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新農村建設問題研究

新農村建設問題研究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2 09:50: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農村建設問題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農村建設問題研究

篇(1)

關鍵詞: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18

黨的十做出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廣大農村既是生態涵養區域,也是污染產生區域。近年來臨沂市大力加強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涌現了以蒙陰縣為代表的一批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的示范典型,走出了一條產業生態高效、環境優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的路子。臨沂市在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2014年7月國家六部委正式批準將我市納入全國首批57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之一,我市的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的壓力將會更大。

1 臨沂市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和成績

截止14年底為止,共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13個,省級生態鄉鎮73個,國家級美麗鄉村試點村6個,省級生態文明村97個,生態文明示范村(社區)835個。

1.1 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促進了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近年來,臨沂堅持把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與生態農業發展有機融合,大力加強農產品基地和品牌建設,積極發展高端高質高效農業,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顯著增強。

1.2 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助推資源節約利用。

1.2.1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嚴格保護耕地,確保耕地動態平衡。深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提高耕地保護水平,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2009~2013年,全市共盤活存量建設用地0.83萬hm2,騰地0.367萬hm2。

1.2.2 水資源節約利用

嚴格執行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管制,水資源節約利用取得明顯成效。

1.2.3 節能降耗

結合新農村建設和省農業廳幫扶實施的農村沼氣池項目,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到2012年發展戶用沼氣43.9萬戶、大中型沼氣工程423處,全市沼氣用戶總數和產氣量保持全省第一。

1.3 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助推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

1.3.1 水生態保護和修復

強化“點源治理、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河流生態”四級遞進的流域治污模式,全市8個國家級河流考核斷面達標率全部優于國家要求,9條省控河流提前實現“恢復魚類生長”目標。

1.3.2 修復培育林生態

持續不斷開展荒山荒灘綠化、水系綠化、道路綠化、環城綠化4大造林工程。到2012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積46.53萬hm2,占全省林地面積的約1/6,森林覆蓋率達到32.5%。

1.3.3 創新垃圾處理模式

目前累計建設村居垃圾清運點4.1萬處,配備垃圾清運車2063臺,保潔員3.2萬人,垃圾處理配套設施逐漸完善,“臟、亂、差、丑”現象得到有效治理。

1.4 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

集中推進了以路水電氣房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提升。到2012年新建農村住房36.4萬戶,改造危房7.5萬戶,建成新型農村社區256個、在建565個,新建社區均實現了 “五化”和“三上”。

1.5 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帶動了農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廣泛開展了“道德模范”、“十星級文明戶”、“美在農家”、“好媳婦、好婆婆”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農民文明素質大幅提升,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

2 臨沂市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2.1 生態文明理念有待進一步加強

目前,各級對環境污染的危害性認識還不到位,只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的片面政績觀、發展觀仍在一些人的思想中作祟,少數企業保護環境的法律意識還不是太強,對超標排放、私設暗管偷排污染物、不履行排污申報等的法定職責認識不足。

2.2 經濟基礎差

臨沂是革命老區,屬于欠發達地區,總量不足仍然是制約農村各方面發展的最大問題。2013年,臨沂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達到10389元,雖然增長率達到了13.6%,但在全省的排名還是靠后。

2.3 資源環境壓力大

2.3.1 面源污染嚴重

臨沂市是農業大市,農藥、化肥、農膜的使用量非常大,必然造成了較大的環境壓力,污染環境。

2.3.2農村環境依然臟、亂、差

農村老房多、舊房多的現狀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特別是一些村中空閑地得不到開發利用,既造成了村莊破亂不堪的景象,又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

3 推進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的路徑選擇

加強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舉措,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3.1 培育生態文明理念。培育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3.1.1 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

在宣傳手段與形式上,構建互聯網、報刊、電視、廣播、戶外廣告等多重覆蓋的立體宣傳網絡,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生態文明科普宣傳教育。圍繞不同對象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教育,定期舉辦生態文明專題班,編制生態文明教材,利用社區各類設施,積極向居民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營造大家共同關心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氛圍。

3.1.2 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活動

要發揮以點帶面的示范引領作用,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活動讓老百姓看到實惠從而形成一種自覺的生態文明理念和習慣。

3.1.3 引導農民形成綠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倡導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消費的良好社會風氣和消費時尚。

3.2 建立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機制

3.2.1 健全領導干部環保考核機制

建立完善領導干部評價考核指標體系。要考慮各縣區發展水平、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發展階段等因素,建立更加合理的同一指標和不同指標賦分差異化考核新機制。比如對地處山東綠心的蒙陰縣、平邑縣、沂水縣、沂南縣、費縣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大幅度提高林生態、水生態、土地生態和生態經濟中的第一、第三產業指標權重,降低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和城鎮化率等發展指標權重;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和啟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探索分區縣編制土地、森林、礦產、水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核算表,以全面記錄當期自然和各經濟主體對生態資產的占用、使用、消耗、恢復和增值活動為基礎,逐步形成動態自然資源質量測定評價體系;探索建立領導干部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任終身追究制度。

3.2.2 探索建立市場化產權交易機制

建立排污權交易制度。做好這項工作關鍵是準確核定每個企業的污染物排放總量,科學合理分配總量指標,實時監控好排放水平,為排污權交易提供科學準確的信息,并且將排污權交易納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探索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開展碳盤查,查清全市年碳排放底子,探索碳排放交易的碳測量方法、標準、評估,建立區域性碳交易市場,適時開展碳中和交易;探索建立節能量交易制度;探索水權交易制度。

