聯系,只是簡單的了解到文理科所學科目不同。大多數學生都是僅憑自己覺得文科簡單或者數理化是強項,按照自己的成績,選擇有可能考上大學,而不是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最終導致報考大學選擇具體專業時非常迷茫。由于太多高中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沒有任何規劃,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只能茫然地聽從家長的建議或咨詢老師。老師對這些沒有明確職業方向的學生也只能根據分數和歷年各高校的錄取情況,在盡可能讓學生被錄取的基礎上給出建議,家長大多對專業的熱門程度、就業的難易程度以及就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加以考慮,而對學生的興趣、理想考慮相對較少,因此,在有限的報考時間內,學生選擇專業具有相當大的盲目性[1],因此,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后,被發現不喜歡或不適應所學專業。在這種不考慮興趣愛好,不了解專業的情形下學生盲目選擇專業,進入大學后學習積極性必然會受到不良影響,出現消極怠學,學業不精,轉專業,甚至輟學的情況。再者,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越來越難,存在畢業就意味著失業的情況[2]。雖然就業問題與經濟發展、高校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等原因有關,但與高考前盲目填報志愿也有很大關系。
2在高中課堂教學中滲透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2.1課堂教學中職業教育的內涵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對于高中階段教育的要求是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根據需要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適當增加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運用多種方式開展職業教育[3]。但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強度較大,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職業教育,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及早了解和認識自己,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學習中將所學科目與職業相聯系,確立個人的職業目標,了解如何為自己喜歡的職業做努力[4]。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借助新聞、科研等各種資料向學生滲透職業方面的知識,包括職業技能、態度要求、專業要求、學歷要求、需要讀什么專業、職業前景、職業的工作方式及任務等學生想要和應該要了解的職業知識[5]。
2.2高中生身心發展
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末端,心理在不斷的成熟,對外界的事物充滿好奇心,探索欲強,興趣愛好趨于穩定。根據舒伯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此時是對他們實行職業教育的絕佳時期。他們對于別人的看法比較關注,想要自己的能力和角色得到別人的肯定,也愿意去參加喜歡的活動,一旦受到質疑或打擊,很可能產生挫敗感而不敢再嘗試。但他們的獨立能力和自我意識都在不斷提高,有一定的自我判斷能力,開始憧憬自己未來的職業和生活,嘗試探索未來的職業角色。當自己憧憬的職業角色不知如何實現時就會不知所措放棄這個角色而盲目選擇。所以對這種半成熟的心理特點的高中生,需要在職業心理和職業定位上進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導[2]。
2.3高中教育的發展趨勢
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試驗)》中關于高中教育培養的目標提到:“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職業意識、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能力”[6]。高中階段逐漸開展素質教育,從傳授知識向培養能力轉變,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調查、探究等活動,課程內容也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內容,講求“未來性”,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升學目標或就業需求,而是要立足于未來職業和進入社會的需要。《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普通高中將不再文理分科,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而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興趣愛好,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按照要求學生所選的科目都應是與他們的發展前途密切相關的[7]。比如將來想學醫學、藥物、林業等專業的學生,必須選修生物。學生在選課時就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目,高考填報志愿時可以填報自己熱愛的專業,為將來從事自己喜愛的職業打下基礎。
2.4終身教育的性質
隨著技術的革新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必須不斷更新知識、觀念,學習新技能,以應對自己的職業角色和生活。終身教育強調人的一生必須不間斷地接受教育和學習,培養人們保持應變能力,這與職業生涯教育是一致的[8]。職業教育體現的是層次上的連續性和形式上的多樣性,即為學生提供終身職業生涯發展的支持,并采取多種方式滿足學生在就業、轉業、創業等方面的理論需求。按照終身教育的理念,實現學習與工作的有機結合,保證學生各學習階段和各類教育形式之間的暢通,逐步打破教育和職業之間的界限,實現教育的社會化和社會的教育化[9]。
3結語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職業教育,讓學生將所學科目與職業在腦海中建立聯系,找準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對職業和自身的優勢有全面的認識與了解,才能自發地做出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也讓學生對各職業角色有更直觀的認識,消除職業的神秘感,為未來將要從事的職業做好初步的心理和能力準備。
參考文獻:
[1]張凌詩.中美高中生物教材中關于職業生涯教育內容的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1-2.
