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8:04: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網絡經濟的壟斷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網絡經濟;競爭;壟斷效應;產業組織
[中圖分類號] F0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6)12-0139-02
[作者簡介] 劉嘉俊,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副教授,武漢理工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經濟理論、計算機應用。
(江西 南昌 330038)
20世紀90年代,網絡經濟的出現,使市場結構又呈現出新的特征,傳統經濟理論的基本假定和前提條件都受到了實踐的沖擊。傳統的經濟模式推崇競爭,反對壟斷,強調任何市場勢力都是對市場效率的偏離。從經濟學發展主線可以看出,從過分推崇競爭到逐漸認識壟斷,是經濟理論逐漸現實化的一種表現。從市場結構的演變看,壟斷市場結構的形成是市場結構長期演化的結果,也是市場結構效率提高的內在要求。在網絡經濟條件下,基于對壟斷效應的再認識,筆者認為我國產業的目標模式應該是建立在充分競爭的基礎上,形成以壟斷為主體的市場結構。
一、網絡經濟中的壟斷效應分析
壟斷一直是產業組織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網絡經濟下的壟斷無論在成因、特征還是效應方面都明顯區別于傳統經濟下的壟斷。因此,剖析網絡經濟下的壟斷不僅有助于認識網絡經濟的本質,而且有助于理解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的運行規則和市場結構。
(一)網絡經濟中形成了“贏者通吃”特有的壟斷形式。擁有技術競爭優勢的企業,由于正反饋機制的調節作用,占有“贏者通吃”的市場,而劣勢企業很快失去市場份額。這種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技術競爭效果,增強了網絡經濟中企業的市場壟斷效應。在傳統產業里,傳統產品可以由不同層面的技術來生產,從而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而對于信息產品來說,更先進的技術總能以更低的價格很快占領市場,落后技術很快被淘汰。信息技術的市場不相容性決定誰掌握了為市場所接受的先進技術,誰就占據了市場壟斷地位。再者,信息產品標準化的要求只能容忍一種技術的存在。這就更有利于先期進入或占有技術優勢的強者,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他后來進入者的競爭難度,從而強化了“贏者通吃”的壟斷優勢。
(二)網絡經濟的系統性和互補性,強化了網絡經濟的外部性。在網絡經濟中,存在著信息網絡擴張效應的梅特卡夫法則,即使用某一產品或服務的用戶人數越多,消費者從中得到的價值越大。按照此法則,網絡的價值等于網絡節點的平方。這說明網絡效益隨著網絡用戶的增加呈指數增長。網絡的價值不僅取決于自身的規模,更取決于網絡用戶,這就形成了網絡的外部性特征。在網絡外部性作用下,信息產品一旦擁有了足夠大的顧客基礎,市場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來了。當然,在未達到消費者的臨界容量之前,產品定價往往高于邊際成本。這種需求方的規模經濟不同于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實現成本下降意義上的規模經濟,它具有通過大量的消費和使用才能構成規模化的特征,有利于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規模經濟。
(三)網絡經濟的邊際成本遞減與邊際收益遞增強化了規模經濟性。傳統經濟是由物質變量決定的,由于物質稟賦是稀缺的,并具有不可重復使用的性質,所以成本約束使規模經濟的有效范圍受到限制,即合理的經濟規模是有限的,超過這一限度,成本約束就會使得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的遞減出現停滯。在網絡經濟下,企業生產的主要是信息技術產品,這類產品普遍具有共享性、外溢性、擴散性的特征,這就使得信息技術存在特殊的成本結構。它們大多數在前期研究中需要大量的開發投人,意味著生產第一件產品的成本非常高昂,而再生產成本即復制成本很低。且信息產品不存在資源稀缺性的約束,這就使得信息產品的平均成本遞減,甚至趨于零。規模經濟的區間趨向于無窮大,從而使其邊際收益處于遞增區域。
(四)網絡經濟下的壟斷結構更有利于技術創新。網絡經濟下,企業用不斷創新追求一定時期的經營壟斷。企業把新思想、新技術轉化為新產品去占領和擴大市場,最終達到攫取壟斷利潤的目的。但繼起的創新又使持久的壟斷永不可能出現。創新對壟斷的這種正反作用,使得創新的頻率不斷加快,新的市場規模和市場容量不斷出現。所以在網絡經濟中,企業即使處于壟斷地位,也必須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創造性地毀滅自己,否則就會遭到被別人創造性毀滅的命運。一般說來,在技術創新頻率較高的情況下,技術創新越是集中在少數企業甚至個別企業身上,就越形成壟斷,少數企業或個別企業就越容易長期占據壟斷地位。反之,技術創新越呈發散型,處于壟斷地位上的企業更換頻率就越快。壟斷與競爭在網絡經濟中的結合,就形成了網絡經濟條件下的壟斷市場結構。
(五)壟斷結構更易實現網絡經濟條件下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根據經濟學理論,只要企業運營形成固定成本或沉淀成本,生產活動就具備“不可任意分割”和“附加利益效應”等特征,生產要素在合理匹配的情況下就會產生協同作用,長期平均成本的最低點決定著企業生產的“最佳規模”范圍,固定成本越大,企業規模經濟范圍越廣。夏基和鮑摩爾等提出的成本函數的部分可加性概念使超出僅用規模經濟理論所能夠解釋的廠商規模得到了更加合理的解釋,為不完全競爭均衡市場的效率增進功能提供了擴展的理論詮釋。因此,真實經濟世界中的行業集中度提高是規模經濟規律和成本函數的部分可加性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是資源配置效率的體現,績效決定著市場結構,而不是相反。網絡經濟的主要資源是信息,信息產業的特點是早期投人即固定成本或沉淀成本巨大,而信息制造、使用和銷售具有可重復性,信息的復制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且能重復銷售和重復使用,也就是說信息產品的平均成本遞減,且規模經濟的區間不受物質元素的限制趨向于無窮大,這就使得網絡經濟下,壟斷市場更易實現規模經濟。同時信息技術之間的相容性,在同一種技術平臺上,可以開發數種信息產品,這就使得網絡經濟下更易實現范圍經濟。
