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

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0 16:01: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

篇(1)

>> 理工類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的建設與實踐 高校圖書館與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 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思考 論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 應加強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 對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思考 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探討 高校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論析 論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理論探尋 略論藝術類高校大學生藝術實踐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淺析高校藝術類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調查研究 藝術教育在高職類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大學生素質教育探討 大學生素質教育初探 關注大學生素質教育 論大學生素質教育 談大學生素質教育 淺析大學生素質教育 淺談大學生素質教育 大學生素質教育探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傳媒類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規律探尋 傳媒類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規律探尋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是教育之根本。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是教育核心問題的關鍵。當代大學生,尤其是藝術院校大學生,外在的文化生活看似豐富多彩,但內在精神生活呈現出不均衡發展狀態與諸多問題。如何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文素質全面的應用型人才,是高等藝術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藝術類;大學生;藝術實踐;素質教育

一、素質教育的概念

關于素質的定義,人們見仁見智,做出了多種界定,目前我們見到的關于素質的定義有幾十種之多,基本意思是指“作為活動主體自身所具有的條件”。由于學術界對素質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對素質教育的理解不同,但基本意思是指依據人和藝術持續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德智體美等諸方面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出發點,注重開發人的潛能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高校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繼續,但又區別于基礎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

二、我國藝術高校教學的現狀

要深入了解我國藝術高校教學現狀,需要就高校、教師與學生三個角色進行分析。首先,從高校角度來看,我國高校一般都設有校級藝術團隊,團隊中也會有一支水平較高的隊伍。各院系的文藝部也擁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團隊。一般來說,校級的藝術團隊有專業教師指導,因而藝術水平較高;而院系級的團隊則缺乏教師指導,水平略低。另外,除了學校有組織的藝術活動以外,學生自發組織的活動較少。從教師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國各大非藝術類高校很少有將藝術專業教學作為一門真正的課程的,也很少有教師將藝術類專業作為一門學問去研究。高校尚未將藝術類教學納入普通教育的行列,只是在專業教育中有所展現,這不僅是我國藝術教育的遺憾,也讓廣大學生失去了欣賞藝術、增強藝術素質教育的機會。從學生角度看,雖然高校倡導素質教育很多年,但是沉重的學業壓力和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都迫使學生必須首先完成好專業學習。舞蹈作為一門實踐類課程,學好也需要很多的時間,這是不少學生不愿意花費的。還有部分學生相對缺乏藝術天分,沒有藝術基礎,也不愿意與底子好的學生一起進行訓練。

其次,我國高校在藝術教學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舞蹈、表演、戲劇等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類專業的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著密切聯系。而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藝術文化建設不受重視,投入嚴重不足等現象,集中表現為教學研究經費幾乎沒有;老師數量不足,;缺乏可供學生進行實踐課程的場地等。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基本沒有學習過與相關的專業知識,對藝術的認識非常淺薄;不少有天賦的學生也沒有被挖掘出來,無法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和發展。

另外,目前我國高校的藝術教學缺乏系統性與科學性,高校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文化素養有待提升。我國高校藝術專業的教學體系不健全、教學內容不完善、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模式單一,老師的專業素養和文化素養偏低,都制約著我國藝術類專業教學的發展,不利于大學生藝術修養的養成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加強藝術院校素質教育的意義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十報告中這一精辟論述,體現了在科學發展觀統領下,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今,部分大學生人生目標及方向缺失,學習目的不明確。尤其是藝術院校的學生,自律意識比較薄弱,心理健康也存在著諸多隱患,多數學生業余生活與網絡為伍,溝通能力欠缺,挫敗意識較強。這些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醒與思考。筆者認為,貫徹人文素質教育刻不容緩。素質教育必須貫穿學生學習的始終,長抓不懈。

四、提高綜合素質教育的措施

1、強化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明確人生目標

愛國主義教育,是人文素質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樹立對國家的高度責任感和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教育。

2、關注學生健康成長,加強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

由于藝術類學校不斷擴招,每年都有部分畢業生就業存在較大壓力。教師應該主動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并鼓勵和幫助他們發揮專業優勢和特長,使學生學會自我規劃并提高自我生存能力。另外,通過班級組織開展一些交流活動,用各種健康、豐富的業余活動,給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的機會。不但有助于克服學生的自卑情緒,也解決了其業余時間沉溺在網絡游戲狀態的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其與他人和諧相處的美德。

3、拓展素質教育,強化校園環境硬件與軟件建設

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是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通過校園文化的建設,努力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營造一個健康文明、和諧向上的校園環境。

4、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有利于開展人文素質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質量的人才,高質量的教學工作取決于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校應適當調整教師政策,緩和教師的職業與心理壓力,使其職業滿意度得到提升,讓教學恢復生機勃勃的創新景象。教師也以教育事業為本,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中,在體驗職業的崇高情感、道德情感和心靈升華的過程中完成教育任務。

結束語

素質教育的實施,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應強化培養學生社會責任和進取精神。教師必須從實際入手,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感,使其明確人生目標并實現人生理想,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具備全面素質的新世紀人才。教師也會在實施素質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收獲和體驗實施素質教育的幸福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實施素質教育,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醫學生 素質教育 現狀 建議

《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以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針對目前大學生素質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詳細地論述了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以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為指導,借鑒相關理論權威的觀點、見解,根據醫學院校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形勢特點,特別是我國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的實情,結合筆者的體會認識,將其歸為七種: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法律素質教育、科學素質教育、文化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技能素質教育、身體素質教育。

