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09:40: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生產技術指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工作目標
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關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突出鞏固糧食生產的精神,切實加強農業技術指導,抓好農業科技推廣和普及,努力實現農業生產新突破,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二、工作任務
1、科學規劃調整產業結構。按照宜糧則糧,宜棉則棉的原則,調優農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糧食生產擴種雙季稻,攻單產增總產,控制直播消減一季,提升糧食生產水平。棉花生產穩面積攻單產,推廣棉田套種。蔬菜生產推廣大棚時令蔬菜,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
2、突出糧食生產。以紅星、潘家、星光、下高四大板塊以及華錢路沿線為重點,實行集中育秧,嚴格壓單擴雙控直播,不能出現一丘一季,一塊直播,一處拋荒。其余區域鼓勵實行集中育秧、壓單擴雙控直播,提高種糧效益。
3、穩定棉花生產。推廣棉田套種技術,努力提高棉花單產,增加種棉效益。一是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規劃,連片成塊區域化種棉,杜絕旱水田雜花種植。二是大力推廣棉田套種技術,提倡棉田套種豆角、辣椒、西瓜等增加覆種提高效益。三是推廣棉田測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四是開展綜合防治病蟲,逐步推廣統防統治。
4、鞏固蔬菜產業。發揮城郊優勢,擴種蔬菜,大力發展大棚時令蔬菜,確保無公害蔬菜生產。重點提升治河居委會、紅光居委會500畝大棚反季節時令蔬菜的品質和產量。
三、工作措施
1、搞好農業科技培訓。堅持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印發科技資料和病蟲情報到村、組、農戶。
2、搞好廣播技術指導。根據農事季節堅持每周三開好農業生產廣播會,抓住各個生產環節及時指導全鎮農業生產。
3、搞好作物病蟲測報。在全鎮范圍建好6個固定觀察點,搞好病蟲測報,并及時病蟲情報指導全鎮搞好病蟲防治,把病蟲危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4、推廣十項農業新技術。在全鎮范圍推廣十項農業新技術:①測土配方施肥技術;②棉田套種豆角、辣椒、西、甜瓜高產栽培技術;③菜藕配晚稻高產栽培技術;④集中育秧高產配套栽培技術;⑤棉花稀植矮化栽培技術;⑥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⑦蔬菜無公害生產技術;⑧棉田減災防災技術;⑨油菜高產栽培新技術;⑩農作物專業化防治技術。通過推廣一系列新技術,力爭使全鎮農業生產實現全面增產增收。
四、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鎮成立農業生產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農業副鎮長任副組長,農技推廣中心人員、各村村主任為成員。由農技推廣中心具體負責組織全鎮農業技術指導和推廣服務工作。
關鍵詞:農技;指導員;建議
中圖分類號:S-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196
農業技術指導員的主要職責是推廣農業機械、示范農機設備的使用、指導農業技術的操作、培訓科技示范戶應用新技術、新品種等。農業指導員的工作任務這么繁重,所以就要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加強新技能的學習,注重業務能力的培養,在技術指導工作中要經常深入農民群眾中,并親自到作業田間去,盡心盡責做好技術指導員的各項工作。結合中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可知,農業生產的關鍵是農業技術,而農業技術的推廣與培訓就需要農技指導員參與,各級政府充分認識到農業技術的重要性的同時,也就要提高對農業技術指導員自身素質與技能的重視。
1 農技指導員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
農業技術指導員是直接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持的專業人士,他們屬于知識分子,也是農業耕種中的勞動人員。他們一般在戶外進行農業的實踐工作,然后根據農民的需求,向其推薦農作物、水產、畜禽的優良品種,并傳授與之配套的種養技術;也負責推廣農業機械、示范農機設備的使用、指導農業技術的操作、培訓科技示范戶。要建設現代農業,就必須加快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使農業發展轉為依靠農業科技和提高農民的技能。通過廣大農業技術指導人員向農民傳授科技知識和生產技能,能夠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和經營水平,提高農民群眾的綜合能力,推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地向前發展,從而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新進程,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 成為一名合格的農技指導員的建議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背景下,農業發展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而農技推廣工作又是農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為了更好地推動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的實施,成為一名合格的技術指導員,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2.1 依靠項目支撐,發揮作用