(六)壟斷市場結構可以避免社會福利損失。傳統產業組織認為,任何壟斷市場結構,都將降低資源的配置效率。其評判標準是“剩余”,包括“生產者剩余”和“消費者剩余”達到最大化。依據威廉姆森的模型,壟斷一方面會帶來經濟效益,由于存在規模經濟,企業通過兼并等行為會造成邊際成本下降,這種成本節省應帶來效率的增長,對消費者有利,而壟斷的代價是企業壟斷力量的增強,對消費者不利。壟斷的總效應就是這兩種方向相反的效果的總和,是否對消費者有利要視情況而定。在網絡經濟時代,市場競爭已不主要表現在價格競爭,所以價格壟斷對市場的影響已不重要了。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矛盾是需求創造,它受制于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只有不斷創造出適合市場需求導向的新產品,才能刺激消費者的潛在消費欲望,增加需求量。而這種創造,需要的是敏銳的洞察力,不斷的創新力,只有適應市場需求,才能形成經濟壟斷力量。這種經濟壟斷是憑借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所形成的,是在滿足消費者潛在欲望即效用最大化的基礎上實現的,它本身意味著市場的高效率和技術的不斷進步,這種壟斷不僅沒有造成消費者利益的損失,反而大大增加了消費者剩余。如前所述,在網絡經濟時代,價格主要取決于消費者的價值判斷,價格持續走低是一個必然趨勢。經濟權利已經逐漸由生產者轉向了消費者,壟斷企業必須實施“客戶導向”戰略,在質量、品牌、服務等方面迎合客戶的需求。總之,客戶經濟時代的到來和消費者的確立,壟斷完全有可能降低總福利損失而加大規模經濟的優勢,從而減少傳統意義上壟斷的弊病。
二、網絡經濟中的壟斷效應對調整產業組織政策的啟示
總體來說,在經濟網絡化時代,壟斷具備了不同于傳統經濟時代的一系列新的特征,壟斷推動而不是阻礙技術進步,促進而不是排斥競爭,提高而不是降低資源配置效率,壟斷結構并不必然導致壟斷行為。所以,當前,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壟斷。對壟斷的認識應回到特納的觀點:“實際上,就起源和運動來講,壟斷與競爭一樣,原來就屬于市場經濟范疇,二者如同哲學上所講的靜止和運動的關系,壟斷只是絕對運動的競爭中的一個個相對靜止點,不含壟斷因素的競爭和不帶競爭因素的壟斷從來就是不存在的。”市場結構本身就是一個競爭的、動態變化的過程,競爭的作用必然導致市場結構轉向壟斷。
在正確認識的前提下,就必須根據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適時調整我國的產業組織政策。當前,我國產業組織結構調整的關鍵首先是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在網絡經濟時代,只有大型企業集團才有實力參與國際競爭,我國目前的主要問題不是壟斷過度,而是集中度過低,規模過小的問題。我國產業組織政策應側重于支持企業間的兼并、聯合、重組,鼓勵企業在更大規模、更高層次上參與全球的壟斷性競爭。其次,在網絡經濟時代要注重企業競爭與合作關系的協調。一方面,為了在世界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我國企業應苦練內功,積極參與國際范圍的競爭;另一方面,更應該注重與跨國公司之間的合作,提升企業競爭力。同時,我國企業必須積極切入國際產業分工體系,實現廣泛的產業分工協作。
參考文獻:
[1]苗小玲.對網絡經濟下壟斷的解析[J].經濟師,2002,(10).
[2]馮麗,李海艦.從競爭范式到壟斷范式[J].中國工業經濟,2003,(9).
一般來說,市場競爭法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即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其主要有以下突出特點:首先,適用對象的特定性。市場競爭法適用對象有兩類,即不正當競爭關系和壟斷關系;其次,階段性。市場競爭法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它的出現和發展有一個過程。可以說,是市場經濟的出現和發展,催生了市場競爭法;再次,行政干預性。雖然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日益成熟和完善,但是不管資本主義市場還是社會主義市場,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即盲目性、自發性和滯后性,這些問題的存在必然會引發貧富差距擴大、市場秩序混亂等問題。因此政府必要通過立法的方式進行市場干預和調節;最后,社會性。市場一個突出特征就是競爭,它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市場競爭不局限于個體之間,而是整個社會參與性的。因此,必須要利用市場競爭法來正確處理好社會經濟利益關系和矛盾沖突,切實維護好所有市場主體的根本利益。
二、市場競爭法對促進網絡經濟發展的作用
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社會發展初期逐漸出現了這樣一種需求:需要成立某種通用規范或者規則,將社會生產、交換和分配行為納入其中,讓所有人都在這個范式下從事生產活動。這個規則最初以社會風俗、習慣出現,最終演變成了法律。”一般來說,市場競爭法對網絡經濟發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作用:
1.促進網絡經濟信用體系發展制定市場競爭法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市場經濟主體在生產和交換過程中服從一般規定和條件。網絡經濟在我國起步時間較晚,傳統市場交易行為和習慣由于在短期內存在慣性作用,無法徹底改變或者替換。加上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因此當前市場競爭法一個主要作用是促進網絡經濟信用體系建設和發展,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網絡市場經濟體系創造有利條件。有學者指出,互聯網的出現催生了一個虛擬的網絡社會,這其中有其自身的組織形式、道德標準和規則,是獨立于政府管制之外的。本文認為,這種觀點忽視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辯證唯物主義規律。網絡經濟是植根于現實社會的,是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的。我們不能將網絡經濟正常運轉建立在個人、行業自律和市場自發調節基礎上,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我們必須要發揮法律的規制性作用,建立網絡經濟信用體系,這是獨一無二的選擇。
