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17:28: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基本財務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企業要想節約投資成本,建造高質量、高速度、低造價的固定資產,要充分發揮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作用和優勢,必須利用基本建設財務實現對工程建設所需資金流向的全方位控制及對工程概算、預算、決算的全過程監督。目前多數企業由于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工作基礎薄弱,管理經驗有限,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總體水平不高,基本建設管理工作仍存在許多問題,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各項職能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如何做好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工作,有效節約基本建設投資成本、提高投資效益,是各投資主體單位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
一、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定位
基本建設財務管理不是單一孤立的財務管理工作,更不是簡單的報報賬、付付款等基礎性的會計工作,而是一個系統性的、與項目管理密不可分、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財務活動。需要參與立項階段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階段概算編制、組織實施階段預算控制、竣工驗收階段決算審核等全過程。
工作與職責具體包括如下方面:第一,參與項目可行性研究評估分析,從財務管理角度對項目進行可行性評價,為決策層提供財務數據支撐;第二,配合項目管理部門參與概算編制工作;第三,監督預算執行,對預算執行率進行計算、對年度投資計劃執行情況進行分析;第四,組織工程資金申請、使用、支付工作;第五,完成賬務核算,及時進行基建賬務處理工作;第六,對工程結算中有關財務數據的正確性進行復核;第七,編制月度、季度、年度各類財務報告;第八,制定并完善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制度;第九,監督合同執行情況、招投標情況及實物驗收情況,及時掌握工程進度。
二、目前企業基本建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基建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部分建設單位忽視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工作,注重爭項目、爭建設,不抓內部財務管理;部分建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未落實基本建設專帳核算原則,基本建設帳套與企業生產經營帳套混在一起,造成會計核算不規范,工程投資成本計量不準確,甚至無法識別投資成本與企業生產成本;部分建設單位基本建設資金與生產經營所需資金交叉使用,互相挪用,嚴重違背了專款專用原則,監督約束機制失控。
2、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制度相對滯后
現行的基本建設會計制度是1996年1月1日執行的《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經過近20年的發展,現行制度個別條款不能完全適應基本建設主體投資多元化的需求,在新制度尚未出臺前舊制度又不適應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無章可循的被動局面,從而導致管理上的千差萬別、參差不齊。
3、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復合型人才不足
現行多數企業基建財務管理單純依靠一個基建會計來完成,甚至有些企業認為基建財務是臨時的,沒有必要配備專職的基建會計,而由其他財會人員兼職基建會計。對于已配備基建會計的企業,往往也沒有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業務培訓。因此基建會計只熟悉財務業務,不懂工程概預算、投資估算等方面的知識;而工程概預算管理人員只懂得工程概預算,不懂財務基礎知識。對于既熟悉財務專業又了解工程概預算的復合型人才極其匱乏。隨著基本建設行業的發展進步,迫切要求基建財務管理工作除了要具備基本的財務知識,還應當了解一些基礎的項目概預算知識及工程管理知識,否則無法勝任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概預算監督、項目決算財務數據復核等財務管理工作。此外,基建會計不同于其他會計,基建會計的特殊性在于要經常親臨工程現場,隨時掌握工程形象進度,保證工程進度與財務支出的高度吻合。
4、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監督作用乏力
部分企業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監督作用乏力。對合同執行情況監督不嚴或者存在缺失,未按合同節點支付工程款,未履行招投標程序而簽訂合同,未履行審批手續及簽訂補充協議而隨意變更合同規模等等。特別是對招投標管控工作尤為重要,部分企業對招投標工作不重視,應招標而不招標或者不按規定招標,都會降低招投標效力,導致投資成本的虛增,甚至可能滋生腐敗土壤。
5、可行性研究分析不到位,引起決策失誤
可行性研究是決定投資是否上馬的必備程序,可行性研究分析不充分往往給決策層錯誤的信號,容易導致決策失誤。同時個別企業決策層在決策時往往帶有個人主觀色彩,一人決定,沒有通過集體決策,違背“三重一大”制度的精神,更容易導致決策失誤。
三、解決基本建設財務管理有關問題的對策
1、發揮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監督作用
越是投資大的項目,基本建設財務監督越顯重要。一個基本建設項目從建設到投入使用,需要經過項目規劃、項目報建、項目設計和預算、項目的招投標、施工管理、工程結算和工程竣工審計驗收等多項環節。每個環節都有較為嚴格的審批和操作程序,每一個環節操作的正確與否,都將直接影響到整個項目建設的成敗,而且每個建設環節都與基建財務的管理有著極其緊密的關系。因此,加強對基建項目建設中每個環節的監督和對基建財務的全程監督,都將具有極其重大意義。一旦這樣的監督功能失效,基本建設管理中一些不正常的、潛在的問題將會出現,還可能出現違法違紀現象,國家財產將會遭到極大的損失。對于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監督控制,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強資金支付控制,在日常管理中堅持“六無六不”原則,即無立項批復不付款、無資金計劃不付款、無招投標或比價程序不付款、無合同審批簽訂不付款、無變更補充協議不付款、無工程結算不付款(到結算節點)。對于重點項目可嘗試建設資金的統一管理,統一機構人員,統一財務結算和竣工決算。由此形成對企業資金運行控制的統一制約機制,從而規范資金管理,保證資金安全。
2、加強基本建設財務基礎工作
各企業建設單位在注重爭項目、爭建設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基本建設財務基礎工作,建立獨立的基本建設帳套,堅持“專帳核算、專戶存儲、專人管理”三專原則,規范會計核算及賬務處理,提高財務報告編報質量,特別是資金申請表、工程進度表、資金到位情況表、對外付款審批表等報告的編報質量,分離混合在一起的基本建設與企業生產經營賬務處理業務,保證基本建設業務與企業生產經營業務完整、有序、明晰;同時要建立健全基本建設、固定資產投資組織機構,進一步明確各組織機構之間的職責分工,確保各職能部門既有分工又有協作,促使財務工作置于項目管理各環節之中,與其他組織管理機構形成一體。
3、推進基本建設財務制度建設
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制度有很多,有地方的、有行業的,也有部門的,總的說來比較繁雜,但無論哪類財務制度都應當在國家最權威的制度框架下制定的。因此,作為企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各項基本建設管理和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法規和制度。同時在嚴格執行國家基本建設管理法規和制度的前提下,結合本單位實際,建立、完善、補充適合本單位發展需求的基本建設管理具體規章制度,包括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資金管理、預決算管理、招標投標管理、工程竣工審計管理等制度。鑒于基本建設工作的特殊性,企業還應當嚴格執行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公開制度。對工程的概算、工程招標、工程決算等情況要向群眾公開,向社會公開,自覺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