3.2.3 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科技支撐機制

制定科技發展規劃,建立生態科技的研發、孵化、推廣應用基地;依靠科技開發新能源,如核能、風能、生物能(沼氣)、太陽能等;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廣一些實用的節能技術,如屋頂鋪草皮,四壁利用太陽能發電和供給熱水,排水管用陶瓷替代塑膠,引雨水沖洗廁所等;完善環保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機制。

3.2.4 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合力機制

發揮政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公眾、民間組織、社團組織積極參作用,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廣泛社會實踐。在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注意通過擴大市民對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來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城市建設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形成廣泛的社會基礎。

3.3 大力實施產業生態化戰略,積極推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

3.3.1 大力實施農業產業“三化”建設

積極推進“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營銷品牌化”三化建設,擴大“生態沂蒙山、優質農產品”品牌影響力。

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資金實力雄厚的優勢,實行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科研開發、生產加工、營銷服務一體化經營,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大力發展優勢特色品種。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業一片”區域化發展原則,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實行連片開發建設,擴大基地規模,充分發揮規模效益;集中政府、企業、協會各方力量促提升。

3.3.2 大力發展循環農業

臨沂市大力發展生態型循環農業,要以油料、蔬菜等產業為基礎,以農業產業鏈延伸和廢物綜合利用為抓手,持續實施農業生態環保養殖技術工程,促進農業向無公害、綠色、有機、生態方向發展。目前可以探索發展種養氣肥四位一體循環經濟模式、秸稈全元素綜合利用型循環經濟模式、生態農業旅游模式等,探索生態農業發展的路徑。

3.3.3 推進資源節約利用,保護修復生態環境

推進土地節約利用和保護。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數量,保質量;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加強林生態建設和保護。

3.4 以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提升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3.4.1 全面加快村莊“五化”建設

硬化方面,要穩步推進村莊主次街道硬化,并向小巷延伸。凈化方面,村民柴草盡量集中堆放,及時清理公共場所“五堆”,逐步完善形成“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體系。綠化方面,突出鄉土特色,讓主街道綠樹成蔭,村里村外空閑地成片綠化,房前房后栽花種樹。亮化方面,村莊主次街道等公共場所安裝路燈,積極推廣太陽能路燈。美化方面,抓好五化達標彰顯村莊美,抓好美在農家活動推動庭院美,抓好鄉村文明行動實現和諧美。

篇(2)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3-0004-01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解決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矛盾的重要舉措,“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是新時期新農村建設的奮斗目標和合理途徑。新農村建設為農村經濟發展指明了戰略方向,但從實踐效果來看新農村建設存在速度過慢、建設質量低、面子工程多等問題,大多地區新農村建設處于摸索階段。

一、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1. 宣傳效果不佳

首先是部分干部對新農村建設的概念 把握不準,建設目標不明確,政策掌握不透;其次是存在畏難情緒,工作主動性不強;其三是農民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不高,主體意識未體現,從而導致上頭熱、下頭冷,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其四是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期望值過高,對長期性、艱巨性認識不足。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力度和廣度不夠,再加上當前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沒有具體的標準,從而導致于少數村干部在認識上存在偏頗,誤認為只要搞好村莊規劃,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還未正確看待,有的認為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領導的“面子工程”,誤認為又要搞創建,又要搞驗收。

2. 勞動力轉移滯后

近年來,通過大力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及農民工轉移培訓,培養了一批適應進城務工的新型農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顯,外出務工人員所從事的行業依然是簡單勞動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務和制造行業,而且外出務工人員年齡參差不齊,大至六十多歲,小至十五六歲,究其原因還是現行農民知識化工程不貼近農村,不貼近農民,與農民的需求造成了脫節,因此培育新型農民任重道遠。

3. 基礎設施不完善

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配套資金大多要靠地方財政投入,而縣、鄉(鎮)兩級財力有限,只能維持正常的工作運轉,沒有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村級更是沒有積累,大多數村均為“空殼村”,每出一分錢都必須通過村民“一事一議”來決定,導致滿腦子想法卻不能付諸實施。

二、新農村建設的對策

1. 開展多元化宣傳工作

利用電視、宣傳單、墻報、標語等宣傳媒體加強宣傳,多渠道、多形式宣傳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重要意義和工作方法。通過這些扎實有效的宣傳教育工作,用示范村作典型,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深刻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府是主導,農民才是主體,農民群眾只有積極行動起來,群策群力建設自己的家園,才能過上幸福、小康的日子。

2. 扎實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堅持以發展促增收,構建科學合理的農民利益保障機制,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經濟生產條件,提高農村經濟活動和生產效率,達到增收的目的。二是加大土地流轉,鼓勵種植大戶、農業企業等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將土地向種養大戶集中,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三是產業化經營,根據本地特色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業增收的活力。四是轉移勞動力,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專業的就業指導,組織好勞動力輸出工作。五是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在加強鄉(鎮)農業技術服務隊伍的同時,充分發揮現有農村科技服務設施功能,積極探索與農業科研單位和院校的合作,引進適合本地自然資源的“三新”(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項目,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要圍繞“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做大做強特色支柱產業;要著力培育農村種養加協會組織,增強帶動、輻射能力,搞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吸收更多的農戶加入協會,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3. 加強村容建設

堅持規劃先行、試點示范、分步推進的原則,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在規劃區內通過自力更生拆舊建新、移民搬遷、危房改造等途徑,開展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搞好配套設施建設,搞好村莊綠化美化和環境衛生,不斷優化凈化居住環境。要把新農村建設與扶貧開發結合起來,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和新型合作醫療成果,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解決農民群眾養老等社會保障,不斷提高生活質量。要注重困難群眾生產生活救助體系建設,關注弱勢群體,實現共同致富。

