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15:31: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水利發展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bstract: With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city and climate change, water conservancy faces th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will b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x.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aspect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n how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s discussed, which is of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TV5
我國共有 100 多個重點易旱縣市,大多數省份都有需要城市防洪工程建設的縣市。全國易澇耕地面積大,流域內一遇較大降雨,又會有大量客水涌入各大澇區。同時以風蝕、洪澇、人們的過度開墾等行為造成的水土流失破壞著農業生產環境。地理位置的差異,使得多數河套地區低洼易澇,洪澇災害嚴重,長期以來危害著農業生產生活。因此縣市級的水利工程建設十分重要。
1 水利工程建設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長期以來,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澇、防災、減災等方面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同時在工業生產、農業灌溉、居民生活、生態環境等生產經營管理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只有做好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澇災害,并進行水量的調節和分配,以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對水資源的需要。水利工程施工雖然與一般土木工程有許多相同之處,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統的組成十分復雜,影響因素多變。而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階段,是將藍圖變成現實的過程。因此必須認識到水利工程的獨特之處,才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料,完成水利工程的建設。水利工程的獨特之處在于:
1) 水利工程承擔擋水、蓄水和泄水的任務,因而對水工建筑物的穩定、承壓、防滲、抗沖、耐磨、抗凍、抗裂等性能都有特殊要求,需按照水利工程的技術規范,采取專門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確保工程質量。
2) 水利工程對地基的要求比較嚴格,工程又常處于地質條件比較復雜的地區和部位,地基處理不好就會留下隱患,事后難以補救,需要采取專門的地基處理措施。
3) 水利工程多在河道、湖泊、沿海及其他水域施工,需根據水流的自然條件及工程建設的要求進行施工導流、截流及水下作業。
4) 水利工程要充分利用枯水期施工,有很強的季節性和必要的施工強度,有的工程因受氣候影響還需采取溫度控制措施,以確保工程質量。水利工程施工,與社會和自然環境關系密切。
2 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的主要方面
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工作包括項目施工期間的管理措施,以及項目完成后采取的竣工驗收管理措施,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 建立工程項目負責人、承包方、監理工程師三方施工管理工作,形成以監理工程師為核心的合同管理模式,以期達到降低造價,保證進度,提高施工質量。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設的投資、工期和質量,并協調有關各方的關系,確切實施工程施工方案以及施工過程的管理。
2) 施工期的工程施工管理主要為審查并確定分包單位、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提出施工技術措施、施工進度計劃和資金、物資、設備計劃等。執行工程承包合同,按照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和批準的工程施工設計文件施工,監督工程進度和質量,檢查安全防護設施。核實完成的工程量,領取工程款,整理合同文件和技術檔案資料,處理違約事件和索賠。協助項目法人進行工程各階段驗收。
3) 最后在工程完工后,接受主管部門的檢查,并配合相關部門進行竣工驗收。水利工程建設施工工作涉及到環境、工業、農業、電力、交通、城建、等諸多領域。并且深受自然因素的影響,鑒于每地區的水文氣象、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土壤類型等因素都各不相同,所以自然因素對工程的順利實施顯得尤為重要,甚至可能決定工程的成敗。其次還有人為因素,其主要表現為政治、經濟、軍事背景及參與施工人員的技術素質、工作態度、協調配合能力等。上述這些不確定性的因素都對水利工程的實施具有很大影響,是我們在工程建設中不得不考慮的范圍。我們只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
3 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
3.1完善城市防洪體系,保障水利可持續發展。
城市洪澇災害防治是城市水利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城市洪澇標準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城市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因此,完善的洪澇預防設施是城市水利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通過興建必要的城市防洪設施,加強城市的排水管網建設與改造,提高城市區域的排水能力,避免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以保證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安全。首先,結合排水布局現狀,按照分散布局、就近排放原則。合理地劃分不同的排水區域,鋪設排水管網,縮短水路,提高排水效率。其次,要理順內部排澇水系,治理內部排澇河道和排水管網。保證內部排水暢通。對排澇特別重要的河道進行綜合整治。第三,充分利用現有排水設施,以重澇區治理為重點,以河道整治、泵站擴容、管網鋪設為主要手段。全面提高城市排澇標準及排澇能力。此外,還要保護現有河塘和水面,增加城區雨水調蓄能力和排泄能力,消除內澇。
