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09:50: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畜牧業市場營銷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代畜牧業 發展 問題和對策
1 現代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現代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較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畜牧業的基礎設施不健全,生產方式仍比較落后;②畜牧業的增長方式仍以數量為主,飼料管理大多較為粗放,整體經濟效益較低;③畜牧業的動物防疫體系薄弱,動物疫病的預防和控制能力不強;④畜牧業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十分弱,支撐和引領畜牧業的能力也不強;⑤畜牧業經營者對畜牧獸醫方面的專業知識掌握較少且其組織及管理水平較低;⑥飼草飼料供給在數量和質量上還不能滿足動物的營養標準,飼草飼料的質量安全體系仍有待于進一步提高;⑦環境保護意識淡漠,養殖場的糞污處理技術落后,從而嚴重污染環境;⑧畜牧業的流通加工體系發展比較滯后,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急需提高。
2 推進我國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對策
2.1 加快發展現代流通和產品加工 發展畜產品加工流通業,是擴大畜產品市場需求、實現畜產品轉化增值、帶動畜牧業結構調整、增強畜產品市場競爭力和提升畜牧業綜合效益的重要舉措。因此,要大力發展各類畜牧市場營銷主體,扶持一批畜牧獸醫行業的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和其他營銷組織,并按照現代營銷業的要求,大力發展產銷直掛、連鎖經營及電子商務交易等流通方式;大力支持動物養殖基地在所屬區域建立動物產品交易市場,發展冷、鮮動物產品交易,推行“禽類定點屠宰、白條禽上市”等交易方式;支持動物養殖企業和動物產品加工企業開展動物產品營銷推廣活動,支持動物產品出口企業參加國外動物產品交易會、展銷會和推介會等,努力擴大動物產品出口量。
2.2 加強科技培訓和教育力度 政府必須加強對相關專業人員及農牧民的科技培訓和教育力度,并要保持投入的持續性和穩定性,通過系統的畜牧獸醫科學技術培訓,可以使其具有扎實、系統的理論知識。
2.3 實行依法治牧 要盡快制定和完善各類動物衛生標準和規范體系, 以實現與國際獸醫制度的接軌。各級政府應依照畜牧獸醫行業的法律法規認真做好相關工作。要持續加強畜牧獸醫行業的執法能力,建立健全畜牧獸醫法律的執法體系。 進一步加強畜牧法制的宣傳和推廣工作, 逐步完善相關法律的執法環境,提升其執法效率。
3 我國現代畜牧業的發展趨勢
3.1 結構調整 首先,要對品種結構進行調整。 建立健全現代畜牧業相關品種的遺傳育種和繁殖體系,并加大其推廣利用力度,來不斷提高動物優良品種的量,從而進一步增強動物的生產能力。 其次,要對當地飼養的動物品種結構進行調整。 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和消費特點,有計劃、有目標地選擇適應該地區飼養環境的動物品種, 積極推進畜禽養殖的規模化、機械化和集約化水平,逐步形成具有當地特色、規模適宜、優勢明顯、經濟效益高的動物品種結構。 最后,要對動物的群體結構進行調整。 根據不同類型動物的遺傳繁育特征, 合理確定動物群體的比例和結構,如種母畜、種公畜和后備畜等的比例,逐步形成結構合理、周轉速度快、經濟效益高的動物群體。
3.2 轉變模式 主要表現在以下 3 個方面:一是動物養殖模式的轉變。 要將千家萬戶的分散飼養模式盡快轉變為具有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和機械化的現代養殖模式,并持續加快畜牧獸醫行業標準化和集約化建設的步伐,扶持一批畜牧獸醫行業的龍頭企業和在當地具有影響力的養殖戶。 二是增長模式的轉變。 將以依靠數量為主的畜牧業增長模式盡快向依靠質量和經濟效益并重的方向轉變,形成以依靠現代畜牧獸醫科學文化知識和扎實的專業技能為主的內涵式增長模式。 三是資源利用模式的轉變。 將傳統的以飼養耗糧型畜禽(豬、雞)為主的養殖方式盡快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畜禽(牛、羊)養殖方式轉變,最終實現畜牧業與環境的友好發展。
關于進一步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決定
為鼓勵、支持畜牧業的發展,加快我區畜牧業發展步伐,作如下決定:一、把發展畜牧業作為我區農業奮力崛起的戰略重點
發展畜牧業是把我區農副產品和勞動力兩大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的重要途徑,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現實選擇。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畜牧業的重要性,搶抓當前畜牧業發展面臨的良好機遇,積極推進我區畜牧業由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的轉變,使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指導思想:以國家惠農政策為指導,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規模養殖為重點,以強化防疫、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為手段,以政策支持、增加投入為保障,全面提升我區養殖業綜合水平,推進我區由養殖業大區向畜牧業強區邁進。
總體目標:用3-5年的時間,全面實現我區畜禽品種優質化、養殖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畜產品無公害化,部分達到綠色標準;生態養殖小區占規模生產的30-40,基本實現產業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畜產品總量增長30以上,規模飼養量占飼養總量的70以上,無規定疫病區建設達到疫病控制標準,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0以上。
