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社會經濟發展

社會經濟發展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1 18:04: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會經濟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社會經濟發展

篇(1)

2009年是貫徹落實“粵東會議”精神、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第二之年。要加快發展步伐,關鍵在于揚長避短,挖掘潛力,發揮優勢,發展特色經濟。首先,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我鎮的農業產業結構。要利用全面建設生態示范縣的機會,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效益型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其次,要繼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建設和小城鎮建設;再次,要堅決搞好社會管理工作,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空間。特制定出幾項工作計劃如下:

一、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

我鎮將成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領導小組,加強對農業的領導。要適應形勢發展,大力引進農業優良品種工作力度,逐步淘汰原有的產量低、質量次的品種;要適應入世新形勢,善于打破常規,打破自給自足、滿足現狀的思想,樹立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意識,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資源,引導農民發展種植經濟效益高的作物,鞏固和發展原有的青欖基地。落實上級有關“扶貧到戶”政策,鼓勵農民有計劃、成規模地發展種養業,幫助農民掛靠龍頭企業,拓寬農產品銷路,以市場為導向,以銷促產,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

二、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加快工業發展

首先要繼續加強管理,充分發揮水電企業的作用。鎮要把攔河閘電站這個項目當做今年的頭等大事來抓,幫助協調和處理好各種關系,確保電站正式運轉。其次,要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在鞏固同成工藝公司、春燕玻璃廠的基礎上,擴大其輻射帶動力,并創造條件,以良好的環境,優質的服務,文明安定的治安,以誠招商,以商招商,加強與外面的溝通和聯系,加大宣傳的力度和廣度,提高引資水平,促進工業經濟的發展。

三、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搞好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要不斷完善鎮區域的建設,抓緊完善各村基礎設施建設,早日實現村村通公路。其次,水利方面,要盡快動工改造水渠,完善水溝、保證農田的灌溉用水。第三,要不斷美化村容村貌,建設社會注意新農村。

四、要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

一是要認真抓好殯葬改革工作,要多想辦法、采取強硬措施,采取宣傳教育與打擊震懾相結合的辦法,加強殯改執法巡查,加強綜合治理,確保遺體火化“一刀切”,堅決制止二度土葬和封建迷信活動的發生,把殯葬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二是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宣傳教育與打擊刑事犯罪兩手聯動,共保穩定,繼續深入開展以打擊利用“”賭博活動的專項行動,保持對“”賭博活動的高壓態勢,為經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三是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把計生工作做好,鞏固和發展幾年來計生工作的成果。四是要認清發展形勢,全力做好社保工作,發動群眾自覺參加社保,確保群眾老有所養。五是警鐘長鳴,落實責任,堅持不懈抓好安全生產和森林防火工作。六是積極妥善化解基層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七是繼續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徹底解決群眾“病不起、看病難”的問題。

上述四點為2009年工作計劃,各領導一定會嚴格按照計劃帶領群眾共發展、同致富。為我省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篇(2)

從2007年到2012年,廣西地區的生產總值在短短的5年中,年均增長13%,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0.8%,經濟的迅猛發展也帶動了財政收入的提高。除此以外,社會的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總產值、金融結構各項存款余額、貸款余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等多方面多出現了平穩快速的增長,最多的年均增長為51.9%,最少的年均增長也達到了18.3%。這種經濟數據的增長和翻番,說明了廣西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良好,未來的經濟發展具有市場前景。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省市官員的管理下,企業的發展有了良好的保障和基礎。通過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在為居民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為社會貢獻了GDP,促進了廣西地區經濟的整體發展。

隨著一批大型工業園區的建成,廣西地區在冶金、石化、機械等關系到人民生活的產業上逐步發展和壯大,通過自主創新,打造出一批行業內領先的企業。通過道路鐵路的建設,為地區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建立橋梁,圓滿完成西氣東輸等國家的戰略實施建設。由于地理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廣西地區的農牧業是支柱型產業,作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農牧業的發展并沒有減弱的趨勢,相反,通過一些技術手段,產品的質量和銷量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除此以外,廣西地區在發展過程中結合了文明生態的理念,通過技術上的支持和產品上的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同時,造福于子孫后代。

2.廣西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評價指標及其選取原則

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評價指標能夠充分反映該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而評價指標在不同的地區具有明顯的差異,因此,要合理的選擇評價指標。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則。第一,系統性和全面性,評價指標能夠反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中的總體狀況,滿足系統論的有關觀點;第二,客觀性和可比性,評價指標應排除主觀上的干擾,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保證經濟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客觀性,提高指標的橫向可比性;第三,科學性和可行性,指標的制定必須建立在科學理論的基礎上,又要和當代的實際情況充分結合。

3.廣西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因子分析

3.1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驟

伴隨著心理學的發展,分量分析法也開始不斷發展,逐漸健全和完善了因子分析法,為經濟發展狀況的分析提供了科學依據。因子分析法是利用數學公式,對有關數據進行處理,從而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在運用因子分析法時最重要的一個過程就是確定具體的因子模型,只有確定了因子模型后,才能分析全部變量和變差,從中確定公共因子的作用大小,分析變量和變差之間的聯系,這往往通過公共性大小就可反映出來。因子分析法能多元分析法的延伸,能夠對數據進行有效處理,做到綜合評價。因子分析法的步驟如下:

(1)建立原始數據矩陣。因子分析法是對相關矩陣進行的數學處理,必須將原始數據通過矩陣的方式反映出來。比如現有A個地區,B個評價指標,于是在建立原始數據矩陣時就需要建立 這樣的矩陣。

(2)對原始矩陣進行標準化處理,常用的轉化方法有Z-scorc法。

(3)求出標準化矩陣的相關矩陣R。

(4)對相關矩陣R求解特征值,然后根據所求解的特征值確定相應的正交化特征向量。

(5)計算特征根的累計貢獻率。利用累計貢獻率大于85%的原則,確定主因子的個數,根據每個主因子的信息貢獻率確定相應的特征數,其大小由指標間的差異確定。

(6)說明因子含義。

(7)估計因子總得分值。

(8)計算總因子得分估計值。如果總得分越高,則該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就越好。

3.2廣西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因子分析簡要計算過程

對廣西地區的經濟數據分類計算和整理。原始數據如表1所示。

利用相關軟件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建立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R。R的特征值和貢獻率如下表2所示。通過表2,我們可以得到變量相關系數矩陣的三大特征根,它們分別是6.665,1.755,1.026,選取這三個特征根時,累計貢獻率達到了85.871%,滿足了累計貢獻率達到85%的原則,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對主分量編號,分別為F1,F2,F3,針對這三個主分量,建立原始因子載荷矩陣。然后對各個因子載荷進行有關處理,比如在結構上進行簡化,這樣經過處理后的載荷因子在反映數據時更加明顯和清楚,在提高簡潔性的同時,具有更強的說服力。在表3中,主成分方差分布在0.725到0.941這個區間內,而主因子能夠對這個分布情況進行合理的解釋,從而在主成分方差和主因子之間建立了聯系,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合理性,能夠及時對數據進行檢驗,保證了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分析的效果。

將主因子對應下的數據和變量數據相乘,就可得到主因子的得分,分別計算F1,F2,F3的得分。然后根據各因子的信息貢獻率,確定相應的加重全數,這樣得到的分數就是綜合因子得分,減少了因子之間因差異性造成的分數差距,提高了總得分的科學性、合理性。計算公式如下:

