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57: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影像的危害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20年來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各種影像設備的不斷更新和信息化技術的大量應用,醫學影像在醫療實踐中的地位和影響日益提高,醫學影像科正在發展壯大,包羅萬象,成為名副其實的“大科室”。內涵是醫學影像學科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學科建設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科建設如果缺乏內涵,就會缺少外延,失去生命力,抓內涵建設最終能促進科室的良性發展,有效地提高醫學影像學科的核心競爭力。本文針對醫學影像科目前存在的問題,僅就如何加強學科的內涵建設提出幾點想法。
1 學科內涵建設,人才是根本
人才是學科發展的的最根本因素,也是學科內涵建設的重頭戲[1]。人才的培養應該采取兩條腿走路,一是引進高層次人才,二是加強在職人員繼續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通過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學習,更新和提高醫務人員的知識層次,培養其綜合素質和能力。在科室管理工作中,應正確處理專業工作中“專”與“廣”的關系。本著“人本”思想,在安排工作人員掌握所有的檢查手段及診斷知識的前提下,要根據專業有所側重,這樣才能融合各種技術和知識,成為具有橫向知識結構的專門人才,成為一名真正的醫學影像科醫生[2]。同時鼓勵在職人員通過自學考試等方式來提高學歷,充分發揮老同志和中、高級職稱人員的傳、幫、帶作用,盡可能地縮短年輕同志的培訓時間,促使年輕的專業技術人員早日成才,不斷地提升科室的學術水平、學術地位,從而有力支持和促進醫院各臨床專業的發展,充分體現醫學影像為臨床、為病人服務的宗旨。只有這樣才能使醫學影像學科在醫院發展中占據有利位置。
2 學科內涵建設,素質是保證
科室專業技術人員文化和業務素質是搞好科室內涵建設的保證。沒有一支高素質的隊伍,再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先進設備也無法發揮作用[1]。受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各行各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醫學影像科也不例外。要使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思想作風,高尚的職業道德,具備愛崗敬業精神,推行“人本管理”是有效地辦法。要通過各種具有人情味的措施和“以科為榮,愛科如家”的實踐,提高工作人員的自我管理水平,讓工作人員充分發揮自已的長處,克服自身不足,以各種知識充實自我,完善自我,找到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最佳結合點,最終使個人的目標和科室的目標達到和諧一致,使他們能在崗位上精力旺盛、干勁十足的工作,從而使科室管理輕松自如。加強業務素質,首先要堅持以職責制度規章化、常規操作規范化、質量控制標準化為基礎。要求年輕人全面掌握醫學影像技術,對中、高級職稱的人員相對固定在他本人有較強能力的某一崗位上,發揮其核心骨干作用。堅持通過評片制度、診斷報告審簽制度,通過加強橫向聯系,堅持隨訪制度等多種渠道,提高醫學影像科的整體診斷水平。
3 學科內涵建設,質量是基礎
醫院從事的是一種高風險的事業,醫療過程中稍有偏差,就會對生命造成危害[3]。因此對于醫療工作來說,質量就是生命。醫學影像科作為醫技科室,處在臨床二線,醫學影像科的基本職責是得到清晰的醫學圖象、準確合理地提出診斷報告并有效地將報告交給患者本人、家屬或指定的人員。醫學影像科的服務對象既要面向臨床科室又要面向病人,既要面向醫院又要面向社會,工作質量影響范圍大。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常規是提高工作質量最基本的措施,要使醫學影像科每個工作人員都意識到:規章制度是我們行醫的規矩,它是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通過一個個血的教訓換來的,只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才能保證醫療質量。醫技人員應認清各自的職責,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防止因違反操作規程而導致責任事故發生。工作中做到在登記編號預約時查,檢查時查,發報告時查,要對姓名、對性別、對年齡、對臨床癥狀體征與申請檢查部位是否相符、對造影病人是否有造影劑過敏試驗陰性記錄,對申請部位與實際檢查部位是否相符,發現問題及時與臨床醫師聯系,協調解決。堅持集體閱片制度,加強對影像資料及其它醫療文書的管理。同時要不斷提高醫技人員的業務水平,減少漏診、誤診,打牢保證醫療質量的基礎。更要在業務建設中堅持以職責制度規章化、常規操作規范化、質量控制標準化為基礎,才能全面提高診療質量。
4 學科內涵建設,服務是核心
在醫學影像科進行的所有檢查和治療,直至檢查報告送到患者手中,醫技人員與患者接觸較少。有同志認為優質服務在醫學影像科可有可無,只要把片子照好就行。服務是醫療行業固有的基本性質之一,科學內涵建設強調的質量,對于社會來講主要是醫療服務質量,服務是學科內涵建設不可忽視的業務職能要素,服務精心對于醫療服務整體質量的影響與醫術精湛的影響同樣巨大,直接影響患者對學科的形象以及對醫院整體質量的感受和判斷[4]。醫學影像科的內涵建設的核心內容應該包括兩個服務理念:一是以優質技術服務于臨床患者,二是以優質技術服務于臨床科室。醫學影像科集中了醫院大部分高價值醫療設備,工作上雖然不象臨床一線直接治療病人,但我們是醫院的一個窗口,任務就是為臨床提供合格的影像資料和有價值的診斷報告,工作的目的就是讓臨床滿意、患者放心。工作中要以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突破口,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努力提高醫療技術和服務保障水平。在“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一切,為了一切病人”的服務宗旨指導下,想盡千方百計提高影像檢查的及時性,準確性,盡力為患者、為臨床提供方便。
總之,通過加強在醫學影像科的內涵建設,促進科室全面建設工作的開展,就是要讓醫學影像科的不均衡的工作任務、眾多的大型設備、相對較多的亞專業等諸多因素達到合理調配。緊跟國內外先進技術,重視內涵建設在科室建設中的作用,創建學習型科室,建立科室特色,促進醫學影像科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惠毅,談 笑.論檢驗學科的內涵建設與發展[J].臨床檢驗雜志,2002,20(特刊):118-119.