2.以市場競爭法為基礎,促進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發展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市場壟斷日益凸顯。市場壟斷有多種表現方式,例如技術壟斷、人才壟斷、行業壟斷以及產品壟斷等,不管是哪一種壟斷都不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網絡經濟的出現,一些實體經濟交易開始轉向網絡交易,在這種發展驅使下,一些傳統壟斷逐漸被消除或者降低。因此,要通過健全和完善市場競爭法,為網絡經濟發展掃除各種壟斷障礙,為促進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發展奠定堅實法律基礎。
3.促進虛擬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網絡經濟發展質量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經濟發展質量較低、綜合效益不理想,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產業結構失衡、市場體制不健全、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突出。網絡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過制定和完善市場競爭法,適當降低壟斷性和反競爭性的認定標準,引導和扶持高新科技產業、具有自主創新能力企業和高技術含量企業快速發展,為它們營造良好的網絡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網絡經濟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
三、結束語
網絡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既存在高收益,又存在高風險。網絡經濟中常見的風險可分為經濟風險、管理風險、制度風險、技術風險和信息風險等五大類。其中,經濟風險比較復雜,又可分為金融風險、財政風險和產業風險等三種。
一、經濟風險
金融風險:網絡經濟在加強金融全球化和一體化進程的同時,也給金融系統帶來了巨大的風險。網絡經濟的實時性、交互性特征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強正反饋效應,使得在新的條件下,各國金融業務和客戶相互滲入和交叉,國與國之間的風險相關性加強,金融風險交叉“傳染”的可能性上升;網上交易量可能出現瞬間劇增,加大了因交易環節中斷而導致的支付、清算風險,并使補救成本加大,糾錯余地縮小;電子貨幣的出現,因其流通速度加快,對基礎貨幣的衡量和貨幣乘數都造成很大影響;電子貨幣的跨國界流動,使一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金融監管受到嚴重的挑戰。
財政風險:財政風險的加劇,源于網絡經濟的全球化特征和信息的非對稱性。企業在網上經營,一方面帶來傳統方式交易數量的減少,使現行稅基受到侵蝕,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經濟是新生事物,稅務部門還無法適應,來不及制定相應的對策,造成網絡空間中的“稅收盲區”,從而導致稅款的流失。同時,電子商務不可避免地引起稅收轉移,企業利用“避稅地”進行避稅。大量網上交易和貿易無紙化程度的提高,也加大了稅務稽查的難度。
產業風險:由于強烈的不確定性和正反饋效應,使得與傳統經濟相比較,網絡經濟中的產業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對著更大的風險,有著更大的波折。加之,網絡經濟的快捷性特征,使得產品生命周期和企業生存周期大大縮短。近年產生的“網絡泡沫”,使很多企業充分體會到,在網絡經濟中,生與死、快樂與痛苦,只不過相隔咫尺之遙。網絡經濟的不確定性,可以銥星公司的破產為例進行說明。1999年8月13日,作為衛星移動通訊業開拓者的美國銥星公司申請破產。該公司曾耗資50億美元以12年時間用于技術創新,研究開發出了由66顆低地球軌道衛星組成的移動通訊網。該通訊網無疑具有技術上的先進性,但因用戶遠遠不足盈利點而無法償還巨債。
二、管理風險
這里的管理,是指企業的管理制度。據北美地區的統計,73%的網絡非法行為是公司內部人員所為,他們或者心懷不滿,或者剛剛離職。由于網絡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形式,經濟運行規律和一些基本法則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如果企業不能適應這種變化,相應調整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企業就會面臨著極大的風險。管理風險通常包括兩個內容,一是組織內部沒有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二是企業沒有真正實施已經建立的管理制度。由于組織對內部人員沒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很難避免內部人員延遲信息傳遞或泄密等類似現象的出現,如企業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的泄密等。
三、制度風險
這里的制度,指的是宏觀經濟管理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系統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是維持良好的市場秩序的基石。如果法律制度有所欠缺或“有法不依”,市場秩序就會紊亂,“制度風險”就會降臨。由于網絡經濟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我們對網絡經濟的認識似有似無;由于國際協調還處于萌芽階段,世界各國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政,這就使得當前的制度風險顯得尤為突出。
在這方面,各國都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但并不完善。在國際上,由各國政府共同認定的法律和法規就更是寥若晨星了。
四、技術風險
主要包括網絡硬件安全、網絡運行安全、傳遞數據安全等方面的問題。網絡服務器常常遭受到黑客的襲擊,個別網絡中的信息系統受到攻擊后無法恢復正常運行;網絡軟件常常被人篡改或破壞;網絡中存儲或傳遞的數據常常被未經授權者篡改、增刪、復制或使用。更加令人擔憂的是,由于關鍵技術落后,很多國家的網絡關鍵設備依靠國外進口,這就帶來了一些無法預知的隱患。技術風險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itcomputereconomics2001年9月3日的調查披露,2001年截止目前為止,全球范圍內電腦病毒感染帶來的損失已達107億美元。2000年和1999年,這個數據分別為171億美元和121億美元。該公司預計,2001年全年電腦病毒帶來的損失可能為150億美元。統計顯示,變種數多達50種的愛蟲病毒是目前為止價值最高的病毒,自2000年5月份出現以來已感染了4000萬臺電腦,造成損失78億美元。此外,紅色代碼今年造成損失26億美元。