4、提高對部門預算和基本建設項目庫管理制度的認識
部門預算是杜絕基本建設項目投資超預算的有效方法,項目庫管理制度是防止基本建設項目濫建設、亂建設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部門預算編制質量的首選方法。“沒有預算,就沒有支出”的理財觀念日趨深入人心,科學的、精細的理財理念已初步形成,但舊的理財觀念還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的領域影響著企業,使當今的人們還沒有完全從舊觀念的陰影中走出來,去接受全新的觀念,去徹底地改變認識。因此,我們應當加大對新制度、新觀念的宣傳力度,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對部門預算和基本建設項目庫制度的學習和培訓,尤其是抓好對財務管理人員和領導干部的學習和培訓,要從理論上、思想上和認識上多下功夫,提高對部門預算和基本建設項目庫管理制度的認識,徹底轉變觀念。
5、重視對基本建設財務管理人員的培養
企業應當設立專職的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合理安排對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培訓,特別是對工程概預算基礎知識的培訓,通過學習培訓,培養既懂財務知識又了解工程概預算基礎知識的復合型財務人員。若在內部無法調配或者無法通過培訓解決的情況下,可嘗試從外部進行人才引進;適當時企業也可組織對工程概預算人員進行最基本財務知識的培訓。
6、貫徹中央關于”三重一大”決策制度
對于重大投資必須做好項目可行性的充分論證工作,注重投資效益,杜絕不必要的投資或重復性投資。在投資決策程序上,應當推行民主管理,實行集體決策,避免少數人的主觀臆斷,避免決策失誤。
7、實施有效的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
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是實施內部會計控制的基礎,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關鍵組成部分,基本建設財務管理一旦失控,將會給企業帶來極其嚴重的后果,甚至是無法估量的損失。因此,必須將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工作納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參考文獻】
[1] 王釗:企業基本建設項目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完善措施[J].經濟研究導刊,2014(28).
[關鍵詞]財務管理 教學 改革措施
[作者簡介]李俊義(1969- ),男,內蒙古赤峰人,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為高校財務管理。(吉林 吉林 132021)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32-0137-02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與方式不斷變化與革新,也要求“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與時俱進,與之相適應。但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仍沿襲學科課程的知識體系內容,教學方法仍以教師講授為主,與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嚴重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改革迫在眉睫。
一、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凸顯的問題
1.“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講解、課堂灌輸、課后鞏固是目前高職“財務管理”教學的常態,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師主動教,學生被動學,學生只是被動地記憶,不參與知識的創新與重組,能力亦無從生成,導致學生成長中知識與能力的割裂。
“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重點應是管理,財務是管理的內容與范疇,是管理的定語。管理在表現上是一種行動,體現的是能力與素質。要讓學生具備財務管理的能力與素質,僅僅靠課堂講解財務管理知識是辦不到的。可見,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解決的是知識的解釋、公式的推導以及數字的計算,把能力排除在教學內容之外,因此不能滿足現在高職培養目標要求。
2.實驗設施缺乏。“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實驗設施不足,主要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客觀原因是經費緊張,導致學校內部的財務管理實驗室和實驗平臺建設滯后,但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觀因素是導致大部分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實驗設施缺乏的主要原因。傳統的“財務管理”的學習,主要是知識的記憶,學習工具就是書、紙和筆,學習內容和方式就是記住知識、理解理論、計算數字。這樣的學習是不需要實驗室與實驗平臺的。因此,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是“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實驗設施不足的真正原因。更確切地說,高職院校對“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內容與目標的認識偏差是主因。
3.實踐教學缺乏。如果將“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內容定位在財務管理知識與方法,實踐教學就會成為雞肋,成為擺設。目前,由于“財務管理”課程的定位偏差,大多數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的實踐教學都不盡如人意。實踐教學環節的忽略與缺失,導致學生知識、理論與具體崗位能力相脫節,學生迫切需要的財務管理能力不能得到鍛煉和提升,背離了高職教育的基本要求。
4.教師素質有待提高。高職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是具備“雙師”素質。“財務管理”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財務管理的理論知識,還應該具有較強的財務管理實踐能力。不僅能夠站在“場外”指導財務工作,而且還能親自下到“場內”完成事務性財務工作。由于大多數高職院校建校史較短,許多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師很大一部分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的,沒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實踐,因此大多數“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師還不具備“雙師”素質。
二、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1.改革教學方法。“財務管理”課程,在學生掌握知識、理論的基礎上,提升能力與素質是教學的基本要求。在這樣一個總的原則下,應綜合運用各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對財務技能的掌握。(1)問題驅動教學方法。問題驅動教學方法的關鍵在于設計一個學生感興趣并且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教師設計財務管理問題,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不僅掌握了財務管理知識,同時更鍛煉了財務管理能力。(2)案例教學方法。針對教學內容,財務管理課程可以通過閱讀、分析、討論財務管理案例并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從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案例教學,要求教師要針對教學目標選案例。對案例分析思路、重點關注問題以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識偏差,教師要有預案。(3)項目教學方法。項目教學就是讓學生相對獨立地完成一個任務項目。從信息的收集到方案的設計選擇、計劃、實施以及完成后的評價,都由學生具體負責。教師在學生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只起到咨詢、指導與解答疑難的作用。