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8:21: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德育教育的反思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關鍵詞:中小學;德育;反思;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2-022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46
當代中小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不斷發(fā)揮作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還在規(guī)范著學生的行為習慣,使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身心和飽滿的學習激情。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后備力量。因此,對中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既關系到學生個人成長,也關系到祖國和民族的發(fā)展。而中小學生正處于個性形成和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他們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所以教師必須要發(fā)揮引導作用,積極完善德育教育內容,培養(yǎng)學生辨別善惡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目前的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限制了德育工作的效果,需要引起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促進中小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德育觀,成為了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根據(jù)德育教育方面的教學經(jīng)驗及反思,提出有效的德育教育策略,以提高學校德育教育水平。
一、 當前中小學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
(一) 德育與各學科銜接不緊密,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德育教育應該是滲透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的啟迪。但是,當前的中小學德育教育卻并非如此,許多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只關注自己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對學生的德育滲透,使德育工作進展緩慢,無法發(fā)揮德育教育的真正作用,導致德育缺乏完整性。甚至有的教師把自己的情緒帶入到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發(fā)號施令,不顧學生的感受,使學生構建的道德底線瞬間被沖破,從而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影響,也使德育工作流于形式。要想切實改變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教師必須首先轉變觀念,能夠給德育教育留出時間和空間。
(二) 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有效的規(guī)定
從目前的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進展情況分析,教師和學生都存在對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的現(xiàn)象,這也是導致德育教育受挫的主要原因。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一些教師錯誤地認為德育是可有可無的,完全靠學生自己的約束能力,即使教師苦口婆心地教導,也不見得能夠發(fā)揮作用,這樣錯誤的想法使德育陷入僵局。同時,有些學生不重視德育,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文化課的學習上,認為只有取得好成績才是最重要的,自己的思想是沒有問題的,因此就形成了“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中小學校在開展德育工作上缺乏有效的規(guī)定和指導方案,使德育工作完全被扭曲,遠遠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 德育方式不科學,只注重對學生的嚴格管理
目前,很多中小學校的德育工作都是在集體活動中進行的,因為這樣便于教師管理和總結,也容易讓領導和家長看到德育的效果,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給學生帶來的只是表面的現(xiàn)象,無法真正引導學生掌握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無法在實際生活中正確地指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真正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師的監(jiān)督和檢查,需要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也需要教師的情感感化。現(xiàn)在有一些學校依舊認為德育就是嚴格管理學生,約束學生的行為,限制學生的個性,阻礙學生的發(fā)展,這樣不但沒有發(fā)揮作用,還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中小學生需要有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才會在學習和生活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二、 提高中小學德育教育水平的策略
(一) 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為德育營造良好的氛圍
校園文化是學校具有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是學校發(fā)展的重要指標,是一所學校“活的靈魂”。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集體意識,讓校園文化感染學生,從而促進學生行為健康地發(fā)展。中小學生的可塑性強,學校可以在教室、教學樓、校園等醒目的位置張貼名人名言或者道德故事等,以此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可以在學校的食堂里擺放珍惜糧食和節(jié)約用水的警示牌,告誡學生要從自身做起,珍惜身邊的資源;還可以在學校的草坪上做出禁止踐踏的提示,這樣學生就會逐漸地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由此可見,德育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校園文化建設為德育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加強德育與各學科的聯(lián)系,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德育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不斷完善德育教育理念,加強德育與各學科的聯(lián)系,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德育教育,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比如在語文課堂,教師可以用“孔融讓梨”“鐵杵磨針”等故事教育學生重視中華傳統(tǒng)美德,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在音樂課堂,教師可以通過音樂節(jié)奏和音符等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讓學生學會團結友愛、尊重師長。在體育課堂,教師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方式,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同時,在德育教育上還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將德育情況記入學生的個人檔案,用心呵護每一名學生,不放過每一名德育上的“差生”。
