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數字經濟的基本要素

數字經濟的基本要素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2 09:50: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經濟的基本要素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數字經濟的基本要素

篇(1)

關鍵詞: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分類要素關系

中圖分類號:F23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1

喀什地處南疆,經濟相對還比較落后,但現在國家在大力發展喀什的經濟,經濟的發展,勢必會推動大批企業的新建和發展,而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財務部門的運作,因此對財務人員的需求量就會增大,就需要學校輸出更多的財務方面的人才。我們學校是一所中專學校,主要專業是財務,那么在教學中,財務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就針對會計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識簡單談論一下。看一下最基本的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

首先來看一下什么是原始憑證,原始憑證是證明經濟業務已經發生,明確經濟責任,并用作記賬原始依據的一種憑證,它是會計核算的重要資料。原始憑證必須具備的基本要素是,憑證的名稱;填制憑證的日期;填制憑證單位名稱或者填制人姓名;經辦人員的簽名或者蓋章;接受憑證單位名稱;經濟業務內容、數量、單價和金額。由于各種經濟業務的內容和經營管理的要求不同,原始憑證的名稱、格式和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原始憑證填制的依據和填制的人員有三種:以實際發生或完成的經濟業務為依據,由經辦業務人員直接填制,如“入庫單”、“出庫單”等;以賬簿記錄為依據、由會計人員加工整理計算填制,如各種記賬編制憑證;以若干張反映同類經濟業務的原始憑證為依據,定期匯總填制匯總原始憑證,填制人員可能是業務經辦人也可能是會計人員。

下面我們看一個原始憑證示例圖。

圖一:

此憑單為自制的原始憑證,指辦公室購買辦公用品,用現金支出。當然這還不是一張完整的原始憑證,財務主管和出納還沒有簽字,審核也沒有簽字,這可以考核學生的分辨能力。

拿到原始憑證以后,要先進行審核,審核通過以后,開始填記賬憑證。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記賬憑證的相關內容。記賬憑證是用來確定經濟業務性質和分類即會計分錄的一種憑證。會計人員必須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記賬憑證可以分為收款憑證、付款憑證和轉賬憑證,也可以使用通用記賬憑證,這主要由各單位根據會計業務量的多少和會計人員的習慣選擇使用。《規范》對記賬憑證的基本要求作了下列規定:

第一,記賬憑證必須具備的內容。包括:填制憑證的日期;憑證編號;經濟業務摘要;會計科目;金額;所附原始憑證張數;填制憑證人員、稽核人員、記賬人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第二,填制記賬憑證時,應當對記賬憑證進行連續編號。目的是為了分清會計事項處理的先后順序,便于記賬憑證與會計賬簿核對,確保記賬憑證完整無缺。各單位應當根據本單位業務繁簡程度和人員多寡、分工情況,來選擇便于記賬、查賬、內部稽核、簡單嚴密的編號方法。無論采用哪一類編號方法,都應按月順序編號,即每月從第一號編起,順序編至月末。

第三,記賬憑證可以根據每一張原始憑證填制,或者根據若干張同類原始憑證匯總填制,也可以根據原始憑證匯總表填制。但不得將不同內容和類別的原始憑證匯總填制在一張記賬憑證上,否則,經濟業務的具體內容不清楚,難以填寫摘要,會計科目也因沒有明確的對應關系而看不清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這樣填制記賬憑證,不僅憑證自身記錄不清楚,也容易造成會計賬簿記錄的錯誤,給記賬、算賬人員帶來困難。

第四,除結賬和更正錯誤的記賬憑證可以不附原始憑證外,其他記賬憑證必須附原始憑證,并注明所附原始憑證張數。所附原始憑證張數的計算,一般應以原始憑證的自然張數為準。凡是與記賬憑證中的經濟業務記錄有關的每一張證據,都應作為原始憑證的附件。如果記賬憑證中附有原始憑證匯總表,應該把所附的原始憑證和原始憑證匯總表的張數一起計入附件張數之內。但對于報銷差旅費等零散票券,可以粘貼在一張紙上,作為一張原始憑證。如果一張原始憑證涉及幾張記賬憑證的,可以把原始憑證附在一張主要的記賬憑證后面,并在其他記賬憑證上注明附有該原始憑證的記賬憑證的編號或者原始憑證復印件。

第五,記賬憑證的改錯方法。如果在填制記賬憑證時發生錯誤,應當重新填制。如果是已經登記入賬的記賬憑證在當年內發現錯誤的,可以用紅字注銷法進行更正。如果會計科目沒有錯誤,只是金額錯誤,可以將正確數字與錯誤數字之間的差額,另編一張調整的記賬憑證。如果發現以前年度記賬憑證有錯誤的,應當用藍字填制一張更正的記賬憑證。

下面我們通過一道例題來看一下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關系。

A公司2012年1月3號銷售了一批貨物,共10萬元,收到一張轉賬支票。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筆業務涉及到的原始憑證是什么,銷售貨物當然要由售貨發票,貨物售出應該有出庫單,因為錢已經收到,還要有銀行的回單一張,最基本的原始憑證為三張,那么會計分錄又是什么,我們來看一下:

借:銀行存款 117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17000

此筆分錄填在記賬憑證上以后,把涉及到的三張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一起用大頭針別好,放在專用的憑證盒內,到月底進行裝訂。

通過這道例題可以看出,先有原始憑證,再有記賬憑證,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實際工作中,作為財務人員一般先接觸到的是一些原始票據,拿到原始票據以后,再開始做賬。這和我們在會計教學中是相反的,因為我們學校學生年齡大都是十幾歲,會計基礎薄弱,上課應以教材為主,只有掌握好了理論知識,才能更好地進行實務操作。

參考文獻:

[1]胡揚贊.初級財務會計[M].立信會計出版社.

[2]武濤.初級會計實用手冊[M].經濟科學出版社.

[3]張世體.會計原理[M].中國金融出版社.

篇(2)

1.1展示設計的基本概念.展示設計屬于一門綜合性的藝術設計,展示設計的主體是商品.展示設計依托于一定的展示空間,通過時間與空間的配合,運用藝術型的表現形式,在空間與平面的范圍內,創造出一定的展示效果.展示設計的主要目的是服務于產品宣傳,是商品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吸引觀眾的眼球,撥動觀眾的思維,激發觀眾的熱情.展示設計實際上也是展示空間的組合,是多種藝術形式的組合.展示設計通過展示的工具、燈光、說明等間接的標的物,烘托所展示商品的主體設計.

1.2展示設計的主題設置要求.主題就是展示設計要針對的對象.例如展示設計的定位一般是告知性、販賣性、慶典性、教育性還是娛樂性.展示設計實際上就是配合主題演出的設計,確定主題的目的就是在設計之初就要明確被展示的物件的基本概念,通過對主題的了解和深刻認知,就會明確主體設計具有要求,這個過程是對展示整體的全方位了解,通過對主題設置的要求明確,就會使展示設計奠定明確的基調,有利于展示活動其他配合部門的工作要求設計.