4. 完善培訓體制,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

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不僅有利于建設文明農村,還有利于廢除陳舊的風俗,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通過陽光工程培訓、科技三下鄉等多種形式,著力培養農民的素質,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生產技能水平。除了定期培訓外,還要利用村級廣播、多媒體、村級書屋、宣傳欄等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宣揚集體主義、社會公德等,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將技能培訓與農民的生產實踐結合起來,促使其將知識轉化成生產力,促進專業化、規模化、科技化農業的發展。

5. 落實好領導聯系示范村、部門幫扶示范村制度

將領導聯系示范村、部門幫扶示范村納入各級年度目標考核內容,要求部門每季度至少深系(幫扶)點上調研、指導、落實工作一次。

6. 公共服務建設

農村地廣人稀,公共服務資源供給成本高、平均效益低,公共服務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硬件基礎,必須堅持將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核心人物,建立完備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選擇合理的空間點,安排好各個空間開發時序,將公共服務供給疊加進去,產生累積效應,最終建立完備的公共服務體系。

結束語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各地的新農村建設都取得了成效,且存在一些問題,有關部門要學會總結經驗教訓,分析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根據本地特色開展新農村建設,爭取早日實現20字方針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德忠.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農村經濟,2012(11):18-22.

篇(3)

關鍵詞:黑龍江;社會主義新農村;統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S-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10-0187-2

0 前言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要加快農村發展,就必須更新觀念打,破城鄉二元體制,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再到社會各界,共同的目標就是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要求,扎扎實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歷來對農村問題高度關注,對新農村建設問題投入充分的精力。為及時全面地認識和了解黑龍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展情況,特別是進一步了解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和期盼,我們黑龍江大學課題組對省內14488個村屯新農村相關情況組織細致的統計研究,并對結果進行了深刻分析。

1 黑龍江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現狀

黑龍江省多年一直堅持確保農業生產不滑坡,農民增收不放緩,新農村建設不松懈,堅持大力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堅持把保持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作為新農村建設中的首要任務,加大“三農”資金投放,工作重心向“三農”集中,其他要素向“三農”整合。

近幾年黑龍江省全面推進農業發展,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持續加快發展優質糧食產業,糧食產量屢創新高,對農業重視程度逐年加大,去年全年省級投入“三農”專項資金93.4億元。農機化建設步伐加快,農業田間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6%。農業科技合作共建成果不斷擴大農民持續增收,生活水平日漸提高,09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新農村建設試點也深入推進,重點示范村建設進展順利。集中解決了4000個村屯,204萬人飲水安全問題,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證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100元,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4.4%,率先在全國實現了全覆蓋,均超過原定目標。,縣鄉兩級文化體系也基本形成。在國家“汽車下鄉”、“家電下鄉”政策的引領下,農民乘惠民政策的順風車,積極購置家庭必須品和農業生產工具,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為農民持續增收創造有利條件。

文化素質普遍提高,基層財政保障逐步完善,逐年提高貧困家庭寄宿學生生活補助費標準,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使得農村人口受教育情況明顯好轉,大幅度提高。在經濟上,全省積極推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逐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范圍。

通過我省近幾年的綜合發展,可以看出,我省新農村建設初步取得并高于預期效果,隨著發展與改革的深入,我省新農村建設的優勢項目和突出問題也逐漸顯現,為了進一步科學有效的考察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我將用統計分析方法,對我省新農村的基本情況作適當的分析。

2 黑龍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的統計分析

這里根據黑龍江省省情和全國新農村評價經驗,將二十字方針引申為包括農業人均產值,人均耕地面積等各23個具體指標,從而有助于具體問題的量化與分析:

2.1 多元回歸分析

對于收集的23個具體指標,我們通過做相關分析發現,各個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絕對值均接近于1,說明個指標間具有極大的相關性,做回歸分析會產生嚴重的多重共線性,使結果的實際意義大打折扣,為消除多重共線性,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將這23個具體指標綜合成了四個主成分,這四個主成分已經能夠代表總的的98.97%。將這四個主成分記為P1,P2,P3,P4。現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Y,以綜合指標P1,P2,P3,P4作為解釋變量(見表1),做多元回歸,建立模型Y=a+b1P1+b2P2+b3P3+b4P4。

得出回歸模型,人均純收入

(var2)= 94.0957+1.4776p1+0.0045p2+1.0995p3+2.1428p4;

由于模型中p2不顯著,去除變量重新擬合得到(圖1):

(var2)=99.4539+1.4778p1+1.0989p3+2.1419p4。

圖1

將08-09年數據回帶到原模型中,可以得到如下結果(表2):

由于我省從04年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通過將08,09年的數據帶入回歸方程的預測分析,發現兩年的實際值均大于預測值,這說明,我省的新農村建設情況好于預期,效果顯著。

2.2 聚類分析

下面選取新農村指標中較有代表性的數據20項指標(包括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生活消費支出、住房價值、鋼筋混凝土結構等覆蓋20字方針的指標)與全國新農村建設的情況做聚類分析,根據結果上PSF、PST2和RSQ值及CCC值的綜合分析看,我國新農村建設情況大體可以分成四組:

(一)北京,浙江,上海,天津,江蘇。

(二)遼寧,山東,福建,廣東,河北,內蒙古,湖南,吉林,黑龍江。

(三)江西,湖北,山西,安徽,四川,河南,海南,重慶。

(四)廣西,寧夏,新疆,貴州,甘肅,云南,陜西,青海,。

這也基本符合我國國情。

從分組上看,黑龍江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與臨近省吉林遼寧有很大的相似性。

3 黑龍江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的特征分析

3.1 黑龍江省新農村建設的基本特征

農業是黑龍江省的優勢產業,雖然具有重化工業和資源型產業方面的優勢,但重化工業及資源型產業將越來越受到資源枯竭的約束,而農業資源的優勢會日益顯示出來,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農村發展水平有較多相似性。加之近年來國家對黑龍江省的支農政策和工作力度逐步加大,黑龍江作為最大的商品糧基地,得到國家較多的政策支持。此外,國家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改造重點企業等方面給予充分的政策支持,這些是黑龍江省獨有的優勢條件。