F=0.706F1+0.186F2+0.108F3

通過這個總得分的計算公式就可計算出因子得分和K-means聚類,為經濟發展狀況的分析提供數據支持。

3.3綜合評分簡要分析

綜合總得分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通過表4,可以看到南寧市的總得分最高,而貴港市的總得分最低,由此可見,對于廣西地區來說,南寧市的經濟發展狀況最好,而貴港市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容樂觀。通過K-means聚類分析法,對廣西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分析,分類的標準是嚴格按照綜合得分的高低劃分,在第Ⅰ類中只有南寧和柳州兩個城市,作為廣西的省會城市,南寧的發展受到了格外的重視,而柳州是重工業基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具備了堅實的基礎;在第Ⅱ中,都是新興城市和旅游城市,具有很好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第Ⅲ類,雖然具備發展潛力,但是發展步伐較上面的城市來說不是很快;第Ⅳ類,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與其他城市相比存在不小差距,應找到經濟增長點,提高經濟發展水平,促進經濟的全面、快速、持續、健康、良好的發展。

4.廣西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啟示

4.1廣西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梯度有所變化

在廣西地區,傳統觀念一般認為有三個社會經濟發展梯度。第一梯度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第二梯度是具有工業實力,經濟逐步發展的地區;第三梯度是經濟不發達的地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廣西地區的經濟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經濟發展的梯度也出現了變化。第一梯度憑借經濟發展方面的經驗,仍然在穩步發展,第二梯度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找到了切入點,抓住經濟增長點不放,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經濟呈現迅猛發展,不斷縮小和第一梯度的差距,第三梯度也找到了經濟發展之路,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呈現了良好的勢頭。但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坑洼效應”,有關政府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通過出臺優惠措施,加大人才和資金的引入力度,在減小地區差異的基礎上,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只有這樣,廣西地區的整體社會經濟才能發展。

4.2社會經濟發展必須搞好戰略定位和措施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廣西地區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放眼于未來,制定合理的戰略定位和措施,提高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利用東引西聯戰略和南北欽防等戰略,吸引沿海地位的企業進駐廣西,一方面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帶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對人才的重視程度,不斷引進人才,為廣西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除此以外,廣西應不斷創新和探索經濟發展的新道路,優勢重點繼續發展,薄弱環節及時改善,實現經濟的全面發展。另外,廣西應注重鐵路、港口、旅游、邊貿這四個方面,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結合全球經濟迅猛發展這個契機,打造出新的廣西,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提高廣西地區的整體經濟實力。

篇(3)

     關鍵詞: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經驗;中國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y close. on the one hand,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constrai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demand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along with the process of huma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ssues are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for both the current,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still a rising star such as japan, south korea, china taiwan, as well as s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will have experienced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had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this is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is a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environment;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experience; china

引言

環境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類生活、作用于人類自身存在和發展過程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體系統。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特別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

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環境和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是逐步被認識的。環境問題也是逐步被認識、重視和解決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們開始辯論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并進而轉向對于環境的關注。197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提出了“生態發展”的概念;1980年unep召開了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關系的討論會,指出這四者之間是緊密聯系、互相制和互相促進的,新的發展戰略就要處理好這四者之間的關系。1982年2月,《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明確提出了“持續發展”的概念以及實現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1982年5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理事會特別會議提出了新“環境”概念。1992年6月《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和《21世紀議程》兩個綱領性文件發表。到目前環境問題仍然是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關乎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幸福和未來。

 

1、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問題

1.1.環境問題

人 和自然環境是一個復雜的對立統一整體。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自然環境發展史。自然環境創造了人,人又改變自然環境。人以其社會活動影響和改造自然環境。人類不斷地與外界環境進行、能量、信息交換,以維持其生命過程。在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中,人類社會活動是一個引起生態系統變化強有力的因素。當人類 的活動與外界環境相協調時,人類的活動就可以促進人類和環境的共同優化,反之,人類的活動與外界環境不能協調時,將導致外界環境的惡化,而環境的惡化反過來影響人類的社會經濟發展。在近代大工業建立之前,環境對于人類作為一種自然界無償提供的公共產品存在著,環境問題只是在大工業發展到相當程度之后才為人 們認識。

1.2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環境問題的普遍性

從大多數國家現代化過程或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或多或少都出現了環境問題。

19世紀80年代,美國第一次意識到自然界賦予的公共環境產品已相對稀缺。在城市中,飲用水也不能免費任意使用。1895年左右,工業廢物的排放問題被提到了議會 。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開始出現并引起人們的關注。

日本、韓國也有類似的經歷。在“開發的十年”的60年代,韓國的經濟出現了騰飛。被稱為“漢江奇跡”。但同時,以“漢江污染”為代表,韓國的環境、生態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日本于戰后50年代中期,經過經濟恢復之后,進入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長時期。1955~1973年平均增長9.8%。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偏重重化工業,這一時期的產業技術整體上具有“重、厚、長、大”和高資源能源投入的特征。巨大規模經濟加上巨大的能源資源消耗,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60年代后半期,日本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公害大國。

戰后臺灣經濟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忽視了環境保護,在經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后,被稱為“富裕中的貧困地區”。

同樣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近年經濟也有了較快的增長,但同樣出現了環境惡化等問題。

從這些國家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不難發現,伴隨著經濟的增長都出現了環境問題。無論是美國這樣的先發展的國家,還是日本、韓國這樣的后起之秀以及我國的臺灣地區。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在目前的初步發展中也出現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這不能不令我們警醒。

1.3出現環境問題的原因分析

1.3.1.由于認識不足。

由于人類缺乏對環境、資源、經濟發展等之間的關系的正確把握,認為資源環境的無限供給性,所以往往單純從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安排活動,這樣不可避免會打破人與外界環境的均衡,導致環境問題。特別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當然后起的工業國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環境問題。

1.3.2.從人類的效用偏好分析

我 們可以把一切可以給人們帶來效用的物品分為環境和非環境兩類。由于人類存在邊際效用遞減,所以當環境物品非常豐富時,人們對其的邊際效用接近于零,而對其它非環境物品的邊際效用很大,所以人們往往選擇犧牲環境來生產其它的物品,直到兩者相等。而在這種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如果犧牲環境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 引起環境問題。這在所有的國家都得到了體現。

1.3.3發展過程中一些客觀限制

在發展初期,由于技術等的限制,不可避免的會造成對資源的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特別對于發展中國家。另外,由于人口等一些原因也會造成對環境資源的過度使用,造成環境問題,如印度等國家。

1.3.4 國際經濟秩序的影響

一方面,由于國際分工問題,特別對于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只能利用環境資源的比較優勢,出口初級產品,并接受一些有污染的國外企業。以獲得發展。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可以將一些污染較重的工業企業搬到發展中國家,這會對發展中國家的環境造成破壞。

1.3.5 制度失靈

包括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市場機制可以被理解為配置資源的制度。由于現實的市場中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備等問題,市場不能有效的配置資源,導致一系列的環境生態問題。政府由于不恰當的行動或缺乏行動,也會導致一系列的環境生態問題。

 

2、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治理過程

2.1.對環境問題的認識過程和治理過程

在當時的開發年代,包括發達國家都未意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環境問題為世人所關心,主要在1972年如開聯合國環境大會之后。

美國1899~1948年期間,環境污染在美國尚未成為全局性問題,加上聯邦政府的經濟實力有限,因此,在這一時期的環境保護措施不力。管制職能主要靠地方政府行使,且側重于水資源的保護。從整體來說,各個地方的政策成效很不平衡。1948~1970年時期,1948年頒布水源污染控制法,聯邦政府開始真正介入環境保護。1970~1980年時期,環境保護政策開始取得成效。1972年頒布了凈水法。由于財政經費充足,加上美國各界對污染問題高度重視,環保手段大大強化,進一不提高了環保系統各層次措施的協調配套能力。但是,巨額環保開支成為美國財政赤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嚴厲的管制措施對整個經濟也產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引起了美國朝野的極大關注。

