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2 09:50: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篇(1)

關鍵詞:城市化;產業聚集;產業結構

中圖分類號:C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2-0191-02

一、嘉峪關市城市化現狀分析

嘉峪關市自1971年列為省轄市以來,在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城市化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化發展的規模和質量。在人口城市化方面,1978年,嘉峪關市總人口8.3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85萬人,城市化率為69.9%;至2010年,總人口增至20.9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95萬人,城市化率90.3%。隨著城市人口城市化規模的增加,城市人口就業結構也由1978年的19:68.5:12.5調整為2010年的9.3:53.5:37.2,符合城市化進程中隨著城鎮人口規模增加,第一產業就業比重逐漸下降、二三產業就業比重逐漸上升的普遍規律。在經濟城市化方面,1978年,嘉峪關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713萬元,至2010年,GDP總量達144.4億元,自2005年以來一直位居全省第10位。地區性財政收入由改革開放之初的不足千萬增至2010年的26.1億元,位居全省第6位。隨著經濟總量不斷增長,經濟結構也日趨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1979年的9:60:31調整為2010年的1.3:80.3:18.4,呈現出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二、三、一”的產業結構。在社會城市化方面,主要體現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2010年,嘉峪關市建成區面積達60平方公里,城市人均道路面積16.37平方米,城市煤氣、自來水入戶率均達10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741.16元,居全省第2位。

二、嘉峪關市城市化進程中面臨的問題分析

(一)城市化質量提升問題

美國經濟地理學家諾瑟姆于1975年提出了關于城市化進程的“S”型曲線,按照諾瑟姆對于城市化階段的劃分,當城市化率介于0―30%之間,為城市化的初期階段,此時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主要以農業經濟為主,城市化發展較為緩慢;當城市化率介于30%―70%之間時,為城市化中期階段,此時工業進入發展騰飛階段,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較強,城市化快速發展。當城市化率在70%以上,為城市化后期階段,此時,進入后工業化階段,而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區域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嘉峪關市2010年城市化率達90.3%,若按諾瑟姆的劃分,嘉峪關市已進入城市化后期,但是,2010年,嘉峪關市的第三產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不足20%,按照國際經驗,當一個地區城市化率達到70%以上時,該地區第三產業比重應占到60%以上。嘉峪關市第三產業較低的產值,說明嘉峪關市當前城市化發展仍主要以工業推動為主,城市化質量不高。另一方面,較高的城市化率最初形成于嘉峪關市成立時獨特的行政區劃,1978年,嘉峪關市的城市化率就高達69.9%,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比同期全國城市化率高出52個百分點(1978年中國城市化率為17.92%)。特殊的行政區劃以及近年來以酒鋼為主的重工業推動之下,嘉峪關市的城市化率呈現一個“虛高”狀態,城市化質量和城市化發展速度脫節,城市化質量亟待提升。

(二)地區產業、就業結構偏差問題

一般而言,國民收入水平、產值結構、就業結構以是衡量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指標,而一定的工業化水平又對應著一定的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2010年,嘉峪關市人均GDP達10163美元,按照錢納里關于工業化階段的劃分標準,嘉峪關市介于6373~11949的工業化高級階段,在工業化高級階段,一個地區的產值結構應該為一產比重小于5%、二產比重與三產比重大致相當。2010年,嘉峪關市產值結構為1.3:80.3:18.4,第二產業“畸高”與第三產業“畸低”的狀態說明嘉峪關市產業結構轉換沒有與經濟發展同步,地區經濟發展過度依賴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的發展,嘉峪關市的產業結構還處于工業絕對推動階段,這與嘉峪關市城市化水平及經濟發展水平嚴重不符。

城市化發展質量還可以通過三次產業轉移中的兩大指標: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轉移來考察,通常情況下以結構偏離度來衡量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轉移是否同步:

一般而言,若結構偏離度為零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轉移協調;結構偏離度的絕對值越大,說明就業人口的轉移與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轉移越不同步、不協調。2010年,嘉峪關市第一產業的結構偏離度為-0.87,說明農業產業GDP比重下降幅度大于農業就業比重下降的比重,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滯留于農村未能轉移到二三產業;第二產業的結構偏離度為0.54,說明嘉峪關市工業GDP增長幅度高于工業就業人口比重增長幅度,嘉峪關市屬于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化發展模式,機器排擠工人的趨勢較為明顯;第三產業的結構偏離度為-0.55,說明嘉峪關市第三產業產值增幅低于就業比重增幅,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發展水平較低,沒能充分發揮第三產業對城市質量的提升作用。

(三)城市聚集經濟效益低、輻射帶動功能弱的問題

聚集經濟效益是城市經濟的突出特征,城市通過其自身的優勢和獨特的魅力,吸引各要素向城市地區聚集,發揮強大的聚集經濟效益。嘉峪關市城市聚集經濟效益較低主要表現在城市產業結構上,在嘉峪關市三次產業產值構成中,第二產業產值占82.1%,說明嘉峪關市主要以工業聚集為主,工業內部又主要以冶金工業聚集為主,城市聚集經濟效益呈現出典型的地方化經濟效益,而地方化經濟主要以推動城市規模擴大為特征。同時,嘉峪關市第三產業發展水平較低,占GDP比重不足20%,第三產業的高度發展,可以促使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科技信息、交通運輸等的快速發展,是城市化經濟的重要表現,能發揮更高的聚集經濟效益。嘉峪關市明顯的地方化經濟特征決定了嘉峪關市聚集經濟效益較低。城市聚集功能低,制約著城市“磁場效應”的發揮,嘉峪關市向周邊地區和郊區蔓延和輻射帶動功能不能得到很好地發揮,很難形成良好的聚集和輻射帶動機制,無法形成更大范圍的區域城市化。