可以將“財務管理”這門課程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目標用一個個項目貫穿起來,學生通過完成這一系列項目,掌握“財務管理”課程的知識、能力與素質。(4)模擬教學方法。針對“財務管理”這門課程,模擬教學方法要求高職院校要加大“財務管理”課程實訓基地建設,模擬企業真實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改學生身份為職業人,創設真實的財務管理情境,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遇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完善實踐課程體系。財務管理是重在“管理”的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是保障“財務管理”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根據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的要求,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建設應該包括四大類內容:(1)基礎實驗類。顧名思義,基礎實驗類課程是為專業課程實驗服務的。目的是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
能進行訓練,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可針對財務管理軟件的功能和使用設計一系列任務項目,例如財務管理基本表格表的創建,各類財務圖表的繪制、財務管理各類公式的使用等,基礎實驗類課程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的計算機財務管理應用的基本操作技能。(2)專業實驗類。專業實驗類課程是為學生專業能力提升服務的。目的是使學生由門外走進財務管理的殿堂,由表及里完整、清晰地認識財務管理專業。專業實驗類課程針對財務管理專業目標要求,將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化設計一系列實驗項目,現在已經實現了財務管理電算化,因此上述項目都通過財務管理軟件完成。通過這些實驗來訓練提高學生財務管理基本原理與知識掌握程度和熟練應用能力。(3)綜合實驗類。綜合實驗類課程是為培養學生綜合的財務管理能力服務的。目的之一是使學生掌握在計算機環境中建立財務管理模型的方法、技術和實現手段。目的之二是訓練學生綜合運用各類財務知識為企業經營決策進行財務分析的能力。(4)模擬實驗類。模擬實驗類課程是為了鍛煉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服務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體驗企業實際運行的過程。“沙盤” 模擬演示教學就是用直觀的“沙盤”來演示企業生產、經營運行狀態,采用角色扮演、場景模擬等方式,使學生在模擬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從事資金籌措、投資分析與決策、收益分配等財務活動。在演示實驗中,通過角色扮演,學生有充分的自由來嘗試企業財務管理的重大決斷,并且能夠直接看到結果,讓學生全面檢驗自己的決策能力。
3.完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加強職業實踐。校內實訓基地解決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雖然有綜合類的實訓項目,有模擬類實訓項目,但無論怎樣綜合,怎樣逼真模擬,都和生產實際有差距,學生心理承載的責任與壓力與真實的職場不同。因此,在走上真正的職業崗位之前,以準職業人的身份參與企業真正財務管理實踐是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必不可少的一個實踐教學環節。因此需要學校與企業事業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完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與企業簽訂職業實踐協議,加強學生職業實踐教學環節,彌補校內實驗教學的不足。(1)頂崗實習。頂崗實習就是學生以學生的身份參與、體驗真實崗位上的工作內容和要求。頂崗實習為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里接受鍛煉創造了機會,也為企業和畢業生雙向選擇提供了機會。要求學生了解實習單位生產經營的基本情況,掌握實習單位財管政策的選擇和生產經營活動的管理核算方法,具備獨立從事財管工作的崗位技能,撰寫財務管理畢業實習報告,使學生能及時適應企業財務管理崗位的實際工作。(2)崗位工作。崗位工作就是學生以準職業人的身份參與、體驗真實崗位上的工作內容和要求,承擔具體的工作內容和責任。學生在此期間的心理體驗是強烈的,對其基本素質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和檢驗有效而實在。
4.提高教師執教能力。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執教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培養質量。基于高職院校的現狀,對財務管理這門課程而言,沒有企業財務實踐,從學校到學校的教師是不能勝任“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工作的。因此,學校一方面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將任教教師送到企事業單位頂崗實踐,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可從企事業單位財務人員中招聘教師或聘請兼職教師,來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執教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大發展的時間僅有十余年,但在教育觀念上卻經歷了從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從知識導向到工作、就業導向的襲擾變革,這種變革是深刻的、顛覆性的。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凸顯的問題是這場變化中一個小小的縮影。但不管如何變化,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提升素質都是教育永恒的主題。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本文是以“能力本位”觀課程論為主導,力圖貫徹以就業為導向,以全面素質為基礎,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的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的課程改革指導思想。研究了五年制高職教育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基本要求、路徑和改革指向,并對主干專業課程的改革方向進行分析,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重組、整合與精選、凝練,對構建先進性、職業性、科學性,特色化的課程內容體系提出了研究結論。
五年制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在構建新型專業課程結構體系的基礎上,打破學科性課程的約束,從“能以就業為導向,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的職業教育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目標出發,以“學生愿意學、教師教得輕松、教學效果好”為原則,以制定課程標準為載體,優化、整合、建立能適應職業教育特色要求的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本文是以“能力本位”觀課程論為主導,對五年制高職教育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優化整合,以及部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重組、整合與精選、凝練,提出自己的看法。
1.五年制高職教育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改革和優化的基本要求
1.1 把握五年制高職的本質特征
五年制高職是屬于初中后學制五年的高等職業教育,是實行五年一貫制培養的高等職業教育,姓“高”、名“職”、字“五年一貫”是五年制高職的本質內涵。因此,在改革和優化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時,應把握“職”字、認知“高”字,用好“五年一貫”。
把握“職”字。就是在構建課程教學內容體系中,應牢牢把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指導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突出培養生活能力和職業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順利就業和職業發展服務。