努力實施好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全面提升農技推廣體系的服務能力,筆者作為一名技術指導員,始終秉承“科技進村入戶,助力增產增收”的服務宗旨,健全農技示范推廣服務機制,真正發揮好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在農技推廣中的主導作用。并且要將建設補助項目的優勢之處發揮出來,借助這些項目的扶持,切實將農民的經濟收益考慮到農技推廣工作中,實現農業發展利益最大化。
2.2 抓好科技培訓,做好服務
農技指導員服務工作的質量與農民對農業機械技術的掌握程度緊密相關,因此農技指導員就要根據當地農民的接受能力、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選取與之相符的服務工作。比如,以農民為中心、以田間為課堂,開展好農業科技培訓,農技人員通過到田間現場授課、現場示范和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把各種技術傳授給廣大農戶,讓示范戶和輻射戶帶頭做,學著做,帶動周邊農戶跟著做,從而促進各項農技措施的推廣應用。
2.3 提高政治敏感度,明確方向
以十報告為指導,學習黨的各項政策法規。學好基本的政策法規和各種新技術、新知識,是做好技術指導員的前提。黨的十報告中指出,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表明農業、農村、農民是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是保持我國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前提和先決條件。農業工作者要重點領會十關于農業農村的會議精神,加大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加快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
2.4 強化自身業務學習,提升服務能力
農業技術的推廣主要是通過農技人員與農民群眾的交流,使農業科學技術得到更廣泛的運用,進而提高現代農業生產力。那么,農業技術人員就必須具備專業的農業知識和實踐能力,掌握好農業生產技術,懂得技術操作過程,并能組織實施試驗示范項目,才能更好地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通過幾次的培訓交流,筆者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提高了業務水平,明確了努力方向,掌握了綠色防控、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等新知識。
3 結 語
本文通過農技指導員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農業技術指導員的4個方面的建議:依靠項目支撐,發揮指導作用;抓好科技培訓,做好技術指導服務;提高政治敏感度,明確所要指導的方向;強化自身業務學習,提升服務能力。旨在為廣大投身于農業發展事業的農技指導員們提供一些意見與建議。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水稻;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
農業生產標準化是指根據市場需求通過制定產品標準和作業實施標準,把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納入標準生產和標準管理軌道的一項基礎工作,是農業發展新階段的必然選擇和現代化農業的迫切需要。水稻是我省第二大作物,其標準化技術與推廣工作在農業生產中至關重要,現就該項技術與推廣工作經驗介紹如下:
1 加強領導,搞好技術培訓工作
在推廣水稻標準化生產技術過程中,各級領導及技術干部應高度重視,導引廣大稻農的積極參與,制定當地水稻生產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和指導教材,在技術培訓上做到三結合,即水稻標準化技術講座與水稻規?;唵紊a相結合;與綠色食品生產相結合;農藝農機相結合,(旋耕、深翻、秋翻整地);在技術培訓上,根據品種特性及栽培要點,重點講關鍵配套技術環節,講因地制宜的良種、良法配套技術,訂單生產等內容,適當拉近農戶與重點糧食企業的距離,形成雙方互惠互利的局面,以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從而增強科技輻射能力。
2 搞好服務
根據農事季節,市、鄉鎮兩級農技人員搞好技術指導,同時在種子、農藥、肥料等物質方面也要做好服務,提供優良種子、水稻專用肥、各種新農藥等。特別是遇到不良氣候條件,水稻生長受阻等情況,充分利用熱線電話、發放技術資料、田間指導等方式,從插秧、施肥、田間管理等環節做好技術指導。
3 技術標準
3.1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積溫等生態條件,選用熟期適宜的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品種。井灌區應選擇耐冷性品種,蘇達鹽堿土區應選擇抗堿性品種;黑龍江省第一、第二積溫帶選用主莖13~14葉的品種;第三、第四積溫帶選用10~12葉的品種,保證霜前安全成熟。嚴防越區種植。種子純度不低于98%,凈度不低于98%,發芽率不低于85%(幼苗率),含水量不高于16%。每2年更新1次。
3.2種子處理 浸種前選晴天曬種1~2 d;篩出草籽和雜質、秕谷;浸種消毒、催長芽。
3.3秧田選擇 選擇園田地或背風向陽,水源方便的旱田。在水田育苗時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高臺地塊做秧田。
3.4育秧方式 采用大、中棚缽體苗或隔離層苗。
3.5床土配制 100 m2苗床用篩好的客土(沒施過普施特、豆黃隆、乙草胺的旱田土)或山地腐植土1.5 m3,壯秧劑7.5~10 kg與備好的床土混拌均勻。
3.6播種 當日氣溫穩定通過5 ℃~6 ℃時開始播種。一二積溫帶,4月10~25日播種;三四積溫帶,4月15~28日播種。缽體苗每盤播量65~70 g芽籽,隔離層育苗每平方米播量在400 g左右,紙盤育苗每盤播量在120 g芽籽,覆土0.5 cm,藥劑封閉后覆蓋地膜保墑。
3.7秧田管理 播種到出苗以保溫,保濕為主。秧苗1葉1心開始通風煉苗,一直到三葉一心溫度始終控制在25℃左右,其間注意澆水,缽體育苗必須天天澆水。移栽前3 d完全揭下棚膜。秧苗二葉一心期要注意防治青枯病和立枯病。