3.2 黑龍江省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不足

3.2.1 資金缺口大,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 缺少充足的資金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缺乏行之有效的長期投入機制,資金支持難以持續已成為制約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瓶頸。農村金融問題也亟待解決。雖然目前黑龍江有多家面向農村的商業性金融機構,但是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市場調節,商業銀行大多轉向大中城鎮,導致了農村金融體系嚴重萎縮,農村金融渠道日益干涸,嚴重阻礙了龍江農村經濟的發展。

3.2.2文化水平有待提高,技術人才急需加強 人才是發展的關鍵。但從收集的數據中可以看出黑吉遼三省的勞動力文化水平偏低,人才相當匱乏。一些面向農村推廣的實用農業技術不被農民接受,這說明農民文化認知不夠,沒有技術,使本來受制約的農村建設進行的更加緩慢。

3.2.3產業結構單一,文教衛生有待提高 黑龍江省農業種植業為主,種植業中又以糧食比重偏大。產業結構中畜牧業、林果業、水產業都不夠發達,顯示出弄錯產業結構的單一。這種單一的結構使農業經濟發展緩慢,進而影響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農村的一些地區,精神面貌還比較落后,缺乏文明、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這種落后的面貌是我們建設新農村必須改造的。

3.3 黑龍江新農村建設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3.3.1 完善金融體系,發展多種金融形勢 積極履行政府財政職能,建立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同時完善相關農業類銀行的職能,加大政策支持,鼓勵發展農村金融業務。以多種金融業務形式為后盾,構建多元化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逐漸形成各種金融機構體制健全、功能完善、責任清晰、競爭有序的現代化新農村金融體系。

3.3.2 加強農村教育,注重人才培養與引進 加強落實貧困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全面普及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大力降低輟學率。同時也要遵循培養與引進高素質人才和專門人才雙管齊下的戰略方針,只有素質提高了,思想觀念才會跟著發生改變,以優異的待遇,吸引外來技術型人才,為我省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也必將會受到明顯的成效。

3.3.3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充分利用黑龍江省得天獨厚的生態和農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綠色產業。二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保證高質優效糧食作物生產的同時,積極推進第二、三產業所占比重,發展規模經營,實現機械農業。使黑龍江省的農業盡早實現現代化,從而全面提高黑龍江省農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3.3.4 大力發展文化衛生事業,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要重視文化體育生活,利用農閑時間積極開展文化體育活動,豐富農民生活,培養本土的文化活動帶頭人,為農村做福利。普及鄉村衛生知識,加快建設醫療保障體系,爭取全省的全面覆蓋,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大力普及科學常識和法律常識,除封建迷信,使農村擁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圍,倡導農民以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權利。

4 結論

農村比較效益下降,經濟就缺乏強大的競爭力,基礎設施落后,經濟發展就快不了;產業結構單一,特別是新興產業發展不起來,就扛不住風浪的襲擊,發展方式傳統、粗放,就必然被淘汰出局;體制機制固化,非公有制經濟薄弱,整個經濟就缺乏活力;民生問題得不到改善,社會就難以穩定。這幾年黑龍江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在加大投入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也在積極解決著不斷涌現出的問題,可以說,在新農村建設的探索上,黑龍江省充分發揮優勢,克服先天不足,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突破,在今后的探索中,黑龍江省的新農村建設定會更上一層臺階!

基金項目:黑龍江大學學生學術科技創新項目資金資助項目。

篇(4)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電網改造;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 F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0-0116-02

現在社會建設提倡“以人為本”,不管是生活設施還是生活服務,都是為了提高居民生活質量而設置。因此,在新時代下建設新農村,就不僅只是從經濟方面、生產方面帶動其發展。使居民用電越來越便捷,合理收取居民用電費用,科學地使用電力資源這些措施,都是從觀念上、技術上、服務上努力響應國家惠民政策。通過電網設置與改造,夯實新農村建設的基礎,讓農民生活質量進一步得到提升。

1 新農村電網設置的必要性

新時代下的新農村與傳統農村對比有以下幾個特點:新的居住環境,新的技術環境,新的分工環境與新的體制環境。而電網建設對于以上4點都有推動作用。

首先,改善了居民居住環境。古時候,人們沒有電,往往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到了民國時期,電器也是一件奢侈品,并不為貧苦大眾所有;現在,雖然電器得到了普及,但很多家庭在用電過程中,仍存在電路不穩導致電器不能正常使用的問題。而設置電網,合理分配用電,使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用電區間,避免了以往一家使用電壓較大的電器,而使鄰近房屋都停電的狀況[1]。

而我國北方一些地區,由于居民少,農村房屋都離得比較遠,特別是遇到丘陵山區地帶,供電資源往往不平衡。而電網設置,對這種地區的用電條件也起到改善作用。

其次,在新技術應用方面。農村電網作為國家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采用智能電網系統,利用先進的傳感和檢測技術,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還有包含電力自愈的優點,允許不同形式的發電系統一起運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最后,從新的分工環境和新的體制環境來看。電網設置,不僅僅便利了居民家庭用電,對于農村商業用電、智能灌溉、智能養殖以及其他生產用電都帶來了便利。解決了一些大型企業的后顧之憂。而且為了更好地建設新農村服務,提高電網運營水平,健全的管理制度,有效的分配原則,也都隨著電網運營應用而生了。