五、信息風險
信息風險包括信息虛假、信息滯后、信息不完善、信息壟斷等方面的問題。其中,信息虛假是最重要的信息風險。信息虛假主要體現為:一般企業的信息虛假;中介部門,如金融機構、信息服務部門的信息虛假等。打擊信息虛假即打擊網上欺詐行為,對保證網絡經濟正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網絡欺詐的代價,不僅僅是廠商和消費者在經濟上蒙受重大損失,更重要的是它使人們對網絡經濟這種新的經濟形式失去信心,使市場陷入混亂直至最終癱瘓。
眾所周知, 知識經濟是以電腦、衛星通信、光纜通信和數碼技術等為標志的現代信息技術和全球信息網絡“爆炸性”發展的必然結果。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現實經濟運行主要表現為信息化和全球化兩大趨勢。這兩種趨勢的出現無不與信息技術和信息網絡的發展密切相關。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開發與創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速度,從而使知識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程度空前提高; 全球信息網絡的出現和發展,進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的傳遞和擴散,使傳統的國家、民族界限變得日益模糊,使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地球村”,從而使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全球化趨勢。因此,知識經濟實質上是一種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全球網絡經濟。在這里,我們可以把網絡經濟概括為一種建立在計算機網絡(特別是Internet) 基礎之上,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的經濟形態。
從狹義角度講,網絡經濟就是應用因特網技術所進行的投資以及通過因特網銷售產品和服務所獲得的收入,主要是指B2B (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和B2C (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廣義地講,所謂網絡經濟就是生產者與消費者通過因特網聯系而進行的經濟活動,包括EDI、EFT和各類信用卡交易。
目前,在人類的商務活動中因特網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特網上無限豐富的信息資源和用戶資源,不僅能使使用者降低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獲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經濟利益。因此,互聯網的應用正從一般的信息瀏覽功能,向更具價值創造功能的網絡經濟方向發展。可以說,網絡經濟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網絡經濟時代已經向我們走來。
二、網絡經濟的特點
作為一種新經濟的網絡經濟,與以往的傳統經濟相比,有著受信息網絡種種特點的影響而形成的諸多特點:
1.網絡經濟是全天候運作的經濟。由于信息網絡每天24小時都在運轉中,基于網絡的經濟活動很少受時間因素的制約,可以全天候地連續進行。
2.網絡經濟是“直接經濟”。由于互聯網的發展,經濟組織結構呈扁平化發展趨勢,處于網絡端點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借助網絡即可實現“產銷直接見面”,從而使中間層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未來成熟的網絡經濟將帶給消費者更為價廉物美的產品與服務。
3.網絡經濟是虛擬經濟。這里所說的虛擬經濟不是由證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的交易活動所形成的虛擬經濟,而是指在信息網絡構筑的虛擬空間中進行的經濟活動。經濟的虛擬性源于網絡的虛擬性。轉移到網上去經營的經濟都是虛擬經濟,它是與網外物理空間中的現實經濟相并存的、相促進的。培育虛擬經濟的成長,促進虛擬經濟的發展,已成為現代經濟新潮流的歷史動向。
4.網絡經濟是競爭與合作并存的經濟。信息網絡使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的范圍擴大了,也使競爭與合作之間的轉化速度加快了。世界已進入大競爭時代,在競爭中有合作,合作也是為了競爭。在競爭合作或合作競爭中,企業的活力增強了,企業的應變能力提高了,否則就會被迅速淘汰出局。企業可持續的競爭優勢,主要不再依靠天賦的自然資源或可供利用的資金,而更多地仰仗于信息與知識。
5.網絡經濟是速度型經濟.現代信息網絡可用光速傳輸信息。反映技術變化的“網絡年”概念流行起來,而網絡年只相當于正常的日歷年的四分之一。網絡經濟以接近于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大量的信息,需按快速流動的信息來進行。經濟節奏大大加快,一步落后就會步步落后。產品老化在加快,創新周期在縮短,競爭越來越成為一種時間的競爭。21世界頭10年的經濟將是在注重質量的基礎上注重速度的經濟。
6.網絡經濟是全球化經濟。由于信息網絡把整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使地理距離變得無關緊要,基于網絡的經濟活動把空間因素的制約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個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強了。
7.網絡經濟是創新型經濟。高新網絡技術日新月異是推動網絡經濟的根本動因。以此為基礎的網絡經濟必須特別強調研究開發和教育培訓,并在技術創新的同時,推動制度創新、觀念創新和管理創新,從而開創史無前例的全球網絡新經濟。
三、加速發展網絡經濟的重要途徑
1.加速中國網絡教育的發展進程。網絡教育是網絡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的發展也會對未來中國產生積極的影響。網絡教育的基本目標,就是要通過人力資本投資,特別是網絡教育投資使沉重的人口包袱變成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為此,建議國家逐步實現全民網絡教育,使所有高等學校、成人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中小學都進行不同程度的網絡教育,并且國家出資重點幫助貧困地區中小學實現計算機與網絡教育。
