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09:50: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英語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醫學英語專業在中國算是一個新專業,換言之,便是一個冷門專業。因此,很多學生都不太愿意拿自己的未來做賭注去嘗試一個如此偏門的專業。由此可得醫學英語的第一個局限性——后備力量不足。沒人學,就沒人教。不管是英語專業出身還是醫學相關專業出身,單方面的知識不足以撐起整個系統的醫學英語教學。但開設醫學英語專業的高等院校太少,報考醫學英語專業的人太少,這兩個“少”足以阻礙醫學英語的推廣與改革。醫學英語本身的局限性相當大,因為醫學英語只需在非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推廣與改革。英語作為全球通用的語言,有很多國家已將英語作為其官方語言,在其他語言的國家中,已開展醫學英語推廣與改革的國家少之又少,因此,如果想要借鑒其他國家在醫學英語的推廣與改革上得到經驗教訓,可能會四處碰壁。第三個局限性是國家對醫學英語的投入,及相關的政策扶持太少。醫學英語是一項新興的教育項目,因前兩個局限性,醫學英語在未來短期內的投入將會呈現一個入不敷出的情況。但中國已經意識到醫學英語發展的重要性,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國家對醫學英語的投入將會增加,相關扶持政策也會相繼出臺。
二、醫學英語教育改革策略
公共英語四六級不再作為醫學生是否能順利畢業的衡量標準,應開設相應的醫學英語四六級來促使學生學習醫學英語。有40%的同學認為口語是英語學習方面最重要的一環,因此同時也要設立一個權威性、關乎學生將來就業的口語測試考試,這可以迫使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英語上。另外,作為醫學生的第一年,英語學習的重點還應放在公共英語上,在大一繼續鞏固公共英語基礎,然后再在大二開始由淺入深地學習醫學英語,階段式的醫學英語學習可以讓醫學生更能接受。38%的醫學生認為閱讀英語小說有助于他們學習英語,還有30%的醫學生認為開設英語角能讓他們對學習英語更有興趣,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閱讀和交流方面更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把這兩方面的內容加到平時的課堂中。醫學英語的改革其實更應放在大局的改革上。最重要的是國家政策上的支持和醫學英語教育觀念上的改變。要做到中國醫學事業上的“引進來”和“走出去”,醫學英語人才不可缺少。因此,在各大院校開設醫學英語教育專業顯得尤為重要。現在很多人對醫學英語抱著費時費力又不賺錢的態度,所以不想從事這項工作。對這個問題,國家政策必須進行一定的干預與扶持。有40%的同學認為醫學論文及著作的編寫在醫學英語的學習中不太重要,這對中國醫學論文及著作在世界性重要刊物中的刊登極為不利,所以部分思想干預也極為重要。中國在醫學英語改革與推廣方面做出的努力還很不夠。既沒有寶貴的實踐經驗也沒有有力的相關政策。在球一體化而使國際合作更為突出的當下,醫學英語改革與推廣已極為迫切。
三、結束語
臨床等醫學專業的學科最新發展多以英文論文形式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或在國際會議上交流。要想掌握醫學最近知識及其科研動態,需查看最新醫學英文文獻,參加醫學學術交流等。這些都需要醫藥人員熟練地掌握專業英語。另一方面,醫藥行業的日趨國際化,這也鞭策我們重視英語交流,尤其醫患之間英語溝通交流能力,查房英語及病例英語等一系列的英語實際能力應用顯得尤為重要。運用ESP的教學模式能把英語和醫學專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醫學院校的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當中更好的運用英語這門語言工具,使其為專業的研究更好的服務。
二、教學模式的研討
2.1ESP課程安排與設置
語言學習有著循序漸進的自身特點,在醫學院校也不例外。語言首先為通用語言(EGP),日常基本交流的語言,然后才是某一領域的專門用語。我們培養的是專業人員,但必須具有基本的社會交流能力,其次才是專門領域的英語應用能力。所以,在課程設置上,在學生入校之初,我們要引入大學公共英語的內容。由于醫學院校的特點,大多數醫學院校都是精英教育,以培養高端人才為主,學生的英語基礎都是經過選拔的,在普通高等院校學生英語水平之上,通過一年的公共英語提高,可以過渡到ESP的層面上來。在第三學期的英語課程設置中,首先引入醫學英語常識性質的內容作為輔助。使學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語能力和醫學專業知識的同時,逐漸培養對醫學英語的興趣和敏感性。學生在學習過程總能不斷摸索,循序漸進地向ESP專業英語的方向發展。
2.2ESP教師教育
ESP教學設計對教師有專業與語言的雙重要求,需要ESP教師利用計算機網絡對大量的文本、音頻和視頻信息進行搜索、篩選、編輯和加工。許多醫學高校的專業教師,由于他們基本都是英語專業畢業,在校期間并未涉及醫學專業知識,對醫學英語知之甚少,選擇的教學模式主要是講解單詞和課文分析,很少涉及語言綜合技能的全面訓練,在授課過程中,仍然遵循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同樣,由語言教師擔任ESP課程教學,由于不懂相應的專業知識和ESP教學之于EGP的特殊性,也難以勝任。如何為ESP教師進行及時、有效的信息技術培訓是ESP教學設計今后有待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了彌補這一缺憾,很多醫學院校為英語老師開設醫學課程的培訓,并積極鼓勵英語老師跨專業攻讀醫學博士學位,并加大擴充國外訪問學者的力度和名額,創造條件為醫學院校英語老師爭取出國深造的機會,各種醫學英語研討會也逐漸走入各個醫學高校的外語部。
三、結語
在綜合人文素養中媒體素養是其中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當下的大學英語教育中所面臨的最為主要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地將各種媒體注入到學生的英語學習上,使其可以很好地輔助學生進行學習。從這方面來看,我們應該對當下的大學英語教育進行重新審視,將媒體素養教育融入到大學英語教育的各個環節中,從而滿足新形勢的需要,此外還應該將大學英語教育和媒體素養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并將其設定為我國大學生素養必備的重要部分,進而滿足當下現代社會的需要,為其培養出更多、更有效的素質性人才。本文根據當下的信息背景進行分析,探究當下的大學英語教育和媒體素養教育。