認知“高”字。就是構建的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應體現為“三高”特征:培養目標的定位是“一線的應用性高級專門人才”;專業教育主要是高新知識技術性教育,前沿性技術、知識掌握程度高,專業復合性強;教學模式上產學研結合程度高,教科研能力強。
用好“五年一貫”。與高中后高職教育相比較,五年制高職具有三個優勢:一是“五年一貫”具有統籌安排中等和高等職業技術教學的系統優勢,使中職和高職相貫通,既能保證高等教育的規格要求,又能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二是具有“年齡優勢”,入學年齡小,可塑性強,是接受技能訓練的最佳年齡段,只要正確引導,很容易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使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具有“現場、綜合、反復訓練”三大特點,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三是“門檻低”,是初中后的高等職業教育,具有大眾性、普及性、社會性的特點,需要降低起點、重構基礎,反映前沿、系統構架。
1.2 把握會計專業的基本特征
會計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知識體系的系統性。會計專業知識本質上是國家財經政策、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體系的掌握、解讀和應用,需要學生掌握較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才能具備較高的解讀能力、理解能力、要運用能力。是典型的“知識---技能”型的專業教育路徑,學生的技能培養必須建立在基本知識熟練把握的基礎之上。
二是綜合素質要求高。會計崗位是單位的財經管理層面崗位,要求學生應具備較強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責任素質、協作精神、會計職業道德。
三是就業崗位群寬泛。在會計崗位群的基礎上,也可以面向財政、稅收、金融、統計等專業崗位群就業,與財經類其他專業交叉性比較強,要求課程教學內容設置既要有精度,又要有寬泛廣度。
四是專業復合能力強。學生應具有流暢的口頭表達能力、撰寫常見財經應用文和一般信函能力、會計電算處理能力、財經情報資料檢索能力、財經制度文件閱讀理解能力、會計崗位執行運用能力、對國際通行財經慣例的了解和初步運用能力等。
2.五年制高職教育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和優化路徑
教學內容改革和優化最關鍵的是,對每門課程要明確三個要點:一是課程功能(課程性質 、培養目標);二是課程改革指向(改什么?怎樣改?);三是課程教學任務(知識、技能、素質)。為此,我認為在對五年制高職教育會計類專業教學內容改革和優化整合過程中應依據下列路徑進行。
第一步是課程性質選擇:是項目課程?還是學科課程?是以項目為主課程?還是以學科為主課程?技能訓練為主?還是知識掌握為主?通過選擇明確課程性質和特征。選擇的依據是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的地位和功能、知識與技能的融合順序、與工作崗位的密切度。
一般來講,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處于專業基礎的地位和功能,主要是為專業主干課程服務,“知識---技能”型融合順序的,則一般是以學科為主的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處于專業主干的地位和功能,與工作崗位的密切度高,“技能---知識”型融合順序的,則一般是以項目為主的課程,可以作為項目課程開發。
第二步是明確課程改革的指向問題。即回答課程存在什么問題?明確改什么;課改的主要指向是什么?明確怎樣改。
第三步是明確定課程新目標。即該課程教學態度目標、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的標準規定。我們認為確定某個課程的目標確定原則是“三以兩體現”:以課程定位為基礎,以專業從業崗位職業能力為指向,職業教育培養規格為標志(“高等”?“中等”?),體現課程改革指向,體現課程教學的總體任務。
第四步確定課程教學新內容體系。我們認為某門課程教學內容體系主要確定下列幾個方面內容:
(1)明確知識教學體系和技能教學訓練體系。(2)以認知為原則,建立分層的知識體系(基本知識、擴展知識、理論鏈接),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3)以職業從業基本技能構建技能教學訓練體系。(4)實施方法與手段。(5)考核要求與質量控制。
3.五年制高職教育會計類專業教學內容改革指向
明確了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路徑后,如何優化整合,最關鍵的是明確專業教學內容改革指向。我們認為五年制高職教育會計類專業教學內容改革指向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3.1 及時適應會計改革
面對我國會計改革,如何在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中適應之,是教學內容改革的首要指向,主要包括課程教學容量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選擇兩個方面。
3.2 知識系統與專業能力的融合
以認知和能力訓練為核心,構建知識體系和能力訓練體系,達到以學生為主體、有所創新、有所特色、適應高職教學的教學目標。
3.3 特色性問題
力求符合財經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要求,重構基礎、反映前沿、突出重點。
3.4 會計從業資格考核結合問題
將會計從業資格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建立不同課程學習評價體系。
3.5 項目課程的開發領域問題
會計專業項目課程在哪一個課程系統或哪一門課程中開發,或某門課程的特定部分等,需要細致研究。我們認為,會計專業項目課程開發主要集中在專業實踐項目課程系統中。
4.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部分主干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和優化整合
4.1 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和優化
4.1.1 課程定位
基礎會計課程既是財經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又是初級會計崗位職業能力的“成型”課程,既是會計“基本技能、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載體,還是會計專業認同、初級會計崗位職業技能訓練的載體。因此,本課程的定位為:“一個認同、兩個基礎、三個基本、四個目標”。
一個認同:通過本課程的教學,首先要解決的是學生對會計專業的認同問題,并通過認同,培育學生對學習會計專業的興趣,了解會計實踐中的現狀和社會生活中的功能。
兩個基礎:即本課程一方面是會計專業主干課程的專業基礎課程,另一方面是初級會計崗位職業綜合能力的養成課程。
三個基本:即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主體是會計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識、基本理論。
四個目標:基礎會計課程應實現認同職業角色、夯實專業基礎、履行崗位能力、把握專業技術等四個教學目標。
4.1.2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指向
由于本課程為專業基礎課,知識性、專業性理論太強,目前存在的問題是:(1)教學目標的單一性。重視會計基本知識和理論的認知和把握,缺乏專業知識的系統性教學與專業能力的訓練的有機結合。(2)教學內容的選擇層次性弱。本科、大專、中專等不同的教育層次的教學內容選擇性不明顯,高等職業教育特色不突出。(3)學生學習難度太大,不易理解,學習無興趣,被動學習的局面相當普遍。(4)教學方法單一,創新性弱,考核評價方式不易創新。
基礎會計課程改革指向:(1)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按照知識、素質、態度、職業準備的培養定位,調整教學培養目標。體現知識把握、理論認知和專業實踐能力訓練相益結合的教學要求。(2)符合職業技能教育的特點和要求,明確知識教學體系和能力教學訓練體系。使教學內容具有可讀性、趣味性、實踐性。盡量形成綜合化或模塊化教學內容結構,具有層次性。(4)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便于增強學生自學的趣味。
4.1.3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整合