2.加速中國政府管理與公共機構服務的網絡化進程。實現政府、公共機構、社會、企業管理網絡化,加快實施“政府及公共機構上網工程”,強化網絡在政府公共服務與公共支出、科研機構、各類學校、各類衛生機構以及其它公共機構的普及和應用。各類公共部門提供的政府政務信息、法律法規信息、政府采購、公共工程招標、技術專利、文獻檢索科技期刊、公共數據庫、主要經濟信息等信息服務實行免費或低費服務,由于上述信息具有外部效益,決定了上述信息服務應由政府予以資助。
3.加速網絡技術引進、擴散和應用進程。大幅度降低引進信息的技術成本,盡快實現信息技術產品、設備進口零關稅,取消對該類產品的非關稅貿易壁壘,使所有消費者和使用者能以最低成本獲得附加值較高的信息技術和服務,同時鼓勵信息產品與服務出口。
以電子商務為核心內容的網絡經濟正在不斷的發展,在此發展違景下,線下企業開始產生革命化的變革,主要體現在企業戰略思想、管理理念、運行方式以及組織結構的變化。網絡“泡沫”的幻滅刺激了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開始認識到實體經濟與網絡經濟的必然聯絡,這也對于線下企業發生較大的影響。網絡在實體經濟中起著晉升實體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提高社會經濟的總體運行效力。網絡經濟以及實體經濟的整合對于出產力變革擁有抉擇作用,當傳統產業結合網絡經濟后,網絡技術以及利用信息便會對于已經有信息資源進行整合、研發、銷售以及制造,從而提高線下企業中傳統經濟的運行效力。網絡經濟的社會價值在于其所營建出的1種社會經濟形態,而非其自身即時獲取的利益以及財富。網絡經濟的發展給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提供了1個跳板,扭轉了以往的傳統產業結構,使企業實現跳躍式的發展。
二網絡經濟對于中國企業的影響
二.一對于企業成長的影響
當商品經濟進入網絡時期后,企業商品從不亂的供應壟斷經濟轉換為臨時的供應主宰經濟,大批量定制開始取代傳統的大批量銷售以及大批量制造。在網絡經濟的影響下,市場競爭的重心已經經從企業的科技、范圍以及資本轉變成消費者的終端需求,企業需順應消費者需求,并在科技、范圍以及資本的基礎上實現商品服務方可獲得市場主導權。換句話說,在網絡經濟的引導下,消費者的需求是肯定企業發展方向的主要指標。
二.二對于企業經營模式的影響
基于網絡技術的電子商務對于傳統企業的經營模式發生了較大影響,打破了以往的市場局限以及交易模式,同時也提高了企業內部的管理效力。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于相干服務部門以及交易雙方的信譽度請求較高,網絡交易系統會對于相干金融機構、保險機構、消費者及供應商進行相應的兼容以及整合,將網絡市場轉化為消費者、服務者以及供應者的利益平臺,打破以往的經營方式,為社會經濟追求新的突破口。網絡經濟的發展減少了從供應者到消費者的中間環節,使商品供應鏈以及經濟規則產生質的扭轉,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新的收入渠道,而二者的整合又抉擇了企業經營模式的變化趨向。
三網絡經濟時期下國內企業的發展策略
三.一網絡設施建設的加強
目前國內互聯網用戶的使用數量較為可觀,但我國網絡設施的發展以及建設均未能完美,常造成網絡滯后等技術性問題,而國內計算機技術的普及規模也相對于較小,無益于網絡經濟的發展。因而,相干部門需注重我國網絡設施的建設,提高計算機網絡的籠蓋率,縮小偏僻地區以及發達地區的網絡差異。國家可通過制訂以及貫徹網絡經濟發展策略的方式,最大化的提高國內網絡信息的使用率,為國內網絡經濟快速、不亂、全面的發展做好籌備。
三.二資源同享軌制的完美
我國網絡經濟的安穩發展離不開網絡資源的更新以及同享,優良的網絡信息資源同享可有效提高企業的工作管理效力,減少企業資源的重復篩查工作,對于國內網絡經濟市場擁有顯著的改善作用,同時也為網絡經濟的發展提供1個有益平臺。我國需樹立起優良的資源同享軌制,以便更好的推進網絡經濟的發展以及壯大,而優良的資源信息同享也是實現企業間互利互惠的首要方式,也有效提高了國內網絡經濟水平。
三.三自主研發能力的提高
現階段我國互聯網技術能力相對于薄弱,而國內網絡經濟技術也遭到研發能力的制約。因而,國家需加強對于網絡自主研發技術的關注,通過獎勵的方式激勵企業發展出新的營銷模式以及培育出新的專業型技術人材。另外,企業也需調劑公司內部的管理機制,鼓勵公司內部的網絡研發工作,制訂相干的人材培育規劃,以便提高國內網絡經濟的自主研發技術,增進國內網絡經濟的發展。
三.四網絡經營行動的規范
網絡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最大區分在于其所處的是虛擬網絡平臺,這也對于網絡經濟的安全性造成影響。因為現階段國內網絡技術尚未完美,還未樹立起優良的經濟管理軌制,極大的阻礙了網絡經濟的發展。因而,相干部門需規范網絡經濟的經營行動,對于網絡犯法采用嚴厲的打擊工作,以增進國內網絡經濟的安全發展。
在糊口方面,自從有了網絡人們文娛消遣的方式比之前多了,它不僅豐厚了人們的業余糊口,同時網絡也給人們帶來了便捷,網上購物已經經成了1種糊口趨勢,大部份年青人都喜歡網購,乃至有1部份中老年人也開始進行網購。在工作方面,在絕大多數的工作崗位上,網絡的利用大大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力。網絡經濟時期下人們1般價值觀以及1般管理理論的變化網絡經濟時期下,給人們價值觀帶來最大扭轉的應當是知識豐厚、信息便宜、大量的資源同享于網上。在網絡的前提下,如斯量多面廣的知識提供在人們的眼前,要想成為有價值的知識,立異就變患上極其首要,而且要想患上到人們的認可,還患上是絕對于性的立異才行。企業的發展固然到底是多少還患上具體環境具體分析,然而可以確定的是網絡的普及使患上管理幅度確切大幅度的增添了,這樣既支撐了企業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又增進了組織金字塔結構的進1步緊縮。
網絡經濟時期下企業的管理變革
(一)對于企業成長方式的影響進入網絡時期,經濟正從不亂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轉變成臨時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大批量制造以及銷售正在讓位于大批量定制。網絡經濟時期市場競爭的焦點再也不集中于誰的科技更良好,誰的范圍更強大,誰的資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誰最早發現終究消費者,誰最早順利地為消費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者服務,誰就是勝利者。