【關鍵詞】信息時代;大學英語;英語教育;媒體素養教育
一、引言
媒體素養教育是當下人文教育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在很多大學中都面臨這一個重要的課題,如何有效地對媒體資源進行鑒別、選擇和利用,使其能夠有效的幫助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已經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對于大學英語教育的審視也應該逐漸地變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學英語教育的教育效果,從而使我國當下的大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進而為我國社會提供更多的綜合型人才。
二、媒體素養的含義和發展
1、媒體素養的定義
媒體素養也被人稱作為媒介素養,主要是指公眾在當下很多的媒體信息上選擇能力、反應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質疑能力等諸多能力的一種表現[1]。在這眾多的能力中媒體素養最為重視的則是其中公眾的理解和思維能力,在媒體素養中最為重要的能力就是對公眾在媒體信息上的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的關注。
2、媒體素養教育的定義和意義
所謂的媒體素顏教育,主要是指對當下學生媒體素養的一種培養。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使當下的學生在媒體信息的分析和辨別上有著很好的掌握能力。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分析技巧和理解技巧上得到正確的掌握,才能使學生對媒體的性質和媒體的功能得到更好的認識,從而使其在公眾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更加有效的服務。公眾對媒體信息的分析能力和鑒別能力是媒體素質教育最為重視的兩點。隨著當下我國不斷發展的知識型經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媒體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這也導致日趨增加的媒體信息現象。在媒體信息中雖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有益的信息,但是人無完人。在這其中同樣也摻雜了很多不良的信息,所以,只有對媒體素養進行良好的培養,才能在好的媒體信息和不好的媒體信息上幫助人們進行很好的分辨,使人們對于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得到很好的改善,從而在生活中對媒體信息的功效進行有效的提高。
3、媒體素養教育的發展現狀
媒體素養教育最開始的起源地是在1930年的英國,是由于當時的電影電視等一些大眾傳媒針對傳統文化進行沖擊從而形成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推動媒體發展的主要有廣播、電視、電影等一些大眾傳媒,而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青少年的成長和發育,因此也招來了很多的爭論,而也就在這種爭論的過程中也就形成了當下的這種媒體素養教育[2]。隨著我國不斷提升的經濟水平以及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從而也使得人們生活中電影、電視等傳媒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這也就造成隨著時間的更迭,更多的媒體信息將被人們所接受,因此對于媒體信息的過濾也愈發顯得重要起來。在目前,很多的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都對媒體素養的培養加大了重視程度。而我國高校中的媒體素質培養工作只有北京和上海等一些少數的學校有所進行。
三、媒體素養教育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發展
1、在大學英語中媒體素質教育是教學要求
2007年我國教育部頒布了一份重要文件《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媒體教育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作用之處在這邊文件中有著明顯的標記,并且還從三個方面上對其作用進行了強調,從此處就能夠明顯的看出在大學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上都已經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而對英語的學習當然也不列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起著非常重要的導向性作用,他能夠很好的給大學英語教育指引方向。在當下,很多的大學英語老師以及學生都開始大量的使用媒體的作用。據相關的調查顯示,在當下我國很多的大學中,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是從一些媒體素材上選取的課外讀物。例如一些視聽說素材,很多的學生都在普遍的使用BBC或者美國之音等一系列的媒體來促進自己的英語水平。此外,我國也有很多的普通高校都開始通過當代的一些西方媒體進行英語課本的教材取材,這和傳統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著一些差異的。
2、媒體素養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