2 電網改造中存在的問題

2.1 配電線路及總體布局不合理

電網,即電力網絡,也是網絡的一種。而線路就是構成網絡的重要部分。配電線路不合理,不僅會使一些地方供電不足,還很容易受到地形因素和天氣狀況的限制,導致電路故障,用電不穩。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地形復雜的地區,線路設計員不能因地制宜,使電站在一定距離時可以保持聯絡。這將對后期電路維護工作造成困難,并使一些地區在電站停用檢修時,不能及時供電。

2.2 設備過于陳舊

電網配電設備主要是由架空線路、電纜、桿塔、配電變壓器、隔離開關、無功補償器及一些附屬設施等組成的[2]。其中一些設備由于使用時間長,長年累月暴露在自然環境中,很容易受到大風、雷電的破壞。據了解,一些地區在迎風度夏期間,由于負荷超載所引起的供電設備故障高達800多起,占總故障數的三分之一。而且設備老化問題,也會帶來很大安全隱患,事故發生率也隨著供電量的增加而增加。

由于設施陳舊,一些上報數據也不夠準確,不能客觀的反應當地用電情況,及各設備間的配合度。使檢修小組,不能準確判斷故障出處,分析故障原因,或是提前預測一些設備的使用程度,作出相應的補救措施[3]。

2.3 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雖然隨著電網的升級,會配合一些新的管理制度。但是檢修工作不全面,數據上報不準,對于惡劣天氣沒有有效防御措施,這些問題都反映出管理制度還不夠全面。這些都阻礙了通過電網改造對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幫助。

3 電網改造問題的應對方法

3.1 配電網規劃建設

第一,站點規劃。站點規劃主要是依據導線截面確定,線路合理分配,配電變壓器的有效安排,開關站規模化定,統計供電范圍、強弱合理配電。在進行站點規劃的過程中,應先調查該地經濟發展水平,用電情況、天氣狀況、農村發展狀況、工業用電量等,建設方案要與當地地理條件條件相適應。注意各分區之間的聯系情況,特別是農村變相鄰兩個電站之間,應設置聯絡線,保證在變電站檢修時,不影響附近居民日常用電[4]。

第二,結構規劃。根據當地負荷發展程度,供電點分布情況,安排結構,滿足當地供電需求。平衡電網結構,電量供應及負荷增長的關系。如針對過重載區和低壓臺區,改造時應多設電臺平衡載荷,縮短低壓供電半徑,提高供電能力,使電力可以穩定安全的傳輸。在一些設備的選擇上,應長遠考慮,使該設施使用潛能大。在電網升級后,稍作改造,仍可繼續使用。同時應根據規劃情況,預測事故發生點,作出相應的預防措施。

第三,加強前期準備工作。在電網改造之前,應對之前電網做一次全面檢查,統計設備損壞率,線路老化程度,線路負載率,及自然影響,淘汰落后設備。根據統計數據,分析故障原因,并建立電力模型。觀察模型運轉情況,模擬一些事故發生狀況,并找出解決辦法。再次實驗,檢驗是否有成效,并加以改進。等模型運轉所存在風險降至最低時,再正式改造[5]。

3.2 更新設備與技術

在電網改造過程中,有效解決設備老化問題,應大量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先進技術又分為先進操作技術和先進檢測技術。有些工人缺乏專業知識,在操作設備時往往憑工作經驗直接進行操作,這種做法不但會降低設備工作效率,還可能在工作過程中損害設備,應對上崗工人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而檢測技術則能幫助檢查設備老化程度及設備工作效率,對設備進行更新換代。

還應在改造前全面統計數據并建立電力模型,來預測事故發生。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升工作效率,優化工作環境外。在電網改造完成后應組成專業檢修小組,定期對野外設備做出檢查,并根據統計數據規定更換條件,如線路負載率高于60%時,更換導線截面。

4 結論

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居民用電都是一個需要合理安排、合理規劃的問題。從路邊的一列列電線,到郊區的一個個電站,怎樣合理利用電力資源,安排電站布置,選擇有效線路及相關設施的檢修措施都是電網改造中的重點內容。可通過合理改造電站,更新設備,改善管理制度,推動新農村的建設,使農民生活更加便捷。

參考文獻

[1]王建國.新農村建設時期的農村電力發展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2.

[2]鄒海峰.電網規劃建設與改造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建材與裝飾,2015,47:212-213.

[3]高珍.我國新農村建設中的科技應用[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13.

篇(5)

本文對德州市經濟開發區新農村建設中開展武術運動的現狀進行了調查與分析。結果表明:武術在農村開展具有一定的基礎,但由于受經濟、時間以及師資等因素影響,武術在當地開展并不普遍。因此建議在新農村建設的同時,加強農民群眾對武術運動的認識,促使農村群眾更好地參與全民健身活動。

【關鍵詞】 新農村;武術運動;開展現狀;建議



進入21世紀后,我國新農村建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在黨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下,新農村體育正在蓬勃發展。基于這樣的形勢,武術運動應該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新農村人口中推行,以活躍農村的業余生活。本文擬探討武術在新農村建設中推行的現狀,更好的發揮武術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應有作用。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

以山東省德州市經濟開發區新農村建設中的社區居民從事武術活動為對象。 根據研究內容設計相關調查問卷, 在德州市經濟開發區的多個村莊共發放問卷300份,采取現場發放現場回收,回收問卷285份,回收率為95%,有效問卷262份,有效率為92%。