[2] 徐 偉,馮代群,易繼權.加強“人本管理”,促進放射科工作的全面進步[J].現代醫藥衛生,2008,23(4):610-611.
放射物理與防護是醫學影像學、放射醫學、放射治療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
放射物理與防護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放射基本理論,在診斷及治療時提高防護意識,提高防護基本理論知識及專業防護能力,掌握射線劑量測量方法及評估方法,科學進行放射防護,最大限度減少影像診斷及治療中對醫生、患者、周圍環境的危害及損傷,為醫療診斷及治療保駕護航。
(來源:文章屋網 )
“我們研發的各項磁共振醫學影像技術,最終還是要為臨床服務”,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慧軍說。
未名湖畔 鋪就磁共振之路
作為一名“80后”,陳慧軍與醫學結緣已逾十年。從中國地質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后,陳慧軍即被保送到北京大學讀了生物學工程方向博士。回溯到2003年初的北大,這一研究方向成立不久,他算是較早一批的“拓荒者”。也是在這里,他開始對磁共振技術有了模糊的概念。
懷揣著對磁共振更深一步研究的理想,陳慧軍來到美國華盛頓大學。“扎實的計算機專業知識,能夠快速地理解磁共振成像原理及進行圖像數據分析”,就這樣,陳慧軍開始深入鉆研磁共振成像技術,主攻生理量化成像,正式開啟了自己的醫學科研之路。
磁共振成像 探究血管壁的奧秘
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及多并發癥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特點。嚴重威脅著人們身體健康。目前,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診斷,主要依賴于各種血管造影成像方法來判斷動脈管腔的狹窄程度。而陳慧軍認為,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管腔變窄了,你得知道是什么因素導致了它變窄”。研究過程中,陳慧軍發現,炎癥作為動脈粥樣硬化機理中最為關鍵的環節,其中肩部和纖維帽區域的炎癥是斑塊破裂的重要因素,而目前還無法對這兩個關鍵部位進行炎癥量化成像。
回國后,承接之前的研究成果,陳慧軍申請主持了“可涵蓋肩部和纖維帽的動脈斑塊炎癥量化磁共振成像新技術及其臨床意義研究”這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為斑塊風險評估提供了新方法。
量化肝功 為肝臟護航
抱著為祖國人民服務的理想,陳慧軍瞄準了嚴重危害我國人民生命健康的肝臟疾病。在我國,肝病和肝癌發病率位居世界前列,已經引起國家及社會的廣泛關注。治療肝癌,首選切除術。但若切除部分肝臟后,剩余肝臟功能不足,極易出現衰竭癥狀,危及生命。因此,量化局部肝功能就成為臨床所需。
陳慧軍表示,目前國內外臨床研究中多使用血清學指標、代謝性肝功能定量評估、綜合評分系統和影像學檢查等方法來評估肝臟的儲備功能。在術前全肝功能均勻一致的情況下,尚可準確。但面臨諸多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肝功分布并不一致時,怎么制定肝切除范圍呢?又如何準確評估術后是否存在肝衰竭癥狀呢“以前有學者利用傳統成像技術來解決這一局部肝功的量化問題,但我覺得在此問題上還可以向前走一走”。
為開發在體量化成像肝臟儲備功能上具備更高精確度的技術,他又踏上了新的科研征程。2015年,陳慧軍申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交替采集高時空分辨率動態增強磁共振成像和肝臟特異性造影劑藥代動力學模型的肝臟儲備功能量化成像技術”,為量化肝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1理想造影劑材料種類:理想造影劑分兩大類,一類為原子序數高的物質,例如鋇、碘制劑等,稱為陽性造影劑;另一類為原子序數低、密度小的物質,例如氧氣、空氣、二氧化碳等稱為陰性造影劑。其中X線用造影劑:水溶性有機碘類對比劑,按在溶液中是否分解為離子,又分為離子對比劑和非離子對比劑;按滲透壓分高滲透對比劑、低滲透對比劑和等滲透對比劑。MRI用對比劑:靜脈內使用的細胞外釓類對比劑、錳類對比劑等。
1.2理想造影劑應該具備的條件:
(1)原子序數高,與人體組織對比度高,顯影清晰。
(2)沒有毒性、刺激性,副作用要小。
(3)理化性穩定,能久儲不變質。
(4)容易吸收與排泄,不在體內儲存。
1.3現代醫學成像檢查技術在泌尿系統中有以下幾種基本分類方法:
(1)普通X線成像:測量穿過人體組織、器官后和X線強度。