1.3展示設計的主要分類.展示設計從主體范圍上可以分為經濟類和人文類兩種.經濟類的主要包括商業展示,商場的促銷活動,交易會和訂貨會,以及產品會等.人文類的可以分為科學館、紀念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從展示設計的存在形式上,可以分為動態展示與靜態展示.動態展示就是使展示設計處于移動中,流入巡回展示或者交流展示.而靜態展示一般都是在固定地點進行的展示設計活動.展示設計根據展示的規模可以分為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

1.4展示設計的主要功能.在現代經濟發展運行中,信息的利用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展示設計的主要功能就是獲取信息對商業活動的參考.展示設計的功能是對現代經濟社會的延續,能夠起到文明傳遞、智慧鏈接、知識傳播的特點.展示設計在社會經濟生活領域是一種直接性的文化資源.

1.5展示設計的表現形式.展示設計的表現形式完全依托于所要展示的主題內容.展示設計的表現形式采納哪種方式,需要對展示環境、展示方式、展示工具等展示條件進行明確的認定.展示設計的表現形式在現代化的展示設計中,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結合,拓展展示活動的類型.展示設計的表現形式是展示設計能夠取得商業信任的重要體現.

2展示設計應該實現的標準性效果

2.1展示設計要具有完整性.在展示設計的標準中,完整性是首要的標準.一個良好的展示設計,在藝術形式和展示秩序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整體規劃上具有十分明確的步驟.展示設計的完整性,是展示設計能夠保持長久發展的根基.

2.2展示設計要具有創造性.在現代商業發展過程中,創造力是產品占據市場的最主要優勢.在展示設計中,創新性與創造力的結合,是展示設計能夠具有優雅風格的重要依靠.

2.3展示設計要具有時代性.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時代,商品存在的風格也具有明顯的差異,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展示設計具有了時代特性.時代性就是觀念的標準性,時代的觀念滲透在每一個藝術設計的理念中,在現代社會中,展示設計主要應該體現出綜合的觀點、人本的觀念、時空的觀念、生態的觀念、系統的觀念、信息觀念、高科技觀念.

2.4展示設計要具有行業區分性.展示設計為展示的主題服務,展示設計也同樣需要與環境相統一.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經濟領域呈現出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形式,很多新興的產業誕生,在展示設計中,要進行不同行業的區分,不能把展示設計混淆為藝術形式的堆積,而忽略的藝術形式的區分.展示設計要推出的是商品或者自然界的展演,進行必要的行業區分就是為了能夠將展示設計與每個行業進行規范化管理,逐漸建立展示設計的行業化標準.

2.5展示設計要具有文化特性.經濟發展的保證是文明社會的基本要素.文化是文明的最高級表現,文化代表了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域的基本特征.展示設計中要求具有文化標準的根本性含義就是為了提高展示設計的藝術品位.展示設計屬于藝術范疇,更屬于文化范疇.

3展示設計提高整體效果的技術實施手段

3.1展示空間的藝術設計.展示設計需要以空間為主要環境,因此,空間的藝術設計對于展示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展示空間按功能可以分為公共空間、信息空間、輔助功能空間.一般參展商都會選擇的總體空間方式為外向式展示空間或者內向式展示空間.對空間形式的處理手法,可以采用水平橫向空間處理,結構空間處理或者有機空間處理形式.展示空間規劃需要進行空間規劃、平面規劃、展示空間構成等設計.展示空間的藝術設計是展示設計的首要任務,對空間規劃是展示設計首先要進行的設計任務.在展示空間設計環節,需要進行整體的規劃,把整體和局部進行統一的管理.

3.2照明與色彩的搭配.在展示設計中,其中一個核心的任務就是照明與色彩搭配的學術研究.照明在展示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照明把美麗的形與色進行了統一和融合,將不同的展臺襯托出不同的效果.展示設計中對照明的要求較高,主要的標準就是提供舒適的視覺環境,使展品能夠展出足夠的亮度,可以實現觀賞的清晰度,同時具備觀賞角度的合理性.照明系統也要把系統安全作為主線,防止因照明的問題造成對展品的傷害.照明方式與照明手段要具有時尚特點,在基礎照明、局部照明或者裝飾照明上,進行多種方式的組合.在色彩搭配上,展示設計需要進行細致的研究,并且進行規劃性設計.色彩搭配是情感的表達,更能夠影響人的情緒,在運用過程中需要進行色彩的統一性與協調性設計.

3.3賦予時代感與審美和風格.展示設計更多的是為經濟社會服務,在現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商品是社會化生產的結果,展示設計的核心目標就是要展示出商品的市場價值.既然商品的社會經濟的產物,而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歷史性,那么,商品需要進行時代感的包裝,這就要求展示設計也要具有時代感的特征.在設計過程中,要突出時代的元素,同時,在審美與風格設計上,要進行綜合性評價,要將審美與風格設計統一到整體上來,把展示設計做成綜合性價值高的展覽.時代與審美的要求是展示設計面對的新問題,也是全球化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審美效應不僅是直覺帶來的感觸,更是深一步的內心感受.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展示設計在經濟運行的快速發展時期,必須要具有主觀和客觀的整體提升.時代感與風格和審美,都是展示設計必須要包涵的要素,在具體實踐中需要進行進一步細化.

3.4運用展示設計的輔助設施.展示設計要提高整體效果,就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不僅要在軟件上下功夫,更要在硬件上下功夫.展示設計依托于空間與環境的搭配,在設計過程中,必要的設施是展示設計呈現依靠.例如展示設計所用的器物,如維護、承托、吊掛、展架、展板、展柜等設備,或者現代展示的相關道具等.展示設計中對展示道具的造型、色調、規格與尺寸都要與展示主體有密切的聯系,一般都采用標準化的設計,有利于道具和實物的配合.例如服裝展示中,就要把模特、衣架、胸架等專門的設備進行專業化的制作,突出展示主體的優勢和特點.展示設計中對輔助設施要實施嚴格的管理,只有嚴格的管理才能夠保證展示設計在實施過程中,有足夠的設備保障.展示設計的輔助設施也需要在實踐中進行不斷的豐富.