二、結果與分析

1、農民群眾對武術的認知態度

在德州市經濟開發區新農村,農民群眾對武術的認知態度是武術能否在農村順利開展的基礎。在所有被調查的村民中,有25.3%的群眾不了解武術,而對武術有一般了解的有43.2%,可見當地農民群眾對武術的認知度并不高。其中,對武術了解和有一般性了解的人群均表現出對武術開展持支持的態度。在經濟發展相對較好的農村如宋官屯鎮、杏園村的群眾對于開展武術運動的熱情較高;而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堤嶺村、林莊村的農民群眾的熱情較低,經濟基礎決定了人們對于大力開展武術活動的認知程度。

2、農民群眾習練武術的觀念

德州市經濟開發區新農村的群眾習練武術的目的多樣化,主要傾向于健身娛樂功能。通過調查了解到,過去德州市經濟開發區農村村民習武,側重于武術的技擊功能。但是,伴隨著德州市經濟開發區新農村建設的大好時機,農村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生活消費觀念也逐漸轉變。在所調查的村莊里,有25.2%的群眾認為,人們在從事武術運動時,看重的已不僅是其技擊功能,而更加注重武術的強身健體、消遣娛樂等功能。

3、農民群眾習練武術的場地情況

德州市經濟開發區習練武術的場所便利,具有較好條件。武術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其對場地的要求較低,俗話說“拳打臥牛之地”,這也是武術在新農村開展的有利因素之一。根據對德州市經濟開發區新農村建設體育設施情況的了解,體育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休閑區,這是群眾活動的主要場所。而目前練習武術者也以休閑區最多,其次是在居住所前后空地。

4、農民群眾習練武術的形式及時間

德州市經濟開發區新農村中的居民由于受其固有生活習慣的影響,一般將鍛煉的時間安排在早上(占67.4%),這符合農村人們的生活規律;也有在傍晚或晚上進行練習的。他們練習的時間具有較大隨意性,主要安排在農閑時,故武術練習的延續性不強。這主要是農民的大部分時間還是束縛在農業或工作上,空閑時間少,沒有更多精力參加健身活動。在調查中發現:當地新農村的農民習練武術的習慣遠不及其他文化娛樂活動,打牌、打麻將等活動在農村比較普遍。

由于德州市經濟開發區農民群眾居住分散,作息時間有所差異,而且由體育相關部門牽頭舉辦的武術活動很少。此外,武術活動在農村的開展,缺乏相關專業人士的指導,學習的途徑主要是跟隨民間習武者或當地部分中小學教師學習。所以,武術的練習主要以零散、自由為主。在德州市經濟開發區新農村建設中,盡管有的村設立了專門負責體育文化活動的文體服務中心,但是這些負責機構并沒有很好的落實和履行工作職責,只是零散的組織些類似扭秧歌的活動,從而影響了武術在新農村的良好開展。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目前,在德州市經濟開發區,新農村農民對武術運動認知度不高,而在練習武術的人群中,其目的多樣化,主要以健身娛樂為主。盡管適合開展武術活動和練習武術的場所條件較好,但由于缺乏專業師資,練習形式呈現零散、隨意性。與此同時,受經濟條件和工作等因素的影響,練習武術主要集中于農閑時,缺乏延續性。

2、建議

在德州市經濟開發區新農村開展武術運動具有提高農民身體素質、重塑生活價值觀、弘揚傳統體育文化的功能。因此,在新農村建設中應加強對武術健身功能的宣傳力度,當地體育主管部門發揮其職能作用,經常舉辦以鄉鎮為參賽單位的武術比賽和武術活動,以活動促發展,讓更多的農民群眾了解并參與武術運動。

【參考文獻】

[1] 王君.關于新農村體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7(12) 12-14.

[2] 余水清,何兵雄.湖北群眾武術的認知狀況與發展對策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8).

[3] 李富剛,賈亮. 對農村居民開展武術活動重要性的探索.搏擊·武術科學,2004(1).

[4] 侯廣斌,侯安寧.社會主義新農村體育建設問題研究.體育文化導刊,2007(9).

篇(6)

關鍵詞 社會主義 新農村建設 城鄉經濟 統籌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實施城鄉統籌發展戰略,不斷強化“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各項措施,對我國城鄉經濟公正問題進行思考。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站在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的角度研究和解決“三農”問題,構筑城鄉一體、統籌協調發展的格局,努力實現城鄉市場協調發展,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國各地堅持統籌規劃、扎實穩步地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這將對促進新農村建設,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所存在問題

(一)我國農村市場經濟發展存在問題

我國城鄉市場中農村市場發育程度較低,市場化分工不發達。由于人口眾多、幅員廣闊、各地自然條件差異巨大,同時由于經濟發展長期相對落后、政府財政能力有限,城市與農村呈現出不均衡發展的態勢。農村市場發育程度較低,且發展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農村市場體系已逐漸完善,并對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全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農村市場體系尚不健全,城市發展較快,吸納資源的能力較強,城鄉差距隨之進一步擴大。目前,相對城市發達的市場分工來說,農村市場主要以集貿市場為主,市場化分工很低。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地區間也存在很大的差別。農村居民飲用水大部分為自備水源,實現集中供水的地區僅限于部分小城鎮的鎮區。同時,道路、醫療衛生、污水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方面,城鄉差別都很大。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公積金、各種社會保險,如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以及最低工資和低保等福利,絕大多數農民都不能享受。農民基本還在自給半自給的經濟圈中循環或盲目地單槍匹馬地闖市場,缺乏規模經營優勢和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農村市場體系不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不暢。通過工、農業產品之間的價格之差犧牲農業來補償工業,對農業征收高額稅,積累大量資本以支持工業城市的發展。由于國家對農村、農業的投資非常有限,農業技術進展緩慢,農民收入下降,生活水平不高,嚴重挫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這些都不利于新農村建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二)我國農村發展起點低,邊遠地區有滯后問題