當下很多的英語老師和學生都為了得到更多的學習資源逐漸的將目光投向了各種媒體,然而在這過程中往往在大學生的媒體素質教育上被有所忽略。首先很多的大學生沒有很好的鑒賞能力[3]。隨著當下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除了傳統媒體報刊、電視以及廣播等外,網絡、收集等一系列的信息終端產品也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運用。電子傳媒在給人們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同樣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例如網絡黃毒總是發生,很多青少年網癮越來越嚴重;降低了人們的鑒賞力和識別力,也降低了人們的審美趣味等。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將媒體素養教育加入其中,從而使大學生的媒體鑒別能力得到提高顯得勢在必行。媒體素養教育不當在大學英語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對當下大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有著很好的提升作用。其次,當下很多的大學英語教育都逐漸的偏離了我國教育的本質。我國北京一位資深教授曾經在談論英語教育和人文通識教育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外語教育的本質是人文教育”[4]。然而,當下我國很多的大學在對英語教育上只強調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對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特別的重視,都將大學英語課當成了一門技能課,更有甚者將其當成培訓課。當下英語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英語語言技能的培養逐漸的被定義成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以及一些后續教學的主要核心。據相關調查顯示,隨著2006年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很多大學在對四六級的考試成績追求上更是比以往提高了很多[5]。就當下而言我國現有的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英語四級考試上幾乎百分百都有參加國,而且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四級考試上都參加過兩次更有甚者考過兩次以上,這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在當下被很多人成為“刷分”。而上述所說的情況也直接導致當下的大學英語教育成為了四六級教學,嚴重的忽視了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和媒體素養教育。
四、提高大學英語教育中媒體素養教育的重要措施
媒體素養教育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媒體素養教育的效益發揮不僅僅要在大學英語教學的課堂上進行體現,更應該從教材、教學甚至是大綱制定等各個方面上得到實現。在目前的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對一些相關的教學目的在闡述和表現上都是存在著很大的片面性[6]。因此為了完善和具體教學的目的,應該結合傳媒、信息化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作用進行制定,將媒體素養教育進行明確的制定,對學生的鑒別和有效使用的媒體能力進行著重培養,從而給當下的大學英語教育指引出正確的方向。
1、對大學英語教材的編撰工作進行強化
當下很多大學的英語教材中雖然已經從各種媒體中攝入了一點內容進去,當時在媒體素養教育內容上還是依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例如:很多的英語教材都只是很簡單的對教材的來源進行介紹,其他方面卻很少有所涉及,很多學生幾乎都不認識媒體;還有很多英語教材在教材內容和課后練習上都忽略了對文本內容的鑒賞和辨析,只注重一些英語知識的傳授和語言的技能操練。因此在對于教材的編寫上應該將有關的媒體素養內容加入其中,例如可以在教材中的正文上、課后閱讀上以及背景介紹上多增加一些媒體的信息[7]。此外在英語課文上以及課文的課后練習上,也應該將媒體素養教育進行合理的融入。
2、在英語教學的課堂上加入媒體素養教育
目前,很多大學中學生的英語課本在內容上已經逐漸的呈現出媒體化,媒體色彩出現率也非常的高,比如,學生的閱讀教材上就帶有非常強烈的媒體色彩。這也大大增加了媒體素養教育在課堂上的出現的可能性。例如:對學生正確使用媒體的方法進行指導和加強、將一些學習用的媒體推薦給學生使用、組織課堂活動,讓學生對媒體進行鑒賞等。這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改變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
五、總結
總而言之,媒體素養教育可以很好地實現我國高等教育中培養高素養綜合文化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教育主管部門以及一些相關的機構應該重視起媒體素養教育。而大學英語教育更應該在對英語語言教育完成的同時,將自身的優勢給充分發揮出來,從而使其能夠在媒體素質教育的發展道路上邁開腳步。
【參考文獻】
[1]馮延群,陳淑英.信息時代的大學英語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11,04:41-43.
[2]朱進.試論信息時代大學英語教育中的媒體素養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1,S1:183.
[3]馮延群,陳淑英.傳媒信息時代大學英語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09:99-101.
[4]陳定剛.試分析信息時代的大學英語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1:141-142.
[5]宋君.淺析信息時代的大學英語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J].才智,2014,12:193.
[6]巢勝.信息時代的大學英語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解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11:81-82.