3.5適當使用數字媒體技術.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信息化社會帶來了互聯網與多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在展示設計的操作中,很多設計者對數字媒體技術情有獨鐘.數字媒體技術給予了展示設計更高一級的發展.數字媒體能夠實現展示設計的多維體現,有二維技術也有三維技術,數字媒體具有藝術性本質,是媒體的虛擬現實設計,能夠融合多面的知識和時尚媒體藝術,在創作過程中,應用了網絡藝術、游戲藝術、投影藝術或者4D數字藝術.數字媒體技術作為現代媒體,在展示設計中能夠起到技術性推動作用.數字媒體技術是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的結合,能夠給予管理視聽感受和藝術享受,是當代信息社會使用最為普遍的技術類型.數字媒體技術主要吸引力在于能夠調動觀眾的審美情趣,通過動態的感受和多方面的感知,人們在觀察過程中,能夠發展事物的變化,通過智慧與感情創造出展示設計的新探索.展示設計中采用數字媒體藝術,就是順應了信息化社會的發展模式,將互動性、娛樂性、商業性元素進行有機整合,擴大了人們的參與范圍,鼓勵了自主性設計,同時,把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互動,使藝術品、原創者和欣賞者之間能夠統一的一個整齊的線內,倡導了觀眾的參與與合作,實現了物質到非物質的轉變,建立了交互式的空間轉換.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在展示設計中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

3.6使用情景化展示技巧.在展示設計中,近年來誕生了情景化的展示模式.情景化的展示設計就是在展示設計的過程中融合情景化的設計.情景化展示技巧是通過設計師的精心構造,采用生動豐富的形式,建立與觀眾的信息聯系.情景是獲取信息的途徑,情景涵蓋了觀眾的內部感受和外部感知,情景圍繞一個主題設計,可以有真實的場景,也可以有虛擬的情景.情景設計不是抽象的,而是多種具體事物的反映,在情景設計中要根據展示主體的類型,掌握觀眾的知識水平、智力水平、教育水平,對情景的現實態度,具有的某些興趣,對環境的感知力等要素.情景設計一定要符合主題,并且能夠根據主題進行一定延展.情景化展示設計的優秀案例有很多,例如兒童博物館的展示設計,就需要將博物館的展示設計進行兒童化的情景設計,使兒童咋進入到展示空間后,就會形成一種初期印象,這種印象是親切的,具有高度親和力的.情景化設計對信息的掌握要進行必要的調查,在展示設計中,哪些信息是顯性表現,哪些信息是隱性表現,需要設計者運用藝術設計手段進行調節.

4結語

篇(3)

【關鍵字】SPOT-5;遙感影像;地質地理底圖;更新

地質地理底圖具備地圖數學基礎和基本地理要素(水系、居民地、道路交通、行政區界、地形等)是地質圖的地理基礎,它不僅是表示地質圖專題內容的骨骼,在制圖和用圖時有定向和定位的作用,而且還表示制圖現象的分布和地理環境相互聯系的作用,因此數字地理底圖是地質勘查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精度、制圖綜合、現勢性直接影響到地質環境調查的成果質量。傳統地理底圖編制工藝方法有二種:一是利用大比例尺地圖資料縮編小比例地理底圖,二是利用同比例尺地圖資料進行等比例編制地理底圖。然而,目前所用的地質地理底圖大多使用較老的地形圖編繪,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道路、居民地、河流、行政區界等要素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地理底圖現勢性較差,已經無法滿足地質工作的要求,需要進行更新。如何經濟快捷地更新地理底圖值得探討。遙感技術具有覆蓋范圍廣,資料獲取周期短等優點,尤其是近年來遙感資料的空間分辨率逐漸提高,為地理數據更新提供了很好的數據源。

1 數據來源與數據處理

1.1 原始數據及更新數據來源:

(1)原始數據:原地質地理底圖使用1:10000比例尺地形圖編繪,部分地形、地物已經發生變化,現勢性已經無法滿足要求,需要進行更新。

(2)更新數據來源:用于更新的遙感資料選用近期的SPOT-5,包括5m的全色波段和10m的多光譜波段,現勢性可以滿足地理底圖更新的需要。

1.2 SPOT-5遙感影像數據處理

1.2.1 遙感影像正射校正

首先根據全色影像全景或局部區域的地形特點,在影像均勻選取若干微分或多項式糾正所需控制點,基于物理模型對全色波段影像數據進行正射糾正,隨機選取檢查點,檢查全色波段遙感影像的校正精度;然后以糾正好的全色波段影像數據為參考,對相同作業區多光譜影像數據進行配準。

1.2.2 影像融合

遙感影像融合是對較高空間分辨率的全色影像與較低空間分辨率的多光譜影像采用一定算法生成一組新的合成圖像的過程。這樣做不僅使融合影像提高了空間分辨率,增強了影像的空間紋理信 息,而且能保持影像光譜原始信息,不發生或盡可能少地發生信息失真,便于提取解譯因子。選用ERDAS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對影像進行融合處理。

1.2.3 調色與鑲嵌

對融合后的影像按照紅外、紅光和綠光波段組合后進行偽真彩色調整,突出植被的綠色、水體的藍色和居民地信息,對相鄰影像進行鑲嵌處理。

2 地質地理底圖更新

2.1 更新的要求與流程

地理底圖更新的目的是在保證基本圖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底圖的現勢性和實用性。地圖數據地物更新在平原和丘陵地區為圖上0.5mm,在山地為圖上0.75mm。因此,l:50000地質地理底圖平原及丘陵地區地物變化在25m以上需要更新,山區在37.5 m以上需要更新。通常情況下人對紙質地圖的目視分辨率在0.07~O.1 mm左右,地理底圖更新要求影像分辨率一般應達到圖上0.1mm,即1:50000地理底圖更新要求影像的分辨率應該在5m以內。

在完成遙感影像的正射校正、融合、調色和鑲嵌工作后,對其進行投影轉換,使其與原地理底圖數據具有相同的投影坐標信息,并在專業軟件中疊合在一起;然后,基于遙感影像對基礎地理數據進行更新操作,包括變化要素的修改,新地物的增加,以及刪除消失的地物;對能確定屬性信息的要素在采集更新完畢后隨時更新,對不能確定屬性信息的要素,之后通過其他數據源來確定更新。最后通過系列的質量控制措施和檢查工作完成 1:50000地質地理底圖的更新工作 。

相對1:50000比例尺地理底圖,地面高程相對變化較小,一般不需要更新。

2.2 作業方法與技術要點

以SPOT-5遙感影像為底圖,疊加待更新的矢量要素圖層,通過人機交互解譯,從發現變化信息的圖像中手工修改變化區域。解譯的基本要素包括色調、大小、形狀、紋理、結構、高度、陰影、組合結構和所處的地理位置等。人機交互解譯最大的優點是靈活,并且由于加入了解譯者的思維和判斷,故信息提取結果精度相對較高。不過,人機交互解譯要求解譯者具有多方面的經驗和知識,包括計算機操作、基本圖像處理知識、專業知識、工作區地理地貌知識等。