三、努力提高畜牧業整體生產水平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優化畜牧業內部結構,提高生豬和家禽生產檔次,加快發展肉牛、肉羊生產,擴大奶業生產。加快優勢畜產品基地建設,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樣的養殖小區,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優勢產業群,從而形成合力,發揮科技、人才和市場優勢。
大力發展規模養殖,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促進養殖方式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生產無公害畜產品,申報無公害畜產品認證,努力打造我區優勢畜產品品牌,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切實加強畜牧養殖技術和市場營銷知識的培訓,積極引進畜禽優良品種、推廣秸稈開發利用、種草養畜及畜牧生產新技術,強化科技意識,加強科學管理,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
四、完善畜牧業技術推廣體系
鄉級畜牧獸醫站是我區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的主要力量,是直接面向養殖戶的服務性機構,各鄉、鎮、街道要在辦公用房、示范點用地等方面給予支持,不斷完善鄉級畜牧獸醫站建設。
加強畜禽改良站點的建設和保護,鼓勵集體和個人從事畜禽品種改良工作。嚴格執行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制度,加強對種畜禽生產經營的管理,保護廣大養殖戶的利益。
五、加強動物防檢體系建設
各地要切實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領導,對重大動物疫病實行強制免疫制度,同時抓好動物疫病的計劃免疫,對重大動物疫情實行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以保證我區動物防疫目標的全面實現。
要加強對動物檢疫隊伍的管理,不斷提高檢疫人員的業務素質,實現我區動物及其產品的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市場檢疫、運輸檢疫達到100,確保我區畜產品質量安全。
六、建設完善的畜產品市場體系
繼續加強產地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的建設,鼓勵采取產銷直掛、連鎖經營及網上交易等形式,拓寬畜產品流通渠道,解決養殖戶的后顧之憂。健全和完善市場規劃,規范行業行為,引進競爭機制,實行公平競爭。
要加強對獸藥、飼料等畜牧業生產投入品的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畜產品質量標準,加強對畜產品質量檢測和監督。加強信息服務,建立健全信息服務網絡。做好畜產品生產、銷售和消費信息的收集和,為養殖戶和消費者提供準確、及時、有效的市場信息,正確引導生產、流通和消費。
七、實施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戰略
倡導農民成立互惠互利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充分發揮他們內聯外引的作用,鼓勵這些組織與國內外大企業簽訂生產合同,實行跨區域產業化合作。
重點引進和培育規模大、起點高、帶動強的畜產品加工企業,以充分發揮其帶動能力。引導并幫助龍頭企業與養殖戶建立穩定購銷關系和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畜產品加工水平,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促進畜牧業向產業化發展。
八、加大投入,增強畜牧業發展活力
加大對畜牧業的投入,將動物強制免疫疫苗配套經費、激勵性發展貸款貼息、獎勵基金、防疫工作經費列入每年的財政預算。各鄉、鎮、街道也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辦法,增加對畜牧業的投入。
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畜牧業,對投資者給予土地、資金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保證投資者利益得到合理的保護。
九、加強領導,保障畜牧業快速發展
經省政府第48次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以25號文件正式下發《意見》。《意見》全文6個部分33條,內容涵蓋種、養、加、銷全產業鏈各環節。
“黑龍江省是畜牧業大省,畜牧產業是綠色食品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既有國內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龍江競爭優勢的重要新興戰略產業,正處于重大歷史機遇期。”會上,省畜牧獸醫局黨組成員、首席獸醫師、新聞發言人孔憲臣對《意見》的出臺進行了詳細解讀,我省將進一步強化政府支持與服務等措施服務現代畜牧業發展。
《意見》詳細闡述了我省發展現代畜牧業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意見》立足解決當前畜牧產業發展面臨的薄弱環節,從打造高品質畜產品基地、提升畜產品加工業競爭力、抓好市場營銷、構建多層次多渠道融資體系、強化政府支持與服務等方面提出了5項主要任務。同時,我省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提升乳業、肉加工重點產業競爭力,實現主要畜產品進口替代。
晴隆縣是我國最貧困的縣,同時也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特貧縣之一。張大權1983年參加工作后,經過多方考察,在2000年組建晴隆草地畜牧中心,并在世界各地引進優質牧草31種,選擇出了適合晴隆種植的11種牧草,通過種植人工草地改變當地的地貌環境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此期間,他經組織選派到新西蘭進行草地畜牧業生產學習,回來后,用新西蘭的生產方式組織了晴隆草地畜牧業生產。
之后,張大杈用10萬元從新西蘭引進了4只波爾山羊與74只本地母羊在光照鎮的水洋坪開始了雜交肉羊生產,晴隆縣的草地畜牧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年一個臺階。張大權的做法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實惠,得到省扶貧辦的肯定,在國務院科技扶貧項目資金的扶持下,開始了大規模科技扶貧生態畜牧業的發展。