3.8本田整地及施肥 水田隔三年輪一次施用農家肥每公頃15~20 m3,每公頃用通用復合肥或水稻專用肥200~250 kg做底肥,翻前施入。插前3~5 d進行泡田、耙地、田面要達到寸水不露泥。
3.9插秧 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2 ℃~13 ℃時開始插秧,一般5月末結束。在中等肥力土壤上,行穴距為30cm×13.3cm(9寸×4寸);在高肥力土壤上,行穴距為30cm×16.5cm(9寸×5寸),每穴2-3棵基本苗。井灌、蘇達鹽堿土和北部地區,要適當縮小行、穴距,增加基本苗數。插秧質量:拉線插秧,做到行直、穴勻、棵準,花達水不飄苗,插秧深度不超過2cm。插后補苗。
3.10本田追肥 第一次移栽返青后追施尿素,每公頃75 kg左右,最晚不超過6葉期(6月初),促進低節位分蘗早生快發;第二次調節肥在7葉末到8葉末(6月)追施補充肥75~100 kg尿素。
3.11水層管理 插秧后返青前灌水要花達水,返青后一直到分蘗盛期灌1.5寸(淺水),并要圈水為主,增溫促蘗。有效分蘗終止期(7月初),要深灌3~5寸水或低澇地塊,N肥過多地塊排水曬田一周左右,曬后回復正常深水灌溉,以控制無效分蘗。水稻封行后的水管理以活水深水為主,到抽穗前8~15天期間要深灌,防止低溫造成花粉敗育(即障礙型冷害),抽穗揚花期淺灌,實行間斷灌溉,灌一次水,停灌幾天,再灌一次水,這樣輪回2~3次,8月末停灌,9月中旬排水曬田準備收割。
3.12防病 稻瘟病以預防為主,加強田間檢查,發現病情,立即控制發病中心,用富士一號、進口三環唑、施寶 克、甲基托布津等藥劑進行防治。
農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有效動力。而農業技術推廣是促進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保障,是提高農業效率,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可靠手段。基于此,結合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概念,探究現代農業經濟中農業技術推廣的作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
現代農業經濟;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科技成果
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是影響國民經濟的重要因素。近幾年,農業技術推廣得到專家與學者的關注與重視,充分顯示其在現代農業經濟中的作用,為現代農業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1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概念
一般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概念包括3個層面,即狹義的農業技術推廣、廣義的農業技術推廣及現代農業技術推廣。
1.1狹義的農業技術推廣
即以大學或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為依據,采用切實可行的方式推廣給農民,使農民能將新知識與新技能應用至農業生產過程中,達到增產的目的,并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1]。技術指導是狹義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特征。
1.2廣義的農業技術推廣
即在技術指導基礎上,增加產前咨詢指導及產后的銷售服務,對農民的培訓教育與組織農民經營均屬于該范疇。廣義的農業技術推廣是對狹義農業技術推廣的拓展深化[2]。教育是廣義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特征。
1.3現代農業技術推廣
指基于農業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作用下,通過多樣化形式,使農業新成果、新信息擴散至三農中,實現潛在生產力向現實生產力的轉變,推動三農綜合發展[3]。溝通與咨詢是現代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特征。
2現代農業經濟中農業技術推廣的作用
2.1農業技術推廣是傳播科技成果的紐帶
科技成果的傳播以農業技術推廣為媒介,將農業技術擴散至農業生產中,指導農民農業生產??萍汲晒寝r業專家與學者研究的成果,基于實踐基礎上得以歸納、總結和研發的農業成果。如何有效將農業科技成果傳播至農業生產中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農業技術推廣作為推廣農業科技成果的媒介,充分發揮著其在現代農業經濟中的紐帶作用。
2.2農業技術推廣對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具有促進作用
農業科技成果的最終目的在于轉變現實生產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變過程中具有促進作用。農民以農業科技成果為指導,優化農業種植技術與生產技術,以農村農業發展實際情況為依據,實現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變,為農村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3農業技術推廣有利于新科技成果的創造
若想滿足農業生產力發展需求,解決農業經濟發展的問題,應以農業技術推廣情況為依據,充分發揮其在農業新技術成果研發中的創造作用,促進農業進一步發展。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熟知農業技術推廣情況、農業技術存在的問題以及農業發展狀況,為研發新科技成果提供依據,保證農業科技成果研究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2.4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民綜合素質具有教育作用
農民的綜合素質是影響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因素。諸多農民仍沿用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增加了農業技術推廣難度。利用農業技術推廣的教育作用,結合多樣宣傳方式,使農民接受并認可農業技術推廣。