3.2加強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充分利用水資源。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做好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因此,必須采用以源頭控制為主的綜合治污戰略保障城市良好的水環境。首先,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措施,努力建設節水型社會。發展節水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建立節水型社會,做到多節水、少調水。其次,采取多種手段控制水污染。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盡可能降低工業污染物的排放,生活污染實行雨污排水系統分流等措施進行防治。第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行農業節水新技術,建立節水型農業,加強灌區續建配套。加大渠網改造,實施耕作制度的改革、革新施藥、施肥方法以及廣泛應用集約化養殖產生的有機肥,把種植業和養殖業結合起來,實現各種資源的高效利用。第四,建立污染防治和污染物處理技術標準。加大國家有關污水處理技術政策和技術標準的貫徹執行力度,制訂并推行污水處理技術和設施的強制性標準,采取各種技術措施促進水污染防治。
3.3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水利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實施綠化工程,加大水土保持力度。特別要加強流域上游生態保護,全面禁止亂砍亂伐,大力提倡植樹造林,加快退耕還林。其次,加大舊城區的改造力度,將其改造成秩序井然、環境優美的生活小區。在城區內實行垃圾袋裝化,統一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封堵過去居民住宅的垃圾道,取消新建建筑的垃圾道,對城區生活垃圾實行專人專車收集和集中處理。此外,要嚴格控制城市河湖水污染,加強城市綠地建設,將河流兩岸建設成為城市綠化帶,增加水體生態區之間的縱向聯系,增加固土保水與涵養肥力,增加透水面積。減少地表徑流,改善水文循環,穩定洪泛范圍,改善河床基質與水生植物布局,凈化水體,降低水土流失。
4 結語
水利工程興建時,對其周圍地區的環境將產生很大的影響,既有興利除害有利的一面,又有淹沒、浸沒、移民、遷建等不利的一面。并且一般規模大,投資多,技術復雜,工期較長。為此,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必須從流域或地區的全局出發,統籌兼顧,減免不利影響,收到經濟、社會和環境的最佳效果。這樣不僅利國利民,更重要的是一種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城市水利 可持續發展 水資源
城市化的發展離不開城市水利的支撐,要建設持續健康的生態城市,就需要以區域水資源配置理論為指導,加強對城市各項社會與經濟活動中水利活動的管理,從而確保城市發展與水利建設的均衡性。為了在城市區域中實現最大化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必須控制和監測水資源,加強對各項水資源的保護、調節、控制、管理及治理,在地區和流域之間進行合理調配,通過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來促進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1 城市水利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1 洪澇災害防治標準低
多年來,我國雖然采用除險、加固等多種手段加強了對城市防洪的管理,但洪水問題仍是威脅城市安全的一大危害。在一些縣城或者小型城市中,防洪體系尚未構建,對洪水災害的抵抗力幾乎為零。而且,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路面硬化面積不斷擴大,導致暴雨等產生的流量排除難度加大。另外,存在于城市排澇系統中的諸多問題也亟待解決。現有城市排水泵站多為早期建立,老化嚴重,且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現有排水泵站排澇模數遠遠低于城區排澇要求。
1.2 城市水資源相對不足
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效滿足了快速膨脹的城市人口需求,同時極大地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城市人口的不斷增長必然需要更多的水資源,然而受降水量減少等因素影響,水資源總量不斷減少,導致水資源供不應求問題日益嚴重。用水短缺現象普遍出現于用水高峰期或中等干旱年。在北方,為有效解決缺水地區的工業、農業及生活用水,多通過跨流域調水、開發水源或節水等措施來實現,并且加大對個別重點城市的供水量。但與此同時,多數地區仍存在集中排污或過量利用地下水等問題,從而對區域內工業、農業及生活用水產生嚴重影響。對地下水資源的過度開采將可能導致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若不能對其進行有效補充必將造成水資源的枯竭,進而嚴重影響水資源的供給。所以,做好并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健康利用對于城市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1.3 城市水環境污染嚴重
當前,我國水質污染的主要因素在于過低的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處理率。高度集中的城市用水導致城市排水量大,大量成分復雜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江河必然對水體的自凈能力產生影響,從而對地下水及江河水造成污染,進而對水環境產生嚴重影響。而上游及周邊地區工業、農業及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不合理處理也嚴重影響了沿岸水體的污染,進而加重了下游城區湖泊水體的富營養化。加之日益嚴重的城市酸雨問題,大多數城市地下水水質受到進一步污染,使得飲用水資源污染不斷嚴重化。
2 城市水利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
2.1 完善城市防洪體系,保障水利可持續發展
城市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便是城市洪澇災害防治,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與安全直接受城市洪澇標準的影響。要保障城市水利的健康發展,就必須加強城市防洪設施建設,對城市排水管網進行構建和改造,構建完善的防洪設施,通過提高城區排水能力來降低城市因洪澇災害而遭受的損失,從而促進城市的健康發展。城市排水區域的劃分及排水管網的鋪設首先要堅持分散布局、就近排放的原則,以排水布局現狀為基礎,以縮短水路提高排水效率的目的。還要通過對內部排水管網及排澇河道的治理來理順排澇水系,綜合治理排澇河道,確保排水暢通。還可以采用管網鋪設、泵站擴容、河道整治等手段,重點治理重澇區,對現有排水設施的價值進行充分挖掘和利用,從整體上提升城市排澇標準及能力。同時,還要加強對現有河塘及水面的保護,充分利用其調蓄和排泄能力,有效緩解內澇發生的可能性。