2D01年以來,由于對種羊實行科學選配,純種繁育,培育出了適合晴隆縣情的優秀雜交品種,每戶平均年收入達1萬元以上,有的高達10萬元以上。農民通過種草養羊不但增加收入,還掌握了牧草種植、飼養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科技知識,安置了1.5萬多農村勞動力就業,造就了一批具有時代氣息的新型農民。由于項目實行退耕還草,多種牧草混播,保水、保土、保肥基地常青,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良性循環。2萬多人越過溫飽線,這些人口中,相當一部分是實施技術扶貧項目的受益人。
為了加快轉變畜草產業發展方式,推進全縣畜草產業快速發展,促進農業持續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有力支撐,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啟動六大行動促進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和省農牧廳等四部門印發的《甘肅省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實施方案》精神,按照打造“全國知名的綠色肉食品生產基地”的戰略目標,提出加快推進全縣畜草產業發展意見。
一、加快推進全縣畜草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畜草產業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我縣組織實施了“天然草場恢復與建設”、“地域特色優勢產業開發”和“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等工程項目,畜草產業得到較快發展,畜牧業生產水平和畜產品質量有了明顯提升,全縣畜草產業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全縣畜禽飼養總量達到472.5萬頭只,肉蛋奶總產量達到1.9萬噸,養殖企業達到26個,養殖小區達到20個,規模養殖戶達到4691戶,牧業人均純收入達到690元。畜草產業對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我縣養殖基礎條件差、生產方式落后、產業結構不合理、服務體系不健全、整體水平不高、抵御風險能力不強等問題比較突出。因此,加快推進全縣畜草產業發展,是實現現代畜牧業轉型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是建設“全國知名的綠色肉食品生產基地”的有效途徑。
二、指導思想、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大力發展畜草產業的總體要求,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金融支撐、社會推動、項目帶動、招商拉動的原則,走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以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品牌創新為動力,以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綠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為重點,調整優化生產結構,完善服務保障體系,發展培育龍頭企業,促進畜草產業數量、質量和效益同步增長,努力提升畜草產業發展水平。
(二)發展思路
按照“南牛北羊川沿豬,全縣發展放養雞”的總體布局,采取園區引領、企業帶動、協會(合作社)組團、大戶支撐的發展模式,圍繞兩大目標(建設“全國知名的綠色肉食品生產基地”和“全省肉牛養殖大縣”)、突出三個重點(擴群增量、提質增效和品牌打造),狠抓四項建設(優質飼草料種植基地建設、科學化規模養殖基地和企業建設、精細化肉食品加工基地建設和完備市場營銷網絡建設)、實施五大戰略(項目帶動、科技推動、政策調動、依法治牧和可持續發展),從而促進我縣畜草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發展目標
到2016年,全縣建設:
——紫花苜蓿、紅豆草等為主的多年生優質牧草基地32萬畝、飼用玉米為主的一年生飼草基地10萬畝。
——現代畜牧綜合養殖園區3個,養殖企業50家、養殖小區50個,畜(草)產品加工企業7家。
——牛飼養量達到20萬頭,羊飼養量達到50萬只,豬飼養量達到50萬頭,南山放養蟲草雞飼養量達到500萬只;肉類總產量達到5萬噸,禽蛋產量達到5000噸,奶類產量達到5萬噸。
——畜草產業產值達到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畜草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從的690元提高到1400元。全縣畜草產業的發展方式明顯轉變,南山放養蟲草雞等特色產業優勢更加突出,各種服務保障體系健全完善,畜牧科技水平明顯提升,畜草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實現“全國知名的綠色肉食品生產基地”和“全省肉牛養殖大縣”兩大目標。
三、區域布局及發展重點
(一)區域布局
1、養殖園區:以蓮峰鎮團結村至綻坡村為主要區域,建設占地500畝的生豬、肉羊綜合養殖園區。到2016年,生豬和肉羊飼養量分別達到1萬頭、1萬只;以北寨鎮張家堡村至鹽灘村為主要區域,建設占地1000畝的獺兔、肉羊、肉牛綜合養殖園區,獺兔、肉羊和肉牛飼養量分別達到50萬只、5萬只和1萬頭;以路園鎮東鍬村至三河口村為主要區域,建設占地畝的蛋雞、奶牛、肉牛綜合養殖園區,蛋雞、奶牛和肉牛飼養量分別達到100萬只、0.5萬頭和1萬頭。
2、牛產業:以南部林緣地帶草山面積較大的鄉鎮為重點,發展肉牛養殖,建設蓮峰坡兒、會川羅家磨、田家河韋家河等20個肉牛養殖專業村,養牛專業村飼養總量達到6萬頭;扶持壯大黃香溝國有牧場,大力發展規模化養牛場(戶、小區),依托路園綜合養殖園區,帶動清源、蓮峰、會川等地發展奶牛養殖。到2016年,全縣牛飼養總量達到20萬頭(其中:奶牛飼養量達到0.5萬頭),年出欄肉牛5萬頭。
3、羊產業:以北部鄉鎮為重點,建設北寨鄭家川、新寨馮家莊、秦祁銅錢等30個養羊專業村,養羊專業村飼養總量達到15萬只;建設規模化養羊場(戶)、專業協會(合作社)等組織,通過引領帶動,促進聯村聯鄉規模發展。到2016年,全縣羊飼養總量達到50萬只,年出欄肉羊30萬只。
4、豬產業:以316、212國道沿線為重點,建設上灣水家窯、會川梁家坡、清源星光等20個良種豬養殖專業村,養豬專業村飼養總量達到20萬頭;依托生豬標準化養殖場、協會(合作社),推廣科學飼養管理技術、開辟營銷渠道、打造“渭寶”良種豬品牌,大力發展生豬生產。到2016年,全縣豬飼養量達到50萬頭,年出欄量達到40萬頭。