韓國60年代開始“漢江奇跡” ,那時,工廠的煙塵被稱為“繁榮的煙塵”。人們陶醉于經濟的發展之中。在經濟增長至上主義的時代,雖然也有一部分輿論強調環境意識的重要性,但占壓倒多數的立場反倒人為經濟增長才是維護環境的先決條件。只有經濟增長國家和個人才能富裕起來,只有富裕了,才能維護環境。進入70年代,由于經濟增長一邊倒政策所產生的社會問題日益暴露,國民也開始切實感受到,經濟增長和環境,大體上處于“相抵消”(trade-off)的關系,這時環境問題得到重視,政府和民間都開始行動起來,但力度還不是很大。環境保護的社會意識到了80年代末,才開始初見成果。到了90年代,環境意識在國民之中極大高漲起來。但韓國的環境保護,總的來說仍只停留在“改良主義”的水平上。

日本和臺灣也大致經歷了相似的過程。所以我們分析,這些國家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是一個“試驗和失誤”(trial and error)。從環境無知的階段,到環境認識的模糊階段。然后是知到行的過渡階段。最后達到環境保護的官民共同行動階段。

2.2.治理和管理手段、方式

美國環境保護的具體政策措施是多層次的。就整體而言,其特點是以立法為基礎,以行政措施為主,輔之以一定的經濟手段。主要有:1、直接的行政管制2、自愿管制3、責任賠償制4、污染稅制5、津貼制等 。

日本現在強調的是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首先在法律和有關政策、計劃中明確社會各部門的環境保護責任。第二,把環境考慮納入政府的政策、計劃和重在公共項目。第三,把環境保護納入企業的綜合決策。第四,日本民眾和ngo的參與及其綜合決策活動。

臺灣的對策有:1、建立自然資源保護區,保護自然環境。2、對城市與重點經濟區、工業區環境進行綜合整治。3、推行“清潔生產”。主要措施:1、建立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的正常機制。2、較大幅度地增加環保投入,積極治理污染,加快環境保護建設。3、加強以立法為中心的環境保護法制建設,完善法規,強化法治。4、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環保產業,促進污染處理。

從這些國家治理和管理環境的手段、方式來看,都強調了政府的干預。發揮政府的調控作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且,各個國家由于國情的不同,在具體的行動中不盡相同,有各個國家的特色。

 

3、對中國現代化過程的參考意義

3.1.必須清楚認識我國的國情,如資源稟賦,人口眾多等問題。

從 上面的案例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國家,其資源稟賦不同,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環境問題也不盡相同。同樣,在認識和解決環境問題的具體手段和方式上也不同,這就要求我們清楚認識我國的國情,選擇適合我們的發展道路,采用適合我們國情的環境策略,處理好我國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

3.2.采取適合于我國國情和地位的政策

    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是大問題。我們應當結合國情和發展階段,將環境問題放在發展的進程中加以解決。綜合處理環境和發展的關系。

3.3.注意制度設計

    制 度設計即包括有效的利用市場機制又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在利用市場機制方面可以參考新制度學派的產權管理方式。在目前應注意發揮政府的作用。一方面,加強立法和執法。用行政管制手段,通過國家權力強制執行,以禁止、限制或要求經濟主體的特定行為。如最低技術標準、排污限額或指標。另一方面,以市場為基礎 的經濟手段,主要通過創造一定的刺激方式,將資源環境的成本納入各經濟主體的經濟分析和決策過程,從而間接地改變經濟主體的行為。如排污收費、污染稅、生態環境補償稅、財政補貼、排污權交易等等。

3.4.建立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

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也即在決策過程中對環境、經濟和社會發展進行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科學決策。從決策開始就要在環境、經濟、社會之間尋找最佳結合點,這樣才能使三者協調發展,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改善。

3.5.政府和民眾一起行動。根本在于人們的效用偏好,人們真正認識和感受到環境對自己的效用的影響。

3.6.正確認識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的關系。樹立大系統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這 些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環境問題中,我們應該吸取經驗教訓。那就是正確認識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的關系。樹立大系統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發展目標上,追求單一的經濟近期高速增長逐漸轉換成追求近期與長遠相統一、經濟與資源、環境、人口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在發展路徑上,主要依靠拼資源、上規 模擴大生產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轉換成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在發展內容上,應該注意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提高效益。

參考文獻:

pearce,d.w. and warford,j.j., world without end: economic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japan environment agency. national action plan for agenda21.

oecd plann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untry experience. paris ,1995

unced. the global partnership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a guide to agenda21.geneva,1992

bartelmus,peter environment ,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and strategies of sustainability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4

carew-reid,jeremy(et al).strategies for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handbook for their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1994

王金南,《環境經濟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

夏光等,《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0

劉思華,《可持續發展經濟學》,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金炯國,《經濟發展過程和環境問題:現代韓國的經驗》,《當代韓國》第4期,   1994,

張俐萍,《美國的環境保護政策及其對經濟的影響》,《外國經濟與管理》第10期,1994,

張茂法,《論臺灣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5

陳  萍,《臺灣經濟成長背后的環境代價臺灣經濟》,《海峽科技與產業》第4期,2000

胡國杰等,《保護生態環境 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經濟師》第10期,2002

楊慶發,《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世界經濟》,第9期,1994

馮  薇,《環境問題的經濟分析及其局限性》,《中央財經大學學報》第1期,2002

許云霄等,《經濟增長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關系及政策建議》,《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第2期,2002

何全先,《論環境問題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商業研究》,第6期,2002

魏一鳴等 ,《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多目標集成模型》,《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第8期,2002

李崇陽,《試論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變和博弈》,《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第2期,2002,

篇(4)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一、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的現狀、趨勢

1、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現狀、趨勢

我國民族地區老齡化水平并不一致,而且其老齡化過程也不完全同步,就是同一個民族在不同地區其老齡化程度和趨勢表現也不相同,同一地區各個民族老齡化程度和趨勢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國民族地區老齡化情況十分復雜。

具體來講,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趨勢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人口年齡結構屬年輕型。我國一些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低,人口年齡結構還處于年輕型。青海玉樹自治州1982年老年人口比重為6.10%,1990年為5.81%。而根據1990年——2050年青海人口老齡化預測,2000年全省老年人口65歲以上人口比重為4.62%,2005年為5.64%,2010年為6.38%,2050年為14.46%。(1)。從2000年四川民族地區年齡構成看,人口年齡結構大多處于年輕型。例如涼山州、阿壩州、甘孜州65歲及以上占總人口比例分別是5.12%、5.36%、5.48%。(2)有的民族地區鄉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市、鎮的水平,這可能與鄉村少數民族年輕人口流動、戶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城市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吸納能力的提高,城市打工和做生意比較收益的刺激,使農村有較高文程度的青年移居到城市等有關。

第二種類型:人口年齡結構年輕型向成年型轉變。我國少部分民族地區由于自然的、歷史的原因、計劃生育政策、人口慣性等影響,還處于年輕型向成年型轉變。四川德格縣更慶鎮城區人口老年人口系數和老少比,屬于年輕型人口,而農村的老年人口系數和老少比則達到了成年型人口,所以,從全鎮總體看,應該屬于年輕型向成年型轉變。(3)

第三種類型,有的民族地區人口年齡結構已經進入老年型。廣西壯族自治區就很早進入了老齡化階段,1995年廣西65歲以上占總人口比例6.61%,1996年為7.06%,1997年為7.62%,1998年為7.52%,1999年為7.95%,2000年為7.12%。由此可見,廣西是在1996年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行列。(4)新疆石河子地區人口年齡結構也基本進入老年型。20世紀80年代至今,石河子地區2000年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即達11.70%,2003年已升至15.43%。因此,石河子地區已步入老年人口社會,而且呈現逐年遞進上升的趨勢。(5)