(2)磁共振成像:測量人體組織中同類元素原子核的磁共振信號。
(3)超聲波成像:測量人體組織、器官對超聲的反射波或透射波。
(4)核素成像:測量放射性藥物在體內放射出的r射線。
(5)光學成像:直接利用光學及電視技術,觀察人體器官的形態。
(6)紅外、微波成像:測量體表的紅外信號的體內的微波輻射信號。
1.4醫學影像檢查成像對泌尿系統病變常用檢查方法檢查前的準備在泌尿系統X線檢查前,除急診外,病員都應該作好下列準備工作:(a)禁食和禁水攝片前六小時禁食。如作靜脈造影,術前應該禁止飲水十二小時,夏季等按具體情況而定。(b)清除腸道內糞便和積氣。
(1)傳統X線腹部泌尿系平片檢查和造影檢查檢查應該包括腎臟、輸尿管和膀胱及尿道,常規取仰臥前后位投影,側位片不作常規,有時用于結石或其它陰影的鑒別。臨床適應癥常用于尿道狹窄、畸形、憩窒、瘺管、腫瘤及前列腺肥大等。臨床禁忌癥是尿道急性炎癥及外傷出血的病人。尿路造影檢查包括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A)排泄性尿路造影:也稱靜脈腎盂造影,是當前我們二級甲等醫院最廣泛采用的一種造影檢查方法,造影前需要碘過敏試驗和臨床醫生護士常規操作準備好后,先行腹部平片檢查,下腹部用壓迫帶,通過不同方式在靜脈內注射造影劑后根據患者情況而用不同時間間隔攝取雙腎實質和腎盞、腎盂的顯影圖像,得到滿意影像后去除壓迫帶,攝取泌尿系統的腎臟、輸尿管和膀胱及尿道全程圖像。(a)臨床適應癥腎臟及輸尿管疾患如結石、結核、腫瘤、腎盂積水及先天性畸形等。(b)臨床禁忌癥對碘過敏者;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肝功能不佳;甲亢及高熱急性傳染病和泌尿系炎癥;腎功能不良等。(B)逆行尿路造影是通過膀胱鏡,將輸尿管導管經膀胱輸尿管口插入腎盂,由輸尿管導管注入造影劑,使腎盂、腎盞充盈,同時一部份造影劑回流充盈輸尿管和膀胱。臨床適應癥主要是檢查腎盂、腎盞和輸尿管的病癥。臨床禁忌癥尿道狹窄或尿道急性炎癥;嚴重膀胱疾患;嚴重血尿和腎臟、輸尿管急性炎癥;嚴重心血管疾病及其它全身性疾病等。
(2)X線、B超穿刺腎盂造影和膀胱造影檢查包括:(a)X線穿刺腎盂造影檢查又稱順行性腎盂腎盞造影。腎盂積水的患者,經常規的靜脈腎盂造影或逆行尿路造影,不能得出明確診斷時,可考慮采用穿刺腎盂造影來明確診斷。又可以常規B超腹部掃描儀檢查定位,采取府臥位穿剌腎盂造影檢查。(b)在常規X線或B超掃描儀檢查下腹部盆腔部,取常規仰臥,定位穿剌膀胱造影檢查。系將碘化鈉或氣體注入膀胱內,以顯示膀胱的形態、大小與鄰近器官的關系。臨床適應癥膀胱腫瘤、憩室、結石、炎癥或先天畸形;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腫瘤,輸尿管囊腫等。臨床禁忌癥膀胱大出血,尿道嚴重狹窄,尿道和膀胱有急性損傷等。
(3)腎血管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包括腹主動脈造影、選擇性腎動脈造影及間接法腎靜脈造影。(a)臨床檢查方法:通常采用經股動脈穿刺插管技術,腹主動脈造影時將導管未端置于腎動脈開口稍上方,快速注入含碘對比劑并連續攝片;選擇性腎動脈造影及間接法腎靜脈造影時將導管選擇性插入腎動脈快速注入含碘對比劑并分別在動脈時相及靜脈時相連續攝片。(b)臨床適應癥主要用于檢查腎血管性病變,是診斷怪胎動脈病變的金標準,用于顯示腎靜脈病變以及腎臟惡性腫瘤化療栓塞術前了解腫瘤血供情況。
(4)多排螺旋CT診斷檢查多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檢查是泌尿系統影像學檢查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利用增強后定位片采集方式,于延時的定位片上做出相當于常規泌尿系造影的顯示。包括平掃、增強掃描、腎血管CT血管造影、CT尿路造影和CT灌注成像。CT成像與傳統X線攝影相比,具有以下特點:(a)具有較高的X線利用率。(b)能顯示人體某一體層平面上的器官或組織的生理和解剖結構。(c)能分辨人體內器官或組織密度細小的變化。CT掃描適應范圍:(a)顱內疾病如腦外傷、出血、梗塞、腫瘤、感染、變性和先天性畸形等的診斷m時也可診斷某些脊椎、椎間盤和椎管內疾病。(b)對眼耳鼻喉疾病如眼眶、鼻竇、鼻咽、喉部、中內耳疾病等診斷很有幫助。(c)檢查胸部可早期發現肺癌及肺-胸膜和縱隔的原發和轉移瘤,但需在胸部平片和體層攝影基礎上有目的地進行。(d)與B超結合檢查腹部和盆腔疾病。
(1)多排螺旋CT掃描技術:根據檢查需要確定掃描范圍,全泌尿系統掃描范圍自腎上極至膀胱及尿道。常用平掃和靜脈團注含碘對比劑的增強掃描。多排螺旋CT平掃是泌尿系統CT檢查最常見使用的技術,可顯示病變的形態、密度、位置、多平面重組和曲面重組圖像能清楚顯示病變與鄰近結構的關系。CT平掃對泌尿系統X線陽性結石最敏感。對少數泌尿系統X線陰性結石不能檢出,所以單純的平掃檢查對病變與范圍、數目和性質判斷有一定局限性,必需要借助造影劑增強檢查。