2.2 加強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充分利用水資源
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水資源的持續利用,因此要求城市水利建設工作,其中,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是其核心內容。首先要促進節水型社會的構建。在工業、農業等各行各業推行節水措施,構建節水型社會,通過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其次要對水污染進行有效控制。通過降低工農業污染排放量對水污染進行有效控制,還可以采用雨水排污系統分流措施對生活污染進行處理。還可以通過節水新技術在農業中的推行發展生態農業,配套續建灌區,改造渠網,改革耕作制度,對施肥、施藥方法進行革新,對集約化養殖產生的有機肥進行充分利用,通過養殖業和農業的有效結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2.3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水利建設,首先可以通過加強綠化對水土進行有效保護,加強對亂砍亂伐行為的禁止以保護流域上游生態環境,同時加大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的力度和進度。其次可以通過運用可降解垃圾袋、推行垃圾袋裝化以及專人專車收集并處理城區生活垃圾等措施,對居民住宅的垃圾道進行有效改造,大力改造舊城區環境,使其生活環境優美,秩序井然。同時,還要對城市河湖水污染進行嚴格控制,大面積建設城市綠地和綠化帶,尤其要在河流兩岸進行綠化帶建設,在水體生態區之間構建縱向聯系體系,提升涵養肥力和固土保水的能力,通過減少地表徑流,擴大透水面積實現對水文循環以及水生植物布局和河床基質的改善,從而達到降低水土流失、凈化水體、縮小并穩固洪泛范圍的目的。
3 結語
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水利建設在城市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要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國民經濟,必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有效保護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人口、經濟、環境及資源的健康發展是以水利的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和前提的。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社會經濟運行環境要求我們對水資源加強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實現全面節約、合理開發、優化配置及高效利用,從而實現水資源及水利建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溫善榮,黃金軍,陳阿萍.淺談生態水利在城市水利設計中運用[J].湖南水利水電,2016(02).
關鍵詞: 發展目標;現代化;水利工程管理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的內涵
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歷史過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發展階段對水利的要求以及水利自身的發展水平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的進程及相應的標準也有所不同。根據對國家現代化、水利現代化進程及其經驗的研究,以及我國長期以來水利建設和近年來一些地區關于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建設的探索實踐,可以將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的內涵概括為:適應經濟社會現代化和水利現代化的客觀需要,建立現代科學水利工程管理體系的過程,包括管理理念、管理體制和機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以及管理人才的現代化。
二、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具體措施
1.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現代化
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現代化的實質就是對原有管理體制進行完善和發展,建立一個良性的管理運行機制,實現對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確保水利工程能夠更好地擔負起維護公眾利益、提供基本水利保障的職責。現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與機制就是要
1.1建立職能清晰、權責明確的水利工程分級管理體制;妥善處理水庫公益職能和經營職能的關系。既要承擔起公益性水利保障的職責,又必須納入公共財政支付,保證經費渠道
周轉暢通。
1.2建立管理科學、經營規范的水管單位運行機制;加大水庫管理部門內部改革力度,確立一個精干高效、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符合水利行業特點和發展規律的新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核定管養經費,實行管養分離,定崗定職,科學管理,規范運行,更好地保障水庫長期安全可靠地運行。
1.3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的水庫維修養護體系;在穩步推進水利工程管養分離的基礎上,水庫管理部門內部實行管理與維修養護人員分離,維修人員和養護人員的工資分別按照維修、養護工作量和定額標準計算。同時將維修養護部門與水庫管理單位分離,通過招標方式擇優選擇維修養護企業。推行工程維修養護規范化管理.水管體制改革。
1.4建立規范的資金投入、使用、管理與監督機制;
1.5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撐體系。
2.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現代化
隨著傳統經驗管理模式弊端的出現和高新水利信息手段的發展,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的現代化趨勢日益顯著。只有不斷積極探索管理創新、推廣管理新技術、引進先進管理設施、增加管理工作科技含量,才能推進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信息化建設, 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水平。現代化管理系統建設的基本解決方案通常是借助先進的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遙測遙控技術以及圖文視訊技術,建立專用的通信傳輸線路、信息采集網絡、遠程監控系統,實現雨情、水情、旱情信息的實時監測,并將信息及時傳遞給上級指揮部門,突破防汛信息和指揮調度的時空限制,使工作人員可以在調度中心及時獲取基礎信息,從而對防汛方案、水資源優化配置以及水利調度做出準確及時的決策。