(四)城鄉二元結構突出,鄉村城市化不能同步發展問題

鄉村城市化是生產力發展和勞動分工加深的必然產物,是鄉村與城市居民共同繼承、創造和平等分享人類共有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步縮小并消滅城鄉差別,達到城市和鄉村協調發展的過程。2010年,嘉峪關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6741.1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865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2.12,二元經濟結構仍較為突出,另一方面,嘉峪關市農村工業化基本上處于起步階段,很難形成農村工業化對農村城市化的推力,農村城市化發展非常緩慢,無法和嘉峪關市的經濟發展、城市化速度同步。

三、促進嘉峪關市城市化發展的措施

(一)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強化城市化的核心動力

工業化是城市化直接產生和發展的推動力量,無論是近代還是在現代,國家工業化都導致了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伴隨這一聚集過程的是產業的空間聚集和產業結構轉換。工業化實質上是一個由工業領域的革命逐漸向其他產業領域推進的過程:一方面,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農業的技術基礎,推進了機器在農業上的廣泛使用,建立了“按工業方式經營的大農業“;另一方面,工業革命本身是機器生產的普遍化過程,使工業技術條件改善,工業向縱深發展;最后,工業生產方式的分工和專業化,必然促使一部分人從事非生產性勞動,當工業的分工和聚集達到一定程度后,將極大地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由此,工業不僅直接推動著城市化的發展,而且通過產業間的連鎖反應間接地推動城市化的發展,因此,工業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動力,是城市化的“發動機”和“加速器”。

嘉峪關市自建市以來,工業化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2010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395.92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43.44億元,工業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7.9%;全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639.28億元,實現利潤20.16億元,工業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工業整體效益大幅提升。但是,嘉峪關市工業發展與經濟發展比較而言,總體上呈現出“大而不強”的態勢,工業發展過程中,主要以傳統的冶金工業為主,而以酒鋼公司為主體的冶金工業發展,則面臨著資源約束和生產技術升級、產業鏈縱深延伸等問題;新興工業發育不足,工業結構較為單一?;诖?,嘉峪關市當前工業化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深入推進“工業強市”戰略,強化冶金工業發展能力,促進冶金工業生產技術升級,強化嘉峪關市冶金工業質的提升;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不銹鋼及鋼鐵延伸加工業,以博取較高的產品附加值;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食品工業、建材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煤電及化工產業,不斷優化工業產業結構,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走符合嘉峪關市實際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嘉峪關市工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強化城市化的后續動力

近年來,嘉峪關市大力推動第三產業加快發展,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市場催生等多種舉措,促進第三產業總體水平向更高層次提升。2010年,嘉峪關市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3.69億元,增長5.9%。但從總體上來看,盡管嘉峪關市服務業發展保持良好的勢頭,但與全市經濟整體發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仍存在總量過小、比重偏低、水平不高、結構不盡合理、競爭能力還不強等問題:2010年,嘉峪關市服務業的比重僅占GDP的18.4%。這與嘉峪關市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經濟發展狀況嚴重不符,第三產業發展已不能適應嘉峪關市經濟發展的要求;且從近年來的發展趨勢看,嘉峪關市服務業增長速度除2003年外均低于GDP增長速度,占GDP的比重呈逐年縮小的趨勢,已經從2002年24.8%縮小至2010年的18.4%,平均每年縮小1.4個百分點。另外,從第三產業內部行業結構看,傳統交通運輸、倉儲業和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仍占主導地位。新興產業尤其是信息發展、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科學文化、教育衛生等行業的發展水平相對偏低。因此,加快改造服務業,提升傳統服務業的水平,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是發展嘉峪關市第三產業、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嘉峪關市經濟結構的全面優化升級所亟需解決的問題。政府要加強規劃指導,把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著力點,大力發展需求潛力和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加快改造傳統服務業,重點發展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物流配送、專業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對服務業的投入力度,改進政府投資管理,多渠道籌措資金。最終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多元化投資格局。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改變部分服務行業壟斷經營嚴重,市場準入限制過嚴和透明度低的狀況,鼓勵民間資金投入服務業,顯著提高服務業的增加值比重和就業比重,逐步實現趨于合理的經濟結構。

(三)合理引導產業聚集,以產業聚集增強城市聚集功能

產業聚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業化進行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現階段產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和集中體現。城市聚集經濟具體是通過產業聚集來實現的。合理引導產業聚集,要求政府制定合理的產業集群規劃,促進集群創新。在進行產業集群規劃時,應以現有的或新興的集群為前提。當前,嘉峪關市依托酒鋼,以嘉東、嘉北、雙泉工業園區為主體的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就需要政府制定合理的產業集群規劃,為產業聚集創新創造有利的政策工具:如為雇傭技術人員提供補貼、進行風險投資、產業研究動態計劃、促進中介機構的形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提供貸款等,引導嘉峪關市產業合理聚集。并在產業聚集的基礎上,以三個工業園區為載體和紐帶,發揮城市和工業的聚集功能,輻射帶動三鎮經濟社會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鄉村城市化的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嘉峪關市委黨校