貴州黔東南州人口老齡化問題也具有代表性。第五次人口普查時,貴州黔東南州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達23萬人,人口老齡化問題將突出的表現為鄉村人口老齡化問題。而且貴州黔東南州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將逐年增加,到2010年將達到53.09萬,其老年人口系數也將達到12.7%。(6)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具有較大差異性。從發展趨勢看,人口年齡結構進入或即將進入老年型的民族地區,其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很快;而人口年齡結構未進入老年型的民族地區,也必然發展到老齡化階段,而且這個過程發展很快。所以,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二、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影響分析

1、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消極影響

第一,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對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民族地區國民收入分配及再分配、投資、消費、儲蓄、稅收、財政支出帶來相關影響。

第二,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對民族地區勞動力供給、勞動生產率提高以及贍養功能的發揮等方面產生不利影響。

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必然使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下降,從而導致勞動力不足。同時,民族地區老齡化加快,使本來不太富裕的家庭增加更沉重的負擔,也必然對家庭養老功能的發揮產生不利影響。

第三,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對民族地區社會穩定與和諧、消除貧困、實現社會公平產生消極影響。

代際關系和諧是整個社會和諧與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又必然使民族地區城鎮職工退休人員增加,從而對在職人員收入產生影響,也必然加重以家庭養老為主的民族地區農村老人子女負擔,從而導致兩代人利益分配的矛盾。

此外,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就可能增大民族地區反貧困難度。無論是絕對貧困還是相對貧困,都會對社會公平產生消極影響。

第四,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對民族地區傳統倫理和社會心理產生沖擊。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逐漸形成了尊老的傳統美德,也就形成了家庭“養兒防老”、“養兒送終”的道德理念,也深深扎根于民族地區各民族人們心里。然而,人口老齡化的加快,使老人和子女心理受到沖擊,也會使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和整個社會心理受到沖擊。

2、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

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也會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某些積極影響,比如它可以促使民族地區增加人力資本投入,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生產力發展。同時,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加快,對出生率也會產生影響,對可能對推動教育水平提高和計劃生育工作產生積極作用。此外,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可以促使民族地區老年市場形成和老年產業發展。由上可知,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從多方面會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影響,但從長期趨勢看,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消極影響大于積極影響。

三、解決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路徑依賴和對策措施

1、解決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路徑依賴: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民族地區突出的“未富先老”問題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極為不利,成為制約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解決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路徑只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真正解決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

2、解決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對策措施

第一,轉變觀念,從戰略上高度重視民族地區老齡化問題,制定科學的老齡事業發展規劃,保持民族地區人口穩定適度增長。

民族地區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樣,人口老齡化發展很不平衡。加之,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很快,一旦進入老齡化,“未富先老”必然嚴重影響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甚至對民族地區穩定與和諧產生極大危害。因此,必須轉變觀念,未雨綢繆,從戰略上高度重視民族地區老齡化問題。

第二,發展民族地區經濟,增強經濟承載能力,緩解“未富先老”帶來的巨大壓力。

發展才是硬道理,如果民族地區經濟不發展,就無法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發展經濟,增強經濟承載能力,對經濟本來就落后的民族地區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尤其重要和急迫。

第三,確立適合民族地區的養老模式和社會保障體系,在民族地區開展各種形式的針對老年人口的扶貧開發活動。

一方面,要發揮家庭養老為主的功能,貫徹“以家庭養老為主,與社會扶持相結合”的原則。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區城鎮,國家和企業要承擔養老責任,積極推進養老保險。在民族地區農村,推動社會保障法制建設,要積極探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計劃生育保險等,積極開展“關愛女孩行動”、“少生快富”扶貧工程等項目以及在民族地區開展各種形式的針對老年人口的扶貧開發活動。

第四,建立適合民族地區的農村和城市的老年服務體系,加強機構建設,搞好民族地區社區福利和社區服務,大力發展民族地區老年產業,開發利用“銀色人力資源”。

必須加大民族地區城市和老有所養,農村社區環境、醫療衛生、服務的投入和建設,搞好民族地區社區福利和社區服務,加強其硬件、軟件建設,使民族地區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同時應該大力發展民族地區老年產業,開發利用“銀色人力資源”,可以變人口壓力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也可以帶來經濟社會效益,滿足老年人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此外,弘揚少數民族傳統的孝文化,構筑符合民族地區老年人生存的社會倫理環境也是民族地區尤其是農村養老的現實選擇。

綜上所述,民族地區人口老齡化有其自身特點,而且發展迅速,已給或將給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面臨諸多問題,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同時,把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納入可持續發展戰略,并針對民族地區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從而為民族地區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造福子孫后代,建設和諧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時正中.青海高原的人口老齡化問題[J],西北人口,1994(4);

[2]、四川省人口普查辦公室編《四川省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3]、蔣彬.四川藏區城鎮化與文化變遷——以德格縣更慶鎮為個案[M],巴蜀書社,2005;

[4]、陳喜強.人口老齡化如何通過社會保障制度去影響廣西的經濟?[J],百家言,2002(11);

[5]、楊曉熙、劉平等.石河子地區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J],石河子大學學報,2004(12)。

[6]、貴州省黔東南州第五次人口普查辦公室《黔東南人口的現狀與未來》第82頁,巴蜀書社2004.

篇(5)

[關鍵詞]管理;組織;創新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管理創新和技術進步可以說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兩個基本動力源。隨著知識社會的到來,知識將成為核心和具有柔性特點的生產要素,而對知識的管理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和提高組織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對組織而言,知識和信息正在取代資本和能源成為最主要的資源,知識經濟迫切要求管理創新。適應此要求,近幾年來,一種新的企業管理理念——知識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正在國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斷完善。其中心內容便是通過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應變和創新能力。知識管理的實施在于建立激勵雇員參與知識共享的機制,設立知識總監,培養組織創新和集體創造力。總結和研究知識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經驗將有利于我國企業管理的創新,有利于引導我國企業步入知識經濟時代。

一、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知識管理?一個定義說:“知識管理是當企業面對日益增長著的非連續性的環境變化時,針對組織的適應性、組織的生存及組織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種迎合性措施。本質上,它嵌涵了組織的發展過程,并尋求將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對數據和信息的處理能力以及人的發明和創新能力這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筆者認為,知識管理雖然廣泛運用于企業管理的實踐,但作為具有一般管理的共同性質的公共管理同樣也面臨著知識管理的問題。對于公共部門而言,知識管理的目標與核心就是通過提高人的發明和創新能力來實現組織創新。

知識管理為組織實現顯性和隱性知識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徑。顯性知識易于整理和進行計算機存儲,而隱性知識是則難以掌握,它集中存儲在雇員的腦海里,是雇員所取得經驗的體現。知識型組織能夠對外部需求作出快速反應、明智地運用內部資源并預測外部環境的發展方向及其變化。雖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從根本上改變組織的發展方向和領導方式,但是其潛在回報是巨大的。要了解知識管理,首先要把它同信息管理區分開來。制定一個有效的信息管理戰略并不意味著實現了知識管理,這正如不能單純從一個組織的設備硬件層面來衡量其辦公自動化水平一樣。要想在知識經濟中求得生存,就必須把信息與信息、信息與人、信息與過程聯系起來,以進行大量創新。庫珀認為:“正是由于信息與人類認知能力的結合才導致了知識的產生。它是一個運用信息創造某種行為對象的過程。這正是知識管理的目標。”實行有效知識管理所要求的遠不止僅僅擁有合適的軟件系統和充分的培訓。它要求組織的領導層把集體知識共享和創新視為贏得競爭優勢的支柱。如果組織中的雇員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而隱瞞信息,如果組織里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常常是為了鼓勵保密而非信息公開共享,那么這將對組織構成巨大的挑戰。相比之下,知識管理要求雇員共同分享他們所擁有的知識,并且要求管理層對那些做到這一點的人予以鼓勵。許多成功的知識型組織都建立了對積極參與知識鏈的雇員進行獎勵的激勵機制。庫珀解釋說:“雇員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識,而是因為他們具有不斷創新和創造新的有用知識的能力。”以此觀點來分析現在某些獵頭公司的做法,他們追尋的目標往往是人才的固有能力,即“已經掌握的某些秘密知識”,而不看重其創新能力。這是一種短視行為。