(1)以“實現認同職業角色、夯實專業基礎、履行崗位能力、把握初級會計崗位專業技術”等四個基本目標,徹底打破按學科和理論體系設計課程的模式,按照初學者的認知規律,以“會計職業認知——會計出納崗位——會計記賬崗位——會計理論和知識基礎”等模塊群設計教學單元,依據初級會計崗位群的工作任務和為學習其他專業課程基礎需要來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2)具體教學內容項目的選擇和編排順序一是按照“認知會計職業、訓練會計出納基本技能、理解會計專門方法、運用會計專門方法、記賬員能力培養、初級會計崗位工作任務、會計基礎理論和知識”的邏輯順序;二是從基礎知識體系構建角度,保持會計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之間的內在必然關系。(3)根據會計人員崗位的工作需要,在學習該課程后,可以根據教學計劃的整體安排,參加“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書”考試。
4.2 財務會計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和優化整合
4.2.1 財務會計實務課程定位
本課程為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是必修課程。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夠基本掌握財務會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會計實際操作的技能,為以后從事財務會計崗位工作奠定基礎。 本課程的知識教學目標是:在正確應用《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基礎上,能熟練處理小中企業日常經濟業務;能認知大企業特殊經濟事項的會計處理;能會查找上市公司的特別業務的會計處理政策、制度、辦法。
本課程的技能教學目標是:學生具備從事中小企業會計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夠進行中小企業各會計崗位的會計事項處理。
4.2.2 財務會計實務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指向
目前財務會計實務課程存在的問題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的選擇;二是課堂教學的效果普遍較低。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建設日新月異,會計處理事項和處理原則含量膨脹,在有限的時間內,全部作為教學內容已經無可能,也沒有必要。所以財務會計實務課程急需解決的就是教學內容的選擇問題,優化一套適應五年制高職學生的教學內容。
財務會計實務課程課改的主要指向是,降低起點、重構基礎、反映前沿。按照下列級次建立分層的知識體系:
必須熟練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小中企業為基礎的日常經濟業務會計處理。這是財務會計實務課程的主體內容。也是課程考核的主要內容。
認知的擴展知識和技能,以中型、大型企業特殊的、非日常經濟事項會計處理;這是財務會計實務課程的補充內容,可作選擇的考核內容。
鏈接的知識和技能,以上市公司為基礎的特別經濟業務會計處理政策、制度、辦法。這是財務會計實務課程的提示內容,不做考核。
4.3 成本會計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和優化整合
4.3.1 課程定位
《成本會計實務》是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會計類專業設置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其任務是使學生具備從事會計核算和會計事務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成本計算和成本分析的能力。
本課程的知識目標是掌握中小企業日常成本計算和核算,技能目標是學生能運用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進行中小企業成本核算,具備在成本會計崗位工作的能力。
4.3.2 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指向
目前成本會計實務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科性強,教學難度大,教學效果較差;職業教育的特征不明顯,能力訓練體系不足,與成本核算實務崗位工作任務有差距,項目特征不明顯。
成本會計實務課程內容改革的主要指向是依托中小企業成本核算實務崗位工作任務進行項目課程改造。具體講,按照成本計算的難易程度和認知規律,根據不同企業的成本核算特點,設計七個成本核算教學活動案例引入成本核算項目,實現理實一體化案例教學內容。教學活動項目主要有:(1)生產單一產品企業成本的核算。案例引出是簡單的生產單一產品企業成本核算流程;知識點:是成本核算、成本要素、成本核算基本流程、企業類別及特點等。(2)生產單一產品企業跨月完工成本的核算。案例引出生產成本在完工成本與在產品分配的核算流程;知識點: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生產成本在完工在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劃分方法。 (3)生產兩種以上產品企業產品成本的核算。案例引出生產費用在不同產品之間分配的核算流程;知識點:制造費用在不同產品之間的分配、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等。(4)品種法的運用。案例引出品種法成本核算流程。知識點:品種法的特點、適應性等。(5)分批法的運用。案例引出分批法成本核算流程。知識點:分批的特點、適應性等。(6)分步法的運用。案例引出分批法成本核算流程。知識點:分批法的特點、適應性等。(7)成本報表信息與分析。案例引出成本報表的編制與信息分析基本流程;知識點:成本報表的種類、成本報表的編制方法、成本報表信息解讀等。
4.4 財務管理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和優化整合
4.4.1 課程定位
財務管理實務課程是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是形成學生核心專業能力的重要模塊。其功能是介紹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實務,培養學生從事財務管理工作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財務管理中的基本理念,并加以運用,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一般記賬人員提升為財務管理人員,充分發揮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及預測、決策的能力。
作為會計類專業核心課程,側重體現資金角度的綜合管理,但從目前五年制高職就業崗位要求看,短期內還不能進入較高層次的財務管理隊伍,因此本課程設計上針對一般會計崗位要求,而非直接培養財務經理,目的是讓學生能領會財務管理要求,更好的做好會計工作,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必要信息,同時考慮學生可持續發展要求,為學生進一步深入做好財務管理工作提供知識平臺。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1)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和對數字的敏感度,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合作配合、綜合協調能力,為做好會計工作和財務工作打下基礎。(2)應當使學生掌握財務管理基礎知識、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靈活運用其基本理論和方法,解決企業籌資、投資和利潤分配等管理活動的實際問題,具備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基本素質。
4.4.2 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指向
長期以來,財務管理實務課程在職業教育范疇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內容的選擇問題、教學難度與效果問題、能力訓練的內容體系問題等。為此,我們針對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對財務管理實務的教學內容做了如下幾個方面的調整和優化:
一是以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崗位工作任務要求,重點以資金管理為主線進行教學內容選擇,建立基本知識、擴展知識、鏈接知識組成的層次性教學內容知識結構。
二是以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日常業務為依據,運用案例引導模式構建財務管理基本技能訓練內容體系。
參考文獻:
[1]省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EB/OL].江蘇職教網.
[2]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N].中國教育報.