參考文獻:

篇(2)

(安徽大學 經濟統計專業,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我國許多城市屬于煤炭資源型城市,煤炭開采產業占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隨著煤炭資源的不斷開采和減少,經濟衰退、資源枯竭與環境污染等問題必然會推動煤炭資源型城市走向更加可持續的發展轉型.淮北市作為皖北地區最大的煤炭型資源城市,是安徽省煤炭資源城市的典型代表.近年來,淮北市以食品工業為轉型突破口,取得了較為良好轉型成果,但也存在不能忽視的發展問題,本文立足淮北市的產業發展現狀對淮北市的產業發展轉型中存在問題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 :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可持續發展;食品工業

中圖分類號:F299.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5-0098-02

1 淮北市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可持續發展轉型的必要性

1.1 產業結構不合理,粗放型發展方式占主導地位

產業結構是指各產業的構成及各產業之間的聯系和比例關系.各產業部門的構成及相互之間的聯系、比例關系不盡相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產業的構成、各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內的結構特征概括為產業結構.在淮北市煤炭城市產業的建設發展中,主要的產業特征有以下兩點:

(1)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簡單粗獷,產業構成較為單一,產業有機性較差.同時,單一的產業結構使經濟發展中城市的應變能力變差,無法應對諸如煤炭國際市場變動、資源逐漸衰竭、環境惡化等問題,這也成為煤炭型資源城市隨著礦業開采強度加大而經濟逐漸衰微的原因.

(2)產業資源依賴性過強,同時產業群體構造方式主要為單一遞進式.構成煤炭產業的相關產業群關系密切,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而隨著礦產資源開采規模的不斷擴大,這種“單一鏈條”式的產業模式的矛盾也變得日漸突出,不僅資源供給出現一定的危機性,同時一旦其中某個鏈條斷裂,就會引發城市經濟發展的結構性衰退危機.

1.2 生態環境污染嚴重

淮北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發展多以“煤”為主,采礦、選礦、煤化工等產業的發展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日益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的矛盾日漸尖銳,在追求GDP發展的同時忽略了綠色GDP的相關指數.煤炭開采引發大面積地表的下沉和塌陷,形成了城市內部的“塌陷區”,引起城市建筑物、道路、橋梁的損壞,使城市地質環境與生存環境逐漸惡化;同時大量煤礦的焚燒引起空氣中SO2等有毒氣體和煙塵的含量增加.

1.3 煤炭產業已成夕陽產業,產業經濟出現負增長

2000年以后,淮北市煤炭產業迅速發展,開采規模不斷擴大,截止2008年普通混煤含稅價由不到200元/噸增長至650元/每噸,煤炭產業榮極一時,成為了淮北市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但受國際經融危機和國際煤炭市場的劇烈變動以及國內天然氣等技術的普及推廣等因素的影響,自2008年8月起,在短短的半年內普通混煤的價格由650元/噸跌至300元/噸,隨著天然氣等清潔資源的推廣,煤炭產業已然成為夕陽產業,煤炭產業經濟增長也時常出現了負增長的狀況,僅僅依靠煤炭產業來支持城市的經濟發展的道路已經行不通.

1.4 煤炭資源屬不可再生資源,大量開采導致資源日漸枯竭

淮北市建市可以說是“緣煤而建,因煤而興”,但目前淮北市煤炭資源的開采已經進入了中后期,在近十年內,先后有4對大型國有礦井、10對地方小煤礦倒閉.預計到2015年,現有11對國有大中型煤礦中的9對狂進將面臨資源枯竭的境地,前期大量、無節制、不科學的開采模式導致的煤炭這種不可再生資源的資源瓶頸的日益顯現,因此城市產業轉型迫在眉睫.

2 淮北市食品工業持續發展轉型的現狀

2.1 食品工業園區建設趨于完善,產業集聚效應開始形成

淮北市全市已經初步建設相山區鳳凰山食品工業園、濉溪縣百善礦糧油工業園、口子集團工業園、杜集區六和工業園等食品工業園區,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競爭力的食品加工集群基地,這些集群地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食品工業的進一步發展,食品產業的產業集聚效應也開始慢慢的顯現出來.

2.2 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市場體系初步建立

據統計,淮北市全市共有銷售收入500萬以上的食品加工企業50余家,年銷售過億元企業8家,全市省級、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8家,省級龍頭企業12家.截止2012淮北市共建成各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182個,其中輻射力較強的專業批發市場25個.通過數據可以看出,通過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近年來良好的市場發展形勢,食品工業的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同時,食品市場體系的初步建成也給淮北市的食品工業轉型道路起到了示范和帶領作用.

2.3 食品工業發展勢頭強勁,成為全市支柱產業

截至2013年,在宏觀經濟下行、煤炭價格大幅下降的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下,淮北市煤炭稅收同比下降27%,但非煤產業增加值為284億元,同比提高10.9個百分點,占全市全部工業總增加值的56.2%,,其中食品工業增加值的份額占大部分,產業整體發展勢頭強勁,食品工業也已初步轉型成為全市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產業所占全市經濟總值總份額僅次于傳統的煤炭產業.