關鍵詞:醫學英語:涵蓋面;“內容型”教學;實踐訓練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1-0160-02
國家教育部〔2005〕1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以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提高大學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建立個性化教學體系,切實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本著“學以致用”的精神,近年來英語教學以“實用”為原則開啟了專業英語教育教學的新局面。各大中醫院校也開始了醫學專業英語教育的探索之路。醫學與語言的結合,中醫與英語的融匯,專業與工具的應用成為中醫院校專業英語的研究熱點。中醫院校醫學英語以全面培養學生“五項”(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為基礎,教學模式的構建,教育團隊的建設,教材設備的完善等方面還在研究中,特別是確定明確的涵蓋范圍,設置相應的教學環節,構建全面實用并具有競爭力的教學模式是目前中醫院校專業英語面臨的首要問題。
醫學專業英語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在全球背景下推動中醫藥發展的基礎上制定出“內容型”教學模式,其涵蓋面包括對于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實踐訓練的界定與規劃。
一、教學目標
中醫院校醫學專業英語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一般要求”“較高要求”“更高要求”三個層次上的“五項”能力得到綜合全面的提高,是學生能夠在科研與臨床上運用醫學英語解決相關專業問題,系統地掌握醫學英語,以增強職業競爭力和科學研究力。
二、教學對象
以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為例,醫學英語教學對象目前是七年制本碩和五年制英語方向(針推、中醫)的學生。一般在大三下學期或大四兩個學期開設醫學英語的兩門課程:中醫英語和西醫英語。近年來各個高校都開展了公共英語特色化教學改革。2012年4月21日在青島舉辦的“全國中醫西醫教學與教材研討會”上,各大高校專家紛紛提出了“公共英語專業化”的試改提議,這一議題預示了未來大學英語教學的轉型路線。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也確立了“專業化”這一改革方向,教學對象將逐步擴大到所有臨床相關專業,并擴充學時數以保證醫學英語授課內容的充實與完整。
三、教學模式
依據確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我們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做出了改革和調整。在原有教材《中醫基礎》(TCM Basics)、《中醫診斷學ABC》(Diagnostics of TCM)和《醫學英語基礎教程》(英文版)的基礎上,還在編充能夠滿足“五項”教學的配套教材,如《西醫英語教程ABC》(ABC Medical English)、《中醫英語教程ABC》(ABC Medical English of TCM)、《針灸學ABC》(ABC Acupuncture)等多部教材。學校還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和網絡平臺來支持課件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對于教材的擴編和補充是確定“內容型”學習模式的基礎。“內容型”教學模式是通過運用目標語把語言學習和學科學習結合起來,并通過對學科的學習來獲取語言能力。這種模式打破了醫學英語教學與醫學專業知識學習的壁壘,兼顧并融合了語言與專業兩個系統。這種模式我們可以向日本學習。日本較早地開展了綜合性的醫學英語教學,推廣“內容型”的學習模式:討論式學習,病例分析,教學查房,多媒體教學,角色扮演等,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日本德島大學醫學院每周舉行3次醫學英語講座,內容可為個人的研究進展,也可為《Cell》《Nature》等刊物的論文思路[1]。這些訓練使醫學生的醫學英語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
中醫英語與西醫英語為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的兩大板塊,在“內容型”的教學模式下,兩者兼顧綜合性培養學生的“五項”能力。西醫英語教學中,詞匯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我們研發了以“詞素”為中心的“思維導圖總結”法,在實際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鞏固了學生對醫學詞匯的記憶和掌握,為閱讀和翻譯等項目奠定了基礎。在中醫英語教學中,特別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中醫學在其形成和發展中,受到中國古典哲學和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其語言和表達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國哲學思維和文學術語表達。在講解中,闡述和介紹文化背景知識,引導學生進入文化語境,這對中醫英語詞匯的記憶,理論的理解,實際的運用都至關重要。中醫雖然在理論體系和臨床實踐上與西醫具有較大差異,但兩者都是研究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現象,都是為防病治病。