【關鍵詞】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經濟建設,經濟發展,結合方法
1、前言
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高等職業教育在為我國培養優秀技術人才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高等職業教育能夠直接地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對當地的經濟建設發展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從這一方面來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當然還有挑戰。關于高等職業教育如何與當地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這一論題,本文從三個層面進行論述,即高等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的重要意義、高等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策略。
因此,加強高等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對于高等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建設來講都有較大的意義。然而,許多地方政府并沒有重視起高等職業教育的作用。對于我國一些地區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發展滯后現象,以經濟建設帶動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服務于當地經濟建設發展是一個雙贏的舉措,是值得人們花費精力去研究、推行的一個課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選擇高等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的方法作為研究對象是一定的教育意義的。
2、高等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的必要性分析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存在的意義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地方經濟掃展,需要引進外資,而外資的引用需要人才的支持。技術型人才是人才構成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加強對當地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視,就是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的技術性較強,其教學內容的應用性較強,其培養出的人才具有較高的社會適應能力。
地方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人才是科學技術的重要載體,技術對于地方經濟發展與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缺少了技術型與應用型人力資源的支持,地方的經濟發展思路會被限制。高等職業教育是進行人才培養的重要教育形式,成功的高等職業教育會對當地的經濟建設有促進作用。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技術型人才與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從我國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現狀來看,社會對于高級的技術人員的需求較大。高等職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較大的人才培養任務,是解決社會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源困難的重要途徑。企業利用高薪聘請技術型人才,需要高等職業教育的配合。只有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出合格的人才,才能夠滿足當代企業發展的需求。但是,許多地方政府沒有重視起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作用,特別是沒有重視起其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重要作用。許多地方的企業出現了外資遷移的現象,主要原因就是企業的人才構成不合理,人才水平較低。
高等職業院校可以為企業的人才培養進行服務,需要了解企業的需求,開展新的教育需要企業與學校之間的聯系與合作。高等職業院校要對自己的教育目標進行明確,了解應用型人才與技術型人才是其培養的重點,將科學技術融入到這些人才的頭腦當中。高等職業院校的分布與地方經濟發展有密切聯系,經濟發展好的地方自然會有一些高等職業院校。但是,高等職業院校在其自身的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育資金的以及教學方法不足、專業設置不盡合理等問題。要滿足當地經濟建設的需求,高等職業院校不僅需要與企業進行聯系,更需要企業的幫助。
3、高等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的方法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它能將經濟與教育相結合起來,并且促進經濟與教育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對于當地的經濟建設來說,二者之間有著直接而又密切的關系,這種關系體現在相互作用、影響這一方面,即當地經濟建設發展可以為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機遇,而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能夠為當地經濟建設發展培養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兩者之間都有一定的制約關系,但當地經濟建設的發展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制約作用較高于高等職業教育對當地經濟建設發展的制約作用。將高等職業教育與當地的經濟建設進行結合,需要雙方共同做出努力。下面,我們就來對高等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簡要的分析:
3.1當地經濟建設發展需要依靠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當國家的工業發展處于初期時段時,對于勞動者文化素質要求也進一步的提升,在這個階段需要的更多的是一些具有一定技能、文化水平處于高中階段的勞動者。而當工業發展進入到產業布局規劃與產業結構調整階段時,就需要相當數量的高等文化水平的職業技術型人才,這樣才能與產業結構高度地匹配;那么,在這一階段,培養高等文化水平的職業人才就是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迫切要求,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提高當地勞動人員的文化水平與職業技能以滿足社會、企業的用人需求和發展需要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當地的經濟結構要達到不斷優化調整的要求,就要將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建設發展結合起來,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事業。
3.2提高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合理性