3.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水利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肩負著十分重要的職責。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現代化與信息化制訂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發展規劃和實施計劃。積極探索管理創新,引進、推廣使用管理新技術,引進、研究開發先進管理設施,改善管理手段,增加管理工作科技含量,推進管理現代化、信息化建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推進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依托信息化重點工程,加強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主要體現在:通過積極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改造和替代現有設備,改善水利管理條件;加強自動監測系統建設,提高監測自動化程度;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提升監測、預報和決策的現代化水平;積極探索管理創新,增加管理工作科技含量,提高管理水平。因此,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實現水利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現階段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理念的主要內容。
4.水利工程管理理念現代化
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優質的工程建設和良好運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人民提供可靠的防洪保障和供水保障。樹立公平公正的意識.公平公正是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基本要求。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保證水利建筑市場規范有序。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要高度重視水利建設與運行中的生態和環境問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要高度關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發揮。
5.現代化的管理人才
人才是創新的主體,是全面推進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的根本保證。要根據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的建設目標,大力進行人力資源開發,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水利人才隊伍,保障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建設。
國家要在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水利也要實現現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也必須實現現代化。水利工程管理的好壞直接體現水利現代化水平,今后必須繼續加大改革和創新力度,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創新的治水理念、科學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基礎設施,繼承和發展傳統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充分實現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創建和完善一個現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統。保證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完好,確保水利工程各項功能的順利實現,長期高效的發揮水利系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翟浩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推進現代水利建設[J].水利發展研究,2007(1):4-10.
【2】劉會民,基于新時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27-29.
【3】劉洪義.加強新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的利用[J].內蒙古水利,2010,,03:84-85.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發展研究
農田水利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效節水灌溉則是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但目前,節水灌溉工程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嚴重阻礙了高效節水灌溉的有效開展。因此,要理清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發展思路,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1.節水灌溉工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設計人員在設計節水灌溉工程時,沒有對工程項目內的土壤、種植結構、水質情況等進行認真的勘察,主要是依賴以往的資料和自己的經驗進行設計,導致設計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而節水灌溉工程一旦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相關人員進行管理和維護,以至于很多節水灌溉工程不能正常使用,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主要原因是節水灌溉工程沒有明確的產權歸屬,缺乏足夠的配套資金和有效的管理方法。節水灌溉工程內的種植結構也存在著嚴重不合理現象,主要還是以春種玉米秋種小麥的傳統種植方式為主,缺乏相應的高效農業,即使有,覆蓋面積也比較少,使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不利于促進農業的增長和農民的增收,進而影響了整個灌溉區的經濟收入。