關鍵詞 新會計準則;財務管理;財務風險
一、新會計準則概述
從國際會計慣例看,無論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還是美國等國家或者地區,在其會計準則制定中,通常都制定有“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它既是制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有關國家會計準則的概念基礎,也是會計準則制定應當遵循的基本法則。
我國基本準則類似于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在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建設中扮演著同樣的角色,它在整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起著統馭作用。基本準則規范了包括財務報告目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的定義及其確認、計量原則、財務報告等在內的基本問題,是會計準則制定的出發點,是制定具體準則的基礎。
我國新的會計準則較好地體現了這種要求:新會計準則體系,由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三部分構成。其中,基本準則是綱,在整個準則體系中起統領作用;具體準則是目,是依據基本準則原則要求對有關業務或報告做出的具體規定;應用指南是補充,是對具體準則的操作指引。新會計準則填補了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經濟業務會計處理規定的空白,提高了會計準則的國際化,使會計準則更具趨同性,減少了中國投資人了解境外上市公司以及境外投資人了解中國上市公司的成本,消除了相互之間理解會計政策與會計信息的隔閡,必將促進國際間的貿易與投資活動。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境內外資本市場信息的可比性。新會計準則,順應了資本市場對會計信息的需求,能夠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財務信息,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趨同。這種制度安排,有利于進一步夯實企業資產質量,充分揭示財務風險,正確衡量經營業績,為實現向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鑄牢了基礎,在關鍵環節和根本實質上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中國會計準則委員會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理事會此前簽署的“聯合聲明”,對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事實予以了確認和肯定。因此,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實施,將大大提高A股公司的會計信息與中國香港市場及美國、歐洲等境外市場的可比性,更有利于人員進行估值比較。當然,新的會計準則只是反映公司價值的“一面清晰度更高的鏡子”,其本身不會增加公司價值,但能促使投資者去更好地發現公司內在價值。
二、當前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的目標定位不準確
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它使傳統的以廠房、機器、資本為主要內容的資源配置結構變為以知識資本為主的資源配置結構。而我們現有的產權理論和制度仍然維護“業主產權論”,忽視了人力資本對公司發展的重大作用。事實上,在現有的市場經濟中,創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識技術的員工在企業財富的創造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傳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時期,現代企業已不再僅僅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問題,現代企業實際上是財務資本與知識資本這兩種資本及其所有權之間的“復合契約”,是“利益相關者”的產權合作。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權理論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資產和投入資本的配置,忽視知識資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資者享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排斥智力勞動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對企業的剩余分配權,從而,會加劇所有者(股東)、經營者和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沖突與矛盾。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應該以誰的利益最大化為企業的理財目標。
(二)現有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投資決策需要
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廠房、機器資金等有形資產;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計算機軟件、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占比重將大大提高。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但現今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內容對無形資產涉及較少,在現實財務管理活動中,許多企業往往低估無形資產價值,不善于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傳統的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內容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資決策的需要。
(三)財務風險與危機不可避免
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企業會面臨很多的財務風險,比如:①由于經濟活動的網絡化、虛擬化,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將會大大加快,倘若企業內部和外部對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或者企業當局不能及時有效地選擇利用內部和外部信息,會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②由于知識積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業及其員工不能及時作出反應那就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風險;③高新技術的發展,使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這不僅加大了存貸風險,而且加大了產品設計、開發風險;④由于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使得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加快,由此使貨幣風險進一步加劇。
三、新會計準則下創新企業財務管理
(一)建立現代企業價值觀,明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的,這一目標的確立總是隨經濟形態的轉化和社會進步而不斷深化。在當前的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知識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識的不斷增加、更新、擴散和應用加速,深刻影響著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使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向高層次演化。原有追求企業自身利益和財富最大化的目標將轉向“知識最大化”的綜合管理目標。其原因在于:知識最大化目標可以減少非企業股東當事人對企業經營目標的抵觸行為,防止企業不顧經營者、債權人及廣大職工的利益去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知識資源的共享性和可轉移性的特點使知識最大化的目標能兼顧企業內外利益,維護社會生活質量,達到企業目標與社會目標的統一。
(二) 財務管理內容創新
傳統的財務管理對企業有形資產的確認、記錄、計量、報告、評價,可以說是周密細致。然而,在知識經濟時代,財務管理的基本要素面臨著從財務資本向知識資本的擴展,財務管理的內容也將發生一些新的變化。例如,在知識資本的取得上,財務管理要關注從什么渠道用什么方式取得知識資本,如何降低知識資本的取得成本,怎樣優化財務資本與知識資本之間的結構;在知識資本的運用上,財務管理要關注知識資本與財務資本如何結合運用,如何有效配置企業的財務資本和知識資本,提高知識資本的利用效率;在知識資本收益分配上,財務管理要關注知識資本如何參與企業收益的分配。
(三)培養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
新會計準則對于企業經營者和財務會計人員來說將是一次全新的挑戰。新會計準則更強調的是對于企業資產負債表日的企業財務狀況的真實反映,而不簡單關注企業的損益情況;更強調企業盈利模式和資產的運營效率,而不僅僅是效果;更關注企業今后的增長潛能;更注重于資產的質量以及揭示可能存在的風險及權力義務。那么,我國企業要應用好新會計準則應該在新會計標準的基礎上,對于實際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或對于會計核算制度不合理的地方,應做出專門的補充規定或問題解答,作為貫徹執行會計核算制度的細化手段,以此減少會計操縱空間。與此同時,也必須承認,新會計制度必須帶有較多的需要根據經驗和所掌握的會計知識進行判斷的規定,給予會計實務工作者以較大的空間。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和注冊會計師,應當認真學習和領會新會計標準的精神實質,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以此來提高自身的職業判斷水平。使我國的企業通過執行新企業準則在優勝劣汰的變革中隨機應變,最終成為適應國際大環境的贏家。
(四) 風險管理方法創新
風險是影響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本經營呈現出高風險性。因此,必須運用現代管理手段加強風險管理,確定風險管理目標,建立風險的計量、分析、報告和監督系統,以便采取恰當的風險管理能力。可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完善企業風險管理的三個過程。風險管理包括三個過程:風險識別、風險管理者應提高判斷能力,對風險種類進行準確的識別和判斷。采用數學模型、計算機系統等現代分析工具對風險發生的概率和風險損失進行分析和評價。采取適當的措施將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內,或將風險合理地轉移到投資的其他方面。二是提高風險管理者的個人素質。在知識經濟時代,風險管理者必須具備相當高的素質。他們必須對企業經營及所處的行業、部門有非常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在財務管理及業務管理方面都有非常廣泛的經歷和體驗;還必須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對高新技術的市場走向及潛力進行準確判斷。三是加強企業風險管理與其他管理的有機結合。風險管理與企業的其他管理密切相關、相輔相成。作為企業,應提供一種合適的組織形式,以使風險管理者能定期與其他管理人員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商討,如企業重大事項的決定、企業財產安全的切實保護措施和內部審計、庫存現金管理等。
參考文獻
[1]劉芳.知識經濟時代與會計觀念的變革[J].財會研究,2006(4).