在進行地質地理底圖更新時,應保證主要的、高等級的、具有整體意義的地形、地物的完整和位置正確。對于城鎮居民地街區內房屋的綜合取舍,保留其輪廓和街區平面圖形的特征以及房屋走向、位置、排列的特點。隨著比例尺縮小,道路、水系符號寬于實地大小并與居民地發生矛盾時,應保證水系、道路位置的準確,移動居民地,同等重要地物矛盾時采取相互移位。農村道路的取舍應根據地理位置的實際意義而定,村與村之間一般至少應選取一條主要連接道路。獨立地物應根據重要性和分布密度選取,一般具有方位意義的地物應表示。地形、地貌編繪應正確表示自然形態和基本特征,如山頂、山脊、鞍部、斜坡、谷地等要素。

2.3 生產工藝流程和質量的評價

利用原有地質地理底圖與最新的SPOT-5遙感影像進行更新時,具有較好的直觀性和一覽性,作業人員對圖上各種地物有較為直接的判定,對地物形狀特征、結構特征概括能較好地把握,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根據項目地質人員數字化填圖,更新底圖的平面和高程誤差均在允許范圍以內,其精度完全可以滿足相關規范的規定。

3 結論

實踐證明,利用遙感影像資料進行1:5萬地質地理底圖的更新編繪,是一種現勢性強、低成本、準確可行的技術方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應用遙感影像更新編繪地質地理底圖,地理要素更新更及時、直觀,該技術方法較野外更新補測方法在人力物力等方面投入大大地減少,成圖時間縮短,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利用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更新編繪中小比例尺地理底圖的技術方法,更適合于大范圍、大規模更新地理基礎數據,能夠較好解決地理信息數據的現勢性問題,可以滿足今后開展地質勘查、農業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等工作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焦紅波,王平金繼業.等.基于SPOT-5進行中國海島海岸帶1:5萬基礎地理數據更新[J].海洋通報,2010(5).

[2]王宏俊.基于Google Earth的1:50000地質地理底圖更新[J].山東國土資源,2010(11).

篇(4)

關鍵詞:地理國情 監測體系 架構 基本含義 層級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6(b)-0045-02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在國家基礎測繪“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構建數字中國,監測地理國情,發展壯大產業,建設測繪強國”的發展方略。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是社會經濟發展對測繪工作的新需求,是測繪地理信息行業更好更快發展的歷史機遇。但地理國情監測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面對我國遼闊的國土面積和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如何建立起一個科學完整的監測體系,實現對地理國情的及時有效地監測,達到為保障國家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輔助決策依據的目的,則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1 地理國情的基本含義及層級

1.1 地理國情的含義

地理國情是從空間角度對構成國家社會經濟、自然資源和人類居住環境的各種地理要素的基本情況的反映,其主要內容包括地球表面及其上下一定范圍內的各種自然經濟綜合要素以及這些要素的特征、空間變化及其相互關系。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地理國情就是影響國情的地理要素,包括道路交通、河流水域、城市建設、土地利用、資源分布、大氣環境以及附著在這些要素之上的社會、經濟狀況。地理國情是國情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1.2 地理國情信息的層級

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是幅員遼闊、差異明顯、特點突出、變化迅猛。為了便于開展地理國情監測、便于進行地理國情信息的分析研究,保證監測工作的實時快捷,應根據地理要素的影響范圍和程度,將地理國情信息進行層級劃分,根據信息層級,確定監測責任主體,分級開展國情監測工作。為此,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可將地理國情信息劃分為三個層級,分別用一、二、三級表示。

一級地理國情信息:全國范圍內的宏觀地理國情信息,包括影響多個省(區、市)的大型河流湖泊、全國范圍內的大型基礎設施,如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長輸油(氣)工程、大型水利工程、森林覆蓋面積、水土流失與沙漠化區域、耕地分布狀況、礦產資源分布以及與此相關聯的社會經濟因素等。

二級地理國情信息:也可以簡單地稱之為“地理省情”,是指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對本地區經濟、社會以及人們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地理國情信息,包括省(區、市)范圍內的鐵路公路、港口、機場等主要交通設施、河流湖泊水庫的形態、主要城市(設區市)擴展建設情況、重點區域的耕地保護狀態、森林和礦產資源的分布及開發利用狀況等,同時也涉及與此相關的社會經濟情況。

三級地理國情信息:也可以簡單地稱之為“地理市情”,主要指市(地)范圍內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及人民生活的地理信息要素,包括縣鄉鎮交通網絡、農田水利設施、城鎮建成區建設、農村居民點變化、基本農田保護以及與此相關的社會經濟狀況。

地理國情監測是對國情基本要素的空間分布特征、空間組合關系、空間分布及組合變化趨勢進行動態和連續的監測,并對成因進行分析、對變化趨勢進行預測的手段和方法的組合。

2 地理國情監測體系的基本架構技術研究

為了全面實時地開展地理國情監測,及時有效地實現信息共享,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服務,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監測體系,主要包括:法律與標準體系、三級監測網絡、信息整合交換與共享、統計分析與預測預報、信息等。基本架構如圖1所示。

2.1 法律與標準體系

法律與標準體系是指為實現地理國情監測而建立的一系列技術標準和法律法規,包括信息劃分標準、信息采集標準、數據交換標準、數據庫建設標準以及政策法規標準等。法律與標準體系是地理國情監測體系長期有效運行的基本保障。

2.2 三級監測網絡體系

三級監測網絡體系是指為實施地理國情監測過程的信息采集、處理、統計、匯總、分析預報、等一系列具體工作而建立的國家、省、市三個層面的機構、人員以及為完成上述工作所需的相應資源。可以分別稱之為地理國情監測體系中的國家監測中心、省級監測中心和市級監測中心。

(1)國家地理國情監測中心,負責對一級地理國情信息進行監測,并同時接收來自各省(區、市)的經過整理匯總的地理省情信息,進而形成全國范圍內的或重點區域內的地理國情預報;為國家級層面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提供科學依據。(2)省級地理國情監測中心,負責對二級地理國情信息即本省范圍內的“地理省情”信息進行監測和預報,同時還要接收來自各市(地)的地理市情信息。(3)市級地理國情監測中心,負責對三級地理國情即本市范圍內的“地理市情”信息進行監測,按照相關要求形成監測預報并,同時向省級地理國情監測中心進行數據交換,作為地理省情信息的組成部分。地理市情監測是整個地理國情監測體系中最基礎的部分,也是信息精細化程度最高的。地理國情三級監測網絡,構成了地理國情監測體系的基本框架,各級信息通過通信網絡形成有機整體,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學可靠的決策支持。各級監測信息的互聯互通可以借助數字城市建設中相應的節點來實現。

2.3 信息整合、交換與共享體系

信息整合、交換與共享體系是各級監測機構在開展地理國情監測過程中,對數據信息進行整合交換級共享所需的軟件系統及硬件設備,包括網絡通訊設施。不同層面的信息整合交換與共享在內容、范圍、重點等方面有所不同,如國家監測中心與省級監測中心、省級監測中心與市級監測中心,都存在一定差異。