2.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具體發展思路
2.1合理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農業健康發展
我國水資源相對來說比較貧乏,所以,設計人員在進行水利工程項目設計時,要了解當地的水資源分布情況,合理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在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時,要特別注意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樹立農田水利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建設思路,促使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這樣才能得到合理、科學地統籌,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在建設水利工程時要積極進行有效的環境監測和環境評估。在水資源的具體分配上,要始終堅持對總量進行有效控制,對配額進行有效管理的主要原則,使每一個用水單位的農田灌溉用水量和每一個灌區的農田灌溉用水量非常明確和具體。并努力讓各用水單位和各灌溉區進行有效的管理,讓他們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將有限的水資源科學地運用到每一個最需要利用的地方,實現高效用水的最終目的,促進農業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進而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2.2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工程
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工程,有利于帶動整體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的健康發展。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要特別突出高效節水灌溉的主要特點,對各項主要指標進行嚴格的控制,實行農業連片或分區,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促進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完美結合,成為現代化的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工程。這就需要在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工程時,要進行合理、科學地選址,主要遵循以下比較重要的原則:對不能進行自流灌溉的地面高低不平并且嚴重缺水的地區,對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并且種植的農作物一般是經濟作物的地區,對當地干部和群眾的思想相對來說比較先進、對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積極支持的地區,對社會治安整體狀況較好的地區等有優勢的地對進行優先選擇。在這些地區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工程能夠加快建設速度,提高建設的整體效果,對周邊地區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
2.3積極引進先進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實現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是關鍵。因此,要積極引進先進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有效提高高效節水灌溉效率。要努力加強節約用水的灌溉工程技術、灌溉用水資源的優化調配技術等傳統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還要積極引入先進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目前,新型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2.3.1根據生物技術研究而成的比較方便的調控灌溉技術
這個技術主要是通過對農作物生理特征的認真研究,發現農作物的主要生理周期,讓農作物逐步適應在特定的生理期內進行虧水生長,進而控制農作物的瘋漲,改良農作物的品質,同時實現高效節水和增加經濟效益的最終目的。
2.3.2利用3S技術研究而成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簡稱GPS、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遙感技術,簡稱RS,也就是通常所說的3S技術,利用這些現代技術研究而成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利用3S技術,可以對農作物生長的各種信息進行準確的掌握,并利用計算機對這些信息進行詳細的分析,通過分析得出農作物在某個階段最適合進行灌溉,從而實現高效節水的目的。
2.3.3 結合微電子及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和智能化技術和生物學
將微電子及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和智能化技術和生物學進行有效的結合,建立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通過全程控制植物的生長和實時監測農作物內的水分,以及土壤水分,然后經過計算機的精密分析,實施變量灌溉,實現高效節水的目的。
2.3.4重視并加強對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這就要求建立健全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村組和鄉鎮協助進行管理,將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切實落實到實處,落實到相關的責任人。只有這樣,才能使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并促使其長期發揮積極作用。
3.結語
水資源緊缺是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它不僅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而且關乎到國家安全。農業是我國的用水大戶,其用水量約占全社會總用水量的 70%以上, 但其平均利用率只有40%左右。通過發展節水灌溉,在減少灌溉用水量的前提下滿足灌溉需要,同時把節約出來的水量用于城市生活、工業生產和生態用水,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科]