醫學院校的綜合素質教育教學一直在進行著探索:教育是對人、對國家、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的學科,其本質是對人的培養。教育要創新,要發展,僅僅針對專業進行改革是不夠的,對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具備綜合素質的高水平人才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加強素質教育成為教育改革必然的趨勢[1]。

一、醫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現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畢業生總量的增加,以及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的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就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殘酷,而大學生就業的競爭,實際上就是畢業生綜合素質的競爭。

(一)教育目標較清晰。

教育目標通常包含兩種釋義:既包括抽象概括的目標(目的),又包括具體個別的有操作性和可測性特點。為了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制定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確定學生發展定位目標,開展實施“全人教育”,可以簡單地把素質教育目標概況為:科學文化引領;發展學生內涵;提高個人素養;夯實專業基礎;拓寬學科領域;培養綜合能力。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學生對專業認識有充分的了解,65%的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只局限于課本,37%的學生認為專業與工作不對口,根本無法就業。

(二)教育內容較為系統。

教育內容是教育活動中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技能、思想觀點、行為習慣等的總和。調查發現,醫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內容系統較為完善,目前現有的教育內容有:公民道德、和諧理念、網絡教育、創新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修養教育、健康教育、誠信教育、安全教育、思想教育、心理輔導、專業思想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軍訓、社會實踐、義務奉獻、專業思想教育、職業素養教育等[1]。按照醫學生的教育目標,把以上教育內容分到不同年級,利用就業指導課或班會或節假日,在各類實踐活動中實施,可以讓學生自己知道在哪些方面應該努力,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綜合素質[2]。

(三)具有完整的教育過程。

教育過程是教師根據教育目的、任務和學生身心發展等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智力、體力、能力,形成科學世界觀及培養道德品質、發展個性的過程,一般運用在教學質量管理中[3]。

(四)素質教育團隊初步形成。

根據調查顯示,大多數醫學院校把任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就業指導教師捆綁在一起,形成一個教育管理團隊。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整個團隊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培養對象、管理、服務、指導的內容需要統一協調,人人做到“四結合”,即:教育教學、就業指導、培養能力、科研創新;人人都懂教學、懂教育規律、懂就業指導、懂管理、懂服務,這樣就不會出現理論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分離現象”。

(五)教育形式的多樣化。

為了鍛煉學生的能力,一般學校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采用多種教育活動形式,讓學生得到最充分的發展。主要采用互動式、學生表演式、講座式、交流式、比賽式、合作式、義務奉獻式、辯論式、個人展示式、集體展示式、社會服務式、調查研究式、寫作式、閱讀式、演講式、出題式、考試式等教育形式,打破傳統“說教法”和“我講你聽”的單一模式[4]。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六)社會實踐活動開展豐富。

社會實踐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準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的意義。因此需要針對醫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因材培養醫學生就診、護理能力。每年暑期醫學院校都會組織“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5],通過義診、撰寫實踐調查報告了解社會、服務社會,讓大學生懂得不能脫離實踐。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成立各種社團、義務團、職業發展學會,鼓勵學生適當參加勤工儉學、家教等社會實踐活動。

(七)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

教育評價是學生發展自我的前提。全面性發展學生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全體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它反對傳統教育中把教育現象僵死化、簡單化和表面化的單純量化評價法,提倡多樣、靈活、全面、有效的評價方法[6]。在操作上,更多地強調多層多元化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質性檔案貫通,培養自我發展評價能力,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學校要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學會接受他人評價。

二、醫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

通過與學生交流發現,大部分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不適應大學生活,因為大學老師不像初高中老師一樣督促學生學習,大學更多需要學生的自主學習。醫學院對于剛進入校園的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培訓教育也相對匱乏,使學生養成了懶散、惰性的學習習慣[7]。大學校園是一個知識的寶庫,但學生對圖書館資源利用不到位。剛進入校園的醫學生的課程,在設置上更多的是一些基礎課程,相對枯燥無趣,與預期的想象和認識有所違背,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就失去了興趣,缺乏研究問題的主動性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也就造成了醫學生的科研缺乏創新性。醫學生應當具有扎實的知識儲備,同時具有滿足社會服務要求的基本技能。目前醫學院校的學習更多地注重專業知識的教育,而相對忽略整體素質的提高,課程設置較為單一。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學時過多,人文課程和實踐技能課程偏少,影響了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影響了教學質量。

(二)第二課堂的不完善。

綜合素質教育要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與發展,醫學生不僅在第一課堂主動參與師生互動的要求越來越多,在第二課堂中發揮主體作用的意識也越來越強[8]。由于第二課堂存在隨意性、連續性差等特點,有時會與第一課堂在教學時間上發生沖突,而影響第二課堂的活動質量。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社團,目前社團活動的管理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學生干部在承擔,學校對各種學生組織、社團的管理比較寬松,使第二課堂活動的自由度較大,導致第二課堂缺乏系統性、規范性的管理機制,活動之后的評價與反饋沒有得到相應的反饋。

(三)缺少結合醫學生特點的綜合素質教育。

目前,大多數的醫學院在對醫學生的培養中,更多地重視理論基礎考核,輕實踐技能考核。醫學本科大多為五年制,相比其他學科要多一年的學習時間,由于醫學生服務的對象為患者,這就要求我們在注重理論學習的同時,更加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由于就業和升學的原因,許多學生放棄臨床科室的實習而忙于各種考試。例如,在每年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前,許多考研的學生放棄臨床實習而選擇埋頭復習應考,以至于用人單位一直評論現在的學生動手能力越來越差。應試教育的指導、只注重理論的考核必然會對學生的素質培養起著誤導作用。