2.5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業方針、政策等的制定具有參謀作用
基于農業技術推廣作用下,農業技術推廣員充分掌握了農業技術推廣現狀、存在問題及農業發展基本狀況,為制定新的農業方針及農業政策提供依據,是農業科技成果再完善的基礎,是實現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橋梁。
3小結
農業技術推廣是促進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保障。因此,農業生產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推廣在現代農業經濟中的紐帶作用、促進作用、創造作用、教育作用和參謀作用,推動農業發展。
作者:蔣洪元 單位:云南省巧家縣老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劉劍飛.農業技術創新過程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強三農工作,先后制定了許多具體政策解決農村問題,使農業得到加強、農村得到發展、農民得到實惠,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創造了重要條件?!鞭r業的科技含量得到較大提高:雜交水稻、雜交玉米、良種小麥的種植,得到普遍推廣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糧食產量;城鎮周邊大棚蔬菜種植技術逐漸推廣,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農民收入顯著增加;桑樹、果樹的嫁接技術在農村普遍推廣,提高了產品質量,增加了經濟效益。新的生產技術得到較大的推廣:免耕法、水稻拋秧、溫室育秧等。農產品深加工有一定的發展,各地農村建起了一批中小型農產品加工廠,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農民的收入。2008年,全國農民收入達到人平達到4761元。
但是,“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后,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一是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低,科技含量低,經濟效益差:糧食生產上,除水稻、玉米、小麥等使用了良種,其他糧食作物基本停留在過去傳統的品種上,不僅沒有多少改良,還有退化的現象,產量低、效益差;種植經濟作物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有減少的趨勢,如甘蔗、花生,種植面積都在減少;農業生產技術落后,很多地區沒有使用機器耕作,勞動生產率十分低下。
二是土地的土質結構破壞嚴重:農民過去使用農家肥、土肥較多?,F在,農民種地普遍使用化肥,播種時用磷肥做底肥,催苗用氨水、尿素等化肥,除草用除草濟,有的還使用免耕法,致使土地土質結構破壞、板結越來越嚴重,肥力越來越差。
三是農業用地減少:有的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侵占農業用地,成為農業用地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有的農民新建住房求寬求大,占地幾百平方米,院壩占地更寬,成為農業用地減少的又一個重要原因;有的地方,修公路、建工廠,根本不考慮節約用地,以自己方便為出發點,大量占用優質土地;人死后,農村絕大部分采用土葬,有的甚至修建活死人墓,也占用不少土地。
四是農田拋慌越來越嚴重:農村中有的全家外出打工,致使農田拋慌;有的家里主要勞動力外出打工,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能種多少種多少,致使農田部分拋慌;有的以搞某建設為名,在城鎮附近圈占大片優質土地,而不及時進行建設,將土地拋慌數年,甚至更久。
二、當前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社會穩定發展的保證。當前,發展農業生產具重要的意義。
第一,農業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糧食和副食品,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生活保證。民以食為天,吃飯第一。“必須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币鉀Q十三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必須堅持自力更生的方針,努力發展農業生產,增加糧食產量?!稗r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穩定就沒有全國繁榮穩定,沒有農民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全面小康?!鞭r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
第二,農業要為工業的發展提供生活資料、原料和廣闊的市場。“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養活工人,還談什么發展重工業?”工業發展,需要的糧食和副食品要依靠農業提供,沒有農業的發展,工業發展就沒有保障。農業要為工業特別是輕工業提供原料和廣闊的市場。我國曾經在相當長的時間中鼓勵消費、刺激消費,而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就在于農村經濟不發達、農民經濟收入低,農村廣闊的市場沒有很好地啟動。而在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中,我國采取給農民補貼的方法,組織家電產品下鄉,為電器產品開辟了廣闊的市場,我國的電器生產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新的發展。
第三,我國的農產品仍然是外貿的重要產品。2006年我國農產品出口近300億美元,2008年雖然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我國農產品出口仍然突破400億美元。