【參考文獻】
[1]王玉娟,吳歡歡.新形勢下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發展探討[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3(09).
[2]滕金福.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發展思路初探[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2).
關鍵詞: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TV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11-0162-02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分布在農田間,灌溉、防洪面積以及容量分別在66617hm2、2000hm2和10萬m3左右,采取提、引、蓄等農作物澆灌方式的一些田間運作工程。該工程有庫壩、水渠、池塘、水閘等各種各樣的形式,作為農業生產中的基礎工程以及水利工程項目中的重要項目之一,該工程在農業生產發展中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這些工程在規模上雖然微乎甚微,但其在數量和分布上卻是相當可觀的。同時,在抗洪抗旱、提高農作物生產發展水平、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該工程的推廣都起到了無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1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1.1 存在的問題
1.1.1 缺乏合理運作規范。該工程在不斷的發展和推廣中雖已開發研究出多種多樣諸如承包、拍賣、出租、參股等靈活多變的實用性管理模式,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其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如何選擇適宜的操作模式仍然缺乏可以參照的理論依據。盡管有關專家已經在該方面進行了不少的研究和探討,但由于大多數工程在具體操作中并未依據規定的管理模式運行,從而導致了多數的管理組織在運作時無法具備規范的操作。
1.1.2 缺乏科學的管理方法。在現階段,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多數的管理組織大都把管理工作的重點聚焦在用人的方面,而往往忽視了工程本身的維護工作及管理機制的重要性。在管理方法上,這樣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在實際操作中一些相關管理部門根本不會依據具體工程的特點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這樣一來,大多數的工程也就都只能是處在“無序管理、低檔水平、低層次效率、低能收效益”的尷尬境地。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規模雖小,但若管理方法不正確,仍會導致實際運行中的混亂,故我們應對其引起高度
重視。
1.1.3 缺乏明確的責任權限。一直以來,源于歷史和體制等各種因素,一些農田水利工程的產權所屬仍舊沒有一個明細,這就導致了管護的主體和責任都無法很好地做到“對號入座”。實際中,我們可以看到的例子比比皆是,簡單的舉個例子――國家財政部門在出資修建了水利基礎工程后,其所屬的鄉鎮相關部門就負責管理工作,這樣一來,土地的所有權是歸集體所有,但其使用權卻已被承包,那么責任的主體與產權的歸屬就無法明確地區分開來了。責任權限的不明確使得在具體操作中,權責雙方往往無法合理協調,進而不利于該工程健康有效的發展。
1.2 原因分析
1.2.1 導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無法有效運行的根本原因應歸咎于監督機制的缺失。該工程成立的各式的管理組織大部分都缺乏類似于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專門性負責管理日常運行的管理機構。而其具備的“小規模化、種類多樣化以及數目多量化”等特點使得政府對其進行有效監管的難度大大增加,使得至今仍然未能制定相應的監管機制,進而造成了其管理組織無法合理有效地規范運行。
1.2.2 管理制度的不成熟則是造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低效管理的內在原因。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從規模上看的確是微乎其微。即便如此,在實際操作中,若是沒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必然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管理的混亂。
1.2.3 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質量是決定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是否能夠科學進行的直接因素。在該工程管理人員的構成中,大部分都是缺乏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普通農民,缺乏有效的管理能力。甚至在一些鄉鎮中,一部分基層水利中的相關工作人員也同樣沒有具備堅實的技術基礎,其業務水平也普遍較低。這些技術人員幾乎沒有機會和時間進一步學習相關技術和知識,基本就只是重復執行上傳下達的機械任務。這樣一來,他們根本無法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更不用談進一步地積累有效的實踐經驗,這樣的人員,如何能夠承擔深程度的工作。
2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
2.1 管理層次
“管理層次”就是頂層管理人員與底層勞力人員之間從屬關系的等級數。其數量的多少主要由規模的大小、幅度的強弱等因素綜合決定。2011年3月,陳雷(水利部部
長)在全國農村水利工程會議中提到,完善農村水利服務體系,需從鄉鎮開始,明確人員職責,收益歸入縣級,作為其財政預算,從而妥善處理農村普遍存在的水利設施管護失效的問題。
據此,我們可以看到,管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就涉及到縣(市、區)、鄉(鎮)、村及各工程單位這樣四個級別。而根據該工程受益的范圍,其管理等級主要劃分為2~4級(如圖1所示)。
2.2 組織結構
結合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小規模、多種類、多數量”特點來看,職能制的組織結構形式無疑是最恰當的選擇。該組織結構下,上級可以進行跳級指揮。比如縣可以直接指揮小水庫工程的相關管理單位。
2.3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
2.3.1 根據實踐完善責權明確的管理體制。推行實施主要是供各農戶自給的小戶型水利工程。該體制下,工程的產權歸農戶所有,各級政府對之進行廣泛的支持和引導。在符合用戶自愿性的條件下,以受益范圍為依據來構建用水合作組織。國家補貼帶來的收益歸于用水合作組織;國家和集體出資修筑的農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交付給該工程下,受益范圍內的有關用水合作組織全權管理(村委會可代行職能)。