(四)教學資源緊缺,影響到日常教學的順利開展。

這個問題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實踐教學場地不足。二是教室緊張,許多學生的“兩課”教學仍然是大班形式,與教育部的規定不符。三是網上學習資源不夠豐富,不能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

(五)教學管理制度落實有待進一步加強,切實保證教學環節規范。

據調查了解,醫學院校日常教學規范的執行方面仍有所松懈。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在態度和行動上的表現都達不到教學檢查時的水準。課堂教學、考試等方面在原來的教學檢查中形成的一些好的作法也沒能很好地延續下來。

(六)缺乏配套的綜合素質教育評價體系。

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必須反映素質教育和創新性人才培養的宗旨。而目前高校仍然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考核學生專業課程掌握程度,始終沒有擺脫傳統教育的禁錮。導致學生平時不學習,到了期末臨時抱佛腳,用幾天時間看完一學期的內容,使校園變成學生朗誦的場所,到處書聲瑯瑯。大學教育是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基本知識的灌輸。目前,學生在獎學金的誘導下,考試目的更趨功利化,期末考試考查的知識更注重記憶,所以期末考試變成記憶能力的較量。考試方式過于單一,考卷參考答案設置過死,這與教育改革德育教育優先的目標背道而馳。對其他素質的評價也缺乏可遵循的規則,缺乏健全科學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9]。

三、針對醫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

(一)以教師為主導,全面實施醫學生綜合素質教育。

綜合素質教育是一種以“素質”培養“素質”、以“靈魂”塑造“靈魂”的工作,這就決定了教師素質在素質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要全面實施醫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必須堅持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只有教師通過自身不斷努力的學習,不斷提高學習素質和創造能力,為學生起到帶頭模范作用,才能培養出高素質、具有創新能力的醫學生。合格的醫學院校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知識結構,掌握廣博的學科專業知識和相關學科領域的發展趨勢,具備開拓創新能力,并能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充實、完善自己,不斷擴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勇于在教學改革中創新[10]。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而創新型教師要將自己和他人的最新研究理論、成果或獨特見解,積極運用于教學實踐中,才能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創新型的學生。

(二)以學生為主體,重點培養醫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醫學的從業性質要求醫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醫學生除應具有臨床醫學知識和臨床操作技能外,還應具有臨床行為、溝通技能、疾病預防、健康保護、臨床思維、判斷能力等能力[11]。但從各醫學院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各院普遍存在醫學專業課程總課時太多、人文社會科學課程薄弱且課時數少、選修課太少且不規范等弊端。因此,在一些醫學畢業生的身上存在著人文素養、職業道德水平、專業知識結構、創造性思維等綜合素質不高等問題。這些表現都與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及課程體系中存在的重自然科學,輕人文;重專業、輕基礎;重書本,輕實踐;重共性,輕個性;重功利,輕素質等現象有關。要改變這一現狀,學校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原則,重點培養醫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指向和重心應從“學”向“做”轉移,轉移到提高醫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上。教師應主動將“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多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成為教育的主體。

(三)完善評價體系。

系統全面的綜合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是加強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教育評價體系的建立,是為了更好地評價教育活動的有效性,以便更好地開展研究和實踐工作。對于醫學院的素質教育,要構建具有特色的、有針對性的、多元化的動態評價體系。這個評價體系不僅對學生的專業素質各方面進行評價,更應將素質教育的其他方面,如人文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等諸多方面納入評價體系的評價維度中。評價的指標包括知識的考核,也可以通過學生參與的社會實踐、社團活動、自主學習等具體行為來確定。評價方式不應拘泥于考試,更不應限制在一次成績的高低上,它應是一個系統的、多樣的、形成性的、動態的評價過程[12]。

醫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是醫學院校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保障,是21世紀高素質人才需要的。醫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既不能脫離一般高校的素質教育,同時又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高素質醫務人員。

參考文獻:

[1]焦楠,白俊杰.高等中醫藥院校醫學生素質教育模式構成的思考[J].中國中醫藥遠程教育,2012,10(10):13-15.

[2]趙越.論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D].黑龍江大學,2010.

[3]唐春平.過程方法"在高職系級教學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2(4).

[4]李龍珠.我國高等學校綜合素質人才培養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

[5]文叢.在社會實踐中促進醫學生素質教育探析[D].管理觀察,480:80.

[6]黃玉凡.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與高考制度的改革[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10(5).

[7]聶銀學.論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與對策[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2):58-59.

[8]侯玲,王旭.中醫藥大學生素質教育體系探討[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3,15(5):112-113.

[9]賀連平.醫學院校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學園,2011(4).

[10]李賀,王春梅.發揮教師在醫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主導作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18):2267.