其四,發展農業生產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保證。發展農業,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必要的農副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要,是加強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
農業發展了,基礎打好了,就為工業發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保證。
三、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的構想
一是選拔懂科學技術的人才擔任農村各級領導干部?!胺€定和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普及,開展農民技術培訓?!碧岣咿r業科技含量,必須選拔懂科學技術的人才擔任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發揮他們的特長,成為農村推廣應用新科學、新技術的帶頭人,帶領農民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梢约哟髲拇髮W選拔優秀畢業生到農村擔任鄉(鎮)、村干部的工作,特別是學習與農業有關專業的大學優秀畢業生,可以優先免試安排到農村擔任鄉(鎮)、村干部,為提高農業科技含量開拓道路。
二是搞好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的科學規劃??茖W規劃是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的基礎,也是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的方向。各級黨政領導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確切地了解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規劃。為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繪制藍圖,明確方向,奠定基礎。
三是搞好試點,樹立榜樣。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必須搞好試點,樹立榜樣,以榜樣的力量,推動工作的發展。各級、各地都應該建立自己的試驗基地,及時把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引進在試驗基地應用,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組織相關的人員參觀學習,掌握有關技術,及時推廣應用,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
四是加強對農民生產的科學技術指導?!稗r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進步”。目前,各個鄉(鎮)都有農業技術指導站,縣有農科所,省、市有農科院,已經形成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應用的體系。但是,這個體系的作用并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來。農民種地仍然靠傳統的經驗,許多先進的生產技術,沒有及時地推廣應用,停留在研究所,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因此,加強對農民生產的科學技術指導十分必要??梢圆捎脤訉迂撠?環環相聯,責任到人,包干農戶,績效掛鉤的方法,把農業科技人員與農戶緊密地聯系起來,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使粗放型農業向集約型農業發展。
五是積極開展農副產品的深加工。目前,農村出售的農副產品,絕大部分都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初級產品,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如果把農副產品加工成成品出售,消費者購買后直接使用,既提高了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又方便了消費者。必須“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升級,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培育知名品牌?!备鱾€鄉(鎮)領導必須深入實際,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宜發展什么就發展什么,不宜發展的就不要去硬搞?!苯⑥r副產品深加工企業,把自己的農副產品加工成成品,為農民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而“工業必須支援農業,促進農業現代化。”為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提供技術支持。
六是建立大學加農戶的生產體制,把大學的科研成果與農民的生產緊密聯系起來?!凹涌燹r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農科教結合,支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同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開展多種形式技術合作。”建立大學加農戶的生產體制,把大學直接與農村農戶聯系起來,分片包干,大學的教師、學生深入農村,到每個農民的田間地頭給農民傳授新科學新技術,指導農民科學種田,把科研成果盡快地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推動農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運行機制;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01-0200-02一、引言