2.3.2 建立以水費收入為主體資金的保障機制。工程管理資金收入中,一個比重相當不輕的來源就是水費收入。建立合理有效的用水收費機制,能夠進一步保證工程管理工作的落實。福利水和低價水在之前一直被普遍地長期使用,是有償用水機制的直接阻力。故此,相關部門需廣泛開展用水收費機制的宣傳工作,積極指導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教導他們對用水有償收費的保障體制有個正確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張慶華,崔世彬,馬靜,曹三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運行機制研究[J].水利經濟,2011,(4).
[2]崔世彬,張慶華,馬靜,曹三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運行管理評價[J].人民黃河,2011,(8).
關鍵詞:GIS 水利信息化 前景推測
中圖分類號:TP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4)02-0100-01
世界上的水資源雖然豐富,但我國的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較少,是缺乏水資源的國家。新疆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在水利信息化方面雖然也在飛速的發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問題。
1 水利信息化在新疆兵團中的現狀
1.1 新疆兵團對水資源的需要
隨著社會發展,洪澇等自然災害的頻發,越來越惡化的水資源對我國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新疆兵團雖然處在內陸地區,但高山中的水資源為生產生活提供了保證。新疆兵團如果要發展就一定要合理的運用水資源。因此,水利事業必須要向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信息技術發展的非常迅速,為水利工作提供了技術需求。
1.2 信息技術的分類和在水利方面的應用介紹
信息技術主要分為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網絡等通訊技術。其中比較常用的信息技術主要是GIS。GIS功能強大,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涉及很多行業。GIS在水利行業發展多年,在生產生活中發揮非常大作用,比如地理位置確定、地理信息展示、行業信息展示、信息統計分析的功能。
1.2.1 GIS對地理信息管理
首先,地理信息管理反映了地理位置,水利行業最重要的就是得到地理信息,像地形、地貌等等。通過GIS,新疆兵團可以更好的了解掌握周圍地區的水利情況并且更好的進行水力資源的開發。
1.2.2 GIS對信息展示的應用
通過對該技術的合理運用,我們可以掌握新疆兵團附近水庫、水閘、堤防、各個設施的情況,并且根據雨情、災情進行災害的預防和及時的救護。這些信息會展示在GIS的平臺上。新疆地區的氣候比較復雜,通過GIS系統可以更好的顯示各個地方的情況,有助于我們更好的進行開發。再次,統計分析。GIS還可以對已經搜集的資料進行分析,這種分析對水利工作有著巨大的作用。
1.2.3 GIS水土保護應用
根據GIS系統提供出來的數據,新疆兵團可以將數據應用到水土保護中。兵團根據GIS提供的數據,與其他水利信息化措施如遙感(RS)、網絡等通訊技術結合起來,計算了解新疆地區,乃至全國的地形地貌污染情況,更為新疆兵團以后對水土保護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今后GIS在沙土流失,土壤侵蝕,水土保護中都將是支撐作用。
2 GIS在新疆兵團水利信息化作用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正在高速發展,科技方面的改變非常迅速,經濟也在飛速的增長,水利信息化建設雖然也在飛速的發展,但也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2.1 GIS技術不夠完善
首先,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還處于初步階段,雖然GIS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和觀察社會資源,但是GIS技術還不夠完善,還有相當大的偏差,我們必須更好的發展GIS,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水利產業。
2.2 新疆地區氣候條件比較復雜
由于氣候的嚴酷性,使得GIS的局限性非常的顯著。由此,GIS社會會在惡劣的環境中產生設備的缺陷,故障。如發生開關拒動現象,雖然這些現象發生的頻率不高,但是危害性極大。因此,發展GIS也變得刻不容緩。
2.3 水利平臺的規劃管理還存在很大的漏洞
信息尋找完全,但是水利共享卻不夠及時,常常使得消息滯后,嚴重時會浪費寶貴時間。
3 針對調查中問題的解決方法
關于GIS在新疆兵團水利信息化的應用的調查中發現的種種問題,我們提出了以下幾個解決方法:
3.1 完備配套設施
GIS的發展還處于初步階段,存在很多的問題,政府應對GIS技術的開發,不能僅僅依靠一個系統,還要加緊開發出很多的配套設施,水利工程的建設不是一時的,我們不能只看到一時的成就,水利有時關乎人民的生命和財產,更不能有一點的馬虎。我們要建立能夠完全儲備當地生產狀況的信息體系,完全的掌握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
3.2 加強系統的建設
對于新疆地區的氣候問題,洪澇和干旱的氣候一時難以改變,一方面,要加強對GIS等系統的建設,提高設備的準確率和運用率;另一方面,要多植樹造林,退耕還林。
3.3 建設平臺資料共享
政府必須要出臺相關規定,提供建設GIS共享平臺的技術支持。相關產業也必須自覺的把共享資料傳入平臺,只有所有人都一起共享,GIS平臺才有建設的意義,信息化才能發展得更加迅速。新疆兵團在GIS共享平臺的建設過程中要更加積極的支持該平臺的發展。
3.4 政府掌握主導權
首先,政府應該出臺相關規定,對GIS技術產業提供補貼。政府的作用是巨大的,只有這樣,水利信息化才能更好的發展。其次,政府應該建立水利信息化的產業體系,可以分為小單位,進行進一步的產品加工,從而提高相關工作的收入和工作效率。
3.5 引進創新技術
水利信息化已經進入全球化的趨勢,GIS應用技術也在不斷發展。現如今,GIS也應該向三維立體化甚至四維立體化的方向發展。新疆兵團在運用GIS于水利信息化中還需要漫長的發展,兵團應該更加注重GIS技術的不斷革新。
4 結語
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作用日益擴大。GIS也在不斷的發展,應用廣泛。GIS的優勢也日益顯現出來。新疆兵團在GIS方面也需要尋求自我創新,不能只靠政府的支持。GIS技術在新疆兵團水利信息化中的應用還沒有發揮他的潛力。另外,GIS技術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因此政府必須要高度重視GIS技術的創新,培養出一批有質有量的高科技人才,努力將GIS在新疆兵團的建設走向全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以五常市水利排灌有限公司職工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文獻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