任何組織要在知識經濟中求得生存,就必須把信息與信息、信息與人、信息與過程聯系起來,以進行大量創新。但決不能將知識管理簡單等同于信息管理。二者的關系體現在:信息管理是知識管理的基礎,知識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與發展。信息管理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它把信息作為資源從技術、組織、人力三種因素的結合中進行管理,則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的新事物。美國1979年《文書削減法》最先提出聯邦政府的信息管理問題,并在聯邦機構中設立政府信息主管。企業的信息管理則是在80年代以后發展起來的,并在企業首席執行官(CEO)之下增加了企業信息主管(CIO)的職位。其后,信息管理經歷了實物管理、技術管理、資源管理三個時期。按照美國學者馬夏德(D.A.Marchand)與霍頓(F.W.Horton)的劃分,信息管理的發展有五個階段:物的控制、自動化技術的管理、信息資源的管理、商業競爭分析與智能、知識的管理。由此可見,知識管理在歷史上曾被當作信息管理的一個階段。近年來,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和管理實踐的發展,知識管理逐漸從信息管理中獨立出來,從而形成一個嶄新的管理領域。此時,知識管理已有了不同于信息管理的內含和外延。可以說,知識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對人的管理。知識作為認知過程存在于信息的使用者身上,只有在人際交流的互動過程中才能創新。知識管理要求把信息與信息、信息與活動、信息與人連結起來,實現知識(包括顯性的和隱性的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和創新能力,以贏得競爭優勢。從信息管理到知識管理的轉化,是管理理論與實踐中“以人為本”的管理主線進一步體現。知識管理有助于信息處理能力與員工創新能力相互結合,進而增強企業或其他組織的應變能力和預見能力。發達國家的先進企業還在首席執行官與信息主管之間設立了知識主管(CKO)的新職位,并作了適當的分工,信息主管把工作重點放在技術和信息的開發利用上,知識主管則把工作重點放在推動創新和培育集體創造力上。

二、知識管理的目標是創新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推進。這一切都改變著社會、經濟和文化,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要充分估量未來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發展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響”。

在知識社會,創新對企業的重要性遠勝過原料與廠房。美國微軟公司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淘汰自己的產品”。1997年3月3日美國《財富》雜志定期評出美國最受推崇的企業,創新精神正是其評選標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這樣的背景下,知識管理的目標和任務就必然體現為提高組織的應變和創新能力。

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已有的知識要素與/或新的知識要素的新組合,它包括“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彼得·德魯克則將“創新”概念推廣到管理,提出“社會創新”概念,認為創新就是賦予資源以新的創造財富能力的行為。OECD1996年發表了《國家創新系統》(Nationalinnovationsystem)的文件強調指出了以往的創新都集中于投入—產出分析中,那是一種靜態的線型模型,而在當今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即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系統的平穩運作依賴于知識流的流動性(ThesmoothoperationofinnovationsystemsdependsonthefluidityofKnowledgeflows)。它強調“國家創新系統是政府、企業、大學、研究院所、中介機構等為了一系列共同的社會和經濟目標,通過建設性地相互作用而構成的機構網絡,其主要活動是啟發、引進、創造與擴散新技術,創新是這個系統變化和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創新主要體現為不同參與者和機構之間一系列復雜的相互作用過程,即知識的流動。知識流動的類型有:人力資源流;機構鏈;產業群;創新公司行為。知識管理正是要確保知識流動渠道的通暢。

知識管理、創新行為都不單純是一種技術過程,人文因素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創新總要依靠人的創造性和想像力。對于政府而言,要為創造良好的新環境發揮重要作用。企業要在競爭中獲勝,則必須不斷改變自己的戰略策略以適應迅速變化的外部環境。這一切都離不開知識管理,因為其實質就在于充分發揮人文因素的積極作用。

知識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和重要資源。在當今的許多行業例如金融服務、咨詢和計算機軟件等部門,知識正在作為創造價值的必要前提而發揮作用。然而許多企業并不善于管理知識。具體表現在:有的企業低估了產生和獲取知識的價值,失去或放棄己經擁有的知識產權,有的管理措施阻礙了知識的交流及共享,對已有知識的使用和二次開發的投入不足等。

不少企業在吃了不重視知識管理的苦頭之后,對知識創造價值的巨大潛力的認識逐步提高。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實施知識管理計劃,將知識列為一種資源納入管理體系。

以知識的視角,組織可被看成是一個對知識進行整合的機構。人類的全部生產力都離不開知識,機器只不過是知識的體現而已。因此,要真正實現知識管理,首先必須實現觀念的創新。即將傳統的工業管理觀轉變為現代的知識管理觀。

工業管理觀與知識管理觀的主要區別如下:

1、用知識的觀點看組織,就會把人們看作是收益的創造者,其首要任務是把知識轉化為無形的結構,而在工業時代的組織內,人們時常是被更為簡單的看作是生產成本和生產要素。2、在知識組織內部,學習的目的是創造新的資本和程序,而不僅僅是運用新的工具和技術。

3、在知識組織內部,生產流程是由觀念驅動,并且有時是混沌不明的,這與工業時代生產流程中嚴格的前后次序和機器驅動形成鮮明的對比。

4、工業時代的收益遞減規律讓位于知識遞增規律,工業組織中的規模經濟(economicsofscale)讓位于知識組織中的視界經濟(economicsofscope)。

5、管理的權力基礎取決于他們知識的相對水平,而不是他們在組織中的等級職位。信息流的傳遞是通過可以分享信息的網絡,而不是通過組織的等級機構。在現在的企業管理制度下,各部門都保有自己的知識并需要發展知識,但是并沒有一個合適的知識管理制度以及更高層次的協調機制,知識管理的內容日益復雜化和重要化,導致公司高層管理者產生了設立CKO職位的動機。為了搞好企業的知識管理,CKO應運而生。

CKO(ChiefKnowledgeOfficer),一般譯作“首席知識官”或“知識總監”,是企業專職負責提出、推進和協調各種知識管理計劃或方案的企業高級管理職位。其具體的職責包括:

1、創設知識管理的基本框架。知識管理要求CKO就知識(包括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等)的分類基于知識的工作體系、與知識密集型業務相關的管理過程保護知識和防止外溢等問題從組織機制和技術手段等方面提出相應對策。2、協調部門之間的知識管理,知識管理不是企業某個部門獨立行為所能控制的而只能通過企業整個部門之間的共同行為來協調控制。CKO對要獲得的知識知識的開發和保有方式尤其是知識的交流和共事等問題需要有清晰的理解和解決辦法。這項工作的基礎是信息技術。具體工作有建立知識目錄、開發知識共享的群件,或建設企業內部網,再造知識密集型管理過程等。

3、營造知識創新和交流的內部環境。CKO要在企業內部營造一個適合知識創新與交流的環境,如提供各種便利機會使得平時接觸不多、但是對某一方面有共同興趣的人們能夠通過會議、社團活動等方式相互溝通。相當多的知識是通過適當的、非正式的交流環境得到的,尤其是隱性知識,因此有CKO指出知識管理工作“20%是技術成分,80%是文化成分”。也就是說,CKO作為環境營造者的角色要比他們在技術方面的角色重要很多。