(2)多排螺旋CT多時相增強掃描技術:在靜脈團注含碘造影劑后30S、2RAIN、和5RAIN分別行雙腎區掃描,可以獲腎皮質期、腎實質期和排泄期增強圖像;15至30MIN后行全泌尿系統掃描,能獲得延遲期增強掃描圖像。排泄期主要用于觀察雙側腎盂、腎盞和輸尿管及膀胱尿道的形態結構大小收縮排泄功能。能進一步確定多排螺旋CT平掃所顯示的病變數目和范圍,顯示診斷大多數泌尿系統疾病(如先天性發育異常,腫瘤和腫瘤樣病變、炎癥、外傷、腎壞死、腎小管擴張、移植腎臟的評估、尿路梗阻性病變等),并有助于對病變進行鑒別診斷,尤其是對臨床血尿病因的確定很有幫助意義。但對于腎功能受損者應慎用大劑量碘造影劑進行多排螺旋CT多時相增強掃描,而且多時相增強掃描的掃描范圍更大,覆蓋范圍接近生殖腺器管很近的區域,必須特別注意降低X射線照射的劑量。
(3)多排螺旋CT特殊檢查技術1.包括腎血管CTA:靜脈內團注含碘對比劑后分別在腎動脈、腎靜脈期行腎區薄層掃描獲得各向同性的溶積數據,應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積再現、MRICTP顯示腎功能動脈和腎靜脈影像,主要用于無創傷性診斷腎動脈病變(如腎動脈狹窄和腎動脈瘤等),腎靜脈病變以及腎臟惡性腫瘤經化療栓塞術前了解腫瘤血供情況。
(4)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其理論基礎為核醫學的放射性示蹤劑稀釋原理和中心容積定律,靜脈內團注含碘對比劑行同層動態掃描,獲得時間一密度曲線,該曲線反映了對比劑在器官中濃度的變化,間接反映器官的灌注量,計算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過時間、對比劑達峰值時間、表面通透性等參數,主要用于腎臟腫瘤的分級、分期和缺血性腎病的腎功能評估。CT腎臟灌注成像能對積水腎腎皮質髓質的各灌注參數值與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測定的腎小球濾過率有良好的相關性。
(5)MRI診斷檢查:MRI是泌尿系統CT和超聲檢查的重要補充方法,常有助于病變的進一步定性診斷。包括平掃、增強掃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尿路造影和MRI灌注成像。MRI具有以下影像特點:(a)以射頻脈沖作為成像的能量源,而不使用電離輻射,因而對人體安全、無創。(b)圖像對腦和軟組織分辨力極佳,能清楚地顯示腦灰質、腦白質、肌肉、肌腱、脂肪等軟組織以及軟骨結構,解剖結構和病變形態顯示清楚、逼真。(c)多方位成像,能對被檢查部位進行軸、冠、矢狀位以及任何傾斜方位的層面成像且不必變動病人,便于再現體內解剖結構和病變的空間位置和相互關系。(d)多參數成像,通過分別獲取T1加權像、T2加權像、質子密度加權像以及T2*W1、重T1WI、重T2WI,在影像上取得組織之間、組織與病變之間在T1、T2、T2*和PD上的信號對比,對顯示解剖結構和病變敏感;5.除了能進行形態學研究外,還能進行功能、組織化學和生物化學方面的研究。MRI臨床應用:MRI是利用生物磁自旋原理,收集磁共振信號重建圖像的新一代成像技術,可使某些CT掃描不能顯示的病變成像顯影,顱內疾病特別是鞍區、后顱窩和脊髓病變的顯像優于CT,所以MRI臨床應用:(a)直接于顯示心臟大血管內腔,觀察其形態和血流動力學變化,可在無創傷條件下進行。(b)骨關節和肌肉系統疾病和顯像比CT清楚。(c)對縱隔、腹部和盆腔疾病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對肺臟和胃腸道疾病的診斷作用有限。(C)MRI優點:MRI和CT相比較,有以下優點:(a)除顯示解剖形態變化外,尚可提供物理和生化方面的信息,其應用前景更加廣泛。(b)軟組織的分辨率比CT高,圖像層次豐富。(c)可取得任意方位圖像,多參數成像,定位和定性診斷比CT更準確。(d)無骨骼偽影干擾,并可直接顯示心腔和大血管影像。(e)消除了X線幅射對人體的危害,且無碘劑過敏之虞。(D)MRI缺點是:(a)成像速度比CT慢、費用高。(b)骨骼和鈣化病變的顯像不如CT有效。(c)安裝假肢、金屬牙托和心臟起搏器等病人不宜行此項檢查。(d)可出現幽閉恐怖征。
2結果
由上述可知醫學影像學檢查成像對泌尿系統常用檢查手段診斷與鑒別診斷要點如下:
2.1影像學診斷中存在“同征異病和異片同病”的現象。
2.2在診斷和鑒別診斷中要注意各種影像診斷技術的優勢和互補作用,密切結合患者相關的臨床資料。
2.3醫學影像學結果有三種情況:肯定性診斷、否定性診斷和可能性診斷。隨著先進的對比劑及成像技術的不斷研究和運用,合理選擇上述各項影像檢查技術,嚴格遵循正常腎功能患者和腎功能不全患者碘對比劑、釓對比劑的安全使用原則,高度關注對比劑腎病的預防和治療,放射影像學各種檢查手段將在針對泌尿系統疾病的臨床診斷和實踐應用中將會發揮更大的協肋作用。同時機器的維護與保養是病人安全檢查的基礎,合理用藥是病人安全檢查的先決條件,輻射防護是病人安全檢查的根本,規范作業是病人安全檢查的核心,只有靈活運用上述放射影像學各種檢查手段才能做出正確的檢查報告供臨床醫務工作者需要。