(三)改變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觀念,鼓勵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
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離不開實踐活動,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方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不利于中小學生的成長。在新時期,教師要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鼓勵中小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將德育與活動相結合,寓教于樂。比如,在國慶節(jié)、建軍節(jié)等重要紀念日,教師可以組織中小學生到紀念館或者博物館參觀學習,讓學生親身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跡和不屈的精神。還可以號召學生到敬老院去幫忙打掃衛(wèi)生,不僅能夠感受到勞動的樂趣,還讓學生學會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通過多種課外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利于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為學生走入社會鋪平道路。
三、 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和探索,增強德育的實效性,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做出調整,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動搖,將德育教育滲透于各學科教學中,通過組織各種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規(guī)范學生的道德行為,使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一、當前德育教育實施中所存在的不足
結合筆者的工作體會,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認識其中的不足:
(一)當前德育教育的知識營養(yǎng)較少
毫無疑問,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和各職能部門構成了德育教育的主體。從目前的教育開展情況來看,其仍表現(xiàn)為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和對儀式性活動開設,這種模式盡管能夠在校園文化氛圍下來感染學生,但卻難以在知識層面細化學生在某一具體方面的德育教育需要。初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發(fā)育時期,使他們形成先入為主的價值判斷能力,將有助于他們未來在認識社會和周邊事物時,形成合理的價值取向和健康心理。
(二)當前德育教育的我向思維顯著
針對初中學生德育教育的開展,需要嚴格遵循上級所下發(fā)的德育教育大綱。但在具體繪制大綱內容時,則需要在校本原則下來實施。正因如此,當前在實施德育教育時,教育主體時常存在著“我向思維”習慣,這種思維習慣便將學生置于“客體”地位,而未能充分考慮他們的接受偏好和認知能力。可見,在我向思維下來實施德育教育,就存在著使德育教育陷入形式化的危險。
二、初中英語教學在德育教育中的職能分析
針對傳統(tǒng)德育教育所存在的不足,初中英語教學的職能可分析如下:
(一)延伸了德育教育的實施范圍
初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叛逆期,所以在對其實施德育教育時應注重循序漸進和潛移默化。初中英語教學通過引入中西文化比較內容,便能在支撐課堂教學的同時,不知不覺的促使學生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興趣,并在開放的心胸下來審視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各自的比較優(yōu)勢,并將注意力放置在重視對中國文化的習得上來。從中不難知曉,隨著初中德育教育實施范圍的延伸,又能端正學生對于歷史、思想品德、地理等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
(二)細化了德育教育的目標指向
筆者在上文中已經(jīng)指出,傳統(tǒng)德育教育突出對學生的世界觀實施教育,這就難免使得傳統(tǒng)德育教育被意識形態(tài)化和空泛化。而初中英語教學緊扣中西文化比較,通過堅定中國文化的立場來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這就使德育教育的目標更加細化和具體化,也就更加接地氣。同樣,其它人文學科的教學也能產(chǎn)生這樣的職能優(yōu)勢。
三、實施德育教育的策略
根據(jù)以上所述,實施德育教育的策略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構建:
(一)合理選擇中西文化比較的內容
中西文化能夠比較的內容十分豐富,從社會人文素材入手需要考慮與初中學生的?J知能力相匹配,也需要做到與課堂教學需要向適應。筆者在教學中選擇了中西茶文化比較作為內容,并將其放置在中西社會文化大環(huán)境下來進行闡述,這樣就使得豐富的信息量能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又能使教師授課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做到游刃有余。另外,在引入中西茶文化比較時,還給學生區(qū)分了“茶”的不同英文單詞,并指出其中的內涵存在著顯著差異。
(二)歷史視角下闡述中西文化關系
在進行中西茶文化比較時,筆者基于歷史視角從古代絲綢之路談起,突出了我國茶葉制品在古代通過波斯商人之手傳遞給歐洲貴族的歷史邏輯。與此同時,筆者還強調了中國茶文化對西方茶文化的影響,以及西方茶文化植根于他們的本土社會而自發(fā)演化的過程。這樣一來,就促使學生能在歷史視角下增強對中國茶文化的崇尚之情,而在豐富自己英語文化知識的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文化自信的潛意識。當然,實現(xiàn)這一點還需要依賴最后的教學總結環(huán)節(jié)。
(三)巧用評價性用語引導學生反思
在教學總結環(huán)節(jié),筆者應用評價性用語,以啟發(fā)性語言來引導學生對中西文化進行重新審視,從中來促使學生反思自己過去對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誤解。同時,筆者根據(jù)教學內容又選擇了一些可以作為中西文化比較的內容,如家庭文化。為此,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在課后通過上網(wǎng)和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對中國和美國的家庭文化進行比較,從中來深刻認識到中國家庭文化對“孝道”的重視。
【關鍵字】高中 班主任 德育工作 低效性 成因 應對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178-02
德育能有效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品德,而高中班主任與學生聯(lián)系密切,從而擔負著學生德育的重要責任。班主任在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扮演著組織者以及領導者的角色,學生接受教師的教育,也是德育的對象,對整體的德育發(fā)展過程而言,學生既是德育的客體,也是德育的主體。