2.4 統計分析與預報體系

統計分析與預報體系是指為完成地理國情監測中對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及信息預報所建立的一套技術方法和要求,包括統計分析采用的數學模型、預測模型等。

2.5 信息體系

信息體系是指將監測結果及分析預報向政府及社會公眾的一整套相關規定和要求,包括信息的渠道、頻率、內容等等。

3 地理國情監測的主要內容和技術方法

3.1 一級國情監測的內容和技術方法

一級國情信息是國家地理國情監測中心關注的重點,內容包括大江、大河、大型湖泊的狀態;土地、森林、沙漠等的變化趨勢;大型基礎設施如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長輸油(氣)工程、大型引水工程的建設與運營等等。這些信息是由國家地理國情監測中心負責采集的,一般可采用以下兩種方法進行信息獲取:(1)以高分辨率衛星遙感資料作為主要信息源,按照一定的周期,獲取衛星影像資料,確定主要監測要素和重點監測區域,利用不同時期的影像進行比對,發現變化信息,進而分析變化趨勢;高分辨率衛星影像資料除目前被廣泛利用的如SPOT-5、QuickBird、WorldView、IKONOS等之外,我國已發射升空的資源3號衛星,也將成為重要的數據來源。(2)利用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共享信息,通過融合處理,作為第一種信息源的補充。經過與其他相關信息(經濟、社會及其他學科信息)的融合整合,在相應數學模型的支持下,形成地理國情監測預報。

3.2 二級國情監測的內容和技術方法

二級地理國情信息即地理省情信息是省級國情監測中心關注的重點,是由各省級政府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的,主要是對各省范圍內的地理要素進行監測,包括:省區范圍內的鐵路、公路、港口、機場等的建設運營情況,河流、水庫、渠塘等的形態、主要城市(設區市)的建設擴展情況以及土地森林等的變化情況。這些信息一方面為本省的社會及經濟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同時作為信息共享的主要信息來源,與國家地理國情監測中心進行互聯互通,成為地理國情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常地理省情信息可采用三種方式獲取:(1)與一級國情信息的第一種獲取方法相同,即采用高分辨率衛星遙感資料作為主要信息源。(2)對于局部變化較大的重點地區,采用航空遙感方法獲取地面影像,通過與原有資料的比對,發現變化信息。(3)利用來自各市(地)的共享信息,通過融合處理,作為前面兩種信息源的補充,通過信息融合技術,形成全省范圍的省情監測信息,為地理省情監測預報提供依據。

3.3 三級國情信息監測的內容和技術方法

三級地理國情信息即地理市情信息是市級國情監測中心的關注重點,是由各市級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的。主要是對本市范圍內的地理信息進行監測,包括行政轄區內的公路、鐵路建設(包括鄉鎮公路和村級道路)、各縣(市)、鄉鎮駐地建設及擴展情況,建成區內主要道路、街道的建設與變化情況,農村居民點建設及變化情況,基本農田保護區變化情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及變化情況等等。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信息獲取:

(1)采用高分衛星影像資料與原有資料進行比對。(2)重點地區采用航空攝影測量技術進行航攝,制作正射影像圖(DOM),與原有資料比對。(3)采用野外數據采集的方法,對局部地區直接采集變化信息。經過信息整合,形成本地區的地理市情監測信息,作為地理市情監測預報的依據。地理國情監測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除了對客觀存在的地理要素進行監測外,還需要政府層面的各相關部門給予支持和配合,提供相關信息和資料,包括人口、經濟、農業、氣象等等。只有形成良好的基礎地理信息與附著在其上的社會經濟信息的聯動機制,才能使地理國情監測體系更加完善,監測信息才能夠為更多的部門和領域提供決策支持和服務,從而使地理國情監測工作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關注,地理國情監測也才會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4 結語

地理國情是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地理國情監測是歷史賦予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新使命;建立科學完善的地理國情監測體系是開展地理國情監測并達到監測目的的前提和保證。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是國家十二五戰略目標,在全國剛剛起步,開展地理國情監測體系研究,建立起科學的監測體系,對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1] 馬萬鐘,杜清運.地理國情監測的體系框架研究[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1(6):104-111.

篇(5)

【關鍵詞】數字城市;測繪;重要作用

0.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地形圖測繪在工作中所發揮的作用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它為城鎮規劃以及各項建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城市信息化經歷了從分散到整合、從局部到整體、從非空間到空間、從獨立到集成的發展過程。數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進入進入空間化和整體化的發展必然和高階階段。基礎數據庫是城市信息管理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字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基礎,但是,基礎數據庫的更新和維護的費用比較高、周期比較長。建設城市基礎數據庫,一般是由政府部門投入巨資,在全市行政范圍內采用3S技術和衛星影像等采集城市基礎地形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和入庫。然而,很多早年建立數據庫的城市,因后期維護投入太多而不能實時更新。另外,在城市建設和各種工程建設中,都需要對當地的地理環境有清晰的了解。以便為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地形圖測繪工作很好的發揮了這方面的作用。在現代化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將先進的測繪儀器設備應用于地形測繪工作中,提高了以往工作的效率以及人為操作所造成的誤差,對地形測繪工作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數字城市是城市自然、社會、人文、經濟和環境等各類信息集成、整合和共享而形成的城市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也是推動整個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世紀90年代美國提出數字地球后,世界上一些國家相繼提出本國數字城市建設的構想,并通過行政、法律、經濟的手段加以實施。數字城市很快就在城市規劃、交通設施、動態監測、城市建設、政府決策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我國數字城市建設已經走過十余年的歷程。早在1989年下半年,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就開始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對數字中國建設進行研究。2003年,總書記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對測繪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中,第一次明確提出推進“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和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于2006年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與應用服務的指導意見》。近幾年來,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已經分批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遴選出一百五十余座城市,開展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超過了我國地級市數量的三分之一。測繪先進技術在數字城市建設中的應用,使城市地理空間資料和社會經濟資料信息化,加快了城市地理信息資料的獲取速度,改進了資料的存儲方式并提高了資料的使用效率,大大加快了數字城市的建設進程。

1.城市規劃測繪

城市規劃測繪是大地測量、房產測量和基礎地形測繪想結合的規劃類專業測繪,通過使用數字化測繪技術、3S技術和網絡技術來協助城市規劃審批管理的基礎性測繪工作。一般而言,城市規劃主城區內各項建設需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一書兩證”制度,從建設項目選址,規劃用地紅線、詳細方案審查到建設工程規劃管理,城市規劃測繪都輔助于規劃審批管理。這些年來,建設數字城市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各地政府部門相繼投入巨大財力對城市基礎地形數據進行勘測和建庫,并整合各級職能部門的專題數據庫建立城市基礎信息平臺。由于城市的發展非常快,又沒有建立科學的更新測量制度,基礎數據庫不能實時更新,無法真實反映地形特征現狀,極大地影響了數字城市的建設。