4、防止知識外溢。企業和其合作伙伴、中介機構、供應商以及客戶之間共享知識同樣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對企業競爭優勢也有重要影響。對于那些有知識資本形成意識的企業來說,防止知識外溢已成為一大問題。

西方企業高度重視知識管理工作獨立設置與“首席經營官”(COO)、“首席財務官”(CFO)等并列的“首席知識官”(CKO),這足以證明西方企業對于知識管理的高度重視,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技術創新是企業前進的不竭動力。國有企業在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要始終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高度重視對知識的開發和利用,注意發展并保護好自主知識產權,把經濟增長的方式真正轉移到領先科學技術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三、知識管理的兩種策略

MortenT.Hansen等人提出了知識管理的兩種策略,即法典編輯策略和人格化策略。所謂編輯策略是指知識與知識開發者的剝離,以達到知識獨立于特定的個體或組織的目的;而后知識再經仔細地提取進而匯編成法典關存儲于數據庫中,以供人們隨時反復調用的策略。Ernst&Young公司企業知識中心的主任拉爾夫·普勒曾如此描述法典編輯策略:在剔除掉客戶敏感信息后,通過將文檔中零碎的關鍵知識,如面談指導、工作日程和市場劃分分析等加以匯總并儲存在電子知識庫中從而創造出“知識客體”。這種方法使許多人可以搜尋和提取經過編輯的知識,而無需與最初的開發者接觸。這就開辟了知識的反復使用,促進了企業的成長。

人格化策略指知識與其開發者緊密地聯貫在一起,知識主要通過直接的面對面的接觸來進行共享。計算機在這類組織中的目的是幫助人們更好地溝通知識,而不是儲存。采用人格化策略的Bain公司、波士頓咨詢集團和麥肯錫公司致力于個體間的對話,而不是數據庫中的知識客體。在這些公司中,知識并未被編成法典、知識是在運用頭腦風暴法的研討會中和一對一的交談中發生轉移的。為了使這一策略行之有效,象Bain這樣的公司都重金注資于建立人員網絡系統。知識不僅僅通過面對面的方式,還通過電話、電子郵件和視頻會議等形式進行共享。

遵循法典編輯策略的公司依賴的是“反復使用的經濟學”。一旦知識資產,如軟件編碼或手冊開發出來,且每次使用時又無需大的修改的話,就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反復多次地使用。

與此相反,人格化的策略依賴的是“知識經濟學”的邏輯。戰略咨詢公司向客戶提供的建議是那些豐富的、難以言表的知識。共享深層次知識的活動是極花時間的、昂貴的和緩慢的,而且不能夠被系統化,因而效率較低。

若想正確地選擇知識管理策略,主管或經理必須先回答如下問題:(1)為什么客戶會購買本公司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向競爭者購買?(2)客戶期望從本公司得到什么利益?(3)蘊藏于本公司的知識如何能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在明確了這些問題之后,應進一步考慮如下問題:1.公司提供的是標準化的產品還是用戶化的產品?如果是前者,那么主導知識管理策略就應是法典編輯策略;如果是后者,則人格化策略更為有效。

2.公司擁有的是成熟的還是新穎的產品?如果企業的策略是基于成熟的產品,那么企業將從反復使用的模型中獲得豐厚的回報,例如微軟的產品;反之,如何擁有的是新穎的產品,則對知識進行管理時應以人格化策略為主。

3.公司的員工在解決問題時依賴的是明確的還是難以言表的知識?明確的知識是可以被編輯的,如簡單地軟件代碼和市場數據。當公司的員工依靠明確的知識去完成工作時,人-文檔的方法最有意義;而難于言表的知識由于很難以書面形式表達出來,是通過個體經驗獲得的,包括科學知識經驗,操作性的“Know-How”(知識如何),對行業的洞察力,商業判斷和技術經驗等。對此,采用人格化策略是明智的選擇。

4.兩種知識管理策略的共存。由于企業開發多元化經營和知識的商品化,知識管理策略的選擇有時變得十分復雜。兩種策略共存的前提,是采用不同策略的單位彼此獨立運作。例如,在通用汽車公司,小轎車部與財務部沒多大關系,因此不同的模型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單位中。但如果是高度一體化的企業,則需選擇一種作為主導策略,以另一種作為輔助。至于何者為主,何者為輔則取決于公司為客戶提供服務的方式、企業的經濟狀況及企業所雇傭的人。正如一些咨詢公司所發現的:強化錯誤的策略或試圖同時使用兩種策略,將會迅速地損害本企業;80/20法則是實際決定主輔關系的一個有益參考。

知識管理兩種策略的差異如下表:

人格化策略

競爭性策略

通過反復使用已編成法典的知識來提供高質量的、可靠的和快速的信息系統實施

通過溝通不同專家關于高水平策略問題的知識經驗來提供創造性的、經過嚴密分析的建議

經濟模型

1.反復使用的經濟學

2.在知識資本上進行一次性投資,而后多次反復使用

3.使用高助手/合伙人比率的大型團體

4.集中注意力于產生較大的整體收入

1.專家經濟學

2.為針對用戶的獨特問題而擬定的高度用戶化的解決方案收取高額費用

3.使用低助手/合伙人比率的小團隊

4、集中注意力于維持較高的利潤率

知識管理

策略

1.人-文檔

2.開發可以編輯、存儲、傳播和允許知識反復使用的電子文檔系統

1.人-人

2.開發連接人們的網絡系統以便共享難以言表的知識

信息技術

在信息技術上進行大規模的投資,旨在通過可以反復使用的、已編成法典的知識來將人們連接起來

在信息技術上進行適度規模的投資,旨在促進難以言表知識的交流與商談

人力資源

1.雇傭那些能較好地適應知識反復使用和方案實施的新科大學畢業生

2.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計算機進行遠程培訓

3.獎勵那些使用文檔數據庫和為文檔數據庫做貢獻的人

1.雇傭喜歡問題解決和能忍受模糊性的工商管理碩士

2.通過一對一的指導方式進行人員培訓

3.獎勵那些與他人直接共享知識的人

范例

1.安德森咨詢公司

2.Ernst&Young公司

3.德爾公司

·麥肯錫公司

·Bain公司

·惠普公司

[參考文獻]

[1]卷首語.與“狼”共舞管理制勝[J].管理科學,2000,(4):1-1.

[2]維高.知識的革命[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8.209-215.

[3]躍清.知識資本的測量與管理[EB/OL].www.chinajournal.net.cn/

indexqkw.htm,2000-6-18.

[4]魏蜀明.CKO:知識管理拍岸來[N].中國企業報,2000-06-13(3).

[5]楊杰.知識管理的策略[J].IT經理世界,2000,(2):48-50.