在農業生產方面,由于缺乏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技術支持,往往在遇到自然災害或者病蟲害時,產量和質量也跟著受損。在邊遠地區農村中,受到重視的只有可以用于非農開發建設的土地,土地的生態值受到忽視,農村社區和人口的發展受到忽視,邊遠地區缺乏人氣,難以使其發展成一個地區的經濟中心。在邊遠地區農業發展的諸多矛盾中,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達不到合理規模、交通建設嚴重滯后、醫療衛生設施不完善使其經濟技術進步緩慢,農業生產效率增速得不到提高。科技水平低與現代農業對科技需求旺盛的矛盾制約邊遠地區農村經濟發展,邊遠地區農村經濟增長局限在一個較低水平,嚴重影響了邊遠地區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三)統籌城鄉發展存在城鄉差距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城鄉的產業分工涇渭分明,農村發展農業,城市發展工業,這就人為地割斷了農村內部產業間的聯系,也割斷了城鄉間各種產業的自然聯系。并且,當時我國采取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戰略,通過工、農業產品之間的價格差犧牲農業,補償工業,積累大量資本以支持工業的發展,國家對農村、農業的投資非常有限。這些造成農業技術進步緩慢,商品化、專業化程度很低,農民收入下降,生活水平長時間無法得到改善。而對城市,政府利用計劃體制的力量以財政、金融、價格、福利等種種方式進行投資,加快工業的優先發展,這就不可避免地加劇了城鄉之間的差距。

二、解決新農村建設問題的措施及對策

(一)解決農村市場經濟發展問題

讓農民收入增加,實際購買力提高,這是培育、發展農村市場的關鍵,也是城鄉市場與農村市場協調發展的核心。要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和農業人口的市民化,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通過農民的辛勤勞動和國家的政策扶持,明顯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從根本上突破買方市場下的需求約束。要充分發揮農村的作用,并在提高農村城市化、農業人口非農化水平上下功夫,使龐大的農業人口實現歷史性的轉移和市民化。還要大力發展農村各種新型的商貿業主體,實現農村商貿流通業主體的產權創新與組織創新,為新農村經濟建設服務。

(二)解決邊遠地區的滯后問題

加強國家政策針對邊遠農村地區的扶持力度,為邊遠地區農村建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加強財政傾斜力度,為邊遠地區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中央各部委應當進一步加大對邊遠農村地區的一對一幫扶力度。建立健全貧困農民救濟制度以及農村養老金制度,逐步建設良好的農村醫療衛生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積極開展針對農民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要強農、興村、富民,同時對中國邊遠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意義非凡。只有認真分析當前邊遠地區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制約因素,并積極應對,才能夠逐步改善中國邊遠地區發展不均衡、城鄉發展不協調的局面。

(三)解決統籌城鄉發展的城鄉差距問題

要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使城鄉居民共享現代文明。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是城鄉統籌的重點,能夠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要堅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先行的原則,加快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建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和循環經濟,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努力為群眾提供便利、優美的居住環境。要統籌城鄉生力布局,形成城鄉緊密的產業互動鏈條。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制度,使土地向規模農產適度集中,發展規模農業。要統籌城鄉規劃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把城鄉經濟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規劃,優化城鄉空間布局。通過支持農業產業化生產、扶持新型農村合作生產、推進城鎮化建設等措施,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對城鎮經濟發展水平的追趕,逐步縮小和消除城鄉發展差距。

三、結語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在我國廣大的農村蓬勃開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歷史任務。長期以來,由于農村經濟與城市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中國農村經濟發展進程緩慢,農民生活水平落后。在這種形勢下,抓住重點,找準路子,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對解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統籌城鄉經濟問題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新的時期,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時代的要求,是企業改革、發展的需要。要不斷改進與創新思想政治工作,以此推進企業各項工作的開展,從而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田美榮,高吉喜.城鄉統籌發展內涵及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研究[J].中國發展, 2009(04).

篇(7)

關鍵詞:農業檔案管理;農業發展;新農村建設

農業檔案是指在農業科學研究、生產技術、基本建設等項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價值的、按歸檔制度集中統一管理起來的文件材料的總稱。它包括文字材料、計算材料、圖紙、圖表、照片、影片、錄像帶、錄音帶,計算機軟件、實物、標本等形式存放的種子檔案、作物栽培檔案、植物保護檔案、林業檔案、畜牧檔案、水產檔案、農業生態環境以及農業區劃檔案等。農業檔案是農業生產及農業科研活動的結晶,能為農業活動提供正確的指導及導向作用,做好農業檔案管理工作對于農業發展的意義重大。

一、加強農業檔案管理工作的意義

(一)為農業發展提供指導方向,夯實新農村建設

農業的發展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尤其是近年來政府工作的重心逐漸向農村地區轉移。大力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的收入和幸福感、在農村建設中樹文明、構造文明和諧的民風逐漸成為農村建設的核心。大力促進新農村建設發展的核心是促進農業生產力的大力改善,這要求農村發展過程中必須根據農業檔案的相關資料,了解地區的人文環境、土地資源等情況,以便掌握整體的資源、資產情況,進而根據所提供資料,對現有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為開展后期的建設工作提供可靠的思想指導。

(二)維護農村穩定,構建和諧新農村

農業檔案的管理開始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其對農村的資源存有狀況、資源分配狀況等都有明確的記載,因而在例如承包土地等容易引起糾紛的問題上,農業檔案的管理有助于減少農戶之間的糾紛,并能維護農村的穩定和諧氣氛。同時,農業檔案中對現有資源狀況作出了很明確的記載,因而,可以幫助新農村建設中合理規劃村內資源,保持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和諧新農村。