2.城市測繪是數字城市的基礎性工作

作為測繪對象和數字城市管理對象,是同一個體――物質城市和數字城市。城市測繪研究的是城市基本要素,主要是地理要素的測繪和變化測量,是提高對數字城市的認識和管理能力的基礎性工作;數字城市針對的是城市的整體,包括空間和非空間的、物質和非物質的,是現實城市在網絡上非物質邢臺的延伸和拓展。城市測繪的基本任務是對城市區域的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設施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等進行測定、采集和表達,對獲取的數據、信息和成果進行處理并提供使用。數字城市是測繪成果應用的集成化,規模化和公眾化。關于數字城市,很多學者有各自的定義,其中兩點是共同的:(1)基礎地理空間框架是數字城市的重要建設內容;(2)基礎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關鍵落腳點還是基礎地理空間數據,主要體現在城市基礎比例尺地形圖。

3.城市測繪應如何把握數字城市提供的發展契機

數字城市的建設推動了城市信息化進程,拓展了城市測繪的應用領域,加快了測繪科技創新的步伐,加速了城市測繪由傳統模式向城市地理信息產業的轉化,為城市測繪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面對新的契機,城市測繪部門應該緊緊把握現代測繪的發展方向,以城市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為重點,促進城市空間信息資源的高效開發,應用與共享,將城市測繪發展到一個新的境界。

第一,明確發展方向,制定有效措施數字城市是關系到城市發展的系統性工程,城市測繪部門應當明確發展方向,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積極的參與到政府組建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成為其中的核心力量。

第二,規范生產與質量管理體系空間地理信息是數字城市與城市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主要數據源,因此,作為城市空間地理信息的生產者與提供者,城市測繪部門必須嚴把質量關,建立基礎空間數據的管理機制,健全數字化產品的質量管理體系,切實承擔起城市空間數據的及時采集、處理、加工和提供任務。

第三,加大對基礎測繪的投入力度,提高測繪保障能力,要形成政府投入為主、基礎地理信息使用單位和承擔基礎測繪生產任務單位共同投入的投入機制,切實落實基礎測繪項目經費,并實行專項管理。

4.結束語

數字城市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城市空間信息基礎設施是建設數字城市的基礎,而作為城市空間地理信息的生產者,城市測繪部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著數字城市建設的加速發展,城市測繪行業必須把握歷史機遇,努力實現新的跨越。我們要以城市基礎測繪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為契機,積極發展勘測科技,加強勘測技術研究,全面實現數字測繪,充分利用多種先進科學技術,建設城市基礎空間信息系統,更好地為城市規劃與國土資源管理服務。 [科]

【參考文獻】

[1]何鳴華.探討數字化地形圖測繪中的修測方法[J].大科技,2013,2(19):98-99.

篇(6)

關鍵詞: 城市規劃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城市規劃管理目的是在認真調查城市地區建設現狀和發展形勢的基礎上,深化與落實總體規劃空間布局,構建合理的城市地區的空間發展框架,布局快速交通網絡系統,重點對自然生態地帶、經濟產業發展空間、居住空間、區域性公共服務設施等基本要素進行整合、布局和控制,劃定規劃建設范圍和近期發展方向等,為城市地區的次區域規劃編制和審批管理提供依據,促進城市地區快速有序和可持續發展。

1、城市規劃管理的認識

城市規劃管理的作用體現在城市功能與其物質性設施之間總處于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動態過程之中。城市規劃管理就是為了使城市功能與物質性設施及空間組織之間不斷趨于平衡。城市規劃管理的作用表現為:

1.1使城市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城市是經濟活動的主要載體。經濟的結構、規模、發展階段和水平等內涵的不同,對城市的要求也不同;經濟發展是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城市規劃管理的首要目的就是要為經濟發展服務,與經濟發展形成互動的良性循環。

1.2使城市的發展與城市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城市建設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城市社會由不同的人群和利益集團所組成,適應城市社會的變遷,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及平衡不同利益集團的福利是城市規劃管理所發揮的作用。

1.3使城市各項功能不斷優化及保持動態平衡。城市的發展與更新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空間的拓展需要與交通設施的建設相匹配,建筑量的增加要與市政基礎設施的擴容相結合,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與環境質量的改善相呼應,城市物質財富的積累要與城市人文氛圍的優化相同步。這一切都有賴于通過城市規劃管理來加以解決。

2、城市規劃管理中的若干問題

一個城市只有在合理的城市規劃管理的指導下,城市的建設才能沿著正常的方向發展,并促進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針對我們現在城市規劃過程的一些現狀,我們發現了城市規劃過程的進行經歷著非常坎坷的歷程,但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內部管理體制的不完善。我國的城市規劃的管理體制是紛繁復雜的,不同于我國其他很多行業管理的垂直性特征,相反,其管理權限一直處于被嚴重肢解、分割的狀態。導致了城市規劃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變成了各個行政實體的自主行為, 城市的整體規劃被徹底的瓦解了。為了達成與各種地方政權的妥協,規劃行政管理權被一再肢解、一再下放。這種對于城市規劃權力的不斷轉換,使得城市規劃沒有了一個明確的計劃,隨時有可能被更改。更加導致了城市建設的步伐的減緩。

其次是城市規劃管理過程中的公眾參與性不強,國外“公眾參與”經歷了從物質建設規劃、數理模型規劃到社會發展規劃幾個階段,規劃工作逐漸由宏觀轉向微觀,由政府行為轉向市民的角度,由理論性、專業性和集中的權力轉到感性、具體、由下至上的參與。這一成果還沒有被我們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很好的利用,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的存在,城市最起碼的要求是是滿足人正常生活的要求,然后是精神上的需求,忽視了公眾的對城市建設的需求實際上必將導致城市發展走彎路。目前我國出臺的《城鄉規劃法》就已經把“公共參與”納入了法律的內容,我國各地也在制定各項公開、公示的制度。

城市規劃管理是一個規模很大的事業,必須解決好各個方面的問題才能更好的發展,但是首先要解決一些基本的問題,如解決好即上述體制內部出現的問題,基本工作方式的問題才能有機會去解決工作中技術,操作上的問題,否則,就會犯舍本逐末的毛病,就解決不了設計的問題,不能為城市發展注如活力。

3、城市規劃管理的創新趨勢

面向新世紀,我國自上而下推動的經濟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將進入攻堅階段。城市規劃管理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的基本職能,處于這個關鍵性轉折點上,迫切需要進行體制創新,探討適應需要的城市規劃管理體制。