(二)對于企業經營方式的影響目前電子商務有3種較為流行的交易模式:第1種稱為買方模式,可以應用買方強大的特色,向網絡輸送采購軟件,通過網站與供應商維持固定聯絡,并向供應商收取傭金;第2種是賣方模式,即賣方樹立供貨網站,為購買者服務;第3種為單1產品供應商模式,許多銷售通過網絡促銷同類產品。
(三)對于企業出產組織方式的影響企業出產組織方式的虛擬化體現在兩個方面:其1,應用高信息技術手腕,在全世界規模內通過軟性操作系統整合優勢資源,既增添企業運行的效力以及活氣,又防止工業經濟時期常規運行中的硬設施投入,從而降低了企業運行本錢;其2,只需要維持對于市場變化的高度敏感性以及研發設計能力,而沒必要將自己耗損在低價值產出以及常規的普通工業出產中,后者完整可以通過國際分工體系由定貨或者合營方式來完成。
(四)對于企業內部機制以及管理的影響電子商務將使企業內部機制以及管理進1步電子化、信息化,最后到達企業經營管理技術的變革。通過因特網實現企業內部的信息溝通、構成內部的高度整合是電子化的第1步。第2步是上網尋覓客戶、擴展新的銷售渠道,成為新的管理職能。第3步是對于價值鏈或者供應鏈進行全面整合,實現電子化管理的高效動作,使企業內部機制以及管理進1步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最后是通過網上銷售擴展相干的服務規模,使企業的經營管理進1步完美。
(五)對于企業組織結構的影響網絡經濟使企業經營管理的手腕患上以立異,從而使管理更有效力。企業組織結構的網絡化,既表現為企業內部的網絡化,企業內部決策的層次愈來愈少,管理的幅度愈來愈寬,決策愈來愈擴散于最接近客戶的經營前沿,又表現為企業之間組織的網絡化。
網絡經濟時期給企業帶來的機遇以及挑戰
跟著因特網迅猛發展,網絡經濟勢必成為全世界經濟的新支柱,企業作為全世界經濟的首要組成部份,網絡經濟給其發展提供了很大的機遇,但同時,網絡經濟也給企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目前,由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引起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于各國的影響依然存在。同時,虛擬經濟以及實體經濟的發展已經愈來愈離不開信息網絡技術的支持,信息網絡經濟時期已經經到來。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人們對于虛擬經濟以及實體經濟的鉆研良多。概念的清楚界定是理論分析以及政策制訂的條件以及基礎。在對于國內外相干鉆研文獻的梳理以及鉆研后,提出信息網絡經濟、虛擬經濟以及實體經濟的概念如下:一.信息網絡經濟。信息網絡經濟是以信息技術為手腕,基于信息網絡特別是互聯網所發生的經濟流動的總以及。分為兩個部份:1是支持信息網絡經濟的基礎設施(信息技術產業);2是信息技術對于傳統產業的滲入以及改造所發生的互聯網上的1系列經濟流動,包含電子商務、網絡金融、商品制造的信息化、各種糊口流動和出產流動的信息化。信息網絡經濟以信息為基礎,以互聯網為依靠,以信息技為支持。信息網絡經濟是1種新經濟形態。二.虛擬經濟。目前主要有兩個英文詞在我國被譯為“虛擬經濟”,但其含意完整不同。1是Fictitiouseconomy,指股票、債券等虛擬資本的交易流動;2是Virtualeconomy,特指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支持所進行的經濟流動,是信息網絡經濟中內容的1個部份。Virtual是指計算機摹擬仿真的虛擬,在國際上有網絡虛擬世界(VirtualWorld)以及網絡虛擬人生(VirtualLife或者SecondLife)的提法。爾后文中所討論的虛擬經濟均指Fictitiouseconomy所對于應的虛擬經濟概念。馬克思《資本論》英文本中有虛擬資本(FictitiousCapital)的提法。成思危認為,虛擬經濟是虛擬資本以金融平臺為依靠所進行的各項流動,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流動。從學術上說,是用所有權證去交易的流動。咱們將虛擬經濟定義為不但包含以金融平臺為依靠的交易流動,如股票、債券以及金融衍生品,也包含在非金融平臺長進行交易的,以價值增值為目的的虛擬資本交流流動,如投契性房產等。虛擬經濟的內涵抉擇了其主要特征有高風險性、不不亂性、高投契性以及高活動性。
對于虛擬經濟的理解有3個癥結點:
1是虛擬經濟交易的載體是虛擬資本,虛擬資本的顯著特色是以資本化定價為基礎,心理預期抉擇虛擬資本的價格水平。這個特征使其顯明區分于以本錢以及技術為定價基礎的什物資本。跟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可以認為虛擬資本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展,不但包含股票、債券以及衍生品,而且還包含用于投契的房地產、古董、大豆等。實際鉆研中,因為統計難題,僅以股票、債券以及衍生品為代表進行實證分析。
2是虛擬經濟的價值增值進程僅僅通過交流環節實現,它僅是1種交流流動,與實際出產進程相脫離,而實體經濟必需經由出產環節去實現價值增值。
3是虛擬經濟指的是虛擬資本的交易流動,而非某1具體行業。以金融業為例,金融業自身既不能說它是虛擬經濟,也不能說它是實體經濟,而要看它所從事經濟流動的性質。三.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概念較為統1:不但包含物資出產以及服務,如農業、工業、交統統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筑業等;還包含精神出產以及服務的經濟流動,如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出產以及服務。在對于3者概念界定后,可以發現3者之間是有明確的區分的,然而也有必定的聯絡。信息網絡經濟是相對于于傳統農業、工業經濟的1種新的經濟形態,它是實體經濟,但也通過股分化以及上市等行動,進入到虛擬經濟領域,還包含了計算機網絡虛擬技術所支持的Virtualeconomy的部份。而虛擬經濟是相對于于實體經濟而言的,它既可以存在于傳統經濟中,又可以存在于信息網絡經濟中。信息網絡經濟是在傳統經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信息網絡技術既可以服務實體經濟,也能夠服務虛擬經濟。實體經濟以及虛擬經濟跟著發展階段的不同,信息網絡技術對于它們的作用也有不同。現有1些觀點將信息網絡經濟等同于虛擬經濟,是完整過錯的。
這類誤會的發生,有語言翻譯問題而致使的概念攪渾,也還可能有下列緣由:
1是從信息網絡經濟的物理形態以及交易空間來看,它是在網絡上的,是在計算機摹擬的虛擬空間的;
2是信息網絡經濟在發展進程中也閱歷了以網絡公司為代表的股票指數暴漲、狂跌等經濟現象。信息網絡技術在虛擬經濟中的利用發生了新的虛擬經濟,在實體經濟中的利用發生了新的實體經濟,它們共同形成了信息網絡經濟。在信息網絡經濟的大環境下,鉆研虛擬經濟以及實體經濟均衡發展10分首要。.