篇(6)

就目前來講,社會經濟形勢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新的社會格局下,經濟逐步向全球化邁進,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經濟貿易越來越密切,在此基礎上,民商法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滿足社會經濟的需求,各項法律法規必須要進行不斷的健全和完善,以便提高立法質量。從《合同法》、《知識產權法》以及《物權法》等一系列民商法在進行不斷修改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尋找出社會經濟中民商法的變化與發展。

一、社會經濟發展對民商法在價值體系上的發展與變化

經濟的發展速度是如此之快,給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生產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而使的社會中各種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由此,民商法的價值和意義逐漸得以詮釋,其作用越來越明顯。

與此同時,社會在發展,經濟在進步,民商法也得到了不斷的優化,以便更加有效的解決社會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新問題和新沖突,進而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對民商法產生了諸多影響,具體情況如下:

(一)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有關民商法價值的影響

對于社會經濟來講,在發展的過程中對民商法的價值產生的嚴重的影響,科學有效地經濟發展離不開安全的生產和效益的提高。對于傳統的民商法范疇來講,它的安全價值主要體現在從屬性地位,在社會經濟中,民商法在不斷的演變和調整,在安全價值上產生了較大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經濟過程中信用安全、信息安全、交付安全過程中。一般情況下,信息安全對交易產生不了多大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在現金交易過程中,根本不存在什么信息安全問題,對于非同時交易而言,通過貨幣的形式進行面對面交易更具有安全性。在傳統交易過程中出現的欺詐性問題,當事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途徑可以通過預期違約,還可以通過不安抗辯權等不同的形式進行。對于傳統交易來講,不僅僅是交易安全得到了保障,而且信用安全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其原因為,在傳統的交易過程中,對于雙方來講,都有一定的了解基礎,所以,在信用上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

由此可知,對于傳統的民商法調整來講,其安全價值并沒有成為重要調整對象。對于網絡技術虛擬環境中,必須通過信息的傳遞方可實現交流價值,因此,信息的安全程度就取決于網絡的安全性能,在網絡不斷開放的過程中,各種虛擬技術的不斷加入,給網絡帶來了諸多不安全因素。在網絡技術和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民商法在調整的過程中,對于安全的要求逐漸提高,所以,安全性在民法中的基礎性價值地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

(二)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有關民商法價值體系的調整和構建

對于民商法價值體系來講,一般包括平等、效益、自由、公平和安全等一系列內容,對于民商法來講,其制定與調整的根本目的就為自由;對于平等來講,不是單純的體現在目標意義上,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工具性價值更為顯著;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平等的意義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安全來講,其在民商法體系中具有一定的基礎性價值,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安全的價值也就越來越重要;對于效益來講,它同樣屬于基礎性價值范疇,在價值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對于傳統的民商法來講,其安全和效益在價值體系中的實現和發揮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安全和效益在價值體系中實現和發揮的矛盾得以平衡,進而促進了兩者科學平衡的發展。

二、社會經濟發展對民商法在基本原則上的發展與變化

在社會和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民商法的基本原則也發生的相應的變化,其變化的過程主要體現在安全價值和效益矯正越來越顯著。

(一)在意思自治原則方面的變化和發展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民商法的意思自治原則有所變化,與以往相比,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民商法其范圍不但得到了擴大,在內容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充實,以便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滿足時代需求。特別是在高速發展的網絡環境中,對于發生的民商事行為,當事人可以根據意思自治原則,按照自身的意愿來實現相應的行為,如此以來,充分展現了意思自治原則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

(二)在平等中立原則方面的變化和發展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所謂民商法的平等中立原則就是在這個信息時代,民商法要求在交易的過程中,每一個主體在參與民商事行為中需要對有關條件要保持相應的中立,絕不能出現偏愛現象,更不能出現維護行為,無論是在相關技術方面,還是在有關交易平臺上,都要保持絕對的中立。對于平等中立原則來講,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經濟全球化和技術全球化的綜合性產物。下面我們就以電子商務法為例,簡單說明一下平等中立所表現的幾方面的內容:其一,在技術方面的平等。其平等主要體現在加密上,無論什么樣的密鑰和加密方法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從而避免了各種歧視問題的發生。其二,在交易介質上的平等。這種平等主要表現在通信上,無論是有線傳播,還是無線傳導等,都是平等對待。其三,在實施上的平等,對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經濟發展來講,不能單純依靠電子商務法的實施來維護經濟的發展,還要平等對待其它民商法的實施;與此同時,在民商法實施的過程中,無論是我國電子商務,還是國際電子商務都要平等的對待,不能出現任何偏愛行為。其四,在保護上的平等。對于電子商務法來講,無論是對營者,還是對消費者,都要采取必要平等的保護。

(三)在安全原則方面的變化和發展

對于安全原則來講,它是全部民商事行為中將安全設置為最基礎的立法體現,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對安全的各種要求。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安全原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在理解上,還是在范疇上都展現的更加深刻和廣闊。對于民商法來講,安全原則不是單純的實施目的,而是在民商法制定過程中的基本原則。當今社會是經濟和信息同步發展的時代,高速快捷的發展必須要以安全為基礎方可實現,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安全問題最為重要。對于安全原則來講,其內涵主要表現在如下兩類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其一,對于網絡來講,在物理設置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安全隱患,信息很容易被泄露或丟失;其二,在一些惡意散發病毒的攻擊或非法侵入下,已經存儲過的信息或者正在傳播的信息都會無原無故的被修改。鑒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在新形勢下立法過程中,網絡物理安全問題不可忽視,應不斷加強設置,以便網絡物理安全的實現。

(四)在效益原則方面的變化和發展

我們都知道,立法和實施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社會的公平和公正,在一定程度上,法律是一種上層建筑,必然會受到相應的經濟基礎影響,進而展現出不同階段不同統治者的利益訴求。對于我國來講,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主人便是廣大的勞動人民,那么,在制定各項法律的過程中,首先考慮到的便是廣大人民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人民的權利保護和價值的體現。就目前來講,經濟的發展速度是如此之快,民商法從效益視角出發,必然要求民商事活動中經濟效益的提高,進而有效的促進社會經濟建設,真正體現出民商法在社會高速發展過程中的整體效益和價值觀念。

三、社會經濟發展對民商法在范疇和制度上的發展與變化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必然會促使民商法的改變,以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以便民商法科學有效的解決,經濟快速發展條件下所產生的新問題新沖突。對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來講,它所影響的不僅僅體現在價值體系和基本原則上,它對民商法的范疇和制度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社會經濟發展中對傳統民商事在權利范圍內進行了一定的拓展

對于民商事法律體系來講,在一般情況下主要體現在社會生活內容和法律事實所展現的基礎條件。社會在發展,促使民商事法律體系范圍不斷的拓展:首先,體現在信息庫的專用權上。當前社會不僅是一個經濟化時代,更是一個信息化時代,所以,信息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民商事活動的主要內容,就目前來講,絕大多數的民商事活動主要表現在信息的提供和開發上。所以,在民商事立法過程中,要不斷加強賦予在信息庫開發和投資的主體一定范圍內的民商事權利,以便有效保護他們的勞動成果,進而提高他們在這方面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從而促進了信息專用權的盡美盡善。其次,體現在網絡用戶對信息數據的控制權上,在此方面主要體現在作品和網絡信息上,例如錄音、錄像等一系列方面。在進行立法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對作品和網絡信息的有效保護,進而加強權利人行使和保護自身的民商事權利。

(二)社會經濟發展中對傳統民商法調整對象進行了有效擴大

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民商法與以往相比在調整對象上進行了不斷的擴大,特別是在網絡發展過程中,建立的許多新信息關系,都陸續被納入到民商法調整范圍內。對于網絡來講,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如此以來,為信息的有效交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互聯網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信息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發生了很大改善,信息價值得到了不斷的升華,進而上升為具有現實意義的主體。在此基礎上,信息自身就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因此,在民商法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所以,在民商法立法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對信息的重視程度,以便民商法更好的調解社會新生關系。

篇(7)

[關鍵詞] 奧運會 經濟發展 關聯分析

一、奧運經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奧運經濟是舉辦城市在籌備和舉辦奧運會期間,以及奧運會后的一段時期內,利用奧運會創造的商機,借勢發展本地區經濟的一系列活動。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直接為舉辦奧運會產生的經濟活動,如比賽場館、相關設施的投資及投資拉動等;二是圍繞開發奧運會資源進行的經濟活動,如奧運會市場開發等;三是主辦城市借奧運會契機,發展區域經濟、加快城市建設的各種經濟活動。從本質上看,奧運經濟是由注意力資源的相對集中給舉辦城市和國家帶來的一種階段性加速發展的經濟現象。如果這種注意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和開發,將對舉辦城市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使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水平適當超前。如韓國借1988年漢城奧運會良機,推動經濟超速發展,1981年至1988年經濟增長速度年均達到12.496,1985年至199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實現了從發展中國家向新興工業國家的轉變,國際形象得到明顯改善,國際地位獲得很大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二、北京奧運會關聯產業的促進效應