篇(3)

由同一班次的其它所有同學實施評價,分別編制《大學生綜合素質評估問卷(輔導員)》和《大學生綜合素質評估問卷(大學生)》,同時發放輔導員和大學生進行調查。

2統計處理

采用SPSS16.0軟件。資料服從正態分布、方差齊性,采用單組的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

3結果

在進行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時,首先需檢驗數據是否滿足球對稱(Sphericity),如果不滿足“球對稱”假設,需用“球對稱”系數對自由度進行校正。對醫科大學生綜合素質進行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Mauchly的球形度檢驗結果V2=3.181,P=0.204,不拒絕“球對稱”假設,不需要再校正自由度。從單組的重復測量分析中得出結論:不同時間點的綜合素質是不同的(F=190.201,P<0.001)。也就是說,素質教育前后醫科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發生了變化,結合具體均值(見表2)和概要文件圖(略),綜合素質總體上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

本研究中,綜合素質由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基本能力素質6個分項素質組成。各分項素質中,對思想道德素質進行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球對稱”檢驗結果V2=1.126,P=0.570,不拒絕“球對稱”假設。從單組的重復測量分析中得出結論:不同時間點的思想道德素質是不同的(F=299.550,P<0.001)。素質教育前后醫科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發生了變化,結合具體均值(見表2)和概要文件圖(略),總體上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

科學文化素質的重復測量分析,“球對稱”檢驗結果V2=222.807,P=0.000,拒絕“球對稱”假設,需要參考不滿足“球對稱”假設時的校正值,再進行單組的重復測量分析,結果說明不同時間點的科學道德素質是不同的(F=407.888,P=0.000),素質教育前后醫科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發生了變化,結合具體均值和概要文件圖(略),基本上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類似的,不同時間點的專業素質是不同的(F=110.592,P<0.001),從具體均值和概要文件圖(略)可看出,專業素質呈先下后上的趨勢。不同時間點的心理素質是不同的(F=21.013,P<0.001),結合具體均值和概要文件圖(略),心理素質水平呈先上后下的趨勢。不同時間點的身體素質是不同的(F=40.353,P<0.001),從具體均值和概要文件圖(略)可看出,身體素質呈先下后上的趨勢。不同時間點的基本能力素質是不同的(F=539.046,P=0.000)。結合具體均值和概要文件圖(略),基本上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4討論

4.1研究方法的選擇

重復測量是指對同一研究對象的某一觀察指標在不同場合(如時間點)進行的多次測量,可比較某種處理前后的差別,更好地集中于處理效應。而前后測量設計是一種較常見的重復測量形式。本研究中,對同一學生群體在不同時間點(每半年1次,連續3次)進行素質評估,屬于前后測量設計的資料,由于處理因素只有1個(素質教育),適合應用單組的重復測量分析方法。對學生綜合素質評估結果進行重復測量分析,可以比較素質教育前后學生綜合素質的動態發展情況,研究素質教育的效果。這種考量素質教育效果的方法,是學生綜合素質評估結果應用的有益延伸。

4.2醫科大學開展素質教育的有效性

對醫科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各分項素質進行單組的重復測量分析可知,無論是綜合素質,還是各分項具體素質,不同時間點的得分都是不同的。2012年5月相比2011年5月,綜合素質和各分項素質都有提升,可見,素質教育對學生各項素質的發展都有積極的影響。若將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這一段時間分為兩部分,即前期(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和后期(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本次調查結果發現,醫科大學生綜合素質總體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因此,素質教育不僅有效,而且開展時間越久,效果越明顯。

4.3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各項素質發展影響不同

素質教育雖然對學生的素質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但在對各項素質發展狀況的測查中,我們發現各分項素質的發展不盡相同。在觀察的1年中,始終穩步直線上升的是科學文化素質和基本能力素質;總體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后期得到大幅提升的是思想道德素質;在前期呈下降趨勢,后期呈上升趨勢,即“先下后上”的是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而心理素質的發展則與眾不同,在前期有所上升,后期反而有所下降,即“先上后下”的趨勢。

因此,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各項素質發展影響不同,對科學文化素質和基本能力素質有明顯的積極影響;對思想道德素質的影響具有“滾雪球”效應(時間越久,效果越明顯);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盡管前期有所下降,但后期大幅提升,在觀察的1年中,素質教育對學生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總體還是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素質教育對于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較為特殊,剛開始有效果,呈上升趨勢,接著又出現反復現象,學生的心理水平有所下降。這提示我們,現行的素質教育對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的效果不確定,也說明學生在大學期間,心理水平的發展不穩定,存在反復現象,需要引起有關教育管理部門的重視,在今后的素質教育中及時根據學生心理特點調整心理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4.4本研究的缺點

篇(4)

關鍵詞 高校 傳統文化教育 綜合素質教育 結合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1 正確認識傳統文化教育對于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重要意義

(1)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代的大學生正處于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和社會轉型的時期,不免存在一些人生態度和價值取舍的問題,如個人主義等。在人際交往中,大學生缺少社會經驗,如果沒有很好的修養,將在社會上寸步難行。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關于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資源,比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對為人之道提出了標準,“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是為人處事的方法,我們可以借此引導他們建立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內在精神動力。當代的大學生即將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對于國家應該有著深厚情感。但是在當今大學生中,激動人心的“民族”、“國家”、“理想”等信念漸漸失去了本應具有的光彩,更多地崇尚個人主義,追求個人欲望的滿足與無節制的自由。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樹立民族自豪感,振奮民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是關鍵,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

(3)傳統文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富有價值導向作用。傳統文化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價值導向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廣泛的傳統文化教育是形成良好校園氛圍的基本條件。它引導著學生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從而正確地辨別是非、真偽,提高大學生的鑒賞能力,實現自我完善與發展;其次,傳統文化教育為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提供行為參照,如:古代君子風范就能為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模范標桿形象,引導約束自我行為,敢于為信念犧牲自我利益。