二、職工體育健身活動現狀
1.職工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態度。調查結果顯示,愿意參與健身活動的職工占總數68.2%,這表明職工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主觀愿意還是很強烈的,究其原因: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生活態度及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各路媒體對體育健身、體育衛生保健、長壽知識、健康講座等進行的宣傳,以及職工對體育活動的親身體驗,增強了他們對體育價值的認識和對體育活動目的的認知。但仍有近30%的職工對體育健身活動持不愿意的態度,這部分人群將是今后職工體育工作的重點對象。
2.影響職工體育活動開展的因素。
(1)制約職工參與體育活動的因素。制約職工參與體育活動的因素有兩個方面: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
從統計可以看出,制約職工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主觀原因主要是缺乏興趣、身體弱,無法參加、現在身體挺好,沒必要、根本不喜歡體育活動等幾個方面,反映出職工缺乏健康儲備的意識,漠視身體健康長久的發展,同時也反映出職工在學校學習期間就沒有培養出體育的興趣,更是缺乏終身體育的意識。
制約職工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客觀原因是缺乏時間、缺乏場地設施、經濟條件有限、不懂鍛煉方法和運動技能等。調查顯示目前基層水利排灌職工任務繁重,家庭壓力較大,業余時間不寬裕、職業特點受季節氣候制約嚴重。而體育活動需要必需的經濟基礎,經濟水平限制體育活動的參與與體育消費。另外一部分職工受運動技能及鍛煉方法貧乏的限制,難以正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
(2)影響職工體育活動開展的主要因素。根據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制約職工體育活動開展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時間與鍛煉時間的矛盾、體育場地設施匱乏、經費不足、領導重視不夠、缺乏專業人士的指導與帶動五個方面。此外,企業負責體育管理人員的缺失也是影響職工體育活動開展的因素之一。
而工作時間與鍛煉時間相矛盾,一直以來都是影響職工體育活動開展的主要因素。水利排灌企業工作受季節、氣候條件牽制,農忙和雨季工作任務比較集中,工作時間無法固定,此階段工作壓力大、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時間不規律,且工作環境多為室外作業,使職工沒有精力和閑暇參與體育健身。
此外,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水平的提升,現有的體育經費已經無法滿足當今體育的發展速度。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通過研究發現,五常市水利排灌有限公司職工“不生病就是健康”的錯誤健康觀根深蒂固,許多職工只是在喊著體育鍛煉促進健康的口號而缺乏實際行動,在啃健康的老本而忽略了體育健身的長遠意義。企業的體育工作處于滯后狀態,沒有真正把職工體育納入到企業管理范疇,體育管理松散,沒有計劃性,隨機性傾向嚴重。用于體育工作的經費,沒有計劃,而是根據企業領導對這一工作的重視程度的高低來決定經費的多少。體育設施建設滯后,維修與維護也沒能及時跟進。設施陳舊、數量少、品種單一、破損廢置嚴重,此外體育健身場地被占用的現象較為突出。管理者對國家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精神缺乏正確的理解,沒有真正認識到職工體育對企業發展的意義和價值,不能正確引導職工進行體育鍛煉,更是難以從深層次激發職工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觀能動性。水利工作者的工作時間受行業特點及季節氣候的制約,勞動強度起伏較大,即便是有熱情、重視體育健身的人群,也因工作時間的原因導致體育健身無法保持規律性和常態化。
2.建議。
(1)健全職工體育組織體系。在企業內部成立和發展體育協會、運動隊或俱樂部,開展有特色、有特點、參與程度高的體育活動。發揮體育競賽的杠桿作用,組織運動隊經常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擴大交流,激發職工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提高企業知名度。運動隊隊員可以充當企業職工健身活動的輔導員和體育骨干,這將十分有利于將健身活動的普及和推廣。
(2)企業對職工體育工作在政策和經費上要給予必要的支持。在企業內部進行簡單方便、小型靈活的體育設施建設并要進行定期的養護與維修,積極為企業內部開展大眾體育活動創造條件。同時結合租借、利用公共設施等方式增加職工體育活動場所的數量和類型,從而增加職工參加體育鍛煉的機會。
(3)加大對科學健身的宣傳力度,形成職工健身的輿論導向,增強職工體育健身意識,大力倡導“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努力平衡調節體育人口結構。
(4)鑒于工作時間及工作強度受季節、氣候的制約,要見縫插針地開展體育活動而不是絕對的停滯狀態。要將工作狀態相對輕松的時段很好的利用,積極開展有益于職工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要把開展體育活動常態化而不是一種隨機、隨性的舉動。水利工作秋冬季節較為輕松,要順應行業、季節特點,積極開展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冰雪運動。
(5)立足于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企業管理層要提高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在注重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要關注企業職工的文化生活,要把職工體育工作納入到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和企業長遠發展的總體規劃中來。通過開展體育活動,使職工產生精神上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增強職工效忠于企業的動力,以創造更大的價值。
(6)職工體育健身活動的開展,其深層的意義是企業保護勞動力資源的一項重要措施。定期對職工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有計劃地根據體質測試標準對職工的身體狀況進行跟蹤,作為開展職工體育活動的重要依據,也是企業管理者全面了解職工健康狀況的重要參數。加大對職工健康經費的投入,定期開展身體健康普查,提醒職工對身體健康的關注與重視,激發職工參與體育健身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