3 淮北市食品工業轉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帶動力不足

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一大批優秀的企業逐漸發展起來,但其中的能夠發揮指導、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卻十分稀少.截止2008年,全市規模以上農副產品加工業年銷售收入平均只有6000萬元左右,缺少像雙匯、思郎、曦強這樣規模大、品牌響、效益高、有較好的龍頭帶頭效應的企業.食品加工業的龍頭企業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業,它肩負有開拓市場、創新科技、帶動產業發展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同時能夠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帶動商品生產發展,推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良好的食品工業龍頭企業不僅具有市場開拓能力,能夠進行農產品深精加工,也可以為農民提供系列化服務,帶動千家萬戶的發展.缺少龍頭企業的現狀使淮北市在食品工業轉型發展中缺少引導和示范效應,使經濟發展轉型進程有較大阻力.

3.2 產業鏈條較短

在淮北市的食品工業轉型發展中,食品加工業的形勢趨同,商品也具有較強的相似性,同時產業鏈條較短,多為面粉、速食、飼料等,而類似速凍食品、熟食、特色食品等食品加工業發展緩慢,產業鏈延續不流暢,企業間業務和技術關聯性較差.產業整體鏈較短且單一,不僅不利于新企業的出現,也不利于企業創新競爭氛圍的形成.

3.3 利益機制不完善

食品工業在淮北市的發展已經有一定時間,但相關的利益機制尚且不明確完善,例如超過半數以上的企業未能和農民建立長期穩定的原料生產合作關系,一家一戶的分散型生產方式使農民農業生產所提供的原料在品質、品種、數量、質量方面遠遠不能與食品工業的飛速發展相適應.例如,淮北市重點打造的榴園村美好鄉村建設項目:榴園村主要以種植石榴及石榴深加工為主,目前擁有石榴種植面積8萬畝,為全國6大石榴產地之一,年產石榴1000余萬斤;擁有石榴深加工企業一個,年加工石榴600萬斤,年產值150萬元,這在全國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對其他企業產生了一定的示范效應.淮北市榴園村的石榴栽植面積和品種均居于全國前列,但石榴的主要是以鮮果出售,并沒有形成深層次的食品加工市場,也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體系,缺少企業與農民的共同利益機制.

3.4 農業開發與食品工業發展技術創新能力不足

雖然政府大力支持淮北市食品工業轉型,出臺大量政策支持食品工業轉型,但就全市范圍來看,食品工業發展處于起步時期,加工技術與設備仍與發達地區有很大差距,存在例如食品工業發展配套設施不完善、從業人員學歷素質較低、產業發展缺乏創新機制、配套設施產業成本過高、人才供給不足等問題.

3.5 食品安全問題不受重視

在淮北市食品工業高速發展的重要時期,食品安全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日益凸顯,這些問題既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的和諧穩定,也影響了淮北市的對外形象.除了一些企業法制觀念、質量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淡薄外,食品質量標準體系尚不健全,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等標準體系有待進一步整合.

4 對策與建議

4.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淮北市食品工業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面對可能出現的種種轉型問題,政府應發揮本職職能,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如通過產業、信貸、稅收等相關優惠政策,扶持和培育一批產品新穎、資質良好、發展潛力較大、有市場前景與市場競爭力的企業,促使其快速發展,成為特色突出、競爭力較強的強勢企業,為全市食品企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4.2 加強食品工業科技創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與創新在城市轉型與食品工業的發展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傳統的食品工業基礎上,著力加強食品工業科技創新.如建立研發基地和科技創新平臺,依托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提升食品工業的科技實力和創新實力,加快形成以科技創新為基礎的綜合競爭優勢.

4.3 加大投融資力度,完善產業利益機制

產業發展不僅依托于政策支持與科技創新,投資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發展食品工業的城市轉型中,應用加大項目投資、降低銀行信貸條件、加強政銀企聯合等方式,促進形成市場引導的投資機制,通過提高產業競爭力提高投資效益.同時政府與企業以及農民可考慮發展新型合作組織,積極調動農民和企業的積極性,建立完善的利益機制.

4.4 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以高質量換取高效益

必須抓住制約全市食品安全的重大瓶頸因素,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規范和標準,組織開展相關技術、方法、設備的研究開發與推廣,盡快取得突破性進展,以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讓人民群眾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以高質量換取高效益,才能保證食品工業發展的持續盈利與城市轉型構想的成功.

4.5 加大品牌宣傳,實施品牌推進戰略

可借全市食品工業博覽會、煤炭機械博覽會等大型會議為宣傳平臺,大力宣傳食品工業發展的建設和招商政策,為發展食品相關產業樹立良好的外部形象,積極招商引資,吸引投資者,彌補企業資金來源不足的相關問題.同時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鼓勵大型龍頭企業加大研發和品牌推廣力度,實施品牌推進戰略,促進產業知名度.