2 傳統文化教育與綜合素質教育的辯證關系

在一定文化環境中就會受一定文化環境的影響,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質就是以文化熏陶來達到育人的目的。綜合素質教育是以大學生為中心,以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養和綜合能力為根本目的。同樣都是育人,傳統文化教育和綜合素質教育之間就存在密切關系。

(1)傳統文化教育是綜合素質教育的源泉。我國的傳統文化是在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吸收各民族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形成的,呈現出穩定的共同心理狀態、精神意志、價值取向及思維方式,是歷代傳承積淀下來的具有深厚歷史感和民族認同感的精神資源。一方面,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綜合素質教育提供豐富的教育內容;另一方面,傳統文化教育為綜合素質教育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2)綜合素質教育是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繼承和創新。我們知道,雖然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也具有普遍意義的內容,我們不僅要傳承這些內容,而且要讓它成為我們進行綜合素質教育課直接利用的內容。綜合素質教育的內容不僅包括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也必須以現代生活和文化為基點,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傳統優秀文化為基礎,結合當今社會的生產、生活實踐,不斷發掘傳統文化新內涵,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

通過以上論述可知,傳統文化教育和綜合素質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傳統文化教育是綜合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條件,它為綜合素質教育提供物質與精神基礎;另一方面,進行綜合素質教育而產生的理論、使用的內容以及所達到的成果,都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3 傳統文化教育與綜合素質教育結合的實踐路徑

3.1 營造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全方位開展弘揚傳統文化的校園活動

在日常生活環境營造方面,張貼歷史名人畫像及經典名句在教室、圖書館、宿舍樓等大學生們學習、生活的場所;利用書法藝術搭配詩詞歌賦裝點校園建筑物;給建筑物、道路配以有傳統文化意味與內涵的名字等等。因為這些豐富的思想不盲從流行,經過歷史的淘洗,不會流于淺薄,而且豐富多樣。構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外部氛圍,引導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方式的轉變。

在校園活動開展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結合傳統文化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包括:在辯論、朗誦、演講、書法等活動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在傳統節日組織民俗活動,展現民族風俗與心理,感受節日背后的文化內涵。(2)圖書館中關于傳統文化的書籍館藏豐富,供廣大學生閱讀學習。(3)高研院定期推出傳統文化相關研究的報告講座,為深入了解文化內涵提供便捷之門。(4)不定期的名家講座為學校增添了傳統文化氛圍。切實做到大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達到提升綜合素質的目的。

3.2 營造傳統文化的社會環境

隨著各種思潮涌入高校,帶來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對內教書育人,對外有足夠的影響力影響社會風潮。高校畢業生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能夠促進良好社會文化氛圍形成,然后影響在校大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

3.3 擴大選修范圍,積極編寫適合大學生閱讀的傳統文化讀本

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重視選修課程建設,選修課發揮起對大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作用。在重慶大學的人文素質選修課中,和傳統文化相關的的課程所占比例為三分之一左右。

如何充分發揮選修課在傳統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呢?首先,在選修課的制定上擴大傳統文化教育的選修范圍,用文學欣賞來提高大學生的文化修養,用傳統文化通識教育來提高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其次,在選修課的課程制定上,力求貼近大學生的現實生活,并讓更多的大學生有時間學習。與此同時,編寫適合現代大學生閱讀的傳統文化讀本。例如:用傳統文化解讀當今社會熱點,以古喻今;適當運用時興語言,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將傳統文化與廣大學生喜愛的形式(如動漫)相結合,換一個視角解讀傳統文化;充分利用新的閱讀方式(如微博)進行教育與宣傳。勇于嘗試,力求用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來吸引大學生,并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中汲取營養,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資助項目:——重慶大學“黨的十精神研究”專項課題

參考文獻

[1] 張長勝.高校傳統文化傳播平臺構建研究[J].語文學刊,2013.

[2] 劉彥力,李鑫慧,孔敏.加強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策略[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

[3] 吳維娜.我國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

[4] 王菲,李雪,高天陽,李彩紅.加強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

篇(5)

大學生素質教育分為: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人文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法律素質及道德素質。思想素質有思想情感、思想認識、思想方法三方面,政治素質有政治觀點、政治信念、政治立場三方面。思想政治素質是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道德及政治觀的綜合體現。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學習過程中形成和體現出的創造發明素養,以及運用所學所能將個人目標或任務付諸實踐的能力。法律素質是其所具法律知識,法律意識,法律行為的綜合體現。道德素質是其做人及行為實踐過程中對其自身起規范作用的心理品質。

二、大學生素質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國高等教育一直提倡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并進,但實際情況不近人意,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思想政治素質教育難入人心,。在這個價值觀高度多樣化的時代,學生現有的思想政治認知結構和相關課程內容差異大,施教者難以有效輸入新的思想政治認知。

2.人文素質教育難以深化,現行人文素質教育只達到人文知識教授層面,學生無法真正理解人文思想、法掌握人文方法,更無法遵循人文精神。

3.大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原動力,普遍只想順利完成學業并獲得工作,缺乏高層次追求。4.大學生法律和道德意識薄弱,缺乏維權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道德素質存在道德評價失準、道德價值取向混亂問題。