農業技術推廣是“通過說服、培訓和提供信息等非強制方式幫助農民改進生產技能,發展農業生產”。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傳播科技創新成果和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重要組織,在確保農業技術從實驗室到達田間地頭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目前,渝東北翼通過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以圍繞主導產業,以農民需求為中心,抓住核心農戶開展技術推廣,使該地區在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及為農服務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過,就整體而言,渝東北翼要實現“科學發展、富民興渝”,任務還很艱巨,“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應用服務體系”,提高渝東北翼農業質量與效益,增強農業國際競爭能力,對于欠發達階段和欠發達地區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迫在眉睫。
國外學者對農技推廣體系的構建及運行機制的專門研究較少。有學者認為,一個擁有廣泛影響的推廣體系是以研究和推廣的密切合作為特征的。在國家層面上,必須有一個研究和推廣密切合作的協調機制。在地區層面上,能使研究成果適應當地情況則是十分必要的。Uwe Jens Nagel(1997)在對組織推廣的另外方式的研究中,特別提到單一的以政府部門為基礎的推廣體制,一方面由于在其組織服務中存在等級和高度,而阻礙其實現最大潛能;另一方面也因經濟、社會心理和技術原因而無法普及到其潛在的大多數客戶。國內對于農技推廣的研究較多。黃季等(2000)認為,農技推廣體制不合理,由上到下的、行政命令式的推廣方式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農技推廣體系上聯上級農技推廣機構,下聯基地農戶的推廣體系,是我國農技推廣的基礎力量和關鍵環節。
國內外同時期農業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四化”同步推進,當前必須以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大力培育農村新型市場主體為抓手,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提升農村整體科技素質和產業發展水平,因地制宜發展效益農業。唯如此,渝東北翼現代農業發展才能實現“彎道超車”。
二、渝東北翼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運行機制分析――以萬州區為例
(一)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運行概況
一是機構建設。區級設有果樹站、多經站、農業技術推廣站、植保植檢站、種子站、土壤肥料技術指導站等18個站(所)、學校。鎮(鄉、街道辦事處)有51個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在管理體制方面,區級推廣單位,直屬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鎮(鄉、街道辦事處)推廣機構實行“以塊為主,以條為輔”的雙重管理體制,即“三權”(人、財、物)歸鄉鎮管理,業務上接受上級部門的指導。區級和鎮(鄉、街道辦事處)事業站(所)和農服中心都是獨立法人事業單位。二是在編人員。全區有編制1510人,在編農業技術人員1313人(種植業),其中:區級345人,鎮(鄉、街道辦事處)級968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有744人,中專及高中的561人,初中及以下學歷8人,農業推廣研究員8人,高級職稱的有100人,中級職稱2867人,初級職稱376人。技術人員年齡結構為50歲以上的占10%,30-50歲的占80%,30歲以下的占10%。三是經費來源。區、鎮(鄉、街道辦事處)兩級農技推廣機構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工資由財政安排解決,有少量人員是差額撥款,還有部分自收自支人員。
(二)農業技術推廣運行機制分析
1.精心組織與實施
在農業部和市農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區各級領導和部門對項目工作高度重視。一是成立了以區分管農業的副區長為組長,區農委、區人事局、區財政、區發改委等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項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由區農委科教科、果樹站、農技站、多經站、農廣校、信息中心、三峽農科院水稻室等相關科室站所抽調精兵強將組成,負責項目實施工作。15個項目鎮、鄉分別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負責科技示范戶的海選、技術指導員的選聘、技術培訓等工作。區項目領導小組分別與鎮鄉、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簽訂項目責任書。區項目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審定項目實施方案,檢查項目工作進展情況,研究部署工作,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二是成立技術專家組。由區果樹站站長任組長。專家組共14人,其中:研究員4人,高級農藝師10人。專家組有蔬菜專家2人,果樹專家6人,農技專家4人,植保專家1人,土肥專家1人。專家組負責項目實施方案的制定,柑橘、水稻、蔬菜、獼猴桃四大產業技術方案的制定,解決生產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三是嚴格把關,選聘素質高,技術能力強的技術指導員。按照項目要求,區級選聘34人,鎮鄉66人。四是海選1000戶科技示范戶,示范戶手冊發放到戶,示范戶門牌上墻。培育10個試驗示范基地,面積17500畝。