3討論
【關鍵詞】 64排螺旋CT; 多期增強掃描; 后處理技術; 肝腫瘤; 多平面重建
中圖分類號 R814.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0-0065-03
doi:10.14033/ki.cfmr.2016.20.034
人體肝臟是腫瘤多發部位之一,且以惡性轉移性腫瘤居多,承載人體代謝責任的肝臟一旦出現腫瘤便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早期確診腫瘤性質并開展針對性治療對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而言意義重大[1]。64排128層CT無論從時間角度來看還是從空間角度來看都有著很高的分辨率,患者注射造影劑后,它可以憑借掃描用時少等優勢在不同造影劑顯影時段下行肝臟螺旋掃描,所得掃描信息有助于幫助臨床判定腫瘤性質及特征,能夠為臨床針對性治療肝腫瘤提供重要數據信息[2]。筆者所在醫院近年來以64排128層螺旋CT診斷肝腫瘤取得良好效果,文章現以43例肝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多期增強掃描情況及后處理技術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3年11月-2015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43例行64排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的肝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肝區疼痛、乏力消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精神欠佳,部分患者黃疸、低熱、肝臟腫大或腹部膨隆。經穿刺、超聲、病理檢查等手段診斷,全部患者臨床確診為肝腫瘤。患者基本資料如下:男20例,女23例;患者年齡42~79歲,平均(64.42±3.17)歲。原發性肝細胞癌(以下簡稱細胞癌)19例,肝轉移癌12例,肝血管瘤12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以東芝aquilion64排128層螺旋CT行多期增強掃描。掃描前準備:(1)禁食禁水6 h;(2)告知家屬碘造影并于相關說明書上簽字,患者在CT掃描前15 min左右行碘過敏試驗;(3)檢查前半小時,患者服600~800 ml飲用水充盈胃腸道,明確無膽結石者可在水中加用1.5%泛影葡胺。臨檢查時患者再適量飲純凈水200 ml左右;(4)告知患者CT掃描流程及注意事項,如平靜呼吸、屏氣等。針對不能配合掃描的患者,為防止呼吸偽影,可囑咐家屬協作掃描,確保檢查順利進行。
檢查時,先予以患者常規平掃,平掃完成后再行增強掃描。掃描前,依體重比例以高壓注射器給予患者適量非離子型造影劑,體重比例:1.5~2.0 ml/kg,通常成人用量(80±20)ml。造影劑注射速度根據患者耐受力而定,以3~4 ml/s為宜。掃描范圍:膈肌頂部至雙腎下極。掃描分別于動脈期、門脈期、延遲期三個不同造影劑顯影時段下進行。掃描所得全部患者的原始數據將于工作站進行后處理,處理所用技術主要包括多平面重組技術、血管生長技術、最大密度投影、薄層重建、容積再現等。成像后,觀察不同造影劑顯影時段下患者的腫瘤表現。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資料以SPSS 17.0系統軟件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本次臨床研究在不同造影劑顯影時段下選擇的延遲時間適用多數患者。各期掃描增強類型如下:(1)動脈期:5例細胞癌患者低密度無強化(26.32%),13例高密度強化(68.42%),1例環形強化(5.26%);4例肝轉移癌患者高密度強化(33.33%),5例低密度強化(16.67%),3例環形強化(25.0%);12例血管瘤患者均高密度強化,其中,1例不規則密度強化(8.33%),7例血管密度強化(58.33%),4例邊緣密度強化(33.33%)。(2)門靜脈期:12例細胞癌患者低密度無強化(63.16%),4例等密度強化(21.05%),