3.1法制化

如何運用法律手段,依法加強城市規劃管理,使之逐步走上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這是擺在每一位城市規劃管理者面前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龍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發揮這一“龍頭”作用,把紛繁復雜的各項城市建設活動納入集中統一的規劃管理軌道,使整個城市的運行機制活而不亂,協調和諧,充滿生機?很顯然,只能依靠法制。加強法制建設,實行法制管理,既是搞好城市規劃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城市規劃管理熱切呼喚、迫切需要加強法制建設。可以說,法制建設是搞好城市規劃管理,保證城市規劃實施的“生命線”;是實行“依法治市”、“依法治城”的迫切需要;是推進城市各項改革、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是加強規劃管理隊伍建設的需要。

3.2民主化

民主化實際上指的是城市規劃管理中的公共參與。在我國,一方面,政府在社會中的職能不再是以往的直接干預、大包大攬,而是注重市場調節、法律引導,這為市場、社會領域提供了必要的生長空間。另一方面,社會分工的高度細化,社會精神的變遷,促生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化組織,正是這些組織,成為了社會成員參與社會活動的新載體。而對于城市規劃管理來說,隨著越來越多的要素(土地、住房、公共設施等)進入市場領域,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城市規劃部門所采取的單邊、獨斷式的決策手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表現出了其不足和低效,難以平衡日益多元化的社會群體利益;同時,由于城市規劃決策越來越緊密地與私人的利益相關聯,公共對于該領域的關注理所當然。“公共參與”的社會基礎與日俱增。規劃管理部門及管理人員必須及時調整角色,學會使用大眾媒體的語匯,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大眾媒體交流中,與公眾參與者在溝通、理解的基礎上達成合意,實現城市規劃早方法論上的“交往理性”化。

3.3數字化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口的高度密集,傳統的以手工作業為主的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工作方式已越來越不適應城市迅速發展的需要。城市數字化工程服務于城市現代化建設,符合高新技術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正確方向。數字化可提高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的決策科學化、管理現代化和服務社會化水平,扭轉傳統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方式落后的局面,同時數字化城市對于提高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效率,豐富表現手法,增加信息含量,提高分析能力和準確性;使城市規劃管理與設計更加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及時性;也能提高城市規劃行業動態監管的能力和水平。

信息技術近十幾年來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和廣泛的傳播,其重要意義和對人類深遠的影響舉世公認。數字化的意義不僅是體現了一種技術,而是向人類展現了一種新的生存方式,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從城市規劃這個“龍頭”部門入手,可以說抓住了關鍵環節,為其他行業的數字化建設奠定了基礎。因此,數字化城市規劃將成為建設“數字城市”的核心工程之一,并可提供基于網絡化的基礎數據信息服務平臺。創新城市規劃管理機制,建立公開、公平、公正、透明和規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生產力發展和進步的必然,是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要求。城市規劃管理必須推進責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設,保證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決策,同時要掌握新技術,才能跟上世界的潮流。

參考文獻:

1、姚昭暉;從目前的問題談規劃管理體制改革 [J];城市規劃;2004 年07 期

2、吳欣;城市近期規劃定位研究 [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 年

篇(7)

關鍵詞:知識經濟 民生檔案 信息化建設 戰略思考

中圖分類號:F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3-255-02

知識經濟時代的基礎是知識的生產,核心是科技,本質是創新。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信息的蘊藏量及傳輸、推廣、傳播、交流速率是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社會發達程度,衡量發展的一個重要參數指標。檔案資源是不可復制的寶貴資源,具有基礎性、真實性、唯一性、原始性、權威性等優勢。民生檔案是寶貴的知識和信息資源,是維護人們生產生機根本利益的權威性基礎憑證。民生檔案是各級政府檔案部門存有的圍繞民生問題的文字、圖片、影像等各種載體的檔案資料,在構建檔案工作“三個體系”進程中,要充分發揮檔案資源在服務人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提高檔案利用率。

一、知識經濟時代下民生檔案信息化的基本定位

(一)主要特點

知識經濟總的來看是以知識及其運用為主要導向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它作為經濟發展到高等階段的必然選擇,是基于在知識與信息的研發、存儲、應用,且與之前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相并列對等但又發展進步的經濟。因此,知識經濟可以為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提供了新渠道、新動能。民生檔案工作是檔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任務量大,其中,如何融入地方信息化整體進程、改進檔案資源的存儲方式以及如何確保檔案數據安全可靠等課題是推進民生檔案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加強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就是在國家檔案部門的統一要求和具體部署下,在檔案歸檔整理利用等環節中推廣使用最新最先進的電腦網絡和信息技術,將現有各類檔案進行數字化規范化管理的過程。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創新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為整合民生檔案資源提出了挑戰。民生檔案信息化是以民生檔案為主要內容,運用檔案與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相結合的系統工程,它與掃描技術的使用、電子文件的應用、網絡的傳輸等技術密不可分。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特點集中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民生檔案信息收集歸檔存儲的信息化。不管是電子檔案,還是被數字化的各種平面或傳統紙質檔案,都可以稱之為當今高新信息技術在檔案工作方面的有效應用。第二,民生檔案整理的統一化。對民生檔案資料按照統一標準進行全面規范是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有利于群眾更好更全面更快捷地檢索利用。第三,民生檔案調取利用的跨越性。隨著網絡技術的深入推進和使用,使得檔案資料可以在異地以更方便快捷地調取和利用,同時網絡還使得電子檔案的復制保存更加迅捷。第四,民生檔案信息的服務更具社會化。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最終落腳點就是為民服務。堅持民生檔案“優先建立、優先接收、優先整理、優先數字化、優先利用”,增強社會化使用效果,是體現檔案功能的終極價值。

(二)基本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明確指出:“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及公民根據經濟建設、國防建設、教學科研和其他各項工作的需要,可根據相關規定,利用檔案館未開放的檔案以及有關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保存的檔案。”這里法律界定為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保障檔案的合法使用性奠定了法律和法制基礎,也為知識經濟和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有機融合提供了契合點。

知識經濟的縱深發展正以加速度的方式全面滲透到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角落,提供了動力活力和空前機遇,同時也提出嚴峻的挑戰和要求。“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智造”、“中國質造”轉變,智力因素越來越成為生產力進步中重要決定性因素。當代知識經濟、信息經濟的發展,新科技革命的推進,經濟全球化的演變,都在越來越大程度上影響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影響著經濟結構和經濟運行秩序的調整。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也概莫能外,必須根植于這一宏觀歷史背景。