高中學校教育中的教育者主要是高中班主任,接受教育者是學生。在當前教育形勢下,高中圍繞高考升學率競爭逐漸激烈。高中班主任一方面幫助學生順利考入大學,另一方面通過教師的教學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德育影響下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積極的心態(tài)。由于各方面的影響,高中德育工作往往不受到相應的重視,從而造成了高中德育工作低效的現(xiàn)狀。
一、高中德育工作低效成因
1.高中班主任德育目標模糊
德育應通過德育活動,從而對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發(fā)展上所應達到的要求,也是德育活動應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結果的質量標準。高中班主任開展的德育工作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究其原因,高中德育目標模糊。高中班主任的德育目標應參照學校德育工作計劃,而部分學校的德育計劃本身空洞,為班主任實際德育目標的制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雖然學校整體的德育目標清晰,但班主任的德育目標模糊,德育工作也難以落到實處。
2.高中德育內容陳舊落后
德育內容是指用來形成學生品德的社會思想的政治準則和法紀道德規(guī)范的綜合,我國中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包括: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自覺紀律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等,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可選擇以相應主體的、具有時代性和現(xiàn)代感的德育內容。高中班主任在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中,還喜歡利用傳統(tǒng)的題材故事教育學生,傳統(tǒng)故事聽的次數(shù)多了,學生會產(chǎn)生不解甚至反感情緒,德育工作難以起到應有的效果。部分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將考上大學作為學生的唯一理想,學生不自覺感到了學習的壓力,進而喪失學習心情。部分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中,并未結合學生發(fā)展的實際狀況,從而未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德育教育,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德育方法未考慮班主任自身因素
德育方式是在德育過程中所采用的班主任以及學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包括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施方式以及學生受教育的方式。常用的德育方法包括:說理教育法、榜樣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實際鍛煉法、品德修養(yǎng)指導法、品德評價法等。班主任在選擇德育方法時,應綜合考慮德育的真實有效性,班主任的言行將對學生的思想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班主任的言行不一將直接導致學生言行不一,并且將給學生帶來傷害。
4.德育教育的方式不恰當,缺乏交流
實際中,班主任和學生的交流方法就是德育教育方式的綜合。而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就是學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修正學生品行的重要過程。班主任是這個過程的領導者,起到領頭和模范的作用,師生之間進行合理的交流能夠促進師生友誼的增長。班主任除了運用說服教育法講授德育外,還以身示范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在學生服從管理的情況下,自主陶冶品德修養(yǎng),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若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就會導致學生容易產(chǎn)生表面聽從,心里反感的狀態(tài),從而激化師生之間的矛盾,班主任的信譽度也會因此下降。這就阻礙了班主任順利進行德育教育工作,增加了工作的難度,也影響了學生對德育教育的看法和觀念,并在心靈上給學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傷。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應對措施
1.制定具體可實施的德育目標
高中班主任應根據(jù)班級學生實際制定具體可實施的德育目標,從而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奠定有效的基礎。班主任應依據(j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為德育工作開展的觀念,充分重視高中學生的德育工作,讓學生先成人后成才。班主任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狀況,以學生為本,制定不同年級階段的不同德育目標,從而為德育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針對高中不同年級學生的德育特點,制定不同層次的德育目標,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
2.選擇適應時展的德育內容
針對高中德育內容的落后陳舊特點,高中教師應通過篩選時代感較強、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從而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教師還可通過開展社會實踐,在具體的實踐中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加上教師適時的引導,從而在實踐中親身感悟自身修養(yǎng)和品德的重要性,以新型的德育形式開展高中學生的德育工作。從而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高中學生學習任務較重,緊張的學習致使學生壓力大,從而在學生的發(fā)展過程中,可通過多種形式實現(xiàn)對學生的德育,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培養(yǎng)。
3.德育過程中班主任的榜樣意識
在高中德育過程中,高中班主任應以身作則,為學生品德和素質的提高樹立良好的榜樣。在選擇合適的德育方法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自身對學生的影響。班主任可通過換位思考,將自己看作班級中的一員,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從而達到較好的德育效果。
4.正確運用德育方法,促進師生的互動
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能夠提高學生的德育教育,班主任給學生講授相關的德育知識前,先要反思自身的思想和行為,依據(jù)教師的標準檢驗自身的心理和道德素質并糾正存在的不恰當行為。班主任要以自身優(yōu)良的道德品格和崇高的品質影響和教育學生的思想與行為,使其從內心學習德育教育,規(guī)范和糾正自身的不足,增強對德育教育的興趣,提高德育學習的能力。還要主動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做到相互欣賞、感染、監(jiān)督和促進,同時提出存在的不足。班主任要主動與學生溝通,促進師生的交流,增強師生的感情,始終把學生放在德育工作的主體地位,嚴格要求學生朝正確的方向學習和發(fā)展,從而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
參考文獻:
[1]史立峰.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及其對策[J].知識窗(教師版), 2009,(08).