2、現狀分析以及作用機理
(1)現狀分析
一.我國信息網絡經濟發展示狀信息網絡經濟在我國發展10分迅速。截止二0一三年底,我國網民范圍達六.一八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四五.八%,盡管同北美地區七八.三%、歐洲地區五八.三%
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發展勢頭10分強勁;電子商務延續快速發展,二0一三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范圍達一.二萬億,同比增長二九.九%,增速約為當年國內出產總值增長的四倍;電子商務刺激消費的作用顯明,截止到二0一三年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到達二.四二億人,網絡購物使用率到達四二.九%;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范圍達一八,八五一億元,較二0一二年的一三,二五億的同比增長四二.八%,網絡零售總額占社會消費零售總額比重到達八.四%;網絡金融發展迅猛,二0一三年已經監測到的中國電子商務投融資事件共有一六五起,其中風險投資一五二起,總額逾二六.三億美元、二.實體經濟以及虛擬經濟發展示狀在信息網絡環境下,實體經濟以及虛擬經濟患上到快速發展,特別是虛擬經濟,發展異樣迅猛。近210年來,虛擬經濟以及實體經濟的不調和發展趨勢日趨顯明,這點可從虛擬經濟范圍以及實體經濟范圍的比例變動瓜葛中看出。依據相干數據統計分析:全世界虛擬經濟以及實體經濟的范圍從一九九年的一.四二倍增添到了二七年的一四.六倍,以后有所回落,到二0一一年為一二.二倍。虛擬經濟以及實體經濟不均衡態勢10分顯明(主要是場外金融衍生品的迅速發展)。我國虛擬經濟以及實體經濟范圍在二年時為.九倍,二六年以前發展至關遲緩,二八年到達了三.五倍,近幾年虛擬經濟快速增長,二0一一年到達了八.四倍。我國虛擬經濟內部發展不平衡,債券以及場外金融衍生品發展范圍較小,而商品期貨、股票市場發展速度相對于較快。通過對于我國一九九四⑵0一一年虛擬經濟增長率以及實體經濟增長率的比較發現,我國虛擬經濟的波動要遠弘遠于實體經濟,虛擬經濟以及實體經濟呈顯明違離(見圖三)。通過對于我國國家經濟實力與政策保障、信息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等經濟指標的分析,發現:我國信息網絡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信息網絡化綜合指數從二一年的一.四五上升到了二0一一年的二四.一二,增長了一七倍。其中:實體經濟網絡化程度從二一年的.九六到二0一一年的三一.六,虛擬經濟網絡化程度相比更高,從二一年的二.九到二0一一年的四七.六二。 (2)作用機理
信息網絡環境下,實體經濟以及虛擬經濟的運行效力大大提高,交易本錢大幅降低。新古典經濟學認為:分工水平取決于分工交易所帶來的益處以及因為分工而發生的交易本錢之間的均衡。分工呈現以后,專業化水平提高,加速了經驗的累積以及技巧改良,使出產率進1步增添。但分工深化會增添交易本錢,如果出產力的進步以及財富的累積可以支付更高的交易費用,那末,分工水平會進1步增添,而交易技術、交易方式以及軌制支配是影響交易本錢的主要因素。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社會分工加速,同時還降低r信息本錢(包含時空本錢以及因為減少交易雙方之間信息不對于稱所帶來的信息搜索本錢),從而降低了交易本錢。信息網絡環境下的經濟增長出現出1種交易本錢不斷降落、分工不斷深化的發展態勢。
(3)信息網絡經濟測度指標體系構建
? 在對于國內外相干數據分析的基礎上,設置了我國信息網絡經濟綜合測度指標體系,由三層五大類一四小類形成。分別為:第1層次(目標層)表示信息網絡經濟整體水平。第2層次(基礎層)由形成網絡經濟水平的5大類組成,5大類指標分別描寫了國家經濟實力與政策保障、網絡基礎設施、網絡利用、實體經濟網絡化程度以及虛擬經濟網絡化程度。第3層次(指標層)是5大類指標中的具體指標,其中,國家經濟實力與政策保障分為教育投入/GDP、R&D投入/GDP、人均GDP3個細分指標;網絡基礎設施分為信息產業增添值/GDP、信息產業對于GDP貢獻率、信息產業投資/總投資、信息產業就業/總就業4個細分指標;網絡利用分為網絡普及率、萬人計算機具有量、電子商務交易額/GDP3個細分指標;實體經濟網絡化程度分為網絡零售額/社會零售總額、網絡經濟市場范圍/GDP兩個細分指標;虛擬經濟網絡化程度分為網絡證券交易額/證券交易總范圍、網絡金融衍生品交易額/衍生品交易總范圍兩個細分指標。將信息網絡經濟指標分為橫向指標以及縱向指標。縱向指標以我國二年作為基年進行縱向對照,橫向指標以美國作為基準進行橫向比較。鉆研結果如下:我國信息網絡化綜合縱向指數從二一年的一.四五上升到了二0一一年的二四.一二,增長了一七倍,表明我國信息網絡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其中:實體經濟網絡化程度不斷提高,從二一年的.九六到二0一一年的三一.六,虛擬經濟網絡化程度相比更高,從二一年的二.九到二0一一年的四七.六二。同美國相比,我國信息網絡經濟橫向指數約為美國的四%擺布,近幾年同美國網絡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在逐步縮小,從二四年的.六三降到了二0一一年的.三四。通過對于信息網絡經濟下實體經濟發展指數以及虛擬經濟發展指數的構建,可以發現,虛擬經濟的網絡化程度要遠弘遠于實體經濟網絡化程度,從實證角度說明了信息技術在虛擬經濟的傳布以及分散程度要遠弘遠于實體經濟,因而,信息網絡技術所服務的經濟類型不同,其作用也10分不同,在制訂政策時,更應區分對于待。