知識經濟時代就是以知識運用為經濟增長方式,知識產業是引領發展的龍頭。民生檔案信息化是檔案界順應國家服務民生的理念而提出的,其核心是要求檔案、檔案工作要以服務民生為重要指向。隨著國家涉及民生的政策體系日益健全和完善,各類民生檔案正以爆發式的產生,很多在隨時隨地的生成。在這一發展大潮中,推動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有著更重要的現實意義,指導民生檔案建檔,及時接收進館,納入檔案資源體系,不僅有利于有力促進就業培訓、居民健康、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新型服務性組織、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土地流轉、民營企業等發展,而且有利于把“死檔案”變成“活資料”、把“檔案館”變成“思想庫”,真正體現檔案工作價值。民生檔案信息化作為一個國家和地區信息資源建設的基本內容,離不開教育、勞動就業與培訓、收入分配、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建立的信息資源,檔案部門肩負著檔案信息的收集、整理、鑒定、等工作。我國的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任重道遠,且各地政府對此的認識程度各有不同、投入有限,民生檔案信息化工作基本于本地區信息化建設的中期、后期,往往是其他應用系統建設完成后,才考慮到民生檔案信息系統建設。在相關經費投入方面,經濟較發達地區的資金投入較大,而西部經濟欠發達的省份在檔案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相對較少。以青海省為例,青海省政務公文傳輸系統已經建設完成,OA辦公系統在全省推廣使用,其他應用系統的建設已初見成效,而民生檔案信息系統則顯得相對滯后。從技術層面上看,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還應考慮兼容性建設,即兼容已完成或即將完成的信息系統工程,比如有些OA系統沒有完善的檔案管理功能,沒有按照檔案的有關標準定義數據的結構,缺少數據的導入導出功能,缺少目錄信息與原件的存儲機制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檔案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協作與主動融入,同時也需要政府對檔案工作給予重視,增加經費和技術投入。

二、知識經濟時代下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戰略思考

知識經濟時代下,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擁有了新思路、新技術,但同時也面臨著很多新要求、新挑戰。推動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應該以創新精神為引領,以民生檔案資源體系建設和利用體系建設為重點,綜合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

(一)創新思維觀念

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全新的檔案服務意識,樹立檔案工作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觀點,找準檔案工作服務的最佳切入點,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和渠道;要用改革創新的精神,實現檔案工作服務理念創新,開拓檔案工作服務的新領域,用新的服務形式取代過去傳統的服務形式,創新服務觀念,變“要我服務”為“我要服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檔案部門要緊緊圍繞領導需要、社會需要和人民群眾需要,圍繞大局全局、中心重點,主動開發檔案信息資源,超前謀劃,預先提供,通過報送或推介相關檔案信息、編輯出版檔案選編、舉辦檔案展覽、制作電視節目、網絡視頻、發行音像制品、送檔案信息進農村和社區等多種形式,全方位為社會提供檔案信息服務。

(二)強化資源體系

健全民生n案信息系統的中心數據庫,強化搜索引擎,有效提高民生檔案信息的使用效率。著力在擴大服務范圍和服務上下功夫,在服務對象上,既為領導和有關部門服務,也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既注重為城市和市民服務,也注重為農村和農民服務;既考慮到利用較方便者,也考慮到利用不方便者。在服務內容上,積極挖掘收藏內容,科學整合利用資源,由檔案信息擴展到其他信息,由本單位收藏擴展到其他相關單位的收藏。特別是涉及民生的部門,要積極把涉及民生的各類檔案信息集中開發出來,優先提供利用。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要以保障改善民生為導向,把戶籍、學籍、婚姻、合作醫療、生育、人口普查、知青、移民、兵役、就業培訓、房產、社保、社會救濟、公證、山林土地流轉等關系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檔案接收進館,隨時滿足人民群眾的查檔需求。

(三)健全利用體系

在知識經濟時代,檔案利用網絡化是檔案利用工作的發展方向,是打造檔案利用體系升級版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為人民群眾便捷服務的最好途徑。檔案利用網絡化的前提是檔案存儲數字化,數字化使檔案利用以最新的手段、在最大的范圍發揮出最大的效益,把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實質上是向數字化要便捷服務,用數字化促便捷服務。因此,各級檔案部門要大力開展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工作,及時以數字化檔案代替原件提供利用,通過網絡傳送,實現檔案信息的遠程利用、便捷利用、多人異地同時利用。

(四)加強技術應用

由于知識經濟時代促進了信息化在全社會的普及,知識滲透到社會生產的各環節。現代化知識經濟的一大特點就是新興技術和產業的興起,傳統手工管理無法滿足網絡化的需要。信息技術進步的標志是計算機的不斷發展和普及。檔案利用網絡建設上,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從頂層搭建全國開放檔案平臺,并與政府公開信息系統對接,實現資源共享,逐步把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已開放的檔案以及各級政府的公開信息上傳到平臺上;各地檔案部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傳輸網絡和平臺上載檔案內容,或利用指南等,積極開展網上檔案利用工作,防止重復建設。這就要求必須學會綜合運用電子計算機技術、縮微復制設備等各種先進技術,推動民生檔案向數字化、標準化、系統化、網絡化、集約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

(五)加強人才隊伍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最為重要的資源,人才不僅是基本要素,也是制勝的關鍵。要做好人員選用和業務培訓工作,建設一支既懂計算機、網絡技術,又諳熟民生檔案工作的綜合管理和專業人員,要針對基層檔案管理人員都是兼職,日常工作多、崗位更換頻繁等問題,加大基層檔案管理人員的培訓頻率和力度,提升對檔案工作的認知感、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建設一支過得硬留得住的檔案工作隊伍。

(六)確保安全底線

安全是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安全體系建設是檔案“三個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民生檔案信息中有相當一部分涉及到民生重要或敏感信息以及家庭、個人的隱私信息等,不適合公布或共享,因此在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中必須確保安全性。這就要求民生檔案信息的數字化存儲、檢索等各類管理和服務必須進行嚴格把關,同時要防止計算機病毒的入侵,破壞、竊取、篡改民生檔案數據信息。

參考文獻:

[1] 李富強,關忠良.知識經濟與信息化[M].北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2] 虞亞梅.知識經濟時代檔案信息資源管理與利用[J].檔案學通訊,2002(1):26-29

[3] 柳仙,湯萍.規范管理體系開發民生檔案[J].蘭臺內外,2010(2)

[4] 石海英.關于民生檔案管理工作的探討[J].黑龍江檔案,2011(2)

(作者單位:青海省體育局 青海西寧 810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99p| 亚洲性色av私人影院无码| 人妻av综合天堂一区|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性生大片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日本大片免费观看完整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欧美亚洲日本国产综合在线美利坚| 大胆gogo高清在线观看| 丰满又黄又爽少妇毛片| 97婷婷狠狠成为人免费视频| 亚洲男人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免费a级毛片18禁网站app | 欧美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精品欧美福利久久| 东北老女人高潮大喊舒服死了|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久久www免费人成_看片中文|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岛国岛国免费v片在线观看| 日本理伦片午夜理伦片| 男女作爱免费网站| 99噜噜噜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ab无码播放|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日韩av无码精品一二三区| 赤裸人妻撅起肥白大屁股| 无码国产色欲xxxxx视频| 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无码视频| 久久久精品一区aaa片| 四虎影库久免费视频| 妓女妓女影院妓女网妓女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爽爽爽爽爽爽在线观看免|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