為不斷提高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擴大“農業”品牌效應,切實推進我縣有機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結合我縣實際,經縣政府同意,現就年我縣有機農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進有機農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有機農業是按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獸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農業技術進行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質量,特別是對有機農產品生產特別關注,期待更多的綠色、生態、環保、健康、安全的農產品滿足物質的需求。目前,我縣有機農業剛剛起步,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的單位和合作組織11家,生產綠色食品的單位和合作組織5家,生產有機農產品的單位和合作組織8家,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3000余畝,普遍處于自發的生產階段,存在著生產標準不統一、生產技術不規范、認證機構不一致、基地管理不落實、監督管理不到位、市場準入不嚴格、產品質量難保障等問題。因此,各鄉鎮(街道辦)、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有機農業對于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科學規劃,強化措施,全力推進有機農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指導思想和建設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進一步完善推進有機農業體系建設,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強化管理、打造品牌,全面提升農產品生產質量,建設京津濟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
(二)建設目標。到年,全縣建立健全有機農業生產技術服務體系和產品質量管理體系,有機農產品知識得到基本普及。結合創建現代農業示范縣,規劃建設8個面積在1000畝以上、達到國家標準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結合兩區同建,每個鄉鎮(街道辦)至少發展兩處高標準有機農業示范園區;發展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1.8萬畝,畜禽水產品達到5萬頭(只),重點發展蔬菜、糧食、畜禽、小雜糧、干鮮果品等有機農產品,新增認證有機(轉換)農產品48個。
三、強化措施,扎實推進
(一)搞好有機產業規劃。重點發展“齊歐西紅柿”、“齊歐黃瓜”、“齊歐韭菜”、“興隆大蒜”、“臨盤西紅柿”、“臨盤西瓜”、“理合西葫”、“理合芹菜”等蔬菜瓜果品牌產業;圍繞福潤禽業、六和食品、金鑼肉制品、臨盤魚鴨混養,重點發展畜禽有機產業;圍繞引黃灌渠、利民水庫、徒駭河、沙河、紀家干溝等水源地,重點發展黃河鯉魚、草魚、羅非魚等水產有機養殖產業;圍繞理合冬棗發展有機林果產業;圍繞我縣優勢作物和特色作物,大力發展有機面粉、馬鈴薯、雜糧等特色糧油產業。
(二)加強基地建設。一是支持企業建基地。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自建基地,或非農企業投資基地建設,鼓勵企業強強聯合建設基地,以多種形式為農民提供種子(苗)、有機肥(飼)料、生物農藥和技術服務,統一訂單、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統一收購。二是支持專業村、專業合作組織建基地。每個鄉鎮都選擇1至2個特色產業,每個專業村、特色村都要確定1至2個優勢農產品,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路子,鼓勵農民采用土地承包、租賃、入股等形式流轉土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三是注重發揮大戶能人的示范作用,鼓勵種植大戶、科技能人帶頭建設基地,形成一人帶一村、一村帶一片的能人效應。
(三)搞好技術指導。各職能部門要完善技術推廣體系,培訓技術骨干,建立技術網站,搞好技術服務,確保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根據國家標準編制本行業的有機農產品生產標準及操作規程。選擇國家認可的、有資質、信譽好的認證機構,積極鼓勵企業、合作組織和個人申請基地或產品認證。
(四)加大監管力度。各鄉鎮(街道辦)對有機農產品(包括林果、畜產品、水產品、蔬菜)生產、加工、銷售和認證進行調查登記,建立生產檔案。對管理規范、質量達標、認證有效的基地、產品,確保質量,提高效益;對基本達標的,跟蹤監控,限期整改;對假冒偽劣及貼牌產品,加大媒體監督曝光力度,嚴肅查處,追溯源頭,嚴禁入市。要加強對生產基地產品、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生產技術規程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檢查。
四、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扶持力度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以分管副縣長任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全縣有機農業發展及品牌創建工作規劃、指導和督查工作。
(二)嚴格落實責任。有機農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縣發改局要把創建有機農業基地,作為我縣農業發展的重要項目,積極爭取立項;科技部門要將有機農業綜合技術研究與示范列入重點科技計劃項目;財政部門要積極籌措資金,支持有機農業發展,對基地建設成效大、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能力強的優先給予扶持;農業、林業、畜牧、蔬菜、水產部門負責本行業有機農產品相關標準制定、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規劃、建設與技術指導,以及有機農產品品牌的審核申報;環保、糧食、食品藥品監管、工商、質監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推進有機農業發展的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