5、南山放養蟲草雞產業:以蓮峰、鍬峪、會川等南部鄉鎮為重點,依托黃香溝養殖片帶,輻射帶動建設10萬只以上的放養點5個,1萬只以上的放養點80個,5000只以上的放養點200個;按照綠色畜產品的要求,完善孵化、育雛、放養、加工、銷售等體系,科學管理,開拓市場,打造品牌。到2016年,全縣南山放養蟲草雞年飼養量達到500萬只。
6、特種養殖:依托我縣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種養殖。以黃香溝牧區為重點建設梅花鹿、馬鹿養殖場2個;以清源、路園、會川等鄉鎮為重點建設七彩山雞、珍珠雞等珍禽養殖場10個;以北寨、路園、清源、新寨等鄉鎮為重點建設獺兔養殖場10個;引進金鱒、紅鱒等冷水性魚類進行養殖;爭取將我縣列入秦嶺細鱗鮭自然保護區和省市級水生生物濕地保護區。到2016年,梅花鹿、馬鹿飼養量達到1000頭,珍禽飼養量達到50萬只,獺兔飼養量達到80萬只。
(二)發展重點
1、培育現代養殖企業,提高養殖業經濟效益。按照“發展壯大現有企業,著力培育龍頭企業”的思路,通過組團外出參觀學習、招商引資、以獎代補等方式,轉變傳統的養殖觀念,引進優秀現代養殖企業,改造提升現有養殖企業, 增加養殖科技含量,提高養殖業經濟效益。建設規模較大、設備先進、飼養科學、管理規范的現代養殖企業26家(其中:在會川、上灣、路園等鄉鎮建設500頭以上的養牛場6家;在新寨、北寨、蓮峰等鄉鎮建設1000只以上的養羊場4家;在清源、上灣、會川等鄉鎮建設1000頭以上的養豬場5家;在路園、秦祁、峽城等鄉鎮建設2萬只以上的養雞場8家;在會川鎮建設500只以上的養鹿場1家,在北寨、路園建設1萬只以上的獺兔養殖場2家)。通過示范帶動,到2016年,全縣規模養殖企業(小區)達到100家,培育省級養殖龍頭企業1家,市級養殖龍頭企業3家。
2、推廣畜牧適用技術,完善產業鏈條。一是引進推廣畜牧適用技術。在繼續推廣品種改良、圈舍改建、青貯氨化、疫病防控等現有畜牧實用技術的基礎上,積極引進推廣胚胎移植、性別控制、生物發酵床養殖等新技術,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提高畜禽良種化程度和個體生產能力。建設1個縣級凍精貯備中心,40個標準化黃牛凍精改良點,年凍改黃牛數量達到5萬頭以上;在清源、路園、會川、上灣4個鄉鎮建設5個良種豬繁育場,建設16個豬常溫人工授精點;在清源、路園、蓮峰、北寨、秦祁建設5個良種羊繁育場,建設16個羊常溫人工授精點;建設南山放養蟲草雞孵化點3個;年舉辦養殖技術培訓班50期,培訓人數3萬人次以上。二是開發畜產品精深加工。通過招商引資、爭取項目,建設一批畜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在清源鎮建設年屠宰生豬10萬頭的定點屠宰場1個;在會川、新寨鎮建設年屠宰牛羊5萬頭(只)的屠宰(加工)場2個;在會川、清源鎮建設年屠宰南山放養蟲草雞200萬只的屠宰(加工)場2個。三是健全市場營銷網絡。在會川、清源、蓮峰、新寨、北寨建設牲畜交易市場5個;在省內開發建設7個地(市)級銷售網絡和40個縣級銷售網絡;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大型超市或繁華地帶設立綠色肉食品銷售網點8個;開發放養雞、牦牛肉、鹿產品等精深加工產品3個,不斷完善產業鏈條。
3、制定技術標準,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制定牛、羊、豬、南山放養蟲草雞等飼養管理技術地方標準和土雞蛋、南山放養蟲草肉、牛羊肉、鹿產品等產品地方標準,為標準化生產提供科學依據。并申報頒布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產品)認證、a級綠色食品認證以及有機食品認證,將“秀峰”牌畜禽產品商標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將“渭寶”牌牛、羊、豬、雞等活畜禽商標打造成全省知名品牌,完成“秀峰”牌系列畜產品的qs質量認證,依托品牌,提升畜產品的檔次和效益。
4、挖掘飼草料資源,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利用。在各鄉鎮種植以紫花苜蓿、紅豆草為主的多年生優質牧草32萬畝,在北寨、路園、上灣、清源等鄉鎮種植以飼用玉米為主的一年生優質飼草10萬畝。依托飼草種植基地,在北寨、路園建設年生產5萬噸以上的草產品加工企業2家。大力推廣青貯、氨化等飼草料加工調制技術,購置飼草料加工機械1萬臺,建設青貯氨化池10萬立方米,青貯氨化袋5萬立方米,年推廣青貯氨化飼草11萬噸,全縣農作物秸桿利用率達到65%以上。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和利用,改善草場生態條件,提高草場生產能力。抓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的落實,爭取人工種草及良種補貼項目。
5、狠抓動物疫病防控,強化畜產品質量監管。按照“完善縣級、加強鄉級、建設村級”要求,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縣鄉村三級動物疫病防控網絡,全面落實動物防疫責任制,確保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密度達到100%,實現“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災”的目標。修訂完善全縣的《動物疫情處置應急預案》,成立專業應急隊伍,每年在重點鄉鎮開展動物疫情防控處置應急演練。加強動物衛生監督,做好對畜產品從生產(飼養)加工(屠宰)流通(銷售)消費(餐桌)的全程監管。使全縣獸藥經營戶、畜產品經營戶和規模養殖場(戶)的持證率達100%,產地、運輸、屠宰檢疫率和病害畜禽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確保不發生畜產品安全事故。建設縣畜產品質量監測中心,在清源、會川、蓮峰三個大型集貿市場建立肉品監督檢查點,建立217個村級動物產地檢疫申報點,強化對動物及動物產品上市、流通環節的監管,確保實現“外疫不傳入,內疫不發生”的目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思想認識。縣畜草產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負責做好重大事項決策處理,資金整合落實,工程進展情況督促檢查,協調各相關部門配合搞好各項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分工負責、密切配合、狠抓落實。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并解決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從而形成“縣鄉齊動、部門聯動”的產業發展運行機制。