[2]劉光恒.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J].科技信息, 2008,(28).
關鍵詞: 價值澄清理論 中職 德育教學 應用
一、價值澄清理論簡述
價值澄清理論(Values Clarification)最早是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于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出現(xiàn),到60年代逐漸成為一個德育流派。美國人本主義教育中心主任基爾申?鮑姆(Kirschen Baum)就是該流派的代表人物。價值澄清理論更強調過程,它主張怎樣獲得觀念要比獲得怎樣的觀念重要,并指出該理論的目標并不是讓學生去認同或接受所謂的正確的價值觀念,而是讓學生能夠對自身價值觀進行充分澄清。這樣才能夠讓處于不同環(huán)境的學生獲得適合他們自身的價值觀,同時能夠引導他們去適應變化的世界,并根據(jù)變化的世界調整自己的價值觀。該理論產(chǎn)生于西方,其是傳統(tǒng)社會過渡到現(xiàn)代社會的產(chǎn)物,充分吸納了經(jīng)驗論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及存在主義哲學理論,是對價值觀教育的一次深入思考。以下是價值澄清理論在中職學校應用的具體內容:
(一)四個要素
價值澄清法將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概括為四個關鍵要素:
1、 關注學生生活。要求要將注意力放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困惑上,放到學生有困難的問題上。
2、 對現(xiàn)狀的接受。指的是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有時會不加判斷去肯定別人的立場,對別人的觀點會全盤接受,不會去做其他價值評價。
3、 反思。主要是對接受的價值問題進行自我反思。
4、 培養(yǎng)能力。主要是鼓勵學生掌握價值澄清的技巧,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二)三個階段七個步驟
指的是價值澄清主要是由三個過程和七個步驟組合而成的,這種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對價值觀的選擇過程。這個過程主要包括自由選擇――可能性選擇――對選擇后果進行反思這樣三步。對價值觀的珍視過程。這個過程主要是針對選擇產(chǎn)生的滿意過程和向辨認展示自己選擇這樣兩步。對價值觀的行動過程。這個過程主要包括選擇行動和以某種方式不斷進行重復兩個步驟。
二、價值澄清法對中職德育教學的意義
(一)中國國情使得德育教學亟待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改革開放使得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與國際交流迅速增多,各類觀點和理念相互激蕩,社會道德日益衰弱,多元文化體系和價值觀的矛盾和沖突日益顯現(xiàn),給傳統(tǒng)的學校德育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困境和挑戰(zhàn)。德育教學亟待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這個時期與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社會價值動蕩極為相似,價值澄清法在美國德育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表明,中國的德育教學改革值得借鑒。
(二)中職德育教學本身的實效性需要價值澄清法
現(xiàn)代社會是高度信息化、一體化的社會,學校教育勢必要受到社會價值體系的影響,而當學生價值觀遭受社會因素不斷沖擊之時,中職學校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已經(jīng)不能適應學生德育的要求,因為傳統(tǒng)的德育課堂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為目標的。雖然近幾年中職德育教育作了一些有意的改革和探索,但是在增強中職教育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方面還是收效甚微。中職教學的定位要求學校德育教育必須要一切從學生出發(fā),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圍繞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和交友中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以此來增強德育教育的實效性,讓德育回歸學生的生活。這與價值澄清理論中注重如何獲得過程的理論是相符合的。
三、價值澄清法在德育教學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在德育教學課堂上按照價值澄清法的運作程序,我們可以這樣設計:
(一)選擇主題。教師提出需要澄清的問題,讓學生自主設計。學生可以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積累獲得初步認知,然后去搜索資料,并進行自由選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再適時的予以指導,讓學生了解一些具有普適性的價值觀念,引導學生規(guī)避過度強調自我的價值觀念。
(二)討論交流。教師把要澄清的問題,及不同時代的人們對這些問題的不同觀念和認識、產(chǎn)生的原因和解決方案等,展示給學生;組織學生對這些問題、觀念、認識、方案進行共同分析討論、辯論,價值澄清。
(三)反省鞏固。德育教師要跟蹤學生選擇與實踐,進行深入交流與反饋,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對自身價值觀念引導下進行的實踐效果進行深入反省,從而幫助學生鞏固選擇,或者讓學生進行重新選擇。有助于學生改變不健康的掛觀念,還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不斷反省和反思的習慣。