四、教學方法
在“內容型”學習模式的理念下,我們主要采用自主學習,考學一體,比較聯系和實踐訓練等幾種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根據自己的教育狀況和需求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材料,應用合適的學習策略,自我檢測評價學習效果。其理論基礎是基于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和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 psychology)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語言在教學中要以學習者為中心 [2] 。這種構建主義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進行自我監督和調控,并引發約束機制的認知行為。在教材的編寫和課程的設置中,為了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還配套了“啟發式”的“內容型”學習內容。如“問題導入” “話題討論” “情景對話”以及課后的研討、報告、團隊作業等。考學一體則以提高學習效率,加大學習強度的方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對所掌握的知識迅速反應,設置與授課內容相對的多元隨堂考試模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比較聯系法將中西醫文化背景及詞匯的共性與區別進行比較聯系,詞匯是“五項”的基礎,這一方法特別適用于詞匯的記憶,也突出了以詞素為中心,以文化為背景的“內容型”學習模式之要義。比較聯系法特別適用于易混詞匯、一詞多義以及系列詞組的記憶。如介紹“氣”時,把中醫學中涉及的各種氣放在一起講解,“正氣”的表達有:healthy energy; innate vitality qi; vital qi等,“邪氣”的表達有:evil energy;evil factors; pathogenic factor等 [3] 。同時比較這些表達之間的不同,以加強區別和記憶。其他一些具體的學習和教學方法我們還在探討實踐中。
五、實踐訓練
實踐訓練對“五項”提出了新的要求,實踐是掌握一門技能的最終途徑,在詞匯的基礎上,可以側重鍛煉翻譯、口語等實際語言運用能力。中醫院校醫學英語的專業與語言結合特色就體現在實踐的過程中。科研、會議、臨床將是實現實踐訓練的三大途徑,其對五項的側重要求也有不同(如圖)。
■
科研方面,閱讀和寫作是重點和難點,要求的級別是“更高要求”。中醫翻譯不僅是兩種語言的轉換,更是兩種文化的融合 [4] 。目前,醫學生的醫學英語水平嚴重阻礙了其對國際前沿學術成果的閱讀、翻譯、理解,用英語在國際期刊上也有很大困難,科研能力因醫學英語受到很大局限。所以在科研上鼓勵學生多閱讀學習英語論文,直接接觸一手科研成果,組成科研小組定期交流、討論。美國當代翻譯理論家奈達(E.A.Nida)把翻譯看成交際活動,運用交際學理論,將通訊論和信息論用于翻譯研究[5]。由此“合作原則”成為醫學英語攻破科研翻譯與閱讀的重要方法。聽力和口語可在臨床與會議中采取情境模式。在前期的基礎教學中,我們會讓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新聞英語聽說訓練,在奠定了良好的聽說基礎后,再將醫學專業英語運用到臨床與會議的情境中。會議強調聽的理解與說的表達,涉及比較專業的學術名詞和前沿的學術理論。而臨床則是將基礎的詞匯、口語運用在與病患交流、病例書寫等方面。寫作是在聽、說、讀、譯過程中通過積累與模仿而逐漸培養的一種能力,科研論文、病例書寫、會議記錄、讀書摘要等都是寫作的訓練項目。這些訓練可安排在醫學生大四、大五兩年的學習實踐中,而基礎課程則提前到大二、大三的課時安排中。充實教學內容,拉長教學戰線,豐富教學層次,加強實戰效果一直是我校醫學英語改革的努力方向。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研究總結出中醫院校“西為中用”的教育原則,“內容型”教學的教育模式,確定了以培養學生“五項”綜合能力為核心的教育目標。在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提供了科研、會議、臨床三大實踐途徑,即保證了醫學英語的基礎教學,又在實踐中鞏固和提高了醫學英語的教學效果,建立起涵蓋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模式,實踐訓練幾大內容的統一的教育系統,這一涵蓋面的確立指明了中醫院校醫學英語的發展方向,并讓我們確定了今后要完善的具體配套內容。
參考文獻:
[1]程井軍,馬駿.中醫院校醫學英語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改革芻議[J]. 長江大學學報,2011, 1 (8): 203.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
ford:Pergamon,1981.
[3]柳月娟. 中醫院專業英語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國民間民族醫藥,2011(5): 55.