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其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是高等職業院校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就目前情況來看,不同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生源大多為本地區學生,學生畢業之后也會選擇留在本地。高等職業院校加強專業設置的合理性,使專業設置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相契合有利于解決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人才問題,更有利于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出的人才的個人發展。在每一個地區,都會有一個支柱型產業,這個產業受到地方政策的支持,其發展鏈條較為合理,對于當地的經濟建設具有促進作用。同時,支柱型產業對于當地的就業問題解決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因此,高等院校要針對當地的支柱產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進行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的設置。對于那些發展規模較大的非支柱型產業,高等職業教育院校也可以進行了解與考察,發掘一些受社會發展歡迎的專業。
3.3加強專業設置的特色性
高等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具有明顯的區別,其以專業知識為指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作為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其專業的設置要與高等教育的院校具有不同點。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可以選擇那些具有特點的專業化專業進行設置,促進社會分工的明確化。高等職業教育強調專業技能與職業特色。比如,對于一些果園業較為發達的地區,可以設置一些與農業技術相關的行業,滿足當地經濟發展的需求。
3.4加強高等職業教育與企業的合作
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較大,但企業更希望利用最小的投入來取得最有利于企業發展的人才。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向企業輸送具有高技術水平的人才,使企業的人才需求得到解決。但這些人才的培養缺少全面且科學的實驗場所與實習基地。企業與學校對于人才發展有著共同的利益,在資源上更具有互補性,加強產學研的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的重要手段。
因此,高等職業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企業要與學校進行溝通,讓學校以企業的需求為基礎進行人才培養計劃的制定。而學校也可以從學校發展與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讓企業為人才的培養打造一個實習基礎,提供一些資金支持。這樣的合作,對于高等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建設的結合具有促進作用。另外,高等職業院校還可以采取國外先進的校企合作方式。許多國外的大學與企業加強合作,建立起一個中間機構,負責學校與企業的溝通交流。企業的管理者與技術人員走進學校課堂,為學生傳統技術與實踐知識。而高等職業院校也加強企業所需人才的培養。在國外,許多高等職業院校都建設在發展效益較好的企業周圍,利用企業的優勢實現人才的培養。
因此,我國也應當加強學校企業化模式的利用,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培養優秀社會人才。
3.5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需要面向全球經濟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不斷與國際接軌。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要不斷與國際人才培養模式接軌。首先,在高等職業教育的知識結構方向,高職教育要明確我國國情的發展,提高人才的外語水平,培養其專業的技術能力,使其了解國際貿易組織的基本規則,掌握一些國際性的經濟法律,提高法律意義。其次,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得人們對于當代人才的要求越來越豐富,能力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高等職業教育學校要對當代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先讓學生學會做人,再讓學生學會做事,之后引導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進行學習。最后,在品質教育方法。學生的個人素質對于其未來的發展具有直接影響。因此,高等職業教育要重視起學生的德育工作,引導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6加強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
一支高水平與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水平的重要。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水平,更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以及較強的實踐能力。與國外相比,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水平還明顯落后。在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需要具有博士學歷,還要具有五年以上的專業實際工作經歷。每一位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師都要具有兩個職業。對于發達國家來講,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教師教師是由專門的高等職業教育師范學校培養,其要求非常嚴格與明確。鑒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現狀,高等職業教育學校要認識到教師隊伍素質的重要作用。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想與專業技術發展。不定期對教師的專業素質與實踐能力進行考核,使教師建立起終身學習的意識。只有這樣,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教師水平才能提高,學生的發展才有所保障。
4.結語:綜上所述,高等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建設的結合,是企業發展與教育發展的共同需求。筆者從二者結合的必要性入手,對其結合的方法進行分析。希望以此來提高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對于當地經濟發展現狀的關注,利用正確的專業設置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高等職業教育要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并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就必須強化高等職業教育為當地經濟建設發展的理念,提升辦學水平,創辦特色專業教育,為當地經濟建設發展培養出大量的、優秀的、當地經濟發展所需的實用型技術人才;同時,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也離不開當地經濟產業與政府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李沛武,劉桂蘭.高職高專教育專業設置及其與地方經濟建設的關系[J].中國高教研究.2004(11)
[2]孫琳.21世紀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取向[J].職教論壇.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