四、應用價值澄清法需注意的問題
(一)個體的主體性問題
價值澄清理論強調學生個體是自由的,它反對傳統(tǒng)德育教育中填鴨式的灌輸行為,強調要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中職生的心智還未成熟,他們有時很難做到理性選擇。他們價值觀念的形成是需要一個從學習到實踐的過程的。
所以,教育也離不開必要的灌輸。因此,中職德育教育在應用價值澄清法的同時,傳統(tǒng)的灌輸教育也不能拋棄。
(二)教師的主導地位問題
價值澄清理論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它要求教師在整個德育過程中必須要發(fā)揮引發(fā)者的作用,要能夠引起學生反應,但是不能強加給學生某種反應,也不能決定學生反應的內容。強調教師對學生行為的引導作用,也強調教師功能的發(fā)揮。所以,中職德育教學在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的主導地位不容忽視,在某些階段甚至起決定性作用。
參考文獻:
[1]路易斯?拉思斯[美]價值與教學[M].譚賢松,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關鍵詞:德育教育 問題 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欲橫飛的時代讓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形成了極大的挑戰(zhàn)和發(fā)展上的障礙,要徹底摒棄這種發(fā)展過程中的障礙,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產(chǎn)生該問題的基本原因進行有效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最終進行反思,形成自身的發(fā)展路徑,實現(xiàn)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德育教育存在的基本問題
學校作為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顯得尤為必要,德育教育是實現(xiàn)這一引導機制的最為集中、具體的體現(xiàn),要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時效性,就必須對現(xiàn)階段的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進行詳盡的分析。對德育教育現(xiàn)狀的分析可以從教育的形式、內容、效果、定位等幾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在德育教育的定位上從現(xiàn)實的教育體制以及教學實踐來看,教育行政部門以及老師在頭腦中并沒有形成全面的素質教育觀念,在綜合考評以及系統(tǒng)內的評價中,總是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考評學生發(fā)展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條件,同時也成為學校考評教師機制的一個關鍵手段,而道德因素在考試評價中卻得不到任何的體現(xiàn),因此德育教育的無用論日益膨脹并發(fā)展迅猛,學校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必然的,但是在學習成績與德育之間要形成一個相互激勵的機制,二者要達到一定的平衡,如果單獨的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重要性,而偏廢了學生的德育教育,就會導致對教育目標的偏執(zhí)理解,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學生也一味的強調成績的重要性,而對于基本的道德體系建設不能有自己的發(fā)展空間,這就在德育教育方面形成了定位上的誤區(qū),這個是形成當前德育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核心因素,也是必然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在德育教育的教育內容上我們知道,學校的德育教育已經(jīng)成為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從現(xiàn)階段的德育教育中可以看出,其教育的內容是較為抽象空洞、陳舊不變的,并沒有實質性的教育內容。可以看出,在當前的德育教育中,其基本內容已經(jīng)被思想教育所代替,但是我們知道,德育教育與思想教育是存在較大的差別的,德育教育的內容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綜合適應社會能力的提升,要求學生用這一觀念來統(tǒng)籌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劃,但是在思想教育中可以看出,其目標是強調思想上的高度統(tǒng)一,德育教育要求的是對事物有自己的認識、對社會有較為明晰的態(tài)度,其中包含關于思想教育的內容,這對于素質教育來說是較為全面具體的,德育教育中的內容的空洞性、陳舊性表現(xiàn)的較為明顯,應該引起德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德育教育方式上在教育方式上,現(xiàn)階段的德育教育方式表現(xiàn)為簡單灌輸、途徑單一的特點,這也是阻礙德育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教育方式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接受程度以及效果的好壞。德育教育表現(xiàn)的較為現(xiàn)實的就是一種理論上的提升,同時是一種理論向現(xiàn)實的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實現(xiàn)素質教育就必然要對這兩種理念進行分析和評價,尋求其中的完美契合點。素質教育或者德育教育表現(xiàn)的是一種思想上的升華,用這種升華的思想去完善現(xiàn)實中的行為,兩者達到平衡,就真正實現(xiàn)了德育教育的目的,而并非上述的跟風、攀比,只講形式不講內容的活動,這是對德育教育形式的一種理解誤區(qū)。