三、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

大學生素質教育過程中們,我們需要理論結合實際,發現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運用教育心理學相關知識引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逐步形成,解決高校在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其一,用皮亞杰的建構學說中同化和順應這兩種建構認知結構的方式的理論來指導思政素質教育。思政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會將施教者所教授的信息納入并整合到自身已有的認知結構,加強和豐富原有的結構,只是這一同化過程學生會過濾和改造施教者給予的外界刺激。也就是說,學生已有的思想政治認知結構如果和施教者所授結構不一致,那么他們就可能不接受甚至排斥。這正是目前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雖然思政教育在同化過程中受挫,但是我們可以在順應過程中找到改變這一現狀的希望。因為受教者的認知無法適應客體要求時,就會創造新的認知結構來適應環境需要,這是一個自我改造的過程。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政素質教育如果能把握好學生在同化和順應過程的中認知結構變化的節奏、時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度,那么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就可能發生實質性的轉變,建構起大學生全新的思想政治認知結構。

其二,高校若能重視和提高學生的認知驅力,那么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將實現由現目前學生僅僅是機械接受人文知識的層度到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的深層次轉變。認知驅力是奧蘇貝爾三大成就動機中最重要和最穩定的一項,此外還有自我增強驅力和附屬驅力。我們需要認識到這種動機就是對求知的需要。人文教育無法深化的原因在于對實利的追求。而奧蘇貝爾對認知驅力的重視本質是對認知和理解的價值的追求,這種追求同學生作為學習者的心理傾向契合。所以只要高校引導和培養大學生的認知驅力,就能轉變大學生認為人文素質教育沒有現實意義的想法。

其三,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介紹給大學生,并引導學生追求較高層次的人生需求,幫助他們找到創新意識的原動力。文獻顯示我國大部分大學生在高校就讀期間的人生需求模糊,甚至是缺失,尤其缺乏對自我實現需求的追求。馬斯洛理論把需求由低到高層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我們可盡力引導大學生追求馬斯洛理論的高層次需求,鼓勵他們將自我實現作為自己的終身人生目標。

其四,高校可在法律道德教育的課程中引入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以喚起大學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識以及對責任感的考慮。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分為六個階段,而我們要重點引薦給學生的是第六個階段,即普遍性倫理原則階段。這一階段的人確立起了一種用于社會治理的道德觀,他們懂得德性的本質、以尊重人為目的而非手段為前提。執此道德觀的人是推動社會道德發展的力量。具體可選用科爾伯格的“海因茨難題”這一經典道德兩難問題作為課堂開放式討論話題,了解學生的道德觀和法律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而后,為其講解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及基本法律知識以激發和普及大學生的法律道德意識。

篇(6)

Abstract: Nowadays how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network is a new task for modern college quality education. It also benefits on enforcing and improving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network digitization on quality education is to assess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 by network, to improve assessing methods by dealing with the assessing information and then to realize the revolution on teaching methods, models and system.

關鍵詞: 素質教育;網絡數字化;信息

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network digitization;information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7-0143-01

1建立適合網絡平臺運行的素質測評體系

如何建立適合網絡平臺運行的德育素質和發展素質測評體系。

1.1 關于德育素質測評。德育素質主要針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紀律性表現,具體地說應包含政治表現、德育素質,主要分為有形行為和無形行為。有形行為是指能夠用實踐,空間,數量等描述的行為,而且能夠看到并記錄下來的具體行為,如出勤,勞動等;無形行為指的是無法看到并記錄的,只能從對學生的日常生活的觀察和大學生的交流中獲得。因此,對無形行為只能采取定性測評,通過對學生日常生活的觀察,進一步了解或猜測到學生的心理活動,并根據自己的判斷標準給其打出測評成績。

定性測評帶有一定的主觀性,我們也可以稱定性測評為模糊評價。量測評的內容包括:①學校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做到的行為;②學校提倡、鼓勵學生做到的行為;③學校反對并予以紀律處分的行為;④學生在宿舍的表現。根據確定的具體內容和評分標準,制定出大學生素質定量測評細則,依據細則計算出素質測評成績。定量測評成績可根據需要分階段進行總評。

1.2 關于發展性素質的測評。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大學培養出的人才要是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而在綜合性素質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發展性素質,這主要是學生在校期間培養成的素質,和學校的教育有密切關系。和德育素質的測評一樣,發展性素質的測評同樣有兩種,具體分為有形和無形,只是它們的具體內容不同。

發展性素質定量測評以學生實際參與的活動數量、質量,獲獎情況,獲得的榮譽、工作成績等作為測評的指標,制定出具體的測評賦分標準。包括:

1.2.1 組織管理能力。主要考核在校院班級任職的學生干部、各級學生社團負責人、有關部門的學生負責人等。

1.2.2 創新能力。主要考核學生在學術研究、科技創新等方面的能力。包括科技競賽、科技成果、學術論文等。

1.2.3 職業技能。主要考核與求職就業有關的公共技能以及與學生自身專業相關的特定技能。職業技能的測評中也可以包括學生參加職業培訓方面的情況。

1.2.4 社會實踐。主要考核學生參加社會服務和實踐等方面的情況。通常包含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活動、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實踐活動、社區服務活動等。

1.2.5 文體藝術。主要考核學生參加文藝、體育等活動的表現。

1.3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成績的計算方法。我們將德育素質、智育素質、體育素質和發展性素質四項,各指標權重分別為0.2,0.5,0.15,0.15,綜合素質總分=德育素質分×20%+智育素質分×50%+體育素質得分 ×15%+發展性素質×15%。

2以測評體系為基礎,開發科學系統的綜合測評軟件和網絡運行平臺

在測評體系中,雖然涉及到德育、智育、體育、發展四個方面的素質測評,但是智育和體育是參考教學部門的成績,在軟件測評開發中,把開發的重點放在了德育和發展性素質的測評上,智育和體育成績可直接參與測評信息的管理。