[2]李慧.新會計準則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影響[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6(4).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財務人員;基本素質;提升途徑
全球經濟時展的步伐越來越快,使得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這也給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則,就不能再適應市場化的競爭壓力帶來的生存和發展的壓力了。作為企業整個管理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管理工作越來越體現出其關鍵性和重要性。一般來說,財務管理指的就是企業根據資金運動的客觀規律,正確組織財務活動和處理相關的財務關系,并能夠為企業爭取到最佳的經濟效益而建立起相關的管理機制。其中,直接負責財務管理工作的財務人員的素質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他們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對于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滿足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決策需求,還能夠服務于社會公眾,并保持市場經濟的公平、公正、有序。否則,失真的會計信息將給財務管理工作以及企業的長遠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
一、財務人員需具備的素質簡析
(1)首先,財務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就是其會計素質。我們知道,人的素質就是指人體的體質、性格、氣質、能力、知識和品質等要素的綜合。那么,對于會計人員來說,其基本的會計素質就是指要具備良好的會計職業基本能力、知識結構水平以及職業道德水平。具體來說,財務人員要具備的會計基本素質主要包含了職業道德素質,堅守自己的會計職責,提供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財務人員也要有合格和基本的會計知識結構作為基礎條件,并能夠掌握較為系統的會計方面的規章制度。如果要作為較為高級的財務人員,還應該熟悉并熟練掌握一門以上的外語及其他會計證書等。(2)其次,財務人員在新形勢下應具備一些新素質。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日趨加快,這給財務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會計記賬方式顯然不能適應當前日益國際化的經濟形勢,財務人員應該盡快改變傳統的“賬房先生”形象,轉而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并不斷提高自身的多方面知識儲備能力。這里主要的素質就是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強烈的法律意識和競爭意識。財務人員只有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具備了以上要求的素質之后,才能夠學會使用較為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等,盡快使得會計走上電算化模式,提高計算的準確度和精細度。財務人員還可以在提高法律意識的背景下增強自身的會計道德意識,從而更好的規范自己的會計行為。此外,具備一定的競爭意識,也會使得財務人員具有一定的壓力感而不斷的進行自我完善和提高,從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二、當前財務人員基本素質的主要問題分析
(1)會計理論知識不夠豐富和充實:當前,一些在崗的財務人員沒有經過正規的會計培訓,基本上是通過師徒模式培養起來的會計從業人員,而即使有參加過會計中介培訓機構的培訓,但是,這些中介培訓結構更為看重的是考試通過率,不是真正針對提高會計職業技能而進行的培訓。因此,當前很多財務人員的理論知識更新較為緩慢,從而使得很多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不夠高,職業判斷能力不夠強,政策法規的運用和業務處理不夠準確,無法滿足日益多變復雜化的財務管理工作需求。(2)當前的財務人員從事的會計業務工作還不夠規范化:由于很多財務人員不是會計專業出身,半路出家的會計人員往往沒有經過系統的會計專業培訓,對于財務方面的細則等不夠精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這就造成了實際的財務工作顯得不夠規范,主要表現為:財會人員非專業化,業務素質不高、原始憑證審核不嚴,不合規、不合法、不真實的發票在使用、會計核算不符合制度要求、有些企業的領導層缺乏法律意識等。這些都難以使得財務人員的工作盡快走上更為規范化的道路。(3)財務人員的整體道德修養下滑:由于受到經濟社會的影響,財務人員在獲得更多的現代化會計手段和技術的同時,也接受了更多的思想和意識,往往會不經意甚至故意的造成會計信息失真,這就是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普遍下降造成的根本后果,一旦處理不當,甚至會造成企業嚴重的經濟危機,埋下較大的財務安全隱患,無法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出現不合理的資金結構,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變成了債務管理人員。(4)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有待加強:當前,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更為看重的是如何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對于財務管理工作中面臨的各種潛在風險沒有足夠的防范意識和心理,這就使得當前的財務人員不能真正做好財務管理中的風險控制工作,有時候卻使得企業的資金陷入較高的財務風險。
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財務人員素質提升的具體途徑
(1)首先,財務管理工作的財務人員應該具備基本的從業素質和執業資格。財務人員作為一線的財務管理和參與人員,其具備的會計從業素質必須要盡量達到要求,并且要不斷的提高,這是財務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所在。一般來說,財務人員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應具有強烈的事業心、進取心和過硬的基本功,依法辦事,盡可能的保證所提供的財務信息合法、真實、準確、及時、完整,樹立自己良好的職業形象和職業人格尊嚴,真正做到財務人員的客觀公正,保守秘密的職業操守。(2)其次,當前越來越發達和先進的信息和技術更新以及企業的不斷發展,對于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來說,財務人員在新形勢下,應該具備多層次的知識結構,除了會計相關的專業知識以外,還要掌握計算機知識、網絡知識和相關軟件的操作技術等,財務人員還要多了解并熟悉財務相關法律法規,還要掌握多種其他的相關知識,能夠綜合應用到財務管理工作中去,還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并根據經濟活動的變革,相應地創新財務與財務的模式,使財務工作適應經濟的發展。(3)再次,我們認為企業還應該為財務人員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企業如果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應該不斷加強對于財務人員的法律教育工作,努力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使得財務管理工作成為一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標準一致、科學規范、原則性強的工作,讓財務人員能夠以原則性的思維來做到實事求是、客觀公正。企業要嚴把進人關,建立起完善的上崗制度,把好素質關,對企業財務人員進行必要的文化和業務能力考核,也要嚴把在崗從業關,嚴格財務人員的從業資格,貫徹好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建立系統有效的考核體系,約束和激勵財務人員,規范行為,熟悉企業的財務制度及流程,要了解企業的發展戰略,熟悉業務模式、業務流程,使財務與業務有機融合,具有較好的財務風險控制能力,比如說應收及預付賬款管理,制定嚴格的賒銷政策,具備資金統籌規劃使用能力,保證資金鏈良好運轉,具有良好的財務分析能力,及時發現經營中的問題,具有專題研究能力,發現并解決企業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具備良好的財務專業水平及學習能力。
總之,企業要建立完整的財務管理運行機制,強化財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過程,建立財務狀況預警系統,實現財務管理目標,落實管理基礎。其中,作為財務管理核心因素的財務人員素質提高也是核心所在。我們要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素質,適應企業財務管理的需要,比如說政治素質、業務素質、管理能力等,并采取相應措施來提升財務人員素質,比如說建立一個有利于財會人員發展的良好的環境,加強財會人員的繼續教育,嚴格執行財會人員錄用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內部監督機制,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將優秀會計人才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實行會計輪崗制,培養年輕會計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梯隊,建立合理的會計培訓機制,提高會計人員業務能力,加強計算機的學習和使用,提高財務人員的管理水平,加強法律學習,強化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等,從而為企業財務管理更上新臺階打下良好的財務人員基礎。