德育教育是一種在理解能力上的素質提升,同時也是一種思維理念的升華。這就要求所產(chǎn)生的效果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要有所創(chuàng)新,也是素質教育成果化的集中表現(xiàn)。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德育教育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德育教育的效果是微弱的,德育教育的本意是要帶動整個德育水準的提高,但是收效甚微,有的學校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成為學生的話柄,這與德育教育的堅持力度、實施策略等有直接關系,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基本效果,就有必要實現(xiàn)德育教育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內容上與時俱進,讓學生在綜合能力方面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機制。
二、完善我們德育教育機制策略分析
要實現(xiàn)德育教育目的的完整性以及教育體制改革的系統(tǒng)化進程,就有必要對德育教育進行良好的規(guī)劃和引導。要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首先,優(yōu)化德育教育的目標優(yōu)化德育教育的目標體系,也就是說在德育目標上應注意基礎性和層次性。德育目標應依據(jù)學生在社會化過程中所接觸的社會關系的順序,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低到高,按學段、分層次,歸納系列,構成整體,使之具有系統(tǒng)性、結構性、簡約性。如:通過教育使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具有現(xiàn)代法律觀念和法制意識,他們要懂得社會生活的基本規(guī)則和相應的行為方式;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要能夠遵守社會公德;有利他主義精神。它是一種內化的準則和行為,這是德育的核心層面。學校教育在德育上達到這樣的層面,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學生要有理想、有信仰、有高尚的人生目標和追求。
其次,強化德育教育中的學生主體性德育是態(tài)度的教育,除了接受價值觀教育以外,更重要的在于學生自己是否愿意去做。因此,在德育的教育方式上要充分引導學生參與其中,使其思想上有所觸動,心靈上產(chǎn)生體驗。主要方法如社會調查、實際鍛煉、自我教育等,這些方法都能增強德育教育過程中的學生的主體性,讓其認識到學生在德育教育過程中能夠體現(xiàn)出來的各種作用,通過這些形式也能夠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最后,注意發(fā)揮各方面的聯(lián)合德育功能德育教育不是一方或者一個人的事情,需要各方面進行有效的協(xié)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xiàn)德育教育功能的發(fā)揮。
在學校方面,要充分發(fā)揮主陣地、主渠道的功能,如利用各學科教學滲透、利用各種活動進行教育等。家長方面也應配合學校教育。可謂是根植于家庭,表現(xiàn)于學校,家庭環(huán)境包括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在社會方面,要凈化社區(qū)環(huán)境。在強調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時,我們要關注一下社會大環(huán)境給孩子們提供了什么。
參考文獻
[1]張文瑞.淺議中學德育教育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影響[J]
【關鍵詞】反思;德育教育
有學者指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jīng)驗而不對經(jīng)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學經(jīng)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jīng)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能有什么改進”。筆者從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在德育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實踐探討,認為反思能有效地優(yōu)化班主任工作。
一、借助《班務日記》,反思德育途徑
反思,首先應有第一手材料,而《班務日記》則是我們班主任積極探索,并能調動學生熱情參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的教育途徑。《班務日記》是由學生直接參與輪流負責日班級工作的評價量分的記錄。學生可以在《班務日記》上毫無顧忌地表露自己的認識、建議與感想,例如:“某某同學對練習時有點枯燥,想睡覺,但是我挺佩服那些仍然全神貫注,認真聽講的同學。”有對同學的評價的,例如:“某某同學上課聽流行音樂,目無師長。”有對教師情感的流露的,例如“某某老師咳嗽厲害,但仍然堅持上課,我們很感動。希望老師注意身體!”有對班級事務的處理建議的,例如:“老師,我認為班干部任用終身制不好。采用班干部輪換制,聘用一日班長和一日班主任,可以給我們提供均等的機會,增強我們的責任感、使命感,等等。學生既是參與者又是評判者,而且使學生在評判中獲得教益,也體現(xiàn)出管理上的民主。班主任借助《班務日記》這一信息反饋,能在第一時間里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時了解學生的反應,知道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活動情況,洞悉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態(tài)。這種發(fā)自學生內心的東西正是我們班主任加強德育工作的一種有效途徑。