采用網絡化管理進行大學生的素質教育管理,給每一位學生呢個創建電子信息檔案,很據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經過多次的研究開發,建立系統科學的測評軟件。

3通過對測評信息的管理,實現素質教育網絡數字化

測評信息的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測定的創新,也是對我國高校教學方法和管理方法的創新。

3.1 通過對測評信息的管理,使教育主客體實現統一。學生以前是被測評的對象,而現在的網絡數字化測評學生也成為了主體,學生參與測評的過程,就是一次自我學習、自我進步的過程,使自己更加明確自身的缺點,以便在以后的大學生活中改正。

3.2 通過對測評信息的管理,增強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及時性和針對性。測評系統憑借網絡平臺的優勢,充分發揮網絡的快速性,便捷性,能夠最快地了解學生信息,便于對學生信息的增加、修改、刪除、統計和分析,有利于長期地保存,并隨時查閱學生的信息,增強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及時性。

3.3 通過對測評信息的管理,保證了評價工作的透明度,維護了評價的公正性。傳統的綜合素質測評系統中,大學生往往只知道自己的總體評價結果,而對具體細節和其他同學的評價結果無從所知。但是網絡數字化的投入使信息的透明度大大增加,更加公平公正。

素質教育網絡數字化是素質教育在大學實施的一次探索,使科學發展觀在大學教育中落實,促進大學教學的改革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使高校培養的人才質量更加符合社會發展和時代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諸峰.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測評與內涵[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年8月第八卷第六期.

[2]陶欽科.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幾點思考[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5,(4): 36-38.

篇(7)

關鍵詞:大學生 綜合素質 經管類專業 措施

當今社會正處于21世紀科學技術文化高速發展時期,對高科技人才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綜合性人才的培養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經管類學生是文科專業的一大類學生代表,他們的知識體系和理、工、農等自然學科的專業有一定的差別。經濟管理類專業要想發揮學生進入人才市場的競爭力,綜合素質的提高是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一、綜合素質的涵義

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這些素質正是“德、智、體、美、勞”的簡要概括,在這些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是精髓,是各方面綜合素質培養的關鍵;文化素質是基礎,是知識和各方面能力的綜合;業務素質是發展的根本,是伴隨著文化修養的提高而不斷提升的;身體素質是必要條件,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就失去了“革命的本錢”;心理素質是考驗是適應高速發展社會的必備良好的基礎,若心理素質不過硬,便減輕了立足于當今社會的砝碼。

二、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現狀

綜觀大學校園發生的各類事件,都表明大學生綜合素質不容樂觀,發人深省,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道德素質差。優良的傳統中國文化被摒棄,不能在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文化背景下成長和成材;社會不良作風和習氣也嚴重影響了校園文化,并腐蝕著大學生的思想,帶給思想的沖擊波愈演愈烈;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被大學生視為精神的枷鎖,流于形式。這些思想的沖擊使大學生不懂得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正義、什么是高尚,所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隨之偏頗,更不用談及發揚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去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和培養健全人格。

(二)心理素質差。當今大學生承受外來壓力的影響,承受力越來越弱。不敢勇于面對現實,不能主動去承受壓力,不能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指正,不能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超越,更不能接受自己失敗的考驗等。這樣的挫折和打擊下的大學生群體,不能靠自身克服心理障礙,結果導致心理抑郁,心理障礙,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終身錯誤,結果不可思議,觸目驚心。

(三)文化素質差。大學生盲目以“專業為本”,忽略了復合知識對于文化知識所起到的不可忽視的作用;忙于重視知識積累,忽略人文修養提高和綜合素質全面改進;盲從“個性發展”,遺棄傳統而不重視平均發展,造成個性突出,難以被眾人所欽賴。

(四)身體素質普遍差。目前,大學生由于身體素質差而休學、退學、住院長期治療的屢見不鮮。選修課程的增加也為一些身體素質差,不能承受高負荷運動的學生帶來了新的生機,但這也使一些懶于鍛煉的學生有了可趁之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身體素質不能得到應有的鍛煉。

(五)能力素質較弱。這集中表現為實踐操作性差和社會適應性差。動手能力不能在學校得到充分的鍛煉,這在經管類專業學生中有更突出的表現。社會適應力表現為人際關系把握失分寸,適應新環境不知所措等。

三、大學生綜合素質欠缺的影響因素

(一)家庭因素的影響

由于傳統文化的影響,孩子讀大學是家長們最為關注的事情,所以“讀好書、勤讀書、只讀書”成為家長對孩子的培養目標,養成了所謂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偏激理論。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們一直在寒窗苦讀階段的思維定勢模式,形成了只要學習好,一切都能迎刃而解的錯誤觀念。尤其是進入80年代,大多數的獨生子女也在這個環境下成長起來,家長對他們的關愛在原來教育觀念上體現得更為明顯,所以“只讀書現象”越發嚴重,這導致孩子進入大學后交際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動手能力不強等等癥狀。

(二)學校教育因素影響

學校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基地,大學之前的“應試教育”以及高中過早的文理分科,從而較早地使素質教育產生了發展的障礙,加之大學后的專業教育,造成了本來先天知識結構不足的學生們更削弱了對除專業知識外的一些知識的了解和學習,從而導致綜合素質上欠缺。加之從以往“填鴨式”學習轉變到理論素質和實踐素質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轉型期,的確需要一個探索的過程。無論是在教學體系、學科建設、專業和課程結構調整上都要下大力度,尋找一條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路。