參考文獻:

篇(3)

作為我國的第一產業,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不可動搖的基礎,在黨的十報告中明確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是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對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劃分,所依據的標準也有所不同。按照經濟發展水平和發達程度劃分,可將我國農村地區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大部分,東部經濟水平發展最高,中部其次,西部較為落后。

二、我國農村區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迅速,農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質量均有很大提高。但是,在農村區域發展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通過閱讀大量文獻以及相關材料,筆者認為農村區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一)環境問題

我國地勢呈現出西高東低,西部屬于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我國生態環境安全的屏障,而東部地區是人口和經濟密集區,環境壓力大,中西部地區占全國國土面積的88.9%,人口占全國人口的60%以上。當前我國農村區域發展中環境問題突出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人口基數大,耕地面積小,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為了獲取更多的糧食,人們大量開發土地資源,已經接近其承載極限。一方面,由于人們對于土地資源保護的意識薄弱,亂砍濫伐大量存在,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農業發展中大量使用、濫用化肥、農藥等,對土壤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土壤質量大大下降。

第二,生活污染。當前我國農村基礎設施與城市基礎設施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新農村建設的推行使得小城鎮和鄉村聚居區的人口規模逐步擴大,超出了農村基礎設施的承載力,臟亂現場突出,引發嚴重的生活污染。

第三,城市發展對農村環境的影響。一方面,城市產生的大量垃圾無法處理,向農村延伸,而生活垃圾具有高度的污染性,對土壤以及地下水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另一方面,一些高度污染的企業及工廠已經嚴重影響了城市環境,為了改善城市環境,這些企業向農村遷移,同時也對農村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二)發展不平衡。我國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體現在:我國東、中、西部三大經濟區域的發展存在著明顯的梯度差異,從東至西呈現依次弱化的態勢,東部屬于相對發達地區,中部為次發達地區,西部為欠發達地區。20世紀90年代,我國“六五”至“八五”期間,國家推行地區非均衡發展戰略,這使得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差距開始出現。盡管在“九五”計劃和十四屆五中全會后,“解決地區差距擴大問題,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成為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指導方針,加大對中西部的扶持力度,2007年以后,中西部經濟增長幅度開始高于東部地區,但是由于東部地區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區位條件、科學技術等,東部與中西部的差距仍在不斷擴大。

(三)勞動力流動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的現象普遍存在。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從農村向城市流動;從內陸向東南沿海流動;近距離省內流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負面的影響。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流動,對象大多數是有文化、有技術的中青年,留在家中的多為老弱病殘以及婦女、兒童,這將導致農村中會出現許多社會問題。

三、農村區域發展的對策建議

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關系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我們應當高度重視農村區域發展,這也是實現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農村區域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結合相關知識學科,筆者就如何解決我國農村區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推廣農業科技,提高環保意識。在農村大力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耕作制度,以及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努力實現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生產產品無害化,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另外,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利用各種媒體輿論的力量,加大對于環保的宣傳力度,同時,還應向廣大農民宣傳公益意識、環保意識,從而在生產生活中營造出人人關心環境、人人保護環境的氛圍,引導農民改變之前不良的生產生活方式,幫助農民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篇(4)

關鍵詞: 城市化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

1、中小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迅猛增長,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而眾多的中小城市的快速發展是是實現城市化的關鍵,中小城市已具備了相當的工業發展基礎,目前正處于規模擴張階段,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可以吸納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緩解大城市就業壓力,帶動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

2、中小城市的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分析

由上述AHP進行的分析可知,經濟、環境和資源都是影響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但存在諸多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環境、經濟等幾方面的問題。

2.1中小城市的發展中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中國中小城市的基礎設施是在過去的20多年中成績顯著。如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道路,公共汽車,通信條件,供氣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有了明星的改善。

這些指標的增加,緩解了許多城市基礎設施薄弱的狀況,對保護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但這與日益增長的經濟發展需求和城市居民需要相比尚有較大差距,并發現,部分項目建設效果比較差,沒有達標。同時,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基礎設施條件差,基礎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嚴重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

2.2中小城市的發展中經濟效益差

在中小城市區域內,工廠企業的規模一般比較小,生產成本較高,經濟效益低,既沒有大企業的規模優勢和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持,又沒有鄉鎮企業靈活的經營機制,市場的競爭力較差,從而導致中小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能力和效益普遍較低與大城市。

2.3中小城市的發展中教育衛生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致力于增強人民健康和提高人民的教育、科學和文化水平,人口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目前,文盲半文盲的農村人口仍達3億多人,其中在農業就業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20.7%,小學文化程度占38.8%,初中占29.14%,高中僅占4.55%。

3、中小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由于進入工業化的起飛階段,中國城市化的速度必將不斷加快。因此,采取正確的城市化發展道路,不僅可以為發展大規模的城市奠定基礎,而且可以使中小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

3.1改善基礎設施,營造投資環境

中小城市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應適應當前開展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市場機制,采用基礎設施服務和產品的有償使用原則,增加建設資金的來源,實現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營,投入和產出的良性循環,營造良好的物質環境吸引外來投資,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主要通過兩種手段:一是營造投資環境;二是改善基礎設施。

3.2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小城市多數依托當地礦產資源的開發發展起來的,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廢水和固體廢棄物對周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過度的礦業開發直接影響中小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加快環保設施的建設,治理“三廢”,逐步減輕然,改善城市環境質量。

3.3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提高城市聚居和規模效應

根據目前所處的工業階段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小城市應在產業優化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小城市應在產業優化和調整中逐漸減少農業比重,積極的發展第二、三產業。集中投資,重點支持優勢產業,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支柱產業。如溫州地區人多地少歷史上就有經商打工的傳統,以發展家庭工業和民間市場為主要模式,以私營家庭工業為主,發展小城鎮這種城市化道路稱“溫州模式”也可稱為市場推動型。溫州的皮鞋,打火機等小商品,已經占領了全國半數以上的市場,打火機甚至打開了很大國際市場,其規模相當大,產業又是相當明顯,而這些經驗值得其他中小城市借鑒。