1、農牧局負責組織協調農口各有關單位發揮職能,相互配合服務產業發展;指導完成8萬畝的飼用玉米種植,為養殖企業、規模養殖戶配套建設沼氣池,發放飼草料加工機械,落實獎補政策。
2、畜牧獸醫服務中心要研究制定畜草產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對全縣的養殖園區、養殖企業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積極論證、申報、爭取畜草產業項目;加大畜牧實用技術培訓,全力做好技術指導和服務工作;幫助企業制定相關標準,申報注冊商標,打造名牌產品;加強畜牧業生產的全程監管,確保畜產品安全;培育畜產品營銷隊伍,構建銷售網絡,拓寬銷售渠道;會同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對各鄉鎮畜草產業目標任務的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驗收。
3、發改局要積極銜接爭取畜草產業開發項目,做好項目的管理和驗收等工作。
4、財政局要積極銜接爭取國家畜牧業綜合開發項目,落實畜草產業發展建設配套資金。
5、扶貧辦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的畜牧產業化扶貧項目,落實貸款貼息,扶持龍頭企業。
6、商務局要負責畜禽交易市場、牲畜定點屠宰場的項目申報爭取和建設工作,加大畜草產業的宣傳推介力度,引進大型養殖企業和畜(草)產品加工企業。
7、組織、人社部門要根據產業發展需要,擬定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和激勵政策,做好專業技術人才選拔、調配等工作。
8、科技局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的畜牧產業科技項目;負責指導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做好畜草產業科技人才的選拔、培養工作。
9、國土局負責養殖園區和企業建設用地的貯備、申報審批,保障畜草產業用地需求。
10、工商局要加強畜牧養殖企業的證照管理,強化畜禽及其產品的市場監管;將“秀峰”牌商標申報為全國馳名商標,將“渭寶”牌商標申報為全省著名商標;加大假冒畜產品的打擊力度,維護和保護好品牌。
11、 質監局要對畜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管;指導制定畜牧養殖及其產品的“地方標準”,將達到標準的畜產品組織申報“名牌產品”、“qs”認證等工作。
12、水務局要統籌解決畜牧業重點村和規模養殖場(小區)、規模養殖戶的人畜飲水,保障養殖生產用水。
13、國稅局要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負責落實對養殖龍頭企業、基地和專業合作組織的稅收優惠政策。
14、審計局要定期對畜草產業項目資金落實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管。
15、統計局要做好畜牧產業相關數據的統計、銜接、上報工作。
16、環保局負責指導、協調、監督養殖小區、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申報爭取畜禽養殖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和污染防治項目。
17、衛生局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
18、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搞好“瘦肉精”等畜禽違禁藥品的監管工作。
19、農村信用社、農行、工行等金融部門,勞動、婦聯等單位要創新貸款模式,加大對養殖龍頭企業、規模養殖戶的信貸支持力度。
20、供電公司要保障養殖企業(小區)用電,并按規定依據農業生產用電價格予以優惠。
21、財險部門要做好能繁母豬、奶牛等保險工作,逐步擴大保險范圍。
22、各鄉鎮要把畜草產業作為發展區域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頭等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任務,靠實責任,全力以赴抓好落實。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組織制定本鄉鎮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組織、宣傳、發動和支持群眾大力發展畜草產業,確保全面完成畜草產業各項建設任務。
(二)組建人才團隊,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畜牧行業人才密集的優勢,組建畜牧業人才團隊,提升畜牧業科技含量。一是以省市縣領軍人才、高中級畜牧獸醫人才為主,組建30人的畜草產業攻堅團隊。通過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優秀企業之間的合作,借鑒、獲取先進技術,集中力量在畜草產業發展的重點難點上攻堅克難;指導企業制定行業標準,開發新產品,打造品牌;篩選、論證、申報畜草產業項目;加大對初級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每年對專業技術人員和村級動物防疫員進行現代養殖技術、新型科技成果、市場營銷、產品開發等培訓,提高他們的服務技能。二是以專業技術人員和村級動物防疫員為主,組建300人的畜草產業技術服務團隊。通過對養殖場(戶)推廣畜牧實用技術、進行指導培訓,提高養殖場(戶)的科學養殖水平,增加養殖效益;創辦、領辦養殖企業;指導養殖場(戶)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宣傳有關畜草產業法律法規、惠農政策、先進經驗等。三是以養殖企業、養殖戶為主,組建30000人的畜牧業實用技術應用團隊。通過“良種、良舍、良料、良醫、良法”等畜牧實用技術的應用,增加畜牧養殖科技含量,提高養殖業經濟效益,推動全縣畜草產業快速發展。
(三)建立“雙軌”責任,強化督促檢查。縣政府與鄉(鎮)簽訂畜草產業發展目標管理責任書,把落實畜草產業重大項目、龍頭企業、養殖場(小區)、規模養殖戶建設等工作作為評價鄉鎮干部職工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畜牧部門要繼續落實“領導包片,干部包鄉、鄉站人員包村”和每位技術人員包規模養殖場(企業、大戶)的工作責任制,制定考核辦法,實行績效掛鉤。縣上將加大設施畜牧業建設、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動物疫病防控等重點工作的專項督促檢查,并在半年和年終對畜草產業開展考評,對工作成績突出的鄉鎮、部門、企業給予獎勵;對消極應付,完不成目標任務的鄉(鎮)和部門要按照《渭源縣工作效能問責辦法》進行問責。