3例高密度強化(15.79%);8例肝轉移癌患者低密度邊緣環形強化(66.67%),4例等密度強化(33.33%);10例肝血管瘤患者等密度強化(83.33%),2例高密度強化(16.67%)。(3)延遲期:15例細胞癌患者低密度無強化(78.95%),4例混合低密度強化(21.05%);1例肝轉移癌患者低密度無強化(8.33%),剩余11例患者均環形低密度強化(91.67%);3例肝血管瘤者高密度強化(25.0%),9例等密度強化(75.0%)。增強掃描檢出率97.67%(42/43),螺旋CT平掃檢出率86.05%(37/4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部分患者增強掃描后期表現如下:通過掃描增強類型可以看出,高密度強化為動脈期主要表現類型,門靜脈期則是等密度強化、環形強化略多,延遲期低密度強化居多。例如,12例肝血管肉瘤患者CT平掃顯示以低密度改變者居多,而增強掃描中,動脈期12例高密度強化,呈斑點或絮狀;門靜脈期10例等密度強化,有結節狀強化及填充融合趨勢。此外,借助后處理技術,掃描可清楚顯示腫瘤位置、特征及供血情況,能夠為臨床診斷提供豐富影像信息。
3 討論
肝臟是人體常見腫瘤多發部位且發病腫瘤以惡性、轉移性者居多,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肝臟是典型的雙血液循環供應器官,這就決定了肝腫瘤與其他器官腫瘤相比獨具特點[3]。肝臟雙重供血系統中,最主要的血管是肝動脈和肝門靜脈,其中前者供應肝臟所需血液的25%左右,后者為75%左右,,最高可達80%。雖然肝動脈供血量不及肝門靜脈,但它卻是肝腫瘤血供重要來源,這就決定了患者注射造影劑后,造影劑由此進入腫瘤血管的速度要比由肝門靜脈進入的速度快。這一時間差值有研究顯示約為20~30 s[4]。由此可以看出,造影劑進入患者體內30 s左右充盈肝動脈,富有血管性的肝腫瘤會由從此處接受造影劑,由于腫瘤較少或不接受肝門靜脈供血,故造影劑濃度易保持,其強化也不易被沖淡,CT影像下其所呈現的高密度性使其同肝臟影像呈明顯差異,多排螺旋CT就是利用肝臟病變上述特點來進行病變掃描和診斷的一種影像學檢查方法[5-6]。
傳統CT腫瘤檢出率較低,僅為80%左右,而且它不適用于檢查小病灶腫瘤,≤1 cm者檢出率很低,一般不超過20%。從成像特點來看,傳統CT為單光子能量光線束成像,光線易被吸收,組織對比度會由此受到影響而下降,易形成偽影,其圖像需重新處理方能清晰,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影像診斷的繁瑣度[7]。本次臨床研究選用的掃描儀器為東芝aquilion 64排128層螺旋CT,與傳統CT平掃相比,該儀器不受病灶大小限制,不僅適用于任何大小的腫瘤,而且掃描范圍廣,成像迅速。它的成像方式是將一組單光子能量光線束變成多組,這樣不僅增強了光線穿透力,有效消除偽影,還能方便多角度觀察,很好的解決了傳統CT平掃在掃描角度方面的局限性。此外,平面重組、血管生長、最大密度投影等處理技術的應用也能使影像以三維形式顯示,易于病灶觀察[8-9]。
總之,本次臨床研究以64排128層螺旋CT對肝腫瘤患者行多期增強掃描及后處理,其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造影劑顯影時段下患者腫瘤CT掃描增強類型存在差異,與CT平掃下腫瘤增強類型的單一性存在明顯差異,且多期增強掃描檢出率(97.67%)明顯高于CT平掃檢出率(86.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張虎,秦東京,曹新山,等.彌散加權成像與多層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對肝癌檢測的比較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0):1720-1723.
[2]楊雙,梁趙玉,黃岸,等.多層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對小肝癌的診斷價值[J].醫學臨床研究,2011,28(9):1806-1808.
[3]王貴生,高建華,趙帥,等.肝臟增強掃描門靜脈期能譜CT與傳統多層螺旋CT輻射劑量和圖像質量的比較[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3,47(4):340-343.
[4]陳娟,劉慧,張秀萍,等.CT雙期增強掃描在肝臟FNH和肝腺瘤中的診斷價值[J].醫學臨床研究,2013,30(5):902-904.
[5]張偉,王蘭榮,薛鵬,等.原發性肝血管肉瘤的CT和MRI表現[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4,33(5):734-738.
[6]任巖,周鵬,冷冰,等.肝臟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CT表現分析[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4,25(2):130-132.