(三)社會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對人才的定位和需求也隨之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變化,對于新形勢的把握對學校培養人才也提出了新的難題。所以學校培養的人才如何合乎社會的品位,也是伴隨著不同時期、不同觀念對學校層面和學生層次的考驗,科研性人才還是實用性人才,務實性人才還是靈活性人才,對于不同時期,社會的滿足屬性也有著不同的區別,因而社會轉型期對人才的考察和選拔也有了新的內容,從而導致學校培養怎么樣的綜合素質人才的問題重重地打了個問號?所謂綜合,也就和社會需求需要重新整合而不斷變化了。

四、提高經管類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措施

(一)加強和改進道德素質教育,是確立學生素質提高前提。

道德素質教育是綜合素質提高的前提,正所謂“會做事,先做人”,道德素質是大學生乃至每個社會人必備的一個根本素質,通過后天的道德教育而影響和改造著先天道德素質,因而道德素質的提高更為后天的培養的方式、方法,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般道德素質教育,學校都定位于道德品德課程和政治科目的學習上,而忽略了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的更高要求。當今社會要求大學生的人格健全、思想積極、道德過硬、品質優良等。在這個層面上學校要培養學生具有愛國主義情操,有著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識;有著“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有著良好的社會公德、行為美德;有著誠實守信的公德,中國傳統的思想基礎等。

有了社會的要求,我們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來帶動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學校教師要教授學生的基本政治理論課程,用前人總結的理論來武裝自己的現實頭腦,承擔起歷史使命;通過古書、古籍、古語來驗證和體會人生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對人的思想的啟迪作用。這個過程是自我認知、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逐漸形成完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世界觀。另外在學習基本的政治理論思想的同時,與專業老師共同完成培養人道德素質的作用。

有了理論的指導,輔助于實踐,這樣才能在道德素質教育內容和形式上得到進一步的深化。社會實踐伴隨著理論的深入學習,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表現,比如進入社會進行有意義的活動,去感受道德氛圍;參加學校、學院組織的政治修養提升活動等。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一真理,使他們對科學的學習這些道德教育課程有更為可信的認知。堅定老師在學校培養大學生的政治方向、道德情懷等,使學生更為積極地采取實踐活動去培養自己的道德素質,以適應當今社會,來滿足社會需求,來提高綜合素質這一體系的靈魂所在。

(二)提高心理素質的潛藏危機的防患意識,增加心理幫扶工作力度。

學生面對的壓力與日俱增,學習、生活、工作、就業、戀愛這五大重點問題已經成了制約學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指針,在與過去簡單的社會環境相比,學校要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而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力。經管專業的學生應該在社會環境壓力的充斥下,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因為專業特點更要求他們全面提高綜合素質,這也為他們面對各種提高素質的途徑上增加了負擔。針對大學生的這些情況,學校應把心理健康課程、心理輔導課程首選為必修課,從而不會導致學生們無處求醫、羞于求醫,如果把這個課程推廣普及到每個人,心理問題便不致于成為另類群體。另一方面大學生自我心理調試也是隨著心理方面知識的不斷積累而不斷完善的,班級增設心理委員、組織各種生動的心理選修課程、各種心理幫扶工作、心理測試等活動讓學生們對心理情況本著科學的態度接受和認識,并去理解和尋求解決的辦法。

(三)鞏固文化素質培養模式地位,創造濃厚的人文及能力發展環境。

1.加強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提升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

以更好的專業課程設計為基礎,有效的學習方法為導向,培養學生愛專業的思想、切合實際地增加專業理論與專業實習的機會。教師改善教授課程的方式,能積極促進教與學的互動,轉換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為主動學習,在教學理論與實踐中努力激發學生的理論轉化到實踐內化過程,調動他們的主觀意識去挖掘自身的創造性思維來完成專業知識學習。

2.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強專業知識文化素質的培養。

專業知識文化知識就來自于個人興趣取向方面的知識,這些學習可以通過學校開設的選修課程來實現,也可以通過讀一些課外書籍,例如用文化素養很深厚的書來激發文學體會,也可以通過學校圖書館來博覽群書來提高對各方面知識的攝取。但興趣所向會導致“缺什么、補什么”教育初衷的大大減弱,學校的教育給一般學生培養這方面知識總是按照自己的興趣所在來選取,但這樣會導致越不感興趣、越抵觸的方面的知識了解越少,從而成為某一方面的“文盲”,結果導致面向社會需要這部分知識時而不知所措。學校要建議學生在培養自己興趣所在的同時,缺什么補什么,要逆其思維而行之。

3.能力當先,勢在必行,多樣化手段提升大學生能力潛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疯狂做受xxxx高潮| 新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 四川少妇被弄到高潮|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 精品人妻av区波多野结衣|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18黄网站| 玩弄放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a v无 码免 费 成 人 a v| 色婷婷久久久swag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男人扒开女人双腿猛进视频| 女邻居的大乳中文字幕| 久久棈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人妻忍着娇喘被中进中出视频|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网站|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国语做受对白xxxxx在线|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正在播放老肥熟妇露脸 | 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清纯校花自慰呻吟流白浆|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美腿乱| 成人影片一区免费观看| 真人新婚之夜破苞第一次视频|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国产男女猛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群交射精内射颜射潮喷| 新狼窝色av性久久久久久| 97夜夜澡人人双人人人喊| 影音先锋男人站| 亚洲处破女| 熟女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与禽牲交少妇|