(四)拓寬投資渠道,增強發展后勁。通過財政資金引導、撬動民間資本、招商引資、銀行貸款、成立畜牧業擔保公司等多種方式,解決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一是財政資金。縣財政每年列支300萬元,采取先建后補、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形式,對大型養殖場(小區)、規模養殖戶給予補貼,激發其養殖積極性,加快畜草產業發展步伐。二是項目資金。發改、財政、扶貧、農牧、科技等部門加大項目爭取力度,每年爭取畜草產業項目資金不少于2200萬元(其中: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爭取600萬元以上,每個鄉鎮爭取100萬元以上)。由畜牧獸醫服務中心負責爭取將我縣列入全省肉牛養殖大縣,切實解決設施畜牧業建設“資金短缺”這一瓶頸問題。三是招商引資。全面落實各項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優化投資環境,充分利用我縣的自然資源和畜牧特色品牌優勢,引進畜禽養殖、畜產品加工等一批招商引資項目;每年引進資金不少于4000萬元(其中: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不少于800萬元,各鄉鎮不少于200萬元)。四是金融資金。農村信用社、農行、工行等金融部門要切實加大對畜草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每年投放畜草產業發展信貸資金1億元以上。五是民間資金。通過以獎代補、財政貼息等方式,撬動民間資本,吸納社會資金,引導扶持縣內外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畜草產業開發。
現代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是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要素裝備農業,使其組織和管理等環節現代化,最終實現生產專業化、區域化,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2新疆現代農業建設與發展總體思路
新疆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在對農業結構進行調整的同時,推進農業的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形成優勢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增強農產品競爭力。
2.1促進新疆現代農業四大基地建設
促進新疆四大基地即棉花、糧食、特色林果業以及畜牧業的建設。新疆在擁有棉花優勢的同時要確保糧食安全。充足的日照等自然條件,適合新疆大力發展發展特色林果業以及畜牧業,因此要建設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三高”農田,最終符合各類特色農業的要求。
2.2快構筑高效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目前我國正處于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階段,新疆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促進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培育龍頭企業,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高效特色農產品產業群。
2.3大力提升農業的科技含量
建設現代農業,本質上是用現代科技及裝備改造傳統農業,關鍵是要推動先進科技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新疆農業科技的管理體制有待完善,要使科技力量用到實處,使其在農業生產中為各環節服務,最終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4加強現代農業市場體系建設
要突出解決流通組織總量少、農產品市場開拓不夠的問題,積極培育發展專業流通合作組織、農民經紀人隊伍和農村運銷聯合體,保護好他們的合法利益。
3新疆現代農業建設與發展的方向
3.1強化“四大能力”建設
3.1.1加強基地建設能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積極推動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鞏固棉花優勢,突出發展林果業,加快發展畜牧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積極發展區域特色農業。
3.1.2強化加工轉化能力。將農產品加工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首要任務,同時要做到推進農業的產業化,建設和壯大龍頭企業,并不斷完善企農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各類中介組織。做到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得到有效發展。
3.1.3提高市場開拓能力。要做到積極建設農產品營銷平臺,大力開拓農產品市場。首先要建立和提供各類市場平臺,注冊各類涉農商標,實施品牌戰略;其次完善流通體系的建設,大力培育市場營銷主體,同時不斷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建設。
3.1.4加大科技支撐能力。新疆現代農業建設就是要以科技裝備以及先進的農業技術為支撐,在引進國內外先進科技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創新農業技術,對生產、銷售等薄弱環節開展專項研究,克服存在的各類缺陷。
3.2推進“八化”發展
3.2.1農業水利化。加強重大水利骨干工程建設。重點推進伊犁河、額爾齊斯河流域調水工程和灌區改造工程建設,加快后續項目的建設步伐。
3.2.2農業機械化。在新疆的主要農業生產領域實現機械化作業,加快農機裝備的購置以及結構的調整,使畜牧水產養殖業、設施農業、林果業生產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