3.4明確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紀頭20年我國將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對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城市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了解我國城市化50年的狀況,明確推進我國城市化進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借鑒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在城市發展中的經驗,探索新時期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的選擇、戰略形態的轉變以及發展動力的提升,由此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中國城市體系,尋求引領國家財富臺階式增長的制高點,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結語與展望

中小城市的發展應當因地制宜地逐步擴大城市規模,發展第三產業,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城市整體規劃,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積極發展城市旅游。從而實現城市經濟容量,基礎設施容量和人口容量的同步擴散,走數量和質量并舉的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道路,從而加快中國城市化進程,最終實現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 。

參考文獻:

[1]彭曉云.城市的物理環境.城市問題.2004 No.5

[2]林秋華.關于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1995.2

篇(5)

關鍵詞:城市林業;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問題;對策

城市化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人類社會走向文明的必經之路??墒牵鞘谢M程不斷深化過程中忽視了環境保護、生態協調問題的重要性,使得城市生態環境問題日漸突出,制約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人們將森林“搬進”城市,發展城市林業,搞好城市綠化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不僅利于保護環境和美化環境,更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1 城市林業可持續發展內涵

“城市林業”一詞最早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當時主要為了解決城市土地利用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實現最佳結合而提出。時至今日,城市林業已經發展為林業的一個專業化分支,成為了一種對樹木和森林進行培育和管理,以及對城市社會居民的心理健康、社會福利和經濟繁榮發揮重要作用的高尚事業。城市林業是建筑在城市森林體系的資源基礎上,以樹木為主體,建設以城市布局相適應的生物種群,推動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美化環境,滿足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要求。一般而言,城市林業包括城區綠地和城郊生態公益林,比如道路綠地、城市防護林、自然保護區及森林公園等,應與傳統的城市園林嚴格區別開來。

2 我國城市林業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認識逐漸深入,城市林業的研究內容得到了進一步擴展和深化,為城市林業研究與建設注入了新的內涵,豐富了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涵義。盡管取得了顯著成績,城市林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亟待改進和解決的問題。

2.1 城市林業建設尚未納入城市規劃設計領域,影響了自身的建設效果

城市設計作為城市建設的主要依據,應將城市林業建設納入其中,成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完善了城市規劃設計內容,城市建設和發展也更加協調、統一。然而實際工作中,城市林業作為林業的一個專門化分支,成為了一個相對獨立的領域,其規劃設計和建設并沒有納入城市規劃設計中,以致于城市建設和城市林業建設的契合度不甚理想。另外,城市綠地作為城市林業建設的重要內容,存在著規劃設計不到位、綠地建設規模小等問題。城市發展中往往為了滿足商業建設、居民居住要求,城市綠地面積大大縮水、綠地建設效果不是很理想,嚴重影響著城市林業發展。

2.2 城市林業企業發展規模小、科技含量低,減少了自身產品的附加值

與其它領域中的企業相比,我國城市林業企業發展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少,嚴重影響了城市林業建設的速度和效果。之所以形成這樣的一種狀況,關鍵在于城市林業不夠受到重視;產業信息化、科技化和機械化水平落后于其它產業企業,導致城市林業建設不能得到有效的建設和發展。

2.3 城市林業建設缺少有力的政策扶持,降低了自身的建設效率

雖然已經認識到了城市林業建設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可是政策上缺少有力支持、執行上缺少有效措施、法制上缺少健全的法律條文,且執行不徹底,尚未形成一個良好的城市林業建設環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林業的建設效率,制約了城市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3 城市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對策

3.1 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將城市林業納入城市規劃設計中

城市林業本就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因而,城市林業設計不必作為一個獨立的設計建設體系,因將其納入城市規劃設計中,有利于保證城市設計建設的整體性和統一性,城市布局會更合理、城市林業建設方案會更優化。因此,并積極推動這一開創性創舉活動的進行和落實,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3.2 加大投入,增加城市林業建設企業的科技含量和專業化水平

除了積極倡導可持續發展理念外,國家應在政策、法制、經濟上給予城市林業企業一定支持或扶持,為其提供一個發展、壯大的機會。尤其在經濟方面,應加大扶持力度,比如,對城市林業企業增加貸款金額、相對下調該類企業的貸款利率,使該類企業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進行信息化、專業化、機械化建設,以便促進城市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4 結論

“城市林業”的提出和落實,不僅利于保護環境、美化環境,更有利于城市經濟和城市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有效改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問題,豐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內涵,推動我國城市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為了有效改進和解決城市林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應結合實際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使其得到有效解決,進一步完善城市林業建設理論,做好未來建設工作。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城市建設;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信息系統

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在發展中產生的垃圾數量也越來越多,隨之產生的環境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城市建設發展中,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先污染,后治理”的現象依然存在,給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環衛精細化的管理工作也帶來了技術支持[1]。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城市建設中,要設計環衛精細化管理信息系統,幫助改善城市發展環境,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生活空間。