二、通過對話交流。反思德育教育
班主任與學生的對話交流可以通過課內交流和課外交流來實現(xiàn)。課內交流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班會活動來了解學生的行為習慣、思想動態(tài)與能力表現(xiàn)等。一次班會課上,一學生說:“老師,你不如原來的班主任好,你經(jīng)常不同意我的請假,其實我每次請假的理由純屬真實!”面對學生如此出言不遜,我感到驚訝。作為班主任,要以理智戰(zhàn)勝情感,冷靜處理。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職業(yè)意味著他放棄了個體喜怒哀樂的權利,應使自己胸懷寬廣。”課外交流是師生心與心的交流,學生容易流露內心世界,也是班主任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一種較有效的方法。學生小陳平時學習認真,一日三餐主要以面包或方便面為食,但是他脫離、回避班集體生活,忽略學習方法,學習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通過面對面的交流,了解到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家庭暴力。這個例子,提醒班主任應該反思我們的教育方法是否真正落實到學生的思想覺悟、心理狀態(tài)、學習方法和實際能力的提高上,于細微處見真情,因材施教,以達到“育人為本”的根本目的。
三、捕捉教學機智。反思德育技巧
烏申斯基曾經(jīng)指出:“不論教育者怎樣研究了教學理論,如果他沒有教學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良的教育實踐者。”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講課,教室里突然響起打呼嚕的聲音,有學生笑了起來,我不得不停下來,看了看睡覺的學生后,突轉話題:“……像寫文章一樣,要想生動,就要使用象聲詞,繪聲繪色地描寫事物的聲音形狀。繪聲,就是用象聲詞模仿聲音。比如,鼾睡可以用這位同學的鼾聲來描摹,請你們注意傾聽。”我作出傾聽狀,同學們全都笑了起來,這位學生也被笑醒了。這個例子,我始終沒有正面批評這位上課睡覺的學生,而是利用旁敲側擊的教學機智,使自己擺脫窘境,這樣,既沒有影響上課,也達到了教育目的,還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客觀事物千變萬化,學生性格千差萬別,教育工作也總是處于變化之中。對待不同的情況,班主任也要采取不同的技巧,用最短的時間捕捉教學機智,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使德育工作更加完善和充滿開放性。
四、剖析教育案例,反思德育策略
班主任及時剖析典型教育現(xiàn)象,以案例的形式分析與研究,揭示其內在的規(guī)律,也是反思的一種重要策略。有這樣一個案例,學生小潘常有輕生的念頭,為取消她這種想法,我給她講了很多名人挫折的故事,但都無濟于事。本學期她發(fā)生輕生未遂的行為之后,我?guī)ьI班干部去醫(yī)院看望她,平時對她更加關心與呵護,她才漸漸回心轉意。其實,造成這位學生輕生的主要原因是意志薄弱與缺少溫暖。現(xiàn)在,這個學生堅強起來了,性格開朗了,學習也進步了。班主任平時要經(jīng)常剖析記錄這些教育案例,作為以后指導自己育人工作的參考素材,并不斷從典型案例中獲得信息,借鑒和吸收經(jīng)驗,在互補共生中進行反思,在互補合作中進行反思,才會少走彎路。
五、查找教育“敗筆”。反思德育得失
當前,新課程改革高舉張揚學生個性的大旗,著力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使得沉寂的德育教育悄然在發(fā)生著變化。伴隨著學生的主體意識日益增強,個性化傾向日趨明顯,批判欲望逐漸加強之后,越來越多的高中學生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與其父輩的觀念相左,他們頂嘴,他們另類,甚至他們狂妄。那么,我們的學校和教師將如何應對?實際的情況是,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我們沒有完全適應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甚至還停留在過去,用老眼光老辦法來看新問題,因而常常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有的教師看不慣學生的表現(xiàn),任由學生發(fā)展,顯得無可奈何;有的教師則會表現(xiàn)得極不理智,或罵之,或罰之;有的教師動輒請家長或送交政教處處理,師生之間的矛盾重重,彼此怨恨,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來發(fā)泄各自心的怨恨。
究其原因,長期以來高中學生在高考指揮棒的桎梏下、學校“唯智主義”的束縛下,過度地競爭考分。這種狀況不僅嚴重損害著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背離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和任務,機械地重復操練,消退著學生人格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精神和豐富性。同時,在家長們的過度呵護下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又缺乏對真正的學習與生活意義的理解,面對嚴酷的升學壓力和現(xiàn)實的生存競爭,滋長著各種“分本位”、“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價值觀念和不良行為,其中還有一些人,甚至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精神疾患,以至于不假思索地毀滅自己,傷害別人。而一段時期,學校德育已異化為“智育的附屬”,用灌輸?shù)氖侄魏头椒ǎM行思想和道德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內在需要,成了一種單向的強制性的灌輸過程,學生完全成為被塑造的客體,只需要聽話、服從,其效果是外在和短暫的。離開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必然導致學生的厭煩和表里不一的雙重人格,培養(yǎng)的學生“不是不知道什么是應該做的,而是知道什么是應該做的,卻仍不這么做”。所以,現(xiàn)實的情況告訴我們,德育教育中的許多悲劇常常就源自于教育行為的簡單粗暴、缺乏教育藝術的原因。這樣,新的德育教育現(xiàn)象,逼迫我們作出深刻的反思。