3.2.3農業科技化。現代農業建設的核心環節即加強科技支撐能力,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裝備來武裝各類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實現現代農業科技成果有效轉化。
3.2.4農業市場化。積極推進農產品“東進”、“西出”,努力開拓周邊國家為主的農產品國際市場,不斷擴大農產品出口貿易,把新疆建設成為我國西北重要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出口基地。
3.2.5農業產業化。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延伸農業產業鏈,包括建立各類龍頭企業,實現農業規模化、專業化生產,多環節多層次增值、增收。
3.2.6農業標準化。在生產、加工、銷售及管理等環節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建設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生產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產品。
3.2.7農業服務社會化。加強信息社會服務化網絡建設,實現低成本建立,高效率運行,讓網絡貫穿到鄉鎮,農民可以及時接收到相關信息。建立健全各類農業保障及風險保障機制。
3.2.8農業生態良性化。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不可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所以保護各類植被,包括新疆特有的荒漠和綠洲是重要的戰略目標,要做到加快發展循環農業,節約水資源,節約用地,節約能源。
4新疆現代農業建設與發展的成效
4.1確保糧食安全
新疆在發展現代農業最終確立了“區內平衡、略有節余”方針,科學制定種植計劃,認真落實責任制和扶持政策。2014年,新疆糧食總產量達到1435萬t,比上年增加58萬t,連續7年增產豐收。
4.2棉花優勢得以鞏固
2014年我區棉花以197.8萬hm2的播種面積、309萬t的總產,再創歷史新高,棉花種植面積、總產量、單產產量和調出量四項指標連續21年全國第一。
4.3培育了特色林果業
截至2014年,新疆的林果面積穩定在147萬hm2左右,2014年產量已達650萬t,產值450億元。2014年新疆530萬農民在從事特色林果業,林果業年人均純收入1400元。截至2014年底,全疆果品貯藏保鮮與加工企業達380家,組建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800家,精深加工產品400多種,年貯藏保鮮與加工處理能力突破300萬t。
4.4畜牧業發展迅速
新疆畜牧業發展朝著傳統畜牧業改造提升和現代畜牧業開拓創新兩大方向展開,2014年全區畜牧業總產值6512億元,2014年,全區牲畜存欄558704萬頭,肉類、奶類、禽蛋總產量分別達到26824萬t、35683萬t和5405萬t。
4.5區域特色農業競爭力增強
我區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截至2014年我區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是年,新疆生產番茄醬78.33萬t,番茄醬產量較2013年增加了28.88萬t,增長率為58.4%,一舉扭轉了自2011年以來產量一直徘徊在50萬t左右的頹勢。
4.6推進了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關鍵詞 生豬產業;現狀;發展對策;陜西城固
中圖分類號 S8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4-0281-01
城固縣位于陜西省漢中盆地中部,處于我國北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地帶,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地貌類型多樣,獨特的小氣候非常適宜農業立體布局和多種經營發展。全縣幅員面積2 265 km2,轄18個鎮,393個行政村,總人口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2.5萬人,耕地3.29萬hm2,優越的自然物質資源和充足的人力資源為畜牧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 生豬產業現狀
1.1 生豬養殖規模
城固縣屬于農業大縣,被譽為“全國百萬頭生豬縣”,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產業化優勢日趨明顯,尤其是生豬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產業。目前,全縣已形成5種養殖區域,即家庭適度規模養殖區域,土豬養殖區域,標準化、集約化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區域和工廠化養殖區域。發展5頭以上家庭適度規模戶6 000多戶,10頭以上的家庭適度規模戶3 500多戶,50頭以上的規模場(戶)500個,其中萬頭豬場20個,千頭豬場35個。截至2011年底,全縣生豬飼養量達到110萬頭,出欄68.2萬頭,實現產值7.84億元,占農業總收入的30%。
1.2 生豬養殖技術與模式
近年來,全縣廣泛開展畜牧科普宣傳活動,普及生豬科學養殖技術,重點組裝推廣5項技術集成、2種養殖模式。其中,5項技術集成即:杜×約×長、斯×約×長三元雜交豬為主的良種;全價料、濃縮預混料為主的良料;無公害,標準化技術為主的良養;疫病防治規范技術為主的良醫;正大改進版的良舍,規模養殖場使用率達100%,其中推廣優質全價、濃縮、預混飼料,養殖戶使用率達75%以上[1]。2種養殖發展模式,即發酵床養豬、正大模式養殖,發展示范戶7戶。
2 生豬產業存在的制約因素
2.1 結構單一,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
目前,城固縣畜牧龍頭企業大都是具有一定規模的生豬養殖企業,以出售育肥豬或少量仔豬為主,停留在較低的市場交易層面。全縣5個生豬屠宰加工企業也只是從事生豬屠宰、簡單肉品加工,商品附加值小,利潤空間小。總體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僅限于第一產業——農業,缺乏工業系統來延長和完善畜牧業的產業鏈,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大,存在市場風險較大、收益難以預料、時常出現增產減收的情況,從而導致養殖基地難以保障,一些規模養殖場閑置,出欄數減少,生豬養殖規模也很難持續穩定發展。