【關鍵詞】高等醫學院校;醫學英語;教學工作
為貫徹落實2001年國家教育部提出的關于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的精神,以及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對醫學英語課要求培養學生專業英語的閱讀能力,使學生能以英語為工具閱讀有關專業書刊,獲取專業信息,為今后的工作、學習、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礎[1]。許多高等醫學院校在學生完成基礎階段的英語學習之后,都開設了醫學英語課程作為指定選修課,結合各自專業進行醫學英語學習。但是從各醫學院校的教學實踐來看,工作成效不大,醫學英語教學未能起到提高學生醫學英語水平的作用。本文根據當前醫學英語面臨的新形勢發展需要,針對醫學院校醫學英語教學工作現狀,擬對如何加強與改進高等醫學院校醫學英語教學工作進行思考。
1.醫學英語教學在高等醫學院校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前,我國基本上沒有專業英語,培養的英語人才大多語言基礎扎實、文字功底深厚,但在為專業服務方面的語言應用能力比較薄弱,能用英語進行對外交流的專業人才也相當匱乏[2]。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對外科技文化交流也日益擴大,要求高校人才能聽懂外國專家的學術講座,能交流專業問題,讀懂原版英文教材和期刊,能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撰寫科技論文、商務信件、合作議定書等,這種形勢客觀上要求加大醫學英語教學力度。2004年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將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在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學習目標部分,對大學生專業英語的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和翻譯能力提出了具體的規范要求。筆者認為,醫學英語教學不僅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2.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醫學英語教學實踐研究與探索
2.1 教學模式
醫學英語有其特定的詞匯結構體系、特定的語法規則和特定的語篇結構,在詞匯、語法修辭以及文體等方面與普通英文文章有著較大區別,有其自身的特點。它具有措辭準確、表達客觀、邏輯嚴密、行文簡潔、詞義明確、含義固定應用文書以及具有各種嚴格的語體特征。如何對這些特點加以歸納總結,并按照其特點進行教學,是醫學英語教學必須解決的問題。根據醫學英語的基本特點,筆者認為,醫學英語的教學重點在于把英語作為一種學習掌握醫學知識的語言工具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培養醫學生的外語綜合素質(具有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和交際能力),為此,在醫學英語教學方法上,要淡化傳統教學觀念,全面實施導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大力提倡教師引導(講座)、學生準備(自學)、集體討論、教師講評/答疑和組織答辯等形式;淡化課堂的呆板教學模式,努力實施一段時間一個專題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分的自學和準備時間,然后集中組織教學雙方研討課,提高教學效果。
2.2 英語教材編寫
目前全國范圍內,醫學專業英語教材匱乏,還沒有一套完整的、高水平的教材。我國大部分醫學院校的醫學英語教材有兩種來源:英文原版教材,自編教材。這兩種教材各有優缺點,哪一種更適合醫學英語教學呢?目前各校也沒有一致的意見。有些學者認為英文原版教材的優點是“信息量大、內容新、語言生動、實用性強、語言規范、專業詞匯準確”。但與此同時,這些學者也意識到了原版教材的一些弊端,如價格昂貴、難尋找、教材的適用性有問題,內容與國內教學大綱要求有出入。如流行病學,由于東西方人種差異,正常參考范圍等與國內有很大差距。自編教材英文閱讀資料比較有局限性,隨著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新知識、新詞匯不斷涌現,很難涉獵廣泛,囊括更多醫學英語的內容。教學資料的選擇與安排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學習需要以及醫學本身的發展狀況,做到語言和專業學習兩方面的有機統一。
醫學英語教材首先應當突出醫學英語語言特點,并以此為線索進行編寫。在詞匯方面除應盡量廣泛地出現醫學英語的共核詞外,還應突出醫學詞匯外來詞多、詞形長、結構復雜等特點,并對醫學詞匯的構詞及語音規律加以總結。在語法修辭及文體方面應注意收集能體現各類醫學文獻語言風格、文體結構、含有較多具有代表性的醫學英語習慣表達以及長句子、倒裝結構、結構分隔現象等的文章,并盡量采用原文。
2.3 師資隊伍建設
我國高等醫學院校中畢業于醫學英語專業的教師數量極少,醫學專業教師一般難以勝任英語語言教學;英語教師又普遍存在不懂醫學知識的問題,結果語言內容與形式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難以實現,二者授課均感力不從心。事實上,英語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像醫學專家一樣掌握醫學知識,雖然一定的醫學知識對醫學英語教學有一定的幫助,但其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英語語言技能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醫學英語教學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更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改善。
而師資隊伍不穩定,師資水平有待提高,多數醫學院校對醫學英語教學的忽視等等,也嚴重影響了師資隊伍建設。這與醫學英語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趨向不相稱。因此,當前必須建立更切合實際、更為有效的醫學英語教師業績考評機制,加強機制的引導作用,從加強教師培訓、合作和交流入手,切實提高醫學英語教師的認知水平,提高醫學英語的教學質量。
2.4 教學評估建立
正確運用教學評估的手段是有效提高醫學英語教育的一種強有力的措施,將評估當成一種對教學的突然性檢查和單項的管理行為,則會在教學過程中產生負面壓力和抵觸情緒,以致違背進行教學評估的良好初衷。醫學英語教學的評估工作應有明確的目的,即研究和分析醫科院校英語課程教學的現狀,并促使醫學生掌握和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使醫學教育更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此外,有學者也開始注重對學生的醫學英語學習需求進行分析,提出在分析醫學生對醫學英語的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大綱、課程設置、教材選擇、教學方法的制定和應用,在此基礎上的“醫學英語四結合教學活動”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善了醫學英語的教學效果。隨著國際交流的發展,應用英語的能力已成為醫務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素質條件之一,也成為醫學專業專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工具,應根據社會需求發展醫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而且,通過西方有關醫學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提高醫學生醫學英語應用能力,提高醫學生綜合人文素質也逐漸被有關教育工作者所重視。
3.總結
加強與改進高等醫學院校醫學英語教學工作應在思想觀念上,充分認識醫學英語教學在高等醫學院校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學模式上,不斷探索醫學英語自身的特點規律,形成一整套獨特的醫學英語教學模式;在基本建設上,努力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加強醫學英語的教材和師資隊伍建設。作為醫學英語教育工作者,應及時了解、掌握和采用新的外語教學理論和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全面提高醫學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亞蓉.醫學雙語教學實踐的現狀與反思[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3):507-509.