1、當前城市建設環衛管理問題分析

(1)保潔范圍廣。這也是城市環境衛生面臨的共同問題,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需要保潔的面積也隨之增加,增加了環衛工作和垃圾的清理運輸工作的強度,相對來講管理的面積也不斷增加,其中涉及的問題較為復雜,這就需要借助海量的信息手段加強對人員的管理,從而提高效率。(2)人員多,增加了管理難度。在我國當前城市發展階段,環衛行業大多還是以人工保潔工作為主,其從業人員較多,每個區域、每一片甚至是小到每一條街道,其保潔人員總和多,增加了人員管理的難度。(3)環衛設備較多,數量較大。環境衛生設備主要包括清掃車、灑水車等等專用清潔車輛,對這些設備的管理同樣需要時間和精力,很多城市采用GPS定位管理,能監管其作業的軌跡,但是卻無法監管其環衛工作的具體效果。這些都需要采取新的監管方法。(4)管理較為落后。在以往的發展中,受多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一些城市在發展中對環衛工作缺少重視,在管理模式、制度建設等方面缺少創新,大多數會基本依賴于人的管理,這樣極大地影響了管理效率,也容易出現管理混亂的局面。

2、環衛精細化管理信息系統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所謂的環衛精細化管理,主要是在環境衛生管理工作中,能結合城市自身發展需要,運用先進的技術和指導思想,全面把握城市環境的變化,制定細化的管理體系,明確責任,促進環衛事業的發展,做到環衛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科學化。因此,精細化管理在城市環衛管理方面有很大的必要性。其一,是實現環衛規范化管理的要求。精細化管理系統的建立,能對環衛人員、設備等進行即時管理,對環衛作業的路線范圍進行優化選擇,從而逐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便于對作業的考核管理;其二,有助于助推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目前發展中,城鄉居民對環境衛生的要求普遍較高,政府也認識到了環境衛生工作的重要性,要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發展,必須改善環境衛生條件,對環衛設施進行改善,這些都可以通過精細化管理信息平臺的設計來實現;其三,環衛精細化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在國外已經有很多優秀案例,值得我們借鑒,也為我們城市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在澳大利亞等國家,對該信息系統進行了研究試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環境衛生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我國可以加以吸收借鑒,結合我國城市建設發展的實際,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搭建現代信息管理平臺,促進城市環境衛生工作的改善。

3、環衛精細化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分析

在精細化管理信息系統中,主要包括三大板塊的業務:保潔、設施、管理。

3.1保潔業務

根據具體業務需要,要配合精細化管理系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一般設置大隊長、中隊長和小隊長作為管理者,具體的工作時間根據環衛工作量決定,一般每個班次的工作時間為8小時,每個班次在工作中,分責任到具體個人,每個人在自己所負責的區域內,要了解拉近分布情況,對其進行保潔,對于明顯存在的垃圾,可直接撿垃圾;對于沒有大垃圾的區域,可以進行清掃維護,這樣可以較快捷地保持大面積的干凈。同時,保潔隊長要定時對自己所負責的區域進行視察,對所負責的路線進行巡視,并且將每個具體區域落實到個人,縮小每個人的職責范圍;此外,還要處理好清運業務,清運的工作量較大,要求也比較嚴格,城市的生活垃圾量較大,一般都存放在垃圾桶內,一般垃圾的清運時間在凌晨,將其進行集中壓縮,集中進行處理。

3.2設施業務

首先是車輛的管理,通過GPS定位系統等,對車輛的相關信息進行了解;其次是渣土管理的設計,了解渣土車輛基本信息,設立渣土業務審批程序,并對具體的審批流程做好規劃,不斷提高操作的效率,減少人員操作,減少出錯率。

3.3設施管理設計

環境衛生設施包括有垃圾桶、果皮箱、生活垃圾場等,這些設施的種類多,數量多,需要對其進行精細化管理,減少管理中的混亂。對垃圾桶、果皮箱等都會有固定的地點,可以在其上面安裝自動測重儀器,等儀器重量達到相應重量時,系統會自動報警,然后對其進行處理,還可以在一些設備上安置電子標簽,通過網絡上傳精細化管理信息系統,了解垃圾場的清運等情況,也有助于及時了解設備設施的丟失或者損壞情況,以便及時進行彌補。

3.4管理業務

首先是對日常環衛工作的監督和檢查,對整體情況進行了解查看,做好實時監管;其次是對現場環衛考核情況進行實時傳輸,將數據傳送到精細化管理系統,這些數據信息具體包括現場檢查,存在的問題等;最后是對特殊事件的調度,一般包括事件的上報,市民舉報的問題等,對這些信息進行詳細的登記,并對后期的跟蹤處理情況進行記錄等。還有一些應急業務,如車輛事故,系統故障等突發事故,需要事先對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進行預估,保證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處理。

篇(7)

關鍵詞:城市規劃;布局優化;空間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現階段,伴隨著各地城市化建設發展的不斷加快,城市規劃工作要求日新月異,因此,在城市規劃空間布局的過程中,諸多的問題不斷出現。而且,根據城市化發展程度的不同,體現出問題的嚴重程度也不同,例如,交通網絡布局不合理、空間規劃不合理、土地利用不合理等,為此,本文對我國城市規劃空間布局的優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1我國城市規劃空間存在的問題

1.1 城市交通網絡布局不合理

城市交通是城市規劃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道路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然而,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私家車的數量越來越多,大量的行駛車輛投入到城市交通中,使得原本通暢的城市道路變得擁擠,造成城市居民出行的困難[1]。引起這方面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如,道路等級結構布局出現混亂,道路功能細化不夠清楚,公共交通道路體系過于落后等,尤其是在城市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城市交通網絡布局不合理嚴重的制約了城市化的發展,可見,該問題的存在是城市規劃空間非常突出的問題。