由此可知,農業檔案的管理對于新農村的建設、農村的后續穩定健康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農業檔案的管理勢在必行。

(三)加強檔案管理,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隨著社會的全面進步,經濟、科技相比上世紀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人們的整體素質上升,產生了對生活越來越高的要求,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因而對于辦事的效率要求提高。傳統生活中,農民不識字,缺乏文化,因而缺乏對相關農業知識、本地區的農業狀況、基本資源、比較優勢等方面的專業了解,而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現代農民都是有文化、有修養、有素質的人群,逐漸產生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有進一步了解的自發需求。農業檔案管理的加強,能為農民提供全面、完整的相關信息,為后續的農業活動提供良好的指導。同時,農業檔案實施管理之后,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可以將信息傳遞到本區的檔案館,促使本區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整合,便利了全區的農業科技化、現代化,對全區的農業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加強農業檔案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黨群干部以及普通百姓對檔案工作的認識,提高檔案化的意識

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對農業檔案管理的意義、重要性進行宣傳,使廣大農民群眾對農業檔案有所了解和認識。同時開展《檔案法》的學習教育,提高群眾、干部對檔案的法制意識,并征求相關人員的全力支持,落實檔案的保管、安全、人員等問題,積極為新農村的建設服務。

(二)規范農業檔案管理

由于農業所涉及的范圍廣,因而農業檔案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去分散性,因而,需要對這些零散分布的信息進行系統規范的整理,以便在后續的工作中更好地發揮檔案的指導作用。同時,由于現在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人們對辦事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伴隨著農業的發展,農業檔案上的信息量不斷增多,因而需要對檔案進行現代化的管理,利用信息技術對相關檔案資源進行處理,保證資源能夠得到及時傳遞和方便地查閱,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三)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檔案管理工作是一項繁瑣的工作,隨著信息量的逐年增加,農業檔案逐漸復雜化,為使得檔案工作有序進行,有效為農業發展服務,要求農業檔案的管理人員首先要具備較強的責任感,對工作高度重視,忠于職守、盡職盡責為廣大老百姓謀福利;其次還要具備相當的農業知識及管理工作經驗,并在工作之余加強學習,拓展自己對農業知識的了解,積累扎實的知識和常識,能在出現緊急狀況時利用所學知識做出適當的處理,避免惡性狀況出現。

三、加強農業檔案管理與農業發展的關系

農業檔案源于實實在在的一線生產,是經長期實踐的農學科研活動中得出的經驗結晶,是整個農業階段性生產的歷史記載,能對農業生產活動進行有效地指揮及管理,農業檔案中記載的相關資料反映農業的發展動態及規律,對保持農業科研的持續性、指導農業活動的正常發展具有重大的推進作用。近年來,國家的工作重心逐漸向農村轉移,新農村的建設問題在國家的規劃大局中占有相當重要的比重,農業檔案是農村建設的主要指導參考,加強農業方案管理,合理利用檔案資源,為農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服務,為新農村建設作貢獻。

四、總結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重大。加強檔案管理,促進農業發展、農村進步、農民增收,檔案部門應當積極促進檔案信息化建設,建立并完善農業檔案管理體系,并采用數字化技術對檔案進行管理,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高科技技術產品帶來的益處,為農民提供全面、準確的農業知識、資源狀況等,并提供最新、與農業密切相關的市場信息、生產信息以及相關技術信息等,引導農民合理規劃及利用現有資源,以市場為導向,以高新技術為手段,以生產最大化為基本目標,對有限資源進行合理整合,以實現農業經濟的快速增長、農村整體風貌的不斷進步、農民的生活水平節節看漲的最終目標,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大力發展。

農業檔案的有效管理能為農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并能有效引導農業生產活動,其一方面能為農業發展提供指導方向,夯實新農村建設,同時還能維護農村穩定,構建和諧新農村,并促進農業的現代化進程。檔案部門應加強農業檔案的管理力度,從設備、員工以及整體重視態度等方面加強自身的建設,從農民需求、當地環境及條件、市場需求等方面加強外部因素的導向作用,積極構建農民最需要、資源最節約、優勢最明顯、市場需求最大的信息資源,在新農村建設中最大限度地激發農民的積極性,有效開發利用農業資源,最大化利用比較優勢,為新農村建設取得偉大成就做貢獻。

參考文獻:

[1]鞏文紅,仇慣生.農業科技檔案與現代農業[J].農業科技管理,2008(03).

[2]車麗英.論農業檔案管理與農業發展[J].管理科學,2012(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浓精喷进老师黑色丝袜|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加勒比一本heyzo高清视频| 中国大陆精品视频xxxx| 青娱乐极品视觉盛宴国产视频 | 亚洲免费鲁丝片|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性受xxxx白人性爽| 免费黄色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 拍拍拍无挡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69视频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 女人被狂躁高潮啊的视频在线看|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 我和饥渴的老熟妇| 欧美性生交活xxxxxdddd|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午夜一区欧美二区高清三区| 免费人成年小说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亚洲国产精华液2020|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无遮挡色视频真人免费| 国产又滑又嫩又白|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午夜伦4480yy私人影院久久|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多人p群无码| 夜夜夜夜曰天天天天拍国产|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娇妻在交换中哭喊着高潮|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无码中文av有码中文av| 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老司机无码精品a| 丰满人妻无奈张开双腿av| 国产乱子夫妻xx黑人xyx真爽 |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98在线视频噜噜噜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