[7]楊敏玲,楊志勇,謝春明,等.原發性肝癌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腫瘤殘留及新發病灶的CT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診斷對比研究[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4,26(3):145-147,152.
關鍵詞:B超檢查;婦科急腹癥;經腹檢查;經陰道檢查
婦科急腹癥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包括黃體囊腫破裂、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腫蒂扭轉、宮外孕、異位妊娠、宮頸粘連、子宮肌瘤、處女膜閉鎖等[1],一般病情發展較快、病情較重,如果不及時診斷和治療,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和危害。B超是一種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能夠根據患者的影像學表現對婦科急腹癥的病因進行較好的診斷[2]。為探討B超檢查在婦科急腹癥中的應用和臨床價值,本研究選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經臨床病理確診的婦科急腹癥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5月~2014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經臨床病理確診的婦科急腹癥患者96例,均為已婚婦女,年齡23~60歲,平均(40.2±2.4)歲;其中急性盆腔炎10例,黃體囊腫破裂12例,卵巢囊腫蒂扭轉15例,宮外孕59例。臨床主要表現為下腹劇烈疼痛或鈍痛、白帶增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陰道流血和惡心嘔吐。
1.2方法 密切觀察生命、腹部體征,了解患者病情及臨床檢查目的,利用盡可能的時間詳細問診,包括腹痛經過、誘發因素、月經史、是否有無不規則陰道流血,完善輔助生化檢查 、有效控制感染。 注意與臨床急診醫生、患者以及家屬溝通。
采用美國GE-LOGIQ400CL B超進行檢查。經腹B超:頻率為3.5MHz,患者取仰臥位,在膀胱適度充盈的情況下進行橫、縱和扇形檢查。經陰道檢查:頻率為8.0MHz,患者取截石位,排空膀胱,將陰道表面涂上耦合劑,然后將探頭放在陰道內,并且緊貼穹隆部和宮頸外口。觀察卵巢、子宮、盆腔有無包塊及其形態、大小、回聲等。
1.3效果評定 檢查完后盡快出具急診報告, 在不遺漏重要陽性征象下簡化影像描述。 一些危重患者依據臨床表現盡量多提供有價值的影像信息。 對所有患者進行跟蹤隨訪,非手術治療者依據臨床診斷評定,手術治療者將其超聲診斷結果與術中操作所見、病理檢查結果、術后診斷進行對照[3]。觀察診斷準確率以及與臨床確診結果的符合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數據資料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在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腫蒂扭轉和黃體囊腫破裂診斷準確率上,經腹聯合經陰道B超檢查高于經腹和經陰道B超檢查(P0.05);經腹聯合經陰道B超檢查的診斷與臨床病例確診符合率高于經腹和經陰道B超檢查(P
3 討論
婦科急腹癥是由于女性盆腔器官的某些疾病引起的急性癥狀,這些疾病盡管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而其共同的特點就是腹痛,病情發展迅速,往往在短時間內發生急劇變化,多伴有腹膜刺激征,稍有忽略,就可能招致嚴重的所果[4]。婦科急腹癥的病情特點對醫技科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證患者的安全治療,又要快速準確的出具超聲報告。超聲診斷學主要是研究人體對超聲的反作用規律,以了解人體內部情況,在現代醫學影像學中與CT、X線、磁共振并駕齊驅,有著強度低、頻率高、對人體無損傷、無痛苦、顯示方法多樣的臨床特點,通過儀器將這種回聲收集并顯示在屏幕上,用于診斷和治療人體疾病。超聲診斷儀有很多類型,如A型、B型和多普勒超聲型等。B型是其中一種,而且是臨床上應用最廣泛和簡便的一種。通過B超可獲得人體內臟各器官的各種切面圖形比較清晰,尤其對人體軟組織的探測有其獨到之處,比較適用于膀胱、子宮、卵巢等多種臟器疾病的診斷。
通過本研究發現,在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腫蒂扭轉和黃體囊腫破裂診斷準確率上,經腹聯合經陰道B超檢查明顯高于經腹和經陰道B超檢查(P0.05);在診斷與臨床病例確診符合率上,經腹聯合經陰道B超檢查明顯高于經腹和經陰道B超檢查(P
綜上所述,在婦科急腹癥的診斷上,經腹和經陰道B超檢查均具有較高的準確率,聯合應用經腹和經陰道B超檢查能夠提高診斷率以及與術后病理診斷的符合率。聯合應用經腹和經陰道B超檢查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在檢查時出現圖像相同或相似的情況,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有無停經史、實驗室檢查結果進一步進行鑒別,從而提高診斷的準確率[7]。臨床醫師只有掌握扎實的知識和操作技巧,耐心詢問患者的病情,對患者進行充分檢查,才能夠充分發揮經腹和經陰道B超檢查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戴繼宏,高巖.經腹 B 超檢查在婦科急腹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2):116-117.
[2]潘東英.聯合B超檢查診斷婦科急腹癥的價值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2,28(20):2554-2555.
[3]朱秋,王惠,鐘毓.B 超檢查在婦科急腹癥中的應用探析[J].中外醫療,2013,32(14):177-178.