1.2 城市空間規劃不合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的發展也極為迅速,然后,雖然城市規模在不斷的擴大,但是,很多城市卻未能得到規?;l展,還依舊將發展重點放到城市的中心區域,使得城市周邊未能得到有效的發展,整個城市的規劃出現脫節,尤其是在功能布局上,過多的集中在城市的中心位置,這些位置本身就是有限的,再加上各個企事業單位、商場、超市等都往中心的位置集中,造成城市周邊區域居住人群、活動人群寥寥無幾,而中心區域卻成為一片鬧市。

1.3 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

任何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都需要對土地就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以此來促進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然而,有很多城市在擴大空間的過程中出現空間利用不合理,土地資源浪費、土地資源利用率較低等問題,例如,城市人口密度較小還依舊向四周開發,城市居民平均用地面積超出了國家的相關規定,造成大量土地出現閑置的現象[2]。

2我國城市規劃空間布局優化

2.1 城市交通網絡布局的優化

城市交通是城市規劃空間的重點,一旦交通網絡布局出現不合理的現象,就會造成城市交通出現擁擠的問題,制約了城市化的發展,尤其是在城市私家車數量逐漸增加的情況下,對城市空氣也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因此,首要任務是要做好城市交通網絡布局的優化。首先,要對城市交通道路的線路進行合理規劃,尤其是城市道路的功能要進行合理的劃分,提高城市居民文明行車意識[3]。其次,要對城市交通公交體系進行優化,建立獨立的公交道路體系,無論在任何時候私家車都不能占用公交線路,這樣可以保證公交線路交通的通暢性,確保人們的出行方便。第三,加強汽車文明出行的宣傳力度,鼓勵城市居民公交出行,降低城市小汽車的使用量,一方面能夠減少城市交通擁擠的現象,有效的對城市空間進行規劃,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小轎車尾氣對城市空氣的污染,從而實現對城市交通網絡布局的合理優化。

2.2 對城市空間布局進行優化

城市空間規劃是否合理對城市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對城市空間規劃布局的優化應作為城市發展的重點。自城市化快速發展以來,城市對內部空間結構的重組、對外部空間形態的演變各有差異,而在城市空間結構演變的過程中,經常忽略了城市產業的市場機制,使得結構調整的政策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城市的工業用地方面,因為用途的不合理使得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出現多種空間規劃問題,從而制約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對城市規劃空間布局優化勢在必行[4]。首先,要打破在城市化發展中,過于集中城市中心位置的問題,將發展計劃向城市的結構擴展,一方面減少城市中心過于擁擠的現象,另一方面,可以使城市空間結構也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從而實現對城市規劃空間布局的優化。其次,要合理安排城市大型辦公區域、超市、商場等,不僅要在城市的中心有,還要保證周邊的設施都能夠完善,這樣不僅能夠確保城市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同時可以疏散市中心的人流。第三,城市規劃空間要有著長遠的發展目標,不能局限在眼前,否則可能會在短時間的發展中就會發生空間格局的大變動,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又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不利于城市的發展。

2.3 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優化

城市規劃空間的布局是需要建立在土地使用的基礎上,而土地的使用也是經常存在不合理現象,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很多城市在土地使用上存在很多盲點,經常出現過度擴張土地,土地污染,違規建筑等問題,不僅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還浪費了很多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因此,在土地規劃用地上要進行合理的優化。首先,要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要確定好城市發展的邊界位置,在指定的范圍內進行發展,提高城市建筑的密度,同時,對城市規劃內部的閑置土地進行合理的整改和置換,將城市土地進行有效的優化配置[5]。其次,對城市發展用地進行合理的規劃,尤其是在功能上要確定發展方向,同時在城市發展用地建筑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好有效的建設規劃,還要做到節能、節地、節材,著眼于城市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對我國城市土地的合理規劃布局。

3總結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空間布局優化也將作為城市規劃的重點工作,而在實際的城市發展中,很多城市都過度重視城市,擴大城市的發展區域,提高城市的活動范圍,但是,卻往往忽略了城市規劃空間布局的優化,使得城市規劃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對城市的經濟發展也造成一定的影響。通過本文對我國城市規劃空間布局優化的分析,對當前我國城市規劃空間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剖析,正確認識了問題的所在,同時,作者就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以及對城市化發展的認識,提出了幾點城市規劃空間布局優化的建議,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有效的提高我國城市規劃空間的合理性,促進我國城市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曉光. 區域可持續發展中鄉鎮工業空間布局研究──以湖北省為例[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2).

[2]陶然,傅德印,宋濤,蔡建明,倪攀,楊振山. 中原城市群經濟發展水平及空間布局研究[J].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1(05).

[3]韓昊英,賴世剛,吳次芳. 中國當代城市規劃的戰略觀――復雜城市系統中設計與戰略型規劃的解析[J].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預印本.2012(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 黑人上司好猛我好爽中文字幕| 软萌小仙自慰粉嫩小泬网站|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88熟人妻| 最近在线更新8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 性色欲网站人妻丰满中文久久不卡| 欧美精品一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欧美人与动牲交aⅴ|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手机看片久久高清国产日韩|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 午夜无码人妻av大片色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国产一卡2卡3卡4卡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美人妻亅u乚一596| 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网站2|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清| 精品国内片67194|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 麻豆网站入口|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成av人片在www色猫咪|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电影| 国产精品涩涩涩视频网站|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一区| 777爽死你无码免费看一二区| 亲子乱子伦xxxx| 国产精品爆乳奶水无码视频免费|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人妻|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