2.2 生產標準化程度不高
隨著散養戶的逐漸退出,規模養殖場不斷涌現,畜牧生產標準化已成為現代畜牧業亟需解決的問題[2-3]。在標準化養殖場創建活動中,全縣只有1個國家級標準化養殖場、2個市級標準化養殖場,這也說明城固縣生豬標準化生產水平有待提高,與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管理智能化的目標有差距,需要國家扶持項目的大力支持。標準化養殖場前期投資大,但從投入與產出效益角度看,其耗能最低。因此,規模養殖場要清楚地認識到發展標準化養殖場的優勢,不能一味地依靠國家扶持或只看重國家項目扶持資金,而忽略了創建標準化養殖場的本身意義。目前,科學技術在畜牧業生產中融入程度較低,單純依靠擴大生產規模,賺取微薄的養殖差價,養殖生產效益不穩,養殖戶生產積極性受市場影響大,延緩了畜牧業工業化、標準化、產業化的進程。
2.3 生豬疾病風險大
首先,一些養殖戶對畜禽防疫認識淺薄,缺乏科學性、主動性,防疫工作隨意性較大,防疫隔離意識差,存在僥幸心理,一旦發現病死豬,出現疫情,盲目應對,手足無措,損失甚為慘重。其次,不能正確對待防疫預防工作,過分夸大動物防疫不良反應,抹殺了正常疫病防治效果,導致個別養殖場疫情時有發生,給生豬養殖造成不必要的生產風險。最后,防疫技術不規范,防疫效果不佳,抗體監測水平很難達標,抵抗各種疾病疫情的能力較低。
2.4 畜牧技術服務項目單一
近些年,城固縣加強動物防疫、檢疫、測報及基層鎮畜牧獸醫站基礎設施建設,逐漸改善和提高了專業技術服務質量與水平。但是在市場化和信息化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廣大養殖場(戶)不僅需要先進的飼養管理、精湛的疫病防治技術等,對市場信息、電子商務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強烈,尤其是缺乏有效的市場信息,畜牧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市場應激反應滯后,造成畜牧生產盲目性大,產銷脫節,嚴重損害養殖場(戶)生產積極性,影響畜牧業生產的發展與穩定[4]。
3 發展對策
3.1 加快市場進程,拓寬產業結構
首先,為了抵御市場風險,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向多元化、工業化方向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前提,除了提供肉品生產之外,還可開發附加產品,延長產業鏈,豐富產品結構,如投資畜產品加工及深加工企業、肥料加工廠、獸藥、飼料生產廠等。其次,要提高產業鏈上各種產品質量,穩定細分市場份額,滿足市場需求,確保生產、加工、銷售的緊密結合,使得產業鏈上各主體收益增加,生豬源頭生產積極性相應也會提高;第三,適當加大產品的附加值,尤其是加工、包裝、貯存和運輸等方面,商品利潤空間大,市場前景開闊。因此,必須延伸產業鏈,深入發展市場經濟,穩定產業鏈上各市場份額,形成畜牧業市場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有效分散大市場風險,加速畜牧業產業化的進程。
3.2 加快生豬生產標準化進程
標準化養殖場建設在選址、圈舍建筑、場內功能區、養殖設備、飼料管理、環境控制、水電供應、糞污處理等方面都依據科學標準,既有利于安全生產,又考慮環境保護、節約資源等。從長遠來看,提高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的比重,是畜牧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充分利用現有標準化養殖場的示范榜樣作用,引導廣大養殖戶進一步了解生豬規模化養殖場標準化建設的基本技術和有關要求,鼓勵、支持創建標準化養殖場,一方面積極申報標準化養殖場投資項目,爭取國家項目扶持,以申報為契機,增強生豬生產綜合能力,另一方面鼓勵養殖場(戶)通過多方融資方式,自覺創建標準化養殖場,樹立企業品牌意識,通過綠色認證,積極提高組織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市場競爭力和養殖效益,轉變過去落后的生產方式,增加畜牧業生產中的科技含量,促進地方生豬產業標準化的發展。
3.3 狠抓生豬防檢疫工作
為了預防疫情的發生與蔓延,要強化動物疫病防控,提高對突發重大動物疫病應急處置能力和飼養、流通、屠宰等環節的防疫檢疫監管。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廣大養殖(場)戶對動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認真搞好每年春、秋2季的動物防疫,對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依法實行強制免疫,力爭免疫密度和抗體監測都達到國家、省、市標準;完善疫情預警機制,建立和完善生豬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加強防疫人員的培訓,提高動物防疫技術水平;健全動物防疫監督體系,強化檢疫,以檢促防,采用到場到戶檢疫和報檢點檢疫相結合的辦法,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條例的要求,對定點屠宰場派駐官方獸醫實行同步檢疫,搞好出欄生豬的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運輸檢疫,并長期抓好市場日常監管工作。
3.4 強化畜牧服務深度和力度
鑒于多年來,畜牧技術部門長期從事引進與推廣畜禽優良品種、先進生產技術等工作,已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技服務體系。由于城固縣生豬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經營化程度低,迫切需要建立和健全市場營銷網絡體系、疫病預防控制體系、生豬監測監督體系、畜牧技術推廣等多元體系,信息資源共享,向廣大養殖場(戶)提供真實、準確、快捷的有效信息,正確引導和幫助其投入到畜牧業市場經濟中,科學合理安排生產、經營等經濟活動,提高畜牧生產的科學性、安全性、穩定性,減少疫病風險,延伸產業鏈條,推進信息化進程,發展電子商務,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
4 參考文獻
[1] 陳瑤生.我國生豬產業形勢分析與發展對策(連載一)[J].中國畜禽種業,2008(7):12-14.
[2] 唐建俊,陶開宇.山東省生豬產銷形勢及分析[J].山東農業:農村經濟版,1999(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