參 考 文 獻
[1]何有紅.會計人員后續教育淺談[J].會計之友.2005(2)
知識經濟時代呼喚人力資源管理會計企業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就必需具備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和物質資源等三種基本資源。其中最基本的生產要素或資源就是人力資源和財務資源。財務資源是相對固定的、被動的,人力資源是相對活躍的、主動的,只有依靠人力資源,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能動性和智力性才能最終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因此,企業必須高度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人類社會即將從工業經濟時代邁向知識經濟時代,由此,全球范圍內的競爭也將由原來的自然資源和財務資源的競爭轉向人力資源的競爭。
(二)會計學科的內在缺陷與工業經濟時代不相適應
近代企業組織和企業制度主要是按照“資本基本主義”原則構建的。所謂“資本基本主義”原則是指社會的基本組織和經濟權力是以財務資本為中心構建的。財務資本是社會經濟權力的中心,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是財務資本雇傭勞動制。企業的治理結構以財務資本為中心即財務資本提供者具有剩余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現行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
1.所有權觀念主宰的財務會計
在會計學科發展的早期,與獨資或合伙企業組織形式相適應,所有權觀念主宰著財務會計。其會計方程式“資產-負債=業益”鮮明地體現了“資本基本主義”原則。盡管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組織形式的變革,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式后來者居上,使財務會計基本觀念也發生相應的變革,從原來的所有權觀念轉變為主體觀念。其會計方程式“資產=負債+業益”,雖然將債權人考慮在內,擴大了財務資本內涵,依然體現了“資本基本主義”原則。
2.人力資本觀念下的會計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將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對知識型企業而言,最重要的資本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財務資本,而是人力資本或智力資本,“智力資本”不同于“人力資本”,“人力資本”只是“智力資本”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人力資源通常是智力資本的載體。對于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增強和維持企業競爭力方面,財務資本相對而言將不如人力資本重要。這時,人力資本拓展了傳統的資本概念,將企業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整合在一起。人力資本概念本身就具有革命性,它揭示了“一種以員工及其知識為基礎的資產”,即人力資產。
在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形勢下,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已經逐漸被知識經濟所取代,知識經濟在發展質量和發展規模上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受到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影響,現代財務會計理論也與時俱進,在會計理論和會計細則方面進行了較大的改變,使財務會計理論更適應新經濟形勢的發展,成為新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和推動力。為此,我們應根據現代財務會計理論的具體變化,對其發展趨勢進行認真分析,保證現代財務會計理論的實用性。
一、現代財務會計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會計目標本文由收集整理
會計目標的內容主要是明確要提供會計信息的原因,以及提供會計信息的對象,和提供哪幾類會計信息等問題。會計目標已經成為了現代財務會計理論發展的重要依據和出發點。
(二)會計基本前提
現行財務會計的基本前提主要體現在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上,目前會計基本前提的內容和范疇也在逐漸發生變化,朝著更適用于經濟增長方式的角度改變,將實效性作為了會計基本前提改變的重要原則和發展方向。
(三)會計要素
目前會計要素主要包含財務狀況要素和經營成果要素這兩種。新形勢下對會計要素的理解應結合財務會計的具體應用和實際發展。
二、現代財務會計理論的變化
受到經濟增長方式變化的影響,現代財務會計理論也在發生著積極的變化,其變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持續經營概念的理解上發生了變化
在財務會計理論中,持續經營概念主要是對企業的經營時間有較為正確的認識,財務會計理論的建立都是以企業能夠持續經營為基礎制定的。但是受到知識經濟發展方式的影響,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壽命越來越短,企業的經營時間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持續經營概念在理解上也發生一定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現代財務會計理論也將在持續經營概念上出現新的理解。
(二)在會計分期的概念上發生了變化
會計分期的概念主要是指企業能夠對會計信息進行及時利用,并根據會計信息作出及時的決策。但是受到知識經濟發展的影響,會計信息的提供渠道越來越多,許多會計信息通過網絡的方式在網上實現了共享,會計分期的概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這一影響下,財務會計理論中的會計分期和會計信息的定義也較傳統的會計理論發生了許多變化。為此,我們要對會計分期概念的變化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在貨幣計量的概念上發生了變化
在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中,貨幣計量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貨幣價值恒定的基礎上的,但是在新知識經濟時代,貨幣的價值隨時都會發生變化,貨幣價值變化成為了主流,由此而產生的貨幣計量的概念也發生了變化,單純依靠原來的貨幣價值恒定的貨幣計量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要求。因此,從目前知識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貨幣計量的概念也在慢慢發生變化。
三、現代財務會計理論的未來發展趨勢
從上述分析可知,受到知識經濟的影響,現代財務會計理論在發展中發生著重要變化,原有的一些規則和概念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更,為此,我們應對現代財務會計理論的發展趨勢進行深入分析。目前來看,現代財務會計理論的未來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會計基表假設得到了持續的創新
受到了知識經濟的影響,原有的會計基表假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保證會計基表假設取得積極效果,對會計基表假設進行了不斷的創新。通過了解發現,會計分期假設將會對交易期進行變化,將交易其變成報表的報告期。
(二)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的多元化成為了新的發展方向
正是由于會計基表假設朝著持續創新的方向發展,會計人員的素質也必須得到持續提高,以此來滿足會計理論知識的發展需要。從目前來看,知識經濟的發展使得財務會計理論發生了變化,并且這種變化是持續的。由此也對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素質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使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變得更加多元化。
(三)網絡會計將會成為重要的會計發展方式
知識經濟除了對會計基表假設和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產生變化之外,還對會計工作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會計將會成為重要的會計發展方式,不但改變了傳統會計的工作方式,還對會計工作規則和會計工作流程產生了重要影響,使會計工作將會朝著網絡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