奧運經濟促進關聯產業發展,來源于奧運經濟的傳導效應,奧運經濟的傳導效應定義為因舉辦奧運會引發的關聯產業、地區經濟發展的結果。奧運經濟的傳導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是產業間傳導;二是區域間傳導。

產業間傳導是指將奧運經濟中的體育產業作為一個中間產業引發關聯產業發展的過程,根據著名的產業經濟學家瓦西里?里昂惕夫所創立的產業部門關聯數學模型可以對此進行量化分析。奧運經濟中產業間傳導路徑分析起點是產業關聯,是將奧運體育產業作為投入品和產出品為連接紐帶的技術經濟聯系。

區域間傳導是指奧運經濟從舉辦地到國內其他地區或國外發展的過程。區域間傳導路徑比較復雜,除與區域資源優勢有關外,還與區域內部的產業結構有很大關系。

奧運會舉辦地的擴散效應,法國經濟學家佩魯提出的發展極理論認為:增長的勢頭往往集中在某些主導部門和有創新能力的行業,這些部門和行業往往集中在大城市中心,這些中心就成為發展極。發展極對廣大周圍地區有一種輻射擴散效應。憑借這種輻射擴散效應,發展極成為一個地區的生產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交通運輸中心、信息中心。向心力的作用使得主導部門和有創新能力的行業四周聚集著日益增多的其他相關部門、行業和輔廠商。其增長勢頭又把技術、資金、組織,信息等生產要素向周圍地區擴散,帶動周圍地區的發展。隨著積聚效應的增大,該區域的經濟成本轉而回升,經濟的進步和發展不可能在地區內的所有城市同時出現,從而又產生經濟活動向其他地區轉移的“擴散效應”。成為發展極的城市應該向其他城市積極地進行擴散效應,使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對另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產生有利地影響,這對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是提高整個區域經濟實力的關鍵。

奧運會與大推進理論,著名的發展經濟學家羅森斯坦?羅丹提出的大推進理論認為:如果投資是一點一點、孤立分散地進行,它對經濟增長難以產生有效的影響,只有在投資達到一定的規模,采用大推進的方式,持續增長的目標才能實現,就是說,資金的積累必須達到足夠的規模。交通、通訊、電力、供水等城市基礎設施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而且配套才能發揮作用,這要求投資要達到一定規模才能同時建成這些基礎設施。如果對舉辦奧運會的投資是一點一點、孤立分散地進行,它對舉辦城市經濟增長難以產生有效的影響,只有在投資達到一定的規模,采用大推進的方式,持續增長的目標才能實現。由于奧運會的規模相當巨大,因此為滿足舉辦奧運會在城市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等公用事業方面的投資也會非常巨大,達到相當的規模,只有政府進行大量投入,再加上一定數量的民間投資才有可能實現。利用舉辦奧運會的契機使舉辦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化建設上一個臺階,對奧運會舉辦國家和舉辦城市的經濟發展應該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奧運會舉辦城市基礎設施條件較好,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市政建設方面的投資,那么,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產生的經濟影響就會比通常認為的要小,這是因為奧運會的組織支出和工程的直接支出與工程的間接支出的數量相比要小很多,而投入的少,產出也自然要少。

三、北京奧運區域經濟發展對策

一是建立和完善市場,強化中心―邊緣關系。以奧運會經濟為推動力,加速建立和完善市場,即有益于奧運會的舉辦,也有益于首都經濟圈的經濟發展。首都經濟圈的核心區域北京、天津地區在經濟上的互補性很強,但經濟協作水平不高,這是制約首都經濟圈發展的最大因素之一。因此,首都經濟圈內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的區域關系,即以市場為紐帶的中心―邊緣關系是當務之急。都市經濟圈的形成,是市場化和城市化的結果。對北京而言,開放市場以吸引各類資源向城市中心集中,是持續發展的保證。作為中心城市,同時作為一個巨大的市場,北京有著極強的消費能力,同時自己又無法滿足,為了本身的發展,也為了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北京必須借助奧運會經濟效應加大開放市場的力度,首先要充分發揮市場在區域利益調節中的主導作用,聯手共建首都經濟圈的區域性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體系,倡導各區域彼此間市場的相互開放,為區內外經營者提供平等競爭的經營環境,給予周邊地區平等參與奧運會經濟及其他經濟發展的競爭機會。然后要以市場來帶動周邊地區的產業發展,從而帶動整個首都經濟圈的經濟發展。完善首都經濟圈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航空、遠洋運輸、內河航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相互配套、高效暢通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加快區域信息網絡體系建設,實現區域信息資源共享,合力打造“數字首都”。推進區域信用環境建設實現區域社會信用數據庫聯網,共同創建“誠信首都”。加強區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合作,聯合開展水環境整治、大氣污染控制及固體廢棄物末端處置設施建設,聯合實施首都經濟圈近岸海域環境整治及生態修復工程,協同打造“綠色首都”,完善區域生態城市網絡體系。

二是以北京奧運會為主線,在鼓勵區域之間的分工與合作的前提下,以各地區現有的經濟結構為基礎,從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出發,以區域為單位建立自己的優勢主導產業群。實踐表明,區域之間的比較優勢主要體現為在價值鏈某一特定環節上的優勢,通過建立跨區域產業鏈,帶動相互關聯的上下游產品開發,形成相關產品配套協作網絡,有助于依靠網絡競爭優勢,強化區域發展的協同效應,提升整個區域的產業競爭力。首都經濟圈必須開始重視區域產業鏈建設,如北京展為奧運會服務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旅游服務業為中心,帶動現代制造業、都市農業的發展;天津以服務奧運會信息通訊和游客觀光為主的現代IT制造業和旅游業為主導,促進高科技產業和旅游業、商業等城市服務業的振興;唐山等其他城市也相應的以奧運會為契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建立新的主導產業或支柱產業,與北京、天津一道形成完整的、具有良好合作關系的首都經濟圈的核心地域,形成完整的IT高科技產業鏈、旅游產業鏈、商貿購銷產業鏈、文化休閑產業鏈、住宅產業鏈、診療服務產業鏈、農業產業鏈等鏈型經濟,促進產業鏈接和結構優化共同帶動首都經濟圈外圈的發展。

總之,奧運經濟與社會經濟發展有很大的關聯,從空間范圍看,北京奧運對經濟最直接的影響在北京;從時間維度上看,奧運經濟影響在12年左右,奧運對經濟的影響短期主要是影響總需求,長期主要是影響生產技術,勞動力素質,基礎設施和經濟體制,從而影響總供給和生產能力;從經濟層面上看,奧運的經濟影響包括對實物經濟層的影響和貨幣經濟層面的影響;從產業結構上看,奧運經濟影響最大的是二、三產業。因此,奧運對社會經濟影響既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北京奧運將對首都和我國經濟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江藍生等:2001年~2002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2

[2]葉裕民:中國區域開發論[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裸奶100%无遮挡免费网站| 国产亚洲综合aa系列|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国产毛片毛多水多的特级毛片| 天天爽夜夜爱| 少妇愉情理伦片高潮日本 |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欧美熟妇free性xxxx| 中文字幕av免费专区| 无码区国产区在线播放|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华人黄网站大全| 中文字幕理伦午夜福利片|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韩国| 污污污污污污www网站免费| 国产 | 久你欧洲野花视频欧洲1|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欧美| 久久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资源网最新版在线| 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男女啪啪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日本japanese少妇高清|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欧美人牲交| 免费女上男下xx00xx00视频| 女厕厕露p撒尿八个少妇| а天堂中文最新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