[4]管清秀.婦科急腹癥的診治探析[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2):425.
[5]呂世平.婦科急腹癥患者盆腔B超檢查前膀胱快速充盈法介紹[J].護理研究:上旬版,2012,26(9):2394-2395.
【關鍵詞】 放射工作人員; 外周血指標; 統計分析
中圖分類號 R39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35-0009-03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和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放射診斷、臨床核醫學、放射治療及介入放射學等電離輻射技術的應用,接受醫療照射的受檢者日益增多,放射工作人員的工作負荷也日益加重。人體的造血系統對電離輻射比較敏感,機體受到小計量的照射,造血系統可出現一定損害表現為WBC總數減少,淋巴細胞相對數增加,外周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微核率畸變等[1-3]。對本院放射工作人員外周血指標進行分析,以了解放射工作人員健康情況,以進一步做好放射人員的放射防護工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放射接觸的醫務人員90名(觀察組)和非放射接觸的醫務人員85名(對照組),回顧性分析其2012年度健康體檢外周血的檢測資料。
1.2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調查對象年齡20~53歲,觀察組男性占37.77%,女性占62.22%,對照組男性占41.17%,女性占58.82%,觀察組與對照組男女構成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抽取的研究對象在性別構成上有較好的可比性。相關數據見表1。觀察組各科室男女構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各科室性別在構成上有較好的可比性。相關數據見表2。
2.2 兩組男女血象指標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男、女性的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常規(白細胞WBC、淋巴細胞LYMR、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P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A、血糖GLU、甘油三酯TRIC、膽固醇CHOL)等11項指標進行比較,其中男性組淋巴細胞構成、血小板、肌酐和膽固醇等四項指標中,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調查對象性別構成情況 例
2.3 觀察組與對照組白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數增加情況比較
2.4 接觸放射人員各科室間四項指標結果比較
按照科室分,各接觸射線的醫務人員的微白細胞數、淋巴細胞數、微核細胞數和微核細胞轉化率的比較,內科、介入科、醫學影像學科、核醫學科和放療科各間醫務人員白細胞和淋巴細胞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微核細胞數和微核細胞轉化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7 接觸放射各科室的醫務人員外周血相關結果情況
進一步對微核細胞數和微核細胞轉化率進行各組兩兩比較,放療科與醫學影像學科、介入科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微核細胞轉化率的各科室兩兩比較放療科與介入科、醫學影像學科和核醫學科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8 接觸放射各科室醫務人員微核細胞/數科室間兩兩比較情況
2.5 接觸放射的醫務人員不同工作年限的各項指標情況比較
按照接觸放射的工作年限分15年四個組,對白細胞數、淋巴細胞數、微核細胞數和微核細胞數轉換率等四個指標進行比較,各工作年限間的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四項指標的差異與工作年限無關。見表10。
表10 接觸放射的醫務人員不同工作年限的各項指標情況比較
3 討論
男性組淋巴細胞數、血小板、肌酐和膽固醇等四項指標中,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表明現代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同樣也在放射工作人員間存在,如脂肪肝、高血壓及心電圖異常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要注意加強合理飲食和適當運動。女性組的淋巴細胞數、血紅蛋白等兩項指標中,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但淋巴細胞數的異常數與對照組統計無差異。放射工作人員外周血細胞可能受到一定的影響,提醒應進一步加強放射防護,提高放射工作人員的防護意識和加強個人防護措施。
射工作人員長期低劑量職業照射后,眼晶體、指甲和甲狀腺異常比例增加[4],可使人體白細胞下降,抵抗力降低,淋巴細胞相對數增加,微核率升高等,所以專門針對這幾項指標做了統計分析,發現觀察組的個別人員白細胞降低和淋巴細胞數增加,但與同期的非射線接觸的人員做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尚不能說明個別放射工作人員的白細胞降低、淋巴細胞數增加有異常。
微核細胞轉化率、人體微量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率兩項指標除了可以作為急性放射損傷的生物計量指標外,亦可作為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監護的常規檢測及慢性損傷評價的重要指標[5-6]。由于條件限制,未能開展大規模研究分析,放射工作人員體內染色體畸變和微核細胞的遠期危害無法預測,有必要對長期小劑量的接觸者進行追蹤研究和資料積累,為行政管理部門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應嚴格控制放射工作人員接觸射線的計量和時間,加強和完善個人防護措施,定期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篩查和體檢。長期接觸放射線的,給予適當的休息、療養,損傷嚴重者調離放射崗位,以保證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
參考文獻
[1]楊愛初,劉移民,杜柳濤,等.廣東省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職業醫學,2003,30(4):22.
[2]仲志鴻,韓方岸,宋生.387例放射人員淋巴細胞遺傳學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3,19(10):1247.
[3]韓方岸,胡云,朱慶安,等.輻射工作人員受照計量與淋巴細胞微核的相關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05,12(6):1260-1263.
[4]鄭建英.上海市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監護資料分析[D].復旦大學,2010.
[5]李偉均,鄭巧玲.醫用X射線工作者染色體畸變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4,10(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