[2]丁年青.試論高校普通英語、專業英語及雙語教學的關系[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1,18(2):3-5.
[3]趙躍君.醫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01,22(17):9-10.
[4]涂青年,孫曉玲,侯建人.醫學英語教學的評估理論和指標[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2):20-22.
[5]孫曉玲,張捷,周靜.醫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習需求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0(5):19,27.
【關鍵詞】通識英語教育 五角星模式 中醫藥高等院校
一、通識教育在美國的發展
1909年,哈佛大學校長洛厄爾第一次對通識教育與自由教育進行了區分。1945年,哈佛大學出版了題為《自由社會的通識教育》的報告,指出美國高等教育首先要克服過分專門化的傾向。美國外語教學理事會、法語教師協會、德語教師協會、西班牙語和德語教師協會等部門就聯合制定出美國21世紀 5 C's的外語學習標準。
二、通識教育在國內的探索
20世紀90年代以來,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著名學者李曼麗從性質、目的和內容對通識教育的概念做出解釋:就性質而言,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是所有大學生都應該接受的非專業性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識教育旨在培養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有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的人和國家的公民;就內容而言,通識教育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
三、中醫藥類高等院校在英語教學方面的困惑
對于中醫藥類高等院校的學生來說,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通過對英語的認知達到與專業課的有效結合。在這點上,我們教育教學中往往是缺失的。面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這就要求英語教師能夠在教學當中引入相關的中醫、中藥、針灸、推拿、營銷、管理等方面的英文講解,從而讓學生以一種開放式的視角去重新熟悉自己的專業、審視自己的專業。但與此同時,這也對高校英語教師提出能力和知識上的要求。
四、"通識英語教育五角星模式"在中醫藥類高等院校的應用
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型有望解決目前英語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通識英語教育五角星模式"。
1.建立大學英語綜合課程群,提升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在此部分中,主要是提出在教學方式和教材方面的改革設想。在教學方式上,針對高等中醫藥類院校的學科特點,英語教師在授課中要不斷地補充醫學、藥學、管理學、營銷學方面的英語詞匯和相關英文資料。在教材上,要進一步豐富教材內容,突出人文特色。
2.逐步普及雙語教學,實現通識教育目標。雙語教學是目前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方面,但對于高等中醫藥類院校的英語教改來說,一味地強調雙語教學似乎顯得空泛。在此部分的嘗試中,力求對學科型、專業型的話題教學為論證重點。
3.分級教學營造氛圍。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規定,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從而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實際需要。具體課程設計設想如下:在基礎教學階段時,主要面對學生開設語言知識、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而在提高階段,對于英語四級通過者來說,進行專業英語的視、聽、說顯得尤為重要,在這階段將開設專業性英語、應用性英語、文化素質類英語等課程,力求達到《大學英語教學要求》中的較高要求。
4.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打造線上無縫交流平臺。在這一理論模式設計中,通過搭建起來的網絡教學平臺使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向溝通變得更為便捷,實現了動態的交互性語言學習目標。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上的資源共享、學習交流使得不同的個體和各樣的資源、工具成為學習共同體。
5.創造濃厚的校園英語活動氛圍。在此部分教學設計中,課下的英語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英語角將會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好地實踐英語、鍛煉口語的平臺,西方文化周、文化月的活動可以通過英語演講比賽、辯論賽、話劇大賽、電影臺詞大賽、微電影大賽等方式來進一步增強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和西方人文知識的認知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文化修養。
結語
世界的不斷變小對專業化的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醫藥類高等院校的學生也不例外。在就業市場不斷左右著高校教學目的的今天,培養多元化、綜合能力強的畢業生成為現如今的首要教學任務。"通識英語教育五角星模式"的提出希望能結合并綜合中醫藥類高等院校的教學資源,達到真正的通識英語教育的目的。根據各個高校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的不同,"通識英語教育五角星模式"在教育教學中所反映出來的側重點也將會是不同的,但教學效果將會得到逐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曼麗. 通識教育――一種大學教育觀[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黃坤錦. 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美國心靈的攀登[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中醫院校 英語教師 知識結構多元化 主要原因