一、新思考
1、民主意識的增強,使得學生對教師的要求變得空前的強烈,他們覺得教師要求他們做到的,教師也要做到,他們要求自己和教師在精神上應當是平等的。因而,對教師自律的要求也變得空前的強烈。
2、個性的張揚,使得今天的學生變得很難接受批評。教師要耐心、細致,尤其是班主任,要調整心態(tài),不要總按過去的眼光來看今天的學生,要學會寬容、忍讓,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退一步海闊天空,留給學生機會就是留給自己機會。
3、信息時代的到來,不斷刺激著學生對求知的欲望,他們對教師的專業(yè)水平的要求也相應提高,所以,教師要有明確的角色定位,培養(yǎng)職業(yè)技能,提高專業(yè)水平,這里指的專業(yè)水平不僅指學科水平,還指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意識、教育眼界、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教師不能把自己僅僅定位在知識的傳播者這一角色上,更不能簡單地把自己當作了家長輩的角色。用自己的博學贏得學生的信任,親其師,信其道。
4、復雜的社會人際關系滲透到學校,學生強烈需要得到關心、愛護。教師在工作中必須用愛心去教育即做到“以心教心”。“師愛”是促進教育優(yōu)化和教育成功的重要條件,沒有師愛就沒有教育的成功。所以教師必須以愛心和誠心為教育學生的出發(fā)點,對學生施之以愛,曉之以理,動情以理,導之以行,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做到“心中有人”。所以,面對日益發(fā)展的德育教育情況,教師一定要研究德育教育策略,走出德育教育的困境。新課程改革主張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張揚個性,這些并不意味著教師要以放棄教育批評的功能和手段為代價,需要有相應的批評教育的策略。事實上,我們都十分清楚,高中是中學期間學習負擔最重的時期,也是學生本質增強的時期,此時大多數(shù)學生對世界、事業(yè)、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即將對自己的未來作出重要的選擇,他們的人生逐漸定向、個性基本定型,對未來充滿憧憬和期望。這時通過理性的引導可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兩種力量:一是關愛的力量,一是批評的力量。有時批評的力量比關愛顯得更有必要。因此嚴肅的問題擺在今天的教師面前,我們應當擁有怎樣的關愛和批評武器?我們是否構建了一套成熟有效的關愛和批評反思的策略?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我們需要提高從事教育職業(yè)的素養(yǎng),提高教師個人的行為品質修養(yǎng),制定出德育教育策略以解決現(xiàn)實情況。某種意義上講,新課改不僅僅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挑戰(zhàn),更重要的是對教師師德的挑戰(zhàn)。
二、新策略
策略一:身正才能正人。我們要獲得學生的尊重,不僅要學會尊重學生,更要思考自己有哪些品質值得學生尊重。如果教師個人素質的不高,很難贏得學生的尊重。謹記德育教育的第一條原則就是不要傷害學生,對學生的利益特別關注。德育教育意味著教師要身體力行地體現(xiàn)教育的原則。要求要考慮接納學生不同的但合理的觀點。避免教師一人說了算,應更加尊重學生的意見開展班級管理。
策略二:教學是教師職業(yè)的生命,也是保證教師獲得學生歡迎的基礎。教育的成功常常源自教學的成功。因而著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一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一定要將教育的行為滲透到教學的過程中的。教育教學是相互支撐,密不可分的。
策略三:習慣造就品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德育教育成功的保證。因此,德育工作不能僅從講大道理入手,更多的是要從生活的小事抓起,從他們的衣著、發(fā)式、妝飾、坐姿、言語等細小的方面入手。細節(jié)決定成敗。用生活的事例、學生關注、喜歡的事例教育學生,多從正面講清道理。尤其是不能放松對高三德育教育,讓學生有特殊感,反而要加強日常管理,確保教學質量。高中階段對德育而言,沒有特殊年級,只有教育內容側重不同。
策略四:了解學生的秉好,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與學生同步成長,不僅僅是指在教學的層面,興趣愛好、行為習慣、認知方式都有必要與學生一同成長;德育教育還意味著要設立一個高標準和預期目標,并激勵學生去實現(xiàn),也催進教師去思考實踐。
策略五:要研究批評學生的方法。不能不分場合、時機、對象的去批評學生。時刻想到要為改變學生留有空間,給學生一點面子,一點自尊,不能一棍子打死;尋找轉變學生的契機,當下不能解決的就不妨等待下一次機會,心急是做思想工作的大忌;性格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不能手段單一,要找到因人而異的對策。批評的藝術實際上就是交往的藝術,不要夸大批評的作用,而要讓批評成為相互交往交流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