3、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信息網絡技術加大了虛擬資本的交易風險實體經濟的進程完全(出產,流通,交易等),信息網絡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利用極大地推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信息網絡技術在虛擬經濟中利用也能降低虛擬經濟的交易本錢(虛擬經濟只有1個交易進程)、拓展虛擬經濟服務規模、優化虛擬資本配置;而且信息網絡技術可以使虛擬經濟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僅僅通過數字轉換就能使資本快速活動,在必定程度上增強了貨泉乘數的放大效應,加快貨泉流通速度,為虛擬經濟的投契提供更大可能。目前全世界網絡上高速活動的巨額資本,有至關1部份是高度投契的資本,沒有信息網絡技術的利用,虛擬經濟范圍不可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內飛速增長。可以說,信息網絡技術在必定程度上加速了實體經濟以及虛擬經濟的不均衡發展,二.與信息網絡經濟配套的相干政策仍不健全現行樹立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的各項政策已經不適應快速發展的信息網絡經濟的需求。尤其是跟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日益成熟,傳統貿易方式交易數量減少,現行稅基遭到腐蝕,稅務部門的征管及其信息化建設仍跟不上電子商務的進展,造成為了網上貿易的稅收流失10分嚴重。信息網絡經濟環境下實體經濟以及虛擬經濟相干稅收、產業扶持以及監管政策需待完美。三.虛擬經濟網絡交易法規軌制不完備虛擬資本網絡交易信息量巨大,擁有全秉性以及連續性的特色,虛擬經濟網絡交易相干法律法規需完美,如網絡證券交易法律建設、虛擬經濟網絡監管以及預警軌制建設等。如果虛擬資本網絡交易信息不能有效及時的搜集、保留、評估、監測以及辨認,就會造成信息不對于稱,從而加大虛擬經濟系統風險。
4、政策思考
在對于相干理論以及實證分析后,終究的落腳點是要提出政策建議。那末政策制訂的切入點應是甚么?經鉆研認為:馬克思的平均利潤率規律可以很好的解釋實體經濟以及虛擬經濟從違離到均衡的進程。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工業的平均利潤率僅在七%擺布,而房地產、金融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則都在三%擺布。虛擬經濟的高額回報,致使資源大范圍地從實體經濟抽離進入虛擬經濟,其結果是虛擬經濟中的資源嚴重供過于求,而實體經濟的資源供不應求,終究,經濟規律將強行體現作用,新的平衡將以巨大損壞患上到恢復,國際金融危機便是很好例子。因而,只有當實體經濟以及虛擬經濟的投資回報率趨于大致均衡,市場功能施展完美時,實體經濟以及虛擬經濟才能實現均衡發展。因而,在信息網絡經濟中,通過信息技術的晉升以及各項政策的施行與完美來公道分配實體經濟以及虛擬經濟行業間的資源以及利潤,將是實體經濟以及虛擬經濟均衡發展的重點。
第1,應鼎力發展信息技術,充沛施展其對于實體經濟以及虛擬經濟的支持作用。繼續加大對于信息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鼎力推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工業以及經濟社會中的利用,充沛施展信息網絡技術在提高經濟運行效力中的作用。關注以及鉆研大數據在實體經濟以及虛擬經濟中的利用。高度注重信息安全。我國目前在互聯網安全方面的設施相對于于發達國家有至關大的差距;二0一二年,我國安全互聯網服務器二僅為三個,而美國為一,五一個,韓國為二,七三三個,德國為一,一二個。三因而,應加大安全互聯網服務器建設,在網上銀行的各個癥結位置布置入侵監控系統,對于存在的安全漏洞進行按期檢查以及修補。
第2,應著力改善信息網絡時期實體經濟以及虛擬經濟發展的金融環境。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打破金融壟斷,踴躍推動金融體系市場化。金融的壟斷使患上虛擬經濟利潤不斷膨脹,無益于經濟的均衡發展,今后金融體制改革的目標是打破金融壟斷,樹立以資本市場為核心、1體化市場為載體、混業經營為方式、信息網絡技術為手腕、金融工程為技術的現代金融體制。著力提高金融信息化發展水平。強化基于信息技術的金融立異能力,激勵網絡金融立異,如網絡期權、網絡投融資等,營建有益于實體經濟發展的網絡金融立異環境。優化不同類型的企業融資結構,加大對于實體經濟的支撐力度。對于于中小微企業,要加大對于此間接融資支撐力度。踴躍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和專門針對于小型微型企業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對于于大企業,要加大直接融資的投入力度,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支撐它們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