當今,英語教學理論和方法不斷得到創新,英語教師已成為高校英語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隨著中醫教育的不斷深化和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中醫院校的專業、師資以及知識結構都得到了改善,不少中醫院校開設了醫學英語專業,這個專業作為英語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院校英語教師知識結構在此基礎上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這不僅對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具有促進和指導的作用,還適應了學校未來和中醫藥全球化發展的需求。
中醫院校英語教師知識結構現狀
在中醫院校中,英語師資隊伍的主力軍主要為英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但是年齡結構差異比較大,在英語教師隊伍中缺乏中堅力量,整體的科研能力、科研精神和學術水平都比較低,加上我國的英語教育主要傾向于教學、語言翻譯和文化等方面,這就使得英語教師知識結構單一化,跨學科的知識結構不全面,很難適應新形勢下中醫院校發展的需求。因此,為了滿足新形勢下中醫院校未來發展和中醫教育的國際化發展的需求,中醫院校開始強調以醫學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理念,開設了醫學英語專業課程,并加強對英語教師隊伍多方位的培訓學習,使得英語教師在知識結構、理論和實踐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強化,現如今,很多中醫院校英語教師具備了中醫藥基礎知識,為其知識結構多元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醫院校英語教師知識結構多元化的主要原因
在新形勢下,將英語教學與中醫課程有效的融合起來已成為中醫院校發展的必然趨勢,關鍵問題在于很多中醫院校教師知識結構比較單一,懂中醫的教師對英語知識掌握的不夠,懂英語的教師對中醫知識掌握的不夠,既懂中醫又英語的復合型教師少之又少。可見,中醫院校的英語教師只從英語教學技能和語言能力等方面來發展自己無法滿足新形勢對中醫教育的要求,必須結合自身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力求掌握更多的相關學科和跨學科知識,將自己的發展與學校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學校提供的平臺發展自己,并學校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新形勢下,中醫院校英語教師知識結構多元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中醫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加強
當今,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中醫是中國傳統的醫學,它以其自身的特點和成果受到世界醫學界重視,目前,作為中國醫學特色的中醫正在迅速的走向世界,來中國學習中醫的留學生越來越多。據統計,在美國和美洲有多所中醫學院和針灸學院,可見中國中醫在世界醫學中的地位之重。而事實上,中醫作為我國歷史千年沉淀的成果,想要靈活的掌握其理論和方法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除了國外留學生自主來華學習中醫外,國外很多中醫院校為了更好的學習中醫,紛紛爭取與我國中醫院校聯合辦學的機會。但是,我國很多中醫院校存在著中醫教師不懂英語的問題,這就加大了對外溝通的難度,對外教學更是難上加難;而中醫院校的英語教師雖然有著熟練的教學技能和語言能力,但是缺乏中醫知識,這樣以來,就阻礙了中醫走向世界的步伐;在這種情況下,培養既懂醫學又懂英語的復合型教師就非常有必要。由此可見,中醫院校英語教師知識結構多元化是中醫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加強的要求。
2.2 海外中醫市場的擴大
眾所周知,在國內,中醫人才的就業形勢并不樂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人們將眼光轉移到了海外市場,中醫作為中國傳統的醫學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相對于大眾化產物,中醫更具有打入國際市場的優勢,加上目前美國和澳洲很多州對中醫藥的合法地位予以了認可,這就為中醫人才的輸出提供了法律保障。這個時候,中醫人才僅僅掌握熟練的中醫知識和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高水平的英語語言能力,而中醫院校英語教師作為培養中醫人才的主體,其具有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培養復合型中醫英語人才,能為我國中醫教育走向國際、中醫人才走向世界奠定堅實的基礎。
2.3 醫學英語專業課程教學與改革的需要
目前,很多英語教學特別是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基本語言技能的培養,過于以英語四、六級考試為中心,忽視了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而中醫院校的英語教學也忽視了中醫專業與英語的融合。對于中醫院校的英語教師來說,英語語言技能與中醫知識的結合,能夠充分運用自己專業的英語能力,使中醫知識和中醫教學得到有效的補充,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還能夠提高他們的英語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醫學英語專業課程的教學與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3.結語
總之,中醫院校英語教師知識結構多元化是大勢所趨。在新形勢下,中醫院校英語教師必須明確目標,立足于學校實際情況,系統的進行知識結構的多元化,做一個既懂英語又懂醫學的復合型教師。研究中醫院校英語教師知識結構多元化具有理論的高度性和視野的前瞻性,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質量,為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還為改革現有的英語教學、促進中醫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的保障,在中醫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涂宇明,李濤,安韓露.中醫院校復合型英語教師知識結構多元化的構建及其意義[J].雞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